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考研西医综合生理学笔记口诀整理

生理学

笔记一:绪论

1、唾液的分泌只有神经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有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系统。

2、自身调节补充

①肾,脑血流量

②骨骼肌心肌的异长自身调节。

③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后微动脉。

④渗透性利尿:

尿液渗透压大起来,不愿意把水交给肾小管上皮细胞

⑤球管平衡

先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论滤过多少一概重吸收65-70%的尿

⑥管球反馈

3、进入寒冷环境中,体温不下降

闻到香味,唾液分泌

运动员赛前呼吸循环改变

以上,都是前馈调节

4、正反馈:四排一凝一酶原,动作去极排卵前

四排是指排便、排尿、排卵和分娩(排婴);一凝指血液凝固;一酶原指胰蛋白酶原;0期去极就不解释了;排卵前指E2引发LH峰。

负反馈:减压发射、血糖调节、肺牵张反射。

醛固酮不属于反馈系统,未构成回路

5、Rh阴性接受Rh阳性血,主侧凝,次侧不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不能输。这题反过来了

Rh阳性接受Rh阴性血:主侧不凝,次测凝,第一次可缓慢少量输,以后也能输!

只要记住一句话:

输血害怕的是输入的血被破坏,也就是供血者的血被破坏。

受血者原先的血被破坏没有太大影响!

笔记二:细胞

1、细胞膜也是有免疫功能的(多选题)

这些蛋白常常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能和特异的抗体结合,如人细胞表面有一种蛋白质抗原HLA,参与器官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

2、无饱和现象: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

有饱和现象: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钙泵即(需要载体有饱和)

3、Na?-Ca2?交换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其动力来自钠泵活动所建立的钠离子跨膜浓度梯度,故当钠泵活动受抑制时,Na?-Ca2?交换减弱(根本不需要管方向,浓度梯度没了,继发性主动转运垃圾了)

4、@重吸收是指从小管腔,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所以既有继发性主动转运(小管腔到上皮细胞),也有易化扩散(上皮细胞到血液)。

反正从管腔到细胞要主动转运,从细胞到血液为易化扩散

5、cAMP-PKA通路: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通路名字里两个A,故对应激素也有两个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第一个A。胰高血糖素→胰岛α细胞分泌→第二个A。再?一个肾上腺素

IP3-DAG-PKC通路:「双甲亢」双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去甲肾上腺素,亢=抗利尿激素。

?5-HT缩胆囊素?肾上腺素

Ca2+/CaM依赖的蛋白激酶通路:「老色骨缺钙」,酪氨酸羟化酶+色氨酸羟化酶+骨骼肌糖原合酶

cGMP-PKC:「尿尿有点淡」,心房钠尿肽+脑钠尿肽+一氧化氮

6、AC-cAMP-PKA、PLC-IP3,DG、钙离子-pkc、GC-cGMP-PKG

7、离子通道型:乙酰胆碱、甘氨酸、γ-氨基丁酸等

G蛋白:儿茶酚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氨基酸类递质以及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类递质和(或)激素(钠尿肽家族除外),还有光子、嗅质和味质等

酪氨酸:每年(酶联)为了生计(生长激素,生长因子)老暗算(酪氨酸)别人一刀(胰岛素),简直畜牲(促红细胞生成素)。

8、配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作用的:乙酰胆碱、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II、血管升压素。

9、?神经细胞:1)静息电位:

电化学驱动力最大ca最小cl

通透性最大k

(2)动作电位

通透性最大Na

骨骼肌细胞:

静息电位

电化学驱动力最大NA,最小K

10、膜外低钾时电导会降低,即对k通透性下降,抑制它不断外流(但是实际上外流还是增加的,抑制不住总趋势)

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膜电位负值大了,当然钠离子受到的内向驱动力会大了。

11、严谨措辞:如果局部电位或者电紧张电位没达到动作电位前是以电紧张进行扩布,但一旦达到阈刺激,引发了动作电位,即立马以局部电流扩布。分清相互关系

12、动作电位“全或无”本身的定义是指刺激太小时不发生、一旦产生即达到最大值(全),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性使动作电位呈现不衰减传播

故不衰减传播特性包含在全或无里面。

13、只有b选项(锋电位下降支)钠离子是完全处于失活的,绝对不应期都包含了钠离子开放的阶段,所以当然不能选了,(到了后期钠通道才开始复活,心肌里是到-55mv)

而且动作电位下降支一般都指锋电位的下降支,钠离子-55时开放,+25的时候失活。

14、部分阻断K?通道,可明显延长神经细胞复极化时间,从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神经细胞去极化主要由Na?内流引起,钠通道的主要作用是影响动作电位产生的幅度。

而部分阻断钠通道后,可明显使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但是动作电位时程受到的影响不大

钠通道阻滞→既降低0期上升速度,又下调0期振幅→→是否延长动作电位取决阻滞程度(心内用药I类abc中Ib就是因为降低振幅>降低的速度→表现出缩短动作电位时程)所以,钾通道阻滞更合理~

15、IPSP,EPSP,感受器电位,微音器电位,终板电位=局部电位。锋电位后膜电位的低幅、缓慢波动,称为后电位

16、离子通道型受体(通道受体为一分子)

G蛋白耦联型受体(非同一分子)

酶联型受体的区别(酶与受体同一分子)

17、由ACh激活终板膜中的N?型ACh受体阳离子通道,产生终板膜电位变化(去极化)。

所以,神经-肌接头处终板膜上离子通道开放使终板膜发生了去极化,而不是终板膜去极化使神经-肌接头处终板膜上离子通道开放。

18、终板电位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其幅度与刺激强度相关,即其大小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有关

终板膜电位是局部电位的性质细胞膜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状态,而膜内正外负的状态称为膜的反极化状态,只有在发生动作电位时,才会出现反极化状态。

