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西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西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西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为准确掌握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状况反馈机制,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按照陕西省教育厅的统一工作部署,现将《西北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予以发布。报告以2014届西北大学毕业生相关数据为准,统计日期截至2014年11月30日。

2014年,我校就业工作在陕西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党政的高度重视下,秉承“教育、引导、帮助、服务”的工作理念,准确研判就业形势,努力拓展就业市场,稳步推进就业指导,积极深化就业观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基本实现了“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平稳”的预定工作目标。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毕业生总体规模

我校2014届毕业生共有713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69人,硕士研究生1712人,本科生3154人,专科生2102人。2014届毕业生较2013届毕业生总人数增加451人,增长6.75%,硕博士研究生人数增长明显,本专科生人数相对稳定,具体见下表。

表1—1 2013—2014届毕业生人数对比及所占百分比

从所占比例可以发现,2014届硕博士研究生所占当年总毕业生比率较2013届有显著增长,而两届专科和本科总人数虽然相对稳定,但环比则下降。

2.毕业生院系分布

我校2014届毕业生分布于20个院系和1个培养单位,各院系及培养单位毕业生人数及所占总毕业生比率如下表所示。

表1—2 2014届毕业生院系分布情况

如上表所示,毕业生人数占比排名前四位的院系分别是:职业技术学院,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92%,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3.54%,经济管理学院,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1.77%,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含软件),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16%。

3.毕业生性别比例

我校2014届毕业生中,男生308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43.18%,女生405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56.82%,总体男女比为100:132,即女生是男生的1.32倍。

分学历层次来看,除博士研究生外各学历层次的女生均多于男

生,如下表所示。

表1—3 2014届毕业生按学历层次划分性别比例情况

分院系和培养单位来看,绝大部分院系和培养单位的女生均多于男生,如下表所示。

表1—4 2014届毕业生按院系和培养单位划分性别比例情况

4.毕业生生源结构

我校2014届毕业生中,陕西生源毕业生占70.48%。各学历层次毕业生中,陕西生源毕业生均占多数,如下表所示。

表1—5 2014届毕业生按学历层次划分生源结构情况

二、就业率

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较往年保持相对平稳,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总体上保持着平稳运行的态

势,没有出现大的市场波动,需求量相应保持平稳。同时,因我校学科设置的原因,毕业生涉及就业领域广,个别行业的需求变化对总体的就业率难以造成大的影响和改变。再者,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获得了一定社会认可度,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较强,市场对我校学生的需求也基本保持稳定,尤其是办学水平高、市场应用性强的专业,毕业生始终保持着供不应求的态势。

1.就业率总体情况

截至2014年11月30日,我校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3.16%,按学历层次划分就业率统计如下表所示。

表1—6 2014届毕业生按学历层次划分就业率情况统计

2.未就业毕业生情况分析

截至2014年11月30日,我校未就业毕业生共120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251人,本科生576人,专科生357人。

为准确掌握未就业毕业生情况,我校对2014届未就业毕业生未就业原因进行了逐一摸排,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未找到合适工作,二是在准备国内相关公务员或其他单位的招考,三是在准备升

学,四是在准备出国,五是在准备创业,六是已被录用,正在等相关用人单位的正式录用函,如下表所示:

表1—7 2014届未就业毕业生情况统计

单位:人/所占比例

针对目前仍未找到工作的毕业生,我校采取了四大帮扶措施予以全力帮扶:一是通过各院系为这些未就业毕业生开展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标的各类就业指导活动;二是坚持每周为未就业毕业生推荐一次用人单位,为这些毕业生提供更多更适合的就业岗位;三是为未就业且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毕业生提供一定的经济帮扶;四是为未就业拟创业毕业生提供以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创业政策解读、创业指导等四位一体的“菜单式”服务,做到“创业前有指导、创业中有帮扶、创业后有跟踪”。

三、毕业去向

1.总体情况

统计显示,我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包括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国内升学、出国出境、自主创业、未就业(含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和其他暂不就业等)等。

目前全校已就业毕业生5935人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887人(48.64%),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760人(29.65%),国内升学1061人(17.88%),出国出境184人(3.10%),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24人(0.40%),国家基层就业项目11人(0.19%),应征义务兵5人(0.08%),已创业3人(0.05%)。

分学历层次来看,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仍是除专科外所有学历层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形式,专科学历层次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形式是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如下表所示。

表1—8 2014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毕业去向统计

单位:人/所占比例

2.升学情况

我校2014届毕业生中,专科学历层次国内升学者182人,本科学历层次国内升学者83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层次国内升学者48人。我们对这升学的10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发现,除专科外(国家政策不允许升入本校及其他211、985高校),近一半的升学毕业生选择在本校继续深造,还有相当部分毕业生升入其他211、985高校,总体上来看我校毕业生升学层次较高,如下表所示。

表1—9 2014届毕业生升学学校统计

单位:人/所占比例

调查还发现,我校毕业生升学满意度较高(81.28%),升学转换专业比例相对较低(转换专业占27.33%)。升学原因主要是“符合自己职业规划,提升学历层次”,如下表所示。

