数学中易错、易忘、易漏知识点

数学中易错、易忘、易漏知识点
数学中易错、易忘、易漏知识点

数学中易错、易混、易忘问题备忘录

1.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 ?A B时,易忽略A 是空集?的情况. 2.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3.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4.求反函数时,易忽略求反函数的定义域.反函数的定义域就是原函数的值域.

5.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一个有用的结论:1()()f b a f a b -=?=

6.原函数在区间[-a ,a ]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1()y f x -=也

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例如:1y x

=. 7.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取值, 作差, 判正负.)

8. 求函数单调区间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9. 用均值定理求最值(或值域)时,易忽略验证“一正、二定、三等”这一条件.

10. 你知道函数(0,0)b y ax a b x

=+>>的单调区间吗?(该函数在

()-∞+∞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这可是一个应用广泛的函数!

11. 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呀.

12. 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

13. 用判别式判定方程解的个数(或交点的个数)时,易忽略讨论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0.尤其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时更易忽略.

14. 等差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等比数列中的重要性质: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

15. 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求和时,易忽略公比q =1的情况.

16. 已知n S 求n a 时, 易忽略n =1的情况.

17.等差数列的一个性质:设n S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n a }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2n S an bn =+(a , b 为常数),其公差是2a .

18.你知道怎样的数列求和时要用“错位相减”法吗?(若n n n c a b =其中{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求{n c }的前n 项的和)

19. 你还记得裂项求和吗?(如111(1)1

n n n n =-++) 20. 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21. 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 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

22. 你还记得在弧度制下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吗?1(||,2

l r S lr α==扇形)

23. 在三角中,你知道1等于什么吗?

2222(1sin cos sec tan αααα=+=-tan cot αα=tan sin cos04

2ππ===(这些统称

为1的代换) 常数 “1”的种种代换有着广泛的应用. 24. 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0,],(,)2222ππππ

π-- 25.0与实数0有区别,0的模为数0,它不是没有方向,而是方向不定.0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但与任意向量都不垂直.

26.若a →=0,则a →?b →=0,但是由a →?b →=0不能得到a →=0或b →=0.∵a →⊥b →时,a →?b →=0.

27.若a →=c →时,则a →?b →=c →?b →,但由a →?b →=c →?b →,不能得到a →=c →.即消去律不成立.

28.(a →?b →)?c →≠a →(b →?c →),这是因为(a →?b →)c →与c →平行,而a →(b →?c →)与a →平行,但a →,c →不一定平行.故不成立.

29.在ABC ?中,sin sin A B A B >?>

30.使用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

31. 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32. 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

注意“同号可倒”即a >b >011a b ?<,a <b <011a b

?>. 33. 分式不等式)0()

()(≠>a a x g x f 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分) 34. 解指、对数不等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35. 在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时,怎样进行讨论?(特别是指数和对数的底或)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是…….

36.常用放缩技巧:211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n

-=<<=-++--

11121k k k k k k k k k

+-=<<=-+++-+. 37.解析几何的主要思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性质.主要方法:坐标法.

38.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设直线的方程时, 易忽略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39.用到角公式时,易将直线l1、l2的斜率k1、k2的顺序弄颠倒.

40.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0,),(0,),(0,]2

π

ππ. 4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

(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为“左+右-,上+下-”;如函数y =2x +4的图象左移2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 =2(x +2)+4-3.即y =2x +5. (2)方程表示的图形的平移为“左+右-,上-下+”; 如直线2x -y +4=0左移2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2(x +2)-(y +3)+4=0.即y =2x +5.

(3)点的平移公式:点P (x ,y )按向量a →=(h ,k )平移到点P / (x /,y /),则x /=x + h ,

y / =y + k .

42. 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是什么?(起点,中点,分点以及λ值可要搞清) 43. 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有

; .

44. 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45. 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 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

46. 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7. 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48.还记得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吗?解有关题是否会联想到这两个定义?

