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简爱的艺术形象

(完整版)简爱的艺术形象
(完整版)简爱的艺术形象

2395简.爱的艺术形象

19世纪英国文坛“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1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摧毁、凌辱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事。

这是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主人公简·爱心地纯洁、善于思考,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她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其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简爱有平等而真诚的爱情观,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当罗彻斯特给简爱造成他要跟别人结婚的假象时,简爱忍无可忍。原文中有一段话特别有名,可以深刻的反映出来。

“我告诉你我非走不可!”我回驳着,感情很有些冲动。“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以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能够容忍别人把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把一滴生命之水从我杯子里泼掉?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和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财富,我会使你难以离开我,就像现在我很难离开你一样。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这就是简- 爱的爱情宣言,也是她的独立宣言”她认为在精神上,她与罗切斯特是完全平等的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于是,她冲破门第悬殊的樊笼,以大胆的爱向上流社会、向世俗偏见向传统婚姻制度作有力的挑战。

乡村教师圣约翰向她求婚,但并不是出于爱,而是看到她能吃苦耐劳,可以做他到印度传教的得力助手。这种充当工具的结合与简·爱独立的人格格格不入,她坚决予以拒绝。而当罗切斯特眼瞎臂断,彻底破产时,简·爱却在这里找到真正的爱。这是建立在平等、真诚独立基础上的爱,他们终于幸福地结合了。

简爱的性格自尊自主、叛逆反抗

简·爱幼时十分不幸,十岁父母双亡,被舅父收养,不久舅父死去,这个可怜的姑娘的处境更加艰难,舅母虐待她,表兄打她,表妹们捉弄她,甚至连仆人都助纣为虐,不给她好颜色看。正是这么一种环境培养了她的反抗精神和敢于向恶势力挑战的性格。约鞍·里德无理打她,她奋起自卫而被关禁闭。简爱甚至还借助亲人的在天之灵对里德太太进行威吓,她说:“我的里德舅舅在天上,你做的和想的一切,他都看得见,我爸爸妈妈也看得见;他们知道你整天把我关起来,还巴不得我死掉。”然后不顾一切地当着布洛克尔赫斯特面揭露了里德太太:别人以为你是一个好女人,可是你坏,你狠心。这些话竟然使里德太太害怕起来,甚至向简·爱说起好话来。筒·爱第一次尝到了复仇胜利的喜悦,幼小的她崭露出反抗的锋芒。在劳渥德学校,海伦·彭斯经常受到责骂和鞭打,却从不抱怨,简爱对朋友这种逆来顺受的奴性十分蔑视。她对海伦说如果自己受到鞭打,便要把那根鞭子夺过来,当面把它折断。这就是简爱的叛逆反抗精神。

简爱有独立自主的经济观。

经济独立才能人格独立。贫穷孤独,出身低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简爱从小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幼年的简·爱就是因为“父亲没有给她留下一个钱”,只能“靠人

家养活”便受到舅母一家的欺悔。这不幸的遭遇经常提醒她:不能靠人家养活。为此,她发愤用功,终于当上了教师,经济上得以自食其力。她对经济上独立的要求是强烈的,始终如一的。即使她与罗切斯特热恋也无法消除她因为双方经济地位悬殊而产生的不安情绪。罗切斯特要给她买很多昂贵的衣服首饰,都让她一一推掉。罗切斯特要她“马上放弃那个奴隶般的家庭教师工作,好整天陪自己,她执意不肯。正由于认为自己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并不靠人供养那么对精神的独立要求就更加自由自在,理直气壮,没有一般像她那样地位低徽的人常感到的自卑,自己也是个自由人”,具有人的一切权利。

简爱也是自卑的。

作为一个女人,生的不美本身就是一种遗憾。而简爱不仅身材矮小,其貌不扬,而且出身低徽,贫穷,从小就成了孤儿。这造成他灵魂深处无法超越的自卑。

在她小时侯,她就对她的外表感到恼火和敏感.当她被她的舅妈虐待时,她受到自我轻视的折磨,“我知道,如果我是个开朗乖巧,无忧无虑,美丽顽皮的孩子,哪怕同样寄人篱下,无伴无友,里德夫人也会对我更满意些,能容忍下我,她的儿女会对我有些伙伴之情,更真诚友善些,佣人们也就不会那样动不动就把我当作育儿室里的替罪羊了”。在这样小的年纪她就因为外貌而感到低于别人,甚至当她被欺负时,正是强烈的自卑使她保持着平静.简爱在自卑中度过了她的可怜的童年,、更不快的是随着她的成长,这种情绪没有减弱反而像发芽一样迅速地生长。她总是选择呆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这种习惯是她的自卑思想的典型表现。正是自卑,她一再拒绝罗切斯特的礼物。正是自卑,使她一直怀疑罗切斯特的爱。最终庄园变成了废墟,她关心的罗切斯特变瞎和残疾了,但她心里充满了不可抑制的喜悦。因为她继承了遗产并摆脱了自卑情结和获得了心理安慰,这使她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富有的爱人。这种微妙的心理活动是她自卑的结果,意味着简爱的自卑感最终得到了释放。她不用为她的不美的外表而隐藏在阴影中,她不用为钱而试图舍弃某物,她伺候罗切斯特时带着难以抑制的幸福和优越。

