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摘要

在本文中,系统地介绍了空调制冷的原理、硬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和各部分逻辑功能电路的设计。文中,还解决了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问题。采用了稳压电源的抗干扰、A/D转换抗干扰以及键盘输入接口的消抖处理。

本文设计的空调制冷系统,它是一个完整的单片机系统。系统采用Intel公司生产的80C51单片机,通过A/D转换器将温度传感器采集来的温度数据送入单片机,单片机将采集的数据与设定温度相比较决定压缩机的工作状态,空调的心脏是压缩机,单片机通过对制冷压缩机的控制,实现了空调的制冷。

关键词:

空调制冷压缩机 A/D转换器抗干扰单片机

Abstract

The theory of refrigeration of air-condition, the hardwork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its use and the design of various parts of logic functive circuit was introduced by the numbers in this paper. The question of anti-jamming of Single Chip Micyoco (SCM) was solved. The anti-jamming of regulated electrical source and A/D conversion and the antiquiver treatment of keyboard input interface was used.

The refrigeration system of air-condition designed in this paper is a integrated SCM. The 80C51 SCM produced by Intel Company was used, the data collected by temperature sensors was sent to SCM through A/D conversion, then SCM decided the work condition of compressor threugh comparing the data collected with set temperature, the compressor is the heart of air-condition, SCM carried out the refrigeration of air-condition through controling the refrigerative compressor.

Key words:

refrigeration of air-condition; compressor; A/D conversion; anti-jamming; Single Chip Micyoco.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 (1)

一、空调 (1)

二、空调的工作原理 (1)

三、空调的功能 (1)

第二节单片机 (2)

第三节单片机与空调控制系统 (3)

第二章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4)

第一节硬件电路设计 (4)

第二节软件设计 (7)

第三节总体方案示意图 (16)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前言

随着能源的日趋减少,大气污染愈加严重,节能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众所周知,空调正朝着节能、舒适、静噪于一体的方向发展。如变频空调,它刚一问世,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家用中央空调将全部居室空间的空气调节和生活品质改善作为整体来实现,克服了分体式壁挂和柜式空调对分割室的局部处理和不均匀的空气气流等不足之处。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安装可实现美观典雅和舒适卫生的和谐统一,是国际和国内的发展潮流。可以预料,下世纪的空调将会以更快的步伐向前发展。目前空调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空调的主要功能是改变室内温度。

由于微电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从家用电器、机电一体化产品到航空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工程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等各个领域,微型计算机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今,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产力的水平。

微型单片机系统以其体积小、性能价格比高,指令丰富、提供多种外围接口部件、控制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电产品和工业控制系统中,在温度控制领域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空调

一、空调

“空调”(room air conditioner) 即房间空气调节器,是一种用于给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提供处理空气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

二、空调的工作原理

空调器的制冷系统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和毛细管四个主要部件组成。按照制冷循环工作的顺序,依次用管道连接成一个整体。系统工作时、蒸发器内的制冷剂吸收室内空气的热量而蒸发成为压力和温度均较低的蒸气,被压缩机吸入并压缩后,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均升高,然后排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气在冷凝器内通过放热给室外空气而冷凝成为压力较高的液体。制冷剂液体通过毛细空的节流,压力和温度均降低,再进入蒸发器蒸发,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工作,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三、空调的功能

1、降温

在空调器设计与制造中,一般允许将温度控制在16~32℃之间。如若温度设定过低时,一方面增加不必要的电力消耗,另一方面造成室内外温差偏大时,人们进出房间不能很快适应温度变化,容易患感冒。

2、除湿

调器在制冷过程中伴有除湿作用。人们感觉舒适的环境相对湿度应在40~60%左右,当相对湿度过大如在90%以上,即使温度在舒适范围内,人的感觉仍然不佳。

3、升温

热泵型与电热型空调器都有升温功能。升温能力随室外环境温度下降逐步变小,若温度在-5℃时几乎不能满足供热要求。

4、净化空气

空气中含一定量有害气体如NH3、SO2等,以及各种汗臭、体臭和浴厕臭等臭气。

空调器净化方法有:换新风、过滤、利用活性碳或光触媒吸附和吸收等。 A、换新风:利用风机系统将室内潮湿空气往室外排,使室内形成一定程度负压,新鲜空气从四周门缝、窗缝进入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B、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可以再生,将吸附(收)的氨气、尼古丁、醋酸、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释放掉,可重新使用。

5、增加空气负离子浓度

空气中带电微粒浓度大小,会影响人体舒适感。空调上安装负离子发生器可增加空气负离子度,使环境更舒适,同时对降低血压、抑制哮喘等方面有一定医疗效果。

第二节单片机

单片机是指一个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完整计算机系统。尽管他的大部分功能集成在一块小芯片上,但是它具有一个完整计算机所需要的大部分部件:CPU、内存、内部和外部总线系统,目前大部分还会具有外存。同时集成诸如通讯接口、定时器,实时时钟等外围设备。而现在最强大的单片机系统甚至可以将声音、图像、网络、复杂的输入输出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

单片机内部也用和电脑功能类似的模块,比如CPU,内存,并行总线,还有和硬盘作用相同的存储器件,不同的是它的这些部件性能都相对我们的家用电脑弱很多,不过价钱也是低的,一般不超过10元即可......用它来做一些控制电器一类不是很复杂的工作足矣了。我们现在用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排烟罩、VCD 等等的家电里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主要是作为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

它是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的(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

别。

单片机是靠程序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独特的一些功能,这是别的器件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有些则是花大力气也很难做到的。一个不是很复杂的功能要是用美国50年代开发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这些纯硬件来搞定的话,电路一定是一块大PCB板!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国70年代成功投放市场的系列单片机,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只因为单片机的通过你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第三节单片机与空调控制系统

空调控制系统要控制的是空气温度,是通过压缩机的运行、停止控制的,实际上单片机直接控制的是压缩机的工作状态。该系统要实现以下功能。

(1)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压缩机工作:控制参数是温度,被控参数是压缩机电路通、断的工作状态。

(2)设置希望的环境温度值:由人手动控制。

(3)显示设定的温度值

第二章基于单片机的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第一节硬件电路设计

一、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1)该制冷系统由80C51单片机系统即可实现。电源由220V市电经直流电源转化为+5V直流电压,采用内部时钟电路。

(2)选用热敏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和ADC0809转换器。温度传感器产生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后,由P0输入。ADC0809由P3.0启动转换,由P3.1控制输出。信号传输采用无条件输入方式,启动A/D转换后延时100μs从P0口采集数据。时间延迟由T0实现。

