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组 从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并分离纯化的实验方案

第七组  从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并分离纯化的实验方案
第七组  从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并分离纯化的实验方案

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方案

蛋清溶菌酶的分离纯化·············

蛋清溶菌酶的分子量鉴定···········

组长:喻芳

组员:蒙秋萍安贵杰何玉叶刘飞

从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并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掌握离子层析分离纯化溶菌酶的原理以及离子交换层析的操作方法

2. 理解SDS-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测定蛋白质纯度与分子量的原理

3. 掌握电泳原理以及SDS-PAGE垂直板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

【实验原理】

溶菌酶(lysozyme)是由弗莱明在1922年发现的,它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剂,全称为1,4-β-N-溶菌酶,又称作粘肽N-乙酰基胞壁酰水解酶或胞壁质酶。

活性中心为天冬氨酸

52和谷氨酸

35

,是一种糖苷水解酶,能催化水解粘多糖的N-

乙酰氨基葡萄糖(NAG)与N-乙酰胞壁酸(NAM)间的β-1,4糖苷键,相对分子质量14700Da,由129氨基酸残基构成,由于其中含有较多碱性氨基酸残基,所以其等电点高达10.8左右,最适温度为50O C,最适PH为6~7左右。在280nm 的消光系数[%1cm

1

A]为13.0。该酶活性可被一些金属离子Cu2+、Fe2+、Zn2+(10-5~10-3M)以及N-乙酰葡萄糖胺所抑制,能被Mg2+、Ca2+(10-5~10-3M)、NaCl所激活。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鸡蛋(含量约为2%~4%)和哺乳动物的乳汁是溶菌酶的主要来源,目前,溶菌酶仍属于紧销的生化物质,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具有抗感染、消炎、消肿、增强体内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

鸡蛋的蛋清中含有丰富的上述物质,本文实验以鸡蛋蛋清为原料,对溶菌酶进行提取并分离纯化。

溶菌酶常温下在中性盐溶液中具有较高天然活性,在中性条件下溶菌酶带正电荷,因此在分离制备时,先采用等电点法粗分离,再用DE-52纤维素离子交换色谱和葡聚糖G50凝胶层析分离纯化,最后用SDS-PAGE鉴定。

【材料与仪器】

鸡蛋3个 DE-52纤维素葡聚糖G50

0.5*7cm色谱柱、2.5*20cm色谱柱、烧杯(100ml,250mL,1000mL)、锥形瓶(100ml)、玻璃棒、漏斗、定性快速滤纸、纱布、量筒(100mL,250 mL,1000 mL)、10 mL 离心管、1.5mL Ep管、高速离心机、冰箱、SDS-PAGE电泳设备、电炉【试剂配制】

1. 40%甘油

2. 冰醋酸

3. 5mol/L NaOH

4. 20%磺基水杨酸溶液

5. TEMED溶液,4℃保存。

6. 10%过硫酸铵(AP):称取过硫酸铵(NH

4)

2

S

2

O

8

lg,溶于10mL蒸馏水中。

(临用前配制)

7. 2×SDS上样缓冲液:0.1mol/L Tris-Hcl(pH6.8)、4%SDS、20%甘油、0. 2%溴酚蓝,4%β-巯基乙醇,4℃保存。

8. 30%丙烯酰胺贮存液:称取29.2g丙稀酰胺、0.8g N,N’-甲叉双丙稀酰胺,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定容至100mL。过滤,4℃保存。

9. 分离胶缓冲液(1.5mol/L pH8.8 Tris-HCl 缓冲液):取18.2g Tris,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1mol/L盐酸调节pH至8.8(约48ml)后,定容至100mL。

10. 浓缩胶缓冲液(0.5mol/L pH6.8 Tris-HCl 缓冲液):取 6.0g Tris,加少量蒸馏水溶解。用1mol/L盐酸调节pH至6.8(约48mL)后,定容至100mL。

11. 4%浓缩胶(10mL):0.5mol/L pH6.8 Tris-HCl 2.5mL,胶贮液 1.3mL,10%SDS 100ul,TEMED 10ul,10%AP 100ul,双蒸水6.1mL。

12. 12%分离胶(20mL):1.5mol/L pH8.8 Tris-HCl 5mL,胶贮液8mL,10%SDS 200ul,TEMED 8ul,10%AP 200ul,双蒸水6.6mL。

13. pH8.3 Tris-Gly电泳缓冲液:Tris 6 g、glycine 28.8 g、SDS 1 g,加少量蒸馏水溶解,pH调至8.3,定容至1 L。

14. 考马斯亮蓝染色液:1.25g考马斯亮蓝R250、450mL甲醇:水(1:1)50mL冰醋酸。

15.脱色液:450mL甲醇:水(1:1)、50mL冰醋酸。

16. 0.02 mol/L PBS( pH8.0):取5.3mL 0.2M NaH2PO4溶液,94.7mL 0.2M Na2HPO4溶液,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 mL,混匀

【实验步骤】

1.溶菌酶的粗提取(约两个半小时)

拿3个鸡蛋破壳取蛋清置于250mL烧杯中,轻轻搅拌5分钟,使其的稠度均匀,然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去除脐带和蛋壳。记录其体积V1

加入1.5倍体积的pH8.0 PBS缓冲液,搅拌均匀

用冰醋酸调pH4.7左右,充分搅拌

3500rpm,离心20min

弃沉淀,转移上清至烧杯中

加入1倍体积的pH8.0 PBS缓冲液,搅拌均匀,并用5mol/L NaOH调pH8.0

滤纸过滤,取清液,测量并记录体积V2

取0.5mL清液并加入等量甘油于1.5mL Ep管中,制备2管,-20℃备用

余下的清液分装在10mL离心管中 -20℃冻存备用。(样品S1)

