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冷冻冷藏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19年中国冷冻冷藏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2019年中国冷冻冷藏食品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课题,不仅需要运用科学性、技术性高的方法,还应该遵循正确的原则;既要重视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又要考虑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国内外因素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提高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科学性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准确性,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稳的发展。 标签:宏观经济形势经济分析未来发展趋势 1 概述 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及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影响着政府、企业或个人对市场的决策和调控的决策。在实际分析和判断中,如果忽视了正确的原则可能造成宏观经济判断上的分歧,使得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与判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确保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准确的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提高个人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政府部门经济调控的有效性。 2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情况 2.1 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一是我国经济顺利驶入了稳定发展的正常航道;二是内生性增长机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中国出口呈现出了恢复性增长的趋势。 另外,目前中等收入国家向逐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内需潜力巨大;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在面临市场经济改革或者调控时,自我发展能力和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国民储蓄率较高,对宏观经济政策发展空间较大等。 2.2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矛盾首先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我国通胀压力有增强的趋势不利于市场调控,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和汽车行业无法形成新的增长点,房价、物价持续上涨。另外地方债务风险、局部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并在积累,诸多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出现一方面贷款宽松,一方面贷款难的问题同时存在,给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3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未来趋势判断需要把握的问题 3.1 确定经济变量合理的参照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未来趋势的判断,涉及到的宏观经济变量范围较广,往往需要正确的确定相关参照值,参照值可以是正常值、过去值或者目标值,往往需要根据实际的经济变量,以确定不同意义的参照值。就GDP增长率来讲,其主要反映的是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一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共10页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主要经济职能部门年度会议基本已召开完毕,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也已浮出水面,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我们对2014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分析判断如下。 一、深化改革: 经济政策的总纲 当前我国改革的难点在于利益调整,改革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比较大,改革难度越来越大。为在改革中防止改革设计的“碎片化”,防止改革目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化”,防止推动主体的“部门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在强化顶层设计的背景下,可以预计2014年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将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体制改革,即将短期政策融入长期改革之中,注重短期宏观调控与重大制度建设相结合 2014年,为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将进一步转变职能尤其是下放权力落实好“三个一律”:凡是市场能够调节的经济活动,政府一律不再审批;凡是企业投资项目,除了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不再审批;对必须保留的审批项目,凡是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交由地方和基层管理。 二、稳中求进:

宏观调控政策的主基调 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高于7.5%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企稳住并逐步向好,说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科学和中央推动改革、调整结构来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举措是及时和有效的。因此,可以预计2014年的宏观调控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基调,即“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明确区间”是指中央仍可能会明确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守住防通胀的上限,以增强社会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为改善民生,确保人民的就业、收入能够增长,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 “稳定政策”是指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在保持政策弹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宏观政策的波动。 “重在改调”就是在稳定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完善调控方式手段,强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长短结合”是指政策要既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更着眼于为长期平稳可持续的发展打造基础,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抓住机遇保持国内生产总值合理增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化解产能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

