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建筑大师及作品(现代主义四大大师)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格罗皮乌斯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古斯鞋楦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

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早在包豪斯学校任教时期,他便致力研究使家具器皿等日用品和建筑设计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大规模建筑并降低造价。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40年代初,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7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界新的建筑流派和理论不断涌现,出现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倾向,认为这是偏重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忽视人的精神要求造成的。这种批判波及格罗皮乌斯。对于格罗皮乌斯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作用评价不一,但对于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则是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1887-1965)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887年10月6日出生于瑞士一个钟表制造者家庭。他早年学习雕刻艺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曾在巴黎A·佩雷和柏林P·贝伦斯处工作,1917年移居法国,1930年加入法国国籍。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65年8月27日在美国里维埃拉逝世。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1923年出版了他的名作《走向新建筑》,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

3. 自由平面;

4. 横向长窗;

5. 自由的立面。

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

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勒·柯布西耶又是一个城市规划专家,他从事了大量城市规划的研究和设计,代表作品有印度昌迪加尔规划等。

密斯·范·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

现代建筑大师。1886年3月27日生于德国亚琛。未受过正规的建筑训练、幼从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掌握了绘图技巧。21岁时设计了第一件作品,以其娴熟的处理手法引起当时德国最著名的建筑师贝伦斯的注目,而于1908年进入贝伦斯事务所任职。1919年开始在柏林从事建筑设计,1926-1932年任德意志制造联盟第一副主任,1930-1933年任德国公立包豪斯学校校长。1937年移居美,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范·德·罗的代表作品有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这是一件现代主义建筑的精品。他的代表作品还有:美国伊利诺工学院建筑及设计系馆(1956)、和纽约西格拉姆大厦(1956-1958,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朗格住宅、湖滨公寓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等,其中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堪称国际式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风格的顶峰。

赖特

赖特(Frank Lioyd Wrignt,1869-1959)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赖特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来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而从事建筑。他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诞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兴趣,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野。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法。

剌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赖特的青年时代在十九世纪渡过,那是惠特曼(W.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和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的时代。赖特的祖父和父辈在威斯康星州的山谷中耕地土地,他在农庄上长大,对农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塔里埃森”就造在祖传的土地上,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谈到这一点还兴奋地说:“在塔里埃森,我这第三代人又回到了土地上,在那块土地上发展和创造美好的事物”,对祖辈和土地的眷恋溢于言表。

但在建筑艺术范围内,赖特确有其独特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蔽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象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变得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到了一个新水平。

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和田诗人。他的成就不能到处被采用,但却是建筑史上的一笔珍贵财富。

1959年,赖得以89岁的高龄离开人世。

赖特的主要作品有:东京帝国饭店、流水别墅、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西塔里埃森、古根海姆美术馆、普赖斯大厦、唯一教堂、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

阿尔瓦·阿尔托

(Alvar Aalto, 1898~1976,全名为Hugo Alvar Herik Aalto)

芬兰现代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1898年2月3日生于库奥尔塔内,1921年毕业于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学专业。1923年起,先后在芬兰的于韦斯屈莱市和土尔库市开设建筑事务所。1928年参加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年,按照新兴的功能主义建筑思想同他人合作设计了为纪念土尔库建城700周年而举办的展览会的建筑。他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头10年,阿尔托主要从事祖国的恢复和建设工作,为拉普兰省省会制订区域规划(1950~1957)。阿尔托于1940年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美术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芬兰科学院院士。1957年获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1963年获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1976年5月11日逝于赫尔辛基。

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他说:“标准化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房屋都一模一样,而主要是作为一种生产灵活体系的手段,以适应各种家庭对不同房屋的需求,适应不同地形、不同朝向、不同景色等等。”他所设计的建筑平面灵活,使用方便,结构构件巧妙地化为精致的装饰,建筑造型娴雅,空间处理自由活泼且有动势,使人感到空间不仅是简单地流通,而且在不断延伸、增长和变化。阿尔托热爱自然,他设计的建筑总是尽量利用自然匦危诤嫌琶谰吧绺翊科印?芬兰地处北欧,盛产木材,铜产量居欧洲首位。阿尔托设计的建筑的外部饰面和室内装饰反映木材特征;铜则用于点缀,表现精致的细部。建筑物的造型沉着稳重,结构常采用较厚的砖墙,门窗设置得宜。他的作品不浮夸,不豪华,也不追随欧美时尚,创造出独特的民族风格,有鲜明的个性。

阿尔托的创作范围广泛,从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到市政中心设计,从民用建筑到工业建筑,从室内装修到家具和灯具以及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无所不包。根据阿尔托建筑思想发展和作品的特点,他的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白色时期:1923~1944年,作品外形简洁,多呈白色,有时在阳台栏板上涂有强烈色彩;建筑外部有时利用当地特产的木材饰面,内部采用自由形式。代表作为维堡图书馆 (1927~1935)和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1929~1933)。

红色时期:1945~1953年,创作已臻于成熟。这时期他喜用自然材料与精致的人工构件相对比。建筑外部常用红砖砌筑,造型富于变化。他还善于利用地形和原有的植物。室内设计强调光影效果,讲求抽象视感。代表作为芬兰珊纳特赛罗市政中心(1950~1952) 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宿舍──贝克大

楼(1946~1949)。

第二白色时期:1953~1976年,这时期建筑再次回到白色的纯洁境界。作品空间变化丰富,发展了连续空间的概念,外形构图重视物质功能因素,也重视艺术效果。代表作为芬兰珊纳约基市政府中心(1950~1952年建)、伊马

特拉市教堂、卡雷住宅、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1958~1962年建)、欧塔尼米技术学院礼堂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贝克大楼(1946~1949年建,A.阿尔托设计)、赫尔辛基芬兰地亚会议厅(1962~1975年建,A.阿尔托设计)伊马特拉附近的伏克塞涅斯卡教堂(1956~1958)、联邦德国沃耳夫斯堡的沃尔斯瓦根文化中心(1958~1962)和不来梅市的高层公寓大楼(1958~1962)等。

彼得·贝伦斯

(Peter Behrens,1868-1940)

德国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制造联盟”的首席建筑师。他是一代人的宗师,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和勒·柯布西耶早年都曾在他的设计室工作过,他对德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贝伦斯早年在汉堡的艺术学校学习,1897年赴慕尼黑,1900年黑森大公召他到达姆施塔特艺术新村,在那里他由艺术转向了建筑。1903年他被任命为迪塞尔多夫艺术学校的校长。1907年他被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聘请担任建筑师和设计协调人,1909-1912年参与建造公司的厂房建筑群,其中他设计的透平机车间成为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贝伦斯后期作品有圣彼得堡的德国大使馆(1911-1912)、奥地利烟草公司(1930)等。1922-1927年任维也纳美术学院教授。

