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

力学和热学 (1)与(2)

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1) and (2)

课程编号:22189936、22189937 总学时:28、72 学分: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由力学和热学两大部分组成。力学和热学都是大学物理的基础部分,是物理学各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在牛顿力学方面,主要

学习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刚体定

轴转动方面,主要学习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在振动和波方面,主要学习简谐振

动和平面简谐波。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主要学习温度,热力

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及熵增加;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方法,气体压

强公式,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能量均分定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

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热学教程》(第二版),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课程编号:总学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电流,恒定磁场,磁介质,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及电磁学与当代高新技术等内容。通过学

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建立理论及实验检验这一过

程,为学生在将来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是后续课

程比如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等的基础;电磁作用是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不仅对人类

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广,而且也与当代高科技密切相关,本课程是学生将来发展高新技

术的重要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参考书目:《电磁学》贾瑞皋,薛庆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电磁学》《电磁学》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数学物理方法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72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数学是物理学的表述语言。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是学习理论物理课程的重要的数学基础。该课程包括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两部分。复变函数论部分介绍

复变函数的微积分,级数展开,留数及其应用以及积分变换等内容。数学物理方程

部分包括物理学中常用的几种数学物理方程的导入、解数学物理方程的分离变量

法、作为勒让德方程的解的勒让德多项式和作为贝塞尔方程的解的贝塞尔函数及其

性质以及格林函数的基本知识。该课程有着逻辑推理抽象严谨的特点,同时与物理

以及工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数学基础知识。我们将把抽象的

数学知识和在物理学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但能学习数学本身,同时还能提

高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参考书目:《数学物理方法》(陆全康、赵蕙芬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学

Opt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从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和光的量子性等角度介绍光的性质。主要内容有:

(1)光的传播:几何光学的三定律,惠更斯原理和费马原理。

(2)几何光学成像:球面折射、薄透镜、厚透镜和光具组的成像规律。

(3)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等倾等厚干涉和迈克耳逊干涉仪等。

(4)光的衍射:菲涅耳衍射、单缝和多缝夫琅和费衍射、光栅等。

(5)光的偏振:偏振光的类型、双折射、偏振光的干涉等。

(6)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光的量子性。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参考书目:1.《光学》,姚启钧,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光学》,赵凯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原子物理学

Atomic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原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理解微观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建立起量子物理的基本实验事实和原理。本课程详细介绍原子的量子

态,量子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子的精细结构,多电子原子,X射线以及原子核

物理的基本概念。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数理方法

参考书目:《原子物理学》(第三版)

数字电路

Digital Electron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72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在电子设备中,通常把电路分为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数字电路电路中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当今时代,数字电路已广泛用

于各个领域。

主要内容为: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

冲的产生和整形电路、数模、模数转换电路等。

本课程是以介绍集成化数字电路的原理参数、应用为主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

课。重点是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难点为时序逻辑

电路的分析与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必须掌握用数字集成电路构成数字

电路及系统的方法。

指定教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参考书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DighalLOgicCkC此AnalysisandDesi即》VictorP.Nelson等着.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模拟电路

Analog Electron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 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半导体二极管及基本电路;双极型晶体管及基本电路;场效应管及基本电路;多级放大器及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频率响应、反馈;功率放大器和直流

电源等。对电子线路的频域进行简要分析。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

参考书目:1. 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陈大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版,2000

3.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编,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电子技术实验

Experiment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9)TTL与非门参数测试

(2)测试晶体二、三极管(10)CMOS电路

(3)晶体管单管放大器(11)译码和多路选择

(4)多级放大器中的负反馈(12)组合逻辑电路

(5)文氏电桥振荡器(13)触发器

(6)差动放大器(14)集成计数器

(7)基本运算电路 (15)设计性:单稳态电路和多谐振荡器

(8)简单音项系统制作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等/高等教育出版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余孟尝高等教育出版社

理论力学与统计物理

Theoretical Mechan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课程简介:理论力学部分:介绍宏观物理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分析力学中的拉格朗日方程,哈密顿原理与哈密顿正则方程,泊松括号与泊松定理。通过这些

内容的介绍,为学习后继的理论物理课程并掌握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学习

和研究现代物理学理论奠定基础。

热力学统计物理部分:以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宏观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微观粒子

的热运动规律,即与热运动有关的物质的力、热、电等有关性质和宏观物质系统的演

化。着重介绍研究热运动的宏观理论—热力学,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和第三定律作

为基础,阐述物质各种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及热力学规律。详细介绍热运动的微观理

论—统计物理学,该理论从宏观物质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所构成的这一事实出发,

认为宏观物质是大量微观粒子性质的集体表现,宏观物理量是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

均。从而将宏观物理与微观物理量有机的结合起来,很好的理解宏观热力学规律的原

理及物性的微观机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与热学)

参考书目:理论物理简明教程周乐柱编着北京大学出版社

热力学 统计物理(第三版)汪志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磁场与波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Wave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理和应用物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电磁场和波的主要内容为,系统地引入电磁现象的核心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组及相关重要结果;系统讲述了平面电磁波在

无界媒质中的传播,平面电磁波在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导行电磁波等;本课程

亦讨论了电磁波的辐射与天线等问题。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力学和热学,电磁学

参考书目:《电磁场与波》,黎滨洪,金荣洪,张佩玉编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3 《电动力学》,郭硕鸿,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99

量子力学

Quantum Mechanics

课程编号:22189931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和应用物理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实验和发展简史,量子力学基本概念的引入,波函数与薛定鄂方

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的算符表示与表象变换,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对称性

和全同粒子体系,中心力场,自旋,定态微扰论等。为后续课程如固体物理、原子

核物理等的学习,以及考取物理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

参考书目:《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物理》,赵凯华、罗蔚茵,高等教育出版社

固体物理

Solid State Physics

课程编号:22181016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讲述固体物理中的基本物理概念,包括晶体结构晶体中的电子和声子,金属电导,外场下晶体电子的运动,固体的热学性质,固体的能带结构和低维体系的电子性质

简介。

先修课程:量子物理

参考书目:《固体物理简明教程》,蒋平、徐至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二版《固体物理学讲义》,G.Busch H.Schade着,郭威孚译。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1)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1)

课程编号总学时:36 学分: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1)绪论(掌握误差的定义、来源与表示;掌握不确定度概念及对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学会有效数字的运算及数据处理方法;了解物理实验课程要求及

实验报告要求。)

(2)基本测量(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进行物体直径与体积的测量;掌握仪器误差的确定,测量量不确定度的具体分析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初步

了解测量仪器的选择原则。)

(3)测量杨氏模量(用伸长法测量金属杨氏模量,用光杠杆测量长度微小变化,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4)测量牛顿环(利用波动光学基本原理和球面镜曲率半径)

