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轴心期_形成的犹太教文化传统对后世之影响_兼对_犹太模式_(精)

_轴心期_形成的犹太教文化传统对后世之影响_兼对_犹太模式_(精)
_轴心期_形成的犹太教文化传统对后世之影响_兼对_犹太模式_(精)

2008年

第11期

兰州学刊

No . 112008总第182期Lan zhou xue kan General . No . 182

?历史研究?

“轴心期”形成的犹太教文化传统对后世之影响

———兼对“犹太模式”的历史考察与未来展望

戴炜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提出的世界历史的“轴心期”, 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一样成为东西方文化传统的源头; , 可以看出三者同

属犹太系宗教的范畴; , 而,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属犹太系宗教, 有着很多根本的相同点, 。

[关键词]轴心期; ; 犹太模式[中图分类号]K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08 11-0134-04

作者简介:戴炜, 河南舞阳人,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硕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

一、轴心期的概念及其引出的犹太教文化传统———希伯来文明

1949年, 德国历史哲学家雅斯贝斯出版了一部影响深远的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在此书中提出了他对世界历史的独特解释———轴心期理论。

雅斯贝斯认为, 人类历史的发展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史前、古代文明、轴心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和科学技术时代(公元1500年至今。其中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发生的精神过程标志着人类历史正处于一个轴心时期, 公元前500年是它的高峰期。在此历史阶段, 在中国, 诞生了孔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各派思想家; 在印度, 那是佛陀的时代, 所有的哲学流派, 包括不可知论、唯物论、诡辩论、虚无主义等, 都得到了发展; 在伊朗, 祆教提出了挑战性的观点, 将世界视为善与恶的斗争; 巴勒斯坦出现了以利亚、以赛亚等先知; 希腊涌现出荷马、赫拉克利特、柏拉图等贤人哲士。所有这一切几乎是同时而

相互隔绝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产生。

[1]

在雅斯贝斯看来, 人类历史中的史前和古代文明时期是间歇期, 科学技术时代是第二个间歇期, 而轴心期则是突破期。在轴心期, 众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世界上三个地区首次同时涌现, 反映出人类意识的伟大觉醒。当时, 人们体验到了世界的恐怖和自身的软弱, 看到自己能力的限度, 才意识到自己作为整体的存在, 才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才对历史有了真正的认识。

轴心期产生了直到今天仍是文明思考范围的基本范畴, 创立了人类仍赖以存活的世界宗教之源端。也就是说, 人类在精神层面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轴心期的哲人们都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 而这些精神成果在不同的地区经过了两三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在东方是以儒、道以及禅宗(唐宋以后吸收了印度佛教的精华而形成为主体内容的中华文明和以印度教和佛教为主体内容的印度文明; 在西方则是以犹太教为主旨的希伯来文明和后来的由其所影响的基督教文明(融入了古希腊罗马理性精神的西欧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而这些文化传统或者文明的每一次新的飞跃都要回顾轴心期, 并从中汲取力量向更高阶段发展。“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 并被它重燃火

焰。”

[2]

纵观世界历史, 我们发现情况确然如此。西欧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文艺复兴”要回到古希腊寻找力量源泉; 而中国的宋明理学(新儒学也要回归孔孟获得再发展。今天我们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主要内容应该是在精神层面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 窃以为也要回到中华文明的精神源头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去汲取力量再和西方文明的精华部分融会而创造出新的文明形态实现复兴梦想。

在上述的不同的文明形态和文化传统中, 犹太人所创立的以犹太教为主旨内容的希伯来文明是和中华文明一样经历了数千年的变迁而绵延不绝的文明, 而与中华文明不同的是, 它是在长时段(公元135年至1948年失却了物质载体(国家实体领土的背景下来维系文明的成长的, 所以尤为世人瞩目。本文就尝试着探讨一下犹太教文明传统———希伯来文明的成长过程中对世界的影响。

二、轴心期所形成的犹太教文化传统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

众所周知, 犹太教是犹太民族的灵魂, 它不仅是希伯来民族历史的产物, 也是维系民族团结的主要纽带。用宗教观念来解释历史, 又以历史事件来论证宗教, 这是犹太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犹太民族在失去了构成民族历史的最稳定、最持久的要素———地理疆域的情况下, 仍能以民族共同体的形式顽强地生存下来, 创造了分散而不被同化的历史奇迹, 应该说在很大程度

第11期“轴心期”形成的犹太教文化传统对后世之影响

上归功于宗教。[3]

宗教是讨论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是如何确立起来的一些观点和学说的集合。在几乎所有的欧洲语言中, 宗教一词“religion ”具有相似的意义, 源于意为“粘合”、“捆扎”的拉丁字根“ligare”。因而宗教一词意为“重新粘合”、“重新捆扎”。在这里重要的引申之意就是原先彼此分离开来的两个实体、即神和人的统一性的获

得。因此, 宗教的唯一使命是重新确立这一统一关系。所以, 有人说人世间所有宗教的争执都是“名词之争”是有道理的。按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说法,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

教都属于“犹太系宗教”, “犹太教的创始人———或者创始的人

们, 耶稣、穆罕默德, 他们都是有神论者, 都相信…终极的精神之

存在?是唯一全能的神。以色列、, 稣和穆罕默德, , 了的神, , 太系宗教的说法, 这两个有生命的存在, 神有巨大的力量, 永远

处于优越的地位。这一点互相看法不一, 但具有像人一般的人

格, 这一点是相似的。”

[4]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由于在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掺杂进了

其他的因素而变得彼此之间似乎是水火不容, 但实际上它们所

探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实际上并无根本不同, 它们的产生也都

深受犹太教文化传统的影响:

1. 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

“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一起, 孕育了基督教文化。”[5]

由此可见, 基督教的产生与犹太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治下的巴勒斯坦地

区, 当时社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犹太人与罗马统治者之间的对

立, 以及犹太人内部各教派之间的纷争。基督教正是在这社会

动荡之中, 从犹太教中演化出来的宗教。大体说来, 对基督教思

想的创立有者直接影响的, 一是犹太教, 二是古希腊罗马的哲

学。在这里只探讨犹太教对基督教产生所发挥的影响。

犹太教是在公元前一千纪的巴勒斯坦“先知运动”过程中开

始产生, 在原始社会多神崇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神教。崇拜

耶和华为犹太人的“独一真神”, 宣称犹太人是耶和华的“特选

子民”。公元前后几百年间, 又宣扬将有“救世主”

(汉语音译为弥赛亚Messiah 来拯救受苦受难的犹太人。

在公元前3世纪前后, 犹太教的经典《希伯来圣经》基本定

型。《希伯来圣经》包括“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篇》等, 这些是犹太教的主要经典。犹太教的“圣经”后来被基督教继承下来, 成为基督教《圣经》的一个组成部分———《旧约全书》。

[6]

关于基督教的产生, 根据1947年在死海附近沙漠中发现的

纸草文献, 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三、四百年间,

犹太下层居民中间曾流行一种笃信“救世主”的秘密教派。同时

在分布于小亚细亚各地的犹太人移民中, 也出现许多宗教狂热

的“先知”, 宣扬关于救世主的信念。基督教大致就是直接或间

接地从这些秘密教派中形成的。[7]

最早的基督教文献, 公元1世纪后期的《约翰启示录》, 只提到小亚细亚七个城市中的宗教会社, 可见基督教最先是从散居异地的犹太人中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基督教与犹太教应属同源。基督教最初是作为犹太教的一个支派或“异端”而出现的。它继承了犹太教的一神论和救世主观念以及创世神话, 等等, 同时接受了犹太教的《圣经》而称之为《旧约》。但它与犹太教又有不同, 信奉耶稣为救世主, 说他是上帝之子, 为了拯救人类降临世间, 到处传道显灵, 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但死后三天又复活升天, 并宣称耶稣将复临人间, 建立理想的“上帝之国”。所以, 基督教把耶稣的神话传说作为基本教义, 把耶稣受刑的十字

架作为其信仰的标志。[8]