路易·康

(Louis Isadore Kahn,1901-1974)

美国现代建筑师。1901年2月20日生于爱沙尼亚的萨拉马岛,1905年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1924年毕业于费城宾西法尼亚大学,后进费城J·莫利特事务所工作。1928年赴欧洲考察,1935年在费城开业。1941-1944年先后与G·豪和斯托诺洛夫合作从事建筑设计,1947-1957任耶鲁大学教授,设计了该校的美术馆(1952-1954)。1957年后又在费城开业,兼任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

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路易·康的代表作品有宾西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02、03、04、05)、耶鲁大学美术馆、索克大学研究所(02、03)、爱塞特图书馆(02)、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02、03、04)、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02、03、04、05)、等。

路易·康的著作有《建筑是富于空间想像的创造》、《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等。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

美国建筑师。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1950年获硕士学位,1954-1956年在罗马的美国艺术学院学习,后曾在O·斯托诺洛夫、E·沙里宁、L·卡恩等人的事务所任职。1957-1965年在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任教。1958年起在费城开设共同事务所。1964年和洛奇一起开办事务所。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务院赴苏联讲学。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术学院住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顾问。

罗伯特·文丘里的作品与著作与20世纪美国建筑设计的功能主义主流分庭抗礼,成为建筑界中非正统分子的机智而又明晰的代言人。他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1966年)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1972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他反对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少就是光秃秃”。他认为现代主义建筑语言群众不懂,而群众喜欢的建筑往往形式平凡、活泼,装饰性强,又具有隐喻性。他认为赌城拉斯维加斯的面貌,包括狭窄的街道、霓虹灯、广告牌、快餐馆等商标式的造型,正好反映了群众的喜好,建筑师要同群众对话,就要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于是过去认为是低级趣味和追求刺激的市井文化得以在学术舞台上立足。

罗伯特·文丘里的代表作品有费城母亲之家、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俄亥俄州奥柏林大学的艾伦美术馆、新泽西州大西洋城马尔巴罗·布朗赫姆旅馆的改建等。

文丘里声明自己是“现代的”建筑师,他批评后现代派“只强调回收历史,是复旧”。

马塞尔·布劳耶

(Marcel Lajos Breuer,1902-1981)

马塞尔·布劳耶是国际式建筑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1902年5月21日生于匈牙利佩奇市。1920-1924年在包豪斯学习,毕业后任教至1928年。1928

年柏林开设事务所,1937-1946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任教,以后开业。1944年入美国籍,1946后迁居纽约,1968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1977年退休。

马塞尔·布劳耶在美国主要从事住宅设计,1938-1960年与格罗皮乌斯合作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市设计过一些住宅,把包豪斯的国际式与新英格兰地方风格融为一体,简洁、明快、新颖,对当时美国的传统建筑观念是一次突破,对美国各地的住宅建筑很有影响。布劳耶后来还设计了不少大型公共建筑,比较重要的有纽约萨拉·劳伦斯学院剧场(1952)、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厦(1953-1958,与P.L奈尔维,B.采尔福斯合作)、鹿特丹比仁考夫百货商店(1955-1957)、法国戛得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研究中心(IBM)大厦等。布劳耶的作品风格严谨,功能组织简洁,细部简明完整,注意利用材料的对比,有明确的特征和一贯性。

迈克尔·格雷夫斯

(Michael Graves,1934-)

迈克尔·格雷夫斯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建筑师。1934年生于印第安纳波利斯。在辛辛那提大学毕业后,又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60年获罗马奖后又在罗马美国艺术学院留学,1962年开始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64年在该地开设事务所,1972年成为该大学教授,此外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任教。

格雷夫斯首先以一种色彩斑驳、构图稚拙的建筑绘画,而不是以其建筑设计作品在公众中获得了最初的声誉。有人认为,他的建筑创作是他的绘画作品的继续与发展,充满着色块的堆砌,犹如大笔涂抹的舞台布景。

迈克尔·格雷夫斯的代表作品有波特兰市政厅、和佛罗里达天鹅饭店,这两座建筑都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

尼迈耶

(Oscar Niemeyer,1907-)

尼迈耶是巴西建筑师,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1907年12月15日生于里约热内卢,1934年毕业于里约热内卢国立美术学院建筑系,后在L·科斯塔的事务所工作。他们一起设计了巴西教育卫生部大楼(1936-1937)和纽

约世界博览会巴西馆(1939)。1937年尼迈耶在里约热内卢开设事务所,1947年代表巴西参加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十人规划小组(中国代表为梁思成教授)。1956-1961年参加了巴西利亚的建设工作,设计了三权广场、总统府、巴西议会大厦、大教堂、巴西利亚宫等主要建筑,达到其事业的顶峰。1960年以后移居巴黎和以色列。尼迈耶受到勒·柯布西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又增加了表现主义和巴洛克的因素。

尼迈耶重视体形的表面,尤其爱用“自由的和有感情的曲线”。他的作品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又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曲线体形。尼迈耶的著作有《我在巴西的经验》(1961)、《论建筑形式》(1978)。

诺依特拉,R.J.

(Richard Joseph Neutra ,1892~1970)

美国建筑师。1892年4月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毕业于维也纳高等技术学校。1921~1922年在柏林建筑师E.门德尔松事务所工作。1923年移居美国,在芝加哥市荷勒柏-洛歇事务所工作。1924年,在建筑师F.L.赖特处的工作对他的事业产生重大影响。1929年入美国籍。1970年 4月16日逝于联邦德国伍珀塔尔。

诺依特拉的作品主要是小住宅。这些住宅因特别适合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要求和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的特点,而在美国独树一帜。

