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组的课文。这组课文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学生在阅读时一定会受到启发,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如何自立,如何与别人相处……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洋洋、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四、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记叙的事情发生在90多年前,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

来总理的生平事迹了解的比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我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为学好课文做好准备。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言语的形象、意境、情感、道理、神韵。通过表演,让课文言语在学生的心里活起来。教学时,我围绕“中华不振”这四个字,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找出体现中华不振的句子,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再补充有关的课外资料,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深藏于心的爱国情感。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想像,再表演,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五、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篇课文,我计划拟用三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租界”

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为了帮助学生学好本文,我让学生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初步感受文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探索性提炼文中最能表达的中心语句,把学生引入情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教学课文的第一部分时,可以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物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感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最后,分角色朗读少年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

这是第一课时完成的学习内容。

(二)体会“中华不振”,读懂沉思,倾吐情感

细读课文,主要运用已有能力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在各个主要环节点拔,提问矫正、以达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揣摩语言,是学习表达方法,这阶段尤其要把握学生自学的“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听、说、读、写有序的结合起来,使课文具体、细致的语言特点,作者的“表情”方式学生逐步认识。要表演,就必须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在教学第二部分时,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这是

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还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的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教学第三部分时,先引导学生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并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学生可以体会到周恩来绝不是当于一时的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动摇。抓住重点语句和结合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和他在修身课上铿锵有力的话语内容。让学生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还让学生回答读书的有什么不同。有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已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毕竟周恩来那个时代的事情离我们这一代的学生在时间与思想上都有了些距离,学生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振兴中华,匹夫有责的道理。为此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中国人被凌辱的图片放在课件里,适时加上一些解说词。从而真正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在课件里,我也用图片简略地介绍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振兴所做的贡献。从而让学生深深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是空谈,不是口号,说说而已。周恩来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这是周恩来年少时的抱负,是他一生追求的信念,更是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是我第二课时要完成的学习内容。

(三)结合实际进行内容和思想的拓展

教学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课文后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

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还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阅读链接”中的文字,如果学生不理解部分诗句的内容,教师可以作一些讲解。

学生课外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振兴所做的贡献,在这课堂上交流。

课文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一是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安排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帮助学生确定要了解的人物。在活动之前,应让学生充分交流,并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如,怎样与长辈进行沟通,怎样设计提问。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四年级语文上25倔强的小红军教案.docx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上25倔强的小 红军教案 教学 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注意积累词语。 3.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重点 难点1.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理解陈赓为什么会说“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教学 课时两课时 倔强(juéjiànɡ)的小红军 􀀋陈赓(ɡēnɡ)同志回顾❶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❷。[①“深情”一词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陈赓同志曾经讲过的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bèi)。[句导读:这句话体现出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艰苦条件,“常常忍饥挨饿”更是突出了环境的恶劣。]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②两个“疲惫”说明了什么?]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❸,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段导读:陈赓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发现前面一个小红军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③从“黄黄”“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可以看出什么?]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④从“上马骑一会儿吧”感受到了什么?] 段导读:讲陈赓同志遇到一个十分虚弱的小红军,想帮助他。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sāi)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xx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句导读:“摆出”意思是装出,小红军是想通过这样的假象,证明自己走得动,根本用不着骑马,加上“微微一笑”更能使对方相信自己说的话。][⑤小红军为什么这样做?] 段导读:小鬼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让陈赓先走。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⑥“命令的口吻”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陈赓同志知道小鬼走不动了,命令他骑马。 􀀐小鬼倔强❹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⑦小鬼是想让陈赓相信什么?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小鬼装出自己很有力气的样子,让陈赓相信他走得动。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⑧为什么陈赓提出一块儿走?] 段导读:陈赓提出和他一块儿走,互相照顾。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段导读:小红军又找出一个理拒绝了陈赓。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❺面,递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书五年级第二单元中的内容,在认真研究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2、5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初步了解了因数、倍数的意义,并会试着找一些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知识是对倍数知识认识的一次拓展,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和5的倍数。 教学难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5、3的倍数的特征 第一课时》教案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材第9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第1、第2、第6题。 1. 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总结得出2、5的倍数的特征。 3. 能够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进一步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重点:2、5 的倍数的特征。 难点: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投影仪。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马上要举行象棋比赛了,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班要进行象棋分组训练,你们说几个人一组比较合适? 生:2人一组比较合适。 师:请你计算一下,分1组、2组、3组……各需要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生:2×1=2;2×2=4;2×3=6……

