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例1] 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分析]: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这表明在该温度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140g碘化钾。那么,250g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可通过关系式法列比例求得,亦可用基本公式法求解。

解法1:关系式法

设:15℃时,250g水里最多能溶解x克碘化钾。

关系式: m质+m剂=m液

15℃时 140g 100g

? x 250g

[解答]:15℃时,250g水最多能溶解350g碘化钾。

解法2:基本公式法

已知:s=140g m剂=250g

求:m质=?

[解答]:

解之,得: m质=350g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分析:溶剂量不变,当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时,由于溶解度的增大,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如果要在高温时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则需加入一定量的溶质。所加溶质的量可用质量关系式通过比例进行计算,也可用公式法求得。

解答1 关系式法设:所需加的硝酸钾为x克。

关系式:m质+m剂= m液 20℃→60℃添加量20℃31.6g 100g 131.6g 110g-31.6g=78.4g 282g x

每有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从20℃升到60℃时,需要加入78.4g硝酸钾才能使溶液在60℃时亦达饱和,那么282g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应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可通过比例求得。

解答2:公式法

根据上述的比例式,可导出如下的计算公式。

设:应添加硝酸钾晶体为x克。

[例3] 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分析:首先要通过计算得知这硝酸钾溶液是不是饱和溶液?根据硝酸钾在30℃时的溶解度和关系式得:

由于137.4g<157.1g,可知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蒸发水时,溶液首先应由不饱和变成饱和,在这过程蒸发掉的水,并不能引起硝酸钾结晶析出。当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掉的水才能使硝酸钾晶体析出。如果蒸发掉90g水后,溶液仍不饱和,则不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

解答:设30℃时137.4g硝酸钾配成饱和溶液时需水x克。

原溶液里所含的水为:500g-137.4g=362.6g

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在这过程所蒸发掉的水为:

362.6g-300g=62.6g

溶液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的水为:90g-62.6g=27.4g

30℃时,溶解在27.4g水里的硝酸钾会全部结晶析出。

[例4]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分析:由于两次蒸发等量的溶剂,析出晶体质量不同.可以断定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根据第二次蒸发掉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求溶解度。

解答:设6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

则10∶6=100∶S 解之 S=60(g)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解析:原题所说的两份溶液,实际上是质量均为25g的等同溶液,而且是不饱和的,我们可以把两份溶液合并在一份溶液中进行分析。大家知道,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还可以再溶解该物质,其原因就是它比相同条件下同质量的饱和溶液中的水显得“多”,因此,我们把25g不饱和溶液假想为一部分饱和溶液和水组成的(如图所示)。依题意,向其中加

0.7g该物质溶液即达饱和,饱和溶液是不可能再溶解的了,只有其中的水去溶解0.7g该物质并达饱和。而若使此不饱和溶液经蒸发水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将能溶解0.7g该物质的那部分水去掉就行了,即:该温度下5g水溶解0.7g该物质达饱和,此题与不饱和溶液质量50g无关。

解:设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X。

x:0.7g = 100g∶5g 解得:x=14g [例6] 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分析:

解答:设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

解之:S=25(g)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该物质的A、B 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若取 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

能析出5g无水晶体?

分析:从图可以看出,温度与溶解度在数值上始终相同。据题意知,结晶后残留在母液中的溶质质量与析出的5g无水晶体之和,等于结晶前A、B两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之和。

解答:设需降温到x℃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从图可知x℃时溶解度为xg。

解之:x=18.8(g) 则:x℃=18.8℃[例8] 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KNO3的溶解度见下表:

求:1.所加水的质量。2.该固体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分析:题意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从KNO3的溶解度数据可知,100g水温度从10℃升高到40℃多溶解的KNO3为63.9─20.9=43(g)。根据原饱和溶液温度从10℃升高到40℃实际溶解了261-175=86(g),便可求出原溶液中所含的水量。

第二层次:由表可知温度升高到75℃时,所剩余的82克固体为不溶性杂质,据此可求出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解答:1.设所加水的质量为x克。

100∶43=x∶86 解之:x=200(g)

2.设在10℃时溶解的KNO3质量为y克。则:

100∶20.9=200∶y y=41.8(g)

故原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为:

41.8+261-82=220.8(g)

[例9] 80℃时把10g硝酸钾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根据溶解度曲线(初中化学课本)和计算说明:①此溶液是否饱和?②如冷却降温到什么温度下才能达到饱和?③欲使其达到饱和(80℃),可采取哪些方法?

