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

【免费下载】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
【免费下载】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

校本课程课题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也叫学校自主课程开发,它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对学校课程进行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机制的确立所依据的思想基础属于人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的是具体学校乃至具体学生个别差异的适应性问题。两种课程开发策略此消彼长的背后,并不意味着国家课程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策略中的某一种策略消失,也不意味着另一种策略一统天下,而是意味着两种课程开发策略都需要有其他课程开发策略的补充和丰富。

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由于现有的小学英语教材更多地考虑的是学生的统一的、共同的基本素质要求,所以它必然地不可能以某一所学校学生的具体发展需要为对象来设计课程,因而很难充分照顾到每一所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化问题。所以我们的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是有地方特点。

几年来,学校始终把英语教学放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首位来抓,学校专门成立了英语教研组,设立了教研组长。但如何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增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适应新形势的考验,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希望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本校的英语课程能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要、学校的环境与特色、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以及地区的特色和资源,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校本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内容实施来实现其培养目标,本校英语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实用性、口语化和衔接性。即从内容选择、训练形式上考虑,要符合学生认识规律,以口语交际为主线,以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用语为载体,紧扣学生的实际,学以致用;既独立成立,有较为完整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达成目标,又注意与教材的体系相结合,与教材形成既独立又统一的格局。

具体目标如下:

(1)探索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

(2)探索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3)通过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品格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4)在开发英语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促进老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5)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凸现学校特色。

在选择和确定了本校英语校本课程的这些构成要素和课程内容之后,校本教材的改编和补充则成为艰巨的使命。我们参加英语校本教材编写的教师们结合新课标,学校英语教学理念和实践进行反复论证,审慎编写。在此过程不断进行修改,尽量考虑学生的需求,力求开发出一套既富有鲜明时代特色,又能够充分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理念的英语校本教材。任课教师分工制作校本课件,使本校英语校本教材的实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引导学生学习使

用所学单词、句型,学以致用,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性,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在本校英语校本教材的使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如一些课文中的语言还不够真实,在审定教材的时候,我们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尽力使教材最大化的符合英语语言国家的习惯。由于时间和水平的有限,我们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补充。同时我们也渴望来自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另一个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教材的版面设计。一旦将教材发到学生手中,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对版面进行润色、修饰。

工作量大是许多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小学英语教师为例,除固定班级课时外,其他如学校行政工作、课外活动、辅导学生、与家长交流、批改作业、备课等也属于教师工作范畴。再加上社会发展迅速,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断改变。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教师很难会欢迎各种教育改革,他们表示:除非是学校或上级的要求,否则他们很少愿意主动参与课程开发。而对校本课程的课程考察还没有相应的标准,这也导致了校本教材的教学得不到保证。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描述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国家课程的目标、任务,制定了考核标准,指导了学习策略,提出了评价体系。而作为一个新鲜事物的校本课程,它的评价存在着时间、资源和训练上的制约因素。我们找不到有关于校本课程评价体系的系统程序

和建议模式,在师范类院校中也没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评价的训练。这些都导致我们的实际教学评价操作缺乏指导。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需要从过去在课程开发中仅仅是被动执行者的角色,转变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承担积极的课程决策者、设计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换言之,在角色内容上,教师需要从扮演单一的角色转变为多种角色;在角色的态度上,教师需要从被动的参与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在角色的形式上,教师需要从孤立的工作转变为与他人合作。此外,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信心与教师的专业精神也是影响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觉得对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所有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培训。让所有教师认识校本课程开发及使用的目的,如何将校本与已有教本进行融合,如何考核等等。

在本校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有参与的英语教师经常对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策略、计划、成就和困难进行沟通,利用各种机会交流,表达参与者的价值,发挥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成效。我们还发现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目标;鼓励家长参与,亲子互动,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符合教师实际、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校特色。离开学校的实际,超出了教师的指导范围,再好的课程也无法实现。在本校英语校本教材编写时,在内容上尽量与学校生活相联系,如体育运动会,英语俱乐部等单元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一下就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此我

