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态范围对杂散发射测试的影响

浅谈动态范围对杂散发射测试的影响
浅谈动态范围对杂散发射测试的影响

辐射杂散整改(RSE)

电磁兼容整改分析之辐射杂散 辐射杂散(简称RSE)是指当移动台与非辐射性纯阻负载相连接或者在接收机状态时,由移动台产生或放大的通过移动台机壳、电源、控制设备、音频各电缆辐射的工作频率外上的发射。在目前的国际标准中“辐射杂散”基本都将其划分在了射频项目(RF)里面,而国内标准(以YD1032为典型)则将其划分在 电磁兼容(EMC)的测试内容内。 相信接触过无线发射产品认证的朋友都对辐射杂散比较了解,也许还会带点感情色彩认为这个项目比较讨厌,因为无论是在做国内或国际认证中,任何的无线发射产品都逃不掉此项测试要求。从设计及整改角度来讲,对工程人员来说辐射杂散的整改也是其最为头痛的工作内容之一,尤其针对高功率发射产品,如2G,3G设备跟是如此。本文根据摩尔实验室(MORLAB)日常工作经验,以典型的手机产品为例,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手机在辐射杂散方面的整改心得。 一.测试场地的布局: 标准辐射杂散的布局如下,其中图一为原理图,图二为摩尔实验室辐射杂散的实景图。 图一:辐射杂散实验布置图

图二:辐射杂散实景图 二.辐射杂散的测试方法: 辐射杂散骚扰的功率点是通过“置换测试法”来确定的。用电波暗室先进行预校正(由信号源和基准天线组成)再置换移动台来进行发射,通过测试接收机得到相同的功率后,则此时预校正器的发射功率就是EUT(被测物)辐射杂散骚扰的功率电平。 三.辐射杂散的指标: 根据不同的产品所对应的标准,辐射杂散的相关指标要求也有所差别,但大体可归纳如下: 发射机的辐射杂散测试要求: 频率限值适用范围 30MHz – 1GHz 1GHz –4GHz, -36dBm -30dBm 欧盟及中国各 类标准 30MHz – 10th-13dBm 美洲

油气管道的杂散电流腐蚀与防护

油气管道的杂散电流腐蚀与防护 随着我国能源和交通工业的发展,我国油气管道与电力线路、电气化铁路的里程迅速增加。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在油气管道与电力线路、电气化铁路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并行敷设的情况。由电力线路、电气化铁路产生的杂散电流会对油气管道产生巨大的危害。辽河油田到鞍山化肥厂的天然气管道在投产14个月后就出现多起杂散电流引起的腐蚀穿孔事故,被迫长时间停产,开挖大修。郑州煤气公司在某电厂附近的一段输气管道受电厂杂散电流的影响,也多次出现穿孔泄漏,严重威胁管道和人身的安全。由此可见,杂散电流对油气管道会产生强烈腐蚀作用。因此,开展杂散电流引起的油气管道的腐蚀与防护研究,对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杂散电流的形成 杂散电流是指在规定电路或意图电路之外流动的电流,又称迷走电流[1]。杂散电流主要表现为直流电流、交流电流和大地中自然存在的地电流3种状态,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直流杂散电流主要来源于直流电解设备、电焊机、直流输电线路;交流杂散电流主要来源于交流电气化铁路、输配电线路系统,通过阻性、感性和容性耦合在相邻的管道或金属体中产生交流杂散电流,但交流杂散电流对铁腐蚀较轻微,一般为直流腐蚀量的1%;由于地磁场的变化感应出来的地杂散电流,一般情况下只有约2μA/m2,从腐蚀角度看并不重要。

以电气化铁路车辆直流供电牵引系统产生的直流杂散电流是造成油 气管道杂散电流腐蚀的主要原因。 在电气化铁路车辆直流供电牵引系统巾,列车所需要的电流由牵引变电所提供,通过架空线向列车供电,然后经行走轨回流至牵引变电所。理想情况下行走轨电阻为0,行走轨对大地的泄漏电阻无穷大,此时经行走轨回流的电流等于牵引电流,即所有的电流都经行走轨回流至牵引变电所。但实际上行走轨的电阻不为0,当有电流通过时就形成了电位差,并且行走轨对大地的泄漏电阻也不会为无穷大,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部分电流不经行走轨回流,而是流入大地,然后通过大地回流至牵引变电所。若铁路附近有导电性能较好的埋地金属管道(燃气管道、输油管道、供水管道等),则部分电流会选择电阻率较低的埋地金属管道作为电流回流路径,从牵引变电所附近的管道中流出流回牵引变电所。杂散电流形成原理见图1,杂散电流形成原理等效电路见图2。

HC069存储式杂散电流测试仪

邢台润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河北邢台报价单 SCM杂散电流测试系统 产品描述: 杂散电流由管道流向土壤对管体有很强的腐蚀性。对于现有的阴极保护控制系统,杂散电流具有破坏性的作用,并可能带来危险。1安培直流杂散电流在一根钢管上流进流出,一年内将导致大约10公斤金属腐蚀。因此对于杂散电流的检测是管道设计和实施阴极保护时必要的预备性测量,同时也是工程技术测量和防护效果评估,运行状况监测的必要检测手段。在杂散电流检测时通常将施加在管道上持续稳定的直流干扰电流称为静态杂散电流,而将周期性的幅值经常变化的直流杂散电流称为动态杂散电流。(一般是由电力机车,地铁等运行过程中引起的) 适用范围: 国家及行业标准要求进行杂散电流的测量,管道设计或实施阴极保护时对管道防腐层状况的评估。预备性测量,工程技术测量,防护效果评定,运行工况监测中杂散电流的测量。 工作划分: 预备性测量,工程技术测量,防护效果评定,运行工况监测现有仪器仪表无法满足测试要求,测试结果常常难于解释,并且根据不准确信息作出的相应处理,可能会产生更恶劣的后果,这些测量方法都无法实现杂散电流极化方向的测量。为了解决上述杂散电流测试的难题雷迪公司开发和研制出SCM杂散电流映像

