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模板 (140)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经典模板 (140)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经典模板 (140)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家长来电”引发的思考

付老师您好,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晚上让孩子数一万粒大米,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说实话,我们家孩子很认真,就在这里一粒一粒的数。我看着很着

急,我想帮他,但是我一直觉得眼睛所看的范围内超过500粒以上,人的直觉

估计数目就会出问题,立体的更困难,所以我干着急,却想不到好办法。于是我就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一万粒大米”的内容,但是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人说:家里用普通的碗泡洗两碗就可以有四个成年人的饭量,但是两碗米加起来我也不觉得有一万粒。还有人说:成年人一天至少要消耗一万粒米粒才能维持基本

温饱,以这个为标准吧。也有人说:一两大米约2600粒(据说是曾经有人用电子秤称过的)。还有人说:他称过20粒大米重量是一克,一万粒大米就是500克,也就是0.5千克,也就是一市斤……大家的答案众说纷纭。实际上我们天天

吃饭,但是一个人一餐吃多少粒饭?我也很困惑。我想,一般人是数不清楚的,谁能数到那么大的数字呢?搞不好有一万粒吧?估计只有科学家才知道,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假如一个人一餐吃一万粒饭,一辈子要吃多少粒饭呢?这个问题对我们成人都那么困难,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更难?数一万粒大米是为了什么结果?麻烦您给解释一下。

这是一个熟悉的家长朋友打来的电话,我想肯定有很多的家长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的疑惑,花一晚上的时间让孩子数大米到底价值何在?我们小时候没有做过

这样的事情,我们不也认识一万了吗?不就是认识1000、2000、3000……9000、10000这几个数,会读、会写,再加上会口算整千数的加减。做这些有必要吗?他们很困惑。

数概念的建立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需要逐步认识更大的数。对大数目的认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可从数学知识体系入手让学生学习大数的读写,也可以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让学生体验大数目,进而再去认读。前者更多地关注自身的系统性,后者则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出发,让学生把这些情境与数的认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对大数目的感知和表象,建立形象鲜明的数的概念。《标准》中提出“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

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目”。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认识和体会更大的数,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与体验的机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是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2、本单元核心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支持学生进行认数学习的核心概念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一概念贯穿了学生认数学习的始终。通过认数教学,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的数感。数的认识教学核心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而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理解首先就是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对计数单位的理解需要用单位化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这种思想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以达到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理解数。由上面可以看出如果想把握本单元核心的数学思想,必须要对计数单位有一个具体的、系统的认识。

3 .教学内容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有关认数的教学内容,小学生是不能一次学完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自然数的认识要由小到大,逐步扩大认数的范围。按照人教

版实验教材的编排顺序,将自然数的认数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10 以内数的认识——11 —20 各数的认识——100 以内数的认识——万(包括千)以内数的

认识——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学情调研及分析:

关于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基础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学习的困难点是什么?通过调研我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千以内的数,学生缺乏计数大数的经验,对于同一个数,用不同的单位计数有困难。而用不同的计数单位对同一个数的计数过程,恰恰是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计数单位间关系的过程。计数单位概念的形成,既是认数学习的需要,也对学生度量思想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计数单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的、不容易接受的,学生在前面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已经到达了产生按群计数的需要。而本节课要完成学生将前面学习过的计数单位进行联系和梳理,以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相邻两个

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面对计数单位这样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我们在教

学中如何做到润物无声、浸润心田呢?由此我认为如何将抽象的计数单位具体化,是本节课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计数单位的抽象性、特殊性,这就需

要一些模型来作为支撑。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几次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模型支撑,以完成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的过渡。

二、案例教学设计与分析

片段一:设疑激趣,展开猜想: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的好朋友送给我10000粒大米,请你们帮老师

出出主意,我要用什么来装这一万粒大米啊?

(孩子们是最喜欢帮助别人的,他们争先恐后地帮我出主意,在他们的心中,10000是好大的数啊!有的说让我用汽车去取;有的说让我用装大米的口袋,有的孩子说用两个书包……)

师:这么多意见,老师到底听谁的呀?我都没主意了?怎么办呀?

生:老师,要是真有大米就好了!

师:对呀,可是学校里没有大米呀?

