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性疾病诊疗常规

乳腺良性疾病诊疗常规
乳腺良性疾病诊疗常规

乳腺纤维腺瘤诊疗规范

【诊断标准】

1. 症状乳房肿物。

2. 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有活动度;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 影像学检查 B超和钼靶检查(B超检查:多表现为肿块形状为卵圆形、圆形,实质,边界清,内部回声均质,肿块后方回声增强。钼靶X线检查:多表现为卵圆形、圆形密度增强影,边缘清楚,少数有粗大钙化。)

4. 组织病理学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确诊的金标准。

【入院标准】

具备1项者可收住院:

1. 体检或自检发现乳房肿块,需入院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者。

2. 乳腺彩超、钼靶检查考虑乳腺纤维腺瘤可能,需病理检查确诊者。

【入院检查】

1. 常规体格检查

全身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及淋巴结检查可发现有无皮疹、结痂、皮下出血等。心脏、呼吸系统、腹部等系统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重大疾病合并症情况。

专科检查:注意乳房肿物的质地、边界、活动度,是否有红肿疼痛。有无乳头溢液。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凝血功能、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小便常规、肝肾功能、性病三项、肝炎全套、生化常规、大便常规、胸片、乳腺钼靶、血性激素检查、尿妊娠试验等。

【入院治疗】

1.乳房肿物开放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乳腺肿块微创切除术:B超可见的不超过2.5cm的肿块或体检不可扪及的B超可见的肿块,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要求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患者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出院标准】

1. 伤口愈合好,无积血,无感染征象。

2.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出院带药】

根据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给予对症治疗药物如镇痛药及伤口外用药。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诊疗规范

【诊断标准】

1. 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或溢血。

2. 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或结节,质地中等,有活动度;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

3. 影像学检查 B超和钼靶检查(B超检查:多表现为肿块或结节,边界较清,内部回声均匀。钼靶X线检查:未见明显恶性征象。

4. 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确诊的金标准。

【入院标准】

具备1项者可收住院:

1. 体检或自检发现乳房肿块或结节,需入院行组织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者。

2. 乳腺彩超、钼靶检查考虑乳腺纤维瘤或纤维囊性乳腺病可能,需病理检查确诊者。

【入院检查】

1. 常规体格检查

全身体格检查全身皮肤及淋巴结检查可发现有无皮疹、结痂、皮下出血等。心脏、呼吸系统、腹部等系统检查可初步判断有无重大疾病合并症情况。

专科检查注意乳房肿物的质地、边界、活动度,是否有红肿疼痛。有无乳头溢液。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

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性激素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乳腺彩超及术前定位。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性病三项、肝炎全套、生化常规、大便常规、胸片、乳腺钼靶、尿妊娠试验等。

【入院治疗】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1. 乳房肿物开放切除术体检可扪及的乳房肿物。

2. 乳腺肿块微创切除术 B超可见的不超过2.5cm的肿块或体检不可扪及的B超可见的肿块,对于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可根据病情及患者的要求适当放宽手术指征。患者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出院标准】

1. 伤口愈合好,无积血,无感染征象。

2.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出院带药】

根据手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给予对症治疗药物如镇痛药及伤口外用药。

急性乳腺炎

【诊断标准】

(1)病史近期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多为哺乳期女性,常发生在产后3-4周;也可为非哺乳期女性。

(2)体征患侧乳房出现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常伴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等,随炎症发展常伴有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全身中毒表现。脓肿形成可有波动感。

(3)辅助检查以下三项可出现异常:

①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升高。

②乳房B超有利于乳房脓肿的诊断。

③疑有脓肿形成时可用穿刺证实。

【入院标准】

(1)乳房疼痛及肿胀明显,局部可扪及硬块,有形成脓肿倾向,皮肤发红灼热,并持续发热不退;

(2) 复杂性多房脓肿,溃破后排脓不畅;

(3) 血白细胞计数>15×109/L;超声检查提示脓肿形成。

具备以上1项者可收住院。

【入院检查】

1. 常规体格检查

全身体格检查心、肺、腹部、神经系统检查以排除其它合并症;体温,皮肤情况等。

专科检查乳房皮色、肿块、疼痛情况,腋下淋巴结有无肿大、触痛;

2.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大便常规、小便常规、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乳腺彩超、胸片、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肺功能、超声心动图、人型PPD皮试、腹部B超、病理学检查以及病情诊断和病情评估所必需的其他检查项目。

【入院治疗】

1. 早期未形成脓肿前,应用抗菌药物可获得良好效果入院后即开始使用抗菌药

物,经验性抗菌治疗可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克林霉素类药物。

2. 脓肿形成后,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后取(炎性)肿物或脓腔壁组织送病理检查,脓液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调整抗菌药物种类。

【出院标准】

1. 体温正常3天,引流管通畅或已拔除。

2. 常规化验指标无明显异常。

3. 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出院带药】

患者出院时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给予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或伤口外用药。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疗常规

【诊断标准】

1. 症状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单侧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常为血性或浆液性。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表现隐匿,有时可有血性或浆液性溢液。

2. 体征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部分患者查体时可触及乳腺肿物,多位于乳晕周边。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表现隐匿,有时可有血性或浆液性溢液,当乳头状瘤成簇生长时有时则可触及肿物。

3. 影像学检查

超声超声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敏感性要高于钼靶。大部分病灶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级通常为 3 级,表现常为实性低回声肿物,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有时可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囊实混合性肿物。

乳腺钼靶可见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的孤立肿物影,典型者位于乳晕周围。部分可表现为多发肿物。外周型乳头状瘤在钼靶片中常无异常改变,部分可表现为外周型微钙化或多发小结。

磁共振成像(MRI) MRI 适用于超声诊断导管扩张超过 3mm、既往有乳头状瘤病史、家族史或怀疑有外周型乳头状瘤的患者。乳头状瘤可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增强肿物影像。

导管造影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中,约 90%的病例可见导管内有光滑圆形充盈缺损,或可见乳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还可表现为导管迂曲、扩张。在断端或充盈缺损区的近端导管可有明显扩张。较大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见病变乳管扩张呈囊状,管壁光滑,其间可见分叶状充盈缺损。