仪。 性能特点 ■无需与管道连接,在地面就可快速评估管道中的杂散电流 ■可在沿管道方向的任意地方对杂散电流进行监测 ■定位杂散电流汇集流入点及流出点 ■快速评估杂散电流缓解措施的效果 ■长达24小时的数据采集及成果存档 技术参数: 数据记录8M, 4M,16M,32M Media卡可选 数据显示实时数据显示 电池可充电电池,连续供电大于48小时 工作温度-20 °C —+50 °C 环境保护EN60068-2-29/ EN60068-2-6/ EN60068-2-32 外形尺寸124cm (L) x 28cm (W) x 20cm (H) 重量9.3公斤 机壳铝制防锈外壳 E-PCM+地下管道防腐层探测检漏仪 产品描述: 【E-PCM+地下管道防腐层探测检漏仪主要技术指标】 1、E-PCM+地下管道防腐层探测检漏仪发射机的技术参数: ①输出功率:0.5-25W,自动调节 ②发射信号方式:低频调制信号 ③输出阻抗匹配:5-500Ω,自动匹配 ④发射距离:0.03-5Km,可逐渐向5Km外移动 ⑤工作电源:14.8V锂电池 ⑥工作温度:-20℃~+50℃ ⑦重量:3.0Kg(含电池) ⑧外形尺寸:274×225×98mm 2、E-PCM+地下管道防腐层探测检漏仪探管仪的技术参数: ①位置偏差:≤10cm; ②测深范围:≤5m; ③工作电源:7.4V锂电池; ④工作温度:-20℃ ~+50℃

(完整版)射频指标测试介绍

目录 1GSM部分 (1) 1.1常用频段介绍 (1) 1.2 发射(transmitter )指标 (2) 1.2.1发射功率 (2) 122 发射频谱(Output RF spectrum) (4) 1.2.2.1调制频谱 (4) 1.2.2.2开关频谱 (5) 1.2.3 杂散(spurious emission) (5) 1.2.4 频率误差(Frequency Error) (6) 1.2.5 相位误差( Phase Error) (6) 1.2.6功率时间模板(PVT) 7 1.2 接收(receiver) 指标 (8) 1.2.1接收误码率(BER (8) 2 WCDMA (9) 2.1常用频段介绍 (9) 2.2 发射(Transmitter )指标 (9) 2.3 接收(receiver) 指标 (15) 3 CDMA2000 (15) 3.1常用频段介绍 (15) 3.2 发射(transmitter )指标 (16) 3.3 接收(receiver) 指标 (19) 4 TD-SCDMA 部分 (20) 4.1常用频段介绍 (20) 4.2 发射(transmitter )指标 (20) 4.3 接收指标( Receiver) (26) 1GS M部分 1.1常用频段介绍

1.2 发射(transmitter)指标 1.2.1发射功率 定义:发射机载波功率是指在一个突发脉冲的有用信息比特时间上内,基站传送 到手机天线或收集及其天线发射的功率的平均值。 测量目的:测量发射机的载波输出功率是否符合GSM规范的指标。如果发射功 率在相应的级别达不到指标要求,会造成很难打出电话的毛病,即离基站近时容易打出而离基站远时打出困难,往往表现出发射时总是提示用户重拨号码。如果 发射功率在相应的级别超出指标的要求,则会造成邻道干扰。 测试方法: 手机发射部分由发射信号形成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控制电路三个单元组成。 GSM频段分为124个信道,功率级别为5----33dBm,即卩LEVEL5--LEVEL19共15 个级别;DCS频段分为373个信道(512----885),功率级别为0----30dBm,即LEVEL0---LEVEL15共15个级别;每个信道有15个功率等级,测试时选上、中、下三个信道对每个功率等级进行测试,每个功率等级以2dBm增减。 功率控制:由于手机不断移动,手机和基站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手机的发射功率不是固定不变的,基站根据距离远近的不同向手机发出功率级别信号,手机收到功率级别信号后会自动调整自身的功率,离基站远时发射功率大,离基站 近时发射功率小。具体过程如下:手机中的数据存储器存放有功率级别表,当手 机收到基站发出的功率级别要求时,在CPU的控制下,从功率表中调出相应的 功率级别数据,经数/模转换后变成标准的功率电平值,而手机的实际发射功率经取样后也转换成一个相应的电平值,两个电平比较产生出功率误差控制电压,去调节发射机激励放大电路、预放、功放电路的放大量,从而使手机的发射功率调整到要求的功率级别上。 测试指标: DCS1 800 Power con trol Nomi nal Output Toleranee (dB) for con diti ons

交流电气化铁路杂散电流排流工程设计方案

交流电气化铁路杂散电流 排流工程 设 计 方 案 河南汇龙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2019年正版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改造以及高铁网络的建设以及特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的建设,因其产生的杂散电流不可避免的干扰到临近的地下管道、油库等设施,导致其电位紊乱,阴极保护系统失效,腐蚀加剧,因此杂散电流的防护及排流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杂散电流措施,使杂散电流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杂散电流的防护工程基本上采用“以防为主,以排为辅,防排结合,加强监测”的原则。本文讲述了山东石创公司在杂散电流防护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理念。 1 杂散电流的防护原则 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只要用走行轨兼做回流导体,杂散电流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减少杂散电流的

