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经济地理(王智利)版期末复习资料

物流经济经济地理(王智利)版期末复习资料
物流经济经济地理(王智利)版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物理及经济地理是什么样的学科(定义.研究对象.现象)?

简单来讲地理学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具体讲来,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它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

2.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

A,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1)问卷调查法,特点:书面提问的调查形式2)公司案例调查法,特点:对典型的大企业进行的访问研究

B,实地考察法特点:赴实地考察、访问

C,地理信息系统特点:科学管理空间和非空间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3.试以一微观生产企业为例,分析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具体举例企业略,请同学们自己枚举。关于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学们可围绕以下观点作开放式回答:(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必须有这样一个外部条件:一方面要保证按企业生产计划和生产节奏提供和运达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将产品和制成品不断运离企业,这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正是要依靠物流及有关的其他活动创造和提供保证的。(2)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衔接性,靠生产工艺中不断的物流活动,有时候生产过程本身便和物流活动结合在一起,物流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不可缺的

本章小结

1.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2.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是:中国物流环境和物流布局、中国区域物流地理、中国部门物流地理、港澳台地区物流地理和国际物流地理等。

3.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意义是:填补研究理论空白的需要,满足方法论创新的需要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4.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方法有:企业调查及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地理信息系统等。第二章中国物流环境

1.中国物流自然环境包括:1)矿产资源2)林业资源

2.中国生产力分布的四个阶段(中国生产力布局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1)三年恢复时期至“一五”时期,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2)从“二五”时期开始,至“五五”时期结束,以“三五”、“四五”时期大“三线”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布局跳跃式地向西推进。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布局大幅度向东倾斜。

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开始实施内陆地区发展战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国生产力布局新一轮调整的序幕已经拉开。

3.中国生产力布局原则

1)统一计划原则2)合理利用资源原则3)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4)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5)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6)缩小城乡差距原则7)巩固国防原则

4.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

1)计划化原则2)直达化原则 3)短距化原则4)钟摆化原则5)集中化原则

6)社会化原则 7)服务化原则 8)标准化原则

5.中国物流业格局的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

1)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2)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3)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4)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这四大物流圈以滚动式、递进式的扇面辐射形态,带动中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激活和融通了全国范围的物流、人流、信息流。

本章小结

1.中国具备发展物流经济的良好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一定水平的生产力布局。

2.物流布局既是一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物流设施利用配置的一种状态。完善物流网络布局,开发建设物流设施公共平台是推进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三章中国物流经济分区

1.经济区划是在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

2.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

3.经济区与行政区的关系

(1)行政区经济具有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特点,而经济区经济则具有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特点;

(2)行政区与经济区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行政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经济区则以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和比较优势为前提,要跨越几个行政区;

(3)行政区经济以地区经济利益为着力点,经济区经济则以地域甚至整个国家的利益为着力点;

(4)行政区经济有自己特定的边界,相对稳定,经济区则因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辐射能力的提升而扩张其边界。

4.八大综合经济区及其省份和地区

1)东北综合经济区,东北综合经济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

2)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两市两省。3)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

4)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包括福建、广东、海南3省。

5)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古三省一区

6)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7)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三省一市一区。

8)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两省三区。

本章小结

1.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区域经济研究的活跃和深化,人们对中国经济区划提出了多种多样的划分方法。2005年,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确立了推进西部、中部、东部、东北地区四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新格局,启动了跨省区统一规划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构想,这些都将有利于实现区域局部和整体的协调互动式发展。

2.东北综合经济区物流发展乙行程以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主要城市为重心,多个物流网络交叉的格局。东北综合经济区的物流发展以辽宁省为重点,而辽宁省的物流发展又以

沈阳和大连为重点。

3.作为中国物流发展较早的地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各省、市地方政府大都以战略高度出发,把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并致力于物流规划的有效执行。

4.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以苏浙为两翼,物流业飞速发展。所有省市基本都已完成本地物流发展纲要或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已进入实施阶段。

5.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面临港、澳、台地区海外社会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程度高。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的物流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得天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基础条件。广东省更是全国物流业最为发的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将发展物流产业作为经济领域四大主攻方向之一。福建省内改正努力建设成海峡两岸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区。海南省也明确把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6.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但具备发展物流的基本能要素。

7.长江中游综合经济区。这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优良,人口稠密,对外开放程度低,产业转型压力大,正处于制定和完善物流发展规划阶段。

8.大西南综合经济地区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人口多,对南亚开放有着较好的条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不断深入,大西南综合经济区物流业发展需求将不断增长,大西南综合经济地区物流资源将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各省、区、市政府已着手各地物流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

9.大西北综合经济区自然条件恶劣,地广人稀,市场狭小,向西开放有着一定的条件。物流业发展上处于滞后状态,主要表现在物流成本明显高于东部地区,物流技术水平处于较低层次。但由于物流业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作用,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各地区政府也在着手发展物流业。

第四章中国农业物流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2.农业的特点:季节性、地域性、周期性、综合性

3.农业与物流有什么关系?

