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选修2-3知识点-肖

数学选修2-3知识点-肖
数学选修2-3知识点-肖

高中数学选修2-3知识点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 分类加法计数与分步乘法计数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基本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基本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

3、两个计数原理的区别

两个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区别一关键词完成一件事,共有n类方法,关键词是“分类”

注: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完成一件事,共有n个步骤,关键词是“分步”

注: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

区别二是否独立各类办法都是独立的,都能直接完成这件事。各步之间都是关联的,缺一不可的,

当且仅当做完每个步骤时,才能完成这件事。

1.2 排列与组合

一、排列

1、排列的定义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按照一定顺序

......

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2、排列数

(1)排列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 )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元素中取出m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m n A表示

(2)排列数公式:)1()2)(1(+-?--=m n n n n A m n (,,m n N m n *

∈≤)公式还可以写成:)!(!

m n n A m n -=

(3)排列数的性质: 3、全排列与阶乘:

(1)全排列:n 个不同元素全部取出的一个排列,叫n

个元素的一个全排列,这时

排列数公式中n m =,即有(1)(2)21n

n A n n n n

=--?=L 。全排列数公式:

(2)阶乘:正整数1到n 的连乘积叫做n 的阶乘,用!n 表示。规定:0!=1 4、排列应用问题

(1)无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先看能否把问题归结为排列问题,即是否有顺序,再运用公式求解。

(2)有限制条件的排列问题:分析限制条件,选用适当的方法。常用方法有: ①优先排列法:指优先考虑特殊元素或特殊位置。

②相邻问题捆绑法:某些元素要求必须相邻时,可以先将这些元素看作一个整体,与其他元素排列后,再其他元素排列后,再考虑相邻元素的内部排序。这种方法称为捆绑法。

③不相邻问题插空法:某些元素要求不相邻时,可以先安排其他元素,再将这些不相邻元素插入空位,这种方法称为插空法。 二、组合 1、组合定义: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组合数:

(1)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

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

m

n m n m n m n m n A mA A nA A 111112;1-----+==:性质:性质!

n A n

n =1

=n C

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m

n C 表示。规定:

(2)组合数

公式:(1)(2)(1)

!

m m n n

m m A n n n n m C A m ---+==

L ),,(n m N m n ≤∈*且公式还可以写成:)!(!!

m n m n C m n -=

(3)排列数的性质:

注:y

n x n C C =y x =?或n y x =+

3、组合应用问题

(1)无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先确认是组合问题(即无顺序),直接运用公式即可。

(2)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解有限制条件的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排除法)。 ▲直接法要注意特殊元素优先原则,间接法的原则为正难则反。 4、解排列、组合组合应用题要遵守三大原则:

①先分类后分步;②先选后排;③先组合后排列,注意有限制条件的优先;

1.3 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定理

(1)二项式定理公式:01()()n n n r n r r n n n n n n a b C a C a b C a b C b n N -*+=+++++∈L L

(2)二项式系数:各项的系数(0,1,)r

n C r n =L 叫二项式系数

2、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二项展开式中第1+r 项1r n r r

r n T C a b -+=()N r n r ∈≤≤,0叫二项展开式的通项。

特点:①二项展开式的通项是第r+1项,而不是第r 项; ②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的二项式系数是k n C ,而不是1

+k n C 3、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对称性: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k n n k n C C -=

1

12;1-+-+==m n

m n m n m n n m n C C C C C :性质:性质

(2)增减性与最大值 当2

1

+<

n k 时,二项式系数是逐渐增大的,由对称性知后半部分是逐渐减小的,在中间时取得最大值。 ①当n 是偶数时,中间的一项2n n

C 为最大值;②当n 是奇数时,中间的两项2121+-n n

n n

C

C ,为最大值。

(3)各二项式系数的和

,2210n n n n n n C C C C =+???+++即n

b a )

(+的展开式的各个二项式系数的和等于n 2, 奇数项二项式系数之和偶数项二项式系数之和都等于12-n ,即15314202-=???+++=???+++n n n n n n n C C C C C C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1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1、随机变量:

(1)定义:随着试验的结果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叫做随机变量。 (2)表示:随机变量常用大写字母X 、Y 或ξ、η等表示。

(3)离散型随机变量:所有的取值可以一一列出的随机变量叫做离散型随机变量.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性质