19、去极化是可以肌松,但书上的去极化肌松可不是胆碱酯酶抑制剂,而是结构类似于乙酰胆碱的琥珀胆碱的非竞争性肌松。它不被胆碱酯酶分解,持续作用于受体而引起肌松作用。

而书上讲到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反而是抵抗肌无力的。

20、肌球蛋白——横桥

肌动蛋白——连接(动——连)

肌钙蛋白——启动(胞质钙↑)

原肌球蛋白——抑制连接(原抑)

肌钙蛋白——肌动蛋白+横桥结合↑

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横桥结合↓

21、骨骼肌:胞质内Ca2?浓度升高时钙泵被激活,将胞质内Ca2?泵入肌质网(SR)中(而不是将Ca2?泵到细胞外)、三联管结构。

心肌:将Ca2?泵到细胞外、二联管结构。

22、驱动力最大:Ca2+

驱动力最大:Cl-

笔记三:血液

1、一个大气压近似101KPa

血浆总渗透压:770KPa

2、荡秋千越荡越高,下来走在白色的鹅卵石上

胆固醇,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血沉加速

白蛋白,卵磷脂血沉减慢

3、黏附:

黏附桥梁——血浆vWF(von Willebrand因子)

还需要:内皮下胶原纤维,血小板膜上GPⅠb/Ⅸ/Ⅴ复合物(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缺乏)

释放:

致密体:ADP ATP5-HT Ca2+

α颗粒:β血小板球蛋白,PF4/PF3(临床测定这二者了解血小板活化情况),vWF,F Ⅰ,FⅤ,凝血酶敏感蛋白,PDGF

临时合成分泌:血栓烷TXA2(强烈聚集血小板和缩血管)

聚集:

聚集的桥梁——纤维蛋白原

还需要:Ca2+,血小板膜GPⅡb/Ⅲa(血小板无力症)

生理致聚剂:ADP,肾上腺素,5HT,组胺,胶原,凝血酶,TXA2

病理致聚剂:细菌病毒免疫复合物药物

收缩:

血小板数量下降或GPⅡb/Ⅲa缺陷

血凝块回缩不良(临床体外血凝块回缩试验判断血小板数量功能)

4、血小板在二期止血里也有用:

血小板在凝血过程为凝血因子的激活提供磷脂表面,9因子加8因子用的是这个磷脂表面!凝血过程中需要的血小板数量很少,血小板较少,一般并不会影响凝血时间的长短

5、FⅫa可以激活前激肽释放酶成为激肽释放酶

激肽释放酶又可以激活FⅫ成为FⅫa,构成FⅫ的正反馈激活过程

即FⅫ→前激肽释放酶→FⅫ(自我激活)

其他自我激活的还有:

胰蛋白酶原在肠激活酶作用下→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又可自我激活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

还有胃蛋白酶原

6、凝血酶具有多种功能:

①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

②激活F13

③激活F5,8,11形成凝血过程中的正反馈

④使血小板活化,提供有效磷脂表面。

7、2.5.8.13为消耗性因子,用完就没了。所以血清跟血浆相比,在于前者:

1、前者缺乏纤维蛋白原

2、前者缺乏消耗子2、5、8、13因子

3、增加了少量由血小板释放的物质。

清蛋白白蛋白不参与凝血,两者含量相同

8、温纱布:术中止血,

1、是异物激活12因子和血小板

2、加温可以加速酶促反应

双香豆素抑制FⅡ、FⅦ、FⅨ、FⅩ等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的合成,因此仅是在体内具有抗凝作用。

9、DIC后期出血的原因

1.血小板,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2.继发性纤溶亢进,因为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也激活纤溶系统。

3.FDPs(纤维蛋白或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抗凝作用。

10、血浆总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种(以前者为主),只有胶体渗透压可以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D错),而晶体渗透压维持的是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11、1.双凹圆盘,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增大稳定性,降低渗透脆性。球形红易溶血

2.外液晶渗压降低,渗透脆性增加

3.膜磷脂与胆固醇比例增高,红细胞流动性变形能力强,渗透脆性降低。

12、红细胞生成原料:原料:(Not!!叶酸!!)铁和蛋白质。

辅助成熟因子:维生素b12,叶酸。

影响因素:epo、雄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

13、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三个过程”(ABC 对),

没别的了!!!

14、激活10→10a

外源性:外伤当然要用三七啦--3.7

内源性:心里创伤当然去酒吧才会好--9.8

15、凝血酶具有多种功能:

①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

②激活F13

③激活F5,8,11形成凝血过程中的正反馈

④使血小板活化,提供有效磷脂表面。

16、Rh阳性的人可少量接受Rh阴性的血!!

笔记四:血液循环

1、射血分数主要用于心室功能减退,心室异常扩大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心指数主要用于不同身材的个体心功能的评价!

心脏做功主要用于高血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不同个体间和同一个体血压变化前后)

2、左、右心室心室输出量相同!

3、前负荷=心室收缩前(心室舒张末)的负荷;后负荷=心室收缩时(大动脉血压)的负荷。

重点在俩词“收缩前、收缩时”

4、前负荷:长度张力曲线(张力)

后负荷:张力速度曲线(张力、速度)

5、(解法1)动脉血压突然升高:

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迷走效应加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输出量下降!心率减慢,心动周期延长,相应的收缩期延长,达到最高室压时间延长。

(解法2)大动脉血压增高,等容收缩期室内压的峰值将增高,结果使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期缩短,射血期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都减小,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6、心室功能曲线:

横坐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纵坐标:左心室每搏功

用了肾上腺素:心肌收缩力增加

二者合起来:左上移动

7、要区分:

等长是活化的横桥数目多了,

异长是重叠的横桥数目多了,

前者是钙离子的作用,后者是通过粗细肌丝的相互滑行

等长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异长调节:自身调节。

8、心室肌2期平台期以Ca、K为主!Na仅有少量负载。

9、心房心室肌,快反应工作

蒲肯野纤维,快反应自律

窦房房室结,慢反应自律

①有无4期自动去极化决定自律性。例如自律性细胞:窦房结,蒲肯野细胞。

②0期去极化何种离子内流决定细胞反应快慢。

快反应细胞→Na+内流:心房肌、心室肌细胞、蒲肯野细胞。

慢反应细胞→Ca2+内流:窦房结。

10、去极化速度——局部电流形成的快慢——钠通道开放的速率

去极化幅度——动作电流的大小——钠通道开放的数量

补充:动作电位时程看钾!!

