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别

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别
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别

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别

摘要:解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从建立到改革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于一定社会经济结构的消费者行为,无论是作为经济行为,还是社会行为都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也受到国家宏观制度变迁的影响。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行为也必然会出现相应的新的特点。同时,由于文化传统、消费心理、观念等的不同,中国消费者行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行为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系统的分析解放以来我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差别,有助于相关方面更好的从整体上把握我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及其与西方国家的主要差别,进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变化发展趋势消费者行为差别

第一章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历史的看,消费者行为是动态变化的。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中国消费者行为变化主要与相对应的制度变化相伴随。中国从1945-2012年的60多年中,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消费者行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鉴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突出、阶段分明,改革所经历的各个重要阶段,也是消费者行为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本文将按照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阶段来分析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

解放后,经过短暂的恢复时期,我国已参照苏联模式,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此制度下,中国消费者行为打上了鲜明的“计划”烙印,表现出以下特征。第一,消费者主体地位缺失。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中央对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实行计划配置,消费者的选择自由受到极大限制,再加之消费品短缺,消费者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并不完全由自身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决定,而是由政府部门或单位代他们做出消费决策,消费者表现出被动消费的特征。第二,消费倾向高,但消费水平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消费者和农村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一直都很高,从统计资料来看,1949-1977年中国消费者的平均消费倾向始终保持在0.95以上。但是,消费水平由于受到政府计划和国家经济状况的影响处于较低状态。见过初期,我国城乡消费者恩格尔系数为08%-90%,1954-1977年间,恩格尔系数始终在60%-69%之间徘徊。第三,消费时间偏好即时消费。莫迪里安尼等指出,消费者可以依靠其拥有的资产做到跨时规划其消费。但是这一阶段的中国消费者并不具备这个条件。因为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低,用于跨时预算的各种资产数量极小,消费者追求的主要是现期效用最大化。第四,无风险、确定性预期。由于物价的稳定与配给制,消费者对未来形成确定的预期,在对收入做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时,一般不考虑风险因素。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开始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我国经济体制进入一个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型”经济体制时期。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消费者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消费者主体地位初步确立,消费者选择权逐步增强。双轨制意味着商品的供给由市场机制和配给制共同完成。消费品种类不断增加以及新产品的不断投入市场,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消费市场来选择消费品,实现效用最大化。此

时,消费者行为初具市场经济的特征。第二,非理性行为特征显现。这一时期消费者收入的大幅增长和市场供给的增加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行为。消费者开始转向追求消费品品质和档次,表现在消费者的支出取向已开始由满足温饱转向为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的前瞻行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攀比行为逐步形成。第三,消费者需求呈现异质化特征。国内市场供给实现了供应方式由单一落后向多样化现代化的重大变化,为消费者需求向多元化、高质量方面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个人收入差距加大,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消费倾向出现分化,消费者需求显露多样化趋势,消费者行为异质化特点更加突出。第四,消费偏好由即期转为跨时消费。这是因为国民收入大幅增加,消费者有更多的剩余用于储蓄,为跨时预算消费奠定了基础。第五,消费预期由无风险向有风险转变。随着城市劳动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价格制度等得改革,对于城镇消费者而言,收入和消费支出的不确定因素在不断增加。同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消费者成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由于土地承包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本生产资料归属问题、农产品收购价格制度飘忽不定等因素,增加了农村消费者收入的不稳定预期。

从1992年开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消费者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主体意识增强。这一阶段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主要有:第一,消费者主权确立,维权意识增强。消费者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不仅体现在消费者选择空间的扩大,还体现在消费者选择权的扩大,更体现在消费者各项权利的法律保障上。第二,消费阶层分化与个性化趋势。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形成了不同的消费行为方式和消费倾向,全社会消费分层现象愈加突出。从众、攀比、炫耀等消费心理逐渐被务实的消费态度取代,消费者而且更加崇尚消费个性,追求与众不同和对自身个性的展现。第三,消费者行为趋于跨时效用最大化。金融资产品种的增加缓解了消费者流动性约束,消费者选择将增加收入的全部或大部分存银行。第四,消费者风险预期趋于长期化。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福利制度完全解体,消费者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现实生活中收入和指出双重的不确定性预期加重了消费者的悲观预期心理。第五,超前消费和即时消费。这主要得益于信贷消费制度的建立,此外,是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出生的子女省委消费主力军,过去先生产后生活的思想流传到这一代已经演变为“有钱就投资,没钱就透支”的消费观念。第六,绿色消费观念盛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保健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在选择过程中,不仅关注消费品的价格、质等,而且更加重视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饮食消费中,无添加剂、防腐剂和色素的视频和饮料、野生菜果等绿色食品受到消费者的宠爱。

第二章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发展趋势

根据前面的分析,当前决定中国消费者行为的主要是宏观经济形势,政策以及心理预期等因素。现阶段,中国已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预示居民消费将发生质的变化。由于宏观经济稳步向好,消费者预期将持续改善,同时指示消费的各项政策力度也继续增强。综合这些情况,结合解放以来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历程,以及中国消费者行为现状和当今世界消费的发展潮流,预计未来中国的消费者行为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第一,东西方消费观念进一步融合,新的消费观念日渐盛行。新的消费观主要有感性消费、炫耀消费、绿色消费。感性消费阶段是基于消费者个人的情绪体

验而产生的消费行为。消费者所看重的已不是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是为了满足一种情感上的渴求,或是追求某种特定商品与自己品味、个性、价值观的吻合,通过消费行为和过程,追求一种消费品位,从中充分表现自我价值和个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给炫耀消费提供了机遇。炫耀消费满足的是身份、夸富和面子。我国的中产阶层在不断扩大,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希望通过炫耀消费来提高自己的身份层次。

第二,城乡将再次迎来“消费革命”。中国人均GDP在2008年已超过3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划分的标准,达到了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国将进入众消费新成长阶段。按照国际惯例,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是,消费结构将会表现出如下趋势:基本生活消费比重降到40%左右,并继续呈下行趋势;住房消费较大幅度提高,但继续上行的速度变慢;交通通讯支出持续快速上升。