诺依特拉的早期作品洛杉矶市劳维尔住宅(1929)引起建筑界的注意。这所住宅为轻钢框架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板和金属材料围护,结构符合机械装配施工的要求和美学原则。他设计的加利福尼亚州考夫曼住宅(1946)和特里迈尼住宅(1948),标志着诺依特拉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前者明显地带有L.密斯·范·德·罗的影响,后者则有新型田园风格。他在50~60年代设计的住宅,充分发展了后一种风格,其建筑平面布置适应梁柱结构体系,简洁、明了,大面积玻璃外隔断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巧妙利用地形和背景以加强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反映了当地气候的特点。他利用钢、玻璃、木材、块石和混凝土这些不同材料的质感来丰富建筑的艺术表现力。这些建筑是诺依特拉对人在建筑空间环境中的各种感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1956年设计的洛杉矶塞尔鲁尼别墅可以作为代表作品。诺依特拉设计的公共建筑虽规模不大,但有所创新,对美国同类建筑有一定影响。1935年设计的洛杉矶市考罗那初级小学,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使每一间教室都有露天活动场地,教室之间有推拉隔断,教室中的坐位不固定,以适应小学生自由发展的需要。幼儿园部分则利用草坪和绿篱代替惯用的沥青地面和围墙。1948年设计的梅列海滨的汽车旅馆、1953年设计的洛杉矶市鹰石俱乐部也都是诺依特拉负有盛名的作品。

诺依特拉生前曾获得多种荣誉奖和荣誉博士学位。1977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还追授他金奖。

皮埃尔·奈尔维

(Pier Luigi Nervi,1891-1979)

意大利工程师兼建筑师。1891年6月1日生于意大利北部小镇桑德利奥,1913年从波仑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在波仑亚市混凝土学会工作两年。1915—1918年在意大利工程兵部队服役,1920年同奈比渥西合组工程公司,1932年起同巴托利合作,组织奈尔维-巴托利工程公司,1947年任罗马大学教授。

奈尔维具有把工程结构转化为美丽的建筑形式的卓越本领。他的主要贡献是,认识了钢筋混凝土在创造新形状和空间量度方面的潜力。他的作品大胆而富有想象力,常以探索新的结构方案而形成他的构思。他擅长用现浇或现场预制钢筋混凝土建造大跨度结构,这种建筑具有高效合理,造价低廉,施工简便,形势新颖美观等特点。他是运用钢筋混凝土的大师,他的作品形势优美,具有诗一般的非凡表现力。

奈尔维的代表作品有罗马小体育宫(1956—1957,与A.维泰洛齐合作)、大体育宫(1958—1960)、皮瑞里大厦、(1956—1959,与蓬蒂合作)、都灵展览馆B厅(1947—1949)等,而最富戏剧性和令人震惊的一件新结构是1971年建于梵蒂冈城的梵蒂冈会堂的内部空间。1963年美国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其后他又获得美国建筑师学会金质奖章。

雅马萨基

(Minoru Yamasaki,1912-1977)

即山崎实,美国建筑师,祖籍日本。1912年12月1日生于西雅图,曾就学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和纽约大学,1934年后在纽约担任过很多设计工作,1943-194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山崎实的作品特征是装饰手法的运用。他认为建筑应带有装饰,应注意细部处理,将装饰建立在技术美的基础上,并从结构的规律出发,使结构构件装饰化,如使墙体成为装饰构件,犹如一种编织的屏风。他是现代建筑中典雅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沙特阿拉伯达兰机场候机楼〔1953-1955〕、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美国馆(1959)、联邦科学馆、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雷诺兹金属公司大厦、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美国科学馆〔1962〕、纽约世界贸易中心〔1972〕等。

伍重

(Joern Utzon,1918-)

丹麦建筑师。1937-1942年在哥本哈根建筑学院学习,毕业后到瑞典居住了三年,受到建筑师阿斯普伦德的深刻影响;1946年曾一度在芬兰建筑师A·阿尔托处工作。

伍重早期的主要作品有两栋建在丹麦的住宅(1952-1953)。195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竞赛中,由于评委会成员埃罗·沙里宁的鼎力推荐,伍重的方案获得首奖。沙里宁认为,此方案如能实现,必能成为伟大不凡的建筑。1973年9月经过种种波折,悉尼歌剧院终于落成。悉尼歌剧院以它那奇特美丽的造型轰动了世界建筑界,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现代建筑的杰作。

建筑设计事务所

(Skidmore, Owings and Merrill)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是美国最大的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之一。1936年,L.斯基德莫尔(Louis Skidmore)和J.O.梅里尔(John O.Merrill)在芝加哥开始合作,1939年 N.奥因斯(Natha-niel Owings)加入,事务所按三人的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取名为SOM。斯基德莫尔是一位思想敏锐的设计师,梅里尔是工程师,奥因斯则是一位组织者。对于每一个重大项目,这三位合作者中有一人负责同业主打交道,一人负责具体事务,一人负责选择和支持设计师做出尽可能完善的设计,而对设计过程尽量不加干预。

后来,事务所的规模逐步扩大,除芝加哥外,还在纽约、旧金山、波特兰、丹佛、洛杉矶、休斯敦、波士顿和华盛顿设立分所,拥有 1800多名建筑师和工程师。SOM的作品遍及美国和世界上40多个国家。曾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1962年首次颁发的建筑企业奖。

SOM的早期作品受 L.密斯·范·德·罗的影响很大,6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有所改变,但其作品仍然保持干净利索、简洁新颖的特点,结构体系则更为多样化,外部轮廓增加了变化。 SOM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得到公认。 SOM的著名建筑师G.邦沙夫特设计,1952年建的纽约利华公司办公大厦(简称利华大厦, 1951~1952年建),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高层建筑 ,是当时新型办公楼的代表。建筑理论家L.芒福德说:“它在两个显著方面超越了传统的办公楼,即设计不是根据最大租赁率而是为获得迅速开展业务的效率;充分运用了当时所能有的办法使大厦出落得舒适、雅致和漂亮。”

SOM在 60年代设计的办公楼大都是直上直下、不加装饰的各式高层框架。如 60层的纽约大通曼哈顿银行、52层的休斯敦贝壳广场大厦、纽约美国钢铁公司等。而晚些时候芝加哥的100层约翰· 汉考克大厦(1970)和110层西尔斯大厦(1974)都是非常别致的超高层建筑。约翰·汉考克大厦上小下大,斜撑外露,屋顶竖有高106米的两层电视塔;每平方米耗钢量为 145千克,相当于一般传统框架结构40~50层塔式建筑的用钢量。 SOM其他著名作品很多,如比

利时布鲁塞尔的朗伯特银行、沙特阿拉伯吉达新国际机场以及美国许多大学校园和一些工厂实验室等。

阿尔多·罗西

(Aldo Rossi,1931-1997)

是当代建筑界的一位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他出生于意大利米兰,大学毕业后曾从事设计工作,做过建筑杂志社的编辑,当过教授。