2.溶菌酶的分离纯化

(1)DE-52初次纯化溶菌酶

①DE-52纤维素的处理

a. 用0.5mol/LHCl洗涤:称取5克DE-52纤维素置于250ml烧杯中,加入75ml0.5mol/LHCl溶液,搅拌混匀数分钟,静置半小时后,加水100ml,用玻璃棒搅拌,静置10分钟,倾去上层悬浮的细颗粒。重复加水、静置、倾去上层悬浮细颗粒等步骤2~3次,用蒸馏水洗至流出液PH≥4。

b. 用0.5mol/L NaOH洗涤:加入0.5mol/L NaOH溶液75ml,静置半小时,加蒸馏水100ml,搅拌后倾去上层液,用蒸馏水洗至流出液PH≤8。

②装柱

色谱柱垂直装好,加入缓冲液赶走柱中气泡;关紧出口,把准备好的DE-52纤维素悬浮液边搅拌边用滴管加入柱内,打开出口,让其沉降,柱床沉体积13cm 高,床面盖少量缓冲液,并投入一小圆形滤纸,以隔开凝胶床面,再用缓冲液平衡。

③加样、洗脱

当柱床尚残留缓冲液约1~2mm时,加入样品S1 15滴左右,当样品全部进入柱床后,先吸取磷酸盐缓冲液约3~4滴冲洗,然后再加入缓冲液冲洗,用20%磺基

水杨酸检测流出液有无蛋白质,用1.5mL管收集4~5滴蛋白质溶液。(收集完后,紧接着用20%磺基水杨酸检测之后的液体中有无蛋白质)。(样品S2)

(2)葡聚糖G50再次纯化溶菌酶

①凝胶的处理

商品凝胶是干燥的颗粒,使用前需在水中溶胀,溶胀必须彻底,否则会影响色谱的均一性。故在实验前先称取5克葡聚糖G50于烧杯中加入5~10倍水,让其自然溶胀24小时以上,经这样处理的凝胶才能准备装柱。

②装柱

用0.02 mol/L pH8.0 PBS溶液将凝胶调成稀薄的浆状液,盛于烧杯中,然后在轻微地搅拌下使凝胶缓慢地沉降于柱内,松开流出口夹子,让其自然沉降,凝胶加至沉体积约占柱长的2/3为止,盖上一小圆形滤纸,以防加样时冲散凝胶表面,夹住流出口的橡皮管。

③加样、洗脱

当柱床顶部的0.02 mol/L pH8.0 PBS溶液(洗脱液)尚残留少许时,缓慢加入样品S2,松开流出口夹子,当样品全部进入柱后,可先加入少量洗脱液冲洗粘附在柱壁上的样品,然后再加洗脱液洗脱,用20%磺基水杨酸检测流出液中有无蛋白质,以及时收集含蛋白质的洗出液。

3. 溶菌酶纯度鉴定与分子量测定

(1)蛋白样品的处理

取200μL上述备用蛋白样品于带塞的小离心管中,加入200μL 的2×上样缓冲液,混匀,轻轻盖上盖子,封口膜封紧瓶口以免加热时迸出,在100℃沸水浴中加热3~5min,取出后10000r/min 离心10min,取上清待用。

①电泳玻璃板洗净,并把玻璃板在灌胶支架上固定好。( 试样格(梳子)临用

前用无水乙醇擦拭,让其挥发至干。)

②按比例配好分离胶,用移液管快速加入,大约5cm左右,之后加少许蒸馏水,静置30分钟。(凝胶配制过程要迅速, 催化剂TEMED要在注胶前再加入,否则凝结无法注胶.注胶过程最好一次性完成,避免产生气泡。水封的目的是为了使分离胶上延平直,并排除气泡。凝胶聚合好的标志是胶与水层之间形成清晰的界面。)

③倒出水并用滤纸把剩余的水分吸干,按比例配好浓缩胶,连续平稳加入浓缩胶

至离边缘5mm处,迅速插入样梳,静置。(样梳需一次平稳插入,梳口处不得

有气泡,梳底需水平。)

④拔出样梳后,在上槽内加入缓冲液,没过锯齿时可拆去底端的琼脂糖。(要使锯齿孔内的气泡全部排出,否则会影响加样效果.)

⑤加样,从第一个开始按已编排好的顺序依次加入蛋白Marker和相应体积的样

品。其中Marker和样品加样量均为20μL。(微量移液器不可过低,以防刺破胶体,也不可过高,在样下沉时会发生扩散。为避免边缘效应,最好选用中部的孔注样。)

⑥电泳槽中加入缓冲液,接通电源,进行电泳,开始电流恒定在20mA,当进入

分离胶后改为30mA,溴酚蓝距凝胶边缘约5mm时,停止电泳。

⑦凝胶板剥离与染色:电泳结束后,用专用工具撬开短玻璃板,从凝胶板上切

下一角作为加样标记,然后放在大培养皿内,加入染色液,42℃染色40min 左右。(剥胶时要小心,保持胶完好无损,染色要充分。)

⑧脱色:染色后的凝胶板用蒸馏水漂洗数次,再用脱色液脱色,直到蛋白质区

带清晰。

⑨将凝胶扫描分析,求出溶菌酶的相对分子质量。

【注意事项】

1.等电点沉淀后利用离心的办法,要尽量除去沉淀;

2.调节pH时要避免局部过酸;

