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调查及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调查及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调查及分析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调查及分析

发表时间:2014-11-27T09:51:43.18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6月上旬供稿作者:黎俊

[导读] 学生应该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改变学习态度和习惯,尝试培养学习兴趣,积极、乐观地对待英语学习。

Analysis and Investigation of Reticenc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黎俊LI Jun(湖北科技学院,咸宁437100)(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ning 437100,China)摘要院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表明师生间的互动失败,学生对抗、排斥英语学习的消极心理。它严重制约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发现湖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状,从学生内在因素剖析其成因,探讨消除课堂沉默现象的新办法。

Abstract: Reticenc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indicates an interaction failur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s' negativeattitudes of resisting and rejecting English learning, which extremely restraint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glish abilities and teachers'teaching improvement. This study aims to find out the reticence in college English class in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students' interior factors, in hope of exploring the new approaches of eliminating it.

关键词院大学英语;课堂沉默;调查Key words: college English;class reticence;investigation中图分类号院H319.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6-0231-020

引言近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成为外语教育学者和专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家纷纷探讨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可能的严重后果及相应对策。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存教学模式存在的“费时”、“低效”、“哑巴英语”等弊端,进而造成相当多的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交际能力长期停滞不前(孟凡韶2009)。课堂沉默现象归结为以下因素:认知因素(学前经历、背景文化、心理倾向)、教育因素(教学风格、课程对学生在课堂参与方面的要求、发言的机会)、情感因素(焦虑、动机、冒险)、社会文化因素(面子问题、通过沉默表达对他人的尊敬、以认真听讲为好学生的传统)、语言因素(目的语的熟练程度、沟通交流能力、口音)(刘骏钟坚2005)。乔春华、王扬(2013)认为学生课堂沉默的形成因素包括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及环境因素。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失败,学生对抗、排斥英语学习的消极心理,严重制约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国内研究分析较多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但少有针对学生内部因素进行细致研究。大学英语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主要参与者也是学生。有必要从学生内部因素着手调查这一现象成因,以便更有效地改善、甚至消除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1 研究方法1.1 调查对象湖北科技学院2011 级工商管理、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和临床医学四个本科班共158 个学生参与问卷调查。

1.2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以大学英语课堂沉默问卷调查(李黎2010)为基础,使用Likert 五级量表形式,分别赋予选项A、B、C、D、E 1、2、3、4、5 的分值。得分越小,课堂上越积极;得分越大,课堂上越沉默。问卷调查针对学生大学英语课堂表现提问(15 个问题),内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克朗巴赫系数为0.903,说明该问卷所有项目的内在一致性高。

1.3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采用一对一的结构式访谈,随机抽取2011 级临床医学班和工商管理班共92 名学生访谈。访谈围绕学生内在因素(不考虑使用教材、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化、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探讨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默的最重要原因。

1.4 数据收集与分析发放大学英语课堂沉默问卷调查180 份,回收有效答卷158 份,问卷调查有效率为88%。采用SPSS1

2.0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分析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归纳访谈结果,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2 结果和讨论2.1 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问卷调查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被调查学生大学英语课堂沉默总分范围在29-70之间,平均得分为50.71 分,标准差为8.56。30 分以下1 人,31-40 分16 人,41-60 分124 人,61-70 分17 人。158 个被调查学生只有一人经常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积极、主动发言或参与课堂活动;140 人偶尔用英语表达观点;17 人很少或从不在课堂上说英语。以上数据表明,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依然是处于被动位置,严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不轻易开口说英语;教师仍旧是“主体”,独角戏的表演者,课堂提问和活动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这与现如今的大学英语改革趋势背道而驰,大部分学生鲜有课堂表现和锻炼机会,何以提高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2 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原因的访谈调查从学生内在因素出发,针对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成因,访谈2011级临床医学班和工商管理班共92 名学生。访谈结果显示,33%的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默,是因为缺乏自信,胆怯,自卑,紧张,不敢参与课堂活动;22%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不善于用英语表达观点,无法参与课堂活动;21%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自己英语基础差;12%怕回答错误、怕出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一,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从不或很少主动回答问题。当被教师提问时,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害怕。Tsu(i 1996)对香港中学的38位教师进行了调查,70%以上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害羞、缄默,并指出此现象与情感焦虑有关。这种不良心理状态无疑反作用其课堂表现。他们往往表现为局促不安、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继而完全放弃回答,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越是自我效能感低,在课堂上就越沉默;课堂上越沉默,就越缺乏学习主动性,逐渐失去英语学习兴趣和动力。第二,英语语言知识匮乏。平时忽视消化书本知识,缺乏反复操练,导致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储备不足,学生上课时无从开口或词不达意。第三,面子问题。学生害怕出错,被他人嘲笑,抬不起头。为了维护自身形象,在课堂上少发言甚至从不主动回答问题。