第三,软性消费支出持续攀升。首先是教育消费成为消费热点。随着科学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人们也更加注重自身的培训和学习,愿意接受各种继续教育,成人的教育消费也不断提高。预期未来教育消费将成为人们消费中经常性的较长期的热点。其次是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体育健身等领域的消费显现出新的发展势头。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1712百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55%,人均消费511元,增长20%,随着过门的打开,城市居民到境外旅游度假也越来越普遍,此外,体育健身消费也逐渐成为一种风气,预计今后这项消费将会有增无减,更趋红火。再次是信息消费将会成为新的消费热点。1996年以来,我国上网人数一直以200%的速度剧增,这个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日益成熟和网民规模的逐渐扩大,消费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利用网络获取各种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各种高层次消费活动愈加频繁。网络信息消费在居民消费生活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未来中国互联网经济也将得到更大的释放,预计中国10多亿潜在的互联网人群,以及以年轻人为主的网络消费主体,必将带动网络信息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第四,网上购物新潮渐起。目前,网上购物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而且受众面很有限,但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方式,其最大限度的缩小消费者与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时空距离,使消费者享受网上购物的便捷性优势,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会为更多的消费者接受。可以预见,随着我国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网上商店更加成熟和规范,网络购物市场的潜力必将得到发挥,网上购物方式会逐渐流行起来,由消费者的常识性消费转变为常规性消费。

第五,城市女性主导消费潮流。中国社会的剧烈转型,冲破了针对妇女的各种伦理束缚,女性在获得解放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教育、就业、创业和成功的机会,女性也因此在政界、商界、学界等多个领域与男性平分秋色。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不断提升,作为家庭财富创造者之一的城市女性,对家庭消费决策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她们主导者家庭消费的潮流。此外,很多城市女性的消费,已从温饱型消费向发展性、享受型消费转化。购房、购物、健身、美容、文化娱乐、旅游等构成了女性消费的主要内容。从消费方式来看。城市女性正逐渐成为网上购物的主力军。其中,女性买家和卖家的数量已超男性,撑起网上购物的半边天,可以说,未来中国女性将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

第三章中国消费者行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差别

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文化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它的民族性、国别性和群体性。世界各民族都在自己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创造了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这样,各民族由于文化的不同,消费者的行为也会有不同。因此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分别描述中国消费者行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差别。

中国文化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影响:㈠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①人与自然地关系,中国人相信缘分,有所谓"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大多数中国人把一切不愉快或不幸的事归咎于天数,如,遇到产品使用失败或者服务很烂的时候,中国人较少做出投诉,但是中国人在选择消费的时候又很注重与销售人员的缘分;②人与他人的关系,中国人的团体取向明显,看重人情,重视家人、亲属、朋友的意见,习惯压抑自我的感受以求得和谐的关系,因此,团体对产品的购买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响;③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国人容易形成自我萎缩的性格,由于集体主义的倾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态度,中国消费者经常改变其预定的购买行为;④人与实践的关系,中国人缅怀过去,所以容易有较高的品牌忠诚。㈡中国各民族地域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①各民族的特色消费体现着民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深沉含蓄,表现为服装风格严谨朴实,中国汉族过春节吃饺子,吃年糕,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耍龙灯;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中国其他民族如藏族的藏历年,傣族的泼水节,水族的端节,拉祜族的扩塔节,柯尔克孜族的诺劳孜节都相当于汉族的春节,都需要有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商品,不同民族的消费习俗都是由于各自民族传统文化所决定的。②地域文化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地域文化的形成往往和当地的历史传统与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不同地域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必然对商品生产的取材,设计加工,款式造型,包装装璜以及商品的消费习惯产生深刻影响,形成带有浓厚地域文化色彩的商品。从中国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来看,湖南人爱吃辣椒,四川人喜食麻辣,浙江人爱吃甜食,山西人喜食醋等等习惯,都是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西方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㈠在自我概念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西方人更看重独立自我的概念,独立自我的概念,根植于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内在分离的理念;追求个人和团体利益需求的平衡,在个人和团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上,西方社会的人认为个人自由最重要,人们应该用自己内在真实的价值观来对待生活,群体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个人更好地满足需要,个人可以尝试改变群体,也可以简单地离开它。㈡社会心理使商品消费呈现特定的现象。西方人的猎奇和探索心里很强,喜欢新鲜怪异的事物,因此西方消费者青睐一些奇异,怪诞的店名,如“快乐的早晨”,“跳蚤”等等。㈢生活方式,文化与生活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文化规定了人们一定的生活样式,教育人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生活,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等。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较大的差异,自然会形成不同的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例如,西方发达国家,出于生活节奏快,人们喜欢到快餐店就餐,即使是在家就餐,也是购买半成品烧菜做饭,所以快餐食品,速深食品,半成品食品非常流行,有很大的市场需求。㈣价值观念,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大多数人热衷于生活上的舒适享受,消费支出往往超出其收入水平,相应地,分期付款,赊销的交易形式非常盛行。人们购买大件商品,如汽车,住房等,既可以分期付,也可以从银行借钱支付,而且借钱越多,声誉越高。美国人喜欢挣了钱就花,不善积蓄。㈤各民族的特色消费体现着民族传统文化,西服之所形成开口很大的基本造型与西方文化强调自

由和个性解放密切相关。欧美国家的圣诞节也有特殊的消费品如圣诞树、圣诞糖果、蜡烛、火鸡等。

此外,还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因素对消费者行为具有影响。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很大,因此消费者行为方面的不同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合作,一些文化或心理会逐步趋于相似,进而相关的消费者行为差异也会变小。

第四章总结

本文首先按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来分析我国消费者行为的不断变化,条理比较清楚。然后根据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现状和世界潮流的发展,预测出中国消费者行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些趋势有的是潮头已显,有的初现端倪。有的还只是潜在因素,透视未来消费者行为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到四个显著特征:消费观念转向享受生活,消费心态成熟稳定,消费内容崇尚个性品味,消费方式追求便捷舒适。再重点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分别分析中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行为的差别,并列举了一些随处可见的现象。由于文化的巨大差异,消费者行为有很大的不同,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不断交流和融合,这种差异将会逐步缩小的。

参考文献:

1.戴园晨.吴诗芬.消费需求函数形成中的制度变迁[J].经济学动态.2001.

