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

罗非鱼
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学名Tilapia Mossambica,五十年代称为越南鱼。人们现在将罗非鱼统称为非洲鲫鱼,有的地方称之为丽鲷。该鱼属于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原产地在非洲的莫桑比克,自1956、1957年分别由泰国和越南引人我国广东省进行试养,现已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广泛养殖。

莫桑比克罗非鱼-【生态特征

莫桑比克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属暖水性的热带鱼

。生存的临界温度上限40度对其分解代谢受到影响,42度时则为致死上限温度。下限l3度时生长极差,lO度时则停止生长,8度时为致死的下限温度。它又是广盐性鱼类,耐盐度范围很大。它既能在淡水中生活,又能在含盐量占35%一40%的咸水中生活,但其繁殖会受到影响。其最适合的盐度是8.5%到17%。它一般栖息于底层,有时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在阳光充足水温升高的情况下,也常游到水的表层。当遇到声响时,就潜入水底的软泥中,静止不动。

【食性】莫桑比克罗非鱼属于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天然饵料有浮游植物、丝状藻类、浮萍、芜萍(瓢莎)、底栖藻类和泥中有机质以及昆虫幼虫、水蚯蚓等。5厘米以下鱼苗摄食浮游动物,如枝角类、挠足类、轮虫、水蚯蚓等。5一9厘米的鱼种摄食浮游硅藻、绿藻、小型甲壳类等。人工养殖用的饵料如米糠、豆饼、糖糟等也很受欢迎。

莫桑比克罗非鱼-【生殖习性】

池塘中养殖生长2一3个月即达性成熟;湖泊中的鱼则需生长到6一9个月方可达性成熟。每年产卵的次数6-11次不等。产卵量在80--1400粒之间。它的生殖习性很特殊:成鱼在繁殖季节有明显的婚姻色,雄鱼比雌鱼的色彩更为鲜艳;雄鱼为雌鱼在水底构筑产卵窝,窝呈圆形,直径30--40厘米,深度10一20厘米;产卵时,雄鱼用头部压迫雌鱼腹部,雌雄双方进行周旋运动,诱发产卵;受精卵藏于雌鱼口内孵化,当稚鱼具有一定游泳能力后,雌鱼才将其吐出,并守候其旁,若有敌害侵袭,雌鱼立即将稚鱼吸人口中保护起来。

【垂钓】罗非鱼属中小型鱼类,垂钓它用软手竿或轻便投竿即可。手竿选用竹制或玻璃纤维制的,长短可根据水域大小和水的深浅而定。钓线用直径0.2一0.3毫米的透明尼龙线,长竿短线定点钓或竿线相齐"甩大鞭"均可。用手竿垂钓可钓底,也可浮钓,但均应装浮漂。底钓可用风漂或立式长塑料漂,装小型开口坠。漂与坠的配比为1:l。浮钓的浮漂可用辣椒型或球型,漂的浮力应略大于坠子加饵钩的重量。投竿可用长2米左右的空心玻璃纤维竿,配小型绕线轮。钓线用直径0.3毫米的尼龙线,线长60--80米。钓钩可用大小相当于绿波渔钩厂生产的伊势尼形517一518号钩。用投竿主要采取远投底钓法。一般不用浮漂。钩、坠的组合可用坠上钩和坠下钩的方法。坠重30克左右。

1、钓饵:罗非鱼食性较杂,荤、素皆食。垂钓罗非鱼的钓饵较多。荤饵有蚯蚓、蛆虫、小虾、面包虫、红虫、火腿肠碎屑等。素饵有面食、饭粒、桑椹、粘糕、熟山芋等。装钩方法与钓鲫鱼同。

2、钓点:罗非鱼喜暖怕寒,所以选钓点时,应选在池塘、沟渠、库湾避风向阳的一面。此外,罗非鱼的活动在一天中依水温的变化而不同,清晨水温偏低时多沉人水底活动,中午前后水温升高时多活动于水体中层。根据这一特点,进行浮钓时,垂钓者要选择岸边有可供隐蔽的地形为钓位,以免惊扰群鱼。

3、钓法:罗非鱼上钩,反映在浮漂上的变化有两种:一种是"托漂",浮漂徐徐上升;另一种是"黑漂",浮漂下沉。遇到这两种情况,垂钓者应当机立断,用腕力急抖钓竿,使鱼钩挂牢鱼嘴。在一般的情况下,罗非鱼吃食上钩"托漂"的情况较为多见。

尼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图片说明:

俗名: 非洲鲫鱼。产地及产期: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约旦的坦噶尼喀湖,已广泛为其他地区所引进,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并推广养殖。

奥尼鱼

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

奥尼鱼的优点很多,特别是它的雄性率最高,达到83―100%,平均在92%以上,对养殖雄性罗非鱼,提高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极为有利,基本上能解决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繁殖过多的问题。奥尼鱼的制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将成熟的上述雌雄亲本放入同一繁殖池中,水温上升到22℃时,它们就能自行产卵受精育出鱼苗。在水温达25―30℃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可杂交繁殖一次。

奥尼鱼的生长速度比父本鱼快17―72%,比母本鱼快11-24%;群体产量超过福寿鱼,增产效果显

著。其临界温度下限为8.25℃,致死温度5.5℃,抗寒能力比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都略强。其含肉率比福寿鱼也略高,肉质清爽。其抗病能力也较强。但是奥尼鱼制种时的产苗率较低,因为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这一组合的杂种产苗量较少。据报道,奥尼鱼的产苗率仅为奥利亚罗非鱼纯种繁殖产苗率的1/6―1/3,仅为尼罗罗非鱼纯繁苗的3/5。所以在进行杂交组合时,根据制种计划,应考虑增加亲本数量。奥尼罗非鱼奥尼罗非鱼(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俗名: 吴郭鱼。形态特征奥尼罗非鱼具有罗非鱼的外形特征,且背高、体厚、头小,形如真鲷,体色清丽亮泽。产地原产非洲,遍及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系热带鱼类。在我国华南地区,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养殖。生存环境奥尼罗非鱼的生存水温为12-39℃,最低临界温度为7℃(普通罗非鱼为10℃),最高临界温度40

奥利亚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学名Oreochromiscoaureus,国外称蓝罗非鱼(Bluetilapia),台湾称它为奥利亚吴郭鱼,也有的称其为紫金彩鲷等。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1981年由广州水产研究所和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先后通过香港从台湾引进试养。从1984年起,逐步向全国推广养殖,较多的是作杂交亲本使用。

奥利亚罗非鱼体侧扁,呈鲈形;它的体色随年龄而加深,从青紫色带金色光彩,而转为紫褐,喉胸部为灰色,腹白,体侧有暗横带9―10条,鳞片中央的色素较四周深,使体侧具有多条纵向排列的点线条纹;背鳍、臀鳍呈暗紫色,均有素色斑点。胸鳍淡灰透明。腹鳍灰黑且长,末端达生殖突。尾鳍具斑点,斑点从接近尾柄处开始,随年龄而向后散布,并由银白色逐渐转向金黄色,尾鳍后缘平截。背鳍和尾鳍边缘呈微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与尼罗罗非鱼形态上最明显的差别在尾鳍的条纹上。前者为紫色不垂直的点状条纹,后者尾鳍条纹为黑色垂直。

奥利亚罗非鱼对低温的耐受能力比尼罗罗非鱼略强,临界温度为7.13±0.07℃,致死温度为3.95±0.24℃。其耐盐性也比尼罗罗非鱼强,耐盐度可达50‰。在食性上,奥利亚罗非鱼在鱼苗时,主要摄食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动物,2厘米后摄食丝状藻类等,鱼种到成鱼主要为杂食。由于它食性广,能消化一些其他鱼类不易消化的藻类和不喜欢摄食的食物,所以池塘养殖可采用施肥与投饲相结合的方法。投喂人工饲料,我国主要以植物蛋白为主要饲料蛋白源,粗蛋白质的含量应控制在25%以上,特别是集约化养殖时,粗蛋白质含量应控制在27―30%为宜。其精养和集约式养殖,增产潜力很大。

奥利亚罗非鱼同样需要越冬保种。亲鱼或鱼种在越冬池内,由于密度较大,常会发生鱼病。

因此,做好越冬鱼的鱼病防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鱼种放入越冬池以前,要把池水排干,清除池内污、杂物,重新灌好清洁水后,还要用漂白粉进行消毒,毒性消失后才能放鱼。入池的亲鱼或鱼种要进行鱼体消毒。平时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越冬罗非鱼会出现的病害主要有水霉病、白头白咀病和白点病。

红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中越农资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27953978.html, 来源: 农博网

红罗非鱼(RedTilapia),广东又称红鳓鱼,台湾称红吴郭鱼,日本称红绸,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烟,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世界上包括以色列、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红罗非鱼的养殖,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并放于珠江水产研究所试养,1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并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20世纪90年代初,沿海养虾业受病害的影响,许多虾池闲置,利用虾池养红罗非鱼受到了经营者的重视,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推动了红罗非鱼养殖,现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对象。10多年来,我所先后引进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进行选育和养殖推广,较系统地掌握了该鱼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l、体型、体色: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一杂交变异种,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其杂合性不同。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橘黄等,其后代或分离出黑色;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尼鱼型、莫桑比克鱼型等。

