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教学目的:

1.读读记记“战地、围歼、茂盛、突击、歼灭、注视、漆黑、陷入、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1.作者简介,文章拓展资料。

2.预习课文,查找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数的革命先烈坏崇高的革命理想,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今天,我们学习的《灯光》一课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革命战士为理想而献身的感人故事。

2.简介作者: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

二、初读课文,完成学案“基础达标”一题。

1.读课文,自己完成“基础达标”一题。

2.小组交流自己的自学所得。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完成“设问导读”。

(1)本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什么为主线?

(2)课文哪部分写的是现在,哪部分写的是往事?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2.班内交流。

(1)文章开头、结尾写现在,中间部分写往事。

(2)倒叙手法,前后照应。

3. 自读描写往事部分内容,想想往事的部分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四、根据学案“合作交流”学习课文,理解句子。

1.默读课文,思考:

(1)“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找出来。

(2)这句话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展示交流讨论。(边讨论边安排读书)

4.集体朗读“这一仗……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体会“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生命,为了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的含义。

五、师生总结。

再读课文第一节与最后一节,想一想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拓展延伸:

作者用“灯光”作为课文的题目有什么含义?

板书设计:

灯光

广场灯光一声赞叹(多好啊)幸福生活

阵地火光憧憬未来(多好啊)生命换取

教学反思:

再别康桥教案

【学习目标】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⑴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⑵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徐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灯光》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8课《灯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围歼、倚着、憧憬、璀璨、黑魆魆、千钧一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 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歌曲,导入课文 1.听歌曲《闪闪的红星》,介绍作者王愿坚。 作者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是《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编剧之一。 2.师动情述说:每当夕阳西下,夜幕悄然降临时,给人们带来光

明和温暖的便是灯光。灯光下,人们散步休闲;灯光下,人们享受着天伦之乐;灯光下,人们看书写字;灯光下,人们快乐歌唱……而在作者心中,灯光更是一段回忆,一个情结。 二、理顺序,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1)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语:豫皖苏平原、围歼战、憧憬、黑魆魆、千钧一发、璀璨。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全文第1、2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都是往事。 3.通过初步阅读,你发现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认识倒叙的写法及首尾呼应的特点。 三、抓文眼,认知文本 1.面对灯光,文中的人们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多好啊!”这是文章的文眼。) 紧扣文眼,理清脉络,围绕重点展开学习,这是学习课文的一个好方法。 2.自读自悟,认知文本。 课件出示:

室内灯光设计常识

室内灯光设计知识 一、灯光常识学了就会 传统以来,灯光向来是居家条件中很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很多的人认为,只要在每个房间里的天花板上安装1~2管日光灯,就 算是解决了自己居家照明的问题,以为日光灯管便囊括了所有的照明问题,而灯火通明便是家里做好的照明,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 。灯光不只是提供入夜后的照明,不同的光线更会引发人不同的情绪,因此对于光一定要有基本的认识。 两种人工光源 一般人只会被灯具华丽外形所吸引,对于光源的运用却一知半解,一般的照明设备规划,主要有3个设计考量: 第一、光源。 由灯泡散发出的光线的质与量 第二、灯具。 灯的外观,光线、方向与散布密度。 第三、安置地点。 如何将灯具安装在空间内最适合的位置。然后再搭配各式各样的照明形式,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共同营造出均衡、符合使用者 需求的空间照明。而一般居家所使用的人工光源有2种:白炽灯系光源和荧光灯系光源。 1 白炽灯光系列 主要可分为:钨丝灯,石英卤素灯(嵌灯常用)两类; 白炽灯灯系的光暖黄、演色性佳,较能表现真正颜色,但寿命短,光效低。 2 荧光灯系光源 主要可分为:荧光灯管及精巧型荧光灯两大类,荧光灯系光源的特征为色温度与平均演色指数范围广,光效与寿命均优于白炽灯。 荧光灯对环境周围敏感,温度过底会不易起动,更会造成色温的变化与闪烁,如同我们打开一般的日光灯有时候不会马上亮,会听 到嘶嘶的声音,要避免这个问题应选择具电子安定器不闪烁的荧光灯泡。