目前中国农业生产过程大致分为:产前准备、产中管理、产后加工、商业流通和最终消费等五个大的环节。如果把这五个环节作为整体来看,就形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的链状结构。

在中国农业生产链状结构的各环节和节点中,农业物流发挥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它深刻

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状况与水平。

4.粮食作物及其布局

粮食作物,也可称为食用作物,是谷类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麦、燕麦、谷子、高粱等)、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等)、豆类作物(大豆、蚕豆、豌豆、绿豆、小豆等)的总称其产品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等。(我国粮食作物以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大豆等为主,我国不同的粮食作物分布相对集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绿肥)进行复种轮作

(2)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绿肥)轮作;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谷子、马铃薯、玉米、豌豆等轮作(3)东北3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

(4)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主,实行轮歇轮作.)

5.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主要包括:

1)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2)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

3)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6.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指具有某种特定经济用途的农作物。其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棉花、麻类、蚕桑)、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大豆、向日葵等)、糖料作物(甜菜、甘蔗)、饮料作物(茶叶、咖啡、可可)、嗜好作物(烟叶)、药用作物(人参、贝母等)、热带作物(橡胶、椰子、油棕、剑麻)。广义的经济作物还包括蔬菜、瓜果、花卉等园艺作物。

(我国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糖料、烟叶、麻类、药材等。经济作物地理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生产规模较大的棉花、油料、糖料等分布也很普遍。但地域差异明显:东部集中了中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是中国棉花、油料、糖、烟叶、茶叶、蚕茧、麻类、水果的主要产区。南北差异也很大,在热带地区主要栽培橡胶、咖啡、可可、胡椒、椰子、油棕、香蕉、龙眼、荔枝、菠萝和特种药材等;在亚热带地区主要栽培甘蔗、茶树、油桐、柑橘等;在温带地区多种植棉花、苹果、梨、葡萄,是棉花及温带水果的集中产区;在中温带地区以种植甜菜为主,是甜菜的主产区。)

本章小结

1.农业物流是从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农业生产的组织到农产品的加工、储运、分销,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所形成的包括信息传递在内的一系列计划、执行、管理控制的过程。在中国农业生产链状结构的各环节和节点中,农业物流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它深刻的影响着农业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和水平。

2.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其中,农作物是在耕地上人工种植的、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为目的草本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两种。

3.中国林区主要有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高山林区、东南低山丘陵林区、西北高山林区和热带林区五大林区。

4.中国畜牧业可划分为牧区、农区、半农办牧区、城郊4种类型地区。中国的水产业分为海洋和淡水两大部分。全国各地的土特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第五章工业物流

1.工业:重工业、轻工业

2.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地区、珠三角地区、沪宁杭地区、京津唐地区

3.中国工业物流现状

尽管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系统已采用现代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但其发展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表现在

1)物流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2)物流管理水平落后

3)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的有力支撑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4.重工业重要的两种资源:煤炭、石油

5.能源的分类

能源根据形成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中,不需要经过加工的能源,也称初级能源或天然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等;

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而形成的能源,如电能、汽油、焦炭、沼气、余热等。

6.中国煤炭资源

1)特点a、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煤质较好。b、开发条件良好。C、经济布局与煤炭资源不相适应。

2)煤炭工业布局

a.以山西为中心的北方煤炭区 b.以黑龙江为中心的东北煤炭区

c.以兖徐、两淮为中心的华东煤炭区

d.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煤炭区

7.石油工业的特点:石油工业是极重要的能源工业,包括原油、天然气和油页岩。石油易燃烧、烟尘少、无灰烬,是现代内燃机的主要燃料,也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西煤东运、北煤南运、西油东运、北油南运

石油工业布局:1)东北、华北和沿海大陆架地区是重要勘探和开发地区2)西北地区属重点勘探区3)西南和中南地区属次要开发地区4)西藏地区属非开发利用区

8.9大钢铁基地:鞍本钢铁基地、京津唐钢铁基地、上海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基地、攀枝花钢铁基地、太原钢铁基地、包头钢铁基地、马鞍山钢铁基地、我国台湾地区有290俞家钢铁厂,以高雄钢铁厂规模最大。

9.轻工业:是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加工工业,其产品主要用于满足生活消费及部分生产资料的需要

10.纺织工业:纺织工业布局形成棉、毛、麻、丝、化纤相结合的全国纺织工业分布体系。包括:1)棉纺织工业2)毛纺织工业3)丝纺织工业4)麻纺织工业5)化学纤维纺织工业11.棉纺织工业布局:中国棉纺织工业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特征

本章小结

1.工业企业是拉动物流业发展的原动力,发展工业物流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加强工业企业管理技术的创新,有利于增强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2.加快发展中国工业物流的措施有:改变现有的商业运作模式,进入供应链,实现共赢,实现物流流程再造,推行物流外包,做强核心业务,实施企业的采购制度变革,建设物流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共享。

3.工业物流可分为重工业物流和轻工业物流,其中重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工业;轻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纺织工业、造纸工业、食品工业。

思考题1.分析中国工业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目前中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系统已采用现代生产方式、生产管理手段,但其发展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企业生产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使企业物流环节制约生产效率:(1)物流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2)物流管理水平落后;(3)缺乏现代物流技术的有力支撑;(4)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2.叙述中国能源工业(以煤炭为主)的生产布局。

