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六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六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六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谈谈信息技术在六年级数学中的应用案例

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设计了《数的认识》一课。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案例——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数的认识》是总复习的起始课,教材通过一组讨论题(7小题),唤起学生对整数和小数的知识的回忆。重点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十进计数法、小数分类等知识。而后又通过一组练习题(6题),补充巩固这部分知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想让学生在第一复习课时要唤起复习意识,并引起对复习方法的关注。通过“数的认识”整理复习,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有整体的把握,在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图,并且自己尝试运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来表示所学“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框架图、文字描述、图表式等。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一些整理复习的方法。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在个人反思、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和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所以我将小数的读写、大数的改写等知识放到下节课重点复习。

【学生分析】

复习前及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正的了解,特别是学生真正的困难。虽然“复习”这个词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但是通过我们对学生的前测情况来看,学生并非完全了解“复习”的真正内涵。总复习涵盖的知识容量多、跨度大、时间长,所学的知识遗忘率高;学生不仅有对知识的遗忘,复习的方法也不成体系。面对六年的数学知识,学生会感觉知识太多、太杂,无从下手。在数的领域中,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比较片面,而且对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并不清楚,仅仅局限于自己比较经常使用的数,例如:对于分数,他们熟悉的多是正分数,而负数又多是负整数等等。因此需要复习和回顾有关数的意义的理解。于是,我们把目标定在了对学生复习意识以及复习方法的培养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数的扩充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来表示事物并进行交流;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分类等相关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经历学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魅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回顾和整理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沟通各种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构建数的认识的知识网络。

2.结合具体情境系统复习整数、分数、百分数、小数和负数的意义,熟练掌握这些数的读、写法、小数的分类等相关的知识。

【教学准备】

1.学生每人搜集一条有关数的信息,阅读数的起源相关知识,并可以制成PPT。

2.老师教学所的PPT课件;电脑教室

【预设教学过程】

一、在“薄——厚——薄”的谈话中——唤起复习的意识,明确复习意义

师:(课件出示华罗庚的图像和简介)华罗庚老爷爷是世界著名数学家,大家想知道华爷爷是怎样读书的吗?(课件出示:书要能从薄读到厚,还要能从厚读到薄。)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像这样的数学书(师手举一本数学课本),我们在小学阶段读了多少本?

师:是啊!已经读了12本了,这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我们能把这12本书的内容都记下来吗?显然不能!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应该向华罗庚爷爷学习,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提炼,也就是把书由厚读到薄。

师: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进行小学阶段的总复习,也就是对我们六年来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提炼。今天,我们要复习的内容是:数的认识。(板书该课题)

二、在“回顾——整理——运用”的过程中,展开复习活动

(一)收集生活中有关数的信息,分类整理。

1.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进入小学阶段的总复习。大家都知道,“数”在数学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也无处不在,谁能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用数表示

的信息?

学生用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说明,说明数据所表示的意义,老师侧板书。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的数,在回顾的基础上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回顾中梳理知识。在分类过程中,多样化的分类为知识整理进行了很好的铺垫,分类的过程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梳理。】

2.整个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数是不是都在这里?还有没有补充(完善板书:整数、自然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

(二)了解数的发展过程,加深对数的理解与认识。(教学课件展示)

不知同学们还有没有印象?我们在认识学习这些数的时候,就要大家对它的产生和发展作过调查和了解,你知道这些数是如何产生的吗?如果我现在要你们根据这些数的产生顺序排序的话,你会吗?