通过对简- 爱这个艺术形象的分析,我们领略了她的不可磨灭的艺术魅力,她的反抗性格,她的个人奋斗精神,她的人生观、爱情观以及她的妇女解放意识。简’爱这个人物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英国平民女性的个人奋斗的历程。

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散文

爱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一门功课散文 有本书叫做《爱的艺术》是教诲人如何去爱人,是本相当经典的书籍,书中强调爱不是对象问习题,而是能力问习题。正如同书中所言:“只有当我经过了长久的的实践,直至我理论性的知识及我实践的成果掺合为一,变成了我的直觉,对于任何艺术之精通掌握,其本质即是直觉,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我才算精于医术”。 除了理论及实践外,还有另一个须要因素,对于这项艺术的精通掌握必须是他无上关心的目的。 爱是需要学习,正如其同他技能方面,也是必需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成长与进步。找寻有关爱的理论书籍,详加研读,并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的实践。将他当作自己生命中最主要关心的目的,不断的研究与实践,才能够学会如何爱人,也才能够找到真爱。有些人常把爱挂在嘴边,但却不懂得爱,认为只要陪伴在配偶身边、衣食无虑,就是爱。假如两人婚后因为意见不合、思想、个性、生活习惯差异,不断的争吵,就会主观认定是因为找错对象的缘故,假如找到正确的对象,婚姻就会一辈子幸福美满。 什么是正确的对象呢?就是必须了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懂得倾听、关心、照顾、尊重、有责任感、了解、包容,如此一来婚姻生活就能够美满幸福。思考一下盲点是什么,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爱人,所以期望找到一个完美无缺,有能力爱人来爱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思维盲点。正如同要找到完美的对象,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别人

理想的对象,如此一来寻找的对象,无形中变大许多,因为培养爱的能力,懂得怎么爱人,而不是一眛的要求别人付出。你会觉察遇到的对象都是理想的对象。因为自己具备爱人的能力。 爱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将它当作人生一门重要的功课,学习如何爱人,在现实生活之中不断的实践,就如同学习其他技能一般,中间虽然也会发生一些挫折及不顺,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断的学习爱的理论并实际运用在现实生活之中。 就如同开车、打球一般,把爱的技能变成直觉,让爱的理论与实践交融为一体,懂得付出、持续不断的学习爱,也才能享受到爱的甜美与幸福。

心理学经典文献选读书目

心理学经典文献选读书目 “心理学史”: 1、《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 2、《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M艾森克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心理学史导论》上下册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心理学思想的流变-心理学名人传》张春兴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7、《美国的心理学界》李绍昆著商务印书馆 “普通心理学”: 1、《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3、《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4、《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等著人民邮电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 1、《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 1、《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2、《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3、《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1、《释梦》商务出版社 2、《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3、《少女杜拉的故事》 4、《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介绍弗洛伊德思想的著作: 1、《精神分析入门》查尔斯?布伦纳杨华渝等译北京出版社 2、《精神分析治疗指南》罗伯特?尼萨诺著杨华渝译北京出版社 3、《心灵的激情》上下欧文?斯通著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4、《后现代精神分析》诺曼?N?霍兰德著潘国庆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5、《现代精神分析的"圣经"》贾晓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介绍荣格与荣格派理论的: 1、《荣格心理学入门》霍尔等著冯川译三联书店 2、《神秘的原型》施春华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3、《荣格:灵魂的现实性》河合俊雄著赵金贵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4、《千面英雄》约瑟夫?坎贝尔著张承谟译上海文艺出版社 5、《破译心灵》詹姆斯?希尔曼著蒋书丽等译海南出版社 弗洛姆的著作: 1、《逃避自由》 2、《爱的艺术》 3、《健全的社会》

《爱的艺术》的读后感

简介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的代表作品,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爱是与生俱来的吗?我们是否天生就会爱别人?是否天生就能获得别人的爱?是否就不会在爱里受到伤害?生活中,总是不是的听到人们在抱怨,自己在爱里受了多少多少的伤,有些甚至发狠的说,不再涉足爱。爱,本就是想让人获得温暖、信心、关怀、呵护··世间一切美好,能温暖人心的东西,都应该在爱中获得。但是,我们可会爱?我们可懂得爱?佛洛姆的《爱的艺术》,告诉我们,爱没那么简单,反而是一门需要修行的艺术,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佛洛姆说:爱

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所以,我们大可以问问自己,自己是否真正是有能力爱的人呢? 先来看几个常见观点吧:爱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的问题;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堕入情网"同"持久的爱"没有区别。以上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在书中佛洛姆解释得很清楚:人需要爱,首要的是克服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让自己鲜活和温暖起来。而这一目的只有通过真爱才可能实现。接下来,佛洛姆有讲述真爱的基本要素,他强调首先是"给"而不是"得"。自我的力量是在“给”中体现的,人能在这其中体验自我的美好,就像长大成人的孩子,拿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或者自己开始独立生活,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惊喜感和兴奋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诸如: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的基本要素,它们是所有爱共有的的形式, 我觉得极为经典和喜欢的话语是接下来的一段: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我们大可以想一下,自己心中或者生活