对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做出判断 在多重因素叠加的作用下,2012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出加速性和逐步内生性等特点,迫使政府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稳增长”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各类刺激政策开始重返。在现有政策框架和利益激励格局中,“稳增长”将演化为“扩投资”,“微调性”的政策调整将演化为“扩张性”的放松,地方政府将大幅度放大“扩投资”的刺激效应,从而带动投资和消费出现较为强劲的反弹,中国宏观经济将快速扭转2012 年1 —2 季度加速下滑的态势,并于 2 季度末出现触底反弹。但由于外部环境持续疲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深层次结构问题更为严峻等原因,这种反弹不会十分强劲并面临严重的不确定。2012年GDP 增速将呈现“前低后扬”运行态势。 2012年,政府主动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2012年第一季度全国的GDP增速为8.1%,创3年来新低。可以看出,中国将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产业结构,未来5—10年发展新兴能源产业,这与“十二五规划纲要”所提及的“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谋而合。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对于过去高耗能上市公司存在不好预期,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导致产业结构出现的问题不利于其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拉开序幕,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伴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中国经济开始陷入了一种四面楚歌的困境,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为此,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以及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而这一切逐渐拉开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序幕。虽然4万亿元的计划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影响,但造成的通货膨胀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滞涨,不利于证券市场价格的上扬 自2011年末开始至今,央行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从当前经济形势来看,央行仍会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刺激流动性,不过下调幅度有限。就货币供应量而言,2008年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已然导致市场货币供应过剩,并进一步引发通货膨胀,可推断近期不会再度出台类似政策。因此,对于近期货币政策,投资者不宜过分乐观。 美国经济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虽然我国金融市场并未全面开放,但我国的经济目前对外依存度百分比高达一半以上,而国内出口最大的地区就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对外出口国家的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其需求也会大幅下降,因而势必影响到我国出口,而国内月度出口数据正说明了这一点。外国经济不景气,尤其影响了我国出口企业。由此,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的整体上扬 综上,未来几年,我们国家股市不具备整体上扬的条件。然而,我们应注意到,国家为了保证经济的正常发展及证券市场的稳定,是不会让证券价格进行大幅度的涨跌。同时,随着“十八大”这一里程碑的日益临近,最终将导致我国证券价格涨不了又不能跌,即在狭小空间振荡(2200点—2400点)。 意见建议:由于以上的若干陈述分析,笔者建议股市“中长线投资者”应该稍作休息,而“短线投资者”要活跃起来,因为未来几年很有可能会是“短线投资者”的“黄金时间”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中国宏观经济现状分析及未来趋向 ◆任达轩 2009年,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超常规的经济刺激计划,而中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更是值得关注。从加大投资,到刺激消费;从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到全年新增信贷近10万亿;从减税降费、贴现降息,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一系列刺激方案使中国经济以顽强的“V”形反转。在中国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后,我们迎来了2010这个承上启下之年,这是年轻共和国的下一个航程、又一个甲子的开启。2010年无论对于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而言,都是关键之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当今的全球及中国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又该走向何方?为此,我们将从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短期隐忧、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长期问题和中国宏观经济的未来展望4个部分进行分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参考依据。 一、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现状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2009年第一季度大幅下滑、第二季度降速放缓之后,复苏势头在第三季度开始显现。第三季度,美国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环比负增长的局面,GDP增长率达2.8%;日本经济也结束了连续4个季度的负增长,二、三季度分别增长0.7%和1.2%;欧元区经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三季度增长0.4%。中国经济在2009年则演绎了奇迹。从经济增长率上看,如图1所示,中国经济从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GDP增长率仅为6.1%),再到三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9%,划出了一个漂亮的“V”形轨迹。更为可贵的是200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一种均衡的增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复苏。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看,如图2所示,2009年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17,924亿元,同比增长32.10%,环比增长2.23%,自年初累计额为168,634亿元。从企业景气及企业家信心指数看,如表1所示,2009年第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4.4,同比增长24.40%,环比增长8.50%。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0.1,同比增长20.10%,环比增长9.90%。由此可知,世界经济已经走出了经济衰退的低谷,而中国经济已率先在全球经济中实现复苏。 图12008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3季度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动情况 图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情况 部分学者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持续上升的轨道,而中国经济无论是从实体经济指标如钢铁、发电、汽车销量等,还是从楼市、股市等资本市场经济指标,或更具有全局意义的GDP等指标看,经济复苏的基础都已经巩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认为,中国经济复苏之快超出预期,目前经济正处于从局部恢复到全面恢复时期,全年经济很可能在今年呈现“V”型复苏。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认为,无论是从生产还是需求看,2009年经济都处于回升的态势,经济增长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研究员认为,中国经济正经历“V”型复苏,并不会出现一些人所担心的“W”型波动。2009年中国经济

