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光测试标准和测量技术(上)

眩光测试标准和测量技术(上)
眩光测试标准和测量技术(上)

眩光测试标准和测量技术

阮亚飞

(上海科涅迩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不同照明环境中眩光评价的国内外标准以及眩光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目前室内体育场馆的眩光评价到底应该采用UGR还是GR更为合理,建筑采光中窗户造成的眩光应该采用DGI还是DGP目前还没有定论。成像亮度计虽然已经逐步应用到眩光的现场检测中,然而其眩光测试结果是否和实际眩光程度相吻合还缺乏相应的依据,因此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进行实验和评估。

关键词:眩光照明亮度计

一、研究背景

随着LED在室外道路、室内办公场所、体育场馆等的广泛应用,在现场照明环境中高亮LED造成的眩光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使得眩光成为照明环境和灯具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欧盟EN13201[1]规定了道路阈值增量TI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CIE147-2002[2]规定了室内照明环境下根据灯具发光面大小或对应的立体角大小下所应采用的眩光评价指标(小光源模型采用UGR small、大光源模型采用GGR,普通灯具大小采用UGR)。国内标准如GB50033-2013[3]规定了窗的不舒适眩光采用DGI评价,GB50034-2013[4]统一采用UGR评价室内眩光,CJJ45-2006[5]规定了道路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

虽然早在上世纪基于眩光理论的研究基本完善,但是由于测量技术的限制,早期的眩光测量是一项非常耗时耗力的复杂工程。而随着点式亮度计和成像亮度计的出现逐步使眩光的现场测试成为可能。本文将从眩光的标准出发讨论目前眩光测试存在的问题。

二、眩光测试的国内外标准

眩光根据对人眼造成的视觉影响主要分为两类: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而针对不同的照明环境,所采用的眩光评价方法也存在着区别:

2.1 道路照明测试标准

道路照明中的眩光评价主要采用阈值增量。在CIE 31-1976[6] "Glare and uniformity in street lighting"中给出了阈值增量作为室外失能眩光评价的Holladay公式。CIE140-

2000[7]”Road lighting calculations“中详细规定了道路照明的测量方法:

1.驾驶员在行驶时眼睛高度为1.5m;

2.观察区域为驾驶员行驶方向水平向下0.5°到1.5°的路面区域,近似为当前路面

60m到160m左右的路面区域;

3.驾驶员观察方向为视场水平方向向下1°;

4.路面亮度分析的布点方式为:路面分析区域小于等于30m时,纵向方向取样点为10个,大于30m时取样间隔大于3m,横向为3列;

5.由于车窗上沿遮挡了人眼的视场,所以在进行眩光计算时,需要排除20°视场线以上的区域路灯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欧盟EN13201-3中关于眩光TI的表达式为:

θk表示观察者的视线与观测者至第k个灯具中心的连线所形成的角度,角度范围为1.5°到60°。路面亮度范围为0.05 cd/m^2到5cd/m^2

欧盟标准对于TI计算除了以上的要求和CIE140-2000相同外,还对每个灯具对光幕亮度的贡献做出了要求,每排灯具的范围只延伸到500m,直到该排中一个灯具对光幕亮度的贡献小于该排中前述灯具对光幕亮度总贡献的2%。

国内关于道路照明的标准为行业标准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与CIE和欧盟标准相比,国内标准保留了照度的评价指标(平均照度和照度均匀性)

我国道路照明标准(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隧道照明和道路照明都是基于亮度作为评价标准,与道路照明的区别在于对隧道不同路段进行了区分,并且根据车流量和车速规定了相应的亮度标准。白昼时需要测试洞外100m 时视场20°范围内的平均亮度。进入洞内需要分别测量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以及出口段的亮度。

CIE88-2004[8]“Guide for the lighting o f road tunnels and underpasses”除了规定需要测量洞外路面亮度,还需要测量洞内左右两侧2m高范围内的墙壁亮度,左右两侧隧道墙壁的平均亮度至少要大于对应路面平均亮度的60%。

与道路照明相同,CIE还要求了隧道在过渡区和中间段的阈值增量小于15%,路面亮度低于5cd/m^2时,TI的计算公式和道路照明相同,路面亮度大于5cd/m^2时采用另一个TI计算公式

国内关于隧道照明的标准为行业推荐性标准JTG/T D70/2-01—2014[9]《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基于交通运输部对原有的《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和扩充,将照明设计规范部分独立出来。该标准采用CIE88-2004了基于亮度的评价指标外,保留了照度的评价指标。唯一遗憾的是TI的评价指标没有纳入国内标准。

标准中对于洞外亮度精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亮度精度在±25%的范围内即可满足要求。超过25%需要调整照明系统的设计。

