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课后思考题

中药药理学课后思考题
中药药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二章

1、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归经?

(1)四气:是指中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反映中药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趋势。

(2)五味:是指中药的辛、酸、甘、苦、咸五种不同的药味。

(3)升降浮沉:是指中药性能在人体内呈现的一种走向趋势。(一般向上向外为升浮;向下向内为沉降)

(4)归经:是指中药对机体脏腑经络选择性作用。

2、对中药四气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你认为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去探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天麻有镇静作用;地龙有

镇静抗惊厥作用;部分温热药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例麻黄兴奋中枢;人参增加中枢兴

奋性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②对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寒凉药提高副交感神经

的功能;例知母,增加M受体合成;降低交

感神经的功能:使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减少;使机体多巴胺3-羟化酶活性

降低。部分温热药提高交感神经的功能;提高细胞内CAMP含量,例麻黄兴奋a受体,升高

血压;黄芪增加3受体等。③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部分温热药提高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1)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例人参. 等)2)增强甲状腺功能. (例附子等);3)增

强性腺功能,(例冬虫夏草、淫羊藿等)。部分寒凉药抑制内分泌功能。例:龟板等。

④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部分寒凉药降低机体的代谢,使产热、耗氧量等J 例知母抑制机体

代谢,使机体产热减少, 解除低热部分温热药提高机体的代谢,使产热f,耗氧量等f;例附

子提高机体的代谢,使机体产热增加,解决怕冷。⑤部分寒凉药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金

银花、黄芩、黄连、柴胡等均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白花蛇舌草、冬凌草等有一定的抗肿瘤

作用。

3、中药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有哪些?有哪些方法可以降低或去除起毒性作用?对中药毒性的研究目前有哪些方法?

(1)副作用:是药物在治疗剂量产生的不良反应,一般停药后会消失,例大黄治疗便秘,可引起食欲下降(因大黄抑制消化酶)

(2)毒性反应:是指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对机体的损害。

又分慢性和急性毒性:分别表现在人体的不同系统

A 中枢毒性:主要表现为口唇麻木、嗜睡、抽搐、眩晕、意识模糊、烦躁不安等。例细辛,引起口

唇、舌尖发麻。马钱子所含士的宁能兴奋脊髓,中毒可产生惊厥。

B 心血管系统毒性:主要表现心律失常、心悸等,例附子用量过大,可能引起心率失常;蟾毒可引起

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等心律失常。

C 呼吸系统毒性: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窒息死亡等。例苦杏仁、白果、山豆根、

桃仁等含有氰苷、氰氢酸。大量氢氰酸,能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氧化

反应停止,组织窒息。商陆严重中毒,可致呼吸麻痹。

D 消化系统毒性:部分苦寒药引起食欲减退,消化功能下降,有的药甚至引起肝毒性: 如黄疸、肝肿

大、肝细胞坏死等。有肝毒性的成分包括靛玉红、斑蝥素等。

E 泌尿系统的毒性:主要表现为尿少、尿闭、尿频、尿急、浮肿、血尿、蛋白尿等,

甚至肾功能衰竭。雷公藤、木通等可能引起肾损害

F 抑制造血系统:主要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个别药可引起再生障碍性

贫血。例雷公藤、斑蝥等抑制骨髓。部分药引起血小板减少(3)变态反应:是少数人对某些中药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表现有:药热、皮疹、哮喘、黏膜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个别中药(僵蚕、蜈蚣、全蝎、斑蝥

等);中药注射液较易引起过敏反应。中药中的大分子蛋白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变应原,例丹

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都有引起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等

报道。

(4)致畸、致癌、致突变例雷公藤、款冬花、木通中的马兜铃酸都有致癌、致突变作用;半夏,特别是生半夏,具有很强的胚胎毒性。

槟榔:报道有生殖毒性和致突变作用,细辛所含黄樟醚等是公认的致癌、致突变物质。现状:中药传统“十八反”、“十九畏” 的毒理研究现状:并非绝对禁忌,但也不是绝对安全。

第四章

1、中药配伍原则是什么?

(1)配伍目的:增强药物的疗效,调节药物偏性,减低毒性或副作用。

(2)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是“七情” :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熟悉。

(3)原则:①充分利用相须、相使配伍,产生协同增效作用。

②应用烈性、有毒药物时,采用相畏、相杀配伍,以消除或减弱毒性。

③避免相恶配伍导致药效拮抗而削弱原有功效。

④避免相反配伍增强毒性或导致不良反应。

2、中药“七情”中,“协同”、“拮抗”、“减毒”分别指什么?