2019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分析 2011-01-2715:29 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 根据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提供的2010—2011年中文社 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排名,确定了17份统计样本期刊。通过对2010年在这17份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排在前10位的问题分别是:经济增长与发展、资本市场、“三农”、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货币政策、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自主创新、低碳经济、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研究热点的新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0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加快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同样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决定了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变化带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出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主创新更受重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加强自主创新,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只有如此,才能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突破资源瓶颈,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框架中,自主创新的研究内容从以往侧重技术创新向全面创新提升。有学者提出了构建创新型经济的新战略,即从跟随战略向引领战略转变、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低碳经济首次进入前10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频频出现,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强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2010年,我国确立了首批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的试点城市。在这种形势下,低碳经济研究成为经济学者面对的重要任务。在研究内容上,一是从不同产业、生产和消费、城镇化、能源效率、低碳技术、碳排放交易市场等视角探讨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寻求降低碳排放的途径与机制;二是深化碳税、环境税、碳关税等的研究,以进一步完善环境规制、促进节能减排;三是将低碳经济置于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来研究,丰富了经济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重回前10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其中,包括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09年以来,我国多个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为区域经济研究开辟了新领域。在研究内容上,一是从产业分布、自主创新、城镇化、区域要素丰裕度、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等视角探讨我国区域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以及协调发展的对策;二是从区域经济融合、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市场效应、区域空间效率、环境约束、区域政策等方面深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三是把低碳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体系。 对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的关注度再创新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抑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为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提供分配制度基础。有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继续探讨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和解决途径;从国民收入结构失衡、技术进步、市场力量、出口贸易、地方政府行为等视角探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及其提升的途径;分析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措施;关注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城市贫困问题;将幸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影响2019年中国经济走向的三大关键词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管理者们的2019年应该关注什么? 摘要“中美贸易谈判”、“房地产调控”、“金融稳杠杆”是管理者们在2019年必须要重视的三大宏观政策走向,搞清楚这些关键的变动,才能够正确决定企业应该收缩还是扩张以及往什么地方扩张。 新年伊始,企业的管理者们都习惯于为企业在新一年发展制定完备的年度战略规划。而优秀的年度规划,必须建立在对新一年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以及商业趋势变化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 顺势而为,方可事半功倍。 关于2019年,各路大咖都已经有了预测,其中最知名的要算2016年离世的“周期天王”周金涛的说法:2019年是低价抄底资产的好时机。而美团的王兴则说,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些预言是否能够实现,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目前来看,真正决定2019年经济与商业走向的,主要还是三大宏观面的政策走向:中美贸易问题的谈判进展、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金融“稳杠杆”的效果。 从企业角度来看,必须仔细观察这三大宏观关键词的走向,才能设法适应这个低增长时代,重新聚焦主业,抓住逆势增长的机会。 关注中美贸易谈判走向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影响2018年中国经济和商业发展最深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前商界和学界都未曾料到,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会如此激烈地高举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最终导致中美之间出现了剧烈的贸易摩擦。 在2018年7月到8月,美国分两次向中国对美出口的约1102种产品合计500亿商品

征收了25%的关税。而中国同样对500亿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加征25%关税。 2018年9月24日,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美国将对价值2000亿的中国商品征收10%关税,包括冰箱、空调、家具、电视机和玩具等,其中还涉及诸多塑料和石化产品。美国还计划从2019年1月1日起,将加征关税的税率提高到25%,并且将对剩余的价值267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升级,在2018年对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贸易、金融格局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资本市场上,2018年年初A股的涨势遭遇遏制,最终全年下跌超过20%。 在2018年的12月,中美两国元首在G20阿根廷峰会期间成功举行会晤,达成重要共识,决定暂停征收新的关税。美国白宫随后宣布,美方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1月1日后仍维持在10%,而不是此前宣布的25%;双方将加紧磋商,一旦谈判达成协议,2018年以来加征的所有关税,都可能取消掉。 但中美贸易摩擦最终得以缓解的前提条件是:美中双方需要争取在2019年最开始的90天内完成谈判,如果到期无法达成协议,美国将继续提升税率。所以2019年最初三个月中美贸易谈判的走向,事关其后一整年中国经济贸易的走势。 商界领袖们自然会期待中美能够达成协议,这样的话,中国的出口行业将加速复苏,也会带动整体消费的增长。不过,务实的管理者,也应该在谈判达成协议之前保持谨慎,控制好企业的现金流,做好继续过苦日子的准备。 把握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 房地产目前仍然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产业。在过去的两年中,中央围绕“房住不炒”坚持进行地产调控,意图达到“稳房价”的目的。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经济与中国经济2019尔雅答案