乳管镜镜下表现为导管内红色或淡红色及红、黄、白相间的实质性占位,表面呈光滑或小颗粒状,在管腔内可小范围前后移动,周围管壁光滑有弹性。

4.组织病理学诊断

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检查乳头溢液的细胞学涂片诊断乳头状瘤的阳性率较低,仅为 50%~70%。乳头状瘤的形态学特征有时会与低级别癌细胞有重叠,此时需要通过组织活检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穿刺活检穿刺活检常可确诊乳头状瘤。细针穿刺对恶性病变的敏感性要明显低于粗针穿刺(44%对 82%),有时也会出现假阳性结果,特别是在存在硬化性乳头状病变时。

粗针穿刺对于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并没有高到可以避免外科手术,其对恶性乳头状

病变病例的低估率可达到 15.7%。

【临床表现】

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多以单侧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常为血性或浆液性。部分患者查体时可触及乳腺肿物,多位于乳晕周边。挤压肿瘤所在区域,乳头相应乳管开口处可有血性或其他性质液体溢出。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表现隐匿,有时可有血性或浆液性溢液,当乳头状瘤成簇生长时有时则可触及肿物。

【鉴别诊断】

纤维腺瘤实性乳头状瘤需要与纤维腺瘤相鉴别。纤维腺瘤较大及表浅时,查体可触及。超声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低回声肿物,有时可有小分叶存在,BI-RADS 分级多为 2~3 级。钼靶可表现形态规则、边界清晰的等密度或略高密度肿物影,BI-RADS 分级多为 3 级。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缺乏特异性,需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来确诊。当乳头状瘤内存在硬化或梗死时,其影像学BI-RADS 分级可达4C 或5 级,与恶性病变难以鉴别。当乳头状瘤伴有微钙化时,其恶性可能增大。

【处理原则】

随访对于经粗针活检证实为乳头状瘤,不伴有恶性及不典型性病变,影像学与组织学诊断相符,直径小于 2mm 者,可采用影像学随访来替代外科手术。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

手术①对于良性乳头状瘤,在超声引导下使用空心针 14G 以上的真空辅助活检系统进行切除,可完整切除小的导管内乳头状瘤,从而避免开放手术。②伴有血性溢液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均建议行手术治疗。可使用乳管镜术中定位或直接切除导管内乳头状瘤。③所有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病变,尤其是外周型乳管内乳头状瘤,均可常规行包括病变乳导管在内的区段切除术。

【预后】

不伴有非典型性病变的中央型乳头状瘤,其继发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2 倍;当伴有非典型性病变时,此类风险增加 5 倍。外周型乳头状瘤比中央型乳头状瘤继发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3 倍,当伴有非典型性病变时,则增加 7 倍。

图穿刺活检示意图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诊疗常规

【定义】

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是发生在女性非哺乳期的一组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乳腺肿块、乳头内陷、乳头溢液及乳腺脓肿为主要表现,甚至形成乳腺周围瘘管或窦道。主要包括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MDE/PDM)、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GLM)。其发病可以影响各个年龄段的成年女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阻塞学说乳头内陷、乳管阻塞导致分泌物的阻滞,在引起无菌性炎症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导致本病发生。

感染学说肠球菌、厌氧性链球菌、布鲁氏杆菌、分枝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导致本病都有报道。最新研究显示肉芽肿性乳腺炎同棒状杆菌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吸烟国外文献显示重度吸烟与 MDE/PDM 的发生、发展及复发密切相关,但其机制目前并不清楚。

其他因素有学者提出 GLM 同自身免疫因素、服用避孕药物、高泌乳素血症、外伤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组织病理学】

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镜下病变乳腺导管高度扩张,管壁高度增厚,囊腔内充满粉红色颗粒状浓稠物质,扩张导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后期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包绕。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镜下可见以乳腺小叶单位为中心的非干酪样肉芽肿,呈多灶性分布。病变中部常见中性粒细胞灶――微脓肿。

【临床分型】

隐匿型以乳房胀痛或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乳头溢液常呈间歇性,多为单侧溢液,可发生在多个导管,溢液可为血清样,也可为白色或奶酪样等。

肿块型该类疾病首诊的主要表现,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扁平或结节状,可伴有乳头内陷。

脓肿型在慢性病变基础上继发急性感染形成脓肿,严重者可伴有局部红肿、灼热、触痛,但全身症状少见。

瘘管型少见,脓肿自行破溃或引流术后形成瘘管或窦道。

表 2 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与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鉴别

【辅助检查】

血常规常不伴有结果的改变,但伴急性炎症的患者应尤其注意其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

病原微生物检查应积极寻找病原微生物存在的证据,方法包括镜检和细菌培养。细胞学检查溢液者涂片可见大量泡沫性组织细胞、成熟的浆细胞。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细针穿刺可见多量的上皮样细胞。

乳管镜 MDE的乳管镜下表现为总乳管或(和)大导管内大量白色、絮状、团块状分泌物,导管增宽伴管壁弹性消失,有时可以见到纤维架桥网状结构。

乳腺超声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回声不均匀,部分可见液性暗区。有时仅表现为局部腺体层结构紊乱,不同程度的导管扩张。乳腺 X 线摄片表现为与周围腺体密度相似的肿块,毛刺细小,可伴有稀疏钙化灶。

MRI T1加权像(T1WI)上呈现低信号,T2 加权像(T2WI)上呈现较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为不均匀混杂强化。

穿刺活检推荐空心针穿刺,不建议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组织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①乳腺癌: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肿块常有触痛,一般不与胸壁粘连,血性溢液少见。

②乳腺结核:病理查见典型的干酪样坏死可以明确诊断,可采用抗酸染色、结核感染 T 细胞检测(T-SPOT.TB)等方法寻找结核菌。

③其他:结节病、真菌感染、韦格纳肉芽肿(Wegner’s 肉芽肿)等。

【处理原则】

手术治疗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其方式可选择肿块切除术、区段或象限切除术、皮下腺体切除术等,原则是必须完整充分切除病灶。脓肿形成者须切开引流,多房脓肿的患者引流要彻底。已经形成乳腺瘘管或窦道的患者可以行瘘管切除术,广泛多发病变或反复发生者可行单纯皮下腺体切除术。