生:我们回家数数看,明天再告诉老师不就行了?

师:只好这么办了!但是老师可要提醒你,数的时候一定要先动脑,再动手,注意时间呀!

生:好!(声音极其洪亮,有的孩子兴奋地跳了起来。)

师:自己查阅有关资料,寻找有关万以上数的情境和信息,做摘录。

设计意图:体现了“让学生在广泛的背景中理解和认识数”的思想,其目的是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需要。

片段二:谈话引入,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万”

师:昨天晚上,每个同学都在家数出了一万粒粮食,能说一下你们是怎样数的吗?数完以后可以告诉我用什么工具来盛米了吗?

生:我是一粒一粒数的,数了好几个小时,最后装到一个娃哈哈矿泉水瓶里,还不到一瓶。

生:我是一百粒一百粒数的,我是先数100粒,放在一个小瓶子里。10个这么多就是1000粒,再放在一个大一点的瓶子里。10个大瓶的大米就是一万粒。(10个100粒就是1000粒,10个1000粒就是10000粒。也可以说100个100粒是一万粒。)

生:我是一百粒一百粒数的,我是数出100粒大米,然后放在桌面上,10个这么多就是1000粒……

生:我是一千粒一千粒数的,10个1000粒是一万粒……

生:我是500粒500粒数的,20个500粒是一万粒……

生:我是200粒200粒数的,50个200粒是一万粒……

生:我是估摸着数出的,先数出了一千粒大米,放在我家的小玻璃杯里正好

满满的一杯,于是我用这个小玻璃杯又装了9杯,10个一千粒是一万粒……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哪种方法既准确又比较节约时间?哪个同学特别的善于用脑?

(通过学生的积极交流,体会了估算的意义和策略。)

设计意图: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进行的。每一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向同学和老师展示自己了解大数目的情况,叙述是如何得到10000粒大米的,并认真听别的同学的描述。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都有机会谈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观察和体验大数目,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大数目的特征,建立了形象的有关大数目的感性认识。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数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也是使学生了解数的价值的需要。

片段三:认识计数单位“万”

师:关于万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一万很大,昨天我数出一万粒粮食用了好几个小时。

生:我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

生:我知道20个五百是一万。

生:我知道100个一百是一万。

……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课件演示(一千一千地数一万个小木块的过程),并指出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和以前认识的个、十、百、

千都是计数单位(板书)。然后请学生利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可由学生独立操作后再组织交流,也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同桌一个数数,另一个评判,然后交换进行。以计数器为素材,让学生在“一千一千地数”的过

程中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而认识计数单位“万”。

设计意图: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抽象思维离不开形象的支撑,在数的概念的掌握中更需要实物做引导,数小方块,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关系的变化,这是体验的最形象阶段,然后利用计数器的半抽象性,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十个十个、一百一百、一千一千地数,体会数的转换,直至感知一万的大小,这样也就很顺利地建立起了数位概念。教学中,教师抓住计数单位万这个突破口,让学生将较大数的认识与以前学习的数联系起来,同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对大数目形成了比较鲜明的认识。在对大数目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了万以上的数可以用万作单位,10个1万就是10万,10个10万就是100万,10个100万就是1000万。用这样的方法还可以表示更大的数。在此基础上了解十进制数位顺序表,认识以亿为单位的数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丰富了他们对大数目的认识,也为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片段四: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万”,形成表象,激发兴趣。

师:一万有多大?

看:有1万人参加的运动场面,国庆50周年庆典中的5万羽和平鸽、数万

只气球和几万名少先队员等。

说:“《本草纲目》的字数有一百多万个”,“一辆汽车价值30万元”,“荷兰少儿图书馆藏书60万册”等。

做:让学生合作数出10000页纸,看看叠起来有多高,再估一估10000页

纸有多高;或者说说自己班级(或学校)有多少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或学校)

大约是10000人;

想象:如果每秒数一个数,从1数到10000要将近数3个小时;1个成年人2小时大约走10000米,骑自行车40分钟大约行10000米。一列特快火车5分钟就可以行10000米,飞机不到1分钟就可以飞行10000米。

设计意图:这些现实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受大数目的机会,通过这些情境,学生可以具体感受一万和几万有多少。当提到大数目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而是和运动场上的人数、一本书的字数、一杯大米

