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笋用雷竹引种栽培管理技术

苏北地区笋用雷竹引种栽培管理技术
苏北地区笋用雷竹引种栽培管理技术

雷竹栽培和管理技术

雷竹栽培和管理技术

————————————————————————————————作者:————————————————————————————————日期:

雷竹栽培和管理技术 造林技术 一、林地选择 造林地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乌沙土和沙质壤土为好,一般的红壤、黄壤也适宜栽培。PH要求微酸至中性。盐碱土、死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 二、全垦整地 一般采用全垦整地,深达30厘米左右,消除林地中石头、树蒲头、竹蒲头。然后每亩挖40个定植穴,穴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挖平。 三、母竹选择 母竹好坏关系到造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的快慢,所以选择母竹很重要,除要有个好品种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以l-2年生为好,竹鞭处于幼壮龄阶段,具有饱满的笋芽,较强的抽笋发鞭能力。梅季种竹或秋季种竹,可用当年新竹造林。 2、粗度一般胸围8-15厘米为好,过大过小均不适宜。 3、母竹除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和无病虫害外,分枝要低,分枝低可降低母竹高度,防风效果好,造林成活率高。 四、挖掘与运输 1、最好在林缘或稀疏竹林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母竹,然后确定母竹行鞭方向。一般最下一盘分枝的方向与去鞭方向大致相同。根据竹鞭方向,按来鞭16厘米,去鞭33厘米挖去母竹。挖时不要扳摇竹秆,以免扭断竹秆与竹鞭连接处的螺丝钉和损伤鞭芽。母竹带宿土10公斤以上。挖起后应立即斩梢,切口要平,呈45度角,带5-7盘枝。 2、母竹运输 母竹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装卸过程中应尽量小心;缩短途中运输时间。远距离要进行包扎,覆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 五、栽竹季节 一般春季2月、梅季6月初、秋末9-10月种竹比较好。 梅季种竹优越性 1、增加栽竹季节,丰富母竹来源,每株母竹价格比春、秋季低1元左右,加快竹笋发展速度。 2、梅季正是竹鞭行鞭期,挖取母竹后,竹林能立即行鞭,填补空穴,当年就能恢复,不影响母竹园产量,农民愿意出卖母竹。 3、成活率高,发鞭快,出笋成竹多。 4、梅季种竹前期发的新鞭,次年就能出笋,比秋季种竹提早-年成林,相当于春季种竹。 梅季种竹效果好,是由于梅季雨水多,湿度大,竹子生理活动旺盛,并正处于新竹已长成,由地上部分生长转入地下部分生长的转折点,因此梅季种竹立即发根行鞭,成林快。 梅季种竹注意事项: 1、梅季种竹时间应选择在刚好入梅时或入梅前几天为好。梅季后期不宜种竹,因出梅后马上进入高温干旱的伏天。 2、母竹选用上年或当年新竹,因新竹生理活动旺盛,种后发鞭快。 3、多带宿土,每株母竹带10公斤以上。 4、梅季种竹以雨前种植为好,如果情天干燥,种时就应浇水,最好覆土大半后用淡粪

竹笋栽培技术

竹笋栽培技术 https://www.360docs.net/doc/b29311173.html, 2008年09月28日16:40 生意社 生意社09月28日讯 以营养繁殖为主,如母竹移植、竹蔸移植、移鞭、移笋、竹竿压条、竹竿扦插等。母竹移植法应用最多,其优点是成活率高、新竹发展快、成林早,但每殖系数小、母株体积大搬运不便。早竹类宜选基部直径为2-3cm的二年生竹作种。竹枝扦插宜选壮健的1-2年生的嫩竹上的侧枝。一般竹节上生3条侧枝,居中者根原基少、发根难,应选左、右两边的侧枝扦插。长江流域毛竹的适宜栽植时期为11月至翌年2月,以年前为好;冬季寒冷地区宜春季进行;珠江流域母株移植为4月至5月。侧枝扦插材料用7月间侧枝基部刚生出气根者为宜。毛竹母株移植每亩20-35株、移竹蔸或竹鞭每亩40-55株;早竹、淡竹、石竹、白哺鸡竹等中小型笋用竹,移竹每亩50-75株,移鞭每亩60-90株;丛生类型的麻竹每亩40株左右,绿竹70株左右;大头曲竹每亩约60穴,每穴2株。栽植后将土压紧和灌水。按氮、磷、钾为5:1:2的比例施肥。及时除草松土、埋鞭或覆土盖鞭。散生型新竹出笋后,每隔3m左右选留一株长势健壮的成竹。笋用毛竹林每亩留母竹60-70株,7年以上的老竹一般于冬季砍伐,留养同等数量的新竹代替,以保持合理密度。丛生型一般在9月选留母竹,选留位置应宜于挖笋。3年以上的老竹于冬季砍伐。每隔3-4年清理一次老竹头,进行培土,使竹丛不断更新。 竹笋采收:毛竹鞭抽生后3-6年为发笋盛期。冬季可挖冬笋,清明前后开始采收春笋,8月采收鞭笋。早竹类的春笋品质比毛竹佳,鞭笋产量比毛竹高。丛生型竹栽植后2-3年开始收笋,5-6年产量最高,每年4月至11月为采收期。7月至8月为盛收期。竹笋的笋头刚露出土面为采收适期,过迟采收,纤维多具苦味,采收时扒开笋周土壤,露出竹鞭,据此用笋刀切 断笋的基部,挖后将坑穴用土填平。 竹笋生产有大小年现象,在管理上应掌握大年适当减少留养的新竹数量,改善营养条件,增加当年发鞭和孕笋数量,以使第二年出笋量增加;小年适当增加留养新竹数量。数年后达到每年留养新竹数基本相同,逐渐消除大小年差距。竹笋生产还有退竹现象,竹笋中途停止生长并逐渐干枯或腐烂,发生原因是营养不良、竹鞭距母株较远营养供应不足、竹鞭或竹头受刀伤影响养分输送、笋芽受不良条件影响和竹笋被虫蛀食等。竹的虫害比病害严重:主要虫害有竹笋禾夜蛾、竹直锥大象虫、江苏泉蝇等。用敌百虫等杀虫剂防治,及时挖除受害竹竹笋为多年生木本植物,生长在山野泥土之中,基本上避免了城市工业污染,卫生洁净,清新爽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玉兰片、笋干、腌渍笋等。也是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优良保健蔬菜。我地主要种植楠竹笋,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品种特征特性 楠竹笋又叫毛竹笋,高6~10m,节间长15~35cm,横径5~15cm,3月下旬~5月上旬产春笋,8~10月产鞭笋,12~翌年1月产冬笋。笋圆锥形,微弯,长15~30cm,粗7~12cm,单笋重2~5kg,鞭笋和冬笋单重150~350g。笋箨褐黄,间有黑褐色斑块,密被茸毛,笋肉白色,加工后呈黄白色,品质以冬笋最好,春笋略有涩味,667m2产笋200~500kg。长势强, 耐热耐旱。 二、选地整地 宜选择丘陵、山坡,最好是酸性土壤种植。秋冬季整地,坡度20°以下的坡地,全面垦翻20~30cm,清除石块、树根;坡度大于20°的山坡,可采用带状或块状整地,只把栽植点附近2~ 2.3m的地面翻耕即可。 三、栽植 我地在11月~翌年2月为栽植适期,一般采用整株移植,选择1~2年生生长健壮、分枝较低、

