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足步行机器人----毕设文献综述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设文献综述
六足步行机器人----毕设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步行机器人的研究

学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 05级机电1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09年3月2号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多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驱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 是模仿多足动物运动形式的特种机器人, 是一种足式移动机构。所谓多足一般指四足及四足其以上, 常见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包括四足步行机器人、六足步行机器人、八足步行机器人等[4]。

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5]:

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雷静桃等在文献[1]中对美国、日本等机器人研究大国及我国的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发展进行了综述,对多足步行机器人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静等在文献[10]中分析了国内外腿式机器人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腿式机器人在机械结构、稳定性和控制算法方面的现有研究方法,给出了腿式机器人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腿式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安丽桥等在文献[9]中介绍了一种应用两个电机驱动的六脚足式步行机器人,并对该机器人的运动机理与步态进行了分析,经样机实验,所设计的机器人可实现前进、后退、遇障转弯等功能,具有结构简单,控制便捷,行走稳定的特点。

曾桂英等在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采用液压驱动的缩放式腿机构的结构设计, 并针对六足行走方式, 完成了液压驱动原理设计及PLC控制设计。

马东兴等在文献[11]中研究了一种背部带关节的新型四足机器人,通过三维建模软件Pro /E和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软件ADAMS建立了四足机器人虚拟样机,规划了四足机器人的步态,并且利用ADAMS仿真软件对该四足机器人进行了步态仿真,同时利用单个AT89C52单片机成功实现对四足机器人5个舵机的独立控制以及舵机的速度控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四足机器人能够根据设计步态实现直线行走。

王新杰等在文献[7]中建立了一个连续转动式腿机构的四足步行机器人

模型,并规划了该机器人的一种直线爬行步态,利用ADAMS虚拟样机软件对机器人的爬行步态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了机器人各个关节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曲线,分析了四个髋关节的驱动力矩在步行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通过仿真,验证了步态规划的合理性,同时为进一步选择电机、分析机器人系统的动态特性提供了依据。

徐轶群等在文献[6]中结合实际, 详细地分析了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步态和腿机构的运动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四足步行机器人腿部机构和驱动控制方案。

王刚等在文献[3]中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多足仿生机器人步行足的关节结构。新型多足仿生机器人步行足关节采用谐波减速器作为传动部件, 其传动比大、可靠性高、结构紧凑, 特别适合应用于微小型机器人的关节设计中,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往传动方式传动效率低, 传动比小, 且没有自锁能力等问题。采用新型多足仿生机器人步行足关节完成了3 个自由度的仿生机器人步行足和八足仿生机器人的设计, 验证了关节应用的可行性。

郭鸿勋等在文献[8]中针对一种自主研制的具有全方位运动功能的六足步行机器人原型机,介绍了该机器人的运动功能要求,对比分析了不同腿机构形式和整体布局模式对机器人的影响,确定合理腿机构和布局模式;在理论上描述了机器人机械系统结构原理,验算了整机的运动自由度并描述腿机构静力学极限力的求解规则;结构上详细描述了模块化腿臂融合机构的部件组成、功能特性和传动形式;最后通过实验和数据验证了该机械系统满足机械强度和步行运动功能的要求。

二、研究主要成果

国内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成果[1]:

1991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研制出JTUWM[1]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JTUWM-III是模仿马等四足哺乳动物的腿外形制成,每条腿有3个自由度,由直流伺服电机分别驱动。在进行步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3个自由度的协调控制,可完成单腿在空间的移动。该机器人采用计算机模拟电路两级分布式控制系统, JTUWM-III以对角步态行走,脚底装有PVDF测力传感器,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算法相结合,采用力和位置混合控制,实现了四足步行机器人JTUWM-III的慢速动态行走,极限步速为1.7 km/h。为了提高步行速

度,将弹性步行机构应用于该四足步行机器人,产生缓冲和储能效果。

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对第一代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的微型六足机器人进行改进,开发出具有全方位运动能力的微型双三足步行机器人MDTWR[1],如图7所示。其第一代的每条腿只有2个自由度,无法实现机器人的转向,只能进行直线式静态步行,平均行走速度为1 mm/s。将机体的主体部分进行改进设计,由上下两层相互平行的三叉支架组成,将六足改进为双三足,引入身体转动关节,采用新型的组合偏动SMA驱动器,使新一代的微型双三足步行机器人MDTWR具有全方位运动能力。

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的颜国正、徐小云等进行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

的研究[1],如图8所示。该步行机器人外形尺寸为:长30 mm,宽40 mm,高20 mm,质量仅为6.3 kg,步行速度为3 mm/s。他们在分析六足昆虫运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连杆曲线图谱确定行走机构的尺寸,采用微型直流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和皮带传动机构,在步态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步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器人具有较好的机动性图7 MDTWR双三足步行机器人图8 微型六足仿生机器人

200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孟庆鑫、袁鹏等进行了两栖仿生机器蟹的研究,从两栖仿生机器蟹的方案设计到控制框架构建[1],研究了多足步行机的