49.还记得圆锥曲线方程中的a ,b ,c ,p ,c

a a c 2

,的意义吗? 50. 在利用圆锥曲线统一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的分子分母的顺序?

51.离心率的大小与曲线的形状有何关系?(圆扁程度,张口大小)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多少?

52. 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下进行).

53. 椭圆中,注意焦点、中心、短轴端点所组成的直角三角形.(a ,b ,c )

54. 通径是抛物线的所有焦点弦中最短的弦.

55. 点P 在椭圆(或双曲线)上,椭圆中△PF 1F 2的面积2tan

2b α与双曲线中△PF 1F 2的面积2cot 2b α

易混(其中点F 1\F 2是焦点).

56.如果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如果直线与抛物线的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此时两个方程联立,消元后为一次方程.

57.经纬度定义易混. 经度为二面角,纬度为线面角.

58.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时,如果所求的角为90°,那么就不要忘了还有一种求角的方法即用证明它们垂直的方法.

59.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在应用时都是三个条件,但这三个条件易混为一谈;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易把条件错误地记为“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而导致证明过程跨步太大.

60. 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主要方法是什么?(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三垂线法:一定平面,二作垂线,三作斜线,射影可见.

61. 求点到面的距离的常规方法是什么?(直接法、等体积法、换点法)

62. 求多面体体积的常规方法是什么?(割补法、等积变换法)

63.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0°<α≤90°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0o ≤α≤90°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取值范围:0°≤α≤180°

64.二项式()n a b +展开式的通项公式中a 与b 的顺序不变.

65.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易混, 第r+1项的二项式系数为.

66. 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与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易混.二项式系数最大项为中间一

项或两项;展开式中系数最大项的求法为用解不等式组112

r r r r T T T T +++≥??≥?来确定r.

67. 解排列组合问题的依据是:分类相加,分步相乘,有序排列,无序组合.

68.解排列组合问题的规律是:相邻问题捆绑法;不邻问题插空法;多排问题单排法;定位问题优先法;定序问题倍缩法;多元问题分类法;有序分配问题法;选取问题先排后排法;至多至少问题间接法.

69. 二项式展开式的通项公式、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与二项分布的分布列三者易记混. 通项公式: (它是第r+1项而不是第r项).

事件A 发生k 次的概率:()(1)k k n k n n

P k C p p -=-. 74. 解答选择题的特殊方法是什么?(顺推法,估算法,特例法,特征分析法,直观选择法,逆推验证法等等)

75. 解答开放型问题时,需要思维广阔全面,知识纵横联系.

76. 解答信息型问题时,透彻理解问题中的新信息,这是准确解题的前提.

77. 解答多参型问题时,关键在于恰当地引出参变量, 想方设法摆脱参变量的困绕.这当中,参变量的分离、集中、消去、代换以及反客为主等策略,似乎是解答这类问题的通性通法.

78. 在分类讨论时,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层次分明,最后要进行总结.

79. 在做应用题时, 运算后的单位要弄准,不要忘了“答”及变量的取值范围;在填写填空题中的应用题的答案时, 不要忘了单位.

80.在解答题中,如果要应用教材中没有的重要结论,那么在解题过程中要给出简单的证明。

高考数学易错易混考点大集合

2019年高考数学易错易混考点大集合 2019年高考即将到来,高考生们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一些数学不好的同学们开始了忙乱切无效的复习。今儿小编就来和这类高考生好好说说,2019年高考数学易错易混考点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高考生讲解高考数学易错易混考点,易错易混点将会从导数、组合数学、立体几何、平面向量、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以及集合这些数学常见知识点开始说明。 导数篇:导数(Derivative)是微积分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当函数y=f(x)的自变量x在一点x0上产生一个增量Δx时,函数输出值的增量Δy与自变量增量Δx的比值在Δx趋于0时的极限a如果存在,a即为在x0处的导数,记作f'(x0)或df(x0)/dx。点击阅读导数易错易混考点 组合数学篇:排列组合是组合学最基本的概念。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排列组合与古典概率论关系密切。点击阅读排列、组合和概率易错易混考点 立体几何篇:数学上,立体几何是3维欧氏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 因为实际上这大致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一般作为平面几何的后续课程。立体测绘处理不同形体的体积的

