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移栽办法

古树移栽办法
古树移栽办法

00路00村00组古树移栽方案

因00路建设,00村00组有2株古树——油松,位于00路北边,其中西边的一株位于路肩位置,可以保留;东边的一株距路肩约3m,占道,需移栽。树木树龄约200年,胸径50cm,树高14m,单株立木材积1.6m3,树木已进入成过熟龄,属衰老树。

鉴于所移栽树木为特大针叶树,采取带土坨移栽,轻度修枝,以保护树冠不受大的损伤,具体移栽方法如下:

1、土坨大小:因树体庞大,移栽过程中为促进树木成活,保持根系完整(有一定量的主根、侧根、毛根),维持树木水份、养分的供给,同时移栽后树木不发生倾倒,按树木地径8倍确定土坨直径为6m,厚度1.5m。

2、修枝:对树冠层中的枯枝、部分病弱枝通过疏剪修去。

3、挖坨、注水、起苗:按确定的土坨半径在地面划线,外扩1.5m为挖坨起苗作业沟,挖沟深度2m。当挖坨深度达到1m时用起重机在树冠中下部拴绳索将树木固定吊住,以防倾倒,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挖坨中遇到大的侧根(粗度>2cm)用油锯或锋利的斧头进行断根,尽量不要造成侧根劈裂,并保持土坨带土完整。挖坨达到要求的深度后,在土坨下部向里采挖50cm,然后用砂布包裹土坨四周,棕绳缠绕加固,用冲击钻在土坨外围上下左右每隔80cm打深1m、孔径3-5cm的注水孔。用注灌机通过注水孔缓缓向土坨注水,露天冻结5-6天,使其在土坨外层形成1m厚的冻土层;最后在土坨的外层用3cm厚的木板包装土坨;用钢丝绳捆缚木板,以防起苗吊装、移栽过程中散坨,损伤根系。

4、标注树木方向:在距树干基部1.3m的位置用红油漆标注树木南北方向,做到树木移栽前后树的方向不改变。

5、挖好移栽穴:在为使移栽的地点与原树木生长地的温度、湿度、土壤类型保持一致,移栽点选在树路北侧绿化带的北边线上,距现有古树约10m,正北偏东约5m。在移栽点开挖直径7m、深度2.5m的移植穴。

6、预制混凝土支撑座:在移植穴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距树木定植点7m的位置各预制深1.3m,底面边长0.8m×0.8m混凝土支撑座,以固定树木支撑杆。

7、回填土准备:先回填0.8m厚碎沙砾石层,以确保移栽根系透水、透气。后将原树木生长地起坨过程中挖出的壤土捡除石砾后拉运至移植点,用原土回填定植树木。

8、移栽深度:不宜移栽太深,与原深度基本相同。

9、起苗移栽:用两台起重机起苗,一台用绳索拴住树木树干中下部,另一台用绳索拴住土坨,同步作业,将树木吊起放置于移植穴中央,扶正树干,拆除土坨外层的包装木板,然后边回填土边踏实,当填土与土坨的上表面相平时,外加高0.6m、宽0.8m的环形浇水池坝。树木的四周用4根粗15cm、长11m的钢管作支撑柱固定树木(上端固定在树干高1/2--2/3处),以防树木发生倾倒。

10、浇水、管护:树木移植后,应及时浇透水,加强巡护,发现树木有倾倒迹现,及早扶正并培土;以后表土不见干时不浇水。树木移植半年内不得进行根部施肥。树木移栽后,从4月上旬树木萌动后至8月上旬,在树干距地表2m的位置悬挂6升的营养袋,隔5天输液1次(营养液:树生或绿维康。使用方法附后),隔10天用高压水枪喷水清洗树冠1次。

11、挖坨、起苗、移植时间:建议在12月下旬-1月上旬进行,若过迟,土坨在起苗、移植过程中易散裂,影响树木成活。

附:树木营养液的使用方法

营养液按说明稀释配制到使用倍数或浓度。

在树木根颈上面30厘米处用刮铲刮去老皮,以露出新皮为宜。

输液洞孔数量6个,40厘米以上刮6块皮,每个相邻的孔上下错开5厘米左右,即孔在两个水平面上均匀摆开,这是为了输液时更快更好地吸收。

打孔输液洞孔孔径大小应与输液插头直径相匹配,在刮去皮的地方用电钻打孔,钻头斜向下45°角,深度保持在3厘米至5厘米之间,用电钻把木屑带出。

安装输液装置在所打孔上方1.3米处用锤子钉上钉子,在钉子上挂上“树生”或“绿维康”等大树营养液,等液体流出时把输液器插入。

输液的过程一袋营养液一般需3小时至5小时输完。有的营养液输得很慢,要及时用电钻重新打孔,把输液器换到新孔内。旧孔用已经剪好的小木棍插入,用喷壶喷上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再用杀菌剂溶液和的泥抹在孔口处。

摘除输液装置及封口液体流完后,拔下输液器,用小木棍插入孔中,在孔口处喷上杀菌剂,再用杀菌剂和的泥抹在孔口处。取下输液袋,用钳子拔下钉子,用含杀菌剂的泥抹在钉子眼处,防止细菌感染。

收集输液装置将之前使用的所有非一次性设备整理好保存,以备再次利用。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