(1)一般的,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可能取的值为x 1,x 2,..... ,x i ,......,x n X 取每一个值 x i

(i=1,2,......)的概率P(X=x i )=P i ,则称表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简称分布列。

(2)分布列性质: ① p i ≥0, i =1,2, … ;② p 1 + p 2 +…+p n = 1. 3、二点分布(0-1分布)

若随机变量X 的分布具有下表的形式,则称X 服从两点分布,并称p=P(X=1)为成功概率。

注:两点分布的试验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性,概率之和为1. 4、超几何分布:

一般地, 在含有M 件次品的N 件产品中,任取n(n ≤N)件,其中恰有X 件次品,则它取值为k 时的概率为()(0,1,2,,)k n k

M N M n

C C P X k k m C --===L ,即

其中m=min{M ,n},且n ≤N ,M ≤N ,n ,M ,N ∈N *

如果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具有上表的形式,则称随机变量X 服从超几何分布

2.2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1、条件概率 (1)条件概率的定义

一般地,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P(A)>0,称)()()(A P AB P A B P =为在事件A 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

发生的条件概率。)(A B P 读作A 发生的条件下B 发生的概率。 (2)条件概率的性质

①1)(0≤≤A B P ②如果B 和C 是两个互斥事件,则)()()(A C P A B P A C B P +=Y

2、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 (1)定义

设A ,B 为两个事件,若)()()(B P A P AB P =,则称事件A 与事件B 相互独立。

公式推广:如果事件相互独立,,,,n A A A ???21那么这n 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每个事件发生

的概率的积,即)()()()(2121n n A P A P A P A A A P ???=???.

(2)性质:如果事件A 与B 相互独立,那么A 与,与B ,与也都相互独立。 (3)两个事件独立与互斥的区别

①两个事件互斥是指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

②两个事件相互独立是指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否对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没有影响。 (4)相互独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概率计算

已知两个事件A,B ,它们的概率为)(),(B P A P ,将A,B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记为事件B A Y ,都发生记为事件AB ,都不发生记为事件AB ,恰有一个发生记为事件B A B A Y ,至多有一个发生记为事件

B A B A AB Y Y ,则它们概率间的关系见下表。

求概率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事件的性质 古典概型、互斥事件、条件概率、独立事件;

第二步:判断事件的运算 和事件、积事件,确定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还是同时发生; 第三步:运用公式 古典概型:n

m P =

互斥事件:)(()(B P A P B A P +=)Y 条件概率:)

()

()(A P AB P A B P =

独立事件:)()()(B P A P AB P = 3、独立重复试验

(1)定义:一般地,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的n 次试验称为n 次独立重复试验。

(2)表示: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记A i (i=1,2,?,n)是第i 次试验的结果。 (3)独立重复试验的特殊

①每次试验的条件都完全相同,有关事件的概率保持不变。 ②每次试验只有两种结果:事件发生或者不发生。 ③每次试验的结果互不影响,即每次试验相互独立。 4、二项分布

定义:一般地,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用X 表示事件A 发生的次数,设每次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

概率为p ,则n k p p C k X P k

n k k N ,???=-==-,2,1,0,)1()(

此时称随机变量X 服从二项分布,记作),(~p n B X ,并称p 为成功概率。

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1)均值的定义

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概率分布为

则称 )(X E =+11p x +22p x … +n n p x 为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均值或数学期望,简称期望. 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的性质

)(,,是随机变量是常数其中若X b a b aX Y +=,则Y 也是随机变量,且有b X aE b aX E +=+)()(

2、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的均值 (1)两点分布的均值

由数学期望的定义可知,若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p 的两点分布,则p p p X E =-?+?=)1(01)(

(2)二项分布的均值

在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若np X E p n B X =)(则),,(~ 3、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1)方差的定义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为

则2

))((X E x i -描述了)

(n i x i ,,2,1???=相对于均值E(X)的偏离程度。而∑=-=n

i i

i

p X E x X D 1

2

))

(()(为这些偏离程度的加权平均,刻画了随机变量X 与其均值E(X)的平均偏离程度。我们称D(X)为随机变量X 的方差,并称其算术平方根)(X D 为随机变量X 的标准差。 (2)方差的性质

)

