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5-10-14T16:51:22.59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曾金明赵小峰陈强冯俊芳陈慧芳徐伟健廖

[导读] 上海中冶医院上海所有患者均符合1 95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 T或M R确诊有脑卒中病灶[2]。

曾金明赵小峰陈强冯俊芳陈慧芳徐伟健廖玉明王苗苗

(上海中冶医院上海 200941)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探索一种较好的康复治疗方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方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共收集病例4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康复手法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予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高压氧治疗;PNF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43-01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临床急救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较晚,存活下来的患者却有很高的致残率,达到80%[1],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特别是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在脑卒中后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组患者在PNF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1--2014.12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有收集40例,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2-80岁(61.85±10.03),病程4周至12个月;高压氧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5-83岁(64.70±8.84),病程4周至12个月。治疗前,两组年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 95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 T或M R确诊有脑卒中病灶[2]。

1.3排除标准:排除恶性肿瘤、急性肺部疾病、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排除合并精神障碍、智能低下及脑卒中后引起的重度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评定标准治疗前、后予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是评定患者的上、下肢功能,从反射活动、协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能力与速度等方面评定,上肢有33项,每项评分0分最差,2分正常,上肢总分为66分,ADL 评分,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 M BI ) 评分,包括有:进食、洗澡、梳洗、穿衣等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康复手法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予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方案:升压20分钟,稳压治疗70分钟,20'(5')×3--1.2ATA(大气压)(吸纯氧20分钟,间隙吸空气五分钟,稳压治疗压力1.2ATA),减压15分钟,一次/天,10次/疗程,治疗4--8个疗程。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二组治疗前、后比较表

3 讨论

脑卒中后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引起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现代康复易化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正常运动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证实所有人均有发育与再发育的潜力,PNF就是利用牵张、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及运动模式,同时运用对角线、螺旋形和抗阻为基本运动的方式,来刺激本体感觉器以达到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性和关节活动度等,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的异常活动模式,如异常肌张力、异常肢体运动模式、不对称性姿势、躯干控制障碍、平衡功能下降、运动协调性下降、功能性活动能力丧失等,最终达到肢体功能改善功的作用。

不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的脑卒中,其病理生理均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高压氧(Hyperbaric Pressure HBO)运用在各种器官、组织的缺血、缺氧疾病。HBO有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区域的的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增大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使得远离毛细血管的神经细胞获得足够的氧气。其机理是:1、在脑卒中急性期,高压氧能提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脑血流量下降,液体从血管内的外渗情况也随之减少,纠正缺氧状态,使乳酸生成减少,增加脑组织能量代谢恢复,脑神经细胞的肿胀减轻,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2、当组织微区微循环灌注不足,单位时间获得的氧量,尤其是血溶解氧不可能明显提高,弥散入组织的氧不足,就不能改善组织氧化和维持正常代谢;如果进行高压氧治疗,就能有效改善组织微区血流灌注量,就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病灶的血流灌注量,促进