2.3 体育场馆照明

体育场馆分为室内场馆和室外场馆,CIE112-1994[10]“Light and lighting. Lighting of work places. Indoor work places”规定了室外体育场馆眩光评价采用眩光指数GR表示眩光程度,:

L vl、L ve分别为灯具在观察者眼睛上产生的光幕亮度和环境反射光形成的背景光幕亮度,GF代表泛光灯具的眩光控制指数,GF和GR的评价尺度分为9级,如下图所示:

CIE还提出了室外体育场馆最大眩光指数限制:训练场地要求小于55,比赛场地(包括电视转播)要求小于50。

欧盟的EN12464[11]” Light and lighting—Lighting of work places—part2:outdoor work places”规定了室外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眩光评价指标,并且规定了GR测量时观察者采用的视线方向(水平向下2°)。

1为观察者的视线方向

2为眼睛接收的垂直面照度的平面

EN12193[12]“Light and lighting——Sports lighting”将体育场馆的眩光评价分为两种,室内体育场馆和室外体育场馆,室外体育场馆采用CIE112-1994的眩光评价公式GR。

对于室内体育场馆,EN12193建议采用UGR作为眩光评价标准。室内体育场馆的标准值可以参考和EN12464-1(6.2.24)规定的相似的工作场景。

此外,不同体育项目的国际组织也规定了相应的眩光指标,如国际足联FIFA[13]在2011年出版的“F ootball Stadium: Technical recommendations and requirements”要求各级足球场眩光GR≤50;国际田联和国际网球联合会也要求场馆的眩光GR≤50。

国内关于体育场馆眩光评价的行业标准为JGJ 153-2007[14]《体育场馆照明设计及检测标准》,与欧盟EN12193不同之处在于室内体内体育场馆眩光仍然推荐采用GR的评价方法。由于室内体育场馆在背景亮度、光源立体角以及灯具布置方面与室外体育场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室内体育场馆的GR值要大大低于室外体育场馆。所以JGJ153-2007以及GB50034推荐了室内体育场馆眩光评价等级和眩光指数值。

2.4 室内照明评价标准

室内眩光属于不舒适眩光,CIE117-1995[15]“Discomfort glare in interior lighting”采用了统一眩光指数UGR作为室内眩光的评价指标。UGR适用于简单立方体形房间的一般照明装置设计,不适用于采用间接照明和发光天棚的房间,室内光源要求在观察者方向形成的立体角范围为0.1≥sr≥0.0003

观察者眼睛的高度坐姿为1.2m,站姿为1.7m

CIE147-2002“Glare from small,large and complex sources”定义了小光源、大光源和复杂光源的眩光计算模型。CIE S 008/E-2001[16]“L ighting of indoor workplaces”和EN12464-1规定了不同室内工作场所的眩光评价指标。需要指出的是CIE和欧盟的标准对教育建筑中的“运动厅、体操房、游泳池”均采用室内UGR的评价方法。

国标GB/T26189-2010[17]“室内工作场所的照明”等同采用了CIE S 008/E-2001的标准。而国标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了不同室内工作场所采用UGR作为评价标准,室内体育场馆和室外体育场馆均采用GR作为眩光评价标准。

2.5 建筑采光评价标准

在建筑采光设计中,需要考虑由白昼窗户引起的眩光。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有两种:DGI 和DGP。DGI最早是由Petherbridge和Hopkinson[18]在1950年提出的BGI公式改进而来,由于DGI的评价指标最早是从大面积人工光源结果上引进的,所以它只能有效的评估DGI 数值在16到28范围内的眩光情况。它的结果通常会高于实际环境中的眩光值。国标GB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采用了DGI作为窗的不舒适眩光评价标准:

DGP的评价方法是由Wienold和Christoffersen[19]在2006年提出。其借助CCD成像亮度计,根据人眼对白昼眩光的主观感觉和提出了窗的不舒适眩光改进公式DGP。目前国内的一些研究机构或大学也采用了DGP的评价方式,如西工大的马智[20]等采用DGP的评价方法研究飞机驾驶舱的白昼眩光。同济大学的李峥嵘[21]等采用DGP的评价方法研究办公建筑的白昼眩光。