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资源丰富、品种齐全、煤质较好,开发条件良好,但经济布局与煤炭资源不相适应。煤炭工业布局是:以山西为中心的北方煤炭区,占全国总储量的70%,是

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以黑龙江为中心的东北煤区,煤炭产量仅次于华北区,居全国第二位;以兖徐、两淮为中心的华东煤炭区,是我国第三大煤炭基地;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煤炭区,占全国总储量的10%。

第六章商业物流

1.商业中心的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影响因素

商业中心既是商品的生产中心,又是商品的集散和消费中心,是在一定范围内组织工农业商品流通的枢纽,与经济中心城市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1)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2)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3)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

4)生产布局状况5)国家行政区划的建制和变更

2.中国商业中心的分布特点

1)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较多,中西部较少2)沿江河、铁路干线分布

3)分布呈点状辐射,面状吸引

3.中国的商业中心: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重庆、武汉、沈阳

本章小结

1.商业又称贸易,是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商业与物流有密切的关系。

2.中国商业物流的不足有:物流观念陈旧、物流基础薄弱、物流环节不合理、缺乏物流基础数据。所以要加速发展中国商业物流。

3.影响商业布局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因素、消费状况因素、科技水平因素、交通运输因素

4.商业网点若按其所处的城乡位置不同,可分为城市商业网点和农村商业网点;按其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分为批发商业网点和零售商业网点。不同类型的商业网点布局原则也不同

5.影响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因素是:及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生产布局状况及国家区域规划的发展。

6.中国出口商品基地有综合基地和单向基地两种类型。中国对外开放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高新产业开发区、保税区等形式,由沿海向内地推进,行程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的格局。

第七章交通运输

1物流运输的6种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电子运输

2.交通运输业的概念:交通运输业是指人类利用各种交通运输工具,使人或货物沿着特定线路实现空间位置移动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3.中国铁路“八纵八横”

八纵:京哈通道、沿海通道、惊呼通道、京九通道、京广通道、大湛通道、包柳通道、兰昆通道

八横:京兰通道、煤运北通道、煤运南通道、陆桥通道、宁西通道、沿江通道、沪昆(成)通道、西南出海通道

4.中国主要铁路干线

1)东部沿海交通大动脉——京沪铁路(2)纵贯南北铁路中轴线——京广铁路

3)纵贯大陆第三路——京九铁路(4)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

(5)西南西北的重要通路——成昆铁路(6)中国第一条重载单元铁路——大秦铁路

(7)建国后修建的最长的铁路——兰新铁路(8)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

5.中国内河航运干线,按照水系分,主要有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和松辽六大水系;另外有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

6.全国沿海港口划分为:)1)环渤海地区港口群体(辽宁、津冀和山东沿海港口组成)

2)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口为主)

3)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厦门、福州港为主)

4)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体(粤东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组成)

5)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体(粤西、广西沿海和海南省的港口组成)

7.我国的航空枢纽:北京、上海、广州

本章小结

1.交通运输也是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显性和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重要地位

2.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经突破8万公里,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铁路要实行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尽快建立起“八纵八横”铁路大通道,充分发挥铁路的网络优势。

3.到2008年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3万公里,其中代表现代交通发展水平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03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位。未来的20到30年,中国高速公路网将连接起所有省会级城市、计划单列市、83%的50万以上城镇人口大城市和74%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中等城市。

4.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是沿海港口的空间分布规划,也是最高层面的港口规划。全国沿海

港口划分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体,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8个运输系统。

5.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达373.47亿吨公里。

6.管道运输是利用管道运输气体、液体和粉状固体的一种运输方式

第八章:港、澳、台地区

本章小结

1.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是亚洲和世界的航道要冲,也是重要的国际商港。香港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良好,是全球最繁忙和最有效率的货柜港,也是最繁忙的空运中心。

2.20世纪60年代以来,澳门经济开始起飞,已成为一座在亚洲地区颇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澳门的产业结构极为特殊,第三产业是澳门的龙头产业,其中旅游博彩、金融服务等占重要比重。旅游博彩业是澳门主要的经济动力之一。澳门拥有完善的海、陆、空交通网,是历史悠久的自由港。

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经济结构已从农业经济过渡到工业化经济,被列为“亚洲四小龙”之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台湾境界的迅速崛起,台湾成为许多跨国公司的重要原材料、零配件供应地,物流配送需要大幅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台湾物流配送的发展,其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第九章国际物流地理

1.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国际物流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及陆路运输实现的。

2.国际物流的含义:就是组织商品在国际间进行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其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商品在国际将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

3.口岸的地位和作用(1)口岸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主权(2)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3)口岸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

4.国际航区划分:按地理环境结构,国际航区分为太平洋航区、大西洋航区、印度洋航区和北冰洋航区。世界上的国际贸易港口有2500多个,其中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吨的有100多个,5000万吨以上有20多个。

5.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

化货物运输。

本章小结

1.贸易口岸是由国家制定对外经贸、政治、外交、科技、文化、旅游和移民等往来,并供往来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边)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通道。

2.全世界有海峡1000多个,其中可航行的有130多个,重要海峡有40多个。运河被称为“世界的桥梁”在国际航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主要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

3.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将全球分成3个航协区。世界重要的航空线有:北大西洋航空线、北太平洋航空线、西欧—中东—远东航空线

4.国际多式联运的特点: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海——陆联运中的大陆运输部分称为“大陆桥运输”。国际铁路联运是发货人由始发站托运,使用一份铁路运单,铁路方面根据运单将货物运往终点站交给收货人的运输。国际公路运输已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沿边地区对外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重要运输方式之一。思考题

1.在国际物流地理中,贸易口岸处于何种地位和作用?