测量问题:圆柱,圆锥,锥台,球,棱柱,楔,瓶盖等等。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处理过球和正多面体,但是棱锥,棱柱,圆锥和圆柱在柏拉图学派着手处理之前人们所知甚少。尤得塞斯建立了它们的测量法,证明锥是等底等高的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可能也是第一个证明球体积和其半径的立方成正比的。点击阅读立体几何易错易混考点 平面向量篇:平面向量是在二维平面内既有方向又有大小的量,物理学中也称作矢量,与之相对的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数量(标量)。平面向量用a,b,c上面加一个小箭头表示,也可以用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字母表示。点击阅读平面向量易错易混考点 解析几何篇:又称为坐标几何或卡氏几何,早先被叫作笛卡儿几何,是一种借助于解析式进行图形研究的几何学分支。解析几何通常使用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研究直线、圆、圆锥曲线、摆线、星型线等各种一般平面曲线,使用三维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来研究平面、球等各种一般空间曲面,同时研究它们的方程,并定义一些图形的概念和参数。点击阅读解析几何易错易混考点 三角函数篇:三角函数是以角度(数学上最常用弧度制,下同)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角终边与单位圆交点坐标或其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也可以等价地用与单位圆有关的各种线段的长度来定义。三角函数在研究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形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高考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

高考语文最常见的23个易错考点 易错1 多音字误读 易错分析:正确识记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词性。如“刹”,共有chà和shā两个读音,作名词时读chà,作动词时读shā。二是词义。有些多音字的读音,单从词性上很难判断,可以以义辨音。如“纤”有xiān和qiàn两个读音,作形容词表示“细小”时读xiān,作名词表示拉船的绳子时读qiàn。三是语境。可以把多音字的几个读音尽可能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辨别,这样既能增加趣味性,又能提高记忆效果。如“商店打折(zhé),顾客抢购。一阵折(zhē)腾,累得住院。不但没赚,反而折(shé)本”。四是语体。书面语读音一般用于双音节词和成语中,口语读音常用于口头交际中,用于单音节词和少数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双音节词中。如“色”,书面语读音为sè,口语读音为shǎi。五是巧记。舍众取寡,以少推多。如“埋”只在“埋怨”中读mán,其余都读mái。记住一个“埋怨”,就记住“埋”在各种语境中的读音了。 易错2 音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汉字中的同音字很多,这些字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完全一致。但如果其中的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有细微的差别,就构成了音近字。命题者往往就在“近”与“同”上做文章。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能把容易混淆的音近字准确地区别开来,就会给解题增加难度。正确识记这些字的读音,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把某类同音字集中起来记忆,会达到记住一串且印象深刻的效果。 易错3 形近字误读 易错分析:辨别形近字,要找出形近字之间的不同之处,从细微处加深印象,加强记忆。有很多可以采用口诀记忆法,如“戍、戌、戊、戎”可以编为“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十戈相合即为戎(rónɡ)”。应该说,对这类字音的识记,既要动脑筋求便捷,更要花工夫记忆,关键在于积累。而就具体题目来说,其中一定会有部分字音是我们已经正确掌握的。因此,审清题干,认真分析,结合字义,合理推断,运用比较排除的方法选出正确答案并非难事。 易错4 形声字误读 易错分析: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有的韵母发生了变化,有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在解答中无法判断时,一般形声字注音为“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小,注音为“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性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深入研究高考(论坛)试题,明了形声字读音设误的主要形式,即故意以声旁注音或故意以同一声旁不同形旁的字的常读音注音;另一方面要摒弃“汉字读半边,不会错上天”的错误想法,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准确记忆,注重积累。 易错5 习惯性误读 易错分析:由于习惯原因,尤其是方言的原因,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把一些字“约定俗成”地读错。如把“豇”读成ɡānɡ,把“埋怨”中的“埋”读成mái,把“涮”读成shuā,把“档”读成dǎnɡ等。普通话基本功不扎实,在解题时常常会受习惯的影响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是解决习惯性误读问题的最好方法。我们平时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习惯性误读字。一是注重分类整理。注意收集生活中的习惯性误读字,从易错点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三类进行整理。二是讲究即时记忆。一经发现,即时记忆,今天掌握一点,明天掌握一点,积少成多,不能等收集到一定的量才去突击强记。三是注意适时复习。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看、读读,反复记忆,加深印象,直到真正掌握。 易错6 混淆形近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易错知识点带习题解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易错知识点 一、位置与方向(一)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判断位置时现要弄清楚是以谁为标准。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 (1)利用“表内除法计算” (2)想乘算除 2、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几数或几千几百数的口算 (被除数前两位能被一位数整除时)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一位数,在得数的末尾添上与被除数末尾同样多的0。 3、口算时的注意事项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5、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6、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 7、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 三、年、月、日 1、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2、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3、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四、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数学最易失分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点(1)