危害,就应当设法减少杂散电流量。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杂散电流措施,使杂散电流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杂散电流的防护工程基本上采用“以防为主,以排为辅,防排结合,加强监测”的原则。 (1) 以防为主 控制所有可能的杂散电流泄漏途径,减少杂散电流进入轨道交通系统的主体结构、设备以及沿线附近相关设施的结构钢筋。具体实施时,由于涉及到的专业多,各专业、各工种必须紧密配合,尤其在施工设计阶段更要考虑综合防治措施,尽量减少直流系统与其他建筑物的电气连接。可采取的措施有:牵引变电所内和区间的交直流供电设备在安装时与结构钢筋和结构主体绝缘安装;走行轨道在施工时,采用与轨道道床绝缘的安装方式;由外界引入轨道交通内部或由轨道交通内部引出的金属管线均应进行绝缘处理后方可引入 和引出;在轨道交通线内部设立结构钢筋电气连通,把所有结构钢筋和接地点连接在一起,将泄漏的杂散电流排流回直流系统。 (2) 以排为辅 设置杂散电流的收集系统。此收集系统为杂散电流从回流轨上泄漏后遇到的第一道小电阻的回流通道,可以将杂散电流尽量限制在本系统内部,防止杂散电流向本系统以外泄漏。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地铁杂散电流和接触网验收标准

5杂散电流防护 5.1 一般规定 5.1.1 开工前应复核杂散电流防护排流钢筋及防护测点的设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1.2 所有端子连接前应清除表面的附着物。 5.1.3 电缆保护管端头应密封防潮,电缆敷设前应进行绝缘试验。 5.1.4 电缆敷设应符合本标准第3.2.13的规定。 5.1.5电缆终端头与中间接头制作时,应严格遵守制作工艺流程,操作人员应具备操作资格。 5.2 测防端子连接 主控项目 5.2.1 检查测防端子预留情况,设置位置及端子引出方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2.2 连接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 5.2.3 电缆芯线与接线端子压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测防端子的连接可靠。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一般项目 5.2.4 所连接的测防端子间距较大(>80cm),需对连接电缆整理和固定。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安装 主控项目 5.3.1 参考电极及监测装置应无锈蚀或机械损伤,规格、型号及安装位置应与设计要求相符。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及观察检查。 5.3.2 监测装置的接地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本体接地可靠。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所有安装的元、器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动作可靠,固定牢固。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核对设计文件检查。 5.3.3 参比电极安装地点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位置与对应的测试端子之间距离不应超过1m的范围,安装孔直径应不小于60mm,深160mm。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 5.3.4 参考电极材质应为氧化钼,在埋设前应在水中浸泡不少于24小时。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5.3.5 参考电极安装时不应和结构钢筋接触,严禁撞击其他刚硬结构物。 检验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 辐射骚扰主要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或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辐射骚扰是电磁兼容的重要内容,也是测试最不容易通过且最难整改的项目,谈到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令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辐射骚扰超标(Re F);辐射骚扰超标的产品可能引起周围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一定要整改合格、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要求,产品才能顺利走向市场。 部分企业重视EMC ,开发出来的产品能够一次通过测试;但多见的情况是样品经过艰辛整改才勉强合格;有相当多IT 数码产品本来就容易发生辐射骚扰超标(Re F),要依靠EMC 设计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可企业在产品开发阶段根本没有考虑EMC 设计,也没有进行相应EMC 测试以验证设计方案就投入量产,致使大量产品最终检验不合格而需要整改。 (二)整改要求和整改方法概述 如果产品辐射骚扰容易超标、整改不可避免,就要有负责整改的工程师;如整改工程师掌握无线电基础知识,了解辐射骚扰概念,能看懂电路和辐射骚扰测试图,兼有电子设计经验或EMC 行业工作经验,就容易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 辐射骚扰整改的一般要求:对于已经材料齐套的批次产品、半成品或完成品,电路板不能改排版,成本要低,要能批量改进或生产;整改措施对下批次或类似产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实施整改,通常要准备样品两台、说明书、电路图、结构图各一份;最好有一名熟练工人辅助操作。 > Re F整改方法:首先,初步了解产品特点,尽量多地了解当前产品辐射骚扰超标具体情况;其次,针对整改要求,了解产品电路原理,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判断是何种类型的超标(工作所需要的振荡信号谐波超标还是其它问题)以及可能的骚扰源;再次,结合电路分析,通过产品内部检查和近场探头探查,具体确定辐射骚扰源和主要的辐射发射途径;为确保入手正确,安排必要的排查测试作问题症结

地铁杂散电流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火车北站地铁车站为地下二层框架式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为保证结构及设备在使用年限内安全运营,必须对车站杂散电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靠可靠电气连接,形成杂散电流主辅收集网,对结构钢筋及盾构管片进行防护。 二、编制依据 2.1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2.2 《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 CJJ49—92 2.3 《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火车北站-主体结构与防水第一分册结构》220011-js 三、编制范围 车站结构范围内的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工程。 四、总体施工方法 利用整体道床结构钢筋的可靠电气连接,形成杂散电流的主收集网。利用地下车站结构钢筋可靠电气连接,形成杂散电流辅助收集网。在地下车站的两个端头侧墙及道床各引出一测量端子,本车站共设8个测量端子。 五、施工工艺 1.车站结构钢筋焊接 为避免或尽量减少杂散电流对土建结构钢筋的腐蚀,须将车站结构钢筋可靠连接成为一体。具体要求如下: (1)站台层的每个横断面的底板、中板及侧墙内表层横向结构钢筋均应焊接成一闭合圈。