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标准

公路工程施工测量工艺标准 QB/SYGL—JS—LJ—1—2010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测量作业 2、主要应用标准和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测量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的地理、地形资料、施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总体控制技术方案;向现场技术员、施工队伍进行书面的总体测量施工技术交底。 3.1.2 对测量施工过程的安全和环境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预案。 3.2 仪器设备准备 3.2.1 测量仪器设备:全站仪、水准仪、棱镜、三脚架、50米钢尺、塔尺、花杆、直尺、盒尺、测绳等具有相应出厂合格证书。 3.2.2 数据处理设备:台式计算机、打印机、小型计算器、道路施工测量计算软件。 3.2.3 通讯设备:对讲机、充电器、信号旗。 3.2.4 其它工具:毛笔、记号笔、铁锤、木锯、太阳伞、文件柜。 3.2.5 交通设备:皮卡车或双排货车。 3.3 材料准备 小铁钉、线绳、木桩、油漆、工具袋、记录本、打印纸。 3.4人员准备 测量工程师、技术员、测工等均需考核,持相应级别证件上岗。 3.5作业条件 3.5.1天气:避免在高温、大风、大雾等天气作业。 3.5.2仪器:全站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经具有相应的计量标定合格证。 3.5.3人员:测量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相应证书上岗。 4 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4.1.1控制测量 图纸审核→设计交桩→水准点导线点复核→布置路线施工控制网→水准点导线点加密原地面复测→向现场技术员和施工队进行书面的水准点导线点交底。雨季后、越冬后水准点导线点复核→交工验收测量→测量档案归档和移交。 4.1.2施工放样测量 计算放样资料→现场施工放样→复核点位→标记放样点并现场交桩。 4.2操作方法 4.2.1 图纸审核 根据设计图纸和设计交底对路基平纵断面逐桩高程、坐标、超高、加宽等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处理。 4.2.2设计交桩 工程开工前,在项目总工程师的带领下,测量组参加由驻地监理工程师组织的交接桩工作,逐一接收平面、高程控制点桩、交点桩、断链桩、合同分段桩、重要结构的中心桩,并按监理工程师的要求,办理交接桩签认。接桩后,与桩址所在土地的业主办理桩址占地使用、桩志保护合同,清理桩址周围杂物,建立醒目桩位标志。 4.2.3根据接桩资料和设计文件进行水准点、导线点等控制点复测及恢复定线。 1)工作开始之前,应向监理提交复测开工报告,内容包括: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配置,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在具备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道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 本专业学生应达到测量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选择思路 2.1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 2.2 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 2.3 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2.4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境,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5 构建模块化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 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项目导向的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顺序按测量工作的认知、地面点位的确定、小区域控制测量、地面点的测绘技术、地面点的测设技术、道路中线测量技术、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技术等七方面进行课程内容安排。整个课程内容的知识介绍以够用为度,操作技能力求熟练。 3.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道路桥梁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地面点位的确定、小区域控制测量、地面点的测绘技术、地面点的测设技术、道路中线测量技术、道路纵、横断面测量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3.1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3.2会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全站仪、钢尺、GPS、罗盘仪等常用 测绘仪器; 3.3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 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3.4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3.5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3.6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公路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 断面测量,能绘制纵、横断面图; 3.7能操作使用GPS进行控制测量和使用GPSRTK放样平面点位; 3.8能描述处理误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能对测量成果进行误差分析与精

(完整版)项目测试规范

项目测试规范 编 制 : 审 核 : 批 准 : 文 件 编 号 : 版 本 号 : v1.0 秘 密 等 级 :普通级 发 出 部 门 : 颁 发 日 期 : 年 月 日 发 送 至 : 抄 送 : 总 页 数 : 页 附 件 : 主 题 词 :

文件更改历史更改日期版本号更改原因

目录 1编写目的 (4) 2测试团队构成 (4) 2.1职责 (4) 2.2角色划分 (4) 3工作流程及规范 (5) 3.1计划与设计阶段 (5) 3.1.1成立测试团队 (5) 3.1.2测试预通知 (5) 3.1.3召开测试启动会议 (5) 3.1.4编写测试计划文档 (6) 3.1.5设计测试用例 (6) 3.2实施测试阶段 (7) 3.2.1实施测试用例 (7) 3.2.2提交报告 (7) 3.2.3回归测试 (8) 3.3总结阶段 (8) 3.3.1编写测试报告 (8) 3.3.2测试工作总结 (9) 3.3.3测试验收 (9) 3.3.4测试归档 (10) 3.4缺陷跟踪 (10) 4缺陷类型定义 (11) 5测试标准 (12) 6争议处理 (12) 7标准文档 (12)

1编写目的 本文档是测试团队的日常工作规范,主要侧重测试工作流程的控制,明确软件工程的各阶段测试团队应完成的工作。测试技术和策略等问题不在本文档描述范围内。 2测试团队构成 2.1职责 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如下责任: ?在项目的前景、需求文档确立基线前对文档进行测试,从用户体验和测试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编写合理的测试计划,并与项目整体计划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编写覆盖率高的测试用例。 ?针对测试需求进行相关测试技术的研究。 ?认真仔细地实施测试工作,并提交测试报告供项目组参考。 ?进行缺陷跟踪与分析。 2.2角色划分 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个团队成员可能会同时承担多个角色。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和近机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 它包含几何量公差与误差检测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等多方面密切相关,是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预先学完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先修课程, 而且要求学生研究如何通过规定公差合理解决机器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之间的矛盾及如何运用测量技术手段保证国家公差标准的贯彻实施。以便为顺利地过渡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行专业产品与设备的设计打下初步的基础, 故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结构中, 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不仅负有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机械技术工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任务, 并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而且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地处理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各种国家标准之间的关系;正确地处理设计与制造、公差与误差之间的关系;掌握常用量 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设计选择零件精度及选择零件精度检测方法和仪 器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 2、正确选用现场计量器具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质量的初步能力; 3、具有设计光滑极限量规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好的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2、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培养严谨的学风和科学的求知精神。 三、教学内容结构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个单元; 绪论部分(3时) 第1章、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10课时) 1