(5)导热系数测定(掌握稳态法进行橡胶板导热系数的测量;理解热传导定律与温差热电偶特性;掌握冷却速率的测量方法,并使用逐差法进行数据处理。)(6)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利用几何光学近轴成像原理测量透镜的焦距)

(7)示波器的使用(了解示波器的示波原理,学习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的波形,了解信号发生器的作用,学习用示波器测量电信号的频率,并且通过对李萨如图形的

观察,加深对互相垂直谐振合成理论的理解)

(8)电表改装(学会用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的内阻,学习电流表,伏特表扩大量程的原理和操作,绘出校准曲线和确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等级)

(9)PN结的伏安特性测量(了解PN结伏安特性)

(10)单缝衍射光强分布(通过对激光单缝衍射现象的研究,深刻理解并掌握衍射现象的规律,观察单缝衍射现象及其特点,应用单缝衍射现象计算单缝缝宽)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李学金,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大学物理实验》第二册(第二版),谢行恕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

大学物理实验(2)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2)

课程编号总学时: 36 学分: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第一阶段包括固体密度的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惠斯登电桥测电阻、电位差计的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操作,了解测量测量这些物理量

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规程。第二阶段包括用示波器观察动态磁滞回线、利用霍尔效应

测磁场、RLC谐振特性研究,该段属于提高阶段,交流信号作为电源,让学生熟练

地掌握深层次地测量解决方案。第三阶段包括分光计的调节与使用、迈克尔逊干涉

仪的调节与使用、超声波测声速等操作要求更高的实验,该阶段让学生可在现有的

实验基础上有更高地发展空间。大学物理实验(2)鼓励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关

实验数据的处理。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1)》

参考书目:《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李学金主编

《普通物理实验》林抒、龚镇雄等

《大学物理基础实验》朱世国等

大学物理实验(3)

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s(3)

课程编号:总学时: 54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大学物理实验3开设的实验项目主要分为设计类实验,综合类实验和研究类实验。课程在实验设置中注重基础性与先进性结合,适应性与系统性结合,物理实验与现代技术结

合,物理学史与物理实验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基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理论与

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力为目的。

设计类实验以计算机实测技术为主,实验中采用计算机实测技术对各种信号进行监视、测量、记录和分析,以此准确地获取实验的动态信息,有利于提高实验精度和研

究瞬变过程,便于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与深入研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开发

应用的能力。

综合类实验是以综合现代物理实验和现代物理技术为主的实验,目的是从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物理实验方法、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其应用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

面,培养他们综合实验能力,学习现代物理实验技术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

研究类实验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实验训练,以科研方式进行实验,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而设计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

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

动接受式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实验(1)、大学物理实验(2)

近代物理实验(1)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1)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近代物理实验是物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其他理工科需要较深厚物理基础的选修课程,该课程知识面较为广泛、实验难度较大,实验装置比较昂

贵。为使基础与应用并重,并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便调动积极性,近代物理实验

(1)主要内容:

1(氢)原子光谱的拍摄及分析(观察光谱、测出谱线波长、比对分析)

3塞曼效应(观察效应、标准具的调整、测量参数、测定荷质比e/m、比对分析)

5椭圆偏振法测量薄膜厚度及折射率(测量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方式测量的不同)

6微波调速管及传输特性测量(微波速调管使用、速调管传输特性、测量微波频率)

7电子自旋共振(原理和仪器使用、观察共振现象、测量g因子及其共振线宽)

9光磁共振(原理及仪器使用、观察光抽运现象、测量g

F因子,

g

F值)

10逸出功的测量(原理及仪器使用、测量溢出功的大小)

11F-H夫兰克赫兹实验(原理、实验仪使用、测量第一激发电位值)

12激光拉曼实验(机理与应用、测量拉曼谱、设计分子结构的综合性研究)

10. 单光子计数实验(原理与应用、设备11. 参数、系统的稳定性、杂散光影响、设计

一个弱光测量系统)

11.黑体辐射实验(原理、验证辐射定律、计算传递函数、测量能量曲线、研究黑体与发光

体辐射强度)

12.超导材料磁浮力测量实验(超导特性、磁浮力的测量方法)

13.辉光等离子体实验(实验仪结构和原理、探索辉光放电现象和特点、学会使用诊断等离

子体的工具—静电探针使用方法)

先修课程:《原子物理学》、《光学》、《量子力学》、《电磁学》、《电磁场和波》

参考书目:《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近代物理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 1997.7

近代物理实验(2)

Modern Physics Experiments(2)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近代物理实验(2)是在近代物理实验(1)的基础上开设的课程。为使实验主要内容与培养方案密切配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有比较好的理论基础并激发对三年所学知识

的总结和慨括、理解与加深的热情,近代物理实验(2)所开课程内容注重于理论的

深入,并为即将开始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进入工作岗位铺垫基础,在实验操

作模式上尽量实现手动和自动、历史和现代、选做与必做、经典与前沿的结合,安

排实验为:

1、X光衍射(X射线衍射仪操作、应用、立方晶系点阵常数精确测定)

2、真空镀膜(真空的获得、镀反射膜、基本测量及应用)

3、锁相放大(相关检测原理、应用、主要参数测定、系统的参数设计)

4、信号平均(取样平均原理、参数测定、参数配合)

5、NaI(TI)闪烁谱仪及r能谱的测量(闪烁探测器的原理、性能指标和测试方法)

6、γ射线的吸收与物质吸收系数μ的测定(γ与物质相互作用特性、测吸收系数)

7、食品中微量元素的中子活化分析(反应堆工作原理、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核

仪器系统以及核信息处理方法、食品中微量元素对食品卫生的影响、根据实验

对象探索和研究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条件以及设计实验方案)

8、金属薄膜电阻率随膜厚变化规律研究(直接地接触薄膜材料、使用的四探针法测

量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原理和方法、薄膜的膜厚对金属薄膜电阻率的影响;、分析

用四探针法测量金属薄膜电阻率时可能产生误差的根源)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学》、《原子物理学》、《量子力学》、《统计概率论》、《电子技术》参考书目:《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近代物理实验》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 1997.7

量子力学专题

Special subjects on quantum mechan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首先对《量子力学》课程中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进行系统地分析、总结和提升,内容包括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表象理论、对称性、对一维定态问题的应用和微扰论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学习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量子跃迁、量子散射等内容。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量子力学科目进行认真地准备。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量子力学

参考书目:《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曾谨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力学习题精选与剖析》(第三版),钱伯初,曾谨言?,科学出版社

普通物理专题

Special subjects on general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

课程简介:本课程以普通物理学中的力学和电磁学部分内容为主,涵盖质点运动学、牛顿定律、功与能、冲量和动量、刚体运动学、刚体动力学、电学、磁学、电磁感应等内

容。通过对其中一些重点内容和难点进行深入讲解并进行练习,使学生更加深刻

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并熟练掌握常用解题方法,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普通物理科目