单足周期运动规律,提出适合于两栖仿生机器蟹的单足运动路线规划方法,并从仿生学角度研究了周期性节律性的多足步行运动的控制问题,建立了生成周期运动的神经振荡子模型。

国外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成果[1]

1990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出用于外星探测的六足步行机器人AMBLER[1],如图1所示。该机器人采用了新型的腿机构,由一个在水平面内运动的旋转杆和在垂直平面内作直线运动的伸展杆组成,两杆正交。该机器人

由一台32位的处理机来规划系统运动路线、控制运动和监视系统的状态,所用传感器包括激光测距扫描仪、彩色摄像机、惯性基准装置和触觉传感器。总质量为3 180 kg,由于体积和质量太大,最终没被用于行星探测计划。

1993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发出有缆的八足步行机器人DANTE[1],用于对南极的埃里伯斯火山进行了考察,其改进型DANTE-II也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如图2所示。1994年,DANTE-II对距离安克雷奇145 km的斯伯火山进行了考察,传回了各种数据及图像。

图1 AMBLER 图2 DANTE-II

1996~2000年,美国罗克威尔公司在DARPA资助下,研制自主水下步行机ALUV [1](Autonomous Legged UnderwaterVehicle),如图3所示。该步行机模仿螃蟹的外形,每条腿有两个自由度,具有两栖运动性能,可以隐藏在海浪下面,在水中步行,当风浪太大时,将脚埋入沙中。它的脚底装有传感器,用于探测岸边的地雷,当它遇到水雷时,自己爆炸同时引爆水雷。

在对昆虫步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2000年美国研制出六足仿生步行机

器人Biobot[1],如图4所示。为了像昆虫那样在凸凹不平地面上仍能高速和灵活步行,采用气动人工肌肉的方式,压缩空气由步行机上部的管子传输,并由气动作动器驱动各关节,使用独特的机构来模仿肌肉的特性。与电机驱动相比,该作动器能提供更大的力和更高的速度。

图3 ALUV步行机图4 Biobot

日本对多足步行机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不断进行着技术创新,随着计算机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其机械结构由复杂到简单,其功能由单一功能到组合功能,并已研究出各种类型的步行机。主要有四足步行机、爬壁机器人、腿轮分离型步行机器人和手脚统一型步行机器人。

1994年,日本电气通信大学的木村浩(Hiroshi Kimura)等研制成功四足步行机器人Patrush-II[1],如图5所示。该机器人用两个微处理机控制,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每个关节安装了一个光电码盘,每只脚安装了两个微开关,采用基于神经振荡子模型CPG(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的控制策略,能够实现不规则地面的自适应动态步行,显示了生物激励控制对未知的不规则地面有自适应能力的特点。

2000~2003年,日本的木村浩等又研制成功四足步行机器人Tekken[1],如图6所示。该机器人用一台PC机系统控制,采用瑞士Maxon直流伺服电机驱动,每个关节安装了一个光电码盘,并安装了陀螺仪、倾角计和触觉传感器。采用基于神经振荡子模型的CPG控制器和反射机制构成的控制系统,其中CPG用于生成机体和四条腿的节律运动,而反射机制通过传感器信号的反馈,来改变CPG的周期和相位输出,Tekken能适应中等不规则表面的自适应步行。

图5 Patrush-II 图6 Tekken

三、发展趋势

未来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方向有如下几个方面:

(1)腿轮组合式步行机器人。[1]腿式移动机器人地形适应能力强,能越过大的壕沟和台阶,其缺点是速度和效率均比较低。目前,腿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应用行星探测仍然是很困难的。腿轮组合式步行机器人综合了腿式和

轮式机器人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地形适应能力、较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能量效率。特别适合用于行星探测,在无法确定待探测地表状态的情况下,采用腿轮组合式步行机器人可提高步行速度和效率。在松软或者崎岖不平的行星地表,采用腿轮组合式显示出优越性,在坚硬且较平坦的地表,由于没有土壤变形引起的阻力,采用轮式结构可有效提高其运动速度。

(2)微小型步行机器人。[5]微型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是高技术成果的结晶。日本已研制出外形为:8.6 mm×9.3 mm×7.2 mm的微型行走机器人。微型步行机器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可将数以千计的微型步行机器人散布在星球上进行探测;在考古研究中,该种机器人可步行进入狭小的空间内采集样品等;可在狭小的空间如管道内行走、作业和维修等。

(3)仿生步行机器人。[10]在步行机的腿上安装弹性装置或采用人工肌肉等柔性腿,就是结构仿生的体现,采用形状记忆合金驱动是材料仿生的体现。目前的步行机器人还远未达到像多足昆虫那样的步行机动性和灵活性,存在步行速度低,效率差等问题。进一步深入研究功能、控制和群体仿生,提高步行机器人的速度和灵活性,充分实现多足步行机器人的优点,是今后研究步行机器人的重点之一。

四、存在问题

黄俊军等在文献[4]中通过对文献[14 ][15 ][16][ 17]总结,得出当今四足步行机器人面临待解决的问题:

(1) 有些四足步行机器人的体积和重量很大。[15]在实际应用中未必有足够大的空间能够容纳它们或者根本不允许体积较大的机器人出现。从实用化角度出发, 这类多足步行机器人在小型化方面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改进。尤其是机械结构、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电源系统、传感器等, 需要寻找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的替代品。