3.提取过程中尽量避免泡沫的产生

4.加样蛋白浓度低于20 mg/mL,上样体积小于柱体积的1/3。

5.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流速必须得到一定的控制。过大,会使填料压缩紧密,导致流速过低,层析柱有可能堵塞而实验失败,流速过小,实验时间过长,引起酶的活性变化。对于CM Sepharose FF填料,最适流速在100cm/h以下。因此,在我们的实验中,控制流速为2mL/min。

6.冲平过程一定不能省。因为在上样过程中,还有未挂柱的蛋白未能从色谱柱中完全流出,因此需先用缓冲液对整个色谱柱进行冲平,以便使未结合或结合不紧密的杂蛋白流出,以免干扰洗脱。

7.N,N’-亚甲双丙烯酰胺为神经毒性物质,可经皮肤直接吸收,使用时应避免其直接接触皮肤,必要时应戴手套。但其凝固后就变成无毒物质。

8.安装电泳槽时要注意均匀用力旋紧固定螺丝,避免缓冲液渗漏。

9.用琼脂(糖)封底及灌胶时不能有气泡,以免电泳时影响电流的通过。

10.加样时样品不能超出凹形样品槽。加样槽中不能有气泡,如有气泡,可用注射器针头挑除。

【参考文献】

[1] 李蓉,陈国亮.高效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纯化蛋清中的溶菌酶.色谱, 2002,20(3):259-261.

[2] 张文会,王艳辉,马润宇. 离子交换法提取鸡蛋清溶菌酶. 食品工业科技, 2003,23(6):57-59.

[3] J.萨姆布鲁克等著.黄培堂等译.2002。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4] 张维铭主编.2003.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册. 第1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5]林亲录,马美湖,金阳海,秦丹,胡亚平. 鸡蛋卵清中溶菌酶的提取与纯化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而色点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软木塞盖紧,直立于阴暗处层析。 0.5-1小时后,观察色素带分布:最上端橙黄色(胡萝卜素),其次黄色(叶黄素),再崐次 蓝绿素(叶绿素a),最后是黄绿色(叶绿素b)。(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 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 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 和名称。

第四章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第四章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1、细胞破碎的目的、方法。 ?大多数酶都存在于细胞内部,为了获得细胞内的酶,首先要收集细胞并进行细胞破碎,使细胞的外层结构破坏,然后进行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机械法 ?物理法 ?化学法 ?酶促破碎法(酶解) 2 选择细胞破碎方法的依据。 ?(1)细胞的处理量:大规模用机械法,小规模用非机械法。 ?(2)细胞壁的强度与结构 ?(3)目标产物对破碎条件的影响。机械法考虑剪切力,酶法考虑对目标产物是否具有降解作用。 ?(4)破碎程度:高压匀浆法,细胞碎片细小,固液分离困难。 ?(5)提取分离的难易 3. 酶抽提的目标及方法。 提取目标: ? a. 将目的酶最大限度地溶解出来。 ? b. 保持生物活性。 提取原则 ? a. 相似相溶。 ? b. 远离等电点的pH值,溶解度增加。 4.三种离心方法(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和等密度梯度离心)的特点。 (1)差速离心特点:用于分离大小和密度差异较大的颗粒。 (2)密度梯度离心特点:: ?区带内的液相介质密度小于样品物质 ?颗粒的密度。 ?适宜分离密度相近而大小不同的固相 ?物质。 (3)等密度梯度离心特点: ?介质的密度梯度范围包括所有待分离物质的密度。 ?适于分离沉降系数相近,但密度不同的物质。 5. 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常用沉淀法的种类及原理。 种类: ⑴中性盐沉淀(盐析法) 基本原理(盐溶和盐析) 向蛋白质或酶的水溶液中加入中性盐,可产生两种现象: 1) 盐溶(salting in): 低浓度的中性盐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 2) 盐析(salting out): 高浓度的中性盐降低蛋白质的溶解度。 ⑵有机溶剂沉淀 利用酶等蛋白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之分离的方法。