浅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

浅谈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8-06-01T14:15:44.2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作者:袁炳强 [导读] 高压氧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贵航集团302医院贵州安顺 561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高压氧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开展康复训练,主要训练内容有思维推理、记忆力、计算力等。结果:治疗两个月之后,100例患者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总分及汉密尔顿抑郁表评分明显下降,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高压氧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和ADL能力的恢复,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高压氧;脑卒中;认知障碍;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086-01 在当前的医学领域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疾病中的第一死亡原因,其发病原因多,发生时间比较短,该类疾病发生之后,认知障碍发生率比较高,大部分患者都存在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损害。而且,该类疾病的治愈希望渺茫,康复进展比较慢,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负担,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如何做好该疾病的治疗工作,是当前社会大众比较关心的一件事情。本文,将探讨高压氧治疗脑卒中认知障碍的疗效,其具体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对比法研究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研究时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入我院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0.2±10.42岁,研究所选取的对象符合我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确诊患者除患有脑血管类疾病以外,无其他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高压氧治疗和临床上常规药物治疗认知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过程中,高压氧采用的是医用空气氧舱治疗,其压力为0.2MPa,等速加减压为20分钟,面罩吸氧时间为30分钟,途中休息时间为10分钟,每天治疗1次,每10天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一般治疗2~6个疗程。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辅以药物治疗,主要药物有降压类、营养脑细胞类、改善微循环类。而认知康复训练主要有注意力训练、语言功能训练、作业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而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常规康复治疗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主动或被动进行肩、肘、腕、指等各部位伸屈、左右侧屈及旋转运动,维持肌肉力量姿势转换训练、步行联系等基本的生活能力,这些训练一般每天1次,每次持续40分钟。其次,认知训练则是以思维推理训练为主,同时还会采用模拟购物、煮方便面等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让患者解决空间及结构训练,指导患者完成一些简单的生活游戏等。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记忆力、计算力和语言训练等。在训练时,由于每名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需要遵从个体化训练原则,循序渐进,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主要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 2.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患者在使用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后,其各项指标出现了明显的改善,HAMD评分下降幅度比较大,由此可见,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认知治疗的效果还是较为积极的。 3.讨论 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能够有效的增加其血氧含量,在短期内迅速改善大脑与机体的缺氧问题,而且高压氧还能提高血浆内的物理溶解氧量,使血氧分压增高,血管的弥散能力也会因此增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脑组织的有氧代谢。同时,高压氧还能够缓解患者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帮助脑部受损细胞供氧,使受损细胞能够更好的恢复,而且高压氧还能加速残留血肿的清除,使毛细血管能够在短时间内再生,其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大的帮助。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恢复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其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尤其应当注意的就是护理工作的开展。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首先医护人员需要详细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如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高压氧禁忌问题,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等,都是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针对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还需做好注意事项说明,使他们充分的了解和熟悉高压氧环境,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做好准备。如在进舱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服装,不能携带火柴、打火机等。以免引起火灾或者是对高压舱造成破坏。在治疗时,尤其应当注意做好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有一定障碍,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和认知能力可能不如普通人,对陌生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如果在治疗时,不能及时地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所以说,治疗期间需做好心理护理工作,针对不同的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 脑外伤是一种最常见的急症,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后遗症多。由于外伤使脑组织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脑血管功能紊乱、缺血脑组织变性坏死,产生脑水肿及局灶性神经系统征象,若不及时治疗可致生命危险。现在高压氧可以迅速增加血氧含量,纠正缺氧状态,促进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脑外伤患者的生存率。 一、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在于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加强血氧弥散作用,纠正脑缺氧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高压氧治疗是在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呼吸纯氧气的治疗方式。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脑外伤肢体偏瘫后1-3个月是功能恢复最快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作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原理在于迅速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加强血氧弥散作用,纠正脑缺氧状态,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受损脑细胞的恢复。 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基本原理主要有: 1、高压氧可减轻脑水肿,迅速降低颅内压。 2、高压氧可快速提高脑组织的氧含量及氧储量,改善脑组织和周身组织缺氧,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 3、高压氧下可增加脑组织毛细血管氧弥散距离,可弥补因脑水肿使毛细血管间距离加大而出现的缺氧区域。 4、高压氧下可增加对血肿周围的受损细胞的供氧,加速受损细胞恢复。 5、高压氧可以加速血肿的清除,加速胶原纤维、毛细血管的再生,加速病灶的修复。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确实有着显着的疗效,但还是有一些脑外伤患者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治疗脑外伤后遗症也需及早诊治,以取得最佳的疗效。高压氧治疗脑外伤,而干细胞可以治疗脑外伤后遗症,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干细胞能够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其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高压氧治疗脑外伤的效果 应用高压氧治疗的目的是纠正组织缺氧状态,高压氧治疗是通过血液循环携带更多的氧到病损组织及器官,促进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众多疾病的治疗 高压氧作为脑外伤的首要治疗具有确切的功效,对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生存

高压氧治疗护理常规

高压氧治疗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1.治疗前 (1)阅读病例,探视患者,熟悉患者病情,确定其没有治疗禁忌。 (2)向患者及陪舱人员介绍舱内设备和使用方法。 (3)向患者及陪舱人员说明高压氧治疗的基本特点、方法和注意事项。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进舱的恐惧心理。 (4)教会患者中耳调压动作。 (5)详细说明吸氧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对首次进舱治疗的患者,治疗前15min常规以1%味麻液滴鼻。 (7)嘱患者排空尿液、粪便。 (8)指导患者更衣,穿全棉等不引起静电反应的衣物进舱治疗。 (9)检查患者带进舱内的物品,包括易燃、易爆物品;不耐压物品;可产生静电的物品;各种化妆品及各种电动用具、玩具不能进舱。 (10)妥善把患者安置于舱内治疗位置,再次试用吸氧用具。指导患者正确戴紧面罩,保证有效吸氧。 2.加压期间 (1)加压开始时,操舱人员应通知舱内人员"开始加压",嘱其进行张口、吞咽、鼓气等动作,使耳咽管开张。