分析:查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80℃时的溶解度是169g,可判断上述溶液肯定不饱和;如果降温形成饱和溶液时,其溶解度应为20g,查溶解度曲线即可得出其相应温度;欲使上述溶液形成80℃饱和溶液,一是增加溶质的量,二是加热蒸发,减少溶剂(水),然后都使温度保持80℃达到饱和。

解答:①:查溶解度曲线,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设50g水中溶解x克硝酸钾即达饱和。

169∶100=x∶50 x=169×50/100=84.5(g)

84.5>10 溶液未饱和

②降温使溶液达到饱和,则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y克.

100∶y=50∶10 y=100×10/50=20(g)

查溶解度曲线,硝酸钾溶解度为20克的温度为9℃.

③欲使原溶液形成80℃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a.继续溶解溶质,使之饱和且保持80℃,从①中可知50g 水中溶解84.5g,即达饱和。

应再溶解(84.5-10)g=74.5g硝酸钾

b.加热蒸发减少水的质量,使之饱和并恢复到80℃.设需蒸发m克水.

169:100=10:(50一m) 50-m=100×10/169=5.92 m=50-5.92=44.08g

1.溶液未达到饱和. 2.降温到9℃时溶液达到饱和.3.欲使溶液成80℃的饱和溶液,可再溶解硝酸钾74.5 g 或蒸发掉水44.08g,再保持温度为80℃即可。

[例10] 一定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的硝酸钾溶液取其等质量的溶液两份,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一份蒸发掉10g水,析出1g晶体,另一份蒸发掉12.5g水,析出2g晶体,求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

分析: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蒸发2.5g水.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析出1g晶体,说明2.5g水溶解lgKNO3达到饱和。

解答:设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S克。

则:(12.5-10)∶(2-1)=100∶S 解之:S=40(g)

(完整版)溶解度计算题练习(答案)

三思培训学校溶解度计算题练习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时硝酸钾 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 质量是:50克-12克=38克 设:20℃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2g 38g 50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3812= 解得x=31.6g 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1)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时,氯化 钾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13.6g 40g 53.6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406.13= 解得x=34g 答: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 (2)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时,氯 化钠的溶解度? 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 溶剂 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g g g x g 100114= 解得x=36.4g 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解析:设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将78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二 基础练习 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D.36g为最大量 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一定变 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D.氧气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溶解度及计算

腾大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 教师: 学生: 年级: 审 核: 日期: 时间: 复 核: 溶解度及计算 一、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 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字母S 表示。 表示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时,必须注意四点: (1)指出一定 ; (2)指出溶剂的质量为 克; (3)溶液必须处于 状态; (4)溶质的质量单位 _。 【例1】以下四句话错在哪里? (1)l00g 水中最多溶解38g 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8g 。 (2)在10℃时,烧杯内水中最多溶有140g 硝酸铵,所以硝酸铵在水中的溶解度是140g 。 (3)在60℃,100g 水中溶有75g 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75g 。 (4)60℃,100g 水中最多溶解124g 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这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24。 二、利用溶解度,对溶液进行简单的计算 1. 计算式 1) 2) 2. 计算 1)求物质的溶解度:根据一定温度时某物质饱和溶液里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以求出这种物质的 溶解度。 2)求溶质、溶剂的质量: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求出该温度时一定量饱和溶液里 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S 溶质质量 100+S 溶液质量 = S 溶质质量 100 溶剂质量 =