论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

论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 发表时间:2016-03-29T10:21:30.027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下作者:郭宗文[导读] 互动教学模式的初期应用,不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更体现出生本理念,在融合教学素质的基础上,适用于现代教学。 摘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的交流工具,扮演的角色无可替代。本文主要阐述初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合作、情境、互动教学模式的引入措施,最终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互动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完成知识的学习,其主体是实践性、参与性。互动教学模式的初期应用,不但提升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更体现出生本理念,在融合教学素质的基础上,适用于现代教学。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偏重于传统 目前很多中学音乐教学模式更趋向于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讲解学生在听讲,所以教学效果很普通,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感也不高。另外,英语作为语言类学科背诵内容偏多,所以对英语中的单词和词组、句式等的记忆,给学生带来恐惧感,如果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不是很合适。由于传统教学中更多的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枯燥地讲解,学生坐下来听,多数知识是“左耳听右耳冒”,因而教学实效性一直不好。 2.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设置 语言作为国家文化的象征,所以历史背景深厚,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灌输相关的英美文学知识,这将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在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现代教学内容设计课程,但是目前教学内容的设置多以教材为主,课外知识涉及的比较少,所以不利于学生文化知识的丰富和完善。 3.忽视口语训练 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展示能力,所以学生掌握熟练的英语口语将会变得至关重要。口语训练的关键是从基础开始,现在很多初中英语教学更多的把教学重点集中于词汇、知识点,忽略口语的练习,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所以学生的英语口语运用机会也随之减少,这将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也将制约初中英语教学水平上升。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策略 1.课堂内容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改善英语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引入互动教学模式进入英语教学中,从教学导入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教学导入之前,教师需要发挥自己的引导性作用,先和学生开展有机互动,让学生自己处于轻松的学习状态,运用简单的英语语句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放松学习心态,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口语,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例如,在学习Unit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教师上课之前先用英语和学生互动,“Good morning,everyone!Do you like yellow?“同学们感觉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该颜色代表的水果有哪些?”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积极和教师互动,然后再导入主题,“I like yellow,and I like bananas!” 2.合作学习模式,提升同学之间的互动 素质教学,转变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能够让师生之间更好地融合,这也是提升课堂教学的关键。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可以带动整体教学过程,学生之间的带动作用,能够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并且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更能方便沟通,部分学生也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之间能够共同进步。另外,在分组过程中,考虑到小组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实现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共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期实现教学的学习效果。比如,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对话,教师也要和学生充分的互动。该课本对话的主题是:詹妮和约翰去史密斯老师家去做客,当讨论到个人爱好的时候,需要对句型“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开展联系。练习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生词,让学生自己找到方法解决问题,可以小组互相讨论、查阅资源,现实教学的进步,加大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 3.创设情境,加大口语训练 英语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创设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第一可以为互动平台提供更多的空间,第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融入大情境学习进程中,最终活跃课堂气氛,带动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加大学生的应用口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重大意义。在开展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5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预设一个学生过生日的场景,该学生为了庆祝生日想举行一个小的party,这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设定一个环节就是打电话邀请好友参加生日宴会,当生日宴会结束后,学生可以自己设定分组,教师扮演被邀请人,但是要让学生用英语和教师沟通,真实情景的再现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可以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的学以致用。比如对话教学中的常用接听用语包括“This is Jenny speaking!Wait a moment!Can you come to my party?”这些常用语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并加大互动频率,提升英语教学水平。 三、结语 初中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环节,知识的掌握理解,词汇量、固定搭配、口语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升英语教学水平,需要教学中加入互动教学环节,缩短师生间的距离,给学生创设活跃、开放的课堂学习气氛,把互动导学式、小组合作、情境式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推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参考文献: [1]郭海琴.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模式探讨[J].学周刊,2015(35). [2]邓觉晓.初中英语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6).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实验中学 342300)