(2) 大多数四足步行机器人研究平台的承载能力不强, 从而导致它们没有能力承载视觉设备。[16]而且四足步行机器人的视觉研究也不太成熟, 而视觉正是多足步行机器人实现自主化和智能化的关键之一。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还需改进现有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械机构设计, 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 其次是改进视觉图像处理的算法, 增强图像处理的实时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3) 步行敏捷性方面。[17]四足步行机器人有很好的地面适应能力, 但在某些地貌, 其行走效率很低,而且在机器人动步态步行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这就提出机器人动步行步态规划问题。因此四足步行机器人对地面的适应性和运动的灵活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4) 四足步行机器人的控制方法需要改进。[14][4]四足步行机器人系统的复杂性使其控制算法复杂化。但有些算法由于其计算量很大, 所以对于机器人的实时控制很难实现甚至不能实现。因此需要简化机器人控制算法, 实现用相对较简单的控制算法获得符合工作要求的控制效果的目标。另外, 四足步行机器人现有的控制方法还有待完善和发展。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雷静桃,高峰,崔莹.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D].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汽车工程系,200609.

【2】曾桂英,刘少军.六足步行机器人的设计研究.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长沙410083

【3】王刚,孟庆鑫, 陈东良, 季宝锋, 刘德峰.一种新型多足仿生机器人步行足关节结构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01

【4】黄俊军,葛世荣,曹为.多足步行机器人研究状况及展望[D]. 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可靠性与救灾机器人研究所, 221008.

【5】陈学东.多足步行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M ].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2006121.

【6】徐轶群,万隆君.四足步行机器人腿机构及其稳定性步态控制[D].厦门集美大学.200108

【7】王新杰,黄涛,陈鹿明.四足步行机器人爬行步态的计算机仿真[D].郑州.200704

【8】郭鸿勋,陈学东.六足步行机器人机械系统[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04

【9】安丽桥,朱磊.六脚足式步行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0602

【10】刘静,赵晓光,谭民.腿式机器人的研究综述[J].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与智能科学实验室,北京100080

【11】马东兴,王延华,岳林.新型四足机器人步态仿真与实现[J].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12】Wang,Xinjie; Chen,Xuedong; Jia,Wenchuan; Sun,Yi; Pu,Huayan ;Forward Kinematics Analysis and 3-Dimmision Gait Simulation of a MiniQuad Walking Robot[J] .Mechatronics and Automation, 2007. ICMA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5-8 Aug. 2007 Page(s):1932 – 1937

【13】Sun,Yi (Schoo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en,Xuedong; Yan,Tianhong; Jia,Wenchuan.Modules design of a reconfigurable multi-legged walking robot[J]. Source: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ROBIO 2006, 2006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ROBIO 2006, 2006, p1444-1449 【14】Menon C, Sitti M. A biomimetic climbing robot based on the gecko [ J ]. Journal ofBionic Engineering. 2006, 3 (3) : 1152125. 【15】Menon C, SittiM. Biologically insp ired adhesion based surface climbing robots[A]. Proceedings of the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C]. Barcelona, Spain, 2005:

271522720.

【16】Park S,Lee Y J. Discontinuous zigzag gait p lanning of a quadruped walking robot with a waistjoint[J]. Advanced Robotics,2007, 21 (1) : 14321642.

【17】 P.S. Pa .Design of a modular assembly of four-footed robots with multiple functions.Graduate School of Toy and Game Design[D],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o. 134, Sec. 2, Heping E. Rd., Taipei City 106, Taiwan, ROC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例(1)

###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燕山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中厚板轧机是用于轧制中厚度钢板的轧钢设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广泛的采用中板。它主要用于制造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拖拉机、传播、铁路车辆及航空机械等)、钢机构件(如各种贮存容器、锅炉、桥梁及其他工业结构件)、焊管及一般机械制品等[1~3]。 1 世界中厚板轧机的发展概况 19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用采用二辊可逆式轧机生产中板。轧机前后设置传动滚道,用机械化操作实现来回轧制,而且辊身长度已增加到2m以上,轧机是靠蒸汽机传动的。1864年美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套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当时盛行一时,推广于世界。1918年卢肯斯钢铁公司科茨维尔厂为了满足军舰用板的需求,建成了一套5230mm四辊式轧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套5m以上的轧机。1907年美国钢铁公司南厂为了轧边,首次创建了万能式厚板轧机,于1931年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连续式中厚板轧机。欧洲国家中厚板生产也是较早的。1910年,捷克斯洛伐克投产了一套4500mm二辊式厚板轧机。1940年,德国建成了一套5000mm四辊式厚板轧机。1937年,英国投产了一套3810mm中厚板轧机。1939年,法国建成了一套4700mm 四辊式厚板轧机。这些轧机都是用于生产机器和兵器用的钢板,多数是为了二次世界大战备战的需要。1941年日本投产了一套5280mm四辊式厚板轧机,主要用于满足海军用板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掌握了中厚板生产的计算机控制。20世纪80年代,由于中厚板的使用部门萧条,许多主要产钢国家的中厚板产量都有所下降,西欧国家、日本和美国关闭了一批中厚板轧机(宽度一般在3、4米以下)。国外除了大的厚板轧机以外,其他大型的轧机已很少再建。1984年底,法国东北方钢铁联营敦刻尔克厂在4300mm轧机后面增加一架5000mm宽厚板轧机,增加了产量,且扩大了品种。1984年底,苏联伊尔诺斯克厂新建了一套5000mm宽厚板轧机,年产量达100万t。1985年初,德国迪林冶金公司迪林根厂将4320mm轧机换成4800mm 轧机,并在前面增加一架特宽得5500mm轧机。1985年12月日本钢管公司福山厂新型制造了一套4700mmHCW型轧机,替换下原有得轧机,更有效地控制板形,以提高钢板的质量。 - 2 -