2、生活习性: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盐度0-30‰生活。适温范围15℃- 38℃,致死温度最低7℃,最高42℃。食性为杂食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寡毛类、有机碎片等。人工投饲可直接摄食豆饼、花生饼、黄粉、米糠、玉米粉、鱼粉、配合饲料等。

3、生长、生殖:红罗非鱼生长快,个体大,当年苗种可长至150-750g。鱼苗经100-120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因品系不同有所差异,如星洲红鱼和彩虹烟初次成熟个体300-400g,属多次产卵类型,成鱼每年产仔约300-2000尾。幼鱼用甲基睾丸酮诱导转性可获得95%以上的雄性率。

根据选育者品系来源和选育技术不同,国内红罗非鱼养殖品种主要有:

1、红尼罗鱼:该鱼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橘红或橘黄,经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后背高、体厚、生长较快,红色率达75%以上,当年个体生长为175-25Og,大者470g。红尼罗鱼虽长速稍慢,但抗逆性强,病害少。

2、花鲷:从台湾引入,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有大红、橙红、橘红、红黑相间、灰色等,体色变异大,但生长较红尼罗鱼快,个体大,20世纪90年代初曾吸引生产者养殖,并被一些制种单位引进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原种,但花鲷后代体色分离率高,需进行提纯选育。

3、彩虹鲷:是近几年在多个红罗非鱼品系中定向选育而成的体型象奥尼鱼,体色粉红或橘红的红罗非鱼,主要由台湾和福建一些制种单位选育,经提纯选育的红罗非红色率达96%以上,有头小、背高、体厚的特点,对比长速快、个体大,初次成熟个体350g以上。但幼苗养成约有10%-15%的变色率。

4、星洲红鱼:是从东南亚品系选育的红罗非鱼,体型象尼罗罗非鱼或奥尼鱼,背离,鳞片大而透明,体色粉红或橘红,红色率达99%以上,且后代体色分离车少,冬季低温季节成鱼或有变灰现象,但水温回升经一段时间养殖可逆变为红色。该鱼在红罗非鱼中长速最快,个体大,当年鱼苗可长至500g以上,性成熟个体达350g,且腹膜白、肉质特别鲜嫩,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5、红罗非鱼作色及相关性状特性

1)体色:关于红罗非鱼体色遗传研究报道较多,Behrends等(1982)推测有2个或3个基因组影响红罗非鱼的颜色,但他与Smitherman(1984将奥利亚罗非鱼和红罗非鱼杂交获得50%红色和50%黑色鱼,表明单一基因遗传红色;Huang(1988)的研究结果表明,红罗非鱼体受一对基因控制,粉红色对黑色呈显性,红色是基因不完全显性的结果;黄种特等(1997)的研究结果与Huang结果一致;我们的研究和生产也发现粉红鱼亲本杂交子代是全红鱼,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红罗非鱼养殖过程中体色变异的原因可能是:除遗传因素外,还存在生理、环境因子等对红色素表现的影响。

2)体色与生长:养殖过程中粉红鱼生长最快,橘红次之,橘黄最慢,这与王黎凡等(1999)选育研究结果一致,但与黄种特等(1997)结果相反,这表明罗非鱼的生长虽与体色有关,但主要受到一些生长遗传因素的影响。

3)体色与抗病力:在苗种培育过程中发现粉红鱼成活率低,抗逆性稍差,橘红次之,橘黄色生存力最强,在苗种越冬过程中尤其明显。

4)体色与腹膜:体色粉红、橘红、橘红间黑点的鱼腹膜均为白色,橘黄色间黑斑鱼腹膜黑色或间黑色。

四、养殖技术

红罗非鱼适应能力强,饲料易解决,群体产量高,很适合池塘主养、混养、网箱和流水池高密度养殖。池塘主养亩产可达1000g以上,小网箱养殖单产可达100kg/立方米以上。

1、养殖条件

红罗非鱼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不论新、旧、深、浅的池塘均可养殖,高产池塘要求水源好,pH6.8-8.5,盐度0-20‰,排灌方便,面积4-10亩,水深1.3-2.5亩。并配备1-2台1.5kw的叶轮式增氧机。

2、苗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便开始放养冬苗,放养前要进行池塘消毒,每亩可用75-100kg 的生石灰干法毒塘,约过5-7天毒性消失后开始放养红罗非鱼鱼种。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红罗非鱼种1500-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70尾,以控制水质;流水养殖可亩放5000-10000尾;与其它鱼混养时可亩放200-500尾;网箱养殖一般放养150-350尾/立方米,为减少雌鱼产仔对饵料的损耗,提高生长率,最好放养全雄性的红罗非鱼苗种,也可混养适量的个体比红罗非鱼种小的斑鳢、加州鲈等肉食性鱼的鱼种进行控制。由于红罗非鱼苗种起捕运输易受刺伤,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种处理,使伤口愈合,防止病菌感染。

3、饲喂管理:

红罗非鱼可摄食各种商品饲料和池塘里的生物饵料,主养应投喂全价的罗非鱼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在28%一32%较合适;按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方法投喂,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一5%计算,每日分两次投喂,并根据天气、水质及摄食情况适当增减。

4、水质管理:

高密度养鱼过程中鱼类粪便和剩料易导致水质变坏,因此,要对鱼池采取适当的换水或加注新水等方法进行调节,使水质保持淡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20-25cm。可每亩用15-20kg的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每月1-2次调节池水pH至微碱性。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池塘微生物结构,控制池塘有害物质,改善水质,防病效果较好。

5、鱼病防治:

红罗非鱼抗病力强,正常养殖管理情况下很少得病,但在养殖条件不好时也会发病死亡,影响成活率。冬春季节受冻伤或运输、扦捕受伤容易引发水霉病,应尽可能避免。高温季节主要病为嗜水性单胞菌引起的败血症,该病主要是养殖水质变坏、低氧、饲喂不善等应激因素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引起,该病可以用口服卡那霉素、氧氟沙星等进行治疗,用量为每100kg鱼每天用药3-6g拌料投喂,连喂5天。防治鱼病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持良好的水质,做好日常投喂管理是防病的关键。

福寿鱼

福寿鱼学名Tilapia nilotica♂× T. mossambica♀,俗名南洋鲫、非洲仔、罗非鱼,英文名Nile mouthbreeder、Tilapia,日文名テイラピア、チカダイ、イズミダイ。该鱼属于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是珠江水产研究所于1978年7月,把自泰国引进的尼罗罗非鱼作为父本,莫桑比克罗非鱼为母本杂交得到的子一代。福寿鱼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呈灰绿色。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主要适合我国南方地区养殖。食性同亲本,对饲料质量要求不高。以少量的精饲料配多量的粗饲料,就能满足要求,还能摄食池塘底部和水中残饲碎屑,是池塘的“清洁工”消化功能较强有明显的杂交优势,比罗非鱼生长快,但又比奥利亚罗非鱼慢,目前已经较少养殖。

福寿鱼改良品种吴郭鱼,体长可达57公分,一般在15~30公分,繁殖期3月至11月。

福寿鱼一般市场价为5至8元每斤.

吴郭鱼

简介吴郭鱼是由吴振辉、郭启彰两位先生从印尼引进的。为了纪念他们,就取两人的姓相连做鱼的名字。当初引进时只有十三条,因为在高雄长得很好,后来台湾各地都养这种鱼。逐渐地,吴郭鱼类成为我们台湾的重要食用鱼,许多的淡水鱼池都大量地养这类鱼。因为它肉多,没有小刺,大人小孩吃起来都很安全,不会被鱼刺卡住,所以很受欢迎。罗非鱼,又叫吴郭鱼,非洲鲫鱼,肉质很嫩,清蒸或烧均可,我也用他做过鱼米吴郭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现在它是世界水产

吴郭鱼是由吴振辉、郭启彰两位先生从印尼引进的。为了纪念他们,就取两人的姓相连做鱼的名字。当初引进时只有十三条,因为在高雄长得很好,后来台湾各地都养这种鱼。逐渐地,吴郭鱼类成为我们台湾的重要食用鱼,许多的淡水鱼池都大量地养这类鱼。因为它肉多,没有小刺,大人小孩吃起来都很安全,不会被鱼刺卡住,所以很受欢迎。

罗非鱼,又叫吴郭鱼,非洲鲫鱼,肉质很嫩,清蒸或烧均可,我也用他做过鱼米

吴郭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之主要来源之一。

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分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绝大部分吴郭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此鱼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

全世界共有100多种,其中曾被人们在池塘养殖的约有15种。中文名吴郭鱼是纪念台湾吴振辉及郭启彰两位先生于1946年从新加坡将其引进。现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养殖。FAO估计年产量为1.5百万吨,这数量相当于三文鱼的年养殖产量。

养殖吴郭鱼有很高的经济利益,因为其天然抗病性强,能以谷物,藻类及腐败物为主食,幼鱼存活率高,养殖所需空间及其小,再加上吴郭鱼成长快,6个月即可达于上市之体型(12-15厘米)。若水温较高则终年均能产卵。

印度Dr. Modadugu Vijay Gupta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吴郭鱼)的廉价技术, 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二战以后,吴郭鱼在台湾被引进后大量养殖,其肉质嫩,虽然微有土腥味,但因其价格便宜,成为大众食物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同时养殖的吴郭鱼出口到欧美日本,产生了很大经济效益,被称为台湾国宝鱼或台湾鲷。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其受欢迎度有所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台湾的吴郭鱼大多是Oreochromis mossamb icus及Oreochromis niloticus niloticus的杂交种。已非1946年时吴与郭两人引进的土种(Oreochromis mossambica)。