们可以看出小学英语校本教材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才有兴趣,才感觉有实际意义,才会有积极性。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具体的学校和社区环境,突出特色,培养特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对于我们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既要有自主改革的勇气,也必须有专业自主的能力。要作好校本课程开发这项全新的事业,我们应该认真规划,提高认识,加快研究和探索的步伐,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快速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和人才素质做出贡献。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新六艺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由原重庆市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自主申报,于xx年 12月经重庆市教育学会批准立项,并确定为市级重点课题。xx年4月课题正式开题。本 课题在市教育学会、区教科所的指导下,于20xx年6月以前,在由涪陵城区教育办公室(以下简称城区教办)主持。20xx年6月涪陵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本课题研究改由涪陵区敦仁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敦仁教管中心)主持。涪陵城一校、城二校、城三校、 城五校、城六校、城八校参与了课题研究。 开题以来,历经四年的研究,基本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并已做好结题准备。现将本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新模式。除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外,还应该根据学校实际,开发和选用校本课程。但是,到xx年, 涪陵城区小学基本没有自己规范的校本课程。这就使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涪陵城区教办和城 区学校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紧迫任务。 回顾十余年来涪陵城区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的的教育改革历程,我们在语文、数学等主 要学科上实施了一系列教法改革尝试,并且走过了一条从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到建设校园 文化,再到创建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道路,受到了积极成效。 为提高新六艺教材的质量,总课题组组织了一系列集中指导,帮助各核心研究组对教 材进行反复修改。教管中心抽调学校干部和骨干教师,与教管中心教研员组成教材总编组,对教材进行修改和编排。为方便教师教学,还将新六艺课程全套教材制作成了电子课件。 (五)开展教育活动 研究期间,围绕新六艺校本课程,开展课题教学实践,并组织了大量教育主题活动。 各校或使用自编教学资料,或使用核心课题组编写的教材开展新六艺校本课程教学。 如城五校每周有3至4天下午在全校开设新乐教校本课程一节课;城三校全校各班每周开 设一节书法课;二校也利用中午或下午开设书法课和绘画课。除开展课堂教学尝试外,有 的学校还组织新六艺主题教育月活动,每月围绕一门课程开展活动。各校还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广场文艺演出等多种大型活动。 总课题组和核心研究组还集中组织了两届城区小学新六艺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实施“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制度,引导、鼓励、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既能 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又能积极反省自身的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 和途径,使之不断完善自我。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霞光中心小学闫重信 霞光中心小学研究的《义务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评价研究》课题,是高台县地方课程研究的一个县级课题。下面由我向专家和全体教师,介绍有关课题的相关内容。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具有着生命性,生活性,生成性三大本质特征。随着地方课程《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的实施,学生的课余生活逐渐丰富。 1.学生自我评价不高。表现为学生心目中的校本课程不属于考试范畴,重视程度和学习积极性都略逊于国家课程。 2.学校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强。由于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学校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成了国家课程的附庸和补充,缺乏相对的独立性。甚至有些教师对学校课程的理解很不到位,。鉴于此,不完善的评价机制阻碍了校本课程的推行和实施。 3.对学校课程的认识冷淡。多年的教学环境中,学校课程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认识深处,国家课程才是正统,地方课程存在没有多大的意义,觉得学校课程开发是各浪费时间的过程,学校课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在课程的实施中,妨碍了校本课程的推进,教育忽视了本土的传统文化和学校的特色。针对这些课堂现状的考察与反思,给我们一种启示,校本课程评价研究是一种动

态的,注重目的性、实践性、探究性、操作性为一体的、生成的生本课程。 据此,我们提出了《义务教育学校学校课程评价研究》这一课题。通过研究,希望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加具有科学的体系,应该更多的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学校积极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校本课程评价是当前教育研究领域中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它凸显的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为培养地域性,创新性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因此,它在具有其他课程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意义。 首先,它是以学校的自我评价为主。其次,由于校本课程是多样化课程,其课程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选修课,也可以是必修课;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活动课程。第三,学校进行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进和提高,学校可以放下一切包袱,认真解剖分析,真正找出课程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轮的课程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第四,由于校本课程是教师及其他人员充分参与的课程,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2020年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在上学期校本课程实施的基础上,继续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工作力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加强校本培训,使全体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利用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校本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上网学习等方式,使全体教师重新确定课程理念,在思想观念上进行一场革命,使教师由教材的使用者转达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通过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引导教师关注人的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新的课程资源。通过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使教师充分认识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认识到校本课程对于学生个人发展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的设置: (1)指导思想:

独特性: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兴趣、爱好及本校的课程资源,本着尽可能满足每个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本校的办学理念,设置校本课程。 (2)校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认真学习各科《课程标准》,依据校本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现有课程资源,编写教材。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写出了教学反思,在校本课的授课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校本课程设置: 我们的"金苹果" 英语奥林匹克辅导 英语训练营 图象处理 演唱技巧训练 素描入门

乒乓球技术 健康与安全教育 校本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我校在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以"情感关怀"育人模式为主导,创建艺体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选择以"乒乓球入门""舞蹈基础""书法绘画"为突破口,加大艺术教育工作的力度,努力营造艺术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先后建立了音体室、美劳室、舞蹈室、活动室、展览室等专用教室,添置了四台乒乓球案、乒乓球入门知识相关书籍、书法绘画方面相关书籍、石膏像、画板、笔墨纸砚等设备,创造实施艺术教育条件。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热情高涨,积极性高,对校本课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及时解决。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在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以"情感关怀"育人模式为主导,创建艺体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选择以"乒乓球入门""舞蹈基础""书法绘画"为突破口,加大艺术教育工作的力度,努力营造艺术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担任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积极性高,对校本课的实施

实施校本课程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实施校本课程的调研报告 正式版

实施校本课程的调研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工作始于XX年9月,迄今已整整三个年头了。三年中,我们经历了目标的确立、方案的制定、初步尝试、阶段总结、改进提高的过程,全体教师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更加坚定了实施校本课程的决心,锁定了校本课程--“少年中华唐诗行”。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它在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现代文化潮流中,如何使

这些艺术瑰宝重新被青少年们解读,使它绽放出崭新的光彩呢?是我们驻操营小学全体教师着重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许多唐诗历经时间的考验,直到现在仍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在这里,我要谈的是,用一个现代人的情感与方式去解读那个朝代的古人心境,去领略唐诗的境界,使学生取得一种全新而独特的审美效果,在品味中感悟出古今文化碰撞的火花,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 为了使小学生更好的走进唐诗,感受唐诗的光彩,避免“新版唐诗”(“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拿出敌敌畏,蚊子哪里跑”,“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调研报告

校本课程开设情况调研报告 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符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实施目标 1、通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灵活创新、英语情境的生动有趣,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保持最佳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通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规范,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3、通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发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内容 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内容,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情况添减部分内容。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 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 3、艺体技能类——舞蹈、器乐、剪纸、书法、绘画等 三、实施原则 1、现实性原则:充分考虑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发展状况,

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基础性原则: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3、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 四、保障机制 (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岑龙,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管理。 副组长:勾鹏、杨志伟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成员:杨国欣、闫玉平、高记丽、马晓平、周晶轩、董茂梅 五、实施过程 (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1)采取自学和辅导、分散和集中、讨论和测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课程实施标准》等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用大教育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2)多方合力,共同协作。教导处负责制定整体方案,审议课程纲要、教材、学科评价体系,负责过程管理、分期工作计划、检查实施、培训指导等工作;总务处负责课程开展所需的物质保障,协调资料的征集和保养、场地的建设,场地活动的设施供应等;发挥家长委员会的纽带作用,取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

校本课程介绍报告模板(五篇)