(完整版)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工业机器人文献综述 生产力在不断进步,推动养科技的进步与革新,以建立更加合理 的生产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力劳动己经逐渐被机械所取代,而这种变革为人类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时至今天,机电一体化,机械智能化等技术应运而生并己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1.工业机器人的发展: 1.1 机器人概念的诞生 机器人技术一词虽然出现的较晚,但这一概念在人类的想象中却早已出现。自古以来,有不少科学家和杰出工匠都曾制造出具有人类特点或具有动物特征的机器人雏形。我国西周时期的能工巧匠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我国最早的涉及机器人概念的文章记录,此外春秋后期鲁班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机器人一词由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讽刺剧《罗莎姆的万能机器人》中首次提出,剧中描述了一机器奴仆Robot。此次Robot被沿用下来,中文译成机器人。1942年美国科幻作家埃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科幻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这三大定律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现代机器人出现于20世纪中期,当计算机技术出现,电子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的出现及与机器人相关的控制技术和零件加工技术的成熟,为现代机器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2 国内机器人的发展史 在我国目前采用工业机器人的行业主要有汽车行业、摩托车、电 器、工程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我国作为亚洲第三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国,对于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从而吸引了大批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商,加快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为t跟踪国际机器人技术的道路,当时以原机械工业部为主,航天工业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国内的相关研究单位开展了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先后推出了弧焊、点焊、喷漆等多种工业机器人。直到90年代,通过国家863计划等的K77,我国具备t独!)设计不}}生产工业机器人的能力,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生产队伍进入21世纪,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发展进入t一个崭新的阶段,其中最大的特点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赢利为目标的机器人产业开发群体止在形成。尽管国外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为了占领中国不断扩大的市场,加大了其在中国的经销力度,但是中国的机器人企业以自己独有的市场信息优势、售前售后的服}}c势、针对中国企业的工艺特点的专门化设计优势努力争取自己的市场地位随养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产业会快速的发展起来,特别重要的是研制单位必须和需求紧密结合,让机器人走进工厂,实现真止的产业化。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取得t长足的发展,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也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落后随养我国制造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日益增长,工业机器人的拥有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尤其是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生产和制造、机器人可靠性以及成木等问题,都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大负载工业机器人方而,不仅产品长期大量依靠从国外引进,在维护、更新改造方而对国外的依赖也相当严重。 1.3国内外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 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XXXXX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宿舍楼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或争论焦点) 我选的毕业设计类型为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的设计,选用这种具有强代表性、高实用性、中下档次的宿舍楼为我设计题目,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1、宿舍楼建筑是工民建中,数量较多,又非常有代表性的建筑,宿舍楼的设计中需要的知识涵盖了本校土木工程专业所有设置的学科知识。 2、低档次宿舍楼的用料比较常规,结构规整,计算比较简单而易于计算。 3、这是我第一次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际工程的设计,在知识上有许多地方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在实践方面又毫无实践经验。 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考虑,为了既能达到工程实际的要求,又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可能多的得到应用,我特意把本次宿舍楼的设计定为中小企业的实际工程。这样,只要通过努力,我相信以自己现有的能力,我一定能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 二、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 根据业主的相关要求,本拟建工程为想XX市易联科技网络有限公司职工宿舍楼,预设计总建筑面积为,层数为6层的框架结构宿舍楼。本工程的±标高由现场确定,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我在在设计中将主要会用到先前学习过的《工程图学》、《工程CAD》、《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砼与砌体结构设计原理》、《结构抗震》、《高层建筑结构》这几门课程的知识,须完成的建筑和结构一系列的设计图纸。主要的图纸任务如下: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外文翻译箱梁

桥梁工程毕业设计外文翻译箱梁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外文资料翻译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老师:

6 月

外文资料原文: 13 Box girders 13.1 General The box girder is the most ?exible bridge deck form. It can cover a range of spans from25 m up to the largest non-suspended concrete decks built, of the order of 300 m. Single box girders may also carry decks up to 30 m wide. For the longer span beams, beyond about 50 m, they are practically the only feasible deck section. For the shorter spans they are in competition with most of the other deck types discussed in this book. The advantages of the box form are principally its high structural ef?ciency (5.4), which minimises the prestress force required to resist a given bending moment, and its great torsional strength with the capacity this gives to re-centre eccentric live loads, minimising the prestress required to carry them.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范文