公元前, , , 于是基督教便成为以精神信仰。因此, 早期基督教具有比较浓厚的犹太民族的色彩, 它的成员和骨干分子大都是被罗马征服的犹太人, 礼仪同犹太教内一些非正统派别相差不多。它虽然已经脱离了犹太教, 形成一种新教派, 可是从总体上说还是继承了犹太教的核心价值理念。对基督教有着直接影响的是犹太教的两个观念, 一是上帝创世的一神观念, 二是弥赛亚的观念。特别是弥赛亚的观念, 后经保罗的“释罪成义”的诠释, 成为基督教基本的信念。近来历史学家破译公元前一世纪的文物(石板上的一条预言表明, 弥赛亚在死后三天复活的说法可以在耶稣出生前的犹太文字中找到根源。这证明了在耶稣之前就已经有了弥赛亚(救世主的概

念, 也就是说犹太教和基督教在历史上确有关联。[9]

关于犹太教对基督教的影响, 犹太史学家曾有过非常精辟的论述:犹太人的历史对所有的基督徒都具有伟大的意义。基督教应感谢犹太教关于除耶稣外, 还有独一的神、活的上帝、《圣经》《旧约》(它为《新约》铺平了道路 , 以及阐明生活目标和历史意义的历史观。《新约》中的《福音书》是有关一世纪之初居住在犹太和加利利的犹太人生活的写照, 其主人公是生活在自己家乡的犹太人。客观的历史学家必然会把基督教看作是犹太人智慧的结晶。公元2世纪以后, 基督教的性质与创立之初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 逐渐与世俗政权结合, 寻找到利益的契合点, 开始和世

俗统治者一起排斥所谓的异端宗教。公元392年, 罗马统治者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同时下令禁止异教信仰,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

也皈依了基督教。这样基督教一跃而成为统治者的宠儿, 迅速发展为全欧洲乃至世界性的宗教。而犹太教此后仍局限于在犹太人中发展教徒, 变成道地的犹太人的宗教, 宗教势力上的彼消此长, 决定了犹太教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受到愈来愈严重的迫害。表面上的宗教的名词之争掺杂了世俗利益的因素后使得犹太教和基督教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渐行渐远。2. 犹太教对伊斯兰教的影响早期的阿拉伯人信仰多神教, 每个氏族部落都有其崇拜的

自然物和偶像。犹太教和基督教传入半岛以后, 有一部分阿拉

5

31

兰州学刊总第182期

伯人皈依了犹太教或基督教。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神教的观念

日益发展。到伊斯兰教产生前夕, 具有一神教意义的“哈尼夫”运动扩展到阿拉伯各地。“哈尼夫”运动反对多神崇拜, 提倡隐

修, 以求“与神合一”, 穆罕默德受其影响, 创立了伊斯兰教。[9]

由此可见, 伊斯兰教的产生也与犹太教有着紧密的关系和深厚的渊源。

伊斯兰教与犹太教、基督教被称为世界三大“一神信仰”, 即只信奉独一的神。伊斯兰教的神为安拉,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神名为耶和华。在西方有一种说法“亚伯拉罕宗教”就指以上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的安拉这一“天地间唯一最高的神”观念的发展, 不仅显示了原有宗教意识的融合和升华, 而且还反映了犹太教的强大影响。

穆罕默德起初认为, 经原本”。《古兰经《古兰经》》里有类似的故事, 这类经文有1500多节, 占《古兰经》的1/4。在经文提及的28位重

要人物中, 《圣经》人物占24位。

[10]

公元70年, 耶路撒冷的圣殿被罗马帝国烧毁, 犹太人也被赶出世世代代聚居的地方, 从此犹太民族流散到了欧洲和全世界。由于犹太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所以直到现在犹太教主要的信徒还是以犹太民族为主。而伊斯兰教的开放性使得伊斯兰教自公元七世纪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广泛的宗教, 尤其从西非经中东直到中亚、东南亚, 形成了“伊斯兰新月地带”。

伊斯兰教早期把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称为“有经人”, 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他们的经典也是安拉的启示, 只不过后来被篡改并没有被认真遵循。不过当先知穆罕默德迁移麦地那之后, 当地的犹太部落不仅不支持穆斯林, 反而暗中帮助多神教徒, 所以穆斯林消灭和驱赶了这些犹太部落。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后, 受伊斯兰政权统治的犹太教徒基本上受到了比较好的待遇。在伊斯兰的四大哈里发时期和之后的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 多数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都得以保持自己的信仰。历史上的两教之间基本没有冲突。只是到了二战后, 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土地上建立了犹太人的国家以色列, 才造成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再加上英美殖民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者从中作梗, 才造成现在中东的冤冤相报的乱局。

三、关于“犹太模式”———历史考察与未来展望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名著《历史研究》一书中把世界各大文明解体分成了三种主要模式:希腊-罗马模式、中国模式

和犹太模式。

[11]

1. 希腊—罗马模式

按照汤因比的理论范式, 文明解体阶段最突出的特征是社会体一分为三:少数创造者蜕变成少数统治者, 多数模仿者则转化为内部无产者和外部无产者。于是, 在这个阶段就出现了三种现象:经过一段混乱时期以后, 少数统治者依靠暴力建立了统一国家; 内部无产者便创立统一教会与之对抗, 而在母体文明解体到子体文明产生之前的所谓间歇时期, 正是这种统一教会才使文明的种子得以保存并流传下去; 外部无产者则组成军事集团, 通过民族大迁徙侵入文明社会, 与内部无产者一起摧毁了统一国家。随着母体文明的灭亡, 从中又产生了新的子体文明。汤因比把文明解体的这一类型称为希腊—罗马模式。

2. 中国模式

在汤因比看来, 古代中国文明在西周以后就开始出现衰落和解体, 经过春秋、战国时代这一混乱时期, 由秦始皇建立了统一国家; 但是, 在秦统一后, 并没有出现所谓的间歇期, 而是呈现一治一乱、一分一合的局面。汤因比便把这种治乱交替的历史形态称为中国模式。

3. 犹太模式

此外, , 特别是犹太人, , , 但他们以传统的宗, , , 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汤因比便把这种散居社群的历史形态称为“犹太模式”。

汤因比认为“犹太模式”具有的要素有:

(1 具有在各种散居环境中保持自己历史特性的决心, 手段是自愿遵守严格的宗教仪式和教规律法。

(2 流散社会有不愿融入当地多数人社会的动机, 这个社会之所以珍视自己固有的特性, 是因为它自信这种特性蕴含着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和价值的宗教启示。

(3 犹太人流散社会结构中的第三个要素是, 它认识到了一

个真理:倘若它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 就不可能幸存下来。

[12]

在汤因比看来, 人们可以通过“希腊―罗马模式”来了解从区域性小邦到大一统帝国的情况, 从而领悟到凭借武力称霸世界的霸道政治只能导致人类的毁灭; 人们还可以通过“中国模式”来了解统一国家在治乱交替中得以延续的情况, 从而认识到中国在世界和平统一的事业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们又可以通过“犹太模式”来了解在大一统的世界上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情况, 从而预见到地域性的民族国家终将消亡, 而散居社群可能将成为未来大一统世界中的社会形态。

在20世纪70年代初与日本著名学者池田大作的对话录

中, 汤因比认为世界统一是避免集体自杀之路。[13]

而“将来统一世界的大概不是西欧国家, 也不是西欧化的国家, 而是中国。并且正因为中国有担任这样的未来政治任务的征兆, 所以今天中国在世界上才有令人惊叹的威望。中国的统一政府在以前的2200年间, 除了极短的空白时期外, 一直是在政治上把几亿民众统一为一个整体的。而且统一的中国, 在政治上的宗主权被保护国所承认。文化的影响甚至渗透到遥远的地区, 真是所谓…中华王国?。实际上, 中国从纪元前221年以来, 几乎在所有时代, 都成为影响半个世界的中心。最近500年, 全世界在政治以外的各个领域, 都按西方的意图统一起来了。恐怕可以说正是中

国肩负这不止给半个世界带来政治统一与和平的命运。”

[14]

那么, 当年智者汤因比对21世纪的展望及世界统一的课题到了今天是否提上了日程了呢?