2.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李拉亚.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4.陈伯庚.论消费政策调整[J].经济学家.1999.(1).

5.刘建民.欧阳俊.靳云汇.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理性预期检验[J].数量经济技术经

济研究.2003.(11).

6.黄家骅.居民投资:实现两个转变的重要机制[J].财贸经济.199

7.(5).

7.唐兵.建国以来中国消费者行为变迁研究.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8.杨永华.消费、储蓄(投资)结构之谜—提高消费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分析[J].广东

社会科学.2002.(2).

9.许永兵.我国消费需求变动与经济景气波动的实证分析[J].管理现代

化.2001.(4).

10.袁志钢.宋铮.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变异与我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0(11).

11.梁汝英.消费者行为学[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12.卢泰宏等.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当前大国关系的新特点及趋势性影响

大国关系历来是牵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以来,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关系经历新一轮深刻调整。各主要大国因应全球战略环境深刻变化,着眼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纷纷推进对外战略调整,在政治上分化重组、经济上融合竞争、文化上交流交锋,形成既竞争制约又合作协调的大国关系态势,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和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当前的大国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总体稳定”保持。大国关系基本保持稳定,更富弹性.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但合作中竞争的一面在加剧,借重中牵制的一面在发展。 二、“逐利竞争”激烈。各大国更加重视经济外交,特别是围绕着战略资源、能源产地、能源通道的竞争加剧.俄乌天然气之争;俄反制美欧“颜色革命”;伊朗重炼浓缩铀;中东海湾伊斯兰极端化;等都揭示出政治外交后面的经济因素日益复杂。 三、“因时谋势”多变。各国的战略重点和关切并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利益需求组成不同的集团,中美印、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美欧与俄结构性矛盾的一面渐趋明朗,俄对美欧关系处于守势。美欧关系走出伊战阴影,重趋协调与合作;美俄关系复杂面凸现;欧俄关系热度下降,战略互信下降。同时,中美在合作中摩擦增多;中俄相互战略需求增强;中欧关系稳步发展,但也面临新问题。 四、“新老互动”明显。中国、巴西、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影响扩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大国关系和世界力量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美重塑其全球同盟体系,加强对中、俄、印等新兴经济体的关注。中国实力增强,牵动国家关系新变化,主要大国对中国的战略或策略侧重增加。 五、“区域合作”活跃。全球范围内新一轮区域合作进入加速发展新时期。东亚成为大国竞争及新一轮区域合作发展的重点,美日俄欧对亚洲区域合作予以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及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备受重视。各大国通过扩大地区融合,加强利益捆绑。 六、“多边协调”日强。热点问题继续牵动大国关系,大国日益重视多边机制在解决传统、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两核一线”热点问题的解决上,各主要大国更加注重外交和软实力的作用,协调与合作不断增加,手法也更趋灵活务实。协调、妥协、合作,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主要趋势。 当前的大国关系也产生了以下两个趋势性影响: 1、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 “多极”指的是世界上同时并存的3个或3个以上的这种力量。“多极化”则是用来描述国际格局从单极或两极向多极演化的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格局经历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短暂出现的单极主导或“一超多强”格局之后,当前正朝多极方向加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实力开始相对下降。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的尼克松和基辛格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说,即美国、苏联、中国、西欧、日本五个力量中心,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进入80年代,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大国的兴衰》中指出,欧洲和日本已在经济上对美国构成了严重挑战。但从综合实力上看,当时美苏仍是两大主要力量,中国、西欧和日本虽实力上升,但与美苏相比,综合国力相距尚远,不能成为一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崛起,新兴大国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举足轻重的战略力量,世界多极化进程明显提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进一步加速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突出表现在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从经济上看,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其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已从2008 的31.8%下降到2013年的22.7%。美国国债从2008的10万亿美元蹿升至如今的1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7%,相当于美国财政收入的7倍。从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见解

美国《侨报》8日发表题为《中共十八大:坚持和平发展赢取国际环境》的社论。文章称二战以后,中国曾经错过许多世界经济发展的良机,成为世界经济的落伍者。但在过去十年,中国紧紧抓住了世纪之交世界经济大调整的黄金机会,即冷战结束后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的重新布局。 其次,新技术革命促动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欧美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大规模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成为最重要的承接者。经济的纽带,成为新时期中外关系,尤其是美中关系,最坚实的维系力量。 美中在反恐战争中,能够互为奥援;在来势汹汹的金融危机中,中美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抗击。这确保了美中的合作,不仅有经济的前提,还有战略的基础。过去十年,中美之间的最大成果,是建立和稳定了相互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过去十年,成了美中关系的“黄金十年”。 但2012年是个变局之年。黄岩岛问题、钓鱼岛问题,这一切都指向一件事,就是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中对华意图的重新布局。美国大选中,中国一再被提起、被攻击,这并非全是选举游戏,背后有其深刻的国际地缘政治的变化。 国际关系的变化,折射的是国家实力变化。过去数十年,国际关系领域所发生的最重要事件,就是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七跃居到第二,使得原有的国际关系格局被极大地撼动。尽管中国一再表达和平崛起的意愿,但美国却感到威胁,因此美国出手布局是意料中事。在未来十年,如无意外,中国经济总量将日益逼近美国,中美关系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调适、大摩擦的过程。如同过去几个月中华为、中兴事件所显示出来的那样,中美经济关系的摩擦已经日益深化,从过去的汇率之争升级到了安全之争。美国制造业的重返之路,与中国企业的扩展之路,迎头碰撞。 另外,中美在军事领域的直接和间接的角逐有加剧趋势。随着反恐战争的结束、金融危机的消退,美中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在消减,而利益冲突在加剧。如前所述,近来中菲、中日争端,美国的影子若隐若现。未来,在中国的周边,南海、东海、太平洋,美中之间的遏制与反遏制之争,将成为常态。 长期以来,中国施行的是韬光养晦的外交策略,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外部压力下,中国被迫进行策略上的调整。钓鱼岛争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日本率先出招,中国强硬反击、后发制人,改变了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势。中国已到了一个以实力求和平的时代。 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将放弃和平。未来十年,和平与发展还是中国的主题,也是世界的主题。中国调适外交策略,不是放弃韬光养晦,不是要挑战和推翻现有国际关系格局,而是更强调“有所作为”,以在现有格局下获得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

