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

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

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为3级建筑物,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平面尺寸L

1×L

2

为30m×19.8m,厂房周围

用240mm厚砖墙砌筑。

楼板构造及荷载:现浇板面面层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20KN/m3;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容重25 KN/m3;板底、梁侧均为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17 KN/m3。

楼面均布活荷载设计为6.0 KN/m2。

材料:本设计将采用C20混凝土,板中钢筋及梁中箍筋均用HPB235箍筋,其它用HRB335钢筋。板、次梁、主梁的端支座搁置长度分别为120mm、240mm、24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6m,次梁的跨度为6m,

主梁每跨内设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l

02/

l01

=6/2.2≈2.7,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计算,要求板厚h≥2200/40=55mm,一般对工业厂房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

(1/18∽1/12)=6000*(1/18∽1/12)=330∽500mm,则截面宽度b=(1/2∽1/3)h=(1/2∽1/3)*500=166∽250mm,则次梁的高度和截面宽度分别取h=500mm,取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

(1/15∽1/10)=6600*(1/15∽1/10)=440∽660mm,则截面宽度b=(1/2∽1/3)h=(1/2∽1/3)*650=216∽325mm,则主梁的高度和截面宽度分别取h=650mm,取b=30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 程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任务 书…………………………………………………….………………….……………………… (2) (一)设计题目……………………………………………..……………….……………………… (2) (二)设计资料…………………………………………………..………….……………………… (2) (三)设计内容………………………………………………………..…….……………………… (2)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2) 三、内力计算 (3) (一)板的设计 (3)

(1)荷载 (3) (2)计算简图 (4) (3)内力计算 (4)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 (5)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 (6)裂缝宽度验算 (5) (二)次梁的设计……………………………..………………………………………………….….…………………( 5) (1)荷载........................................................................................,. (5)

(2)计算简图 (5) (3)内力计算 (6)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6) (5)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7) (6)裂缝宽度验算 (7) (三)主梁的设计………………………….………………….………………………………………………..………( 8) (1)荷载 (8) (2)计算简图 (8)

