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法 名师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法 名师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法 名师教案 苏科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 2.3 用计算器求标准差和方法名师教案苏科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2、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难点: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1、什么是极差?什么是方差与标准差?

2、极差、方差与标准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什么?

引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标准差比较繁琐,如果能够利用计算器,就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本节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标准差。

二、探索活动

下面以课本计算的问题为例。

为了从小明和小丽两人中选拔一个参加学校军训射击比赛,现对他们的射击成绩进行了测试,10次打靶命中的环数如下:

小明:10,7,8,8,8,8,8,8,9,6;

小丽: 8,8,8,8,5,8,8,9,9,9

计算小明和小丽命中环数的方差和标准差,哪一个人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

方法一:

(1)打开计算器;

说明:

(1)

(2)输入10次110时,可按

(3)需要删除刚输入的数据时,可按

方法二:见课本中“方法二”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课本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2、补充:(1)用计算器求下面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9.9 10.3 9.8 10.1 10.4 10 9.8 9.7

(2)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掷铁饼5次,距离如下;(单位:米)

甲:46.0 48.5 41.6 46.4 45.5

乙:47.1 40.8 48.9 48.6 41.6

(1)试判定谁投的远一些?

(2)说明谁的技术较稳定?

四、小结

着重小结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的步骤;交流用计算器计算的体验。

五、作业

第2、3题

六、教后感

九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四知识点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 (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若y=k/nx 此时比例系数为:k/n,如y=2/3x的比例系数为2/3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是非零常数; (2)自变量x次数不是1,x 与 y 的积是非零常数; (3)除 k、x 、y三项以外,不含其他项。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k为常数,k≠0) (1)y=k/x (2)xy=k (3)y=kx-1(即:y等于x的负一次方,此处x必须为一次方) 2.K的几何含义: 反比例函数y=k/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x (k≠0)上任意一点P作x轴、y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B,则所得矩形OAPB的面积为|k|,所得三角形面积|k|/2。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他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双曲线只能与坐标轴无限靠近,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 2.性质: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 ⑴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y=k/x⑵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关于k的方程⑶解方程求出k的值 ⑷把k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y=k/x中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2.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结合函数解析式图像性质做出解答,特别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C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记为∠A的正弦;sinA=a/c cos∠ A=∠A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记为∠A的余弦;cosA=b/c tan∠ A=∠A的对边长/∠A的邻边长, tanA=sinA/cosA=a/ b tan A记为∠A的正切 1.sin=对/斜 cos=邻/斜 tan=对/邻 2.sinA=cos(90°-A) cos A=sin(90°-A) tanA=sinA/cosA sin2A+cos2A=1

珍藏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期末复习教学案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 【知识回顾】 1.描述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波动大小)的量: 等。 2.极差: (1)极差计算公式: 。 注意:极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波动大小)就越 ,这组数据就越 。 (2)用极差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波动大小)的优缺点:(回忆) 3.方差(或标准差): (1)方差计算公式: ; 标准差计算公式: 。 注意:①方差的单位是 ;而标准差的单位是 。 ②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即波动大小)就越 ,这组数据就越 。 ③两组数据比较时,一组数据的极差大,这组数据的方差(或标准差)不一定...就大! (2)填表: (3)区分“二选一”和“对二者做出评价”这两类题型的回答的不同:(回忆) 【基础训练】 1.(08,大连)随机从甲、乙两块试验田中各抽取100株麦苗测量高度,计算平均数和方差的结果为: 13=甲x ,13=乙x ,6.3S 2=甲,8.15S 2=乙,则小麦长势比较整齐的试验田是 。 2.(07,晋江)一组数据35,35,36,36,37,38,38,38,39,40的极差是_______ _。 3.(08,永州) 已知一组数据1,2,0,-1,x ,1的平均数是1,则这组数据的极差为 . 4. 在统计中,样本的标准差可以反映这组数据的