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方法的研究

第7卷第3期大连民族学院学报V ol.7 No.3 2005年5月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May 2005 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方法的研究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001级高威孙纯义 溶菌酶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剂,全称为1,4-β-N-溶菌酶. 因其对人体细胞没有毒性作用,故在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蛋清中溶菌酶的含量约2‰,但杂蛋白的含量很高,使得在制取高纯度溶菌酶时操作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收率高.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原料:新鲜的鸡蛋清. 试剂:冰醋酸、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考马斯亮蓝G-250、磷酸、95%乙醇(以上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级),CM Sepharose FF(Parmacia公司生产). 仪器:TDL—50B低速台式大容量离心机、75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A2104H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等. 1.2 实验方法[1] 取100mL纯净水,用醋酸调pH值为3.5,水浴加热到85℃. 加入50mL新鲜蛋清,搅拌加热5min.将所得液体3000r/min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 将上清液加入处理好的CM Sepharose FF层析柱中,控制流速在200mL/h 左右. 吸附完毕用纯净水冲洗吸附柱,以除去杂蛋白. 用100mL 0.1mol/L的氯化钠溶液洗脱溶菌酶,流速200mL/h. 收集洗脱液,检测酶活力. 1.3 检测方法[2] 溶菌酶活力测定:将处理好的黄色小球菌用生理盐水稀释,使其在波长450nm处,吸光度在0.3~0.8之间. 用生理盐水做空白相,在比色皿中加入20μL洗脱液,然后加入3mL稀释好的菌液,于波长在λ450处,测量1min 内的吸光度下降值. 酶活力单位定义:每分钟引起ΔOD450下降0.001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溶菌酶活力=ΔOD450/0.001×W(W为加入溶菌酶质量). 蛋白浓度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 以溶菌酶标准品为标准蛋白. 2 结果与分析 2.1 溶菌酶的提取及初步纯化 溶菌酶属于碱性蛋白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pH在3.0~7.0时其结构几乎不变,仍保持原酶活性. 在中性介质的条件下,溶菌酶能与鸡蛋清中其他蛋白质形成络合物,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溶菌酶的析出被抑制,但如果在该体系加入酸,降低体系pH值,就可破坏上述络合物的形成,使得溶菌酶与酸作用生成相应的盐,这样溶菌酶就可很好地被水提取. 同时,由于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的等电点都处在酸性或弱酸性范围内,所以也可去除部分杂蛋白,达到初步纯化的目的. 溶菌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当温度不是很高时,短时间的热处理,酶活力不会有明显的变化,而一般的杂蛋白分子会在较低的温度下变性沉淀. 将体系温度升高到85℃时,鸡蛋清中大量的其他蛋白质凝聚,而溶菌酶由于其耐热性较高则不会凝聚,仍在上清液中,这样也可以促进溶菌酶与其他蛋白质分开. 这样通过调节体系的pH值及温度,可达到从蛋清中较好地提取溶菌酶的目的. 2.2 用CM Sepharose FF高度纯化 CM Sepharose FF是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溶菌酶有较高的吸附能力,与传统离子交换剂相比具有吸附速度快,能够快速洗脱的特点. 可使溶菌酶比活力由吸附前874U/mg上升到18 830U/mg,蛋白活力提高了22倍,且收率较高. 3 结论 查溶菌酶标准曲线可得洗脱液中溶菌酶的含量为1.05mg/mL,总得率为0.19%. 以黄色小球菌测定,酶活力为18 830U/mg. 所得酶活力与传统提取工艺相比纯度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收率较高、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参考文献: [1] 张文会,王艳辉. 离子交换法提取鸡蛋清溶菌酶[J]. 食品工业科 技,2003(6)24:57-59. [2] 林亲录,马美湖. 鸡蛋卵清中溶菌酶的提取与纯化[J]. 食品科学, 2002(2)23:43-46.

(推荐)溶菌酶作用机理

溶菌酶作用机理 1.溶菌酶:是催化某些细菌细胞壁水解、从而溶解其细胞壁的酶,主要存在于鸡蛋清及动物的眼泪中。 2.细胞壁多糖:是N-乙酰氨基葡萄糖(NGA)-N-乙酰氨基葡萄糖乳酸(NAM)的共聚物,其中的NGA及NAM通过b-1,4糖苷键而交替排列: 3.溶菌酶的结构:由129个氨基酸组成的单肽链蛋白质,含有四对二硫键,一级结构如图所示 4.溶菌酶的催化作用:为葡糖苷酶,能水解NAM的C1与NAG的C4之间的糖苷键,但不能水解NAG的C1 与NAM的C4之间的糖苷键,水解作用如下: 5.溶菌酶的三维结构:溶菌酶分子内部几乎是非极性的,在分子的表面有一个较深的裂缝,恰好能容纳多糖底物的六个单糖(ABCDEF环),是溶菌酶的活性部位,其中白色所示的是活性部位的Glu35和Asp52。 6.溶菌酶与底物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7.溶菌酶-底物结合部位示意图:NAG多聚体水解速率表明从5到6聚体增加到最大,活性部位的裂缝正好被六个糖残基所装满,水解部位是D和E之间的糖苷键

8.溶菌酶与底物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示意图:第四个糖残基D环由于空间的原因必须由正常的椅式变形为能量较高的半椅式,因此降低了糖苷键的稳定性容易断裂。 9.溶菌酶催化作用机制要点总结: (1)Glu35的-COOH提供一个H+到D环与E环间的糖苷键O原子上。H+的转移使D环的C1键与糖苷键O原子间的键断开,并形成正碳离子过渡中间产物。(2)含有E及F残基的NAG二聚体离开酶分子。 (3)正碳离子中间产物进一步与来自溶剂的OH-发生反应, Glu35质子化,酶游离出来。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教案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新兴惠能中学李广梅 一、.教学内容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1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叶绿体的结构和色素的种类,掌握提取、分离色素的实验技巧,学习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实验操作方面,学生已经能进行研磨、过滤等操作,但纸层析法是首次进行,需老师仔细指导。掌握有关化学试剂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设计思想 (1)以问题引发兴趣。整个教学过程要设置好问题,层层展开,层层递进,让新知识与旧知识融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在步步上升中攀登到知识的顶峰。 (2)以实验说明结论。生物学的教学就是实验的教学过程,实验的展示形式有学生分组实验、老师示范实验、动画和图片演示实验等,让实验现象说明问题,而不是直接让学生记住结论。 (3)科学探究的思想贯彻始终。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来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思维,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学习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实验,改进实验,学会科学地评价自己。 四、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与师生共同探究相结合(含自学、实验、讨论、讲授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及操作技巧。 概述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设计与实施,形成科学态度观,培养观察能力以及合作的科学精神。 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操作技巧。 对实验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功与失败之处。最后总结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多少。 七、教学过程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报告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 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白沙(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紫茎泽兰叶、其他野生植物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叶子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和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鸡蛋溶菌酶提取

