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重点汇总.txt39人生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逆境失意会经常伴随着我们,但人性的光辉往往在不如意中才显示出来,希望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巨大的无形的动力。40奉献是爱心,勇于付出,你一定会收到意外之外的馈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思考题(2010年)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基本特征?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其中最主要的矛盾。但是,近代中国这两大主要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列强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而当列强采用“以华治华”的间接的殖民统治时,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成为了最主要的矛盾;当国内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合而为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一方,人民大众为一方,构成为当时中国的最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这两对基本矛盾互相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了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怀,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农村地区顽强保留,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不仅发展速度缓慢,而且力量软弱,并且他们中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得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帝国主义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瓜分中国,使得中国处于不统一的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日益贫困化以至于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这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两者各自的主体、内容不一样,不能互相取代;但两者又息息相关,不能分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改变中国经济技术和文化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3、什么是“三座大山”?如何认识中国的资产阶级?有何特点?

“三座大山”指的是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的外国帝国主义、本国的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近代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利用政治特权与外国资本相勾结,在剥削劳动人民和挤压民族资本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特点是: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们大多由封建官僚转化而来,或本身就是封建官僚一身二任;具有浓厚的买办性,它们在设备、技术和资本方面,对外国资本具有浓厚的依赖性;具有极强的垄断性,官僚买办资本往往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往往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来积聚资本、垄断市场、操纵国计民生。中国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

另一部分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它们是在外国资本企业的影响和刺激下,由一些买办、商人、官僚、地主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原始积累不足,大多数企业规模狭小,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并经常受到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而发展缓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很多是由官僚、地主转化而来,加之在设备、技术乃至资金上还得依赖外国资本。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表现出浓厚的“两面性”,他们与本国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既有矛盾、冲突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因而他们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中,没有革命的彻底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4、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军事入侵获取的在华赔款、侵占的领土和势力范围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后,英国强行获取赔款2100万元,对我国的香港实现了武装侵占;又在1898年,把长江流域强行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并把威海卫、九龙半岛、新界作为自己的租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后,英国、法国强行勒索战争赔款各800万两。

2)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列强通过军事侵略和外交讹诈等手段,以强迫签约的方式,侵占了我国的大片领土。沙皇俄国乘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在1858年,用外交讹诈的手段,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定了《瑷珲条约》,强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60年,在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沙俄又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不仅把《瑷珲条约》合法化,还把乌苏里江以东4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己有;1864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占为己有;1882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伊犁条约》等5个勘界议定书,强占了中国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1900年,沙俄参加“八国联军”的侵略活动,强占了黑龙江江东64屯的大片领土。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沙皇俄国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1898年,沙俄强行把长城以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旅顺、大连作为租借地。

3)中法战争(1883年12月——1885年4月),中国不败而败,同法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1898年,法国强行把广东、广西、云南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广州湾划作租借地。

4)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6月——1895年3月)后,日本逼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不仅勒索了2亿两的战争赔款,还逼迫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的占领,并把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强行划归日本;在英法俄三国的干涉下,日本在勒索了3000万两白银和150万两“守备费”后,归还了辽东半岛。但台湾及澎湖地区却遭受了日本的殖民统治50年,1945年才回归中国。1898年,日本强行把福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德国把山东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把胶州湾划为自己的租借地。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5月——1900年9月)后,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被迫承受了4.5亿两的战争赔款,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达9.8亿两白银。。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战争,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嘴脸和侵略本质,也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

5、简评《天朝田亩制度》

《天朝天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核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它是一个体现了太平天国的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天朝天亩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确立了平分土地的方案,即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将土地按照产量的高低分为9个等级,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第二,确定了一切农业、副业产品归“国库(圣库)”的平均分配制度。基层农民每25户组成一个基层单位“两”,每“两”设有“国库”,农民除去所食用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其余的均统一收归“国库”。鳏寡孤独废疾者“皆颁国库以养”。

第三,设立了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乡官制度。在县以下的基层单位,设立了从“两司马”到“军帅”的各级乡官,平时管理民政,“耕田奉上”;战时由每户出1人当兵,乡官就领兵杀贼。

《天朝天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的“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但是,它所描绘的“人间天国”,仍然是一个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因此,《天朝田亩制度》在太平军占领区从未付诸实施,也不可能实施。