A .平均状态 B .分布规律 C .离散程度 D .数值大小 5.(08,台州)一组数据9.5,9,8.5,8,7.5的极差是 A .0.5 B .8.5 C .2.5 D .2 6.(08,义乌)近年来,义乌市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右图是根据我市2004年至2007年出口总额绘制的条形统计图,观察统计图可得在这期间我市年出口总额的极差是 亿美元. 7.(08,嘉兴)已知甲、乙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80x =甲,90x =乙,方差分别是2 10S =甲,2 5S =乙,比较这两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组数据较好 B .乙组数据较好 C .甲组数据的极差较大 D .乙组数据的波动较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组数据的极差相等,则方差也相等 B .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数据的波动越小 C .数据的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越稳定 D .数据的平均数越大,则数据的方差越大 9.(08,河南)样本数据3,6,a , 4,2的平均数是5,则这个样本的方差是 。 10. 数据1x , 2x ,3x ,4x 的平均数为m ,标准差为5,那么各个数据与m 之差的平方和为_________。 11.(08,西宁)一组数据1-,0,3,5,x 的极差是7,那么x 的值可能有 A .1个 B .3个 C .4个 D .6个 12.(08,鄂州)数据0,-1,6,1,x 的众数为1-,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2 B . 34 5 C D . 265 13.(08,黄石)若一组数据2,4,x ,6,8的平均数是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A . B .8 C . D .40 14. 已知数据1,2,3,4,5的方差为2,则11,12,13,14,15的方差为_________ ,标准差为_______ 。 15.若一组数据1a ,2a ,…,n a 的方差是5,则一组新数据12a ,22a ,…,n a 2的方差是 A .5 B .10 C .20 D .50 16.若一组数据1x , 2x ,… , n x 的方差为9,则数据321 -x ,322-x ,…,32-n x 的标准差是_______. 17.一组数据的极差为4,方差为2将这组数据都扩大3倍,则所得一组新数据的极差和方差是 A .4,2 B .12,6 C .4,32 D .12,18 18.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 甲:8,6,7,8,6,5,9,10,4,7 乙:6,7,7,6,7,8,7,9,8,5 (1)分别计算以上两组数据的极差;

九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1)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1)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6)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6) 第二十七章相似 (6) 27.1 图形的相似 (6) 27.2 相似三角形 (7) 27.3 位似 (7)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8) 28.1 锐角三角函数 (8) 28.2 解直角三角形 (10)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12) 29.1 投影 (12) 29.2 三视图 (12)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 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2;+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 ;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

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 交点式 y=a(x-x1)(x-x2) [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x2-x1)(x2-x3)+(y1(x -x2)(x-x3))/((x1-x2)(x1-x3) 。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 (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2-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图) 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 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2013年苏科版九年级上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检测题含答案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检测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晨检体温测量中,学生甲连续10天的体温与36 ℃的上下波动数据为:0.2,0.3,0.1,0.1,0,0.2,0.1,0.1,0.1,0,则对这10天中该学生的体温波动数据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平均数为0.12 B.众数为0.1 C.极差为0.3 D.方差为0.02 2.对甲、乙两名同学100米短跑进行5次测试,他们的成绩通过计算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2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短跑成绩比乙好 B.乙短跑成绩比甲好 C.甲比乙短跑成绩稳定 D.乙比甲短跑成绩稳定 3.(2011湖南益阳中考)“恒盛”超市购进一批大米,大米的标准包装为每袋30 kg,售货员任选6袋进行了称重检验,超过标准重量的记作“+”,不足标准重量的记作“-”,他记录的结 果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那么这6袋大米重量 ..的平均数和极差分别是( ) A.0,1.5 B.29.5,1 C.30,1.5 D.30.5,0 4.数据70、71、72、73的标准差是() B.2 D.5 4 5.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数字20和30分别表示样本的() A.众数、中位数 B.方差、标准差 C.数据的个数、平均数 D.数据的个数、中位数 6.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30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一个数据105输入为15,那么所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A.3.5 B.3 C.0.5 D.-3 7.一组数据的方差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将该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乘2,所得到的一组新数据的方差 是() 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8.体育课上,八年级(1)班两个组各10人参加立定跳远,要判断哪一组成绩比较整齐,通常需要知道两个组立定跳远成绩的() A.平均数 B.方差 C.众数 D.频率分布 9.(2011山东德州中考)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12场比赛得分情况用图表示如下: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