①60℃时,将40g 硝酸钾溶解在40g 水里,恰好成为饱和溶液,求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100g/100g H 2O ②将20℃时,6.8g 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干,得到固体1.8g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36g/100g H 2O ③在t ℃时68g 某氯化锌配成溶液360g ,若向其中加入5g 氯化锌,则使溶液变成t ℃时氯化锌的饱和溶液;若将原溶液蒸发掉20g 水,也可以使原溶液变成t ℃时氯化锌的饱和溶液。求t ℃时氯化锌的溶解度。(保留整数)25g/100g H 2O 两种方法100 205S = S=25(简单) 巩固练习 1. 把60℃时,100g 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 A.溶液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C.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 D.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2. 把60℃时,一定量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冷却到2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溶液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D.硫酸铜的溶解度不变 3. 20℃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65g/100g 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 A.习惯上称Ca(OH)2为微溶物质 B.习惯上所说的澄清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 C.20℃时,将2gCa(OH)2和100g 水混合,组成的混合物是悬浊液 D. Ca(OH)2的悬浊液不稳定,尽管隔绝空气、温度不变,久置后还是会分层,下层为熟石灰,上层水 4. 下列溶液接近饱和,通过升高温度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 ) A.Ca(OH)2 B.NaCl C.NH 4NO 3 D.KNO 3 5. 20℃时,下列四种物质分别溶解与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其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C ) A.150g 物质溶解在1000g 水中 B.25g 物质溶解在350g 水中 C.0.5g 物质溶解在1.5g 水中 D.1g 物质溶解在10g 水中 6. T ℃时,物质A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克,则在T ℃时的A 的饱和溶液中,下列质量关系中正确 的是 ( C ) A.溶质∶溶剂 = 1∶1 B.溶质∶溶液 = 1∶10 C.溶液∶溶剂 = 11∶10 D.溶剂∶溶液 = 9∶10

溶解度的计算,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S=100m质/m剂(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这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表示意义 a.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b.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c.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在某一相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d.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e.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一般物质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快速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的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②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 a.有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KNO 3 ;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 。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 2 ③应用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b.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c.可以知道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d.可以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方法; e.确定如何制得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方法等。 运用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曲线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折出,从而 达到混合物分离、提纯的目的。如KNO 3和NaCl的混合物的分离。 (KNO 3 ,NaCl溶解度曲线如 图)

专题练习溶解度Word版

溶解 度\克 t /℃ ·P 0017 1.20℃时澄清的饱和石灰水,发生如下不同变化,其中不会出现白色浑浊的是 A 降低温度 B 升高温度 C 温度不变,蒸发溶剂 D 通入CO 2 2.要使wg 10%的NaCl 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 A 再加入w 10g 固体NaCl B 蒸发浓缩成w 2 g NaCl 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 D 再加入2wg 25%的NaCl 溶液 3.右图是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判断该溶液在A 、B 、C 、D 四种 状态时,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A A B B C C D D 4.在下列四图中纵、横轴的单位分别相同时,有关氯化钠溶解度曲线(a ) 和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b )的关系示意图基本合理的是 A B C D 5.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百分比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现分别在 50g A 和80g B 中各加水150g ,加热溶解后并都蒸发水50g ,冷却到t 1℃,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1℃时溶液中A 、 B 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相等 B t 1℃时溶液中A 的浓度小于B 的浓度 C t 1℃时两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B 6.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7.右图是物质M 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 点表示 A 饱和溶液 B 不饱和溶液 C M 未完全溶解 D 无法配制 8.向某一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含18O 的带标记的无水硫酸铜粉末ag ,如 果保持温度不变,其结果是 A 无水硫酸铜不再溶解,ag 粉末不变 B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C 溶液中可找到带标记的SO 42-,而且白色粉末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小于ag D 溶液中找不到带标记的SO 42-,但白色粉末逐渐变为蓝色晶体,其质量大于ag 9.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 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O 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Na +总数不变 B 单位体积内的OH -数目不变 C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溶液的质量不变 10.将40℃的饱和石灰水冷却至10℃或温度仍为40℃而加入少量CaO ,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 B 溶液的质量分数(百分比浓度) C 溶液的质量 D 溶液中Ca 2+的数目 11.将5g 纯净物A 投入95g 水中,使之完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A 一定等于5% B 一定大于5% C 一定小于5% D 可能等于也可能大于或小于5% 12.向100g 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加入1.6g 白色硫酸铜粉末,此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