货币与资本主义(一) 1 【单选题】没资本主义就没有现在的()。B ?A、文化 ?B、货币 ?C、发展 ?D、格局 2 【多选题】《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的作者包括()。ABD ?A、伊特韦尔 ?B、米尔盖特 ?C、帕尔格雷夫 ?D、纽曼 3

2013年前后,中国公民工资收入总额约占中国GDP的37%。()正确 4 【判断题】 一般情况下,货币发行过少容易造成通货紧缩,反之则造成通货膨胀。()正确 货币与资本主义(二) 1 【多选题】按照劳动交换产品没有体现()的思想。ABC ?A、货币是符号 ?B、等价交换 ?C、自由民主 ?D、平等 2 【判断题】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要晚于工业革命。()错误 3

2013年前后,中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10%左右。()正确 4 【判断题】 中世纪的宗教教会主张劳动价值论。()正确 货币与资本主义(三) 1 【单选题】资本主义将所有生产活动变成货币的,主要是为了()。B ?A、便于计算自身价值 ?B、便于比较不同行业产值 ?C、便于约束工人行为 ?D、便于管理生产成本 2 【单选题】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有()。A ?A、欧文

?B、居里 ?C、列宁 ?D、马克思 3 【判断题】货币的出现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且并没有造成什么社会问题。 ()错误 4 【判断题】 2013年前后美国经融服务业的产值大约占美国GDP的14%。()正确货币与资本主义(四) 1 【单选题】对于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大约终止于()。C ?A、19世纪80年代 ?B、18世纪8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17世纪80年代 2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附件二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2016年以来,世界经济仍处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增长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一、国民经济运行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 6.7%。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发展加快,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受益于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较第二产业快1.5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52.8%,较2015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

图1 2015年1季度-2016年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下同。 二、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工作主线,中国政府加快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6年10月份,国务院审议通过《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供引领和支撑。前三季度,全国农业经济基本稳定,“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受恶劣天气影响,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2015年减产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2015年减产91.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 三、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2019年5月21日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矛盾,预示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6.1% 6.2%6.3%6.4%6.5%6.6%6.7%6.8%6.9% 7.0%7.1%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一季度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季度GDP 增速(当季值)

5.0%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1-2月 1-3月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现价)

8.0% 8.5% 9.0% 9.5% 10.0% 10.5% 11.0%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1-2月 1-3月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现价)

47.5% 48.0% 48.5% 49.0% 49.5% 50.0% 50.5% 51.0% 51.5% 52.0% 52.5% 2022年4月 2022年5月 2022年6月 2022年7月 2022年8月 2022年9月 2022年10 月 20 22 年 11 月 2022 年 12 月 20 23 年 1月 20 23 年 2月 2023 年 3月 2023年 4月 PMI