药物治疗急性期经验治疗推荐使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抗厌氧菌的药物,根据药

敏结果调整使用方案。反复发作、窦道经久不愈或病变广泛不适合手术者,可给予三联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取得缓解后再行手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小叶炎可口服激素类药物取得缓解。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目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掌握乳腺疾病自查技巧或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癌发生瀘,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图片、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材料;效果:人群认知程度由37 增加到80。 关键词:乳腺自查技巧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已超过宫颈癌(40—60 岁是乳腺癌的最好发年龄),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绝大部分乳腺疾病是由病人自己发现的。定期的乳房自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病变。故应指导妇女乳房自查技能,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发病主要与雌激素改变和紊乱有密切关系,另外与遗传、哺乳、生育、高脂肪饮食、肥胖、乳腺良性疾病等也有关。尤其是有家族史、一侧患乳腺癌的病人、乳腺良性疾患或已婚未育者以及高脂肪饮食者。 自查技巧 一、自查时间:月经后7—10 天 二、年龄:40—60 岁之间,绝经期前后,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增高有 关。 三、乳房视诊: 1.体位:站在镜前以各种姿势,如:两臂放松垂与身体两侧,双手撑 腰,向前弯腰或双手高举枕头于头后。 2.观察内容:①外形,比较双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轮廓

有无改变 ②乳头有无内陷及太高、偏移、糜烂,用拇指及四指轻轻挤压乳头有 无溢液③乳房皮肤:有无局部皮肤轻微下陷、红肿、静脉曲张、结节 等。④两侧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肿胀和隆起。 四、乳房触诊: 1.体位和顺序:①坐位,左臂上举,手放在头顶上方,用右手检查左乳 房,按顺序以乳头为中心,外上T外下T内下T内上T 腋窝-乳头, 同法检查对侧。②卧位,仰卧床上,手指平压乳房,轻压,从外向乳 头逐圈检查乳房有无包块,被查侧手臂放于身侧检查一遍,压在头后 再检查一遍。同法检查对侧。 2.手法:手指手掌平置,轻施压力,滑动触诊。 3.触诊内容:①正常乳腺均匀一致的柔韧感和细颗粒感,月经期、哺乳 期增大,结节样感加重但均匀一致。②肿块:注意肿块的大小、硬 度、边界、活动度,表面皮肤是否粗糙、皱缩、有无粘连。③局部腺 体增厚:部位、范围、质地、有无触疼。④乳头:挤压乳头有无疼 痛、溢液、颜色变深等。⑤腋窝和锁骨上窝注意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五、疼痛: 约有1/3 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偶发、阵发或者是持续性,多为隐痛,钝痛,牵拉痛或者刺痛。 小结 因此,对健康体检人群特别是对更年期和绝经前后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实施乳腺自查是很有必要的,使她们大大增加了自我防护能力,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医学相关)

乳腺癌护理常规试题 一、填空题 1、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一般是由乳腺导管上皮发生病变引起。 2、中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3、乳腺癌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性激素变化、月经、饮食习惯、乳腺疾病、遗传因素等。 4、乳腺癌临床症状和体征有:皮肤改变、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不可被推动等等。 5、切口的护理时,严密观察患侧手臂远端血运情况,如发现脉搏扪不清、皮肤发紫、皮肤发冷等,应考虑腋部血管受压,立即调整绷带松紧度。 6、乳腺癌护理中常见问题有:焦虑或恐惧、疼痛、组织灌流量的改变、躯体(患侧肢体)移动障碍、自我形象紊乱、知识缺乏和潜在并发症等。 7、手术后1~2d一般每日引流液体为 50 ~ 100 ml,以后逐渐减少。手术后 3~ 5 d,皮下无积液、皮瓣与胸壁紧贴即可拔出引流管。 8、乳腺癌护理措施:饮食护理、皮肤准备、心理护理、体位、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手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健康宣教等。 9、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皮瓣下积液、出血气胸、皮瓣坏死等。 10、功能锻炼:术后 1 ~ 2 d活动手或腕部,手术后3~5d做患肢的功能锻

炼,术后7d可活动肩部,但不宜活动范围过大,负重过大或过久。 11、健康宣教的内容:术后康复锻炼、义乳假体、乳房自检指导、术后化疗或放疗等。 12、术后康复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14、健康宣教之避孕,术后 5 年内避免妊娠,防止乳腺癌复发。 二、选择题 ( C )1.乳癌病变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A 肺 B 肝 C 腋窝淋巴结 D 锁骨下淋巴结 ( C )2.乳癌的首发症状 A 乳头凹陷 B 橘皮样改变 C无痛性肿块 D 乳房弥漫性性增生 ( B )3.乳癌最常发生的部位 A乳头及乳晕处 B 外上象限 C外下象限 D 内上象限 ( D )4、乳癌病人皮肤出现“酒窝征”的原因 A 癌肿与皮肤粘连 B 肿瘤压迫 C 并发炎症 D 浸润Cooper韧带( A )5、早期发现乳癌最有效的方法 A 乳房钼靶X线 B B型超声检查 C 近红外线扫描 D MRI ( A )6、乳癌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A 乳房癌根治术 B 乳房癌改良根治术 C 保留乳房的乳房癌根治术 D 扩大根治术

