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砼的物理力学性能

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包括:强度指标和变形性能指标。

本节内容

一、混凝土的组成结构

二、单向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重点)

三、复合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四、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2.1.1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子和石子三种材料及水按一定配合比拌合,经过凝固硬化后做成的人工石材。

1、混凝土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微观结构:即水泥石结构,由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其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水泥的化学—矿物成分、粉磨细度、水灰比和硬化条件

亚微观结构: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结构;可看作以水泥石为基相、砂子为分散相的二组分体系,砂子和水泥石的结合面是薄弱面。对于水泥砂浆结构,除上述决定水泥石结构的因素外,砂浆配合比、砂的颗粒级配与矿物组成、砂粒形状、颗粒表面特性及砂中的杂质含量是重要控制因素

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

与亚微观结构有许多共同点,因为这时可以把水泥砂浆看作基相,粗骨料分布在砂浆中,砂浆与粗骨料的结合面也是薄弱面。

2、混凝土的内部结构特点

a)混凝土是一种复杂的多相复合材料。其组份中的砂、石、水泥胶块中的晶体、未水

化的水泥颗粒组成了混凝土中错综复杂的弹性骨架,主要用它来承受外力,并使混

凝土具有弹性变形的特点;

b)水泥胶块中的凝胶、孔隙和结合界面初始微裂缝等,在外荷载作用下则使混凝土产

生塑性变形。

c)混凝土结构中的孔隙、界面微裂缝等先天缺陷,往往是混凝土受力破坏的起源,而

微裂缝在受荷时的发展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2.1.2、单向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用途:是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强度分析、建立强度理论公式的重要依据。

1、立方体抗压强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

立方体抗压强度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指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依据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制f cuk 确定的。

(1)测定方法:以边长150mm 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20±3℃,≥90%湿度)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加载速度0.15~0.3N/mm 2/s ,两端不涂润滑剂)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 表示,C30表示f cu,k =30N/mm 2

现《规范》根据强度范围,从C15~C60共划分为14个强度等级,级差为5N/mm2。C50以上为高强混凝土,

(2)实验方法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a) 箍(机头)影响

b) 尺寸影响

c) 加载速度影响C30时,取每秒钟0.3~0.5N /mm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

取每秒钟0.5~0.8N /mm2,

d) 混凝土龄期影响混凝土的抗压极限强度随着试验时混凝土的龄期逐渐增长,开始时强度

增长的速度较快,后来逐渐减缓。

(3)尺寸效应

随着受压截面的增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值减小。

2、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混凝土的棱柱体强度f c ,是其基本力学性能之一)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仅与试件的尺寸有关,而且也同它的形状有关。混凝土结构的实际情况,受压构件往往不是立方体,而是棱柱体,所以采用棱柱体试件(高度大于边长的试件称为棱柱体)比立方体试件能更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实际抗压能力。

轴心抗压强度采用棱柱体试件测定,棱柱体试件高宽比一般h/b=2-3,我国通常取150mm ×150mm ×450mm 的棱柱体试件,也常用100×100×300试件。对于同一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小于立方体抗压强度。

棱柱体抗压强f ck 度和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 的关系(统计平均值)

考虑到实际结构构件制作、养护、受力情况与试件的差异,并主要照顾到多年来采用的数值等因素,《规范》中取用 k cu ck f f ,2188.0αα=

式中:1α为棱柱体强度与立方体强度的比值,对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以下的取0.76;对

C80取0.82,中间按直线内插计算。2α为高强度混凝土的脆性折减系数,对C40及以下取

1.0,对C80取0.87,中间按内插计算,0.88为考虑实际构件与试件混凝土强度之间的差异而取用的折减系数。

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采用圆柱体(直径150mm,高300 mm)标准试件测定的抗压强度来划分强度等级,符号记为f c'。

3.混凝土受压破坏机理

粗骨料抗压强度为90N/mm2;砂浆抗压强度为48N/mm2 ;由这两种材料组成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只有24 N/mm2,其原因必须从混凝土受压破坏的机理来剖析:混凝土内部是多层次的二相复合结构,在未受荷前由于收缩、湿热体积变化等原因就已存在初始的微裂缝,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的破坏过程是裂缝不断产生、扩展和失稳的过程。

混凝土破坏的三个阶段

I. 30%~40%极限抗压强度以内:此时只在试件内骨料和浆体结合面的某些孤立点上产

生拉应力集中,当拉应力超过结合面粘结强度时,这些点就开裂,从而缓和了应力集中并恢复平衡。

II. 极限强度的70%~90%:裂缝缓慢稳定地发展着,若停止加载,裂缝扩展也就中止,所以也叫做稳定裂缝扩展阶段。由于不可恢复的变形明显增加,横向变形系数增大,其应力约为极限强度的70%~90%,通常称为临界应力。

III.破坏阶段:此后进入不稳定裂缝扩展阶段,即第Ⅲ阶段,裂缝数量和宽度均急剧增加,有的砂浆裂缝与粘结裂缝已连在一起,成为连续裂缝,应力再增加,混凝土内裂缝大量传播发展,骨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作用基本丧失,大体连成与受荷作用方向平行的通缝,使混凝土被断裂成若干分离的小柱体,应力达到极限抗压强度

此过程可概括为:微裂缝的形成;裂缝扩展阶段;裂缝贯穿阶段。

混凝土的宏观破坏是裂缝累积的过程,是内部结构局部损伤到连续性遭受破坏(裂缝贯通)而导致整个体系解体而丧失承载能力的过程,决非组成相(粗骨料、砂浆)自身强度的耗尽。

4.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是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指标之三,用符号f t表示。

混凝土构件开裂、裂缝、变形,以及受剪、受扭、受冲切等的承载力均与抗拉强度有关。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比立方强度小很多,只有立方强度的1/17~1/8,由于轴心受拉试验对中困难,常采用立方体或圆柱体劈拉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2.1.3复合受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实际结构中,混凝土很少处于单向受力状态。更多的是处于双向或三向受力状态。如剪力和扭矩作用下的构件、弯剪扭和压弯剪扭构件、混凝土拱坝、核电站安全壳等。

1.双轴应力状态。

在一轴受压一轴受拉状态下,任意应力比情况下均不超过其相应单轴强度。并且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均随另一方向拉应力或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双向受压强度大于单向受压强度,最大受压强度发生在两个压应力之比为0.3 ~0.6之间,约为(1.25~1.60 )f c。双轴受压状态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单轴受压曲线相似,但峰值应变均超过单轴受压时的峰值应变。

2。三轴应力状态三轴应力状态有多种组合,实际工程遇到较多的螺旋箍筋柱和钢管混凝土柱中的混凝土为三向受压状态。三向受压试验一般采用圆柱体在等侧压条件进行。

3。局部抗压强度

局部受压强度f cl 比轴心抗压强度f c大很多,也是因为局部受压面积以外的混凝土对局部受压区域内部混凝土微裂缝产生了较强的约束。

2.1.4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混凝土的变形分为两类:一类称为混凝土的受力变形;另一类称为混凝土的体积变形。

混凝土的受力变形:

1.一次短期加荷的变形:混凝土单轴受力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反映了混凝土受力全过程的重要力学特征,是分析混凝土构件应力、建立承载力和变形计算理论的必要依据,也是利用计算机进行非线性分析的基础。

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常采用棱柱体试件来测定。在普通试验机上采用等应力速度加载,达到轴心抗压强度f c时,试验机中集聚的弹性应变能大于试件所能吸收的应变能,会导致试件产生突然脆性破坏,只能测得应力-应变曲线的上升段。采用等应变速度加载,或在试件旁附设高弹性元件与试件一同受压,以吸收试验机内集聚的应变能,可以测得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