表1—10 2014届毕业生升学原因分析

单位:人数比例

3.出国出境情况

我校2014届毕业生中,出国出境者共有184人,其中有177人出国出境目的是求学,有7人出国出境目的是其他。对于出国求学的学生其求学类型主要是攻读更高学历层次相关学位,其首选留学国家(地区)为美国,其次为英国、澳大利亚,又次为中国香港、加拿大。

4.自主创业情况

据统计,我校2014届毕业生已创业和准备(已有实际举措)创业毕业生共79人,占2014届毕业生总数的1.1%。创业学生以专科和本科学历层次为主。

调查显示,我校2014届毕业生已创业和准备创业毕业生对创业充满兴趣与激情,对创业政策总体上比较了解和掌握,对省上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创业资金(贷款)扶持普遍表示认可,但多数创业者希望具体执行部门能进一步简化相关程序(如贷款)。

我校创业毕业生(含准备创业创业毕业生)认为对自己创业起到关键影响因素的是经验和素质,其次是团队协作能力,再次是人脉,又次是政策扶持力度。

四、就业分布

1.在不同性质用人单位就业情况

我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覆盖了党政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

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等类别。总体来看,各类企业仍然是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主体。分学历层次来看,学历层次较高的,其在党政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及其他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的比例相对更高,如下表所示。

表1—11 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单位:所占比例

(注:因统计的是毕业生实际就业单位,未含升学、出国出境、未就业等,所以总百分比不到100%)

2.就业地区分布

我校2014届毕业生(不论学生类别)就业地域仍沿袭了近年的“西学西渐”之势(学校地处西部,毕业生就业也偏向中西部),具体见下表。

表1—12 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单位:所占比例

(注:因统计的是毕业生实际就业地域,未含升学、出国出境、未就业等,所以总百分比不到100%)

3.就业行业分布

从毕业生就业行业人数来看,我校毕业生在20个就业行业均有涉足。专科毕业生在“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就业居多;本科毕业生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居多;硕士研究生在“教育”“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就业居多;博士研究生在“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居多。如下表所示。

表1—13 2014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单位:所占比例

(注:因统计的是毕业生实际就业行业,未含升学、出国出境、未就业等,所以总百分比不到100%)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我校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促进2014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全校上下多措并举、开拓创新,扎实推进各项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促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效提升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一、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管理机制

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明确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委书记、院长(主任)分别是校、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一责任人,通过“一把手”工程力促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化。完善以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升为主要衡量标准的《西北大学院系学生工作年度量化考核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院系就业工作

职责。

二、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

加强对学生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行行都能建功立业”的观念,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进一步健全网络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将就业指导网络课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就业指导讲座有机结合,推进就业指导全程化。举办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毕业生被机关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录取比率较往年有较大增幅。实施就业工作队伍职业资格认证计划,强化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先后选派26人次参加国家、省级相关专业培训,10人获取国家高级职业咨询师资质。

三、开展“创业促就业”计划

与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安生生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西安雅智服饰有限公司、西安凯瑞布艺等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强化学生创业实训。开展“挑战杯”“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及校园科技节等赛事,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学生参赛人数屡创新高。将创业教育相关理念和教学内容融入高年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引导学生建立创业概念。

四、大力推进基层就业项目

按照央省有关精神,认真开展预征入伍、西部志愿者、选调生、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振兴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工作,通过组织报告会、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主动到中西部

地区和艰苦地区建功立业。

五、努力拓展就业市场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与北京房山区、扬州邗江区、山东济宁市、江苏连云港市、江苏宿迁市、江苏常州市、江苏扬州市等多个地市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立了较稳定的人才供求基地;与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西安经开区、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西安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逐步构建起本地就业圈,进一步拓展了就业渠道。

经过不断努力,我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力度不断加大,吸引了更多用人单位来校举办就业洽谈会。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我校举办各类型就业洽谈会481场,吸引用人单位2380家,提供就业岗位近4万个,比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增长近12个百分点,如下表所示。

表2—1 2012年9月—2013年6月与2013年9月—2014年6月

就业洽谈会举办情况比对

六、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建立起就业网、就业微信等立体式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正在建设“学子之家”手机客户端系统,为毕业生提供全天候的就业信息服务。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和简化毕业生派遣、改派等办事程序,为毕业生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分校区举办大、中、小型就业洽谈会,方便学生求职,增强就业洽谈会的专业针对性。

七、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就业实习

努力探索教学实习与就业实习相得益彰的结合模式,在教学实习过程中融入就业实习内容,与大庆油田、西安杨森制药、西安辉瑞制药、上海容大教育集团、深圳五洲宾馆、北京同晖珠宝、洛阳世为集团等企业建立或初步业建立“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尽快完成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八、认真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档案,及时准确掌握就业困难学生各方面情况。制定帮扶措施,开展“一对一”帮扶,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

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拓展、经济多方补贴、岗位多元帮扶四位一体的帮扶机制,将帮扶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第三部分:就业质量

为更全面掌握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我校对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抽样分析调查,共抽样调查2000人,抽样有效1890人,样本选取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3—1 2014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发放情况统计

关于就业质量,我校从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度和工作适应度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就业满意度