进行认真的准备。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

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电磁学》贾瑞皋,薛庆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科技英语(1)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

课程内容:科技英语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它对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重点通过有关物理学、电子科学、计

算机、网络与信息科学、光通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机械等方面课文的精读,

介绍科技英语的构词特点、时态和语态等语法特点、句子结构特点和文体特点,初

步掌握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掌握部分相关领域的常用专业词汇与术语,掌握科技

英语中常用动词的英译法、专利英语的特点与翻译方法、常用数学符号、公式和数

量的表达等基本知识;通过一定量的科技论文、报告的写作练习,了解英文科技论

文的基本构成、从摘要到正文的写作格式和基本写作要求;通过课堂的模拟演讲和

发言,掌握撰写演讲稿的方法和发表有效演讲的方法和技巧。全程内容大部分用英

文讲授,以提高学生听力水平。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参考书目:1)《理工科专业英语》,董亚明,佟方,庄思永编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科技英语突破》《Toward a breakthrough in scientific English》,翟天利主编.外文出版社, 1999.9(1999.11重印)

3) 《21世纪科技英语(上、下册)》,桂清扬、谢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剑桥科技英语丛书·写作》,(英)汉普-莱昂斯(Liz Hamp-Lyons),(英)希斯利

(Ben Heasley)着; 杨福玲编译.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科技英语(2)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作为先开课科技英语(1)的提高课程,重点通过有关物理学、电子科学、化学和机械电子等方面课文的精读,并伴随着每一课的科技英语语法要点的系统讲

述、词汇辨析和阅读翻译训练,继续深入系统讲授科技英语语法特点,包括被动语

态、比较级、动词非谓语形式、各类丛句、虚拟语气、句子成分的强调、省略、倒

装、分割等等,重点介绍科技英语英汉互译方法和技巧,同时补充产品应用说明书

的撰写和阅读方法等实用技巧,使学生们进一步牢固掌握科技英语在构词、句型、

时态和语态、结构和文体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科技词汇量,提高本专

业外文资料和科技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翻译水平;通过一定量的科技论文或报告

的写作练习,提高英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通过课堂讨论、演讲和发言,提高科

技英语交流能力。全程内容大部分用英文讲授,采用听说读写有机结合的原则,提

高学生的科技英语应用能力。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科技英语(1)

参考书目:1) 《实用科技英语教程》,秦荻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2)《理工科专业英语,董亚明,佟方,庄思永编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 《剑桥科技英语丛书·听力》,(英)林奇(Tony Lynch)着; 徐正华编译.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4) 《剑桥科技英语丛书·会话》,(英)林奇(Tony Lynch),(英)安德森(Kenneth

Anderson)着; 王红,稽纬武编译. -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

微机原理及应用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技能并重的课程,是本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所有计算机课程(包括软件、硬件)的基础。在教学时着重于实际应

用。通过对80X86微处理器组成、汇编语言与程序设计方法、PC机的输入输出接口

知识的介绍,阐明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原理以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芯片与CPU的

接口方法。其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微机应用系统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设计基

础,接口技术是微机应用系统硬件组成的设计基础。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

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常用外设的接口

连接方法,建立微型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应用微型机系统软、硬件的能

力。

先修课程:数字电路、计算机应用基础

参考书目:1)《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第二版,王永山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沈美明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3)《微机原理及汇编语言教程》,杨延双等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4)《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周佩玲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JAVA语言

Object Oriented Program Design and Java Language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其中实验课时:18 学分:2.5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及Java语言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面向

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思想;Java语言的基础知识、程序结构、对异常的处理;

Java语言中输入输出流的应用;Java语言图形界面程序、多线程程序、网络程序及

简单WEB程序的编写。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C语言

参考书目:1. 《Java程序设计》,丁岳伟,彭敦陆编着

2.《Java编程思想》,Bruce Eckel,(候捷译)

计算机网络技术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计算网络的体

系结构;常见网络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及使用;常用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计算机局

域网技术与架设;广域网的接入技术以及因特网的主要应用服务的架设与管理。

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参考书目:1. 《计算机网络》,冯博琴陈文革主编

2.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着

计算物理

Computational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

课程内容:《计算物理》课程主要介绍如何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和求解物理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插值、拟合、平滑处理;数值微积分的计算方法;普通方程,常微分

方程,波动方程,热传导方程,薛定谔方程等物理问题的求解方法;应用画图软件和

其他数学软件对实验数据或数值模拟数据进行画图分析和处理。

先修课程:数学物理方程,量子力学

参考书目:1. 《计算物理学》,陈锺贤编着

2. 《计算物理学》,马文淦编着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课程编号:23181019 总学时: 54 其中实验课时:18 学分:2.5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系统学习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数据库的设计、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以及数据库的管理。强调理论基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掌握数据库一般原理基础

上,学会数据库从数据建模、数据库设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的实现、数据的维

护和更新整个数据库建设的流程,使学生积累一定的数据库的实际应用的经验。

先修课程:C、VB等程序设计语言

参考书目:《现代数据库系统实用教程》,徐洁磐等编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数据库系统概论》,萨师煊、王珊编着,高等教育出版社

接口技术与单片机

Interface of Microcomputers

课程编

课程性质:综合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以MCS-51单片机为范例学习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的课程。本课程重点讲授MCS-51系列单片机的组成

原理、内部结构、指令系统、定时/计数器的原理、中断系统、串行接口、并行输

入/输出接口的原理与扩展方式与方法、常用键盘接口、LED显示器接口等人机接口

技术、A/D、D/A接口技术。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学习,使学生对单片机原

理结构、指令系统、I /O接口技术、中断方式、系统扩展技术有较深刻理解,初步

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并在实验基础上,能根据应用系统设计要

求,完成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程序编写与调试。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汇编语言

参考书目:1)《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及应用》,徐惠民,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 2)《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3版)》,李朝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3)《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及其应用(第二版)》,蔡美琴等,高等教育出版社4)《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胡汉才,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五门为“信息物理工程”专业方向课程

现代物理测量方法

Measuring Methods in Physics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X射线衍射测量方法、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方法、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喇曼光谱分析方法、核磁共振波谱学原理、表层分析技术、电子显微镜等。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参考教材:《现代材料分析方法》/张锐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传感器原理与技术

(Sensors Principle and Tech)

总学时:54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在当今信息时代中,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是三大支柱性技术,传感技术作为信息获取技术,因此在当代科技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由于传感器技术中的测量

对象涉及工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日常生活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十分广泛,已经