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项目名称: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 实施单位:衡阳市雁峰区岳屏镇人民政府 项目地点:岳屏镇所辖的文昌村、兴隆村、斯林村、东风村、公益村、山田寺村、福龙村、水东村、前进村、隆 桥村共10个行政村。 编制单位:湖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项目背景:湖南省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由于诸多原因,雁峰区岳屏镇农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突出的环境问题:一是饮用水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相当比例的农村饮用水源地没有得到有效保护,污染治理难度大,环境监测、监管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年来农村工业企业的发展及集中式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村水源地污染更为严重。二是生活污染加剧。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排放和堆放,农户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污染源量大面广,农村基本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生活污水直接随意排放到村内外的沟渠、河流中,是农村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造成地表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三是该镇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严重。农村养殖无论是散养还是养殖场,畜禽养殖大多数无污染治理设施,粪便直排,是地表水水质氮、磷超标和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更是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这些环境问题不解决,农村环境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根治,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就难以协调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 良好的局面就难以形成。 因此,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部等部门关于实行“以奖促治”加快解决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11号)精神。按照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要求,全面推进我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展开,结合岳屏镇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选取岳屏镇所辖的文昌村、兴隆村、斯林村、东风村、公益村、山田寺村、福龙村、水东村、前 进村、隆桥村共10个村进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 建设内容:10个行政村的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户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建设项目。 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12个月,即2010年10月~2011年10月。 镇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录 序号项目内容页码 前言?????????????????????????????????? 1 1 总论?????????????????????????????????? 3 2 项目概况??????????????????????????????13 3 项目背景??????????????????????????????17 4 污染现状??????????????????????????????18 5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必要性??????????????19

绿竹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绿竹笋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陈惠宗 (福建省漳浦县农业局 漳浦 363200)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绿竹造林地的选择、建园、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从而为提高绿竹笋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绿竹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644.204.7;S795.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2327-(2005)01-0026-02 绿竹为多年生常绿植物,分布于年平均气温在18~20℃,降雨量1400mm以上区域,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优良的笋、竹两用竹种。绿竹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快、见效早、笋质优、投资少、收益大、用途广等特点。在平原、丘陵、江河岸边、房前屋后均可种植。 绿竹笋营养丰富、质地脆嫩、鲜食美味可口,是夏季消暑的佳肴,并可制成笋干及罐头,我国的绿竹笋罐头在欧美市场被誉为“皇冠产品”。而且种植绿竹林可起到护岸护堤、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绿化环境等作用。 1 建园  1.1 林地选择  根据绿竹喜温、湿的习性,林地应选择在地势较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避风向阳、交通方便的平地、山坡地、田角、江河或水塘岸边等较湿润的沙壤土或壤土建园。  1.2 挖穴  种植前按5m×4m的规格挖好穴宽60-80cm,深50-60cm的种植穴,每亩挖30穴左右,然后每穴施入优质土杂肥25kg、复合肥0.5kg、钙镁磷0.5kg作基肥,再盖一层薄土备用。在山坡地建园的整地时要注意做好水土保持。  1.3 选择优质壮苗  竹苗要选择7-8个月龄(即在去年8月份萌发长成的竹株)的粗壮大苗、芽眼充实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直径在10cm左右的竹株作母竹。  挖竹苗时,要在离母竹30-40cm处扒开土壤,逐渐深挖,注意不要伤到竹头,保护好基部笋芽,找出母竹与老竹杆基的连接点,用利刀切开,连竹头带土挖起,尽量多带须根,以利成活。母竹挖出后截去竹梢,保留1m左右,切口的斜面要与头部弯曲同一方向,斜度以45°为宜。挖后要沾黄泥浆,及时栽植。若长途运输的还要用稻草或纸张包扎竹头,注意洒水保湿,以提高成活率。  1.4 科学种植  绿竹种植时间以选择在2-4月份为佳。种植绿竹时将竹头埋入40cm深,母竹与地面斜角为60°左右,竹梢部切面朝上,尽量使根系伸展,两侧芽眼水平方向排列,栽植后覆土压紧,穴周围要稍高于中央,以利蓄水保苗。栽后每天要在竹苗头部及斜切面外浇水,保持湿度,待竹苗吐出新芽后改为3-4d浇一次水,并在竹苗头部周围用稻草覆盖保湿。  2 产期管理  2.1 适时适量选留母竹  2.1.1 幼年竹管理  竹苗成活后约2个月以后,至8月份可长出2代笋,为确保多出笋苗,应把它全部砍掉,待第三代出的笋苗才留壮去弱,每丛选留3-4株健壮笋苗作为母株,第四代笋才任其生长。  2.1.2 成年竹管理  成林后以每丛保留20株左右母竹为最适宜,绿竹2-4年生的母竹生长力最旺盛、发笋力最强,每丛应常年保持有2-4年生的母竹7-10株;4年以上的竹株基部处于衰退阶段,为了防止老化,每年8-9月份要进行砍伐更新,即砍掉4年以上的母竹,保留3年以下健壮无病虫害的竹株。  2.1.3 适时选留母竹  由于早季留养母竹消耗养分多,影响当年竹笋产量,而晚季留养的母竹成竹质量差,且到冬季母竹梢部尚未充分木质化,容易受冻害。所以,应在6-9月份绿竹产笋盛期留养母竹为宜,每隔半个月左右留养一株刚出土的、生长健壮的竹笋培养成新的母竹。留养的母竹尽可能呈梅花形均匀分布,以利提高产量及品质。