鸡蛋溶菌酶提取 溶菌酶(又称胞壁质酶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 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 性质: 白色或微白色冻干粉,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和丙酮,pI为11.0-11.35,最适 pH值6.5。稳定性:酸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碱性介质中易失活;96℃, pH值为3条件下,15min后活力保持87%。抑制剂有碘、咪唑和吲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醇类和碳链不少于12的脂肪酸)。1%水溶液在281.5nm 处的吸光系数为26.4。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来溶菌 作用: 溶菌酶的用途极为广泛,在医药上,可与血液中的病毒结合,阻止流感、腺病毒等的繁殖;能分解粘多糖,有利于脓汁、痰液的排出;能清除坏死组织、增进抗生素的药效以及促进肠道有益细菌如乳酸菌的繁殖等作用;另外,它与抗生素联合应用还可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白喉、小儿急性肾炎等多种疾病。在食品上,卵清溶菌酶是无毒的蛋白质,能选择性地使目标微生物细胞壁溶解,而对其他物质无反应,人们利用它来代替有害健康的化学防腐剂(如苯甲酸及其钠盐),以达到保存食物的目的,是一种天然防腐剂;溶菌酶添加于牛乳,可使牛乳人乳化,提高了牛乳的营养价值。 提取工艺: (一)鸡蛋清中提取溶菌酶 方法一——食盐盐析 一.材料: 原料:鸡蛋、NaOH、NaCl、丙酮、(市售溶菌酶粉剂) 仪器与设备:搅拌器(200-300r/min),离心机(4000r/min),抽滤机 二.工艺流程: 原料→ 清洗→ 去蛋壳→ 分离蛋清→ 搅拌→ 过滤→ 加盐→ 调节pH 值→ 结晶→ 干燥→ 成品→ 包装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的分离纯化方法介绍 酶的分离纯化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抽提、纯化、结晶或制剂。首先将所需的酶从原料中引入溶液,此时不可避免地夹带着一些杂质,然后再将此酶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分离出来,或者从此溶液中选择性地除去杂质,然后制成纯化的酶。 关键词:酶抽提纯化结晶制剂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盐析亲和沉淀有机溶剂沉淀 生物细胞产生的酶有两类: 一类由细胞内产生后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作用的酶,称为细胞外酶。这类酶大都是水解酶,如酶法生产葡萄糖所用的两种淀粉酶,就是由枯草杆菌和根酶发酵过程中分泌的。这类酶一般含量较高,容易得到; 另一类酶在细胞内产生后并不分泌到细胞外,而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称为细胞内酶,如柠檬酸、肌苷酸、味精的发酵生产所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就是在多种酶催化下在细胞内进行的,在类酶在细胞内往往与细胞结构结合,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催化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顺序性,使许多反应能有条不紊地进行。酶的来源多为生物细胞。生物细胞内产生的总的酶量虽然是很高的,但每一种酶的含量却很低,如胰脏中期消化作用的水解酶种类很多,但各种酶的含量却差别很大。 因此,在提取某一种酶时,首先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含此酶最丰富的材料,如胰脏是提取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淀粉酶和脂酶的好材料。由于从动物内脏或植物果实中提取酶制剂受到原料的限制,如不能综合利用,成本又很大。目前工业上大多采用培养微生物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酶制剂。从微生物中来生产酶制剂的优点有很多,既不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而且动植物体内酶大都可以在微生物中找到,微生物繁殖快,产酶量又丰富,还可以通过选育菌种来提高产量,用廉价原料可以大量生产。 由于在生物组织中,除了我们所需要的某一种酶之外,往往还有许多其它酶和一般蛋白质以及其他杂质,因此为制取某酶制剂时,必须经过分纯化的手续。 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蛋白质很容易变性,所以在酶的提纯过程中应避免用强酸强碱,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在提纯的过程中通过测定酶的催化活性可以比较容易跟踪酶在分离提纯过程中的去向。酶的催化活性又可以作为选择分离纯化方法和操作条件的指标,在整个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始终要测定酶的总活力和比活力,这样才能知道经过某一步骤回收到多少酶,纯度提高了多少,从而决定着一步骤的取舍。 酶的分离纯化一般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即抽提、纯化、结晶或制剂。首先将所需的酶从原料中引入溶液,此时不可避免地夹带着一些杂质,然后再将此酶从溶液中选择性地分离出来,或者从此溶液中选择性地除去杂质,然后制成纯化的酶制剂。下面就酶的分离纯化的常用方法作一综合介绍: 一、预处理及固液分离技术 1.细胞破碎(cell disruption) 高压均质器法:此法可用于破碎酵母菌、大肠菌、假单胞菌、杆菌甚至黑曲霉菌。将细胞悬浮液在高压下通入一个孔径可调的排放孔中,菌体从高压环境转到低压环境,细胞就容易破碎。菌悬液一次通过均质器的细胞破碎率在12%-67%。细胞破碎率与细胞的种类有关。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实验类型:课程 名称:实验名称: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 绿素含量的测定姓名:专业:学 号:指导老师: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装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三、主要仪器设备订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植物中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 性质鉴定、定量分析的原理和方法。1 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a2、熟悉在 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以青菜为 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并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原理如下:80%的乙醇或95%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1、常用的丙酮提取。、皂化反应。叶绿素是二羧酸酯,与强碱反应, 形成绿色的可溶性叶绿素2. 盐,就可与有机溶剂中的类胡萝卜素分开。- COOCHCOO3 Mg + 2KOH C32H30ON4Mg + 2KOH +CH3OH

HONC43230+C20H39OH 、3H+可依次被在酸性或加温条件下,叶-COOCOOCH39 20 绿素卟啉环中的Mg++取代反应。Mg2+, Cu2+ 取代Cu++取代形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和绿色的铜代叶绿素。(H+和H+ ) 取代(Zn2+) 绿色褐色 、叶绿素受光激发,可发出红色荧光,反射光下可见红色荧光。4645其中叶绿素吸收红光和兰紫光,红光区可用于定量分析,5、定量分析。 652可直接用于总量分析。663用于定量叶绿素a,b及总量,而和C最大吸收光谱不同的两个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 *k+C*kOD=Ca*k与吸光值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Ca*k+C b2 1g/L和b的80查阅文献得,2b1 b1a1a2b时,比吸收系%丙酮溶液,当浓度为 叶绿素a 值如下。数k k 比吸收系数波长/nm b 叶绿素a 叶绿素 9.27 82.04 663 45.60 645 16.75