工程地质课程标准工程测量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标准 (2016年修订稿) 课程名称:《工程地质》 教学对象:适用工程测量专业,学制三年 学时:总学时85,(实践学时50、理论学时35)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限选):必修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地质地貌学》是研究地壳的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发生、发展的一门自然科学。《地质地貌学》是测量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一门引入专业学习的课程。该课程重点地介绍了地球基本特性、地壳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的形成及特征,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及相应的沉积物和地貌、地质与地貌学和农业生产、环境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地质地貌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结合专业特点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为学生对环境地质、环境保护等专业课和实际工作中利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事土木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演化过程和主要大地构造学说 (2)系统地掌握地貌学的基本理论 2.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目标 ⑴在野外能够识别主要的矿物、岩石 ⑵在野外能够识别主要的地貌类型,掌握利用地貌形态判断环境演变的基本原理 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结合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序号 课程模块 (学习情境) 课程内容及要求考核要点 参考课时 理论 课时 实践 课时 总课时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技术 适用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学时:72 学分:4.5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教学目标是在具备工程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使用工程测量相关仪器完成路桥工程设计、施工中工程测量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标准解决道路桥梁工程测量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工程测量技术实践应用的探讨,促进学生处理实际工程施工测量问题能力的提高。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达到施工员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CAD绘图与识图、应用高等数学 本课程的平行课程有:土建力学、道路建筑材料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路基工程技术、路面工程技术、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技术、桥梁下部结构工程技术和隧道施工技术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 由学校专任教师、行业和企业专家合作选择课程内容。变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创设工作情境,以“工作项目”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本课程以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道路工程技术类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学习情境与项目单元及任务。 2.课程设计思路

(1)目标设计 《工程测量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体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最新教学理念,采用凸显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最终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要求,即用职业能力表述课程目标。 (2)内容设计 设计七个学习情境即:1.测量工作认知2.高程测量;3.平面控制测量4.公路地形图测绘;5.公路中线测量;6.公路纵横断面测量;7.公路施工测量。 每个学习情境又分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每个教学项目又选取若干个教学任务。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考核评价设计 采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考核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训考核比例40%,知识能力考核过程中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于基础知识的考核采用闭卷,对于能力提升考核采用开卷,在平时考核中注重笔试、口试、抽查、作业、设计等模式进行考核。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道路桥梁施工测量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导线测量、地形测量、道路中线测量、路线纵断面测量、路线横断面测量的基础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承担施工一线的中线测量、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阶段的施工放样测量等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吃苦耐劳和客观科学的职业精神,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目标 ?能描述地面点位的确定要素、测量工作的程序与基本原则; ?会操作使用水准仪、光学经纬仪、钢尺、光电测距仪、GPS、全站仪、罗盘仪、平板仪等常用测绘仪器; ?能进行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及直线定向等各项基本测量工作和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和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完成导线测量并进行成果处理; ?能操作使用传统测量仪器或全站仪进行地形测量;

软件测试规范标准[详]

软件测试规 1目的 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2适用围 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 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 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 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 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 系统测试 在项目开发完成之后,应对整个系统软件和硬件进行系统测试。对性能、可靠性、健壮性、压力承受力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以验证系统是否满足