吴郭鱼在已经在内地很受欢迎,烹饪中常把它当作鲤鱼来处理

在美国现在也很受欢迎,通常在餐馆中被成为“white fi sh"。

奥尼罗非鱼

俗名: 吴郭鱼

奥尼罗非鱼(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

产地及产期: 原产非洲,遍及非洲大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系热带鱼类。在我国华南地区,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养殖。奥尼鱼的优点很多,特别是它的雄性率最高,达到83―100%,平均在92%以上,对养殖雄性罗非鱼,提高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极为有利,基本上能解决罗非鱼在养殖过程中繁殖过多的问题。奥尼鱼的制种方法比较简便,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将成熟的上述雌雄亲本放入同一繁殖池中,水温上升到22℃时,它们就能自行产卵受精育出鱼苗。在水温达25―30℃的情况下,每隔30―50天可杂交繁殖一次。

具有罗非鱼的外形特征,且背高、体厚、头小,形如真鲷,体色清丽亮泽。

生存PH值范围5—10,最适范围pH7—8.5。亚广盐性,既能生活于淡水中,又能生活于半咸水中,盐度8‰以下生长良好。适温范围广,短时间可耐最低水温为4℃,最高水温为42℃,最佳生长水温25℃—32℃,水温降低至10℃以下停止摄食生长,温度降至4℃以下会冻死。耐低氧,在溶氧较低的肥水中也能正常生长。食性杂,可摄食水中浮游动植物及花生饼、米糠、麦皮、豆饼和配合颗粒饵料等,饵料易解决。奥尼罗非鱼是罗非鱼家族中的佼佼者,不仅具有食性广、抗病力强、抗逆性好、容易养殖等罗非鱼的优良共性,而且克服了普通罗非鱼多次繁殖、生产较慢的缺点,杂种优势明显。适应性广,能在各种水体中养殖,适合池塘、海水、湖泊围栏、稻田、网箱以及工厂化流水养殖,肉厚质嫩,味道鲜美。

奥尼鱼的生长速度比父本鱼快17―72%,比母本鱼快11-24%;群体产量超过福寿鱼,增产效果显著。其临界温度下限为8.25℃,致死温度5.5℃,抗寒能力比尼罗罗非鱼和福寿鱼都略强。其含肉率比福寿鱼也略高,肉质清爽。其抗病能力也较强。但是奥尼鱼制种时的产苗率较低,因为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这一组合的杂种产苗量较少。据报道,奥尼鱼的产苗率仅为奥利亚罗非鱼纯种繁殖产苗率的1/6―1/3,仅为尼罗罗非鱼纯繁苗的3/5。所以在进行杂交组合时,根据制种计划,应考虑增加亲本数量。

奥尼罗非鱼(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广东、海南、福建等地都有大面积养殖。其主要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

1、池塘养殖

在生产中,池塘养殖奥尼罗非鱼有混养和单养两种模式。

(1)混养

在鳙鱼、鲢鱼、草鱼、鲮鱼、鲤鱼、鲫鱼常规放养下,肥水塘配养奥尼鱼700~1000尾/亩,瘦水塘300~500尾/亩,鱼畜(禽)结合的肥与饲料丰富的鱼塘可增加到2000~3000尾/亩,可增产1000~1500公斤/亩。

(2)单养

肥水塘放养5000~7000尾/亩,瘦水塘3000尾/亩,产量可达到2000~3000公斤/亩。

(3)混养和单养的饲养管理

奥尼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喜欢吃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人工饲料,因此在饲养管理上主要是施肥、投饵和日常管理。

①施肥:饲养奥尼罗非鱼不论是单养或混养,均要求水质肥沃。肥水中浮游生物丰富,而

施肥则是培养浮游生物供奥尼罗非鱼摄食,同时肥料的沉底残渣又可直接作为奥尼罗非鱼的食料。因此,在保证不致缺氧浮头死鱼的情况下,要经常施肥,保持水质肥沃,透明度在25~30厘米为好。肥料可用各种发酵的粪肥和绿肥,每周施粪肥200~300公斤/亩或绿肥300公斤/亩左右。施肥要掌握少而勤的原则。施肥的次数和多少,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色来确定。水温

较低,施肥量可多些,次数少些;水温较高,施肥量要少,次数多些。阴雨、闷热将雷雨时,少施或不施,天晴适当多施。水色为油绿色或茶褐色,可以少施或不施肥;水色清淡的要多施。

②投饵: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还不能满足奥尼罗非鱼的生长需要,还必须投喂足够的人工饵料才能获得高产。一般每天上午9时,下午14时各投喂饵料一次,饵料要新鲜,霉烂变质的饵料不能喂。豆饼、米糠等要浸泡后再喂。饵料要投放在固定的食场内。每天投饵量要根据鱼的吃食情况、水温、天气和水质而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在1~2小时内吃完,可适当多喂,如不按时吃完,应少喂或停喂。晴天,水温高可适当多喂;阴雨天或水温低,少喂;天气闷热或雷阵雨前后应停止投喂。一般肥水可正常投喂,水质淡要多喂,水肥色浓要少喂。

③日常管理:每天早、晚要巡塘,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以便决定投饵和施肥的数量。发现池鱼浮头严重,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改善水质。

2、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奥尼罗非鱼具有密放、精养、高产、灵活、简便等优点。各地可利用山塘、水库、河流等大中型水面设置网箱放养。网箱使用竹、木搭架,用聚乙烯网片为箱,做成规格为长5米、宽4米、高2米的长方形网箱。放养奥尼鱼密度为50~70尾/立方米,若以奥尼罗非鱼为主混养其它鱼类,则其它鱼类比例为5~10%。

饲料选用含蛋白质28%以上颗粒饲料为主,每天分上午9时、下午17时两次投放,饵料系数大约为1.7~2。网箱养鱼注意事项:一是选择水源充足,水位稳定,水质良好的水域,设置网箱的地方风浪要小,潮流缓,无机船往返等障碍物干扰;二是勤管理,严检查,及时清理网衣上残渣杂物,使网箱流水畅通,溶氧充足;三是做好防敌害(如水蛇、老鼠等)、防偷、防逃、防风、防洪等工作,保证网箱养鱼顺利进行:四是投饵要尽量做到少量多次。每天投饵2~

4次,日投饵量一般按鱼体重的3~10%范围内作适当变动。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摄

食情况等,灵活掌握投饵量。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的简介

日期:2006-09-12 08:54:11来源:中国农业网本站整理【大中小】

由于罗非鱼的全雄鱼生长较快,个体相对较大,因而成为大家争相养殖的对象。现向大家简述一下其全雄鱼的转化控制技术。1、药物控制。诱导罗非鱼鱼苗雄性化效丸果最好的药物为甲基睾丸素(现已被列为禁药)、乙炔睾丸素(现已被列为禁药),其次是丙酸睾丸素(现已被列为禁药)。

甲基睾丸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一般采用95%洒精作溶剂。使用时先将激素溶于酒精内,再与配合饲料混合, 饲料与酒精比例为3:2,每克饲料中拌30微克甲基睾丸素。在鱼苗性别尚未转化时即鱼苗在孵出后第10-25天内(6-11mm)投喂,每天饲料的投喂量为鱼体重的4-7%,这样处理20-40天,密度如果很大,还可再延长处理一些日子,雄鱼比例可达97%。2、物理控制。人工诱导鱼类四倍体的研究是近年来鱼类遗传育种工作中的主攻方向之一。彩用静水压或静水压与冷休克结合处理两种方法进行抑制第一次卵裂诱导罗非鱼四倍体,让其四倍体鱼再与正常二倍体鱼交配得到大量的可供养殖生产的三倍体后代,得出的三倍体全为雄性罗非鱼,全雄的三倍体罗非鱼没有繁殖能力。国外有学者曾在罗非鱼卵卵裂前采用7500psi的压力和7.50C的冷水处理7分钟,成功地诱导出四倍体胚胎。但由于鱼类四倍体的诱导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还没大量繁殖成功。3、种间杂交。现有很多设备齐全的鱼苗孵化场采用雄性的奥尼罗非鱼与雌性的尼罗罗非鱼种间杂交,得出的鱼苗雄性子代占90--95%,然后拿这一雄性子代与这一雌性子代配种,得出的全为超雄罗非鱼。这一代的超雄罗非鱼比其父代生长更快,但不能作为亲鱼保种。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雄性奥尼罗非鱼与雌性尼罗罗非鱼的保纯,因现在的河水中含大量的其它野生罗非鱼的鱼卵,如孵化用水处理不好的话,很易造成