一种从鸡蛋清中分离溶菌酶的方法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014.11.12 C N 103114082 B (21)申请号 201310069093.9 (22)申请日 2013.03.04 C12N 9/36(2006.01) (73)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地址310014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潮王路 18号 (72)发明人张健 金志敏 夏春年 姚小武 张岩 (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201 代理人黄美娟 王兵 CN 1108381 C,2003.05.14, 陈若飞.从蛋壳中提取溶菌酶的研究..《沈 阳化工学院院报》.2008, 卢庆祥.用聚丙烯酸凝聚提取溶菌酶..《化 学教学》.1995, M. Sternberg 和D. Hershberger.Separation of proteins with polyacrylic acids..《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Protein Structure 》.1974,(54)发明名称 一种从鸡蛋清中分离溶菌酶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鸡蛋清中分离溶菌酶的 方法:用水将鸡蛋清溶解,调节pH 至4.0~5.0 并加热至80℃左右,使杂蛋白沉淀、过滤除去,获 得滤液;再在弱酸性条件下,用木质素磺酸钠与 滤液中的溶菌酶进行聚合、沉淀;然后,将沉淀物 在碱性条件下溶解,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使其解 离,过滤得滤液;最后,向滤液中加入无水乙醇使 其结晶,过滤、干燥即得溶菌酶;本发明使用的原 材料价格低、工艺简单、条件温和、便于操作控制、 生产周期短,比以往的沉淀法更经济,更适合于工 业化生产。(51)Int.Cl.(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孙彦珂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10)授权公告号CN 103114082 B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 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生物学实验报告 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姓名刘伟 学号 专业生物科学 批次/层次 指导教师 学习中心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 四、试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普通高中相关实验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 试剂:丙酮、无水乙醇、层吸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二氧化硅、碳酸钙、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菠菜叶、青菜叶、大叶黄杨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丙酮中。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太,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色素分子破坏。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故而,在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操作步骤

南师大蛋清中提取溶菌酶实验

蛋清中提取溶菌酶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姓名:穆旭学号:09130333 摘要:本实验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提取蛋清中的溶菌酶,掌握静态和动态离子交换的方法; 和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活性蛋白质方法,并用超滤法分离溶菌酶和盐析浓缩溶菌酶,掌握超滤分离技术的原理和操作。并且用SDS-PAGE检测溶菌酶的纯度和含量,从而掌握SDS-PAGE的原理和操作。 关键词:溶菌酶,柱层析,离子交换树脂,超滤,盐析,SDS-PAGE 研究材料与实验方法 1.柱层析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材料: 树脂:724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层析柱:φ1.6cm×30cm、溶液:0.1M NaOH,0.1M HCl、其他材料:布氏漏斗,抽滤瓶,铁架台,恒流泵,核酸蛋白检测仪等。1.1预处理724型阳离子交换树脂 碱-酸-碱的方法(Na型),每次用0.1N NaOH或者0.1N HCl溶液(体积约为树脂的2—3倍)浸泡树脂10—15min后,都要用蒸馏水将碱液、酸液冲洗掉。 1.2装填离子交换层析柱(重力沉降法) 固定层析柱,保持层析柱垂直;将蒸馏水倒入层析柱中,以排出管道中的空气,当蒸馏水高度约为层析柱高的一半时,将层析柱下端的塑料管夹紧;用玻璃棒将树脂搅拌均匀,倒入层析柱内,松开下端的塑料管,树脂自然沉降,最后保持蒸馏水面高于树脂表面约2cm。 1.3配制0.1M磷酸钠缓冲液pH7.0 先配制 1M Na2HPO4 57.7mL,1M NaH2PO4 42.3mL将两者混合后稀释至1000mL,装于试剂瓶中。 1.4平衡离子交换树脂 0.1M磷酸钠缓冲液恒速缓慢流经树脂,直至流出液的pH值与缓冲液相同,平衡结束。 2.柱层析法提取溶菌酶 实验材料: 起始缓冲液:0.1M 磷酸钠缓冲液(pH7.0) 洗脱液:50mM NaCl溶液200mL(溶剂:起始缓冲液)、500mM NaCl溶液150mL (溶剂:起始缓冲液) 再生溶液:0.5M NaOH溶液 仪器:磁力搅拌器等 其他材料:新鲜鸡蛋 2.1样品的预处理 取2个新鲜鸡蛋,在其一端敲一个小洞,收集蛋清,加入约其体积1.5倍的起始缓冲液,搅拌均匀,用4层纱布过滤除去不溶性物质,检查其pH值是否为7.0,否则用0.5M酸、碱调节。