【揭秘:中国人与美国人的30个天壤之别】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看待问题和生活的方式,人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大陆移民美国的人数每年递增,但是很少听说美国人移民中国的,近日,网路流传中国人与美国人有30个天壤之别。 1、中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下馆子;美国人喜欢朋友聚在一起泡酒吧。 2、极少的中国人喜欢暴露在太阳下;美国人爱死了晒太阳,太阳越烈越好,穿的越少越好。 3、中国人在北美的生活很忙、很单调,难进主流;美国的主流人群,爱动的年轻人空闲时不是去酒吧,就是去健身房。 4、中国人拍马屁、送礼是背地里偷偷摸摸送领导;美国人是当着同事的面大大方方地拍、明着送 5、工作上出了错,中国人喜欢找理由为自己辩解;美国人立即说是自己的错,请求原谅。 6、中国人在公司里和同事、上级有分歧,时常闷在心里;美国人要去和你说个清楚的。 7、上班族的中国人虽然看上去挺讲究的,不过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她是从大陆来的;美国人平时穿衣比欧洲人更随便,上班时穿的正式,大都很得体,首饰和衣服一样常换。 8、有些中国人把痰吐到世界各个国家去了,随处吐痰;美国人可以当着人的面,很大声地把鼻涕擤在纸里。 9、很多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说话声音超大;美国人的声量控制得极好,在共车、餐馆或其它公共场合说话都很小声,在会上、在台上说话很大声。 10、中国人炫耀小孩学习成绩好;美国人炫耀小孩球打得好。 11、中国人的父母千里迢迢从地球的另一边飞过来帮着带孙子;一般美国人住得再近,也不会去带孙子。 12、中国孩子再大回来住,父母都会接受;美国孩子超过18岁,回来长住,得交房租。 13、如果中国人送父母去老人院,认为是不孝;美国人孝敬父母就是让的父母住在老人院抽空去看望一下。 14、中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上几个月是自然的事;美国人的父母来儿女家住,超过三天或一周是惊人的事。 15、中国人买大房子往往是为了炫耀;美国的中产阶级买大房子一般是因为需要。 16、中国人更重视住房的外观和结构,里面的家具过得去就行了;美国

室内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未来发展趋势 设计(DESIGN)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据有关专家介绍,现代室内设计可以大到归纳为七个新趋势: 1、回归自然化: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长,人们向往自然,喝天然饮料,用自然材料,渴望住在天然绿色环境中。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的流派由此兴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很大,在住宅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气氛,强调自然的色彩和天然材料的应用,采用许多民间艺术手法和风格。在此基础上设计师们不断在"回归自然" 上下功夫,创造新的肌理效果,运用具象的和抽象的设计手法来使人们联想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温馨,身心舒逸。 2、整体艺术化: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物的堆积"中解放出来,就各种物件之间存在统一整体之美。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所说:"美与关系俱生、俱长、俱灭。"室内环境设计是整体艺术,它应是空间、形体、色彩以及虚实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协调,许多成功的室内设计实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作品。 3、高度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一切现代科技手段,使设计达到最佳声光、色形的匹配效果,实现高速度、高效率、高功能,创造出理想的值得人们赞叹的空间环境来。 4、高度民族化:只强调高度现代化,人们虽然提高了生活质量,却又感到失去了传统、失去了过去。因此,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就是既讲现代,又讲传统。日本许多新的环境设计人员致力于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相结合的设计体现。去年落成的东京雅叙园饭店及办公大楼的室内设计,传统风格浓重而又新颖,设备、材质、工艺高度现代化,室内空间处理及装饰细部引人入胜,使大家印象深刻备受启发。日本各地的大、小餐厅、茶室及商店室内设计,均注意风格特色的体现。特别是日式餐厅从建筑、室内装饰到食器均进行了配套设计。人们即使在很小的餐馆用餐,也同样感受到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因此,处处环境美,处处有设计给每一个顾客、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个性化:大工业化生产给社会留下了千篇一律的同一化问题。相同楼房,相同房间,相同的室内设备。为了打破同一化,人们追求个性化。一种设计手法是把自然引进室内,室内外通透或连成一片。另一种设计手法是打破水泥方盒子、斜面、斜线或曲线装饰,以此来打破水平垂直线求得变化。还可以利用色彩、图画、图案以及玻璃镜面的反射来扩展空间等等,打破千人一面的冷漠感,通过精心设计,给每个家庭居室以个性化的特征。 6、服务方便化:城市人口集中,为了高效、方便,国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服务措施。日本采用高科技成果发展城乡自动服务措施,自动售货设备越来越多,交通系统中电脑问询、解答,向导系统的使用,自动售票、检票、自动开启,关闭进出口站口通道等设施,给人们带来高效率和方便,从而使室内设计更强调人个主体,以让消费者满意、方便为目的。 7、高技术高情感化:最近,国际上工业先进国家的室内设计正在向高技术,高情感方向发展,这就是第七个趋势。高技术与高情感相结合,既重视科技,又强调人情味。在艺术 风格上追求频繁变化,新手法、新理论层出不穷,呈现五彩缤纷,不断探索创新的局面。