乳腺癌的护理常规

乳腺癌的相关知识和护理 乳腺癌时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房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 乳房癌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诱发因素: 1 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 2 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母亲和姐妹),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 其他乳房疾病。 4 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 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 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 7 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 口服避孕药。 9 食物:尤其是脂肪饮食,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10 饮酒 11 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一)症状 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乳房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隐痛,少数为针刺样痛,疼痛不随月经周期而变化。晚期癌肿侵犯神经时则疼痛较剧烈,可放射到同侧肩、臂部。 (二)体征 1、乳房肿块 乳房肿块常是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80%以上为患者自己偶然发现,只有一小部分是查体时被医生发现。 (1)部位肿块绝大多数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其次为内上象限、上方及中央区,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得护理常规 目得: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掌握乳腺疾病自查技巧或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癌发生瀘,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图片、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材料; 效果:人群认知程度由37增加到80。 关键词:乳腺自查技巧 乳腺癌就是女性常见得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得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已超过宫颈癌(40—60岁就是乳腺癌得最好发年龄),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得恶性肿瘤1。绝大部分乳腺疾病就是由病人自己发现得。定期得乳房自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病变。故应指导妇女乳房自查技能,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发病主要与雌激素改变与紊乱有密切关系,另外与遗传、哺乳、生育、高脂肪饮食、肥胖、乳腺良性疾病等也有关。尤其就是有家族史、一侧患乳腺癌得病人、乳腺良性疾患或已婚未育者以及高脂肪饮食者。 自查技巧 一、自查时间:月经后7—10天 二、年龄: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增高有关。 三、乳房视诊: 1.体位:站在镜前以各种姿势,如:两臂放松垂与身体两侧,双手撑腰,向前弯腰或双手高 举枕头于头后。 2.观察内容:①外形,比较双侧乳房大小、形状就是否对称,轮廓有无改变 ②乳头有无内陷及太高、偏移、糜烂,用拇指及四指轻轻挤压乳头有无溢液③乳房 皮肤:有无局部皮肤轻微下陷、红肿、静脉曲张、结节等。④两侧腋窝与锁骨上窝 有无肿胀与隆起。 四、乳房触诊: 1.体位与顺序:①坐位,左臂上举,手放在头顶上方,用右手检查左乳房,按顺序以乳头为 中心,外上→外下→内下→内上→腋窝→乳头,同法检查对侧、②卧位,仰卧床上,手 指平压乳房,轻压,从外向乳头逐圈检查乳房有无包块,被查侧手臂放于身侧检查一 遍,压在头后再检查一遍、同法检查对侧、 2.手法:手指手掌平置,轻施压力,滑动触诊。 3.触诊内容:①正常乳腺均匀一致得柔韧感与细颗粒感,月经期、哺乳期增大,结节样感 加重但均匀一致、②肿块:注意肿块得大小、硬度、边界、活动度,表面皮肤就是否 粗糙、皱缩、有无粘连。③局部腺体增厚:部位、范围、质地、有无触疼、④乳头: 挤压乳头有无疼痛、溢液、颜色变深等。⑤腋窝与锁骨上窝注意有无肿大得淋巴结。 五、疼痛: 约有1/3得病人有不同程度得疼痛,可偶发、阵发或者就是持续性,多为隐痛,钝痛,牵拉痛或者刺痛、 小结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一、评估与观察要点 1.观察患侧肢体是否水肿、腋窝淋巴肿大、溃烂及功能障碍情况。 2.观察放疗区皮肤破损情况及化疗反应。 3.观察患侧胸壁及健侧乳房是否触及肿块,肿块有无破损,若出现破溃需换药。 二、护理措施 1.做好患者及家属健康宣教,了解具体治疗计划,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加强自我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减轻焦虑恐惧心理。 2.饮食上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鱼、瘦肉、蛋、奶类,少量多餐。 3.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出血性膀胱炎、心脏毒性、过敏反应等。 4.术后皮肤愈合不好积极进行相应治疗,放射野勿用肥皂擦洗,勿自行涂药及搔抓、摩擦刺激,穿棉质内衣,保持局部干燥。 5.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坚持患肢功能锻炼。 6.预防患侧上肢肿胀的护理: (1)勿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做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2)指导患者保护患侧上肢:平卧时患肢下方垫枕抬高10°~15°,肘关节轻度屈曲,半卧位时屈肘90°放于胸腹部,下床活动

时用吊带托扶。 (3)按摩患侧上肢或进行握拳、屈、伸肘运动,以促进淋巴回流。 7.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放、化疗期间如白细胞<0.5×10/L,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予升白细胞治疗,预防感染。 (2)放疗者局部皮肤如出现瘙痒、干燥、色素沉着等,注意保护局部皮肤完整,以防抓破,每周修剪指甲,皮肤出现脱皮请示医生是否暂停放疗,预防感染。 三、健康教育 1.指导患者锻炼术侧上肢,如做康复操、肩关节旋转、梳头、手指爬墙等运动,循序渐进,避免劳累。 2.做好皮肤护理,特别是患侧腋窝处的皮肤。 3.避免患侧肢体提重物。 4.做好患者心理护理。 四、出院回访 1.患侧功能锻炼,是否达到完全恢复的状态。 2.患侧肢体是否有水肿的情况。 3.放射野皮肤是否完整,有无感染。 4.予饮食指导,服药指导,交代定期复查,进行自我乳房检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5.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临床表现】 (一)常见乳腺癌 1、乳房肿块 (1)早期:表现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小肿块,病人常在洗澡或更衣时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 动。 (2)晚期:乳腺癌发展至晚期可出现:O 1肿块固定:癌肿侵入胸筋膜和胸肌时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O2卫星结节、铠甲胸:癌细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肤时,可出现多个坚硬小结节或 条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若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 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病人呼吸受限;O 3皮肤溃烂:癌肿 处皮肤可溃破而成溃疡,常有恶臭,易出血。 2、乳房外形改变:随着肿瘤生长,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O 1酒窝征:若肿瘤累及Cooper 韧 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2乳头内陷:,乳腺的 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 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O 3橘皮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3、转移征象d淋巴转移:最初多见于患者腋窝,少数散在、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 痛、可被推动,继而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d血行转移: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可出现局部骨疼痛,肝转移可出现肝大或黄疸等。 (二)特殊类型乳腺癌 1 、炎性乳腺癌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 表现为乳房明显增大, 皮肤充血、红肿、发热犹如急性炎症。检查时整个乳房肿大发硬, 但无明显局限性肿块。炎性乳癌转移早而广, 病程进展极为迅速, 对侧乳房常被侵及, 预后极差。 2、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初发症状为乳头刺痒、灼痛。以后出现慢性湿疹样改变, 包括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可伴有黄褐色鳞屑样痂皮。病变皮肤发硬,边界较清。 病变继续发展, 乳头可出现内陷和破损。有时在乳晕深部扪及小肿块, 此类乳癌淋巴转移出现很晚,恶性程度低, 预后较好。 【评估要点】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的月经史,婚育史、哺乳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 2、身体状况 (1)局部:O乳房外形:两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红、肿、局限性隆起、凹陷 及橘皮样改变;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头有无内陷,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d 2乳房肿块:肿块大小之地和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肿块与深部组织的关系。 (2)全身:d评估病人有无癌症转移的征象:如锁骨上、腋窝淋巴结和其他部位有无淋巴结;d2 评估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3)辅助检查:包括特殊检查及与手术耐受性有关的检查。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1.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1)预防: 1)避免乳汁淤积,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吸空 2)防治乳头皲裂,可用自身乳汁涂抹 3)保持乳头清洁,妊娠后期每天用清水洗,哺乳后清洗 4)应纠正乳头凹陷 (2)按普外一般护理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3)炎症发生后应注意: 1)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2)补液及应用抗生素 3)用乳罩托起肿大的乳房以减轻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4)保持乳管通畅 5)局部热敷 (4)手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护理及全麻后护理常规 2)根据切开部位采取不同的卧位,保持引流通畅 3)停止哺乳,孚L汁用吸乳器吸出,或用芒硝外敷,安医嘱服回奶药4)患乳托起,减少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2乳腺癌手术护理常规