原始社会,由于计数的需要产生了自然数的概念,随着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记数的符号,进而建立了自然数的概念。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发现,仅仅能表示自然数是远远不行的。如果分配猎获物时,5个人分4件东西,每个人人该得多少呢?于是分数就产生了。中国对分数的研究比欧洲早1400多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又发现很多数量具有相反的意义,比如增加和减少、前进和后退、上升和下降、向东和向西。为了表示这样的量,又产生了负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如果再加上正分数和负分数,就统称为有理数。有了这些数字表示法,人们计算起来感到方便多了。

随着文化的发展,十进制记数法的使用;分数概念的不断完善,便产生小数,即不带分母的十进分数。小数的出现标志着十进制记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获得了统一。我国对小数的认识在世界上也是最早的。

(三)构建知识网络体系,查漏补缺。

1.通过对数的发展顺序的了解,对于各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你是不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呢?下面,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你们根据自己对数的理解,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出一份“数的认识”知识网络图。

(1)独立思考,分组进行整理。

(2)全班交流,展示汇报,构建知识网络图。

【学生评价】

重视课堂对学生的积极评价,使学生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把评价融合在所学知识中,让学生既学会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又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含义:在现实情景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课本上出现的抽象的概念、定义等不能真正地理解,造成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如,在教学北师大版数学时,学生需要将平面图在脑海中还原为几何体,对于没有接受过训练的小学生来说,这一直是学习的难点,也成为教师教学的难点。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也变得多姿多彩,教学手段与方法也与时俱进。现在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运用其特有的优势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思维。 一、动态情境图的小动作 创设动态情境是对小学生最有吸引力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小学生年龄低,其个性爱玩,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我在课堂教学中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为小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疑问的学习环境。在学习第十一册《观察的范围》中,我利用多媒体将课件展示出来,出示小猴爬树张望的情境:桃树下落了一地桃子,小猴在墙外的树上向里张望。紧接着我问:“小猴在树上A处时能看到墙内落在地上的哪些桃子?哪个观察点最近?”简单直接的问题

使学生跃跃欲试,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我适时通过闪现从A点经过墙头到A’点的这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小猴在树上A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一点A’。而A’点往左的桃子被墙挡住看不到。 数学教学离不开课本,我在提出第二个问题时巧妙地与课本结合起来:“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到了B和C处,它又能看到墙内哪些地方的桃子呢?请你在课本第80页的图中分别画出小猴爬到B和C处时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B′和C′。” 通过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动态的演示,学生明白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的范围也在发生改变。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就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就越小。 创设动态情境是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编成饶有趣味的 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小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情境中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活动中,符合新课标“以生为本”的教学要求。 二、图表分析图的悄悄话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声音与图表分析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走出学习思维的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第一章负数(一)1、题目略正数:1/2 +3 506 + 负数:-5 - 3/4 -12 2、+10 -10 0 3、填空。(1)-1000 (2)+3000 支出3000元(2)-6 +9 胜5场(3)-11034 (4)-2 88 ( 二) 1、填表。①-1 ②-60 ③向北走52米④-10 ⑤10 +10级 2、-8 -6 -3 -2 4 5 3、 -1 -1/4 3/2 +3 4、填空。(1)左右(2)相等相反(3)大小(4)505 495 (5)140 练习一1、(1)√ (2)ⅹ(3)ⅹ 2、略 3、 -7 0 1 +8 4、(1)D B (2)27 19 5、-2 -11 150 +8 第二章折扣1、(1)八 80(2)60 40(3)180 2、①480×90%=432 480-432=48(元)②480×(1-90%) =48(元) 3、(1)350××80%=280(2)280×(1-80%)=56(元)(3)2100×80%×90%=1512 4、480÷600= 八折 720÷80%=900 成数1、题目略第一行:九四五第二行:7 6 第三 行:70 60 90 2、120 90 3、(1)300×30%=90 (2)300×(100%+30%)=390 4、800×(100%-12%)=704 5、(480-400)÷400==20% 增产二成 480÷(100%+60%)=300(台) 1 税率1、(1)120×%=(万元)(2)100×3%=3(万元) 2、 500×(100%-20%)=400(万元) 3、300×5%=15(万元)15×7%=(万元)=10005(元) 4、800+(2520-800)÷(1-14%)=2800 (元)利率1、6000×1×%=90 2、10×3×%=(万元)3、10000×5×%+10000=12660(元) 4、30×5×4%=6(万元) 30+6=36(万元) 36÷(5×12)=(万元)=6000(元) 5、 5000×%= 5000×(%÷4)=20 5000××%=45 5000×1×2%=100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音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就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数学。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应是充分利用当代认知心理学原理,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考察与传播效率,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体现了这点,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其表现如下: A、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能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B、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能丰富教学内容,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 C、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变难为易,删繁为简,突出教材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能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多媒体教学课件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刺激,能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多媒体课件大容量的信息传输,适时的教师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4)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扩展学生知识面,激活学生潜在的创造灵感。 D、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