工业设计趋势分析

工业设计发展历程 工设10901何龙 关键词:工业设计史工艺美术新艺术运动现代设计 设计的对象归根结底就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以及人自身,其渊源就是伴随“制造工具的人”的产生而产生的,设计是人类有目的的改变生存方式的创造性活动,是应用科技、经济、艺术的要素、系统解决问题,以及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从人类的历史进程来看,设计始终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这一部进步与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工业设计史。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19世纪下半叶英国的一场设计改良运动,运动的时间大约从1859年至1910年。得名于1888年成立的艺术与手工艺展览协会。其起因是针对装饰艺术、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等,因为工业革命的批量生产所带来设计水平下降而开始的设计改良运动。这时的产品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工业产品外型粗糙简陋,没有美的设计;二是手工艺人仍然以手工生产为少数权贵使用的用品。于是社会上的产品明显地两极分化:上层人士使用精美的手工艺品,平民百姓使用粗劣的工业品。 “工艺美术”运动的缺点或者说先天不足是显而易见的,它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干机械的否定,对干大批量生产的否定,都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过于强调装饰,增加了产品的费用,也就没有可能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产品,是知识分子的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 新艺术运动 在19世纪80年代,新艺术运动只是被简单地称为现代风格,就像洛可可风格在它那个时代的称呼一样。另一方面,很多小范围团体的互相聚集,稍微改良了当时矫饰的流行风格,形成20世纪现代主义的前奏。新艺术风格的流行时间大约从1880到1910年左右。这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也运用工业新材料,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兼有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社会转型期的新旧更替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每天所使用的日用品中。这一时期,欧洲艺术家、手工艺人、建筑师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 现代设计 “现代”是一个专用术语,它是针对“后现代”而言。什么叫“现代”?这要区分三个范畴: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工业设计领域。在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现代”指工业化以后的两个历史时期。第一次现代化时期指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现代设计欣赏。 国家出现以流水线为代表的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19世纪20年代形成了以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图片] 『国际观察』 作者:00zhengjun提交日期:2009-5-16 2:17:00 访问:31995 回复:164 版图,在我看来应该分为狭义上的版图和广义上的版图,有现实地理空间上的实际版图,也有文化意识上的虚幻的版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版图指我们的陆地,海域,空间上的实际版图。历史上我们的地理版图不断变换,我们的祖先

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的版图根据地在这一带,我们的祖先们以这里为生命的摇篮,通过不断的努力,开疆扩土。使我们的疆域逐渐扩大,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疆域演变,更改。但是我们的疆域,总的来说是不断扩大的,特别到了元朝,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不断征战,使我们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大,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一种统一的意识观念,更重要的是没有象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仅仅靠在马背上的征战,还有一个不能让各民族一体化的价值观念,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很快,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度骄傲的蒙古帝国元朝很快的就土崩瓦解,直到明朝以至清王朝前期,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我们的疆域与现在相比仍然很广阔。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对中国的领土瓜分,我们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沙皇俄国占领了我们大片的领土,以至与我们原先并不接壤的俄国,经过不断的领土扩张,最终形成了和我们共同拥有的最长边境国界线。清朝末期,由于少数蒙古贵族,王公大臣和沙皇勾结,沙皇为扩大在蒙古的影响,不断怂恿蒙古少数分裂势力闹独立,在抗日战争前期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了以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为条件,与美国背着中国私下签定了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协议,当日的南京政府没有承认蒙古独立,直到解放战争前夕,国民政府才迫于当时形式,承认了外蒙独立,解放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式,中央政府也承认了外蒙独立,这样,外蒙最终脱离中国,这样,中国的版图进一步变小,也就是现在的版图。虽然,台湾还有少数岛屿还没有完全解放,但在国际上公认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陆地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有接近400万海里海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主权范围! 那么,我们未来的实际版图会不会变动,将如何变动,我们很难预料到,但是我个人认为,预言我们未来的版图,是很乐观的,应该是鼓舞人心的,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不停的开疆扩土,但是我们汉人政权基本上没有通过武力入侵外邦历史记录,虽然,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侵略史,但是那是少数民族当时没有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的,虽然,我们历史上不断有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史,但那些基本上是由于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中央只是为了社稷稳定,为了保护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战,以至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万里长城这样庞大工程,成为至今不解之迷的世界奇观,为的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与兼容并包,由于不断的吸收外部优秀的文明因素,重要的通过中华优秀文明对各族的熏陶,教化,使这些民族不断容入到中华文明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形成今天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为点缀的中华文明! 那么,我们的未来实际版图前景如何,我想我们的版图会逐渐回归以前的辉煌历史时刻,可能恢复到清朝前期的版图,可能恢复到元朝最辉煌时历史版图,甚至更大,当然,我们未来版图的扩张,不是象以前那样以武力扩张为主,更不会象成吉思汗那样通过大规模的入侵达到目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以及中国式意识形态,我前面说中国的文明,文化精髓在于兼容并包,我们吸收优秀民族的文明因素,使它自然的容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自然的同化外族,使周边民族主动对中华文明有种最终归属和归宿的观念,接受中华文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到那时,我们就象前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以现在大陆为主体,周边民族为加盟共和国的大中华共和国!到时我们的国家可能超过前苏联的疆域,在吸收前苏联的亚洲部分国家为加盟成分以外,我们以前的附属国象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也将是我们的领土一部分,也可能,这些国家继续象以前一样成为我们附属国,中国重新成为这些国家的尊主国!我们的领海领域将最终收回所有主权!进一步向远洋和平扩张势力范围,我的空间领域技术将达到高度程度,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太空航道,在外星上留下足迹,进军遥远的太空领域,甚至向如果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外太空移民!这,就是我对未来我们国家是未来实际版图的预想! 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版图,这同样需要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来实现,在前面,我说了我们文明精髓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与中华文明相比的功能,那就是中华文明,生来就有对外不断自行辐射的功能,比如,英国人把自己的语言——英语对外扩张,先前通过建立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人为的强行推广,历经几百年才逐渐的把英语推广到世界各地,使英语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阔的语言!号称:“日不落帝国”当然,这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它以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但我认为他们语言使用的面积范围,是它成为:“日不落帝国”。当之无愧!虽然英语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强势语言,但是他最初是人为强行推广的,而汉语的海外推广,主要是别人主动接受,虽然最近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向外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主动的要求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这样的学习汉语机构,同时,海外许多国家也自己建立一系列学习汉语的机构,场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汉语和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这是任何一种外来语言,外来文化无法相比的!