对就业状况为“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的毕业生,我校调查了其目前对工作地域、工作环境、工作发展前景、薪酬、工作内容以及对工作整体的满意度。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就业满意度整体相对较高,对薪酬满意度最低(满意度56.7%),如下表所示。

表3—2 2014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情况

单位:比率

二、专业对口度

我校毕业生目前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29.96%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44.41%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比较对口,如下表所示。

表3—3 2014届毕业生专业对口度情况

单位:比率

三、工作适应度

调查显示,59.2%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对工作非常适应,22.4%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对工作比较适应,13.5%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对工作不太适应,4.9%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对工作很不适应。

第四部分:就业发展趋势

一、整体就业状况

西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西北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姓名:张春和导师:徐璋勇论文题目:银川中小企业融资平台与融资成本的博弈 1.选题背景:选择研究对象为银川的中小企业,研究的是各企业与类融资平台的关系,以及在选择好融资平台后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企业有选择融资平台的自由,也有融资平台对企业的限制,这两者相互制约的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融资成本。银行的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时,企业一方面会选择进入门槛低的融资平台,同时有会因此而承担较高的融资费用,不同融资平台对企业选择时再获得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风险,这几种关系中有博弈的色彩。在这里运用运筹学的相关知识,运筹学是企业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统筹规划,作出合理的决策。 2.研究思路及方法:开题报告的基本写作思路如下:首先确定研究对象的主体是中小企业,具体数据由企业的财务报告提供,研究范围是在银川市的中小企业,同时根据络数据和问卷调查来分析,同时关联的是银川市的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融资平台。其次,运用统筹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企业在选定不同融资平台后,融资成本的高低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两者之间选择的相互作用。从中为企业对融资平台的选择做出判定。研究方法: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检索法、调研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总量分析与个体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事实论证相结合。文献检索法:利用宁夏图书馆所收藏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数据库,搜索、查阅本文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央行站的数据。银行信贷工作指导文件。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调研考察法:在给企业办理贷款业务时,根据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融资成本。根据对企业的调查了解掌握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和对各融资平台的选择。同时走访各融资平台,了解不同融资平台对企业的限制要求,例如银行根据央行的信贷规范的要求,2012年起不受理房地产的项目贷款,同时宁夏地区不受理小煤窑的各类流动资金的贷款,这样房地产便将融资渠道转移到了民间集资上来,小煤窑的资金基本上由小贷公司给予支持。问卷调查法:通过银行发放的一些针对企业资金需求的问卷,了解企业对金融企业的需求和经营成本的掌控。总量分析与个体分析相结合:总量分析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宏观了解企业的总需求。微观具体到某一特定的企业分析融资成本与利润的变化关系,从而以点到面的分析资本市场的需求关系。理论分析与事实论证相结合:根据国家的金融政策法规来了解把握信贷的规范性,同时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来了解实际各类贷款的真实的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动走向。让理论的实践相互结合。 3.研究内容:本论文的内容共分八章。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对象的确定和选择、基本思路与框架。第二章是中小企业的概述,主要阐述中小企业的概念、资金需求和投资的关系,融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第三章融资平台的种类和对应执行的政策法规。第四章融资平台与企业的关系。第五章企业的使用者权益和负债和资产的辩证关系。第六章主要分析企业选择融资平台后对资金的利用率的影响以及对经营成本的影响。第七章分析融资平台对企业客户的筛选,保证融资平台的资金的安全性。第八章是结论部分,对企业融资提供选择融资平台的建议,为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做好企业经营的最根本的保障,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供建议。本文的基本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第一章是导论部分,主要阐述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对象的确定和选择、基本思路与框架。第二章是中小企业的概述,主要阐述中小企业的概念、资金需求和投资的关系,融资成本和收益的关系。第三章融资平台的种类和对应执行的政策法规。第四章融资平台与企业的关系。第五章企业的使用者权益和负债和资产的辩证关系。第六章主要分析企业选择融资平台后对资金的利用率的影响以及对经营成本的影响。第七章分析融资平台对企业客户的筛选,保证融资平台的资金的安全性。第八章是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XX学院 XX年十二月

XX学院毕业生 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一、学校的基本情况与人才培养目标 XX学院是2002年6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2005年1月在教育部检查评估中评定为优秀,2010年7月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 学院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沿岸开放城市湖南省岳阳市南湖风景区,是一所理、工、文、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高校。学院设有文学与法学系、经济与管理系、外语与商务贸易系、建筑与化学工程系、机械与电子工程系、音乐系、体育系、美术系等8个教学系和18个本科专业。学院2002年开始招生。现有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在校学生5600多人。 学院遵循“面向学生成才,面向社会需要,面向未来发展”的办学理念和“至真、至善、至美”的校训,依托湖南理工学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利用优质的办学资源,实施“基本素质+特长”的基本培养目标和“宽基础、重实践、育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一体化特色,培养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重视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设立了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精品课程建设基金,强化网络课程建设,为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服务平台”,现设有特色专业4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精品课程19门,优秀网络课程20门,在建“课程中心”网络自主学习