校本课程介绍报告模板(五篇) 每节课结束后我们都会坐在一齐进行反思、评课,明确指出本节课的优缺点,并针对不足之处研究出解决问题的手段,以便今后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从而,共同提高、共同提高。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介绍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校本课程介绍1 校本课程教学让我体会到不拘泥于课堂教学,学生也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另外学生数量不多,所以上起来也比较简便,学生领悟和理解本事也比较好。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头是我针对这学期的教学进行的总结反思。 一、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钻研教材教法,提升自我对教材把握的准确性,进取向身边的同事请教教学中的困惑,经过经验的积累提高自我的教学水平。经过对不一样的教材的接触也发现了自我英语知识的一些欠缺和遗忘,所以还要在平时注意及时给自我充电,加强系统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拓宽自我的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处理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 二、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小班化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充足的空间去发现每个孩子的优势,保证了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操练和“全身运动”的时间,教师也能及时的给以辅导,这样经过“听、说、练、玩、演”各种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 学习是一件主动性的事情,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习得语言的规律,教师必须多角度思考,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和环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使之持续下去,例如课堂上能够经过多种游戏和CAI课件等直观教学学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授场所名词的时候能够分小导游带领同学们去参观学校处所,运用巩固单词和句型,不仅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进取性,也实现了语言的交际性作用。另外,结合赏识教育,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和学校的多元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不仅仅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的优势,更重要的经过各种评价弥补自我的不足,培养并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四、知识归类,跳出教材的局限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知识是零散性的,系统性的知识对他们来说还难以理解,可是简单的知识归类还是能够理解的,所以,结合教材里每个单元的一个话题,带领学生认识一些单词,并及时补充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到的知识,并经过简短的句型把知识点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大多数的学生缺乏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沟通,缺乏对生活的了解,他们有限的时间都被各学习和课外辅导班占满了,他们不能在游戏活动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只能在无尽的“题海”中接受训练、经受苦役。所有的学生在军训时5分钟就有晕倒的,有的学生五谷不分,六畜不辨,有的学生随便乱花零钱,不知父母挣钱的辛苦,更有甚者把小麦当韭菜,不清楚土豆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下的,水饺、馒头不知道怎样加工出来的……。 古人云:“不识稻与梁,不知世事艰。”现在的孩子自然知识的缺乏,社会阅历的浮浅,“人性”欠缺。少年儿童正处于生命本性的发展形成期,如果培养不起亲近自然、敬畏生命的真性情,那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灵性蒙垢,善爱缺失,美感丧失殆尽,更不用说亲情父母、感恩他人,回报社会了。 针对学生“体弱多病、五谷不分、六畜不辨、不知生活辛酸,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差”等现象,学校能不能不拘泥于书本,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走出课堂,做到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不能加大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户外、校外、社区中、大自然中上课的机会,将原汁原味的大自然引入课堂? 学校能不能大胆的尝试把思品、生活、社会、科学、活动、健康等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上,加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接近自然? 我们能不能整合现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开发研究真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我们能不能开发利用好周边的社区教育资源,因地势宜的办学,拓宽活动空间、丰富活动内容,把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融合起来,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的办学特色、发展之路来抓呢?能不能以山东金宝集团现有六大产业为依托,把金宝乐园、南屯新村、金宝汽车城、金宝食品厂以及潍坊飞机场等有机的串联起来,并利用好毗邻学校的东南角的20亩农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汇报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校于近期对我校的校本开发与实施进行总结,现将做法具体总结如下: 一、认真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课程目标:努力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强化办学特色,使校本课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适应性。 2、学生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丰富学生的自然、社会常识,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目标:培养教师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意识。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积极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鼓励教师在科研中求发展,在科研中求创新、在科研中求成长。发挥教师在教科研及教学中的主人翁精神。 二、遵循校本课程开发基本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学生的需求,突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以此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依据。 2、综合性、合作性原则。新课程强调课程整合,课程的综合性育人功能,因此校本课程在综合分析、筛选后形成的校本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从面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实践性原则。注重改变以前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的现状,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形成,重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因此,开发和实验的课程要实现这一理念,让学生深入自然、社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因地制宜,建立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从无意识到有明确目标,从单个走向多元,从片面到全面系统形成自己的体系的过程。根据现在条件及学校特点,因地制宜认真发掘,充分利用,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我们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开发实施。