(3)内力计算及包络图 (8) (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9) (5)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1) (6)裂缝宽度验算…………………………………………………………………………………………………….…. (12) 四、绘制施工图 (12) 参考文献 (14)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非常好) 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1.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结构。包括: 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钢筋混凝土结构优点:就地取材,节约钢材,耐久、耐火,可模性好,整体性好,刚度大,变形小。缺点:自重大,抗裂性差,性质较脆。 2.钢筋塑性性能:伸长率,冷弯性能。伸长率越 大,塑性越好。 3.规定以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在(20+-3)度的温度 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依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以N/mm2计)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4.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 膨胀:混凝土在水中或处于饱和和湿度情况下结硬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水泥用量越多、水灰比越大,收缩越大。骨料的级配好、弹性模量大,收缩小。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大,收缩小。 5.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采 用400MPa以上钢筋,不应低于C25。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宜低于C40,不应低于C30。承受重复荷载的,不应低于C30。 6.粘结力的影响因素:化学胶结力(钢筋与混凝土接触面 上的化学吸附作用力),摩擦力(混凝土收缩后将钢筋紧紧地握裹住而产生的力),机械咬合力(钢筋表面凹凸不平与混凝土产生的机械咬合作用而产生的力),钢筋端部的锚固力(一般是用在钢筋端部弯钩、弯折,在锚固区焊短钢筋、短角钢等方法来提供锚固力)。 7.结构的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以 及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各种因素。按时间的变异分: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8.结构抗力R是指整个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 (即内力和变形)的能力,如构件的承承载能力、刚度等。 9.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 进行大修即可按齐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即结构在规定的条件下所达到呃使用年限。 10.轴心受拉(压)构件:纵向拉(压)力作用线与构件 截面形心线重合的构件。 轴心受力构件中配有纵向钢筋和箍筋,纵向钢筋的作用是承受轴向拉力或压力,箍筋的主要作用是固定纵向钢筋,使其在构件制作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和错位。 11.受弯构件的破坏特征:少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低 于某一定值时,构件不但承载能力很低,而且只要其一开裂,裂缝便急速开展,裂缝截面处的拉力全部由钢筋承受,钢筋由于突然增大的应力而屈服,构件立即发生破坏),适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不是太低也不是太高时,构件的破坏首先是由于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屈服,然后受压区混凝土呗压碎,钢筋和混凝土的强度都得到充分利用),超筋破坏(当构件的配筋率超过某一特定的值时,构件的破坏特征又发生质的变化构件的破坏是由于受压区的混凝土呗压碎而引起,受拉区纵向受力钢筋不屈服)。 12.基本假定:截面应变保持平面。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 强度。混凝土的受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按下列规定 取用。 13.双筋矩形截面适用情况:1.结构或构件承受某种交变 的作用,使截面上的弯矩改变方向。2.截面承受的弯矩设计值大于单筋截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设计值,而截面尺寸的材料品种等由于某些原因又不能改变。 3.结构或构件的截面由于某种原因,在截面的受压区 预先已经布置了一定数量的受力钢筋。 14.T形截面受弯构件按受压区的高度不同分:第一类T 形截面,中和轴在翼缘内。第二类T形截面,中和轴在梁肋内。 15.剪切破坏的形态:斜拉破坏(整个破坏过程急速而突 然,破坏荷载与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相当接近,破坏前梁的变形很少,并且往往只有一条斜裂缝。破坏具有明显的脆性),剪压破坏(这种破坏有一定的预兆,破坏荷载较出现斜裂缝时的荷载过高。但与适筋梁的正截面破坏相比,减压破坏仍属于脆性破坏),斜压破坏(破坏荷载很高,但变形很小,亦属于脆性破坏)。 16.平衡扭转:若结构的扭矩是由荷载产生的,其扭矩课 根据平衡条件求得,与构件的抗扭刚度无关。 协调扭矩:另一类是超静定结构中由于变形的协调使截面产生的扭转。 17.偏心受压构件分为:单向偏心受压构件,双向偏心受 压构件。 当ξ<=ξb,受拉钢筋先屈服,然后混凝土压碎,肯定为受拉破坏—大偏心受压破坏,反之为小偏心受压破坏。 18.结构的可靠性:安全性(结构构件能承受在正常施工 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大盛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适用性(在正常使用时,结构构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不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过宽的裂缝),耐久性(在正常的维护下,结构构件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不发生锈蚀和风化现象)。 19.裂缝的控制等级分为三级::正常使用阶段严格要求 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正常使用阶段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正常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重点 第 1 章绪论 1.钢筋与混凝土为什么能共同工作: (1)钢筋与混凝土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很好地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 功能。 (2)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3)包围在钢筋外面的混凝土,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1、混凝土的主要优点:1)材料利用合理2 )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5)刚度大、阻尼大6)易于就地取材 2、混凝土的主要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差3 )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施工周期较长5 )修复、加固、补强较困难 建筑结构的功能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 作用的分类: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结构的极限状态: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的目标可靠度指标与结构的安全等级和破坏形式有关。 荷载的标准值小于荷载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大于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第2章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一、混凝土

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案例

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案例 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其平面尺寸为 22.5m×18.0m,平面布置如图1 所示。 楼板上层采用20mm厚的水泥砂浆抹面,外墙采用240mm厚砖墙,不设边柱,板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为120mm,次梁和主梁在墙上的搁置长度为240mm。 板上可变荷载标准值qk=6 kN/m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梁中受力钢筋为HRB335 级,其余钢筋为PRB235 级。 初步拟定尺寸:板跨为 2.5m,板厚为100mm;次梁的跨度为 6.0m,其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主梁跨度为7.5m,其截面尺寸300mm×800mm。按刚度要求,板厚h≥l/40 =2500/40=63mm,次梁高度h≥l/25=240mm,主梁高度h≥l/15=500mm,拟定尺寸均满足刚度要求。 该厂房为3级水工建筑物,基本组合时的安全系数K=1.25。试为此楼盖配置钢筋并绘出结构施工图。

(一)板的设计 1.计算简图 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2(a)所示。 计算跨度:边跨ln1=2500–120–200/2=2280mm l01=ln1+b/2+h/2=2280+200/2+100/2=2430mm l01=ln1+a/2+b/2=2280+120/2+200/2=2440mm l01=1.1ln1=1.1×2280=2508mm 应取L01= 2430mm,但为了计算方便和安全,取L01=2500mm