(2)加压阶段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中耳气压伤,鼓膜内外压差达0.02MPa时,便可产生耳痛;压差达0.06MPa时,可使鼓膜破裂,因此必须按规定的升压速度操作。尤其在舱压为0.12~0.16MPa时,加压速度应缓慢,并不断询问有无耳痛,嘱患者及时做调整耳咽管通气的动作。若出现剧烈耳痛时,必须立即停止加压,必要时应适当排气减压,等舱内人员耳疼痛消失后,再继续缓慢加压。如中耳调压失败,应减压让患者出舱。 (3)做好舱内危重患者的护理,对有高血压病史者应严密观察,必要时测血压。对昏迷者应严密观察有无躁动、呻吟等症状,可给予少量水滴人口中,帮助做吞咽动作来缓解耳部不适症状。对重症昏迷患者应遵医嘱测血压、脉搏、呼吸,并做记录。 (4)加压期间应暂时夹闭各种体腔引流导管(胸腔引流管除外)。 3.稳压吸氧期间 (1)舱外操舱人员通知"开始吸氧"后,告知患者正确戴紧面罩,保证有效吸氧。 (2)指导患者正确做呼吸动作,适当加深呼吸,不要加快呼吸频率。 (3)观察患者面部表情,有面部肌肉抽搐、出冷汗、流涎等氧中毒先驱症状发生时,应立即终止该患者的吸氧,并做相应处理。 (4)对带有气管插管给氧的危重患者,应调整供氧流量在10~15L/min。 (5)调整输液滴管平面与输液速度。

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高压氧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05-24T15:13:48.9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刘金星[导读] 对比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HBO)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 刘金星(山东省庆云县人民医院山东庆云2537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高压氧(HBO)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组(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状态,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按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无论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后CSS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治疗能够迅速纠正脑缺氧,提高血氧分压,改善脑组织病变部位血液供给,促进脑细胞正常功能的恢复。高压氧(HBO)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好于单一常规药物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关键词】高压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对脑组织和运动机能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脑血管发生血栓、栓塞,造成脑组织缺血、低氧和水肿后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采用传统的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由于起效慢,周期长,效果不甚理想,影响了患者的功能恢复和后继治疗。基于现代病理学研究和实验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压氧治疗,因其方便、简洁、高效而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对高压氧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高压氧(HBO)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男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 (6 2.4±11.5)岁,平均病程(22.1±16.3)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3±10.5)。观察组51例,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62.8±11.7)岁,平均病程(22.8±16.9)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2.4±9.7)。所选病例均经头部CT和或头MRI确诊,为首次急性发病。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按常规每天给予脑血管病常用的抗凝溶栓、血管扩张剂、他汀类降脂剂、脑代谢活化剂、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脑水肿患者给予甘露醇或呋塞米脱水,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观察组在应用上述药物基础上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使用国产单人高压纯氧舱,治疗压力为0.2Mpa,每天1次,每次治疗时间80min,12天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3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在患者高压氧治疗期间,注意观测其心率、血压、呼吸状态,防止氧气中毒和过敏。3个月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基本治愈:自觉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显效:自觉症状好转,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1%。有效:症状减轻,肌力恢复至Ⅱ—Ⅲ级或较治疗前提高Ⅰ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无论是有效率还是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3个月后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所造成的病理生理是脑供血局部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及时恢复缺血后的氧供是脑组织修复的关键因素。尽管常规药物治疗通过消血肿、降颅压等措施对提高脑供氧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起效较慢。而脑卒中后的患者生理功能康复的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3个月内,过长的治疗周期影响了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使血中氧分压较常压状态提高17~20倍,极大地丰富了组织间的血氧含量和血氧储备,增加氧的有效弥散距离,迅速纠正脑低氧状态,改善缺血性脑组织的氧供给微循环和脑缺血灌注损伤过程中的机体状态,减少脑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脑功能恢复。尤其对梗死组织周边的缺血性半影区新的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常压无法达到的促进作用。对上述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表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疗效更佳。参考文献 [1]徐彬,朱宏霞.高压氧对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3. [2]谢伟坚,梅麒.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神经功能重建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23. [3]刘庆芳,李海.早期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1.

