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大学教育学基本理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2020年天津大学教育学基本理论考研复试核

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一、2020年天津大学教育学基本理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1.如何转变当前基础教育中智育为主的现状?

【答案】当前,基础教育智育为主的现状可以通过学校、社会、家长对“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反映出来?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教育形成了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增加考试课的比重,缩减或取消道德教育的内容与课时,从而放弃了德育首位的基本方向。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观念、制度、评价以及督导多方面的配合。首先,在观念上,确立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非竞争性,形成义务教育水平达标的理念;其次,在制度建设方面,加强考试制度改革以及教育监测评估机制的建立,评价机制会影响实践行为的转变,而过程监测与评估传统的结果与评估相比,从重视分数到重视过程表现,从用分数这一单一指标衡量学生到对学生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实现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2.简述环境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作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个体正是在环境中并在环境的影响下成长,形成各种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的。

3.简述学校美育的内涵及其功能。

【答案】(1)美育,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培养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其在美育的层面上具有以下几个功能:

①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

②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③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简述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答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2)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3)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的关系。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关系。

(5)掌握知识和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

【答案】学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和总务管理。其中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效率的高低及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学校领导必须把教学管理放在学校管理的首位,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

6.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答案】(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建立教育基地。

7.目前中小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它是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

(2)谈话法(问答法)。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其智能发展的方法。

(3)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4)练习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5)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实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等,使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6)实验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7)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8)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的方法。

(9)研究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8.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独立性,以及两者的关系。

【答案】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和学生的结构;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革;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即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3)文化传统特别是优秀的文化传统,需要通过教育传递这样必然影响社会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因此文化传统对教育传递的具体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即价值观念和取向将极大地影响人们对现代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地位的认识及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文化传统也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课程结构和教育内容,必然会促进学校教育内容的丰富和课程结构的变化。

(4)科学技术能够有力地改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科学技术还会渗透到教育资料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手段,同时,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科学技术可以改变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

(5)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的结构以及人口分布的地理环境都对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并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和内部结构。

人口年龄的构成,制约着需要受教育的实际人数;人口就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内部结构。

教育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独立论是1922年蔡元培先生在《新教育》中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应该经费独立、行政独立、学术和内容独立、脱离宗教独立。

教育活动与政治经济关系密切,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决定了教育不可能也不应该独立,教育只能相对独立。蔡元培先生的关于教育脱离政治、政党的主张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反映了他反对军阀控制教育、希望按教育规律办好教育事业的美好愿望。

9.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答案】(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4)倡导建构的学习。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6)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10.如何看待学校管理的服务性?

【答案】(1)明确“服务”不是主仆关系的置换,强调学校管理者与师生员工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彼此理解、尊重。(2)“管理即服务”,意味着管理者要满足师生员工的需要,包括教职工的物质与精神的需求,也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3)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树立一种“交互”观念,学会换位思考。每个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都要为他人服务,同时也在享受他人的服务。概括而言,学校管理就是服务,只有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才能全面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

11.什么是参照群体?应当怎样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参照群体?

【答案】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乐意把它的目标、标准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动机、调节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群体。通俗地说,参照群体是学生个人心目中向往和崇尚的群体。班主任只有系统、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弄清学生选择的参照群体,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追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及时地给予正确的引导。

12.简述教学任务与过程。

【答案】确定教学任务,不仅要依据教育目的,而且要考虑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据此,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任务有:(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识过程,要受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制约。教学过程作为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

①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②引导性,需要在富有知识的教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③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①教学过程以交往为背景。尤其是个体最初的学习与认识,例如,对实物及其名词概念的认识就是在交往中发生与发展的。所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也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并通过社会交往与联系社会生活来加强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与社会价值。②教学以交往、沟通、交流为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交往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进行认知,而且还要运用交往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感染与培养。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与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掌握知识、进行认识及交往的活动是教学的基本与基础活动,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其价值目标实现则是在这个认识及交往的活动过程中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13.简述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答案】(1)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传递和深化文化与构成文化本体的双重文化属性^(2)教育能与特定社会文化体中的其他方面共存一体,它们经过长期的历史共生与磨合,已经形成特定的相互适应和相互依存的关系。(3)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按照各自的运动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

14.简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答案】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指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人口等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这种制约客观存在,只有认识它,才能把握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规律,教育本身才能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