(2)站台层每个结构段的底板、中板及侧墙的内表层所有纵向结构钢筋应电气连续。 (3)底板、中板及侧墙内表层所有的纵向结构钢筋每隔5m(或不小于5m)应与横向结构钢筋圈焊接。 (4)在车站与盾构区间接口的端头井处,站台层侧墙的纵向钢筋应通过端头井的侧墙及端墙的水平筋与圆洞门的钢环(或钢环锚筋)焊接,顶板、中板中的纵向结构钢筋应通过端头井墙中竖向结构钢筋与圆洞门的钢环(或钢环锚筋)焊接,端头井端墙中的水平结构钢筋与竖向结构钢筋应焊接。 (6)车站底板、中板、风道、墙体开孔处的结构钢筋焊接:围绕孔洞的内层(或外层)纵向和横向结构钢筋在交叉点处应焊接,围绕孔洞形成钢筋环。与结构钢筋环相交的横向、纵向结构钢筋均应与结构钢筋环焊接。 (8)在上下行线路下方分别选两根底板表层纵向结构钢筋(垂直钢轨下方)与所有底板横向结构钢筋焊接,此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排流条。排流条靠端墙端,从人防门框内表面,沿线路纵向引出1.15m的位置,用与排流条同等型号的钢筋,将排流条引出底板顶面10~20cm。 2.各端子的制作工艺 2.1连接端子 (1)布置位置 见《杂散电流各端子布置示意图》。 端头墙处连接端子预埋在端墙上,要考虑人防门框厚度,伸出门框外表面100mm。水平位置距最近盾构环边缘不超过1m的范围,竖直位置应在底板顶面以上500mm的范围内,且不对盾构过站造成影响。 (2)制作工艺 连接端子采用50mm×5mm扁铜制作,并与端墙内表层两根横向结构钢筋焊接好后引出。扁铜外露部分长100mm,打φ14mm的孔(见后附图)。 连接端子引出时,应避免与车站端墙上的设备安装位置发生冲突。

杂散

电磁兼容整改分析之辐射杂散 2009-11-27 16:11:34 来源:摩尔实验室浏览次数:1839 文字大小:【大】【中】【小】关键字:电磁兼容整改辐射杂散EMC测试 辐射杂散(简称RSE)是指当移动台与非辐射性纯阻负载相连接或者在接收机状态时,由移动台产生或放大的通过移动台机壳、电源、控制设备、音频各电缆辐射的工作频率外上的发射。在目前的国际标准中“辐射杂散”基本都将其划分在了射频项目(RF)里面,而国内标准(以YD1032为典型)则将其划分在电磁兼容(E MC)的测试内容内。 相信接触过无线发射产品认证的朋友都对辐射杂散比较了解,也许还会带点感情色彩认为这个项目比较讨厌,因为无论是在做国内或国际认证中,任何的无线发射产品都逃不掉此项测试要求。从设计及整改角度来讲,对工程人员来说辐射杂散的整改也是其最为头痛的工作内容之一,尤其针对高功率发射产品,如2G,3G设备跟是如此。本文根据摩尔实验室(MORLAB)日常工作经验,以典型的手机产品为例,在此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手机在辐射杂散方面的整改心得。 一.测试场地的布局: 标准辐射杂散的布局如下,其中图一为原理图,图二为摩尔实验室辐射杂散的实景图。 图一:辐射杂散实验布置图

图二:辐射杂散实景图 二.辐射杂散的测试方法: 辐射杂散骚扰的功率点是通过“置换测试法”来确定的。用电波暗室先进行预校正(由信号源和基准天线组成)再置换移动台来进行发射,通过测试接收机得到相同的功率后,则此时预校正器的发射功率就是EUT(被测物)辐射杂散骚扰的功率电平。 三.辐射杂散的指标: 根据不同的产品所对应的标准,辐射杂散的相关指标要求也有所差别,但大体可归纳如下: 发射机的辐射杂散测试要求:

EMC整改方案

篇一:emc实用整改方案 emc的分类及标准: emc = emi + ems emi : 電磁干擾ems : 電磁相容性 (免疫力) emi可分为传导conduction及辐射radiation两部分,conduction规范一般可分为: fcc part 15j class b;cispr 22(en55022, en61000-3-2, en61000-3-3) class b;国标it类(gb9254,gb17625)和av类(gb13837,gb17625)。fcc测试频率在450k-30mhz,cispr 22测试频率在150k--30mhz,conduction可以用频谱分析仪测试,radiation则必须到专门的实验室测试。 en55011辐射测试标准是:有的频率段要求较高,有的频率段要求较低。传导 (150khz-30mhz) lisn主要是差模电流, 其共模阻抗为100欧姆(50 + 50); lisn主要是共模电流, 其总的电路阻抗为25欧姆(50 // 50)。 4线 av 60db/uv150khz-2mhzstart 9khz 5线 peak100db/uv150khz-3mhz 6线 peak100db/uv2mhz-30mhz 7线 qp 70db/uv 150khz-500khz radiated (30mhz-1ghz): add 4n7/250v y cap 90db/uv 30mhz-300mhz emi为电磁干扰,emi是emc其中的一部分,emi(electronic magnetic interference) 电磁干扰, emi包括传导、辐射、电流谐波、电压闪烁等等。电磁干扰是由干扰源、藕合通道和接收器三部分构成的,通常称作干扰的三要素。 emi线性正比于电流,电流回路面积以及频率的平方即:emi = k*i*s*f。i是电流,s是回路面积,f是频率,k是与电路板材料和其他因素有关的一个常数。 2 emi是指产品的对外电磁干扰。一般情况下分为 class a & class b 两个等级。 class a为工业等级,class b 为民用等级。民用的要比工业的严格,因为工业用的允许辐射稍微大一点。同样产品在测试emi中的辐射测试来讲,在30-230mhz下,b类要求产品的辐射限值不能超过40dbm 而a类要求不能超过50dbm(以三米法电波暗室测量为例)相对要宽松的多,一般来说class a是指在emi测试条件下,无需操作人员介入,设备能按预期持续正常工作,不允许出现低于规定的性能等级的性能降低或功能损失。 emi是设备正常工作时测它的辐射和传导。在测试的时候,emi的辐射和传导在接收机上有两个上限,分别代表class a和class b,如果观察的波形超过b的线但是低于a的线,那么产品就是a类的。ems是用测试设备对产品干扰,观察产品在干扰下能否正常工作,如果正常工作或不出现超过标准规定的性能下降,为a级。能自动重启且重启后不出现超过标准规定的性能下降,为b级。不能自动重启需人为重启为c级,挂掉为d级。国标有d级的规定,en只有a,b,c。emi在工作頻率的奇数倍是最不好过的。 ems(electmmagnetic suseeptibilkr) 电磁敏感度一般俗称为“电磁免疫力”, 是设备抗外界骚扰干扰之能力,emi是设备对外的骚扰。 ems中的等级是指:class a,测试完成后设备仍在正常工作;class b,测试完成或测试中需要重启后可以正常工作;class c,需要人为调整后可以正常重启并正常工作;class d,设备已损坏,无论怎样调整也无法启动。严格程度emi是b>a,ems是a>b>c>d。回复1帖2帖 xiangyi旅长 常用的emc标准及试验配置 19262010-07-10 20:45ems部份为en55024包含7项测试:en61000-4-2:1998; en61000-4-3:1998; en61000-4-4:1995, en61000-4-5:1995; en61000-4-6:1996;