本题因为在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电位绝对值小于90!

此时钠通道开放的数量和速度均低于静息电位水平,所以新生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都低于正常。可以理解为局部电流形成比较慢,传导速度也慢,动作电流也小,所以有效不应期更长了,导致动作电位的时程和不应期都较短。

11、自律性最低的:浦肯野纤维。

12、自律性优选:心肌细胞4期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

次选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率。

13、小动脉收缩:

1)一定是血流量减少而绝对不会是血压还升高滤过增加。

2)动静脉血管氧分压差增大:血管收缩,所以等体积血流经一个器官比较慢。细水长流。流得比较久,氧气当然被吸收的越充分。

14、心搏量心率外周阻力变化时,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的趋势都是一样的,要增加都增加。故心室收缩力减低时:收缩力下降(当你推不出舒张压时),可以直接根据这个规律做。

15、心率增快时,心室舒张期缩短,静脉回流量减少,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颠覆!)

16、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下降较收缩压下降更显著,因而脉压增大

17、外周阻力增加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这就是高血压危象不能用利尿剂原因!(我理解的是高血压危象时以血管痉挛收缩为主不能利尿!)

18、注意:CVP反应有效循环血量,而不是静脉的存储量!

19、注意:左心室射血能力明显减弱,心舒期血液淤积于左心房和肺静脉内,肺静脉压升高(不会从左心衰搞到右心房又是中心静脉压升高!)

20、紧闭声门用力呼气其实就是valsalva动作,它就是无条件回心血量减少!(不管什么吸气呼气左心右心的!)心输出量↓动脉血压↓心率↑(压力感受器↓)

21、血管的顺应性与血管的初始容积有关,血管的初始容积愈小,可扩张性就愈大,微动脉的初始容积比中动脉小,故微动脉的可扩张性比中动脉大

微动脉是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密度最高的血管类型

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主要的调节方式,自身调节相对来说是次要的

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后微≠微!

22、感染、烧伤、过敏情况下,毛细血管通透性也是会异常增高的!

代酸只是血管扩张,但通透性不增加!(运动完了胳膊不肿!)

23、儿茶酚胺对心肌的自律性是通过增加内向电流而完全不影响外向电流!!!管他是正的还是负的!

即:看到儿茶酚胺不选k。

肌浆网加快对钙的回收,加快舒张,使得心室对血液的抽吸作用增强,回心血量增多,配合正性肌力作用!!(不是你想的减弱回收把钙留着,那样只会更慢了!)

2期Ca2+内流也是加快的

但是特例:(只有这里)儿茶酚胺使得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直接压榨3期)动作电位时程↑↑

24、细胞外高钠不影响静息电位!加大了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Na?浓度差,去极化时Na?内流增多,超射值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去极化!

细胞外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的去极化或超极化状态),而不影响动作电位(的幅度):细胞外高钾减小了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之间的K?浓度差,复极化时K?外流减少,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心肌细胞呈去极化状态

25、心率减慢即四期自动去极减弱。四期是钾外流减少,钠钙内流增多。

而钾通透性增高,造成钾外流增多,自动去极减慢,这就是高钾血症心率减慢的原因。

26、总结:乙酰胆碱使窦房结、房室交界区动作电位时程延长;而心房肌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27、自主神经(迷走为主,交感可能有差异)的神经节多位于外周靶器官附近或靶器官内,在此换元!换元前的神经纤维为节前,可以组成神经干,节后纤维分散到靶器官靶点(故不是神经干内有副交感节后纤维!)

大多数血管仅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神经支配

因此,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当受到刺激时,对血管收管的强度几乎没有直接的影响!

28、缩头舒尾

延髓:头端腹外侧部为缩血管区,尾端腹外侧部为舒血管区

脊髓T1~T5的中间外侧柱:心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

29、其实,降压反射本来就是短暂精细的调节,而不是持续大幅的调节。只是维持血压在小范围内稳定!所以破坏之后血压不会上升太多。

30、右侧迷走——窦房结——心率减慢;

左侧迷走——房室结——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31、轴突反射是一种由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感觉冲动一方面沿传入纤维向中枢传导,另一方面可在末梢分支处沿其他分支到达受刺激部位邻近的微动脉,使微动脉舒张,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这种仅通过轴突外周部位完成的反应,称为轴突反射。

32、摄氧量最高:心,耗氧量最高:脑

产热最多器官:肝骨骼肌

最主要的散热部位:皮肤

生物转化最重要的器官:肝

腹部的(外伤/闭合伤/开放伤)中最易受损:脾/脾/肝

33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见于:

1、舒张压增高

2、舒张期增长

3、心肌代谢增强(扩张冠脉腺苷最主要)

4、交感神经兴奋(冠脉、脑的优先供血)

5、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增加

二、冠脉血流量减少:

血管紧张素、大剂量血管升压素升高

34、儿茶酚胺使得2期平台期延长!这是变力作用但又使得Ca离子内流加快:

原因平台期是靠钙离子和钾离子来维持的,钾外流,钙内流,最终的结局就是为了让钾占优势,交感神经通过开放钙通道增加钙内流使得钾的优势得到缓冲,平台期不那么快的转入3期,这样2期就长了。

35、大量失血:红细胞大量丢失导致红细胞比容下降,Not上升!!!