三种照明层次 知道了一般居家常用的灯泡分类后,接下来便是要了解如何运用灯光,在空间内营造出贴合自己需求的光线与气氛。其实,依照灯 光照明范围的不同,在空间里所营造的感觉也大于其趣。更重要的是,如果能紧扣住每种灯源所创造出来的层次变化,就能大玩灯 光的视觉游戏。 (1)普遍式光源 普遍式光源能将室内的光线提升到一定的亮度。一般家庭常以装设吸顶灯或吊灯当做普遍式光源,提供大范围的照明。 (2)辅助式光源 壁灯、立灯、嵌灯可加强某一区域的照明,使空间更有层次感,并调和室内的光差,柔和空间气氛。空间有了普遍式照明,虽然可 达一定的照度但善用辅助光源却能演绎出不同的明暗度。比如用上照式的立灯,让光线打到天花板再反射至空间,可制造光墙效果 ;在画作上方加设嵌灯,可使其更为立体。在走道尽头加装壁灯,可让空间更显示宽阔、宁静。 (3)集中式光源 近距离、长时间的阅读,需要集中式的光源,若只用普照式光源,不仅视党容易疲乏,还会有损视力。因此机动性的台灯,桌灯可 弥补光线上的不足。 二、向设计师学习进阶应用 十三招专家灯光搭配术 石晓蔚: 间接光源和暖色光是住宅灯光设计的通用原则,要营迁柔软舒适的感觉,并不是必须将室内所有的灯源都打开,有时照画灯或是植 栽灯就能创选择出你想要的空间风格。 秘诀一、避免用过多的嵌灯 许多设计师喜欢在天花板装上很多嵌灯,但用户在装上之后会发现太热,而改装BB灯管(省电灯球),过多的嵌灯空间会很亮,因

灯光教学设计

课题灯光课型略读课整理人李素平版本出处老百晓在线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1、课前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读记记“战地、突击、歼灭、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细读、研读的基础上,读出“多好啊”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按照“现在—回忆往事—现在”的顺序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判断出课文的叙述方式。 4、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5、学完课文,有条件的自主阅读王愿坚的其他作品《七根火柴》、《小游击队员》,或其他革命战争题材的作品,如:《红岩》、《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赤色小子》等等。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按照“现在—回忆往事—现在”的顺序给文章分段,理清文章的脉络,还能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判断出课文的叙述方式。 教学难点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读写结合 教具准备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评建方案1.目标1字词的学习,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字音。 2. 目标2目标3可通过课堂观察,看学生能否读出“多好啊”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含义。能否按照“现在—回忆往事—现在”的顺序给文章分段,理清文

章的脉络,还能在回忆旧知的基础上判断出课文的叙述方式。 3. 目标4可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 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使80%以上的学生能体会人物的 思想感情,揣摩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表现性评价:在口语表达训练中, 达到发展思维、感悟人生哲理的目的。 4、目标5,课下阅读,教师可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课堂上重在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让学生欣赏音乐,有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教学内容。因此,课前三分钟,我就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五月的鲜花》。这时我会适机提出这样的问题,具体如下:1、听到这首歌曲你会想到那些人、那些事?2、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与这些人、这些事有什么关系呢?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不需要回答的,只是我导入新课的一个“跳板”,这样揭示课题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二)揭示目标: 1、用大屏幕出示教学目标。 2、学生熟知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目标,让学生做到人人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检查预习: 1、学生开火车式朗读全文。 2、认识词语“新朋友”。 (战地、突击、歼灭、憧憬、阻击、点燃、性命、焦急) (1)任务启动:让孩子们在预习过程中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准、读通、读熟! (意图:使学生的预习更有目的性。) (2)课堂检测。 (意图:落实目标1和目标2的第一个要求。另外我们教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对学生的预习更有督促性。这一环节虽然看似简单,但必不可少。学生在课前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会为后面的细读、研读、赏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细读感知:我们都做“有心人”! 1、出示“问题小向导”: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舞台灯光的基本知识(20210130034441)