(1)口岸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主权;有国家就又领土和疆界,有领土和疆界就必然对入出境活动的管理。口岸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口岸权包括口岸开放权、口岸关闭权和口岸管理权。

(2)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对外开放表现为政府间或民间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教育、医疗、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移民、制止国际犯罪、世界和平以及共同抗击自然灾害等等广泛领域里的合作和交流。而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是通过口岸得以实现的。因此,加强口岸管理,在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内安定局面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口岸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口岸作为一个系统是国际物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因为,口岸建设的科学合理,为外商前来洽谈生意、投资设厂提供了入出境方便,为货物直进直出提供了方便,而这些方便在某种意义上比减免税等政策对外商前来投资更有吸引力。

3.比较海洋运输与航空运输的优缺点。

(1)海洋运输:

优点:海洋运输是各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方式,海运具有载运量大、成本低、能耗少、可

不占或少占耕地等优点。缺点: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速度慢。

(2)航空运输:

优点:航空运输是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运输方式,其运输速度快,直线运距短,可以跨越自然障碍。缺点:载运量小、运费贵、耗能高。

物流经济地理作业

经济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经济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 试卷编号:7578 座位号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 《经济地理》试题 2006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 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 、 与 的过程。 2、物流经济地理研究方法中的企业调查法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 ,另一种是 。 3、农业生产的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 、 。 4、我国棉纺织工业具有“ 、 ”的布局特征。 5、影响造纸工业布局的因素:原料因素、水源因素、 和 。 6、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具有 、 、技术含量高、标准化要求较高等特点。 7、划分直接腹地的方法有 和 8、我国石油的基本流向是“ ”、“ ” 9、各种运输方式要适应物流的发展,首先必须确立 的思想。 10、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和 的发展水平。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2分) 1、“物流”一词在国内日益推广,物流概念在我国各个领域出现,这种情况是在哪一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之后出现的?( ) A. 6 B. 7 C. 8 D. 9 2、以下不属于反映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的是( ) A.城市物流区位商 B.城市物流基地数 C.市场繁荣度 D.货运量比重 3、我国最重要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基地是( ) A.上海地区 B.武汉钢铁公司 C.津京唐地区 D.鞍本地区 4、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 B.人口数量、密度和分布状况 C.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 D.生产布局状况 5、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生产力布局上实行的是( )发展战略。 A.国家投资向内地倾斜,大力支援三线建设B.均衡布局C.向沿海倾斜,提出沿海发展战略D.内陆地区发展战略 6、将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发展地带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 C.环渤海湾地区 D.中西部地区 7、以下我国城市物流中心的基本布局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的城市群物流圈已具规模 B.西部地带城市物流起步较迟,但发展迅速 C.中部地带的城市物流基础较好,但城市物流业发展缓慢 D.中部地带完整意义的城市物流圈已经形成 8、国际物流的空间结构演变顺序是( ) A.地中海时代—太平洋时代—大西洋时代 B. 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太平洋时代 C.大西洋时代—地中海时代—太平洋时代 D.太平洋时代—地中海时代—大西洋时代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名词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3.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4.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a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等相关理论,侧重于区域内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b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c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等表明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d全球化研究(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a规范性分析:从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b 实证主义分析: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规律c行为主义分析: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d结构主义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出现的矛盾e 制度与文化转向: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向: 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1.区位:位置、布局、场所、分布···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法则。 3.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4.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生产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福师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五)96

福师《经济地理学》FAQ(五) 第五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一、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是经济地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空间的特化。所谓特化就是地域空间的一部分被赋予特定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特征,使得一个空间范围在地理学性质上区别于另一个空间范围,分别都成为区域。 区域的内涵或本质:就是“空间”,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依托;有大小、层次区分,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具有类型区别,如同质区域、集聚区域;有自己的结构与功能;区域的整体性:指区域有一致特征或对某种地理过程有一致的相应特征,这种一致性是由于区域内部单元强烈的联系造成的;动态性:区域结构自身在演化,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契机、甚至行政干预都可能影响区域结构和区域发展。 二、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结构,因为,区域经济活动是在地理空间上进行的,一方面,各种经济活动的产生需要把分散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经济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各种经济或动之间需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于是,就需要考虑如何克服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约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技术与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1、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2、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3、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四、城市与区域关系 (一)、城市的一般特征 1、城市概念: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第二和第三产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3个因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意义。 2、城市的一般特征 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物流经济地理四套题 足够应对期末考试