成为理工科学生的必备知识。其内容有:传感器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传感

器的一般特性、传感器材料、温度传感器及其应用、光敏传感器及其应用、磁敏传

感器及其应用、气体传感器及其应用、湿度传感器及其应用、光纤传感器及其应

用、生物传感技术及其应用和智能传感技术等。着重介绍各类传感器的特性,前置

信号的放大与处理,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各项要求。并使学生学会在测量或控

制实际对象时,如何从精度要求、可靠性、成本等方面选用各类传感器。

本课程可以用于应用物理专业、电子技术、电子工程、自动控制、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模拟电子,误差理论

参考书目:《传感器原理与应用》黄贤武郑莜霞编着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光纤传感技术与应用》王惠文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激光原理与器件

Laser Principle and Devices

总学时: 72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 本课程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概述激光器的基本结构和特性;第二部分讲授光谐振腔理论,重点介绍光谐振腔模式的波动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高斯光束的传输

规律。第三部分讲授电磁场和物质的共振相互作用,主要说明谱线加宽的表述和类

型。第四部分讲授激光振荡和放大理论,在激光器的各种理论分析方法中,主要介

绍速率方程理论。第五部分简单介绍激光技术,包括调Q技术、锁模技术、稳频技

术等。第六部分在以上原理的基础上讲授常见的典型激光器件的特性和参数等。先修课程: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

参考教材:

1)《激光原理》第五版,周炳琨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年

2)《激光器件原理与设计》第二版,李适民等编着,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年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Semiconductor Physics and Devices

课程编号:23182104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固体晶格结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半导体能带理论,平衡半导体,载流子输运现象,半导体中的非平衡过剩载流子,pn结,pn结二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光器件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固体物理

参考教材:

1.[美] D.A. Neamen着,赵毅强等译,《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2

2.《半导体物理学》(第6版),刘恩科,朱秉升,罗晋升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信息光电子学

Information Opto-Electronics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 本课程为信息物理工程专业专业课,课程以信息光电为主线,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系统介绍了辐射的基本概念、光在介质中传输特性以及光探测的原理和方法

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半导体发光器件和光电转换效应及其相关器件。第三部分介绍

与光信号加载有关的光调制概念和相关光通讯方面内容。第四部分介绍了光学信息

处理及光学全息等方面的内容。

先修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光学,光纤技术

参考教材: 《光电子学教程》,张季熊,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光电子学》,申铉国,张铁强,兵器工业出版社。

《信息光电子学基础》,朱祖华,浙江大学出版社。

《光波导技术基本理论》,叶培大,吴彝尊,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以下五门为“薄膜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程

真空技术基础

Fundamentals of Vacuum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真空的表示,稀薄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吸附与脱附,真空中的电现象,真空中的气体流动,真空的获得,真空测量和真空检漏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

参考教材:《真空技术》/巴德纯等冶金工业出版社

《真空技术基础》и.в.高罗列夫

薄膜物理与技术

Thin Film Physics and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薄膜生长过程,薄膜的结构与缺陷,常见薄膜制备技术,薄膜性质与表征。

先修课程:真空技术基础

参考教材:《薄膜物理与技术》/杨朝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

Applic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由气体放电生成的等离子体,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支撑21世纪产业和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例如,等离子体加工已经成为制造LSI(大规模集成电

路)、LCD(液晶显示)等尖端电子器件所必不可少的技术,为了确保人类的永久能

源,有关科技人员在国际合作的基础上正在推进通过约束超高温、超高密度等离子

体来实现核聚变反应的研究工作,在环保领域,等离子体在除尘、杀菌、消毒以及

废物处置方面得到应用,在新材料制备和加工领域,等离子体工艺(plasma process)

在薄膜沉积与刻蚀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本课程主要针对被称为“低温等离子体”的概念、基本特性、产生方法、控制及其应用进行介绍。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

参考教材:《等离子体电子工程学》/[日]管井秀郎科学出版社

现代光学薄膜技术

Modern Optical Thin film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薄膜光学的设计理论,常见光学薄膜的设计,光学薄膜设计软件的使用,光学薄膜检测技术(薄膜的透射和反射率测量、薄膜的吸收和散射测量、薄膜的光学常数测

量)。

先修课程:电磁场与波,薄膜物理与技术

参考教材:《现代光学薄膜技术》/唐晋发等,浙江大学出版社

《光学薄膜技术》/卢进军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

薄膜光电子学

Opto-Electronics of Thin Films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金属薄膜的电特性,电介质薄膜的电特性,薄膜的压电和压阻特性及应用,薄膜光电器件(薄膜光敏器件、薄膜太阳能电池、薄膜显示器件、薄膜存储器件),薄膜光

热器件,磁性薄膜器件,薄膜传感器件等。

先修课程:半导体物理与器件,薄膜物理与技术

参考教材:《薄膜电子学》/孔庆生电子工业出版社

以下五门为“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课程

核分析技术

Nuclear Analysis Technology

总学时:54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的五门课程(核物理概论,核电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核分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之一,属于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对于选择了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生则是

必选课程。本课程内容如下:

核分析技术是核科学中利用射线特征和加速器的特性对物理化学分析问题建立的更

深入的分析技术,是当代尖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内容包括中子活化分析原理及

应用,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原理及应用(含X激发X荧光分析原理及应用,以及扫描

核探针原理及应用),放射免疫检测与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原理及应用,加速器及加速

器质谱分析原理及应用,同步辐射原理和应用,核医学概貌。核分析技术课程内容

密切结合目前普遍关注的环境医学问题,是先进的尖端物理技术应用在环境医学方

面的概述。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核物理概论

参考书目:肿瘤核医学(

核电子学概论

An Introduction to Nuclear Electronics

总学时:54 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的五门课程(核物理及实验方法概论,核电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核分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之

一,属于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对于选择了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

学生则是必选课程。具体内容如下:

了解微观世界离不开信号处理系统。在核物理实验领域中,几乎所有的认识都来自对物理事件的信号采样、处理和分析。核电子学是涉及核信号的采集、放大、调

理、处理和分析的专业,专门针对核信号的高速、瞬态、随机和短时间内高计数率等

特点,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与平常针对稳态信号的电子学有很大的不同。正是由于这

个特点,核电子学所采取的技术和方法正在各个高科技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地应用和

发展,例如基础研究、大科学工程、高速摄影、激光、光学、医学、环境保护和通讯

等领域。

核电子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与核物理知识的紧密结合。要处理一种核信号(例如Gamma射线),就应当了解其生成和转化机制,了解它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从而理解

其携带的物理信息。因此,学习核电子学,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扩展实验方

法和手段,在较高的层次上理解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核电子学人才属于计算机技术、核物理知识、信息处理技术和电子学技术四者结合的人才,与一般的电子学人才有很大的不同,目前在全世界都属于紧缺的。其就业