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 世界历史似乎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竞争时代。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挟其巨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优势, 似乎在实施一个庞大的全球争霸战略。

6

31

第11期“轴心期”形成的犹太教文化传统对后世之影响

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美国都依靠其无与伦比的军事实力取得了胜利。美国精英阶层相信, 凭借其高科技武器和超强的军事能力, 在未来战争中可以实现“零伤亡”。因此, 新帝国战略提出用武力解决美国面临的威胁和问题, 新帝国战略也就成了“9?11”事件后美国极力推行的一种大战略, 主张利用实力优势, 用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建立一种美国统治下的世界秩序。

美国利用“反恐战争”这一契机, 连续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 取得了在欧亚大陆的枢纽地带中东和中亚地区的战略主动权。其目的是希望在俄罗斯复兴, 尤其是中国崛起为在它看来可以挑战其全球霸主地位的超级大国之前, 抢先控制世界的主导权, 建立一个罗马式的全球性帝国。

那么, 这个帝国的前景是什么呢?

近200年以来, 而倍增的人口; , 主张大自然的天律是优胜劣败, 弱肉强食; 三是尼采鼓吹“超人”对“群畜”人渣宣战的精英主义。

1995年9月, 在美国旧金山曾召开过一次极为秘密的全球政治、金融和高技术寡头会议(费尔蒙特饭店会议。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主持会议, 乔治?

W ?布什、撒切尔夫人、弗里德曼、索罗斯、比尔?盖茨、布热津斯基、奈斯比特等世界精英均出席, 讨论全球化战略问题。据说此会确立了一个在全球保20弃80的方针, 即以布热津斯基提出的所谓“喂奶化”的办法, 通过分隔和孤立, 最终实现弃置以至消灭占全人类80%的不发达民族及贫困人口的国际运动。看来尼采所鼓吹的以少数“超人”精英统治和净化人类的时代正在降临(包括使用“干净”核武器在不大规模破坏地球环境的条件下净化和约简全球人口。

这次会议充分地体现了上述的三种社会哲学对欧美政治精英的影响。可以预见, 假若今天乃至以后的世界按照这些白人精英的设想去构建, 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景象:地球上的人类将按种族、宗教和文化形成一个食物链, 欧洲和北美的白人基督教徒处于这条食物链的顶端, 而其他地区的非白人的所谓“异教徒”如亚洲的黄种人、非洲的黑人等则处于食物链的中下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动物世界的铁律将在据说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21世纪加以验证。

我们不禁要问, 美国的帝国梦想会实现吗?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 任何成熟的历史形态都会走向衰落。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 一切文明的都要起源、生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

昔日罗马帝国征战迦太基、埃及之时, 国内民主政治发展得极为成熟, 而从恺撒征服了亚非欧所有敌人的那一刻起, 罗马帝国就开始成为自己的敌人。今天的美国, 就像罗马帝国一样, 国内高度的民主自由却开始让自己腐烂变质, 慢慢开始出现专制的趋势, 而帝国对外的残忍征战和贪婪掠夺, 又为自己培养着越来越多的对手和敌人。

今天的美国实际上正在丧失昔日的民主表率作用, 正在日趋帝国化, 正在抛弃开国者的高尚的理想, 正在推行“对外的法

西斯主义”。[15]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已经步入了衰落的轨道。

当此之时, 道德至上的中华文明的复兴给世界的美好未来带来了一丝希望之光。

如前所述, 美国的全球战略其实主要是针对中国的。近些年来, 我们在报纸杂志中经常能看到诸如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之类的文章。以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资源等条件, 如果按现在的发展态势前行, 会在未来的某个时间超越美国的。

, 可是美国精, 中美两大地理板块恐怕, , 别无选, , 是在未能全面发展壮大自身之时便被美国这一超强霸主当作了靶子。若应对失当, 就有可能被这个超级大国蓄意扼杀。

而中国的幸运, 则是实际上充当了阻止美国霸权扩张的第一道防洪堤, 实际上扛起了全人类抵御霸权、反抗暴力征服的正义大旗。这是中国在为全世界的和平与公平承担重担, 是当今世界格局自然而然的选择, 真正是“天降大任于斯人”———尽管现在全世界也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中国的崛起代表的实际上正是世界的未来。

尽管中国的崛起、东方文化的复兴尚待时日, 但可以想见, 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只有融合了西方文化有益部分的中华文明———这种内向非竞争的生存型的文明形态所产生出的思想成为世界的主流思潮才能够使得人类避免集体自杀之路。

现代科学技术使美国强大无比, 但却又使其脆弱无比。和历史上以往所有的帝国不同, 美国的霸业建立在整个地球上, 从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角度来看, 美国实际上和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处于同一命运之中, 所以, 美国的脆弱在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美国的脆弱在于全球一体化后经济和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脆弱。

近500年来, 西方的崛起及其在全球范围里的扩张使得世界完成了技术上的统一。在未来的历史发展阶段, 世界将实现政治和精神上的大同, 而这个任务将主要由中国文明来完成。

在未来可预见的如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各文明和谐共处的大同局面里,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犹太模式”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既然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同属犹太系宗教, 有着很多根本的相同点, 那么能否在人类要共同面对生存危机的条件下实现和解而和平共处呢? 假若中华文明中的儒家倡导的“社会和谐, 天下大同, 宇宙太和”的思想能成为人类基本的共识之一,

那么在世界各国大都各教派混居的前提底下, 犹太人的散居式的社群模式是否也能为其他教派所借鉴呢?

倘若真的能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各文明、宗教、种族和谐相处的大同局面(所谓大同并非是整齐划一的统一, 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前提底下达成一些基本之共识 , 那么人类的未来真的将是美

好的。我们希望如此。

(下转第94页 7

31

兰州学刊总第182期

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而使用犯意诱发型诱惑侦

查所取得的证据显然不属于这三种证据类型之一。而且“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属于典型的“宣誓性条款”, 后面没有制裁措施, 等于一纸空文。因此, 现行法律规定之不足只能由相关部门通过立法、司法解释来明确规定这种情况下取得的证据无论如何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但是, 有一种情况我们不得不注意。即侦查机关采用的侦查行为属于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 但是有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本来具有犯意, 这种情况下通过这种方法取得的“证据”能否在诉讼过程中作为证据使用? 笔者倾向于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因为这种情况下, 实施犯罪行为基本上是由于犯罪嫌疑人自己的原因所导致, 尽管和侦查机关的行为有联系, 但是, 其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自己的原因。因此, 如果是数额犯, 算入犯罪总额中, , 侦查行为的侦查人员, , 我国绝对不可以采用。比如终止诉讼, 它认为在刑事诉讼中如果出现了严重违反刑事诉讼法的情况(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当然属于该情况 , 不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际上是否有罪, 都要对其作无罪处理。显然, 采取这种制度的代价是巨大的, 就算是极力主张保护人权的国家也对此颇有微词。通过上述实体上和程序上制裁的规定, 我国可以逐步抑制侦查机关违法侦查的

情况。但是, 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受到客观现实的制约, 我们不能指望马上消除这种现象的存在, 得有一个过程。

四、结束语

我国法律对诱惑侦查制度缺乏明确规定, 导致实践中违法侦查时常发生。但是, 在现行法律规定的条件下, 司法人员应该有所作为, 千万不能机械地理解罪刑法定原则, 不敢运用诱惑侦查手段对一些案件进行侦查。同时, 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对诱惑侦查行为进行“过滤”, 以期望在这棵英美国家的“毒树”在中国的圣土上结出健康的“果实”。

在倡导法治的今天, 刑法如何在社会保护和人权保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是每个刑事法学者和国家努力追求的理想。毕竟, “刑罚如两刃之剑, 用之不当则国家和个人两受其害”。

[收稿日期]2008-06-28

注释

①②陷害教唆是指, , 诱使他人犯罪, , 致使被教唆人被捕, 。, , 旋即密告, 。黄仲夫. 刑法精义, 台湾五南图-195. ③徐春苗. 关于“诱惑侦查”的刍议[J ].法制与社会, 2006, (10 . ④所谓“制造犯罪”, 是指通过一定手段, 让他人产生犯意, 进而实施犯罪行为。发现犯罪, 是指通过一定手段, 使原本具有犯罪意图者将犯意付诸实施. ⑤该观点可参见学界各种论文之中, 由于篇幅限制, 在此不细述, 如李慧. 论诱惑侦查及其法律规制[J ].当代经理人(中旬刊 , 2006(21 ; 王平. 诱惑侦查的法律规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5卷(1 . ⑥谢佑平, 邓立军. 预审法官制度比较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4, (五 .

