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单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报告单探究磁铁的性质

实验报告单

光的反射实验报告14.11.3

《光的反射》实验报告 一、光的反射现象 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有一部分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定律 1、几个名词:法线:经过入射点O并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ON叫做法线。 2、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呢?(角大小怎样?光线位置在哪?可对称等等。) 实验器材:激光笔装置盒、配有镜子的白色卡纸、铅笔、量角器(如上图) 学生活动一: 1.探究目的:探究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做法:再将白色卡纸一半伸出盒外,让法线与底座盒子一边重合,再次贴着MN线竖直放上镜子,选择600入射光线,观察到反射光线后,再将伸出部分纸片向下按,看看纸上能否再次看到反射光线。再将纸片折回再观察。 总结: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平面内。(“几个”or“同一个”) 学生活动二: 1.探究目的:探究两角大小关系以及三线位置关系。 转动卡纸与镜子,让光分别从300 、400、600入射到镜面同一入射点O,在白卡纸上观察反射后光线位置,并画出反射光线所在位置,探究两光线与法线夹角关系,注意观察入射光线的方向改变时,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至少做3次)将数据记入下表中: 总结:(1)反射角入射角 (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位居法线。(“同侧”or“两侧”) 综合分析探究活动一、二,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①三线共面②两线分居法线两侧③两角相等 学生活动三:举起镜子,观察后面的同学,后面同学能否从镜子中也看到你? 1.探究目的:探究光路是否可逆? 学生动手:在原卡纸上找到一条反射光线,让激光反过来沿这条反射光线入射,再次观察射出的光线位置,比较与之前光路有什么特点。(此次反射光线与原先入射光线重合)小结:反射时光路是的。 学生活动四: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画出下列光线的反射光线:(先过O点作与镜面垂直的法线,再量出入射角,在另一侧量出等大的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

探究水的组成

探究水的组成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1.水的物理性质纯净的水是色、____________气味的透明的液体。在压强为101.3 kPa时,水的凝固点是 ____________,沸点是____________,温度为4 ℃时,水的密度最大。 2.水的分解 (1)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产生___________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气体体积较大,二者的体积比是____________。 (2)气体的检验:体积较小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种气体是____________。 体积较大的气体接近火焰时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这种气体是 ____________。 3.水的合成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1)现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______火焰,烧杯内壁有____________,用手触摸烧杯壁感觉非常烫,说明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该实验说明氢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氢气具有 ____________。 (2)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燃料,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难突破怎样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剖析:电解水的实验我们需要掌握:(1)实验装置,(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我们可知:通电以后在电源负极上产生的是氢气,它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为淡蓝色;电源正极上产生的是氧气,它可以支持燃烧。我们了解了这两种气体的检验方法,水分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为今后理论推导水的化学式提供了实验基础。由水通电后得到氢气和氧气这一化学反应实例,我们可知: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要发生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我们要学会应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水通电后得到氢气和氧气,即水通电后,水中的每两个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水中的每两个氧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氧气。问题探究问题阿伏加德罗曾经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根据此规律图44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水的组成的简易装置图: (1)C和D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什么?如何检验? (2)C、D两种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多少。图4-4 探究:本题为实验分析题,主要考查电解水的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 次数入射角i 反射角r 1 2 3 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在同一平面内; 2、居法线两侧; 3、——————————————。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物理分组实验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4、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5、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 的距离(cm) 像与玻璃的 距离(cm) 物像连线与 镜面的关系 实像或虚像 位置1 位置2 位置3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4.平面镜所成像是像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探究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②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为H2O.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运用知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的能力等。 (3)情感目标 ①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②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③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刚洗过手不能触碰电源,为什么?(因为手上有水,容易导致触电,说明水是可以导电的。) 水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它是由那些元素组成?本节将通过实验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 一.水的物理性质:纯水通常为无色、无气味的透明液体。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 [设问引入]我们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水由哪些元素组成?怎样证明水的组成? [探究活动] 探究水的组成(播放flash动画演示) 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原理:电解水 实验装置图:

现象:通电后两个试管内产生气泡,液面下降,说明产生气体。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小,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体积大,它们的体积比约为1∶2。 检验:将气体体积小的试管取出后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将气体体积大的试管取出后用火柴点燃,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这是氢气。 结论: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板书]二.探究水的组成 [讲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而且是氧化物。 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实验优质课《玩转电磁铁》教(学)案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优质课教案玩转电磁铁 汝州市钟楼街道办事处东关小学运旺 联系: 2013年5月15日

《玩转电磁铁》教案 汝州市钟楼街道办事处东关小学运旺 2013年5月15日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构成和性质。 2、使学生知道电磁铁的原理,认识到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重点:了解电磁铁有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难点:电池节数越多,线圈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即:发现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材料:小电机、小平口螺丝刀、铁钉、漆包线、电池、砂纸、电铃、电脑打铃器等。 分组实验材料:每组1只铁钉、1根漆包线、2节电池、10个大头针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同学们,很多同学都玩过电动玩具车,知道电动玩具车是靠小马达带动的,小马达也叫电动机。(出示一只小电动机)这就是一只小电动机。你想知道它通上电以后为什么会转动吗? 师:下面我们把小电动机拆开了,看看里面什么样。 老师演示实验——拆电动机,展示各个部件,讲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讲解:我们知道,小电动机里有磁铁、线圈和铁芯。在小电动机里有三个这样的线圈,这些线圈在使用时会通上电。 设问:线圈通电与电动机的转动有没有关系?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吧。 二.猜想与验证 讲解:我们来做个类似的线圈。做线圈的用到的材料是铁钉、漆包线,用铁钉作铁芯,在铁芯上缠上漆包线。漆包线是细铜导线,外面包有绝缘漆,绝缘漆是不能导电的,在电动机里用的也是这种漆包线。使用的时候,要把导线两端的绝缘漆刮下来,露出里面的铜线,才能接通电流。在实验前,老师已经把线头的绝缘漆都刮掉了,只要把它和电源的两端接通就能通电了。 制作线圈的方法是:从铁钉的一端开始,把漆包线缠绕在铁钉上。在铁钉上缠绕一圈叫一匝(板书“1匝”),我们在铁钉上缠绕30匝,做一个30匝的线圈(边讲边演示),大家也一起来做一做吧。 学生制作线圈。 提问:现在我们把这个线圈的两个线头与一节电池的两极接通,给这个线圈通电,用铁钉的一端靠近大头针,看看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断开电池后,看看还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 三.实验:电磁铁的磁性 谈话:请各组同学做一下这个实验。能不能把大头针吸起来。注意每次通电时间不能太长,不要超过10秒钟,以免电池发热,损坏电池。 学生实验,汇报。 讲解:线圈通电后能够吸起大头针,就是说,它像磁铁一样,有了磁性,它的磁性是因为通电产生的,断了电,磁性就消失了,所以我们把这种中间插有铁芯的线圈叫做电磁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课:玩转电磁铁。(板书课题:2玩转电磁铁)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 About light reflection experiment report sheet template document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文档 2、篇章2: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文档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1、在反射现象中,————————————都在同一平面内; 2、————————————分居法线两侧; 3、——————————————。 篇章2: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 一、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能用光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平面镜、两个光源、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650-39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 模板(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关于光的反射实验报告单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篇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试验器材:平面镜1个。激光笔1个,带刻度光盘的光屏1个,水槽一个,支架1对,夹子1个。 实验步骤: 1、按要求组装器材。 2、用激光笔射出一束激光,用笔记下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并在刻度光盘上读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记录在表格中。 3、重复实验两次。 4、将光屏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

5、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 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都在同一平面内; 2、————————————分居法线两侧; 3、——————————————。 篇二:八年级物理实验:光的反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二、实验目点: 通过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能用光反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三、实验器材 画有角度的可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平面镜、两个光源、铅笔、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43探究水的组成