()(,2X D a b aX D Y X b a b aX Y =++=也是随机变量,且有是随机变量),则是常数(,其中若4、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的方差 (1)两点分布的方差

若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p 的两点分布,则)1()(p p X D -= (2)二项分布的方差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n 和p 的二项分布即)1()(),,(~p np X D p n B X -=则

2.4 正态分布

1、正态曲线

若概率密度曲线就是或近似地是函数

)

,(,21

)(2

22)(+∞-∞∈=--x e x f x σμσ

π

的图像,其中实数0)μσ

σ>、(是参数,分别表示总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称)(x f 的图象为正态分布密度曲线,简称正态曲线。 2、正态分布

如果对于任何实数a ,b (a

a

)()(,

?=

≤<σμ?则称随机变量X 服从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完全由参数μ和σ确定,因此常记作),(2

σμN 。如果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则记为),(~2

σμN X .

注:把10==σμ,的正态分布叫做标准正态分布。 3、正态曲线的基本性质:

(1)曲线位于x 轴上方,与x 轴不相交; (2)曲线是单峰的,它关于直线x=μ对称; (3)曲线在x=μ处达到峰值

π

σ21

(4)曲线与x 轴之间的面积为1。

(5)当σ一定时,曲线的位置由μ确定,曲线随着μ的变化而没x 轴平移。如图1

(6)当μ一定时,曲线的形状由σ确定,σ越小,曲线越“瘦高”,表示总体的分布越集中.σ越大,曲线越“矮胖”,表示总体的分布越分散;如图2 4、原则σ3

若2

X N μσ:(,),则对于任何实数0,a >概率

∑∑∑=----=

n

i

n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2

2

1

)

()()

)((,(

a

P a a x dx μμσμμμ?+--≤+=?

)为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的面积。

6826

.0)(=+≤<-σμσμX P

9544

.0)22(=+≤<-σμσμX P

9974.0)33(=+≤<-σμσμX P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认为服从于正态分布2

N μσ(,)的随机变量X 只取(3,3)μσμσ-+之间的值,

简称之为3σ原则

第三章 统计案例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回归分析

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2、回归直线方程

对于一组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数据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L 其回归直线方程的截距和斜率

的最小二乘法估计公式分别为:$1

1

222

11

()()()()

n

n

i i i

i

i i n n

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b x x x

n x a y bx

====?

---?

?

==??--??=-??∑∑∑∑$$,

其中11n i i x x n ==∑,1

1n

i i y y n ==∑ ,称为样本点的中心,回归直线过样本点的中心。

由此得到的直线$$y a

bx =+$就称为这n 对数据的回归直线,此直线方程即为线性回归方程. 其中$a ,b $分别为a ,b 的估计值,$a 称为回归截距,b $称为回归系数,$y 称为回归值.

3、线性相关系数

对于变量X 与Y 随机抽取的n 对数据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L 利用相关系数r 来衡量两

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样本相关系数的具体的计算公式为: 4、误差分析 (1)随机误差

在线性回归模型e a bx y ++=中,a 和b 为模型的未知参数,e 是y 与bx+a 之间的误差。通常e 为随机变量,称为随机误差。它的均值E(e)=0,方差D(e)=2

σ>0.这样线性回归模型的完整表达式为

???==++=2

)(,0)(σ

e D e E e

a bx y (2)残差

对于样本点112233(,),(,),(,),,(,).n n x y x y x y x y L 而言,它们的随机误差为n

i a bx y e i i i ,,2,1,???=--=其估计值为∧

∧∧∧∧???=--=-=i i i i i i e n a x b y y y e ,,,2,1,称为相应于点)(i i y x ,的残差。

(3)相关指数2R

可以用相关指数2

R 来反映回归的效果,其计算公式为∑∑==∧

---

=n

i i i

n

i i i

y y

y y R 12

1

22)()(1

3.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1、分类变量和列联表

不同“值”表示不同类别的变量叫做分类变量。列出两个分类变量的频数表称为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

(1)定义:假设有两个分类变量X 和Y ,它们的取值分别为{x 1,x 2}和{y 1,y 2},其样本频数列联表(称为2×2列联表)为:

构造一个随机变量)

)()()(()(2

2

d b c a d c b a bc ad n K ++++-=,其中n=a+b+c+d 为样本容量。

利用随机变量K 2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 (2)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方法

①利用上述公式求出2

K 的观测值为)

)()()(()(2

d b c a d c b a bc ad n k ++++-=。

②查表确定临界值k 0.