(1)不同混凝土强度的应力应变,强度等级越高,线弹性段越长,峰值应变也有所增大。但高强混凝土中,砂浆与骨料的粘结很强,密实性好,微裂缝很少,最后的破坏往往是骨料破坏,破坏时脆性越显著,下降段越陡。(图2-10)

(2)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关系的数学模型

Rusch的建议曲线

◆Hognestad 建议的应力-应变曲线

◆《规范》应力-应变关系

上升阶段:0εε≤,])(2[2

00εεεεσ-=c f 下降阶段:cu εεε≤≤0,]15

.01[00εεεεσ---=cu c f

(3)混凝土三向受压的变形特点 如果混凝土试件横向处于约束状态,不但可以提高它的抗压强度,还可以大大提高其延性。工程上可以通过设置密排螺旋筋或箍筋来约束混凝土。

箍筋的作用:

1. 螺旋箍筋约束对强度和变形能力均有很大提高

2. 矩形箍筋约束对强度的提高不是很显著,但对变形能力有显著改善

影响箍筋作用的因素:

⑴ 箍筋与内部混凝土的体积比;

⑵ 箍筋的屈服强度;

⑶ 箍筋间距与核心截面直径或边长的比值;

⑷ 箍筋直径与肢距的比值;

⑸ 混凝土强度,对高强混凝土的约束效果差一些

因此,了解混凝土的破坏机理,不仅可以解释各种不同试验混凝土强度的差别,还可以通过约束混凝土的横向变形来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如图采用配置螺旋箍筋形成所谓“约束混凝土”,可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并且可以提高混凝土变形能力。

从螺旋箍筋约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应力较小时,横向变形很小,箍筋的约束作用不明显;当应力超过B 点的应力时,由于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开始显著增大,侧向膨胀使螺旋箍筋产生环向拉应力,其反作用力使混凝土的横向变形受到约束,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能力都得到提高。

在抗震结构对于可能出现塑性铰的区域,均要求加密箍筋配置来提高构件的变形能力,达到坏而不倒的目的。

(4)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公式:)N/mm (74

.342.210

25cu c f E +=

要在混凝土一次加荷应力—应变曲线上做原点的切线,找出a 角是不容易做准确的,通用的做法是:对棱柱体试件(标准尺寸150mmXl50mmX 300mm)先加荷至 0.5f c ,然后卸荷至零,再重复加荷卸荷5~10次。由于混凝土不是弹性材料,每次卸荷至应力为零时,变形不能全部恢复,即存在残余变形,随着加荷卸荷次数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渐趋稳定并基本上接近于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定义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5)混凝土受拉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在试件加载的初期,变形与应力成线性增长,至峰值应力的40%~50%达比例极限,继续加载至峰值应力的76%~83%时,曲线出现明显拐点(即裂缝不稳定扩展的起点),其应力为临界应力,曲线下降段的坡度亦髓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更陡峭,当表面平均裂缝宽度达0.17~0.35mm 时,应力接近零值。受拉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的弹性模量基本相同。

2、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变形

(混凝土的徐变)

定义:混凝土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其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

徐变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徐变会使结构(构件)的(挠度)变形增大,引起预应力损失,在长期高应力作用下,甚至会导致破坏。

徐变对结构的有利影响:徐变有利于结构构件产生内(应)力重分布,降低结构的受力(如支座不均匀沉降),减小大体积混凝土内的温度应力,受拉徐变可延缓收缩裂缝的出现。 徐变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如在时间t 卸载,则会产生瞬时弹性恢复应变ela ε。由于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时间增大,

故弹性恢复应变'ela ε小于加载时的瞬时弹性应变ela ε。再经过一段时间后,还有一部分应变

ela ε''可以恢复,称为弹性后效或徐变恢复,但仍有不可恢复的残留永久应变cr ε。

徐变产生的原因:

主要原因:混凝土硬结以后,骨料之间的水泥浆,一部分变为结晶体,它是完全弹性的;另一部分是充填在晶体间的凝胶体,具有粘性流动的性质。当对水泥石施加外荷时,在加荷的瞬间结晶体与凝胶体共同承受外荷。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凝胶体由于粘性流动而逐渐卸荷,此时晶体承受了更多的外力,并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水泥石变形(混凝土徐变)增加。

即水泥凝胶体向水泥结晶体应力重分布所造成的结果。

另一原因是为裂缝的发展和增加: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在荷载长期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增加,从而导致应变的增加。

当应力不大时,徐变的发展以第一种原因为主;当应力较大时,以第二种原因为主

压应力与徐变的关系:

1.当初始应力小于0.5f c时--线性徐变。徐变在2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2.当初始应力大于0.5f c时--非线性徐变。

3.当加载应力过高时徐变不收敛,称非稳定徐变。

影响因素

内在因素:是混凝土的组成和配比。骨料的刚度(弹性模量)越大,体积比越大,徐变就越小。水灰比越小,徐变也越小。

环境影响:包括养护和使用条件。受荷前养护的温湿度越高,水泥水化作用越充分,徐变就越小。蒸汽养护可使徐变减少(20~35)%。受荷后构件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小,徐变就越大。

当初应力:s i >0.8f c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发展已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徐变的发展将不收敛,最终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因此将0.8f c作为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

混凝土强度影响:高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好,在相同的s /f c比值下,徐变比普通混凝土小得多。但由于高强混凝土承受较高的应力值,初始变形较大,故两者总变形接近。此外,高强混凝土线性徐变的范围可达0.65f c,长期强度约为0.85f c,也比普通混凝土大一些。

3、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多次重复荷载下的曲线(课本P20)

应力—应变曲线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变化,其关键是施加荷载时应力的大小,其应力的界限称为混凝土疲劳极限强度f

f。混凝土在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极限强度值要低于混

c

凝土的静力极限强度(即棱柱体抗压强度)。其值比较分散,并随循环次数n和混凝土强度而变化,大致在0.5f c左右。因此,混凝土的疲劳强度可定为能够承受某一定重复作用次数的应力值。

4、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硬化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称为混凝土的收缩。收缩是混凝土在不受外力情况下体积变化产生的变形。

收缩对结构的影响:

当这种自发的变形受到外部(支座)或内部(钢筋)的约束时,将使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甚至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混凝土收缩会使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应力损失。某些对跨度比较敏感的超静定结构(如拱结构),收缩也会引起不利的内力。

混凝土的收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时间效应:早期收缩变形发展较快,两周可完成全部收缩的25%,一个月可完成50%,以后变形发展逐渐减慢,整个收缩过程可延续两年以上。一般情况下,最终收缩应变值约为(2~5)×10-4(混凝土开裂应变(0.5~2.7)×10-4)。

影响混凝土收缩的因素:

(1)水泥的品种

(2)水泥的用量

(3)骨料的性质

(4)养护条件

(5)混凝土制作方法

(6)使用环境

(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

2.1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本节内容及要求

一、钢筋的成分、级别、品种

二、钢筋的强度与变形(重点)

三、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

四、钢筋的疲劳

五、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2.2.1钢筋的成分、级别、品种

钢筋混凝土结构所采用的钢材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

碳素钢除含有铁元素外还有少量的碳、硅、锰、硫、磷等元素。根据含碳量的多少,碳素钢又可分为低碳钢(含碳量<0.25%)、中碳钢(含碳量0.25%一0.6%)及高碳钢(含碳量0.6%一1.4%)。含碳量越高强度越高,但塑性和可焊性降低,反之则强度降低而塑性和可焊性好。普通低合金钢