课程18门,共享校本部人文科技素质网络选修课程400余门;构建了“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专业素质”与“实践创新”三个平台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10个模块,构建“2+N”(毕业证、学位证,多个职业技能合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框架。 学院创办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关爱学生为天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形势喜人,2016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7.82%。学院每年都有100多名学生考取研究生、选调生和国家公务员等。近三年来,学生在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模拟法庭辩论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力学竞赛、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和结构模型设计竞赛等省级各类学科专业知识竞赛或技能比赛中获奖近60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4项、二等奖11项、团体一等奖3项、团体二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3项,国家铜奖1项。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在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等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成绩斐然,多项教学科研课题获得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立项资助。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与家庭生活幸福的民生工程,学院将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加满意的就业作为全局性的战略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努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去全力推进,作为学生素质发展、

文化遗产概论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化遗产概论 二、课程类型:本科学科平台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文博专业一年级本科生,文保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刘军民、魏女 七、课程简介: 《文化遗产概论》是一门以文化遗产及其发展为主要讲解对象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的课程。课程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文化遗产在中国的发展、中外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理念比较、文化遗产价值传承研究进展等;第二部分主要讲传统意义上的文物与文物学的概念和内涵、中国文物学发展简史和中国几种主要文物种类的基本知识讲解,包括瓷器、青铜器、玉器,主要让学生了解这些文物种类的常识性内容,如概念、分类、特点等。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1.课程的主要内容:见后附的大纲 2.课程要求 (1)必须熟悉我国有关文物管理的法律、法规。 (2)重视文化遗产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的关系,不能孤立的学习文化遗产; (3)树立正确的文化遗产研究思路,重视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科技、文化、社会、经济等综合价值。 第一部分 第一章文化遗产及相关概念 第一节文化遗产 第二节文化景观 第三节大遗址 第二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 第一节理念变迁历程

第二节保护利用现状 第三节存在问题 第三章外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 第一节欧美国家 第二节亚洲国家 第三节启示及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考古遗址及其保护 第一节考古遗址属性 第二节考古遗址价值 第三节考古遗址与区域关系 第四节大遗址及其保护 第五章世界文化遗产与申遗 第一节申遗的意义 第二节申遗工作流程 第三节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四节世界文化遗产相关研究 第六章其他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工业遗产保护 第二节建筑遗产保护 第三节传统村落保护 第四节非物质遗产保护 第二部分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4个课时) 第一节什么是“文物学” 一、“文物”的概念与内涵 二、“文物学”的概念与内涵 第二节中国文物学简介 一、何谓“文物学” 二、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及特点 第一章思考题: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8年12月

目录 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5) (一)近4年学校毕业生总体规模 (5) (二)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规模 (5) (三)各专业毕业生的规模 (6) (四)毕业生性别结构 (7) (五)毕业生生源结构 (9) 二、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 (11) (一)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和签约率 (11) (二)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 (11) (三)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 (13) (四)各生源地区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 (15) 三、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析 (17) (一)2018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17) (二)各二级学院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17) (三)各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18) 四、2018届毕业生待就业分析 (20) 五、2018届毕业生就业流向 (20) (一)就业地区分布 (20) (二)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2) 六、2018届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23) (一)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情况分析 (23) (二)近三年毕业生出国留学深造情况分析 (24) (三)毕业生国内专升本录取情况分析 (25) (四)各二级学院毕业生国内专升本录取情况分析 (25) (五)近三年毕业生国内专升本录取情况分析 (26)

第二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 一、毕业生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毕业生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对口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毕业生从事低专业对口度工作的原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毕业生薪资待遇的情况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毕业生对薪资待遇的满意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毕业生的薪资待遇水平.........................................................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毕业生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毕业生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毕业生对职业发展前景的满意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满意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来源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一、关注重点人群,贯彻落实就业精准服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服务国家战略,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物分析技术实践-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物分析技术实践》 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实践 二、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程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是在学生了解文物分析技术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的仪器设备,首先介绍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偏光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光谱仪、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热重示差同步分析仪、气相色质谱联用仪、离子色谱仪的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测试前样品的准备与处理,然后上机进行操作性实践。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如何规范使用和操作仪器,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实际动手的实验技能。 考核形式:实践课程论文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实践一超景深三维显微系统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二偏光显微镜的使用(2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三金相显微镜的使用(2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五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六显微红外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七X射线衍射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八便携式拉曼光谱仪的使用(4课时) 一、仪器构造及使用注意事项 二、样品准备及处理 三、实际操作训练 实践九热重示差同步分析仪的使用(2课时)

重大学术期刊分类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文件 重大校研[2013] 13号 关于印发《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 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各学部、学院: 为充分调动研究生进行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加快我校科研事业的发展,学校根据《重庆大学科技奖励办法(试行)》(重大校〔2013〕40号)和《重庆大学人文社科科研奖励办法(试行)》(重大校〔2013〕57号)文件精神,制定了《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 (试行)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 2013年4月23日