孵出的鱼苗不纯。这种方法在现在不失为获得大量雄性罗非鱼的好方法。

罗非鱼鱼苗的饲料配方

罗非鱼鱼苗的饲料配方和相关的加工技术要求 一:饲料配方设计的思路 1.明确目标:成本最小,效益最大化 3.罗非鱼鱼苗生长阶段的消化生理特点 幼鱼的食物则以动物性食料(浮游动物)占的比重较大。当鱼长到5厘米时,就逐步向成体的食性过渡。对蛋白质的含量要求较高。 4.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及其特性,相关成本如下: 原料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总磷价格(元/kg) 鱼粉62.6 9.2 1.5 20.8 2.9 5.5 豆粕44 2 6 6.1 0.62 2.2 花生饼44.7 7.2 5.9 5.1 0.53 3 棉子粕42.6 2.9 11.9 6.7 11.7 2.8 全脂棉籽21.2 19.1 23.4 3.9 6.3 11.5 次粉15.4 2.2 1.5 1.5 0.48 2.1 小麦麸15.7 3.9 8.9 4.9 0.92 0.73 干草15 3.1 23.3 7.8 2.8 6.5 磷酸二氢 钙0 0 0 0 23 2.5 预混料 1 1 3 0 2 8 鱼粉,豆粕,棉子粕等蛋白质,粗纤维含量较高,其饲料特性是饲料柔软,结构疏松,易于消化吸收。 二: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 三:罗非鱼鱼苗的饲料配方的制作方法 罗非鱼鱼苗饲料配方 原料比例% 粗蛋白 质 粗脂 肪 粗纤 维粗灰分 总 磷价格(元/kg) 鱼粉24 62.6 9.2 1.5 20.8 2.9 5.5 豆粕25 44 2 6 6.1 0.6 2.2 花生饼20 44.7 7.2 5.9 5.1 0.5 3 棉子粕 1 42.6 2.9 11.9 6.7 12 2.8 全脂棉籽 1 21.2 19.1 23.4 3.9 6.3 11.5 次粉15 15.4 2.2 1.5 1.5 0.5 2.1 小麦麸12.5 15.7 3.9 8.9 4.9 0.9 0.73 干草0.1 15 3.1 23.3 7.8 2.8 6.5 磷酸二氢钙 1 0 0 0 0 23 2.5 预混料0.4 1 1 3 0 2 8 合计100 理论值39.8935 5.193 4.766 8.484 1.6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

罗非鱼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罗非鱼,成本低,花劳力少,饲养管理简便。在长江流域,南方一般有5~6个月的生长期。只要充分利用生长期,合理放养,加强施肥、投饲,当年鱼种完全可以养成商品鱼,而且可以获得高产。 罗非鱼种苗投放篇 一、池塘条件:罗非鱼的池塘养殖,对池塘条件没有特殊要求,一般养殖家鱼的池塘或农村中的小水塘、沟渠都可以。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的地方。面积不要超过10亩。因为池塘过大,水质不易肥沃,而且不易捕捞。水深一般1.5~2米。放养鱼种前,池塘要进行清整、消毒和肥水。 二、鱼种放养:鱼种规格要尽量整齐,体长要在3厘米以上的吉富快大罗非苗,体质健壮,无伤无病。鱼种放养时间,要根据当地的气温和水温而定,只要水温稳定在18℃以上,就可以放养。在季节上以提早放养为好,这样可以延长罗非鱼的生长期,提高商品鱼规格和产量。 三、养殖方式:池塘养殖罗非鱼,可以单养,也可以混养,都能获得高产和效益,但以混养效果更好。 1、单养:池塘单养罗非鱼,方法比较简便。养殖措施,可采取一次放养,分次捕捞,捕大留小的方法。放养密度,一般水深1~1.5米深的池塘,每亩放养早繁鱼种3000~4000尾或越冬鱼种2500尾左右,饲养5个多月,每尾可达250克,一般亩产400~500公斤,高的可达700公斤以上。 2、混养:罗非鱼和“四大家鱼”及鲤鱼等品种进行同池混养,可以提高饲料、肥料的利用率,改善水质,并能发挥与其它鱼类的互利作用,而达到促进生长,提高效益。混养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以罗非鱼为主,混养其它鱼类。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放养罗非鱼早繁鱼种2000~2500尾,或越冬鱼种1500~2000尾。其他鱼:鲢(规格250克/尾)250尾,鳙(仙格250克/尾)30-40尾,草鱼(规各500克/尾)50尾,鲤鱼(规格13厘米/尾)10尾。亩产塘鱼可达到600~800公斤,其中罗非鱼占70%~80%。 另一种以家鱼为主,混养罗非鱼。利用水质较肥的池塘,在不降低主养鱼放养密度情况下,放养一定数量的罗非鱼。放养数量随各地养殖方法不一样而不同。一般在亩产750公斤的高产鱼池中,每亩可混养罗非鱼越冬鱼种400~600尾,或混养早繁鱼种800~1200尾,一般可亩产罗非鱼150公斤以上。 罗非鱼饲养管理篇 1、施肥:饲养罗非鱼不论是单养还是混养,都要求水质肥沃。施肥主要是培养水中的浮游生物供罗非鱼摄食,同时肥料的沉底残渣也可以直接作为罗非鱼的饵料。一般施肥量为每周每亩施粪肥200~300公斤或绿肥300公斤左右。施肥要掌握少而勤的原则。施肥的次数和多少,要根据水温、天气、水色来确定。水温较低,施肥量可多些,次数少些;水温较高,施肥量要少,次数多些。阴雨、闷热天气,少施或不施,天睛适当多施。水色为油绿色或茶褐色,可以少施或不施肥;水色清淡的要多施。 2、投饲:池塘施肥培育天然饵料还不能满足罗非鱼的生长需要,必须投喂足够的人工饲料才能获得高产。一般每天上午9时,下午2时各投喂喂料1次,饲料要新鲜,霉烂变质的不能喂。豆饼、米糠等要浸泡后再喂。饲料要投放在固定的食场内。每天投 喂量要根据池塘水温、天气和水质及鱼吃食情况而掌握。一般每次投饲后在1~2小时内吃完为宜。晴天,水温高可适当多投喂;阴雨天或水温低,少喂;天气闷热或雷阵雨前后应停止投喂。一般肥水可正常投喂,水质淡要多喂,水肥色浓要少喂。 3、日常管理:每天早、晚要巡塘,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以便决定投饲和施肥的数量。发现池鱼浮头严重,要及时加注新水或增氧改善水质。 罗非鱼病害防治

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主要症状和流行特点

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主要症状和流行特点 我国台湾地区曾在1992年暴发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平均死亡率达到30%,严重发病的达到90%。近几年,我国云南省南部、中部地区养殖的罗非鱼也发生类立克次体病,笔者将云南省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和流行情况做一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立克次体为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鱼类立克次体病是欧美国家养殖鲑鳟鱼类的重要疾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我国台湾省报道1992年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暴发流行,平均死亡率达到30%,严重发病的多个渔场,死亡率甚至达到90%。 近几年,我国云南省南部、中部地区养殖的罗非鱼也发生一种相似的疾病,经过分子生物学检测、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发病症状、流行特征观察分析,初步诊断也是类立克次体病。本文把云南省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和流行情况做一总结,供相关人员参考。 一、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的临床症状 1、水体中症状 发病鱼上浮、靠边,中午和下午上到水面下停滞,俗称“停尸”。有的发病鱼死亡前常常打转,这与立克次体能感染脑部组织有关。 2、体表症状 多数发病鱼体表没有明显异常症状,有的发病鱼在鳍基部、头部鳃盖等部位有白色结节,有的病鱼鳍基、鳃盖等部位溃疡。立克次体病是慢性病,发病后长期不进食,发病时间较久的鱼体质明显瘦弱。 3、解剖症状 典型症状是在肾脏、脾脏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结节,肝脏上白色结节少见,有的病鱼在心脏、肠道也形成白色结节;脾脏肿大,表面形成绿色泡状结构;有的病鱼脑部发红、充血;多数发病鱼有腹水;发病时间较长以后内脏粘连。 4、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与诺卡氏菌病症状上的区别 目前未见罗非鱼诺卡氏菌病的报道,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与其它鱼类的诺卡氏菌病有很大区别: (1)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有打转、身体僵硬、异常游泳等神经症状,与立克次体造成脑部感染有关。而诺卡氏菌一般不能感染脑部,所以一般没有神经症状。 (2)罗非鱼类立克次体病体表有白色结节,肌肉没有白色结节。诺卡氏菌病体表一般不形成白色结节,但可以在肌肉形成白点结节。