罗西1966年出版著作《城市建筑》,将建筑与城市紧紧联系起来,提出城市是众多有意义的和被认同的事物(urban facts)的聚集体,它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特定生活相关联。罗西将类型学方法用于建筑学,认为古往今来,建筑中也划分为种种具有典型性质的类型,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征。罗西还提倡相似性的原则,由此扩大到城市范围,就出现了所谓“相似性城市”的主张。罗西将城市比作一个剧场,他非常重视城市中的场所、纪念物和建筑的类型。

罗西在60年代将现象学的原理和方法用于建筑与城市,在建筑设计中倡导类型学,要求建筑师在设计中回到建筑的原形去。它的理论和运动被称为“新理性主义”。

阿尔多.罗西是一个多产的建筑师,在自己的建筑创作中爱用精确简单的几何形体,他的主要建筑作品有:卡洛.菲利斯剧院、博戈里科市政厅、卡洛.卡塔尼奥大学、林奈机场、维尔巴尼亚研究中心、住宅综合楼、佩鲁贾社区中心、多里购物中心、加拉拉特西公寓、维亚尔巴住宅、巴西集合住宅、现代艺术中心、拉维莱特公寓、博尼苏丹博物馆、迪斯尼办公建筑群、弗雷德里希大街公寓、广场饭店、购物中心等。

埃罗·沙里宁

(Eero Saarinen,1910-1961)

是20世纪中叶美国最有创造性的建筑师之一。1910年8月20日生于芬兰一个艺术家家庭,父亲G·E·沙里宁是建筑师,母亲是雕塑家。1923年全家移居美国,1929年赴巴黎学习雕塑,一年后返美。193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建筑系,翌年游学欧洲,回美国后在父亲的建筑事务所工作。1950年父亲去世后独自开业,从这时到他去世前的11年中,他设计了一系列新奇独特的作品,表现了丰富多彩的建筑语汇。

他对于早期现代建筑中的习惯思维表示怀疑,而引入了前所未有的雕塑式造型。他的作品富于独创性,而且不断地创立新的风格,以至一生中没有形成定型的建筑风格。

埃罗·沙里宁的作品较重要的有圣路易市杰佛逊纪念碑(1964)、耶鲁大学冰球馆(1958)、纽约肯尼迪机场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1956-1962)、华

盛顿杜勒斯机场候机楼(1958-1962)等。此外,他还擅长家具设计,特别是椅子,也采取雕塑式造型。

埃罗·沙里宁1961年9月1日死于脑科手术中。1962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追授他金质奖章。

贝聿铭

世界著名的华裔美国建筑师。1917年生于中国广东,在上海受中等教育,1935年赴美国入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获学士学位,1946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48年起任W·泽肯多夫房地产公司建筑部负责人,1955年他集合了一批从整体规划到室内设计的专家,在纽约开业。他是美国设计科学院和国家艺术委员会成员,1979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金奖,1983年获普里茨克建筑艺术奖。

贝聿铭以设计大规模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著称。他认为应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出发,而不能孤立的对待个体建筑,他在建筑设计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作品的雕塑感很强。除了公共建筑以外,他还积极从事城市改建规划工作。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哈佛大学肯尼迪纪念图书馆、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达拉斯市政厅、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以及八十年代的巴黎卢浮宫新馆扩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北京香山饭店等。其中,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落成在世界建筑界引起轰动,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精品。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探索中国建筑传统继承途径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他反对把中国古代建筑的某些构成部生硬的附加到现代建筑上,主张寻找恰当的途径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本质,而不是肤浅的因袭过去的形式。

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1913年9月4日生于大阪府。1935-1938年就学于东京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后在前川国男事务所工作了4年。1942-1945年在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专攻城市规划,1949年晋升为教授。同年获广岛和平中心设计竞赛一等奖。并出席国际现代建筑协合大会,受到国际建筑界的注意。1961年设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丹下健三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特邀教授,获得过众多的国际荣誉。

丹下健三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50年代,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

第二阶段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

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圣玛丽亚大教堂、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

第三阶段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作了不少建筑设计,如沙特阿拉伯总部大楼(1976)、阿尔及尔国际机场(1976)等。在这一时期,丹下健三对镜面玻璃幕墙也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赤坂王子饭店等。

丹下健三还是一位著作家,主要著作有《日本建筑的传统与创造》(1960)、《人类与建筑》(1970)、《建筑与城市》(1970)、《二十一世纪的日本》(1971)等。

世界四大建筑大师

世界四大建筑大师 2009年06月29日星期一 18:59 1、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器美学的重要奠基人 建筑其特点: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 3. 自由平面; 4. 横向长窗; 5. 自由的立面。 2、代表建筑:廊香教堂、萨伏一别墅、马赛公寓 廊香教堂的特点:在朗香教堂的设计中,勒·柯布西耶把重点放在建筑造型上和建筑形体给人的感受上。他摒弃了传统教堂的模式和现代建筑的一般手法,把它当作一件混凝土雕塑作品加以塑造。教堂造型奇异,平面不规则;墙体几乎全是弯曲的,有的还倾斜;塔楼式的祁祷室的外形象座粮仓;沉重的屋顶向上翻卷着,它与墙体之间留有一条40厘米高的带形空隙;粗糙的白色墙面上开着大大小小的方形或矩形的窗洞,上面嵌着彩色玻璃;入口在卷曲墙面与塔楼的交接的夹缝处;室内主要空间也不规则,墙面呈弧线形,光线透过屋顶与墙面之间的缝隙和镶着彩色玻璃的大大小小的窗洞投射下来,使室内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气氛。 看朗香教堂的立面处理,那么一点的小教堂,四个立面竟然那样各个不同,你初次看它如果单看一面,绝想不出其他三面是什么模样,看了两面,也还是想象不出第三面第四面的长相,四个立面,各有千秋,真是极尽变化之能事,与萨伏伊别墅几乎不可同日而语。再看那些窗洞形式,也是不怕变化,只怕单一。再看教堂的平面,那些曲里拐弯的墙线,和由它们组成的室内空间,也都复杂多变到家了。当年勒氏很重视设计中的控制线和法线的妙用,现在都甩开了,平面构图上找不出什么规律,立面上也看不出什么章法。如果一定说有规律,那也是太复杂的规律。萨伏伊别墅让人想到古典力学,想到欧几里得几何学,朗香教堂则使人想到近代力学,非欧几何。总之,就复杂性而言,昔非今比。 总之,陌生、惊奇感、突兀感、困惑感、复杂、怪诞、奇崛、神秘、朦胧、恍惚、剪不乱、理还乱、变化多端、起伏跨度很大的艺术形象,其中也包括建筑形象,在今天更能引人驻目,令人思索,耐人寻味,予人刺激和触发人的复杂心理体验。因为当代有更多的、愈来愈多的人具有这样的审美心境和审美要求。朗香教堂满足这样的审美期望,于是在这一部分人中就被视为有深度、有力度、有广度,有烈度,从而被看作最有深意,最有魅力的少数建筑艺术作品之一。 萨伏一别墅的特点:它的外部装饰采用白色粉刷,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建筑表面平整,形体也比较简单;然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这使建筑外观显得甚为多变。这种不同不是刻意设计出来的,而