36、左心衰不一般不引起CVP升高:

切记,肺部血管系统容量很大,左心衰竭很难引起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然而右心病变则否

37、淋巴回流是组织液中蛋白质回到血液的唯一途经

笔记五:呼吸

1、胸膜腔负压作用

肺:促进肺扩张

气:降低气道阻力

水:促进静脉淋巴回流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维持大小肺泡稳定

气:降低吸气阻力

水:防止肺水肿

2、肺通气阻力两个三分之二:

弹性阻力(静态阻力)占三分之二

弹性阻力中的肺泡表面张力占三分之二

3、当肺泡充满生理盐水时,肺泡表面张力几乎为0,肺的弹性阻力减小,故顺应性增大。

但充水使表面活性物质的减少,而使表面张力增大,顺应性减少,故临床肺水肿顺应性减小的。

4、弹性阻力属于静态阻力(表左)

肺气肿时,弹性成分大量破坏,弹性阻力减小,静态顺应性增加(更好吸)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时弹性阻力增大,静态肺顺应性减小。

5、时间肺活量肺通气功能

通气血流比换气功能

肺泡通气量有效气体交换量

6、肺纤维化等限制性疾病的患者及肺充血、肺水肿、活性物质减少的患者:

FEV1、FVC都会降低。

比值正常或增大。

7、万能总结:越靠近外界O2越高,CO2越低(管他吸气还是呼气的过程。(管它是呼气还是吸气呢!)

8、最大吸气时,气管及支气管也随着肺扩张,解剖无效腔(死区)容积增加。

9、CO2轻度升高变化缓慢,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是主要的。

CO2突然升高变化迅速,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是次要的。

10、贫血、CO中毒、氰化物中毒时,肺泡通气量并无改变,动脉血CO?分压均正常。

重要结论:只要外呼吸肺换气过程不出问题,动脉血CO?分压总是正常的。

中等运动时,动脉血中的CO?分压一般正常,剧烈运动时,动脉血中的CO?分压一般略微升高。

11、男性的顺应性小于同龄女性。

成年人的肺顺应性小于儿童。

12、注意:气流速度快、气流呈湍流,使气道阻力增大而影响肺通气。但是得鉴别!血流速度加快并不影响血压!

13、发绀不一定缺氧,高原

缺氧也不一定发绀,贫血,CO中毒

14、故氰化物中毒(D错)时,肺泡通气量并无改变,动脉血CO?分压均正常!并不是下降!!

笔记六:消化

1、Cajal细胞既非神经细胞又非平滑肌细胞,是一种兼有成纤维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特性的间质细胞,所以,基本电节律的产生既不是神经源性的,也不是肌源性的。

2、肌肉本身:肌细胞(肌源性)

间质细胞(ICC)

故问慢波起源于哪里:遇到肌肉本身就选,遇到肌源性就不选

3、唾液中性低渗

胃液酸性等渗

肠液碱性等渗

补两点:汗液为低渗液。

胰液为碱性等渗液。

4、消化道液分泌:越上越神经越下越体液!你趴在桌上睡觉流的口水都是很稀的但是很多!

5、壁细胞:分泌盐酸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原!)

黏液细胞:分泌糖蛋白

幽门腺:分泌黏液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

6、12号回单位——维生素B12和胆盐在回肠吸收

7、支配胃黏膜壁细胞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是ACh,可被阿托品阻断;

支配G细胞引起胃泌素释放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是铃蟾素(蛙皮素),不能被阿托品阻断

8、缩胆囊素血管活性肽既可以促进又可以抑制,以抑制促胃液素分泌为主。

促胰液素:

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可以抑制盐酸分泌,但却可以促进胃蛋白酶原分泌

正反馈:

盐酸促进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激活胰蛋白酶原生成~

9、促胃液素促进胃的运动但是幽门括约肌是收缩的。所以促进胃运动但延缓胃排空

10、缩胆囊素和血管活性肠肽均是既可促进胃酸分泌又能抑制胃酸分泌!!

补充类比:促胃液素既促进胃排空又增强幽门括约肌收缩,总效应:延缓胃排空

11、迷走-迷走反射(长反射):

参与胃期胃液分泌

参与胃的容受性舒张

促进胃排空

食管下括约肌舒张

肠壁内神经从局部反射(短反射):

参与胃期胃液分泌

促进胃排空

胃-肠反射:

参与高张溶液抑制胃液分泌

抑制胃排空

人体解剖生理学-自己笔记整理

人体解剖生理学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新陈代谢: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同化作用:同化需消耗,通过消耗合成自身的能量。 异化作用:提供能量. 同化和异化的关系:同化为异化作用提供物质; 异化为同化作用提供能量。 2.兴奋性:兴奋;抑制。 3.细胞膜的功能:物质转运功能,维持细胞内稳态。 1)被动转运: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细胞扩散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a.单纯扩散:通过细胞膜扩散至浓度低的一侧。通过膜的扩散成为通透或渗透。 b.协助扩散:“通道” 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2)主动转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细胞扩散过程(消耗细胞代谢产生能量)。 特点: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消耗能量;依靠“泵”。 4.方位: 1)轴:冠状轴(左→右);矢状轴(前→后);垂直轴(上→下)。 2)面:冠状面(纵切面左→右);矢状面(纵切面前→后);垂直面(横切面)。 5.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特点: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有极性;分布体表或官腔内表面。 a.单层上皮:ⅰ.单层扁平上皮:减少摩擦,分布在血管内表面。 分布:内皮:被覆盖于心血管腔面的扁平上皮。 外皮:腹膜,胸膜,心包膜处的浆膜表面的偏平上皮。 ⅱ.单层立方上皮:分泌吸收作用;肾小管。 ⅲ.单层柱状上皮:分泌吸收作用;胃,肠,子宫表面。 b.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复层移行上皮。 2)结缔组织:特点:细胞上皮组织少,细胞间质较多,细胞不分层,组织类型多。 a. 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白细胞; 未分化间充细胞。 细胞间质: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基质 b.致密结缔组织; c.脂肪组织; d.网状结缔组织、 6.运动系统 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作用:支持,保护,运动。 骨骼的作用:维持体型,支撑体重,保护内脏器官。 1)骨 a.骨的形态:长骨,断骨,扁骨,不规则骨。 b .骨的构造:骨膜,骨质,骨髓。P33 c.骨的功能:支架,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骨髓造血;钙库。 2)关节的基本构造 a. 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 b.关节囊:囊壁外层纤维层:加强骨与骨连接。 内层滑膜层:分泌滑液,增加润滑。 c.关节腔:滑液,关节负压。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复习