普通低合金钢除碳素钢中已有的成份外,再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如硅、锰、钛、钒、铬

等,可有效地提高钢材的强度和改善钢材的其他性能。目前我国普通低合金钢按其加入元素种类有以下几种体系:锰系(20锰硅、25锰硅);硅钒系(40硅2锰钒、45硅锰钒);硅钛系(45硅2锰钛);硅锰系(40硅2锰、48硅2·锰);硅铬系(45硅2铬)。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国产钢筋按加工方法分为下列四类:

热轧钢筋

分为Ⅰ、Ⅱ、Ⅲ、Ⅳ级四个等级,屈服强度(标准值=钢材废品限值,保证率97.73%)分别为235、335、400、540MPa,延伸率d5=25、16、14、10%,直径8~40。

Ⅰ级钢筋多为光面钢筋,多作为现浇楼板的受力钢筋和箍筋

Ⅱ、Ⅲ级钢筋强度较高,多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钢筋,尺寸较大的构件,也有用Ⅱ级钢筋作箍筋的为增强与混凝土的粘结,外形制作成月牙肋或等高肋的变形钢筋。

Ⅳ级钢筋强度太高,不适宜作为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配筋,一般冷拉后作预应力筋

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RRB400

屈服强度f yk(标准值=钢材废品限值,保证率97.73%)

HPB235级:f yk = 235 N/mm2

HRB335级:f yk = 335 N/mm2

HRB400级、RRB400级:f yk = 400 N/mm2

钢丝

中强钢丝的强度为800~1200MPa,高强钢丝、钢绞线的为1470 ~1860MPa;延伸率d10=6%,d100=3.5~4%;钢丝的直径3~9mm;外形有光面、刻痕和螺旋肋三种,另有二股、三股和七股钢绞线,外接圆直径9.5~15.2 mm。中高强钢丝和钢绞线均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热处理钢筋

是将Ⅳ级钢筋通过加热、淬火和回火等调质工艺处理,使强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延伸率降低不多。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冷加工钢筋

是由热轧钢筋和盘条经冷拉、冷拔、冷轧、冷扭加工后而成。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钢筋的强度,节约钢材。但经冷加工后,钢筋的延伸率降低。近年来,冷加工钢筋的品种很多,应根据专门规程使用。

冷加工方式:冷拉或冷拔冷加工目的:提高热轧钢筋的强度。

冷拉:冷拉时钢筋的冷拉应力值必须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

冷拉无时效:残余变形OO1,这时拉伸曲线的屈折点K比原来的屈折点有所提高,K点为经过冷拉后新的屈服点。

冷拉经时效:如果停留一段时间再张拉时,则应力—应变曲线将沿O1K/Z,变化,屈服点可提高至K/点。这种现象称为时效硬化。

冷拔

冷拔是将钢筋用强力拔过比它本身直径还小的硬质合金拔丝模,这时钢筋同时受到纵向拉力和横向挤压力的作用,使截面变小而长度拔长,经过几次冷拔,钢丝的强度比原来有很大提高,但塑性降低很多。

2.2.2 钢筋的强度与变形

1、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主要强度指标指标: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

屈服强度:是钢筋强度的设计依据,因为钢筋屈服后将很大的塑性变形,且在卸载时这部分变形不可恢复,这会使钢筋混凝土构件产生很大的变形和不可闭合的裂缝。屈服上限与加载速度有关,不太稳定,一般取屈服下限作为屈服强度。

变形性能指标:延伸率、冷弯性能

延伸率:钢筋拉断时的应变,是反映钢筋塑性性能的指标。延伸率大的钢筋,在拉断前有足够预兆,延性较好。

冷弯性能是将直径为d的钢筋绕直径为D的钢辊,弯成一定的角度而不发生断裂,就表示合格。钢辊的直径D越小、弯转角越大,说明钢筋的塑性越好。

屈强比反映钢筋的强度储备,f y/f u=0.6~0.7。

2、无明显屈服点的钢筋

设计强度指标——条件屈服点:

取残余应变为0.2%所对应的应力。《规范》取:s0.2 =0.85 f u

经冷拔后的钢丝没有明显的屈服点和流幅,冷拉只能提高钢筋的抗拉强度。冷拔则可同时提高抗拉及抗压强度

2.2.3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

1.双直线(完全弹塑性模型)

此模型适用于流幅较长的低强度钢材

2.三折线(完全弹塑性加硬化模型)

对于屈服后立即发生应变硬化(应力强化)的钢材,前述双直线应力—应变模型过低地估计

了高应变时的应力,为了正确地估计高出屈服应变后的应力,可采用三折线模型.

3.双斜线(弹塑性模型)

此模型用于没有明显流幅的高强钢筋或钢丝的应力—应变曲线。

2.2.4 钢筋的疲劳

指的是钢筋在承受重复、周期性的动荷载作用下,经过一定次数后突然脆性断裂的现象。

钢筋的疲劳强度低于其静荷载作用下的极限强度。

2.2.5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

(1)强度

所谓强度指的是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钢筋的屈服强度是设计计算时的主要依据(如无明显流幅的钢筋,取它的条件屈服应力,约相当于80%的极限强度)。f y/f u=0.6~0.7。

(2)塑性

要求钢材在断裂前应有足够的变形使钢筋混凝土梁在将要破坏时能给人们以预告信号。检验指标:延伸率,冷弯性能

(3)可焊性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要求钢筋焊接后不产生裂纹及过大的变形,保证焊接后的接头性能良好。

(4)耐火性

工程中通过调整保护层厚度来满足结构耐火极限要求。

(5)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为了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两者之间必须有足够的粘结力,钢筋表面的形状对粘结力有重要的影响。

钢筋的屈服强度、极限强度、伸长率和冷弯是施工单位验收钢筋是否合格的四个主要指标。

2.3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接

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在荷载、温度、收缩等外界因素作用下,能够共同工作,除了两者具有相近的线膨胀系数外,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它周围的混凝土之间产生了良好的粘结能力(或称锚固能力)。

2.3.1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粘结的意义

a)钢筋与混凝土间具有足够的粘结是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变形的基本前提。

b)通过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应力,可以实现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应力传递,从而使两

种材料可以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

c)粘结应力通常是指钢筋与混凝土界面间的剪应力。

分类:钢筋端部的锚固粘结应力和裂缝间的局部粘结应力

2.3.2粘结的组成

粘结的机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由三部分组成:

⑴混凝土中水泥胶体与钢筋表面的胶结力:当钢筋与混凝土产生相对滑动后,胶结作用即丧失。

⑵混凝土因收缩将钢筋握紧而产生的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握裹力和钢筋与混凝土表面的摩擦系数。

⑶机械咬合力

光面钢筋:对光面钢筋:粘结力主要来自于胶结力和摩阻力。

对于光面钢筋,表面轻度锈蚀有利于增加摩擦力,但摩擦作用也很有限。

由于光面钢筋表面的自然凹凸程度很小,机械咬合作用也不大。因此,光面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是较低的。

为保证光面钢筋的锚固,通常需在钢筋端部弯钩、弯折或加焊短钢筋以阻止钢筋与混凝土间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

变形钢筋:对变形钢筋:粘结力主要来自于机械咬合力。

将钢筋表面轧制出肋形成带肋钢筋,即变形钢筋,可显著增加钢筋与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从而大大增加了粘结强度。

对与强度较高的钢筋,均需做成变形钢筋,以保证钢筋与混凝土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使钢筋的强度得以充分发挥。