雷竹种植技术

雷竹笋用林栽培技术 湖北远安县何道满 雷竹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和最具潜力的常绿植物。种雷竹具有投资少,成本低,产出早,见效快,收益期长,产量高,效益好,一次栽培便可永续利用的优势,是我国一种优良笋用竹种。 一、园地的选择 雷竹生长要求的气象条件是,年平均气温在14.5一18℃,年相对湿度80%左右。建园时应选择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微酸壤土,PH值在4.5—7,土层深50厘米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最好选择农耕熟地或梯田建园。大面积集中连片开发的低丘岗地,海拔应在400米以下,坡度15°以下,背风向阳,光照充足,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丘陵坡地。 二、高质量建园 1、整地 竹园整地一般采取全垦整地。造林前,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块等物,垦地深30cm左右。然后按预定栽植密度放线挖穴,一般栽植密度株行距2.9米X2.9米(亩约80株),如投入允许也可加密栽植。挖穴规格:60厘米X60厘米X50厘米。有条件的话每穴用枯饼肥1斤,或30斤土杂肥、厩肥和土拌匀,回填穴内。 2、品种选择 雷竹有宽叶和细叶乌头、青壳、嘉兴四个品种,细叶乌头雷竹出笋期比宽叶雷竹等品种早10一15天,笋口感甜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于宽叶及其他雷竹,生产上多选用细叶乌头雷竹栽植。如大面积发展可几个品种搭配种植,延长上市时间。 3、母竹选择 应选择1一2年生、生长健壮、分枝低矮、枝叶茂盛、无病虫危害、胸围在10厘米(直径3)左右粗的雷竹作为母竹。 4、母竹挖掘 首先根据母竹最下面一盘枝方向确定竹鞭走向,一般竹杆第一盘枝方向即是来鞭和去鞭方向。采挖母竹时,先在竹鞭两侧逐渐深挖,再挖来去鞭方向,来鞭在15—20厘米处截断,去鞭在20—30厘米处截断。千万注意保护好竹杆与竹鞭

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

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 第一部分概说 一、发展麻竹生产的意义 麻竹属热带作物,原产热带和我国南部,据说海南岛五台山腹地原始森林仍有成片野生麻竹林。产品不论鲜笋或加工制成的干笋、罐头笋、咸笋、酸笋等都具有肉质细嫩、清脆、爽口,味道清甜等特点,是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磷、钙、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丰富的可溶性固形物。据说常食竹笋能健身抗癌症,属无公害绿色食品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和喜爱,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率高。对满足内销外贸,增加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支援国家四化建设都具很重要的意义。 二、麻竹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麻竹笋原产于南方的热带地区,一向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条件下。那里气候温暖、潮湿,土壤有机质丰富,透气性良好,水分周年供应及时而均匀,积水又不会过多。在这样的环境下麻竹形成了常绿性,根系深而广、好气好湿润而不耐旱不耐寒,另外,它属无性繁殖热带植物,周年生长量很大,要求有机质丰富等特性。因此,在栽培上,要给予类似的生态环境才能获得丰产和稳产。 1、温度 温度是影响麻竹栽培分布的限制因素,它关系到麻竹的生存与产量、品质。 据我镇农业站近几年对麻竹笋高产栽培实验表明:麻竹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37℃,生长停止的最高温为39-40℃,而开始萌发生长温度为10℃,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5℃才能安全越冬。 2、水分 麻竹是常绿性植物,发笋量多,生长快,生长期长,周年要消耗大量的水分。适宜在年雨量1200-2000毫米的地区栽培。本地区雨量虽能满足要求,但由于雨量分布不均匀往往会出现春旱或者9月份以后出现秋旱。此时,由于高温,水分蒸发量大,虽然旱期短,但仍给麻竹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春夏季的阴雨或暴雨,竹园积水,表土被冲刷而流失,使竹笋外露,品质和产量下降,竹母生长不良。因此,在建园时,尤其是在丘陵山地能否解决灌溉问题,能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3、土壤 麻竹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广,如红壤、黄壤、紫色土、冲积土以及壤土、砂壤土、粘壤土等均能利用。因此,在山地、平地江河冲积地等均可种植麻竹。但要获得丰产稳产,就必须有良好的土壤条件。良好的土壤条件应具备以下条件: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要求土壤熟化层在40-60厘米以下,排水透气性良好。 第二部分有关试验情况简析 麻竹笋的增产潜力很大,传统的粗放管理其亩产仅1000公斤左右,而科学的施肥管理则亩产能在3000公斤以上,为探索一套切实可行的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有效地指导、促进我镇“竹笋基地”生产的“三高”,九六年至二000年,本人就麻竹笋高产栽培问题做过多项的试验。现将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试验时间:一九九八年一月至十二月。 二、试验地点、面积:埔田镇祯祥坑村朱文德麻竹园,供试面积12亩。 三、供试肥种:化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农家肥、土杂肥、乌粗、禽畜粪、草木灰。 四、试验做法: 1、选择生长、管理一致,土质、竹龄相同的三类竹园(即二年龄初产竹园、5年龄盛产竹园、10年龄老竹园)为试验地。 2、每类竹园再划分成高施肥量、中等施肥量、低施肥量三种施肥区和一个对照区,三类园共设12个小区。 3、从一月份开始至九月份施肥区的各小区按高、中、低施肥量不同等次的要求,分别于1、3、5、7月份分五次施入相应计划的化肥或农家肥。并登记每次施肥的具体时间及施肥量,肥料种类等,同时,按科学的竹园管理措施进行其它环节的处理;对照区按传统的粗放管理方式,仅在一月份施入与施肥区同等数量的草木灰,其余各月不施任何肥,也不施药防治病虫害(见表(一))。 4、每小区按等距定点取三株调查其全年产量情况及初产笋时间,终产笋时间,并做好登记统计。 5、效果分析。 从表(二)可看出,施肥区从高施肥量到低施肥量,产量呈明显的从高到低下降,五年龄盛产竹亩产达3800公斤,比对照区亩产最高仅1100公斤增产2700公斤,增产率245.4%,二年龄初产竹和十年龄老竹园也呈明显的增产效果,这说明:①要夺取麻竹的高产、稳产必须与其它作物一样需要施肥,且需科学施肥结合其它的增产措施,应改变以往人们种麻竹认为只需施一些草木灰的错误观点;②麻竹的增产潜力很大,要充分挖掘其增产潜力必须科学地增施肥料;③对麻竹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可使其早产笋,延长收获期,