中国人与美国人不同的交友观

中国人与美国人不同的交友观 随 着年纪越来越大,我发现自己期望的东西有所变化。其中最大的变 化是,一些小事情就能让我感到安慰。年轻时,我往往会因为一些重大的事情而欣喜,比如,被心仪的学校录取、结婚,或是生了个健康的小孩。但最近,我常常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心情愉悦。或许是因为年纪见长,经历了太多的人生起落,又或许是因为意识到生活原本就是日常小事的累积。 比如,一个朋友打来电话,问我想不想要一袋新疆红枣。她还惦记着我,这让我很感动。我并不是特别想要那些红枣,也不清楚为什么新疆的红枣就特别好,但这份心意让我感觉温暖。还有一次我走出我家所在的那条弄堂时,正在修家具的木匠问起我的儿子。他的关心也让我欣喜微笑。 我发现美国人和中国人一个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对人际关系的期待。在美国,友谊一夜之间便可形成,但也能以同样的速度消逝。那些在特定时刻特定地点你在乎的人,会占据你的全部思想和时间。他们可能令人激动、精力充沛,但你也很容易几个月后就将他们抛诸脑后。在中国,人们接受新来者的速度较慢。在上海有个跟我住同一条弄堂的邻居,过了五年她才开始对我微笑示意。要是在美国,我早就将她划入不友好者的名单了。但现在,我很感谢她的认同:在观察我好几年、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后,终于愿意对我微笑示意了。 我还注意到两种文化对人际关系的容忍度存在很大差异。在美国,一个人如果要“喜欢”另一个人,那么那个人要有许多好的品质,几乎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你说你已经多年没有和父母说话,因为你们相处不来,没人会质疑你。但在中国,人们会出于义务和父母一起吃饭,甚至一起生活。这和喜欢与否毫无关系,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在美国,如果你和一个身上有许多你不喜欢的品质的人成为朋友会很奇怪。但在中国,我常常见到这种情形。我在上海的一个女性朋友告诉我:“我喜欢她,但

浅述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

浅述未来设计发展的趋势 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但是产品设计风格缔造者,更是品味的定位者。产品的形象对环境也会带来一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寿命期限和材料方面。由于人们以往的生活方式造成大量的产品品种的过时,以及产品频繁更换的速度对环境保护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如果能延长产品寿命期限,就可以减少对资源无谓的浪费。研究表明,在促成现有产品过时方面,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和材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物质经济相对繁荣的今天,往往消费者的好恶直接决定着一些产品的“寿命”。db_mkef 从某些角度看,绿色设计不能被看作是一种风格的表现。成功的绿色设计的产品来自于设计师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意识,并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运用设计师和相关组织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性结晶。目前大致有以下几种设计主题和发展趋势: 1)使用天然的材料,以“未经加工的”形式在家具产品、建筑材料和织物中得到体现和运用。 2)怀旧的简洁的风格,精心融入“高科技”的因素,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 3)实用且节能。 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 5)多种用途的设计,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它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它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 6)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7)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

我们并不可以简单地认为采用明显的可回收材料的产品就一定是“绿色产品”,因为产品可回收性有可能成为加快产品废弃速度的借口,人们对可回收材料的外观的认可程度也可能会对产品的销售产生影响。当绿色设计渐渐融入主流产品的设计时,设计师所面对的不只是少数的“绿色狂热分子”,而是普通消费者。如果设计仅注重功能性,而忽视用户的审美需求,则无法延长产品寿命。 因此,设计师在提倡绿色设计的时候,更应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成为主流的趋势之后,绿色的工业设计才有市场。

工业设计的发展与前景

工业设计的发展与前景 摘要: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面临的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基于工业设计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美国与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不同,总结出我国工业设计的不足,同时也探讨工业设计的前景,以明确我们工业设计的道路。 关键词:工业设计、社会责任、以人为本 一、工业设计的起源 工业设计起源于“包豪斯”,“包豪斯”一词是格罗皮乌斯生造出来的,由德语的“建造”和“房屋”两个词根构成。包豪斯学校由魏玛艺术学校和工艺学校合并而成,其目的是培养新型设计人才。虽然包豪斯名为建筑学校,但直到1927年之前并无建筑专业,只有纺织、陶瓷、金工、玻璃、雕塑、印刷等科目,因此,包豪斯主要是一所设计学校。 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 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 包豪斯对于现代工业设计的贡献是巨大的,特别是它的设计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教学方式成了世界许多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它培养出的杰出建筑师与设计师把现代建筑与设计推向了新的高度。包豪斯的影响不在于它的实际成就,而在于它的精神。包豪斯的思想在一段时间内被奉为现代主义的经典。但包豪斯的局限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到,因而它对工业设计造成的不良影响受到了批评 二、工业设计的发展 工业设计在近几十年的发展可以说是飞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人就简单地介绍西方国家的代表—美国,和中国的工业设计的发展,通过对比发现我们的不足。 美国的工业设计发展: 现代主义的设计在20世纪40~50年代已得到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与其平行发展并同样有影响的设计流派也在发展中。这些流派的宗旨常常是与现代主义的信条相背离的,但它们在设计史中的地位也不应该被忽视,美国的商业性设计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工业设计作为一种社会上公认的职业起源于美国,它是20世纪20~30年代激烈商品竞争的产物,因而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商业性设计的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它在设计中强调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设计师们为了促进商品销售、增加经济效益,不断花样翻新,以流行的时尚来博得消费者的青睐,但这种商业性设计有时是以牺牲部分使用功能为代价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设计就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度来看待机器及其产品,对电气化、高速交通等现代工业的产物大唱颂歌,并发展了“流线型”一类具有象征性的“时代风格”。战后美国工业设计的实践仍然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即强调设计的象征意义,迎合美国人追求新奇的心理。随着经济的繁荣,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消费的高潮,这进一步刺激了商业性设计的发展。在商品经济规律的支配下,现代主义的信条“形式追随功能”被“设计追随销售”所取代。美国商业性设计的核心是“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即通过人为的方式使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失效,从而迫使消费者不断地购买新产品。 商品的废止有三种形式:一是功能型废止,也就是使新产品具有更多,更完善的功能,从而让先前的产品“老化”;二是合意型废止,由于经常性地推出新的流行款式,使原来的产品过时,即由不和消费者的意趣而废弃;三是质量型废止,即预先限定产品的使用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姓名:林晞 学号: 201039488074 系别:电气工程系 班级: 10级电气一班 指导老师:冀早早 完成时间: 2011/4/10