绪论 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地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地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地关系 C物质与能量代谢地活动规律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E生长,发育和衰老地整个过程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地基本规律,应选择地生理学研究水平是 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 D器官和系统水平E整体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地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地是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 D防御反射E基础代谢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地研究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 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E活体家兔血压描记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地正确观点是 A分子水平地研究结果最准确 B离体细胞地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地功能 C动物实验地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地生理功能 D器官水平地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E整体水平地研究结果最不可靠 6.机体地内环境是指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7.内环境中最活跃地分子是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E房水 8.内环境地稳态 A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B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 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地必要条件 E依靠体内少数器官地活动即能维持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地危害是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稀释血浆蛋白浓度E破坏内环境地稳态 .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 保持内环境稳定克服呼吸困难缓解机体缺氧 适应心功能改变适应外环境改变 .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地改变是 水重吸收增多交换增多交换增多 分泌增多重吸收减少 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地调节属于 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局部体液调节旁分泌调节 自身调节

北医生理笔记

西医综合之生理学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使机体的功能活动与内外环境相适应 方式:神经(主导)、体液、自身调节 失血—>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厉害;冠状血管、脑血管收缩?小(一)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反应:受刺激组织的适应性变化 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具有种属特异性(种中的每一动物都存在)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具有个体特异性(个体差异) 见山楂流口水:条件反射;山楂放嘴里流口水:非条件反射 (二)体液调节: 意义: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器官来改变它们的活动。又称全身(远距离)体液调节 广义上讲也包括旁分泌和自分泌 旁分泌:组织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通过组织液扩散到周围影响周围细胞的活动自分泌:组织细胞自已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自身细胞膜受体 缓激肽—>缓激肽受体—>PLC—>IP3—>Ca++—>NO 神经—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构成反射弧的一个传出环节 冷—>皮肤—>中枢—>下丘脑—>TRH—>腺垂体—>TSH—>甲状腺—>T3T4—>组织产热恶性刺激作用于耳的听神经,传到中枢,交感神经兴奋 神经调节:作用部位准确,持续短,作用范围小,快、迅速 体液调节:作用不精确但是范围大,作用持久,作用慢 (三)自身调节:不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组织或器官自身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心肌:异长自身调节(离体心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Q=δP/R 肾血管平滑肌组织的自身调节 以上三者都属于自动调节(自动控制系系) 负反馈: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作用的方向相反,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制约作用,以使机体功能活动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正反馈:控制信息与反馈信息作用的方向相同,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起促进作用以使机体的生理过程迅速完成或使该反应迅速达到极限。 例如:血液的凝固过程; 分娩过程; 胰蛋白酶原激活的过程; 动作电位中钠通道的激活过程 需注意的是:渗透性利尿属渗透现象,非上述三种调节,为一物理现象。 CO中毒时为何不呼吸困难:关键是动脉血氧分压正常(决定于物理溶解的O) 前馈:干扰信息通过监测系统发出前馈信息,作用于控制系统以调整控制信息,以对抗干扰信息对受控系统的作用,使输出变量保持相对恒定。 前馈不需要通过反馈系统,即反馈之前已有控制系统的改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动物生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学 1)研究内容:生理学就是研究活得有机体生命过程与功能得科学。 2)生理学研究得三个水平: A. 细胞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超微结构得功能,以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得特殊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细胞与分子生理学。 B。器官与系统水平:研究各器官及系统得功能—-—--—器官生理学。 C。整体水平:研究完整人体各个系统之间得相互关系,完整人体与环境之间得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条件对人体生理功能得影响等。 3)动物生理学得研究方法: 生理学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实验方法主要可分为急性实验与慢性实验。急性实验: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活体解剖实验。 4)生理学得产生与发展: 盖伦——三元气学说;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派;哈维——《心血运动论》2、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得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了机体得内环境。 2)稳态:指在正常得生理情况下,内环境中各种物质在不断变化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 其理化性质只在很小得范围内发生变动,这种动态平衡状态就叫做稳态。3、生命活动得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外源性调节)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得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得生理功能所发挥得调节作用。主要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得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规律性得应答。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数量无限、较高级,可以新建、消退、分化、改造,具有极大得易变性与灵活性,能适应复杂变化得生存环境。 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数量有限、较低级,比较恒定,不能适应复杂得环境变化、特点:迅速而精确,作用部位比较局限,持续时间较短。 2)体液调节:机体得各种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可产生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如激素),它们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器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特殊得反应,以调节机体得生理机能、 特点:效应出现缓慢,作用部位比较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组织细胞所产生得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以在局部组织液内扩散,从而改变附近得组织细胞活动。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外来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得适应性反应过程。 特点:调节范围较小,且不十分灵敏。 神经-体液调节:机体中大多数内分泌腺都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得控制,使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得一环,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通路中得效应器。 4、机体稳态得反馈调节