早园竹种植技术要点

早园竹种植技术要点 一、立地条件选择 选择向阳避风的丘陵岗地,坡度15度以下,土壤肥沃,排水透气性良好。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 二、竹母选择 竹母应选用1年~2年生,胸径2cm~4cm,生长健壮、无开花、无病虫害的竹株。竹母的鞭龄2年~3年,来鞭长15cm以上,去鞭15 cm~20cm,留枝下高1m左右削梢,切口成45度,保留枝5盘~7盘,带宿土10kg左右。尽量以当地竹苗为佳,造林成活率高。 三、整地 全垦整地,开穴种植,种植穴60cm×60cm×40cm。 四、种植密度 株行距2m×3m或2m×2.3m。每亩111-133株。 五、栽植时间 10月~11月或翌年梅雨季 六、造林方法 竹母浅栽,栽植深度宜以竹母宿土低于地表4cm左右,分层回土,踏实,浇足水,培土成磨菇形。总的要求是“深挖宕、浅栽竹、紧拥土,浇足水” 七、幼林管理 1、除草。造林后应及时进行松土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每年人工除草2次~3次。 2、施肥。造林后第2年~3年,在母竹和新竹周围块状施肥,每亩施腐熟的畜肥10kg~15kg或饼肥1kg~2kg。 3、浇水和排水。造林后及时进行浇水抗旱。浇水后进行一次浅松土,并覆盖一层稻草。平坦竹地,在竹园中每隔4m~6m,开一条排

水沟;山坡竹地,每隔6m~8m,开一条水平避水沟。 4、留笋养竹。造林后第1年不留笋养竹;第2年每条鞭留种笋1株,一株竹母留种笋2株~3株;第3年后,再留较竹母多2倍~3倍的种笋。 5、钩梢。6月中旬~7月上旬,新竹展叶后进行钩梢,留枝12盘~16盘,视密度并打掉1.0m以下的枝条。 八、成林培育 1、翻地。5月中旬~6月上旬离竹母10cm~15cm进行第一次翻地除草,深度30cm。9月进行第二次浅削除草,翻地深度3cm~5cm。土层不深、肥力不高的竹园,每年秋末冬初加客土3cm左右。 2、施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合理搭配,科学施肥。有条件的应施用笋竹专用肥。氮、磷、钾合理配方为5:2:3。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必须经无害化处理。 基肥:每年秋季,亩施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2000kg~2500kg。 笋前肥:1月中旬,亩施尿素30kg或腐熟人尿粪1000kg。 笋期肥:2月~3月上旬,亩施笋竹复合肥100kg 。 行鞭肥:5月下旬~6月,亩施畜肥2500 kg~3000kg ,配施笋竹复合肥100kg,深施入土20cm。 孕笋肥:9月~10月,亩腐熟人尿粪1000kg,配施笋竹复合肥50kg~100kg,结合灌溉浇施。 3、浇水。秋末冬初,浇水抗旱。 4、留笋养竹 清明节前后一周是留笋养竹的最佳时间,应选近竹母1m范围内,粗壮无病虫的笋作种笋留养,每年每亩留养种笋300支左右,在竹园内分布均匀, 留养种笋应增加20%的系数。竹林的合理结构为亩立竹度800--1000株左右,1年生、2年生、3年生、4年生立竹比例为3:3:3:1。挖去4年生以上老竹和部分4年生竹。 九、覆盖出笋 覆盖时间以11月中、下旬~12月上旬为好。材料采用砻糠、竹叶、稻草,覆盖前进行消毒。 方法:覆盖前在竹地上盖上有机肥料3cm~5cm,浇水渗透至30cm~40cm,盖上30cm砻糠或竹叶,或先铺 10cm的稻草再加30cm