(3)温度设置信号由脉冲电路产生,为简化系统,通过导线分别与单片机

、引脚相连,以中断方式工作。

(4)利用交流固态继电器控制制冷压缩机工作状态。继电器由P3.7驱动。

(5)两位显示器温度的共阳LED七段码分别由P1口、P2口驱动。

二、单片机时钟电路设计

时钟电路是计算机的心脏,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MCS-51单片机允

许的时钟频率典型值为12MH

Z

80C51单片机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荡器。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为XTAL1,输出端为XTAL2,分别是80C51的19脚和18脚。在XTAL1和XTAL2两端跨接石英晶体及两个电容就可以构成稳定的自激振荡器。如图1所示:

石英晶振起振后要能在XTAL2线上输出一个3V左右的正弦波,使MCS-51片内的OCS电路按石英晶振相同频率自激震荡。通常,OCS的输出时钟频率f osc 为0.5MH Z~16MH Z,典型值为12MH Z电容器C1和C2通常取30pF左右,对震荡频率有微调作用。调节它们可以达到微调震荡周期f osc的目的

图1振荡电路

三、复位及复位电路设计

复位是单片机的初始化操作。其主要功能是把程序计数器PC值初始化为0000H,使单片机从0000H单元开始执行程序。除了进入系统的正常初始化之外,程序运行出错或操作错误使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时,为摆脱困境,也需要按复位键重新启动单片机。

RST引脚是复位信号的输入端,高电平有效,其有效时间应持续24个震荡周期(即两个机器周期)以上。若使频率为6MH

的晶振,则复位信号持续时间

Z

超过4μs才能完成复位操作。

复位操作由上电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为两种方式。

上电自动复位是通过外部复位电路的电容充电来实现的,其电路如图所示。

的上电时间不超过1ms,就可以实现自动上电复位,即接通电源就只要电源V

CC

完成了系统的复位初始化。

按键手动复位分为电平方式和脉冲方式两种。其中,电平复位是复位端通过电阻与V

电源接通而实现的。脉冲复位是利用RC微分电路产生的正脉冲来实现的。

CC

复位电路虽然简单,但其作用非常重要。一个单片机系统能复正常运行,首先要检查是否能复位成功。

参数的计算:

在本系统中,我采用了按键电平复位方式的复位电路,同时选用晶真的典型值12MH

,通过经验可将电阻值分别定为100Ω和8.2KΩ,电容值定为10μF,

Z

这样,即能保证复位信号高电电平持续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可以使系统正常运行。

系统的复位电路如图2所示:

图2系统的复位电路

四、按键接口设计

按键所用开关为机械弹性开关,均利用了机械触点的合、断。一个电压信号通过机械触点的断开、闭合过程,由于机械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地接通,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断开。因而,在闭合和断开的瞬间均伴随着一连串的抖动,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械特性决定,一般为5~10ms。

按键输入电路由按键K1和K2组成。这2个按键分别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引

脚P

3.1和P

3.2

。按键K1为“升温”控制键;K2为“降温”控制键,分别对应于2

个LED显示器,用于设置两位温度值。

当按键K1、K2按下时,相应的单片机输入引脚P

3.1和P

3.2

只能监测到低电平。

要将按键与一个反相器串接后再与单片机相连。

为防止按键按下时由抖动,还要设计一个消抖电路。消抖电路由一个电阻和按键K串接在+5V和地之间,一个电容和按键并联构成。

按键输入电路如图3所示:

图3按键输入电路如图

参数的确定:

按键的抖动时间常数为τ。R-C消抖电路的时间常数取τ=10ms,其计算公式为:

τ=RC (1)

经验取电容值为:C=0.1μf,根据式1得:

R=τ/C=10KΩ(2)

五、系统设计电路图

系统由单片机复位电路设计电路、A/D转换的设计电路、稳定电源设计电路、交流固态继电器设计电路、LED显示电路、传感器测温电路和按键接口电路组成。其完整电路图如图4所示(见附录)。

第二节软件设计

一、主程序模块及其流程图

主程序主要包括设置、显示默认调节温度为20℃和进行系统初始化(设定中断、定时方式等)工作。如图5所示:

图5主程序流程图

ORG 0030H

MAIN: MOV R7, #20H ;上电后默认设定温度20℃

ACALL DISPLAY ;显示默认设定值

MOV TCON, #05H

MOV TMOD, #02H ;循环定时方式

MOV TH0, 0CEH ;延时100μs

MOV TL0, 0CEH

SETB TR0 ;启动定时

MOV IE, #87H ;开中断

SJMP “$

二、温度设定中断子程序及其流程图

包括“升温”和“降温”两段程序,它们的内容相仿。当手按下“升温”按键,单片机判断是否大于温度上限30℃,若没超过上限,则将其值升高1℃,调整为十进制,显示新值。若超过温度上限则返回。升温设置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温度设置流程图

升温设置程序代码:

ORG 0050H

UP: PUSH A

CJNE R7, #30H, GOUP ;最高为30℃

SJMP UPEND

GOUP: MOV A, R7

ADD A, #01 ;升高1℃

DA A ;调整为十进制

MOV R7, A

ACALL DISPLAY

UPEND: POP A

RETI

降温时,先判断手动设定温度是否超过温度下限,若低于10℃,若低于10℃,则返回,反之,将其值降低1℃。调整为十进制,显示新值。降温设置如图7所示:

图7降温流程图

降温设置程序代码:

ORG 0060H

DOWN: PUSH A

CJNE R7, #10H, GODOWN ;最低10℃

SJMP DOWNEND

GODOWN: MOV A, R7

CLR C

SUBB A, #01 ;降低1℃

JNB PSW.6, GOON ;调整为十进制

SUBB A, #06

GOON: MOV R7, A

ACALL DISPLAY

DOWNEND: POP A

RETI

三、温度显示子程序及其流程图

将2位表示设定温度值的压缩BCD码拆分,查表得到相应的共阳LED码,分别送往P1、P2口。流程图如图8所示:

图8显示子程序流程图

ORG 0075H

DISPLAY: MOV DPTR, #LEDTAB ;LED显示码表首MOV A, #0FH ;取各位

ANL A, R7

MOVC A, @ DPTR+A

MOV P1, A

MOV A, #0F0H ;取十位

ANL A, R7

WAP A

MOV A, @DPTR+A

MOVC P2, A

RET

ORG 0090H

LEDTAB: DB 0C0H,0F9H,0A4H,0B0H,99H;共阳显示码DB 92H,82H,0F8H,80H,90H

四、定时中断子程序

定时中断程序模块完成控制系统的核心工作,根据环境温度控制压缩机电路,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