数学最易失分知识点和易混易错点! 33个最易失分知识点汇总 ▼ 1 遗忘空集致误 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B=?时也满足B?A。解参数的集合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 2 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 3 混淆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与命题的“否命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命题p的否定是否定命题所作的判断,而“否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既要否定条件也要否定结论。 4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颠倒致误 对于两个条件A,B,如果A?B成立,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如果B?A 成立,则A是B的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条件;如果A?B,则A,B互为充分必要条件。解题时最容易出错的就是颠倒了充分性与必要性,所以在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作出准确的判断。 5 “或”“且”“非”理解不准致误 命题p∨q真?p真或q真,命题p∨q假?p假且q假(概括为一真即真);命题p∧q真?p真且q真,命题p∧q假?p假或q假(概括为一假即假);綈p真?p假,綈p假?p真(概括为一真一假)。求参数取值范围的题目,也可以把“或”“且”“非”与集合的“并”“交”“补”对应起来进行理解,通过集合的运算求解。 6 函数的单调区间理解不准致误 在研究函数问题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函数的图像”,学会从函数图像上去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函数的几个不同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切忌使用并集,只要指明这几个区间是该函数的单调递增(减)区间即可。 7 判断函数奇偶性忽略定义域致误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一个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函数一定是非奇非偶函数。 8 函数零点定理使用不当致误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但f(a)f(b)>0时,不能否定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函数的零点有“变号零点”和“不变号零点”,对于“不变号零点”函数的零点定理是“无能为力”的,在解决函数的零点问题时要注意这个问题。 9 三角函数的单调性判断致误

最新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加与减》知识点 (一)十几减9、8、7、6等的减法 1、一个一个地减:这个方法一般借助图形,减一个划一个。 2、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算10减去减数,结果再加上另一个数。例如:15-9,把15分成10和9,先用10-9=1,再用1+5=6就可以了。 3、平十法:把减数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数和十几的个位相同。例如:15-9,把9分成5和4,15减5等于10,10再减去4得出6就可以了。 4、想加算减法:例如:15-9,想9加几得15,那么15减9就等于几。(二)解决多多少、少多少的问题 1、看图列式,已知总数和去掉的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用减法计算。 2、比较两种物体的个数:求一种比另一种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3、根据图,能恰当地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三)20以内减法的规律 1、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差不变。 2、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增加几,减数不变,差也增加几;被减数减少几,减数不变,差也减少几。 3、减法算式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几,差就增加几;被减数不变,减数减少几,差就增加几。 (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只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上写0。 (五)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