面涉及基础科学研究、核工程、医疗技术、环境保护和光学等领域。

先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核物理概论

参考书目:原子核物理(卢希庭主编),原子能出版社出版。

核能开发与应用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uclear Energy

总学时: 54 学分: 3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的五门课程(核物理及实验方法概论,核电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核分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之一,属于应

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对于选择了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生则是必选课程。具体内容如下:

本课程是面向应用物理系核科学与工程方向学生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核科学基础知识、核能的军事应用、核反应堆的原理与构成、核技术在医学、检测等民用领域方面的应用,以及辐射防护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的重点是核科学基础、核反应堆的基本原理、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参观我校微型反应堆加强理解。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核物理概论

教材:《核能开发与应用》第一版,马栩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

参考教材:《核科学概论》,刘庆成、贾宝山、万骏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Isotopic and Radiation Technology)

总学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的五门课程(核物理概论,核电子学概论,核能开发与应用,核分析技术,同位素与辐射技术)之一,属于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但,对于选择了核技术与应用专业方向的学生则是

必选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如下。

主要内容:

基础部分:同位素的定义、分类和特性、及测量方法;射线装置的定义、种类和各

自特点;各种射线的测量方法和辐射防护。

应用部分: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以下几方面的应用:考古、地质、宇宙科学方面的

应用;环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农业、林业、食品工业方面的应用;

新材料研究和材料改性工业方面的应用;生物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

用;新药研究开发方面的应用;工业计量、监控和防火防盗监控方面的应用;无损

检测方面的应用;等。

本课程是以介绍同位素技术和辐射技术及其应用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学、工业、日常生活领域的同位素

与辐射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各常见的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的原理,清楚了解

各种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的实施方法,对毕业后能进行有关的科研和技术开发以及掌

握有关生产技术,或者报考与核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先修课程:核物理及实验方法概论

参考书目:《分子核医学》王世真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伍庆昌译,原子能出版社,1995。

《核技术生物科学及农业应用》李国柱,陈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核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李恒德主编,原子能出版社,1986

核物理概论

Nuclear Physics

课程编号:总学时:54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内容:原子核物理是现代核技术的基础,它是现代物理学界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原子核科学技术在材料学、环境学、生物学、考古学、医学、电离辐射防护、核能等方面都有具体的应用。在课程的基础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原子核的基本特性(核力,核模型;核衰变,核反应);中子物理基础知识、中子活化技术、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辐射防护基础知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结合能,核自旋,核磁矩等概念。了解核力,核结构模型。掌握核衰变的统计规律,理解α衰变,β衰变,γ衰变,掌握反应Q方程。了解和掌握中子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子活化和X射线荧光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基础知识。通过以上的知识的掌握,使学生为深港两地的经济发展和科研服务,如在广东的核电企业,技术监督部门,卫生防疫部输送人才。同时,也为大亚湾核电站的中微子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东莞的中子散裂源项目输送人才。课程的特色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安排去大亚湾或深圳大学的微型反应堆进行实地考察并讨论。并在后继的课程中安排相应的核物理实验和原子核技术应用方面的毕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一、原子核物理基础

(1)了解原子核的基本特性;核力,核模型;核衰变,核反应。

(2)掌握结合能,核自旋,核磁矩等概念。了解核力,核液滴模型。掌握核衰变的统计规律,理解α衰变,β衰变,γ衰变。

教学重点和难点:核衰变的统计规律。

二、中子物理基础知识

(1)了解中子基本性质,中子的粒子性和波动性。

(2)了解中子的散射技术,中子源的分类和性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子探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三、各种粒子探测器

主要介绍中子管,正比计数管,Na(Tl)探测器,半导体探测器(包括高纯锗探测器\BGO探测阵列)等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核谱学实验方法,

介绍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核谱分析方法及应用,核谱测量中的误差计算等

五、辐射防护基础

a)了解辐射防护的放射性活度、照射量和照射量率、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比释动能

等基本概念。

b)掌握照射量、照射量率与比释动能之间的关系。

c)掌握剂量当量和有效剂量剂量当量的关系与计算。

d)掌握对各种射线的防护基本要领。

教学重点:掌握各种射线的性质及辐射防护要领。

教学难点:注意区分各种常用辐射量的概念极其计算。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量子力学

参考教材:《原子核物理》卢希庭主编,原子能出版社2001

《原子核物理》杨福家等着,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核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出版社,1991 《中子活化分析》,柴之芳着,原子能出版社,1982

《核分析技术》,赵国庆编,原子能出版社,1990

材料物理化学实验赵

实验要求 1.班长按学号将每班分成八组; 2.一个班进行实验完毕后换另一个班; 3.班长与实验指导教师保持联系,按照要求规定的时间、地点 和班级进行实验; 4.预习所做的实验内容; 5.实验材料首页的“原始数据记录”要求每小组打印一份,手 写记录相关数据,实验做完经指导老师签字后方可离开; 6.实验报告按照“材料物理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模板进行书写 (要求打印模板、手写),要求贴上原始数据记录单,小组内成员可以复印本小组的“原始数据记录”进行粘贴; 7.听从指导老师安排,按要求操作设备; 8.注意实验安全,保持实验室卫生。

材料物理化学-原始数据记录 实验名称: 实验时间:;室温:; 同组学生:; 实验数据记录: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备注:1、上课时准备好本记录纸,实验中按要求记录,完成后指导教师进行签名。 2、本记录要求附在实验报告中,复印即可。

实验一凝聚态物质燃烧焓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使用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焓。 2、了解量热计的原理和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25℃,101 时,1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φm)。在适当的条件下,许多有机物都能迅速地完全进行氧化反应,这就为准确测定它们的燃烧热创造了有利条件。通常测定物质的燃烧热,是用氧弹量热计。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一定量被测物质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使氧弹本身及其周围的介质和量热计有关附件的温度升高,测量介质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值ΔT就能计算出该样品的燃烧热(介质的比热容是已知的)。若使被测物质能迅速而完全地燃烧,就需要强有力的氧化剂。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压力为1.5-2 的氧气作为氧化剂。用氧弹式量热计(见实验装置部分)进行试验时,氧弹放置在装有一定量水的金属水桶中,水桶外是空气隔热层,再外面是温度恒定的夹套。样品在体积固定的氧弹中燃烧放出的热、引火丝燃烧放出的热和由氧气中微量的氮气中微量氮气氧化成硝酸的生成热,大部分被水桶中的水吸收;另一部分则被氧弹、水桶、搅拌器及温度计等吸收。在假设量热计与环境没有热交换的情况下,可写出如下的热量平衡式: ×a - q×b + 5.98c = K△t (1)(近似平衡) —被测物质的定容热值,J·1; a —被测物质的质量,g; q —引火丝的热值,J·1(铁丝为-6.7 ·1); b —烧掉的引火丝的质量,g; 5.98 —硝酸生成热,当用0.100 ·1滴定生成的硝酸时,每1 碱相当于5.98J 热量; c —滴定生成硝酸时,耗用0.100 ·1的毫升数; K —量热计常数(水当量,14.55 );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