4.3探究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2、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三、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即从宏观理解转向微观分析。 四、教学工具: 做电解水的水电解器,烧碱或硫酸,蓄电池等相关实验用品;相关的图片;多媒体视频等. 五、教学方法: 学生对水的物理性质早已有所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再帮助学生归纳出水的几点物理性质。着重指出冰比水轻,水结成冰时体积会膨胀等特性。至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的原因就不必向学生介绍了。 水作为初中化学第一个被研究的化合物,学生有很大的学习兴趣,故应引导学生关注水的电解装置及电解过程。探究学习分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水的宏观组成,通过对电解产物(被电解的物质只有一种)——两种气体的检验,探究出水是由氢气中的氢元素和氧气中的氧元素这两种元素组成的。其次从微观的角度推出水分子的构成,这是本节的难点,应由宏观的两种气体产物的体积比的测定,由表及里,严密分析,推理及得出结论,不要求初中学生弄清气体体积比等于它们的原子个数比的原因。必要时,可增加一道例题加以论证: 例:实验证明,电解水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已知在标准状况下氢气密度为0.089 9g·L-1”、氧气密度为1.429g·L-1”。求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再求它们的原子个数比。 此题的第一问,很容易求出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1:8第二问的解为:设电解产物中,2LH2的原子个数为x,1LO2的原子个数为y。 已知1个氢原子与1个氧原子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即1:16)。

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水电解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与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符合事物的认识规律,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缩小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距离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水的组成的认识是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分析获得的,它既与史实相符,又体现了认识客观世界的科学过程和方法。这样展现知识具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电解的实验和根据实验分析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 难点: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千帕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厘米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能浮在水面上。 冰山海洋湖水沼泽 。水与人类的关系

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总量的60%~80%。工业上要用大量水来洗涤、溶解、加热或冷却,并用水作原料来制造化肥等产品。在动力工业上,水力发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比率。在交通运输上,内河及海洋航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上左图是水的电解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科学研究证明,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例如,在水电解的反应里,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如上右图所示)。这个实验也验证了上章学过的这个结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根据精确的实验测定,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因而水的化学式是H2O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

观察凸透镜成像物理实验报告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五.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您正浏览的文章由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六.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九年级化学 4.3 探究水的组成教案 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 4.3 探究水的组成教案粤教版 一、本周教学内容 4.3 探究水的组成 了解水的物理性质;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重点、难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三、教学过程 4.3 探究水的组成 ●水的物理性质 问题: 1. 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 2. 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 3. 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 物理性质总结 1.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2. 在压强为101.3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3. 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1g·cm-3)最大。 ●探究组成水的元素 1. 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1)分解法(2)化合法 2. 水通电实验

(1)接通电源后两极各有什么现象? 电极上有大量气泡生成 (2)与正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和与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气体体积谁多谁少? 正极气体体积大约是负极气体的二分之一。 (3)通电后,产生的是什么气体?通过实验进行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体积较少的气体,木条复燃,是氧气。 在玻璃尖嘴处点燃体积较多的气体,该气体可以燃烧,是氢气。 (4)我们可以怎样来表示水通电这个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2H2O 通电 2H2↑ + O2↑ (5)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事实,关于水的组成,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化合物。 (6)我们怎样用原子、分子的观点来分析电解水的反应呢? 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水分子分解成许许多多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许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在一起生成氢气、氧气。 根据实验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 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课堂练习: 1. 冬天,带水的自来水管容易冻裂,主要原因是() A. 铁管热胀冷缩 B. 铁管热缩冷胀 C. 液态水比冰密度大 D. 冰比液态水密度大 2. 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 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930-54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报 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一、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二、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2.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3.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四、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4.3探究水的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