⑦西方国家有句法谚, “假如人人是天使, 那么无需法律”, 说的就是该内容.

⑧王新环. 法律如何面对…警察圈套?———与三位法学家的对话[J ].新世纪检察, 2000, (1 . ⑨马跃. 美、日有关诱惑侦查的法理及论争之概观[J ].法学, 1998, (11 . ⑩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08月17日(3 . λ?陈永生. 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J ].现代法学, 2004, (2 .

〔责任编辑:刘俊沅〕

(上接第137页

[收稿日期]2008-07-15

参考文献

[1][2][德]卡尔?雅斯贝斯.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俞新天

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2, 14.

[3][5]张倩红. 犹太人?犹太精神[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

21, 5.

[4][14][15]汤因比, 池田大作.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

作对话录[M].荀春生等译,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 1985:345, 295, 289. [6][11]任继愈总主编. 基督教史[Z].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11-12, 73. [7]周一良, 吴于廑主编. 世界通史[Z].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2:354.

[8][10]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Z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 1994:441, 116.

[9]历史学家破译公元前一世纪文物犹太教与基督教曾有关联[N ].参考消息, 2008-7-11, (6 .

[12][英]汤因比. 历史研究[M].曹未风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9:

P150-399.

[13][英]阿诺德?汤因比. 历史研究(修订插图版 [M].刘北成, 郭小

凌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44-46.

[16]这一点, 已经成为中外学者包括美国学者的共识,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在美国占领期间, 美国军队对四个美国人在伊拉克的费卢杰被杀的报复方式, 与纳粹头目希姆莱在其副手在捷克遇刺后的报复方式何其相似!

〔责任编辑:贺永泉〕

“Ax is of v i ew ”of the Jew ish culture and trad iti on s of t he i m pact of future genera ti on s

———The “Je w ish m odel , ”the study of h istory and fu ture prospects

D a i W ei

Abstract:I n the concep t of “axis peri od ”of world hist orywhich Ger man phil os opher Jas pers p r oposed, the Hebrew civilizati on with the main thrust of the con 2tents as Judais m f ounded by the Je ws becomes a sa me s ource of Eastern and W estern cultural traditi ons as the Chinese civilizati on and I ndian civilizati on . It can be seen that three types of civilizati ons bel ong t o the areas of the Jewish religi on thr ough discussing the influence of Jewish generated in “axis peri od ”on Christian and Isla m ic.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See m s t o be becom ing a rep lica of the Roman Emp ire according t o Toynbee?s three models of the disintegrati on of civ 2ilizati on t o analyze the world pattern t oday, and the rejuvenati on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 on of the moral sup re macy brings a gli m mer of a better future of hope t o the world . A t the sa me ti m e, Judais m, Christianity and Isla m are of the Je wish religi on, and they have a l ot of the sa me fundamental point, theref ore, reconciliati on and peaceful may be realized under the conditi ons in the face of common coexistence crisis f or humanity t o survive .

Key words:axis peri od; Judais m; China model; Jewish mode

4 9

犹太教

犹太教英文:Judaism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古代犹太教(公元70年以前) 根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3世纪末至前12世纪期间,以色列人及其他一些半游牧民族自美索不达米亚跨越沙漠,进入当时已发展农业生产的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定居。公元前12~前11世纪间,以色列人在与外族冲突及内部纷争中,各氏族间先后形成12个部落,共同信奉雅赫维为唯一真神。约公元前993年,迦南南部犹太部落大卫王统率以色列各部落,战胜迦南西部地中海沿岸的非利士人及叙利亚、约旦河以东各族,建立统一的以色列人国家,以耶路撒冷为统治中心。其子所罗门继位后在此修建圣殿。公元前933年,以色列分裂为南部犹大、北部以色列两国,彼此连年争战。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亡于亚述。犹大国臣服苟存。公元前7世纪末,亚述帝国衰落,埃及、巴比伦相继统治巴勒斯坦。公元前587年,巴比伦占领耶路撒冷,焚毁圣殿,并将大部居民掳往巴比伦。犹太人认为此乃自身犯罪、背叛雅赫维另拜其他神祇所受的惩罚,唯有向雅赫维认罪祈求,方能重返故园;民族与宗教意识由此愈益加深。现代许多学者认为,犹太历史、律法文献就是公元前587~前538年被掳巴比伦期间逐渐定型的。 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释放以色列人回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耶路撒冷成为犹太人聚居的犹太地区中心城市,政治上受波斯统治。直至公元70年,罗马军队攻陷耶路撒冷,焚毁圣殿为止,在犹太教历史上称第二圣殿时期。在公元前2世纪初至公元1世纪末的300年间,地中海东岸各种新宗教、新宗派不断出现。犹太教内部也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支持祭司的上层分子撒都该人;与撒都该人分庭抗礼,主张除“律法书”外,尚有口述传统法的法利赛人;主张远离世俗,实行共同生产,共享财物的社团艾赛尼派(或称敬虔派)。 拉比犹太教(70~630) 这一时期,西亚地区犹太人以巴勒斯坦及巴比伦为聚居中心,分别处于罗马帝国及波斯帝国统治下,罗马及波斯均通过扶植犹太教上层分子,对犹太人实行间接统治。在犹太教内部,自古流传的经典律法书需要不断重新解释,以适应政治与宗教的现实需要。因此,精通律法的法利赛人,逐渐取得领导权,被称为拉比(希伯来语,意为师傅)。这一时期的犹太教称为拉比犹太教。第二圣殿时期,犹太教侧重祭司献祭仪式,自耶路撒冷圣殿第二次被毁后,到圣殿献祭已不可能。因此,拉比犹太教强调社会个人伦理、祈祷及研习律法,这对后世犹太教思想、礼仪、制度有巨大影响。犹太教公会成为犹太人最高立法、司法机构。3世纪初,罗马塞佛鲁斯王朝时期,授权公会主持人(纳西)收税,向各地犹太人法庭委派法官,派遣特使到帝国各地巡视犹太人聚居地区,并赠与公会主持人大量产业。自2世纪上半叶罗马皇帝哈德良统治时期起,罗马法学家开始编纂法典,在其影响下,2世纪末犹大·哈·纳西执掌巴勒斯坦公会时期,将以前历代口传律法汇编成书,称“密西拿”,约于3世纪初开始流传,此后便成为犹太教尊崇的经典《塔木德》的一部分。 拉比犹太教与同时期西亚其他宗教相比,出世色彩最少;与当时的基督教比较,它并未力图用希腊哲学解释教义,以对外族传教,而专重宗教律法。在宗教律法与世俗法律的关系上,承认世俗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居统治地位。但根据考古发现,遗留在叙利亚沙漠中的3世纪罗马、波斯边境城市中的犹太人会堂墙壁上,有圣经故事题材的宗教画;6世纪加利利犹太教会堂的细石镶嵌地板图案有星象、人形、鱼兽等,都与摩西十诫中不可制作偶像的诫条相悖,为拉比文献所未提及;这表明当时犹太民间宗教曾受其他民族宗教的渗透影响。另一批宫廷文献描述魂游天庭景象,反映当

中国犹太人的生存法则

作者:幸运之星 1992年,当我辗转回到以色列的时候,13岁的老大、12岁的老二和10岁的小女儿都还暂时留在中国。选择在那时回到以色列,完全是穷途末路:我的父亲是犹太人,二战时逃亡到上海,并在那生下我。 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我们,12岁那年父亲去世,我就成了孤儿。 长大后,我在上海铜厂当体力女工。 结婚生下3个孩子后,丈夫离我们而去。留在上海,满眼都是痛苦的回忆。 正好那时中以正式建交,怀着一种逃避的心情,我成为了第一批回到以色列的犹太后裔。 初到以色列的日子,比想像中要困难许多。我不懂得那语言(父亲教的古希伯莱语早已不在以色列使用),不懂得移民优惠政策(新移民可以有一笔安家费)。 在特拉维夫的大街上,我压根不知道怎样才能生存下去。我从上海带去的积蓄只能维持3个月的生活开支,我必须找到赚钱的办法,还要早日把孩子接到我身边。 我苦攻希伯莱语,学最基本的生活语言,然后,我在路边摆了个投资最小的小摊卖春卷 以色列的官方货币是谢克尔,1谢克尔兑换人民币2块钱,更小的币值是雅戈洛,1谢克尔等于100雅戈洛。我的春卷小摊,每天能赚到十来个谢克尔。 当我的小摊生意慢慢稳定下来以后,1993年5月,我把3个孩子都接到了以色列。 孩子们初到以色列的时候,受到了不少邻居们的责难。 以前在国内时,我一直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到了以色列以后,我