高压氧治疗原理1

高压氧治疗基本知识 高压氧疗法就是指在高于常压(一个标准大气压)得条件下吸入高浓度氧治疗多种疾病得方法。如今高压氧医学得治疗范围已遍及内、外、妇、儿、神经、职业、五官等多临床学科。医学界对其在复苏、抢救、治疗、康复等方面得独特疗效日渐重视,并延伸至运动医学、军事医学等领域。它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已发展成为现代医学得一部分。其疗效为国际医疗界所公认。它对全身或局部缺血、缺氧疾病得救治,有着独特得功效。中国更被世界同行誉为“高压氧医学大国”。 众所周知,氧就是人体生命活动得第一需要,一个成人大脑重量约占其体重得2、5-3%,它得耗氧量则占全身耗氧量得25%。缺氧几秒钟就会引起头晕、甚至晕厥等症状;大脑缺氧超过6-8分钟,则生命不可逆转。人从出生长大,可以不靠吃药成长,却须臾离不开空气中得氧气。由于高压氧为无创性物理疗法,符合人们回归自然得心理,因而被越来越多得人所认识与接受。国外甚至有个人购置高压氧舱,用于运动后恢复疲劳、美容、防早衰、延年益寿。高压氧疗法将为人类健康卫生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高压氧治疗原理 1、迅速纠正机体缺氧状态:高压氧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浆中物理溶解氧,可治疗: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意外、心肺复苏术后急性脑功能障碍、CO中毒等各种毒物中毒; 2、有效改善微循环:提高血氧弥散能力,使氧得有效弥散半径加

大,组织内氧含量与储氧量增加,可治疗伴有微循环障碍得疾病,如烧伤、冻伤、挤压伤、休克、植皮、植骨、断肢再植等; 3、防治各类水肿:高压氧对血管有收缩作用(肝动脉与椎动脉除外),故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组织渗出,改善各种水肿,如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30-40%;,治疗肢体肿胀、创面渗出、减少大面积烧伤病人得液体丢失; 4、促使侧枝循环得建立,增加血–脑屏障得通透性:促进有害气体得排出,可治疗因缺氧所导致得一系列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脑病、断肢再植、某些眼底病及皮瓣移植得成活; 5、加速组织、血管、细胞得再生与修复,特别就是缺血、缺氧组织。 6、抑制厌氧菌生长、繁殖与产生毒素得能力:就是气性坏疽特效疗法。 7、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对许多需氧菌及其它微生物得生长繁殖都有抑制作用;增加某些抗生素药效,协同治疗感染性疾病; 8、增强放疗、化疗对恶性肿瘤得疗效。 高压氧治疗适应症、禁忌症 (一)急症适应证 1、急性CO中毒及其它有害气体中毒 2、气性坏疽、破伤风及其它厌氧菌感染 3、减压病 4、气栓栓塞症