尼罗罗非鱼

尼罗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属于鲈形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学名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原产于非洲约旦的坦噶尼喀湖,现已广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引进,是联合国推荐养殖的优质水产养殖品种。 一、形态特征 体侧扁,头中等大小,口端位;眼中等大小,略偏头部上方。成熟雄鱼颌部不扩大,下颌长为头长的29~37%。鳞大,圆形,侧线分上、下两段。上段侧线有鳞片18~24枚,下段侧线有鳞片12~22枚。沿侧线列鳞数30~35,通常32~33。背鳍发达,起点于鳃盖后缘相对,终止于尾柄前端;硬棘16~17,软条12~13;臀鳍末端超过尾柄,硬棘3,软条9~11;胸鳍较长,可达到或超过腹鳍末端,无硬刺,软条14~15;腹鳍胸位,硬刺1,软条15。尾鳍末端钝圆形。幼鱼尾鳍后缘平截,成鱼尾鳍后缘呈扇形。体色呈黄褐至黄棕色,从背部至腹部,由深逐渐变浅;喉、胸部白色。成体雄性呈红色;体侧有9条与体轴垂直的黑色带条,其中背鳍下方有7条,尾柄上有2条;背鳍边缘黑色,在背鳍和臀鳍上有较为规则的黑色斑纹;尾鳍和胸鳍的边缘红色,成体雄鱼显得特别鲜艳;雌鱼体色较暗淡,孵育期间呈茶褐色,体侧黑,体条纹特别明显,头部也出现若干不太规则的黑色条纹。 二、生活习性 尼罗罗非鱼是热带鱼类,适宜的温度范围16~38℃,最适生长水温24~32℃,在30℃时生长最快。致死温度上限为42℃,下限为10℃。15~14℃食欲减退。10℃完全不摄食。 尼罗罗非鱼耐低氧性较强,在水温22~25℃时,0.7mg/L溶氧,仅表现出微弱的浮头,但仍能摄食;在溶氧量为2.24mg/L时摄食旺盛。为保持正常生长,水体中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mg/L以上,低于0.1mg/L 窒息。氨氮1mg/L以下。pH值在7.5~8.5之间。二氧化碳在50mg/L以下。 该鱼属广盐性鱼类,能适应较大盐度范围的变化,可以从淡水中直接移入盐度为15‰的海水中,反之亦然。若从较低盐度(15‰以下)开始,逐步升高盐度,经短期驯化,最后能在30‰盐度的海水中正常生长,在40‰的盐度下仍能生存。 尼罗罗非鱼一般生活于水底层,随水温变化早晨游向中、上层,中午接近水表层游动,傍晚在中、下层活动,夜间与黎明静止于水底。幼鱼喜集群游泳,成鱼遇敌害或拉网时先跳跃后潜入水底软泥,露嘴于泥外而不动。 幼鱼期,几乎全部摄食浮游动物~轮虫卵、桡足类无节幼体和小型枝角类,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转为杂食性,其食物种类,在天然水体中,完全取决于水体中天然饵料的种类及数量,通常以浮游植物、浮游动物为主,也摄取栖底生物、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甚至小鱼、小虾,有时也吃水草等。成鱼期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其中蓝藻占70%,一些对于鲢、鳙等鱼类较难消化利用的藻类,该鱼都能较好的消化利用。该鱼对项圈藻的同化效率为75%、对微囊藻为70%,对鱼腥藻为75%,对菱形藻为79%,对小球藻为49%。在人工喂养的条件下,除摄食以上天然饵料外,还大量摄食各类商品饲料。如糠麸、油料饼粕、豆渣、酒糟等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饵料。利用各种商品饲料饲养该鱼,能获得很显著的效果,在生产中还可采取投饵与施肥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繁殖习性

新品种简介

附件 第四届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 第五次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简介 一、品种登记说明 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品种登记号说明如下: (一)“G”为“国”的第一个拼音字母,“S”为“审”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以示国家审定通过的品种。 (二)“01”、“02”、“03”、“04”分别表示选育种、杂交种、引进种和其他类品种。 (三)“001”、“002”、……为品种顺序号。 (四)“2012”为审定通过的年份。 如:“GS-01-001-2012”为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的品种登记号,表示2012年国家审定通过的排序1号的选育品种。 二、品种简介 (一)品种名称:凡纳滨对虾“桂海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2 亲本来源:美国凡纳滨对虾选育群体 选育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6年从美国引进的凡纳滨对

虾选育群体为基础群,采用家系选育技术,以生长速度和养殖成活率为选育指标,年建立家系60个,选留家系12个,每家系按5%留种率选留600尾后代,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 在5万尾/亩的放养密度下,与从美国进口种虾生产的第一代虾苗相比,该品种生长速度快,单造亩产量可提高13.97%;成活率高,单造养殖成活率可达80.88%,提高11.32%以上;85日龄后展现出明显生长优势,130日龄平均体重提高15%以上。 适宜在我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海水、咸淡水水体中养殖。 (二)品种名称:三疣梭子蟹“黄选1号” 品种登记号:GS-01-002-2012 亲本来源:野生三疣梭子蟹 选育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2005年收集的莱州湾、鸭绿江口、海州湾和舟山4个野生三疣梭子蟹群体构建基础群,以生长速度为选育指标,经连续5代群体选育而成。 与未经选育的三疣梭子蟹相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收获时该品种平均体重可提高20.12%,成活率可提高30.00%,且全甲宽变异系数小于5%,规格整齐。 适宜在浙江及以北沿海人工可控的海水水体中养殖。 (三)品种名称:“三海”海带

罗非配方

目前钓罗非鱼使用的冷冻饵分类:腥味、肝味两大类。DMPT TMAO甜菜碱丙氨酸 一、开冷冻饵步骤→钓腥味 ①、将腥味冷冻饵1包自然解冻; ②、解冻完后,分成4块倒入饵料盆内,横向捏开分散; ③、再倒入1/3量的赤尾青(小袋装)与冷冻饵一起拌均即可。 二、香料: ①、3勺量(陶瓷汤匙)丸九料(小袋装香草味红鲫)1份; ②、1勺量丸九料3#鲫(草莓香型);一起另装盆混合拌均,再加1汤匙水,然后 迅速搅拌,任其吸收3-5分钟待用。 三、香精: ①、香虎量(黄豆大小)1份; ②、蛋奶量(小手指1节大小,台湾牌深蛋黄色)1份; ③、牛奶香量是蛋奶量的一半; ④、猪母奶量(比小黄豆小,不宜多加); ⑤、鸡精(家乐牌或太太乐牌5-10粒); ⑥、将以上香精一起倒入溶器内用水溶解(建议温水为佳),然后倒入【配料二 :香料】,将它们一起拌均(料的湿度大点为宜); ⑦、待丸九料充分吸收香味后,再将其倒入【配料一:冷冻饵】内一起拌均,充 分使冻饵与香料相溶; ⑧、然后掺入1/3量的好小子虾粉以及1/20量的丸九牌虾粉(小红袋装),将它们 一起搅拌均匀。 这样就调成您所需的罗非香型钓饵,最后再将其急速冷冻,待第2天使用或现

场开料使用。 (注:制成饵料后,钓鱼时先捏起一小块饵料,抛入盛水盆内观察饵料雾化 状态是否是您所需的时间效果,要想增加粘度,上饵料时多揉捏些时间便可,要增加雾化相反。) 四、开罗非饵腥香型饵料,要根据天气变化而定香味。 ①、热天(气温28度-38度),适合使用草莓香与草香混合; ②、冷天或雨天(气温18度-28度),适合使用凤梨香型或奶香型。钓鱼时要及时变化,找出适合鱼儿的香型。吃腥味时,另把虾粉一包或半包倒入罗非香饵内搅均即可。 例如: ①、好小子腥味1包自然解开,开料顺序同上; ②、香料:丸九红鲫3汤匙量,不加丸3#; ③、香精:巧克力香精和牛奶香精1拇指量大,香虎、鸡精、猪母乳量及顺序同上,这样配法就制成腥香型巧克力罗非钓饵,效果佳。 五、开冷冻饵肝味步骤→钓肝味,开料方法及顺序与腥味开料方法及顺序一样;不过,香味份量加大方可。如: ①、冷冻饵肝味1包(建议使用“五福”肝味或“鱼神牌肝味); ②、香料:6汤匙丸九牌红鲫、1勺半(陶瓷汤匙)丸九3#鲫; ③、赤尾青1/2袋量(小袋装); ④、香虎量(比黄豆大),蛋奶、牛奶量是腥料的一倍,猪母奶量、鸡精量同【 开腥味料】用量一样。这样就制成肝香型罗非型钓饵。 六、肝腥混合香型钓饵:

淡水鱼饲料配方

(一)复合添加剂配方? 1?杂食性鱼类复合添加剂配方 杂食性鱼复合添加剂是根据杂食性鱼类生物学特点设计而成,一般分为矿物质添加剂和维生素添加剂两种。? (1)杂食性鱼类复合添加剂配方? 鲤鱼罗非鱼: 矿物质或微量元素(mg):每克预混料含铁50,铜3,钴0.01,锰20,锌30,碘0.1,硒0.01,饲料中添加量为0.1 微生素混合物组成(mg):每克预混料含A为1000IU,E为10IU,K2为2,B1为4,B2为4,泛酸10,尼克酸20,吡哆醇4,叶酸1,C为40,B12为0.004,生物素0.02,氯化胆碱90,添加量为0.6% 鲤鱼: 矿物质或微量元素(mg):每克预混料含铁100,锰50,锌50,铜10,钴0.05,碘0.1,添加量为0.1% 微生素混合物组成(mg):每克预混料含A为5000IU,D600IU,B1为10,B2为20,泛酸30,尼克酸50,抗坏血酸200,添加量为0.1% (2)肉食性鱼类复合添加剂配方? 鲶鱼: 矿物质或微量元素(mg):每克预混料含锰115,锌88,铁44,铜10,碘0.3,添加量为0.1% 微生素混合物组成(mg):每克预混料含A5500IU,D1000IU,E为50,K为10,B1为20,B2为20,烟酸100,B6为20,泛酸50,叶酸5,B12为0.02,C为100,H为0.1,肌醇50,氯化胆碱250,添加量为0.1% 鲶鱼 微生素混合物组成(mg):每克预混料含B1为2,B2为3,泛酸钙6,尼克酸12,吡哆醇2,叶酸0.5,H为0.2,C为50,A为500IU,D3为25IU,E为20IU,K为0.5,氯化胆碱60,添加量0.4% (3)草食性鱼类复合添加剂配方? 草鱼?鲂鱼 矿物质或微量元素(mg):磷酸氢钙14415,硫酸亚铁250,硫酸锌200,硫酸锰92,硫酸铜20,碘化钾1.6,钼酸铵0.4,添加量为1.5% 微生素混合物组成(mg):每克预混料含B1为10,B2为10,B6为30,叶酸1,泛酸钙20,烟酸30,B12为0.01,C为10,K3为1,E为20,A为10000 IU,D为2000IU,添加量为0.1% 草鱼?鲂鱼 矿物质或微量元素(mg):每1千克含的克数硫酸镁150,食盐150,硫酸亚铁30,硫酸锌5,硫酸锰2,硫酸铜0.75,氯化钴0.08,碘化钾0.1,沸石粉662.1,添加量为1.5%~2% 微生素混合物组成(mg):B1为30,B2为30,B6为20,B5为5,A为50,D3为5.5,E为50,K3为25,烟酸100,泛酸钙50,叶酸7.5,玉米蛋白粉687,添加量为0.1% (二)基础饲料配方? 1?国外鲤鱼饲料配方? 成鱼: 饲料原料组成(%):蚕蛹粉30、米糠30、酱油粕20、大麦20 粗蛋白:30 饲料系数:3.3