师:这些参赛人数都与哪个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师:谁能再说几个2的倍数? 指名学生回答。 引出课题并板书:2、5的倍数 【设计意图:结合学校举行象棋比赛的情境,举例说出2的部分倍数,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投影出示例1。 师:请同学们在表中将5的倍数圈起来,小组合作,涂完之后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真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投影展示学生圈完后的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涂色的数字,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生:个位上是0或5。 师:请再举出几个5的倍数,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师:那么,谁能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请同学们在表中将2的倍数框起来,然后观察,小组合作,框完之后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真涂色,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两次圈起来的数字,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 生:个位上是0、2、4、6、8。 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是不是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倔强的小红军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倔强的小红军课文原文素材语文S 版 陈赓(gēng)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bèi)。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他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sāi)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ma)。我的比你的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掉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xī)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í)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xiōngdì)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师:我们今天要来研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可是自然数那么多,我们能一个一个研究吗? 生:不能。那样的话永远也研究不了,自然数太多了,是无限的。 师:那怎么办呢? (同桌讨论) 生:我们可以先研究小范围里面的数。再推广。 师:他的想法真棒!那我们就先确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1-100,看看这100个数里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1-100中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那么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 生:(凌乱地回答)是! 师:肯定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这个猜测对不对,我们还要进一步验证。那如何验证呢?有那么多自然数啊? (同桌讨论) 生:可以找一个数看一看。 师:找怎样的数呢?怎么看一看呢?谁能说得更明白呢? 生:就是找一个末尾是0或者5的数,然后除以5看看,能不能除得尽。

师:哦,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数,那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也适合。 如果找得到这样的数,那就是有了反例,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不适合。 (学生在本子上举例) …… 师:我们举了大量的例子,没有找到反例。那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了呢? 生: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呢?在怎样的范围内呢? 生:在自然数中,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那这个数一定是5的倍数。 师:当然,我们研究的是不是0的自然数。 ……(练习)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了。那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呢? (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并启发) 生1:我们先确定了一个范围。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不确定范围的话,数太多了,不可能研究得完。 生2:我们找到了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特征后,就把范围扩大到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进行了猜想。 生3:猜想后,我们又进行了验证。

《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

《倔强的小红军》读写练习题姓名: 老师的话: 描写外貌要抓特点按顺序 学习了《倔强的小红军》(人教版第八册第13课语文S版第七册第25课鄂教版第八册第11课),你一定会牢牢记住那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小红军战士,这其中一个原因是课文成功地对小红军的外貌进行了描写。 请看第三自然段的这个片断: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阅读这个片断,小红军的样子仿佛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抓住了小红军外貌的特点:“十一二岁”是年龄特点,“黄黄”、“小”是脸的特点,“大”是眼睛的特点,“薄”是嘴唇的特点,“翘”是鼻子的特点,“破”是草鞋的特点,“又青又红”是脚的特点。这样抓住小红军外貌方面有特点的地方写,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小长期经受寒冷饥饿折磨身体虚弱但十分顽强的小红军的形象。至于不具备特点的譬如头发、耳朵、手、帽子、上衣下衣一概不写。二是因为这个片断是按一定顺序写的,先写了年龄,后写了长相(包括脸、眼睛、嘴唇、鼻子),再写了衣着(鞋子),最后写了脚。我们读来感到条理清楚,印象自然会深刻些。 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片断: 我的姥爷今年六十五岁。脸上已经长满了皱纹,头发却又黑又亮,一双眼睛十分明亮。 (作者:孙超节选自《爱养花的姥爷》见《作文评点报》2004年第9期) 这是《爱养花的姥爷》的开头。“六十五岁”是说姥爷年龄的特点;“长满了皱纹”是说姥爷的脸的特点;“又黑又亮”是说姥爷头发的特点。这一段话按照从年龄到长相的顺序抓住姥爷的特点进行描写,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位年龄大,但精神健旺的老人的形象,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对姥爷会养花的事例的描述。 请看我学生习作中描写外貌的另一个片断: 我有一个小表弟,他是我姑姑的孩子。这小家伙,才六岁,大脑门,高鼻子,一双和我姑姑一样漂亮的大眼睛。 (作者:陈虹发表于《作文评点报》2004年11月5日版第31期)这是《“马屁精”表弟》的开头。这个开头描写了表弟的外貌,