(1)手术前护理 1)按普外一级护理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准备 3)应终止妊娠 4)完善术前检查 5)乳腺癌根治术,需要做植皮者,准备对侧大腿供皮区皮肤 6)手术前用化学疗法者,按化疗护理常规 (2)手术后护理常规 1)按手术后护理常规及全麻护理常规 2)清醒后改半卧位 3)伤口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球,保持通畅,定时按压并观察引流 液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4)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球应低于引流口 5)倾倒引流液是应夹闭管道,放空气进入 6)术后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液供应情况 7)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有计划的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拔除 引流管之前禁止做外展动作 8)指导患者如何穿脱衣服,穿衣时---应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 衣时---应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9)禁止在患肢进行穿刺 10)注意供皮区创面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11)术后给予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按化疗,放疗护理常规

乳腺专科护理常规

专科护理常规 一、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二、乳腺疾病手术护理常规 三、乳腺癌根治手术护理常规 四、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重建术护理常规 五、巨乳缩乳术护理常规 六、乳腺良性疾病切除术护理常规 七、乳腺癌化疗护理常规 八、疲乏护理常规 九、骨髓抑制护理常规 十、感染护理常规 十一、便秘护理常规 十二、发热护理常规 十三、糖尿病护理常规 十五、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常规 十六、PICC导管维护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一、入院护理常规: 1.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根据病情准备床单位及物品。 2.病房主班护士应与处置室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主动、热情接待病人,协助 病人办理入科手续后,护送病人到指定床位。 3.责任护士首先应做好自我介绍,并主动为病人及家属做好入院介绍。 ⑴介绍主管医师及相关护理人员。 ⑵介绍医院的规章制度及病室制度,如: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伴制度、订 餐制度(其中包括食堂位置、就餐时间等)。 ⑶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同室病人及病室环境,如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物品摆 放要求、污物间、配膳间位置等。 4.主班护士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 体重,并记录于体温单内。 5.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6.责任护士应主动了解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并于入院 24小时内进行护理查体,完成入院评估、建立护理病历、拟定护理计划、措施及实施,同时依据病人状况相关健康教育。 7.病人入院后每日测量并记录T、P、R、BP四次,连续三天,体温正常者改为 每日两次。若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日询问大便次数并记录,每周测量并记录体重、血压一次。 8.入院后遵医嘱于次日晨留取血、尿标本进行化验,并向病人说明各项检查的 目的。合理为病人安排各项检查,做到全部陪检。 9.责任护士依据病人心理状况、以及各项检查回报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及措 施,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指导及健康教育。 二、乳腺疾病患者出院护理常规: 出院前护士全面评估患者,依据病情及具体情况,实施出院指导。 1.患肢锻炼及保护方法。 2.患肢水肿的预防、观察及护理措施。 3.乳腺自检方法及定期复查时间。 4.义乳佩戴的意义。 5.夫妻生活指导。 6.术后放疗及跟踪化疗的相关指导。 7.出院带药的药理作用、服用方法、副作用。 8.心理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9.相关营养、饮食指导。

乳房的护理常规

乳房的护理常规 1、孕期乳房的护理: 孕期由于激素作用,乳房渐渐增大,这时可用布类胸罩将乳房托起,但不要压住乳头,不要穿过紧的内衣,以免影响乳房的发育和产后哺乳。 ⑴、乳房平坦或凹陷者可每日两次进行伸展和牵拉练习。①伸展法:将两拇指放乳头根部向两侧伸展,上下左右转动,每次3至5分钟。②牵拉法:用拇指和食指牵拉乳头,每次20-30下。 ⑵、怀孕6个月后每日用温水擦洗乳头一次,每次擦30至40下,擦洗时不要用力过猛。经常擦洗乳头能增强乳头皮肤的韧性,可防止产后乳头皮肤皲裂。 ⑶、妊娠晚期每天两次进行乳房按摩,促进乳房的发育。按摩的方法是:孕妇取坐位,用双手手掌在乳房周围轻轻按摩1至3分钟,然后用五个手指轻轻抓揉乳房10至20下。 ⑷、鼓励孕妇及家属建立母乳喂养的决心与信心。 2、产后乳房的护理 ⑴、每天用温水清洗乳头,忌用肥皂、酒精等剌激物擦洗乳头,防止乳头痛及乳头皲裂。乳头皲裂时可用乳汁涂抹,继续哺乳,先喂健侧,患侧可行多次、短时间的喂奶。 ⑵、乳头平坦或凹陷,产前又未加以纠正者,产后必须给予特殊的指导,通过吸吮乳头得到纠正,避免奶胀。

⑶、产后要早吸吮。分娩后60分钟内,母婴裸体皮肤接触并让婴儿吸吮30分钟以上。早吸吮有利于早分泌乳汁、多分泌乳汁,也有利于乳房的健康和子宫的收缩。 ⑷、延伸服务——产后妈妈关心乳房。①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喂奶方式,一般常用坐式、侧卧式、环抱式等。②正确的喂奶姿势有利于防止乳头疾病的发生。③根据婴儿需要随时哺乳。④每次喂奶后应将乳汁排空,若有郁积应及时借助吸奶器或按摩排出乳汁,防止乳腺炎的发生。⑤注意婴儿口腔卫生,如有乳头破损,要停止喂奶并及时治疗。 ⑸、哺乳期妇女应注意休息,保持精神愉快,增强全身抵抗力,减少乳腺炎的发生。一旦发现乳腺炎要及时去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020年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课件)