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 最伟大的物理学家Top10 PhysicsWeb曾经搞过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投票,结果如下表: 1:牛顿(经典力学、光学) 牛顿(Sir Isaac NewtonFRS, 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一位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和炼金术士。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牛顿像(21张)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之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在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了一场“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的民意调查,牛顿被认为比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更具影响力。

2: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奠基人)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的德裔美国科学家,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1909年开始在大学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后因二战爆发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 十九世纪末期是物理学的变革时期,爱因斯坦从实验事实出发,从新考查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理论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他的量子理论对天体物理学、特

大学物理B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B(2)》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第5章:真空中的静电场 课程内容: 1、电荷和电场库仑定律 2、电场强度场强的叠加原理连续分布电荷的场强 3、电场线电通量高斯定理高斯定理的应用 4、静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电势的叠加原理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5、电偶极子 6. 电流和电流密度欧姆定律电动势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以及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3、理解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能熟练地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4、掌握电场力的功与电势差和移动电荷之间的关系。 5、理解电场是保守力场。 6、掌握电势与场强的积分关系。 7、了解解电场线、等势面的概念。 8、了解场强和电势梯度的关系。 9、了解电偶极子,电偶极矩的概念。 10、理解电流、电流密度、电动势的概念。 11、掌握欧姆定律 本章重点: 1、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2、掌握高斯定理和环路定律的应用 3、会计算电场力的功。 4、电流密度、欧姆定律 本章难点: 1、利用叠加原理计算简单的典型的场源所产生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用高斯定理求具有特殊对称性分布电荷的场强。 模块分类及要求: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课程内容: 1、静电场中的导体 2、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3、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4、电容电容器 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6、静电的应用 基本要求: 1、理解导体静电平衡条件及导体表面电荷分布。 2、掌握电容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能计算平板、球、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 3、了解电介质极化的微观解释和极化强度矢量。 4、理解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各向同性介质中电位移与电场强度的关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材料物理专业

材料物理专业 材料物理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材料物理专业,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材料物理是从物理学原理出发提供材料结构、特性与性能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主要面向新能源与新信息等新功能材料探索。 材料物理专业提供物理学、材料科学、材料化学和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材料探索、制备与合成的思维与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及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专业训练。 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材料物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探索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发展成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继续深造或在相应领域从事材料物理研究、教学、应用开发等方面的创新性人才。

由于当今以服务于高科技,现代工业和国防为主的现代材料或新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速度也越来越快,因而涌出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和新问题越来越需要材料学家和物理学家等共同努力来归纳、整理、总结及创新。 由此产生的材料物理专业无疑是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结果。它给现代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空间。为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完善而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因此,材料物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90902008 学时:96 学分:6 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开课部门:基础教学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实验性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2.实践教学要求 实践教学具体要求见《大学物理实验大纲》。 四、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质点力学 1. 教学内容 (1)质点运动的描述 (2)牛顿运动定律; (3)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4)冲量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5)力矩和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点运动的描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机械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牛顿运动定律和三个守恒定律及其成立条件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质点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应注意1.质点力学中除角动量部分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3.可简要说明守恒定律与对称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使学生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它们具有的矢量性、相对性和瞬时性,能用求导方法由已知的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及应用;掌握质点的动能和动能定理,理解保守力和势能的概念,理解系统的机械能定理及其应用,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理解冲量的概念,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与应用;了解力矩和角动量的概念,理解角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二章刚体力学基础 1.教学内容 (1)刚体定轴转动的运动学描述; (2)刚体定轴转动的动力学描述; (3)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 (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 2.重点与难点 重点: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难点:转动定律的应用、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和角动量守恒的条件。 3. 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要通过把刚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逐步使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1.刚体力学中除刚体外绝大多数概念学生在中学阶段已有接触,故教学中展开应适度,以避免重复;2.学习矢量运算、微积分运算等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使学生理解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了解平行轴定理的内涵,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及应用;了解力矩的功的计算,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理解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机械振动 1.教学内容 (1)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2)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和能量; (3)简谐运动的合成。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简谐运动的运动学描述。 难点:简谐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3.课程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强调简谐运动的描述特点及研究方法,突出相位及相位差的物理意义。振动是应用演示手段较为丰富的部分,教学中应充分应用演示实验和多媒体手段阐述旋转矢量法;展示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现象、振动的合成。并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展示物理思想和物理现象的多媒体课件。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概念及其三个特征量的意义,理解简谐运动的动力学特征及能量特征,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问题。

国内大学材料物理专业排名

071301:材料物理专业 培养目标、就业前景、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名单、 专业排名及相关评价 转载本站中国大学专业评价资料,请注明“本资料来自好生源高考志愿填报系统” 专业级别:本科所属专业门类:材料科学类报读热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物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与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物理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物理学和材料物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材料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材料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6.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要课程:基础物理、近代物理、固体物理、材料物理学等。 学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职业方向:从事科研或在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军工、能源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开发与管理。开设材料物理专业院校毕业生能力用人单位评价: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 兰州大学云南大学燕山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湘潭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贵州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西南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济南大学青岛大学 上海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江西理工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B等级的学校有: 太原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 辽宁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青岛科技大学沈阳化工大学 台州学院淮北师范大学洛阳理工学院 本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C+等级的学校有: 九江学院宜春学院