西南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西南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对川、渝、云、贵四地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辟的中小学教师做咨询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辟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咨询题有所考虑,体现其开辟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可以按照规范的程序开辟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刻、精力、经费、资料别脚,开辟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别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进展、教师进展及学校进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辟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别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辟西南地区中小学 一、调查目的 当前,我国有关的课程政策差不多把校本课程开辟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同时在制度上予以了保证,但由于校本课程开辟是一具新生事物,以往“高度集中”的课程制度使得广阔教育工作者缺乏课程开辟的经验,所以,在课程开辟的实践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咨询题,本研究试图经过调查研究了解校本课程实践的基本事情,在实践中发觉咨询题、解决咨询题,幸免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和“盲目跟风”,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保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实推进。 二、调查对象与办法本次调查采纳的是自编咨询卷,是依照我们对校本课程开辟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如对校本课程的内涵、校本课程开辟的价值、校本课程的特色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在校本课程开辟中遇到的咨询题、困难和解决方法等方面来编制有关咨询题,在试测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正式咨询卷。咨询卷要紧分单项挑选题和多项挑选题。为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经验和咨询题,在单项及多项挑选题中设有开放式选项。 调查实施时,我们以参加我校校本课程培训的领导及教师为访谈对象,说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办法及注意事项,并托付他们将咨询卷发放给他们各自学校的教师填写且赋予寄回,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咨询卷900份,收回有效咨询卷817份,回收率为90.7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校本课程开辟及其意义的认识 1.校本课程的内涵 2.校本课程的价值 82.1%的教师认为开辟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79.6%的教师认为能够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观念;75.8%的教师认为开辟校本课程的价值是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38.7%的教师认为是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3.开辟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有93.9%的教师表示有必要开辟校本课程,惟独3.4%和3.7% 的人表示没有必要开辟校本课程和别清晰。 4.校本课程的开辟主体 调查结果表明,有43.9%的教师认为校本课程是由教研组或年级组开辟,28.3%的教师认为是由教师自主开辟,21.3%的教师认为是学校指定特意人员开辟,也有6.5%的教师认为是专家学者开辟。 以上咨询题反映出一线教师及教育治理者差不多认识到开辟校本课程关于学生进展、教师专业进展等的重要价值,所以对开辟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对校本课程的内涵及开辟主体的认识还存在着差异。 (二)教师对校本课程特色及质量的认识 1.校本课程的特色 调查发觉,有93.3%的教师认为适合学校与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算是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也

实施校本课程汇报

实施校本课程汇报 各位专家、领导,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感谢大家给予培育小学的交流展示机会,四分钟里我将围绕“是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三个元问题与大家高调分享培育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进展情况。 一、“校本课程”是什么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以本校教师为主,充分利用所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所开发的课程。 这里所说的“校本”要素有二: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二是基于学校。培育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一切尝试均基于这一基本认识。 二、我们是怎么做的——培育小学课程开发的具体成果和进展 截至目前,培育小学围绕“新德育”、“新智育”、“新体育”、“新美育”、“新劳动技术教育”五大领域,开发了“学科素养类”、“艺体修养类”、“生活技能类个门类18种校本课程。除此之外,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培育小学的“微课程”也很值得与大家分享。

我手上的这木《剪、彩童年》是由我校美术组历时两年研发编制,河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艺体技能类”校本教材,剪纸课程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艺术——剪纸,掌握剪纸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 2009年我校“小刻刀,大天地”社团被评为全国优秀红领巾社团,剪纸艺术为多数师生接受。成为我校特色,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了该课程,并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己任,着手研发其它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2013年5月我校被中原文化研究院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称号。截止目前,我校开发的同类课程有:翰墨书香、鼓乐好少年、折纸手工坊、快乐小篮球等。 针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延伸实施,结合我校生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受工业化影响较大的实际,学校围绕“经典诵读”、“分享阅读”、“数学思维”、“绿色教育”开发了《心灯》、《妙笔生花》、《童维启航》、《快乐ABC》“学科素养类”课程。 除上述门类课程外,学校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结合发展中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发了《多彩教育童年欢歌》、《幼小衔接手册》等微课程。《幼小衔接手册》是我校刘娟娟主任在长期低年级教学过程摸索出的提升学龄儿童进入小学后综合素养的家校微课程,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四)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决定了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同时也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教师课程整合、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提高,已迫在眉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