《物流经济地理》期末测试1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畜牧业 2.公路货运站 3.航线 4.海洋运输 5.公路运输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海洋运输的优点是() A.通过能力大 B.载运量大 C.运输成本低 D.速度快 2.油槽船根据所装货物种类不同,又可分为() A.油轮 B.液化天然气船 C.干货船 D.载驳船 3.铁路运输的缺点包括() A.机动性差 B.建设周期长 C.初期投资大 D.占地多 4.公路运输的特点有() A.灵活 B.运量大 C.成本高 D.能够实现门到门运输 5.在我国内地,枢纽机场仅包括以下三个机场,分别为()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6.广义国际物流中的“物”具体包括()。 A.转运物资 B.过境物资 C.援助物资 D.进出口商品 7.国内物流中主要的运输方式包括()。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海洋运输 8.按照商品在国与国之间的流向不同,分为()。 A.进口物流 B.出口物流 C.转口物流 D.过境物流 9.2007年“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受到抑制,所谓“两高一资”是指()。A.高能耗 B.高附加值 C.高污染 D.资源性 10.目前我国的出口市场仍然集中于()等国家或地区。 A.欧盟 B.美国 C.日本 D.中国香港 三、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新的要求体现在质量要求、安全要求、效率要求和()。 2.按照功能和位置的不同,管道站可以分为首站、末站和()。3.根据货物跨国运送的特性分为()、国际展品物流、国际军火物流、国际邮政物流和()。 4.航线按起讫点的归属不同分为()和()。5.按照公路在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的不同意义和使用性质,公路可以分为5个行政等级,分别为:省道、县道、乡道专用公路和()。 6.按照货运范围的不同,铁路运输主要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国内铁路运输、至港、澳的铁路运输和()。 7.畜牧业的生产类型由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和()。 8.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依托()国际航运中心,以上海、宁波、连云港港为主,充分发挥舟山、温州、南京、镇江、南通、苏州等沿海和长江下游港口的作用,服务于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四、论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影响钢铁工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主要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2.我国“九五”计划提出了哪七大经济区?各区经济有何特色? 3.国际物流的特点有哪些? 4.论述铁路运输的特点。

福师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四)11

福师《经济地理学》FAQ(四) 第四章跨国公司区位 一、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跨国公司: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1、产品周期理论 (1)新产品阶段 (2)成熟产品阶段 (3)标准化产品阶段 (二)、跨国公司投资的国别选择 (三)、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 二、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在全球性公司中,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是较为长远的。公司总部还代表公司与其他公司进行高层协商、谈判,与政府部门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 1、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1)便利的交通运输 (2)及时的信息获取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关键人员: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有关机构的主要人员、其他公司首脑、金融机构的决策人员等,通过当面交谈、交流,不但要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建立人际联系,可行游说之便。 2、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的优势: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的可能性;提供了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他大都市区高度接近性; 3、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公司总部区位并非固定不变。随着公司的地理扩张及其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总部的区位也会发生变化:宏观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至多发现有的跨国公司将其总部的一部分迁往它国;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之间的迁移则时有发生。 (二)、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R&D对公司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技术发展日益迅速、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技术对公司增长的作用更显重要。 1、R&D的过程特点 研究阶段:通过市场营销,发现新产品信息,做技术可行性分析; 研制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所获信息,对拟开发产品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 生产阶段:先对研制的产品进行样本生产,然后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修改,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 2、R&D区位要求 (1)接近于科研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等)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 (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3、R&D区位 趋向于大都市区和大科研集中区 (1)母国市场型:一般在母国设置R&D机构; (2)东道国市场型:趋向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 (3)世界市场型:具全球取向,如雀巢饮料公司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抛开部门和公司的差异,迪肯从一般工业公司总体生产组织的角度,抽象出4种生产单位区位格局特征。 1、全球集中生产型 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课试题A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二〇一〇--二〇一一学年第 一 学期考试课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 物流现象 ),研究各种物流的( 地域布局问题 )的科学。 2、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物流业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在东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以(沿海大城市群 )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分别是: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 环渤海物流圈 );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以( 厦门和福州 )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 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 3、中国畜牧业可划分为牧区、农区、( 半农半牧区 )和( 郊区 )4种类型地区。 4、工业物流可分为重工业物流和轻工业物流,其中重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能源。。,原材料。。,机械电子。。 );轻工业物流研究的对象是( 纺织。。,造纸。。,食 品。。 )。 二、选择题(7分)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成 绩 得 分 课程: 物流经济地理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 091 姓名 学号 试 卷 装 订 线 考生请注意:不得将本试卷及所附的答题纸和稿纸带离考场

1.某同学在超市买到下列四种商品,其中产地标注错误的是( D ) 2 .某同学在署假游记中写到: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低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蒙古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这让我想起了我家乡的另一番景象: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该游记中描述的两个地区分别是( C ) A.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D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D )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 .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高亢 4.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描述的受气候影响较大的部门是.( D ) A .航空运输 B.商业贸易 C .工业生产 D .农业生产 5 .按照因地制宜的方针,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特色为发展( A ) A .基塘生产 B .绿洲农业 C .旱作农业 D .生态农业 6.关于可再生资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B ) A .应合理利用,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实现永续利用 B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必节约 C .由于不合理、无限制地利用黄河水,以致黄河断流 D .由于过度放牧、滥砍乱伐,我国成为世界上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7 .以下一组全部是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D ) A .土地石油 B .森林煤矿 C .水铁矿 D .天然气铜矿 三、读图分析题(14分):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经济地理学试卷