(1)读取温度信号值。

(2)转换为对应的温度值。

(3)与设定值比较决定压缩机电路状态。

将P0口输入量转化为温度值的方法分析如下:

图ADC0809的基准电压为5V,所以P0口数据值对应的电压值:

V

T =P

/256×5(V) (3)

计算时,取其整数部分:

T=210-[(10×P

)/256] (4)定时中断程序流程图9如下:

图9定时中断子程序流程图

ORG 0100H

TIME: PUSH A

SETB P3.1 ;输入数据

SETB P3.0 ;启动下一次模/数转换

MOV P0, #0FFH

MOV A, P0

MOV B, #10 ;转换为温度值,忽略小

MUL AB ;数部分(B)=[(10×P)/256]

MOV A, #210

CLR C`

SUBB A, B

MOV B, #10 ;转换为BCD压缩码(因

DIV AB ;A内温度值小于100,故可

SWAP A ;用程序中的转换方法)

ADD A, B ;(A)=T

CJNE A, R7, CON ;与设定温度比较CON: JNC STOP

SETB P3.7 ;启动压缩机

SJMP TIMEEND

STOP: CLR P3.7 ;停止压缩机TIMEEND: POP A

RETI

END

完整程序清单如下:

ORG 0000H

SJMP MAIN

ORG 0003H

SJMP UP

ORG 000BH

AJMP TIME

ORG 0013H

SJMP DOWN

主程序:

ORG 0030H

MAIN: MOV

R7, #20H

ACALL DISPLAY

MOV TCON, #05H

MOV TMOD, #02H

MOV TH0, 0CEH

MOV TL0, 0CEH

SETB TR0

MOV IE, #87H

SJMP “$

温度设定中断子程序:

UP: PUSH A

CJNE R7, #30H, GOUP

SJMP UPEND

GOUP: MOV A, R7

ADD A, #01

DA A

MOV R7, A

ACALL DISPLAY

UPEND: POP A

RETI

温度设定中断子程序:

ORG 0060H

DOWN: PUSH A

CJNE R7, #10H, GODOWN

SJMP DOWNEND

GODOWN: MOV A, R7

CLR C

SUBB A, #01

JNB PSW.6, GOON

SUBB A, #06

GOON: MOV R7, A

ACALL DISPLAY

DOWNEND: POP A

RETI

显示子程序:

ORG 0075H

DISPLAY: MOV DPTR, #LEDTAB

MOV A, #0FH

ANL A, R7

MOVC A, @ DPTR+A

MOV P1, A

MOV A, #0F0H

ANL A, R7

SWAP A

MOV A, @DPTR+A

MOVC P2, A

RET

ORG 0090H

LEDTAB: DB 0C0H,0F9H,0A4H,0B0H,99H

DB 92H,82H,0F8H,80H,90H

定时中断子程序:

ORG 0100H

TIME: PUSH A

SETB P3.1

SETB P3.0

MOV P0, #0FFH

MOV A, P0

MOV B, #10

MUL AB

MOV A, #210

CLR C`

SUBB A, B

MOV B, #10

DIV AB

SWAP A

ADD A, B

CJNE A, R7, CON

CON: JNC STOP

SETB P3.7

SJMP TIMEEND

STOP: CLR P3.7

TIMEEND: POP A

RETI

END

第三节总体方案示意图:

经过上所述,该制冷系统总体方案示意图如图10所示: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初步设计)

综合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建筑物是一幢具有商业、餐饮、娱乐、办公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办公楼,地处繁华都市上海。总层数为6层(含地下一层),其中地上首层为商场、超市;二层为中餐厅、西餐厅;三层为娱乐城、大小包厢(酒吧、咖啡间);四、五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区域;地下室为中央空调机房及停车场。地下一层、地上一二三层层高均为4.5m,四、五层层高为3.8m,建筑物地面总高度为22.6m。总建筑面积约为6800㎡,空调面积4722㎡,计算冷负荷为916.537kW,建筑面积冷负荷指标为194W/㎡。 该建筑物有关资料如下: 1、屋面 结构与表1-6(b)中序号1相同,保温材料为沥青膨胀珍珠岩,厚度为50mm。 2、外墙 红砖墙,厚度为240mm,墙外表面为水泥砂浆抹灰加浅色喷浆,墙为70mm 厚的充气混凝土保温层,内粉刷加油漆。 3、外窗 单层钢窗,玻璃为5mm厚普通玻璃,有活动百叶帘作为内遮阳。 4、人数 人员数的确定是根据各房间的使用功能及使用单位提出的要求确定的,详细安排见附表1。 5、照明设备 由建筑电气专业提供,照明设备为暗装荧光灯,整流器设置在顶棚内,荧光罩无通风孔,功率为65W/㎡。 6、空调每天使用时间 一、二、三层为14小时,即8:00~22:00; 四、五层为8小时,即8:00~16:00。 二、空调系统的划分和空调方式的确定 根据各类房间的使用功能,为了运行管理和调节的方便,拟将一、二、三层的商场、超市、中餐厅、西餐厅、娱乐城各作为一独立单元,采用一次回风集中式空调系统;三层东侧、四层及五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为了运行管理的方便,拟将冷冻水系统划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二、三层为一个水系统,四、五层为一个水系统,竖管和各层水平支管均采用同程式。整个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定水量、双管制的闭式循环。冷热源拟采用水冷式螺杆热泵机组。 本建筑物为非高层建筑,并且建筑物除地下层外各房间均有外窗自然采光。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

空调自动化控制原理说明 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就是对大厦内的各种机电设施,包括中央空调、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其中,中央空调的能耗占整个建筑能耗的50%以上,是楼宇自动化系统节能的重点[1]。由于中央空调系统十分庞大,反应速度较慢、滞后现象较为严重,现阶段中央空调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传统的控制技术,对于工况及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差,控制惯性较大,节能效果不理想。传统控制技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难以解决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空调系统温湿度影响及控制品质不够理想。而智能控制特别适用于对那些具有复杂性、不完全性、模糊性、不确定性、不存在已知算法和变动性大的系统的控制。“绿色建筑”主要强调的是:环保、节能、资源和材料的有效利用,特别是对空气的温度、湿度、通风以及洁净度的要求,因此,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调控制系统涉及面广,而要实现的任务比较复杂,需要有冷、热源的支持。空调机组内有大功率的风机,但它的能耗很大。在满足用户对空气环境要求的前提下,只有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对空调系统进行控制,才能达到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行费用的目的。以下将从控制策略角度对与监控系统相关的问题作简要讨论。 2 空调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空调系统结构组成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2] [3]:

(1) 新风部分 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须采集部分室外的新鲜空气(即新风),这部分新风必须满足室内工作人员所需要的最小新鲜空气量,因此空调系统的新风取入量决定于空调系统的服务用途和卫生要求。新风的导入口一般设在周围不受污染影响的地方。这些新风的导入口和空调系统的新风管道以及新风的滤尘装置(新风空气过滤器)、新风预热器(又称为空调系统的一次加热器)共同组成了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 (2) 空气的净化部分 空调系统根据其用途不同,对空气的净化处理方式也不同。因此,在空调净化系统中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的简单净化系统,也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的一般净化系统,另外还有设置一级初效空气过滤器,一级中效空气过滤器和一级高效空气过滤器的三级过滤装置的高净化系统。 (3) 空气的热、湿处理部分 对空气进行加热、加湿和降温、去湿,将有关的处理过程组合在一起,称为空调系统的热、湿处理部分。在对空气进行热、湿处理过程中,采用表面式空气换热器(在表面式换热器内通过热水或水蒸气的称为表面式空气加热器,简称为空气的汽水加热器)。设置在系统的新风入口,一次回风之前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一次加热器;设置在降温去湿之后的空气加热器,称为空气的二次加热器;设置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目录 摘要.......................................................................................................... II Abstract ................................................................................................. I V 目录............................................................................................................ I 前言.. (1) 1绪论 (2) 1.1空调的概述 (2) 1.2空调的发展历史 (2) 1.3空调的发展趋势 (4) 1.4系统总体方案及硬件设计 (5) 2系统硬件的选择及其功能特性 (6) 2.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及其功能 (6) 2.1.1 AT89C51单片机的结构 (6) 2.1.2AT89C51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 (7) 2.1.3时钟震荡器 (10) 2.1.4闲散节电模式 (11) 2.1.5掉电模式 (12) 2.1.6程序存储器的加密 (13) 2.2 DS18B20温度传感器 (13) 2.2.1 DS18B20概述 (13) 2.2.2 DS18B20测温操作 (14) 2.2.3报警操作信号 (15) 2.3 LED数码管 (16) 3硬件电路的设计 (18)

3.1时钟电路 (18) 3.2显示电路的设计 (19) 3.3按键电路设计 (20) 3.4温度传感器电路 (21) 3.5复位电路的设计 (22) 3.6系统总电路 (22) 4软件系统设计 (24) 4.1概述 (24) 4.2主程序流程图 (24) 4.3程序源代码 (25) 总结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空调已经普及到我们生活、工作,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A T89C51单片机的温度检测、调节、控制的空调系统,详细描述了利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开发测温系统的过程,重点对传感器在单片机下的硬件连接,软件编程以及各模块系统流程进行了详尽分析,特别是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数据采集过程。对各部分的电路也一一进行了设计。 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实现温度采集和显示,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上下限在通过单片机控制温度,它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具有精度高、量程宽、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等优点,适合于我们日常生

空调自控系统方案设计(江森自控)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 HVAC暖通空调自控系统 技术方案设计书

一. 总体设计方案 根据用户对项目要求,并结合沈阳建筑智能化建筑现状,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是屹今为止整个沈阳所有建筑物厂区当中智能化程度要求较高的。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里面分布着大量的暖通空调机电设备。 ?如何将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集中监测和控制,提高设备的无故障时间,给投资者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 ?如何能够使这些暖通空调机电设备经济的运行,既能够节能,又能满足工作要求,并在运行中尽快的将效益体现出来; ?如何提高综合物业管理综合水平,将现代化的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管理上提高效率。 这是目前业主关心的也是我们设计所侧重的。 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监测和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子系统: 冷站系统 空调机组系统 本暖通空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之设计是依据沈阳利源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项目的设计要求配置的,主体的设计思想是结合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为准。 1.1冷站系统 (1)控制设备内容 根据项目标书要求,暖通自控系统将会对以下冷站系统设备进行监控:监控设备监控内容 冷却水塔(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却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却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 冷水机组(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 冷冻水泵(2台)启停控制、运行状态、故障报警、手 自动状态、水流开关状态; 冷冻水供回水管路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回水流量; 分集水器分水器压力、集水器压力、压差旁通 阀调节; 膨胀水箱高、低液位检测; 有关系统的详细点位情况可参照所附的系统监控点表。 (2)控制说明 本自控系统针对冷站主要监控功能如下: 监控内容控制方法 冷负荷需求计算根据冷冻水供、回水温度和回水流量测量值,自动计算建筑空 调实际所需冷负荷量。 机组台数控制根据建筑所需冷负荷自动调整冷水机组运行台数,达到最佳节 能目的。 独立空调区域负荷计算根据Q=C*M*(T1-T2) T1=分回水管温度,T2=分供水总管温度, M=分回水管回水流量 当负荷大于一台机组的15%,则第二台机组运行。 机组联锁控制启动:冷却塔蝶阀开启,冷却水蝶阀开启,开冷却水泵,冷冻 水蝶阀开启,开冷冻水泵,开冷水机组。停止:停冷水机组, 关冷冻泵,关冷冻水蝶阀,关冷却水泵,关冷却水蝶阀,关冷 却塔风机、蝶阀。 冷却水温度控制根据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冷却塔风机的启停台数,并且自

空调制冷课程设计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设计说明书空调用制冷技术设计计算书 专业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_ 空调用制冷技术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6月12日 目录 一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3) 二方案设计 (3) 三负荷计算 (3) 四冷水机组选择 (4) 五水力计算 (6) 1冷冻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7) 2冷却水循环系统水力计算 (7) 六设备选择 (8) 1 冷冻水和冷却水水泵的选择 (8) 2软化水箱及补水泵的选择 (9) 3分水器及集水器的选择 (11) 4 过滤器的选择 (12) 5 冷却塔的选择及电子水处理仪的选择 (12) 6 定压罐的选择 (13) 七制冷机房的工艺布置 (14)