谭崔爱的艺术

谭崔爱的艺术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谭崔-爱的艺术 关于爱你有困惑吗 “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爱” “为什么我无法信任他/她” “为什么爱中充满伤害和不满” 。。。。。。 关于性呢 是羞耻,放纵,封闭,享受还是绝望 古老的谭崔是因为强调性而被谴责被误解的东方独有智慧。 谭崔并不是为了性。谭崔是一门科学,是打开我们爱的能量,创造生活的艺术。 谭崔是一种非常革命性的观念,它是最古老的,但也是最新的观念。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被限制,压抑的,缺少对深层爱与喜悦的经验。谭崔是让男人和女人能量深层的相遇,彼此敞开内心,达到真正的亲密,寻找到贴心温暖的爱。爱的本意就是如此。 单纯的性是肤浅的,有时性反而成为伤害的工具,逃离自己的借口。性是必须被超越的。但爱是博大的,当两性爱的能量被打开,将爆发核能一样的巨大能量。我们会发现自己生命的喜悦,回到对生命本身及创造保持的兴趣,全然的投入去经验生命的每一刻。 在这个团体中我们会去探索我们的第一个能量中心,籍由这个探索我们去解读性能量原本的样子。这是身体的生物能。这个生物电流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决定着我们生命活力的状态,信任机制,接触的品质,亲密

的能力。通常我们都谴责这个能量,并且以封闭的态度来面对,我们害怕将我们脆弱的部分表现出来。 我们尝试着去改变,去到达更深的爱。 课程内容: 课程中将在导师设计的一系列游戏中展开。所有的活动都是简单平常的互动练习。你不用去理解,所有一切在课程结束后都将成为自己人生的珍藏。这里是安全的,在活动中我们能够完整的释放情绪,治疗过去的伤痛,从外在动态的活动中更容易进入内在深层的宁静。 在过程当中,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两极的能量如何自由的移动、复苏,给自己极大的支持,唤醒生命中更深的潜力。打开自己的力量,允许自己的敏感性融入整体及与别人的连结,去发现自己有能力,即使处在单独中也觉得很滋养。从男性、女性相异的两极性到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这是一个机会,去体验你内在那个自然、清新、自在及精力充沛的能量,让它更加自发与强壮。来参加这个团体,你必须很真诚但不是严肃。它是很感性的,但不是性自由。当你被这个能量唤醒后,带着这个觉知,你不但不会被感官所控制,而且还可以缓慢的、有意义的去体验这个谭崔的旅程。 如果你爱他/她,就一起来经验人生最难忘的爱的旅途。 如果你爱自己,还愿意去爱,请鼓起勇气给自己这份爱的礼物。 关于导师VEET MANO 1.一位有很深的爱及经验的治疗师。Mano在印度普那多元大学带领The Mystic Rose(神秘玫瑰),Tantra(谭崔),No-Mind(无念禅),Born

《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导读:经典语录《爱的艺术》经典语录 1、了解得越深,爱得越深。——艾里希·弗洛姆 2、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才会有爱。——艾里希·弗洛姆 3、只有在自由地变得不顺从时,才会产生善恶。——艾里希·弗洛姆 4、无条件的母爱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每个人最深的渴求。——艾里希·弗洛姆 5、所有的男人都是亚当的一部分,所有的女人都是夏娃的一部分。——艾里希·弗洛姆 6、越来越多的人失去独立性,依附于庞大的经济帝国的官僚阶层。——艾里希·弗洛姆 7、我们必须为自己设定的任务不是拥有安全感,而是能够忍受不安全感。——艾里希·弗洛姆

8、人类越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就越要寻找摆脱孤独的途径。——艾里希·弗洛姆 9、对人类存在问题的真正的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艾里希·弗洛姆 10、从根本上来看爱情是意志的行为,是人作的一项把全部生命交付对方的决定。——艾里希·弗洛姆 11、超越自己: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艾里希·弗洛姆 12、爱是对所爱对象的生命和生长的积极关心。如果缺乏这种积极的关心,就没有爱。——艾里希·弗洛姆 13、一切本能的愿望都得到满足不仅不是幸福的基础,而且不能保证人的精神的起码的健康。——艾里希·弗洛姆 14、不成熟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艾里希·弗洛姆 15、人类越是脱离原始的纽带,就越疏远自然世界,而寻找摆脱

孤独途径的需要也就越是强烈。——艾里希·弗洛姆 16、害怕损失的吝啬鬼,不管他拥有多少财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也只是个贫穷和可怜的人。——艾里希·弗洛姆 17、利己和自爱绝不是一会事,实际上是互为矛盾的。利己的人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艾里希·弗洛姆 18、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艾里希·弗洛姆 19、对神的爱即不是从思想上了解神,也不是指自己爱神的思想,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体验自己同神的一致。——艾里希·弗洛姆 20、从本质上来看,爱应该是一门关于生命意志的艺术,是一门以一个完整的生命去承诺另一个生命的艺术。——艾里希·弗洛姆 21、非合理的信仰是指服从一种非理性权威的信仰,合理的信仰是扎根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艾里希·弗洛姆 22、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认为所有