2015年美国大学物理类院校排名

2015年美国大学物理类院校排名 以下是2015年USnews美国大学物理类院校排名的相关介绍,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对海外留学有疑问,可以在线咨询小马过河留学专家,也可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8-123-267! 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 Harvard University 2 Princeton University 2 Stanford University 2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2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7 Cornell University 7 University of Chicago 9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1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11 Columbia University 11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11 Yale University 14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14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16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6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1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Rowland) 18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18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18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22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23 Ohio State University 2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23 Stony Brook University—?SUNY 26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26 Rice University 26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29 Brown University 29 Duke University 29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29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9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New Brunswick 2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2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36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36 New York University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I)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类大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它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知识及常用的物理方法。在课程学习中,要求以应用为目的,加强与实际应用较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具有较完整的物理理论基础和比较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质点运动学 1.理解质点模型和参照系等概念。 2.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位置矢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等。 3.能借助于直角坐标系熟练地计算质点在平面内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瞬时 性、矢量性和独立性等基本特性。 4.掌握圆周运动的角量表示及角量与线量之间的关系。能够计算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的角速度和角加 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5.了解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二)牛顿运动定律 1.理解牛顿运动三定律的物理内容,了解其适用范围。 2.能够使用隔离法分析物理对象,熟练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和解决基本力学问题。 (三)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掌握动量、冲量的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动量原理、动量守恒定律求解质点在平面 内的动力学问题。 2.理解功、动能、势能、保守力和机械能概念,明确其物理意义,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3.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理解功能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四)刚体的转动 1.了解刚体模型和刚体的基本运动,理解刚体运动与质点运动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描述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坐标、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概念及其运动学公式。 3.理解转动惯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典型几何形体的转动惯量。 4.理解转动定律,能够结合力矩概念构造动力学方程求解定轴转动的问题。 5.理解力矩的功,刚体的转动动能,刚体的重力势能等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 恒定律解决刚体定轴转动的问题。 6.理解刚体的动量矩(角动量)概念,能计算刚体或质点对固定轴的动量矩。理解动量矩守恒定律 及其适用条件,并能对含有定轴转动刚体在内的系统正确应用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有关问题。 (五)机械振动 1.理解谐振动模型,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及描述简谐振动的基本特征量:频率、相位、振幅的 意义及确定方法,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掌握旋转矢量法,并能用以分析有关问题(如确定初相、运动时间、写出振动方程)。 3.理解两个同方向、同频率谐振动合成的规律,以及合振动振幅极大和极小的条件。了解两个互相 垂直、同频率和不同频率谐振动的合成规律,了解李萨如图形。 (六)机械波 1.理解描述波动的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及各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掌握根据已知质元的振动表达式建立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方法以及波 函数的物理意义,理解波形图线。了解波的能量传播特征及能流、能流密度等概念。 3.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相干条件,能应用位相差和波程差的概念分析和确定 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加强和减弱的条件。 4.理解驻波及其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建立半波损失的概念,了解驻波和行波的区别。 (七)波动光学 1.了解原子发光的特点,理解光的相干条件及获得相干光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光程概念以及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了解反射时产生半波损失的条件。能正确计算两束相 干光之间的光程差和相位差,并写出产生明条纹和暗条纹的相应条件。 3.掌握杨氏双缝干涉的基本装置和实验规律,了解干涉条纹的分布特点及其应用,并能做相应的计 算。掌握薄膜等厚干涉的规律及干涉位置的计算,理解等倾干涉条纹产生的原理,了解薄膜干涉原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 4.理解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及其对光衍射现象的定性解释。了解分析单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半波带法, 能够根据衍射公式确定明、暗条纹分布。了解光栅衍射条纹的成因和特点,掌握光栅公式,了解

物理学与计算机密切的关系

物理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周瑜均 学号222009369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4班 [摘要]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其应用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仿真物理实验,多媒体实验,实验后的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由于计算机可以帮助解决传统实验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仿真物理实验多媒体实验 目前,计算机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物理学是研究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性质、运动和转化、内部结构等方面,从而认识这些结构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作用、运动和转化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物理学(physic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φυσικη,原意是自然哲学、自然学,内容包括宇宙万物,涉及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近代以来,这一术语逐渐演进,成为指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术语。[1] 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是按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不同运动形式划分的。人对自然界的认识来自于实践,随着实践的扩展和深入,物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入。同人类的其他任何知识领域一样,物理学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一、物理学在计算机中应用 下面举计算机中硬盘的例子来阐释物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1.硬盘是微机系统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存储设备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它是故障机率较高的设备之一,而来自硬盘本身的故障一般都很小,主要是人为因素或使用者未根据硬盘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维护措施所致。 其中防震是最重要、最必需的:硬盘是十分精密的存储设备,工作时磁头在盘片表面的浮动高度只有几微米。不工作时,磁头与盘片是接触的;硬盘在进行读写操作时,一旦发生较大的震动,就可能造成磁头与数据区相撞击,导致盘片数据区损坏或划盘,甚至丢失硬盘内的文件信息。因此在工作时或关机后,主轴电机尚未停机之前,严禁搬运电脑或移动硬盘,以免磁头与盘片产生撞击而擦伤盘片表面的磁层。在硬盘的安装、拆卸过程中更要加倍小心,严禁摇晃、磕碰。 与此同时,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技术就此诞生——硬盘减震。各大电子产品的厂商均极大限度的开发此项技术并充分利用在自己的产品中。 2.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技术核心是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半导体技术的主要分支。1958年,美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研制出半导体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时代从此开始了。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在五十年的时间里迅猛发展。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其后一般认为经历了五代,即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1]

2010年全国大学高校各专业学科最新最全排名汇总 (如何查看:按住ctrl键,同时点下面的任何一行链接就可以打开看了) 2010年中国大学排名超级完整版: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1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101-2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201-3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301-4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0(401-500)2010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 中国大学排行榜2010(501-600) 2010年中国大学分学科排名:2010大学工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工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法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法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教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教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经济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经济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文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文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社会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社会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历史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历史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农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农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医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医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自然科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自然科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管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管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2010大学理学排名,2010中国大学理学排名A等学校名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浅谈物理学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关系

浅谈物理学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关系 摘要:物理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看似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物理学与计算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物理学发展;计算机发展;密不可分 引言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已有三百多年的时间,计算机的诞生是物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几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又为物理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计算机技术与物理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两者有高度的交叉性。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个阶段都是以物理学的发展变革作为前提的,再看近代物理学的历史,计算机扮演着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丶物理学是计算机硬件的基础 现存计算机是基于经典力学研发而成的。1944年,美国国防部门组织了有莫奇利和埃克特领导的200多位专家研制小组,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劳动,于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里研制出了人类的第一台电子管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1947年,美国的巴丁等几位科学家研制出了既小又可靠,并且不会变热,结构单一的晶体管。1953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仙童公司都宣布研制成第一块集成电路。1954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首先宣布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集成电路生产线。随后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使计算机体积大大缩小。 1958年,美国IBM公司制成全部使用集体管的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诞生了。第二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第一代计算机提高了近百倍。 60年代中期,随着集成电路的问世,第三代计算机诞生了,其标志产品是1964年由美国IBM公司生产的IBM360系列机。早期的INTEL8080CPU的晶体管集成度超过5000管/片,1977年以后在一个硅片上就可容纳数万个管子。80年代左右,IBM制成了第一代微型计算机8086.PIII的晶体管集成度有2800万个。 第四代计算机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使计算机向着微型化和巨型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从早期的8086,发展到80286,80386,80486,奔腾(Pentium)奔腾二代(PentiumII)、奔腾三代(PentiumIII)及奔腾四代(PentiumIV)。 整个计算机的硬件基础就是物理,我们能看出物理在计算机发展中的地位,整个硬件的基础,没有硬件的发展,计算机在一定的程度上想往上提高不太可能。另外量子计算机正在技术攻关中。 二、物理研究成果在计算机上的应用 磁芯现代计算机内存贮器都是体积小,速度快的磁芯所组成,而磁芯的应用,则是物理学研究成果用于计算机的一个突出例子。1950年王安等人在《应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磁性材料的有关论文,一年后,同一杂志发表了斯莱斯特应用这种材料于数字记录的文章。两年后,MIT的计算机就采用了这种磁芯作为内在存贮器,从此,陆续研制出了磁带,磁鼓,磁盘,软磁盘等,四十多年来,磁性材料一直是计算机的主要或辅助存储设备。 物理效应固体电子学中有场效应构成了MOS集成电路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发明的隧道二极管;六十年代初发现了约瑟夫逊效应,今天就已经有了高速度,低功耗的器件等等。 “荒诞不经”的黑洞计算机为了与时俱进,研究人员可以把物理学定律看作计算机程序,把宇宙