第2章习题解答 2.1 本题没有给出个体域,因而使用全总个体域. (1) 令x (是鸟 x F:) (会飞翔.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 G x→ ) ( )) ( (x (2)令x x (为人. F:) (爱吃糖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x→ G ?? )) ( ) ( (x 或者 F x? x ∧ ? ) )) ( ( (x G (3)令x x (为人. F:) G:) (爱看小说. x x 命题符号化为 x F ?. G x∧ (x ( )) ( ) (4) x (为人. x F:) (爱看电视. G:) x x 命题符号化为 F x? ∧ ??. x G ( ) ( )) (x 分析 1°如果没指出要求什么样的个体域,就使用全总个休域,使用全总个体域时,往往要使用特性谓词。(1)-(4)中的) F都是特性谓词。 (x 2°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是,将类似于(1)中的命题符号化为 F x ? G x∧ ( )) ( ) (x

即用合取联结词取代蕴含联结词,这是万万不可的。将(1)中命题叙述得更透彻些,是说“对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百言,如果它是鸟,则它会飞翔。”因而符号化应该使用联结词→而不能使用∧。若使用∧,使(1)中命题变成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鸟并且都会飞翔。”这显然改变了原命题的意义。 3° (2)与(4)中两种符号化公式是等值的,请读者正确的使用量词否定等值式,证明(2),(4)中两公式各为等值的。 2.2 (1)d (a),(b),(c)中均符号化为 )(x xF ? 其中,12)1(:)(22++=+x x x x F 此命题在)(),(),(c b a 中均为真命题。 (2) 在)(),(),(c b a 中均符号化为 )(x xG ? 其中02:)(=+x x G ,此命题在(a )中为假命题,在(b)(c)中均为真命题。 (3)在)(),(),(c b a 中均符号化为 )(x xH ? 其中.15:)(=x x H 此命题在)(),(b a 中均为假命题,在(c)中为真命题。 分析 1°命题的真值与个体域有关。 2° 有的命题在不同个体域中,符号化的形式不同,考虑命题 “人都呼吸”。 在个体域为人类集合时,应符号化为 )(x xF ? 这里,x x F :)(呼吸,没有引入特性谓词。 在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应符号化为 ))()((x G x F x →? 这里,x x F :)(为人,且)(x F 为特性谓词。x x G :)(呼吸。 2.3 因题目中未给出个体域,因而应采用全总个体域。

初中数学九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证明(二)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作一条等边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线,将等边三角形分成两个全等的 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等于30o,这它所对的直角边必然等于斜边的一半。 ※有一个角等于60o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首先要想的定理有: ①勾股定理:2 2 2 c b a =+(注意区分斜边与直角边)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有一个内角等于30o,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此定理将在第三章出现) ※垂直平分线.....是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注意着重号的意义) <直线与射线有垂线,但无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线段垂直平分线逆定理:到一条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个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如图1所示, AO=BO=CO )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逆定理:在角内部的,如果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则它在该角的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交点到三边距离相等,交点即为三角形的内心。 (如图2所示,OD=OE=OF)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且都可以化为02 =++c bx ax (a 、b 、c 为 常数,a ≠0)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 ※把02 =++c bx ax (a 、b 、c 为常数,a ≠0)称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 为二次项系数;b 为一次项系数;c 为常数项。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①配方法 <即将其变为0)(2 =+m x 的形式> ②公式法 a ac b b x 242-±-= (注意在找ab c 时须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 ③分解因式法 把方程的一边变成0,另一边变成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来求解。 (主要包括“提公因式”和“十字相乘”)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初中数学九(上)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学案