父母最应该看的10本教育经典书

父母最应该看的10本教育经典书 《爱弥儿》 卢梭(著) 内容简介| 一本寓意深刻的成长小说,一部生动有趣的教育论著。卢梭根据 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实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它告诉我们,遵从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成长更有助天才的培养。 《夏山学校》 A.S.尼尔(著) 内容简介| 讲述了很多孩子来夏山之前厌学、自卑、叛逆,是家长和老师眼 中的“问题儿童”;来到夏山后,他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觉 自发地学习,充满自信,也懂得爱己爱人,每个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充 分自由的发展。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详尽的心理分析和论证,清晰 地阐明了作者的教育理念,即主张尊重孩子的天性,以爱鼓励孩子自 由发展。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尹建莉(著) 内容简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尹建莉第一部家庭教育著作,荣获二十 多项大奖。堪称中国家庭教育里程碑之作。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点,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尹建莉(著) 内容简介| 作者依据经典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以学者的严谨和妈妈的亲和,对大家面临的种种教育问题实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解读,并指出教育面 临的种种误区,同时为读者提供出很多可操作的方法。 《民主主义与教育》 约翰·杜威(著) 内容简介| 本书系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一部堪与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相提并论的巨著。在本书中,杜威全面阐述 了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把民主的思想引入教育,就教育的本质、 目的、内容、方法、教材等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自我的追寻》 艾·弗洛姆(著) 内容简介| 弗洛姆以伦理问题展开心理上的探讨,道出现代人困惑的症结, 以及社会的病态与原因。他鼓励人们认清自我,努力成为真正自我的 本体,摆脱人为痛苦的桎梏,从而追寻真正的幸福。 《爱的艺术》 艾·弗洛姆(著) 内容简介|

《爱的艺术》读书报告

《爱的艺术》 作者:埃利希·弗洛姆(1900~1980),美籍德国犹太人,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为自己的人》,《爱的艺术》等,他的作品以记录社会政治以及作为基础哲学和心理学而著名。 在该作品中,弗洛姆以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爱,他赞成马克思的爱的理论,同时分析了弗洛伊德主义,并提出爱是艺术,是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纪律、集中和耐心学到的一门艺术。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去爱别人和获得别人的爱。学习爱的艺术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并总结失败经验,从而获得成功。弗洛姆在这部作品中反复强调,对人类存在这一问题的真正和全面的回答是要在爱中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统一。 这是一本从科学和精神分析学角度谈爱的伦理著作,整篇来看难免会有些枯燥,然而其中的经典语录盛若繁星。 书中有这么一句“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人,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爱—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这一句话体现了作者对爱与被爱的思考和看法,爱和需要在有些时候很容易混淆,一个人在受到别人的帮助后一般都会对帮助自己的人产生好感,而在人尚未成熟、不知爱为何物是,很容易把这种好感臆想为爱,进而产生更多的好感,虽说这样发展下去确实有可能产生真正的爱(事实也大多如此),但毫无疑问的是收到帮助时产生的好感与爱是两码事,它只是一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一种愉悦感,因为这种愉悦感的与帮助他的人有很大牵连,所以也会对帮助他的人产生好感。然而,因为这种好感一开始是建立在帮助与受助,也就是给予和索取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在日后的发展中人们不注意这点,可能给予的一方会因原本受助的一方会过分索取不满,受助的一方可能会因给予的一方某次的不给予而不满,进而导致情感出现裂隙,甚至破裂。然而其实双方都没有错,只是一开始的关系建立在了错误的基础上,而且后来也没有纠正,就像做菜,食材、烹饪操作、酱料搭配都没有问题,可惜的是用错了锅,无法得到美味的菜肴。 上述情况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一部分人仅仅把爱情当做从对方身上得到某些

超难得 心理学经典书籍书目名称

心理学经典书目表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 《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 《心理学史导论》[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 《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 《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卢盛忠译杭州大学心理系 《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 《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 《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 《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关于艺术的读后感

关于艺术的读后感 我们处于一个这样的时代,各种信息泛滥,各种观点横飞,新媒体对此推波助澜,使得人非常容易淹没在其中,盲目地接受。在这一领域,我也曾经深受其害。所以,我只相信两种观点,其一是禁得起时间考验的观点,即所谓的经典;其二是禁得起逻辑和理性考量的观点,即所谓的科学。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来阐释是再合适不过了,而本书的作者弗洛姆确实没有令人失望。 《爱的艺术》中有不少富有挑战性的观点,其中之一,弗洛姆开篇做题就提出:“爱是一门艺术,爱绝不是一个对象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弗洛姆是从三个方面反证。 (1)人们关心的更多的是自己会不会被爱,而不是自己有没有能力爱。特别是所以受到消费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人们为了达到自己被爱的目的,会不断地提高异性吸引力和努力赢得人心。所以反过来看,所谓的爱是对象问题的本质,也就在于对象无法符合自己的需求,无论是感官上的吸引力,还是理性上的门当户对,而这些对于爱都是次要的。 (2)二十世纪以后,人选择对象的方式发生变化,特别是从家庭包办婚姻到“浪漫式爱情”,对象的选择的自由度变大,从侧面上强化了爱的对象的重要性。而对象选择的标准本身就是同时代精神、文化制度和利益关系有密切联系,

本质上忽略了爱的意义。 (3)无法区分荷尔蒙和爱的区别。有句话弗洛姆说得很好,“人们往往把那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强烈的爱情的表现,而实际上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是多么寂寞。” 故在弗洛姆眼里,爱是一门艺术,要学会爱情,就像是学会一门艺术一样,需要爱的理论和爱的实践。 在弗洛姆的爱的理论中,完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主义的继承者。《爱的艺术》中也是占用了大量的章节讨论爱的理论的问题,在这里不可能完全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不过里面是有不少有趣的见解: (1)爱是人类生存问题的答案。这个观点和我之前写的《生命之意义——关于人们为什么而活的思考》是异曲同工。(自吹自擂一下~~) (2)父母对子女的爱会给每个人的爱,无论是爱的能力或者是方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每个人都需要摆脱其中的消极影响才能达到真正意义的爱。这个确实是一个值得反思自己的问题,虽然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不少弗洛伊德的影子。 (3)真正的宗教信仰是一种神爱。 (4)真正爱一个人,就像爱自己一样没有区别。所谓爱