先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整十数。 (五)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计算整十数加减,最后再加上一位数。(六)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不进位退位) 1、口算: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减,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减。 2、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相减的结果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七)解决应用题 1、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问题时,弄清谁和谁比,谁是大数,谁是小数。 2、所求的数是大数就用加法计算。 3、所求的数是小数就用减法计算。 (八)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九)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忘了加进位的1。 (十)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减起,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十位上的数不要忘记减借去的1后,在进行相减。 (十一)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不够减时,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在计算十位的时候,先去掉借走的一,不够减时,再从百位借一,这样逐步相减。

2020英语四级【易错知识点总结-常考易错题精选及解析

------------------------------------------------------------- 考点------ 可数名词的数 There are fifty _____ in our school. They are all friendly to us. A. woman teachers B. women teacher C. woman teacher D. women teachers 【易错选项】选A 【易错原因】复合名词变复数时, 忽视由man和woman构成的复合名词这一特殊形式。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由man和woman构成的复合名词变复数时,前后两个名词都要变成复数。 ------------------------------------------------------------- 考点------ 不可数名词 I'm so hungry. Please give me _____ to eat. A. three bread B. three pieces of bread

C. three pieces of breads 【易错选项】选C 【易错原因】未掌握不可数名词的数量表达。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bread为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表示数量时, 不能用数词直接来修饰,可借助表示数量单位的短语修饰。 ------------------------------------------------------------- 考点------ 名词所有格 ---What is _____ brother? ---He is a policeman A. Jim's and paul's B. Jim and Paul C. Jim and paul's 【易错选项】选A 【易错原因】混淆表示共有和各自拥有时的所有格结构。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由问句中的brother及答语中的He可知, 此处表示Jim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专项考点练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专项考点练习 1. 小虎在做一道除法时,误把除数3看成了8,得到的结果是67余2,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2. 下图是轴对称图形。 3. 如果两个乘数的末尾都没有0,则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判断对错) 4. 8.2元和8.20元一样多。(判断对错) 5. 骑兵挑错 错案: 改正: 6. 大于2而小于5的数只有3和4。(判断对错) 7. 840÷7的商的末尾有一个0。(判断对错)

8. 要使□84÷6的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______ 9. 分一分,并用竖式算一算。 234÷2= 10. 骑兵挑错 错案: 改正: 511. 估一估哪个算式的商最接近花心上的数,在它上面画“√”。 12. 骑兵挑错 错案:

13. 7乘25与14的差,积是多少?算式是7×(25×14).______(判断对错) 14. 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大。(判断对错) 15. 森林医生。(对的画“√”,错的帮忙改正过来) 16. 0×8=0÷8。(判断对错) 17. 下图是轴对称图形。 18. 拧开水龙头是平移现象。 19. 两位数乘整十数,积不一定是四位数。(判断对错) 20. 判断对错。 (1)0×9=0÷9 (2)被除数和除数相同(不为0),商不一定是1。 21. 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三位数除以1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3)一个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4)420平方米=840平方分米 (5)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6)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22. 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 23.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512÷8= 522÷9= 234÷3= 24. 小数就是比整数小的数。(判断对错) 25. 大风车在转动是旋转现象。 26. 汽车的轮子在不停的转动是平移现象。 27. 4.21读作:四点二十一。(判断对错) 28. 任何不是0的被除数除以0,都得0。(判断对错) 29. 判一判。(对的画“√”,错的画“×”) (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2)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长和宽也一定分别相等。(3)1平方米比1米大。 (4)一张方桌的边长是9平方分米。 (5)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30. 小数都比整数小。(判断对错)

高考数学易错易混知识点全解析

AB时, 2 7.根据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时,规范格式是什么?(取值, 作差, 判正负.)