③得出结论:若706.2≤k ,就认为没有充分证据显示X 与Y 有关系。 如果706.2>k ,就有90%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841.3>k ,就有95%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635.6>k ,就有99%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如果828.10>k ,就有99.9%的把握认为X 与Y 有关系。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高中数学必修和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高中数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1 第一章:命题与逻辑结构 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真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 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 、q 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 、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 是真命题,则p ?必是假命题;若p 是假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 中任意一个x ,有()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M 中的一个x ,使()p x 成立”,记作“x ?∈M ,()p x ”. 10、全称命题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 p :x ?∈M ,()p x ,它的否定p ?:x ?∈M ,()p x ?。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第二章:圆锥曲线 知识点: 1、求曲线的方程(点的轨迹方程)的步骤:建、设、限、代、化 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y 及其他的点; ③找出满足限制条件的等式;

高中数学选修4-4知识点清单

高中数学选修4-4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讲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2)平面直角坐标系: ①定义: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②数轴的正方向: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③坐标轴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坐标轴,竖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坐标轴,x轴或y 轴统称为坐标轴; ④坐标原点:它们的公共原点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⑤对应关系: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x,y)之间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3)距离公式与中点坐标公式: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1(x1,y1),P2(x2,y2),线段P1P2的中点为P 2.

设点P(x,y)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φ 点P(x,y)对应到点P′(x′,y′),称φ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二极坐标系 (1)定义: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做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2)极坐标系的四个要素:①极点;②极轴;③长度单位;④角度单位及它的方向. (3)图示 2.极坐标 (1)极坐标的定义:设M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与点M的距离|OM|叫做点M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为始边,射线OM为终边的角xOM叫做点M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ρ,θ)叫做点M的极坐标,记作M(ρ,θ). (2)极坐标系中的点与它的极坐标的对应关系:在极坐标系中,极点O的极坐标是(0,θ),(θ∈R),若点M的极坐标是M(ρ,θ),则点M的极坐标也可写成M(ρ,θ+2kπ),(k∈Z). 若规定ρ>0,0≤θ<2π,则除极点外极坐标系内的点与有序数对(ρ,θ)之间才是一一对应关系. 3.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公式 如图所示,把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作为极点,x轴的正半轴作为极轴,且长度单位相同,设任意一点M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分别为(x,y),(ρ,θ). (1)极坐标化直角坐标 =ρcosθ, =ρsinθW. (2)直角坐标化极坐标 2=x2+y2, θ=y x(x≠0). 三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 一般地,在极坐标系中,如果平面曲线C上任意一点的极坐标中至少有一个满足方程f(ρ,θ)=0,并且坐标适合方程f(ρ,θ)=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方程f(ρ,θ)=0叫做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 2.圆的极坐标方程 (1)特殊情形如下表: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知识点总结 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最小二乘法) ③线性回归方程:a = bx y+

其中,1 22 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 1 )()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 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为P (A |B ) , 其公式为P (A |B )=P (AB )P (A ) 4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_ P (AB )=P (A )P (B ) ,则称A 、B 相互独立. (2)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_ P (A 1)P (A 2)…P (A n ). (3)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也相互独立.

高中数学选修内容知识点归纳

选修之1常用逻辑用语 一、命题及其关系 1.命题 (1)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对于“若p,则q”形式的例题,p叫做命题的条件,q叫做命题的结论. 2.四种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 逆命题:若q,则p . (2)如果q成立时,p一定成立,即q?p,则称p是q的必要条件; (3)如果既有p?q,又有q?p,则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 三、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联结词及记号

逻辑联结词记号意义且p∧q p且q 或p∨q p或q ?非p 非p (2)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p (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 x M p x ,() 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 (x)成立”. 2.存在量词 (1)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特称命题. 注: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 (2)特称命题“存在M中的一个x,使p(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 ?∈, ,() x M p x 读作“存在一个x属于M,使p(x)成立”.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1)全称命题:,(). p x M p x ?∈ 否定:,(). ??∈? p x M p x (2)特称命题:,(). ?∈ p x M p x 否定:,(). ??∈? p x M p x

选修之2圆锥曲线 一、椭圆 1.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2.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 22 22 1 x y a b +=. 二、双曲线 1.定义 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标准方程 (1)焦点在x轴上: 22 22 1 x y a b -=. (2)焦点在y轴上: 22 22 1 y x a b -=. 说明:注意双曲线中c为a,b,c中的最大数,c2=a2+b2.

