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管理学复习重点

大学管理学复习重点
大学管理学复习重点

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的定义(名词解释或简答题)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一)对管理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 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和土地等,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二、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十种角色(选择题)

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人、传播者和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冲突管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二)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

沟通的能力;3.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三、霍桑实验(简答)

梅奥原籍澳大利亚,后移居美国。领导了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说: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梅奥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感情、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

3.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提高生产率

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

四、学习型组织(名词解释)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五种道德观(观点及举例子)

1.功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2.权利主义道德观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3.公平公正道德观认为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而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

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4.社会契约道德观认为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5.推己及人道德观所追求的结果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无怨”的“和为贵”,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合作”、“和谐”、“双赢”的结果。对构成中国现代的管理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的处理)

一、信息的定义及与数据的区别(名词解释+简答)

(一)信息的定义

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了信息。

(二)信息与数据的联系与区别

数据是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

字、数字、图形和曲线等。数据不能直接为管理者所用,因为其确切含

义往往不明显。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如报

表等。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有时,同样的东西

对一个人来说是信息,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数据。

二、有用信息的特征(选择题)

对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具备一些特征。首先,必须是质量是较高的;其次,必须是及时的,管理者一有需要就能获得;最后,必须是完全的和相关的。

高质量:精确的;清楚的;信有序的;媒介。

及时:时间敏感性;例外报告;当前;频繁。

完全:范围;简洁;详细;相关。

第五章(决策与决策方法)

一、决策的定义(名词解释)

决策的定义: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二、决策的原则(简答题)

(一)理想条件下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于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2.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定所有可能的方案;3.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二)现实

但现实中,这些条件往往不能满足原因如下:1、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2、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模拟数量有限的方案3、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

三、决策过程(简单看看)

(1)诊断问题(识别机会):决策者必须知道哪里需要行动,因此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或识别机会。(2)明确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

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3)拟定方案:一旦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4)筛选方案: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并确定最满意的方案。(5)执行方案:方案的有效执行需要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资源作保障。(6)评估效果:对方案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指方案实际的执行效果与管理者当初所设立的目标进行比较,看是否出现偏差。

四、决策方法(简答)

(一)定性决策方法

集体决策方法

①头脑风暴法四原则

1.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2.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3.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4.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②德菲尔技术

1.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和邀请做过相关经验的专家;

2.将与问题有关的信息分别提供给专家,请他们各自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写成书面材料;

3.管理者收集并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后,将综合意见反馈给各位专家,请他们再次发表意见。如果分歧很大,可以开会集中讨论;否则,管理者分头与专家联络。

4.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形成代表专家组意见的方案。

(二)定量决策方法

①风险型决策方法

如果决策问题涉及的条件中有些是随机因素,它虽然不是确定型的,但我们知道它们的概率分布,这类决策被称为风险型决策。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一、计划的概念(名词解释)

①从名词意义上说

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②从动词意义上说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

二、计划与决策(简答)

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决策是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以及方式的选择。计划则是对组织内部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行动任务的具体安排,它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该时期内从事的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但计划与决策又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在实际工作中,决策与计划是相互渗透的。

三、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名词解释)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间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第八章(组织设计)

一、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含义(名词解释)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做的制度性安排。

(二)组织结构三种特性(简答)

①复杂性

是指每一个组织内部在专业化分工程度、组织层级、管理幅度以及人员之间、部门之间关系上存在着的巨大差别性。

②规范性

是指组织需要靠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工作,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

③集权性

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正式权力在管理层级中分布与集中的程

度。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简答题)

(一)专业化分工原则

专业化分工就是要把企业活动的特点和参与企业活动的员工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每个员工都安排在适当的领域中积累知识、发展技能,从而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