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重点

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复习重点 知识结构与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 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

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几个“最”:窦房结自律性最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最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最快,房室交接处传导速度最慢。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以左心室为例的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是常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归纳一下“最”:快速射血期末左室压力最高,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容积最小,心房收缩期末左室容积最大,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力最高,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最快。心输出量的调节也是考试重点,但在解题时总会觉得无从下手,主要是要弄清各种调节的大致机制及题目想考查哪方面内容。微循环这部分注意记忆哪些血管在哪部分起什么作用,如:调节器官血流量其主

动物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绪论 考纲要求 1、机体与环境的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和阈。 2、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相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生理意义和功能。考纲精要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2、兴奋性:指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特定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而刺激是指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的变化。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这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个最小值。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强度与刺激持续时间呈反变关系。 衡量组织兴奋性大小的较好指标为: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可兴奋组织、细胞去极化并达到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3、生殖: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生殖功能对种群的繁衍是必需的,因此被视为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称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内、外环境与生命活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三、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四、生理功能的反馈调控: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相反,因而可以纠正控制信息的效应。 负反馈调节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负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平时处于稳定状态。 正反馈:反馈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在正反馈情况时,反馈控制系统处于再生状态。生命活动中常见的正反馈有: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等。 五、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各种腔室液等),是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直接为细胞提供必要的物理和化学条件、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内环境最基本的特点是稳态。 稳态是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一种状态,是内环境理化因素、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恒定,这种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等因素的调节下实现。稳态的维持主要依赖负反馈。稳态是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绝对稳定。 细胞的基本功能 考纲要求 1.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2.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以及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原理。 3.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 考纲精要 一、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 该模型的基本内容:以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并连有一些寡糖和多糖链。 特点: (1)脂质膜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流动的。 (2)细胞膜两侧是不对称的,因为两侧膜蛋白存在差异,同时两侧的脂类分子也不完全相同。 (3)细胞膜上相连的糖链主要发挥细胞间“识别”的作用。 (4)膜蛋白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如发挥转动物质作用的载体蛋白、通道蛋白、离子泵等,这些膜蛋白主要以螺旋或球形蛋白质的形式存在,并且以多种不同形式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如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 (5)细胞膜糖类多数裸露在膜的外侧,可以作为它们所在细胞或它们所结合的蛋白质的特异性标志。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

《现代植物生理学》 绪论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3个方面。 2、萨克斯于1882年撰写出《植物生理学讲义》并开设课程,他的弟子费弗尔1904年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著作。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脱胎而出,独立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 细胞生理 3、水势(Ψw ):同温同压下,每偏摩尔体积纯水与水的化学势差。(细胞水势由三部分组成:溶质势(ψs),衬质势(ψm)和压力势(ψp),即Ψw=ψs+ψm+ψp) 4、溶质势(ψs ):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溶质势。 压力势(ψp):细胞壁对原生质体产生压力引起的水势变化值。 衬质势(ψm):由于亲水物质对水的吸引而降低的水势。 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a.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 b.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 c.降低叶温。 d.有利于气体交换 6、现已确定有17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镍(Ni)、氯(Cl)。 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需要量的大小,通常把植物必需元素划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和微量 8、缺素症

9、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物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离子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的内容也要看下及书上面的什么是“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也要看P81) 11、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把CO?和H2O合成富能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 12、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 ⑴结构原因:C3:维管束鞘细胞发育不好,无花环型,叶绿体无或少; 光合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C4:维管束鞘细胞发育良好,有花环型,叶绿体较大; 光合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就近运输,防止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⑵生理原因:①PEPC对CO2的Km(米氏常数)远小于Rubisico,所以C4对CO2的亲合力大,低CO2浓度(干旱)下,光合速率更高。 ②C4植物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改变了CO2/O2比率,改变了Rubisico的作用方向,降低了光呼吸。 13.光补偿点:当达到某一光强度时,叶片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光合速率开始达到最大值时的光强度称为光饱和点。——P132 CO?补偿点: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外界环境中的CO?浓度即为CO?补偿点(图中C 点)。

2017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要点归纳

2017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要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 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 TSH 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 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0期去极化速度快、幅度高、有平台期、有超辐射,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避免房室的收缩重叠,窦房结自律性?高,心室肌细胞收缩力?强,浦肯野纤维传到速度?快,房室交接处传导速度?慢。心脏泵血过程和机制是考试重点也是难点,以左心室为例的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是常考点,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归纳一下“?”:快速射血期末左室压力?高,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容积?小,心房收缩期末左室容积?大,快速射血期末主动脉压力?高,等容收缩期末主动脉压力?低,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升高?快。心输出量的调节也是考试重点,但在解题时总会觉得无从下手,主要是要弄清各种调节的大致机制及题目想考查哪方面内容。微循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动物、细菌、真菌、多细胞藻类;植物界;动物界。 3.四界分类:由美国人科帕兰(Copeland)提出。 原核生物界:包括蓝藻和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等多种微生物。 原生生物界:包括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藻类。动物界。植物界。 4.五界分类:1959年美国学者魏泰克(Whitaker)提出五界分类法: 原核生物界: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蓝藻。特点:环状DNA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器无膜,为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藻类。特点:细胞核具核膜的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生理学重点笔记