答:协同:相须、相使拮抗:相恶、相反减毒:相畏、相杀

3、举例说明中药产地、品种、采收季节、贮存条件、炮制的不同对中药药理作用的影响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三大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1 )品种与产地:品种:中药存在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

同名异物,不同科属的植物,品种不同;药物成分不同,药理作用不同产地: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对植物内在成分的影响很大。

同一药物,产地不同,相同成分含量高低不同,作用强弱不同

(2 )采收与贮藏:采收季节应适宜;根茎类中药:宜在晚秋地上部分枯萎,或初春发芽前采收;果实类:一般宜在充分成熟后采收;花类:含苞待放时采摘最佳;叶类:在开花前盛叶期或花盛开期采摘最佳。

贮藏应干燥、低温、避光、通风。贮藏时间不宜过长。

(3)举例:

①品种:菊科黄花蒿和青蒿相比前者含青蒿素,有抗疟作用,后者无抗疟作用

②产地:如同时黄连,云南产的要比四川产的疗效好

③采收季节:第四季度收的丹参有效成分丹参酮的含量比其他季节都高

④贮藏条件:如三颗针在见光、避光两种条件下,小檗碱含量分别降低为54.1%和

39.88%

⑤炮制:a. 降低药物的毒性:生半夏可致呕吐,而姜制半夏可镇吐

b.增强药物的作用:经过醋炒的延胡索比延胡索水煎液镇痛作用强

c.改变药物的性能与功效:生大黄有泻下作用,经炮制后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第五章

1、与解表药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1)解表药定义、功效、主治定义:发汗解表,解除表证的药物。功效: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外感风热。

(2)主要药理作用:

①发汗:与扩血管(大血管与末梢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而起作用的.

②解热:发热是机体温度调节中枢异常,调定点上移?多个作用环节(抑制内源热原的

释放,影响中枢PGE的合成,促皮肤血管扩张加强散热,抗病原微生物消除病因)

③镇痛、镇静:镇痛作用机理:1)外周:影响致痛介质,如前列腺素。

2)中枢:痛疼中枢

④抗炎:分类:急性与慢性炎证机理: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组胺或其它炎性

介质生成或释放,增强肾上腺皮质内分泌功能

⑤抗过敏:抑制抗体生成,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抗组胺,拮抗细胞因子,抑制肥大

细胞脱颗粒

⑥抗病原微生物:杀灭或抑制作用

⑦镇咳、祛痰、平喘:减少咳嗽次数,促进排痰,对抗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物质如:组织胺,ACH

2、简述麻黄宣肺平喘的作用机理

①直接兴奋支气管平滑肌B受体。

②兴奋粘膜血管a受体,减少水肿。

③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和髓质嗜铬细胞释放递质(NA。)

④阻止过敏介质释放:5-HT,组胺,白三烯

⑤抑制抗体产生。[ 伪麻黄碱、挥发油、麻黄碱] 不良反应——具有快速耐受性(短期内反复使

用)。过量麻黄碱引起中毒(高血压、心律

失常、头痛、失眠、中风等)。不得与咖啡因配伍使用。毒性:麻黄碱〉伪麻黄碱注意事项:麻黄碱禁用于参赛运动员。

3、阐明与柴胡“疏肝解郁”相关的药理作用

(1)保肝、利胆和降血脂,主要成分是皂苷元a和d,柴胡醇,a -菠菜醇。

(2)机理:

①保肝:皂苷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皂苷

使血浆中TCTH增加,进而使皮质甾醇升

②利胆:使胆汁排出量增加,胆汁中胆酸、胆色素和胆固醇浓度降低。

(胆汁由肝分泌,储存于胆囊)

③降血脂:降低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加速其排泄,与皂苷元a和d。

4、葛根对心血管有哪些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①降血压②扩张血管③抗心律失常

第六章

1、清热药“清解内热”的功效与哪些药理作用相关?