依旧做着我合格的中国式妈妈:我把孩子们送去学校读书,他们上学的时候我卖春卷。 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他们就来春卷摊,我停止营业,在小炉子上面给他们做馄饨下面条。一天,当3个孩子围坐在小炉子旁边等我做饭的时候,邻居过来训斥老大:"你已经是大孩子了,你应该学会去帮助你的母亲,而不是在这看着母亲忙碌,自己就像废物一样。"然后,邻居转过头训斥我:"不要把那种落后的中国式教育带到以色列来,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 邻居的话很伤人,我和老大都很难受,回家后,我安慰老大: "没事的,妈妈能撑住,我喜欢照顾你们。 " 可是,老大说:"也许,她说得没错。妈妈,让我试着去照顾弟弟妹妹吧…… 第二天是祈祷日,孩子们中午就放学了。来到我的小摊,老大坐在我旁边,学着我的样子把打好的春卷皮包上馅,卷成成品,然后入油锅去炸。 他的动作一开始有些笨拙,但是后来越来越熟练……老大身上的转变大得连我自己都想不到,除了帮我做春卷,他还提出由他们带做好的春卷去学校卖给同学。每天早上,他和弟弟妹妹每人带20个春卷去学校,放学回来的时候,会把每人10谢克尔的卖春卷收入全部上交给我。我觉得很心酸,让他们小小年龄就要担起生活的担子。 可是,他们没有表现出我想像的那种委屈,他们说他们慢慢开始喜欢这种赚钱的感觉了。邻居太太经常来跟我聊天,告诉我正规的犹太家庭应该如何运作,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犹太人从来不觉得赚钱是一个需要到达一定年龄才能开展的活动,与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一样,他们始终觉得"赚钱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简答题 2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简答题 2 1、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1)这些兵马俑,阵列有序,军容严整,是“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秦王朝军的缩影,以宏伟浩大的气魄歌颂了秦始皇率军“横扫六合,威振四海”,统一中国的业绩,体现了泱泱大国和时代的勃发精神. (2)兵马俑的塑造手法是非常写实的,将士、战马与真马、真人相当,服饰、装束都很逼真,容貌神情各不相同. (3)不同的容貌神情又是统一在全军威武雄壮的气势之中,无数自立静止的重复,给人以整齐一律之感,构成了秦俑丰富统一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统一的美学特点.帝国的威力在艺匠的手下表现得无以复加. 2、魏晋南北朝美术发展的新特点. 佛教传入中国,佛教艺术勃然而兴,出现了新疆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一批艺术石窟,丰富了我国民族传统艺术. 人物画在继承汉代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注重传神以线为造型基础的方法不仅在艺术实践中贯穿始终,而且进一步提高到理论上予以充分的肯定,绘画题材范围扩大,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趋于成熟,出现了顾恺之等杰出画家. 山水逐渐从人物画种而兴起.建立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雏形. 出现了一批中国绘画史上划时代的理论家,如王微、谢赫和绘画理论著作,如《画品》《画山水序》.总之,魏晋南北朝的美术,对唐以及以后来中国绘画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中国艺术(绘画)从雅拙走向成熟的桥梁. 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意义. 这是张曹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时谈到的,它概括了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为中国绘画鉴定了理论基石.“师造化”不是单纯模仿自然,必须同时“得心源”,即有所思,有所寄意;反之,“得心源”也不凭空而得,一味以意为之,而是建立在师造化的基础上,两者协调,便会有好的作品产生. 4、何为“南宋四家”,并分别叙述其艺术特点. 李唐,山石用“大斧劈皴”笔势雄阔,畅快淋漓,构图采取近景以角,起“开派”的作用. 刘松年,画风工整,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景. 马远,画面简陋,全景不多.山石用大斧劈兼水墨皴,也兼用钉头鼠尾的皴法,笔势锋利严谨,方便有力.画树多用焦墨,秀拔多姿. 夏圭,:在用笔上好用秃笔,点笔和夹笔,墨线气势起伏,落笔速度大而轻,尾端呈现尖状线条,富有变化. 5、石涛在艺术创作和艺术理论上有何贡献. 他师法自然,以“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精神,在写生实践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前人的种种规范,创作出大量新颖独特、千情万态的优秀作品,为山川造像,为山川传神,他的山水画十分着重形式美,善于用点.在艺术上有很深刻的见解,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题画诗跋>,概括起来绘画美学思想有两个:一是强调“有我”,一是“一画”.在《变化章》提出:“故群子惟借古以开今也.”这段话抨击了复古的陈词滥调,艺术贵在创新,抒发情感、给清代绘画带来了生气. 6、清代最著名的三大年画产地有哪些. 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杨家埠. 7、霍去病墓石刻的艺术特点. 它是西汉纪念碑群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是雕塑艺术在塑造形象方面打破旧的程式,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里程碑.这批石刻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感染力,除了作者环绕所纪念的英雄及其业绩,进行了精巧的设计与创作外,还在于它体现了汉代艺术特有的古拙美.雕刻手法采用“因材施雕”,即在无数的自然石料中选择,因石得形,顺势雕凿,在顽石中崛起活跃的生命.刀法简洁洗炼,造型朴拙粗放.在整体的团块结构中,采用浮雕和线刻表现细部,圆浑中透露明确的转折.给人的感觉不浮华、不繁琐、也不矫揉造作,浑朴深沉的思想,勃发豪放的精神蕴籍于单纯而自然的外形中,造成了艺术内在的惊心动魄的气势感和运动感.

犹太人智慧作业3

1、犹太教的传统有哪些?犹太教只是一个民族性的宗教的根源是什么? 答:(1)犹太教律法规定的节期较多,以逾越节、住棚节和五旬节为三大节日,此外还有除酵节、修殿节、普林节、读经节、元旦、赎罪日、哀悼日、安息日等。 极端正统犹太教信徒在约瑟夫墓旁祈祷除十诫外,犹太教律法还有种种戒规,从社会伦理到饮食起居,涉及犹太人的全部生活。凡母亲为犹太人,其子女即为犹太人。男孩出生后第八天,一律要受割礼,作为与上帝立约的标志。教徒死后,尸体以水洗净,白布包裹入葬。犹太教在饮食方面亦有诸多禁忌。古代犹太教以七连烛台为唯一标志,中世纪后期改用大卫之盾(六角星),沿用至今。 (2)根源是现在全世界信仰犹太教的人很少,只局限在犹太人内部,还没有信仰锡克教和神道教的人口多,但每一部介绍宗教的书籍都少不了要提到犹太教,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巨大。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 2、亚伯拉罕诸教有哪些教?基督诸教有哪些教? ?答:(1)亚伯拉罕诸教有 ?巴哈伊信仰虽然不是传统的被包括在亚伯拉罕诸教中,但它也接受同些神之代言人。 ?巴哈乌拉和拉斯特法里教类似的接受《圣经》权威而且相信它们是亚伯拉罕的后代。 (2)基督诸教有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3、世界性宗教必须同时具备那三个条件? 答:第一,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将会长期存在并发生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觉悟的提高,宗教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将逐渐减少,最终是要消亡的,但这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宗教走向最终消亡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第二,宗教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宗教的存在,是以大量群众信奉它们为前提的。由于宗教的这种群众性,它往往构成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和稳定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关键看能否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它们,减少它们中的消极因素,发挥它们中的积极因素。第三,宗教常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是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4、科学依靠的是什么?科学和科学技术是一个事物吗? 答:(1)依靠的是实践与经验,还有宗教的辅助。 (2)不是一个事物。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起源、发展与主要联系