附件 重庆大学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实施细则 (试行) 依据重大校〔2013〕40号及〔2013〕57号文件要求,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学术期刊论文研究生奖励部分,由研究生院负责核定和发放奖励比例的40%。为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实施细则如下: 一、奖励条件 1.我校研究生(含博士、硕士)自2012年6月1日起正式发表或检索的期刊论文(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论文须被相应数据库检索,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论文须正式发表)。 2.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论文,作者排序学生第一或学生第二教师第一,教师是通信作者,署名单位重庆大学排名第一,按照不低于40%的比例进行奖励,研究生单独发表的论文按40%比例奖励。 3.《SCIENCE》、《NATURE》及姊妹刊物(研究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署名单位重庆大学排名第二的按排名第一标准40%奖励,排名第三及以后的按排名第一标准20%奖励。论文认定按SCIE最新分区标准(中科院版)。 二、奖励标准 1.自然科学类学术期刊论文奖励标准 教师与研究生合作发表的论文,按照一定比例(学生比例不低于40%,)进行奖励,研究生院负责奖励比例40%的发放。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 报送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学院简介 第二章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 二、各系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第三章届毕业生就业数据的相关分析 一、就业质量 (一)生源分布分析 (二)就业区域流向分析 (三)行业流向分析 (四)毕业生就业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调查 (五)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六)届毕业生服务眉山经济就业情况统计 (七)各专业毕业生年薪收入抽样调查 (八)年大学生创业情况统计 二、就业单位评价 第四章就业工作主要特点 一、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一) 紧贴市场需求,创新就业工作思路 (二)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长效机制

(三)优化工作条件,就业保障有力 (四)夯实工作内容,规范就业管理 (五) 推进创业指导,完成预征入伍 二、我院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难 (一)结构性矛盾导致供求错位 (二)理念性矛盾导致定位不合 (三)体制性矛盾导致能力危机 三、针对就业工作问题的举措 (一)加强就业指导、支持自主创业 (二)做好就业援助和重点帮扶工作 (三)加强校园招聘活动 (四) 扎实推进就业指导“四化”,形成完备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第五章就业发展趋势 一、经济发展速度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 二、市场预期和企业转型升级对就业的影响依然巨大 三、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四、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第六章就业工作对教育教案的反馈 一、对母校的满意度 二、为我院招生专业的调整提供了依据 三、为我院进一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了方向 第一章学院简介 学院是年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学院,其前身是眉山师范学校和眉山农业学校,年通过国家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四川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四川省首批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点培育单位、四川省社科院眉山分院、四川省畜牧兽医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四川省眉山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眉山市首批散文创作基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授予的“百年世博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基地”。 学院地处四川省眉山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占地面积余亩,校舍建筑面积万余平方,教案设备仪器价值近万元。馆藏图书万册。设有师范教育系、农业技术系、商贸旅游系、工程技术系、文化艺术系、中职部、继续教育部等七个教案单位,开设教育与体育大类、农林牧渔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旅游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土木建筑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文化艺术大类等个大类的高职专业个。有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建设专业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 专业:文物保护技术 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 周学时:2 总学时:36 授课班级:本科三年级 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文物分析技术》 一、课程名称:文物分析技术 二、课程类型: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及其他,三年级 四、计划学时:36课时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凌雪、孙凤 七、课程简介: 本门课程主要通过文物研究和保护中常用现代科技分析技术基本原理、特点、样品处理过程等的讲授,并结合具体事例的介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现代分析技术来研究和解决文物研究与保护问题的思维能力。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八、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4课时) 1.1 文物 1.1.1 什么是文物 1.1.2 文物的分类 1.2 现代仪器分析概述 1.2.1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 1.2.2 仪器分析的类型 1.2.3 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与基本特点 1.2.4 分析仪器 1.2.5 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1.2.6 仪器分析方法的校正 1.2.7 计量学与误差 1.3 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 1.3.1 电磁辐射 1.3.2 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1.3.3 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 1.3.4 光谱的产生与光谱的分类

1.4 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应用 1.4.1 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与仪器分析 1.4.2 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 1.5 试样的采取与调制 1.5.1 取样的原则 1.5.2 样品的采取和前处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过程; 文物研究中的分析技术的特点。 难点:电磁辐射的波粒二象性。 思考题: 1、什么是仪器分析?仪器分析有哪些种类? 2、仪器分析的一般过程是什么?有何特点? 3、怎么描述电磁辐射? 4、电磁辐射与物质有哪些作用过程? 5、什么是文物? 6、简述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的特点。 7、现代分析技术在文物研究中应用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8、取样的原则是什么?对不同的样品如何进行前处理? 第二章文物的影像结构分析技术(4课时)2.1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 2.1.1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基本原理 2.1.2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特点 2.1.3 样品处理 2.1.4 X光照相技术与CT扫描技术的应用实例 2.2 红外成像技术 2.2.1 红外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2.2.2 红外成像技术的特点 2.2.3 样品处理 2.2.4 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实例

西北大学权威学术期刊

西北大学权威学术期刊(a、b类)认定目录(人文社科类2014年7月1日实施) 一、A类期刊:含一种国内期刊和一个国际期刊索引收录期刊 1、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 2、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2区收录的学术期刊 二、B类期刊50种:含45种国内期刊,两个国际期刊索引、三种文摘 1、国内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 《中国哲学史》《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翻译》《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 《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 《考古学报》 《文物》《政治学研究》 《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问题研究》 《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 经济》 《数量经济 技术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短 论不算)《管理科学学报》 《中国软科学》《中国行政管理》 《新闻与传播研 究》《中国图书馆学报》《教育研究》 《文艺研究》 《电影艺术》《美术研究》《体育科学》《社会学研 究》《民族研究》《心理学报》《地理学报》(中文