变形钢筋受力后,其凸出的肋对混凝土产生斜向挤压力,其水平分力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轴向受拉、受剪,径向分力使混凝土产生环向拉力。轴向拉力和剪力使混凝土产生内部斜向锥形裂缝。环向拉力使混凝土产生内部径向裂缝。当混凝土保护层和钢筋间距较小时,径向裂缝可发展达到构件表面,产生劈裂裂缝,机械咬合作用将很快丧失,产生“劈裂式”粘结破坏。

在钢筋周围配置横向钢筋(箍筋或螺旋钢筋)或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c/d),可提高粘结强度。如果钢筋周围的横向钢筋较多或混凝土的保护层(c/d)较大,径向裂缝很难发展达到构件表面,则肋前部的混凝土在水平分力和剪力作用下最终将被挤碎,发生沿肋外径圆柱面的剪切破坏,形成所谓的“刮梨式”破坏,“刮梨式”破坏是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

度的上限。

2.2.3粘结强度

粘结强度t u:粘结破坏(钢筋拔出或混凝土劈裂)时钢筋与混凝土界面上的最大平均粘结应力。

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

1、混凝土强度:光面钢筋和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均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并不与立方体强度f cu成正比,而与抗拉强度f t 成正比。

2、保护层厚度和钢筋净间距:对于变形钢筋,粘结强度主要取决于劈裂破坏。因此相对保护层厚度c/d 越大,混凝土抵抗劈裂破坏的能力也越大,粘结强度越高。当c/d 很大时,若锚固长度不够,则产生剪切“刮梨式”破坏。同理,钢筋净距s与钢筋直径d 的比值s/d 越大,粘结强度也越高。

3、横向配筋:横向钢筋的存在限制了径向裂缝的发展,使粘结强度得到提高。

配置横向钢筋可以阻止径向裂缝的发展。因此对于直径较大钢筋的锚固区和搭接长度范围,均应增加横向钢筋。当一排并列钢筋的数量较多时,也应考虑增加横向钢筋来控制劈裂裂缝的发生。

4、钢筋表面和外形特征:

光面钢筋表面凹凸较小,机械咬合作用小,粘结强度低。月牙肋和螺纹肋变形钢筋,前者肋的相对受力面积(挤压混凝土的面积与钢筋截面积的比值)较小,粘结强度比螺纹钢筋低一些。由于变形钢筋的外形参数不随直径成比例变化,对于直径较大的变形钢筋,肋的相对受力面积减小,粘结强度也有所减小。此外,当钢筋表面为防止锈蚀涂环氧树脂时,钢筋表面较为光滑,粘结强度也将有所降低。

5、受力情况:

在锚固范围内存在侧压力可提高粘结强度;剪力产生的斜裂缝则会使锚固钢筋受到销栓作用而降低粘结强度;受压钢筋由于直径增大会增加对混凝土的挤压,从而使摩擦作用增加;受反复荷载作用的钢筋,肋前后的混凝土均会被挤碎,导致咬合作用降低。

2.3.5锚固长度:

拔出试验的锚固长度较短时,粘结应力在锚固长度范围分布比较均匀,平均粘结应力较高,测得的粘结强度较高;锚固长度较大时,则平均粘结强度较小,但总粘结力随锚固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锚固长度增加达到一定值,钢筋受拉达到屈服(强度充分发挥)时未产生粘结破坏,该临界情况的锚固长度称为基本锚固长度l a。

1、基本锚固长度

《规范》是以拔出试验为基础确定基本锚固长度的。取粘结强度t u 与混凝土抗拉强度 f t 成正比,并根据试验结果,取钢筋受拉时的基本锚固长度为:d f f l t y a α=

构件中钢筋的实际锚固长度应根据钢筋的受力情况、保护层厚度、钢筋形式等的影响,采用基本锚固长度l a 乘以以下修正系数,当带肋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 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当锚固钢筋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易受扰动时(如滑模施工),锚固长度应乘以施工修正系数1.1;当带肋钢筋锚固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时,锚固长度可乘以修正系数0.8。除构造需要的锚固长度外,当受力钢筋的实际配筋面积大于其设计计算面积时,锚固长度可乘以配筋余量修正系数。其数值为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比值。抗震设计的结构及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不得考虑上述修正。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基本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 。

机械锚固

当钢筋末端采用图示机械锚固措施时,包括附加锚固端头在内的锚固长度可取基本锚固长度的0.7倍。

机械锚固时的箍筋要求:采用机械锚固时,锚固长度范围内的箍筋不应少于3个,其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1/4,间距不应大于钢筋直径。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宜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2、钢筋的连接

绑扎连接——搭接

钢筋搭接时钢筋净间距的减小,劈裂裂缝会更早出现,粘结强度降低。因此《规范》规定:

a. 当同一搭接范围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百分率不超过25%时,搭接长度为相应基本

锚固长度的1.2倍。

b. 当同一搭接范围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百分率超过25%时,搭接长度按下式计算,

但不小于300mm 。

c. 钢筋搭接位置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d. 同一构件中各根钢筋的搭接位置宜相互错开。

e. 《规范》规定,两搭接接头的中心间距应大于1.3ll ,否则,则认为两搭接接头属

于同一搭接范围

机械连接

焊接:机械连接和焊接应符合专门规程。

钢铁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表

钢铁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表 2007-9-22 11:04 钢铁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表 钢材的主要机械性能(也叫力学性能)通常是指钢材在标准条件下均匀拉伸.冷弯和冲击等. 单独作用下所显示的各种机械性能。钢材通常有五大主要的机械性能指标:通过一次拉伸试验可得到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屈服点三项基本性能; 通过冷弯试验可得到钢材的冷弯性能; 通过冲击韧性试验可得到冲击韧性。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3.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 b= Pb/Fo (MPa)。 4.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 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

工程质量检测人员考核参考题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部分 姓名:单位:准考证号: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 2.什么是水泥的比表面积?它的单位如何表示? 二、填空题 1、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材料包括水泥熟料、( 石膏 )、混合材料等。 2、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Ⅰ类硅酸盐水泥,代号P·I。在硅酸盐水泥粉磨时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为( Ⅱ型 )硅酸盐水泥,代号( P·Ⅱ)。 3、硅酸盐系的水泥根据掺加混合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六个品种,分别是: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4.水泥取样要有代表性,可连续取,亦可从( 20 )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 5. 水泥试验筛必须经常保持洁净、筛孔畅通,使用( 10 )次后要进行清洗。 6. 水泥的比表面积试样准备要求为:将110±5℃下烘干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的标准试样,倒入100ml的密闭瓶中,用力摇动 ( 2 ) min, 将结块成团的试样震碎,使试样松散。静置( 2 ) min后, 打开瓶盖,轻轻搅拌,使在松散过程中落到表面的细粉分布到整个试样中。 7. 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有两种方法:(标准)法、代用法。 8.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 20±2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 )%。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应保持在( 20±1 )℃,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保持在( 20±1 )℃范围内。 9. 水泥抗压试体的六个测定值中,如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 )%,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 )%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10. 胶砂搅拌机的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是指叶片与锅壁(最近)的距离,应(每月)检查一次。 三、选择题 1.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加非活性混合材料的最大掺量不得超过水泥的质量( B )。 A. 5% B.10% C.12% 2、代号为P·C的硅酸盐水泥是( B )。 A.矿渣硅酸盐水泥 B复合硅酸盐水泥C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3. 金属框筛、铜丝网筛清洗时应用( C )。 A. 弱酸浸泡 B. 肥皂液 C. 专用清洗剂 4. 水泥细度测定的结果发生争议时,以( C )为准。 A. 水筛法 B. 手工筛法 C. 负压筛法 5. 下列哪条中的任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废品水泥( C )? A. 安定性、初凝时间、强度、氧化镁 B. 安定性、初凝时间、强度、三氧化硫 C. 安定性、初凝时间、氧化镁、三氧化硫 6. 下列哪条中的任一项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不合格水泥( B )? A. 细度、终凝时间、强度、氧化镁 B. 细度、终凝时间、强度、混合物掺加量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及答案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 一)填空题 1、水泥取样可连续取,亦可从(20)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12Kg) 2、水泥胶砂试块质量比,水泥:ISO标准砂:水等于(1 : 3 : 0.5 )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采用尺寸(40mm*40mm*160n)m棱柱体试块的水泥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4、达到试验龄期时将试块从水中取出用潮湿棉布覆盖先进行(抗折强度)试验,折断后每截再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5、试验室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养护池水的(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6、养护箱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h 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酌情减至一天记录(二次)。 7、水泥胶砂振实台为了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需要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 (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 8、水泥抗折试验以(50±10N/S )的速率均匀加荷,直至破坏。 9、制备胶砂后立即进行成型。用勺子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约放 300g,用大播料器垂直模套顶部沿着每个槽来回一次播平,接着振实(60 )次。再装入第二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 10、试体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 11、雷氏夹受力弹性应符合要求。当一根指针的根部先悬挂在尼龙丝上,另一根指针的根部再挂上(300g)质量的砝码时,两根指针针尖的距离增加应在(17.5 ± 2.5mm)范围内,并且去掉砝码后针尖的距离能恢复至挂砝码前的状态。 12、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什么单位(min )表示。 13、水泥安定性试验每个样品需成型(两)个试件 14、当两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C-A)的平均值大于(5.0)mm寸,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以复检结果为准