如何改善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如何改善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现象 本文针对笔者在平时教学活动过程中了解到的课堂教学沉默现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了沉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一、课堂沉默的定义 根据Troike对交际行为的划分,课堂沉默可以被定义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无声的或者非语言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的交际行为。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的交际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因此产生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两种形态的交际链。课堂沉默可以视为在课堂发出的无声且无固定语义的非语言交流行为。从广义上来讲,它指课堂教学中所有的一切沉默的现象。而从狭义上来讲,它指的是单一的教师提问学生无应答,或者教师发出指令,学生讨论时出现沉默的现象。本文将从狭义层面就课堂沉默现象进行探讨。 二、课堂沉默现象的描述与分析 笔者将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一系列关于课堂沉默的教学案例和教师设置任务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1.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没有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语言支架而引发的课堂沉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常常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自主构建知识,但在活动前教师没有给学生任何铺垫,或未能有效搭建语言支架,因此导致了课堂沉默现象。 【案例】 某教师在教学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十第一单元Reading之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并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开始,然后自己以作文的形式写下来。此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时间长达5分钟。这位教师也不断地到学生当中去指导,但是学生还是讨论不起来,整个过程相当尴尬。 【问题分析】 很显然,由于该教师没有及时地帮学生整理并且加工所学知识,新授课的内容还未能

有效提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关键张书红

2013年第28卷 第2期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收稿日期:2013-01-14 作者简介:张书红(1973-),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讲师,从事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崔伟丽(1977-),女,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学院讲师,从事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一、引言 2007年教育部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简称《课程要求》),为高等学校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根据《课程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而转向一种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师生间如何开展间积极有效的互动一直是一线教师的一块“硬伤”。很多教师表示,许多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沉默状态,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常常三缄其口,沉默不语,即使他们知道问题的答案。 对于学生的沉默不语,王建和张静(2008)通过调查研究,从课堂环境因素、学生因素和教师课堂提问策略三个方面分析总结出原因:(1)课堂环境因素:沉闷、紧张和课堂氛围不利于回答问题;(2)学生的因素:自信心不足,害羞,自尊心太强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等;(3)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教师问题太难或简单无趣;教师反复纠错、期望值过高及教师话语的不可理解性等都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沉默不语。 二、课堂提问和有效提问 金莉娟在对高中课堂进行观摩研究后发现,90%的课堂提问属于“封闭性”问题,“开放性”问题只占问题总数的10%;刘良华教授也提出,大学课堂中“满堂问”取代“一言堂”,即老师设定问题让学生去寻找标准答案。无论是“封闭性”问题,还是“满堂问”,学生在形式上参与了课堂活动,但本质上没有改变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 那么,什么是有效提问呢?有效提问就是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即以有效的策略提出有效的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得以发展。可以看出,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有效的问题,二、有效的提问策略。有效的问题是指那些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有效的提问策略主要是指提问的方式和技巧,即以何种方式提问能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回答。 与其它学科不同,对英语课程而言,语言不仅是教学目标而且是教学手段,教师提问不仅是促进师生间交流,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从而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变为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研究者PennyUr(1996) 为有效提问总结出六条标准: 1) clarity: 清楚;2) learningvalue: 具有学习价值;3)interest: 能激发兴趣;4) availabiliby: 刺激参与;5) extension: 具有扩展作用;6) teacherreaction: 适当的教师反馈 三、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1.精心设计问题 首先,问题要难易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根据不同的认知难度和层次,结合教学目的来精心设计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难易适中,而且要有思考价值;问题设计要由难到易,层层深入,实现由知识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同时还要考虑回答对象,对于中下程度的学生,问题要以认知程度低的问题为主,而对于中上程度的学生,则多设计认知程度高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达到有效互动。 其次,要吸引学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兴趣是启发教学的关键。问题设计得具有趣味性,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输出能力。要想吸引学生兴趣,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真正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最后,要努力创设真实语境。语言教学应该尽量提供给语言学习者大量易于掌握的实际使用中的语言和为真实目的而使用语言的机会(王梅林,2007)。美国教育学者Loren Barrityuw(1983,转引自夏纪梅2009)认为:真正的教育实践是有生命的、果肥汁甜的“李子”,离开了真实的语境,这些“鲜李子”就会因为缺失了原汁原味的鲜活气息而脱水变成“李子干”。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需要努力创设展现真实的学习和生活情景,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交际,完成真实任务,从而逐步提高实际交流能力。 2.提问的策略与技巧 (1)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大量的教学实证研究表明,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回答问题。学者谢元花经过与学生的访谈发现,当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提问保持沉默时,少数积极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会加强而不愿开口回答问题。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开口,乐于开口。 (2)适当延长候答时间。Nunan(1991)强调适当延长“等待时间(wait-time)”对英语学习至关重要。心理学家们经过试验发现,稍长的等待时间对学生的语言行为有很大的效果,如学生会给出更多更丰富的答案。英语课堂不同于其它课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仅要组织内容,而且还要组织语言。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可以保证学生对问题充分理解,增加应答内容,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语言输出能力,最终实现师生间有意义的交流。 (3)积极反馈。教师对学生回答所作出的不同反馈,会对学 有效提问——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关键 张书红 崔伟丽 (石家庄学院外语系 河北石家庄 050035) 摘 要:互动是新时期大学英语课堂交流、合作、学习过程的关键。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的效果。本方从课堂提问入手,分析了在大学英语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技巧,希望对师生间开展积极有效的互动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互动;有效提问;策略和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170-02