的粒数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这样学生切实体验到万以内数的特征,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片段五:课后延伸:提出具有探索性的问题

如果某校一个班有50个学生,全校20个班一起做早操要多大的操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共有学生10000人?可以用计算器计算,也可以问父母。

设计意图: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身边的大数目,学生了解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周围的数学问题。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了解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三、案例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是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形成自己的见解。数一万粒大米,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活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却非常高,学生们通过猜测、操作、比较、交流建立了数感,千和万的表象在头脑中也是鲜活而深刻的,并且在活动中孩子们初步体会了估算的意义和策略,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这节课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不同类型的探索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学生不仅学习了现成的数学知识,而且在各种探索活动中,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运用,认识数学的奥秘,探索更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技能,丰富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数学的过程和价值。

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0的认识及其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数字“0”,感知数字“0”的两种实际意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够规范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数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0”,了解“0”的实际意义。 2.难点:认识到“0”作为起点的意义,并能计算关于0的加减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放着三根铅笔的粉笔盒、小贴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师:谁看过西游记?这部动画片中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出示西游记主要四个人物的图片)你最喜欢谁?孙悟空最喜欢吃什么?(出示猴子和桃子的图片) 二、0的认识 1.出示第一幅图片: 师:接下来,看看这三幅图,你能根据这三幅图的内容说一句话吗?(学生发挥想象力,描述图中的内容)第一个盘子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第二个盘子呢?第三个盘子里面有桃子吗?一个都没有,我们用数字“0”来表示。 2.出示第二幅图片: 师:小男孩拿了几个气球?气球发生了什么?现在他手里还有气球吗?一个都没有,我们用数字“0”来表示。 3.利用粉笔和黑板教学。 师:猜一猜老师的粉笔盒里有几个粉笔?现在老师把他们全拿走,现在粉笔盒里几个粉笔?一个都没有,用数字“0”表示。黑板上几个字?我把它们都擦光,现在黑板上还有几个字?一个都没有,用数字“”表示。 4.你能用“0”说句话吗? 5.总结:刚刚我们说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 6.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0”? 7.出示直尺。在直尺中找“0”的位置,如果一个物体的长度是1,那么在直尺上,它是从“0”到1,以此类推,让学生明白“0”表示起点。 三、教学书写“0” 1.你们觉得“0”像什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记住这个数字,老师编了一首儿歌。老师领读,学生齐读。 2.老师在黑板上示范“0”,并强调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学生在数学书上描实,老师检查学生书写状况。 四、“0”的加减法 1.让学生理解“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1)出示第一幅图,让学生用一句话总结图意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请学生列式,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列式。 (2)教师用贴画引导学生说出“2-2=0”的式子,并将它写在黑板上。 (3)你发现了什么秘密?两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四课时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第73-74页,“做一做”1、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单位进一步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3、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多媒体、计数器、练习纸、数位顺序表格(空的)。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观察下列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数来。?21,22,23,24(),(),() ?110,210,310(),(),() ?530,630,730,(),(),() 2、教师引导总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 二、讲授新课 师: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2)师: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 (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数位的顺序,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课堂练习。 (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题。 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 (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 6、数位顺序表。 (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的区别 宋吉法 教学随笔、教学反思是伴随着新课程实验而新兴的教育文体,它们也应该包括教育情境及个人思考,只是和教学案例也略有不同。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是作者有感而发,可以边叙边议,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惑,引起他人的思考;而案例的指向对象范围更广,可以是自己的教学行为,也可以是他人的教学行为,可以是大到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状况,可以小到描述一堂课或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断。 一、教学反思 1. 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