最新01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01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 学性能

第一章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力学性能截然不同的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正确合理地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必须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钢筋混凝土组成材料——混凝土和钢筋各自的强度及变形的变化规律,以及两者结合组成钢筋混凝土材料后的共同工作性能。这些都是建立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理论的基础,是学习和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工作性能应必备的基础知识。 §1-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一、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强度是混凝土的重要力学性能,是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的强度是指混凝土抵抗外力产生的某种应力的能力,即混凝土材料达到破坏或开裂极限状态时所能承受的应力。混凝土的强度除受材料组成、养护条件及龄期等因素影响外,还与受力状态有关。 (一)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主要用以承受压力。因而研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十分必要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34 混凝土试件的横向变形产生约束,延缓了裂缝的开展,提高了试件的抗压极限强度。当压力达到极限值时,试件在竖向压力和水平摩阻力的共同作用下沿斜向破坏,形成两个对称的角锥形破坏面。如果在试件表面涂抹一层油脂,试件表面与压力机压盘之间的摩阻力大大减小,对混凝土试件横向变形的约束作用几乎没有。最后,试件由于形成了与压力方向平行的裂缝而破坏。所测得的抗压极限强度较不加油脂者低很多。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还与试件的形状有关。试验表明,试件的高宽比h/b 越大,所测得的强度越低。当高宽比h/b ≥3时,强度变化就很小了。这反映了试件两端与压力机压盘之间存在的摩阻力,对不同高宽比的试件混凝土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程度不同。试件的高宽比h/b 越大,支端摩阻力对试件中部的横向变形的约束影响程度就越小,所测得的强度也越低。当高宽比h/b ≥3时,支端摩阻力对混凝土横向变形的约束作用就影响不到试件的中部,所测得的强度基本上保持一个定值。 此外,试件的尺寸对抗压强度也有一定影响。试件的尺寸越大,实测强度越低。这种现象称为尺寸效应。一般认为这是由混凝土内部缺陷和试件承压面摩阻力影响等因素造成的。试件尺寸大,内部缺陷(微裂缝,气泡等)相对较多,端部摩阻力影响相对较小,故实测强度较低。根据我国的试验结果,若以150×150×150mm 的立方体试件的强度为准,对200×200×200mm 立方体试件的实测强度应乘以尺寸修正系数1.05;对100×100×100mm 立方体试件的实测强度应乘以尺寸修正系数0.95。 为此,我们在定义混凝土抗压强度指标时,必须把试验方法、试件形状及尺寸等因素确定下来。在统一基准上建立的强度指标才有可比性。 混凝土抗压强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1、立方体抗压强度 我国规范习惯于用立方体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指标。新修订的<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规范>JTG D62(以下简称《桥规JTG D62》)规定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采用按标准方法制作、养护至28天龄期的边长为150mm 立方体试件,以标准试验方法(试件支承面不涂油脂)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MPa 计),记为f cu.k 。 )645 .11(645.1150150150150.f s f f s f k cu f δμσμ-=-= (1.1-1) 式中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s f 150μ——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MPa); 150f σ——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MPa); 150f δ——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变异系数,150150150/s f f f u δσ=。其数值可按表 1.1-1采用。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题 一、填空题 1 .目前我国常用的水泥品种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2 .进行水泥试验前,应将水泥样品通过 0.9mm 方孔筛,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封存样应加封条,密封保管 3 个月。 3 .沸煮法只适用于检验游离氧化钙对体积安定性的影响。 4 .进场的水泥应进行复验,按同一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水泥不超过200t 为一批,散装水泥不超过500t 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5 .进行水泥检测的试验室温度应为 20 士2 ℃,相对湿度不低于50 % 。 6 .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检测时,使用量水器的最小刻度不小于0.1ml,精度为l % 7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代用法检测有调整用水量法和不变水量法 两种方法。 8 .进行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时,应以水泥全部加人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9 .进行水泥安定性检测时,应调整沸煮箱内的水位,使之能在30 土5min 时间内达到沸腾,且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水位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加水。10.标准法进行水泥安定性检测,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的距离,应准确至0.5mm。 11 .在使用水泥胶砂强度试模前,应用干黄油涂覆试模的外接缝,在试模内表面涂上一层薄机油。 12 .当试验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以上时,应把它存放在可基本装满、气密且不与水泥反应的容器里。 13 .每锅胶砂制三条胶砂强度试条,每锅材料用量为水泥450 土2g 、标准砂1350 土5g 、水225 土1g 。 14 .对于24h 以上龄期的胶砂强度试体应在成型后20 ~24h 之间脱模,如因脱模会对强度造成损害时,可以延迟脱模时间,但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说明 15 .水泥胶砂试体在养护期间,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表

钢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机械性能表 钢材的主要机械性能(也叫力学性能)通常是指钢材在标准条件下均匀拉伸.冷弯和冲击等. 单独作用下所显示的各种机械性能。钢材通常有五大主要的机械性能指标:通过一次拉伸试验可得到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屈服点三项基本性能; 通过冷弯试验可得到钢材的冷弯性能; 通过冲击韧性试验可得到冲击韧性。 1.屈服点(σs) 钢材或试样在拉伸时,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即使应力不再增加,而钢材或试样仍继续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称此现象为屈服,而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即为屈服点。 设Ps为屈服点s处的外力,Fo为试样断面积,则屈服点σs =Ps/Fo(MPa),MPa称为兆帕等于N(牛顿)/mm2,(MPa=106Pa,Pa:帕斯卡=N/m2) 2.屈服强度(σ0.2) 有的金属材料的屈服点极不明显,在测量上有困难,因此为了衡量材料的屈服特性,规定产生永久残余塑性变形等于一定值(一般为原长度的0.2%)时的应力,称为条件屈服强度或简称屈服强度σ0.2 。 3.抗拉强度(σb) 材料在拉伸过程中,从开始到发生断裂时所达到的最大应力值。它表示钢材抵抗断裂的能力大小。与抗拉强度相应的还有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设Pb为材料被拉断前达到的最大拉力,Fo为试样截面面积,则抗拉强度σb= Pb/Fo (MPa)。