四川理工学院毕业设计(文献综述)红外遥控电动玩具车的设计 学生:程非 学号:10021020402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2010.4 指导教师:王秀碧 四川理工学院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 二○一四年三月

1前言 1.1 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器走进了普通老百姓的家庭,而这些家用电器大都由红外遥控器操控,过多不同遥控器的混合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智能化的学习型遥控器,学习各种家用电器的遥控编码,实现用一个遥控器控制所有家电,已成为迫切需求。首先对红外遥控接收及发射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对红外编码理论的学习,设计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遥控器。其各个模块设计如下:红外遥控信号接收,红外接收器把接收到的红外信号经光电二极管转化成电信号,再对电信号进行解调,恢复为带有一定功能指令码的脉冲编码;接着是红外编码学习,利用单片机的输入捕捉功能捕捉载波的跳变沿,并通过定时器计时记下载波的周期和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进行实时编码;存储电路设计,采用I2C总线的串行E2PROM(24C256)作为片外存储器,其存储容量为8192个字节,能够满足所需要的存取需求;最后是红外发射电路的设计,当从存储模块中获取某红外编码指令后,提取红外信号的波形特征信息并进行波形还原;将其调制到38KHZ的载波信号上,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红外信号,达到红外控制的目的。目前,国外进口的万能遥控器价格比较昂贵,还不能真正走进普通老百姓的家中。本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外设计的基础上,设计一款以MSP430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型遥控器,通过对电视机和空调的遥控编码进行学习,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发展历史 红外遥控由来已久,但是进入90年代,这一技术又有新的发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红外遥控是一种无线、非接触控制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信息传输可靠,功耗低,成本低,易实现等显著优点,被诸多电子设备特别是家用电器广泛采用,并越来越多的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 6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民用产品的遥控技术,单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遥控技术发展很缓慢,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遥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遥控方式上大体经理了从有线到无限的超声波,从振动子到红外线,再到使用总线的微机红外遥控这样几个阶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准确无误传输新信号,最终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无线遥控装置采用的是电磁波传输信号,由于电磁波容易产生干扰,也易受干扰,因此逐渐采用超声波和红外线媒介来传输信号。与红外线相比,超声传感器频带窄,所能携带的信息量少扰而引起误动作。较为理想的是光控方式,逐渐采用红外线的遥控方式取代了超声波遥控方式,出现了红外线多功能遥控器,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 1.3 当前现状 红外线在频谱上居于可见光之外,所以抗干扰性强,具有光波的直线传播特性,不易产生相互间的干扰,是很好的信息传输媒体。信息可以直接对红外光进行调制传输,例如,信息直接调制红外光的强弱进行传输,也可以用红外线产生一定频率的载波,再用信息对载波进调制,接收端再去掉载波,取到信息。从信

足球机器人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足球机器人设计 一、前言 足球运动是大家都非常喜爱的运动。让机器人来踢足球呢?听起来是天方夜谭,可是他确实存在,足球机器人诞生于20世纪末,是高科技与体育运动结合的产物,其目标是到2050年前后,在“可比”的条件下,一支智能足球机器人比赛队伍要能战胜当时的人类世界足球冠军队。这是从事智能足球机器人事业的科技工作者所面临的十分艰巨的挑战。智能足球机器人涉及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与感知融合、无线通讯、精密机械和仿生材料等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与技术融合,包括动态不确定环境中的多主体合作、实时推理~规划~决策、机器人学习和策略获取等当前人工智能的热点问题。智能足球机器人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是培养信息自动化科技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高科技发展的生动窗口和促进科技成果实用化的一个途径。]1[ 二、国内外足球机器人发展的现状 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历史上,1997年将作为一个转折点被记住。在1997年5月,IBM 的“深蓝”击败了人类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人工智能界40年的挑战终于取得了成功。在1997年7月4日,NASA的“探路者”在火星成功登陆,第一个自治机器人系统Sojourner释放在火星的表面上。与此同时,RoboCup也朝着开发能够战胜人类世界杯冠军队的智能足球机器人队走出了第一步。 足球机器人的最初想法是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艾伦·马克沃斯(Alan Mackworth)教授于1992年提出的。日本学者迅速对这一想法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可行性分析。1993年6月,包括浅田埝( Minoru Asada)、Yasuo Kuniyoshi和北野宏明(Hiroaki Kitano)在内的一些研究工作者决定创办一项机器人比赛,暂时命名为RoboCup J联赛。然而在一个月之内,他们就接到绝大部分是日本以外的研究工作者的反应,要求将比赛扩展成一个国际性的联合项目。由此他们就将这个项目改名为机器人世界杯赛(Robot World Cup Soccer Games,简称RoboCup)。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将机器人足球作为研究课题。隶属于日本政府的电子技术