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

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 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请参考! 爱的艺术读后感1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们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同共生有机体结合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在保留自己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持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们合二为一。人的爱情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冲破人与人之间的高墙并使人与人结合。爱情可以使人克服孤寂和与世隔绝感,但同时又使人保持对自己的忠诚,保持自己的完整性和本来的面貌。在爱情中出现了两个生命合为一体,却依然保持两体的怪现象。” “如果两个人能从自己的生命的本质出发,体验到通过与自己的一致,与对方结为一体,而不是逃离自我,那么在这样的基本事实面前,就连和谐、冲突,欢乐和悲伤这样的东西也就只能退居第二位了。” 这是在《爱的艺术》中我最喜欢的段落。这本书对于我

这个不属于心理学领域的人来讲,其实读起来很晦涩难懂,说它对是一本课外书,不如说它是一本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书籍。经常有种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的感觉。它是好书推荐中的其中一本书,我也非常承认它的经典和价值,只是我觉得我以后还是需要很长时间慢慢领悟和消化其中的内容。 我觉得其中的内容更像是爱的规则。书中提到了博爱、母爱、性爱、自爱、深爱。其实我觉得这些爱中,其他的都没有那么的复杂,只有爱情,太具有难以掌控性。爱情本来是两个独立的个体的结合,可是在现实中往往会涉及两个家庭,很对夫妻的感觉毁于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矛盾,到现在,我对克服这样的矛盾还是没有太大的信心,虽然我一直尝试用爱去避免,但是还是有几分担心,或许只有爱是不够的。 爱情中最应该做的就是尊重彼此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不会限制彼此的发展,才不会让对方有窒息的感觉。 总之,我觉得不管怎么经营,怎么去做,只要两个人都感觉幸福,那就是好的爱情。 爱的艺术读后感2 曾经读过美籍作者艾里希。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这本书,这是当代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现在记忆模糊,但其中作者对“爱”的诠释仍令我折服。 这本书剖析了“爱”。首先“爱”的基本要素是“给”,其实就跟我们佛家说的“舍”和“得”一样,你先要给,才能获得你想要的回报,但偏偏爱这个东西却是不求回报的。

(完整word版)《爱的艺术》中的经典语句

《爱的艺术》中的经典语句.txt心脏是一座有两间卧室的房子,一间住着痛苦,一间住着快乐。人不能笑得太响,否则会吵醒隔壁的痛苦。《爱的艺术》中的经典语句 心理学法兰克福学派的大家,佛洛姆(Erich.Fromm)的《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ing)中的经典语句~ 1.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之中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当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2.在一个商业化占统治地位以及把物质成功看得高于一切的文化中,事实上是没有理由对下列事实保佑吃惊的态度: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关心也遵循同控制商品和劳动力市场一样的剧本原则。 3.事实是:人们往往把这种如痴如醉的入迷,疯狂的爱恋看作是强烈爱情的表现,而事实上这只是证明了这些男女过去时多么寂寞。 4.再也找不出一种行为或者一项行动像爱情那样亦如此巨大的希望开始,有意如此高比例的失败而告终。 5.人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却把其他的东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权力看得重于爱情。 6.孤寂是引起强烈恐惧感的根源,同时孤寂还会引起羞愧和负罪的感觉.......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又灭有通过爱情去达到新的结合——这就是羞愧的根源,同时也是负罪和恐惧的根源。因此对于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的监禁。 7.人们是多么需要个性! 8.人本身,就是一个目标,而不是他人的工具。——康德 9.通过同一化达到人与人的结合既不是强烈的也不是激烈的过程,而是按照一整个刻板的公式十分平静的地进行。.....不仅同一性可以减轻恐惧,工作和娱乐的循环交替也起同样的作用。 10.在每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中,劳动者和对象合二为一,人再创造的过程中同世界一致。 11.同共生有机体相对立的是成熟的爱情,那就是在保证自己的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条件下,也就是保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他人合二为一。 12.美德和控制自己是一回事。——斯宾诺莎 13.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 《爱的艺术》这本书已经是六十年前的作品了,但是作为一部六十年年前的经典现在看依然不过时,反而带给我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讲述爱情,除了爱情之外还讲了很多别的情感。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被别人爱是因为我爱别人,而不是因为我具有被爱的资本”。 作者弗洛姆不认为爱是如此普通常见的东西,他通过自己的著作告诉世人,爱绝非那么简单易得,相反是一门不易上手的艺术,一份独立成熟而自足的爱需要经过思考和实践的洗炼。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如果想得到孩子们的爱,就是这个道理,一定要自己先去付出,才能得到孩子们的认可。幼儿是最单纯的一张白纸,而恰恰是白纸,才最能感觉到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和最淡的恶意。 这就好比爱情,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也不可能有廉价的爱情。人与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两个人在一起必须通过积累”爱“的经验和磨练,容忍升华彼此的差异,其实爱情本身就是彼此习惯和包容差异的过程,爱情的关系和政治中的关系一样,都是企图在歧异的现实上建立一致的理想。我们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就是对爱的认知和实践的一个过程,一种像小孩学走路般的不断尝试错误的体验,才能慢慢地经由学习,在人生旅程中获得弥足珍贵的最纯粹的孩子们的爱。你的爱只能通过创造性思考和想像力的训练,经由不断实践学习与成长。由此可见爱是一门艺术,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是一