①抗病原体②抗细菌毒素、降低细菌的毒力③解热④抗炎⑤调节免疫⑥抗肿瘤

⑦其他(镇静、降压、保肝、利胆)

2、黄芩保肝利胆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芩及黄芩提取物等对半乳糖胺、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大鼠肝细胞受四氯化碳损伤后,细胞培养液中ALT活性明显升高,黄苓的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均可使之显著降低。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第七章

1、泻下药有哪些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本类药及其复方均能使肠蠕动增加,具有不同程度的泻下作用。

①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含的结合型蒽苷,牵牛子中所含牵牛子苷,巴豆所含巴豆油以及芫花中芫花

酯均能强烈刺激肠黏膜,产生泻下作用,为刺激性泻药。

②芒硝(硫酸钠)为容积性泻药。

③火麻仁、郁李仁等有润肠通便作用,为润滑性泻药。

(2)利尿作用: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等均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大黄蒽醌抑制肾小管

上皮细胞Na+,K+-ATP 酶,有轻度利尿作用

(3)抗病原体作用:对多种致病菌、某些真菌、病毒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4)抗炎作用:大黄和商陆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早期的水肿及后期的肉芽组

织增生。

2、阐明大黄“攻积导滞,泻火凉血”功效的药理学基础

1)泻下作用机理:①结合型蒽苷大部分未经小肠吸收,在大肠被细菌酶水解成大黄酸蒽酮,刺激肠粘膜及肌层神经丛;②胆碱样作用,兴奋平滑肌上M胆碱受体,加快肠蠕动;③抑制肠平滑肌上Na+-

K+ATP酶,阻钠的吸收,升高肠内渗透压,容积增大,刺激肠蠕动。

(2)抗病原体有效成分: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蒽醌衍生物);对多种致病菌、真菌、病毒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

第八章

1、说明祛风湿药“祛除风湿,解除痹痛”的药理学基础

(1)抗炎:秦艽、独活、雷公藤、五加皮、防风等对多种实验性急慢性炎症模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镇痛:1)提高实验动物的痛阈(秦艽、独活、清风藤、粉防己)

2 )镇痛作用部位在中枢(清风藤碱、木防己碱)。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免疫抑制五加皮、独活、雷公藤、豨莶草、清风藤。

清风藤碱一一减轻小鼠胸腺重量、抑制巨嗜细胞的吞噬功能。

雷公藤红素——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生。

雷公藤总甙一一部分抑制移植排斥反应、降低IgM、IgG 水平。雷公藤甲素一一抑制抗体形成

细胞的生成。

2)免疫促进五加总皂苷

2、举例说明雷公藤的不良反应

(1)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口干

(2)皮肤粘膜损害:红斑、口腔及唇糜烂等

(3)骨髓抑制

(4)生殖系统毒性:可造成性欲减退、睾丸萎缩、男性乳房增大

(5)心血管系统毒性:表现为胸闷、气短、心律失常

(6)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少尿、无尿腰痛,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7)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抽搐等

(8)免疫抑制

第九章

1、苍术的主要药理作用包括哪些?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胃肠平滑肌痉挛,而对肾上腺素所致小肠运动抑制,也有一定的对抗作用,对正常胃平滑肌则有轻度兴奋作用。

(2)抗溃疡:抗溃疡作用机理主要有两个方面:①抑制胃酸分泌②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

(3)保肝

(4)抑菌

2、藿香对消化系统有哪些作用?

(1)促进胃液分泌:挥发油可刺激胃黏膜,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2)抗病原微生物

(3)调节胃肠运动: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胃肠平滑肌痉挛

第十章

1、举例说明利水渗湿药的药理作用

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厚朴煎剂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肠肌有兴奋作用,加大剂量产生抑制作用。厚朴中毒成分主要是:木兰箭毒碱。

2、茵陈利胆保肝作用表现如何?

1)利胆:有效成分(最主要):茵陈色原酮;作用机制:改善肝功能,扩张胆管,收缩胆囊,增加胆酸、磷脂、胆固醇的分泌排泄,使胆汁分泌量增加,加速胆汁排泄。

(2)保肝:茵陈色原酮、6, 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等均有保肝作用;机理:① 茵陈保护肝细胞,明显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纤维化的发展,对肝脏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②6,7-二

甲氧基香豆素能抑制D-氨基半乳糖、四氯化碳损伤过程中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的升高,减少肝纤维

化的发展,对肝脏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③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诱生干扰素,有利于提高

机体清除乙肝病毒能力。

第十一章

1、与温里药“温中散寒”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①改善心功能、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温里药对心脏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正性肌力、正性频率和正性传导作用②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③抗休克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①改善消化功能②镇吐

(3)兴奋肾上腺皮质系统

(4)抗炎、镇痛

(5)局部麻醉作用;严重时出现瞳孔散大、呼吸困难、抽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

2、与温里药“温肾回阳”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3、简述附子回阳救逆的药理依据

第十二章

1、简述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枳实的主要药理作用及现代应用是什么?