桥梁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6年 03月 20日 题目:桥梁外观检测和荷载试验分析 报告人:**** 班级:道桥****班 一、文献综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J D61-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 004-89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出现了重载、高速、大流量的现代运输结构的发展趋势,公路运输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桥梁是道路的咽喉,因此公路运输对现有桥梁(即旧桥)和新建桥梁的结构性能与使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外观调查和静载试验对于桥梁检测的重要性愈加明显,是桥梁检测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研究方案: 第一阶段:桥梁有关资料的收集 第二阶段:现场检测工作的进行 第三阶段:检测数据的采集 第四阶段:确定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最终为制定桥梁的技术养护方案。

四、进度计划: 2016年3月中旬:填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申报表2016年3月中旬-2016年4月初: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相关文献初步完成论文的撰写2015年4月初-2015年5月中旬:攥写整理论文,结合老师的指导进行补充与修五、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机器人行走机构 文献综述

重庆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机器人行走机构设计 二级学院重庆汽车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系主任 时间

评阅老师签字:

机器人行走机构 吴俊 摘要: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行走机构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 和腿式的等,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各种移动机构。本 文从国内外的研究状况着手,介绍了行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还介绍了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 关键字:机器人行走机构发展现状应用 Keyword:robot travelling mechanism developing current situation application 一,前言 行走机器人是机器人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行走机器人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首先,要考虑移动方式,可以是轮式的、履带式的和腿式的等;其次,必须考虑 驱动器的控制,以使机器人达到期望的行为;第三,必须考虑导航或路径规划。因此,行走机器人是一个集环境感知、动态决策与规划、行为控制与执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的综合系统。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形式的选型和设计,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在机器 人机构方面,应当结合机器人在各个领域及各种场合的应用,开展丰富而富有创造性 的工作。对于行走机器人,研究能适应地上、地下、水中、空中、宇宙等作业环境的 各种移动机构。当前,对足式步行机器人、履带式和特种机器人研究较多,但大多数 仍处于实验阶段,而轮式移动机器人由于其控制简单,运动稳定和能源利用率高等特点,正在向实用化迅速发展,从阿波罗登月计划中的月球车到美国最近推出的NASA 行星漫游计划中的六轮采样车,从西方各国正在加紧研制的战场巡逻机器人、侦察车 到新近研制的管道清洗检测机器人,都有力地显示出行走机器人正在以其使用价值和 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方向之一。 二、课题国内外现状 多足步行机器人是一种具有冗余驱动、多支链、时变拓扑运动机构, 是模仿多足 动物运动形式的特种机器人, 是一种足式移动机构。所谓多足一般指四足及四足其以上, 常见的多足步行机器人包括四足步行机器人、六足步行机器人、八足步行机器人等。 步行机器人历经百年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以下几个 阶段: 第一阶段, 以机械和液压控制实现运动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 以电子计算机技术控制的机器人。 第三阶段, 多功能性和自主性的要求使得机器人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研究主要成果 国内多足步行机器人的研究成果[1]: 1991年,上海交通大学马培荪等研制出JTUWM[1]系列四足步行机器人。JTUWM-III是模仿马等四足哺乳动物的腿外形制成,每条腿有3个自由度,由直流伺服

机械毕业设计英文外文翻译399驱动桥

附录A 英文文献 Drive Axle All vehicles have some type of drive axle/differential assemb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driveline. Whether it is front, rear or four wheel drive, differentials are necessary for the smooth application of engine power to the road. Powerflow The drive axle must transmit power through a 90°angle. The flow of power in conventional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vehicles moves from the engine to the drive axle in approximately a straight line. However, at the drive axle, the power must be turned at right angles (from the line of the driveshaft) and directed to the drive wheels. This is accomplished by a pinion drive gear, which turns a circular ring gear. The ring gear is attached to a differential housing, containing a set of smaller gears that are splined to the inner end of each axle shaft. As the housing is rotated, the internal differential gears turn the axle shafts, which are also attached to the drive wheels. Rear-wheel drive Rear-wheel-drive vehicles are mostly trucks, very large sedans and many sports car and coupe models. The typical rear wheel drive vehicle uses a front mounted engine and transmission assemblies with a driveshaft coupling the transmission to the rear drive axle. Drive in through the layout of the bridge, the bridge drive shaft arranged vertically in the same vertical plane, and not the drive axle shaft, respectively, in their own sub-actuator with a direct connection, but the actuator is located at the front or the back of the adjacent shaft

道路设计文献综述

燕山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205国道至京沈高速 连接线B线工程设 计 学院(系):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 年级专业:06土木工程(道桥) 学生姓名:宋中举 指导教师:茹洪忠 完成日期:2008-3-22

一、课题性质: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假题真做”,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方案必选和论证的能力,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以及编写编制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检测,为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进一步为即将步入的岗位做好技术储备。 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展时期。而二级路作为大学生道桥专业结业性的选题,给了即将走入社会的我们一个试手的机会。同时,为逐步实现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按照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需求,高等级公路的发展也是未来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要点。 二、研究主要内容: (1)进行路线方案必选,确定工程方案 (2)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的设计 (3)道路平、纵断面设计 (4)路面结构层设计 (5)确定大、中桥位,设计方案,结构类型和主要尺寸 (6)确定小桥、涵洞的类型和尺寸 (7)挡土墙的设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1.收集资料,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初步勘测与初步设计 (1)在教学地形图上研究几条可能的路线方案 (2)进行各路线方案的勘测工作,并会出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位1:10000) (3)概略性确定沿线桥梁、涵洞位置、类型、孔径及数量 (4)进行路线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用方案 3.详细技术测量与技术设计