元坝气田埋地管道交流杂散电流排流技术研究

元坝气田埋地管道交流杂散电流排流技术研究 摘要:元坝气田站外集输埋地钢质管道的防腐一般联合采用管道外部防腐层加阴极保护的方法,集输埋地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杂散电流干扰问题,不仅会加快管道腐蚀,同时电压过 高将对管道操作人员人身安全造成威胁。通过现场勘探、连续监测电压方式确认交流干扰的 位置、带电原因,确定干扰程度为中~强。采取安装固态去耦合器的排流措施,选择合理的 安装位置,将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电压控制在4V以下,满足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 标准,有效消除管道交流腐蚀隐患。 关键词:埋地管道;杂散电流;交流干扰;排流;固态去耦合器 1 背景 元坝气田属于高含硫气田,集输管道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发现,集气总站至元坝X0-1H管线存 在明显的交流干扰,测到最大交流电压达到25V。元坝X03H附近电压最高,距离场站越远,电位基本处于下降趋势;交流电压大小呈周期性变化,在一天内存在早上11:00-12:00和下午18:00-21:00两个峰值。 图1 干扰电压一天内变化情况 2 交流干扰的原因及程度分析 2.1 产生交流干扰原因分析 经现场排查,集气总站至元坝X03H至元坝X0-1H段主要干扰源为东河苍溪段水利发电站和500KV高压交流输电线路,苍溪段共有6座阶梯水电站,自上游至下游分别为东溪电站、蜂 子岩电站、鲤口电站、杨牟寺电站、碑沱电站及梨苑滩电站。其中的梨苑滩电站距离检测管 段最近。 2.2 交流干扰程度分析 经现场踏勘,管道沿线主要地理环境为丘陵和低山,管道埋设环境主要为农田、荒地。管道 沿线土壤电阻率为21~22Ω·m,土壤腐蚀性中~强,根据GB/T 50698-2011《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相关条款,交流电流密度为55-122A/m2,各条线路交流干扰程度为中~强。 3 交流杂散电流的消除措施 根据GB/T50698-2011《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针对元坝气田埋地集输管道的交流干扰,采取加装固态去耦合器排流装置进行排流,对元坝X0-2H至元坝X0-1H、元坝 X0-1H至元坝X03H位置安装排流装置。 排流设备采用固态去耦合器,接地体采用锌合金阳极,同时采用锌带和锌合金阳极敷设在管 道一侧的方式。固态去耦合器在高压铁塔附近时,去耦合器应安装在高压铁塔与管道垂直的 位置;锌带和锌合金位于管道存在高压线或高压线铁塔一侧,敷设在排流沟内,与管道距离 大于 2.5m,不可与管道交叉;敷设 2 支锌合金阳极,每支锌合金阳极敷设间距为2米,距离 管道2.5米,埋深0.7米。 图2 排流设施安装示意图 4 效果评估

存储式杂散电流测试仪的技术要求

存储式杂散电流测试仪的技术要求 具有超低功耗高精度的特点,每台仪器有三个完全隔离的同步采集通道,采用多台仪器同步测量方法,测量采集的动态数据可自动存储在U盘上,然后依据相关国家标准,采集回来的动态数据结合计算机并利用特殊的计算、统计方法和逻辑判断、推理,实现对地下管道动态杂散电流干扰状况以及干扰腐蚀状况的准确评估,做到有效的防护。 存储式杂散电流测试仪效益分析: 经工程公司用户初步估算,使用存储式杂散电流测试仪设备系统,可以节约管道检测费用(含人工费、材料费等)平均10万元/公里。一般来讲,一次测量距离在20公里以上,每次测量可节约检测成本:10万元×20公里=200万元。一项检测工程通常在100公里以上,因此可节约千万元以上。正确的检测分析结果,可以避免地下管道输送介质的泄露。避免一次这样事故的发生,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存储式杂散电流测试仪系统软件: 软件处理问题主要依据以下参数(依<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0017__2006>来参考):

①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参数值; ②管道的材质及尺寸; ③土壤的化学成分等。这些参数以输入选项的形式输入给计算机,计算机结合测量数据并利用特殊的计算、统计方法和逻辑判断、推理,实现对地下管道干扰腐蚀状况的准确评估。 存储式杂散电流测试仪一般特性: 1.箱体采用防水设计:IPX4(但不能浸到水里面) 2.显示方式:LCD液晶显示 3.测量zui大显示:“19999”。 4.超量程显示:显示“OL” 5.电池电量显示。 6.中文菜单显示。