犹太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基督教文明的起源、联系与主要区别并非每一种哲学都是一种宗教,但是每一种宗教却都是一种哲学。詹姆斯〃弗雷泽爵士说过:“宗教被认为是一种超人的控制自然或人类声明发展进程的安慰或调解的力量。” 苦难者的宗教:犹太教犹太民族产生于闪米特族的一支弱小的牧羊部落—希伯来人,这是一个苦难而又伟大的民族. 首领亚伯拉罕将自己部落的神耶和华尊奉万能的神主,将希伯来人视为耶和华的“选民”,神同他们订有契约。这是亚伯拉罕创立的较为模糊的一神信仰,而犹太教便是从这个时候,在这种特殊的神学观念中“种下胚胎”的。 以后摩西在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过程中,逐渐统一了以色列人的思想与步调,并假托神耶和华于西奈山上给他受戒之说,为以色列人创立了一整套法律,称《摩西十戒》。初步形成了犹太教的教规、教律与礼仪。这也是人类最早的法律之一。标志着犹太教的正式形成。 犹太教后来被波斯人统治,在此期间犹太教得到了重大发展,形成了犹太教圣经《旧约》。在被罗马统治时期,犹太人不仅没有政治上的独立和自由, 而且被迫流亡世界各地, 成了没有祖国的人。1948年, 返回家园的犹太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新的以色列国, 这种局面才宣告结束。 以色列人从多神观念演变为一神观念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面对侵略者的强大,东方民族的宗教信仰,特别是亡国奴的屈辱处境使他们政治、宗教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相信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的保护神,而且是统治世上唯一主宰,耶路撒冷是他的唯一圣所。这种观念在以色列人陆续返回巴勒斯坦后逐渐成熟,犹太人逐步形成了耶和华是独一神的观念,崇奉一神、排斥其他宗教并维护祭祀贵族统治的犹太教才最后形成。 天国之道:基督教以色列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到“巴比伦之囚”时期,他们开始期盼先知们预言的“弥赛亚”,就是“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 在罗马统治下,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因其经济地位不同而对罗马统治者持有不同的政治态度,犹太教分裂,其中艾沙尼派和奋锐派强烈宣传人类救世主降临的弥赛亚运动。这种宣传运动,是当时基督教产生的思想基础。 公元2世纪中叶,正统的犹太教徒坚信弥赛亚终必降临。另一部分人也就是后来的基督徒“拿撒勒派”认为弥赛亚已经降临,他不是来复兴强大的以色列王国,而是来建立一个不属这世界的天国,他就是拿撒勒人耶稣。 后来,在反对罗马统治的民族斗争的高潮中,拿撒勒派同罗马统治当局和犹太教上层权贵之间的矛盾冲突日益激化。于是这些人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教派,于公元1世纪末,发展成为最初的基督教。《基督教的起源》一书的作者阿〃罗伯逊认为,拿撒勒人耶稣很可能就是这个拿撒勒派的领袖。 关于耶稣,《福音书》中记载他是由圣灵受孕,由童女玛利亚所生。耶稣是基督宗教教义的中心人物,也是基督宗教的创始人。耶稣一直声称自己就是上帝,直接干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有人目睹三天后他又复活。 后来耶稣的门徒彼得和保罗大力宣传基督教,他们带领“基督使徒团”进行传教,一生功绩伟大,保罗用文字将基督教教义编纂成圣书《新约》。这时候基督教完全从犹太教脱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宗教,有了自己的崇拜对象基督耶稣,自己的经典《新约圣经》。

犹太教的起源及发展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 一经典和教规 经典 犹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西伯来圣经》(又称《塔纳赫》),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西伯来圣经》的前五卷书称为《妥拉》,是其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部是《塔木德》,第三部是《米德拉什》。除《妥拉》外。犹太教典籍多是一些阐释与评注式著作,由于编纂年代和地域的不同,常常出现相互包容和交叉评注现象。 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以摩西·迈蒙尼德于12世纪归纳的13条为核心: 1.创造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 2.创造主为独一无二真神。 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 5.创造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拜之物。 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 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 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 9.律法不可更易。10.创造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为。 11.创造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罚。12.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13.人死后将复活。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

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二起源和形成 众所周知, 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在那里, 早在公元前2300年,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 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 一位名叫亚伯拉罕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王, 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此后,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生子以撒, 以撒生子雅各。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雅各生有12个儿子, 他们的子嗣演化为12 个部落, 并称为“以色列人”。约公元前1720年, 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 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公元前14世纪, 一个杰出的犹太人应运而生, 他就是摩西(Moses)。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统治者的奴役, 决心离开埃及, 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迦南, 重新开始自由的生活。约公元前1290年, 摩西率领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脱了法老军队的追击, 出埃及,

犹太人与读书

犹太人与读书 犹太学校历史上有一传统,刚入学的小学新生头一次听课,须穿上新衣服,由教士或有学问的人领到教室。在那里放着一块干净的石板,石板上有几行用蜂蜜写下的希伯来字母和简单的《圣经》文句。然后让孩子们一边诵读字母,一边舔掉石板上的蜂蜜,接着,还有蜜糕、苹果和核桃可吃———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他们在学习发蒙伊始就尝到香甜的滋味。这种习俗如今虽已不再时兴,但该仪式背后无疑暗含了犹太人的一种观念,即知识是甜蜜的,孩子们应抱着欣喜和愉悦的心情来开始学习。 犹太文化传统历来重视教育,爱护书籍,看重学识,推崇智慧。在《犹太教法典》的时代,学问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东西。学者们纷纷出人头地,成为犹太社会的精英。在社会组织系统和公共活动中,学者和教师往往比王子和武士更有权威。上层家庭的年轻女子,大多愿意嫁给学者,而不是商人或金融家。假若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孩子就会决定首先救出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中,传播知识的学士或教师地位非常之高。 犹太人从不焚书,哪怕是攻击犹太人的书亦不例外。按照犹太教规,在每周的“安息日”(从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里,都得停止工作和活动,但各种书店却可继续营业,且不管是在“安息日”的白天还是夜晚,这一天,书店里时常挤满了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犹太人平均每人的读书量高居世界各国之

首。以色列各村镇大多建有环境高雅、布置到位、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或阅览室。在这个仅有五百多万人口的国家,有各类杂志九百多种。热爱学习、崇尚读书的气氛,在犹太民族中蔚然成风。在重视学习知识的同时,犹太人也十分注重实际才能的培养。他们把仅有知识而缺乏才干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他们看来,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要创新就必须以思考为基础,而创新则由提出怀疑和寻求答案来完成。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家里着火了,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家长就会告诉他:“你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也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而智慧的培养又岂能离开教育和读书? 由于犹太人有一以贯之的重视教育之传统,使该民族在长期的颠沛流离中能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一流的经营者。马克思、爱因斯坦、门德尔松等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诺贝尔奖得主中的犹太人,历年来比例惊人。 在世界历史上犹太人有着太多前所未有之处,也创造着太多前所未有的奇迹,曾经既没有祖国,也没有资源,经历了那样多的战乱和沦陷在彼此离散几千年后再次复国(曾经被希特勒杀了六百多万人),在全球只有1500万的犹太人,在世界总人口中只占0.3%,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一半; 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一; 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

《秦兵马俑》小学语文说课稿

《秦兵马俑》小学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能力:认识8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学秦兵马俑的两个不同方面时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学习形式: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

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 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 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为学生接下来在阅读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笔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是了解学生搜集资料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对秦兵马俑有初步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从中感受到什么在学生初次接触文本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想扩散学生的思维 2、兵马俑究竟有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

犹太人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民族给我们的启示 犹太人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民族,和中华民族一样,它也曾忍受欺凌,时间长达 1800 多年, 但是秉承犹太文明的精神内涵, 散居于世界各地的上帝选民们却成为如今世界民族之 林不可缺少的大树。 从关注巴以冲突开始认识以色列, 从爱因斯坦开始认识犹太人。 犹太人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在中东乱局中竟然居主导角色, 而且在阿拉伯国家的集体讨伐下屹 立不倒,反而更加强大,看了《犹太人文化史》这本书,我完全被震撼了。对于犹太文化的曲折和坚韧, 对于犹太宗教的先进教义和犹太人对于传统宗教道德的严格遵守, 我只能敬佩。 我对于一些宗教里关于饮食的戒律常常不解。 原来, 对于饮食的禁忌是起源于犹太人。 犹太 人的饮食戒律是基于人的健康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上而制定的, 尽管如此, 也有人不守教, 也 有人怀疑, 但是这样一句话却将我幻想有朝一日能信仰一门宗教的愿望打破, 一个人连嘴巴 都管不住谈不上信仰。 犹太人一直在外人的排挤中保持群居的状态, 内部严格遵守教规和法 典, 这样的形式确保了犹太人在长大千年的驱逐流浪史中保持民族特性而不被同化。 我突然 对于宗教肃然起敬。 多少民族被历史的长河卷成烂泥,如古埃及、 古希腊、苏美尔,新月平原现在已成为阿拉伯 人的土地, 而原始的巴比伦文明早已作了古,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信仰,怎么立足长远,源