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电气工程系 10级电气一班林晞 24号 摘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国际秩序进入新的调整以来,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战略环境、利益格局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中国、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印度和巴西这几大国的关系在不断的演变的进程中,合作的愿望持续增强,合作的领域仍在扩大,但大国之间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国在继续推进与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合作同时,竞争和矛盾也在上升,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进入了新的磨合阶段。 关键词:大国关系合作伙伴中国外交 一、当前大国关系: 1、中美关系——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中美关系将会是矛盾重重的一年,用老话题来讲就是既斗争又合作。众所周知,中美两国是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国家,在全球的话语权上有很大的分量。美国在加强与中国的沟通与协调的同时,也在遏制着中国的发展,因为美国认定了中国是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国勾画了最清晰的战略任务:防御中国,围堵中国,遏制中国。而中美之间又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相互对立相互依赖,例如哥本哈根会议,阿富汗动乱,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军售,会见达赖,台湾问题,马六甲海峡,缅甸和巴基斯坦组成的C型包围圈,美国国债,中国制造,朝核问题,伊朗问题……所以如今的中美关系是历史以来中国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 2、中俄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俄罗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与中国形成了准同盟关系,中俄在上合组织,东亚、中东,乃至全球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美国想方设法要离间中俄关系,2009年美国放出风声,试图拉拢中国,共管世界,就是最好的证据。但是美俄与中美关系一样,是不可调和的战略竞争关系。只要美国不完全放弃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俄罗斯就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中俄的立场会在上合组织内部得到协调和巩固,奠定了2011年甚至未来的几年内中国和俄罗斯都会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中欧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关系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欧洲正在经历一个重新认识中国、重新定义对华政策的时期。中欧属于战略伙伴关系,尽管中间曾经出现过一些摩擦和波折,但中欧关系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是客观存在的,尽管中欧有摩擦,但是双方贸易上的互利合作仍然存在。而欧美是有事实上不同点的,比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中国则是欧盟的战略盟友和贸易伙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中欧互相

论与美国的关系

论与美国的关系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论中国与美国的关系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现在状况良好,两国领导都已明确表示要共同努力,全力扩大两国合作,提升双方合作水平,他们或者出于真心,或者出于有意,或者出于别有所图,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两国都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发展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造福于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态度,理性辩证看待中美关系,才能使我国更好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关键词:中美关系形势矛盾共同利益 中美关系:几十年来,中美之间既有对抗也有缓和,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但中美关系仍然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在惊涛骇浪中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但共同战略利益的存在,这是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美国对华采取遏制还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中美之间共同利益的当今世界,在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并存竞争的现实背景下,政治多极化态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继续作用于国际舞台,借重合作与牵制防范共同构成了大国间的相互关系。中