其中{ a}是等差数列,{n b}是等比数列,求{n c}的前n项的和) n 19. 你还记得裂项求和吗?(如111 =-)

2.0与实数有区别,0的模为数方向不定。0可以看成与任意向量平行,.0a =,则 0,0,00a b a b a b ====但是由不能得到或。 0a b a b ⊥=时,。 .,,a c a b c b a c ===时,不能得到即消去律不成立。 ()(),a b c a b c ≠因为()()a b c c a b c 与平行, 与a平行,一般a,c 不共线,故 ()()a b c a b c ≠ 29.在ABC ?中,A 31. 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分式不等式 的一般解题思路是什么?(移项通 34. 解指对不等式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和对数的底或)讨论完之后,要写出:综上所述,原 在的情况. 直线的倾斜角、到的角、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

(3)点的平移公式:点P(x,y)按向量=(h ,k)平移到点P / (x / ,y /),则x /=x+ h ,y / =y+ k . 42. 定比分点的坐标公式是什么?(起点,中点,分点以及值可要搞清) 43. 对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有 ; . 44. 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矩可正,可负,也可为0. 45. 处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方法:(1)点到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联立,判别式. 一般来说,前者更简捷. 46. 处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用两圆的圆心距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47. 在圆中,注意利用半径、半弦长、及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 48.还记得圆锥曲线的两种定义吗?解有关题是否会联想到这两个定义? 49.还记得圆锥曲线方程中的a,b,c,p,c a a c 2,的意义吗? 50. 在利用圆锥曲线统一定义解题时,你是否注意到定义中的定比的分子分母的顺序? 51.离心率的大小与曲线的形状有何关系?(圆扁程度,张口大小)等轴双曲线的离心率是多少? 52. 在用圆锥曲线与直线联立求解时,消元后得到的方程中要注意:二次项的系数是否为零?判别式的限制.(求交点, 弦长,中点,斜率,对称,存在性问题都在 下进行).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

16年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梳理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就是为大家分享的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生活中的数学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 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 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

初中数学易错、易忘、易混的知识点

初中数学易错、易忘、易混的知识点 一、数与式 1、随着微电子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件的尺寸大幅度缩小,在芯片上某种电子元件大约只占0.000 000 7 (平方毫米),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7×10-6 B .0.7×10-6 C .7×10-7 D .70×10-8 2、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总数达到665 575 306人. 将665 575 30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约为( ) A. 766.610? B. 80.66610? C. 86.6610? D. 76.6610? 易错:科学记数法和有效数字概念. 3、2(4)-= . 81的平方根是 . 易错: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4、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A.0.2020- B. 2π C. 7 22 D. 4 易错:无理数的概念;2 π、7 22 的辨别. 5、计算: (1)03 45sin 4) 2 1()13(8--+--- 易错:负指数和三角函数值 (2))37(21+÷; 32128+;22512+;1 49;a a a b 1? ÷ 易错:错用运算法则或是运算顺序不清. (3)2 )23(+;()()()2 444--+-x x x 易混: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混淆. (4))2(3)35(b a b a --- 易错:去括号法则不清导致错误. (5) y x y x y x -+-33 易混:分式运算中的通分与分式方程计算中的去分母混淆.