源不断地繁衍下去? 从第二圣殿时期, 犹太人就失去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国土基础, 巴比伦人、 波斯人、 希腊人、 罗马人、 阿拉伯人不管怎么奴役他们的身体和限制他们的生存, 毁坏他们的建筑和圣殿, 但 是犹太精神始终藏在书里,这群 “圣书之民”对于民族精神的认同让很多殖民者都屈服。 只 要书籍律法还在,他们就能坚持自己的信仰道德和民族精神。就像 18 世纪将自己已经失传 的文字希伯来语再度复活一样。 犹太教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的母教。犹太教始创一神论,对于宇宙认识坚持一元可认识论,特别的是他们一直强调人的作用, 坚信人生而平等, 历史是向前发展, 而没有那种维护统治 者残暴统治的所谓轮回一说。 犹太教能够流传至今, 而犹太人又能如此聪明也在于这种先进 的思想吧。 犹太教有 613 条诫命,一本《托拉》为主的圣经(也是基督教圣经的旧约部分,《古兰经》 的来源之一),一本《塔木德》还有众多经典,这些经典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读不完, 但是他们要读一生。 所以犹太人是少有的无文盲的民族。 每个孩子从小就被贯彻书籍 “比 蜜甜”的思想。 这些经典涉及人生活的许多方面, 衣食住行几乎都有, 然而犹太人坚持按照它们行事一做就 是上千年。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关系

世界三大—神教以犹太教为最早,伊斯兰教为最晚,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要叙述伊斯兰教思想发展,我 想首先要了解三大一神教的基本特点。否则会走弯路的。所以先从介绍三大一神教开始,研究伊斯兰的思 想历程,是比较好的。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一神教”它们都反对偶像崇拜、多神崇拜,只信仰和崇拜一个主宰 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造物主。对这一造物主仅仅是三教各自所称名字不同而矣,犹太教称“阿特乃”,不 愿直呼耶和华,他们的先知是摩西:基督教称弥赛亚或基督或天主、上帝,他们的先知是耶稣;伊斯兰教 称安拉或真主,其先知是穆罕默德。三教都有自己的经典,犹太教的经典是们日约》,希伯来文:基督教 的经典是《新约》,拉丁文;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阿拉伯文。三教相互承认这三部经典是天启 经典。这三大一神教,历史悠久,犹太教约产生于公元前十四世纪;基督教约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伊斯兰 教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初。这三教的信仰者不少,对全世界都有很大影口向。… 三大—神教何以都渊源于阿拉比亚呢?为什么又构成为中东问题的主要症结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须从 历史上寻找答案。 一、原属同一个先民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一神宗教,“这三大一神教,皆发祥于中东的闪族”,“闪族”的全名 是“闪米特人”(Semites),亦称“塞姆人”(Semu)。这个名字出自《旧约全书·创世纪》所载传说,称其为挪亚长子闪(Shemu或Semu,也译为“歇姆”、“塞姆1的后裔。据陈永岭教授主编的《民族词典》称:一 般认为古闪米特人以畜牧为生,原来生活在撒哈拉北部地区。约在公元前五千年,气候剧变,开始东迁, 陆续来到西亚两河流域和叙利亚草原,一直保留着相当统一的民族共同体。至公元前三千年初,按语言明 显地分为东、西两大支。东闪米特人生活在两河流域的北部,*阿卡特语,在与苏美尔人接触中吸收、融化了对方的语言。自公元前三千二百年至公元初,其代表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按现代分类法, 此支称“闪米特北支”。西闪米特人又分三个分支:西北支(现称闪米特北中支),系指分布在巴勒斯坦、 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各族,最早的代表为阿摩里特人、迎南人、乌加里特人,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后,有跳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人、莫阿比特人、亚奥迪人等。中支(现称闪米特南中支)约在公元前 二千年至前一千年,其代表为利希亚尼特人、萨姆德人等,随后统一共称阿拉伯人。七世纪随着伊斯兰教 的兴起,开始了闪米特人的一次大迁移。现分布在埃及、苏丹、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沙特、叙利亚、也门、突尼斯、黎巴嫩、约旦、利比亚、科威特等国,按方言、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可分为47个民族。南支(现称闪米特南支)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古代代表有马闪人、萨巴人、卡塔班人、哈德 拉人等,南支部分曾于七世纪越过红海到达非洲之角,今埃塞俄比亚闪米特各族的祖先。马赫里人等就属 这支。从这些记述看,“阿拉伯半岛,可能是闪族的摇篮,闪族在这个地方成长之后,迁移到肥沃的新月地区(即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和约旦),后来就成为历史上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胖尼基人 和希伯来人。说阿拉伯半岛是纯粹的闪族文化的发源地,这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现在还有两种生存 着的民族,可以代表闪族,一种是阿拉比亚人,另一种是犹太人;在特殊的相貌和心理特征方面,阿拉比 亚人所保存的闪族特征,比犹太人要丰富得多”据此可知创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希伯来人(即犹太民族的人),首传伊斯兰教的古来氏人(即阿拉伯民族的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二、原属同一个古老的一神教 一神思想的始祖是亚伯拉罕(伊斯兰教称易卜拉欣),首传犹太教的是摩西(意为水中捞出的人,伊斯兰 教称穆撒),他是三大一神教的首传者,所以犹太教被称为世界一神教之母。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分出的 一个支系,耶稣是始传者,(伊斯兰教称尔撒)。在犹太教、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的伊斯兰教对人类历史

犹太教的起源及其教义的发展

犹太教的起源及其教义的发展 犹太教并不是犹太民族自古以来就信仰的宗教,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 公元前23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 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亚伯拉罕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大, 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在亚伯拉罕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创世记》。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在亚伯拉罕的带领下,希伯来人进入了巴勒斯坦,为了战胜当地的迦南人,希伯来人需要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加强内部的团结。古代希伯来人信奉多神崇拜,雷雨、风暴、树木、石柱、火都是他们的崇拜对象。在对众多自然神的崇拜中,希伯来选择了自然力量的化身——耶和华作为共同信奉的主神。为表示对耶和华的信仰,希伯来男子都要受割礼,在肉体上做永远的守约。尊重耶和华为主神和举行割礼仪式是希伯来人从原始宗教形态向神教的过度,也是犹太教形成过程中的第一阶段。 为了摆脱埃及法老带给犹太人的灾难,希伯来人首领摩西率领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在西奈半岛转辗40年历尽人间艰苦,人民怨声载道,日益背叛上帝,摩西为重返故土统一人民,借耶和华之名传授十条戒律,要希伯来人遵守。戒律的前四条强化了希伯来人对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则是关于社会伦理方面的约束。这些情况大体反映了犹太教基本教义的形成。这也是犹太教的第二阶段。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2世纪到9世纪。 摩西死后,约书亚继承其位,率领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取得一块安身之地。大卫作为统一的希伯来国王,定都耶路撒冷。他以隆重的仪式把犹太教的象征约柜迎入耶城,并筹建耶和华圣殿安放约柜。大卫死后,其子所罗门建立第一圣殿,此时犹太教各种宗教礼仪、典章均已完备。犹太教发展至鼎盛时期。 好景不长,所罗门死后,统一的王国一分为二,南北二国彼此争战不已。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攻陷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劫后五万余人沦为巴比伦之囚。犹太人哭王朝之沦丧,哀人民之苦难。实际上是在利用宗教的力量,来鼓舞人民能够重返故土,建立家园。于是,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简介 犹太教(?????),旧称挑筋教、蓝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耶路撒冷是犹太教的圣地,同时也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即《圣经》的前五卷书。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对于圣约的坚信,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也是他们对世人的见证、他们的使命。但犹太教并不主张其他民族为了被救赎而必须接受她的宗教信仰和敬拜方式;这世界会因为它所行的而受审判,而不是因它所信的教条而受审判;所有公义的民族皆分享将要到来的和平世界,因此,犹太教并不是一个积极传教的宗教。 起源和形成 犹太教 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2300年,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一位名叫亚伯兰(Abram)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Ur)经巴比伦(Babylo n)、马利(Mari)、哈兰(Haran)迁徙到被称作迦南(Canaan)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Beersheba)。 据《圣经》的描述,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要道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世记》12:1-3)。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创世记》17:2-22)。此后, 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Abaraham)。亚伯拉罕生子以撒(Isaac),以撒生子雅各(Jacob)。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Patriarchs),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亚伯拉罕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古时候信奉萨比教,以日月星辰为崇拜对象,其中太阳是最主要的神祗。传说亚伯拉罕曾与故乡的人们发生争执,宣称比太阳更伟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