互动式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吸引力

互动式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吸引力 发表时间:2011-11-29T08:49:11.450Z 来源:《时代英语报(教师版)》7-8期合刊供稿作者:潘高锋[导读] 课堂上我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能给学生之间以更多的互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已被大多数英语教师所抛弃,代之而起的是通过师生互动交往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我是这样来进行师生互动的。 一、在师生交流中产生的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在教学colour 这个单词时,为了帮助学生较快地记住表示颜色的单词,我把自己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亲自扮演chameleon(变色龙),戴上各种颜色的面具,引导学生指着教师说:Now It's blue. It's yellow. It's green. 教师还可以以变色龙的身份与同学对话, 如:I'm a chameleon .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与Now look I'm red. NowI'mblue.这一教学过程老师作为师长的身份已经弱化了,而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玩伴参与课堂,与学生平等交流,学生学起来也就轻松自如了。又如教授句型What's his/her job? He's/She's...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我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分别请一男生到台前做司机开车状,请一女生到台前戴护士帽,这时教师迅速提出问题:“What's his job?What's her job?引导全体学生答出:“He is a driver. She is a nurse.”使全体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活动中轻松掌握句型。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变为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主体,从而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产生的生生互动 课堂上我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能给学生之间以更多的互动。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帮助,激励互动,从而能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同时通过体验、实践、合作、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一) 问答式 在小学阶段,句子的操练和掌握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一个重点,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和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复杂的句子成为了一个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运用了小组合作问答式:小组内四个人共同参与,认真进行句子问答,如句型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I like China/Maths/English...一人问一人答。A→B,B→C,C→D,D→A,A→B,B→C,C→D,D→A,按照顺序依次进行问答,并抽查每组的个别同学对句型进行问答,记录小组整体成绩。通过小组合作问答式,把句型和单词有机结合,反复操练,轻而易举掌握所学内容。 (二) 表演式 在小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课文都是人物的对话,非常适合小组的合作表演。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7 At a snack bar中,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教学和理解,学生掌握快餐店购物句型,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进行分角色表演,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就对话内容进行改编、创造。这样各个小组经过精心准备,开始到前面演示,同时配以服务员头饰及食品饮料类食物,就使得全班进行了一次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从而真正锻炼了他们的听说能力和全面运用外语能力。 (三)调查式(Survey) 小学阶段所学的英语内容,很多可以设计成简单、易操作的调查任务。调查性任务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3Hobbies在学完课文后,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本单元重点句型及“兴趣爱好”类单词,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调查。在学生相互调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于各小组之间,查看学生的活动情况,从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真正形成了“互动性的课堂教学”。 调查结束后,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在组内,全班互相汇报调查情况,如:I like... She likes... He likes...只有及时反馈,才不致让合作性调查流于形式,从而真正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在现代信息技术中产生的人机互动 随找信息科技大力发展和普及,为了使课堂教学更为丰富与多样,我们也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英语课堂互动起来。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2 At the zoo 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动物园,让学生去参观动物园,教师控制小动物的出现,先发出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快速说出英语,如果发音正确,画面上就会显现小动物活蹦乱跳的样子,这样的场景,小学生非常喜欢,他们会努力地发音,希望动物有所回应,如此既复习了单词,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体验了互动的激情。 实践证明,互动式的英语教学方法确实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激发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个体价值。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德积小学)