《2、5、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教学内容

2、3、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2、3、5的倍数的特征》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7——19页的内容,它是在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材的安排是先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再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因为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而3的倍数的特征,不能只从个位上的数来判定,必须把其各位上的数相加,看所得的和是否是3的倍数来判定,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通过理解和掌握 2、 3、5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3、5的倍数,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2、 3、5的倍数的特征的归纳过程。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培养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 3、认识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4、通过学习,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根据以上的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 教学重点: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3的倍数。 2、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我从三个方面考虑教法和学法: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倔强的小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火炬二小常方强 教材分析: 《倔强的小红军》安排在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与其他3篇课文共同构成了反映“爱国精神”的主题单元。课文主要通过陈赓同志的深情回忆,记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过草地时,一位小红军忍受饥饿和疲惫,又不肯接受别人照顾而牺牲的事。赞扬了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体现新课程教学设计理念,围绕“倔强”这一文眼展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借助情境熏陶、角色体验、表演朗读等活动,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圈注、质疑等方法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深入领会,突破重难点,实现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情感的提升,学会抓住关键词(文眼)进行语文学习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

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引导学生谈谈对“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这句话的理解。 4.能找出描写小红军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几句抄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捶打自己的腿?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引导质疑明确任务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1、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呢?(学生交流自己上节课所得: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甚至被课文中感动的句子等。) 2、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孩子们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高慧燕 荥阳一小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2,5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17-18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因为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学生对于2,5的倍数已掌握,所以这节课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在教学这节课的内容时我是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自学,然后再进行教学的,因为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复习、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为此我给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预习问题.所以探究新知识的时候我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切入,让学生说出预习之后所获得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然后我只做出相应的点拨。讲完所有内容之后再进行反馈,让孩子们对自己预习的内容进行修正,再进行自我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三、学习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2、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3、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说教法和学法: 由于2、5的倍数的特征学起来易懂,因此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1、布置预习,引导探究 先给学生布置以下预习任务,(1)2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2)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3)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让孩子们先对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再带着问题上这节课。上课的时候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探究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加强练习、强化反馈 学生汇报完所预习内容之后,让学生对自己的预习成果有一个反馈,让学生初步掌握预习方法。因为预习之后初步掌握了一些知识,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课程定稿版

倔强的小红军教案课程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25.倔强的小红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新出现的字词。 (二)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自然段适当归并),再划分结构段,概括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概括自然段段意(对话形式自然段适当归并),划分结构段,再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认识“倔强”一词的读音和意思。简介二万五干里长征(参见“资料”)布置预习,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述的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2.默读或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 3.引导划分段落,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想一想,议一议,再解答。 ①读了课文,看看课题,“倔强”是什么意思?查查工具书。(性情刚强不屈) ②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红军倔强的事实,哪些自然段写了陈赓同志发现小红军牺牲和他的自责、悲痛( 不解答,供分段考虑) ③开头的自然段交代了故事是陈赓同志“深情”地谈起的“一件事”。“深情”是什么意思?(感情深厚) “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二万五千里长征时) 发生在什么地点?(荒芜人烟的草地) ④根据以上问题的解答和提示,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讨论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节第2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以及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质数和合数,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约分、通分等知识打下基础,是本单元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使学生熟练地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且能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及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一

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同时将)教学难点:(设定为)探究并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 结合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引发猜想。 新课开始,我将出示2、3、5三个数字卡片(板书)。先请同学摆出2的倍数:532、352(板书);然后再摆出5的倍数:325、235(板书)。 紧接着追问到底,你们能用这三个数字卡片摆出3的倍数来吗? 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毫不犹豫地喊出:253,523。然而,当学生用计算器进行验证,发现它们并不是3的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到底是怎样的呢?”此时,学生一双双充满疑惑的眼睛似乎在祈求着我给他们一个答案。此刻我知道,该是下一个环节—自主探究,合作验证闪亮登场的时候了。 先引导学生,应用《百数表》,否定错误猜想,划出3的倍数,证实3的倍数个位上可以是任意的数。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请出我们熟悉的小伙伴—计数器,让学生用计数器拨出3的倍数,然后记录下这个数字,同时记录下所拨珠子的总数。通过大量的操作,3的倍数的特征,这个神秘的面纱也即将被一层层地揭开。稍加引导,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如果珠子的总数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换一句话来说,如果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

·1·1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版本:人教版第十册 第二单元第三课时2016年4月12日星期二 单位:备课人电子邮箱:手机号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验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重点:掌握2 、5 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难点: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教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儿童学习”。这里的学习指学习方法,5的倍数的特征,有规律可循,容易上成机械刻板,枯燥无味的课,学生能死套规律判断,但学生的能力没能得到培养,智力得不到开发。本课的设计旨在抛弃“满堂灌”的教学,取而代之以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点拨学生大胆猜想,去发现规律,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讨论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进程。 教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彩笔、数字卡片 课型:新授