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吾日三省吾身。三年反思成名师。 2. 教学反思的特征 (1)自觉性(2)超越型(3)个性化 3. 教学反思的主要方法 (1)自我提问(2)行动研究(3)教学诊断(4)交流对话(5)案例研究(6)观摩分析(7)总结记录 4. 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2)周后思或单元思(3)月后思(4)期中思 5.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2)写不足之处。(3)写教学机智。(4)写学生创新。(5)写"再教设计"。 6. 举例:《木兰诗》教学反思 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锦州十中任玉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学生问、学生答或者教师点拨,引发学生回答。要知道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学习《木兰诗》一课,给我最深刻的感受。 课堂上,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了文章的大意。通过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在复习中我力求突破传统复习课的教学模式,思路大胆、新颖、独特。根据学科结构论,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分系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最后在实际运用中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很多很杂,而事实上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总复习,一直让老师很为难,如果一味地将知识重新再现,学得好的学生认为自己都会了不要听,学得不好的学生也没有定心听,老师觉得上复习课很痛苦,该怎样避免枯燥重复,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呢?我在概念课的复习教学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 如果按课的类型分,可以分成计算课、概念课、平面图形课和统计课等,每种课的类型在复习时各有特色。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知识的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因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们联在一起,即是一种多半为被遗忘的知识。”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

帮助、点拨和补充。 我在本堂课中执教的《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节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我们六年所学过的所有的数不仅有个初步的复习,更要能够清楚的区分各种不同的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在小学六年中所会接触到的有关数的知识都联系在一起进行知识间的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认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将各种数在实际中运用。根据我原先的教学设计,在提问“谁能说说小学六年我们都学过哪些数?”后,同学们一下子似乎都打开了回忆的大门,激起了学生“说”的欲望,讲了很多,将“整数,小数,负数,分数,百分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都一通说了出来。面对学生对概念的“不理解”以及“乱说”,我选择在此处设下“埋伏”,在后面的课堂中给予学生肯定和及时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自己例举出的“数”中区分“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不是我们所说的“数”,而是这些“数”中的某一项通过一定依据所分列出来的细目。 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本课从构思到实施已是几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于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

最新万以内数的认识练习题整理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读出下面各数: 3089 4908 5120 7009 6010 1000 10000 987 2910 一个四位数,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 (1)只读一个零(2)读两个零(3)一个零也不 二、写出下面各数: 五千八百零九七千零八十六千五百一十一千 八千零八三千零一十二六千零六十六一万 2个百、5个十和6个一() 4个百和8个一()二千八百() 三最大数和最小数的问题 1、用 2、0、0、8四个数字按要求组成数字: (1)只读一个零()()()() (2)一个零也不读()() (3)最大的四位数()最小的四位数() 2、用 3、0、5、9、四个数字可以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可以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3、用2、3、8、5、可以组成的最大四位数是()最小四位数是() 4、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五位数是()它们相差() 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它们相差()。 6、用一个1,一个7和两个0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7、最大的四位数是(),它比10000少()。 8、最大的四位数和最大的三位数相差()。 (1)90 (2)900 (3)9000

四、基本概念 (一)大数的认识 1、十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 2、一千里面有()个百,一万里面有()个千 (二)、数位 1、八百五十写作(),这个数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2、2356是由()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 3、940是由()个百和()个十组成的 4、5800里面有()个千和()个百。8900里面有()个十。 5、七个百加八个百是()个百,是()、 6、3900里面有()个百。 (三)按要求写数 1、3个千、1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2、4个百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由3个千,8个百,4个一组成的数是()。 4、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5,十位上是4,百位和个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5、由6个千,5个百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6、由6个千、8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 7、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6,十位上是5,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四)数位表、最高位、几位数、计数器认数 1、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在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百位 3、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4、3986是()位数,最高位是()。 5、8203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其中2在()位上,表示()个()。 5、这个数是()位数,最高 位是()位,它是由()个千、 ()个百和()个一组成的。 、读作()。

