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

周考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A.形式僵化限制严格

B.要求考生所学的知识全面务实

C.不再重视儒家经典

D.考核内容注重“经世致用”之学

2.雅典民主制度的发生、发展取决于公民集体的状况:在公元前6世纪形成的公民集体中,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工商业者身份的公民则是推动公民取得反对贵族专权的主要力量。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雅典农业发展远远超过工商业发展

B.农业从业者是推动民主的基础力量

C.工商业者受到贵族抑商政策的打击

D.雅典民主是实现平民对贵族的专政

3.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首开总统宣誓之先河:“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这一宣誓的主要价值是

A.激发革命党人的斗志

B.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C.树立民主信仰,凝聚共和力量

D.彰显神圣感和宣誓者的使命感

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就中长(中国长春)铁路协定的有效期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这说明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

A.“一边倒”依赖苏联

B.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原则

C.“冷战”拉近中苏关系

D.力求在平等谈判中寻求支持

5.据《韩非子·外储说右》记载,战国初吴起的妻子“织组,而幅狭于度。吴子使更之。其妻曰:‘诺。’及成,复度之,果不中度,吴子大怒……出之”。为什么纺织品的幅要合于度呢?因为“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礼记·王制》)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纺织品

A.已使用提花技术

B.有严格的尺寸标准

C.主要用于贵族使用

D.被官营手工业主导

6.《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方便上下车)。”这表明在当时手工业生产过程中

A.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内部分工

B.为满足市场需求采取定制生产

C.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发展

D.采用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

7.汉武帝时期对手工业者、商人、高利贷者和车船所实行算缗令,规定每二缗(每千钱叫做一缗)纳一算(二十钱),无论有无市籍者都不能例外。纳税数额要求自报,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者,一经查出就没收其财产,并发配到边疆服役一年。此举

A.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西汉的土地兼并

B.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商业的正常发展

C.限制了商人操纵价格投机倒把等活动

D.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8.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碟”,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即可买卖。这一规定

A.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C.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

D.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

9.明中叶,《华亭县志》中记载:“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松江府志》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

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这说明明代

A.松江垄断了全国棉纺织业

B.江南地区农业的衰落

C.江南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

D.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

10.17世纪初的西班牙劣币狂行,一夜之间黄金白银都不知流到哪里去了,市场上充斥着劣质的铜币,用这些铜币去抢购粮食,会累坏体质虚弱的无产者,因为一口袋粮食恐怕需要一口袋铜币。不无夸张的是买一支蜡烛要付出二倍的铜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罗马天主教会的盘剥

B.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C.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

D.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11.英国著名航海家弗朗西斯·德雷克(1540—1596年)是麦哲伦之后第二位完成环球航海的探险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下面是其部分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新型政治制度的创新性

C.产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

市集镇以及农村。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材料二 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1694

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3.材料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另一方面,“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

——根据《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活动和目的。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三、论述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6世纪隋朝重新统一中国,到16世纪西方人开始由海上侵入中国,这1000年是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空前稳定的时期。然而,似乎有悖常理的是,这种稳定既是好事,又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不过,在这同时……西方由于自己的技术成就、经济活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多元化,正在发生着变化。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解读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一个具体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也可以质疑材料的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材料“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可以得出,明代的科举考试内容比较全面务实,在传统内容之外,加了一些实用之学,B符合题意;A、D说法均比较片面,排除;C与材料“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不符,排除。

【点睛】

本题考查了明代科举制的相关知识,解体的关键在于对材料“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的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的理解,结合科举制的发展演变的相关知识作答即可。

2.B

【解析】“与农业有关的公民占有主要地位”等字眼意在强调农业从业者其实是推动雅典民

主的基础性力量,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雅典工商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发展,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并未实行抑商政策,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民主是贵族对平民的专政,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C

【解析】

【详解】

当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革命党人推翻清廷,建立民国的目标已经达成,故A错误。实行责任内阁制是《临时约法》的内容,主要为了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统治,材料中无从体现,故B错误。材料中说明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是因为“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

立于世界”,主要在于说明废除专制,开启民主的意义,所以该宣誓最大价值是对于民主信仰的号召,故C正确。宣誓在于对民众的鼓舞,而不是彰显宣誓者个人的情感,故D错误。4.D

【解析】

由“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可知,新中国在与苏联结盟之时力求在平等谈判基础上寻求苏联的支持,故D

项正确;A项“依赖苏联”表述错误,不符合“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排除;B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

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方作了让步,但要求苏联口头承诺,在必要的情况下,中国也可以沿西伯利亚大铁路调运军队”,紧扣材料分析解答,排除与材料信息无关选项即可。5.B

【解析】

【详解】

材料“织组,而幅狭于度”、“幅广狭不中量,不鬻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战国时期的纺织品有严格的尺寸标准,是礼制的体现,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提花技术,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纺织品主要用于贵族使用,故C错误;材料也未涉及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故D错误。

6.D

【分析】

材料反映兵车、田车、乘车轮径虽稍有不同,对轮径有总的要求,即以人的下体高度为标准,正好适宜人们上下车,体现出车的生产标准化并兼顾人性化,故D正确;A、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详解】

7.B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汉武帝时期对手工业者、商人、高利贷者和车船所实行算缗令,体现了当时的抑商政策的一种,不可避免会破坏商业的发展,故选B;题干描述主要针对的是手工业和商业,与农业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商人投机倒把等活动,排除C;材料没有反映算缗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D。