课题:极差 学习目标:(1) 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2) 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 (3) 了解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 学习重点: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 学习难点:极差的统计意义.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小明初一时数学成绩不太好,一学年中四次考试成绩分别是75、78、77、76.初一暑假时,小明参加了科技活动小组,在活动中,小明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遇到问题时从多方面去思考,深入钻研.因此小明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快,初二的一学年中,小明在四次考试的数学成绩是80、85、92、95. 看完这则小通讯,请谈谈你的看法. 你以为在这些数据中最能反映学习态度重要性的是哪一对数据?两者相差多少? 引入概念:极差. 二、探索活动 下表显示的是某市2001年2月下旬和2002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 试对这两段时间的气温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由此认为2002年2月下旬的气温比2001年高吗? 两段时间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平均气温都是12℃.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呢?请同学们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绘制出相应的折线图. 观察一下,它们有差别吗?把你观察得到的结果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a)中折线波动的范围比较大——从6℃到22℃,图(b)中折线波动的范围则比较小——从9℃到16℃. 思考 什么样的指标可以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 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range).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三、实践应用 例1 观察上图,分别说出两段时间内气温的极差. 例2 你的家庭中年纪最大的长辈比年纪最小的孩子大多少岁? 例3 自动化生产线上,两台数控机床同时生产直径为40.00毫米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产品中各抽出10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毫米). (2) 就所生产的10个零件的直径变化范围,你认为哪个机床生产的质量好?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_屈婉玲(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一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设p、q的真值为0;r、s的真值为1,求下列各命题公式的真值。 (1)p∨(q∧r)?0∨(0∧1) ?0 (2)(p?r)∧(﹁q∨s) ?(0?1)∧(1∨1) ?0∧1?0. (3)(?p∧?q∧r)?(p∧q∧﹁r) ?(1∧1∧1)? (0∧0∧0)?0 (4)(?r∧s)→(p∧?q) ?(0∧1)→(1∧0) ?0→0?1 17.判断下面一段论述是否为真:“π是无理数。并且,如果3是无理数,则2也是无理数。另外6能被2整除,6才能被4整除。” 答:p: π是无理数 1 q: 3是无理数0 r: 2是无理数 1 s:6能被2整除 1 t: 6能被4整除0 命题符号化为:p∧(q→r)∧(t→s)的真值为1,所以这一段的论述为真。19.用真值表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 (4)(p→q) →(?q→?p) (5)(p∧r) ?(?p∧?q) (6)((p→q) ∧(q→r)) →(p→r) 答:(4) p q p→q ?q ?p ?q→?p (p→q)→(?q→?p) 0 0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0 0 1 0 0 1 1 1 1 0 0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5)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方法如上例) (6)公式类型为永真式(方法如上例) 第二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用等值演算法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对不是重言式的可满足式,再用真值表法求出成真赋值.

(1) ?(p∧q→q) (2)(p→(p∨q))∨(p→r) (3)(p∨q)→(p∧r) 答:(2)(p→(p∨q))∨(p→r)?(?p∨(p∨q))∨(?p∨r)??p∨p∨q∨r?1所以公式类型为永真式 (3)P q r p∨q p∧r (p∨q)→(p∧r) 0 0 0 0 0 1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0 1 1 1 0 0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1 0 1 0 0 1 1 1 1 1 1 所以公式类型为可满足式 4.用等值演算法证明下面等值式: (2)(p→q)∧(p→r)?(p→(q∧r)) (4)(p∧?q)∨(?p∧q)?(p∨q) ∧?(p∧q) 证明(2)(p→q)∧(p→r) ? (?p∨q)∧(?p∨r) ??p∨(q∧r)) ?p→(q∧r) (4)(p∧?q)∨(?p∧q)?(p∨(?p∧q)) ∧(?q∨(?p∧q) ?(p∨?p)∧(p∨q)∧(?q∨?p) ∧(?q∨q) ?1∧(p∨q)∧?(p∧q)∧1 ?(p∨q)∧?(p∧q) 5.求下列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求成真赋值 (1)(?p→q)→(?q∨p) (2)?(p→q)∧q∧r (3)(p∨(q∧r))→(p∨q∨r) 解: (1)主析取范式 (?p→q)→(?q∨p)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下册培优讲义机构辅导资料(共30讲)

九年级讲义目录

专题01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 阅读与思考 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常涉及最简根式、同类根式,分母有理化等概念,常用到分解、分拆、换元等技巧. 有条件的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是代数变形的重点,也是难点,这类问题包含了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等众多知识,又联系着分解变形、整体代换、一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 1、直接代入 直接将已知条件代入待化简求值的式子. 2、变形代入 适当地变条件、适当地变结论,同时变条件与结论,再代入求值. 数学思想: 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数与形,有理数与无理数,常量与变量、有理式与无理式,相等与不等,正面与反面、有限与无限,分解与合并,特殊与一般,存在与不存在等,数学就是在矛盾中产生,又在矛盾中发展. =x , y , n 都是正整数) 例题与求解 【例1】 当x = 时,代数式32003 (420052001)x x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2003 2- (绍兴市竞赛试题) 【例2】 化简 (1(b a b ab b -÷-- (黄冈市中考试题) (2 (五城市联赛试题)