2020年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课件) 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概述: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感谢聆听 (二)临床表现 1、主要以乳房为主,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多发. 2、肿块增大缓慢,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3、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无影响。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多为偶然扪及.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乳腺纤维瘤诊治的相关知识 2、焦虑与所患疾病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营养状况 2、皮肤情况 3、个人生理情况 术后: 1、常规检查和改善病人的营养:术前做心、肺、肝、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 3、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饮食 2、活动 3、伤口 4、个人卫生 术后: 1、病人术后6小时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恢复正常饮食,应加强营养的补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拆线前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防止出汗,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遵医嘱换药、查看伤口情况.洗澡时伤口不要沾水,防止感染. 4、预防感冒、防止因感冒、咳嗽导致伤口疼痛。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1)告知患者乳房良性肿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 (2)讲解手术成功案例,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 (4)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减轻患者剧烈的应激反应,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健康指导 (1)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提较重的物品、手臂上抬、扩胸运动等,防止伤口裂开或感染; (2)术后洗澡时伤口注意不要沾水,防止感染,影响伤口恢复; (3)预防感冒,防止因感冒咳嗽导致伤口疼痛和感染;(4)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油腻、厚味等助火生痰的食物,饮食应清淡,富有充足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3、出院指导 (1)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按时回院换药; (2)定期复查和乳房自查,以便及时发现恶性变;

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概述: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 (二)临床表现 1、主要以乳房为主,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多发。 2、肿块增大缓慢,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3、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无影响。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多为偶然扪及。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乳腺纤维瘤诊治的相关知识 2、焦虑与所患疾病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营养状况 2、皮肤情况 3、个人生理情况

术后: 1、常规检查和改善病人的营养:术前做心、肺、肝、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 3、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饮食 2、活动 3、伤口 4、个人卫生 术后: 1、病人术后6小时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恢复正常饮食,应加强营养的补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拆线前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防止出汗,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遵医嘱换药、查看伤口情况。洗澡时伤口不要沾水,防止感染。 4、预防感冒、防止因感冒、咳嗽导致伤口疼痛。

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乳腺纤维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概述: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 (二)临床表现 1、主要以乳房为主,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多发。 2、肿块增大缓慢,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3、月经周期对肿块的大小无影响。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多为偶然扪及。(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乳腺纤维瘤诊治的相关知识 2、焦虑与所患疾病有关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营养状况 2、皮肤情况 3、个人生理情况 术后: 1、常规检查和改善病人的营养:术前做心、肺、肝、肾重要脏器功能检查;同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根据手术部位做好皮肤准备。 3、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饮食 2、活动 3、伤口 4、个人卫生 术后: 1、病人术后6小时给予流质饮食,术后第一天恢复正常饮食,应加强营养的补

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拆线前避免剧烈活动,必要时局部加压包扎,防止出汗,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遵医嘱换药、查看伤口情况。洗澡时伤口不要沾水,防止感染。 4、预防感冒、防止因感冒、咳嗽导致伤口疼痛。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1)告知患者乳房良性肿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减轻患者的焦虑; (2)讲解手术成功案例,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消除其恐惧心理; (4)根据患者的焦虑程度,给予适量的镇静药物,减轻患者剧烈的应激反应,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健康指导 (1)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提较重的物品、手臂上抬、扩胸运动等,防止伤口裂开或感染; (2)术后洗澡时伤口注意不要沾水,防止感染,影响伤口恢复; (3)预防感冒,防止因感冒咳嗽导致伤口疼痛和感染; (4)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油腻、厚味等助火生痰的食物,饮食应清淡,富有充足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3、出院指导 (1)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按时回院换药; (2)定期复查和乳房自查,以便及时发现恶性变; (3)术后不要乱用药物和保健品; (4)生活规律,少接触辐射,饮食健康,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 4、健康促进 (1)尽量术后半年做一次彩超检查,爱护乳房,坚持体检(每月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 (2)调解情志,避免郁怒,保持乐观情绪; (3)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加强身体锻炼,有规律的工作、生活是预防乳腺疾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乳腺癌的护理措施

乳腺癌的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1)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必要性、手术方式及注意事项。 (2)介绍乳腺癌疾病术后较好的预后,增加患者的信心。 (3)介绍术后形体改变的弥补知识。 (4)鼓励患者表达自身感受。 (5)教会患者自我放松的方法。 (6)针对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7)鼓励患者家属和朋友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 2.术前常规准备 (1)术前行抗生素皮试,遵医嘱带入术中使用。 (2)协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心电图、超声、凝血常规等。 (3)术晨更换清洁病员服。 (4)术前建立静脉通道。 (5)入手术室时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无误后,送入手术室。 术后护理措施 1.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床档保护防坠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2.伤口观察及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若有,应及时通知医生并更换敷料。 3.各管道观察及护理:输液管保持通畅,留置针妥善固定,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尿管妥善固定,防止折叠受压;血浆引流管注意妥善固定,保持有效负压吸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 4.疼痛护理:评估患者疼痛情况;有镇痛泵的患者,注意检查管道是否通畅,评价镇痛效果是否满意。 5.基础护理:做好患者生活护理。 6.饮食护理:全麻清醒后6小时进普食。 7.体位与活动:全麻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全麻清醒后手术当日取平卧位或半卧位;术后第1日起,可下床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 血浆引流管的护理 1.固定:告知患者血浆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出和牵拉;若血浆管不慎脱出, 应立即通知医生,由医生重新安置。 2.通畅:保持持续有效的负压吸引;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每日及时倾倒 引流液。 3.观察并记录: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及性状,正常情况下手术当天引流液为血 性液体,24小时量在50—200ml,以后颜色及量逐渐变淡、减少;若单位时间内有较多新鲜血液流出,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加压包扎等;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有无皮下积血、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 4.拔管:每日引流液转为淡黄色,量少于10—15ml(连续3日)且创面与皮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 目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掌握乳腺疾病自查技巧或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癌发生瀘,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图片、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材料; 效果:人群认知程度由37增加到80。 关键词:乳腺自查技巧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已超过宫颈癌(40—60岁是乳腺癌的最好发年龄),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绝大部分乳腺疾病是由病人自己发现的。定期的乳房自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病变。故应指导妇女乳房自查技能,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发病主要与雌激素改变和紊乱有密切关系,另外与遗传、哺乳、生育、高脂肪饮食、肥胖、乳腺良性疾病等也有关。尤其是有家族史、一侧患乳腺癌的病人、乳腺良性疾患或已婚未育者以及高脂肪饮食者。 自查技巧 一、自查时间:月经后7—10天 二、年龄: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增高 有关。 三、乳房视诊: 1.体位:站在镜前以各种姿势,如:两臂放松垂与身体两侧,双 手撑腰,向前弯腰或双手高举枕头于头后。