6、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兴办近代军用工业,1865年,李鸿章筹办的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福州船政局;1867年,崇厚在天津创办天津机器局;1890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湖北枪炮厂。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其形式有商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其中最多的是官督商办,例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地二,建立新式海陆军: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开始仿照西方国家,建立新式军队,用洋枪、洋炮予以装备,并聘请外国人担任军事教练,用“西法”训练军队。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湘军,也是用洋枪洋炮装备、兼用“西法”训练的新式军队。从19世纪70—90年代,清政府先后从外国购买军舰,建成了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4支新式海军部队,共拥有新式战舰近90艘。北洋水师是清政府的海军主力,拥有战舰20多艘,且装备比较先进。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从19世纪60—90年代,清廷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这些新式学堂分为3种类型:一为外语翻译学校,例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主要培养通晓外语的翻译人才;二为工艺学校,例如天文算学馆,主要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三为军事学堂,例如福建船政学堂、北洋水师学堂。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清政府还先后派遣了赴美幼童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使得洋务运动具有不可避免的内在矛盾: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之花与中国固有的封建专制主义之木是不可能嫁接在一起的。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另外,洋务运动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在机械设备和科学技术上对外国列强的严重依赖以及在其管理上的腐朽性和落后性,这也是洋务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7、戊戌维新的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维新派不仅自身力量弱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的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十分狭窄),而且其变法举措也有若干失误(在短短的103天当中,一

股脑地下达了一大堆变法措施),加之,维新派还有若干自身的局限;反之,封建顽固守旧派却掌握着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实权。

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是:首先,不敢彻底否定封建主义,而是幻想通过光绪皇帝实现至上而下的渐进改革。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在戊戌政变的前夕,维新派分别乞求美、英、日等国公使的支持,结果都落了空。再次,维新派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在一部分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之内,他们不但惧怕人民群众,而且甚至仇视人们群众。

8、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的内容。

同盟会三民主义纲领是的内容是:“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在1905年11月《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后被称之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驱逐达虏,恢复中华”,其具体内容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废除其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的政策,建立民族独立国家。

民权主义就是“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其具体内容是:核定现有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增加的地价部分,则归国家,属于国民所共享。国家还可以按照原来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9、中共二大纲领的内容。

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的内容是: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制定,初步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特别是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了革命的对象,并初步解决了革命的动力问题。

10、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及涵义。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民主的涵义是: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科学则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狭义的是指自然科学而言,广义是指社会科学而言”。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和科学,是为了在中国“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即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因为五四运动具有上述历史特点,所以它成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及土地分配方法是什么?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的阶级路线是: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分配的方法是: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有耕地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1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是如何探索和分析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上半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和分析中国革命新道路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和理论创新工作。

1)遵循中共“八七”会议的指示精神,举行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了革命军队。

2)在进攻城市和城市起义相继失败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决定把武

装斗争的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走上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撰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文章,从理论上予以了充分阐述:

第一,中国革命必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中国没有可资利用的民主形式,只能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必须组织农民和武装农民;广大农村是反革命统治比较薄弱的地方,必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力量才能积聚和发展。

第二,当时的中国具备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可行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军阀之间的长期混战,这是“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国民革命在农村影响较深,“工农武装割据”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对“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了迫切需要;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和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正确,是“工农武装割据”主观基础。

第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根据地为主要依托,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3)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还总结了群众斗争的经验,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坚持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必须解决的一系列根本问题:针对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首次明确地反对教条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阐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创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新发展,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14、土地革命的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土地革命的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是:

1)“八七”会议后,党内因国民党屠杀政策而产生的复仇情绪所导致的浓厚的“左”倾情绪一直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共产国际对中共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3)全党的马列主义理论准备不足,对马列主义进行教条式的理解,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15、如何认识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及其正面战场的作用?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民众和武装民众抗战,而是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抗战;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样,不仅使得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所起的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中各有不同:

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在这些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出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告结束,致使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领土。

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也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终于保住了西南、西北大后方地区。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配合英、美打击日军,1942年元旦发起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给日军以有力打击;国民政府还组建远征军进入缅甸对日作战。但由于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事件而抗战日渐消极,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渐下降。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展、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有利条件下,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却日益下降。在1944年4月——1945年1月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队遭到了大溃败,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由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抗战政策,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但是,由于全国民众大力支持和部分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是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使侵华日军陷入了“持久战”的泥潭,为后来的战略反攻赢得了时间,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6、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是因为:

1)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战策略和方针,系统地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共产党通过游击战开辟的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歼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为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17、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主要指的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是抗日战争的主要依靠力量。发展进步势力,就是要冲破国名当的限制和束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主要是农民群众,放手扩大八路军和新四军,广泛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在全国发展共产党组织、发展民众的抗日运动,争取知识分子,扩大民主宪政运动。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投降和分裂,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间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要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顽固势力是指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他们急主张团结抗日,又限共、溶共、反共,并摧残进步势力。为此,共产党必须采用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斗争不忘统一,统一不忘斗争,二者不可偏废,而以统一为主。同顽固派的斗争的策略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

18、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作过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解放战争中出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说明了什么?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大革命时期和十年内战时期,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各民主党

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它们是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共产党就与它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发展了这种关系。

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他们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出“第三条道路”。虽然有些党派跟着国民党走,但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都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并与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斗争,并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格局。

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破产。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召开,宣布恢复民盟总部,公开表示与共产党携手合作。紧接着,其他民主党派也都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号召举行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此表示热烈拥护。

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我们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格局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20、简析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是:1)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3)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中国革命要获得胜利,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21、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共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第一次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新局面开始了。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准备了条件。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2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第一,在经济建设方面,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成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我国的国

内生产总值居世界排名第二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

第二,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一国两制”理论成功实践,民族空前团结与统一。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文化,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增强综合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第四,在对外开放方面,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实现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大背景下,为本国的发展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重要贡献。

第五,在国防建设方面,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了国防现代化,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和一支“打得赢、不变色”的人民军队,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这些巨大成就昭示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新的世纪,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23、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内容是:

首先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过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接着就阐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的十大关系,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这十大关系,一方面是从总结我国经验、研究我国建设和发展问题提出来的,另一方面是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提出来的。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发表的意义是:《论十大关系》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中形成了哪些重要原则?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领导人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造。

1、毛泽东提出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

2、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论”: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发毛泽东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建设方针;正确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之间关系,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的关系;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关系,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4、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要把“造成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作为努力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要保障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5、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科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6、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7、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了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内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内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主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论述题

1、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但主要原因应当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毛泽东同志把鸦片战争及其以后一百年间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它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它是不可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八国联军侵华之战后短短10年,清王

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这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地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的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有效地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才是不可避免的。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留给我们深刻的教训:

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帝国主义侵略是造成中国人民巨大灾难的根源,与此同时,腐败的清政府也已失去了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胜利的能力和资格。而清政府之所以丧失了这种能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同时又要推翻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历史赋予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需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就没有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就难以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前,统治中国的是腐朽的清王朝,是持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尽管这种政体后来名存实亡,但这毕竟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的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得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3)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人们心中动摇了,人们的民主意识萌发了,思想进步的闸门被打开了。

4)辛亥革命促使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行了一系列提倡新风、革除积弊的进步措施,这不仅改变了社会风气,也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3、1921—1949年,中国存在的主要三种政治力量和三种建国方案是什么?前景如何?1921—1949年,中国存在着三种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一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

1)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建立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该种方案就是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该种方案对于地主阶级和买办、官僚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一种批判,但在实际上却并不具备现实的可能性。

3)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建国方案: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该方案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该方案在实践的基础上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最终获得了全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拥护,成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4、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身就具有过渡性,这体现在:

第一,在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中,除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外,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向国营经济的过渡形式。可见,经济形态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

第二,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政治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同时也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第三,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具有显著的社会主义特征,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可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因素,但社会主义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及其领导地位的日益强化,不仅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而且充分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5、试述党的八大路线。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八大”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1)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2)在经济建设上,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陈云同志还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被写进了大会决议。

3)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4)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上篇 近代中国历史轨迹发生改变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 1.中国集权官僚制的消极影响; 2.晚清政治的衰败与晚清政府 的贫困化; 3.西方列强的侵略; 4.中国文化传统的障碍:中央帝国观念、重农抑商传统、重义 轻利传统、崇古薄今取向。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 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 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主革命。