中间跨L02=lc=2500mm 两跨相差(L02–L01)/L02=(2500–2430)/2500=2.8 %<10 %,应按等跨来考虑, 9 跨按5 跨计算。其计算简图如图2(b)所示。 图 2 连续板的构造及计算简图 2.荷载计算: 在垂直于次梁的方向取1m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永久荷载:100mm厚钢筋混凝土板自重25×1.0×0.1=2.5kN/m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重20×1.0×0.02=0.4kN/m 永久荷载标准值gk=2.5+0.4=2.9kN/m 可变荷载:可变荷载的标准值qk=6.0kN/m 折算荷载:gk′=gk+qk/2=2.9+6.0/2=5.9kN/m qk′=qk/2=6.0/2=3.0kN/m 3.内力计算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算书(参考例题)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某工业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并熟悉内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3、材料选用:(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

一、结构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6.6,次梁的跨度为m 0.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2.2。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当mm l h 5540 1 =≥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h ~278()181=L ~mm )417,取mm h 400=;则2 1 (=b ~ 133()3 1 =h ~mm )200,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81(=h ~440()141=L ~mm )660,mm h 400=,则2 1 (=h ~ 200()31 =h ~mm )300,取mm b 250=。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课程设计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院系:瑶湖学院 专业:水利水电工程 班级: 2014级瑶湖(1)班 姓名:郑亿芬 学号: 2014100152 指导老师:吴帅兵 2016年12月