犹太文化与中华文化之对比

犹太文明与中华文明之对比小议中华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是历史悠久,有着灿烂文明的民族。作为中国人,我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也对犹太人深感敬佩。这篇文章是我对犹太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对比的一点浅薄之见。 犹太民族是一个只有1500万人口,流散世界各地,寄人篱下的弱小民族,数千年饱受异族奴役、蹂躏与践踏,经历了风雨沧桑,却曾执思想界、艺术界、经济界、科学界以及政治界之牛耳,创造了令全世界瞠目结舌的奇迹!诸如爱因斯坦、马克思、萨缪尔萨弗洛伊德、奥本海默、卡夫卡、毕加索、洛克菲勒等人无一不是犹太人,这个名单还可以列举很长很长。据统计,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中,有15%是犹太人!而犹太人只占现在世界人口的0.3%。犹太人的成就可见一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犹太人的成就是要远超中国人的,我认为至少在近代是这样的。 犹太人和中国人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中国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犹太人很早就亡国了。中国虽然历史上有过外族入侵,有过国家分裂,但是国家并没有最终灭亡,而犹太人则从公元前586年开始,就不得不背井离乡,散居于世界各地,期间经历的磨难难以想象,但是犹太人仍旧在各个领域有着杰出的成就,最重要的是他们没有被当地的居民同化,仍旧保持这自己特有的民族习惯!这实在是不得不令人佩服!假使中国人和犹太人易地而处,中华民族能够依旧传承下去么?或许吧。但是犹太人确确实实是创造了这个奇迹! 犹太文明和中华文明还有一个很相似的地方就是两种文明都很重视伦理,即人与人之间健康而友善的关系。犹太历史上最著名的拉比希雷尔把全部犹太学问浓缩为一句话为“不要向别人要求自己也不愿做的事情”,而用中国话来理解,最好、最方便的莫过于直接借用孔子的话:“己所不能,毋施于人”。不过,在了解犹太文化之后你会感觉到“己所不能,毋施于人”应该是一种双向使用的原则:健康健全的伦理道德体系不仅应该有“己所不能,毋施于人”的要求,也应该有“人所不能,毋施于己”的要求。这一点,在中国文化上的理解就不如从犹太文化中了解得透彻。 在对待善恶的态度上,犹太文明和中华文明也有一定的相似性。犹太人认为:恶,只要导入正常的渠道,就可以驱使人作出有功德之举。这要比简单的压抑恶的冲动有效、有利得多了。这就是犹太人对恶的态度“防范不如疏导”。犹太人对待罪人、恶人的态度总体上不是将作恶看作恶人的劣根性所致,这种罪恶是可以擦拭或洗涤掉的。所以,他们希望恶人能消除罪恶,虽然这种想法有些一厢情愿的意味,却亦和中国文化的“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和俗语中“浪子回头金不换”以及佛家的“回头是岸”紧紧相扣。 这种对罪恶的宽容,淋漓地表现出犹太人反躬自责,豁达宽容的道德理念。而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是犹太人的一个重要道德特征。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所要求的:“吾日三省乎吾身”以及慎独。一个道貌岸然的长者也许背地里干尽了坏事,骨子都是坏的。要想约束他的行为,或者从根本上不让这种形为产生,中国人所说的“慎独”和犹太人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剖析的道理和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犹太人在对待其他民族的态度上就不如中国人了。中国人历来认为人应该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对于曾经欺凌过我们的民族也能够抱着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但是犹太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崇敬先进的民族,鄙视甚至仇视落后的民族,而恰恰是这些落后的民族给了他们极大的帮助! 对金钱的认识尤其是对钱的重视程度很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态、商业心态,犹太民族对金钱有着“准神圣”的膜拜,而善于赚钱同信仰宗教一样构成了犹太民族一个醒目的标志。犹太人可以改变宗教信仰,但改变不了犹太人以金钱为重要民族标志。这并不是说犹太人是财迷,而是他们把金钱视为第二上帝且肆无忌惮,不似中国人羞于谈钱却个个爱钱的事实。在这一点上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有着很大的不一样。而我觉得这正是中华文明中的一个糟粕。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个个说是金钱如粪土、“君子不言利”,好似不食人间烟花似的,但人能够离开钱么?所以中国人在这一点上不如犹太人坦然。 人们都说,犹太人是世界最聪明的人之一,这一点也不夸张。作为犹太民族智慧的基因库的《塔木德》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与精神,不论他是否信奉犹太教,《塔木德》的影响始终存在。“塔木德”是希伯来语的译音,其词源的含义为“钻研或研习”。这正代表了犹太人的一种孜孜以求、永不满足的态度,一直到今天,《塔木德》必须从第二页引起,第一页是空的,以便让读者在那张空的上记下自己的观感。犹太人善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讲解词 秦兵马俑概况及一、二、三号坑讲解词 一、概况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你们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是在两千多年前秦兵马俑坑遗址上建立起来的中 国最大的遗址性专题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黑色石碑上所书“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名由叶剑英元帅于开馆前亲笔题写。目前博物馆主要陈列展出有三座兵马俑坑、秦陵彩绘铜车马及秦陵出土的精品文物。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帝陵园的一处大型陪葬坑,位于秦始皇帝陵园东侧1.5公里处。从1974年3月几位农民打井时意外发现一些破碎的陶俑和古代青铜兵器开始,再经考古工作者的钻探、发掘,目前共发现三座兵马俑坑,我们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编为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前方拱形建筑为规模最大、展出最早的一号坑,它是一个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估计可出土陶制兵马俑6000余件。一号坑拱形的建筑外观已成为兵马俑博物馆的标志,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徽和兵马俑博物馆的馆徽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这道弧线。一号坑北侧灰色覆斗形外观建筑为二号坑,是一个由车兵、步兵、骑兵、弩兵混合编组的多兵种军阵,可出土陶俑、陶马1300余件,木质战车89辆。三号坑位于二号坑后方,面积最小,出土陶俑68件、驷马战车1辆。据专家推测,它很可能是整个地下大军的指挥机关。三个坑总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共可出土陶制兵马俑7000余件,

战车百余乘,兵器数十万件。三个兵马俑坑呈“品”字状分布,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组成一个庞大的军事营垒,象征着保卫秦始皇帝陵园的卫戍部队。 广场东北侧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内,主要陈列展出秦陵彩绘铜车马。秦陵铜车马是秦始皇帝的又一重要陪葬品,象征着皇帝銮驾的一部分。它们是1980年12月出土于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20米处,分前后两乘,是按照秦始皇帝御用车队中属车的真实尺寸缩小二分之一,全部用青铜制作而成,并配有约14千克的金银饰件,同时施以彩绘,经过多种工艺加工而成,是我国考古史上截止目前出土的形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的古代青铜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此外,秦陵出土的一些精品文物及与秦文化相关的临时陈列等都在文物陈列厅内展出。 除博物馆基本陈列,观众朋友还可以在广场南侧的秦俑环幕影馆内观看360 度放映的环形电影,再现秦始皇帝登基、统一六国、修建秦陵、构筑俑坑、制作秦俑以及秦俑发现、发掘等情况,使您能够详细了解秦俑坑的背景及现状。 我们的参观从兵马俑一号坑开始。 ◆小篆 博物馆展厅的匾额,都是用秦统一的文字——小篆所书写,如“兵马俑一号坑大厅”、“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等。中国文字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过程。小篆又称秦篆,是由大篆省略改变而来的一种字体,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