4.伸长率(δs) 材料在拉断后,其塑性伸长的长度与原试样长度的百分比叫伸长率或延伸率。 5.屈强比(σs/σb) 钢材的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屈强比。屈强比越大,结构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钢屈强比为0.6-0.65,低合金结构钢为 0.65-0.75合金结构钢为0.84-0.86。 6.硬度 硬度表示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常用的硬度指标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 ⑴布氏硬度(HB) 以一定的载荷(一般3000kg)把一定大小(直径一般为10mm)的淬硬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段时间,去载后,负荷与其压痕面积之比值,即为布氏硬度值(HB),单位为公斤力/mm2 (N/mm2)。 ⑵洛氏硬度(HR) 当HB>450或者试样过小时,不能采用布氏硬度试验而改用洛氏硬度计量。它是用一个顶角120°的金刚石圆锥体或直径为1.59、3.18mm的钢球,在一定载荷下压入被测材料表面,由压痕的深度求出材料的硬度。根据试验材料硬度的不同,分三种不同的标度来表示: HRA:是采用6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极高的材料(如硬质合金等)。 HRB:是采用100kg载荷和直径1.58mm淬硬的钢球,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退火钢、铸铁等)。 HRC:是采用150kg载荷和钻石锥压入器求得的硬度,用于硬度很高的材

水泥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水泥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Water soi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experimental research 摘要:基于山东省济菏高速公路软基加固试验资料的分析,探讨了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影响水泥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有水泥掺量、龄期和含水率,水泥土抗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呈幂函数关系,随龄期的增长而增大,随土样含水率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其应力-应变关系呈非线性关系,表现为弹塑性材料的性质。另外水泥土的压缩系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变形模量、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都随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水泥土;强度;变形;水泥掺量;龄期;含水率 Abstract: based on the shandong province He highway has soft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 test data analysis, probes into the soil water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the changing law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water influenc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ement content is the main factors, and moisture content of cement, water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ement soil with the mixed quantity increases, both a power function relation between, along with the growth of the ag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soil sample lowers quickly. The nonlinear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astic-plastic material properties. In addition of cement-treated soil cement mixed quantity compression coefficient with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elastic modulus, tensile strength and shear strength as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increases. Keywords: water soil; Strength; Deformation; Cement mixed quantity; ); Moisture content 1引言 济菏高速公路地处黄河下游东部黄泛冲积平原,沿线为第四纪覆盖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纪粉土、粘性土、砂土等,厚度150m-400m。根据野外地质钻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等勘察资料综合分析,部分路段属于软土地基需进行加固处理,经多方案比较,决定采用水泥土搅拌法。水泥土搅拌法是加固软弱地基的一种新型技术,是以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水泥强制搅拌,利用水泥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1]。目前这项技术的发展仅经历三十年,无论从加固机理到设计计算方法或者施工工艺均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有些还处于半理论半经验的状态,再加上施工的隐蔽性,因此对水泥土进行室内试验研究是保证地基加固效果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济菏高速公路工程水泥土搅拌法软基加固实例,通过室内试验,探讨水泥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其变化规律,为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1、Introduction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答案)

广西永正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试验试题 姓名:员工编号:成绩: (一)填空题 1、六大通用水泥: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和 P·Ⅱ;普通硅酸盐水泥代号P·O;矿渣硅酸盐水泥代号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代号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代号P·F;复合硅酸盐水泥代号P·C。 2、目前应用最新水泥细度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号为GB/T1345-2005。 3、水泥试验筛每使用100次后需重新标定,水泥细度试验使用的天平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 4、水泥细度试验时,80μm筛析试验称取试样25g,45μm筛析试验称取试样10g,筛析试验是负压范围4000~6000Pa,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 5、试验筛的清洗,每使用10次要进行清洗。 6、当SO2、MgO、初凝时间,安定性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判定该批水泥为废品。不合格品包括:细度、终凝时间、混合掺量超标、强度不够、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者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还包括不溶物和烧失量。 7、细度:硅酸盐水泥比表面积>300m2/㎏,普通水泥80um方孔筛余不得超过%。凝结时间:六类水泥初凝都不得早于45min,终凝除硅酸盐水泥不得迟于,其他水泥不得迟于10h。 8、水泥物检(软炼)常规项目:标准稠度用水量、细度、安定性、凝结时间、胶砂强度。 9、试验室温温度(20±2)℃相对湿度≥50% 每一天记一次。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不允许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10、凝结时间:初凝时间判定(4±1)㎜,终凝时间㎜没有留下痕迹,临近初凝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每隔15min测定一次。 11、安定性:雷氏夹法(标准法),雷氏夹安定性检验时应采用宽约10mm的小刀捣插,试件养护时间为24h±2h,沸煮时间为30min±5min ,恒沸时间为3h±5min。 12、安定性用试饼法试验时,以试饼无裂无弯曲判定是否合格,一个不合格则全部不合格。试件养

江苏省建设工程检测人员上岗证考试水泥物理力学性能B卷.doc

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合格证考核试卷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B 卷 (满分 100 分,时间 80 分钟) 姓名考试号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计 40 分) 1. 在进行水泥胶砂制备的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控制在内。 A、± 10s B、± 2s C、± 5s D、± 1s 2. 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A、P·O B、P·F C、P·P D、P·C 3. 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量水器精度为。 A、,精度为 1% B、,精度为 1% C、± D、,精度为 % 4. 水泥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亦可从20 个以上不同部位取等量样品。取样 品宜用取样器,总量不少于。 A、6kg B、12kg C、10kg D、20kg 5. 水泥抗压强度的计算应精确至。 A、1MPa B、 MPa C、 MPa D、5 MPa 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应在内,完成跳动。 A、30s±1s、 25 次 B、25s±1s、 25 次 C、30s±1s、 30 次 D、25s±1s、 30 次 7. 普通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大于min 。 A、300 B、360 C、390 D、600 8. 标准法维卡仪,在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初凝、终凝时其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 A、280g±1g B、300g±1g C、320g±1g D、350g±1g 9. 硅酸盐水泥分个强度等级。 A、4 B、5 C、6 D、7

10. 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安定性按照进行检验。 A、GB/T1345-2011 B、GB/T1345-2005 C、GB/T1346-2011 D、GB/T1346-2005 11.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相对湿度应不低于 50%。 A、20℃± 2℃ B、20℃± 1℃ C、23℃± 2℃ D、23℃± 1℃ 12. 水泥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相对湿度不低于。 A、95% B、90% C、80% D、80% 13. 胶砂试件脱模后,养护期间,试体间距不得小于。 A、5mm B、10mm C、20mm D、50mm 14. 水泥凝结时间测定时,临近初凝时,每隔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 ________测定一次。 A、15min 30min B、10min 20min C、5min 15min D、5min 10min 15.GB/T 208-1994 中水泥密度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g/cm 3。 A、B、 C、D、 16. P·Ⅰ型水泥的空隙率采用,P·Ⅱ型水泥的空隙率采用。 A、±,± B、±,± C、±,± D、±,± 17.GB/T 17671-1999 中规定,水泥:标准砂:水的比例为。 A、1:2: B、1:2:1 C、1:3: D、1:3:1 18. 对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描述错误的是。 A、应符合 JC/T 681-1997 的要求 B、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应配对使用 C、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为 3±1mm D、叶片与锅之间的间隙应每年检查一 次 19. 水泥胶砂成型时,金属模套壁与模型内壁应该重叠,超出内壁不应大于mm 。 A、B、1 C、D、2 20. 水泥胶砂抗压强度试验机的最大荷载以kN 为佳。 A、200~300 B、300~600 C、20~30 D、30~60 21. 当试验水泥取样至试验要保持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装满和密闭的容器 里,这个容器应不与水泥起反应。 A、24h B、48h C、72h D、8h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习题答案.