种结合、责任、尊重、理解等等。 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怎样去理解“爱”,什么才叫“爱”。弗洛姆认为:爱,首先是一种给予,这种给予不是自我牺牲,而是因为你有能力,有力量,通过给予的方式,把这种能力和力量表现出来;其次,爱是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举个例子,一个人说自己爱花,但是他老忘记浇水,这不是真爱!真爱是你有能力也愿意对别人的要求给予答复。尊重不是害怕,尊重是正视对方,使对方成长为他自己,接受完完整整的对方,而不是让他长成你希望的样子。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对方。就像母爱。弗洛姆著名的“母亲要有能力给予孩子乳汁和蜂蜜”的理论。乳汁是物质上的爱,蜂蜜是精神上的爱。相信大部分父母都给足了“乳汁”,但是“蜂蜜”,只有极少数母亲才能做到。 很多母亲都认为孩子是从妈妈的肚子钻出来的,妈妈在其成长过程倾注了大量心血。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不由得为他担心,想帮他清除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为孩子铺设一条阳光大道。而这样的煞费苦心,实质上有可能一种控制。 作为老师,我们也要明白,我们所谓的给孩子们爱,为了孩子好,也要讲究爱的艺术。对爱的孩子关心、负责、尊重和了解,才是真正的爱的艺术。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请按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编辑

外国文学史经典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一、古希腊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之为“两希”传统。 2、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公元前9世纪到前1世纪一千多年.其中成就最辉煌者为古希腊文学,它是欧洲文学的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在古希腊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古希腊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为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一为欧洲本土之外的东方文化。 4、古希腊文学是欧洲文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学的开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5、赫西俄德是续荷马之后出现的第一位大诗人。代表作是教谕诗《农作与时日》及《神谱》。 6、《农作与时日》计828行,六音步诗行写成,具有史诗的体裁,但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是一部道德格言集和农业历书,书中有一则鹰和夜莺的寓言,这是古希腊文学中第一则动物寓言。《农作与时日》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诗的后部以亲身体验,写出许多农村景色的生动画面,成为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农事诗》的范本。

7、《神谱》主要描写宇宙的形成和诸神的世系与斗争,其中关于宙斯和提坦神之间的斗争比较生动。这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但有些学者认为本书不是赫西俄德所作。 8、萨福古希腊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她被看成是诗国中的女荷马,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9、品达 合唱琴歌的代表,其诗多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特别是赞颂奥林匹克运动的优胜者,风格庄重凝练,辞藻华瞻,富丽堂皇,具有崇高美。对17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弥尔顿、歌德等有较大影响。 古希腊文学按时代可分为四个时期: 1)英雄时代: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又称“荷马时代”,如前还称“黑暗时代”、“黑铁时代”。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P15 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起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点:(1)想象力极强。把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一切现象都拟人化、神话化,入情入理,创造出令人难忘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2)故事性极强。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头有尾,娓娓道来,动听感人。(3)哲理性强。希腊神话既富情趣,

爱的艺术读后感

《爱的艺术》小感 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而恒久的话题,千百年来无数智者和哲学家都希望拔开它罩在世人头上的谜雾,但至今仍无人能全面地阐述爱的真谛。而弗洛姆这本《爱的艺术》对爱进行详细、多方面的、多维度的叙述,他讲的不单单是男女之间的爱情,还包括母爱、父爱、深爱、性爱、博爱等多方面,学会爱是一门艺术,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这种艺术。 看完这本书我主要想谈谈父母的爱、爱情的爱以及博爱。 父母的爱 我们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个无知的孩子,慢慢的我们长大了,而这期间,一直陪伴我们的就是我们的妈妈。弗洛姆说母爱一直都是无条件的,不论你老还是少,无论你在身边还是不在身边,母爱都无条件付出,无论条件给予,即使你回报的不是等价的,母亲也不会说什么。想想真是这样,母亲给予我们她的一切,而我们扪心自问,又给了她们什么,给她们的可能只是生气、担心……她们可能需要更多地是陪伴,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所以等父母亲老的那天,我们不应该给些钱就不管了,他们并不是要你的钱,而是多希望看你们几眼,多跟你说说话,多陪陪他们。再来说说父爱,都说父爱如山,真是这样啊。父爱就是一个罗盘,它引领你到达他想要的地方,如果你做的事情父亲就会很开心,很快乐,如果你做的不符合父亲的理想,那么他就会训斥你,批评你。父亲的爱不言,但是却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他教会我们怎样思考,怎样做人,怎样为人处世……正因为有了父爱、母爱,我们才会成长的如此顺利,如此快乐,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也要尽量给他们关怀,不用问,这是必然,也是必须的。 爱情的爱 其实对于爱情的爱,我还不是很会谈,但是还是要说说。在这本书中,有一句我觉得很经典的话“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以及“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你们觉得哪句是成熟的爱?有许多人谈恋爱只是为了能有个人照顾或者是什么的,这不能说是爱情,这只是说明你对自己不负责,对他不负责。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样的,是成熟的,是无私的,两个人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不应该为了维护关系而去迁就对方,也不要过分依赖彼此,既是两个人又是一个人,不要因为谈了恋爱就失去自我,那可以说不是真正的爱情。 两个人在一起,不一定要天天黏在一起,所谓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如果天天腻在一起,再相爱也会烦。 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在爱情方面,就是要把相信自己的爱情并相信这种爱情能唤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爱的艺术读后感1000字 《爱的艺术》(《the art of love》)从人类最关注的爱情话题着手,探讨了爱的本质、爱的历史以及爱在现今时代所遇到的价值和精神危机,爱的艺术读后感。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而恒久的话题,千百年来无数智者和哲学家都希望拔开它罩在世人头上的谜雾,但至今仍无人能全面地阐述爱的真谛。但人们仍孜孜不倦地探索,如果歌德的那句名言“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向上”,那么,在对爱的不懈探索中:“爱领导人类进步”则表明了爱在关乎人类自身发展与文明创造方面的不可动摇的作用。爱所以被这样郑重其事的提出来是因为“爱”关乎人生的最主要命题,不仅涉及到每一个人,也维系着每一家庭,并最终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演进和发展。爱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人类社会正是有了爱才能存在、进步和发展,爱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社会的日常活动密不可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爱就在我们心中。而另一方面,人类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爱的历史,如果说是种族和语言的不同和差异让世界充满纷争,那么正是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结成团结和友谊,所以说爱是联结国家、种族、民族和人人的桥梁和纽带。现今的事实是,对爱的问题的解答不但从来没有获得过圆满的成果,在21世纪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对爱的困惑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强烈地困挠着每一个人。而弗罗姆正是先知

