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的故事历到底有没有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历到底有没有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历到底有没有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

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这个名字在我国几乎人人都知道,她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美国迪士尼也根据花木兰的故事制作成了动画片。由此可见,花木兰的故事不仅在国内流传,就连外国人也对其很感兴趣。

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会流传之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便是木兰为父从军的孝顺,与之后功成名就的巾帼不让须眉。开始的时候,花木兰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然而朝廷征兵,却打破了木兰本应平静的生活。

因为父亲年老体弱,家里也没有其他成年男子,木兰这个孝顺勇敢的女子便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上了战场。与父母离别,参军的花木兰在军营中却并没有消沉,或者因为是女儿身而比其他的士兵们差。相反,花木兰表现的非常英勇;并且有勇有谋,所以在军营中的花木兰不但没有被敌军杀死,反而越战越勇在残酷的战场活了下来。然而最后得胜归来的花木兰却并没有为天子的赏赐所动,不求功名利禄,反而只愿回到故乡,与父母平静的生活。

而与花木兰一起回乡的士兵们却在见到花木兰的女装后惊讶无比,谁能想到,曾经与自己一同上阵杀敌的战友竟然是一名女子?毕竟上战场连一些男子都不一定能坚持的下来,而花木兰不仅坚持了,还获得了功名利禄。

这么一个女子替父参军,最后得胜归来与父母团圆的美好的故事,也难怪会流传的如此之广,脍炙人口了。

历史上有没有花木兰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花木兰这个人?对于这个问题,史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因为关于花木兰的一切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但民间一直都有花木兰的传说。这位巾帼英雄连姓名和年代都不确定,被大家知道有此人的是一首北朝名歌《木兰辞》。

这首《木兰辞》讲诉了一位替父从军的奇女子花木兰的故事。根据这个作品,我们知道花木兰所在时期是北魏时期,因为里面记载了花木兰参加的是北魏远征漠北,破柔然汗国的战役。单从这《木兰辞》中我们确定花木兰所在年代在北魏。但问题是只有这一个文献记述还好说,可现实是关于花木兰的记载不光是这一个,在清褚人获的《隋唐演义》中说她是隋朝人,在南宋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说她是唐朝人。所以关于花木兰所在年代都存在分歧。

虽然对花木兰的真实性存在很多争议,但历史上很多学者都相信花木兰确有其人,如白居易、杜牧、姚石甫等,他们这些人学识广博,肯定不会随意相信,一定存在足以另他们相信的理由。无风不起浪,很多事情虽然没有被记入正史,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其存在。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猜想,历代记录历史的史学家们把重点都放在朝廷、名人、战争上,花木兰隐瞒自己的女儿身在战场上厮杀,当然没有被史官当做记录的对象。待到民间都知道花木兰事迹的时候,又来不及记录。

对花木兰的评价

花木兰是从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中脱颖而出的巾帼将军,世人对花木兰的评价十分高。花木兰的人生分几个阶段:从军前,从军阶段,凯旋后,逝世后。

从军前,人们对花木兰的评价偏向女性化。从军前的花木兰在父母眼中是乖巧懂事的女儿,在乡民的眼中是聪明娇俏的邻家女孩,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从军前的花木兰只是像所有封建时代的女性一样待在闺中纺织刺绣,所以接触不到太多的人,对花木兰的评价也就这么几点。

从军阶段,对花木兰的评价趋向全面。从军阶段的花木兰在将士眼中是一位吃苦耐劳、坚强勇敢、身先士卒、智勇双全的优秀士兵、将领。在沿途的乡民眼中花木兰就是他们的守护神,可以庇护他们不受战争的伤害,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英雄,值得所有人尊敬。在父母眼中花木兰是一个孝顺、有担当并让他们牵肠挂肚、心怀愧疚的孩子。在帝王眼中花木兰是一个值得栽培的优秀将领。从军阶段的花木兰走出了自己的小天地,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逐渐变得成熟,有了自己的想法。

十二年的艰苦从军生涯,把花木兰骨子里的坚韧品格都激发了出来,把花木兰的能力全部锻炼了出来。因为接触的人多了,所以世人对花木兰的评价更加全面。木兰凯旋之后,对花木兰的评价已经与之前的评价不在同一层次,花木兰在世人眼中是一个英雄,一个屡建奇功,守护他们的奇女子。即使是木兰逝世后,她的影响也举足轻重,从全国各地都有修建木兰祠、木兰墓就可以看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