第2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2.1选择题 1.混凝土若处于三向应力作用下,当( D )。 A. 横向受拉,纵向受压,可提高抗压强度; B. 横向受压,纵向受拉,可提高抗压强度; C. 三向受压会降低抗压强度; D. 三向受压能提高抗压强度; 2.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是指( A )。 A. 原点弹性模量; B. 切线模量; C. 割线模量; D. 变形模量; 3.混凝土强度等级由150mm 立方体抗压试验,按( B )确定。 A. 平均值μfcu ; B. C. D. μfcu -1. 645σ ;μfcu -2σ ;μfcu -σ; 4.规范规定的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 a 为( C )。 A .随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

B .随钢筋等级提高而降低; C .随混凝土等级提高而减少,随钢筋等级提高而增大; D .随混凝土及钢筋等级提高而减小; 5.属于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有( A )。 A .冷拉钢筋; B .钢丝; C .热处理钢筋; D .钢绞线; 6.钢材的含碳量越低,则( B )。 A .屈服台阶越短,伸长率也越短,塑性越差; B .屈服台阶越长,伸长率越大,塑性越好; C .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D .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7.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 D )。 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 C. 屈服上限; D. 屈服下限; 8.能同时提高钢筋的抗拉和抗压强度的冷加工方法是( B )。

A. 冷拉; B. 冷拔; 9.规范确定f cu , k 所用试块的边长是( A )。 A .150 mm; B .200 mm; C .100mm ; D .250 mm; 10.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 A )确定的。 A .f cu , k ; B .f ck ; C .f cm ; D .f tk ; 11.边长为100mm 的非标准立方体试块的强度换算成标准试块的强度,则需乘以换算系数( C )。 A .1.05 ; B .1.0 ; C .0.95 ; D .0.90 ; 12.E c =

钙质砂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中的一些问题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999年 第18卷 第2期 Volume18 No.2 1999 钙质砂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中的几个问题* 刘崇权 汪 稔 吴新生 摘要 钙质砂微观结构和变形机理与陆源砂不同,需采用适用于其特征的试验技术。对钙质砂的土粒比重、孔隙比的测量方法、三轴剪切制样技术、颗粒破碎的评价及强度取值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钙质砂, 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分类号 TU411.3 SOME PROBLEMS FOR THE TESTS OF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LCAREOUS SAND Liu Chongquan1 Wang Ren1 Wu Xinsheng2 (1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The Chinese Acad 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2Long gang Real Estate Compary, Shenzhen 518000) Abstract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deformation of calcareous sand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errogenious sand. It is necessary to use new experiment technique to fit its characters. The methods are disscussed for measuring grain specific gravity and void ratio, preparing sample for triaxial test, evaluating particle crushing and estimating soil strength. Key words calcareous sand, tests of physico-mechanical properties 1 前 言 钙质砂是一种含CaCo3达50%以上的海洋生物成因的特殊土。钙质砂从微观结构上看,棱角度高,粒间孔隙度大,有内孔隙,这些内孔隙或相互联通,或成为盲孔,使常规试样饱和技术很难达到95%以上的饱和度。又由于矿物硬度低,颗粒粗糙度大,使试样在加载剪切过程中,颗粒破碎与剪胀耦合作用,表现出特殊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强度特征。为了对其物理力学性质进行详细的研究,必须有一整套适用于其特性的试验技术。本文对钙质砂的土粒比重、孔隙比的测量方法、三轴剪切制样技术、颗粒破碎的评价及强度取值方法进行了探讨。