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 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 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

世界建筑大师——迈耶

世界建筑大师——迈耶 ?个人简介: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 中白色派重要代表(主要成就),建筑界五巨 头之一。就读于纽约康奈尔大学。1963年, 迈耶在纽约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其独创能 力逐渐展现在家具、玻璃器皿、时钟、瓷器、 框架以及烛台等方面。 ?生平简介:①大学毕业后,由于当时美国,才刚脱离欧洲独立不久,整个社会在经济或文化上还是依附欧洲大陆。因此迈耶在大学毕业后,便到欧洲大陆去探访欧洲传统建筑的根源,也曾拜访过勒·柯布西耶(1887-1965)与阿尔瓦·阿尔托(1898-1976),向他们请教,并畅谈建筑理念。这也对理查德·迈耶的建筑思想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②事务所成立初期,父母要求他替他们设计一幢住宅,为此迈耶特地跑到赖特所设计的流水别墅去体会那种水平的空间感,并试图将赖特那室内的空间延伸到外部环境的手法,运用到自己设计上。但由于两者基地环境的条件并不是全然相同,而使理查德·迈耶饱受挫折,他便转而研究其他大师的作品,而勒·柯布西耶的许多观念却恰巧与他的想法相吻合,于是便种下了理查德·迈耶早期的作品走勒·柯布西耶的路线。③而于1967年,迈耶设计出他的成名代表作史密斯住宅,在这个设计里表现出他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对于室外与户外光线的相互关系,他也下了相当的功夫(例如,初升的日光准确的射入卧室中,轻柔的午后阳光则射入起居空间,让人不免赞叹建

筑师的用心。)④到了1970年,迈耶和迈克尔·格雷夫斯(1934-)、查尔斯·加斯米、彼得·艾森曼(1932-)及约翰·海杜克(1929-2000)等五人,由于理念相同,对于现代主义建筑的见解也相近,而由于其风格特殊,故人称纽约五人组。而他们的作品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建筑物的外观多半是光滑且纯白,有著现代主义雕塑风格,因此他们亦被称为白色派。⑤由于兴趣,迈耶对于“剪贴画”也是相当有研究,而事实证明在他的设计中,也不时可看出他运用了许多如“把物象经解析再重组”的剪贴画手法。迈耶承认,在造型上他并没有作什么创新,他只不过将前人所曾使用的语汇加以重组,而产生某种新的意义罢了;(如史密斯住宅,只不过是勒·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与西楚汉两种原型的重组罢了。) ?设计理念:迈耶设计的产品都颇为简练,既包括居家设计也包括商用设计。他设计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永远有自己的特性而不是在风格上受别人的影响而迷惑。由于其大胆的风格和值得称颂的忠诚,迈耶创造出颇为独特的粗壮风格。为了在展示方面做得更好,他将斜格、正面以及明暗差别强烈的外形等方面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这种强健的设计呈立方体状,似在召唤一种超现实主义的高科技仙境,其中包含着纯洁、宁静的简单结构。建筑的视觉感相当强大,也暗指所包括的空间。迈耶注重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的变化,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在对比例和尺度的理解上,他扩大了尺度和等级的空间特征。迈耶着手的是简单的结构,这种结构将室内外空间和体积完全融合在一起。通过对空间、格局以及光线

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

五位现代派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 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 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

四位建筑大师

四位建筑大师分别是: 1.密斯·凡·德罗,德国现代大师,现代建筑的发起人,提倡“少就是多”的建筑理念 2.赖特,美国被评为第一别墅的流水别墅就是他的代表作。此外还有草原住宅、日本帝国大厦(已被拆除)等优秀作品 3.勒·柯布西耶,法国著名现代大师,提出新建筑的5个特点。著有名著1923 《走向新建筑》,宣扬建筑是居住机器 4.格罗皮乌斯,德国建筑学校包豪斯(Bauhaus)的创始人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 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40年代初,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勒·柯布西耶 现代建筑大师,本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现代建筑运动的积进分子和主将。1928年他与W·格罗皮乌斯、密斯·范·德·罗组织了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勒·柯布西耶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1926年提出了新建筑的5个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第三章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3.1 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 师,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 筑的旗手”,并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一起称 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3.1.1柯布西耶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基础中的形式美学 勒·柯布西耶作为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自 然环境的领悟以及对传统的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别具 一格。“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因为它使我们能清晰地 了解体块,赞美简单几何体。”秉承这样的理念,他一直 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普通的方形、圆 形以及三角形等简单的几何图形建成看似简单的设计 模式。他所创造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体现了他对 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精确控制。正如勒·柯布西耶在1911年写到:“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衡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他成功地利用明暗光线的对比,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使用大量的图样产生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 3.1.2柯布西耶的“机器美学” 柯布西耶主张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革命”。他始终强调机器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因为他们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所以更加具有合理性。他曾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柯布西耶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主张:“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以数学计算和几何计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技术的原则。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萨伏伊别墅是现代主义建筑 的经典作品之一,位于巴黎近郊的 普瓦西,由勒.柯布西耶于1928年 设计。这幢白房子使用钢筋混凝土 结构,外表看起来平淡无奇,简单 的柏拉图形体和平整的白色粉刷 的外墙,简单到几乎没有任何多余 装饰的程度,唯一的可以称为装饰 部件的是那个长条形排窗,完全不 同于早期中世纪时期的建筑给人 的那种印象。建筑表面平整,但光 影变化丰富,从不同的方向看过 去,都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印象; 别墅外形简单,但内部空间复杂,