《4.3探究水的组成》同步练习及答案 我夯基我达标 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稀硫酸除锈 C.液氮作制冷剂 D.氮气用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 思路解析:氧气用于炼钢利用的是氧气可以助燃的性质,是化学性质;稀硫酸除锈利用的是硫酸和铁锈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也是化学性质;液氮作制冷剂利用的是液氮升华吸热的性质,是物理性质;氮气用于填充灯泡作保护气利用的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化学性质。答案:C 2.从微观上看,电解水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分子 B.氢原子、氧原子 C.氢元素、氧元素 D氢分子、氧分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没有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所以B不正确。而C中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而不是微观粒子,所以也是错的;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水分子发生了变化,而不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变化,所以A是正确的,而D是不正确的。 答案: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变,是物理变化,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B.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比原子大 C.气球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 D.双氧水(H2O2)和水(H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以及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要发生改变,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变的,所以A是不正确。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所以B 不正确。分子之间有间隔,这种间隔受到压强的影响,气球易被压缩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缘故,所以C是正确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双氧水分子和水分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实验报告单(20200911102353)

小学科学五年级实验报告单 ---马士和小学:姚兰泉 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 时间9.6 实验名称种子发芽对比实验 实验器材:一次性水杯,纸巾、纸盒 我的猜测: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我是这样做的:1、准备好6个水杯,每个水杯都放好纸巾(中间 挖两个洞)贴上标签 2、将种子放入洞中 3、6个小盘中1号杯不滴,其余的都滴上适量的水。 4、用塑料纸将3号杯口密封,用塑料杯子罩住5号杯,用纸箱罩住6号杯。 5、将1号杯和2号杯,3号杯和4号杯,5号杯和6号杯进行对比。观察到的现象: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空气、温度缺一不可。 我认为: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疑问:为什么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水、空气、温度。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 时间10.11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器材:卡纸4张,其中3张在同一位置打一个洞(一枚硬币大小,夹子,手电筒、水管3段,弯头2个 我的猜测:光沿直线传播。 我是这样做的:1、用夹子夹住卡纸,横立在桌面上排成整齐的一行,间隔距离为15cm(没有孔的放在最末端) 2、用手电筒照射有孔卡指和管口 观察到的现象:光在物质中是直线传播。 我认为: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疑问:为什么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年(班)级___年级___班实验者 时间10.18 实验名称光的反射能力 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 我的猜测:黑色反黑光,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白光。 我是这样做的:1、夹子夹住卡纸 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 观察到的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我认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疑问:为什么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

第四章第三节探究水的组成 一.知识教案点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三.教案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元索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O。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捏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文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三、教案过程 [复习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 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 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那么,同学们想一 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元素 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强调]:水是一种纯净物,而江水、河水以及我们日常所用的自 来水都或多或少带有杂质,是混合物。通常我们化学中所说的水或蒸 馏水都是指纯净的水。在前面我们学化学式时,我们就已经知道水的 化学式是H2O。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 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 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 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二.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实验4-5: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报告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报告 组别:姓名: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1.记录数据

2.结论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_。 (4)如果在你看到蜡烛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能不能在白纸上看到蜡烛的像?____ __。说明蜡烛的像________(填“是”或“不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像我们把它称为_______。 五.反思与拓展 1、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为反射镜? 2、我们选择两支一样大小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和像的_________关系。 3、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____关系 4、我们放置平面镜时应该让它与水平桌面__________,否则会影响实验结论。 5、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正确吗?___________。你们觉得哪些原因会影响实验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六、拓展训练 1、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探究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作者:蒋多才(初中化学张掖市初中化学二班) 评论数/浏览数: 2 / 108 发表日期:2011-12-06 21:31:50 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一个课题,继从与人体生命第一重要的物质氧气之后,隆重推出的与人体生命第二重要的物质--水。从生活中走进化学,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化学教学理念,并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出发,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是一门可学的科学,一门有必要学的科学,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本课题以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它们组成上的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 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学情分析 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物质,虽然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质,但怎样以化学的眼光认识水,学生是陌生和不习惯的。所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出发,缩小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距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成了本课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教案探究水的组成