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

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黄河路街道中心小学付燕一、案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家长来电引发的思考付老师您好,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晚上让孩子数一万粒大米,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吗?说实话,我们家孩子很认真,就在这里一粒一粒的数。我看着很着急,我想帮他,但是我一直觉得眼睛所看的范围内超过500粒以上,人的直觉估计数目就会出问题,立体的更困难,所以我干着急,却想不到好办法。于是我就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一万粒大米的内容,但是也没有确切的答案。有人说:家里用普通的碗泡洗两碗就可以有四个成年人的饭量,但是两碗米加起来我也不觉得有一万粒。还有人说:成年人一天至少要消耗一万粒米粒才能维持基本温饱,以这个为标准吧。也有人说:一两大米约2600粒(据说是曾经有人用电子秤称过的)。还有人说:他称过20粒大米重量是一克,一万粒大米就是500克,也就是0.5千克,也就是一市斤大家的答案众说纷纭。实际上我们天天吃饭,但是一个人一餐吃多少粒饭?我也很困惑。我想,一般人是数不清楚的,谁能数到那么大的数字呢?搞不好有一万粒吧?估计只有科学家才知道,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假如一个人一餐吃一万粒饭,一辈子要吃多少粒饭呢?这个问题对我们成人都那么困难,对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不是更难?数一万粒大米是为了什么结果?麻烦您给解释一下。这是一个熟悉的家长朋友打来的电话,我想肯定有很多的家长和他一样有着同样的疑惑,花一晚上的时间让孩子数大米到底价值何在?我们小时候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我们不也认识一万了吗?不就是认识1000、2000、30009000、10000这几个数,会读、会写,再加上会口算整千数的加减。做这些有必要吗?他们很困惑。数概念的建立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需要逐步认识更大的数。对大数目的认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可从数学知识体系入手让学生学习大数的读写,也可以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让学生体验大数目,进而再去认读。前者更多地关注自身的系统性,后者则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出发,让学生把这些情境与数的认识联系起来,进而形成对大数目的感知和表象,建立形象鲜明的数的概念。《标准》中提出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目。如何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认识和体会更大的数,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探索与体验的机会,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是值得研究与思考的问题。2、本单元核心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支持学生进行认数学习的核心概念是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这一概念贯穿了学生认数学习的始终。通过认数教学,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的数感。数的认识教学核心的数学思想就是十进位值制计数法,而对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理解首先就是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对计数单位的理解需要用单位化的思想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这种思想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以达到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理解数。由上面可以看出如果想把握本单元核心的数学思想,必须要对计数单位有一个具体的、系统的认识。3.教学内容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有关认数的教学内容,小学生是不能一次学完的。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自然数的认识要由小到大,逐步扩大认数的范围。按照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排顺序,将自然数的认数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10以内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万(包括千)以内数的认识大数的认识(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学情调研及分析:关于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已有的经验与知识基础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学习的困难点是什么?通过调研我发现二年级的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千以内的数,学生缺乏计数大数的经验,对于同一个数,用不同的单位计数有困难。而用不同的计数单位对同一个数的计数过程,恰恰是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计数单位间关系的过程。计数单位概念的形成,既是认数学习的需要,也对学生度量思想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计数单位

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课堂生成性教学案例参考表单 ? ?

2.t: revise the numbers from 1 to 31 by counting the students i n class. ask the students to count the students together。 (通过唱歌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并且让学生重温韵律为后面的生日歌曲奠定基础。复习1到31英文数字为后面的日期的读法做好准备。) step two : presentation 1. show them the calendar, and ask “ what’s the date today?” and help the student answer “ it’s december 5th.” by looking at the calendar. tell them the more dates with the calendar. 2. ask a boy “ when is your birthday ?” and help him with chinese . he can speak the date in chinese .then let him repeat in english. 3. notice the dates , and write the question and the answer on the blackboard . 4. teach the dates’words and write them on the blackboard like : january 1st february 2nd march 3rd ….. and let them to repeat the words. (先呈现日期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语言,并用日历呈现一年十二个月的英文单词,学生更加直观的接触语言,练习语言,并且运用语言做事情,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语言。) step three : task 1 pairwork 1. t: today is lin’s birthday. let’s sing the song 《happy birthday to you 》 2. make a converstion : a: when is your birthday? b: it’s ju ne 12th . 3. let them work in pairs for 3 minutes and fill in the chart. (学生在歌声中愉快的感悟本单元语言重点,并且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在学生已经形成系统的语言材料之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语言,并做好记录,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听,说和写。让学生多维的去体验语言。) step four : act 1.call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in class ,other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her/ his birthday ? 2.report . using the results they got and give a report. for example : wang fang’s birthday is on …… 3.call some students to report in class and give them claps when they finish their work. step five:listening task 1. 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text 2.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then repeat after the tape. 3. work in pairs to act the dialogue : a: when is danny’s birthday? b: it’s october 10th. …… 4. in class ,call some students to give a report about the three students who they talked about just now. (在完成听力的基础上设计第三人称的问答,不仅更深的练习语言,而且为下一课时的语言做好了铺垫。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多维语言能力。) homework : 1. ask four students for their birthday and then write a report. 2 .ask your parents’ birthday or the other family member’s birthday