目录 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基本资料及结构面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1、基本数据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结构平面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3、各构件界面尺寸初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第二章板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1、计算简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2、荷载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3、内力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4、配筋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 第三章次梁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1、计算简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2、计算跨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3、次梁的配筋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主梁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1、主梁弹性理论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2、荷载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3、内力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4、截面承载力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 5、主梁附加箍筋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柱的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1、荷载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2、配筋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4186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主要修订内容 1.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2. 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3.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8.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 9.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 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14.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15.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16. 改进了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17. 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8.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9.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验算的相关公式。 20. 增加按开裂换算截面计算在荷载效应准永久或标准组合下的截面应力。 21. 宽度大于0.2mm 的开裂截面,增加按应力限制钢筋间距的要求。 22.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的计算公式。 23. 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方法。 24. 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25. 提出钢筋锚固长度修正系数,考虑厚保护层、机械锚固等方式控制锚固长度。 26. 框架柱修改为按配筋特征值及绝对值双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稍有提高。 27. 大截面构件的最小配筋适当降低。 28. 增加了板柱结构及现浇空心楼板的构造要求。 29. 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形式。 30. 补充了多层房屋结构墙体配筋构造的基本要求。 31. 补充了二阶段成形的竖向叠合式受压构件(柱、墙)的设计原则及构造要求。 32. 完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以及装配式楼板、粱、柱、墙的构造要求。 33. 提出了预制自承重构件的设计原则;增补了内埋式吊具及吊装孔有关要求。 34. 补充、完善了各种预应力锚固端的配筋构造要求。 35. 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新材料、新工艺预应力损失数值计算。 36. 调整先张法布筋及端部构造,后张法布筋及孔道布置的构造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非常好)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重点(总结很好) 第 1 章绪论 1.钢筋与混凝土为什么能共同工作: (1)钢筋与混凝土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很好地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 (2)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3)包围在钢筋外面的混凝土,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1、混凝土的主要优点:1)材料利用合理2 )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5)刚度大、阻尼大6)易于就地取材 2、混凝土的主要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差3 )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施工周期较长5 )修复、加固、补强较困难 建筑结构的功能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 作用的分类: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结构的极限状态: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的目标可靠度指标与结构的安全等级和破坏形式有关。 荷载的标准值小于荷载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大于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第2章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一、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用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加压到破坏,所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f cu,k为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1.强度轴心抗压强度(f c):由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标准试件经标准养护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f ck=0.67 f cu,k) 轴心抗拉强度(f t):相当于f cu,k的1/8~1/17, f cu,k越大,这个比值越低。 复合应力下的强度:三向受压时,可以使轴心抗压强度与轴心受压变形能力都得到提高。 双向受力时,(双向受压:一向抗压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双向受拉: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单向受拉的基本一样; 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降低) 受力变形:(弹性模量:通过曲线上的原点O引切线,此切线的斜率即为弹性模量。反映材料抵2.变形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体积变形(温度和干湿变化引起的):收缩和徐变等。 混凝土单轴向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 1、美国E.Hognestad建议的模型 2、德国Rusch建议的模型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剪变模量 弹性模量 变形模量 切线模量 3、(1)徐变:混凝土的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 混凝土产生徐变的原因: 1、填充在结晶体间尚未水化的凝胶体具有粘性流动性质 2、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在载荷长期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增加的结果 线性徐变:当应力较小时,徐变变形与应力成正比;非线性徐变:当混凝土应力较大时,徐变变形与应力不成正比,徐变比应力增长更快。影响因素:应力越大,徐变越大;初始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愈小,徐变愈大;混凝土组成成分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大,徐变大;骨料愈坚硬、弹性模量高,徐变小;温度愈高、湿度愈低,徐变愈大;尺寸大小,尺寸大的构件,徐变减小。养护和使用条件 对结构的影响:受弯构件的长期挠度为短期挠度的两倍或更多;长细比较大的偏心受压构件,侧向挠度增大,承载力下降;由于徐变产生预应力损失。(不利)截面应力重分布或结构内力重分布,使构件截面应力分布或结构内力分布趋于均匀。(有利) (2)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在水中体积膨胀。 影响因素:1、水泥的品种: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则混凝土的收缩量越大; 2、水泥的用量:水泥越多,收缩越大;水灰比越大,收缩也越大; 3、骨料的性质:骨料的弹性模量大,则收缩小; 4、养护条件:在结硬过程中,周围的温、湿度越大,收缩越小; 5、混凝土制作方法:混凝土越密实,收缩越小; 6、使用环境: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大时,收缩小; 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比值大时,收缩小。 对结构的影响:会使构件产生表面的或内部的收缩裂缝,会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损失等。 措施:加强养护,减少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加强振捣等。 混凝土的疲劳是荷载重复作用下产生的。(200万次及其以上) 二、钢筋 光圆钢筋:HPB235 表面形状 带肋钢筋:HRB335、HRB400、RRB400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破坏阶段),屈服强度力学性能是主要的强度指标。 (软钢)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算例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整体式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班级:20130211 学号:20130211** 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6.5.30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制

目录 1.设计资料 (3)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4) 3.板的设计 (5) 3.次梁的设计 (8) 4.主梁的设计 (14) 5.参考文献 (21)

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 (1)设计任务 某多层工业厂房,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单向板肋形楼盖,标准层建筑平面图如图2所示。 1)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2)进行板、次梁和主梁的承载力计算。要求板、次梁的内力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考 虑调幅,调幅值15%。 3)绘制结构施工图:板平面配筋图、板剖面配筋图;次梁及主梁配筋图。 (2)楼面做法:厂房楼盖四周支承在砖砌体墙上;楼面面层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容重为20kN/m 3),板底及梁用20mm 厚混合砂浆粉底(容重为17kN/m 3)。 图1 楼面做法 (3)选用材料:钢筋除主梁和次梁的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2300/y y f f N mm ==外,其余均为HPB300级钢筋'2 270/y y f f N 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302214.3/, 1.43/c t f N mm f N mm ==。 图2 建筑平面图布置