麻竹笋高产种植技术探讨

目录 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 第一部分概说 (1) 一、发展麻竹生产的意义 (2) 二、麻竹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2) 1、温度 (2) 2、水分 (2) 3、土壤 (3) 第二部分麻竹高产栽培技术 (3) 一、园地选择和植穴的准备 (3) 二、适时、合理密植及种植方法 (3) 1、选取良种壮苗 (3) 2、种植前充分准备工作 (4) 3、种植时注意点 (4) 三、麻竹的抚育管理技术 (4) (一)施肥 (4) 1、幼年竹的施肥。 (4) 2、投产竹的施肥 (4) 3、施肥方法 (4) (二)中耕松土和培土抱堆 (5) (三)排水和灌溉 (5) (四)采收技术与留苗更新母竹 (5) 1、适时采收 (5) 2、科学取(采收)笋 (5) 3、合理留苗,更新母竹增强母竹生命力。 (5) 4、病虫害防治 (6) 附件一:麻竹高产性试验情况简析 (6) 附件二:养竹方法浅析 (7) 第一种养竹方法: (8) 第二种留养母竹的方法: (8) 第十年同第六年,并将第一、二年留母的老竹蔸挖除。 (8)

麻竹笋概说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第一部分概说 一、发展麻竹生产的意义 麻竹系牡竹属巨型笋材两用竹,主产于亚热带地区,栽培历史悠久,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重要的经济竹种之一。麻竹又称大叶乌竹,单笋重量可达5千克以上,成年竹直径可达20~25厘米,竹高可达25米。麻竹前两年生长较慢,从第三年开始进入迅速生长期,产笋量和竹杆直径迅速提高。它既是一种经济植物,又是一种绿化河滩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麻竹在温度为-7℃至42℃,PH值在4.5~8的江河两岸、荒滩、荒坡、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长,且栽培管理粗放,病虫害极少,投资成本低,经济价值高,一次投入可长期受益。每年5月至11月为产笋期,产笋期长达半年以上。竹笋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正在成为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畅销商品,而市场潜力大。就国内市场而言,就需要培育几百万亩高产笋用林才能满足其需要。目前,国际市场上笋片、笋干的消费量达500万吨以上,但市场远未饱和,可见市场前景广阔。麻竹除笋用外,其竹秆粗大,茎直,可作建筑材料、竹筏、水管及抬扛等用。麻竹竹壁厚,但竹质较松软,通过工艺加工为板材,其经济效益更高。产品不论鲜笋或加工制成的干笋、罐头笋、咸笋、酸笋等都具有肉质细嫩、清脆、爽口,味道清甜等特点,是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和磷、钙、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丰富的可溶性固形物。麻竹竹叶巨大,叶长15~35厘米、宽4~8厘米,可用于制作斗笠、船篷、蓑衣及包装用品。近年来还利用竹叶提取黃酮、叶蛋白以及一些抗衰老物质,并制作竹叶酒、竹汁饮料等。 二、麻竹生物学特性及适宜的环境条件 麻竹笋原产于南方的热带地区,一向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条件下。那里气候温暖、潮湿,土壤有机质丰富,透气性良好,水分周年供应及时而均匀,积水又不会过多。在这样的环境下麻竹形成了常绿性,根系深而广、好气好湿润而不耐旱不耐寒,另外,它属无性繁殖热带亚热带植物,周年生长量很大,要求有机质丰富等特性。因此,在栽培上,要给予类似的生态环境才能获得丰产和稳产。 1、温度 温度是影响麻竹栽培分布的限制因素,它关系到麻竹的生存与产量、品质,麻竹在温度为-7℃至42℃均可成活生长。据农业局近几年对麻竹笋高产栽培实验表明:麻竹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3-37℃,生长停止的最高温为39-40℃,而开始萌发生长温度为10℃,冬季最低温度不低于零下7℃才能安全越冬。 2、水分 麻竹是常绿性植物,发笋量多,生长快,生长期长,周年要消耗大量的水分。适宜在年雨量1200-2000毫米的地区栽培。本地区雨量虽能满足要求,但由于雨量分布不均匀往往会出现春旱或者9月份以后出现秋旱。此时,由于高温,水分蒸发量大,虽然旱期短,但仍给麻竹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春夏季的阴雨或暴雨,竹园积水,表土被冲刷而流失,使竹笋外露,品质和产量下降,竹母生长不良。因此,在建园时,尤其是在丘陵山地能否解决灌溉问题,能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关键。

雷竹的丰产栽培技术_项瑜

20009年 第7卷 第3期 31 世界竹藤通讯 WORLD BAMBOO AND RATTAN 化乐果、甲基对硫磷、甲拌磷等6项不得检出;(11)硝酸盐(以NaNO 3计)≤1200:(12)亚硝酸盐(以NaNO 2计)≤4。 6 运输与贮存6.1 包装 捆装、盒装或篮装。包装容器要求清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无霉变现象。每批产品包装规格、单位、质量必须一致,如用塑料箱包装,严禁二次污染。6.2 标志、标签 包装箱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地,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或批号并附合格证。6.3 运输 包装箱在运输时应轻装轻卸,防止机械碰撞,不得摔掷,重压,避免雨淋、日晒、受潮 和污染,保持包装完好。无包装商品笋在运输时,也应轻拿轻放,不得摔扔、重压,防止机械碰撞。6.4 贮存 应贮存于清洁、湿润、阴凉的库房内,堆放整齐,并远离热源。 参考文献 1 陈松河,郑清芳.黄甜竹笋用林丰产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竹子研究汇刊,2001,20(1):61-67. 2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33 3 3-2001)无公害竹笋质量要求.3 白洪青,周支娥.有机早园笋主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 林业科技开发,2007,21(3):93-94. 雷竹的丰产栽培技术 项瑜 张乃华 汪爱君 程剑明 项步乾 (浙江省淳安县林业局 311700) 摘 要: 雷竹被认为是当今最具潜力的常绿植物。本文系统地总结了雷竹的一系列丰产栽培技术措施,为发展雷竹获得“一优二高”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 雷竹;丰产技术;营养 High-yield Cultivation of Phyllostachys praecox Xiang Yu, Zhang Naihua, Wang Aijun, Cheng Jinming, Xiang Buqian (Chun’an Forestry Bureau, Chun’an Zhejiang Province 311700) Abstract: Phyllostachys praecox is considered as the most potential evergreen.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for the species and provided a scienti ? c basis for developing Phyllostachys praecox towards high quality and high yield.Key Words: Phyllostachys praecox , high-yield technology, nutrition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D.Chu et C.S.Chao f.Prevernali S.Y.Chen et C.Y.Yao)属刚竹属(Phyllostachys ),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和最具潜力的常绿植物。种雷竹具投资少,成本低,出笋早,笋期长,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效益好,一次栽培便可永续利用等的优势。雷竹笋肥大粗壮,壳薄肉厚,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富含纤维素和各种维生素及氨基酸,据分析含蛋白质2.71%,脂肪0.52%,总糖3.54%,均高于其它笋类,被列为“素食第一品”,是减肥和防止肠癌的优质纯天然绿色健美和保健食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品质不断改善,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严,对优质纯天然食品需求量与日俱增,竹笋价格一直坚挺,2009年春节期间杭州、余杭、千岛湖等市场价分别为56元/kg、54元/kg、58元/kg。市场前景看好,倍受世人的青睐。 为了发展雷竹,千岛湖从临安等地引进许