一年级数学上册6 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作品编号:2354596851214563555220002 学校:包头市新民镇钽家屯小学* 教师:晓晓* 班级:晴天参班*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它既是10以内数的了解和连续,又是100以内以致更大数的了解的底子,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底子。在本节课讲授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筹划了一系列动手操纵和训练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使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进程中得到告成的体验,了解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讲授筹划进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实动手操纵,资助学生纯熟数数,掌握数的构成。 研究评释,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纵等形象的感知才气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创建起相应的数学观点。讲授中,我让学生本身摆小棒,在摆的历程中视察、掌握数的构成。如许的操纵景象,使学生的“头脑发轫于行动”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联合”、“情理互促”资助孩子们在操纵中体验,在操纵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将11根小棒摆在黑板上,再让同学们四个一小组合作讨论“哪种方法能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你有11根小棒”。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整理和复习。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20以内各数的认识、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入认数学习的第三个阶段,也为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大数的认识”做铺垫。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一个完整的数级。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按照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段编排;教材提供各种直观模型:几何模型、点子图、小棒、带数位的计数器、数轴等,从直观到半直观半抽象到抽象,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掌握数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专门安排了例3;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借助具体情境理解数的意义,加强数与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不仅是对本单元知识的巩固,查漏补缺,更是对本单元知识学习的提升,对解决问题能力,尤其是估测能力的提升,也是为后续学习的铺垫。 二、复习目标 1.通过交流成长小档案,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体会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生活意义。 2.巩固正确认、读、写万以内的数,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思想;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它们的组成;会在算盘上表示出万以内的数;掌握万内数的顺序,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语言表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近似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使用近似数的意义;能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会结合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读数、写数。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备课 一、素材解读 本单元继续是一个校园活动的题材,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手拉手”活动,而活动的双方大多都是一个城里的学校,一个农村的学校。本单元反映的是农村的孩子到城里,成立的孩子到农村,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以往信息窗不同的是,本单元的信息窗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每隔窗内是有若干个小窗组成,是同学们所看到的一个个新奇的镜头。 二、单元学习内容简析 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内容有: (1)千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包括: a 认识计数单位千 b 千以内数的读写 (2)万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2)包括: a 认识计数单位万 b万以内数的读写 (3)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近似数。(信息窗3) (4)估计。(信息窗4) (5)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口算。(信息窗5) 2、知识基础及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和作用 a万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 b 万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

c 数感的培养 知识基础 a 20以内数的认识 b 100以内数的认识 c 小数目的估计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能够运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二)情感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熟悉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词语和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以及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2、经历用万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经历用万以内的数估计事物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估计的意识。 3、通过用数来描述现象,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初步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严谨性与合理性。

优秀教学反思案例

第九模块的精华帖子及回帖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康巧红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7日星期五11:24 我觉得执教《除法的初步认识》的老师有必要进行反思,课中教师先把“有六个桃子,分给唐僧和孙悟空两个人,有几种分法?”的问题情景导入本节课,挑选的素材较切合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分法学生表达出来时,教师又追问:“哪一种较公平?”学生这时产生不同想法,实际上从学生的问题回答上来看是孩子们对“公平”的认识不同,也就是数学的角度看法不同,价值观不同。孩子并没有错,但我们教师应在学生第一次回答时就应该做出反映,并引导孩子们这节课要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出公平。这样才不会产生无法控制的局面。如果教师再改变一下教学的策略,认真反思,我相信这节课教师一定会对出现类似现象肯得到合理的处理,课堂驾驭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也会很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应用》复习课课后反思 复习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片段: 一、小组学生交流: 1、生活中你常见哪些百分数? 2、哪些百分率可能小于100%,哪些百分率不大于100%,哪些百分率大于100%? 3、你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用过百分数? 二、讨论交流汇报: 生1:我见过的有90%、67%.45%........合格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2:发芽率可能不大于百分之百。 生3 发芽率可能等于百分之百。 话声一落就有学生反对:发芽率不可能等于百分之百,只能小于百分之百。 生3立即反对并解释: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 生2一解释学生就分成了两派。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冷静下来思考:把这个问题放在生活中。但生2还是不依不饶。此时我知道在争论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宣布学生把这个问题放在课下处理。 生4我在商场用过百分数,是商场打折出售衣服时,我帮妈妈算衣服价钱。 课后反思: 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分析: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多问,学习生活会因生成资源而丰富多彩。学生能说出“如果种1粒种子,一粒种子就发芽那发芽率就是100%。”说明孩子对百分率的意义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但一粒种子进行实验这只是他的想象,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对孩子来说,这个发芽率在生活中的产生又是陌生的,孩子的执着让我感动,查资料知道快速测试玉米种子的发芽率的简便方法,介绍给孩子,另外又查找到新玉米大概发芽率可达90%以上、菜籽的出油率在50%左右等等。同时这些查到的资料让我也开阔了视野。 学生们的看法多样,产生了课堂乱草现象,教学的反思,不但让我解决了课堂问题,也提高我的课堂驾驭能力,学生们受益了,同时让我教学中也增长知识,扩宽知识面,这样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B组:康巧红 回复: 教学反思---伴我成长 由韩慧丽小数发表于2011年01月8日星期六21:10