罗非鱼介绍及图片

罗非鱼介绍及图片 一、外貌特征 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 罗非鱼养殖现在已经发展到全世界的许多国家,我国养殖的罗非鱼有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和红色罗非鱼4种。 二、生活习性 1、适应性强 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是一种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2、食性杂

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 次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3、耐低氧 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 生长不受影响。 4、不耐低高温 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临界温度约40~41℃,**适宜生长温度为28~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 5、繁殖能力强 罗非鱼性成熟早,产卵周期短,口腔孵育幼鱼,繁殖条件要求不高, 大水面积静止水体内自然繁殖。 三、营养价值

经测定每100克肉中含蛋白质20.5克,脂肪6.93克,热量148千卡,钙70毫克,钠50毫克,磷37毫克,铁1毫克,维生素B10.1毫克,维生素B20.12毫克。 1、罗非鱼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特别高,必需氨基酸组成平衡且含量丰富,属于优质高蛋白产品。鱼蛋白与肉类蛋白相比更易于人体消化和吸收,摄取的营养会被毫无浪费地充分利用。 2、罗非鱼视黄醇含量高,视黄醇有助于防治夜盲症、视力减退,有助于治疗多种眼疾,维护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祛除老年斑,促进发育,强壮骨骼,维护皮肤、头发、牙齿、牙龈的健康,有抗呼吸系统感染作用。 3、罗非鱼牛磺酸含量高达210-220毫克/100克,牛磺酸可与EPA 和DHA媲美,能够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中性脂肪,调节血压,强化肝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促进视网膜发育,帮助视力恢复。而畜肉中牛磺酸的含量很低,如牛肉中含量仅为32毫克/100克,鸡肉中一点都没有。

鲤鱼饲料配方

鲤鱼饲料配方 (1)麸皮45%、豆饼40%、大麦10%、鱼粉5%,添加复合维生素、无机盐、赖氨酸、蛋氨酸适量,饲料系数为2,该配方由北京市水产科研所提供。 (2)麸皮45%、鱼粉30%、豆饼15%、大麦10%,添加剂量同(1),饵料系数为2,该配方由北京市水产科研所提供。 (3)豆饼50%、鱼粉15%、麸皮15%、米糠15%、复合维生素1%,无机盐、抗生素下脚料各1%、粘合剂2%,饵料系数为2.7,该配方由上海市水产科研所提供。 成鱼: 饲料原料组成(%):鱼粉10,虾糠20,麸皮50,玉米10,干薯粉10,维生素 0.3 粗蛋白(%):25.5 来源: 山东 、鲤鱼饲料配方: (1)贻贝粉15%,豆饼15%,麦麸45%,大麦10%,玉米15%。成鱼使用。 (2)贻贝粉5%,秘鲁鱼粉30%,豆饼15%,麦麸40%,玉米10%。成鱼使用。 (3)秘鲁鱼粉5%,豆饼40%,麦麸45%,大麦10%。成鱼使用。(4)贻贝粉5%,秘鲁鱼粉40%,豆饼15%,麦麸10%,大麦30%。鱼种使用。 (5)贻贝粉5%,秘鲁鱼粉45%,豆饼15%,麦麸10%,大麦20%,

啤酒酵母5%。鱼种使用。 2、草鱼饲料配方: (1)米糠40%,血粉12%,麦麸37.5%,豆饼10%,贝壳粉0.2%,尿素0.1%,生长素0.1%,食盐0.1%。 (2)稻草粉40%,大麦粉40%,菜籽饼15%,鱼粉5%,另加贝壳粉1%,食盐1% 3、罗非鱼饲料配方: (1)麦麸30%,豆饼35%,鱼粉15%,玉米5%,槐树叶5%,大8.5%,生长素1%,食盐0.5%。用于淡水养鱼。 (2)鱼粉10%,骨粉10%,豆饼35%,麦麸25%,干豆渣20%。 ?鲤鱼饲料配方 ? ?成鱼: 饲料原料组成(%):鱼粉12,豆粕25,花生粕10,菜粕13,玉米胚芽饼15,次粉麸皮20,添加剂5 粗蛋白:30 饲料系数:2.2 成鱼: 饲料原料组成(%):鱼粉12,豆粕25,菜粕20,棉粕7,玉米胚芽饼15,次粉麸皮16,添加剂5 粗蛋白:32.0 粗蛋白:30 饲料系数:2.2

罗非鱼养殖实用技术

罗非鱼养殖实用技术 罗非鱼(Tilapia)原产于非洲,是热水性鱼类,共有一百多种。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并已大量推广养殖的种类有:莫桑比克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尼罗罗非鱼以及奥利亚罗非鱼等。 第一部分罗非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属鲈形目,丽鱼科,罗非鱼体型侧扁,体披圆鳞,侧面线分上下两段,鳍较大,背鳍有15条以上的硬棘,软条8—12条,腹鳍硬棘1条,软条5条、臀鳍硬棘3条,软条9—11条,尾鳍后缘平截式略呈弧形,不分叉,体色因种类、环境及其生殖腺发育状况而有不同,有的体表和鳍上呈现黑色斑点或条纹,在繁殖期间体色变化较大。 尼罗罗非鱼的体型较大,背较厚、口较小。体长为头长的2.9—3.1倍,为体高的2.4—2.6倍。体色呈暗棕色,背部较深,自鳃盖后方至尾柄有时有8—9条黑色条纹。背鳍和臀鳍的软条膜有许多褐色斑点,尾鳍8—10条整齐的条纹,在生殖期间,雄鱼的胸鳍基部和尾端鳞片呈微红色,背鳍上缘红边不明显。 奥利亚罗非鱼体型基本与尼罗罗非鱼相似,但两者明显的区别是尾鳍的条纹状上,尼罗罗非鱼为黑色垂直条纹,奥利亚罗非鱼为紫色不垂直而为点状的条纹。 由于莫桑比克罗非鱼个体较小,已很少养殖,奥利亚罗非鱼较多的是作杂亲本使用,目前主要养殖品种是尼罗罗非鱼及通过杂交产生雄性化罗非鱼。 二、生活习性 罗非鱼要求较高的水温,适温范围是18—38℃,在26—30℃生长最快,低于15℃时行动呆滞,不摄食少动,据测定,尼罗罗非鱼的临界温度为8.61±0.15℃,而奥利亚罗非鱼为7.13±0.07℃。致死温度,尼罗罗非鱼为6.14±0.11℃,而奥利亚罗非鱼3.95±0.24℃。所以,在北方地区自然条件下饲养罗非鱼,应注意适时捕捞,对它的保种越冬工作不可忽视。罗非鱼能耐低氧,溶解氧降到1.5毫克/升时仍能正常生活,1.0—1.2毫克/升时出现浮头,0.3—0.4毫克/升时窒息死亡。 三、食性 罗非鱼是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在幼鱼阶段主要摄食游生物;成鱼的食物种类很多,各种藻类、嫩草、有机碎屑、底栖动物和水生昆虫等都是摄食对象,并能消化其它鱼类不能消化的蓝藻和绿藻,还能直接吞食各种人工饲料和部分有机肥料。