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的早期康复

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 Early Stag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f H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mi2 p aralysis due to Cerebral Apoplexy 郭先菊 董焕芬 G uo Xianju,Dong H uanfen(Affiliated Peace Hospital of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Shanxi046000China)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9-6493(2003)04A-0405-02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且多发的疾病,若病人出现偏瘫、手功能障碍,将极大地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早期对病人实行手功能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病人日常活动能力,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1~3]。现将1998年以来对11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12月—2002年6月对116例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障碍病人行早期康复护理,其中男65例,女51例;年龄32岁~79岁,平均50.3岁;出血性卒中36例,缺血性卒中80例;伴有运动性失语者68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36例(占31.03%),初中、高中者42例(占36.21%),中专及以上38例(占3 2.76%)。 1.2 实行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的条件[4] ①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②能正确执行护理人员的指令;③无严重合并症(心、肺、肝、肾)。符合以上条件的缺血性卒中病人入院时即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出血性卒中病人在发病1周后给予康复护理。 1.3 评估方法 1.3.1 偏瘫上肢能力评估法[5] ①在健手的帮助下剪开信封; ②患手拿钱包,健手从包中取出硬币;③患手拿伞;④患手为健手剪指甲;⑤患手系衬衫袖口的钮扣。按规定动作要求逐项完成,按照动作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定出手能力级别,共分6级,包括废用手(5个动作均不能完成),辅助手C(5个动作只能完成1个),辅助手B(5个动作只能完成2个),辅助手A(5个动作只能完成3个),实用手B(5个动作只能完成4个),实用手A (5个动作均能完成)。 1.3.2 早期康复护理评估 实行早期康复前、康复护理4周后各评估1次,并记录,与实施康复护理前进行比较。 2 护理 2.1 心理指导 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前,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讲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求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制定康复护理计划及目标。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贯穿始终。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激发病人主动训练的积极性。护理人员作为康复训练的指导者与监督者,通过恰当的治疗性沟通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积极配合康复护理工作的开展。 2.2 康复护理方法2.2.1 冰水刺激[6] 在肌张力低或感觉障碍时,采用冰水刺激,将病人患手放入冰水中,浸泡约3s,可反复3次,间隔数秒钟。 2.2.2 双手上举训练 病人双手叉握,即双手十指交叉,患侧拇指处于上方,掌心相对,在坐位或仰卧位时,由健手带动患手上举过头,然后放下至腹部,如此反复练习。 2.2.3 腕指关节活动 嘱病人双手合掌,或双手交叉相握,用健手带动患手做腕关节的屈伸、左右扭动、旋转等动作,或护理人员用一手托住病人患侧前臂,使病人上肢保持水平位,肘伸展,另一手与病人合掌,将患手腕关节背屈,并活动指关节,左右扭动。 2.2.4 抑制手指与腕关节痉挛 护理人员用一手握住病人患手四指,另一手控制患手拇指,并将手指及腕关节置于伸展位,痉挛严重时,可将患手拇指向手掌70度方向轻轻向上牵拉,或使用分指板以帮助病人手指伸展及外展。 2.2.5 手的抓握与放松 可从直径较大的杯、球的抓握开始,逐渐过渡到提起铅笔、火柴梗等,每次抓握后要使患手充分松开。 2.2.6 对指训练 患侧前臂旋前位练习拇指和其他指的对指活动,其他指尖要和拇指尖相碰,特别是小指与拇指,训练次数可不限。 2.2.7 诱发手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7] ①伸腕训练,伸腕、屈腕,注意要在不同的屈曲和伸展的范围内训练,也可训练腕关节背伸(手背向后移动)触及物体;②训练旋后;③训练拇指外展和旋转。 2.2.8 强制使用患手训练指导[8] 在病人手功能达到辅助手B以上时,可采用助力式强制使用患手;在手功能达到辅助手A 或实用手B时,可采用主动式强制使用患手。 3 结果 经过早期康复护理的11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其手功能改善程度见表1。 表1 116例脑卒中偏瘫病人手功能 早期康复护理前后情况比较例废用手辅助手C辅助手B辅助手A实用手B实用手A 康复前335618720 康复后131******** 注:χ2=60.68,P<0.001。 4 讨论 手功能对于生活自理和工作至关重要,而手部精细动作恢复较慢较差,需要进行强化训练。有报告认为上肢的恢复第1个月可50%达高峰[9],以后骤减,可见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6例病人偏瘫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是在脑卒中病人常规护理基础上,注重改善和抑制手痉挛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将康复技术融入早期的护理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手功能早期康复护理,116例病人中废用手由28.4%下降至11.2%,实用手由1.7%增加至15.5%。早期康复护理后仍有13例废用手未改善,除了与病情重有关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病人发病后未及时住院治疗,错过了最佳康复时机。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手功能锻炼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病人的情绪反应,做好病人的

高压氧禁忌症

高压氧禁忌证 一、绝对禁忌证 有如下合并症时,不能进行高压氧治疗 1.未经处理的气胸; 2.未经处理的多发性胸骨骨折,胸壁开放性创伤; 3.空洞型肺结核,有咳血史; 4.视网膜剥离; 5.内出血,未控制。 二、相对禁忌证 有如下合并症时,不可以作高压氧治疗,但原发病严重,且高压氧治疗特效,也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1.伤风、感冒、鼻炎、鼻息肉等;咽鼓管堵塞; 2.高烧; 3.血压高超过213/13.3kPa(160/100mmHg); 4.精神分裂症; 5.癫痫大发作; 6.严重肺气肿、肺大泡; 7.早期妊娠(6个月以内);

8.月经期; 9.极度衰竭患者。 在临床上考虑某种疾病是否使用高压氧治疗时,应注意如下情况: l.首先应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全面准确地诊断。对病人的身体状况,有客观的评价。 2.了解高压氧对正常机体的不良影响,也就是在进行高压氧时,可能给病人带来的损害,如气压伤、氧中毒、减压病以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参考“高压氧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3.了解并检查病人是否合并有高压氧洽疗的禁忌证,以便综合评价病人进行高压氧治疗时,会给该病人带来多大程度的损伤。 4.高压氧治疗会给病人带来多少益处,即高压氧对病人所患疾病的疗效。如神经衰弱病人和重度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均进行高压氧治疗,二者受益相差甚远。 5.要了解病人所患疾病,除高压氧以外是否还有其他疗法或药物?它们的疗效?副作用多大?以及费用,以便与高压氧治疗比较。 6.了解病人的经济状况等。 把上述各种因素,客观的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高压氧治疗给病人带来“利”和“弊”各占多少。利大于弊者可取,弊大于利则应舍弃。笔者认为: l.高压氧治疗对健康人无益。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以亿年计算,早已适应地球的环境。一个大气压力、空气、阳光、水、食物是人和其他大部分生物的最适宜条件。高气压、高分压氧气肯定会给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健康的人没病可治,所以不会从高压氧治疗中得到益处,也就是高压氧给健康人的“利”为零。