资本——帝国主义入侵的表现,影响 一、军事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 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 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 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课件版本】 鸦片贸易给中国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1、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是中国有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使中国白银外流,国库空虚。 2、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影响了人民生活。 3、严重破坏了社会风尚,破坏了生产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考题答案要点 综述:风去变幻的八十年 ⒈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⒉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⒊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①历史任务:独立解放和富强富裕 ②相互关系:只有争取前者才能为后者实现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客观上:列强的入侵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把西方技术带入中国,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解体,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中国人民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和痛苦,中华民族以百年的耻辱和贫弱为代价换来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而且这一代价的付出是别无选择的,是侵略者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虽然在外国侵略的刺激下产生了资本主义,但其因受到外国侵略的严重制约而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条件和可能,始终无法获得正常的充分的发展,使近代中国形成了殖民地色彩浓厚的畸形发燕尾服的经济体系,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附庸。 所以从结果来看,西方的侵略并没有将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的中华名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两大历史任务: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2.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1)控制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1)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2)为侵略者制造舆论 三.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与教训 1.失败原因:(1)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2)经济科学技术的落后,国家综合实力弱 2教训:(1)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2)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的胜利要在科技方面奋起直追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太平天国战争的意义、失败原因、及其教训 1意义:(1)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者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2)太平天国的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3)太平天国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4)太平天国战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封建统治者的精神支柱 (5)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解放中,太平天国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得一次他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

中国近现代史 题目期末复习

2011年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题目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资政新篇》 2、洋务运动 3、中国同盟会 4、清末新政 5、十一届三中全会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九一八事变8、《论十大关系》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和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答: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的向前发展。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第。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 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 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4)必须与国际革命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 (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4、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答: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5、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总方针是什么? 答: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6、试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 7、新中国成立以来50多年的历史启示是什么? 答:(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2)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 (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近代史重点整理 上编 1.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鸦片战争引发)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2.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人民两大历史任务:①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3.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了解):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地最多),割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 4.反抗外来侵略: ①第一次自发反抗“三元里”抗英(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反侵略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反侵略失败的原因P37 5.太平天国运动 ⑴代表人物:洪秀全 ⑵两大纲领: ①《天朝田亩制度》:进步性: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局限性: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②《资政新篇》: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探索,它不是农工实践的产物,而且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付诸实践。(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P47 ⑶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②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④有利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6.洋务运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⑴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⑵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⑶主要内容:①经济上,兴办近代企业 ②军事上,建立新式海陆军 ③文化上,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⑷评价: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但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注定要失败。 ⑸失败原因:①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具有依赖性③管理具有腐朽性

中期 检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中期测验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9分)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7、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 A、广东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福建水师 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3、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 A.《四洲志》 B.《定国是诏》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天朝田亩制度》 14、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湖北织布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福州船政局 D.发昌机器厂 15、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 A.山东 B.直隶 B.天津 D.北京 16.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洋务派 D.义利团 17.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8.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 C.“扶清灭洋” D.“求富” 19.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理论特点是()。 A.把西方基督教教义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B.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C.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20.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开始于()。 A.金田起义 B.永安整顿建制 C.洪秀全东乡称天王 D.定都天京 21.太平天国运动面对着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新情况”是指()。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阶级的共同镇压 C.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2.下列太平天国的诸活动中,能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王干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2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 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集中——容易形成战斗力;来源于农民——容易形成工农联盟。 (3)、中国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成。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的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梳理总结 绪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2、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3、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4、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5、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6、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 7、资本主义产生需要两大前提:一是少数人积累大量财富;二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变成自由出卖劳动力的生产者。 8、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标志着世界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9、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国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反侵略战争等的失败根本原因:a、社会制度腐败;b、经济技术落后。 12、两大任务:a、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856年,俄国二战签订《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1860年,中俄签订《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香港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向俄国开放伊犁、喀什尔等商埠。 3、1864年,中俄签订《勘分西北边界约记》,割去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 4、1881年,中俄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议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平方公里领土。 5、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6、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等地留兵驻守。 7、1899年,义和团在山东兴起。 8、《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个口岸。 9、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战争。 10、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翻译《地理大全》并编成《四洲志》。 1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2、严复翻译了《天演论》,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这种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13、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第二章对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 1、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 2、《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3、洪仁轩提出的《资政新篇》是天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 答案(中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习题集(选择题) 中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党的五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2.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工人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会议是() A.党的一大 B.党的二大 C.党的三大 D.党的四大 3.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B.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4.1927至1949年,统治中国的是()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政府 5.1840年以来,清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等为担保的。 A.田赋徭役 B.关税厘金 C.关税盐税 D.车船税 6.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 A.国民军 B.东征军 C.国民革命军 D.北伐军 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8.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A.认清革命性质 B.认清革命发展前途 C.认清革命的敌人和朋友 D.认清革命的发展过程 9.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 A.戊戌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中国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是在( )。 A.辛亥革命以后 B.五四运动以后 C.北伐战争以后 D.南昌起义以后 11.近代中国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仍然是()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1919年-1949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优势地位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 B.封建经济 C.官僚资本的垄断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 13.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最主观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指导上的失误 B.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D.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革命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是( ) A. 护国战争 B. 五四运动 C. 五卅运动 D. 北伐战争 15.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力量不包括的是() A.工人 B.民族资产阶级 C.农民 D.小资产阶级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封建革命 B.农民革命 C.无产阶级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17.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领导力量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8.中国政府废除美英两国在华领事裁判权的时间是() A.1919 B.1927 C.1937 D.1943 19.不是三座大山的是() A.无产阶级 B.外国资本主义 C.本国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0.1919年到19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是() A.无产阶级 B.封建阶级 C.农民阶级 D.资产阶级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精心整理)