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

主题一:GDP增速下降是新常态,但短期因素改善,增长质量提高 综合长期趋势和短期因素,虽然在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会继续下行,但周期性因素会有改善。两相抵消,2015年全年GDP增速相较2014年可能略有下降。美国已经退出量化宽松,2015年四季度很有可能开始加息,美元会保持强势,而人民币(6.2117, -0.0023, -0.04%)对美元大幅走弱的概率极小,因此2015年强势人民币会影响我国出口。但另一方面,强势美元伴随着国际上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因我国是能源和大宗商品进口的世界第一大国,我国经济从整体上来讲必然受益,表现在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增加、企业因成本降低而利润空间扩大、居民因在能源上面节省支出从而增加在其他方面的消费。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方面,我们认为2015年实际的投资增速或能有一定反弹。最后在房地产市场方面,经历了2014年的较大幅度调整,基数已经降低,而过去几个月的放松限购、放松限贷和降息等措施会在2015年发酵。另外户籍和土地改革有望在2015年得到实质性的推进,有助于增加对大中型城市住房的需求。 主题二:低通胀引致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和无风险利率下行 由于强势美元,对我国未来几个季度的出口将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2015年人民币升值空间极为有限。考虑到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维持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和防止资本外逃等因素,尽管美元或许继续走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低位徘徊,国内通缩风险增加,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空间也很有限。国际油价有望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每桶70美元的低价。2015年我国没有通胀风险,通缩压力稍有显现。我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涨幅维持在2.0%左右,生产者价格指数仍有下跌空间。不过2015年CPI通胀上限仍可能维持在3.5%。为给货币政策和价格改革留有足够的空间,我们认为政府没必要调低CPI通胀上限。目前我国融资利率还是太高,政府在2015年仍然有相当大的空间调整货币政策。2015年广义货币增速目标或许由2014年的13%小幅下调至12%,但仍有很大可能维持13%的目标。我们预计人行会采取不对称的方式降息一次,一年期贷款和存款利率分别降0.4%和0.25%。降准幅度更大,我们预测在2015年底前人行降准三次共1.5个百分点。由于有其他备选工具,降准幅度和频率或许没有那么重要,关键是我们认为人行在2015年会维持基础货币的稳定增长从而在低通胀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无风险利率。 主题三:地方债改革加速,股市复苏,风险溢价下降 新一届政府从2014年开始系统处理地方债问题,迈开了关键的两步。最新的改革方案将存量地方债整合到省一级政府,未来新增债务主要由省政府为主体发行债券来满足,其余由人民银行[微博]借道国开行来解决,应该说是结合我国实际的最佳选择。金融改革的另一艰巨任务是降低我国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降低企业杠杆和融资成本的关键是完善和发展我国的股权融资市场。从种种迹象来看,提振股市信心和加快股市融资发展已经成了新一届政府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2015年,我们预计政府会尽快推出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放开对IPO的实质性审核,放宽对股票发行的盈利指标等要求,加快培育新三板、柜台市场等低层次的股权市场。同时政府也会加快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推进步伐。地方政府债务改革和股市发展能在2015年有效地缓解我国企业的融资困境。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能从央行[微博]直接获取,减少了挤出效应,给民间融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将地方政府债务整合到省一级政府则能大幅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也降低整个中国信贷市场的利率。股市的发展给企业提供了更为稳定和廉价的筹资渠道,而非像过去几年过度依赖短期高息的债务融资。

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9-2020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摘要 2019 年,在内需走弱、外部经济不确定性加大和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发酵的 复杂局面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全年增长 6.1%。由于经济持续下行,失业率也较去年有所上升。总需求疲弱使得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下降,汽车销 售低迷导致消费增速延续下滑趋势,虽然房地产投资保持韧性,基建投资也有 所回升,但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拖累整体投资增速下降,受需求走弱和贸 易摩擦影响,进出口增速均较去年大幅下降。物价方面,在猪肉供给冲击的影 响下,2019 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大幅攀升,并带动其他肉类和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导致下半年 CPI 同比增速突破了 4%。但由于总需求依然较弱,全年除食品和能 源以外的核心 CPI 增速还略有下降。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导致对大宗商品需求下降,叠加内需不振,使得全年 PPI 小幅负增长。 展望 2020 年,在中美贸易摩擦放缓和稳增长政策支撑下,预计经济增长将 保持平稳,全年可实现 6.1%的增速。失业率也将有所下降,但人口老龄化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工业增长的放缓趋势将持续,继续下降 0.4 个百分点至 5.2%。制造业投资可能维持低位,房地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基建将继续回 升,整体投资增速将上行 0.1 个百分点。消费虽然仍下降 0.1 个百分点,但下 降趋势大为缓解。出口在外部经济增速放缓下将有所下降,增速-1.2%。进口则在内需带动下回升至 2.1%。价格方面,预计 CPI 将冲高回落,尤其是下半年在猪 肉供给恢复和基期因素下同比将快速下降至 1%附近,全年为 3.4%。PPI 有望回到正增长,全年增速约 1.1%。经济基本面不支持汇率大幅贬值,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稳定在 6.8-7.0 区间;货币政策将偏向宽松,预计年内仍有两次降准,而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赤字率将达到 3%。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同方讲席教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经济学家魏杰教授,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 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 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 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