学案 教师活动 (含学法指导)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举办一次校园舞蹈比赛,其中有这两个项目:交谊舞和圆圈舞,请看下面的信息:(课件出示校园舞蹈比赛图:圆圈舞、交谊舞。)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如果我们班要参加交谊舞比赛,你会选多少人参赛? 怎样列式? 师:这些参赛人数都与哪个数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师出示 课件课 件,提出 问题: 请同学 们仔细 观察,你 发现了 哪些数 学信 息? 如 果我们 班要参 加交谊 舞比赛, 你会选 多少人 学生 观察 后回 答自 己的 发现。 创设 情境, 举例 说出 部分2 的倍 数,让 学生 学习 身边 的数 学,激 发学 生的 探究 欲望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25 倔强的小红军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十二篇

2019-2020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上25 倔强的小红军语文版课后练习第十二篇 第1题【填空题】 给加横线字注音膝盖______ 干粮______ 浮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题【填空题】 查字典 “腮”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加上不同的偏旁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屈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几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页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艮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写出近义词 疲惫______ 满不在乎______ 倔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回顾——______ 终于——______ 倔强——______ 浮现——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荒无______ 满不______ 【答案】: 【解析】:

第8题【问答题】 读了课文《倔强的小红军》,你想提的问题有哪些?请写几个下来。 【答案】: 【解析】: 第9题【问答题】 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小红军明知道说服了陈赓,自己一个人在长途中会有生命危险,但还是坚持这样做,从中又能体会到什么?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读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文中“满不在乎”是什么意思? 【答案】: 【解析】: 第11题【语言表达】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3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五方面来说说我对本课的理解。 首先说教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课主要介绍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打下基础。 五年级学生己经掌握了些学习数学的方法,且具备些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侔能力。根据这一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猜想验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是: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其次说教法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守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我以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抽象概括为主,以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然后说学法 我认为良好的学法是要和教法相互统一融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还要教学生学会,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学法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中。 接着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初我将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出示一道复习题,要求学

《 2、 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1、本节课教学,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改变了概念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采取从“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构建知识结构,深化内容层次;突出练习,强化概念;培养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体现自身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2、抓住了课堂生成点,如学生说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偶数的数。特别提出了个位数字和偶数是不同的概念,如100是偶数,但100不能作为个位的数字,即个位数字只能是一位数,而偶数可以是一位数,还可以是两位数、三位数等等。 3、在验证的过程中本来准备了计算器,但学生所列举的数可以可算,让学生可算并提醒有时可算比计算器计算更加快捷。 4、环节之间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 5、对于练习的设计选择时注意了梯度的安排,同时注意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练习的作用。在每个数字的选择上也是精心安排的,有正例,有反例,没有一味的按部就班的照本宣科,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和删减。 《 2、 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联系学生熟悉的场景,创设并串联情境,从课的开始出示的“我是一个兵”的训练场面到新课的开始都是采用情境式串联起来,而且不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在接下来新知的学习中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游戏,包括课的练习也采用“赛场练兵”这样具有情境的词串联,使得整节课自然的成为一个整体项目,每一个场面都不显得突兀。 2、自主选择想了解的项目,给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和优先学习的权利,没有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充分享受主动权,愉快地接受新知。 3、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体系,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更为庞大的认知结构,充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正迁移。利用学生已有的找倍数的方法和对2、5倍数的特征的初步认识来概括出2、5的倍数的特征, 4、重点环节的处理水到渠成。把“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的教学放到了练习的环节,使得练习不在单纯的是练习,,利用判断题出示一些常识性的知识,让学生在练习中也能不断的学习新知,避免了将一节课很程式化地分成几大板块,呈现出练中学,学中练的的融合模式。 5、重细节的珠圆玉润,每个细节我们都从整体上加以考虑,希望能做到衔接得体自然,例如在学习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环节,我们采用先找出2的倍数,再找5的倍数的方法,然后改变集合圈的位置,让学生来想有哪些数字是要变化的,怎么变化,在不揭示“公倍数”这一概念的学习要求下,让学感知这一特点。