自考《纲要》复习要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单个国家赔款数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赔款总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0多年的是英国人赫德。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方面: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 经济方面: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社会方面: (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 7.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是农民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征);新诞生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 8.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当外国列强同封建政权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勾结。10.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第一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第二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历史任务时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标。 1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12.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原因。 1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14.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撰《四洲志》。 15.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测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5.1839 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6.19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 年 B.1853 年 C.1856 年 D.1864 年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 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 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 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11.1898 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 C ) A. 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正确答案是: 12.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A ) A.《时务报》 B. 《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正确答案是: 1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B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中华革命党 D.中国国民党 14.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1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 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17.1930 年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其主要领导人是( ) A.梁漱溟 B.黄炎培 C.张君劢 D.邓演达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项选择题总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项选择题练习题汇总 1、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 、救国救民 B 、民主 C 、打倒军阀 D 、还有青岛 E 、科学 2、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发生的主要战役有( ) A.淞沪会战 B.忻口会战 C.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3、在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争执的焦点问题是( ) 5、康有为系统提岀变法维新理论的著作是 A.《新学伪经考》 B. 《天演论》 C ?《孔子改制考》 6、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有( ) A 建立新式海军 B 创办军事工业 C 创办资本主义企业 D 创办新式学校 10、 历史上的“戊戌六君子”是 A 、谭嗣同 刘光第B 、康有为 杨秀清 C 、林旭 杨深秀 D 、杨锐 康广仁E 、梁启超 邹容 11、 以下关于中央红军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有 A.红军被迫实施的一次战略转移 B.突破四道封锁线后人员损失过半 C.在陕北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师 D.历时1年,穿越11个省E ?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一起穿过草地 12、 20世纪30年代,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的国家有 A 、法国 B 、德国 C 、加拿大 D 、日本 E 、意大利 13、 下列活动与陈独秀无关的是 () A.创办《新青年》 B.指导和推动五四运动 C .岀席中共一大 D. 1920年初开始考虑成立中国共产党 E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4、 下列为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的有 A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岀 B 洋务运动的刺激 C 清政府放宽了设厂限制 D 民族资产阶级收回利权运动的斗争 E 工人阶级的壮大 15、 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成员有 A 、毛泽东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张国焘 E 、李达 16、 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阶段,人民解放军发动的几次大的战役有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E 、平津战役 产主义的速度 18、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的作用是 () A 提高了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 B 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C 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加强了各阶 层人民的团结E 有利于与国民党相抗衡 21、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对共产党的方针是 A 、剿共B 、防共C 、限共 D 、溶共 E 、反共 22、长期与共产党合作的民主党派有 A 、民革 民盟 B 、民建 民进 C 、民促 社会党 D 、农工党 致公党 E 、九三学社 台盟 23、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E.《五口通商章程》 25. 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最早在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B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开始传播开来 C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帆风顺的 A.政治问题 B. 军队问题 C.解放区政权问题 D. 宪法问题 E. 停战问题 E. 豫湘桂战役 《变法通论》 E .《仁学》 E 选派留学生岀国深造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2 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 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5先后经过了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探索救国活动。还有农民阶级的救国活动。 (1)地主阶级的活动:抵抗派林则徐,魏源等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洋务派李鸿章,曾国藩等的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资产阶级的活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新文化运动 (3)无产阶级的活动: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救国活动。 (4)农民阶级的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6历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4--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全面侵华(1937---1945)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条约》割占,勒索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和澎湖列岛,勒索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使馆区和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