版) 2、学术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 术文摘》(均须转摘2500字以上) 3、国际期刊索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3、4区和 A&HCI(艺术和人 文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学术期刊 注: 1、 除SSCI和 A&HCI索引收录期刊外,不含上述各期刊的英文版。 2、 在《求是》、《中国高等教育》、《人民日报》(理论版)、 《光明日报》(理论版\理论与实践版)发表的2500字以上学术论文,由论文作者通过本单位向社科处提出B类期刊认定申请,经专家评议通过的,认定为B类期刊论文。 三、C类期刊 1、被CSSCI来源期刊目录当年收录的学术期刊(含外文版)。 2、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 3、被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 Social Sciences & Humanities,简称CPCI-SSH)全文收录的学术论文。 4、发表在港澳台重要学术刊物的论文,以及以外文撰写在国外相 关专业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论文作者通过本单位向社科处提出认定申请,经社科处组织专家评议通过,认定为C类期刊论文。 5、以第一署名人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国家 一级学会正式出版的连续性、专业性出版物发表的论文,由论文作者通过本单位向社科处提出认定申请,经社科处组织专家评议通过,认定为C类期刊论文。 6、《日语学习与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现代广 告》(学术版)、《世界美术》、《西亚非洲》等期刊。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一、课程名称:彩绘类文物保护专题 二、课程类型: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学一年级硕士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王丽琴 七、课程简介: 该课程为文物保护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科方向课。彩绘类文物是文物的一个重要类别,通常是在某种基质材料上施加彩绘制作而成。由于彩绘的存在,增加了文物的价值,但同时也增加了对其保护的难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研究生了解中国古代彩绘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主要病变及其产生原因,掌握该类文物材质分析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保护材料、保护方法和和保护技术。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考核: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古代彩绘的制作材料及制作工艺研究——以古建油饰彩画为例第一节古建油饰彩画制作材料及工艺 第二节古建油饰彩画分析技术路线 第三节古建油饰彩画文物分析案例 第二章正交设计法及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第一节正交设计法在科学试验中的意义 第二节正交设计法简介 第三节正交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四节正交试验的结果分析 第五节文物保护实验条件优选案例设计 第三章秦始皇兵马俑保护的最新进展 第一节秦兵马俑彩绘的结构及成分分析 第二节秦兵马俑彩绘残留物的GC-MASS分析 第三节秦兵马俑彩绘的考古现场保护材料最新进展

第四章莫高窟壁画的主要病害及保护现状 第一节莫高窟壁画的主要病害 第二节莫高窟及其壁画的保护 第五章其他彩绘类文物保护 第六章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法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一节光导纤维技术简介 第二节光导纤维反射光谱仪 第三节光导纤维反射光谱技术在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七章有机高分子保护材料及其改性研究 第一节文物防水保护材料 第二节文物加固保护材料 第三节紫外线吸收剂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第四节纳米材料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第五节位阻胺改性文物保护材料 (二)考核方式 论文考查

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名录

附件: 国家级(核心)学术期刊参考名录(试行)(参考自2008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 1 中国社会科学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 大学学报 4 学术月刊 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 学术研究 8 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 科学学报 11 社会科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13 江苏社会科学 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16 河北学刊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浙江学刊 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社会科学 21 天津社会科学 22 社会科学研究 23 中山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 25 求是学刊 26 人文杂志 27 江西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 学习与探索 31 江汉论坛 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 南京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求索36 郑州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 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 41 河 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 甘肃社会科学44 思想战线 45 山东社会科学 46 西北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 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 学版 49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 学术界 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 52 广东社会科学 53 国外社会科学 5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 学术 交流 57 东岳论丛 58 东南学术 59 学海 60 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4 探索

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清华大学2015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清华大学 2015年12月

目录 第一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1) 一、毕业生总规模 (1) 二、就业率和就业结构 (1) (一)就业率与毕业去向 (1) (二)出国(境)深造 (3) (三)就业单位性质与行业 (6) (四)就业地域 (8) (五)重点单位就业 (8) (六)基层就业 (9) (七)自主创业 (10) 三、毕业生求职状况分析及雇主评价 (10) 第二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措施 (12) 一、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12) 二、构建专业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支持学生职业生涯科学发展 (13) 三、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14) 四、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 (14) 五、完善“一体两翼”信息平台,提高就业服务精细化水平 (16) 六、开展就业调查研究,推进更高质量就业 (17) 七、把握就业形势变化,全面做好就业创业工作 (18) 附表1: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本科生) (19) 附表2: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硕士生) (21) 附表3:各院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博士生) (23)