生理学重点笔记 一绪论 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2. 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对多细胞机体而言,整体所处的环境叫外环境,而构成机体的细胞所处的环境叫内环境。当机体受到刺激时,机体内部代谢和外部活动,将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种变化称为反应.反应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3. 自身调节:心肌细胞的异长自身调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的自身调节,小动脉灌注压力增高时血流量并不增高的调节都是自身调节。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自身调节。 4. 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调节的主要调节形式,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 5.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 6. 生理功能的反馈控制: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生理功能,是一种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钠通道的开放和钠内流互相促进等生理活动都是正反馈。 考生自己注意总结后面各章节学到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体镶嵌模型.基本内容 ①基架:液态脂质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具有不同生理功能; ③寡糖和多链糖. 2.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 ⑴小分子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因此,可以在细胞两侧自由扩散,扩散的方向决定于两侧的浓度,它总是从浓度高一侧向浓度低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单纯扩散。 正常体液因子中仅有O2、CO2、NH3以这种方式跨膜转运,另外,某些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转运。 ⑵非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浓度高向浓度低处转运时不需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转运,但转运依赖细胞膜上特殊结构的"帮助",因此,可以把易化扩散理解成"帮助扩散"。什么结构 发挥"帮助"作用呢?--细胞膜蛋白,

动物生理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论】 2、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皮肤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繁殖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3、神经骨骼肌兴奋传导过程:终板前膜→Ca++进入突触轴浆→乙酰胆碱释放→Ach 与终板后膜受体结合后膜Na通道开放内流→终板电位→近终板肌膜去极化→动作电位,胆碱脂酶,Ach 重吸收到突触前膜【电传递(缝隙连接)CNS 、心肌;化学传递:突触神经递质】 4、强、弱电的作用:强电:用来攻击敌害和觅食; 弱电:只作为电感受器的一部分 【第三章血液】 2、各血细胞及血小板的功能 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消化;嗜酸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变态反应;淋巴细胞——T细胞-细胞免疫、B细胞-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免疫 红细胞RBC:通过血红蛋白Hb运输O 2和CO 2 ,并对机体所产生的酸碱物质起缓冲 作用 血小板PLAT: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第四章血液循环】 2、等容收缩和舒张相的生理意义 室内压变化幅度增大,心脏泵抽吸作用增强。快速射血和快速充盈相的速度和血量有关。 3、心胀泵血功能的评定指标 心输出量;心指数;每搏出量;射血分数;心力储备 4、心肌细胞的分类 工作细胞、自律细胞、非收缩非自律细胞 5、组织液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6、影响静脉回流:体循环平均压;心肌收缩力;体位改变(直立性低血压);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胸内负压 组织液和淋巴液生成的因素:组织液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引起血浆胶渗压减小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的因素,能促进淋巴量的增加。 7、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不同时期离子通道开放时间 0期—快Na+通道开放 1期— K通道开放,快Na+通道关闭 2期—慢Ca++通道,K+通道开放 3期— K+通道开放,Ca++通道关闭 4期—慢Na+通道开放, K+通道开放, Na-K泵,恢复静息膜电位。 【第五章呼吸】 2、呼吸膜的结构:表面活性物质层,肺泡上皮细胞层,肺泡上皮基膜,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间隙,毛细血管基膜层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3、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保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利于呕吐;利于反刍 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意义(生理功能)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笔记

普通生物学笔记(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讲课文本 绪论 思考题:1.生物的分界系统有哪些?2.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什么是动物学?4.什么是细胞学说?其意义是什么?5.学习和研究动物学有哪些方法? 一、生物分界:物质世界是由生物和非生物二部分组成。 非生物界:所有无生命的物质,如:空气、阳光、岩石、土壤、水等。 生物界:一切有生命的生物。 非生物界组成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了生物圈。 生物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种生物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对环境的适应方式等方面有着千差万别,变化无穷,共同组成了五彩缤纷而又生机勃勃的生物界。 最小的生物为病毒,如细小病毒只有20nm纳米,它是一种只有1600对核苷酸的单一DNA链的二十面体,没有蛋白膜。最大的有20-30m长的蓝鲸,重达100多吨。 (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1.除病毒以外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生物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同化作用或称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加以改造,转换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把能量储藏起来的过程。 异化作用或称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进行分解,并释放出能量和排出废物的过程。 3.生物都有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现象。 任何生物体在其一生中都要经过从小到大的生长过程。在生长过程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从幼体长成与亲代相似的 个体,然后逐渐衰老死亡。这种转变过程总称为发育。当生物体生长到一定阶段就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这种现象称为繁殖。 4.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在繁殖时,通常都产生与自身相似的后代,这就是遗传。但两者之间不会完全一样,这种不同就是变异。生物具有遗传性才能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和生物类型间的区别。生物的变异性才能导致物种的变化发展。 (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动物自身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通过摄取食物从外界获得自身建设所需的营养。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异养。 (三)生物的分界: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每年还有许多新种被发现,估计生物的总数可达2000万种以上。对这么庞大的生物类群,必须将它们分门别类进行系统的整理,这就是分类学的任务。 1.二界分类:公元前300多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将生物分为二界:植物界、动物界。 2.三界分类:188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提出三界分类法:

《生理学》各章知识点 总结

精心整理 生理学基础总结 绪论 I.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命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及生殖。 3.兴奋性是指活的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4.胞外液。 5.信息,使反债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一致,意义在于使生理过程不断加强,直至最终完成。 负反馈调节是指受控部分的活动通过发出回馈信息,使回馈调节与控制部分的原发作用相反.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细胞的基本功能 1.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方式主要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 单纯扩散是只取决于膜两例物质浓度差进行转运的一种方式出胞和入胞作用 易化扩散是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特珠蛋白质的帮助,顺浓度梯度或电一化学梯度的转运过程。分为载体转运和通道转运两种。 载体转运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争议抑制性; 通道转运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又可分为化学门控信道、电压门控信道和机械门拉信.吞饮 动。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由去极化和复极化构成,是Na +内流与K +的外流及Na +—K +泵转运共同形成的、其引起取决于阈电位, 阈电位是使膜上Na +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传导。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和不衰减的可传播性。 3.肌肉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或张力增加.其过程包括肌细饱的兴奋、兴奋一收缩耦联,收缩三部分,主要步骤如下图