(完整版)《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 总学时数:90课时(理论课学时数:38课时实践课学时数:30课时理实一体化教学时数:22课时)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 《工程测量》是高职类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建筑等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竣工及运营管理等阶段提供数据资料,并以此配合指导施工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定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建筑等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的理论和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及应用;掌握建筑等工程测量的主要内容及方法,具备建筑等工程施工测设的能力,为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完成建筑等土木工程中的测量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 将建筑等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测量工作分为9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不同的工作任务对应着不同的知识与技能,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而构成建筑等工程项目施工所需要的测量能力。 (2)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理设计学习阶段 测量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并在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进行一次上述9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一般不能完全达到要求。为此从纵向上按三个阶段组织教学,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 第一阶段:工程测量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9个学习单元,以课堂教学和课间实训为主,集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掌握所需的测量知识与技能,具备基本的工程测量能力。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实训。作为综合性实践教学,用一周的时间,模拟完成一个较完整的典型建筑工程测量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主要测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 测试标准框架 1.1 整体框架 1.2 测试样品数 1.3 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2 外观等级面划分 2.1 外观等级面定义 3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3.1 距离 3.2 时间 3.3 位置 3.4 照明 3.5 环境 4 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4.1 膜厚测试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条件 4.1.3 合格判据 4.2 抗MEK(丁酮)测试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条件 4.2.3 程序 4.2.4 合格判据 4.3 附着力测试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条件 4.3.3 程序 4.3.4 合格判据 4.3.5 等级描述说明 4.3.6 测试工具 4.4 RCA纸带耐磨测试 4.4.1 试验目的 4.4.2 试验条件 4.4.3 程序 4.4.4 合格判据 4.5 酒精摩擦测试 4.5.1 试验目的 4.5.2 试验条件 4.5.3 程序 4.5.4 合格判据 4.6 橡皮摩擦测试 4.6.1 试验目的 4.6.2 试验条件 4.6.3 程序 4.6.4 合格判据 4.7 振动摩擦测试 4.7.1 试验目的 4.7.2 试验条件 4.7.3 程序 4.7.4 合格判据 4.7.5 说明 4.8 铅笔硬度测试

4.8.1 试验目的4.8.2 试验条件4.8.3 程序 4.8.4 合格判据4.8.5 测试工具4.9 抗脏污测试 4.9.1 试验目的4.9.2 试验条件4.9.3 程序 4.9.4 合格判据4.10 牛顿笔测试 4.10.1 试验目的4.10.2 试验条件4.10.3 程序 4.10.4 合格判据4.10.5 说明 4.11 显微维氏硬度测试4.11.1 试验目的4.11.2 试验条件4.11.3 程序 4.11.4 合格判据4.12 耐化妆品测试 4.12.1 试验目的4.12.2 试验条件4.12.3 程序 4.12.4 合格判据4.13 耐手汗测试 4.13.1 试验目的4.13.2 试验条件4.13.3 程序 4.13.4 合格判据4.13.5 说明 4.14 低温存储 4.14.1 试验目的4.14.2 试验条件4.14.3 程序 4.14.4 合格判据4.15 高温存储 4.1 5.1 试验目的4.15.2 试验条件4.15.3 程序 4.1 5.4 合格判据4.16 交变湿热 4.16.1 试验目的4.16.2 试验条件4.16.3 程序 4.16.4 合格判据4.17 温度冲击 4.17.1 试验目的4.17.2 试验条件4.17.3 程序

《园林测量》课程标准

《园林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园林测量 【适用专业】园林绿化专业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园林绿化专业园林工程测量方向的一门专门化 方向课程,是针对园林测量放线工岗位设置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测量方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掌握园林测量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测量常规仪器设备的操作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测量的基本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园林绿化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为依据设置。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为主线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模式。 课程以本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根据行业专家对园林测量放线工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包括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训练、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练习、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园林道路测量、园林工程测量等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紧 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循序渐进,以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本课程实施“能力本位、项目引领”教学模式。每个任务的学习都以仿真实训、真实生产任务、案例作为活动的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相关理论与实践,实现做学一体化。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思想,采用教学 示范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结构展示教学内容,通过基于岗位生产过程,紧扣企业岗位需求,通过项目实践操作,融入对应的理论依据,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 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48 课时。 三、课程目标 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园林测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小地区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具有正确应用地形图和测绘资料的能力。能够进行一般园林测量的基本工作,能够应用所学的测量专业知识为园林测量生产建设服务。了解先进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为今后从事园林测

工程测量收费标准

国家测绘局文件 国测财字[2002]3号 关于印发《测绘工程产品价格》和《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 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主管部门,计划单列市测绘主管部门,局所属各单位,国务院各有关部门: 为规范测绘工程产品价格行为,保护测绘工程产品生产单位和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01]94号)的精神,我局制定了《测绘工程产品价格》、《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现印发给你们,自颁布之日起执行。对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 一、测绘工程产品价格 二、测绘工程产品困难类别细则 二OO二年一月二十八日抄送:国家计委、财政部、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 国家计委? 文件 财综 [2001]94号

财政部? 国家计委关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 性收费(价格)的通知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计委(物价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去由国家计委(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一部分已不再具有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性质,体现出明显的市场经营服务特征。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务院纠风办颁布的《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计价格[1999]2255号)的有关规定,为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决定将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将下列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价格)。 (五)测绘部门 测绘产品收费(不包括测绘成果成图资料收费)。收费依据:原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发布测绘系统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1992]价费字176号)。测绘产品作为价格管理后,其具体价格由国家测绘局制定,报国家计委