先觉的领会到现代人的这一迷惑,这篇发表于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佳作,是作者洞悉现代人精神危局后凭借自己的专业成就而精心烹调的心灵鸡汤。 在书中,弗罗姆不仅考察了“爱情”这两个字通常所指的两性的爱,更多地考察了人类所有的其它意义上的爱,包括母爱、博爱、性爱、自爱和神爱。这些对不同类别爱的意义和在人类日常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作用的阐述,组成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在具体论述时,弗罗姆则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和引用等多样化的写作手法,对爱的性质、表现、现实意义、生理学心理学价值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清晰的思路、晓畅干练的文字、扎实的学术和理论功力、循循善诱的解说,整部书读来让人感觉轻松自如。为了进一步帮助读者理解各类爱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作用,作者对一些与自爱相近或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比如自爱和利己、自爱与忘我的关系,通过对自爱的辨证和说明,为在现代心理学中有积极意义的“自爱”正名,指明爱自己与爱他人并行不悖而不是此消彼长, 在性爱一节里,则重点地批判了弗洛伊德情爱的性本能决定论,指出了爱情与性爱的地位和关系,这也是后弗洛伊德时代,精神分析学派对弗洛伊德性学理论的最主要修正和扬弃。 从心理学上对爱的心理需求的分析,让我受益良多,这

经典心理学书籍

经典心理学书籍 心理学史 《现代心理学史》[美] 杜.舒尔茨人民教育出版社(语言流畅、说理明快,尤其适合本科生读,不过国内翻译的版本比较老,好象是根据第三版翻译的,这本书在美国直到现在还在修订出版,最新版本的是2004年的)《心理学史》[苏] 米哈伊尔.雅罗舍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人民教育出版社(体系明晰,涵盖较广,内容相对较新,不过由于是编著,全书各章的写作风格难于统一。若欲了解最新发展,郭本禹《当代心理学新进展》可以一看;另外,高觉敷的《西方近代心理学史》《西方心理学新发展》较有理论深度,虽然体系稍微有点乱)《心理学史导论》 [美]B.R.赫根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值得一看)《心理学史》[美]黎黑浙江教育出版社(是一本较有特色的心理学史著作,被列为心理学史著作“新史”的范畴,是国际影响较大的著作) “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教授胡寄南,在他生命的晚年,也为有志于心理学研究的学生开出了18种普通心理学书目。 如《普通心理学》曹日昌 《心理学纲要》[美] 克雷奇等文化教育出版社《普通心理学》[苏] 彼得罗夫斯基人民教育出版社《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苏] E.C 库兹明,B.E 谢苗诺夫卢盛忠译杭州大学心理系《社会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版)》[美] 埃德温.P.霍兰德广东教育出版社《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 “心理学研究方法” 《心理研究中的实验设计(第五版)》[美] A.L.Edwards 四川教育出版社《社会研究方法(第八版)》[美] 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心理学研究方法》王重鸣人民教育出版社 最近新出版的是《心理与教育研究法》董奇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精神分析类: 弗洛伊德的著作: 《弗洛伊德文集》(1-8卷)车文博主编长春出版社《释梦》商务出版社 《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出版社 《少女杜拉的故事》 《曰常生活的心理奥秘》 《**与文明》 《精神分析纲要》安徽文艺出版社