八设计总结 (15) 九参考文献16

设计题目与原始条件; 某空调系统制冷站工艺设计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合肥市某建筑体集中空调工程,建筑单体共15层,建筑面积约30000吊,主要功能及使用面积为:商场10000卅,办公7500卅,会议中心1000卅,客房为2500卅,多功能厅500 m2。 二方案设计; 该机房制冷系统为四管制系统,即冷却水供/回水管、冷冻水供/回水管系统。 经冷水机组制冷后的7C的冷冻水通过冷冻水供水管到达分水器,再通过分水器分别送往房间的各个区域,经过空调机组后的12C的冷冻水回水经集水器再由冷冻水回水管返回冷水机组,通过冷水机组中的蒸发器与制冷剂换热实现降温过程。 从冷水机组出来的37C的冷却水经冷却水供水管到达冷却塔,经冷却塔冷却后降温后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制冷剂,如此循环往复。 考虑到系统的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系统中配备补水系统,软化水系统,电子水处理系统等附属系统。 三负荷计算; 1. 面积热指标(查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商场:q=230(w/m2); 办公:q=120(w/m2);会议中心:q=180 (w/m2);客房:q=80(w/m2); 多 2?根据面积热指标计算冷负荷商场:Q=10000*200=2300(Kw); 办公:Q=100*7500=900(Kw); 会议中心:Q=180*1000=180(Kw);

小议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探讨

小议暖通空调控制系统设计及探讨 摘要:由于能源十分紧张, 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生活水平的提高, 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 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 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 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 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暖通空调;低效运行;控制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2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最消耗一般占整个建筑耗能的50%以上。但目前实际情况是,空调系统是按满足用户最大需求而设计,所有的空调系统长时间处在低负荷下运行。由于能源十分紧张,同时暖通空调的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开发中央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技术,使中央空调系统在不同负荷下、不同工况条件下,都能以最佳效率运行,并且达到最好的控制效果,是非常迫切的并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暖通空调系统 1. 整体工艺。暖通空调工作原理就是制冷剂在制冷机组的蒸发器中与冷冻水进行热量的交换而汽化, 从而使冷冻水的温度降低, 然后, 被汽化的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 变成高温高压气体, 流经制冷机组的冷凝器时被来自冷却塔的冷却水冷却, 又从气体变成了低温低压的液体, 同时被降温的冷冻水经冷冻水水泵送到空气处理单元的热交换器中, 与混风进行冷热交换形成冷风源, 通过送风管道送入被调房间。如此循环, 在夏季, 房间的热量就被冷却水所带走, 在流经冷却塔时释放到空气中。 2. 供水系统。常用的冷冻水( 水为载冷剂) 系统的冷冻水管道均为循环式系统。变流量系统根据其组成装置不同, 又可分为“相对的变流量系统”, 即冷量制备环路是定流量, 而冷量输送环路是变流量的; 和“真正的变流量系统”, 即冷水机组蒸发器变流量系统, 流过蒸发器的水量由负荷端的需求来确定, 后者能够充分发挥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潜力。 3. 空气处理单元。在暖通空调空气处理单元中,首先是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 形成混风, 混风经过热交换器与冷冻水进行热交换形成送风, 在冬天, 混风吸收能量温度提高, 在夏天, 混风温度降低, 送风在风机的作用下经过送风管道进入房间, 与房间内的空气进行热量的传递, 最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1) 设计任务书 (2) 设计说明书 (3)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3) 二、热力计算 (6) 三、制冷压缩机型号及台数的确定 (7) 四、冷凝器的选择计算 (8) 五、蒸发器的选择计算 (12) 六、冷却水系统的选择 (14) 七、冷冻水系统的选择 (14) 八、管径的确定 (14) 九、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计算 (15) 十、制冷机组与管道的保温 (17) 十一、设备清单 (18) 十二、参考文献 (18)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本市某空调用制冷机房 二、原始数据 1.制冷系统采用空冷式直接制冷,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三、设计内容 1.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制冷剂为:氨(R717)确定制冷系统型式。 2.根据冷冻水、冷却水的要求和条件,确定制冷工况并用压焓图来表示。 3.确定压缩机型号、台数、校核制冷量等参数。 4.根据蒸发温度、冷凝温度选择蒸发器(卧式壳管)冷凝器(水冷或空冷),并做其中一个设备(蒸发器或冷凝器)的传热计算。 5.确定辅助设备并选型 6.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制冷机组的类型及条件 1、初参数 1)、制冷系统主要提供空调用冷冻水,供水与回水温度为:7℃/12℃,空调制冷量定为100KW 。 2)、制冷剂为:氨(R717)。 3)、冷却水进出口温度为:28℃/31℃。 4)、大连市空调设计干球温度为28.4℃,湿球温度为25℃。 2、确定制冷剂种类和系统形式 根据设计的要求,本制冷系统为100KW 的氨制冷系统,一般用于小型冷库,该制冷机房应设单独机房且远离被制冷建筑物。因为制冷总负荷为100KW,所以可选双螺杆制冷压缩机来满足制冷量要求(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8)。冷却水系统选用冷却塔使用循环水,冷凝器使用立式壳管式冷凝器,蒸发器使用强制循环对流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即末端制冷设备)。 3、确定制冷系统设计工况 确定制冷系统的设计工况主要指确定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气温度和过冷温度等工作参数。有关主要工作参数的确定参考《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确定冷凝温度时,冷凝器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应根据冷却水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①、 冷凝温度()的确定 从《制冷工程设计手册》中查到大连地区夏季室外平均每年不保证50h 的湿球温度(℃) C o s 25t 对于使用冷却水塔的循环水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按下式计算:

PLC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中央空调现已广泛的应用在各大商场、办公大厦等场所中,传统控制系统中在控制较适宜的温度的同时,却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央空调的舒适性和节能性,本文重点研究了中央空调冷冻泵机组控制系统,为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及有效节能提供了技术条件。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央空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了传统中央空调的缺点,即冷冻泵、冷却泵不能自我调节负载,长期处于满负荷运行,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随着变频技术日趋成熟,利用变频器、PLC、数模转换模块、温度传感器等器件的有机结合,构成温差闭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节水泵的输出流量达到节能目的。该系统采用西门子的S7—200PLC作为主控制单元,利用传统PID 控制算法,通过西门子MM440 变频器控制水泵运转速度,保证系统根据实际负荷的情况调整流量,实现恒温控制,同时又可以节约大量能源。 通过对中央空调的理论分析,验证了以出回水温差为根据对其进行变流量控制的可靠性。对变频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为实现温度信号远距离传送,设计了基于USS 协议的RS-485总线通讯的网络。通过西门子TD200 文本显示器实现人机界面的设计,最后使用MCGS 工控组态软件进行了系统的组态设计研究。 关键词中央空调;PLC;变频器;PID;RS-485 - I -