(3 (北京市竞赛试题) (4 (陕西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若一开始把分母有理化,则计算必定繁难,仔细观察每题中分子与分母的数字特点,通过分解、分析等方法寻找它们的联系,问题便迎刃而解. 思想精髓:因式分解是针对多项式而言的,在整式,分母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因式分解的思想也广泛应用于解二次根式的问题中,恰当地作类似于因式分解的变形,可降低一些二次根式问题的难度. 【例3】比6大的最小整数是多少? (西安交大少年班入学试题) 解题思路:直接展开,计算较繁,可引入有理化因式辅助解题,即设x y == 想一想:设x=求 432 32 621823 7515 x x x x x x x --++ -++ 的值. (“祖冲之杯”邀请赛试题) 的根式为复合二次根式,常用配方,引入参数等方法来化简复合二次根式.

离散数学 第2章 习题解答

习题 2.1 1.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4不是奇数。 解:设A(x):x是奇数。a:4。 “4不是奇数。”符号化为:?A(a) (2) 2是偶数且是质数。 解:设A(x):x是偶数。B(x):x是质数。a:2。 “2是偶数且是质数。”符号化为:A(a)∧B(a) (3)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 解:设A(x):x是山东人。B(x):x是河北人。a:老王。 “老王是山东人或河北人。”符号化为:A(a)∨B(a) (4) 2与3都是偶数。 解:设A(x):x是偶数。a:2,b:3。 “2与3都是偶数。”符号化为:A(a)∧A(b) (5) 5大于3。 解:设G(x,y):x大于y。a:5。b:3。 “5大于3。”符号化为:G(a,b) (6) 若m是奇数,则2m不是奇数。 解:设A(x):x是奇数。a:m。b:2m。 “若m是奇数,则2m不是奇数。”符号化为:A(a)→A(b) (7)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 解:设C(x,y):直线x平行于直线y。设D(x,y):直线x相交于直线y。a:直线A。b:直线B。 “直线A平行于直线B当且仅当直线A不相交于直线B。”符号化为:C(a,b)??D(x,y) (8)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 解:设A(x):x聪明。B(x):x用功。C(x):x身体好。a:小王。 “小王既聪明又用功,但身体不好。”符号化为:A(a)∧B(a)∧?C(a) (9)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 解:设A(x,y,z):x隔开了y和z。a:秦岭。b:渭水。c:汉水。 “秦岭隔开了渭水和汉水。”符号化为:A(a,b,c) (10)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则她一定怕冷。 解:设A(x):x是东北人。B(x):x怕冷。a:小李。 “除非小李是东北人,否则她一定怕冷。”符号化为:B(a)→?A(a) 2.将下列命题符号化。并讨论它们的真值。 (1)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 解:设R(x):x是实数。Q(x):x是有理数。 “有些实数是有理数。”符号化为:(?x)(R(x)∧Q(x))

九年级上 第二章 数据的离散程度讲学稿

课题:极差 学习目标:(1)经历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探索过程,感受表示数据离散程度的必要性。. (2) 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 (3)了解极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学习重点:掌握极差的概念,理解其统计意义。 学习难点:极差的统计意义. 学习过程: 一.情景创设 小明初一时数学成绩不太好,一学年中四次考试成绩分别是75、78、77、76.初一暑假时,小明参加了科技活动小组,在活动中,小明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遇到问题时从多方面去思考,深入钻研.因此小明的数学成绩进步很快,初二的一学年中,小明在四次考试的数学成绩是80、85、92、95. 看完这则小通讯,请谈谈你的看法. 你以为在这些数据中最能反映学习态度重要性的是哪一对数据?两者相差多少? 引入概念:极差. 二、探索活动 下表显示的是某市2001年2月下旬和2002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 试对这两段时间的气温进行比较. 我们可以由此认为2002年2月下旬的气温比2001年高吗? 两段时间的平均气温分别是多少?平均气温都是12℃.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呢?请同学们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绘制出相应的折线图. 观察一下,它们有差别吗?把你观察得到的结果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a)中折线波动的范围比较大——从6℃到22℃,图(b)中折线波动的范围则比较小——从9℃到16℃. 思考 什么样的指标可以反映一组数据变化范围的大小? 我们可以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range).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三、实践应用 例1 观察上图,分别说出两段时间内气温的极差. 例2 你的家庭中年纪最大的长辈比年纪最小的孩子大多少岁? 例3 自动化生产线上,两台数控机床同时生产直径为40.00毫米的零件,为了检验产品质量,从产品中各抽出10件进行测量,结果如下(单位:毫米). (2) 就所生产的10个零件的直径变化范围,你认为哪个机床生产的质量好 ?