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

让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堂洪县城头实验学校许利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用Flash设计出动画情节“小鸭游泳嬉戏”,将它播放到学生机上来引入新课:景色美丽的湖面上,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进行游泳接力比赛。此时,学生像在自己的王国中观看小电影一样,动画强烈地刺激了他们的感官。 这时,我适时提出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画面上游过多少只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吗?”这时,学生开始议论纷纷,不仅将已有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而且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新方法。“学贵有疑”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自由自在地欣赏着动画,观看着影片,体验着生活,在情境中产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学习的动力被激发出来。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探索空间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才会显示网络环境下教学的优势。当前的网络环境虽然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而言,利用现有的网上资源很难使学生真正能够自主探索并学有所获。 于是,我根据学习内容,建立一些模拟网站,将学习的素材、方式方法等内容纳人其中,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处理信息等能力 例如在学习《年、月、日》这一课时,通过“地球绕太阳转动”这一动画的引入,让学生产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后,我就带领学生进入有关“年、月、日” 知识的模拟网站。网站的主页由欣赏、观察、探索、知识、留言5部分组成,学生根据需要和个人情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附答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负数的认识 1.读出下面各数,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8 读作: ;+12读作: ; 5.37读作: 。-7读作: ; 正数 负数 2.一座高山比海平面高234米,记作( );一个盆地比海平面低64米,记作( );海平面记作( )。 3.下面各组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 A 、向东走5米和向西走2米 B 、收入100元和支出20元 C 、上升7米和下降5米 D 、长大1岁和减少2千克 4.请你比一比。 0( )6 0( )-3 -7( )5.5 8 3 ( )-710 -8( )8

答案: 1.负八;正二;五点三七,负十分之七; 正数 负数 2.+234 -64 0 3.D 4.< > < > < 第2课时 负数的意义

1.按要求填空。 (1).写出A 、B 、C 、D 、E 表示的数。 (2)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4 2.5 -3 -5 2 +2 +3.5 2.升降机上升5米,记作+5米,那么它下降3米,记作( )。 3.在下面的 上填上“>”或“<”。 -7 0.5 -9 -1 0 2.5 0 - 5 2 4.名同学的身高如下: 小兰 135cm 、小东138cm 、小丽142 cm 、小华145 cm 、小昊150 cm 。以平均身高为标准,小兰矮7cm 记作:-7cm ;请你表示出其他4个同学的身高。 答案: 1.略 2.-3米 3.< < < > 4.(135+138+142+145+150)÷5=142 cm 小东:-4cm 小丽:0 小华:+3cm 小昊:+8cm 第3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广州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本 第一章负数(一) 1、题目略正数:1/2 +3 4.55 506 +2.7 负数:-5 -0.4 -3/4 -12 2、+10 -10 0 3、填空。 (1)-1000 (2)+3000 支出3000元(2)-6 +9 胜5场 (3)-11034 (4)-2 88 ( 二) 1、填表。①-1 ②-60 ③向北走52米④-10 ⑤10 +10级 2、-8 -6 -3 -2 4 5 3、-2.5 -1 -1/4 3/2 +3 4、填空。 (1)左右(2)相等相反(3)大小(4)505 495 (5)140 练习一 1、(1)√ (2)ⅹ(3)ⅹ 2、略 3、-10.5 -7 0 1 +8 4、(1)D B (2)27 19 5、-2 -11 150 +8 第二章折扣 1、(1)八 80(2)60 40(3)180 2、①480×90%=432 480-432=48(元)②480×(1-90%)=48(元) 3、(1)350××80%=280(2)280×(1-80%)=56(元)(3)2100×80%×90%=1512 4、480÷600=0.8 八折720÷80%=900 成数 1、题目略第一行:九四五第二行:7 6 第三行:70 60 90 2、120 90 3、(1)300×30%=90 (2)300×(100%+30%)=390 4、800×(100%-12%)=704 5、(480-400)÷400=0.2=20% 增产二成 480÷(100%+60%)=300(台)