2.观察内容:①外形,比较双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轮廓 有无改变 ②乳头有无内陷及太高、偏移、糜烂,用拇指及四指轻轻挤压 乳头有无溢液③乳房皮肤:有无局部皮肤轻微下陷、红肿、静 脉曲张、结节等。④两侧腋窝和锁骨上窝有无肿胀和隆起。 四、乳房触诊: 1.体位和顺序:①坐位,左臂上举,手放在头顶上方,用右手检 查左乳房,按顺序以乳头为中心,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腋窝→乳头,同法检查对侧。②卧位,仰卧床上,手指平压乳 房,轻压,从外向乳头逐圈检查乳房有无包块,被查侧手臂放 于身侧检查一遍,压在头后再检查一遍。同法检查对侧。 2.手法:手指手掌平置,轻施压力,滑动触诊。 3.触诊内容:①正常乳腺均匀一致的柔韧感和细颗粒感,月经期、 哺乳期增大,结节样感加重但均匀一致。②肿块:注意肿块的 大小、硬度、边界、活动度,表面皮肤是否粗糙、皱缩、有无 粘连。③局部腺体增厚:部位、范围、质地、有无触疼。④乳 头:挤压乳头有无疼痛、溢液、颜色变深等。⑤腋窝和锁骨上 窝注意有无肿大的淋巴结。 五、疼痛: 约有1/3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偶发、阵发或者是持续性,多为隐痛,钝痛,牵拉痛或者刺痛。 小结

【实用】-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时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前后的妇女,在我国占全身各种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和部分大城市报告乳房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有报道指出激素中雌酮(E 1 雌二醇与乳腺癌的发生直接相关。 1.护理评估 1.1.术前评估: 1.1.1健康史:生育月经史,过去疾病史和家族史。 1.1.2身体状况:双侧乳房大小,包块大小、硬度、外形是否整齐,边界是否清晰,表面是否光滑,与周围组织是否粘连。有无腋窝或其它淋巴结肿大。 1.1.3辅助检查:乳腺超声、红外线、钼靶X线检查等。 1.1.4心理社会支持状况:疾病认识程度、心理承受程度、家属心理状态等。 1.2.术后评估: 1.2.1康复状况:术后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色、质、量;皮瓣和切口愈合情况等。 1.2.2肢体功能:患侧上肢有无水肿、血循环及功能状态,锻炼计划实施情况。 1.2.3心理和认知状况:病人及家属对有关乳房疾病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出院前的心理状况。 1.2.4预后判断: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特殊检查、手术情况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评估乳腺癌的分期和预防。 2.主要护理问题 2.1恐惧/焦虑与对癌症的恐惧,乳房缺失后的忧虑有关。 2.2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患侧上肢淋巴引流不畅,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或感染有关。 2.3.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引流管有关。 2.4有自我形象紊乱的危险与乳房或邻近组织切除、瘢痕形成、乳房再造致双乳不对称有关。 2.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上肢功能锻炼及乳腺癌预防的相关知识。

3.护理措施 3.1术前护理 3.1.1皮肤准备:备皮范围上至锁骨上部,下至脐水平,两侧至腋后线,包括同侧上臂1/3和腋窝部。 3.1.2心理护理乳腺癌病人术前复杂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对癌症的否认,对手术的害怕、对预后的恐惧及对根治术后胸部形态改变的担忧,应多了解和关心病人,给予心理支持和疾病健康教育,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3饮食鼓励进食高蛋白、高能量、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为术后创面愈合创造有利条件。 3.2术后护理 3.2.1体位病人术后血压平稳可取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 3.2.2饮食术后6小时无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可试饮少量温开水流质—半流质—普食过渡,保证有足够热量和维生素,以利康复。 3.3伤口护理 3.3.1皮瓣:观察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手术部位用胸带加压包扎,使皮瓣紧贴创面,松紧度适宜,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若皮肤呈青紫色伴皮肤温度降低、脉搏不能扪及,应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3.3.2引流管:乳房切除术后,皮瓣下常规放置引流管,以及时引流皮瓣下的渗液和积气,使皮瓣紧贴创面,避免坏死、感染、促进愈合。护理时应注意:a.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病人卧床时固定于床旁,下床时固定于上身衣服。b.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每小时逆向挤捏引流管。c.观察引流液色、质、量并记录。术后1-2天,每日引流血性液体约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皮瓣下无积液,创面与皮肤紧贴即可拔管。d.引流过程中若有局部积液、皮瓣不能紧贴胸壁且有波动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4潜在并发症的预防 3.4.1患侧上肢肿胀:系患侧腋窝淋巴结切除后上肢淋巴回流不畅或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局部积液或感染等因素导致回流障碍所致。 措施:a.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b.指导病人自我保护患侧上肢:平卧时用垫枕抬高患侧上肢,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需他

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乳房局部有无红肿热痛、局部皮肤有无破溃、腋窝淋巴 结是否肿大。 2.评估患者所用药物、配合情况、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况。 3.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高热、寒颤及脉率加快等现象。4.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二、护理要点 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证足量水分摄入。3.休息: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4.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产褥期卫生习惯,勤更衣,定期淋浴,保持口腔、皮肤及阴部的清洁。 5.缓解疼痛: (1)防止乳汁淤积:患乳暂停哺乳,定时吸净乳汁。 (2)局部托起:用宽松的胸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3)局部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6.控制体温和感染: (1)控制感染:遵医嘱早期应用抗生素。 (2)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监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

(3)降温:高热者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解热镇痛药。(4)脓肿切开引流后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定时更换敷料。 7.如有切开引流,应注意保持引流的通畅,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敷料有无脱落,伤口有无感染等。 8.指导患者预防乳房炎的措施: 411 第十四篇乳腺、甲状腺外科护理常规 (1)保持乳头和乳晕清洁:每日清洗乳头,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2)纠正乳头内陷:乳头内陷者于妊娠期经常挤捏、提拉乳头。(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定时哺乳,每次哺乳时将乳汁吸净。 (4)保持婴儿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 (5)及时处理乳头破损。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之令狐文艳创作