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

【公文写作】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展望

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形势展望 2019年中国经济走势如何,是年末岁初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2019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总体复苏较慢、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压力以及结构性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下行的态势。 文章将在分析开放经济下2019年、2019年国际国内经济增长格局的基础上, 从三大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对我国2019年经济走势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 对我国2019年经济增长速度和要素贡献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风险。 2019年国内国际经济格局展望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中国经济已经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2019 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不断的开放, 也意味着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塑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判断2019年中 国经济形势,首先需要在开放经济的视角下对当前国际经济格局进行分析和考察。 2019年,世界经济维持小幅温和增长,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仍然持续分化。美国经济总体而言稳定复苏,延续了小幅增长的态势,第三季度GDP 增速从第二季度的3.9%下降至1.5%,略低于市场预期。欧洲经济在走出欧债危 机的过程中,正逐步企稳复苏,欧盟和欧元区在2019年的经济增长分别为1.4% 和0.9%。在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9年秋季预测中,2019年和2019年欧盟的GDP 增速分别为1.9%和2.0%;其中,德国的GDP增速为1.7%和1.9%,法国为 1.1%和1.4%,英国为 2.5%和2.4%,欧盟对其内部这几个大的经济体均有良好预 期。新兴经济体经济状况出现分化,印度经济保持稳定增长,而俄罗斯经济和巴 西经济则出现负增长。国际权威机构对世界主要经济体2019年的增长预期普遍 高于2019年。种种信息表明,2019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整体将有所好转, 特别是考虑到2019年是美国总统大选年,即将离任的奥巴马政府不会出台激进的经济政策,这意味着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收稿日期:2015-01-29 网络出版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316908111.html,/kcms/detail/13.1356.F.20150415.1627.01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4-1516:27: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1005)资助。 作者简介:郑嘉伟(1985-),男,山西沁水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下,宏观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国2014年全年 GDP 增长率在7.4%,略低于7.5%的经济增长目 标,延续了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下滑趋势,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效应略显疲态,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换挡换动力的调整时期。一是经济增速连续跌破下限。进入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第2季度 GDP 增速跌至7.4%,跌破7.5%的年初政府工作 目标,第3、4季度则继续下滑至7.3%,基本打破了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区间,全年经济增速创24年新低。二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显疲态。近些年我国出口保持低位增长的态势下, 2014年2月出口出现了-18%下滑,之后继续维 持低位震荡,全年进出口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9%,进口下降0.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 30%已经回落到15.7%,其中,扣除土地购置款 的房地产投资2014年11月份以来已经进入负增长,消费虽然取代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拉动力,但是消费需求也保持着一个逐年下滑的态势,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回落到10.9%。三是物价水平持续走低。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 2014年9月CPI 跌破2%,目前已连续4个月运 行在2%的下方,11月和12月分别为1.4%、 1.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四是经济发展预期有 所恶化。2014年7月份以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 )从51.7%的高位回落到12月的 50.1%,已经靠近经济强弱的分界点50%。经济 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的指数从3月份就一路下滑,从3月的62.7跌至 12月的48.7。 ① 宏观经济在2014年增速回落的过 程中同时表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很大程度上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需求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拉动力增强;投资结构改善,民间投资开始发力。二是第三产业占比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呈现服务化态势;经济增长的就业吸纳能力提升, “中低速增长、高就业” 格局初现。三是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关系更趋协调。正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 “目前我国经济 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未来几年是新常态统领中国经济工作的关键年份,也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年份,未来几年将面临经济增长速度、增长动力、经济结构、发展方式等全方位的转型切换。但是转型切换的过程充满风险,一方面是中国经济之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力量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新的常态的经济驱动力还没有强大起来,再加上美元升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笪郑嘉伟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宏观背景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宏观经济将面临三大风险和六大挑战。在中央提出“新常态”的判断后,我国将不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在设定经济发展目标时,将进一步淡化经济增长速度,换之以弹性目标和发展区间进行管理,采取预调、微调等宏观调控手段予以应对。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实现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其政策要点在于:短期内通过稳增长为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打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长期内围绕促进发展这一根本推进重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关键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展望;综述[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5-0039-06 2015年5月第37卷第5期 M ay 2015Vol.37No.5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DOI :10.13253/https://www.360docs.net/doc/b316908111.html,ki.ddjjgl.2015.05.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