税率 1、(1)120×1.5%=1.875(万元)(2)100×3%=3(万元) 2、500×(100%-20%)=400(万元) 3、300×5%=15(万元)15×7%=1.05(万元)=10005(元) 4、800+(2520-800)÷(1-14%)=2800(元) 利率 1、6000×1×1.50%=90 2、10×3×4.75%=1.425(万元) 3、10000×5×5.32%+10000=12660(元) 4、30×5×4%=6(万元) 30+6=36(万元)36÷(5×12)=0.6(万元)=6000(元) 5、5000×0.35%=17.5 5000×(1.6%÷4)=20 5000×0.5×1.8%=45 5000×1×2%=100 5000×2×2.5%=250 5000×3×3%=450 存三年,到期可取5450元 解决问题 1、甲3000×5%=2250 乙3000-200=2800 相比较而言,甲省钱 2、甲12×4÷5=9.6 乙12×0.85=10.2 甲超市划算 3、10 12 0.2 2000 10 13.5 3.5 1750 4、32.5÷2=16.25(吨)16.25+10=26.25(吨) 练习二 2、(1)75% 七五折(2)八折(3)七折 3、(4600-3500)×3%=33

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题全套

第1单元 负 数 第1课时 认识负数 课时作业 一、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 1. 某水果店本月盈利5000元,上月亏损2000元 2. 王阿姨收人300元,支出200元 二、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3 -34 4.12 -1 136 0 -248 第2课时 在直线上表示数 课时作业 一、填一填。 1. 用( )和( )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 直线上表示一7的点在0的( )边,在一12的( )边,在3的( )边。 3. 在直线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 点,A 点表示的数是( );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 点,B 点表示的数是( )。 4.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出发走了+30 m ,又走了-20 m ,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 )m 。 二、写出A ,B ,C 所表示的数,并将2 5,-2,4表示在直线上。

第3课时练习课 课时作业 一、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 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收入200元。() 2. 如果+10分表示提前10分钟到校,那么-5分表示晚5分钟到校。() 3. 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二、选择。 1. 低于正常水位0.16 m记为一0.16 m,高于正常水位0.02 m记为(A )ma A. +0.02 B. -0.02 C. +0.18 D. -0.14 2.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m,又走了-3m,这时明明在直线上的()处。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3. 在同一条直线上,-12在-18的()边。 A. 左 B. 右 C. 北 D.无法确定 三、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 摘要: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的融合就是以数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改变传统的数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信息技术能够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宽了教学资源;扩宽了师生学习、交流的渠道。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程融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

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的展示知识间的联系,引起兴趣,利于很好的理解知识。 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直观知识的形成,便于学生理解。 和传统媒体相比,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使人的思维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它可以借助各种图像、动画、实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仅仅只借助于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观化,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些东西的理解、记忆。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名校课堂期末复习(二)实数(含答案)

期末复习(二) 实数 01各个击破 命题点1 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例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0没有平方根 B.225的算术平方根是15 C .任何实数都有立方根 D .(-9)2的平方根是±9 【方法归纳】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时,首先应对该数进行化简,然后结合它们的意义求解.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而所有实数都有立方根,且实数与其立方根的符号一致. 1.(日照中考)4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 B .±2 C. 2 D .± 2 2.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2549; (2)21 4; (3)(-2)2. 3.求下列各式的值: (1)3-64; (2)-3 0.216. 命题点2 实数的分类 【例2】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数集里.