舞台灯光基础入门知识 剧场舞台灯光配置 剧场内舞台, 有多种舞台,有普通镜框式舞台, 有伸出式舞台,有岛式舞台,也有称为黑盒子的舞台,因为舞台形式不一,所以灯具的配置要求也不尽相同。为了方便起见我这里只谈一般普通的镜框式舞台,这种舞台不论在过去或者是现在改建和新建剧场中都比较多,因此谈谈这种舞台的灯具配置更显是极需和必要。 舞台(系指镜框式舞台,后文均同)因所演出的剧目不同对灯具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配用灯具前必须要清楚在此舞台上以演出何种剧目为主,这样配置灯具就会有较明确的目标和意图。如有的舞台就定位在以演出传统的歌剧,芭蕾舞剧为主,则灯具的配置就必须按歌剧、芭蕾舞剧的要求来配置。如以大型歌舞,杂恧等特殊节目为主则灯光除了基本要求配置以外,应根据具体节目要求,来加特殊灯位和灯具的配置,这样在此就比较难以叙说清楚。因此我在这儿只说说剧场舞台的基本灯具的配置,按照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一般的,如歌剧、舞剧、芭蕾、话剧、京剧等地方戏剧的要求。 在配置灯具前,首先应了解灯具的种类和它们的主要功能及用途。我在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些灯具的性能,以供灯具配置时势选择。 1.聚光灯——在舞台上用的聚光灯是指灯前面使用平凸聚光镜而言的,这种灯具可以调节光斑大小,出来的乐束比较集中,旁边漫射的光线

比较小,功率有至5KW侈种,焦距有长、中、短之分,视射距的远近按需要来加以选用。 2.罗纹灯——或称柔光灯,但在电视界则称此种灯为散光灯。在舞台方面为了区别上述的平凸聚光灯散而柔和,因此用起来漫射区域大,有时为了控制其漫射光线在镜前加上扉页来遍挡,其特点就是光区面积大,不似聚光灯有明显光斑的感觉,射距较近,功率有1KW 2KW等多种。 3.回光灯——此种灯前面无镜片,光线完全靠后面较大的反射镜射 出,用同样2KW的灯泡,其亮度较聚光要亮,故在舞台上要表现强烈光源和亮度时使用。其效果较其他灯具为佳,特点是光束强烈,但调光时要注意其聚焦点,不宜将聚焦点调在色纸上或幕布上,这样容易引起燃烧,另外在调光时中心常出现黑心,为了避免黑心,在灯前端中心加一环状挡板,其射出的光斑大而不易收拢。现在新出一种在反光碗上镀膜使线外线向后透射,以减低灯前面的温度,使用效果很好,名称为冷光超级聚光灯,实际该灯的结构与回光灯相同。 4.成像灯——或称成型灯、椭球聚光灯。其光束角有多种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应用,主要特性是如幻灯似的能将光斑切割成方、菱形、三角形等各种形状,或投射出所需各种图案花纹,功率也有1KW 2KW等可选择配置。 5.简灯一一亦称PAR灯,或光束灯,其构造是在圆筒内按装镜面灯泡也有用反光碗装溴钨泡的,主要特性是射出较固定的光束,光束角度宽窄多种,光斑大小不能调整。

照明设计基础课程

照明设计基础课程 自我介绍,以及对课程的简单介绍,认识同学。 照明的基本概念 在公元1831年,法拉第将一个封闭电路中的导线通过电磁场,导线转动有电流流过电线,法拉第因此了解到电和磁场之间有某种紧密的关连,他建造了第一座发电机原型,其中包括了在磁场中迥转的铜盘,此发电机产生了电力。在此之前,所有的电皆由静电机器和电池所产生,而这二者均无法产生巨大力量。但是,法拉第的发电机终于改变了一切。电产生后就由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从此就产生照明的概念和设计。 照明就是合理运用光线以达到满意视觉效果的一种方法技术。照明分天然照明和人工照明,我们讲主要是人工照明。人工照明又分功能照明和装饰照明艺术照明。 电气照明是一门综合性科学,不仅需要利用光学电学技术,也涉及到建筑装饰生理心理美学等各方面,直接关系到人们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 1光的概念,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是整个电磁波谱中极小范围的一部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态;光是电磁波辐射到人的眼睛,经视觉神经转换为光线,即能被肉眼看见的那部份光谱。这类射线的波长范围在360到830nm之间,仅仅是电磁辐射光谱非常小的一部份。温度远远高于50Hz 工作时的温度,从而产生更高色温的白色色表和更好的显色性。 在中学的物理课中我们可能做过棱镜的试验,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多种颜色逐渐过渡的色谱,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可见光谱。其中人眼对红、绿、蓝最为敏感,人的眼睛就像一个三色接收器的体系,大多数的颜色可以通过红、绿、蓝三色按照不同的比例合成产生。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色度学的最基本原理,即三基色原理。三种基色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有其它两种颜色合成。红绿蓝是三基色,这三种颜色合成的颜色范围最为广泛。红绿蓝三基色按照不同的比例相加合成混色称为相加混色。 红色+绿色=黄色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蓝色=品红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及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由于每个人的眼睛对于相同的单色的感受有不同,所以,如果我们用相同强度的三基色混合时,假设得到白光的强度为100%,这时候人的主观感受是,绿光最亮,红光次之,蓝光最弱。 除了相加混色法之外还有相减混色法。在白光照射下,青色颜料能吸收红色而反射