(4)楼面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为6.5kN/m;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级别为Ⅱ级,重要性 系数 01.0 γ=。 2.楼盖梁格布置及截面尺寸确定 楼盖尺寸为(21.6×30)m,如果梁下不设钢筋砼柱,主梁跨度21.6米,截面尺寸太大,因此在设计中主梁下设置柱子,拟定尺寸(400×400)mm,主梁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整体现浇肋形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如附图3所示。梁、板支承长度为:板120 mm,次梁240 mm,主梁360 mm。按板周边支撑条件,将板区分为中间区格板(4)、边区格板(B、C)和角区格板(D)。梁、板尺寸确定如下。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7.2m,次梁的跨度为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4m,这样主梁的弯矩图较为平缓。 (2)估计梁、板尺寸: 1)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的厚度h≥L/30≥2400/30=80mm,对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h≥80mm,所以取板厚取h=80mm。 2)次梁截面尺寸: 高度应满足h=L/18~L/12= (1/18~1/12)x6000=333~429.7mm,取h=400mm,截面宽b=(l/2~l/3)h,取b=200mm。 3)主梁截面尺寸 高度应满足h=L/14~L/8=(1/12~1/8)x7200=600~900mm,取h=70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图3 结构平面布置图

钢筋混凝土板肋形楼盖结构设计详解

钢筋混凝土板肋形结构设计 一、设计基本资料 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为3级建筑物,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厂房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肋形楼盖平面尺寸L 1×L 2 为30m×19.8m,厂房周围 用240mm厚砖墙砌筑。 楼板构造及荷载:现浇板面面层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20KN/m3;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容重25 KN/m3;板底、梁侧均为15mm厚混合砂浆粉刷17 KN/m3。 楼面均布活荷载设计为6.0 KN/m2。 材料:本设计将采用C20混凝土,板中钢筋及梁中箍筋均用HPB235箍筋,其它用HRB335钢筋。板、次梁、主梁的端支座搁置长度分别为120mm、240mm、24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二、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6m,次梁的跨度为6m, 主梁每跨内设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l 02/ l01 =6/2.2≈2.7,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计算,要求板厚h≥2200/40=55mm,一般对工业厂房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8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 (1/18∽1/12)=6000*(1/18∽1/12)=330∽500mm,则截面宽度b=(1/2∽1/3)h=(1/2∽1/3)*500=166∽250mm,则次梁的高度和截面宽度分别取h=500mm,取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 (1/15∽1/10)=6600*(1/15∽1/10)=440∽660mm,则截面宽度b=(1/2∽1/3)h=(1/2∽1/3)*650=216∽325mm,则主梁的高度和截面宽度分别取h=650mm,取b=300mm; 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见下图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范本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2008- 2008-2009 第二学期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土木工程
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二.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次梁单向板楼盖及柱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次梁单向板楼盖及柱设计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楼盖结构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楼盖结构设计 四.混合结构建筑物墙体设计 五.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设计 钢筋混凝土板 六.混合结构建筑物墙下条形基础与柱下单独基础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 程 设 计 计 算 书 钢筋混凝土结构》 ( 2009-7) )
一.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工程概况及设计资料
1.1 结构形式
采用混合结构,楼屋盖为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主次梁,竖向承重结构为内框架,基础为钢筋 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楼梯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
1.2
水文地质
地基土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填土,层厚 0.6~1.0m;褐黄色粘土,层厚 4.0~4.5m,fa=80kN/m2, γ=19 kN/m3;灰色淤泥质粉土,层厚 20~22m, fa=70 kN/m2, γ=18 kN/m3;暗绿色粘质粉土,未穿, fa=160kN/m2,γ=20kN/m3。 地下水位在自然地表以下 0.8 m,水质对结构无侵蚀作用。 基础持力层为褐黄色粘土层。
1.3
设计荷载
基本风压及基本雪压按上海地区采用。 常用建筑材料和构件自重参照荷载规范确定。 屋面使用荷载按不上人屋面设计。 楼面使用荷载值根据荷载规范确定(本设计按 4.6 表规定取值)。
1.4
楼屋面做法
屋面: 细砂面层, 二布三油 PVC 防水层, 4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找平层 (双向配筋 ?4@200) , 最薄处 60 厚挤塑板保温层,,油膏胶泥一度隔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板下 20 厚纸筋灰粉底。 楼面:30 厚水泥砂浆面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板底梁面 20 厚纸筋灰粉面。
1.5
材料
混凝土:基础用 C20,上部结构用 C25。 墙体:±0.000 以下采用 MU10 标准砖,M5 水泥砂浆;±0.000 以上采用 MU10 多孔砖,M5 混合 砂浆。
1.6
平面尺寸与使用荷载
数据序号 51
荷载数据 (kN/m) 6
柱网尺寸 ( m 2 ) 4×6 - 2 × 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为方便了解规范修订的变化并提出意见,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简述 1 完善规范的完整性,完善规范的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补充结完整性,从以构件计算为主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适当扩展到整体结构“ 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构方案”结构抗倒塌设计” 的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3 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内容,增加以构件分项系数进行应力设计等内容。 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计算裂缝宽 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度,预应力构件稍放松;调整了裂缝宽度计算中的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 4 增加楼盖舒适度要求,规定了楼板竖向自振频率的限制。 5 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完善耐久性设计方法,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除环境条件外,提出环境作用等级概念。 6 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增加了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既有结构设计的基本规定 7 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淘汰低强钢筋,纳入高强、高性能钢筋;提出钢筋延性(极限应变)的要求 8 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补充并筋(钢筋束)的配筋形式及相关规定及相关规定。 9 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结构分析内容适当得到扩展提出非荷载效应分析原则。适当得到扩展, 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10 对结构侧移二阶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及增大系数的简化方法。 11 完善了连续梁、连续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内力调幅的设计方法。 12 补充、完善材料本构关系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内容。 “ 任意截面”“ 简化计算”13 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任意截面”移至正文,简化计算”移至附录。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14 截面设计中完善了构件自身挠曲影响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15 修改了受弯构件的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改进了16 改进了双向受剪承载力计算的相关规定。 17 补充在拉、弯、剪、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扭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18 修改了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 19 补充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疲劳验算的相关公式。 20 增加按开裂换算截面计算在荷载效应准永久或标准组合下的截面应力。 21 宽度大于 0.2mm 的开裂截面,增加按应力限制钢筋间距的要求。 22 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的计算公式。挠度计算中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增加按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时长期刚度 23 增加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刚度、裂缝计算方法。增加了 24 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考虑耐久性影响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增,恶劣适当调整了钢筋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一股情况下稍 环境下大幅度增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要点