土建专业毕业设计外文文献翻译--建筑物防雷设计

外文文献翻译 Building anti-radar design The widespread usage of electricity promoted to defend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 product and be a high pressure power grid to provide motive and illuminate for the thousand 10000, thunder and lightning also a great deal of bane high pressure lose to change to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an equipments.The high pressure line installs Gao, be apart from long, cross geography complications, is strike by lightning easily medium.The protection scope shortage of the lightning rod with protect up to thousand power lines, so avoid thunder line as to protect high pressure line of new connect a Shan machine to emerge with the tide of the times.After the high pressure line acquire a protection, the hair linked with high pressure line, go together with electricity equipments to be still conduct electricity to press damage, people discover this is because"respond thunder" is play tricks.(Respond the thunder is to respond the metals conductor of neighborhood because of keeping shot thunder to turn on electricity in, respond the thunder can pass 2 kinds to differently respond way incursion conductor, one is an electrostatic induction:When the electric charge in thunder cloud accumulates to gather, neighborhood of the conductor will also respond up the contrary electric charge and be a thunder to turn on electricity, the electric charge in thunder cloud quickly releases, and the conductor Central plains come to is tie up by thunder cloud electric field of the static electricity will also follow conductor fluxion to look for to release passage, will become electricity pulse in the electric circuit. The widespread usage of electricity promoted to defend the development of thunder product and be a high pressure power grid to provide motive and illuminate for the thousand 10000, thunder and lightning also a great deal of bane high pressure lose to change to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an equipments. First, the building anti-radar classifies the anti-radar building category which pointed out explicitly to the standard, may apply mechanically directly. In the standard to some buildings only pointed out that is bigger than estimate thunder stroke number of times XX/every year, but belongs to two kinds or three kind of anti-radar buildings. Regarding these stipulations, only depends on the direct-viewing feeling and the experience in the design, cannot determine explicitly its building respective anti-radar category, causes to make two kinds anti-radar to make three kinds by mistake, should make three kinds anti-radar, but has not done, the result is to the building which completes creates certain hidden danger. This has the necessity according to the local annual mean thunderstorm day and the building locus geography, the geological soil, the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 on conducts the

道桥毕设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评定与改建设 计研究 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年级: C1201 指导教师:宋金华 学生姓名:李博楠 学号: 127499 2016年 4月 13日

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评定与改建 设计研究 一、前言 高速公路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客运货运需求及汽车保有量对高速公路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自 1988 年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经过 20 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截至 2013 年末,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 10.44 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近十年来年均增长率在 10%以上(如图所示),当前的绝对增量依然强劲。虽然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但在已经建成使用的高速公路中,由于受到当时建设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建设思想的制约,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已不能适应交通量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道路的使用性能正在逐年下降,有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路面病害。在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大部分为双向四车道,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高速公路现有通行状况将不能适应交通要求,需扩大通行能力,增加行车道数。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有必要对这些路段进行改扩建,通过改扩建与必要的原路面翻修,彻底恢复道路的使用性能。本课题将着重研究我国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状况以及对路面现有问题的修复,改扩建措施与方法。 二、正文 1、国外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 以德国为例, 自上世纪20 年代德国开始建高速公路, 主要选用水泥混凝土路面,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 德国高速公路90%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战后50 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沥青路面修筑技术的不断提高, 高等级公路多数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到1980 年前联邦德国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仅占30%, 而沥青混凝土路面占70%, 最有代表性地表明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土木工程)

办公楼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是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 建筑平面是表示建筑物在水平方向房屋各部分的组合关系,从组合平面各部分面积的使用性质来分析,可分为使用部分和交通连系部分。使用部分是指主要使用活动和辅助使用的面积。交通联系部分是建筑物中各个房间之间,楼层之间和房间内外之间联系通行的面积。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决定建筑物在用地中的位置时,重点要考虑的是标准层的平面设计,同一层流线处理的整体性。必须对一层的主流线和物业管理以及服务流线进行整理。在办公楼内,除了白天人和物的出入外,还必须明确夜间和休息如等8小时工作以外的流线和进出的管理方法。 一、平面构成 办公楼的平面构成其基本形式取决于标准层的思维方式。在考虑标准层时要将以下两方面放在一起进行考虑:一是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另一是被称为核心筒的部分,它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大致框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同标准模数有着密切关系的柱间隔尺寸,以及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因为它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以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并且为了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攀爬机器人文献综述 对攀登机器人结构点性能计算和实验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并联攀爬机器人性能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从而避免结构框架上的节点。为了避免结构节点,攀爬并联机器人可以取得某种确定的动作。一系列的动作组合起来,可以方便沿着结构节点的攀登运动。必须对并联攀爬机器人的姿态予以研究,因为在其独特的配置下,姿势能够驱动机器人。此外,需要对执行机构为了避免机构节点而产生的力进行评估。因此本文的目的要表明,Stewart–Gough 并行平台能够作为攀爬机器人,与其他机器人相反,并行攀爬机器人能后轻易而优雅地避免结构节点。为了支持第一部分中描述的模拟结果,实验测试平台已经发展到围绕结构节点对并联攀爬机器人地动力性能进行研究。获得的结果非常有趣,显示了潜在的在工业中使用平行S-G机器人作为攀岩机器人的存在。 关键词:爬壁机器人、动力学、并联机器人、奇点