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作品欣赏

流水别墅(Falling Water) 流水别墅:赖特最著名的设计作品——考夫曼别墅(流水别墅)建成于1936年,流水别墅被誉为“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的完美平衡”,是“二十世纪的艺术杰作”。悬挑的楼板在后边的石墙和自然山石中锚固。内部空间相互流通,一乘小梯与溪水联系。大胆的设计手法使之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著名现代建筑。 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岣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 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 建筑在山林之中的度假别墅,也许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但是建在溪水瀑布之上的别墅,你可曾听说过?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叫做“熊跑”的幽静峡谷中,就有这样一幢奇妙的房子。在茂密的丛林掩映下,在清清的溪流和嶙峋石块间,这座房子从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着、交错着,白色的巨大阳台凌空于水面之上,流水叮咚地从房子底下蜿蜒淌过,从平台下奔泻而出。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从大阳台上顺梯子往下爬,你在屋子里便已听到的潺潺流水声,此刻便在你足下。你可以趴在岩石上,忘情地将手伸进溪水中,或者只是静静地坐着,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在这样的别墅中度假,该是怎样的画境,怎样的诗意,怎样的享受?这幢房子建成后就名声远扬,经常有人来此参观,人们称之为“流水别墅”或者“落水山庄”。 建筑的外形显得自然、随意、舒展,主要房间与室外的阳台、平台以及道路,相互交织在一起,错落有致,亦取得与周围自然景色相溶合的效果。建筑材料主要用白色的混凝土和栗色毛石。水平向的白色混凝土平台与自然的岩石相呼应,而栗色的毛石就是从周围山林搜集而来的,有着“与生俱来”、自然质朴和野趣的意味。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巨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出现在赖特作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犷而透孔的石壁,右手边是直交通的空间,而左手便可进入起居的二层踏步。莱特对自然光线的巧妙掌握,使内部空间仿佛充满了盎然生机,光线流动于起居的东、南、西三侧,最明亮的部分光线从天窗泻下,一直通往建筑物下方溪流崖隘的楼梯,东、西、北侧几呈围合状的室,则相形之下较暗,岩石铺成的地板上,隐约出现它们的倒影,流瀑在起居室空间之中,而从北侧及山崖上反射在楼梯上的光线显得朦胧柔美。在心理上,这个起居室空间的气氛,随着光线的明度变化,而显现多样的风采。 “流水别墅”这个建筑具有活生生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座落于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落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瀑布上的大平台连带1/3的起居室都飞挑于瀑布之上,对于当时的工程技术而言,无疑是一大创举。

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 一、现代主义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 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 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 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 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 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

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建筑形象的逻辑性;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代表人物 1、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 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 学校的创办人。 “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 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883―1969)自创: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字面上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

近现代著名建筑大师简介

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1900) 约翰·拉斯金拉斯金生于伦敦。是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他主张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认为应将现实观察融入设计当中,并提出设计的实用性目的。他的设计理论具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主义色彩,也非常混乱。既强调为大众,又主张从自然和哥特风格中找寻出路,这显然不是为大众的;既包含社会主义色彩,又包含对大工业化的不安。他的实用主义思想与以后的功能主义有很大区别,但他的倡导对当时设计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据,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响。是英国“工艺美术”的思想倡导者。 (英国“工艺美术”是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为了解除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和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实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威廉·莫里斯 William Morris:(1834—1896)

莫里斯生于伦敦旁边的瓦瑟斯多。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奠基人。真正实现了约翰·拉斯金思想的现代设计史的先驱人物。他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之一。莫里斯打击产业革命大量生产的粗俗制品,仰慕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美的器物,励志以美术工艺品美化现实世界,提升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莫里斯与他的商会活动通过制品的输出与杂志媒体报道,影响到欧美诸国,使他成为近代设计运动先驱的典范。1864年成立的设计事务所。大约是最早的独立产品和平面设计事务所之一。 当时准备结婚的莫里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婚房而自主设计出哥特风格的“红屋”为“工艺美术”运动奠定了基础。 (莫里斯代表作“红屋”) (莫里斯设计的壁纸图案) 莫里斯虽是画家,却主要是致力于工艺美术,从事绘画设计出漂亮的玻璃、陶器、家具、壁纸、绒毯、书籍装帧等各方面的工作。莫里斯在设计中,大量的装饰都是东方式的、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五位建筑大师分析 现代建筑五位建筑大师: 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阿尔瓦??阿尔托 格罗皮乌斯: 建筑思想: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创立包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是被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1914年发表的《包豪斯纲领》和格罗皮乌斯宣言中有两个指导思想:第一,综合全部造型活动,使之凝集于建筑之下,创造绘画、雕塑、建筑为一体的统一艺术。 第二,造型活动的基础是手工艺,美术家都必须重新回到手工艺(或手工劳动)中来。从而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教育体制。 代表作品分析: 包豪斯校舍 概要:包豪斯校舍由教学楼、实习工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

形式特点:这样不同高 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 在这里格罗皮乌斯首次提出了建筑要从内向外设计的思想,即先确定各部分的功能,再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最后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世界建筑设计界的四位大师。 勒·柯布西埃 (l887~1965)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1946年~1957年相继建造的“马赛公寓”体现了柯布西埃对单元型住宅的理解,这是第一个真正单元型的住宅建筑,包含了复式住宅的概念,具有划时代的革命性;而其在后期创作的“朗香教堂”,则完全是充满激情的创世之作,简直是一座让人充满想象的雕塑。为纪念这位建筑大师,在柯布西埃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联合国曾以他的名义将那一年定名为“国际住房年人们说:“如果不理解柯布西埃的话,就很难理解现代建筑”,但要想真正理解这位建筑大师似乎并非易事柯布西埃提出的理论本身就存在着许多矛盾。柯布西埃提出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道出了建筑要满足功能要求的重要性:建造一座建筑、住宅,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但他又说:建筑往往被“贬低到仅仅有功能用途的水平”,“这仅仅是构筑物,不是建筑。建筑只有在产生诗意的时刻才存在,建筑是一种造型的东西。”再有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一书发出了民主乃至于民粹的精神号召,被称为“建筑中民主和科学的宣言”,但柯布西埃又倡导把他的“新建筑五原则” 尽量适用于任何建筑地段条件,使其成为通用的建筑模式。迄今为止对柯布西埃其人及其作品的诠释和评价褒贬不一。虽然柯布西埃的《走向新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经典著作,但此书也引发了许多批评文章,这些文章将其讽刺为狂热大言、芜杂混乱。 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18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纳粹德国期间,他受到迫害和驱逐,他所创建的包豪斯学校几经辗转后于1932年被纳粹强行关闭。 1934年离德赴英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 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赖特简介 (Frank Lloyd Wright ,1869-1959)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通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世界十大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建筑设计公司)排名