可靠性测试规范

手机可靠性测试规范 1. 目的 此可靠性测试检验规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挖掘由设计,制造或机构部件所引发的机构部分潜在性问题,在正式生产之前寻找改善方法并解决上述问题点,为正式生产在产品质量上做必要的报证。 2. 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CECT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手机电气特性测试。 3. 定义 UUT (Unit Under Test) 被测试手机 EVT (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 DVT (Design Verification Test) 设计验证测试 PVT (Product Verification Test) 生产验证测试 4. 引用文件 GB/T2423.17-2001 盐雾测试方法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Ab:低温) GB/T 2423.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Bb:高温)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Ca:恒定湿热)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自由跌落)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 GB 3873-83 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手机成品检验标准》XXX公司作业指导书 5. 测试样品需求数 总的样品需求为12pcs。 6. 测试项目及要求 6.1 初始化测试 在实验前都首先需要进行初始化测试,以保证UUT没有存在外观上的不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不良则需要先记录然后开始试验。在实验后也要进行初始化测试,检验经过实验是否造成不良。具体测试请参见《手机成品检验标准》。 6.2 机械应力测试 6.2.1 正弦振动测试 测试样品: 2 台

软件测试实用标准要求规范

软件测试标准规范 1目的 为了确保软件产品质量,使产品能够顺利交付和通过验收,特编写本文档,以作参考 2适用范围 本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业务测试、验收测试以及一些专项测试。 3职责 项目测试负责人组织编制《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指导和督促测试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测试工作。 项目组测试人员按照《测试计划》、《测试方案》完成所承担的测试任务,并按要求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 测试经理依照确认规程和准则对工作产品进行确认,提出对确认规程和准则的修改意见 项目负责人组织测试环境的建立。 项目经理审核负责控制整个项目的时间和质量。 研发人员确认修改测试人员提交的bug。 4工作流程 4.1测试依据 详细设计是模块测试的依据。因此设计人员应向测试人员提供《系统需求规格书名书》、《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等有关资料。测试人员必须认真阅读,真正弄懂系统需求和详细设计。 4.2制订《测试方案》

在测试之前,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测试计划》的要求,组织人员编制相应的《测试方案》,《测试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测试目的; 所需人员及相应培训要求; 测试环境、工具和测试软件; 测试用例、测试数据和预期的结果。 4.3单元测试 项目开发实现过程中,每个程序单元(程序单元的划分视具体开发工具而定,一般定为函数或子程序级)编码调试通过后,要及时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由单元开发者自己进行,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根据程序单元的控制流程,争取达到分支覆盖。对于交互式运行的产品,不便于进行自动测试的,可以采用功能测试的方法进行。 单元测试针对程序模块,从程序的内部结构出发设计测试用例。多个模块可以独立进行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等; 单元测试组织原则一遍根据开发进度安排对已开发完成的单一模块进行测试; 单元测试停止标准:完成了所有规定单元的测试,单元测试中发现的bug已经得到修改。 4.4集成测试 编码开发完成,项目组内部应进行组装测试。 集成测试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策划(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并实施。集成测试着重对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接口进行测试,验证各功能模块是否能协调工作、参数传递及功能调用是否正常。测试采用交叉方法,即个人开发的软件应由其他的项目组成员进行测试。 集成测试过程应填写《问题报告及维护记录》,测试结果应形成《测试报告》。 4.5系统测试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课程 教学标准