(完整word版)【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有效研究

【TMS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促进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的有效研究 英国Barker 等于1985 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经颅磁刺激仪并引出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启动了TMS 基础与诊疗研究。TMS 是利用脉冲磁场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感应电流、激活神经元、引起轴突内的微观变化,导致电生理和功能的改变,既可引起暂时的大脑功能的兴奋或抑制,也可引起长时程皮质可塑性调节的最终效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是一连串持续作用于大脑局部的TMS 脉冲,刺激强度不变,刺激频率每秒l~20 次或更高。rTMS 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无痛的治疗手段,可以促进大脑可塑性的改变,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然而,国内在rTMS 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方面的报道很少,本文综述介绍rTMS 在该领域的应用现状。rTMS 的应用基础1rTMS 在神经康复中的作用机制 神经功能康复是建立在脑中枢可塑性的基础上,包括突触连接的改变以及各种结构兴奋性的改变,主要涉及病灶残存细胞和周边结构以及非受累侧半球的神经细胞群。正常状态下两侧大脑半球通过交互性半球间抑制(reciprocal

interhemi-spheric inhibition,rIHI) 达到并维持功能平衡状态,表现为一侧半球初级运动皮质(primary motor cortex,Ml) 区对另一侧半球Ml 区的抑制。 脑卒中后不仅会造成患侧皮质兴奋性的改变,还会影响大脑两半球主要运动区间经胼胝体的抑制通路的平衡。半球间竞争模型显示,患侧半球兴奋性的降低不仅是由于病灶局部造成的,非受累侧半球对患侧半球的过度抑制进一步降低了患侧半球的兴奋性。这种持续的非受累侧半球高兴奋性,可能是脑卒中后期影响运动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 有研究指出,在运动功能康复的过程中,通过抑制非受累侧半球皮质兴奋性或易化患侧半球皮质兴奋性可以使半球间 抑制平衡正常化。rTMS 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功能重组正是基于这个原理。2rTMS 频率的划分 rTMS 的参数很多,包括刺激频率、强度、脉冲总数、部位、刺激间歇及持续时间、次数、疗程等。其中,频率是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基于生物学效应将其分为 2 种刺激模式:低频刺激(≤1 Hz) 和高频刺激(>1 Hz)。低频刺激降低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因此可作用于脑卒中非受累侧皮质;高频刺激提高受刺激结构的兴奋性,可作用于脑卒中患侧皮质。而且Matz 等研究表明,非受累侧的低频rTMS 对于改善运动功能有效;非受累侧低频rTMS 治疗的风险低,患者的耐受性好。因此,脑卒中后的rTMS 治疗大多采用非受累侧的低