学院学期末试卷(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区位条件; 3.区域经济结构; 4.关联产业; 5.区际联系。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意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 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根据对象的不同,具有以下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在实证研究中,又分为 区域、公司、部门经济地理学,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下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商业、信息业经济地理学等。 2、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于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臵的基 本模式。 4、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5、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行为。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土地因子(1分):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的影响(1分)。 原材料因子(1分):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 区位施以影响(1分)。 能源因子(1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稳定的能源供给尤其是二次能源中的电力供应对产业活动的发展尤其重要,其次能源还影响了产业经 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等(1分)。 资本因子(1分):包括金融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

《物流学》大作业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物流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称为生产物流。生产物流和生产流程同步,是从原材料购进开始直到产成品发送为止的全过程的物流活动。 2订货周期:又称订货提前期。从客户的角度讲,是指从准备订货到货物收到的间隔时间。 3. ABC分类管理方法:就是将库存物资按重要程度分为特别重要的库存(A类)、一般重要的库存,(B类)、和不重要的库存,(C类)三个等级,然后针对不同等级分别进行管理和控制。 4 物流结点:是物流网络中物流线路的连接点或端点。 5 绿色包装:又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重复使用和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6 保税区:指一国海关所设置的或经海关注册的特定地区。 7 库存持有成本:指和库存数量相关的成本,它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组成,通常是物流成本中较大的一部分。库存持有成本的发生主要由库存控制、包装、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引起。它是与库存水平有关的那部分成本,其组成包括库存商品所占用的资金成本,库存服务成本(相关保险和税收),仓储空间成本以及库存风险成本。 二,简答 1. 物流的运输方式有哪些?答:运输方式一般分为7种,(1)轨道(铁路)(2)海洋(3)航空(4)公路(5)管道(6)内河水运(7)多式联运 2. 选择供应商的要素有哪些? 答:(1)技术水平,衡量一个企业素质高低,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技术水平,供应商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供应商能否不断改进产品,是否能长远发展。(2)产品的质量,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要求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常言道:“一分钱,一分货。”质量太低,虽然价格低,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质量稳定,以保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要;质量太高(精度太高),价格也高,会给企业带来浪费。另外,要求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稳定,以保证生产经营的稳定性。 (3)生产能力,要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发展潜力,能向企业提供所需的一定量的产品,且与企业的发展规模相适应。 (4)价格,价格是构成采购成本的一个重要部分。价格太高,会提高采购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当然也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这里的低价指的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价格低的供应商。 (5)服务水平,从现代营销观念看,企业采购回来的不仅是产品,而且还包括服务,特别是采购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机电产品)时,一定要选择能提供配套服务的供应商。(6)信誉,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该选择有较高声誉、经营稳定、财务状况好的供应商,以避免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7)结算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保有的现金越多,越有利于公司的周转,较长给供货商的付款时间,对于公司的营运有着正向的作用,O/A结算天数也是确定一个供应商资金雄厚能力的一个方面。 (8)快速响应能力,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交货期越来越短,企业要求供应商能有较好的响应能力,能及时满足企业的需要。 (9)其它,地理位置、交货准确率、提供产品的规格种类是否齐全,同行企业对供应商的评价、供应商的管理水平、供应商是否愿为企业构建库存等也是应考虑的因素。总之,要合理选择供应商,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通过一定的评价选择令人满意的供应商。 3. 主要的配送模式有哪些?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知识点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 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 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 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 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

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 ①统一计划原则 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 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 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 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 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

经济地理学期末资料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和比较。 1、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代替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等),对原材料工业企业而言,显示出一定优越性。而对于机械加工,组装等以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品的工业,除了受到提供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外,则更多地受到产品市场及劳动力成本,技术条件等的影响。 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 特殊因子:为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 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劳动力成本指数: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 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P68) 1、韦伯的区位理论有哪几项基本假设?他分析了哪几个区位因素的影响 ? (一)三个基本假设:(1)已知原料供基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一及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公路运输 2.下列()不是海洋运输的特点。 A.航期准确 B.运量大 C.通过能力强 D.运费低 3.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发展目标为:到()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 A.2010 B.2015 C.2018 D.2020 4.被公认为最有前途的铁路机车是()。 A.蒸汽机车B.内燃机车C.电力机车D.太阳能机车 5.最具灵活性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运输B.铁路运输C.航空运输D.远洋运输 6.汽车首要的使用性能是()。 A.动力性 B.燃料经济性 C.通过性 D.容量 7.不适合航空运输货物的是()。 A.高附加值产品 B.紧急救援物资 C.生鲜食品 D.大宗低值物品8.在我国内地,枢纽机场仅包括以下三个机场,其中不包括()。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昆明 9.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稳居世界第()。 A.一B.二C.三D.四 10.狭义国际物流中的“物”具体是指()。 A.转运物资B.过境物资C.援助物资D.进出口商品 二、填空题(共10空,每空2分,共20分) 1.在城市和地区范围内,按照层次关系规划和配置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

2.目前我国建设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由棉花基地、花生基地和()。3.我国商品粮基地大致可分四种类型,包括南方高产商品粮基地、东北低产商品粮基地、西北半干旱区商品粮基地和和()。 4.()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 5.海上航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安全、货运、港口和 ( )等因素。 6.()是机车车辆和列车运行的基础。 7.()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牵引列车运行。 8.1988年,中国建成第一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这是中国第一条按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设计、施工的高等级公路工程。 9.公路运输的经济半径通常为()以内。 10.我国原油管道始建于()年。 三、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物流基地 2.农业物流 3.经济特区 4.水路运输 5.国际铁路联运 四、论述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我国农业物流的特点是什么? 2.物流与重工业的关系是什么? 3.国际物流的特点有哪些? 4.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什么?