目录 一、课程名称 二、适用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 六、重点和难点 七、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电子测量技术基础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二:电子测量仪器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三:电子测量实训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模块四: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1、教学内容 2、教学要求 3、教学手段及方法 八、说明 1、建议使用教材和参考资料 2、模块学时分配 3、考核方法及手段 4、注意事项 5、其他说明 一、课程名称: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 二、适用专业:电子工程系各专业、通信工程系各专业。 三、必备基础知识:电分析基础、路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等。 四、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课程的地位: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2、课程的作用 《电子仪器与测量》课程是我院电子工程系与通信工程系各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有关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知识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操作使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处理方法。其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测量用信号源、波形测量与示波器、频率与时间的测量、电压测量、频域测量、频谱分析和非线性失真的测量等。其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使用和维护电子仪器,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职业道德观得到加强。该门课程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就业能力。五、主要教学内容描述 电子测量及测量技术基础、测量用信号源、电子示波器、电能量测量仪器、时间与频率测量仪器、频域测量仪器、常用元器件测量仪器、数据域测量仪器、现代电子测试技术与自动测试系统等。 六、重点和难点 1、重点 教学内容的重点是介绍各种通用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仪器的具体电路不作过多的讨论和分析,只重点介绍那些与仪器功能、正确使用仪器有关的特殊电路。 2、难点 各种通用仪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性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代电子测量的结构与原理。 七、内容及要求 模块一:电子测量和仪器的基本知识 1、教学内容 (1)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2)计量的基本概念 (3)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类型及表示方法。 (4)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分类、主要性能指标、发展概况与正确使用。 2、基本要求 (1)掌握电子测量的意义、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量与单位制。 (3)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类型及表示方法。 (4)了解量值的传递与跟踪。 (5)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分类、主要性能指标。 (6)理解电子测量仪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7)会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3、教学手段及方法 教学中除理论教学外,可以多使用实验室、多媒体、演示、讨论、室外教学等。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工程测量员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 职业名称 工程测量员。 1.2 职业定义 使用测量仪器设备,按工程建设的要求,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测量的人员。 1.3 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 职业环境 室内、外,常温。 1.5 职业能力特征 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感觉。 1.6 基本文化程度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1.7 培训要求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6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于260标准学时;技师不少于220标准学时;高级技师不少于180标准学时。 1.7.2 培训教师 培训初级、中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中级(含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技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3年以上或相关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 培训场所设备 理论知识培训为标准教室;实际操作培训在具有被测实体、配备测绘仪器的训练场地。 1.8 鉴定要求 1.8.1 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2年以上。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教学:72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建筑工程测量》是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测绘知识、理论与技术,为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施工等提供基础资料与技术保障。开设本课程对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形成起主要支撑作用。通过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建筑工程中级测量员的技术要求,掌握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全部测量工作及技术能力。能承担建筑工程、建筑钢结构、建筑设备测量员的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实践性强,技能要求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和工具、掌握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所需的基本的测绘和测设知识,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课程淡化理论,实用性强,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模块一测量基础知识(4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 2、熟悉地面点位的确定方法 3、了解测量工作的原则、程序和要求 知识准备: 1、建筑工程测量的定义 2、大地水准面在测量学的作用 模块二水准测量(1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熟悉水准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水准仪 3、掌握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成果计算 4、能使用水准仪进行基坑的引点测量和坑底设计高程测设工作 5、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6、了解水准仪的检验方法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步骤 任务二:高差测量实训 任务三:高程测设实训 任务四:水准仪综合训练 知识准备 1、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水准测量原理 3、高差测量和校核的方法 4、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高程的成果计算 5、高程测设和校核的方法 6、水准仪的检验 模块三角度测量(20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测角的基本方法——测回法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 2、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构造,能正确操作经纬仪 3、熟悉光学经纬仪的检验方法 4、学会使用经纬仪进行测设角度 5、学会使用经纬仪测设直线 6、学会使用经纬仪极坐标法测设建筑物房角点的平面位置 7、能正确进行测量校核和填写成果资料 活动安排(技能训练) 任务一:经纬仪认识及对中、整平实训 任务二:测回法测水平角实训 任务三:极坐标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已知角度和距离)实训

仪器仪表课程标准

仪器仪表课程标准

仪器仪表课程标准

《常用电工仪器仪表》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实用技能型专业考试课,其主要内容有:模拟式万用表的功能、特点、结构、使用方法和应用实例;数字式万用表的功能、特点、结构和使用方法;示波器的种类、功能、特点、结构和使用方法;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的结构和应用;以及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功率表、电能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万用表的功能、特点、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技巧;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熟悉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功率表、电能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三、课程目标:会使用模拟式万用表和数字式万用表进行电信号的测量、元器件的检测、电子线路的检测;会使用示波器完成信号波形的观察、调整和有关参数的测量;会使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会用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一些常用电器设备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能够完成单相电能表和三相电能表的接线和安装工作。 四、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讲授和技能训练共安排58学时,机动课6学时;学分为4。 五、授课思路:重点介绍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数器、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在各种电子产品的生产、调试及维修中使用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各种生产岗位常用

仪表的功能、应用领域、键钮使用方法、信号参数的含义及检测的方法技巧进行详细讲解;教学内容应充分体现职业性,以满足本职业生产一线的需求;同时,应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符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 六、内容纲要: 模块一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1)参考学时:8 (2)学习任务: 了解电气测量仪器仪表的发展过程及发展方向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和课程描述.

《工程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代码:工程测量技术、 总学时数:48 学分数:3 适用专业:地勘地测 一、课程性质 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定位 《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一门主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紧密的课程。本课程解决学生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必须掌握的测量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工程测量》的课程结构是以比较完善的测量学科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提供适应性强、内容比较先进的工程测量理论和技术方法。通过学习工程测量,明确测量科学技术在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以期熟练掌握测量基本理论和技术原理,熟练掌握和应用工程测量基本理论和方法。 四、课程基本目标 使学生熟练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主要测量仪器的构造、检验校正和使用方法,一般测量工具的构造与使用方法;熟练掌握角度测量、