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我校在开发和实施以“围棋”为主的校本课程中,正是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基础等方面考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的空间。培养了兴趣,锻炼了能力。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的目的。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的调查报告 寿县迎河中学 《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现状调查》课题组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查报告摘要:对寿县817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小学教师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其开发校本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大部分学校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开发校本课程并付诸实施,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专家指导不够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中小学 一、调查目的 当前,我国有关的课程政策已经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一项内容,并且在制度上予以了保证,但由于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新生事物,以往“高度集中”的课程制度使得广大教育工作者缺乏课程开发的经验,因此,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校本课程实践的基本情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和“盲目跟风”,为课程改革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保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切实推进。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我县中小学中进行随机抽取样本,参加调查的对象是已经开展了校本课程实践的中小学。共有我县20所中学和20所小学的400人,样本的抽取在保证代表性的前提下,也考虑了操作的可行性,故样本的选取在数量上寿县西片多于东片。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自编问卷,是根据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从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如对校本课程的内涵、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校本课程的特色等方面的认识,以及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等方面来编制有关问题,在试测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正式问卷。问卷主要分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为了广泛而深入地了解校本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经验和问题,在单项及多项选择题中设有开放式选项。 调查实施时,我们以参加我校校本课程培训的领导及教师为访谈对象,讲清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委托他们将问卷发放给他们各自学校的教师填写且给予寄回,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7份,回收率为90.78%。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国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的目标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新课改中很明显更加加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新课改中的核心内容。国家在课程的设置和评价上也不再单一的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标准,更加入了学分制,来衡量学生的能力发展。 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也赋予学校合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 2、《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课题的起因及意义。 在开发《播音主持校本课程实践研究》这个小课题之初,准备是《普通话课程研究》。但是,普通话已经是学生从小到大的必修技能之一。课题的研究价值已经不大。在经过专家和学校领导的建议,根

据我校艺体特色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教师把原先开发普通话校本课程的想法,重新整理,延伸扩展,最后确定为《播音主持校本课程》的开发。 这个课题的研究不仅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课程,更重要的是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和技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益处。比如,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变反应能力等。都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必要的技能。不仅如此,也希望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提供给他们更广阔的发展道路和未来的可能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999年以来,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成果丰富,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发现,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主体分布不合理、研究范围存在较大差异、研究内容深化不足、研究方法和视角单一、缺乏课程整合研究等。因此,校本课程的研究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越来越符合学生的需要,越来越符合时代的发展。 播音主持课程在许多培训机构近几年来成为热点,而许多地方的学校也纷纷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开发。渐渐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但由于其较强的专业性,因此,研究的学校并不多。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播音主持是高等院校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这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几年,已经成为高考的热门专业。 我校的播音主持校本课程,是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特色,开发的一门为学生打基础的入门课程。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本课程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开发播音主持的校本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

《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报告》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简述: 校本课程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改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补充,具有学校特色,能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地发展。 第一阶段: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 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负责审议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重大决策,研究制定开发、管理条例,检查、监督开发方案执行情况。 第二阶段:需求评估: 我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前期和启动后问卷调查,根据我校校本课程委员会提出的方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评估学生、学校及社区的需求,校领导探索出以"情感关怀"育人模式为主导,创建艺体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这既体现了我校的办学思想及教育特色,又体现了我校校本课程的特色。 第三阶段:课程目标: 我们学校的办学目标: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由此确定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总体目标为: 1. 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生存,健全人格,珍爱生命。 2. 学树立自信心,张扬个性,展示自我。 3. 学会交往,诚实、自信、合作,顾全大局,爱护集体,享受茁壮成长的快乐。 4. 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学会探究与质疑,形成创新意识。 具体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年5月--2017年7月) 1、成立学校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开展调查研究,评估校本课程开发主题资源,撰写调查报告,并构建目标体系,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2、用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组织有关人员、专家对学校周边的社区和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展调查和评价,修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3、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知识培训,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以及掌握文本编写的方法。 (二)实施阶段:(2017年1月起) 1、2017年1月: 撰写调查报告,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探索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实施策略并对其进行评估调整。编写校本课程文本、课程纲要。 2、2017年2月: ①根据我校学生特点、需求和学校、社区特色资源,探索校本课程的内容。 ②开展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验证,并对其进行评估调整,形成校本课程纲要。 ③审核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校本课程纲要、活动方案等。 ④形成校本课程教师操作文本。 ⑤形成校本课程的评价方式。 3、2017年3月: 上报我校校本课程所有资料。根据审核意见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教师操作文本资料等文本进一步进行评估、整理、完善。 (三)小结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0月、2017年11月) 1、撰写工作总结、研究报告。 2、修改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教师操作文本。