浅析高校外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应对_英语论文.doc

浅析高校外语课堂沉默的原因及应对_英语 论文 3.学生的自身因素起重要作用 学生是听课的主题,是知识的接受者,他们的自身因素明显地对他们的课堂表现起重要作用。学生的内因多种多样,有个人兴趣、课程准备、语言功底不足、焦虑、缺乏技巧训练、缺乏信心、挫败经历、反馈信息和接收方式等。 调查发现,高达98%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功底直接影响自己上课的积极程度。如果学生英语能力强,就会有更多自信,更敢于表达思想并且与老师产生互动。反之,英语能力弱的同学则缺乏发言的勇气。此外,高达95%的学生表示,如果他们缺乏课前准备,如该预习的内容没有做,老师布置的课前准备没有完成,

他们上课会处于消极的状态,很有可能保持沉默。缺乏技巧训练,不能得到话轮,是70%以上学生的问题。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就缺少把握说话机会的技巧。72%的学生认为自己沉默与缺乏自信有关。即使有好想法,但因害怕说错被同学嘲笑,许多同学缄口不语;也有人觉得自己英语发音不好,说出来后怕被同学嘲笑。当老师提问时,如果给任何提示,许多学生没有信心可以给出令老师满意的答案,当有提示时,他们会对自己的答案更有把握,所以会更积极。这三种情形都说明信心的重要性。与缺乏相似,79%的学生感到焦虑阻碍了他们自如回答老师的提问,他们过于紧张,即使知道答案,也保持沉默。 调查还发现,在学生自身因素中,有三点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同。其中,高达85%的学生不认同自己沉默是因为老师过分严厉,这进一步证明了老师因素不是学生沉默的主要原因。同时51%的同学不觉得老师授课方式与自己接受方式差异很大,也不觉得上课时老师只喜欢和一小部分同学交流,这再次说明,老师因素不占主导地位。

课堂沉默现象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教育哲学反思

课堂沉默现象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教育哲学反思 一、学生课堂沉默:日益严重的教育问题学生课堂沉默,从理论上讲可以分为积极的课堂沉默和消极的课堂沉默。积极的课堂沉默可以使学生拥有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我发展。消极的课堂沉默则恰恰相反,不但不会活跃课堂气氛,反而造成课堂“死气沉沉”;不仅无法保证应有的教育教学质量,而且无法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往往被认为是教育或教学失败的标志。 从已有的调查研究来看,学生课堂沉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问题。据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课堂沉默”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统计,从2000年起,关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消极沉默的论文大量增加,即使是xx年截止到8月底,在上网的28篇文献中,关于消极的学生课堂沉默的有27篇,积极的仅有1篇。这不得不引起教育学人的高度关注。 此外,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严重性不仅仅表现在沉默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更表现在沉默学生的类型上,它基本涵盖了整个教育体系:下到小学一年级学生,上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并且学生对课堂沉默现象的态度也已见怪不怪,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不得不让人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未来的生活意义感到担忧。

二、学术界的两种代表性解释及其局限性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学生在课堂中沉默?分析这一问题不 单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同时也是为了学生将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虽然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日益成为教育学的热点问题,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种种分析和解释,但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却集中在心理学和社会学这两大学术领域。 1.心理学解释及其局限性 在心理学领域,认为学生课堂沉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 方面,即学生自身、教师方面以及课堂环境,下面我们一一作分析[1]。在学生自身方面,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是影响学生课堂沉默的两个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沉默的学生往往是自尊心太强而自信心太弱,这就不免造成学生因害怕回答问题或发表评论等课堂互动中出错误 而索性不回答或不发言的局面。在教师方面,教师的教学风格被认为是影响学生课堂沉默与否的重要原因。根据心理学家布鲁斯·塔克曼所做的教学风格与学生个性发展实验中对教学风格的简单分类,把教师的教学风格分为高的指导程度和低的指导程度两类。在高指导程度的教学风格下,学生苦于没有机会,或者害怕惩罚,对老师的惧怕而不敢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有疑难也不敢反馈给教师,所以这种高指导程度的教学风格成为多数学生课堂沉默的直接原因。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解析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解析 【摘要】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沉默现象通常被认定为师生间的失败交流,往往反映出学生对课堂提不起兴趣,甚至对抗的消极心理。本文首先介绍了课堂沉默的两种表现形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总结出引发大学英语课堂上消极沉默现象的几种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教师教学策略。 【关键词】课堂沉默;积极沉默;消极沉默;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教师们经常抱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静寂和沉默。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经常三缄其口,沉默不语,让彼此都陷入尴尬的境地。这种大学英语课堂上外语教师单一“演说”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外语课堂的基本要求了,本研究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保持沉默的表现及原因,并试图提出相关策略。 二、课堂沉默与教师提问策略 课堂沉默从广义上讲包含课堂教学中所有沉默现象,而狭义上单指课堂提问或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沉默。本文将从狭义层面就课堂沉默现象进行论述。 (一)学生课堂沉默的两种表现 以课堂效应的不同为依据,刘向前提出了两种表现形