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 一、概念 在高压(超过常压)的环境下,呼吸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缺氧性疾病和相关疾患的方法,即高压氧治疗。 二、基本原理 1、压力作用 2、血管收缩作用 3、抗菌作用 4、清除作用体内的气泡在压力升高时,其体积将缩小。缩小梗塞的范围;利于气泡溶解在血液中。 高压氧有α-肾上腺素样的作用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的血容量,利于脑水肿,烧伤或挤压伤后的水肿减轻。需注意的是,虽然局部的供血减少,但通过血液带入组织的氧量却是增加的。 氧本身就是一种广普抗生素,它不仅抗厌氧菌,也抗需氧菌。 体内大量的氧可以加速体内其他有害气体的消除。如:CO、二氯甲烷、N2等。 5、增加机体的含氧量 ①血中的氧含量增加。高压氧下,由于压力的升高,大量的氧气溶解在血液中,血液带入 缺血组织的氧量增加。 ②组织中的氧含量增加。生理研究证明,组织毛细血管或静脉血的氧张力和氧含量相当于该组织的氧张力和氧含量。经测定常温常压下平均每公斤组织含氧13毫升,而在0.3MPa 下吸氧,平均每公斤组织含氧量可达52毫升。 ③血氧弥散距离增加。气体弥散的规律告诉我们:气体是从高分压环境向低分压环境弥散以取得平衡,弥散的速度和距离取决于分压差的大小,分压差越大弥散的速度越快,距离越远。通常脑的毛细血管网的平均距离约为60μm。正常情况下人脑灰质毛细血管的弥散距离的有效半经约为30μm,而在高压氧下可达100μm。在炎症、外伤、烧伤等情况下,组织细胞水肿,细胞与毛细血管间距加大,在常压下吸氧满足不了组织细胞的氧供,特定高压氧的应用可使上述缺氧情况一扫而光。 三、适应症 一般来说,凡是缺氧、缺血性疾病,或由于缺氧、缺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高压氧治疗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某些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压氧治疗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但是高压氧治疗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高压氧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由于压力的不同,吸氧浓度的不同,治疗效果不同;不同的疾病可能选择不同的治疗压力和吸氧方式。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5-10-14T16:51:22.59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作者:曾金明赵小峰陈强冯俊芳陈慧芳徐伟健廖 [导读] 上海中冶医院上海所有患者均符合1 95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 T或M R确诊有脑卒中病灶[2]。 曾金明赵小峰陈强冯俊芳陈慧芳徐伟健廖玉明王苗苗 (上海中冶医院上海 200941)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为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探索一种较好的康复治疗方法,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方法: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共收集病例4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康复手法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予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能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高压氧治疗;PNF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243-01 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临床急救水平明显提高,但是由于康复治疗介入时间较晚,存活下来的患者却有很高的致残率,达到80%[1],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特别是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在脑卒中后最大限度恢复患者的上肢功能,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组患者在PNF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1--2014.12神经内科及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有收集40例,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2-80岁(61.85±10.03),病程4周至12个月;高压氧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5-83岁(64.70±8.84),病程4周至12个月。治疗前,两组年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1 955 年全国第4 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C T或M R确诊有脑卒中病灶[2]。 1.3排除标准:排除恶性肿瘤、急性肺部疾病、活动性出血及凝血功能异常;排除合并精神障碍、智能低下及脑卒中后引起的重度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 1.4 评定标准治疗前、后予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是评定患者的上、下肢功能,从反射活动、协同运动、分离运动、协调能力与速度等方面评定,上肢有33项,每项评分0分最差,2分正常,上肢总分为66分,ADL 评分,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 M BI ) 评分,包括有:进食、洗澡、梳洗、穿衣等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 1.5 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的康复手法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予高压氧治疗,每天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8个疗程。高压氧治疗方案:升压20分钟,稳压治疗70分钟,20'(5')×3--1.2ATA(大气压)(吸纯氧20分钟,间隙吸空气五分钟,稳压治疗压力1.2ATA),减压15分钟,一次/天,10次/疗程,治疗4--8个疗程。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治疗时的注意事项。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比较应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Fugl--meye运动功能的上肢功能评分和ADL评分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二组治疗前、后比较表 3 讨论 脑卒中后由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引起中枢性运动控制障碍。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是现代康复易化技术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在正常运动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证实所有人均有发育与再发育的潜力,PNF就是利用牵张、压缩和牵引,施加阻力等本体刺激及运动模式,同时运用对角线、螺旋形和抗阻为基本运动的方式,来刺激本体感觉器以达到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性和关节活动度等,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的异常活动模式,如异常肌张力、异常肢体运动模式、不对称性姿势、躯干控制障碍、平衡功能下降、运动协调性下降、功能性活动能力丧失等,最终达到肢体功能改善功的作用。 不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的脑卒中,其病理生理均是脑组织的缺血缺氧。高压氧(Hyperbaric Pressure HBO)运用在各种器官、组织的缺血、缺氧疾病。HBO有显著提高脑卒中后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区域的的血氧分压及血氧含量,增大组织内毛细血管氧弥散半径,使得远离毛细血管的神经细胞获得足够的氧气。其机理是:1、在脑卒中急性期,高压氧能提高血脑屏障的完整性,使脑血流量下降,液体从血管内的外渗情况也随之减少,纠正缺氧状态,使乳酸生成减少,增加脑组织能量代谢恢复,脑神经细胞的肿胀减轻,减轻脑水肿,减轻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伤。2、当组织微区微循环灌注不足,单位时间获得的氧量,尤其是血溶解氧不可能明显提高,弥散入组织的氧不足,就不能改善组织氧化和维持正常代谢;如果进行高压氧治疗,就能有效改善组织微区血流灌注量,就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病灶的血流灌注量,促进

脑卒中康复操作规范

脑卒中康复操作规范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脑卒中一级康复流程图

一级康复(早期康复)二级康复(恢复期康复)三级康复(后期康复-社区康复) 三级康复流程 1.总流程 2.住院康复医疗流程(1、2级康复) 3.社区康复医疗流程(3级康复) 脑卒中的三级康复程序 第一阶段早期康复 神经内科病房或康复病房 Team:神经科医师,康复科医师、康复治疗师 功能评定 运动疗法 主要是以床旁治疗为主(正确姿势、被动活动、翻身、坐骑,站立,移动训练等) 言语训练 早期康复软瘫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瘫痪,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会出现联合反应,集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期主要康复问题 一侧肢体瘫痪 肌张力、肌力低下 躯干控制差 平衡功能障碍 关节活动障碍 高级脑功能障碍(言语、认知、心理) 吞咽障碍