溶菌酶溶液配制及应用

溶菌酶溶液 简介: 华越洋溶菌酶溶液是浓度分别为10mg/ml的蛋清型溶菌酶溶液,可以用于下列分子生物学实验: 1.核酸纯化 2.包涵体蛋白纯化 3.质粒DNA纯化 4.几丁质的水解 5.细胞壁的水解 运输及保存: 低温运输,-20℃保存,有效期一年。 ============================================================= 溶菌酶存在于卵清、唾液等生物分泌液中,催化细菌细胞壁肽聚糖N-乙酰氨基葡糖与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1,4-β-糖苷键水解的酶。 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 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用途用于生化研究,临床上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扁平苔癣、扁平疣等疾病的治疗。 生产 以蛋清为原料,在pH6.5条件下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732吸附后,再用硫酸铵洗脱,经透析后冷冻干燥得产品。 制备 溶菌酶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克隆、提取而制取,它是一种天然酶,安全绿色的添加剂,无抗药性。该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乳汁等体液以及微生物中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从鸡蛋清中提取分离的溶菌酶是由18种12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一肽链。它富含碱性氨基酸,有4对二硫键维持酶构型,是一种碱性蛋白质,其N端为赖氨酸,C端为亮氨酸。可分解溶壁微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黄色八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 优点 1.溶菌酶是很稳定的蛋白质,有较强的抗热性。蛋清溶菌酶是C型,是已知的最耐热的酶;2.溶菌酶不会因为有机溶剂的处理而失活,当转移到水溶液中时,溶菌酶的活力可全部恢复;3.溶菌酶可被冷冻或干燥处理,且活力稳定;4.溶菌酶适宜pH5.3~6.4,可用于低酸性食品防腐;5.溶菌酶生产成本较低;6.溶菌酶的抗菌谱较广,不仅局限于G+ 菌,对部分G­ 菌也有抑制效果;7.溶菌酶作为防腐剂安全性高。溶菌酶是一种天然蛋白质,1992年FAO/WTO 的食品添加剂协会已经认定溶菌酶在食品中应用是安全的。 应用 医学应用 可作为一种具有杀菌作用的天然抗感染物质。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消肿止痛及加快组织恢复功能等作用。临床用于慢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溃疡、水痘、带状疱疹和扁平疣等。也可与抗菌药物合用治疗各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口服和肌注均有效。口服,3~5片/次(肠溶片含10mg),3次/日。口含,1片/次(口含片含20mg),4~6次/日。外用:以1%~2%溶液滴注、涂擦或直接喷粉。肌注,50mg~100mg/次,1~2次/日。滴眼:用2%溶液。副作用偶有较轻的过敏反应。氯化溶菌酶医疗效果更广,有浓痰分散、出血抑制、组织修复、消炎镇痛、抗过滤性病毒等作用,因而用氯化溶菌酶的制药有消炎消痔、治感冒、皮肤病及眼、鼻、喉等用药. 食品应用 可作为防腐剂,它的主要功用是水解细菌细胞壁,在细胞内,则对吞噬后的病原菌起破坏作用.该酶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枯草杆菌、耐辐射微球菌有分解作用。对大肠杆菌、普通变形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也有一定程度溶解作用,其最有效浓度为0.05%。与植酸、聚合磷酸盐、甘氨酸等配合使用,可提高其防腐效果。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报告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实验原理 叶绿体色素包括绿色的叶绿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的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均以色素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类囊体膜上。两类色素均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由于提取液中不同色素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所以可借助分配层析方法将其分离。 实验仪器与药品 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展层剂。展层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的比例配制(V/V)。 实验步骤 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

(1)取菠菜或其它新鲜植物叶片4~5片(4g左右),将其洗净、擦干并去掉中脉,剪碎后置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95%乙醇2~3 ml及少许石英砂、碳酸钙研磨至匀浆,再加95% 乙醇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应小于康维皿直径)于其中心扎一圆形小孔(直 径约3mm),另取长方形滤纸条一张(5cm×1.5cm),用滴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 液沿滤纸条的长度方向涂抹,注意涂抹色素扩散宽度应限制在0.5cm以内,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次。然后沿长度方向将滤纸条卷成纸捻,使涂抹过叶绿体色素溶液的一侧恰在纸捻的一端。 (2)将纸捻带有色素的一端插入圆形滤纸的小孔中,使与滤纸刚刚平齐(勿突出)。 (3)在康维皿中央小室中加入适量的展层剂,把带有纸捻的圆形滤纸平放在康 维皿中央小室上,使纸捻下端浸入展层剂中,迅速盖好培养皿。展层剂将借助毛细管作用顺纸捻扩散至圆形滤纸上,使叶绿体色素在固定相(滤纸中吸附有水分的纤维素)和流动相(展层剂)间反复分配,从而使不同色素得到分离,分离结果为滤纸上可见到各种色素的同心圆环。无康维皿时亦可用底、盖直径相同的培养皿进行实验,实验时可在培养皿底中放入一平底短玻管或塑料药瓶盖以替代康维皿中央小室盛装展层剂,其余相同。 (4)当展层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便可结束实验,此时可看到不同色素的同心 圆环,各色素由内往外的顺序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鲜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再用铅 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鸡蛋中溶菌酶的提取