-π3,-2213,7,3-27,0.324 371,0.5,3 9,-0.4,16,0.808 008 000 8… (1)无理数集合:{ …}; (2)有理数集合:{ …}; (3)分数集合:{ …}; (4)负无理数集合:{ …}. 【方法归纳】 我们学过的无理数有以下类型:π,π3等含π的式子;2,3 3等开方开不 尽的数;0.101 001 000 1…等特殊结构的数.注意区分各类数之间的不同点,不能只根据外形进行判断,如误认为3 -27是无理数. 4.(呼和浩特中考)下列实数是无理数的是( ) A .-1 B .0 C .π D.13 5.实数-7.5,15,4,3 8,-π,0.1·5· ,2 3中,有理数的个数为a ,无理数的个数为b , 则a -b 的值为( ) A .2 B .3 C .4 D .5 6.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7.3,12,0,π,-323,227,9.32%,-3 16,-25. (1)有理数集合:{ …}; (2)无理数集合:{ …}; (3)分数集合:{ …}; (4)整数集合:{ …}. 命题点3 实数与数轴 【例3】 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AB =AC ,A ,B 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3和-1,则点C 所对应的实数是( ) A .1+ 3 B .2+ 3 C .23-1 D .23+1 【思路点拨】 由题意得AB =3-(-1)=3+1,所以AC =3+1.所以C 点对应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比例的意义 一、课前延伸: 1.什么叫比?怎样求比值?课前同桌相互说说或回家后说给妈妈听。 2.预习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 二、课内探究: 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0:5和1:4 (2)0.6:0.2和3/4:1/4 三、课后拓展:(实践活动题) 同桌互动,一人说出一个比,另一人要说一个能与前者组成比例的比。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课前延伸: 预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填写下列内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 二、课内探究: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0.25:7和1/7:4 5:8和4:5 0.2:2.5和4:50 三、课后拓展:(趣味题)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3×40=8×15 (2)2.5×0.4=0.5×2 解比例 一、课前延伸: 什么叫解比例,课前预习后说给同桌听。 二、课内探究: 1.解下面的比例 0.4:X=1.2:2 X:10=1/4:1/3 7:35=X:4.5 2.解决问题 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与其在地上影子的长度比是4:5,已知影子长15米,你知道旗杆实际多高吗? 三、课后拓展:(实践探究作业) 给你一根2米长的竹竿,一把米尺,你能用测量长的办法测出一根电线杆的高度吗?试一试,把测量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写出来。 正比例的意义

一、课前延伸: 预习正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下列问题: 什么叫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课内探究:(诊断题)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2.圆柱的高一定,底面周长和侧面积。 三、课后拓展: 请从生活找出2个成正比例的量。 反比例的意义 一、课前延伸: 预习反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以下问题: 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什么叫反比例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反比例关系? 二、课内探究:(诊断题)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2.小刚跳远的距离和他的身高。 三、课后拓展: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成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让她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与掌握新的知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加入与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她们掌握数学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目前,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很多新设备以及新技术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基于信息化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以及掌握知识提供了很大便利,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因此,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力度就是很有必要的,这也就是新时期老师能否有效提升自身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关键。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常常被动地吸纳老师教授的数学知识,而一旦遇到问题也会直接向老师寻求答案。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就是长此以往下去,就会让小学生养成惰性思维,不愿意主动去探求、思考以及学习,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就是十分不利的。然而,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则不同,老师会更多地引导与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思考,并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有助于培养与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用到转化的思维方式,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黑板教学中,就算老师为讲述转化的内涵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就是最终的效果仍无法满足预期。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加入则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现象。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图表以及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来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有力支撑,生动形象的将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从而进一步培养与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有助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在过去,很多小学生在课下复习数学知识时,常常会无从下手,再加上有些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没有很好地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效果极差,同时也不能有效解决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的信息技术,如PPT等,就可以通过下载老师分享的PPT课件回顾课上所讲内容,之后再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使她们获得更好的课后复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镇隆中学霍裕 【摘要】“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信息网络技术进入教室为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扩展创造了条件,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学课堂需要改革,而网络化教学则是此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就此笔者结合教学与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际情形来谈谈个人看法:创设问题情境,提供网络资源,为学生搭建教学支架,教师因材施教、给学生提供适时、适当、适量的指导和支持,并且适应性的撤消教学支架,最终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终身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教学支架课堂教学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网络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先要了解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永远开放;传播媒介多向交流;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知