乳腺疾病的护理常规 令狐文艳 目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掌握乳腺疾病自查技巧或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癌发生瀘,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图片、示范、讲解、发放宣传材料; 效果:人群认知程度由37增加到80。 关键词:乳腺自查技巧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占全身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已超过宫颈癌(40—60岁是乳腺癌的最好发年龄),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绝大部分乳腺疾病是由病人自己发现的。定期的乳房自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乳房病变。故应指导妇女乳房自查技能,以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发病主要与雌激素改变和紊乱有密切关系,另外与遗传、哺乳、生育、高脂肪饮食、肥胖、乳腺良性疾病等也有关。尤其是有家族史、一侧患乳腺癌的病人、乳腺良性疾患或已婚未育者以及高脂肪饮食者。 自查技巧 一、自查时间:月经后7—10天 二、年龄: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 量增高有关。

三、乳房视诊: 1.体位:站在镜前以各种姿势,如:两臂放松垂与身体两 侧,双手撑腰,向前弯腰或双手高举枕头于头后。 2.观察内容:①外形,比较双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 轮廓有无改变 ②乳头有无内陷及太高、偏移、糜烂,用拇指及四指轻 轻挤压乳头有无溢液③乳房皮肤:有无局部皮肤轻微下 陷、红肿、静脉曲张、结节等。④两侧腋窝和锁骨上窝 有无肿胀和隆起。 四、乳房触诊: 1.体位和顺序:①坐位,左臂上举,手放在头顶上方,用右 手检查左乳房,按顺序以乳头为中心,外上→外下→内 下→内上→腋窝→乳头,同法检查对侧。②卧位,仰卧 床上,手指平压乳房,轻压,从外向乳头逐圈检查乳房 有无包块,被查侧手臂放于身侧检查一遍,压在头后再 检查一遍。同法检查对侧。 2.手法:手指手掌平置,轻施压力,滑动触诊。 3.触诊内容:①正常乳腺均匀一致的柔韧感和细颗粒感,月 经期、哺乳期增大,结节样感加重但均匀一致。②肿 块:注意肿块的大小、硬度、边界、活动度,表面皮肤 是否粗糙、皱缩、有无粘连。③局部腺体增厚:部位、 范围、质地、有无触疼。④乳头:挤压乳头有无疼痛、 溢液、颜色变深等。⑤腋窝和锁骨上窝注意有无肿大的

乳腺癌化疗护理常规

乳腺癌化疗护理常规 一、心理护理: 1、消除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坦诚地回答病人的疑问,耐心地给病人讲解癌症的有关知识,告诉病人癌症并不是不治之症,随着医学的发展,有许多癌症可以治愈,有的甚至可以根治,恢复正常生活;根据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适当解释病情,告诉病人不良情绪对疾病及愈后的影响,给病人讲述以前成功的病例,使病人消除恐惧心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另外还应适当对病人进行死亡教育,以减轻病人对死亡的恐惧。 2 、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耐心细致地给患者讲解术前化疗的意义及其必要性,告诉患者手术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让患者明白医护人员的心情和患者心情是一样的,医生会拿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尽力将其治愈,使其愉快接受治疗。 3 、消除患者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恐惧根据病人的理解及承受能力给病人讲解化疗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应讲究谈话艺术性,多与患者交谈,耐心听取患者倾述,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告诉患者,应用化疗药物会有些不舒服,但应用化疗药前,会应用预防性药物及措施,如果仍有不适,医护人员会想办法给予处理,使患者消除思想顾虑,有必要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治疗。 二、化疗护理: 1、医学资料准备化疗前,应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准备好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测材料,充分了解各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便出现不良反应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2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保护小静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无痛的注射技巧可减轻病人对化疗的恐惧。护理人员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及丰富的业务知识,有计划地选用患侧肢体表浅静脉。因乳腺癌术后应避免患侧上肢静脉输液,故术后输液只能在健侧进行,为保护健侧静脉,化疗前辅助用药应选择健侧上肢浅静脉。 3 、如果患者已安置有PICC,在输入液体前抽回血,观察管路是否通畅,并再次告知PICC注意事项。 3 、如果患者输入紫杉醇,在化疗前夜22:00 和化疗当日4:00 遵医嘱服用地塞米松,如果漏服,及时告知医生,更改化疗时间,化疗过程中使用心电监测,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3 、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自化疗开始,每日 2 次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鼓励病人进营养丰富的食物,多饮水及富含钾离子的鲜果汁,协助病人制定合理食谱。 三、化疗患者的不良反映及处理: 1 、胃肠道反应是患者自述的最严重且最忧虑的化疗副作用,可导致营养不良而影响治疗效果,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消除房间异味,指导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1.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1)预防: 1)避免乳汁淤积,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吸空 2)防治乳头皲裂,可用自身乳汁涂抹 3)保持乳头清洁,妊娠后期每天用清水洗,哺乳后清洗 4)应纠正乳头凹陷 (2)按普外一般护理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3)炎症发生后应注意: 1)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2)补液及应用抗生素 3)用乳罩托起肿大的乳房以减轻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4)保持乳管通畅 5)局部热敷 (4)手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护理及全麻后护理常规 2)根据切开部位采取不同的卧位,保持引流通畅 3)停止哺乳,乳汁用吸乳器吸出,或用芒硝外敷,安医嘱服回奶药4)患乳托起,减少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2乳腺癌手术护理常规 (1)手术前护理 1)按普外一级护理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准备 3)应终止妊娠 4)完善术前检查 5)乳腺癌根治术,需要做植皮者,准备对侧大腿供皮区皮肤6)手术前用化学疗法者,按化疗护理常规 (2)手术后护理常规 1)按手术后护理常规及全麻护理常规 2)清醒后改半卧位 3)伤口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球,保持通畅,定时按压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4)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球应低于引流口 5)倾倒引流液是应夹闭管道,放空气进入 6)术后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液供应情况 7)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有计划的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拔除引流管之前禁止做外展动作 8)指导患者如何穿脱衣服,穿衣时---应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应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9)禁止在患肢进行穿刺 10)注意供皮区创面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11)术后给予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按化疗,放疗护理常规12)教会患者进行乳腺自我检查 13)弥补外形可用义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