赵明君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昌乐县鄌郚镇中心小学赵明君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能说出各数的名称。 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和作用。使学生学会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增强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各数位的数位顺序,掌握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数。 难点 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读。 三、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方木块 四、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千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计算的基础,对于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学法指导: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各数位的数位顺序,掌握数的组成,能认读写万以内数,最后应用巩固的过程,既要学会知识,又要体验到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15页上的情境图,https://www.360docs.net/doc/b17095486.html,/view/77eaac2a0066f5335a812132.html 仔细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2、小组交流。 3、根据信息,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4、板书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计数单位“万” (1)引导学生动手摆方木块,然后数一数, (2)小组讨论,10个一千是多少?https://www.360docs.net/doc/b17095486.html,/view/77eaac2a0066f5335a812132.html (3)汇报交流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4)借助计数器进一步认识万 学生拿出计数器,认识万。小组内说出各数位的顺序。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案例

如何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 天城中学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教学叙事和教学案例论文 一、教学叙事关于优秀教学叙事论文的撰写: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由于它叙述的是教师自己身边真实的教学事件,且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非常适合广大的教师撰写。教学叙事的特点与教学论文的区别: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与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宗案。教学叙事的内容教学叙事就是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与评析。即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和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反思。依据不同的目的和主题,从范围上,可以大到介绍自己所在地区或学校教学的整体情况、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情况等,但更多的是偏重于描述一堂课、一个实验、一个课题或一

《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为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并感知已经学过的以及要学的数学知识,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真实的自我,同时在课堂上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利用“小红花”等贴纸图案来肯定他们的努力与成果;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上课一开始引入时我先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结果发现我们班的学生在翻书时速度特别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往前还是往后。然而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一下子增快了翻书的速度。通过出示直尺图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又如“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时,我没有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只是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摆小棒,让学生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11-20的组成,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小棒的根数感到无奈与困惑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无限的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有20根小棒。

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学生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把数或数的组成编成儿歌(含有数字意义的动作及语言)等活动,让学生熟练的数11-20各数。这些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透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去感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各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似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还让学生进一步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在教学完以后,我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设计一些加强并提高学生的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活动。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经典教案案例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认识过程,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口算:50+70 300+500 900 500 44+22 30+50 35+55 87+49(遇到困难) 2、87+49 不能用口算一下子就算出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万以内进位加法. 二、新课展开

1、春天到了,学校安排我们坐车去动物园春游,三年级一班有45人,二班有47人,一辆车限坐88人,两个班坐一辆车能坐的下吗? 2、列式计算.用举手的方式,认为不行的举手?为什么不行?说明理由. 3、同桌交流算法 5+7=12 40+40=80 12+80=92 45+7=52 52+40=92 47+5=52 52+40=92 4、同学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能干!那有没有同学直接用45+47算的,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请生上台演示) 5、列竖式计算 6、多媒体出示例1 图片,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7、列竖式计算(重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独立完成做一做1、2 2、请生回答,集体讲解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位数的运算法则,你们学会了吗?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3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目标: 1、经历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认识过程,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3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合估算的方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和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 3位数加3位数连续进位加的口算和笔算算法