《再别康桥》优秀教案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知识能力目标: 1.认知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感受作者对“爱”“自由”与“美”的追求。重点与难点: 1.对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的把握; 2.对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与方法 课前预习检查,正音正字: 河畔(pàn)青荇(xìng)长蒿(gāo)漫溯(sù)笙箫(xiāo) 载①zǎi一年半载记载登载②zài载歌载舞装载下载斑斓.(区别:澜、阑) 一.导入: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随着“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的节奏,一起走进诗人内心。二.有关知识链接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胡适说:“他(指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一轮诵读,因声求气 读时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青荇(xìng) 长篙(gāo) ?浮藻(zǎo) 漫溯(sù) ?斑斓(lán) 笙箫(shēng) 感情:惆怅,惜别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皖”、“歼”等9个生字,理解“璀璨、千钧一发”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理解“灯光”的含义,并从课文中找到“灯光”相关的语句,并深入理解。 3.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以及“灯光”的联系与含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写的作用。 教学准备: 关于灯光的一段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灯光的一段视频。 2.教师小结,导入。 这千万盏灯是和平的象征,让人们感到很安宁,很温馨。但这灯光的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了!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故事——《灯光》 3.板书课题8.灯光 4.介绍作者。 王愿坚是当代著名的作家。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曾担任《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编剧。 5.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围歼(jiān )豫皖苏(wǎn)电钮(niǔ) 千钧一发(jūn )璀璨(cuǐcàn )黑魆魆(xū) (2)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豫皖苏:豫,河南省。皖,安徽省。苏,江苏省。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30斤。千钧一发指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憧憬:向往。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精读往事部分内容。 1.学生默读这部分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灯具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灯光设计

灯具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灯光设计XX照明有限公司 灯具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培训教材 目录 一.术语 二.常用灯胆 三.灯头 四.常用开关 五.灯具分类 六.灯具标志 七、灯具的试验方法 八、其它测试 九、各种灯具标准及特殊要求简介 十、常用物料的种类、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 十一、漆粉、漆油常识 十二、实验室简介 本培训资料如有同标准不符之处,一切以标准为准。

参考标准:IEC60598,UL153,UL1598,GB7000 2005-10-18 一、术语 1、灯具:凡是能够分配、透出或转变一个或多个光源发出的光线的一种器具、并包括支承、固定和保护光源必需的部件、但不包括光源本身,以及必需的电路辅助装置和将它们及电源连接的设备。 2、普通灯具:对带电部分提供保护,但没有特殊的防尘防固体异物和防 水等级的灯具。 3、可移动式灯具:正常使用时,灯具连接电源后能从一处移到另一处的 灯具。 4、固定式灯具:不能很方便的从一处移到另一处的灯具,即这种灯具只 能借助于工具才能移动。 5、嵌入式灯具:制造商指定完全或部分嵌入安装表面的灯具。 6、带电部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引起触电的带电部件,但中性导 线应看作是带电部件。 7、EN安全特低电压(SELV):在通过诸如安全隔离变压器或有隔离线圈 的转换器及供电干线隔离开来的电路中,在导体之间或在任何导体及接地 之间,其电压不超过50V(交流均方根)。 8、UL低压线路:开路电压不超过30V(交流均方根)的线路。 9、基本绝缘(EN):用于带电体防电击的简单绝缘。耐压2U+1000V以上。