7.U盘容量显示。 8.采样速率:1~25次/秒(可设定)。 9.自动量程。 10.三个通道非共地,通道间在电气上完全隔离。 11.蓝背光。 12.电源:8个1号电池。 13.工作环境:-10℃—40℃,相对湿度<80%RH。 14.比对率:DT-4,JT-6.化同对比100% 15.环境保护:EN60068-2-29/EN60068-2-6/EN60068-2-32 存储式杂散电流测试仪作用范围:

TDD-LTE-杂散干扰

1.1.1杂散干扰 1.1.1.1杂散干扰定义 由于发射机中的功放、混频器和滤波器等非线性器件在工作频带以外很宽的范围内产生辐射信号分量,包括热噪声、谐波、寄生辐射、频率转换产物和互调产物等落入受害系统接收频段内,导致受害接收机的底噪抬升,造成灵敏度损失,称之为杂散干扰。 1.1.1.2OMC频域特征 LTE杂散干扰小区PRB波形特点:PRB特征波形前高后低,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如下图: 1.1.1.3干扰排查流程 步骤一、基站的数据库的核查 确定是否有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天线型号、设备类型以及天面安装规划图,初步确定杂散干扰源。如果有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 基站,那么它们是杂散干扰源的可能性很强。 步骤二、杂散干扰源的现场排查确定 确定有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信息后,可以安排进行现场勘查。确认是否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安装隔离度是否存在问题,还可以通过现场关闭共站的DCS1800M基站、OFDM基站电源、加装施扰基站带通滤波器的方法,观察杂散干扰是否消失,最终确定杂散干扰源。 步骤五、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 工程、网优、厂家、设计院联合会审、确定整改方案并实施,网优评估实施效果。 1.1.1.4干扰整治措施 LTE系统的杂散干扰,主要是F频段的设备受到的杂散干扰。目前淮安现场发现的

杂散干扰源,主要是共站DCS1800M产生的杂散干扰,另外也有少量共站OFDM基站产生的杂散干扰。 1.1.1.4.1DCS1800杂散干扰案例—更换滤波器 问题描述:城东花园1根据PRB统计为干扰小区,其PRB特征波形存在明显的前高后低的杂散干扰特征,如下: 问题分析:根据基站数据核查,城东花园1为2通道LTE基站设备,并且存在共站的DCS1800设备,城东花园1与DCS1800M小区配置成合路共天馈系统;为确认城东花园1的杂散干扰是否来自1800M小区,现场对1800M小区进行了现场闭站处理,观察干扰是否消失。关闭DCS小区后(闭站时间为15::45~16:15),城东花园1杂散的干扰波形消失,确认杂散干扰来自1800M小区。 解决验证:由于不能通过调整水平隔离、垂直隔离及方位角调整进行有效隔离,我们采用在城东花园1小区共天馈的DCS1800M的1小区上加装滤波器,虑除1800M带外杂散,如下: 对城东花园1共站1800M小区加装滤波器后,杂散干扰得到抑制。

杂散发射的测试及抑制方法.

关于杂散发射 Auhq 2005-06-15 杂散发射可以理解为谐波分量,比如GSM900的2次谐波分量在1.8G,3次谐波分量在2.7G, 等等。杂散发射的测量通常在0-6GHz之间测量,在1GHz到4GHz处应小于30dBm,GSM 规范里有相应的规定。 杂散发射在两种模式下测量,一种是传导模式,一种是辐射模式。而每一种模式下又分为信 道模式(Traffic)和空闲模式(Idle),通常信道模式的值会大于空闲模式。 标准 以下四张表是在四种模式下GSM标准规定的杂散发射功率限值: 功率电平(dBm) 频率范围 GSM 900MHz DCS 1800MHz 100KHz~1GHz -36 -36 1GHz~12.75GHz -30 1000MHz ~1710MHz -30 1710MHz ~1785MHz -36 1785MHz ~12.75GHz -30 图表 1 传导型杂散发射,MS被分配一个信道(Traffic,通常是62信道,902.4MHz)频率范围功率电平(dBm) 100KHz~880MHz -57 880MHz~915MHz -59 915MHz~1000MHz -57 1000MHz ~1710MHz -47 1710MHz ~1785MHz -53 1785MHz ~12.75GHz -47 图表 2 传导型杂散发射,MS处于空闲模式(Idle)

功率电平(dBm) 频率范围 GSM 900MHz DCS 1800MHz 30MHz~1GHz -36 -36 1GHz~4GHz -30 1000MHz ~1710MHz -30 1710MHz ~1785MHz -36 1785MHz ~4GHz -30 图表 3 辐射型杂散发射,MS被分配一个信道(Traffic,通常是62信道,902.4MHz)频率范围功率电平(dBm) 30MHz~880MHz -57 880MHz~915MHz -59 915MHz~1000MHz -57 1000MHz ~1710MHz -47 1710MHz ~1785MHz -53 1785MHz ~4GHz -47 图表 4 辐射型杂散发射,MS处于空闲模式(Idle) 杂散发射的产生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路Layout过程中EMC考虑不够(主要指射频部分); 2.天线失配; 3.PA不正常工作; 4.结构设计造成的杂散过大。 抑制杂散发射的方法: 1.用柔性铜皮将射频电路部分全部包裹起来; 2.换不同的天线形式; 3.将结构件上尽可能多的地方贴上柔性铜皮。 以上处理方法中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就是包裹铜皮时要将天线露出来,因为杂散发射测试时 是远场测试,必须要手机发射,在微波暗室里几米外无线接收,特别是信道模式,如果铜皮 将天线都包住了,信号无法发射出来,就无法连接注册了。 杂散发射在谐波阶数越高的地方越不容易抑制。