高中数学选修-5知识点(最全版)

高中数学选修4-5知识点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实数大小的比较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设a 、b 是两个实数,它们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当点A 在点B 的左边时,a b . (3)两个实数的大小与这两个实数差的符号的关系(不等式的意义) ???a >b ?a -b >0 a = b ?a -b =0a ,<,≥,≤共5个. (2)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任意给定两个实数,它们之间要么相等,要么不相等.现实生活中的两个量从严格意义上说相等是特殊的、相对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因此绝大多数的量都是以不等关系存在的. (3)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4)不等关系的表示:用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对称性:a >b ?b b ,b >c ?a >c ; (3)可加性:a >b ,c ∈R ?a +c >b +c ; (4)加法法则:a >b ,c >d ?a +c >b +d ; (5)可乘性:a >b ,c >0?ac >bc ;a >b ,c <0?ac b >0,c >d >0?ac >bd ; (7)乘方法则:a >b >0,n ∈N 且n ≥2?a n >b n ; (8)开方法则:a >b >0,n ∈N 且n ≥2?n a >n b . (9)倒数法则,即a >b >0?1a <1b . 2.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 定理1:如果a ,b ∈R ,那么a 2+b 2≥2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 (1)定理2:如果a ,b >0,那么a b +≥ a +b 2≥a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定理2的应用:对两个正实数x ,y , ①如果它们的和S 是定值,则当且仅当x =y 时,它们的积P 取得最大值,

(文科)高中数学选修1-1、1-2、4-1、4-4、4-5重要知识点

选修1-2数学知识点 第一部分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最小二乘法) 122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1 221)()()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回归效果的判定:⑴残差:∧∧-=i i i y y e ;⑵残差平方和:21)(∑=∧-n i yi yi ;⑶相关指数∑∑==∧--- =n i i i n i i i y y y y R 12 122)()(1 。 注:①2R 得知越大,说明残差平方和越小,则模型拟合效果越好; ②2 R 越接近于1,,则回归效果越好。 4.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 随机变量2K 越大,说明两个分类变量,关系越强,反之,越弱。 第二部分 推理与证明 一.推理: ⑴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事实,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在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我们把它们称为合情推理。 ①归纳推理:由某类食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有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 简称归纳。 注: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类比推理:由两类对象具有类似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称为类比推理,简称类比。 注:类比推理是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⑵演绎推理:从一般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演绎推理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括:⑴大前提---------已知的一般结论;⑵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⑶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得出的判断。 二.证明 ⒈直接证明 ⑴综合法: 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综合法又叫顺推法或由因导果法。 ⑵分析法 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义、定理、公理等),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分析法。分析法又叫逆推证法或执果索因法。 2.间接证明------反证法 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

数学选修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命题与逻辑结构 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 ?,则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 ?,则p 6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q 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是真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

高中数学文科选修1-2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高中数学文科选修1-2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最小二乘法) 其中,1 22 1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 2.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 1 2 21 )()() )(( 注:⑴r >0时,变量y x ,正相关;r <0时,变量y x ,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1.(2011·山东)某产品的广告费用x 与销售额y 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广告费用x /万元 4 2 3 5 销售额y /万元 49 26 39 54 根据上表可得回归方程y =b x +a 中的b 为9.4,据此模型预报广告费用为6万元时销售额为 ( ). A .63.6万元 B .65.5万元 C .67.7万元 D .72.0万元 解析 ∵x -=4+2+3+54=72,y -=49+26+39+54 4=42, 又y ^=b ^x +a ^必过(x -,y -),∴42=72×9.4+a ^,∴a ^ =9.1. ∴线性回归方程为y ^ =9.4x +9.1.