初中的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 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 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

(完整版)初二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例1]已知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例2] 把20℃的282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60℃时为110g)。 [例3]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某硝酸钾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钾137.4g。如果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例4]有60℃时A物质的溶液100g,若温度不变,蒸发掉10g水时,有4gA的晶体析出(不含结晶水),再蒸发掉10g水时,又有6gA的晶体析出,求6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例5]在20℃时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50g,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该物质,另一份蒸发掉5g水,结果两份溶液都达饱和。那么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多少克? [例6]一定温度下,取某固体物质的溶液mg,分成等质量的两份,将一份溶液恒温蒸发达饱和时,其质量减轻一半。给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质的晶体(该晶体不含结晶水),当达饱和时,所加晶体的质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质量的1/8,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例7] 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该物质的A、B两种不同浓度的不饱和溶液,当A冷却至10℃时有晶体析出,B在60℃时成为饱和溶液。若取10℃时A的100g饱和溶液,取60℃时B的50g饱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则需降温到多少时能析出5g无水晶体? [例8]某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钾和不溶性杂质、把它们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结果如下表: KNO 3的溶解度见下表: 求:1.所加水的质量。 2.该固体混合物中KNO3的质量。 [例9]在加热情况下,300 g水中溶解了231.9 g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 [例10]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投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固体,将这15.6 g固体再加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八年级上-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习题

溶解度和质量分数的计算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A ,则A 在0℃时溶解度为10克 B .0℃时,100克A 的饱和溶液中含有20克A ,则A 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克 C .3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40克A 恰好饱和,则30℃时A 的溶解度为40克 D .40℃时,A 的溶解度为60克,说明40℃时,100克中溶解60克A 时溶液即达到饱和。 2.t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S 克,现在t ℃下将a 克盐(不含结晶水)投入到b 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b a 100a + B .b a a +% C .100S S +% D .S 100100S +% 3.某固体物质的溶液W 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如使其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加溶质w 克 B .增加溶质W /8克 C .蒸发W /2克水 D .蒸发一半溶剂 4.在t ℃时KNO 3溶液一杯,在该溶液中加入11克KNO 3,充分搅拌后,仍有3克不溶;若将原溶液加热蒸发掉40克水,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t ℃时KNO 3的溶解度为( ) A .22克 B .20克 C .16克 D .8克 5.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把18克氯化钠放入36克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26.5% B .33.3% C .36% D .50% 6.20℃时,140克盐A 的溶液蒸发掉40克水,或加入10克A 盐晶体(不含结晶水),溶液均可达到饱和,则原溶液A 的质量分数为( ) A .14.3% B .20% C .25% D .28% 7.将100g10%的某固体物质M 的溶液,分别进行下述操作,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 蒸发掉10g 水,无晶体析出 B. 加入10g10%的M 的溶液 C. 加入10g 固体M ,并使之完全溶解 D. 加入10g 水 8.一份2%的NaCl 溶液蒸发掉4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 ) A.1g B.2g C.5g D.8g 9.向40g5%的NaOH 溶液中,加入60g10%的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中NaOH 质量分数为 ____ .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读后感 通过研读<<溶解度的计算>>一文,现将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常见类型归纳如下: 溶解度的计算,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由此可得以下关系: 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 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 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现将有关溶解度计算的常见类型归纳如下: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 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 也可代入分式(2) 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 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 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 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讲解

初三有关溶解度计算专题 溶解度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S) /100g (理解记忆) 溶解度(S)=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g 推论:溶质质量1 /溶剂质量仁溶质质量2 /溶剂质量2 溶质质量1 /溶液质量仁溶质质量2 /溶液质量2 溶剂质量1 /溶液质量仁溶剂质量2/溶液质量2 【典型例题精讲】 1、20C时,把5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31.6 g) 2、20 C时,把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 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34g) 3、20 C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6.4g) 探4、把100克20 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84g , 266g)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C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247g) 探5、已知氯化铵在30C时的溶解度为45.8克。30C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 (1)溶液是否饱和(不饱和溶液) (2 )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 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6、tC时,NaNQ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 s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0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D ) A.溶液质量是230g B.溶质质量是50g