式:积极沉默和消极沉默。(1)积极沉默。沉默是指学生将老师所授知识进行接收→分析→归纳→运用。其表现形式为:学生对教师问题的积极思考;学生认真倾听和思考教师或其他同学的讲述或回答。可见,必要的沉默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吸收学到的知识,努力思考后形成自己独有的分析。(2)消极沉默又呈现两种表现形式:有些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填鸭式的教育,羞于自我表达,导致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表面看来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是某些学生反复发言,其他学生则保持沉默。这两种表现形式极大地影响了教师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因此,应探其原因并采取对策,提高外语教学氛围,最终实现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大学生英语课堂保持沉默的原因 (一)课堂环境 很多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堂给人紧张和沉闷的感觉,教师一味填鸭式教学,忽视学生感受,多数学生则保持沉默,这样一来那些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自我意识就会越来越强,也不愿意主动与教师互动。从学生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自如宽松的英语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地回答课堂问题。 (二)学生 少数学生由于害羞,自尊心太强,羞于在全班同学面前回答老师的提问;自信心不足。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自信,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81818 学科教育论文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一、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但又平等和自由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有关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参与对话、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观能动性。而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则是把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英语课堂中,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好英语。 二、互动式英语教学法的优点 1.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以往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教而学生被动学,学生缺乏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英语

的热情不高。而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以自身教学方式影响学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又影响教师的情绪,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施教,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激发学生的思维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处在不断思考的状态中,促使学生多思考,启发学生的才智,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式英语教学课堂组织形式 1.师生互动的课堂内容组织形式 在互动式英语教学法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发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可以先介绍有关的语言知识背景,并向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对将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大概的了解,这样能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可以将课堂互动分为三

大学综合英语课堂互动策略探讨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 2/2009 大学综合英语课堂互动策略探讨 胡 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 上海201620) 摘 要 针对堂前大学综合英语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相应的互动策略:多开展 小组互动,灵活多变的提问策略,适时调整以促进意义协商,恰当使用反馈语和指令语。 关键词 课堂互动;互动方式;互动策略 课堂互动行为是指在师生间课堂上发生的各种信息交流及其意识活动相互间作用和影响。根据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的观点,课堂互动行为可分三种类型: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陈奎熹: 1992)。而比利特与怀特R.Lippitt&R.K. White把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陈奎熹:1992)。在这两种分类中,教师中心式与权威式;学生中心式与民主式从本质上讲是统一的或是对应的。教师中心式强调的是教师权威;学生中心式强调的是师生协商即民主的方式。但知识中心式与放任式却不是一码事,这体现了学者艾雪黎与比利特与怀特的不同观点。 一、当前大学综合英语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中心式 这里分两种情况:一方面,口语能力比较强的教师常常用全英文授课,只有当学生理解有问题或交流受阻时,他们才改用母语和学生交流,这种情况与教师企图树立自己的权威有关,因为社会规范所期待的师生关系是权威的指示,讲解、灌输是主要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话语占用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学生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发出的大量信息,他们表达思想的机会就很少,课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际,不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 2.齐步走式(lockstep)的互动方式 由于当前的大学综合英语教学多为大班授课,采用分组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难度很大,课堂秩序容易失控,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外语教师更喜欢采用齐步走式的互动方式。同时,在课堂提问时,“封闭性”或“展示性”问题提得多(即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开放性”或“参考性”问题提得少。这种问题表面上是为了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其实,教师提问的目的并非想从学生那里获得信息,也不是为了促进双向交流,而是想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某些已学的知识。 二、大学综合英语课堂互动的策略 1.多开展小组互动 在一个大班开展小组互动确实有一定的风险和难度,但如果精心的组织和策划,在大班开展小组互动不是不可能的。小组活动,气氛比较自然,有助于增加语言输出。L 认为小组式互动比齐步走式互动更能促进学 — 3 —o ng 4