浅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摘要:抗震设计是结构总体设计的重要部分,是结构选型优化的重要依据。本文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部分抗震设计要点,重点探讨了增加结构局部延性的设计构造措施。 关键词:抗震;延性;构造 一、结构抗震延性设计概述及要点 结构延性是指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在屈服开始到达最大承载力或者承载能力还没有明显下降期间的塑性变形能力。提高延性可以增加结构抗震潜力,增强结构抗倒塌能力。抗震结构的延性计算复杂,一般实际工程不会具体计算,但是会通过一些加强措施保证结构的延性。 抗震延性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保证结构体系受力明确,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合理;结构布置时应尽量避免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使用荷载的承载能力;结构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如抗剪、压、扭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如塑性)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具有好的延性及阻尼);对于结构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加强;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结构平面上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具有合理的刚度和强度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形变形集中。 抗震结构的各类构件之间应具有可靠的连接。抗震结构的支撑系统应能保证地震时结构稳定。非结构构件(维护墙、隔墙、填充墙等)要采取合理的抗震构造措施。 二、增加钢筋混凝土结构延性的设计措施 (一)梁柱框架截面设计 在地震作用下,梁端塑性铰区混凝土保护层容易剥落,故梁截面宽度过小则截面损失比例较大,所以一般框架梁宽度不宜小于200mm;同时为了提高节点剪力、避免梁侧向失稳及确定梁塑性铰区发展范围,分别要求梁宽不宜小于柱宽的1/2、梁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梁的跨高比不宜小于4,以确保框架梁中箍筋对混凝土的有效约束。为保证框架柱有足够的延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在两个主轴方向刚度相差不宜太大,长宽比不宜大于3;应避免过早出现斜裂缝导致剪切破坏,剪跨比宜大于2;柱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四级或不超过2层时不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课程设计一整体式肋梁楼盖设计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姓名: 设计时间: 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地下工程系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二、设计内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 M、剪力 V 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活荷载: 车间工业楼面活荷载标准值6.5 KN/m3。 2、楼面构造及恒载: 楼面为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20kN/m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容重25kN/m3;梁底、板底、梁侧均为15mm厚混合砂浆抹灰粉刷,17KN/m3。