∴当x =6时,y ^ =9.4×6+9.1=65.5(万元). 答案 B 2.(2011·江西)为了解儿子身高与其父亲身高的关系,随机抽取5对父子的身高数据如下: 父亲身高x /cm 174 176 176 176 178 儿子身高y /cm 175 175 176 177 177 则A.y ^=x -1 B.y ^ =x +1 C.y ^=88+12 x D.y ^ =176 解析 因为x -=174+176+176+176+178 5=176, y -=175+175+176+177+1775 =176, 又y 对x 的线性回归方程表示的直线恒过点(x -,y - ), 所以将(176,176)代入A 、B 、C 、D 中检验知选C. 答案 C 3.(2011·陕西)设(x 1,y 1),(x 2,y 2),…,(x n ,y n )是变量x 和y 的n 个 样本点,直线l 是由这些样本点通过最小二乘法得到的线性回归直线(如图),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x 和y 的相关系数为直线l 的斜率 B .x 和y 的相关系数在0到1之间 C .当n 为偶数时,分布在l 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一定相同 D .直线l 过点(x -,y -) 解析 因为相关系数是表示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一个值,它的 绝对值越接近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程度越强,所以A 、B 错误.C 中n 为偶数时,分布在l 两侧的样本点的个数可以不相同,所以C 错误.根据回 归直线方程一定经过样本中心点可知D 正确,所以选D.

数学选修2-1知识点整理

若p ?q,q p,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若p q,q ?p,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若p ?q,q ?p,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若p q,q p,则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p q p q ??? ??定义: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1、命题形式:“若,则”.其中叫做命题的条件,叫做命题的结论 2、四种命题的关系: 结论: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真假性相同 3、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若p,则q ”为真命题,则p ?q ,就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4、充分必要条件的集合判断法 {|()}{|()}A x p x B x q x ==成立,成立 ,A B 若则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若B 则p 是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A B =若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 5、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且”,∧p q ,有假则假;(2)“或”,∨p q ,有真则真;(3)“非”,?p ,真假相反。 6、命题的否定和否命题 命题的否定:条件不变,只否定结论; 否命题:条件和结论都否定。 7、全称量词和全称命题 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一切、每一个、任给… 符号:? 全称命题:?x ∈M,p(x)(读作:对任意x 属于M ,有p(x)成立) 全称命题的否定:?x 0∈M,?p(x 0) 8、存在量词和特称命题 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有的、对某个… 符号:? 特称命题:?x 0∈M,p(x 0)(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0,使p(x 0)成立) 特称命题的否定:?x ∈M,?p(x)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曲线与方程: 直角坐标系中,若曲线C 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且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 上,则方程是曲线的方程,曲线是方程的曲线。 2、椭圆的定义: 我们把平面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两个定点12,F F 叫做椭圆的焦点.|12F F |叫做焦距。 122||||MF MF a += (2a>2c ) 12||2F F c =

高中数学选修4系列1-4-5知识点总结(全套)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选修六

选修之6导数及其应用 一、变化率与导数 1.变化率 式子21 21 ()() f x f x x x - - 叫做函数f (x)从x1到x2的平均变化率.记Δx =x2-x1,Δy=f(x2)- f (x1),则平均变化率可表示为ΔyΔx. 2.导数定义 函数y= f (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 lim. x y x ?→ ? ? 称为函数y= f (x)在x = x0处的导数,记作f ′(x0)或y′|x = x0,即 00 (+)() '()lim. x f x x f x f x x ?→ ?- = ? (3)(sin x)′=cos x (4)(cos x)′=-sin x (5)(ax)′=ax ln a (6)(ex)′=ex (7) 1 (log)' ln a x x a = (8) 1 (ln)' x x = 2.求导法则 (1)[f(x)±g(x)]′=f′(x)±g′(x) (2)[f(x)·g(x) ]′=f′(x)g(x)+f(x)g′(x) (3)f(x)g(x)′=f′(x)g(x)-f(x)g′(x) [g(x) ]2 (4)[Cf(x) ]′=Cf′(x)(C为常数)