基于PLC的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设计目录 摘要................................................................................................................................. I 第1章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2 中央空调控制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2) 1.2.1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发展 (2) 1.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发展 (3) 1.3 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工作 (4) 第2章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原理 (5) 2.1 中央空调系统的结构和原理 (5) 2.1.1 概述 (5) 2.1.2 制冷原理 (5) 2.1.3 中央空调系统的构成 (5) 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原理及特点 (5) 2.2.1 变流量空调系统概述 (5) 2.2.2 中央空调变流量控制的实现方式 (7) 2.2.3 中央空调系统变流量系统的特点 (9) 2.3 电机的软启动原理及应用 (10) 2.3.1 软启动设备介绍 (10) 2.3.2 软启动器的应用场合 (10) 2.3.3 软启动器与变频器之间的区别对比 (10) 2.4 PID控制的设计 (11) 2.4.1 PID控制原理 (11) 2.4.2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12) 2.4.3 PID的反馈逻辑 (12) 2.4.4 P、I、D参数调整原则 (13) 2.4.5 对空调系统的PID变频控制 (13) 2.4.6实现设定值的自动调节 (13) 2.4.7 PID控制器设计及实现 (13) 2.5 本章小结 (14) 第3章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15) 3.1 变频器的原理 (15) 3.2 西门子MM440变频器性能介绍 (15) 3.2.1 主要特征 (16) 3.2.2 控制性能的特点 (16) 3.2.3 保护功能 (16) 3.2.4 变频器运行的环境条件 (16) 3.2.5 使用变频器设计系统时需注意的问题 (17) - II -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系统? 学生学号:? 131807011 ? ?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学生姓名:蔡世坤 学生成绩: ????????? ? 指导教师:?? 崔鹏 ?? 教师职称: 设计日期: _ 2017年1月________ 第一章设计资料 (3) 1.1设计题目 (3) 1.2设计基本参数 (3) 1.2.1室外参数 (3) 1.2.2 土建参数 (4) 第二章负荷计算 (5) 2.1负荷计算基本公式 (5) 2.1.1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 (5)

2.1.2内围护冷负荷 (6) 2.1.3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 (6) 2.1.4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5设备散热冷负荷 (7) 2.1.6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7) 2.1.7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8) 第三章空调方案确定和设备选型 (16) 第四章夏季空调过程设计 (20) 4.1送风状态确定 (18) 4.2汇总于下表 (18) 4.3送风量计算 (19) 4.4新风量计算 (20) 4.5总排风量的计算 (20) 第六章房间的气流组织计算 (22) 6.1气流组织计算 (22) 第七章布置风管、进行风管水力计算,水管水力计算 (24) 7.1风管的布置 (24) 7.2风道的设计及水力计算 (25) 参考文献 (27)

摘要 本设计是济南市某街道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根据此楼功能要求,本建筑需要夏季提供冷负荷。以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节能环保、管理方便,功能调整的灵活性及使用安全可靠。在比较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及水系统形式后,此工程设计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水系统采用一次泵、双管制系统:为满足整栋大楼需求,并且为了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本设计冷热源采用风冷热泵模块机组。根据夏季空调计算负荷依次选择机组、末端设备、新风机组、风口,最后还要对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路采取消声、防振和保温等措施。 第一章设计资料 1.1设计题目 济南市某街道空调工程设计 1.2设计基本参数 1.2.1室外参数 纬度:28.13 度 经度:112.55度 海拔高度:68mAS 冬季大气压力:1018.3 pa 夏季大气压力:995.6 pa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

中央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说明概要

自控系统介绍 一、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化的建筑物迅速崛起及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必然条件。而现代化建筑物的大型化、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必然导致建筑物内机电设备种类繁多,技术性能复杂,维修服务保养项目的不断增加,管理工作已非人工所能应付。因此,采用自动化监控系统技术及计算机管理已成为现代建筑最重要的管理手段。它可以大量的节省人力、能源、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提高建筑物总体运作管理水平。 建筑自动化监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实质上是一套中央监控系统(Central Control Monitoring System, 简称CCMS),有时称为综合中央管理系统。现阶段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领域,以提供对各类建筑物内设备进行高效率管理与控制的有效途径。 BA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对机电设备实现以最优控制为中心的过程控制自动化; 以运行状态监视和计算为中心的设备管理自动化; 以安全状态监视和灾害控制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自动化; 以节能运行为中心的能量管理自动化。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建筑系统中最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看出: 智能建筑设备控制中机房设备相对比例较大,控制流程和技术较复杂,涉及自动控制、通信、计算机、图形及显示技术等。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它不仅涉及对大厦的电、风、水等设备进行控制,而且与大厦的IT(信息技术)应用了有紧密的联系。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控制网络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给楼宇控制领域带来巨大的影响。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是智能化工程中投资较大的部分。 1、系统的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数量与日俱增,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计算机房已成为各大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房的环境设备(供配电、 UPS、暖通设备、等)必须时时刻刻为计算机系统提供正常的运行环境。一旦机房设备出现故障,就会影响到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构成威胁,如事故严重又不能及时处理,就可能损坏硬件设备,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机房的集中管理更为重要,一旦系统发生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尤其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机房环境设备的专业管理人员,在许多地方的机房不得不安排软件人员或者不太懂机房设备管理甚至根本不懂机房设备维护的人员值班,这对机房的安全运行无疑又是一个不利因素。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自控方案实现了机房设备的统一监控,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实现了机房的科学管理。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_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 姓名: 班级: C08建环(2)班 学号: 题目: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2011年06 月25 日

附2: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附3: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学院船舶与建筑班级C08建环(2)班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上海某办公楼办公室空调设计 前言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使室内空气温度、湿、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简称四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一项环境工程技术,它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两大类的要求。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其英文名称是:Air cool Chiller,简称为Chiller! 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中央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WRAC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劝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司进行的。在90年代中国也从其它先进国家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先进高新技术,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我国于1931年首先在上海纺织厂安装了带喷水室的空气调节系统,其冷源为深井水。随后,也在一些电影院和银行实现了空气调节。

楼宇自动化课程设计(中央空调控制系统)