8.B

【解析】

【详解】

材料信息反映了只有通过政府的批准,土地才能进行合法的买卖,由于宋朝采取不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土地流转越来越频繁,所以有必要加强监管和规范,由此可知当时土地买卖、

兼并的现象愈演愈烈,故B项正确;政府的规范行为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租佃关系日益规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限制了”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9.D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棉纺织业中纺和织的分工,即材料体现了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未涉及到江南地区农业衰落的信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首先要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10.C

【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劣币狂行良币消失的现象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造成不同货币之间价值比率的扭曲。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由于金银价值上升才导致流失,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1.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英国“1566—1588”年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从材料“在南美和大西洋成功抢劫西班牙运输队,受到女王召见并成为其亲信。”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实行重商主义,促使经济活动呈现开放性,故A项正确。英国新型政治制度出现是在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B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表格材料时间关键词“1566—1588”,利用时间信息就可以排除错误选项。

12.(1)表现:典当业尤为发达,且分布广泛;资本相对雄厚;经营主体来源广泛;业务类型多样;金融机构类型众多;政府积极参与;注重协调行业内部各种关系。

影响:有利于促进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便利清政府赋税征收,调节货币

流通,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未能促进经济转型。

(2)不同:A.政府参与方式不同:前者是直接创办金融机构;后者是通过发行国债以及将特权折算成股份入股金融机构。B.金融创新的力度不同:前者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相对单一;后者则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股份制银行,更具有近代特征,且初步建立了近代金融体系。C.规范经营活动的举措不同:前者为协定和规则,后者上升到法律的层面。D.影响不同:前者未能促进经济转型,后者推动英国经济转型。

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缺乏政治环境;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海外贸易发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发发展缓慢;传统的重义轻利等观念束缚。

英国:较早确立代议制;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殖民扩张的需要;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实行重商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和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表现一问,根据材料“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从事各项金融业务”、“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等信息,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思考。积极性,从对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对清政府赋税征收、调节货币流通、对政府财政收入角度回答;局限性,未能促进经济转型回答。

(2)本题考查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不同之处一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府参与方式、金融创新力度、规范经营活动的举措和影响等方面来归纳不同点即可;原因一问,结合材料和所学17—18世纪西方国家与明清的时代背景,可以从各自的政治、经济、政策、文化传统等方面回答即可。

13.(1)活动:迁移、扩建军工企业;建立资源委员会;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在内地开展重工业建设。

目的:增强国防力量,服务于抗战和剿共的需要,应对当时局势的发展。

(2)背景: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统一;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落后;国防力量薄弱;日本

不断扩大侵华的威胁;国共对峙斗争激烈。

影响:推动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国民经济体系。

【解析】

(1)根据题干中“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另一方面,“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和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可知活动:迁移、扩建军工企业;建立资源委员会;根据“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可知在内地开展重工业建设。目的:增强国防力量,应对当时局势的发展。(2)第一小问背景主要是根据时间进行定位,再集合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影响的回答一般坚持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有的时候是没有消极影响的,就不用回答了。结合本题,背景的回答就是经济薄弱,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威胁;国共对峙斗争激烈。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推动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的开发以及工业布局和国民经济体系等角度归纳回答。

14.评分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实准确,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结论与论证相符。

示例1:观点:中国的空前稳定促进社会繁盛。

论证:政治上,中央集权加强,战乱较少。经济上,农业经济发达,农业产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城市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繁荣,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思想文化上,儒学复兴,理学兴盛,科举制度富有活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完成,古代科技发展达到顶峰。

综上所述,稳定促进农耕文明高度繁荣,国力强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示例2:观点:中国的空前稳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论证:政治上,皇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强化导致富有活力的制度走向僵化,如科举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仅在江南地区稀疏出现;明清时期闭关自守,对外贸易得不到发展。

文化上,八股取士相大兴文字狱束缚人们的思想,科技大多停留在前人经验的总结,缺乏创新,没有起到促进中国社会形态发生质变的作用。

综上所述,稳定导致固守农耕文明,缺乏创新,导致近代礼会发展落后。

示例3:观点:变与不变是中西方国力易位的关键。

论证:明朝中后期,中国仍同守农耕文明,强化君主专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文化专制进一步加强、科技缺乏创新,推行“海禁”政策,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制约了新经济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衰弱。而同时期的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冲破了教会神学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西方列强国力日益强大。

综上所述,固守农耕文明,缺乏创新,终究抵挡不住新兴工业文明的冲击,导致中西方国力易位。

示例4:观点:辩证看待古代中国的变与不变。(提示:综合示例1、示例2史实进行论证。)示例5:观点:6世纪到16世纪中国空前稳定的观点是错误的。

(提示: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五代十围的分裂割据、辽宋夏金政权问战争等史实进行论证。)

示例6:观点:15、16世纪西方的变化是借助外部因素完成的。

(提示:用中国古代三大发明对西方发展的影响、殖民扩张与掠夺等史实进行论证。)

若有符合要求的其它观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首先阅读材料提出观点,根据“说它是好事,是因为比较起世界上其他任何社会,中国社会在这1000年中向更多的人提供了更多的物质利益和心理安全感。”“说它是坏事,是因为中国是如此成功和舒适,以致它虽未完全停滞不前,但却相应地保持不变。”“而所有这一切,形成一种最终导致西方主宰全球的推动力。”可分别提炼出观点中国的空前稳定促进社会繁盛、中国的空前稳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变与不变是中西方国力易位的关键。然后分别从中国以及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等史实进行论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