世界十大知名建筑设计大师(建筑设计公司)排名 大师与普通建筑师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超前的理念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我们在《十位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师》专题中选择了十位当代全球最活跃、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他们设计了21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物质是易变的,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通过欣赏这十位建筑师的作品,逼迫我们去回过头,去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去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每一个建筑师都没有办法回避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建筑? 戴帆(Dai Fan) 戴帆: 最前卫、当代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明星建筑师 “颠覆坚固之价值的冲动点燃了建筑。” ——戴帆 戴帆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以设计具有深刻的哲思工程结构与震撼的建筑享誉世界,用极具独创性的建筑形态来向世人展示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空间想像力。戴帆目前工作于纽约和北京,致力于探求与其时代精神相呼应的建筑表达的新形式,工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结构及土木工程、工程设计、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美术、项目管理和城市战略研究等方面。他设计的建筑充满深奥、宏伟、怪诞、神圣、科幻的感觉,其建筑语言、构思的独创性以及特殊的建筑风格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建筑潮流中始终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戴帆(Dai Fan) 戴帆是当代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建筑师之一,曾入选美国福布斯设计榜单,荣获亚洲设计大奖、环球设计大奖等几十个国际大奖,近年担任全球设计奖评委、亚太建筑空间大奖等一系列国际大奖评委。随着太空时代的到来与深入向前发展,“人类纪”迫切需要创建宇宙时代的建筑创作原则与建筑美学,未来以某种隐匿的方式写在现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之中。把非人的因素和推理的因素混合起来。他构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宇宙,关于一个时代的建造神话,展现了一种溢满新奇和神秘的建筑空间魅力。戴帆的代表作品有法国巴黎FA PARIS,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 Art Museum ,马来西亚吉隆坡200米高的东方运营中心(East Operation Center),中国山西大同造园中国造园(Chinese Garden)。

两位现代建筑大师作品比较分析

现代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与勒·柯布西耶 摘要:赖特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柯布西耶侧重于象征和几何学手段;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解读两位西方现代建筑大师的创作思想,望可以小见大,体会大师的独运匠心。 关键词:创作思想;流水别墅;空间构成;萨伏伊别墅;建筑美学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设计风格及理论: 以设计“草原住宅”闻名,草原学派代表。倡导有机建筑的概念。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赖特的精神气质和建筑思想充满了古典气质,而且深受古典哲学和建筑传统的影响。如果和柯布希埃、密斯等现代注意建筑师相比较,他那有机的构图手法以及对充满人情味、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材料的使用、对机器美学的反感和抵制等待,又令其创作和标准的现代建筑有很大区别。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像勒.柯布西耶那样严峻而乘张。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的梦想,悬空的楼板铆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伸展的地坪、腰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各自的伸展轴向,越过山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起,巨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般,无从预料的整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个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似乎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弥漫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显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建,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建筑介绍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建筑介绍 2007-01-17 13:50:31 大中小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的建筑介绍 《狮身人面像》 这个巨大的、身子蜷缩着的巨像,是在一个软石灰石小丘的基础上雕刻而成的。 它雄踞在巍峨的金字塔旁,更为法老的陵墓增添超人间的威仪和神秘感。狮身长240英尺,高66英尺,人面部是哈夫拉法老的理想肖像。这种创造起源于图腾崇拜:把某种动物当成祖先或神加以崇拜,再把法老的面容雕在这种动物身上,这就意味着法老是神的化身,借以显示无上权威。这座巨大塑像是伟大的科学和艺术成就的结晶。这座巨像的造型手法极其简练概括,达到一定程度的写实,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雕刻家们的高超技艺。

《埃皮道罗斯剧场》小波里克里托斯 这个巨大露天剧场是希腊古典后期建筑艺术的最大成就之一。公元前4世纪中期兴建了以最崇敬的医神阿斯枯拉庇乌斯神庙为中心的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是这个露天大剧场。古希腊剧场起源很早,基本造型是利用山坡地势,观众席逐排升高,呈半圆形,并有放射形的通道。表演区是位于剧场中心一块圆形平地,后面有化妆及存放道具用的建筑物。剧场不仅是娱乐场所,也是自由民集会的地方,因此规模巨大。

《米兰大教堂》伯鲁诺列斯基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是欧洲中世纪最大的教堂,可供4万人举行宗教活动。它始建于1386年,到1485年才完成。 这座教堂全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大厅宽达59米,长130米,中间拱顶最高45米。教堂的特点在它的外形:尖拱、壁柱、花窗棂,有 135个尖塔,象浓密的塔林刺向天空,且在每个塔尖上有神的雕像。教堂外部总共有2000多个雕像,甚为奇特。如果连内部雕像总共有 6000多尊,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这个教堂有一个高达107米的尖塔,出于15世纪意大利建筑巨匠伯鲁诺列斯基之手。塔顶上有金色圣母玛利亚雕像,在阳光下显得光辉夺目,神奇而又壮丽。

世界建筑大师

世界建筑大师汇总 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霍华德·戴维斯(Howard Davis) 诺曼·弗斯特爵士(Sir Norman Foster) 皮埃尔·德默隆(Pierre de Meuron) 维廉姆·莫里斯(William Morris) 格伦·默克特(Glenn Murcutt) 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安德烈亚·帕拉第奥(Andrea Palladio) 伯纳德·梅贝克(Bernard Maybeck) 路易斯·沙利文(Louis Sullivan) 理查德·诺伊特拉(Richard Neutra) 苏珊娜·托雷(Susana Torre) 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 菲利普·韦伯(Philip Webb) 保罗·威廉(Paul Williams) 克拉夫·威廉·埃利斯爵士(Sir Clough Williams-Ellis) 阿道夫·卢斯(Adolf Loos) 斯蒂芬·阿伦兹(Steffen Ahrends) 格雷戈里·安(Gregory Ain) 阿尔贝蒂(Leon Battista Alberti) 加里亚佐·埃里希(Galeazzo Alessi) 克里斯多夫·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 威廉·范·阿伦(William Van Alen) 阿门诺菲斯三世(Amenophis III) 约翰·安德鲁斯(John Andrews) 安西米奥斯(Anthemios) 阿波洛道鲁斯(Apollodorus) 阿顿(Arton) 阿斯比(C. R. Ashbee) 阿斯普朗德(Erik Gunnar Asplund) 阿迪森·麦兹那(Addison Mizner) 泰奥多尔·林克(Theodore Link) 查尔斯·巴雷爵士(Sir Charles Barry) 威廉·亨利·巴洛(William Henry Barlow) 法尔克·巴莫(Falke Barmou) 爱德华·巴恩斯(Edward Larabee Barnes) 威廉·霍拉伯德(William Holabird) 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 贝尔吉欧加索、皮瑞瑟第和罗杰斯(Belgiojoso、Peressutti、Rogers)查尔斯·格瓦德梅(Charles Gwathmey) 雅克·赫尔佐格(Jacques Herzog)

十大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转载自晴朗转载于2010年04月05日 14:45 阅读(39)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 举报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世界建筑大师介绍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 -- 鬼才建筑大师

世界建筑大师介绍 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 -- 鬼才建筑大师 2010-09-01 01:11 一位颠覆传统建筑的人 很多地方都看的到的一个图片,这位就是作者!