竹子栽培技术要点 一

竹子栽培技术要点一、育苗(一)种子育苗(以毛竹为例)1、苗圃地选择:苗圃地要选择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的酸性砂质壤土。2、整地作床:冬季对育苗地进行深翻,深度30厘米深,同时施入基肥。早春对土壤进行细整后,做成宽1米,长以地形而定的苗床。3、播种: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10°C时进行播种。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温水浸种,并每天换一次清水,连续浸种两天,待种子充分吸水膨胀后即可捞出播种。播种方法可分为点播、条播和撒播。但点播较有利于管理和节约种子,播种穴的株行距为20×20厘米,穴深1厘米,每穴播种子15粒左右。每亩用种1.5—2公斤。播种后覆土0.5厘米。床面上再盖1厘米厚的稻草,以保持土壤湿润。毛竹种子无休眠期。种子采收后就能播种。有温室或塑料大棚的地方,最好在秋季种子采收后播种,因此时种子发芽率高,毛竹种子采收后发芽率为50%。放置第二年春季后,发芽率降至20%左右,一年后无发芽能力。4、苗圃管理:(1)洒水。播种结束盖草后,立即洒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土壤缺水时,应及时洒水补墒,这是保证种子出苗的重要环节。(2)搭荫棚,当有50%以上竹苗出土后,应及时搭起荫棚,揭去盖草。荫棚的透光度初期为40%,随着竹苗分蘖次数的增加,透光度可扩大为60%。秋后拆除荫棚。(3)除草、培土,竹苗出土后,对苗床的杂草要及时进行清除,对因洒水冲刷裸露的种子要及时进行培土,除草后要及时洒水,以利于竹苗与土壤密接。(4)追肥和防治病虫。竹苗容易发生病虫害。当出苗达80%以上时,应每隔10天喷一次波尔多液,可防治多种病害。苗木生长初期每隔10天用0.5%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二)埋鞭育苗:在成林的毛竹林里,挖掘2—4年生健壮的竹鞭,截成40—50厘米长的鞭段,也可以挖掘2—8年生实生苗和实生苗造林的3—4年生幼林里的小竹鞭,截成20厘米长,进行埋鞭育苗。埋鞭时,在苗床上每隔30厘米开一条育苗沟,沟深20厘米,宽20厘米,施入基肥,将竹鞭平放于育苗沟中,盖土10厘米左右,浇水后用地膜覆盖。埋鞭苗造林具有成林快的特点。埋鞭苗一般1—2年就可造林。埋鞭的时间以秋季和早春为好。二、竹林营造(一)移竹造林1、林地选择:选择疏松、湿润、肥沃、土层深度达50厘米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酸性、微酸性或中性砂质壤土或砂质土为宜。秦巴山区最好选择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腰和山麓地带的缓坡地,地下水位低的河滩地、溪畔沟边河岸、村宅四旁边缘栽植较为理想。2、整地:生产中多采用穴状整地。挖穴前,先确定造林密度及株行距,笋材两用毛竹林其株行距为3×4米或4×4米,材用林及丰产竹林的密度可大些。挖栽植穴的规格为长80厘米,宽60厘米,深50厘米,挖穴时表土和底土分别置于穴的两侧,穴挖好后将表土回填底部,有条件的地方可施入有机肥。3、母竹的选择:选择1—2年生、3—6厘米粗、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分枝低,枝叶繁茂,鞭色鲜黄,鞭芽饱满,鞭根健全的单株。 4、母竹的挖取和运输:挖母竹时,首先要确定竹鞭的方向。一般竹鞭走向多数和第一层枝盘方向一致。挖竹时,在距母竹40厘米处用锄轻轻挖开土层,找到竹鞭,再沿母竹来去鞭方向呈椭圆形挖好,来鞭留30厘米,去鞭留40厘米截断。其次要保护好竹鞭,尽量做到少伤竹鞭、鞭根和笋芽,更不能强行用力摇动种竹,以免损伤连接点。母竹挖好后,留枝3—4盘去梢,并使切口平滑。短距离运输可不必包扎,长途运输必须包扎,中途要进行洒水,上下车要轻搬轻放。 5、栽植季节与方法:竹子栽植的季节一般在每年秋冬季和春季,即10月至翌年的2月是其造林的好季节,我市春季春旱较为严重,而秋季阴雨天气较多,所以秋季是我市栽竹的最好季节。栽植时,解除母竹上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中,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先填表土、后填心土,四周踏实,浇足“定蔸水”后,再行覆土,覆土深度比母竹原土部分高3—5厘米,最后用1×1米地膜覆盖,地膜四周用土埋实。三、抚育管护(一)松土除草:每年两次,第一次在5—6月间。第二次在7—8月间杂草种子尚未成熟前进行。(二)施肥:为促使竹子更新生长,提早成林,竹林应及时追施肥料。以农家肥和化肥并用效果好。在秋冬季施入饼肥、土杂肥等有机肥,有利于孕笋越冬。在春夏季节施入人粪尿、化肥,可及时满足竹子生长发育的需要。(三)间伐:新竹萌发快,数量多,