3.复合函数的导数(理科) (1)复合函数:对于两个函数y = f (u )和u = g (x ),如果通过变量u ,y 可以表示成x 的函数,那么称这个函数为函数y = f (u )和u = g (x )的复合函数,记作y = f (g (x )). (2)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x u x y y u =? 即y 对x 的导数等于y 对u 的导数与u 对x 的导数的乘积. 三、导数的应用 1.单调性与导数 (1)在某个区间(a , b )内,如果f ′(x )≥0,且f ′(x )=0仅在一些孤立点上成立,那么函数y =f (x )在(a , b )内单调递增;如果f ′(x )≤0,且f ′(x )=0仅在一些孤立点上成立,那么函数y =f (x )在(a , b )内单调递减. (2)用导数单调区间:①求f ′(x );②解不等式f ′(x )≥0,可得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解不等式f ′(x )≤0,可得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注意定义域). 注意:上述定理的逆命题不成立. (3)求函数的极值的方法 求函数y = f (x )在区间[a , b ]上的最值的步骤如下: ①解方程f ′(x )=0; ②当f ′(x 0)=0时,如果在x 0附近的左侧f ′(x )>0,右侧f ′(x )<0,那么f (x 0)是极大值;如果在x 0附近的左侧f ′(x )<0,右侧f ′(x )>0,那么f (x 0)是极小值. (4)求函数的最值的方法 ①求函数y = f (x )在(a , b )内的极值; ②将函数y = f (x )的各极值与端点处的函数值f (a ),f (b )比较,其中最大的一个是最大值,最小的一个是最小值.

高中数学选修1 2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1-2知识点总结选修统计案例第一章

.线性回归方程1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③线性回归方程:(最小二乘法) ay?bx?n??ynxxy??ii?1?i?b?其中,n2??2nxx?i?1?i? bx?a?y??.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x,n?)?yx)(y(x?ii.相关系数(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21i??r nn??22)y?x)?y((x ii1?i1i?负相关; <0时,变量注: ⑴>0时,变量正相关;y,xyx,rr接近,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 ⑵①越接近于1||r||r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0于条件概率3.ABAB发生的概对于任何两个事件和发生的条件下,,在已知BAAAPBPB)|, ) 其公式为|(. 率称为发生时发生的条件概率记为(ABP)(=AP)( 4相互独立事件 AB PABPAPB) ,则,如果_((())(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B 相互独立.、称 AAAnPAAA PAPA)(…(2)如果_,),…,=相互独立,则有)(…(n2111 22PA). (n----BBAABAAB也相互独立.(3)如果与,与相互独立,则,与,

:5.独立性检验(分类变量关系)列联表(1)2×2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设BA,变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A,A:AA112量;?BB:B,B112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列联表.×2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 (2)独立性检验B,×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根据2 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 的计算公式统计量χ 2(3)2bc n ad)-(2=χ

高二数学选修1-2知识点

高二数学选修1-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统计案例 1.线性回归方程 ①变量之间的两类关系: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②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相关关系 ③线性回归方程:a bx y+ = ∧ (最小二乘法) 其中, 1 2 2 1 n i i i n i i x y nx y b x nx a y bx = = ? - ? ?= ? ?- ? ? =- ?? ∑ ∑ 注意:线性回归直线经过定点),(y x. 2.相关系数 (判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性): ∑∑ ∑ == = - - - - = n i n i i i n i i i y y x x y y x x r 11 2 2 1 ) ( ) ( ) )( ( 注:⑴r>0时,变量y x,正相关;r<0时,变量y x,负相关;

⑵①||r 越接近于1,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②||r 接近于0时,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3.条件概率 对于任何两个事件A 和B ,在已知B 发生的条件下,A 发生的概率称为B 发生时A 发生的条件概率. 记为P (A |B ) , 其公式为P (A |B )= P (AB )P (A ) 4相互独立事件 (1)一般地,对于两个事件A ,B ,如果_ P (AB )=P (A )P (B ) ,则称A 、B 相互独立. (2)如果A 1,A 2,…,A n 相互独立,则有P (A 1A 2…A n )=_ P (A 1)P (A 2)…P (A n ). (3)如果A ,B 相互独立,则A 与B -,A -与B ,A -与B - 也相互独立. 5.独立性检验 (分类变量关系): (1)2×2列联表 设,A B 为两个变量,每一个变量都可以取两个值,变量121:,;A A A A =变量121:,;B B B B = 通过观察得到右表所示数据: 并将形如此表的表格称为2×2列联表. (2)独立性检验 根据2×2列联表中的数据判断两个变量A ,B 是否独立的问题叫2×2列联表的独立性检验. (3) 统计量χ2的计算公式 χ2=n (ad -bc )2 (a +b )(c +d )(a +c )(b +d )