识跨越时空限制。这一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作了以下方面的初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集声、像、动画、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现或模拟现实,再现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和知觉器官,以各种形象的声音和丰富的画面,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效应,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一课时,我用“Flash”设计出动画情节“小鸭游泳嬉戏”来引入新课,将它播放到学生机上:景色美丽的湖面上,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进行游泳接力比赛,画面停留在某一个地方,许多小鸭从画面上游过,后面又紧跟着许多小鸭。此时,学生像在自己的王国中观看小电影一样,强烈地刺激了他们的感官。这时,我适时提出有利于学生探索性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画面上各游过多少只小灰鸭、小黄鸭、小白鸭和小花鸭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宜宾市南溪区阜鸣小学王炼刚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营造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音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就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数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儿童的好奇心理,巧妙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例如教学《秒的认识》时,上课伊始,教师提问:喜欢过新年吗?聆听新年的钟声。播放视频春晚倒计时,然后提问:“这里的10、9、8、7、6、5、4、3、2、1用时、分作单位合适吗?如果不合适,用什么作单位合适呢?”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熟悉的实际情境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里用到过秒。并动态演示火箭发射、红绿灯上的倒计时、奥运会跑步的屏幕上的计时、新闻联播前的倒计时等生活场景,除了加深对秒的印象外,还有助于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最初的教学,充满了形象、色彩,就能够为儿童多种感官所接受,我们就能够使自己讲授的知识为儿童所接受。”而多媒体的展现方式多样,具有巨大的表现力,极大的突破了常规教学手段的局限,可以形象地展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又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能把学习的内容化大化小,化静化动,化远化近,化抽象为具体,既可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亦可将部分综合为整体。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弥补教学中学生感性材料不足的缺陷,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教材,尤其是教学中的难点。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不太容易理解。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教材虽然采用了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16 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 数学课是一门枯燥、空洞、无味、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的课程,有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声、形、画来激发学生的器官,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充分注意,激发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上学生只能看黑板、听老师讲的单调的模式,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不仅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和轻松,还加深了理解。 例如,学习《二次函数图象》这一节课时,对于y=ax2 y=ax2+k y=a(x-h)2+k 的三者图象关系,如果一个个逐个作出图象,需要时间多,效率又低;采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师生就可从图形的动态中,分析它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能在短时间内由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较多的函数图象演变的规律,发现归纳出它的有关性质,还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又如,在《因式分解》教学中,传统做法只是进行式子运算,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思路,我运用计算机的FLASH,设计一些互动类的题目,先让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做对了,电脑会给出答案并显示一些鼓励的话;做错了,会提示是否重做或查看答案的选择;然后,教师再次使用电脑演示刚才的计算过程,在演示过程中,着重闪烁其中的关键点,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因分式解的变化过程;最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解决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再如,在《平移》一课中,利用多媒体出示电梯、风车、窗户移动、旋转门等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哪些运动现象是平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创设合适的情景。从而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探索,自己动手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学习数学的规律,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弦切角定理”时,我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几何画板软件,作△ABD内接于圆O,再作圆O的切线AC,并测算出∠BAC, ∠BDA的大小,甚至把∠ABD,∠DAB的大小也测量出来。这些数据随着点B在圆O上的移动,各种情况都动态地展现在屏幕上,如图1 和图2所示。学生据此观察猜想得出初步推断,并能利用计算机得到验证。这一系列过程,