竹笋种植技术

竹笋种植技术

————————————————————————————————作者:————————————————————————————————日期:

一造林基地选择 选择海拔500米以下,坡度小于15度,背风向阳,光照虫蛀,交通方便,靠近水源的坡耕地、丘陵岗地,土壤为沙质壤土或红、黄壤土,pH值5-7.5,土层深50厘米以下,疏松透气,排灌水良好。 二、造林技术 1、林地整理:全面整理林地,全面整地,垦挖深度30厘米以上,清除石块、树兜、竹兜、按定植点挖长80厘米、宽40厘米、深40厘米的定植穴,每亩挖穴60-100个。 2、母竹选择:选择分枝较低、节间较短、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胸径2-4厘米的1-2年生优良种竹。覆盖后的竹园不易采挖母竹。 3、母竹的挖掘和运输:挖取母竹时留来鞭20厘米、去鞭30厘米,不伤鞭芽和螺丝钉,保留健壮笋芽4个以上,每株母竹带土10公斤以上。竹鞭发黑的不能做母竹。挖取的母竹应削去竹梢,留枝4-7档,削口平滑不开裂,枝叶浓密可适当修剪枝叶。精良就近挖取母竹,随挖随栽。需长距离运输的选择夜间,做好保湿措施,运到目的地后尽快栽植。 4、造林时间和方法:雨水条件好,一年四季都可以栽植。以1-3月冬春季节和5-6月梅雨季节在职成活率较高。栽植时保护竹鞭平置,来去鞭方向一致并与等高线平行,深20-25厘米,鞭土密接,下紧上松。浇水保湿,搭架防风摇动。每亩60-100株。 三、幼林管护 1、补植:造林后对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地块要及时进行补植,促进尽早均匀成林。 2、水分管理:栽植后连续干旱,需浇水灌溉,5天一次,以浇透为度,保持土壤湿润。可用杂草铺在竹兜周围保湿。 3、除草松土:一年三次,第一次二月对竹株四周浅削10厘米,无鞭处深翻;第二次5-6月深翻30厘米;第三次9-10月施人粪尿5公斤;第二年,每亩2月沟施标准氮肥20公斤,5-6月撒施复合肥30公斤翻入土中,9-10月施人粪尿1吨;第三年,每亩2月沟施标准氮肥40公斤,5-6月撒施复合肥50公斤翻入土中,9-10月施人粪尿2吨。 5、母竹留养:挖取留远,挖小留大,挖密留稀,选留均匀健壮的竹笋培养母竹,促使提早成林。造林后第一年,每株母竹留母竹笋1-2株,每亩留养竹100-150株。造林后第二、第三年,每株母竹留母竹笋2-3株,每亩留养竹200-300株。 6、竹林间种:新造林地前前两年可套种豆科等矮秆农作物、药材及经济作物,以耕代抚。不宜间种芝麻、玉米等对竹林生长有影响和对地力消耗大的作物。 7、竹林保护:禁止农蓄进入竹林,防治病虫;冬季摇雪,防止雪压。 四、成林丰产技术 1、立竹结构调控:每亩立竹株数控制在600-800株/亩,分布均匀,立竹胸径2-4厘米,竹株年龄结构分别为1-3年生竹各占30%,4年生竹占10%。每年每亩留养竹150-200株,留养季节以出笋盛期为主,选留均匀分布的健壮竹笋培养母竹。除在空堂地、边缘地适当留养4年竹外,其他4年以上的老竹在6月份全部连兜挖除,对过密的竹株、细弱竹、病虫竹也应挖除。不宜采取砍伐的方法。 2、钩梢:四月底五月初,采取摇梢的方法,要下的笋梢可食用或加工笋干;6月到9月,采用钩梢或刀削竹梢的方法,削口平滑不开裂,钩梢时留枝10-12档。以6月钩梢效果较好。 3、土壤管理;锄草松土一年两次,6月深翻松土,深度20-30厘米,8-9月浅削松土,深度10-20厘米。土层浅薄地块,11-12月份,每亩加土20吨左右。加土时可与施有机肥结合进行,也可结合挖排水沟,就地取土。 4水分管理:干旱季节浇水灌溉,主要是8-9月笋芽分化期和冬季地面覆盖前保证土壤水分充足。采取竹林浇灌或喷灌,有条件的竹园提倡应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灌水量根据土壤干旱程度及灌水间隔时间长短一般每次一亩10吨左右。同事必须重视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和防止多雨季节积水。 5、肥料管理: (1)、施肥原则: ①、合理施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环境,改进施肥技术、因土、因竹平衡协调施肥,以地养地。 ②、增施有机肥,提倡使用经腐熟达到无公害要求的有机肥,控制使用未经腐熟的人畜粪肥、饼肥。农家肥必须高温发酵,以杀死各种寄生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公害化卫生要求。禁止