(1)强心:枳实注射液、对羟福林及N-甲基酪胺对动物离体和在体心脏均有兴奋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2)收缩血管和升高血压:对羟福林和N-甲基酪胺是其升压的主要有效成分。

3、请问香附调经止痛作用的药理学依据是什么?

第十三章

1、常用消食药有哪些?其助消化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一)助消化作用:(1)消化酶作用(2)维生素作用(3)促进消化液分泌1 )对消化酶的影响:山楂、神曲—含有脂肪酶,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麦芽、谷芽—淀粉酶含量高,促进碳水化合物消化2)富含维生素:山楂、神曲.维生素B1参与糖的代谢与ACH的代谢, 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的分泌。

3)促进消化液(胃液等)分泌:鸡内金、山楂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二)调节胃肠运动. 消食药对胃肠运动有不同的影响。鸡内金、莱菔子:促进胃肠运动(胃排空、肠收缩)山楂:调节胃肠运动

2、山楂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1)抗心肌缺血:缩小梗死范围、减轻ST段改变。机理: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

提高氧利用率——抗心绞痛(2) 抗心律失常:山楂黄酮能对抗乌头碱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特点:类似川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即能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3)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表现:山楂黄酮、三萜酸静脉、腹腔及十二指肠给药,均显示有一定的降压作用。机理:与其扩张外周血管作用有关。降压强度:三萜酸>水解物〉黄酮。

第十四章

1、常用止血药是通过哪些环节产生止血作用的?

(1)作用于局部血管:收缩局部小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性。如三七、小蓟收缩局部小血管。

(2)促进凝血因子生成: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生成(大蓟) ,促进凝血酶原生成(白茅根) ,增加凝血酶含量(三七) 。

(3)提高血小板活性:增加血小板数(三七、小蓟、蒲黄) ,提高血小板粘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聚集,如三七、地榆。

(4)抗纤维蛋白溶解:白芨、紫珠、小蓟、艾叶等抗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

2、试述三七止血活血的药理学基础

(1)止血:有效成分是三七氨酸,其止血作用主要机制是:①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功能实现

②收缩局部血管③增加血液中凝血酶含量

( 2)抗血栓

( 3)促进造血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①抗心肌缺血②抗心律失常③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④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 5)抗脑缺血

( 6)抗炎

( 7)保肝

( 8)抗肿瘤

(9)对神经系统的作用:镇静、镇痛、益智

3、三七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作用?

①抗心肌缺血②抗心律失常③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④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压作用迅速而持久,减少Ca2+内流。

第十五章

1、血瘀证的现代研究及活血化瘀药的药理作用是什么?

1 )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功能、增强纤溶系统功能、调节血液粘稠度、抗凝血

( 2)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脏功能、增强心排出量;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影响心血管的内分泌调节功能

2、丹参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抗心肌缺血:①扩张冠脉②调节心肌细胞能量代谢③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④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

3、川芎治疗脑缺血的药理学基础是什么?

可迅速透过血脑屏障,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能提高缺血脑线粒体膜的流动性,降低细胞内Ca2+勺超载,保护脑细胞膜Mg2+-ATP酶活性。

4、益母草对子宫的作用和应用如何?

对子宫平滑肌作用(1)兴奋子宫表现:子宫张力增强,收缩幅度增大,节律加快。益母草煎剂、醇浸膏及益母草碱对不同动物(小鼠、兔、豚鼠)未孕和已孕子宫均有兴奋作用。兴奋子宫勺主要成分为益母草碱。(2)抑制子宫收缩但对缩宫素引起勺大鼠在体子宫强烈收缩有松弛作用;也能缓解PGE2引起的小鼠在体子宫强烈收缩.

5、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特点和应用如何?

(1)延胡索镇痛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生物碱,总碱的镇痛效价是吗啡的40%。总碱中甲素、乙素、丑素均有镇痛作用,其中以延胡索乙素作用最强。其作用特点是①对钝痛效

果优于锐痛②副作用少而安全,无依赖性③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2)应用: ①各种疼痛②失眠③胃溃疡④冠心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