课程调研报告_调研报

课程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1] 三级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学习空间,为他们的均衡与个性发展提供了保障,也促进了我国差异较大的各地区均衡化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我国三级课程体系还存在不足。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重庆地区在新课程改革以后义务教育阶段三级课程的实施情况,以提出改进策略。 为了增强调研的代表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对象为重庆市部分学校的校长与教师,其中包括小学和初中。 一、调研结果分析 1.态度与认识 通过调研发现,重庆市中小学多数教师基本不了解什么是三级课程,所在学校也并不存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因此,教师相应的课程开发意识、参与度极低,86%的教师认为这是由于对三级课程宣传不到位所造成的。问卷调查还发现,在了解了三级课程理念与价值后,86%的教师认同三级课程符合当前教育发展需要,而14%更是完全同意,这表明三级课程是非常具有发展空间,且得到重庆广大教育工作者支持的。 2.课程结构比例 对于三级课程设置结构、比例的合理性也有不少教师持质疑态度。43%的教师认为国家、地方规定的课时比例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完全达成。例如,按照重庆某县规定,传统的重点科目

如英语、化学每周为2个课时,而体育却为4个课时,虽然该规定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体能素质为目的,但课时的大量缩水造成繁多的知识与能力的课程目标要求明显难以实现。分析发现,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课程比例的安排只是单方面的政策决定,而没有考虑到与之紧密联系的因素,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的配套情况。此外,尽管三级课程比例有一定的灵活度(国家课程占80%,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占16%~20%),但仍难以满足不同区(县)或学校间教育水平上较大的差异性及不同需求。 3.经费与师资 由于经费、师资及各方面配套资源的缺乏,部分校长反映课程表中的校本课程几乎形同虚设。尽管部分的被调研对象已经摆脱了校本课程就是编写教材、印刷教材的片面认识,意识到了活动课、综合实践和选修课也属于校本开发的范围,但他们仍然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上级教育行政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否则三级课程的实施举步维艰。访谈中诸位校长透露,由于工作压力大,教师职业倦怠感明显,校本课程开发如果不与福利待遇挂钩,难以激起教师的参与热情。重庆市的普通学校或区县学校,课程开发的支出捉襟见肘,以致校本课程的实施频频搁浅。一些财政宽裕的城区或重点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相对较好,但仍然没有完全达到一种致力于满足学生需求及充分发挥校本优势的自觉、自律的状态。 43%的人认为媒体、专家意见对三级课程执行有很大的影响,但由于经费不足,学校没能力聘请专家到校指导或给经验不足的教师提供课程开发方面的培训,且多数学校表示存在基本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报告 富裕县第一中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独立生存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完善新课程体系,而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新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好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一、课程开设内容 我校目前开设的地方课程有: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教育等。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有:学校编印的《站人文化》《标识》《文明礼仪》等。 二、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实施办法 1.加强领导、健全制度。 为了切实把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工作落到实处,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学校专门成立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建立了一把手主抓的运行机制。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课程开发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并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抓好教师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也比较繁杂。我们缺少该方面的专业教师,于是我们以教师培训作为工作的切入点。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为将学习落到实处,我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师学习、教学创造条件,不断开阔教师视野。我们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学科培训活动,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我们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参与式评课、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1)成立教研组织。明确责任,各负专责。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我校按照新课程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备、讲、评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在备课上,要求教师必须做到:钻研教材时联系新课标;研究教材时琢磨新课标;编写教案时体现新课标;每节教案要达到环节全、层次清。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实效性。在讲课方面,要求教师围绕新课标,体现新课标,渗透新课标。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力争实现由重教向重学的转变;由重知识向重能力的转变。在评课方面力争做领导评、教师评、自我评、学生评,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在评课中取长补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初步形成人人参与教研的良好格局。(2)教师小课题研究。根据地方教材与校本教材的地域性窄、实用性强、知识性广等特性。要求每一位教师在自己所担任的学科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课题研究,不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良好的以教研带科研,以科研促教研,向教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改革,求得教研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三、我校在开设相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 1、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因此,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的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