最全的钓罗非鱼资料

最全的钓罗非鱼资料 钓罗非杂谈(上) 一、罗非简介 罗非,又名非洲鲫鱼,为原产非洲内陆之热带慈鲷科,耐寒度较差,体型不大,经济价值极低。后经多次改良,不但成长迅速、繁殖力更强,且体形变肥硕、肉质转佳,耐寒度也降至摄氏8度左右,成为养殖主流鱼种之一。生长环境与水质良好的罗非鱼,没有土味或腥味,可媲美海洋鲷鱼,肉质细嫩且富弹性、骨少味鲜,可做生鱼片,在台湾被称为「台湾鲷」,已成出口大宗,加上跃居垂钓对象鱼之首选,是属低成本高利润的养殖鱼种。 罗非属底栖之广盐性鱼类,耐盐度与耐污染度颇高,食性虽广而杂,仍以偏好腥肉为主,食量颇大。群居性与领域性强,对它鱼种具攻击性,生性胆大粗犷,不像其它鱼种那么怕惊扰,无论声响、倒影,或直接扰乱水体,对它都不太有影响,甚至会跑到钓者脚边来觅食。因此,初学垂钩者,罗非鱼就是最好的垂钓对象。不过,罗非的腹鳍、背鳍坚硬刺手,被轻扎会血流不止、疼痛异常,甚至出现伤口愈合不易情形,所以摘鱼时要特别小心。唯其只在摄氏16~32度之适宜水温下,就饵意愿较高,所以垂钓罗非鱼,季节、温度与鱼层选择很重要,是一种「虽好钓、却不易钓好」的鱼种。 罗非遇缺氧时虽会浮头,但却属耐低氧的鱼种,公斤级大鱼甚至在离水二小时后仍可存活,显见其生命力之顽强。浮头后,常可见整群之罗非在水面张嘴,十分壮观;一个池子鱼量的多寡,从此处可一目了然,是无法掩饰的。当然,罗非既属底栖鱼种,此时就不用期待它们会就饵了,所谓「神仙难钓午时鱼」、「看得到、钓不到」,正是描述此一情境。虽整群浮头,不过,还是有一些方式可以让钓况逆转的,此是后话。 二、罗非的食性与口癖 全世界的罗非号称七百多种,名称之多可想而知。但一般人所说的罗非鱼,多指被养殖于人工池中,吃饲料长大,口癖变化不大的改良品种而言,体型硕大齐一,利于垂钓,常见偏名有福寿鱼(台湾)、尼罗鱼、非洲仔等。而那些流浪到野塘、水库或溪湖等水域繁殖的罗非鱼,品种则参差不齐,大小与口癖也不一致,甚至有只吃石上青苔者,很难一概而论,较不利于垂钓推广。 如果,有人问起「溪钓野罗非」该用何饵料时,千万不要回答「冷冻饵」,因为那些野罗非,多是识青苔却不知肉味为何物,未必会买帐。因习惯性的因素,罗非对完全没有尝过的饵料,需一段期间来适应,即使一个全新口味的高档「冷冻肉饵」,在青苔环伺的溪河中,也要给一点时间熟悉才行;等吃上瘾后,就会形成所谓的「口癖」,以后要不吃都很难了。 很多人钓罗非时常被饵料所困惑,面对眼花撩乱的偏方与添加物,心中不免存疑,但似

罗非鱼配方

在黑坑钓罗非鱼饵料问题及解决妙策 罗非鱼,也叫非洲鲫鱼、福寿鱼,是一种择优引进的经济型鱼种,在南方水库、养殖塘较为常见,在温度较高的时候,罗非鱼也能适应,并且更加活跃,因此成为钓鱼人在夏天钓鱼时的主要目标鱼。下面小编整理了黑坑钓罗非的饵料配置问题和技巧经验,希望能给钓友们垂钓罗非鱼带来一些帮助。黑坑钓罗非疑问问:黑坑钓大罗非,窝里有鱼不开口,要怎么配饵料?问:黑坑罗非多半都是回锅鱼,一斤到三斤,坑里也有别的鱼种,小杂鱼不多,水深1,5米至2米5。平时都是冰冻饵加果酸蛋奶之类的,都钓不好,请问如何配饵料?高手回答窝里有鱼不开口或是鱼口不好,一般的情况下有以下五个原因。(1)饵料的味型不对,罗非是食肉鱼,对肝腥臭味情有独钟,因此,开料要腥、臭、香,相结合。如腥:冷冻饵,赤尾青,虾粉。臭:如黑水,王酱,乌鸡膏等。香:如鱼香宾,猪母乳,千里香等。 (2)子线和钩过大,适当换细一号的子线和钩。 (3)饵料过硬而挡口,可相应把饵料开得软一点,必要时可开昆布丝拉饵垂钓. (4)浮漂可能调得太钝,可适当调整。 (5)天气的原因,气压低,水缺氧,罗非上浮等也不吃钓。 总之,罗非越大就越精,吃饵也更谨慎,特别是回收回放和长期开钓的坑塘,由于不断的脱钩跑鱼,鱼对饵料有畏食性等,也会造成这种原因。以上谨供参考。各种小药的作用香虎:对钓饵有增香、甜等提味的作用,能增加饵料在水中扩散的范围,在寒冷、水脏等饵料味道不易扩散的水域施钓时,按照0.2%的比例添加,能提高钓效,添加过量会死窝,易招小鱼(皮肤病患者慎用)。蛋奶:添加香精,天气闷热时用酸味(酸蛋奶)效果更佳。虾粉:有安抚受惊罗非之功效,天气寒冷时需增倍添加,添加量可占到饵料的30%。综合以上,在我们掉罗非鱼时,这三样东西就可以琢量添加来提高钓效。猪母乳:鱼不开口时,水温低,刺激鱼的食欲,生口鱼很喜欢,但极易造成死窝,参考用量为每200克湿饵添加指甲的量。黑鸡膏:在避小鱼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添加后所上鱼体明显更大,建议用量150克添加花生米大小的量,野钓不建议使用,因为它的味道会永远留在水底土中,使此窝鱼成瘾成癖,极易造成偏食,其他人钓此窝就钓不好。 资深玩家的黑坑钓罗非鱼经验总结 熟悉黑坑钓的钓友们估计都遇到过钓罗非鱼时,鱼不吃饵的情况。虽然窝子里明显有鱼,可是它们就是不咬钩。只见浮漂在水里面像木桩一样,一动不动。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时,究竟该如何解决呢?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首先钓者要保持头脑清醒,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通过这种仔细地观察和分析,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即可。一些钓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凭着以往的垂钓经验,想当然地换这个换那个,结果折腾了一番之后,仍是一点作用没有,浮漂还是一动不动,只是把自己搞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些钓龄短的钓友甚至会

罗非鱼九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罗非鱼九种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肥胖症 [病原]长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和缺维生素的饵料,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大量贮积,鱼体肥胖,抗病能力降低。 [症状与诊断]患肥胖症的罗非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以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患病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3%-5%,肝脏呈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将整块肝组织剪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而正常肝脏会立即沉入水底。 [流行与危害]工厂化养殖罗非鱼,密度高。若饵料营养不当,容易发生此病。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患病鱼抗病能力低,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气单胸菌等病。肥胖症为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肥胖症继发细菌感染对罗非鱼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预防与治疗](1)改进饵料配方,尽量满足罗非鱼正常生长的需要。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可增加一些天然饲料。(2)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应及时起捕成熟个体上市,可养活损失,缓解病情。(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水质清新鲜,定期服用抗菌素。 二、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 [症状与诊断]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疾病,从症状表现来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溃烂。 [流行与危害]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病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稚鱼.体表溃烂病在工厂化养殖和越冬期的罗非鱼鱼和和新鱼中均有发生.罗非鱼养殖密度高,容易造成鱼体损伤,加上溶氧低,水质条件差,病原菌数量增加快,很容易发生体表皮肤溃烂病.严重发病池感染率可在50%以上。 [预防与治疗] (1)用水体终浓度为0.5毫克/升-1毫克/升的呋喃唑铜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2天.(2)1毫克/升漂白粉(含氯量30%)全池涮洒。(3)每100千鱼体重用2克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4)加强入期间的饲养管理。水温保持在20度,投饵应少而精,及时捞去残饵;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洒些石灰水,使水保持弱碱性,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三、车轮虫病[病原]车轮虫。 [症状与诊断]车轮虫寄生于罗非鱼的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

罗非鱼的种类

罗非鱼的种类 1.尼罗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东部、约旦等地。背鳍边缘黑色,尾鳍终生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呈垂直状;喉、胸部白色,尾鳍末端不达臀鳍的起点,体侧具有8~10条横带纹,尾柄背缘有一黑斑;尾柄高大于尾柄长。尼罗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耐低氧、个体大、产量高和肥满度高等优点,因而在我国许多地区可单养或作杂交亲鱼用。 2.奥利亚罗非鱼 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喉、胸部银灰色;背鳍、臀鳍具暗色斜纹;尾鳍圆形,具银灰色斑点,奥利亚罗非鱼比尼罗罗非鱼耐寒、耐盐、耐低氧、起捕率高;特别是它们的性染色体为ZW型,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可产生全雄罗非鱼,故常用作与尼罗罗非鱼杂交的父本。 3.莫桑比克罗非鱼 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纳塔尔等地。它与尼罗罗非鱼的区别在于:尾鳍黑色条纹不成垂直状;头背外形呈内凹;喉、胸部暗褐色;背鳍边缘红色,腹鳍末端可达臀鳍起点;尾柄高约等于尾柄长。因引进过程中忽视提纯育种工作,造成品种退化,只用作福寿鱼杂交鱼的母本。 4.红罗非鱼 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突变型种间杂交后代,它身体具美丽的微红色和银色小斑点,或偶有少许灰色或黑色斑块。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生长速度较快的一种,杂食性,繁殖力强,广盐性,疾病少,个体大,体色美,肉味鲜,在广东和港澳地区很受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欢迎。 5.奥尼罗非鱼 奥利亚罗非鱼雄鱼和尼罗罗非鱼雌鱼的杂交种,外形与母本相似,生长快,雄性率高达93%,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且起捕率高,现正成为罗非鱼主要的养殖品种。 6.福寿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雌鱼和尼罗罗非鱼雄鱼的杂交种。具有杂食性、疾病少、生长快和产量高等优点,但因体色黑和含肉率低影响其养殖的发展。

世界渔业概况

3 国内外渔业发展概况 (2) 3.1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3) 3.1.1 世界渔业资源状况 (3) 3.1.2 水产品成为世界贸易大宗产品 (4) 3.1.3 世界水产品贸易概况4、5 (4) 3.1.4 世界水产品生产概况6、7、8 (5) 3.1.5 世界水产品加工业概况 (7) 3.1.6 世界先进渔业大国发展主要特色 (7) 3.1.7 世界渔业发展的趋势15、16、17 (11)