2015年,清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及北京市关于大学生就业的各项政策,继续全面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背景下,清华大学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全面综合改革,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以充分就业为基础,就业引导为特色,提升质量为重点,积极构建精细化的就业引导工作体系,专业化的职业发展教育体系,以及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通过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就业工作,支持和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科学发展同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校实现了毕业生就业率保持高位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第一部分 2015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一、毕业生总规模 清华大学2015届毕业生共7035人(不含留学生与港澳台学生),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本科生3113人(44.3%)、硕士生2667人(37.9%)、博士生1255人(17.8%);男生4621人(65.7%)、女生2414人(34.3%),男女生比例为1.9:1(见图1)。少数民族学生51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38%。定向和委培生52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45%。由于定向委培生毕业后到定向委培单位就业,本报告以下统计分析均不包含定向委培毕业生。 图1 毕业生学历和性别构成 二、就业率和就业结构 (一)就业率与毕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其中, 深

西北史前考古-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史前考古》 一、课程名称:《西北史前考古》 二、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三、适用对象:(专业、年级)文化遗产学院考古专业本科生 四、计划学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陈洪海、郭梦 七、课程简介: “西部考古之一——西北史前考古”,地域包括今之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全部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之一部,时间为被中原文化直接统治之前,内容为西北地区史前环境下的文化(在时间、空间、内涵方面)关系的演化。本课不是资料堆砌,而着重于对已有资料的分析研究,让学生清楚西北史前考古的研究现状,并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培养。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共有四讲。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主要目的是厘清西北、史前两个空间、时间上的概念,并介绍这一地区史前考古学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历史。第二讲甘青地区史前文化,通过期中作业的形式,促使学生自学掌握此部分内容。第三讲围绕二次扰乱葬、火葬、尸骨摆放姿势、男女合葬墓、特殊随葬品等西北地区史前时期的特殊埋葬习俗展开深入讨论,目的是从葬俗窥见史前人群交往、流变的信息。第四讲新疆史前考古,在使学生掌握新疆史前主要考古学文化的基础上,对岩画、青铜器、游牧经济、人种组成等具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展开深入讨论。 第一讲西北史前考古绪论 第一节西北地区空间概念 1.西北地区的地理范围:甘、青、新、宁,陕西西部、内蒙中西部。 2.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单元: 黄土分布区:陇山、六盘山为界分作东西两部分,乌鞘岭西界。 青藏高原区:东部河谷地带、西部高原草地、高山 蒙新荒漠区:冲、洪积平原、戈壁荒漠、沙漠地带、绿洲、草原。

3.西北地区全新世环境的变迁:7500-3500气候最适宜期,三部曲。 4.西北地区的文化环境单元:陇东、甘青、新疆三区域。 第二节史前时期的时间概念 1.史前期的开始时间 2.史前期的结束时间:汉通西域之前 第三节西北史前考古历史的回顾 1.外国学者的早期探险活动以及科学考察:斯文-赫定、安特生。 2.我国学者建国前的科学考察:夏鼐 3.五、六十年代西北地区的考古学进展 4.八十年代以前的发现与研究 5.八十年代以来的进展 第二讲甘青地区的史前文化 通过完成期中作业的方式,自学此章节内容。 第三讲甘青地区史前葬俗 第一节葬俗的内容 1.位置:墓地位置、地形地貌、墓葬布局 2.形制:平面形状、立体结构、方向、制作方法 3.葬具:种类(棺、椁)、质料(石、木、土坯)、形状、制法 4.葬式:人数(单人、多人)、次数(一次、二次)、性别、年龄、姿势(躯体的仰、俯、侧,四肢的伸直与弯曲) 5.随葬品:种类、数量、摆放位置 第二节二次扰乱葬辨析 1.发现与认识过程 2.辨析的标准 3.统计分析结果 第三节火葬墓研究 1.火葬墓的发现 2.火葬墓存在的时间和分布范围 3.火葬墓与二次扰乱葬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时间:2016年12月5日

学院概况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是原贵阳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2012年撤系建院。化材 学院现有化学(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科学教育(本科)和化学 教育(专科)4个专业,现有在校生901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贵阳学院 重点学科建设专业。 化材学院设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科学等4个教研室,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设备条件,现有教学用房20余间,面积1750平方米;建有材料实 验室、精密仪器室、电化学实验室、精细化工实验室(在建)、学生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科学艺术等专业实验室8个约 1300平方米,其中材料实验室是学校重点实验室;可用校管基础实验室11间1800平方米,为无机化学实验室(一)(二)、分析化学实验室(一)(二)、有机化学实验室(一)(二)、物理化学实验室(一)(二)、科技创新实验 室(一)(二)、精密仪器室。 化材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24人,教授2人,副教授6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15人、学士4人。 化材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严把教学质量关,建立健全了教学计划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学生实行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师生在工作和学习上的要求是“勇于进取、开拓创新”。自1978年办学 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数千人,为贵州省、贵阳市及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报告说明 为全面反映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建立起就业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学院根据教育部学生司《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文件要求,编制和正式发布《贵阳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 1.贵阳学院就业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6年11月21日。使用数据主要涉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毕业去向、就业流向等。 2.第三方数据调查调研数据。调研面向全院2016届毕业生,有效问卷回收率为30%。使用数据涉及就业相关分析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部分。