6、化简:1a a - . 易错:忽视隐含条件,本题隐含着1 0a - >,所以a <0这个条件. 7、若x,y 是实数,且21 11+ -+-

化学中考易错易考知识点复习

化学中考易错易考知识 点复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2012中考化学易错易考知识点集锦 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 干冰二氧化碳CO2沼气天然气甲烷CH4 盐酸氢氯酸HCl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 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食盐氯化钠NaCl生石灰氧化钙CaO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Ca(OH)2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水银汞Hg 二、酸、碱、盐易漏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可溶性碱反应。------为什么可溶性碱易变质的原因 2、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烧煤为什么造成降酸雨的原因 3、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碱(是盐,但微弱的碱性-------否定只有碱液才显碱性) 4、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判断方法) 三、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方法:找出特别的地方,看其左右的内容) 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 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 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或CuCO3 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 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 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 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 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是甲烷燃烧。 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 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 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四、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 1、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②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四:ⅰ、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ⅱ、装置气密性不好;ⅲ、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导气管伸入试管少许;②应根据酒精灯火焰来调节试管的高度;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⑤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⑥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⑧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想想为什么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随时增添液体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实验前,一氧化碳和要先检验纯度:可(可燃性气体)+助(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②加热前都要选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为什么④尾气处理装置----为什么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处理方法----燃烧或收集 5、电解水实验:①通入直流电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③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白磷的保存:浸在水中-----为什么着火点低(40℃),易在空气中被氧化 7、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放到小烧杯中再称量-----为什么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 8、浓硫酸的稀:把浓硫酸注入水中,要不断地搅拌 五、几个重要的活动探究: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镁条燃烧时质量比原来估计的值低的原因有:①有部分产物变成白烟流失到空气中②有部分物质粘在坩埚钳上 2、粗盐的提纯: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注意事项:⑴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 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 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 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中考化学易错易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易错易考知识点总结 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名称、化学式 干冰二氧化碳CO2沼气天然气甲烷CH4 盐酸氢氯酸HCl 大理石石灰石碳酸钙CaCO3 纯碱苏打碳酸钠Na2CO3小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食盐氯化钠NaCl 生石灰氧化钙CaO 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Ca(OH)2熟石灰消石灰氢氧化钙Ca(OH)2 火碱烧碱苛性钠氢氧化钠NaOH 水银汞Hg 二、酸、碱、盐易漏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可溶性碱反应。------为什么可溶性碱易变质的原因 2、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酸。------烧煤为什么造成降酸雨的原因 3、干冰不是冰,纯碱不是碱(是盐,但微弱的碱性-------否定只有碱液才显碱性) 4、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导电------判断方法) 三、推断题中的一些特别知识(方法:找出特别的地方,看其左右的内容) 1、黑色固体有:氧化铜、炭粉、铁粉、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浅黄色粉末是:硫,红色(或紫红色)固体是金属铜 3、暗紫色固体是高锰酸钾,红色固体是红磷或氧化铁 4、能使澄清石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 6、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氢气、一氧化碳、木炭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红褐色沉淀肯定是:Fe(OH)39、蓝色沉淀可能是Cu(OH)2或CuCO3 10、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或BaSO4 11、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碳酸盐(___CO3) 白色沉淀可溶于酸,但没有气泡放出的可能是不溶性碱(___OH) 12、固体和酸混合有气泡放出的物质可能是:碳酸盐+酸或活泼金属+酸 13、产物有三种的化学变化有两种:①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碳酸盐和酸反应 14、燃烧同时有两种产物生成的物质是甲烷燃烧。 15、碱和盐中,除三价铁(黄色)、二价铁(浅绿色)、二价铜(蓝色)外, 其余物质:固体是白色,溶液是无色, 16、金属氧化物的性质主要有:①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②还原剂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四、一些重要实验的注意事项 1、空气中氧气的测定: ①选用试剂燃烧后的产物必须是固态,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用红磷②最后所测结果偏小的原因有四:ⅰ、红磷不足,部分氧气没反应;ⅱ、装置气密性不好;ⅲ、最后所剩的气体没有完全冷却至室温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①导气管伸入试管少许;②应根据酒精灯火焰来调节试管的高度;③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④高锰酸钾制氧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 ⑤氯酸钾制氧气时,不能混有可燃物,否则会发生爆炸;⑥排水集气法时,应待气泡均匀冐出时才收集;⑦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气管应伸到集气瓶的底部;⑧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最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移出,后熄灭酒精灯。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①所选试剂是大理石和稀盐酸,不能说是碳酸钙和稀盐酸,酸不选用稀硫酸和浓盐酸-----想想为什么②长颈漏斗的使用:下端口应伸到液面以下③不能选用排水法来收集二氧化碳④简易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节约药品;操作简便⑤带长颈漏斗的装置的优点是:随时增添液体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 ①实验前,一氧化碳和要先检验纯度:可(可燃性气体)+助(助燃性气体)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②加热前都要选通一会儿一氧化碳------赶出试管内的空气③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断续通入一氧化碳至冷却-----为什么?④尾气处理装置----为什么?一氧化碳有毒,要防止污染环境,防止中毒,处理方法----燃烧或收集 5、电解水实验:①通入直流电②生成物的体积比为氢气:氧气==2:1 ③生成物的质量比为氢气:氧气==1:8 ④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6、白磷的保存:浸在水中-----为什么?着火点低(40℃),易在空气中被氧化 7、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放到小烧杯中再称量-----为什么?有强烈的腐蚀性,易潮解 8、浓硫酸的稀:把浓硫酸注入水中,要不断地搅拌 五、几个重要的活动探究: 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镁条燃烧时质量比原来估计的值低的原因有:①有部分产物变成白烟流失到空气中②有部分物质粘在坩埚钳上 2、粗盐的提纯: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注意事项:⑴过滤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上端;玻璃棒下端紧靠三层滤纸部分;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⑵蒸发的注意事项:蒸到出现较多固体析出时就要停止加热⑶三步中都要用到玻璃棒但作用不同:溶解时搅拌加快溶解;过滤时引流液体;蒸发时使受热均匀 六、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易错易失分的26个知识点总结(附例题+答案) 1、列式计算时,一定要注意除和除以的区别: a除以b或a被b除列式为:a÷b, a除b,或用a去除b,列式为:b÷a 2、边长为4cm的正方形,半径为2cm的圆,它们的面积与周长并不相等,因为单位不同,无法比较!应该表述为:“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数值相等”。 3、半圆的周长和圆的周长的一半有区别。 4、压路机滚动一周前进多少米?是求它的周长。压路机滚动一周压路的面积,就是求滚筒的侧面积。 5、无盖的水桶,水池,金鱼缸,水槽等求表面积时一定要减少一个底面积。 6、大数比小数大几分之几的方法:(大数—小数)÷单位“1”的量。