离散数学答案第二章习题解答

习题与解答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2)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3) 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4)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5) 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解 (1) 取论域为所有交通工具的集合。令 x x T :)(是火车, x x C :)(是汽车, x y x F :),(比y 跑得快。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可以符号化为))),()(()((y x F y C y x T x ∧?→?。 (2) 取论域为所有物质的集合。令 x x M :)(是金属, x x L :)(是液体, x y x D :),(可以溶解在y 中。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3) 论域和谓词与(2)同。“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4) 取论域为所有事物的集合。令 x x M :)(是人, x x J :)(是职业, x y x L :),(喜欢y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可以符号化为))),()(()((y x L y J y x M x ∧?→? (5)论域和谓词与(4)同。“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可以符号化为))),()(()((x y L y M y x J x →?∧?。 2. 取论域为正整数集,用函数+(加法),?(乘法)和谓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正整数。 (2) 任何两个正整数都有最小公倍数。 (3) 没有最大的素数。 (4) 并非所有的素数都不是偶数。 解 先引进一些谓词如下: x y x D :),(能被y 整除,),(y x D 可表示为)(x y v v =??。 x x J :)(是奇数,)(x J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E :)(是偶数,)(x E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P :)(是素数,)(x P 可表示为)1)(()1(x u u x u v v u x =∨=?=???∧=?。

离散数学答案(尹宝林版)第二章习题解答

第二章 谓词逻辑 习题与解答 1. 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 (2)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3) 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4)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5) 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 解 (1) 取论域为所有交通工具的集合。令 x x T :)(是火车, x x C :)(是汽车, x y x F :),(比y 跑得快。 “所有的火车都比某些汽车快”可以符号化为))),()(()((y x F y C y x T x ∧?→?。 (2) 取论域为所有物质的集合。令 x x M :)(是金属, x x L :)(是液体, x y x D :),(可以溶解在y 中。 “任何金属都可以溶解在某种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3) 论域和谓词与(2)同。“至少有一种金属可以溶解在所有液体中” 可以符号化为))),()(()((y x D y L y x M x →?∧?。 (4) 取论域为所有事物的集合。令 x x M :)(是人, x x J :)(是职业, x y x L :),(喜欢y 。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 可以符号化为))),()(()((y x L y J y x M x ∧?→? (5)论域和谓词与(4)同。“有些职业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的”可以符号化为))),()(()((x y L y M y x J x →?∧?。 2. 取论域为正整数集,用函数+(加法),?(乘法)和谓词<,=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既是奇数,又是偶数的正整数。 (2) 任何两个正整数都有最小公倍数。 (3) 没有最大的素数。 (4) 并非所有的素数都不是偶数。 解 先引进一些谓词如下: x y x D :),(能被y 整除,),(y x D 可表示为)(x y v v =??。 x x J :)(是奇数,)(x J 可表示为)2(x v v =???。 x x E :)(是偶数,)(x E 可表示为)2(x v v =??。