SC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一览

S C 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 术期刊一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SCI各领域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一览 中国科学院科技情报中心将各领域的SCI期刊按影响因子大小分成四个区,其中一区和二区为高影响因子论文,三区为中等影响因子论文,四区为低影响因子论文。其中,一区和二区的一小部分杂志被列为顶尖学术期刊(Top Journal)。 要比较各校在高水平的杂志的论文发表情况,可以根据顶尖杂志的名单和一区二区的杂志名单,查询ISI网站,谁好谁差,一比就知,无需争辩,一目了然。 以下为各领域顶尖学术期刊的详细名单 分区中文分类刊名简称 1 地学 ACTA ASTRONOM 1 地学 ADV GEOPHYS 1 地学 AM J SCI 1 地学 B AM METEOROL SOC 1 地学 CLIM DYNAM

1 地学 J CLIMATE 1 地学 J PETROL 1 地学 LIMNOL OCEANOGR 1 地学 QUATERNARY SCI REV 1 地学 REV GEOPHYS 1 地学 TELLUS B 2 地学 AM MINERAL 2 地学 CHEM GEOL 2 地学 EARTH PLANET SC LETT 2 地学 GEOCHIM COSMOCHIM AC 2 地学 GEOLOGY 2 地学 GEOPHYS RES LETT 2 地学 J GEOPHYS RES 2 地学 J ATMOS SCI 2 地学 MON WEATHER REV 1 地学天文 ANNU REV ASTRON ASTR

开题报告

从叙事和文化差异论《女勇士》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1940- )的成名作《女勇士》是美国华裔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在美国当代文学占有重要位置。汤婷婷的文学创作也标志着华裔文学开始进入美国主流文化的全新发展阶段。观其小说,你可以发现她利用独特叙事技巧宣扬了中国文化的创作策略。因而,汤婷婷写作形式的复杂及文学内涵的丰富成为吸引当代英语文学研究者从各种视角不断挖掘的文本富矿。她的写作开辟了文化互动的文学写作空间,展示了中国文化传统在西方语境中的书写态势与创作策略。其所显示出的异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成功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预示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大环境下逐步得到丰富的可能性。本文旨从《女勇士》的叙事手法探究作者的另类写作技巧,从中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写作阅读能力。 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一直是那些生活在两种文化,既美国主流文化和民族边缘文化中的美国族裔作家们体验最为强烈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中美文化的差异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而在华裔文学中反应出的矛文化差异常常是通过两代人的矛盾来展开。只有深刻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性才能更好的探知作者在书中所要表达的矛盾冲突以及作者的内心真实想法,并有利于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技巧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 曹利亚在《从后现代主义视角浅析《女勇士》》中提到,汤婷婷采用“讲故事”的策略把中国的传统故事移入到美国文章中,并大量引述和改写中国传统故事和文学典籍,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美国华人的生存状态,真实地表现了主人公在两种文化边缘挣扎、质疑、寻求自身位置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 朱士春在《从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角度解读《女勇士》》中提到,在《女勇士》这篇小说中完全体现并且多方面的体现了集体主义中群体意识和个人主义中的个体意识的文化冲突与差异。 张宇在《从文化碰撞和种族冲突到多元文化共存研究比较《女勇士》和《紫颜色》》中提到,汤婷婷试图将本土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融合,最终使美国华裔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 英文名称:Archaeology of Qin, Ha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二、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考古学专业,二年级本科生 四、计划课时:54课时(18周,每周3学时,其中秦汉考古10周课,魏晋南北 朝考古8周课)。 五、学分:3 六、任课教师:任萌、李雨生 七、课程简介: 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系考古学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主要教授从秦统一至隋再度统一中国期间中国境内考古学文化的面貌与发展变化情况,分秦汉和魏晋南北朝两部分,分别由任萌和李雨生讲授。 秦汉部分课程的课程任务是是学生能够总体了解秦汉时期都城、地方性城邑、交通和边防设施、帝王陵墓、中小型墓葬、工商业、农业、出土文献以及边疆地区考古学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知识,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秦汉时期考古学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在当时世界文明圈的地位和影响。修完秦汉考古之后,魏晋南北朝部分呈现出跟大一统时代考古较为不同的面貌,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并掌握汉唐之间考古材料的地区性和过渡性特征。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秦汉考古导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秦汉考古的研究简史,秦汉考古的分期、分区等内容。掌握秦汉时期时代特征形成的原因,秦汉考古分期、分区的主要观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秦汉考古的分期与分区,难点是如何理解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与考古学文化的关系,不同分期分区观点的主要依据。

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汇总

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参考名录 《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民族研究》、《世界民族》、《求是》、《国际问题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解放军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自然辩证法通讯》、《马克思主义研究》、《国际共运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自然辩证法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孔子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国人才》、《经济法制》、《党建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法学》、《法学评论》、《中国人口科学》、《史学月刊》、《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哲学动态》、《中国科技论坛》、《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道德与文明》、《社会学研究》、《社会》、《社会学》、《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宏观经济管理》。 《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辞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古代语研究》、《红楼梦学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民族语文》、《文艺理论与批评》、《方言》、《民族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中国语言学报》、《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美学与艺术学研究》、《语文建设》、《语文研究》、《语言研究》、《当代语言学》、《当代作家评论》《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新文学史料》、《中国比较文学》、《电影艺术》、《民族文学》、《明清小说研究》、《中国藏学》、《西藏研究》、《语言与翻译》、《回族研究》、《蒙古语言文学》、《中国民族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