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分析

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分析与对策 摘要:大学课堂是大学生汲取知识,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主阵地,它不仅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前大学课堂上沉默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且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原因主要是受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师和学生自身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消除课堂沉默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沉默;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6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5:1009-2560(2010)04-0024-04 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倡“疑思问”,他自己则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典范;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问”的重要性。然而当前大学生不但在学习中很少提问,就是对教师的课堂提问也大都保持沉默态度。由此形成的课堂沉默现象不仅不利于大学生成才,而且会损害教师的积极性从而浪费教育资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引导大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最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分析当前大 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各个方而的飞速发展,社会转型和全球化广泛覆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使当前大学生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日益复杂化。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呈现 复杂化。对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分析,必须从社会文化、教育制度、教师及大学生自身等多个方而入手。 (一)社会文化方而的因素 在中国文化生活中,而子观念一直是一种比较典型和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人们在公共场合尤其在意自己的而子,他们会用理性反复去衡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很少会考虑这些言行是否是自己真实 J清感的表达。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而子在他们的学习、人际交往、人格维护与完善等方而有着突出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当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或讨论可能会导致自己而子丢失时,或者对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自信时,他们常常采取的方式是沉默,用沉默来消极地保全而子。 其次,受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各种纷繁复杂的快餐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容易滋生浮躁的心理,有的听课、看书容易走神。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大学生普遍是网络的爱好者,从网络上获得的新 鲜的、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的东西,往往会使他们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在脑中留下一些影像和杂念。这些影像和杂念会时常在脑中涌现,有时就会干扰听课和学习,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造成相当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授印象不深刻,“不知老师所云”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 模式的研究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 内容提要: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内容死板,课堂气氛僵硬,无论是从教师的角度还是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必然的。“互动”模式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在互动教学中,学生可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可以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方法最大程度的调动了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传统教学互动教学积极性 一、导言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语言学习过程称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教学看重学生对语法、词汇的掌握。导致教学模式只是“带读——讲解——翻译——记忆——默写”的形式。学生消极、被动的接收,老师呆板、严肃的灌输,整个课堂气氛很僵硬,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信心逐渐降低。而且学生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哑巴英语”。 交际功能是一门语言的本质。因此对于英语课而言,英语实践是教学的重点。“互动”教学模式应是“灌输式”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互动和交流是人们掌握一种语言的主要方式。所以,英语课堂上的互动应被人们重视。互动教学模式是改变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角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互动反映了师生之间的交往:在教学环境下,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主客体之间动态互动,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气氛,使之变的和谐、轻松、快乐、充满乐趣。师生全身心的投入,必然会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 发表时间:2019-08-22T15:33:43.5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总第313期作者:冉夏梦张周付[导读]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沉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既不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湖北省安陆市涢东学校432600;湖北省安陆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32600 摘要:课堂沉默现象是中学课堂中的常见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以湖北省安陆市某中学为例,以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该校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进行研究,针对调查和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归纳出学生沉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生课堂沉默现象沉默的原因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沉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既不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培养。因此,了解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并改进,促进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研究的实施及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采用了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湖北省安陆市某中学学生进行了调研,调查涉及126名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通过和各班成绩优异、中等、偏下,性格内向、外向,课堂活跃、消极等数十例学生交谈,挖掘了深层次原因。 1.在调查问卷中,1-2题体现了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现状 1.你认为在课堂中存在沉默现象吗?数据 A.存在23.80% B.有时存在38.10% C.偶尔存在38.10% D.不存在0 2.你在课堂中发言的时间多吗? A.很多0 B.比较多 9.53% C.不太多57.14% D.不多33.33% 在第一题中,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课堂中的沉默现象并不陌生,也可以说课堂沉默现象在课堂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这反映了学生对于课堂沉默的认识,可能是因为课堂氛围,也有可能是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影响。 在第二题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发言不太多或不多,这也与访谈中所得的结果一致。很多学生表示在课堂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听老师讲、听其他同学讲,而自己不会主动发言。 2.在调查问卷中,3-4题体现了学生对课堂沉默现象的解释 3.