离散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四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3.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面将下面命题符号化,并分别讨论个体域限制为(a),(b)条件时命题的真值: (1) 对于任意x,均有2=(x+)(x). (2) 存在x,使得x+5=9. 其中(a)个体域为自然数集合. (b)个体域为实数集合. 解: F(x): 2=(x+)(x). G(x): x+5=9. (1)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 ?,在(a)中为假命题,在(b)中为真命题。 (x xF (2)在两个个体域中都解释为) (x ?,在(a)(b)中均为真命题。 xG 4. 在一阶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没有不能表示成分数的有理数. (2) 在北京卖菜的人不全是外地人. 解: (1)F(x): x能表示成分数 H(x): x是有理数 命题符号化为: )) x x∧ ? ?? F ( ) ( (x H (2)F(x): x是北京卖菜的人 H(x): x是外地人 命题符号化为: )) x F H x→ ?? (x ) ( ( 5. 在一阶逻辑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火车都比轮船快. (3) 不存在比所有火车都快的汽车. 解: (1)F(x): x是火车; G(x): x是轮船; H(x,y): x比y快 命题符号化为: )) F x G y x→ ? ? y ∧ )) ( , ( ) x ((y ( H (2) (1)F(x): x是火车; G(x): x是汽车; H(x,y): x比y快 命题符号化为: ))) y x F G y→ ?? ∧ ? x ( ) ( , H ( x ) (y ( 9.给定解释I如下: (a) 个体域D为实数集合R.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26 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像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画法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它有两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或第二、第四象限,它们与原点对称,由于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函数中自变量0 y≠,所以它的图像 x≠,函数值0 与x轴、y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永远达不到坐标轴。 反比例的画法分三个步骤:⑴列表;⑵描点;⑶连线。 再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列表时选取的数值宜对称选取; ②列表时选取的数值越多,画的图像越精确; ③连线时,必须根据自变量大小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④画图像时,它的两个分支应全部画出,但切忌将图像与坐标轴相交。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像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像: (1)图像的形状:双曲线,越大,图像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像的弯曲度越大。 (2)图像的位置和性质: 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像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3)对称性:图像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4.k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a,b)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PA⊥x轴于A点,PB⊥y轴于B点,则矩形PBOA的面积是|k|(三角形PAO和三角形PBO的面积都是1/2|k|)。 如图2,由双曲线的对称性可知,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Q也在双曲线上,作QC⊥PA的延长线于C,则有三角形PQC的面积为2|k|。

九年级数学上下册期末试卷

九年级数学期末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若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则二次函数2 y ax bx =+的图象只可能是( ) A 、 B 、 C 、 D 、 2.抛物线24y x x =-的对称轴是 ( ) A .x =-2 B .x =4 C .x =2 D .x =-4 3.如图1,在直角△ABC 中,∠C =90°,若AB =5,AC =4,则sin ∠B =( ) A . 35 B . 45 C . 34 D . 43 4.小敏在今年的校运动会跳远比赛中跳出了满意一跳,函数23.5 4.9h t t =-(t 的单位:s ,h 的单位:m )可以描述他跳跃时重心高度的变化,则他起跳后到重心最高时所用的时间是( ) A 0.71s B 0.70s C 0.63s D 0.36s 5.以上说法合理的是( ) A 、小明在10次抛图钉的试验中发现3次钉尖朝上,由此他说钉尖朝上的概率是30% B 、抛掷一枚普通的正六面体骰子,出现6的概率是1/6的意思是每6次就有1次掷得6 C 、某彩票的中奖机会是2%,那么如果买100张彩票一定会有2张中奖 D 、在一次课堂进行的试验中,甲、乙两组同学估计硬币落地后,正面朝上的概率分别为0.48和0.51 6.如图,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高,将△BCD CD 折叠, B 点恰好落在AB 的中点 E 处,则∠A 等于 ( ) A .25° B .30° C .45° D .60° 7.在Rt △ABC 中,∠C =90o,c=5,a=4,则sinA 的值为 ( ) A 、35 B 、45 C 、34 D 、43 8.一个密闭不透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的情况下,为估计白球的个数,小刚向其中放入8个黑球,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再把它放回盒中,不断重复,共摸球400次,其中88次摸到黑球,估计盒中大约有白球( ) A 、28个 B 、30个 C 、36个 D 、42个 9.在100张奖卷中,有4张中奖,小红从中任抽1张,他中奖的概率是( ) C E 图 1 C B A