(完整版)选修4-4数学知识点

选修4-4数学知识点 一、选考内容《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1.坐标系: ① 理解坐标系的作用. ② 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③ 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④ 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的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2.参数方程:① 了解参数方程,了解参数的意义. ② 能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直线、圆和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二、知识归纳总结: 1.伸缩变换:设点),(y x P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在变换 ???>?='>?=').0(,y y 0), (x,x :μμλλ?的作用下,点),(y x P 对应到点),(y x P ''',称?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伸缩变换,简称伸缩变换。 2.极坐标系的概念: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 ,叫做极点;自极点O 引一条射线Ox 叫做极轴;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一个角度单位(通常取弧度)及其正方向(通常取逆时针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极坐标系。 3.点M 的极坐标:设M 是平面内一点,极点O 与点M 的距离||OM 叫做点M 的极径,记为ρ;以极轴Ox 为始边,射线OM 为终边的xOM ∠叫做点M 的极角,记为θ。有序数对),(θρ叫做点M 的极坐标,记为),(θρM . 极坐标),(θρ与)Z )(2,(∈+k k πθρ表示同一个点。极点O 的坐标为)R )(,0(∈θθ. 4.若0<ρ,则0>-ρ,规定点),(θρ-与点),(θρ关于极点对称,即),(θρ-与),(θπρ+表示同一点。 如果规定πθρ20,0≤≤>,那么除极点外,平面内的点可用唯一的极坐标),(θρ表示;同时,极坐标),(θρ表示的点也是唯一确定的。 5.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 6。圆的极坐标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以极点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r =ρ; 在极坐标系中,以 )0,(a C )0(>a 为圆心, a 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 θρcos 2a =; 在极坐标系中,以 )2,(π a C )0(>a 为圆心,a 为半径的圆的极坐标方程是θρsin 2a =;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全部知识点精华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配方法 二、换元法 三、待定系数法 四、定义法 五、数学归纳法 六、参数法 七、反证法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一、数形结合思想 二、类讨论思想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四转化(化归)思想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选修

第一章计数原理 1.1分类加法计数与分步乘法计数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有两类不同方案,在第1类方案中有m种不同的方法,在第2类方案中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两个步骤。做第1步有m种不同的方法,做第2步有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n种不同的方法。分步要做到“步骤完整”。 n元集合A={a1,a2?,a n}的不同子集有2n 个。 1.2排列与组合 1.2.1排列 一般地,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排列(arrangement)。 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 排列数公式: n 个元素的全排列数 规定:0!=1 1.2.2 组合 一般地,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 ≤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不同元素中取

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combination)。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 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或 表示。 组合数公式: ∴ 规定: 组合数的性质: (“构建组合意义”——“殊途同归”) (杨辉三角) *

1.3 二项式定理 1.3.1 二项式定理(binomial theorem) *注意二项展开式某一项的系数与这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n∈N *) 其中各项的系数 (k ∈{0,1,2,? ,n})叫做二项式系数(binomial coefficient); 式中的叫做二项展开式的通项,用T k+1 表示通项展开式的第k+1项:

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

高中数学选修1-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简单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 “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 逆否命题:“若q ?,则p ?” 4、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5、若p q ?,则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 是q 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例如: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 6、逻辑联结词:⑴且(and ) :命题形式p q ∧;⑵或(or ):命题形式p q ∨; ⑶非(not ):命题形式p ?. p q p q ∧ p q ∨ p ?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真 7、⑴全称量词——“所有的”、“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 :)(,x p M 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⑵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特称命题p :)(,x p M 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 :)(,x p M x ?∈?; 第二章 圆锥曲线 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即:|)|2(,2||||2121F F a a MF MF >=+。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2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 2210x y a b a b +=>> ()22 22 10y x a b a b +=>>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二数学选修2-1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 ?,则q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q ?”. ?,则p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真真真真 真假假真 假真真真 假假假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 q ?,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 q ?,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一假必假).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q ∨.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 q ∨是真命题(一真必真);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命题时,p q ∨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 若p是真命题,则p ?必是真命题. ?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M中任意一个x,有() p x”. p x成立”,记作“x ?∈M,() 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