C.溶剂质量是170g D.溶质质量是45g 解析:此时NaNQ 饱和溶液中m (NaN03)=45g, m (H2O) = 180g, m (溶液)=225g

溶解度专项练习题

溶解度练习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可用水区分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D.面粉溶于水形成溶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B.澄清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C.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D.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不饱和溶液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C.溶液上层的密度小,下层的密度大D.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4.将下列固体分别溶解于水中,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硝酸铵B.氢氧化钠C.蔗糖D.氯化钠 5.已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2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 A.36g B.C.D.10g 6.把一定质量的30%的某溶液加热蒸发10g水,冷却至20℃时有2g晶体析出,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则该物质在20℃是的溶解度是() A.20g B.C.40g D. 7.在4℃时,将100mL密度为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与100mL的水均匀混合,待温度恢复到4℃时,下列关于混合后的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密度为cm3 B.溶质质量分数为% C.体积为200mL D.溶液的质量为280g 8.根据实验操作所绘制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图①是高温煅烧石灰石,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 B.图②是向一定质量的水中不断加入蔗糖,加入固体质量与形成溶液质量的关系 C.图③是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金属镁与铝,加入金属质量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 D.图④是向一定质量铁粉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加入硫酸铜溶液与形成溶液总质量的9.下列图像与实验相符合的是() 固 体 质 量 /g 溶 液 质 量 /g 氢 气 质 量 /g Mg Al 溶 液 质 量 /g

(完整word)高中化学--化学计算专题三——溶液、溶解度、pH值的相关计算

化学计算专题三——溶液、溶解度、pH值的相关计算 [考点扫描] 1.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2.有关溶液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知识指津] 1.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近年来高考的热点有:固体、气体溶解度与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pH等方面的转化关系的计算;利用溶解平衡及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求解溶液中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混合物的百分组成等。在进行溶解度计算时,一定要找出饱和溶液。 2.有关溶液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近年来高考的热点有: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有关溶液密度的估算;物质的量浓度与其实用浓度表示方法之间的计算。近年来高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变换设问角度使得“陈题”出新意,在溶液的计算中考查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3.溶液浓度配制的计算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必须由溶质的物质的量,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溶剂的体积不必求出,可由容量瓶的容积决定溶液的体积。若用结晶水合物来配制溶液时,必须将结晶水合物的质量换算成无水物的质量,而结晶水合物的物质的量即为无水物的物质的量。 4.同一溶质的不同的浓度的溶液混合(包括溶液的稀释)的计算 两种溶液的混合及某种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溶质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抓住这一关键,可列式进行计算。 溶液混合过程中,要注意溶液的体积一般不能相加(除非烯溶液体积相加与总体积变化不大可忽略)。混合液的总体积的计算方法是:两种溶液的总质量除以混合液的密度而得。 5.各种溶液浓度之间的换算 (1)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 换算时要抓住溶液的密度这一桥梁,并注意单位的换算,因为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是mol·L-1,而溶液密度的单位是g·cm-3,为了统一,必须将密度单位换算成1000g·L-1。 (2)气体溶解度与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气体溶解度是指1体积水最多可溶某气体的体积数,若1体积为1L,则换算时要注意1L水不是溶液的体积,溶液的体积只能通过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密度之比来求得,涉及到密度同样要注意单位的统一。 [范例点击] 例1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溶液 溶解度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