雷竹.资料

雷竹 百科名片 雷竹(CV.Ventricousinternode),又名早竹、早园竹,别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雷竹原产于浙江临安、安吉、余杭,1999年在乐山市种成功。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故称之为“雷竹”实为早竹之变种。 特点 1、秆高7-11米,径达4-6厘米。节间较短而均匀,幼竿密被白粉。出土后的竹笋经25-30天生长,成为幼竹,开始放叶,再经10-20天,幼竿竿形生长即告完成。雷竹有“笋用竹之王”的美称。 雷竹 2、发笋力强。集约经营的雷竹林,年产竹笋每亩可达到1.5-2吨。现通过对林地覆盖、施肥、增温等措施,可使其提前至春节前后出笋,或是“二季”出笋,从而使产量的竹笋价格成倍翻番。 3、最适合生长于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山麓平缓坡地或房前屋后平地,在河漫滩、半阳性缓坡也能较好生长,但在积水严重的低洼地、板结平地生长不良。 4、集约经营的雷竹笋用林,年每亩的产值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5、适宜在低海拔退耕还林地段和四旁大力发展。 优势 雷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具有八大优势:①出笋早。在所有的竹笋品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术,春节前就有雷笋出土。②出笋期长。春笋3月初至4月底出笋, 竹笋 秋笋10-12月出笋。③产量高,效益好。雷笋亩(1亩=1/15公顷,下同)产可达3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万多元。④笋味鲜美,营养丰富。雷竹笋

含蛋白质2.74%、脂肪0.52%、糖3.54%。⑤连年出笋,产量稳定,个体粗大,壳薄肉肥。⑥成本低,用工少。肥料投资只需5%左右,培养管理用工每亩只需20个劳动日。⑦周期短,见效快。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达高产。⑧适应范围广。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缓坡均适宜栽培,而且一年种竹,永续利用。 编辑本段特征 形态特征 雷竹的地下茎属单轴型,竹杆散生,分枝二叉。杆高6-10米。胸径4-8厘米,节间长15-20厘米。杆箨光滑无毛,有较密的褐斑,无箨耳及遂毛,箨舌中度发达,两侧下延,叶反转皱折。雷竹新杆节下有一圈白粉环,近节下缩小变细,中部肿胀变粗,这咱现象在培育好的竹林中较明显。雷竹每小枝多数5-6叶,多达9-10叶。竹叶狭小且瓦状卷曲。 生物学特征 雷竹性文雅,质脆弱,喜肥沃,怕积水,鞭细根少。3月初开始出笋,4月底结束,5月份新竹生长,抽枝展叶,6月份开始地下鞭生长,8月开始笋芽分化,10-11月有部分秋笋出土。雷竹以1年为一个周期,连年出笋。在年平均温度15.3℃、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在出笋期与笋芽分化期要求有充足的降水,雷竹能忍耐-13.1℃的低温,但大雪往往对雷竹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是雷竹竹杆壁薄性脆,易遭雪压折断。雷竹对土壤要求为疏松的沙质壤土,pH值微酸至中性,普通红壤与黄壤也适宜栽培。雷竹要求纯林栽培,集约经营,不宜与其它竹类混栽。近几年,雷竹经常开花,大部分发分在新竹,其开花率可达20%,但没有发现种子。 编辑本段造林技术 由于雷竹没有种子,所以雷竹造林一般采用移母竹造林或鞭节育苗造林。但鞭节育苗,要发展成高产竹林,速度慢、不经济、所以在生产中通常采用移母竹造林。 加工 造林选择及整地 造林地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好。一般的普通红壤、黄壤都适宜栽培,pH要求微酸

雷竹栽培和管理技术11

雷竹栽培和管理技术 造林技术 一、林地选择 造林地以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坡度平缓、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通气、排水良好的乌沙土和沙质壤土为好,一般的红壤、黄壤也适宜栽培。PH要求微酸至中性。盐碱土、死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 二、全垦整地 一般采用全垦整地,深达30厘米左右,消除林地中石头、树蒲头、竹蒲头。然后每亩挖40个定植穴,穴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挖平。 三、母竹选择 母竹好坏关系到造林的成活率和成林的快慢,所以选择母竹很重要,除要有个好品种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以l-2年生为好,竹鞭处于幼壮龄阶段,具有饱满的笋芽,较强的抽笋发鞭能力。梅季种竹或秋季种竹,可用当年新竹造林。 2、粗度一般胸围8-15厘米为好,过大过小均不适宜。 3、母竹除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和无病虫害外,分枝要低,分枝低可降低母竹高度,防风效果好,造林成活率高。 四、挖掘与运输 1、最好在林缘或稀疏竹林中选择符合标准的母竹,然后确定母竹行鞭方向。一般最下一盘分枝的方向与去鞭方向大致相同。根据竹鞭方向,按来鞭16厘米,去鞭33厘米挖去母竹。挖时不要扳摇竹秆,以免扭断竹秆与竹鞭连接处的螺丝钉和损伤鞭芽。母竹带宿土10公斤以上。挖起后应立即斩梢,切口要平,呈45度角,带5-7盘枝。 2、母竹运输 母竹在运输过程中,要保护好鞭芽和螺丝钉,装卸过程中应尽量小心;缩短途中运输时间。远距离要进行包扎,覆盖,喷水保湿,减少蒸发。 五、栽竹季节 一般春季2月、梅季6月初、秋末9-10月种竹比较好。 梅季种竹优越性 1、增加栽竹季节,丰富母竹来源,每株母竹价格比春、秋季低1元左右,加快竹笋发展速度。 2、梅季正是竹鞭行鞭期,挖取母竹后,竹林能立即行鞭,填补空穴,当年就能恢复,不影响母竹园产量,农民愿意出卖母竹。 3、成活率高,发鞭快,出笋成竹多。 4、梅季种竹前期发的新鞭,次年就能出笋,比秋季种竹提早-年成林,相当于春季种竹。 梅季种竹效果好,是由于梅季雨水多,湿度大,竹子生理活动旺盛,并正处于新竹已长成,由地上部分生长转入地下部分生长的转折点,因此梅季种竹立即发根行鞭,成林快。 梅季种竹注意事项: 1、梅季种竹时间应选择在刚好入梅时或入梅前几天为好。梅季后期不宜种竹,因出梅后马上进入高温干旱的伏天。 2、母竹选用上年或当年新竹,因新竹生理活动旺盛,种后发鞭快。 3、多带宿土,每株母竹带10公斤以上。 4、梅季种竹以雨前种植为好,如果情天干燥,种时就应浇水,最好覆土大半后用淡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