并发症 一级康复治疗目标 改善对躯干和近端关节的控制能力,达到床上翻身、卧坐转移、坐位静态平衡。 保护关节保持肩胛、肘、腕、手和髋、膝、踝的活动范围 采用兴奋性促进手法提高瘫痪肌的张力和力量 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加强非受累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自理防止各种并发症和二次损伤的产生 常用运动治疗方法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和肌力训练 躯干控制和转换 脑卒中的康复 一、概述 脑卒中(stroke)亦称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accident,CVA),是指突然发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它包括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cerebralthrombosis)、脑栓塞(cerebralembolism)和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stroke)。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我国城乡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年死亡率为80/10万~120/10万,存活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脑卒中复发率达40%。 WHO提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①可调控的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②可改变的因素,如不良饮食习惯、大量饮酒、吸烟等;③不可改变的因素,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6-06-14T11:19:34.4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5期作者:金海风乔逸男王颖 [导读] 通过高压氧来对颅脑的外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纠正将大脑内缺氧的状态,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 齐齐哈尔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对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因颅脑外伤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8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患者,其中一组通过高压氧来进行治疗;第二组则采用常规的方案来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组的患者康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高压氧来对颅脑的外伤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纠正将大脑内缺氧的状态,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临床效果 颅脑外伤为急重病,是由于外界的暴力对头部产生的损伤,该疾病的病情较重,而且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需要对患者进行积极地治疗。常规的药物或者手术治疗都不能够使患者得到显著的疗效。在早期如果能够对患者进行高压氧的治疗,阻止患者出现脑缺氧和缺血的情况,能够使患者得到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入院的颅脑外伤排除有高压氧治疗禁忌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74例,女54例,年龄为22~75岁,平均年龄为(41±5.7)岁。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年龄、性别比例、损伤程度和部位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治疗方法:速尿、甘露醇对患者进行脑内脱水,从而降低患者脑颅耐压,利用止血药剂对患者微循环进行调节,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事件发生。 调节神经细胞一般采用脑蛋白水解物、美洛宁等药物,同时再应用粒料、康复治疗以及针灸治疗方法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恢复。 联合高压氧的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对脑外伤失语症的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其中高压氧的实施环境为SHC-2200/7000型的医用氧仓,氧仓压力为0.21Mpa,在治疗过程中氧气加压时间维持在15-21min左右,稳压时间维持在70min左右。在稳压过程中,用面罩将患者头部裹住,连续进行两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分钟,在裹面罩的过程中,需要中间停止加压时间达10分钟,在这十分钟内,让患者吸入舱内的空气,稳压完成后进行减压,减压时间为30分钟,每日对患者实施一次,10-30天后完成治疗,并观察患者治疗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通过临床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的效果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治愈:主要临床体征和症状消失,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基本可以做到生活自理;好转:意识清楚,症状及体征改善,但是生活不能自理。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生活不能自理。 2 结果 高压氧治疗组治愈和好转均较常规治疗组高,高压氧治疗组总的有效率达到达94.8%,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颅脑损伤是由于脑组织在外力的损伤小受到了相应的挫伤,还会出现颅内血肿的情况。若脑部长时间进行低氧代谢,会出现脑水肿的情况,还会使颅内压出现升高的情况,还会造成血管收缩,使脑组织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高压氧这种方法,由于其具有较高的血氧含量,使患者的颅内血氧进行良好的分压,能够使血氧进行更广泛的扩散。由于在高压的环境,能够使动脉的血氧分量得到较大的提高,可以使脑缺氧的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从而使受损的脑细胞进行快速的恢复,而且由于高压环境,还可以使血流速度得到较好的提高,使血管进行良好的收缩,毛细血管可以较好的再生,从而使中枢的神经系统得到有效的刺激,能够使患者较快的恢复意识,使临床症状得到减轻,肢体的功能得到恢复。综上所述,对颅脑外伤的患者及时采用高压氧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疗效,而且副作用较小,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越早使用该种方法治疗就会得到更显著的治疗效果,因此,说明该种方法值得更多患者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文,宋志清,徐晓冉.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26(17):14-15. [2] 朱志安,任国仪,陈鑫,等.高压氧对颅脑创伤大鼠脑组织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8(13):178-179. [3] 葛朝明,任海军,张建生,等.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临床、脑电地形图、血浆内皮素、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1,15(12):175. [4] 郑永汉,元少鹏,罗伟.应用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失语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安徽医药,2102,16(4):477-4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