溶液溶解度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 一、溶液选择题 1.甲和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通过降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20℃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不是大于,故A错误;B.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是降温,故B错误;C.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须指明在饱和溶液中,故C 错误;D.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0℃时,在甲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4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因为在20℃,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都是40g。 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溶解可得a的饱和溶液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除去a中少量的c,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作业——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作业—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2020.3.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都要写计算过程哦!) 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15%的氯化钠溶液g. 2.已知20℃,S(NaCl)=36g,则室温下,68 kg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为。3.取一定质量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剩余溶液中还含16 g氯化钾,则所取溶液的质量为( ) A.40g B.50g C.56g D.70g 4.某温度下饱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6%,试列式计算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S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5.若有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不饱和溶液100 kg,要将其变成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以满足化工生产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简便 ...方法是继续向其中添加氯化钠。那么,需要再加入多少千克氯化钠呢?(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6.若用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 0g滴加到20. 0g盐酸中(含2滴酚酞试液),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①原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试列式计算说明将该反应后的溶液转化为20℃时饱和溶液的一种简单方法(计算结 果精确到0.1g)。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

7.用胶头滴管向盛有20.0g稀硝酸的烧杯中滴加2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缓缓加入20.0g5.6%的氢氧化钾溶液;边滴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待滴入最后1滴碱液时,混合液刚好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30s内颜色不变,即可认为恰好完全反应。 (1)请列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将反应后的溶液冷却到室温,若要配制室温时的饱和溶液,还需向其中加入10.0 g 硝酸钾固体。按规范操作,用托盘天平称取10.0g硝酸钾时,若指针略向左偏转,要使指针居中的恰当操作是:。 (3)根据上述情境,列式计算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保持好奇心,下定决心,坚定信心!】

溶解度-练习题

A B C 0 t 1 20 t 2 温度/℃ g 40 溶解度 溶解度练习题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的定义:在 ,某固态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时所溶解的质量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或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 和 的性质(种类); ②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如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4)溶解度曲线 (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2)P 点的的含义 (3)N 点为 ,可通过 , ,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4)t 1℃ 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5)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7)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无晶体 析出的有 (8)除去A 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A 与B (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 和 时,气体溶解在 时的 。 (2)影响因素: ① ② (温度越 ,气体溶解度越 ) ③压强(压强越 ,气体溶解度越 )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2.右图为A 、B 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0℃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 .20℃时,A 和B 的溶解度相同 C .10℃时,等质量的A 和B 饱和溶液中,B 的溶剂最少 D .等质量的A 、B 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时,B 析出的晶体最多 3.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 .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 .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 .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 .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则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二.填空题 右图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⑴ t 20 C 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⑵ 将t 20 C 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0 C 时,析出溶质 最多的是 ,无溶质析出的是 。 ⑶ 20℃时,将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 溶液浓度 【学习目标】:1.知道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及涵义;2.能进行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学习过程】 【实验探究】课本P41实验9-5,探究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 【分析】:对于有色的溶液,可根据 来判断比较溶液的浓稀,但这种方法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常用 表示。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课本P 42,溶液浓度的最简单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基本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与 之比。 2、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 。 3、公式变形:(1)溶质质量= 。 (2)溶液质量= ÷ (或= 质量+ 质量)。 【特别注意】: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 表示,且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 。 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只与 有关,而与 无关。 ③溶质质量是指 的那部分溶质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0 t 1 t 2 t 3 N t S P A B C 80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

溶解度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 1. 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把50克20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2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 质量疋:50克—12克=38克 设: 20 C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 溶质溶剂溶液 12g38g50g x100g(x+100) g 12g38g x100g解得x=31.6g 答: 2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克 (1 )把20C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求20C时,氯化 钾的溶解度? 设:2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 溶质溶剂溶液 13.6g40g53.6g x100g(x+100) g 13.6g40g x100g解得x=34g 答:20C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 (2) 20C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求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设:20 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 溶质溶剂溶液 4g 11g 15g x 100g (x+100) g 4g 11g x 100g解得x=36.4g 答:2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 2. 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C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则: (1)若配制350克2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C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解析:设配制350克20C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和y。将78