物流基础知识测试含答案

物流基础知识测试 部门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 一、名词解释(3×5)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的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专业物流公司以签订合同的方式为其委托人提供所有的或一部分的物流服务。 2、物流系统: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包括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包装、信息化等功能。 3、集中采购:相对于分散采购而言的, 它是指企业在核心管理层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 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采购业务。 4、多式联运:即根据实际运输要求,将不同的运输方式组合成综合的一体化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张单证、一次保险,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 5、配送:经济合理区域内,按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二、单选题(1×20) 1、( B )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A、商流 B、物流 C、资金流 D、信息流 2、班轮公司运输的集装箱货物的交接方式通常是(C)。 A、CY/CFS B、CFS/CFS C、CY/CY D、CFS/CY 3、鹿特丹(ROTTERDAM)是下列哪一条集装箱货物运输航线上的港口

( D )。 A、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 B、澳新航线 C、远东-北美东海岸航线 D、欧地线 4、门到门(DOOR TO DOOR)的集装箱运输最适合于(A)交接方式。 A、整箱交,整箱接 B、整箱交,拆箱接 C、拼箱交,拆箱接 D、拼箱交,整箱接 5、( B )是物品在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A、生产加工 B、流通加工 C、包装 D、物流加工 6、WMS是(D )的缩写。 A、供应商管理库存 B、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仓储管理系 7、(A )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A物流成本B物流加工C流通加工D物流外包 8.在配送中心的全部作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最耗费人力和时间的作业是( D)。 A.装卸搬运 B.配送 C.入库 D.分拣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李小建全本

第一章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 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征: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该研究对象,可进行如下阐述。 1). 经济活动的内容 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2). 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3).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合作、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 4). 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学科体系:通论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地理学)。 三、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 (一)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五)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区位(location)的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的主要区别:在于立论依据以及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内容的不同。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还要额外考虑到非金钱收益和“满足”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多种具体目标;另外,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要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 区位条件:不同的场所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产生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 区位因子:非经济因子;经济因子(收入因子;成本因子(运费因子、非运费因子))。 自然投入(包括土地、原材料、能源等)、劳动力和资本作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被通称为生产的三要素。技术与知识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要素投入)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具有制约作用;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不同的区位选择。2)、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全版)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5分) 第一章绪论(5分) 一、名词解释 1.商业地理: 2.史志描述 3.货殖列传 4.结构主义地理学 5.经济地理的制度与文化转向 二、简答题 1.简述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答:文献描述,知识积累。 2.简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答:(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从企业到区域到全球化。(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20世纪以前)、实证主义分析(60年代)、行为伦分析(60年代末)、结构主义分析 3.简述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包括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10分) 一、名词解释 1.连接度 2.供应商园: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3.R&D经费:R&D经费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4.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通过技术交流等知识共享方式,可以使相关企业从新信息的生产价值中获得相当的利润,这可以理解为技术与知识的溢出效应。 5.知识与技术的“黏性”: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公共知识之间存在着一种正向的关系,私人净投资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私有资本的增加,间接原因是生产活动的学习效应。 6.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 7.外部经济效果 8、交通网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表示,贝塔指数为边的数量与顶点数量之比。 9、交通网分散度:用来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10、机场产业区:包括机场关联产业和与空运相关产业,空运相关产业包括空运型产业和信息关联产业。 二、填空 1.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之一,主要是通过自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的。

物流经济地理练习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绝大多数班轮都是在( D )航线上运行,在沿线港口停靠、卸载或装运集装箱货物。 A.单程 B.远洋 C.来回 D.环状 2、沿海航线是以( C)分类的。 A运输对象 B运行组织 C所跨区域 D航行线路 3、用TEU表示货运量的航线是( B )。 A杂货航线 B集装箱线 C散货航线 D油轮航线 4、以下的( A )适合以多港口挂靠结构。 A杂货航线 B集装箱线 C散货航线 D油轮航线 5、来回式航线是以( D )分类的。 A运输对象 B运行组织 C所跨区域 D航行线路 6、班轮主要采取( B )航线。 (A)来回(B)环状(C)直达(D)中转 7、班轮航线固定挂靠的港口是( C )。 (A)目的港 (B)始发港 (C)基本港 (D)装卸港 8、我国铁路滨绥线的终点站是(D)车站。 A.满洲里 B.二连站 C.阿拉山口站 D.绥芬河车站 9、下面哪种运输方式对基础设施及运转设备方面的成本投入是最大的?( C ) A.公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铁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0、我国铁路发运国际联运货物的车站是(D )。 A.所有中国铁路车站 B.带国际铁路联运编码的车站 C.四等站以上的火车站 D.所有的货运站 11、大陆桥运输是一种以集装箱为媒介的多式联运方式,其基本形式为(A )。 A.海一陆一海联运 B.陆一海一陆联运 C.陆一海一空联运 D.海一陆一空联运 12、国际铁路货物联运过境运费计算依据是(A)。 A.《统一货价》 B.铁路运价 C.平均运价 D.《国内价规》 13、我国与蒙古边境铁路线的国内过境站是(B )。 A.满洲里 B.二连浩特 C.丹东 D.阿拉山口 14、目前全国正在统一治理公路运输车辆超载超限问题,下列构成超载超限的是 (A )。 A.四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40吨的 B.六轴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50吨的 C.AB都是 D.AB都不是 15、北疆线是我国通往(B)的铁路干线。 A.蒙古 B.哈萨克斯坦 C.朝鲜 D.越南 14、铁路运输主要承担的货运是(A )。 A.远距离、大批量 B.近距离、大批量 C.近距离、小批量 D.远距离、小批量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重点