楼宇自动化(中央空调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依据 (2) 第一节设计原则 (2) 第二节设计依据 (2) 第三章中央空调系统 (3) 第一节中央空调系统原理与结构 (3) 第二节中央空调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4) 第三节中央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 (4) 第四章中央空调监控系统设计 (8) 第一节系统构成 (8) 第二节监控设计的注意事项 (8) 第三节机房监控系统设计 (9) 一、机房监控点位的布置 (9) 二、控制部分设计 (9) 第四节测点一览表 (11) 第五章新风系统监控设计 (11) 第一节系统功能及组成 (11) 一、系统功能 (11) 二、系统组成 (12) 第二节主要设备及选择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3)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空调系统尤其是中央空调系统在建筑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像宾馆、办公楼等这类对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建筑,普遍采用中央空调系统。 中央空调系统的使用可以达到经济节能,环保,节约空间,个性化,简化管理,提升档次,投资方便等优点,是未来空调的发展方向之一。其统一的管理,良好的舒适度,高档的品位,广阔的利用空间一定能使用户的生活提高一个档次。而统一供冷供暖的方式,可以节约一大部分能量,环保的特质也会让用户感到特别满意。 第一章工程概况 本建筑为一商贸综合楼,共10层,建筑面积5997平方米,主要功能有餐饮、客房、办公室等。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餐饮、客房、办公室等的多联机空调设计;空调系统采用MDV智能变频控制多联式空调系统,无论从经济、使用寿命,还是从美观、清洁的角度讲,该系统都很符合建筑用途的要求。 在暖通空调负荷计算之前,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的要求,配合建筑专业对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进行了详细计算。通过计算使建筑热工设计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为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奠定基础。 第二章设计原则及依据 第一节设计原则 1)设备保证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执行标准,须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并通过国家、行业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设备。 2)产品及其所有零部件应是技术先进、设计正确、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节省能源、遵守机械、电器及建筑方面的通用技术要求,维护方便。制造产品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合适的性能,且为原厂生产,并有该厂商标。产品必须是最新制造生产,不得有生锈、陈旧、过时的配件。 第二节设计依据 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浅谈智能空调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谈智能空调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18-07-18T11:35:16.190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6期作者:李昊 [导读] 模块化开发流程体系和技术在空调上的应用成果明显,这是一种解决研发设计效率和产品开发周期困境的有效方法。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随着大气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如何提供清洁的优质空气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空调制造行业,特别是商用机领域,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是客户非常关注的需求。而在空调箱领域的市场,由于门槛低,技术优势不明显,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这一产品的竞争中。模块化开发流程体系和技术在空调上的应用成果明显,这是一种解决研发设计效率和产品开发周期困境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模块化;智能空调;系统设计;功能实现 引言 为满足家用空调的现代审美要求和功能需求,引入系统设计方法,把智能空调系统设计因素分解为内部和外部系统元素,并运用系统化设计程序,模块化成套设计可以用最少量的模块,组合出满足不同用户群需求的差异化产品,能够依靠用户大资源去换取供应商的一流模块资源,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业务过程简化,为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奠定了基础。模块化是以模块为基础,综合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特点,以解决复杂系统快速响应设计、供货和制造的高级标准化形式。模块化设计主要从平台基本型着手,通过在基本型基础上进行变型和不同模块的组合配置出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差异化产品。由于模块化装配是大规模定制生产的前提,因此在模块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制造工艺标准化、减少过程检验和延迟差异化生产,尽可能通过接口的标准化和结构协同性来满足装配效率要求。 1.智能空调模块化控制系统设计要点 依据满足用户需求的模块管理架构把相关零部件按照其影响的产品设计参数和模块驱动因子进行模块聚类。以面板模块为例,它包括面板、装饰板、装饰条、面板框4类基本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共同影响了内机宽度、深度、高度、罩壳、面板、骨架造型和面板自动升降等7类设计参数,这些参数在影响用户需求的评价方面比较相近,面板造型影响度略高、面板自动升降影响度略低。模块化产品架构中的模块通常由数种零件组合而成,高层级的模块包含着低层级的模块。由于模块都具有独立的功能,因此可单独生产、采购、检验和装配。有的模组由模块商直接供应组装好模块,有的模组由厂内的预装线完成模块预装,以模组型式上总装线生产。罩壳模块和其他模块的接口数量最多,在设计时应注意罩壳模块的接口标准化设计,以避免产生过多模块,提升装配效率。 2.NB—IOT网络智能控制设计 2.1NB—IOT模块控制系统框架 NB-IoT主要服务于低功耗广域物联网的连接需求,在同一基站的情况下,具有广覆盖、大连接、低成本、低功耗四大特点,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NB-IoT模块所实现的功能是通过UART接收主控制器的数据并上传到云平台;接收从云平台传输的空调控制命令并通过UART下发给主控制器。空调远程控制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云平台将电脑客户端或者手机移动端的控制命令通过NB-IoT模块下发到主控制器,进而下发给空调,实现对空调的控制。主控制器将定时采集到的空调运行状态数据通过NB-IoT模块传输到NB-IoT基站,经核心网传送到云平台,用于Web界面展示和手机移动端的访问,从而实现用户通过手机或Web界面对空调运行状态的查询及空调的远程控制。 2.2主控制器软件设计 主控制器的软件设计包括主程序、串口接收中断服务程序等。主程序首先对STM32进行初始化,以及NB-IoT模块初始化,主要负责定时向空调发送运行状态査询命令,完成空调状态参数的定时采集,并按规定的协议将空调状态数据上传云平台。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空调系统设计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设计题目航站楼底层空调系统设计 班级节能1101 学生姓名曹洪 学号 1809110109 日期2013年12月 指导教师张广丽 2013年12月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2 第一章绪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设计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空调冷负荷的计算4 2.1主要设计参数4 2.2冷负荷与湿负荷的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一层左边国际营业厅冷、湿负荷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第三章空调设备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1风机盘管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新风机组的选择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空气分布2 4.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2 4.2散流器布置的原则2

4.3风系统水力计算4 4.4风口布置4 参考文献5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按照分组要求,本工程分别位于西安、北京、上海和广州,占地面积7021平方米。建筑面积10886平方米,均为地上建筑,其中中转库面积6454平方米,办公楼4432平方米。航站楼底层层高5.10m,二到四层3.9m。底层包括国际营业厅、监控室、配载室、办公门厅等。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热力供暖,蒸汽压力为0.6MPa。 本栋建筑可接入市政给水提供生活热水,供水温度为55℃,供水压力约350KPa。 空调冷热媒参数冷水供回水温度:7-12℃;热水供回水温度:60-50℃。 要求进行地上一层的夏季空调系统设计。 二、原始资料 1、围护结构参数表 结构类型类型 传热 系数 (w/m2) 标准规定值 外墙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要求,结合工程所在地自行确 定 0.43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屋面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的要求,结合工程所在 地自行确定 0.38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 准》 外窗铝合金中空断热单框中空玻璃窗 2.5 查《民用建筑供暖通风