初二科学溶解度计算训练题

初二科学溶解度计算训练题 A组基础训练 1.20℃时,物质A的溶解度为20克,表示_ ____。此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2.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___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3、55g50℃的硼酸饱和溶液蒸干,得到5g硼酸固体。求硼酸在50℃时 的溶解度。 4、15℃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 5、t℃时,将ag某物质溶于水配成bg饱和溶液,求t℃时该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6、40℃时,10克水最多能溶解2g物质A,60℃时50克水最多能溶解15g物质B,问哪种物质溶解度大() A、A比B大 B、A比B小 C、A和B一样大 D、无法比较 7、已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在这温度时,将某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发掉90g水后,再冷却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钾? 8、已知2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为192克,现在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500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 9、80℃时把15.8g硝酸钾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根据溶解度曲线(见课本)和计算说明: ①此溶液是否饱和?②欲使其达到饱和,可采取哪些方法? 10、在50℃,向100克水中加入90克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的溶液质量为多少?。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1

溶解度及有关计算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溶解度概念。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及溶解度曲线。掌握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能力培养:结合溶解度计算,培养学生学会用比例法和守恒法解决溶解度有关计算的能力。 科学思想:结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树立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辩证思想。 科学方法:结合溶解度计算的复习,进一步掌握守恒法、比例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言】上一讲我们复习了溶液浓度计算,溶液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分。而且在一定温度下,固体不能无限溶于水中,因此存在溶解度的问题。本节我们将复习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同时要重点复习溶解度的有关计算。 【板书】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投影】问题:1.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2.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时,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 倾听、回忆。 回答:

1.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溶解的速率和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在一定条件下,溶液达到饱和时,溶液处于溶解平衡状态,它与化学平衡状态相似,具有“等”、“定”、“动”、“变”等特点。即在一定条件下,当溶液达饱和时,溶质溶解和结晶的速率相等,溶液处于动态平衡,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当条件改变时,例如:改变温度,可使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 【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里还应明确两点: 1.当溶液溶解一种溶质达饱和时,溶液中仍可溶解其他溶质。 倾听、思考。 2.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适用于溶解平衡,条件改变时,溶液可由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倾听、思考。 【投影】练习题:氯气在下列液体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 ] A.水 B.饱和食盐水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石灰水 分析并回答: 氯气溶于水中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 H++Cl-+HClO 当氯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或饱和石灰水时,由于生成的盐酸和次氯酸与碱反应,可加速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并生成金属氯化物和次氯酸盐。 而在饱和食盐水中,由于存在下列溶解平衡: NaCl Na++Cl- 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已达饱和,抑制了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因此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最小,应选B。 【小结】由于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平衡的存在,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已达饱和,对氯气在溶液中的溶解起抑制作用,和化学平衡中增大生成物浓度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的道理相同。 【板书】二、溶解度(S)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典型例题

x 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典型例题 [例1]已知15C 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 ,计算在该温度下250g 水中最多能溶 解 多少克碘化钾? [分析]:15C 时碘化钾的溶解度为140g ,这表明在该温度下100g 水最多能溶解 140g 碘化钾。那么,250g 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钾,可通过关系式法列比例 求得,亦可用基本公式法求解。 解法1:关系式法 设:150时, 关系式: m 质+m 剂=厲1液 MOg lOOg X 250g 140g X 250g ”c “ 1呢=站也 [解答]:15C 时,250g 水最多能溶解350g 碘化钾。 解法2 :基本公式法 s=140g m 剂=250g m 质二? 140g m 倉 + 250g lOOg + 14Qg 解之,得: m 质=350g [例2] 把20C 的282g 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升温到60C ,需要加入多少克硝 酸钾才能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已知20C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 ,60C 时 为 ii0g )。 分析:溶剂量不变,当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时,由于溶解度的增大,使溶液由饱 和变为不饱和。如果要在高温时使溶液重新达到饱和,则需加入一定量的溶质。 所加溶质的量可用质量关系式通过比例进行计算,也可用公式法求得。 解答1 关系式法 设:所需加的硝酸钾为x 克。 关系式: m 质+m 剂=m 液 20 C 31.6g 100g 131.6g 282g 250g 水里最多能溶解x 克碘化钾。 15C 时 140g 100g ?x 250g 已知: 求: [解 20 C- 60 r 添加量 110g-31.6g=78.4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