课题探究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 2、 通过对水组成的探究,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分析、概括、获取结论的方法。 4、通过对水组成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合作的精神,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教师讲述海水燃烧的故事。(追问)海水燃烧的原因是什么? 二、猜想与假设(学生讨论,进行猜想) 三、设计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方案一、点燃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观察是否有水生成。方案二、电解水,若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四、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 实验探究一、电解水实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完成下表。) 实验记录一 实验记录二 1

2 ??→?通电 巧记忆:【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V )】 分析与结论: (1)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 水 氢气 + 氧气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播放:水分子分解的过程。 让学生感受化学变化过程中,微观粒子的变化,体会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而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以上再次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H )、氧元素(O )组成的。 五、反思与评价 1、气体在玻璃管上方聚集的原因是什么?漏斗中的液面为什么上升? 2、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小于1:2的原因是什么? 六、表达与交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感悟中考 1、(2010.重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B 、 检验氢气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不纯。 C 、 氢气是无色、无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D 、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唯一产物——水, 该反应也能证明水的组成。 2、(2011.河北)如图是通电分解水的实验装置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硫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可知:A 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B 试管内收集到气体是____。 (3)检验A 试管内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检验B 试管内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 (5)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五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五年级下册科学分组实验教案 目录: 1、自制电磁铁 2、电磁铁性质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4、电磁体的磁极 5、探究太阳、影子与气温的关系 6、探究四季形成的原因 7、认识使用显微镜 8、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实验一、自制电磁铁 实验准备:绝缘导线(约1米长)、淬过火的铁钉、开关、钢棒、木棒、铝棒等。 实验过程: 1.请学生阅读课文P3铁钉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要领: ⑴朝着同一个方向绕导线。 ⑵要将绕在铁钉上的线圈2头固定好。 ⑶两头要留有适当的引线。 制作完电磁铁,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是否具有磁性?(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 3.学生动手制作铁钉电磁铁,并自由实验。 4、我们现在来观察一下电磁铁的构造,它可以分成几部分? 5、学生观察后回答。 6、如果把铁钉换成别的物体,在电路接通后,还能吸引回形针吗?

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猜想,然后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实验中搞好记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实验二、电磁铁性质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实验过程: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填写P6表格。 4.我们的这些假设可以被证明吗?应该怎么做实验证明? 5.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范例。以研究电池节数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为例,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要想知道电池节数增多时,磁力是会加大还是减小,我们要使哪些因素保持不变呢?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改变哪些因素,才能知道电池节数会对磁性造成影响呢? 实验三、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实验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长短不同的铁螺栓3个、粗细不同的铁螺栓3个、直径不同的线圈3个、强力电磁铁

42探究水的组成

4.2探究水的组成 1、课前准备 O,你能读到的信息 根据水的化学式H 2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2、课堂提升: .电解水测定水的组成【实验4-5】 (1)电解水的实验A.装置―――水电解器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D.化学反应: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质量比可简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F.检验:O 2 ---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H 2 (2)结论:①水是由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 由。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探究组成水的组成 1、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请问石蜡一定有元素组成,可能有元素组成。(提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不变?元素种类变不变?) 2、水是由组成;水是由构成,水分子在分解时,生成了原子和原子,个氢原子及合成,很多聚集成;个氧重新组合成,很多聚集成。 3、训练巩固: (1)通电前向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的目的 是。 (2)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元素. 1、若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A、 B、 C、 D、 2、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水元素组成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水的组成很复杂,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水电解B.氢气燃烧C.呼吸过程D.酒精挥发

4、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水里有氢气和氧气 D.只要将氢气和氧气充分混合,就能得到水 5、关于水的组成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2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C.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水是由1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6、电解水的实验不能说明() A.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 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在变化中分子不变 7、右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1).写出带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C__________。 (2).写出A、B内收集到的气体的名称: A内气体_____ _。B内气体___ _ _ _。 其中A与B体积比为; (3)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 _______ 。 (4).用燃着的木条放在A、B管口,分别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 该实验能得出哪些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