雅士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空调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指南 1.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及其基本类型 (1)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 空调的用户或工艺条件不同,空调系统的控制要求也往往不同,但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安全保护 2)空调房间温度(或回风温度、或送风温度)的自动控制 3)独立空调系统的温湿度(室内、回风或送风)控制 4)区域内多个空调系统的集中管理与控制(集散式控制或分布式控制) 5)其它控制要求,如风量控制(变风量或定风量)、压差控制(过滤器压差、洁净室正压或负压、缺风保护等)等 在以上几种情况中,第5)类控制要求一般不会独立提出,一般伴随第2)~4)几种情况同时出现。第1)种控制要求独立提出时,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范畴,应该归于低压配电系统更为贴切。 在目前国内的空调自动控制类项目实施中,大部分按照目前的专业分工情况,对强弱电分柜制作和安装,即由独立的起动控制柜(配电箱)负责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和安全保护,弱电控制器及其相关部件则集成于另一个独立的弱电控制柜中。在雅士的标准中,我们倾向于强弱电一体的集成方案,即将空调机组的起停控制单元与弱电控制单元集成于同一个控制柜中,可有效减少外部接线,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然,采用强弱电一体的方案时,必须消除强电部分对弱电部分的电磁干扰。 (2)空调自动控制设备系统的基本类型 按照空调设备系统前述的不同控制要求,就有了以下几类典型的空调自动控制设备系统: 1)起动控制柜(配电箱)ASP 起动控制柜内集成了设备的供电控制回路(主回路)和保护控制回路(二次回路),其主要功能有二:手动或自动通断设备的供电电源,以控制设备的起停;提供过载、欠压、失压、缺相、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保证受控设备及供电系统

智能空调系统设计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子技术综合实践报告题目名称:智能空调控制系统 姓名:xxx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 2012级2班 学号: 201201050503 同组人:xx 指导教师:xxx 电子通信与物理学院 2015年7月 24日

指导教师评语

摘要 本系统以STC89C51为核心,采用温度采集模块、继电器模块、显示模块、存储模块、响铃模块、指示灯模块、键盘输入模块、实时时钟模块,实现了基于空调温度控制系统。 本设计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控制各项功能。采用温度传感器DS18B20来采集室内温度,当采集温度超出温度阈值发出警告,并通过继电器控制220V的大电压,使空调工作。采用DS1302 构成实时时钟模块,设定初始时间后,可进行计时。然后采用两块共阴极4位七段数码管构成显示模块,可将时间、温度等数据显示出来,又用了4个普通的非自锁按键,可自由切换显示的数据。采用的存储器是AT24C02,用来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数据和程序,具有掉电保护功能。 关键词:STC89C51、温度采集、数据显示、温度调控

目录 前言 (5) 第一章设计要求 (6) 第二章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1、系统的组成 (6) 2.2、系统的工作原理 (6) 2.3、系统各模块功能的实现 (7) 2.3.1、按键切换功能及显示功能 (7) 2.3.2、按键调节功能 (8) 2.3.3、指示灯指示及响铃功能 (8) 2.3.4、存储功能 (8) 2.3.5、空调自动启动和关闭功能 (8) 第三章电路设计 (9) 3.1、单片机最小系统 (10) 3.2、显示模块设计 (11) 3.3、温度采集模块设计 (12) 3.4、实时时钟模块设计 (13) 3.5、继电器模块设计 (15) 3.6、响铃模块设计 (15) 3.7、键盘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16) 3.8、存储模块设计 (17) 3.9、指示灯模块设计 (18) 3.10、系统原理图 (19) 第四章系统仿真与调试分析 (20) 4.1、系统仿真模型 (20) 4.2、仿真结果 (20) 4.2.1、室内温度在阈值范围之内及之外仿真结果 (20) 4.2.2、按键S1切换显示内容仿真结果 (21) 4.2.3、按键S2、S3、S4切换调节阈值仿真结果 (24) 4.2.4、掉电存储功能仿真结果 (26) 总结 (26) 参考文献 (27)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指导书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指导单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 2011年6月20日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指导书 1.课和设计任务和要求 1.1空气调节课程设计以小组方式进行,每小组人数5~10人,各小组从给出的建筑物中选出一定区域范围(空调面积不少于600㎡),并根据建筑结构和用途,进行该区域范围的局部空调工程设计。 1.2编写该空调工程的设计书、设计书不少于5000字,计算机打印。 1.3绘制该空调工程的风管平面图、水管平面图、机房布置图、设备安装图,图纸量折合一张A1以上,尽可能用计算机绘制。 2.设计书的内容和要求 2.1设计书应包括以下内容并装订成册: 2.1.1封面 2.1.2设计任务书 2.1.3目录 2.1.4前言 前言内容: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空调建筑面积、功能、人流量、所处的地域、方位等。 2.1.5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内容如下: ⑴明确说明室内空气参数的要求 对各空调间夏季温、湿度要求。若对温度和湿度无特殊要求,则按有关规范进行设计。 ⑵阐明当地主要设计气象参数 空调室外空气夏季计算干球温度;室外空气夏季计算湿球温度;室外空气夏季相对湿度;夏季大气压力。 ⑶列表说明各空调房间的设计条件 夏季的温度、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新风量。 ⑷阐明空调系统方式的选择及其依据和服务范围 全风系统及其选择依据;空气-水系统及其选择依据;全分散式系统及其选择依据; 防火排烟及特殊系统及其选择依据。

⑸阐明空调系统的划分、组成与其服务区域,并列表说明各系统的送风量、夏季的设计 负荷、空气调节方式、气流组织分布; ⑹阐明冷源的选择及其依据; ⑺对冷冻水系统应说明如下问题: 供回水温度、供水量;不同管径管材材质的选择;管道附件的选择情况; ⑻对风系统应说明如下问题: 对风管材料、厚度、加工方法、联接方式的选择及其依据(可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确定);管道穿越变形缝的措施;调节阀、防火阀的选择及配套说明;管道支、挂、托架的要求;选配空气处理设备和风机的型号、规格及其依据,对设备、风机安装的要求;对管道防腐保温的要求;对施工的要求。 ⑼对调试的要求和设计全年运行管理工况的说明分析(包括对自控系统的要求和调整)。 2.1.6设计计算及其结论列表汇总 设计计算内容如下: ⑴空调房间冷负荷计算及汇总表(尽可能用计算机计算,并配以平面图和围护结构构造 图; ⑵各空调房间送风量和新风量计算(尽可能用计算机)并列表汇总; ⑶风系统、水系统的阻力计算; ⑷保温层厚度计算; ⑸空气处理设备选型计算; 以上计算要求每种只举一例进行计算,其它列表汇总。 2.1.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 ⑴本空调工程总建筑面积(㎡)。 ⑵本空调工程空调面积(㎡)。 ⑶夏季设计冷负荷(KW)。 ⑷空调房间中最大冷负荷指标(W/㎡);空调房间中最小冷负荷指标(W/㎡);空调房 间中平均冷负荷指标(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