3 国内外渔业发展概况 3.1 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3.2 我国渔业发展概况 3.3渔业产业结构的演化 3.4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5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渔业可持续发展 3.6渔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资源、技术、资金、市场、政策、人才等)3.7 本章小结

3.1世界渔业发展概况 3.1.1 世界渔业资源状况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5.1亿km2,其中海洋面积为3.6亿km2,海洋占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的71%。国际上把世界海洋划分为16大渔区,即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分为西北、东北、中西、中东、西南、东南六部分,印度洋分为东、西两部分,地中海,黑海及南极海区。按照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世界海洋分为四大渔场,即北太平洋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和秘鲁渔场。 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世界海洋生物约20万种以上,其中海洋动物约18万种。从生物学上分,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海洋无脊椎动物资源、海洋脊椎动物资源和海洋藻类资源。全世界鱼类约有2.5~3万种,其中海产鱼类超过1.6万种,但海洋捕捞种类的约有200种。其中年产量不足5万吨的占多数,约为140多种;超过100万吨的仅有12种,即狭鳕、大西洋鳕鱼、秘鲁鳀鱼、大西洋鲱鱼、鲐鱼、毛鳞鱼、远东拟沙丁鱼、沙瑙鱼、智利竹荚鱼、沙丁鱼、鲣、黄鳍金枪鱼等,它们约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1/3。海洋无脊椎动物估计有16万种,经济价值较大、目前已被人类利用的约有130多种,包括乌贼、章鱼、鱿鱼、贻贝、牡蛎、扇贝、蛤、蚶、砗磲、鲍鱼、红螺、对虾、龙虾、蟹、海参、海蜇等。大西洋西北部是世界上捕捞头足类的中心,年产约100万吨。大西洋中东部是世界上头足类捕捞的第二渔场,年产约30万吨。中国近海黄海、东海是以日本枪乌贼和大枪乌贼为主。据估计,世界大陆架和大陆斜坡上部海区内头足类的蕴藏量约800~1200万吨,有90%尚未开发。全世界有牡蛎200多种,中国沿海有20多种。贻贝有紫贻贝和翡翠贻贝、加州贻贝等。扇贝的种类也很多,分布广泛,世界各海洋都有。捕虾业是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渔业,世界上捕虾的国家达七、八十个,主要产虾国家是美国、印度、日本、墨西哥等。虾场主要分布在南美、中美、欧洲南部、中国、朝鲜和日本南部外海。蟹类种类很多,中国有600多种,绝大多数为海生,常见的有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等。在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是勘察加蟹和雪蟹,年产约15万吨。全世界的海参约1100多种,可供食用的约40种,从渤海湾、辽东半岛到北部湾的涠州岛、南沙群岛都出产海参。中国的海蜇资源是很丰富的,中国北方沿海常见的是海蜇、面蜇、沙蜇三种,分布于南海的是黄斑海蜇。联合国FAO对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年可捕量总体估计是,经济鱼类1.04亿吨,经济甲壳类230万吨,头足类1000万至1亿吨,灯笼鱼类1亿吨,南极磷虾1亿吨以上。1、2 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 一是过度捕捞引起的海洋生物资源衰退。随着世界各国海洋捕捞能力日益增强,现代化的捕捞能力迅速提高,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逐渐衰退。大多数野生鱼种已被充分利用,越来越多的鱼种已经被过度捕捞。一些捕鱼行为,如底拖网捕捞回破坏海

非洲三湖和三湖慈鲷介绍

非洲三大湖和三湖慈鲷简介 慈鲷原产于热带中南美洲、非洲及西印度群岛,因具有极高观赏价值而被引进全球各地,如今已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最常见的外来鱼种。其中生活在非洲中部三大湖的慈鲷(非洲三大湖指坦干依喀湖、马拉威湖、维多利亚湖),因其变化无穷的色彩、强壮的体魄、优雅的体型、超强的水土适应能力,已成为观赏鱼种的最佳选择,这就是我们平时所熟知的三湖慈鲷。其实在非洲大陆慈鲷科鱼种被发现逾700余种,除了三湖慈鲷外还有众多的非三湖慈鲷,除了极西北和非南区域外,几乎随处可见其身影。 三湖慈鲷能够成为进化最为成功的鱼类之一,是因为它们有许多让其它鱼类无法企及的共性,可在非同寻常的环境中生存,比如生活在ph值高达8.5的水质中,盐水、温水、低溶氧水水域等,三湖慈鲷另一个种群庞大的原因是它独特的护卵方式,通过口腔孵育,这种独特的口卵方式,极大地保证了幼鱼的成活率。同时这也是三湖慈鲷进化成功的又一佐证。 三湖慈鲷中最引人入胜的当选坦干依喀湖慈鲷(简称坦湖慈鲷),因其在三湖中形成时间最久,湖深度也最深,各种地貌的冲击加上河流的流入,所以矿物质含量极高,湖水清澈,千变万化的体型、色彩和进食繁殖行为让爱好者更加投入其中。坦湖慈鲷既拥有体长90cm的全世界最大的90天使,也拥有像卷贝这种体长仅有3cm左右的袖珍慈鲷,多变的色泽虽然带来了区分上的困难,但相对也会给爱好者带来不同的乐趣。

相对于坦干依喀湖湖水的清澈透亮,马拉威湖的水体受地质关系的影响,沉淀物过多,不如坦湖清澈,而是有点浑浊,所以为了更加方面交配,马湖慈鲷一般以体色闻名于世,比如全身泛着金黄色光泽的非洲王子和拥有深蓝色光泽的阿里,可谓马湖慈鲷中最具代表性的鱼种。 维多利亚湖因人类环境的过度破坏,慈鲷种群已经大大减少,目前,维湖慈鲷大致分作五个属,虽然这些属在分类上还有不少争议,但是,还是可以就外型及食性来区分其差异性。维湖慈鲷比较著名的像黑金刚、绿魔王、翡翠王子、七彩天使等,色彩主要是由黑、红、蓝等色彩所组成。 前言:非洲是古老而神秘的,非洲东部的三大湖泊:坦干伊克湖、马拉威湖和维多利亚湖更是非洲慈鲷爱好者心目中的圣殿。 坦干伊克湖(Tangnyi Lake) 湖水澄明有如玻璃般的清澈,长650公里,深1500公尺,这个位于东非大地沟中的坦干伊克湖是世界上最老和第二深的美丽湖泊。 坦湖的美丽是大自然的杰作,而她的无尽资源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祝福,湖水中养育着超过300种的鱼类,比整个欧洲的鱼种还要多,其中不少的种类在全世界只有在这个湖看得到,光是和慈鲷有关的鱼种就占了湖中300多种鱼的三份之二。在它们这些鱼种之中“黄珍珠雀”总是会成群的游,每一只珍珠般色泽的鱼都在岩礁间狩寻小虾和其他微生物来进食;而另一种类的慈鲷

鸡鸭鹅鱼饲料配方

肉鸡饲料参考配方 1.肉雏鸡的饲料配方 (1)玉米55.3%,豆粕38%,磷酸氢钙1.4%石粉1%,食盐0.3%,食用油3%,预混料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6斤)适量。 (2)玉米54.2%,豆粕34%,菜粕5%,磷酸氢钙.5%,石粉1%,食盐0.3%食用油3%预混料%,“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6斤)适量。 (3)玉米55.2%,豆粕32%,鱼粉2%,菜粕4%,磷酸氢钙1.5%,石粉1%,食盐0.3%,食用油3%,预混料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6斤适量。 (4)全价小鸡料100%(100市斤),“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6斤)适量。 2.肉中鸡的饲料配方 (1)玉米58.2%,豆粕35%,磷酸氢钙1.4%,石粉1.1%,食盐0.3%,油3%,添加剂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10斤)适量。 (2)玉米57.2%,豆粕31.5%,菜粕5%,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油2.5%,添加剂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10斤)适量。 (3)玉米57.7%,豆粕27%,鱼粉2%,菜粕4%,棉粕3%,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油2.5%,添加剂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10斤)适量。

(4)全价中鸡料100%(100市斤),“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10斤)适量。 3.肉大鸡的饲料配方 (1)玉米60.2%,麦麸3%,豆粕30%,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油3%,添加剂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12斤)适量。 (2)玉米59.2%,麦麸2%,豆粕22.5%,菜粕9.5%,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油3%,添加剂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12斤)适量。 (3)玉米60.7%,豆粕21%,鱼粉2%,菜粕4.5%,棉粕5%,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油3%,添加剂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12斤)适量。 (4)全价大鸡料100%(100斤),“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12斤)适量。 将上述饲料混合均匀兑水(饲料相同重量)打堆覆盖1小时以上,即可饲喂。饲养诀窍:小鸡在出生三天左右时,按照每1000只鸡注射一盒“一针肥”(用蒸馏水、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00~500倍后注射),配合拌和“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剂”(或“高效保健促长液”)的饲料,疾病极少、成活率极高,生长快,较常规养殖的鸡相比较,能提前7~15天出栏,鸡场臭味基本消除,效益显著提高,养殖轻松。典型示范养鸡技术请看后面内容。 肉鸭饲料参考配方 雏鸭(1~25日龄):玉米50%、菜籽饼20%、碎米10%、麸皮10%、鱼粉6.5%、骨粉1%、贝壳粉1%、食盐0.5%,添加剂1%,“生物催肥精”+“粗饲料降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