高程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绘等测量工作;掌握比较完善系统的普通测量基本知识和本专业测量的基本知识;理解小地区控制测量、测设的基本工作、线路曲线测设、桥梁与隧道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了解光电测绘仪、全站仪等现代仪器的构造,掌握其使用方法和土模工程中的应用。 1.知识目标 (1)学习普通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仪器(水准仪、J6经纬仪、大平板仪) 的使用方法,能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和手工白纸测 图等。 (2)建立控制测量的概念,掌握三、四等平面控制测量及高程控制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作业方法及平差计算的操作技 能。熟悉全站仪、J2经纬仪和GPS接机的使用及成果的处 理方法。 (3)掌握各类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测量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具体工程的测量和管理工作的能力。(4)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地籍测量的方法;熟悉土地管理法的基本内容,土地管理工作的基本作业步骤和技术要 求;数字化地籍图的成图方法;地籍宗地图的绘制方法。(5)掌握误差理论、条件平差、间接平差、误差椭圆的理论和方法,能运用计算工具从事各种平差计算。 (6)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指令、操作方法和绘图技巧,为数字化成图打下基础。 (7)掌握画法几何及投影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各种建筑图的表示方法,能够读懂建筑施工图。 (8)了解遥感技术的应用。能看懂遥感像片并能从遥感图像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9)了解GPS测量的原理、掌握GPS网布网的方法、GPS网观测方案的实施、数据传输的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方法。

可靠性测试标准

丝印、喷油产品测试要求 1.0目的 指导检查员正确地进行可靠性测试,保证本公司产品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所有需丝印、喷油加工产品的可靠性测试。 3.0定义 3.1.可靠性:即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进行的环境模拟测试,其品质特性和耐受性能达到规定的要求。 3.2.测试周期,即在往返测试中,往返各一次为一个测试周期。 3.3.单项测试:即每一个产品有多项测试要求时每一个部件只完成其中的一项测试。 3.4.多项测试:即每一个产品有多项测试要求时,每一个部件要完成2个或以上的测试项目。4.0职责 检查员应按此指引作业,保证产品达到客户的品质要求。 5.0工作步骤 5.1产品的丝印、喷油可靠性测试(包括没有明确测试要求的产品) 5.1.1测试材料及工具 5.1.1.1 78%浓度的酒精 5.1.1.2 95%浓度的酒精 5.1.1.3 200g的铁锤 5.1.1.4 粗纹的干净白布 5.1.1.5 3M 600测试胶纸 5.1.1.6 界刀 5.1.1.7 恒温恒湿炉 5.1.1.8 RCA纸带测试机 5.1.1.9 测试专用纸带 5.1.1.10 热熔胶 5.1.1.11剪钳 5.1.2 酒精测试(每次测试1—2PCS) 5.1.2.1 把粗纹的干净白布包在200g的铁锤上,包好之后用95%浓度的酒精浸润,然后将此浸润后的铁锤在丝印字钮上水平移动来回摩擦,行程30mm,频率20周期(40次)/分钟,连续摩擦50周期(100次),(移印字钮用95%浓度的酒精进行测试)。 5.1.2.2 字钮之外的其它物料用78%浓度的酒清进行测试,方法同5.1.2.1 5.1.2.3 酒清测试接受标准:测试样品测试后不褪色,不脱油,无臌胀。 5.1.3 胶纸测试(每次测试2—4PCS) 5.1.3.1 胶纸测试方法:取样品平坦部分,用界刀纵横划100个1mmX1mm的小方格(如图1),丝印也需要划方格,深度以能见底材为准,不宜过深,过深刀口附近漆膜将会翻起,影响测试,然后用3M测试胶纸紧贴在上面,用手指肉体部分或橡皮压平,然后拉着胶纸尾部以90°角方向突然向上提起同一部位连续测试10次(如图2)。 5.1.3.2 胶纸测试接受标准: a.附著力=未脱落漆膜的方格数/100; b.每小格内如果漆膜脱落面积小于方格面积的1/5可视为未脱落(如图3) c.按前a,b点判定胶纸测试接受标准:附著力为100/100方为合格 5.1.4 高温高湿测试(每种货每天平均取样不少于测试3PCS,此测试当客户有要求时才做) 5.1.4.1 将塑胶喷油试样在过炉烘干4小时后存在温度为60±2°C,温度90%±3%之恒温恒湿炉中存放48H 5.1.4.2 高温高湿测试接受标准:室温后观察漆膜无皱纹、起泡、裂纹、剥落及明显的失光等现象 为合格(由于底材老化引起的变色,失色应不影响判定)。 5.1.5 RCA测试(现只有中建产品需做此项测试) 5.1.5.1 测试方法:用剪钳将需测试之胶件取较平坦处剪下2—3cm2 ,用热熔胶纸将其固定在RCA 纸带测试机上,将测试头对需测试位置,装好纸带,根据各种胶件测试规格的不同相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