铁塔与管道排流施工 交直流杂散电流排除

河南汇龙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考虑到排流地床接地体既要保证将杂散电流排走,又要保证阴极保护电流不被排走,当管道所受的直流干扰为正电流干扰的情况下,通常接地体一般选择牺牲阳极接地体如镁阳极或者锌接地体,牺牲阳极既可以作为接地将杂散电流排入地下,还可以提供足够的阴极保护电流来抵消直流杂散电流的干扰; 当管道所受的直流干扰为负电流干扰的情况下,接地体一般可选择铜接地体,因为锌接地体等牺牲阳极自身开路电位较高,加上钳位式排流器0.5V的电压差,无法将多余电流排走。该工程正是受直流杂散电流负干扰较为严重的情况,不能选择牺牲阳极作为接地体或者牺牲阳极阴极保护系统,容易产生过保护。 高压输电线路与地下金属管道平行分布且相互距离较近时,由于磁性耦合的作用,管道上会产生交流电压,在测量上表现为管地交流电位,即由输电线路引起的交流干扰。 新大管道沿线高压输电线路较多,有些管段与高压线近距离平行,易受交流干扰。为此,对管道交流电位进行了24h连续测试,实测结果表明,新大管道存在强直流和弱交流干扰,需要采取排流保护措施。

管道上施加的强制电流阴极保护对直流干扰有明显的作用。 与轻轨平行的新大管道管段应采用排流保护,以降低杂散电流对该管段的干扰;在管道两端利用阴极保护对杂散电流的作用来降低对管道的干扰,并使该管段得到有效的阴极保护,具体设计方案如下。 (1)在管道末端增设1座阴极保护站,以减轻轻轨穿越点处至七厂段管道直流的干扰,解决该管段的阴极保护电位不足的问题。 (2)在管道与轻轨平行段预设6~8处排流设施,既可消除该管段的直流干扰,又可同时减弱其交流干扰。 (3)排流装置采用接地式排流方式,该方式位置选择灵活,对其它设施干扰小。对于轻轨铁路引起的干扰,由于管道电位波动较大,且存在正负交变现象,为防止杂散电流倒流人管道,排流器需增设防逆流装置,即极性排流器。排流接地极材料选用镁合金阳极,不仅可以提高排流驱动电压,而且还可为管道提供阴极保护。 (4)考虑到管道与轻轨平行段附近多数地域较狭窄,排流接地极采用了灵活的排布方式,接地地床方

五种高精度ADC中杂散问题分析及应对方法

五种高精度ADC中杂散问题分析及应对方法 虽然目前的高分辨率SAR ADC和Σ-ΔADC可提供高分辨率和低噪声,但系统设计师们可能难以实现数据手册上的额定SNR性能。而要达到最佳SFDR,也就是在系统信号链中实现无杂散的干净噪底,可能就更加困难了。杂散信号可能源于ADC周围的不合理电路,也有可能是因恶劣工作环境下出现的外部干扰而导致。 针对高分辨率、精密ADC应用中的杂散问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判断其根本原因的方法,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终端系统的EMC能力和可靠性。本文将针对五种不同的应用情况阐述用于降低杂散的特定设计解决方案: 1、由控制器板上的DC-DC电源辐射而导致的杂散问题。 2、由AC-DC适配器噪声通过外部基准源而导致的杂散问题。 3、由模拟输入电缆而导致的杂散问题。 4、由模拟输入电缆上的耦合干扰而导致的杂散问题。 5、由室内照明设备导致的杂散问题。 6、杂散与SFDR 众所周知,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表示可从大干扰信号分辨出的最小功率信号。对于目前的高分辨率、精密ADC,SFDR一般主要由基波频率与目标基波频率的第二或第三谐波之间的动态范围构成。然而,由于系统其他方面的因素,可能会导致杂散产生并限制系统的性能。 这些杂散可分为输入频率相关杂散和固定频率杂散。输入频率相关杂散与谐波或非线性特性有关。本文将重点分析由电源、外部基准源、数字连接、外部干扰等造成的固定频率杂散。根据应用情况,可降低或完全避免这些类型的杂散,以助于实现最佳的信号链性能。由ADC周围DC-DC电源而导致的杂散问题 由于DC-DC开关稳压器会产生较高的纹波噪声,通常建议将LDO作为在精密测量系统中为精密ADC生成低噪声电源轨的解决方案。固定频率或脉宽调制开关稳压器会产生开关纹波,该纹波一般位于几万至几兆赫兹固定频率处。固定频率噪声可能会通过ADC的