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第 2 章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本章提要 钢筋与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以及共同工作的特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性能,也是混凝土结构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基础。本章讲述钢筋与混凝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以及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 2.1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2.1.1 混凝土的组成结构 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材料用水拌合硬化后形成的人工石材,是多相复合材料。通常把混凝土的结构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微观结构即水泥石结构;亚微观结构即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结构;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 微观结构(水泥石结构)由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其物理力学性能取决于水泥的化学矿物成分、粉磨细度、水灰比和凝结硬化条件等。混凝土的宏观结构与亚微观结构有许多共同点,可以把水泥砂浆看作基相,粗骨料分布在砂浆中,砂浆与粗骨料的界面是结合的薄弱面。骨料的分布以及骨料与基相之间在界面的结合强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浇注混凝土时的泌水作用会引起沉缩,硬化过程中由于水泥浆水化造成的化学收缩和干缩受到骨料的限制,会在不同层次的界面引起结合破坏,形成随机分布的界面裂缝。 混凝土中的砂、石、水泥胶体组成了弹性骨架,主要承受外力,并使混凝土具有弹性变形的特点。而水泥胶体中的凝胶、孔隙和界面初始微裂缝等,在外力作用下使混凝土产生塑性变形。另一方面,混凝土中的孔隙、界面微裂缝等缺陷又往往是混凝土受力破坏的起源。由于水泥胶体的硬化过程需要多年才能完成,所以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也随时间逐渐增长。 2.1.2 单轴向应力状态下的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有很大关系;骨料的性质、混凝土的级配、混凝土成型方法、硬化时的环境条件及混凝土的龄期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试件的大小和形状、试验方法和加载速率也影响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结果。因此各国对各种单向受力下的混凝土强度都规定了统一的标准试验方法。 1.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1) 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强度等级 立方体试件的强度比较稳定,所以我国把立方体强度值作为混凝土强度的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复习资料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复习资料 1、水泥成型室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为不低于50% ,养护箱或雾室温度应保持在 20±1℃,相对湿度应为不低于90% ,养护水温度(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试体养池水温度)应为20±1℃。 2、水泥代号与名称:硅酸盐水泥——P2I(不掺加混合材料)、P2Ⅱ(加量不超过水泥质量5%石灰 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P2O;矿渣硅酸可卡因水泥——P2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2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2F;复合硅酸盐水泥——P2C。 3、硅酸盐水泥细度检验结果以比表面积表示,标准指标要求为大于300m/kg ,普通水泥细度检验 结果以筛网上所得筛余物的质量占试样原始质量的百分数(筛余百分数)表示,标准指标要求为不超过10.0% 。 4、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5、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和强度超过 低于商品强度等级指标,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省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时,为不合格品。 6、试验室温湿度及养护水温度至少每1d 记录一次,养护箱温湿度至少每4h 记录一次,且每个养 护池只能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水泥净浆量水器最小刻度为0.1ml ,精度1%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称量用天平精度为±1g ,用自动滴管加225ml水时,滴管精度应达到±1ml 。 7、24h龄期的试件,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 内脱模,24h 以上龄期的,在成型后20~24h 之间 脱模。 8、试件破型前15min 从水中取出,不同龄期强度试验时间允许偏差范围:24h±15min ; 48h±30min ;72h±45min ;7d±2h ;28d±8h . 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时,标准砂为中国ISO标准砂,配合比为:一份水泥、三份标准砂、半份水(灰 砂比:1:3 ,水灰比:0.5 )。 10、用标准法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 净浆;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 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 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 表示。 11、采用负压筛法测定水泥细度时,水泥应通过0.9mm方孔筛,用最大称量为100g ,分度值不 大于0.05g 的天平称取25g 试样,在负压为4000~6000Pa 条件下连续筛析2min 。 12、胶砂搅拌机叶与片与锅底,锅壁间的间隙为3±1mm 。 13、抗折强度试验加荷速度:50N/s±10N/s ;抗压强度试验加荷速度:2400N/s±200N/s 。 14、抗折强度以一组三个试件结果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 时, 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15、抗压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其中六个 测定值中有一个超过平均值的±10% ,应剔除,取余下五个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如果余下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平均值的±10% ,结果作废。 16、各类水泥的技术要求。(GB175-1999,GB1344-1999) 17、用雷氏法(标准法)进行安定性试验时,应将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用宽约10mm 的小刀插捣 数次,抹平,盖上玻璃板,立即移到养护箱养护24h±2h 。之后,取出试件测量雷氏夹指针 尖端间距离(精确到0.5mm),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试件架上,指针朝上,在30min±5min 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两个试件煮后增加的距离(C-A)平均值不大于 5.0mm 为合格。 当两个试件的(C-A)值相差超过 4.0mm 时,同一样品重做试验。再如此,则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一、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1、水泥成型室温度应保持在 20±2℃,相对湿度应为不低于 50% ,养护箱或雾室温度应保持在 20±1℃,相对湿度应为不低于 90% ,养护水温度(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试体养池水温度)应为 20±1℃。 2、水泥代号与名称:硅酸盐水泥——P·I(不掺加混合材料)、P·Ⅱ(加量不超过水泥 质量5%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 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可卡因水泥——P·s; 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 复合硅酸盐水泥——P·C。 3、硅酸盐水泥细度检验结果以比表面积表示,标准指标要求为大于300m2/kg ,普通水泥细度检验结果以筛网上所得筛余物的质量占试样原始质量的百分数(筛余百分数)表示,标准指标要求为不超过10.0% 。 4、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均为废品。 5、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不符合标准规定,或混合材料掺加量超过最大限量和强度超过低于商品强度等级指标,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省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时,为不合格品。 6、试验室温湿度及养护水温度至少每 1d 记录一次,养护箱温湿度至少每 4h 记录一次,且每个养护池只能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水泥净浆量水器最小刻度为 0.1ml ,精度 1% ,水泥胶砂强度试验中,称量用天平精度为±1g ,用自动滴管加225ml水时,滴管精度应达到±1ml 。 7、24h龄期的试件,应在破型试验前 20min 内脱模, 24h 以上龄期的,在成型后 20~24h 之间脱模。 8、试件破型前 15min 从水中取出,不同龄期强度试验时间允许偏差范围: 24h±15min ; 48h±30min ; 72h±45min ; 7d±2h ; 28d±8h . 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时,标准砂为中国ISO标准砂,配合比为:一份水泥、三份标准砂、半份水(灰砂比: 1:3 ,水灰比: 0.5 )。 10、用标准法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时,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 6mm±1mm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当试针沉至距底板 4mm±1mm 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 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 min 表示。 11、采用负压筛法测定水泥细度时,水泥应通过 0.9mm方孔筛,用最大称量为 100g ,分度值不大于0.05g 的天平称取 25g 试样,在负压为 4000~6000Pa 条件下连续筛析 2min 。 12、胶砂搅拌机叶与片与锅底,锅壁间的间隙为 3±1mm 。 13、抗折强度试验加荷速度: 50N/s±10N/s ;抗压强度试验加荷速度: 2400N/s±200N/s 。 14、抗折强度以一组三个试件结果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 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15、抗压强度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其中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过平均值的±10% ,应剔除,取余下五个的平均值作为结果。如果余下五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平均值的±10% ,结果作废。 16、各类水泥的技术要求。(GB175-1999,GB1344-1999) 17、用雷氏法(标准法)进行安定性试验时,应将净浆一次装满雷氏夹,用宽约 10mm

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

第一讲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之一) 一、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讲述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岩石的强度特性。 二、重点、难点: 岩石的强度特性,对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等指标及其试验方法作一般了解。 一、概述 岩体力学是研究岩石和岩体力学性能的理论和应用的科学,是探讨岩石和岩体对其 周围物理环境(力场)的变化作出反应的一门力学分支。 所谓的岩石是指由矿物和岩屑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聚集而成的自然体。由于成因的不同,岩石可分成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体是指在一定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地质体。通常认为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所谓的结构面是指没有或者具有极低抗拉强度的力学不连续面,它包括一切地质分离面。这些地质分离面大到延伸几公里的断层,小到岩石矿物中的片理和解理等。从结构面的力学来看,它往往是岩体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结构面的力学特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将控制岩体的力学特性,控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 【例题1】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 )三大类。 A.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B. 花岗岩、砂页岩、片麻岩 C. 火成岩、深成岩、浅成岩 D. 坚硬岩、硬岩、软岩答案:A 【例题2】片麻岩属于( )。 A. 火成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答案:C 【例题3】在一定的条件下控制岩体的力学特性,控制岩体的强度和变形的是 ( )。 A. 岩石的种类 B. 岩石的矿物组成 C. 结构面的力学特性 D. 岩石的体积大小答案:C 二、岩石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试验方法 (一)岩石的质量指标 与岩石的质量有关的指标是岩石的最基本的,也是在岩石工程中最常用的指标。 1 岩石的颗粒密度(原称为比重) 岩石的颗粒密度是指岩石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之比值。岩石颗粒密度通常采用比重瓶法来求得。其试验方法见相关的国家标准。岩石颗粒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2 岩石的块体密度 岩石的块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块的质量。按照岩块含水率的不同,可分成干密度、饱和密度和湿密度。 (1)岩石的干密度 岩石的干密度通常是指在烘干状态下岩块单位体积的质量。该指标一般都采用量积法求得。即将岩块加工成标准试件(所谓的标准试件是指满足圆柱体直径为48~54mm,高径比为2.0~2.5,含大颗粒的岩石,其试件直径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直径的10倍;并对试件加工具有以下的要求;沿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的误差不得大于0.3mm;试件两端面的不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水泥物理力学性能 相关标准:GB175-1999《硅酸盐和普通硅酸盐水泥》(P I、PII、PO);GB1344-1999(PC、PP、PF水泥);GB12658-1999(PC水泥);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1345-2005(水泥细度筛析法)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一、六大通用水泥: 1、硅酸盐水泥:PI无混合材料;PII掺0-15%混合材料,等级:42.5-62.5R 2、普通硅酸盐水泥:PO掺6%-15%混合材料;等级:32.5-52.5R 3、矿渣硅酸盐水泥:PS掺20%-70%粒化高炉矿渣; 4、火山灰硅酸盐水泥:PP掺20%-50%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5、粉煤灰硅酸相加水泥:PF掺20%-40%粉煤灰; 6、复合硅酸盐水泥:PC掺15%-50%混合材料; 细度:PI及PII为比表面积>300㎡/㎏,其它水泥试验时应取二次平行值,误差为0.5%,45μm筛称10g,80μm称25g,精确到0.01g; 凝结时间:六类水泥初凝都不得早于45min,终凝,PI及PII不得迟于6.5h,其它不得迟于10h; 二、水泥软练常规项目:(各种实验方法、判定规则及其计算方式,仲裁判定以标准法为准)(水泥净浆拌制:先加水再加500g水泥,低速120s,停15s,把水泥净浆刮入锅中,再高速120s,量水器:最小刻度0.1mL、精度1%;天平:≥1000g,分度值不大于1g) 1、标准稠度用水量:标准法为试杆法当试杆下沉到距底板(6±1)㎜的水泥净浆用水量。 代用法为试稚法,调节水量法及不变水量法,试稚下沉到(2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