10、补充绝缘(EN):在基本绝缘基础上增加的一层绝缘,用于基本绝缘失 效时防电击保护,耐压应在2U+1750V以上(单层)。 11、双层绝缘(EN):基本绝缘及补充绝缘合并在一起即稍为双层绝缘。耐 压应在4U+2750V以上(即基本绝缘及补充绝缘耐压之和)。 12、增强绝缘(EN):绝缘效果及双重绝缘相当的一种加强性绝缘。从总体 上看,一般只为一层,但也可以由多层组成且各层不可以明确进行分割并单独测量,耐压应在4U+2750V以上。 13、0级灯(EN):仅以基本绝缘为电击保护措施的灯具。无接地等保护性 措施。(一般不做此类灯) 14、Ⅰ级灯具(EN):除了以基本绝缘为电击保护措施外,还采取了其它如 接地等保护性措施的灯具。 15、Ⅱ级灯具(EN):采取双重绝缘或增强绝缘为电击保护措施的灯具。其 绝缘效果不依赖于接地或安装条件。(即不会接地) 16、Ⅲ级灯:使用特低安全电压(SELV)为防电击保护方式的灯具。 17、普通可燃材料(nomally flammable material): 材料的引燃温度至 少为2000C,并且在此温度时该材料不致变形或强度降低。例如木材及厚度大于2mm的以木料为基质的材料。 18、易燃材料(readily flammable material): 普通可燃材料和非可燃 材料以外的一种材料。例如木纤纬和厚度小于2mm以木料为基质的材料。 19、非可燃材料(non-combustible material):不能助燃的材料。例如金 属/水泥等。 20、定型实验(type test):对定型实验样品进行测试。其目的是检验某

做灯光照明设计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1、实际上的照明设计涉及到整个建筑及其空间,包括如何使建筑和空间由于照明而增添美感,如何使人们受到感动的效果,照明设计早已超过了照明灯具的范围。 2、美国是最早把照明设计师作为一种职业(20世纪40年代),日本(20世纪70年代)。 3、理查德.凯利,美国著名的照明设计家(照明设计之父)。主要作品:得克萨斯州福特沃思的金贝尔艺术博物馆(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设计的调和);纽约西格雷姆大厦的入口大厅的毕加索壁画的整个墙壁的照明设计; 4、理查德.凯利的创造快乐舒适的照明技术:(1)。整体空间完全覆盖温馨祥和氛围的环境照明;(2)。使照明对象更加清晰明了的高亮度照明;(3)。闪烁辉煌的,让人具有娱乐心情的照明。 5、照明设计不光要熟知光源和照明灯具,还要深入考虑到要照明的空间、照明对象的性质(建筑设计、建筑、以及室内外的材料、颜色、做工等)与人们的视觉心理、生理特征的诸多因数。 第一章光、黑暗与照明 1、光不单是人类视觉可感知的光,还包括人类视觉感知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光等。我们把这些光统称为电磁波,波长的范围不同决定了各种不同波长光的性质。 2、与可视光线波长域相邻接,且比可视光线波长短的波长域是紫外线,同样,比可视光线波长长的波长域就是红外线。红外线主要有热效应;紫外线根据不同的波长,可以产生日照杀菌和荧光体发光作用。 3、减少无意义的照明,突出强调一部分,提高环境气氛和能见度以突出整体照明效果。认识阴影和黑暗。 4、照明手法和方式随着光源的种类的不同而变化。建筑物和照明灯具上所使用的不同材料,可以反射、透射、折射光源所发出的光辉,从而大大改变光源放射出来的光的性质。 5、透射材料中,有半透明的灯笼纸、糊窗纸、薄片大理石、半透明塑料、半透明玻璃、蜡石等。透射材料主要用于照明灯具上。由于生产地和加工工艺的不同,以及使用不同的光源,可以得到独特的光源。白炽灯和荧光灯的一次光源,由于反射和透射使被照射物的表面也可成为光源,这就是所谓的二次光源。 6、高亮光,是指聚光灯等使被照明对象反射,比周围更加突出明亮,视觉效果更佳;光墙,墙壁表面光洁如洗,得到明亮且均匀光照射的照明方式(对于用大理石和花岗岩磨成的光滑墙壁,用具有一定发光角度的光墙能得到没有眩光且平滑沉稳的虹彩反射光;而在相同的墙壁上,如果用离开墙壁一定距离的照明灯具对墙壁强行照射,灯具就会映入墙壁,得到的是冰冷生硬的耀眼反射光)。