美两国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分歧,但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一直以来,中美关系都是中国外交关系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所以,中美关系的变化,不仅仅关系到中美两国的利益,更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和平与稳定。 形势:目前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国际恐怖主义反弹强烈,国际反恐斗争形势严峻;美国反恐战略对国际反恐斗争之局限和弊端进一步显现;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反映出国际反恐阵线的内部分化倾向。世界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繁荣,但高油价、对战略性资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十八处不同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十八处不同 (有此一说,仅供参考) 曾经有过许多美国朋友问我:“你看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说:“我们吃熟食,你们吃生的;我们保守,你们开放;我们在小事上团结大事上分歧,而你们,无论大小事都拧成一条绳。你们不怕别人关注,唯恐别人不在乎。你们有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而我们,工作兢兢业业,上班按时按点规规矩矩......”美国朋友点头称是。 在一个国家生活久了,不说入乡随俗但至少会感染一些气息,看人家的说话、办事风格,学习人家值得学习的、优秀的地方。 美国朋友常常跟我说“怎么好像全世界都憎恨美国人?”我说“那是因为你们特立独行,因为你们专横、霸道,还有矗立于世界之巅让屈居他位者眼红。”朋友补充“还有,因为我们,NOSE TO EVERYBODY’S BUSINESS......”我说“很对。” 以下数条,为日常生活中种种见闻,不说全面却都是亲身经历,也许还有未收录到的,先就此一叙。 1)问候 国人打招呼,一般都是“吃了吗?”“瘦了啊!”“最近在哪发财呢?”比较的虚情假意一类。美国人,比较现实,遇到了,相互微笑一下就走了。要么,就停下来拥抱一下,问问最近的身体,有家庭的问问孩子怎么样一类的,反正不会超过一分钟。 2)量杯 美国人用量杯,中国人不用。刚来的时候,自己还是租房子住,有一次病了,房东太太给我一瓶感冒药(就液体那种),一个量杯,她让我照着说明去使用。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没怎么注意过,一直以为,量杯是药剂师的事。 后来,自己买了房子,自己烧水、煮饭、做菜,虽然还在分期付款,但只要是病了,只要吃药,就会常常想起那个好心的美国老太太,想起她,教我用量杯的轶事。 3)显少 中国人一般都显少,男人50看上去也就30出头,女人30看上去也就十七、八九。美国朋友常常问我“你怎么看上去才像二十出头?”而问我的她,比我还小了好几岁。我说“中国人会保养,没听说‘龙颜大悦’么?”我这么一忽悠,她还真不懂。中国人看字是字,美国人看字是谜。 4)吃食 美国人从不吃什么诸如风爪、猪蹄、鱼头、排骨类的东西,就算有个别的吃,也是很少。中国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产品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产品设计的现状 2.1大的社会环境 由于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期,我们周围充满了浮躁的味道。产品设计免不了也陷入其中。浮躁不是一种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个正在奋起直追的国家的常态。我们正在追赶世界,世界张开双臂迎接我们。身在其中,想做到不浮躁真的很难。产品设计在我国还处在幼稚阶段,如何面对这么强大的社会背景值得深思。 2.1.1 整体设计意识的薄弱 拿工业设计而言,现代工业设计已经是现代意识与现代心理的物化,是理性与感性的构成,是科技、艺术、经济、社会的有机统一的创造活动。这时,设计意识也就有个人意识上升为社会意识,只有在社会意识表现出对设计的渴求,设计活动才会被认可与重视。而一个国家的设计发展与否,也与这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对设计的需求的有无来决定。 今天,世界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标志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理智上我们知道新时代已经来临,但心理上我们还没有准备好!我们看看周围,设计常常被社会“作为肤浅的比附,即使没有被丢弃,至少也是被冷落的和轻视的”(张道一,1994)更谈不上深刻的体现或揭示社会的心理。但是,我们相信,当设计师的个体设计意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势必会使设计成为生活的必需,社会的渴求,汇聚成一定的社会意识从而替代整个社会意识。也只有当社会意识对设计情有独钟,形成设计意识的时候,我国的设计才有真正的出路,才会后来居上。 2.1.2 认识的缺陷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民大众混淆了设计和艺术两个概念。很多人认为做设计就是艺术设计人就是艺术人。他们总带有一种蔑视的眼光,口语称其为“看不起学设计的人”。认为做设计的就知道画画,就是恶搞,就是与众不同。足见设计并没有这么乐观的称为已经大众化。 3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产品设计未来发展是一种完全依据新思路的创造性的设计,这种未来型设计也许不能为当代人们所接受,但它是人们对今后生活的美的憧憬,是未来社会图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及大国关系 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2班201203140240 杨皎 摘要:当前,国际格局正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的巨大转变之中,大国关系也显露出明显的变化,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冷战后,世纪之交的世界处于“一超多强”格局。美国凭借其超级大国的实力暂居主导地位,中美关系既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大变数,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虽然比较稳定,但仍然存在一系列的潜在危险。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对的最大挑战有朝鲜半岛安全问题、中日钓鱼岛主权问题等。 关键词:合作共赢,和平发展,战略互惠,朝核试验,六方会谈 中美关系发展现状及特点 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明显的成本优势,广阔的市场和无可限量的发展潜力;另一个是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经济,科技实力的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我国正处于经济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和平的,繁荣的国际环境与经济环境,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能够发展好中美关系,以展开更多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上的合作,以便发展自己。相比之下,美国处于一个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其政府更关心维护国家利益和他的霸主地位,美国现阶段的对华战略方针应该在大体上维持现状,尽量将中国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轨道,同时防止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 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中美关系的现状似乎还跟一件事有关系——“911事件”。在911事件之后,布什似乎略有收敛,因为他推行的“单边主义”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甚至是盟国的不满。美国人也意识到:脱离整个世界,美国是无法生存与发展的。因此,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好转,以利用中国加强他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并帮助他进行反恐斗争。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中美关系新航程的显著特色。 新的航程展现新的前景。只要中美两国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原则,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就能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就能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不断作出贡献。 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无论是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还是从地缘文化来说,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都是紧密相关的。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影响并制约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全面发展,还影响着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中日关系现存在的主要特点有四:一是经济合作日趋密切,政治摩擦接连不断;二是重要性上升,信任感却下降;三是合作与摩擦并存,但双方都努力防止关系的破裂;四是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受制于中美关系和日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浅谈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之令狐文艳创作

浅谈中国与美国的关系 令狐文艳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局势都负有重大责任。中国和美国是世界未来的两个超级大国,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影响着世界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秩序的平衡。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在许多全球性和区域性的重大问题上具有共同利益,存在着广泛的合作基础,中美经济合作的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因此,展望21世纪的中美关系,我们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 不同之处在于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美国式一个发达国家的领袖,是国际社会中既得利益国家的代表。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是国际社会弱势力群体的代言者之一,其本身也在为争取自己在国际社会中更有利的地位而努力。因为双方都是大国,所以任何一方都不能忽视对方的存在,也不可能不去考虑对方的存在对自己的影响。因而在两国的关系上必然是一种基于竞争而共存的一种关系,在涉及到自己核心利益的时候,

两个国家都会毫不犹豫的动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以进行维护。 但是,中美两国的经济相互依赖。美国人需要中国人制造便宜产品来满足需求,这样它就把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投入中国,并且近乎疯狂的进口中国生产的廉价商品。在最近十年中,美国家庭由于购买中国的廉价产品而节约了6000亿美元。另一方面,美国也是中国出口商品的最大市场,中国获得贸易顺差的最大来源。最近三年,美国超过日本,成为对中国的最大直接投资国。美国的国内市场容量十分庞大,每年的进出口总额远远超过中国的全年国民生产总值。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等等。其中彼此处理双边关系的政策在中美关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当然,影响两国关系的负面因素也不容忽视,诸如人权问题、贸易问题、军售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其中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影响中美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最大障碍,也是最容易导致中美两国发生直接冲突的敏感问题,当然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没有直接涉及,但已经比较明确的表现出他的立场—支持日本,承认钓鱼岛属于日本。这也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稳定同美国关系,是中国外交的关键。近年来,中美关系中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