管道杂散电流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4.杂散电流参数的测试 4.1检测参数的选择及意义 杂散电流的检测是地铁杂散电流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杂散电流的检测工作对保障地铁的良好运行至关重要。 地铁杂散电流难以直接测量,一般采用间接的办法来反应杂散电流的的腐蚀情况,地铁结构与设备受杂散电流腐蚀的危险性指标是由结构表面向周围电解质的泄漏电流密度和由此引起的电位极化偏移来确定的。而电流密度难以直接测量,只有通过测量埋地金属极化电位来判断。因此埋地金属极化电位是杂散电流腐蚀监测中的主要参数。 埋地金属极化电位的测量采用埋参比电极的方法。参比电极与结构钢筋之间的电位差为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由于参比电极本身存在自然本体电位,且会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在测量时要对其进行修正校准,以提高测量精度,修正方法是在列车停运时,在没有杂散电流干扰的情况下测量结构钢对参比电极的电位作为参比电极的本体电位。为了得到极化电位的正向偏移值,自然本体电位的测量也很重要。泄露的杂散电流引起的结构钢的电位极化偏移值,即极化电位。应取在列车运行高峰时间内测得的半小时平均值。对于钢筋混凝土质的地铁主体结构钢,极化电位的正向偏移平均值不应超过0.5V[32]。 从理论上讲,埋地金属结构对地电位的地应该是无限远点的大地,这在实际测量中是难以实现的,一般以就近的大地作为地。在地铁直流牵引供电系统中,由于杂散电流的干扰作用使得接地电位发生偏移,所以不能以接地作为电压测量的基准点,需要使用合适的参比电极。在实际测量中埋地金属结构对地电位的定义是指金属结构表面与电解质之间用与同一电解质接触的参比电极测得的电位差。 参比电极作为测量电位的传感器,其性能及其可靠性是影响电位测量的关键因素。应具有以下特点:长期使用时电位稳定,重现性好,不易极化,寿命长,并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具有最低的内阻以降低电流通过时因电极内部欧姆压降而产生的误差,常用的参比电极有甘汞、银/氯化银、铜/硫酸铜电极。长效铜/硫酸铜参比电极具有电压稳定、耐极化性能好、使用寿命长、内阻小等优点,完全符合阴极保护工程中对参比电极的要求,可以作为地铁杂散电流极化电压测量的基准。 根据《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规程》,当采用铜/硫酸铜电极作为参比电极时测得的埋地金属结构的极化电位是埋地金属结构相对于铜/硫酸铜参比电极的电位,如相对于铜/硫酸铜电极为-500~-600mV时为自然腐蚀状态;如比此值更正,则有杂散电流腐蚀;相反,如果更负,则处于受保护状态,在-850mV下受到完全保护,腐蚀停止[14]。 研究表明[21],轨道电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结构钢筋的极化电位的大小,轨道电位过高会加剧杂散电流的泄露,使结构钢筋极化电位偏移值加大,同时由于轨道电位的存在,乘客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

辐射骚扰整改方法与案例The technique to Re F and one case 深圳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李思雄CQC 深圳分中心徐毅敏文章通过案例清楚说明了一摘要辐射骚扰超标通常是电磁兼容测试中最常见也是最难对付的;般整改思路及每一步骤,特别强调超标原因的正确分析;并就此指出几个关键注意事项。关键词辐射骚扰超标整改思路案例Abstract Radiation emission test frequently fail and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mend usually. In this article, technique and process to solve Re F (Radiation emission test fail) are introduced clearly by one case that accentuated to research problem exactly. The key to Re F was indicated. Keywords Re F mend technique case (一)引言辐射骚扰主要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或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的现象。辐射骚扰是电磁兼容的重要内容,也是测试最不容易通过且最难整改的项目,谈到电磁兼容测试不合格令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辐射骚扰超标(Re F);辐射骚扰超标的产品可能引起周围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有生命或无生命物质产生损害,一定要整改合格、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要求,产品才能顺利走向市场。部分企业重视EMC,开发出来的产品能够一次通过测试;但多见的情况是样品经过艰辛整改才勉强合格;有相当多IT 数码产品本来就容易发生辐射骚扰超标(Re F),要依靠EMC 设计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可企业在产品开发阶段根本没有考虑EMC 设计,也没有进行相应EMC 测试以验证设计方案就投入量产,致使大量产品最终检验不合格而需要整改。(二)整改要求和整改方法概述如果产品辐射骚扰容易超标、整改不可避免,就要有负责整改的工程师;如整改工程师掌握无线电基础知识,了解辐射骚扰概念,能看懂电路和辐射骚扰测试图,兼有电子设计经验或EMC 行业工作经验,就容易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辐射骚扰整改的一般要求:对于已经材料齐套的批次产品、半成品或完成品,电路板不能改排版,成本要低,要能批量改进或生产;整改措施对下批次或类似产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实施整改,通常要准备样品两台、说明书、电路图、结构图各一份;最好有一名熟练工人辅助操作。Re F 整改方法:首先,初步了解产品特点,尽量多地了解当前产品辐射骚扰超标具体情况;其次,针对整改要求,了解产品电路原理,根据客户提供的信息判断是何种类型的超标(工作所需要的振荡信号谐波超标还是其它问题)以及可能的骚扰源;再次,结合电路分析,通过产品内部检查和近场探头探查,具体确定辐射骚扰源和主要的辐射发射途径;为确保入手正确,安排必要的排查测试作问题症结的进一步确认;第四步,综合分析结果,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如果超标严重(6dB 以上),必须从源头开始治理(超标12dB 以上时往往还要同时采取其他办法);如果超标不严重(不超过6dB),可以直接从较易处理的主要问题点(可能是骚扰源也可能是传播途径)开始着手;第五步,验证整改效果;第六步,效果不理想则返回检查,效果好则可以考虑方案简化和综合验证,以找出最方便、经济的达标办法;第七步,做个笔记,小结经验。(三)整改方法案例讲解这里详细介绍一款医疗产品Re F 整改的每一步骤,基于保密和篇幅原因,但凡可以不提的信息全部略去。整改第一步,初步了解产品、整改第一步,初步了解产品、了解辐射骚扰超标具体情况案例产品为医疗电子设备,塑料外壳,有两对输出长线连接作为电极的金属棒,电极用于连接人体不同部位,工作频率(10Hz~1MHz)可单一设定或程控交替变换。客户称该产品八月份在美国做FDA 测试时Re F,三个多月来一直努力改进,始终未获通过。客户提供了此前每次整改前后的测试情况,简述如下:①第一次,水平和垂直测试曲线(August 17 First Scan);②第二次,线缆加铁氧体材料后改进不大;③第三次用近场探头查找骚扰源;④第四次把样机内外的线缆去除,没有负载状态时,测试曲线除了基底降低外几乎无变化;⑤第五次箱体、线缆屏蔽后测试,结果改进不大;⑥第六次24MHz 和6MHz 晶体振荡器接0.33Pf 到地,电极和电源线上增加磁珠串接,测试结果没有明显改进。⑦第七次采取样品内部屏蔽、电极和电源线上增加磁珠串接,晶振接地等措施,测试结果没有明显改进。⑧第八次测试(Nov 09, 2005 Re with pads removed and 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