血液 1. 占体重的 2. 透压) 3. 对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具有重要作用; 血浆蛋白产生胶体渗透压,主要成分是白蛋白,具有免疫功能。 作用是:能使组织液中的水分渗入毛细血管以维持血容量及调节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 等渗溶液是0.9%Nacl,5%葡萄糖溶液。 4.血浆的正常酸碱度:PH7.35-7.4 5.低于7.35为酸中毒,高于7.45为碱中毒。 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数为(4.0-5.5)x1012/L;成年女性为(3.5-5.0)x1012/L。6.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Hb)。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浓度为120一160g/L,成年女性为110-150g/L。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7.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血沉,红细胞叠连)、渗透脆性(溶血,低渗溶液)。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愉O2和CO2以及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红细胞原料是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成熟因素是维生素B12,叶酸。 8.正常成人的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吞噬作用和 免疫作用。 9.正常成人血小板有(100一 其主要功能为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生理性止 A抗原与 。 )和 也是由于K+外流产生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由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组成,但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较长动作电位共分为五个期,即 去极化期(Na+内流形成)、 复极化l期(快速复极初期,K+外流形成)、 2期(缓慢复极期也称平台期,K+外流和Na+内流形成)、 3期(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形成) 4期(静息期,离子泵转运形成)

动物生理学慕课课后作业与测试整理

作业 第2周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上) 什么是钠泵?钠泵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钠泵,又叫做钠钾泵(或钠-钾ATP酶),指的是细胞膜上的特殊的蛋白质,本身具有ATP 酶的活性,能分解ATP释放能量。其生理作用是利用ATP能量使钠离子和钾离子做逆向主动转运,每分解一个ATP,可转运3个钠离子到细胞外,同时转运2个钾离子到细胞内。 第4周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下) 简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接头前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迁移、破裂、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经过接头间隙,扩散到终板膜,与位于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终板电位,通过电紧张性扩布引起临近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兴奋。 第5周血液系统 正常情况下,动物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停止,简述这样一现象所包含的生理过程。 正常情况下,动物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停止,其生理过程包括:(1)受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当小血管受损时,首先由于神经调节反射性引起局部血管收缩,继之血管因内皮细胞和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封闭创口。(2)血栓的形成。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内膜下组织,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堵住伤口,实现初步止血。 (3)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同时,激活血管内的凝血系统,在局部形成凝血块,加固止血栓,起到有效止血作用。

第6周血液循环 简述微循环的通路及其作用。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血液可通过三条途径从微动脉流向微静脉。(1)直捷通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直接延伸为通血毛细血管,而后进入微静脉的通路。其作用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经静脉回流入心脏。 (2)迂回通路,指血液流经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后汇集到微静脉的通路。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为营养通路。 (3)动-静脉短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进入微静脉的通路。是非营养通路。皮肤中的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7周呼吸系统 为什么体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而当保持人工脑脊液的pH不变,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时却不会引起通气增强? 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有效生理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氢离子,但血液中的氢离子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水合成碳酸并解离出氢离子,引起氢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但是二氧化碳并不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直接因素,因此当维持pH浓度不变,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时,由于氢离子浓度不变,所以不会引起通气增强。 第8周消化与吸收 简述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过程。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蛋白质消化酶分解为氨基酸、2肽、3肽和多肽,还有一部分蛋白质。其中氨基酸、2肽、3肽都以继发性主动转运方式吸收到上皮细胞内,然后再靠扩散的方式被转运到组织间隙,进入血液。 多肽和少量的完整蛋白则通过上皮细胞以胞饮转运方式被吸收。

西医综合详细复习计划

西医综合它的内容非常多,考题出的又比较细,尤其是内科,它出题虽然遵循重点章节,但是有时并不遵循重点内容,有时可能就会考一些边边角角不为学生重视的知识点,因此,内科是这几门课程中相对来说比较难的,这也是考试老师故意这么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考生的成绩有所差别,仔细好好看书的,就会相应的获得高分。外科重点基本上就在普外和骨科,其次就是专业外科,属于这几年新加进来的内容,每年肯定是会考几道题的,外科总论内容繁琐,但题量有限。病理、生化、生理,每年的考点都相对比较固定,尤其是生化、病理,每年都会几个重复的点,并且这两科的特点是着重于记忆。而生理则更多的在于理解,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生理调节反应。 五、专业课复习全年规划 1、零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因该是在2010年8月前) 这一阶段可以把书对照上一年的大纲把六本书大概看一下,了解一下大概内容。可以重点看看内外科。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扫盲吧。 2、基础复习阶段(现在一2010年10月) 本阶段则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分配好英语、政治和西医综合学习时间。西医综合包括六本书,内科需要的时间比较多,其次是外科学、生理学,而病理和生物化学则时间相对少一些。复习方法:(1)、主要看课本,(2)、同时做历年的相对应的真题和同步训练,以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强化提高阶段(2010年9月一2010年11月) 本阶段则主要是对知识点的汇总与记忆第一遍看书肯能会觉得比较有成就感,知识点都看到了。但到了强化记忆阶段的时候,发现记忆起来有些难度,

知识点多,但是不要着急,这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坚持!终将会看到柳暗花明。 4、冲刺阶段(2010年12月一2011年1月)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 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 六、各阶段具体学习计划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开始复习一2010年10月) 1)学习目标 目标1:把各科的所有知识点都要理解透彻,基础要打夯实。 目标2:所有的真题和同步练习做一遍 2)学习任务 ①认真学习各科知识点 ②学习每本教材,需在结合自己的理解绘制知识理论框架图构,建知识体系。 ③学生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上报教务老师,并与教务教师沟通请教。 ④扩展知识面所需书籍 ⑤综合练习:检测前一阶段学习效果配有参考答案自测。 ⑥学生在8月30日上交每门课的理论知识框架图。 ⑦不要求记忆只要求理解! 3)详细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