7、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1/2米另一根剪去1/2,剩下的长度无法比较; 8、0.52÷0.17商是3,余数不是1而是0.01 9、求××率或百分之几的列式中,最后必须“×100﹪”. 10、在求总人数、总只数、总棵树……的应用题时,结果不可能是分数和小数 11、改写一个准确数,不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把“万”或“亿”后面的数写到小数部分;只有大约或省略“万”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时,才用“四舍五入”求近似值,末尾一定要写“万”或“亿” 12、大数的读法:读几个0的问题 【相关例题】10,0070,0008读几个0? 【错误答案】其他 【正确答案】2个 【例题评析】大数的读法是四年级学的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读几个零的问题,容易犯错。 13、近似值问题

【相关例题】一个数的近似数是1万,这个数最大是_________ 【错误答案】9999 【正确答案】14999 【例题评析】四舍五入得出的近似值,不仅可能是“五入”得来的,还有可能是“四舍”得来的。 14、数大小排序问题:注意题目要求的大小顺序 【相关例题】把3.14,π,22/7按照从大往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 【错误答案】3.14<π<22/7 【正确答案】22/7>π>3.14 【例题评析】题目怎么要求就怎么来,别瞎胡闹。并且一定要写原数排序。 15、比例尺问题:注意面积的比例尺 【相关例题】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为_____平方米 【错误答案】400 【正确答案】0.2 【例题评析】很多同学直接用800000÷2000,得出了错误答案。切记,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是长度的比例尺,即图上1长度单位是实际中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复习要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 20以内 100以内数的量与计量找规律 退位减法认识及加减法(一) 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上下、前后、左右相对位置图形拼组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统计表整理数据解决问题 三、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习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四、复习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银行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习,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