第二章数据的离散程度学案_苏科版_初三_九年级 2.3 用计算器求方差和标准差

九年级数学备课组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2) 进一步体会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 【教学方法】:讨论法 【情景创设】 1.什么是极差?什么是方差与标准差? 2.极差、方差与标准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什么? 引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标准差比较繁琐,如果能够利用计算器,就会大大提高效率。那么本节就来学习用计算器求标准差。 【探索活动】 下面以计算P.49的问题为例。 为了从小明和小丽两人中选拔一个参加学校军训射击比赛,现对他们的射击成绩进行了测试,10次打靶命中的环数如下: 小明:10,7,8,8,8,8,8,8,9,6; 小丽:8,8,8,8,5,8,8,9,9,9 计算小明和小丽命中环数的方差和标准差,哪一个人的射击成绩比较稳定? 方法一: (1)打开计算器; ; 说明: (1)按 (2)输入10次110时,可按 (3)需要删除刚输入的数据时,可按 方法二:见P50中“方法二” 【课堂练习】 1.P50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 2.补充:(1)用计算器求下面一组数据的标准差: 9.9 10.3 9.8 10.1 10.4 10 9.8 9.7 (2)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掷铁饼5次,距离如下;(单位:米)

甲:46.0 48.5 41.6 46.4 45.5 乙:47.1 40.8 48.9 48.6 41.6 (1)试判定谁投的远一些? (2)说明谁的技术较稳定? 【学习体会】 着重小结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运算的步骤;交流用计算器计算的体验。

离散数学 杨圣洪等著 第二章习题二解答

第二章习题二 1、求证?x?y(P(x)→Q(y))??xP(x)→?yQ(y) ?x?y(P(x)→Q(y)) ??x?y(?P(x)∨Q(y)) 条件式的等值式 ??x(?P(x)∨?yQ(y))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规律 ??x?P(x)∨?yQ(y)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规律 ???xP(x)∨?yQ(y) 量词的德摩律 ??xP(x)→?yQ(y) 条件式的等值式 2、把下列各式转换为前束范式 (1) ?x(?(?yP(x,y)→(?zQ(z)→R(x)))) ??x(?(?yP(x,y)→(??zQ(z)∨R(x))))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P(x,y)∨(??zQ(z)∨R(x))))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P(x,y)∧(???zQ(z)∧?R(x)))) 德摩律 ??x((?yP(x,y)∧(?zQ(z)∧?R(x)))) 否定的否定 ??x?y?z ((P(x,y)∧(Q(z)∧?R(x)))) 量词辖域的扩张与收缩 ??x?y?z (P(x,y)∧Q(z)∧?R(x)) 量词辖域的扩张与收缩 (2) ?x?y((?zP(x,y,z)∧?uQ(x,u))→?vQ(y,v)) ??x?y(? (?zP(x,y,z)∧?uQ(x,u)) ∨?vQ(y,v)) 条件式的等值式 ??x?y( (??zP(x,y,z) ∨??uQ(x,u)) ∨?vQ(y,v)) 德摩律 ??x?y( (?z?P(x,y,z) ∨?u?Q(x,u)) ∨?vQ(y,v)) 德摩律 ??x?y?z?u?v ( (?P(x,y,z) ∨?Q(x,u)) ∨Q(y,v)) 德摩律 ??x?y?z?u?v ( ?P(x,y,z) ∨?Q(x,u)∨Q(y,v)) 德摩律 (3) ?xF(x) →?yP(x,y) ??zF(z) →?yP(x,y) 约束变元与自由变元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zF(z)∨?yP(x,y) 条件式的等值式 ??z?F(z)∨?yP(x,y) 德摩律 ??z?y(?F(z)∨P(x,y)) 德摩律 (4) ?x(P(x,y)→?yQ(x,y,z)) ??x(P(x,y)→?sQ(x,s,z)) 约束变元y与自由变元y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x(?P(x,y) ∨?sQ(x,s,z)) 条件式的等值式 ??x?s(?P(x,y)∨Q(x,s,z)) 辖域的扩充与收缩 (5) ?x(P(x,y)??yQ(x,y,z)) ??x(P(x,y)??sQ(x,s,z)) 约束变元y与自由变元y同名,故约束变元改名 ??x((P(x,y)→?sQ(x,s,z)) ∧(?sQ(x,s,z)→P(x,y))) 双条件的等值式 ??x((P(x,y)→?sQ(x,s,z)) ∧(?tQ(x,t,z)→P(x,y))) 后面约束变元与前面同则后面换名??x((?P(x,y)∨?sQ(x,s,z))∧(??tQ(x,t,z)∨P(x,y))) 条件式的等值式 ??x((?P(x,y)∨?sQ(x,s,z))∧(?t?Q(x,t,z)∨P(x,y))) 德摩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