(完整版)《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文登一中毕巧玉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3、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解读: 对于现代诗歌,我们应加强诵读涵泳训练,激发学生诵读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在诵读涵泳中通过想象,引导学生学会从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恰当的赏析,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使学生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二、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选自鲁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山水神韵”。大自然中的山水草木、虫鱼鸟兽总是拨弄着着文人或喜或悲的心弦。《再别康桥》就是一首景与情完美融合的绝唱。它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全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对眼前的无可奈

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学习这首诗歌,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赏析意象,丰富诗歌内涵,深刻理解诗歌的情感,陶冶性情,感受美的事物,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诵读和鉴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现代诗歌接触甚少。读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准确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所以,我们上课的重点放在“诵读涵泳,读出美感”和“赏析意象,体会情感”上,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再别康桥》的语言美、韵律美。通过赏析意象,体会由这些独特意象营造的美妙意境,理解作者哀而不伤的别情,感受《再别康桥》的意象美、情感美。 四、评价设计 1、品味语言美(教师评价) 2、赏析意象美(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3、体味情感美(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4、我爱朗诵(师生评价) 5、课后作业(自我评价) 五、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了解作者徐志摩、剑桥大学及《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了解“新月诗派”、代表人物、及其提出的“三美主张”。 2、通过诵读涵泳和教师的指导,学会运用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诵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

灯光教案

灯光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是略读课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以作者回忆为主线展开叙述,以“灯光”贯穿全文,饱含深情,催人深思,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教育的优秀教材。 【学情分析】 文中所写的战争年代与学生所处的和平环境相去甚远,学生知之甚少,可能无法体验当时的处境,因此,课前要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知道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大致了解内容。再引导学生以“多好啊”和“灯光”的描写为线索抓住课文重点探究,先独立阅读,再小组交流,最后进行阅读汇报。此时,老师要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思想感情,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解读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理解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地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地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第二章 灯光基础知识

第二章灯光基础知识 舞台灯光简介 舞台灯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情节的发展对人物以及所需的特定场景进行全方位的视觉环境的灯光设计,并有目的将设计意图以视觉形象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 舞台灯光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使舞台画面更清晰:使观众能够看清什么或舞台的某些角落不观众看见(现性)。②加强舞台表演的效果:符合剧情需要,使背景显得自然,对剧情发展起到衬托、暗示和诱导作用、调节气氛(演员、观众)。舞台灯光的使用原则:①强度(指灯光的亮度):必须有足够的灯光,使观众能够看到颜色、外表和细节。②分配:包括灯光的使用分配和射向舞台的方向分配,主体必须与配角和背景与明显不同(颜色)可亮度区别。③颜色:依靠色纸、电脑调色等方式来满足剧情的需要。④变化:依剧情需要,使灯光的颜色、亮度、运动进行变化。 舞台灯光在现代舞台演出中的作用主要有::①照明演出,使观众看清演员表演和景物形象;②导引观众视线;③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情感和展现舞台幻觉;④创造剧中需要的空间环境;⑤渲染剧中气氛;⑥显示时、空转换,突出戏剧矛盾冲突和加强舞台节奏,丰富艺术感染力。

舞台灯具 舞台灯具按光学结构可分为泛光灯、聚光灯和幻灯三类;按舞台上安装的部位则又有面光、耳光、脚光、柱光、顶排光、天排光、地排光以及流动光之分。 现代剧场演出中,常用的灯具有以下几种 1、筒子灯 筒子灯亦称PAR灯(Parabolic Aluminum Reflector light),其构造是在圆筒内安装镜面灯泡也有用反光碗装溴钨泡的,主要特性是射出较固定的光束,光束角度宽窄多种,光斑大小不能调整。筒子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它有较强的聚光能力,投射光束的光度较高,能产生较强的光束效果,在舞台空间可塑造光柱、光墙、光幕等光影造型。 舞台灯具中有AC灯和PAR64这两种筒子灯,其中AC灯分两种:①28V-250W,需8个串联起来用;②58V-500W,需4个串联起来用。PAR64按灯泡不同,又分为CP60/CP62。 PAR 灯常用的PAR灯灯泡 2、平凸(透镜)聚光灯 平凸透镜聚光灯它的光学系统由球面反光镜和平凸透镜组成,是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使用:录音机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高中的第一天,我们好多同学离开了家。这就是离别。当然是暂时的离别。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更多更另人伤感的离别。由“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时候我们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歌有哪些。 (学生思考,发言。)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 关于“别”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是谁别谁? 答:徐志摩别康桥 师:对。那么,这首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与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桥与徐志摩。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同学先讲,老师补充)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三、学生齐读。 四、整体构思与思路 1、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 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别”。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2、刚才我们提到了很多关于别离的诗歌,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比较一下,