3、材料: 混凝土用:C30,ft=1.43N/mm2, fc=14.3N/mm2 钢筋:主梁、次梁受力筋用HRB335或HRB400级钢筋:板中受力筋用HRB335级:其它钢筋采用HRB235级: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主梁、次梁为25mm,板为15mm。 4、板、次梁、主梁的端支座搁置长度分别为120mm、180mm、240mm。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 一、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 6.9m ,次梁的跨度为 6.6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 2.3m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当h≥1 40 l=57.5mm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 h ≥ 80mm ,取板厚 h = 80mm。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 c= ( 1 18 ~ 1 12 )L x= (367~550)mm,取h c= 400mm 则b c= (1 3 ~ 1 2 )h c= (133~200)mm,取b c=150mm。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h z=( 1 14 ~ 1 8 )L y=(493~863)mm,h z=500mm,则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钢筋混凝土11-12学年第三学期课程设计设计 学院:建设工程学院 班级:09级3班 学号:63090305 姓名:王国超

目录 一、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2) 1 设计题目: (2) 2 设计目的 (2) 3 设计内容 (2) 4 设计资料 (2) 5 设计要求 (3) 二、板的设计 (4) 1.平面布置和截面尺寸 (4) 2.荷载计算 (4) 3.按弹性理论设计板 (6) 1)计算跨度 (6) 2)支座最大弯矩值 (7) 3)按弹性理论配筋计算,如表2所示 (8) 4.按塑性理论设计板 (8) 1)A区格板弯矩计算 (9) 2)B区格板弯矩计算。 (10) 3)C区格弯矩计算。 (11) 4)D角区格弯矩的计算。 (11) 5)配筋计算。 (12) 三、支承梁的设计 (13) 1.纵向支承梁L-1设计 (13) 1)跨度计算 (13) 2)荷载计算 (14) 3)内力计算 (15)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8)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结算 (19) 2.横向支承梁L-2设计 (20) 1)计算跨度 (20) 2)荷载计算 (20) 3)内力计算 (21) 4)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24) 5)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结算 (25)

一、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 1 设计题目 设计某多层工业厂房的中间楼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肋梁楼盖。 2 设计目的 (1)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内容; (2)了解梁、板结构的荷载传递途径及计算简图; (3)熟悉受弯构件梁和板的设计方法; (4)了解内力包络图及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图表达方式。 3 设计内容 3.1 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板、及支承梁的布置。 3.2 板的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根据楼面荷载,按弹性理论计算板的内力,进行板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并进行板的钢筋配置。 3.3 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理论计算)。 3.4 支承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计算梁的内力,进行梁的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并对此梁进行钢筋配置。 3.5 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 (2)板的配筋图(按弹性理论计算); (3)板的配筋图(按塑性理论计算); (4)支承梁的配筋详图及其抵抗弯矩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4 设计资料 4.1 厂房平面示意图 生产车间的四周外墙均为承重砖墙,内设钢筋混凝土柱,其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层高4.5m。建筑四周采用370mm承重墙,平面示意图见下图(暂不用考虑楼梯)。建筑四周采用370mm承重墙。支承梁短边跨度为5000mm,支承梁长边跨度为6000mm。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第三章单项选择

一、单项选择: 1. 关于变形缝,下列不正确 ...的说法是() A.伸缩缝应从基础顶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B.沉降缝应从基础底面以上将缝两侧结构构件完全分开 C.伸缩缝可兼作沉降缝 D.地震区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均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 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 其柱上端梁刚度降低,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2层高处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至 5 1层高处 C.不变D.向下移动至 3 3. 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 B.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C.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 D.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侧移多层多跨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 0最小的是( ) A .采用现浇楼盖的边柱 B .采用现浇楼盖的中柱 C .采用装配式楼盖的边柱 D .采用装配式楼盖的中柱 5. 反弯点法可用在( ) A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 B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 C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 D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 6. 框架柱的侧移刚度212h i D c α=,其中α是考虑( ) A .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B .上下层梁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C .上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D .下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 7. 对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风荷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 B .在风荷载作用下,迎风面的柱子受拉,背风面柱子受压 C .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弯矩较大,中柱的弯矩较小 D .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