语文S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倔强的小红军练习卷.doc

语文S 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倔强的小红军练习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1 . 给下列词语中的“强”字选择恰当的读音,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qiáng ②qiǎng ③jiàng 强大( ) 强壮( ) 坚强( ) 强迫( ) 倔强( ) 强嘴( ) 强求( ) 强词夺理( ) 2 . 比一比,再组词。 惫( ) 荒( ) 奈( ) 备( ) 慌( ) 夺( ) 3 .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深情地( ) 狠狠地( ) 倔强地 ( ) 慢慢地( ) 认真地( ) 轻轻地( ) 吃力地( ) 无奈地( ) 4 .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回忆 回顾 出现 浮现 1.我一看见小木船,就会 ( )起陈明来。 2.陈赓( )自己的革命经历时,常常想起小红军。 3.八点整,比赛的队伍开始在场地边( ) 。 4.想起转走的张小明,一件件往事就( )在眼前。 5 . 写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描写方法。 跟我学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1.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 2.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 3.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 4.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 6 . 课内阅读。 陈赓同志( ),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 你看,鼓鼓的嘛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

五年级下册《3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3的倍数的特征》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现在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3的倍数的特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9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本课主要介绍3的倍数的特征,是在已经学习了2和5的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五年级学生己经掌握了些学习数学的方法,且具备些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根据这一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通过猜想验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 四、说教学法 1.教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守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以创设情景、引导发现、抽象概括为主,以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 2.学法:我认为良好的学法是要和教法相互统一融合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会学,而且还要能学。因此,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采用的学法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当建立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因此,在教学开始之初我将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2和5的倍数的特征,并出示一道复习题,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2和5的倍数,并说出这样判断的依据什么? 紧接着我问:“那你知道怎样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它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这样便自然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倍数的特征说课稿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5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书五年级第二单元中的内容,在认真研究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准备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从而也是学习约分和通分的必要前提。学生的分数运算是否熟练,取决于约分和通分掌握得是否熟练,而约分和通分是否熟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很快地根据分子、分母的特征看出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公因数,能不能很快地求出几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因此,熟练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关注学生需求,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2、5倍数的特征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初步了解了因数、倍数的意义,并会试着找一些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知识是对倍数知识认识的一次拓展,是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 、5 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2和5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体现观察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数学的良好情绪。 教学重点:

2和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2和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下和什巴格村教学点 库尔班.阿迪力江2014.3.1

的倍数的特征》5、2《 《2、5的倍数的特征》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分析、教学程序、全课总结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2、5的倍数的特征》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节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好找因数、求最大因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还有利于学习约分、通分知识。因此,掌握能2、5的倍数的特征,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而概括5的倍数的特征相对容易的多我上课时适当地调整顺序,先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2的倍数的特征,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教学目标: 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 2、5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掌握2、5

倍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能力目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培养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养成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2、5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五、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等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解决问题。具体地说分为一下几种方法:、直观演示法:利用学生的学号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1 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需发展的要求。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2、5倍数

倔强的小红军 (2)

25、倔强的小红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 的内心。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3、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及感情。 教学难点: 熟读课文,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们历尽千辛万苦,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其中有一位将军,他叫陈赓,他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的时候,就会深情地谈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它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那个倔强的小红军,听一听他的声音,感受一下那动人的情景。 板书课题:25、倔强的小红军 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请问“倔强”一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题说小红军“倔强”呢?相信聪明的你们学了这篇优美而感人的文章之后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认真思考。 1、课文主要写了谁?还写了谁?小红军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小红军,陈赓同志;倔强的孩子) 2、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深秋的一天,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陈赓同志要帮助掉队的小红军,却被小红军说服了,陈赓离开后,小红军牺牲了,他感到深深地自责和悲痛。) 三、品读课文,揣摩领悟。

1、填写表格,品读“四次对话”,理解“拒绝理由”。 2、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小红军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离开的, 从而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语言:“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看,鼓鼓的嘛。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动作:“摆出”、“把腰一挺”、“做出姿势”、“一拉”、“轻轻地拍了拍”。 神态:“满不在乎”、“微微一笑”、“倔强”。) 3、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对话部分朗读要求:读小红军的话语气应该比较欢快,表现出小战士的倔强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读陈赓同志的话,应把握“关心战士”这一情感基调,读出“说服”“关心”的语气。 男生——陈赓女生——小红军 4、联系全文,弄懂陈赓明白了什么? (明白了小鬼倔强地不肯骑马、不肯和他一起走、不肯接受他的青稞面的真正原因是宁愿自己忍饥挨饿,甚至牺牲,也绝不拖累别人。这是一种多么高贵的品质呀,一心为他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穿越时空隧道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 同学们,小红军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对小红军说点什么吧! 小练笔:小红军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