美术教学反思及教学案例上传

美术教学反思及教学案 例上传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美术教学案例 增城区小楼镇长岭麦韵芳小学吴国辉 在我任教美术课期间,学习了很多美术教学成功案例,观摩过许多优秀美术老师精彩授课,同时我也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把自己总结的教学理念搬到课堂里,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由原来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目前,“为画而学”的教育观已经越来越受到美术教育者的非议。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专业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所以,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我们寻找的途径,必须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现代儿童教育基质中,无不体现着“寓教于乐,寓教于玩”的基本特点。经过新课标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觉得美术教材的内容广博,课程其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美术教育教学侧重的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特别是低年级强调游戏性、体验性的活动。 然而,儿童的美术教学中,并不是以通常意义上的“轻松游戏、浅尝辄止”,它的“游戏”内容更为丰富,规划更为宽松,过程更为复杂,结局更多变化。它要求学生真正做到一个亲身体验的参与者,眼、脑、手并用,充分运用各种知识,充分展示各种能力,充分挖掘各种潜能。而我们教师就是这项“游戏”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应该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循循善诱,耐心引导,以充分启迪学生的心智,发散学生的思维。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引入游戏性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最自主的美术活动。着名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教授说过:“孩子们具有丰富的创造力,每个孩子都具有丰富的创造

教学案例反思

苹果引发的收获 曲才华 “教育犹如在森林里游弋,每天总会遇到一朵奇异的花,一株不知名的草,或一颗耸壑昂霄的大树,带给人欣喜,引起人思考,使得人震撼。”随着社会的发展,课堂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出现了许多教学预设之外的的情景和事件。如何巧妙应对这些意外,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教学机智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案例描述: 这个班级在全校以“吵”而著称,对老师来说上每一节课都像是挑战。今天是12月25号圣诞节,铃响后,八年级四班还沉浸在热闹中,站在教室门口的我惊呆了,教室的地板上躺了好几个红红的大苹果,让人看了禁不住真想咬一口,可是再继续往前看是一个摔得粉碎的苹果,还有一个已经踩成稀泥,讲桌上还放着一个用一张漂亮的包装纸包好的大红苹果……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我怔住了!肯定是哪个捣蛋鬼在作怪,一时间怒火充满了我的大脑。镇定片刻之后,我调好状态走进教室,指着讲台上的苹果说:“what’s this ?”“It’s an apple”这声音倒还整齐,但有点低沉。“It’s an apple”我顺势将单词写在黑板上,说道:“I know you all like apples, but whose is it?”真想快点就出小捣蛋来,问个清楚。“It’s ours.It’s for you.”稀稀落落有几个声音。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句:“why?”“Merry Christmas!”我心里“咯噔”一下,好一个意外!顺着声音找去,那不是张宁吗!他终于开了“金口”。我冲他微微一笑,想到自己刚才有些责怪的语

气,我的脸颊有些发烫。一个念头忽的闪过我的脑海,为什么不借题发挥呢?“Thank you for your apple.But don’t you have angthing else to say on this special day? Do you know about apples”我开始用汉语引导这个在英语方面有困难的小捣蛋鬼:“apple 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最常见的一种水果,酸甜可口,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是健身防病的食物,它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都很高,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大夫第一药”。“有谁知道有关apple的著名谚语?”这时班里的“万事通”说道:“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我让同学们翻译了这句谚语。接着我顺势又问了同学们:“Do you know what’s the meaning of ‘apples’?”接下来我又引导学生说出来一些有关苹果的喻意,结合学生学习了“Thanksgiving Day”有关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有关圣诞节的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运用和扩展,表现好的学生可在课后分享苹果,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连基础差的学生也参与进来了。学生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完全跳出了教材的局限性,各显身手。这时捣蛋鬼向我示意走向讲台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I’m sorry! Miss Qu! ”然后他收拾了弄坏的苹果。最后我总结:“Apple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us , we should cherish every apple.let’s eat an apple every day! Thanks to the apples,they makes our English class so fun.”师生之间融成了学习的共同体。 教学反思: 一妙用教学机智。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机智尤为重要,所谓教学机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