全国大学物理排名

理论物理(理论物理(100100100) )

庆邮电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温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C等(20个):名单略 2626))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26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 3333)) 原子与分子物理( 原子与分子物理(33

1414))等离子体物理(14等离子体物理(

C 等(3个):名单略 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116116116) )

B+等(35个):南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苏州大学、湘潭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燕山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山西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广西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聊城大学、温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 B等(34个):宁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宁波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湖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首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三峡大学、青岛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 C等(24个):名单略 声学( 1515)) 声学(15

最新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B)教学 大纲

《大学物理学(B)》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1.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基础课,同时还具有自然科学素质教育的意义,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正确认识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还应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能对实际问题建立简化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正确的数学分析。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为理解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是“力学基础”,包括质点运动的描述方法,质点动力学和刚体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和概念,以及量纲和非惯性系问题的一般处理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学”,介绍热平衡态、热量和内能等基本概念,以及气体状态方程、分子的速率分布、热力学基本定律、卡诺定理等;第三部分是“静电场与稳恒电流”,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概和基本原 理,并讨论导体和电介质在静电专程的基本性质,进而引出电路理论的基本关系式。第四部分是“磁场与电磁感应、电磁场”,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讨论磁场与电流间的联系,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物理内涵,进而建立起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第五部分是“波动光学”,从波动的角度认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讨论光的偏振和双折射,由此深化对电磁波基本性质的理解;第六部分为相对论基础,简介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概念。 3.教学改革(与原课程内容比较) 本课程是在原《大学物理学2》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原大纲相比总学时增加了18学时,增加的原因是我校的《大学物理学2》的教学水平与其他学校相比有比较大的差距,也与我校的发展目标不相符。增加的

学时主要用来讲授相对论及光学两部分内容,是大学物理学的教学内容更加完整。但即使像现在的学时,也与科大等院校仍有很大差距。 二、大纲内容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参考系,质点的概念,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的概念,速度§1.2 匀加速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斜抛运动 §1.3 圆周运动 平面极坐标,法向加速度和切向加速度,角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 和匀加速圆周运动 §1.4 相对位移和相对速度 时间和空间,相对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本章重点:参照系的概念,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及其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量表达式,质点的运动方程, 相对运动的概念。 本章难点:位置矢量、位移矢量、速度矢量、加速度矢量的相对性、瞬时性及矢量形。 第二章质点动力学 §2.1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2.2 力学的单位制和量纲

浅谈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题目:浅谈物理学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姓名:李焘 专业:物理学类 学号:20112200207

浅谈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衣着面料;农业的增产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改善了人民的食品结构;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和普及带给人们交通的方便、快捷;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平均寿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电灯、电话、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发展却离不开物理学…… 关键词:物理学科学技术关系 一、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现代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在物理学中每一项科学的发现都成为了新技术发明或生产 方法改进的基础。 在18世纪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生产时 代,蒸汽机的不断提高改进,物理 学中的热力学与机械力学是起着相 当重要的作用的。 19世纪中期开始,电力在生产技术 中日益发展起来了,这是与物理中 电磁学理论建立与应用分不开的。 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诞生了近代物理,开创

了微电子技术的时代。半导体芯片,电子计算机等随之应运而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有现代科技。 20世纪80年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超导体的实际应用开辟了道路。磁悬浮列车等。80年代,我国高温超导的研究走在世界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纳米技术,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设计并重新排列原子或者原子团,使其具有人们希望的特性。纳米材料的应用现是一个新兴的又应用很广泛的前沿技术。秦始皇兵马俑的色彩防脱。 在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物理,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使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 激光物理的进展使激光在制造业、医疗技术和国防工业中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命科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物理学。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重要物质,它是储存和传递生命信息的物质基础。1953年生物学家沃森和物理学家克里克利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在卡文迪许(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的实验室成功地测定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 物理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学实验既为物理学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了现代工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打下了物质基础。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模块

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模块 本文对适应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模块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模块的构建,可以让实验环节的层次逐渐升级,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 目前社会上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国家也很重视创新,基于这个背景下,高校也对教学进行了改革,注重实践教学,并且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主要目标之一,高校也构建了“三实一创”的专业教学体系。材料物理也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以此为理念构建专业实验模块,要培养出理论和实践同样优秀、具备创新意识的人才。 1、材料物理专业實验模块的构建 学校是人才培养要结合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还要能够凸显出专业的特色,以此来综合制定培养的目标,要使得学生具备就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可以更加具有竞争力。为此,学校应该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以往的教学体系,教学中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增设和理论课程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模块课程,在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新加入了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模块、工业等离子体以及材料物理专业这三个实验模块。材料科学基础是通过将以往的材料科学基础、磁性材料、测试方法等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有效的整合,改变其中不适应的部分,比如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就进行了削减,而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内容,多增加了这些实验的数量,这些内容都是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材料的性能以及学会该如何应用,这一单独的模块是为了要学生能够学会基本材料类这类型实验的具体实验操作和技能。根据当前我国的能源使用情况,可以看出新能源的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国家也非常重视这一类能源。而等离子技术则是新能源生产的最有效的方法,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大力发展离子技术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学校也就本专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实地的调研,并且分析了结果,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就需要加大教学的力度,构建这方面的实验模块,注重这一技术在材料与工程领域中的作用,在等离子相关的内容上增加实验,比如真空技术、改性技术、细微加工等,开设的模块要具有其各自的特色。除此之外,还需要依据专业的定位,能够以就业为目标,设置材料物理专业实验模块。这一模块设置的时候需要能够考虑其完整性,要有设备的性能、基本维护、材料合成工艺、结构、表征、性能、应用方面都要涉及到,注重过程的完整性,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如果在的单一的实验中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则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体现出其的实验性。后面工业等离子体以及学科专业实验则是关于教师的科研的,要以此为平台,这种实验模块中,可以更加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可以自由的设计实验以及操作实验,这种自由的设计和操作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树立创新的意识,进而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创新的能力。这三个模块的教学应该多增加一些课时,形成逐层递进的多模块实验教学体系。 2、实验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