名校课堂数学七下答案

一、填空。18% 1. 2小时18分=()分 3.06千米=()米 2. ○里填上“<”“>”或“=”符号 0.65×1.3○1.3 6.72×0.99○6.72 1.11÷0.37○1.11 3.87×10○3.87÷0.1 4. 9.9546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 已知81.6×1.6=130.56,那么8.16×0.16=()。 已知18.24÷3.2=5.7,那么1.824÷0.32 =()。 6. 把70.2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三位,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7. 张丽、李华到水果店买苹果,每千克苹果售价3.7元。张丽买了2.8千克,李华买了3.4千克,张丽应付()元,李华应付()元。 8. 一桶油连桶重8.4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重4.5千克。油重()千克,桶重()千克。 9. 张明5分钟加工4个零件,平均每加工一个零件要()分钟。 二、判断题。5% 1. 在近似数6.0中,末尾的0可以写也可以不写。() 2. 两个都比1小的数相乘(0除外),积一定小于其中的每个因数。() 3. 0.4×6与0.6×4的计算结果相同。() 4. 0.995保留一位小数是0.1。() 5. 如果α×0.9 < 0.9那么α< 1 。() 三、选择题。10% 1. 与0.3×1.21的积相等的式子是()。 A、3×1.21 B、12.1×0.03 C、 0.03×0.121 D、 3×0.121 2. 0.25除以0.15,当除到商1.6时,余数是()。 A、10 B、1 C、 0.1 D、 0.01 3. 4.7÷a(a≠0),当a()时,商一定大于4.7。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4. 下列算式中,得数最大的算式是()。 A、0.3×1.2 B、0.3÷1.2 C、1.2÷0.3 D、1.2×0.3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比例的意义 一、预习作业: 1.什么叫比?怎样求比值?课前同桌相互说说或回家后说给妈妈听。 2.预习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 二、课内探究作业: 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0:5和1:4 (2)0.6:0.2和3/4:1/4 三、课后拓展作业:(实践活动题) 同桌互动,一人说出一个比,另一人要说一个能与前者组成比例的比。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预习作业: 预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填写下列内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 二、课内探究作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0.25:7和1/7:4 5:8和4:5 0.2:2.5和4:50 三、课后拓展作业: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3×40=8×15 (2)2.5×0.4=0.5×2

比例的应用 一、预习作业: 预习比例的应用,并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叫比例尺? 2.你见过怎样的比例尺? 二、课内探究作业: 一栋楼房东西长50米,在图纸上长度是6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三、课后拓展作业: 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然后按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的卧室的平面图。

正比例的意义 一、预习作业: 预习正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下列问题: 什么叫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课内探究作业:(诊断题)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2.圆柱的高一定,底面周长和侧面积。 三、课后拓展作业: 请从生活找出2个成正比例的量。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机遇。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自主性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我在教学小学四年级《位置与方向》时,可以利用

多媒体创设情境,根据学生喜欢小动物的特点,采用森林运动会的形式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提高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欲望。再例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原来有5只鸡,又来了9只鸡。学生在观察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表示的意义,引出“合并”。多媒体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而且形象生动,学生能很好的理解。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探究的有效性,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事物或图像比抽象的语言和公式要有说服力的多。再加上他们好动、好奇、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然而借助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动画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时间”一课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让学生们难以理解。但如果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由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而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结合自己的课例就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应用,设计了《数的认识》一课。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有法,妙在得法。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等特点,往往影响课堂学习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不仅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借助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借助信息技术,学科知识还原于学生生活实际 知识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是简单的使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学科问题,又能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认知体系。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案例——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数的认识》是总复习的起始课,教材通过一组讨论题(7小题),唤起学生对整数和小数的知识的回忆。重点复习整数和小数的意义、读写法、十进计数法、小数分类等知识。而后又通过一组练习题(6题),补充巩固这部分知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想让学生在第一复习课时要唤起复习意识,并引起对复习方法的关注。通过“数的认识”整理复习,让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有整体的把握,在脑中形成知识的结构图,并且自己尝试运用不同的呈现形式来表示所学“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如:框架图、文字描述、图表式等。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会一些整理复习的方法。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为学生提供自主梳理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在个人反思、小组合作、班级交流和教师指导下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复习活动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