一简介 当需要在一些危险或者难以到达的地方执行任务时,具有在不同结构上攀爬和滑行能力的机器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检查和维修金属桥梁、通信天线以及深入核工业结构内部过程中使用的机器人。通常,这些类型的金属结构是由聚合在一起的杆构成,是一种联合机械,每一个都可以描述为棱柱元素变截面和尺寸的扩展。所有这些元素组合产生晶格不同的几何结构,其中结构性因素在不同点的结合称为结构节点。这类结构的尺寸和形状取决于它应用的设计。在这一类型设置中不同任务的机器人化已经被广泛地记载在文献中。在许多情况下,有人提出使用连接机构和多腿机器人来实现位移的随即移动。另外,许多这些机器人是被设计用来在墙壁或管道攀爬和工作。一些建议的解决方案在机械上是非常复杂的,需要在运动控制方面有高水平的发展和阐述。一种用来给双层底部板件焊接的机器人正在研制当中。该型机器人是由一种有选择顺应性装配机器手臂配置的四足机器组成。该机器人通过抓住加强筋移动,但由于其几何结构不能移动通过结构节点。Balaguer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复杂的三维金属基结构的爬壁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毛毛虫“的概念来取代这些结构,并实时生成控制设计从而确保稳定的自我支持。Longo建议一个城市侦察双足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在表面上实现交替移动,并且小到足以穿越密闭空间。Minor and Rossman 提出了一种有腿的机器人,能够通过移动其身体从而产生推力。这些机器人的结构让它们沿着管道和梁结构,并通过内爬管道,但机器人不能够避免节点。在本篇论文中提出的机器人能够围绕结构节点移动。 对于位移和攀爬金属结构的最优解问题在理论上是基于一种原理,动力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结构的一部分,直接连接到并联机器人地末端,并用一种几何技巧克服了用于微小运动时的障碍。此外,机器人要轻便,机械结构简单,具有大的载荷和高速运转能力。这些条件基本都是由并联机器人实现。基于这个原因,用一种改进的的并联机器人作为攀爬机器人完全是有可能的。 基本上,并联机器人用于攀登必须用适当的夹具系统改变两个环中的一个,并取代另一个环,并通过预先设定的位移方向实现几何构型的动作。对并联机器人而言,这个过程简单且自然。

道路工程毕业设计含外文翻译.doc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尚志市种畜场—西午甲公路设计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答辩日期2012年7月4日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姓名:学号:专业: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工作起止日期: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起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止 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情况,完成质量及评分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指导教师职称: 评阅人评阅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评阅教师签字:_________ ______ 评阅教师职称:_________ _____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及 文献综述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华北电力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宗均恺班级:建环13K2 所在院系:动力工程系 所在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石家庄某接待中心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指导教师:刘志坚 2017年 3月 5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保定某中型商场暖通空调系统设计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暖通空调(HVAC)技术发展概况和前景[8] 建筑是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场所。现代人类大约有五分之四的时间在建筑中度过。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建筑对人类寿命、工作效率、产品质量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人类在从穴居到居住现代环境的漫长发展道路上,始终不懈的改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类自身生活、工作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只有挡风遮雨的功能,而且还应是一个温湿度怡人、空气清新、光照柔和、宁静舒适分环境。生产与科学是经验对环境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条件,如计算室或标准量具生产环境要求温度恒定,纺织车间要求湿度恒定,有些合成纤维的生产要求恒温恒湿,半导体期间、磁头、磁鼓生产要求对环境的灰尘有严格的控制,抗菌素生产与分装、大输液生产、无菌试

验动物饲养等要求无菌环境,等等。这些人类自身对环境的要求和生产、科学实验对环境的要求导致了建筑环境的控制计术的产生与发展,并且已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建筑按环境学指出,建筑环境由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组成。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是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同时也包含对系统本身所产生的噪声的控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产生活的建筑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对建筑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暖通人把握自身专业,顺应潮流发展,在未来利用所学成就自我成就暖通这个行业。 现代中大型接待中心的空调设计探讨 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商业建筑大量兴建,招待所、宾馆的数量也与日俱增。我国早期建起的招待所以及宾馆普遍存在着忽略室内环境品质或者夏季空调不足、能耗过大、室内空气品质差等问题。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居住品质的高要求以及旅游业的带动和宾馆产业的发展,大型宾馆,连锁旅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对宾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 宾馆、酒店不同于商场等场所,它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1)宾馆是由大厅和客房组成,由于大厅和多功能厅和客房的使用情况不同就对空调系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分别采用合适其特点的的系统和机组; 2)客房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对新风要求比较高,需要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新风品质。 3)由于客房是居住环境以及宾馆品级,对室内温湿度要求比较严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