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内涵发展视角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论高校内涵发展视角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论高校内涵发展视角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论高校内涵发展视角下的智慧校园建设

作者:盛中华

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18年第3期

盛中华

[摘要]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是应国家政策、社会舆论、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而做出的积极应

对之策。高校内涵发展对高校管理水平、育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通过建设智慧

校园,提升高校运转效能,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在充分发挥技术性的同时,应

体现出高校自身的特点。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需要科学处理智慧校园与大学文化之间的“张力”;建立科学的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重视数据的收集,充分分析数据、合理使用数据。

[关键词] 高校内涵发展;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张力”

[作者简介] 盛中华,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教育信息技术(杭州 311121)

“十二五”规划以来,是我国互联网应用呈现快速式发展的时期。同时,教育信息化也获

得了迅速发展并得到了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的重视。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构

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通过教育信息化

的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从协同论的角度讲,

高校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组织系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教

育事业内涵发展。因此,促进高校内涵发展,不仅是高校自身的事情,也事关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是应国家政策、社会舆论、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而做出的积极应对之策。[2]

高校内涵发展对高校管理水平、育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有一个便捷及时、

互联互通的信息化系统来提升高校运转效能。但是,在研究中发现,关于高校智慧校园的论述,其重点大多集中在技术性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上,并未从高校内涵发展特点和信息化建设应用导

向的顶层规划上做深入的分析。这也造成了目前高校较为常见的重硬件建设、轻实用性管理系

统和资源建设;重投入资金一哄而上,轻常规使用服务师生,导致智慧校园不“智慧”的情形。高校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主体,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主体。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对高校内涵发展

有什么意义以及如何实现等是本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智慧校园的内涵

20世纪90年代,教育信息化的概念诞生。其目的在于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

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随着技术和教育事业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从电子校园建设、数字校

园建设逐渐向智慧校园建设迈进。

那么何为智慧校园?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智能”观。沈

洁等人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在信息化背景下,将人才、设备、环境及资源和社会性等因素进

行有机整合的校园系统,其基础是物联网技术、核心是信息的相关性、传递手段是双向交流的

多平台资源库、目的在于提供结合网络、服务、技术的智能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使得学校变得

更智能[3]。二是“教学”观。黄荣怀等人认为,智慧校园是“一种以面向师生个性化服务为理念,能全面感知物理环境,识别学习者个体特征和学习情景,提供无缝互通的网络通信,有效

支持教学过程分析、评价和智能决策的开放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智慧

校园建设,改革教育教学。三是“实用”观。宓咏认为,智慧校园应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

据层和应用层,其建设应该依靠应用驱动与价值驱动来实现,突出应用和服务。[5]四是“人本”观。胡钦太等人认为,智慧校园应是回归“以人为本”并体现校园活动的深度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