《物流经济地理》复习重点 选择: 1、不属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物产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大 2、生产力布局最重要的类型是() 交通布局 3、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布局原则的首要条件是() 直达化原则 4、交通工具在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大概是() 70% 5、纵贯南北铁路中轴线的京广铁路全长是() 2332km 6、我国最主要的五条内河航运干线是长江、珠江、淮河、京杭大运河、()黑龙江(包括松花江) 7、将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核心发展地带的是() 珠江三角洲地区 8、国家间经贸关联不包括() 西南关联 9、亚洲区域物流中心是() D、日本 10、中国内地进口商品金额最多的来源地是() 亚洲 填空 1、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日臻完善,其中环渤海物流圈包括的中心城市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 2、与国内物流相比,国际物流具有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等特点。 3、我国主要有色金属产区是上海、辽宁、甘肃、云南和湖南。 4、物流结点的种类有转运型、储存型、流通型和综合性结点。 5、能源按使用年限分类,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6、麻纺织工业可分为络麻纺织工业、苎麻纺织工业和亚麻纺织工业。 7、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包括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和标准化原则。 8、按行政等级划分,公路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和专用公路。 9、世界的海洋连为一体,叫世界大洋。根据它们的地理位置,分为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0、我国沿海港口今后将形成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五个港口群体。 11、物流线路的类型可分为铁路线路、公路线路、水运线路和航空线路。 12、能源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燃料能源和非燃料能源。 13、化纤织品可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一、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态:A、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结合;B、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环境相结合3)既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态、特征),也研究其形成、变化、发展过程(方式、动态、特征)的规律。 3、经济地理学特性:(一)地域性(区域性)——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二)系统性——组分(元素)、结构、状态、过程称为系统构成的四要素。 二、经济活动 1、经济活动概念:微观经济活动:指以个体价格、市场为约束,以特定资源具体利用为特征的经济活动。宏观经济活动则是国民收入、总资源利用和总价格指数决定构成的过程。 2、经济活动过程: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过程) 3、经济活动特征: A、经济活动利益最大化(经济、社会、生态利益。)B、经济活动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间的统一协调C、经济活动部门分工D、经济活动地域分工E、经济活动的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F、经济活动积聚与分散G、经济活动的空间形态H、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 4、经济活动分类: A、按经济活动部门分工特征分类: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外的其他行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 B、按经济活动功能特征分类:1、主导产业经济活动;2、关联产业经济活动;3、基础产业经济活; 4、支柱产业经济活动;5、潜导产业经济活动 C、按经济活动区位指向特征分类:资源;劳动;资金;技术;市场;不定指向经济活动 D、按经济活动空间形态特征分类:点、线、面状分布经济活动 5、经济活动联系的主要方面:产品和劳务联系;生产技术联系;劳动就业联系;投资联系; 消费市场联系;用地联系;公共物品联系 6、经济联系的若干特征:单向联系、双向联系、多向联系、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横向联 7、经济活动空间联系的实现形式:人流、物流、信息流 8、经济活动空间联系的发生条件:、可转移性、互补性、介入机会 区位条件的构成与影响 一、自然环境因素:一)自然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1、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自然前提【(1)为经济活动提供必不可少的空间和场所 (2)为经济活动提供作为劳动对象或劳动必要条件的各种资源和原料】 2、是影响经济活动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3、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提供自然基础 4、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二)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气候、地形地貌、矿产资源、地质、水文、 二、生产技术因素:一)知识、智力和科学技术因素愈益成为影响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二)影响对自然优势的认识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三)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变;四)企业的小型化、分散化趋势,影响到工业布局中对集聚因素作用的再估计;五)引起产业布局出现向若干地区转移的趋势 三、社会经济因素:一)人口—劳动力资源【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人口构成、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二)经济活动布局的历史基础;三)市场、政策及行为条件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教案资料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 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 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 数量V;②通达度:通达指数 i A(顶点i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 n i ij D 1 (顶点i到顶点j的最短距 离);分散指数D=∑∑ == n i n j ij D 11 。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 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 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 (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 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 近。②杜能要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 农业将呈现怎样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 城市的远近将对农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 得最大的纯收益,农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 如何变化。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土地集约度 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