鸡蛋中溶菌酶的提取,纯化及纯度鉴定 李莹姝蒋华云*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 摘要:从蛋清中用724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溶菌酶,然后用硫酸铵溶液洗脱,盐析得到溶菌酶。用葡聚糖凝胶层析(SephadexG-75)纯化溶菌酶,收集峰值处样品。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鉴定个步骤留样及所得溶菌酶样品的纯度。溶菌酶得率为0.0474mg/100ml (0.03g/kg);葡聚糖凝胶层析过程纯化样品得到了洗脱峰曲线,但未能收集到峰值处样品;电泳结果显示在纯化过程中溶菌酶纯度不断升高。本实验溶菌酶得率较低,提取工艺有待改进,需进一步减少样品损失;层析过程需进一步熟练掌握,以更好达到纯化效果。 关键词:溶菌酶;离子交换树脂,凝胶层析;SDS-PAGE Extraction, purification and purity of Egg lysozyme Yings Li Huay Jia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From egg white, with 724 weak acid cation exchange resin extraction of lysozyme, and then eluted with ammonium sulfate, salting to be lysozyme. With dextran gel chromatography (SephadexG-75) purified lysozyme, the peak of the sample collection. By SDS-polyacrylamide gel (SDS-PAGE) electrophoresis and identified steps to stay kind of purity of the samples from lysozyme. Lysozyme yield 0.0474mg/100ml (0.03g/kg); dextran gel chromatography purified samples obtained during elution peak curve, but failed to collect samples at the peak;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 purification process of lysozyme enzyme purity rising. In this study, lysozyme was the low rate of extraction process could be improved, the need to further reduce sample losses; chromatography process needs further proficiency in order to better achieve purification. Key words:lysozyme, Ion exchange resin, Gel chromatography, SDS-PAGE 溶菌酶( Lysozyme , 1,4-β-N-溶菌酶) 是一种专门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β-1,4- 糖苷键的水解酶, 因而又称为胞壁质酶或者N- 胞壁质聚糖水解酶。溶菌酶在临床上是有效的消炎剂, 在食品防腐和基因工程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1] [2] 溶菌酶来源广泛, 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均有发现, 其中鸡蛋清中含量较高, 因此, 工业生产溶菌酶常以鸡。蛋清为原料鸡蛋清的溶菌酶是研究得最清楚的一种溶菌酶[3],其化学性质稳定,纯品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丙酮、乙醇,是一种分子量在14~15kD,等 电点pH 值在11.0 左右,最适效应温度在50℃,最适pH 值为6.0~7.0 的碱性球蛋白。它的生 物化学功能是催化某些细菌细胞壁多糖的水解,从而溶解这些细菌的细胞壁。溶菌酶的抗菌及抗病毒活力与pH 值有关,在酸性介质中,活力显著增强。当前, 溶菌酶的制备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4]。 溶菌酶的用途很多,由于它本身是一种天然蛋白质,无毒性,可以作为防腐剂、保鲜剂。在医药上,溶菌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溶菌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酶,国外多用于菌体内容物质的提取,在发酵工业上是一种重要的溶菌剂,用于破坏细胞壁,制备无菌提取液。溶菌酶所具有的广泛用途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已发表不少关于溶菌酶的试验报道。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溶菌酶的提取工艺路线

溶菌酶的提取工艺路线 1前言: 1.1溶菌酶性质 溶菌酶(lysozyme)又称胞壁质酶(muramidase)或N-乙酰胞壁质聚糖水解酶(N-acetylmuramideglycanohydrlase),是一种能水解致病菌中黏多糖的碱性酶。主要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氨基葡糖之间的β-1,4糖苷键,使细胞壁不溶性黏多糖分解成可溶性糖肽,导致细胞壁破裂内容物逸出而使细菌溶解。溶菌酶还可与带负电荷的病毒蛋白直接结合,与DNA、RNA、脱辅基蛋白形成复盐,使病毒失活。因此,该酶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0 白色或微白色冻干粉,溶于水,不溶于乙醚和丙酮,pI为11.0-11.35,最适pH值6.5。 稳定性:酸性介质中可稳定存在,碱性介质中易失活;96℃,pH值为3条件下,15min后活力保持87%。 抑制剂:有碘、咪唑和吲哚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醇类和碳链不少于12的脂肪酸)。1%水溶液在281.5nm处的吸光系数为26.4。通过水解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来溶菌。0 1.2溶菌酶来源 该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多种组织中,鸟类和家禽的蛋清、哺乳动物的泪、唾液、血浆、尿、乳汁等体液以及微生物中也含此酶,其中以蛋清含量最为丰富。从鸡蛋清中提取分离的溶菌酶是由18种129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单一肽链。它富含碱性氨基酸,有4对二硫键维持酶构型,是一种碱性蛋白质,其N端为赖氨酸,C端为亮氨酸。可分解溶壁微球菌、巨大芽孢杆菌、黄色八叠球菌等革兰阳性菌。 1.2溶菌酶应用

1.溶菌酶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蛋白质,又具有一定的溶菌作用,因此可用作天然的食品防腐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品、肉食品、蛋糕、清酒、料酒及饮料中的防腐;还可以添入乳粉中,使牛乳人乳化,以抑制肠道中腐败微生物的生存,同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肠道中双歧杆菌的增殖。 2.溶菌酶作为一种存在于人体正常体液及组织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它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医用溶菌酶其适应症为出血、血尿、血痰和鼻炎等。 3.溶菌酶具有破坏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功能,以此酶处理G+细菌得到原生质体,因此,溶菌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中细胞融合操作必不可少的工具酶用于生化研究,临床上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扁平苔癣、扁平疣等疾病的治疗。0 2提取方法: 1.亲和层析法 亲和层析法是利用蛋白质和酶的生物学特异性,即蛋白质或酶与其配体之间所具有的专一亲和力而设计的色谱技术。酶-底物复合物形成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分离复合物便得到纯净的酶。使用的吸附剂为几丁质及其衍生物:如几丁质粉,羧甲基几丁质,几丁质包埋纤维素等 其中磁性亲和分离法,磁性介质已被广泛用于分离细胞及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激素等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0 优点:通过外磁场的作用可快速地实现固液分离及磁性介质与其它固态杂质的分离,当待分离的液体样本含有固形物或较为粘稠时更具优越性。蛋壳上残留有大量的蛋清,是准备溶菌酶的潜在资源,单蛋壳清洗液中常含有泥沙,蛋壳等杂质,且黏度较大,用一般的亲和层析时易造成层析柱的堵塞 缺点:在原有亲和层析介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具有磁性的几丁质凝胶亲和介质,这种吸附最终导致了部分活力回收的丧失。亲和柱造价高制作困难0 2.阳离子交换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