你在课堂上存在知道答案但是不回答的现象吗?数据A.存在14.28% B.有时存在76.20% C.不存在9.52% D.不清楚0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90.48%的学生上课时都会出现知道答案但不回答的情况。这种“知而不答”的现象必将导致课堂沉默。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不自信,不敢表露自己的想法;可能是学生不习惯在人多的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沉默的习惯;也可能是对教学内容或形式缺乏兴趣,懒得回答。 4.你认为性格对在课堂中的表现有影响吗?数据 A.有影响33.33% B.有一些影响33.33% C.没影响28.57% D.不知道 4.77% 第四题调查的是性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研究证明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而性格内向的学生无论知不知道问题的答案,都更容易选择倾听。 3.问卷中第五题体现了学生对课堂中行为的态度情况 5.你对老师提问后立即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看法是数据A.赞同66.67% B.不赞同19.04% C.无所谓14.29%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赞同在老师提问后立即回答问题、他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马上对问题作出回应,可避免课堂上冷场;二是立即回答问题展现了自身能力。而持否定态度的同学,主要也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立即回答问题,会打扰其他同学的思路;二是觉得立即回答问题是一种爱出风头的表现。学生不同的选择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对课堂沉默的看法。 二、策略和建议 1.构建学生自由表达的心理环境。通过调查发现,课堂沉默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学生心理上的不安全感,由于害怕回答问题错误导致老师的惩罚、同学的嘲笑,便选择沉默。而教师要消除学生心中的不安全感,就要为学生创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应该有平等意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方式予以理解和尊重,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更好地融入课堂,降低沉默带来的消极影响。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更快地提高英语水平。 (三)互动式英语教学法能给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消除了过去教学中不注重课堂情景设置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其个性。互动式英语教学法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互动的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内容的主角,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消除了过去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压抑,使学生有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的环境。 (四)互动式英语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地听老师讲课,记录黑板上的笔记,很少有时间对老师所教授的内容有一个回味和理解,往往在紧张的气氛中就结束了一堂课。课后可能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消化和吸收。而互动式英语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启发和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给予分析和引导,这样无形就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发问的勇气和自信心。同时,在讨论中师生之间得以互相启发,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实际应用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内容预测活动 预测活动是互动式讨论教学法的特点之一。根据图式理论,人们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 需要将输入信息与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对新输入信息的解码都依赖于人脑已存在的图式框架或网络。输入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匹配, 才能完成信息的处理过程——即从信息的接受, 解码到储存。教师设计活动让学生预测内容。课上教师先提供课文题目或与课文主题相符的图片, 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猜测; 或教师提出可能涉及到的内容, 并记录下来, 以便最后和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这种导入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为 互动式讨论教学的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在英语课堂的应用 张静雯 廖丽蓉 江西新余高专外语系 338000 一.何谓“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 所谓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但又平等和自由的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一般来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精心设计有关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体参与对话、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教与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关系,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与主观能动性。而互动式英语教学法则是把互动式教学法运用于英语课堂,使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好英语。 二.互动式英语教学法的优点 (一)互动式英语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教而学生被动学,缺乏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而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师以自身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有影响教师的情绪,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热情,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施 教,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 (二)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促进学生的思维。 互动式英语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处在不断思考的状态中,促使学生多思考,启发学生的才智,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2.课堂组织形式 (1)师生互动的课堂内容组织形式在互动式英语教学法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可以先介绍有关的语言知识背景给学生,并给学生提出要求,让学生对将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我们可以将课堂互动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师个互动,即教师和学生个体进行交流互动;二是师班互动,即教师与全班师生互动;三是师组互动,即教师分别和学习小组进行交流互动。 (2)生生互动的课堂内容组织形式生生互动可以有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常用的活动形式。而对英语课堂来说,生生互动体现组间互动和组际互动。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在互动中一起提高,而这种互动并不排斥不同小组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成绩相对好的可以带动成绩相对较差的,表现好的小组可以帮助表现差一点的小组。 (3)主客互动的课堂内容组织形式教学中的主客互动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和周围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教学中,合作学习使课堂氛围开放,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而教师民主的领导方式使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焦虑。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培养和谐的教室气氛是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基本条件。合作学习所营造的这种多主体互动环境和积极的课堂气氛对师生都大有益处。对学生来说,这种氛围促进也促使他们尝试运用语言知识而不必担心犯错,也有助于克服害羞和害怕等焦虑因素。反过来,学生的认知和意识提高了,语言能力增强了, 有能加强合作学习环境的建设,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学习。对教师来说,作为这种合作教学环境的监控者、观察者和改进者之一,则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和改进合作的方式方法,同时反思合作教学中的问题,提高与学生的合作能力, 也提高合作教学的效度和信度。 [3] 3.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互动式讨论教学是针对传统教育“填鸭式“教学模式提出来的。它主张教师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