弗兰克·盖里(Frank Owen Gehry) 在歐洲被喻為建築界的編舞師,或是建築界的畢卡索,不只是因為他的建構物造型上富流線和動感;更因為他所蓋之處,城市景觀在視覺上和情緒上完全被改變,創造一種音樂性的歡愉,蓋瑞對建築的表達認為應該是在傳遞人的感受。 1929年,弗兰克·盖里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后转入加利佛尼亚州,并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哈佛大学从事城市规划。 于1962年建立他自己的公司——Frank O.Gehry and Associates, Inc.之前,他随着洛杉矶的Victor Gruen (1953-1954)与Pereira & Luckman (1957-1958),及巴黎的Andre Re-mondet等建筑师见习。他曾在南加州大学(1972-1973)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1988-1989)担任助理教授及哈佛大学(1983)、莱斯大学(Rice,1976)及加州大学(1977-1979)客座评论师。1982、1985、1987、1988及1989年,他拥有耶鲁大学建筑系之Charlotte Davenport 教授的职位。1984年,担任哈佛大学Eliot Noyes讲座。 1986年10月,由沃克(Walker)艺术中心主办一场有关他的作品的重要回顾展,此展览由明尼阿波里斯巡回至亚特兰大、休士敦、多伦多及洛杉矶,闭幕于纽约的美洲艺术惠特尼(Whitney)博物馆。1974年,他被遴选为美国建筑师协会(AIA)的学院会员。 他于1987年成为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之一员,1991年成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一员。 1989年,他获得普利策(Pritzk-er)建筑奖,同年被提名为在罗马的美国建筑学会理事。 1992年,他获得Wolf建筑艺术奖,并被提名为1992年建筑界最高荣誉奖的领奖人,此荣誉奖由日本艺术协会颁发。1994年,他成为Lillian Gish Award 的终生贡献艺术奖项的第一位得奖人。 同年,他被国家设计学院授予院士头衔。他获得加州艺术技术学院、Nova Scotia技术大学、罗德岛设计学校、加州艺术学院、及Parsons设计学校Otis艺术学院的荣誉博士学位。他同时也是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Arnold W.Brunner 建筑纪念奖的得奖人。 弗兰克·盖里受到南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文化的激励,但缺乏理想化的形式,盖里广泛吸取着来自艺术界的抽象片断和城市环境等方面的零星补充。盖里的作品相当独特,也很具个性,他的大部分作品中很少掺杂社会化和意识形态的东西。他通常使用多角平面、倾斜的结构、倒转的形式以及多种物质形式并将视觉效应运用到图样中去。盖里使用断裂的几何图形以打破传统习俗,对他而言,断裂意味着探索一种不明确的社会秩序。 在许多实例中,盖里将形式脱离于功能,所建立的不是一种整体的建筑结构,而是一种成功的想法和抽象的城市机构。在许多方面,他把建筑工作当成雕刻一样对待,这种三位结构图通过集中处理就拥有多种形式。艺术经常是盖里的灵感发源地,他对艺术的兴趣可以从他的建筑作品中了解到。同时,艺术使他初次使用开放的建筑结构,并让人觉得是一种无形的改变,而非刻意。盖里设计的建筑通常是超现实

现代建筑四位大师

现代主义建筑学派四位大师 1、格罗皮乌斯[德]与“包豪斯”学派 (1)代表作:法古斯工厂(格罗皮乌斯和A·迈尔) 特点:①非对称的构图 ②简洁整齐的墙面 ③设有挑檐的平屋顶 ④大面积的玻璃窗 ⑤取消柱子的建筑转角处理 (这些手法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一致,符合玻璃和金属的特征,也适合实用性建筑的功能需要,同时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美) 德意志制造联盟科隆展览会办公楼 包豪斯校舍 (2)主要观点:反对复古主义,主张用工业化方法解决住房问题,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方面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并创造了一些很有表现力的新手法和新语汇(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 (3)包豪斯学派建筑特点: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能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灵活多样;便于机器生产和降低成本 (4)包豪斯校舍: 按功能性质,分为三个部分: ①教学用房(主要是工艺车间,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②生活用房(6层,砖与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 ③职业学校(4层,用过街楼与教学楼相连) 设计特点:①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②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③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 (5)创立TAC(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倡导既要个人分工负责又要相互讨论协作的制度2、勒·柯布西耶[法] 主要观点:(1)《走向新建筑》 中心思想:激烈否定19c以来因循守旧的复古主义、折衷主义的建筑观点和建筑风格,激烈的主张表现新时代的新建筑 ①主张建筑走工业化道路,把住房比作机器(“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并要求建筑师向工程师理性学习 ②把建筑看作是纯粹精神的创造,一再说明建筑师是艺术家,他并且把当时艺术界中正在兴起的立体主义流派的观点移植到建筑中来,他既是理性主义者,又是浪漫主义者 (2)住宅中的“建筑新五点” ①底层的独立支柱(房屋主要使用部分在二层以上,下面全部或部分架空,留出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 (3)机器美学:追求的并非机器般的功能和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外部轮廓简单,内部空间复杂) (4)模数理论(Modular):使建筑的整体和细部的尺寸与从人体尺度出发形成的比例关系相符合。 代表作品:1)早期: (1)萨伏伊别墅——钢筋混凝土结构,板柱承重体系 体现了:①建筑新五点 ②柯布的美学观念:把别墅当作一立体雕塑,各体形都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为了增添变化,采用了些曲线形墙体。房屋总的体形简单,但内部空间按复杂——机器美学 (2)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2层以上——钢结构和轻质材料的墙体) 特点:①创造了标准层不规则,单层裙房的空间在组织形式,为其后现代建筑师广泛采用;②发挥天然与人工两种材料不同质地和颜色的对比效果,使立面轮廓有变化,增加体形生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