《爱的艺术》读后感_读书感悟五篇范文

《爱的艺术》读后感_读书感悟五篇范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下面是爱的艺术读后感5篇,请参考! 读完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我想领悟到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自我价值 并不依附于任何人对我们的评价。让我知道了,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知识和努力。 爱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核心,但是,爱是什么?我们真的理解爱,甚至真的在爱吗?这本书 的阅读,不但有助于我们理解博爱、自爱、父母之爱、性爱、上帝之爱等等,更能帮我们 理解自己的生活。理解自我,洞悉幸福完整背后的秘密。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是在于其无偿的给予性,无条件性,不论你身处何地,不论你是好是坏,只要你是母亲的 孩子,你便会得到母爱。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得到,而且也根本无法用努力去得到,无法创造,也无法控制。在母爱中我们是处于被爱的地位的,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把被爱转变为去爱,转变为创造爱。我们要学会爱也需要学会给予,给予比得到更能使自己得到满足,更能使自己欢愉,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当人们明白这些时,爱才能变成成熟的爱,“我被爱是因为我爱”。弗洛姆指出:“关心、责任心、尊重和认识是相互依赖的。在成熟的人身上可以看到这些态度的集中表现。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一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如果没有尊重和认识,那么关心和责任心就会变成对爱人的一种控制。在爱 情里,尊重和认识非常重要。首先认识自我,自己本身要达到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而不 依附或依赖他人;其次,要客观地正视对方,认识他的独特个性,并努力使对方成长,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尊重。 最近几天看了《爱的艺术》这本书,感受颇多。书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观点是爱是 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同时,爱更多的是给予而不是得到。 当今社会所有人都在渴望爱,许多小说、歌曲都在称颂爱,但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为爱烦恼的人。《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就说其实绝多数人没有具备爱的能力,又或者说其实多数人谈的是爱的感觉,谈的是被爱,通过看这本书知道爱其实是一种能力,可以学习,从哪里学起,主要有三个重要元素,说起来简单,但想做好并不容易。首先,第一个 需要学习的能力是给予,你要主动的给予,给予很容易吗?其实不是,很多人会说,哦!我 很大方,很慷慨。因为很多人的给予都带有被动,都是因为某个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 付出其实是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希望是要有回报的,这本书里讲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报, 没有被动、没有社会压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主动给予,主动给予是想要分享,我们可以检查下自己的给予是主动给予,还是被动给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动给予,而是 被动给予,说明你的爱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个能力是关怀。书中说到真正的关怀是

《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

《爱的艺术》读后感3篇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亘古不变的师德规范要求中,道理很简单,没有 爱就没有教育,但什么是师爱,师爱究竟如何构建,是我们平时很少深入思考的 问题。关于师爱,学者们有许多论述。 最近我读了弗洛姆《爱的艺术》一书,得到不少新的启示。他是这样将不同的爱加以区别并分析爱的历程的:首先,他谈到母爱,认为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 对无依无靠者的爱。孩子获得母爱不需要其他条件,只要是她的孩子。母爱无私 而伟大,人们称母爱是自然、是土壤、是海洋、是安宁、是无忧无虑。但母爱的 无条件也有消极意义,孩子可能因此无所作为,从而推动自己的主体性。其次, 他分析了父爱,认为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父亲讲,我爱你是因为你尽了义务。 父爱与母爱不同,母爱是存在的爱,父爱是应得的爱,代表理性的爱。这就 迫使孩子为了获得它而更加努力,这就有利于主体的发展。再次,他分析了爱的 第三发展阶段——自爱。经过母爱、父爱之后,人成熟起来,使自己既成为自己 的母亲又成为自己的父亲,扬弃了父爱和母爱,把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既具母 爱施爱的本性,又具父爱获爱的能力,有了自我尊重、热爱和对人尊重和理解, 形成自己的良心。 弗洛姆把爱的发展历程表述为:接受母爱——寻找父爱——表现自爱的过程。他认为,作为教师,这三种爱是凝聚在自己整体人格中的,并指出:会爱孩子的 老师要根据不同情况把它零售给孩子,在零售中体现出教育目的、教育水平和教 育艺术。那么,教师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呢?首先,教师要像母爱那样无条件, 对任何一个学生,不管其长相、个性、家庭背景、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如何,都 给予爱护。教师爱学生应是无条件的给予,认识到“我爱学生无条件,只因为他

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

---------------------------------------------------------------最新资料推荐------------------------------------------------------ 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 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高科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为总目标,深入开展践行爱生、育人、服务、奉献行业精神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的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育工作者道德素养,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育系统阳光育人服务品牌创建,为昆山决胜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要求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教师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 坚持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关注教师的精神、价值需求,成就、发展需求,归属、幸福需求。 1.在师德内涵上求深化。 践行做最好的自己,让优秀成为习惯的教育理念。 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通过扬长教育的实施,激发学生补短的内驱力,唤起孩子的激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我是好孩子的自信。 倡导爱的教育。 积极开展以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宽容学生、善 1/ 8

待学生、理解学生为核心的师表形象的创建活动,用教师的爱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 让爱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开心,让每一位家长放心。 开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主题活动。 每个老师,要以自己创造性的教育行为,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你这位老师,喜欢你所教的功课,并让这一目标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成为师德评价的重要依据。 进行教师形象设计。 通过专题学习、论坛、沙龙、讲座、座谈、演讲等多种形式,引导教师对人生,对教育的真谛进行思考,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民主观、学习观、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评价观,从而重塑自己的师表形象。 2.在管理层面上求提升。 一是注重常规管理。 化繁为简,让教育理念变成明明白白的工作要求。 学校常规管理内容涵盖了学校工作的全部,管理中需要用智慧用心经营,让每项工作都形成简约、明确的工作要求,让管理者人人知道该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真正让工作要求成为每个教职员工的自觉追求。 二是注重过程管理。 求真务实,让管理目标成为扎扎实实的行动步骤。 形成目标管理制度,让全体教职员工都有明确的目标追求,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