《灯光》教学设计优质课

《灯光》教学设计 张晓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千钧一发、憧憬”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本文结尾与开头相互照应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品、悟,透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郝副营长的英雄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重点 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学习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体会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课件播放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片及碑文朗诵。 2.谈话:看到这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听到这深情的碑文朗诵,

你想起了哪些革命先烈们? 3.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细品课文,感受英雄形象 1.学生自读勾画批注。 自由朗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郝副营长的句子,想一想:郝副营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相关语句旁边进行简单批注。 2.全班交流,深入品读,丰满人物形象。 (1)(英勇善战)第4自然段 (2)(热爱学习)第4-7自然段(课件出示“他注视…”)(抓基础意思理解——“注视”)(方法迁移理解——“沉思”)。 ①过渡:到底是怎样的一幅图画让他如此专注地看着,而且引发他无限的遐想呢?(课件出示“书上有…他注视…”,板画电灯简笔画)就是这样一幅图画,引出了我与郝副营长之间的一段对话。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这段对话。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②品读“多好啊!” A.自读品味。在这段话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两次,是——(多好啊!)请你用笔把它圈出来。为什么郝副营长反复地说这句话?每次说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到文中去好好地品一品,请你在书上做简单的批注。 B.反馈第一次。第一次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看图时) (课件出示:,多好啊!的句式说一说) C.反馈第二次。郝副营长第二次说到“多好啊!”是怎样说的? D.体会感悟“憧憬”。师:此时此刻,郝副营长会憧憬些什么呢?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和郝副营长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课件出示:让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该多

再别康桥优秀优秀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徐志摩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案重点:新诗的鉴赏。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案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案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案过程:一、导入新课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同学回忆关于离别的诗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板书:再别康桥)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了解康桥,问:由康桥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康桥=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浏览图片) 2、作者简介 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现代散文家。主要着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189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一个富足的家庭,是家中的独子,原名徐章垿。因为小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后改名徐志摩。1916年考入北大,与16岁的张幼仪结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邂逅了林徽音。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作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丈夫梁思成(梁思成,建筑学家,梁启超的儿子。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她的文学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1922年3月,与张幼仪离异,8月回国。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1924年印度泰戈尔访华,任翻译,后随泰戈尔漫游欧洲。同年认识陆小曼并相恋。1926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 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康桥,是英国着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徐志摩远涉

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再别康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使用:相关录像。 课堂教学设计: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

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早已移情别恋的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着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人称诗哲、诗圣并不过分,他的新诗可堪千古绝唱,他的行为与品格也同样受到同人、朋友、学生的赞赏与爱戴,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虽为文坛风流佳话,亦留有诸多遗憾,但他那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情怀,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是惊天地、泣鬼神的。难怪这位英年早逝的诗坛巨星的噩耗传来,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徐志摩的诗文都是风格迥异于他人的,储安平曾在《悼志摩先生》一文中说:“内涵是它的骨骼,辞藻是他的外表;一座最牢的房子外面没来一些现代美的彩色和轮廓,仍不能算定成它建筑上的艺术。”这正道出了徐志摩为人为文的风格,语言的华彩,夸饰的造句直接构成了他诗文的外在美,再与之澎湃的内在激情相匹配,俨然是一个洒脱不羁,放浪形骸的浪漫才子的“亮相”。胡适说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诗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绝唱的经典之作。 《再别康桥》出于他自编的最后诗集《猛虎集》。这首诗当写于

《灯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灯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灯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懂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说说看了这些灯光,你想说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你读

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说的?(2)他在说——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4、学生根据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