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概述

第一章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概述
第一章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概述

第一章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概述

1.通常情况下,对心理卫生的定义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1)认为心理卫生是一个学科或理论体系,重点研究如何预防各种类型的一般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即心理卫生学,(2)认为心理卫生是一种工作或专业服务体系,包括所有改进、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状态的措施,(3)认为心理卫生就是心理健康状态。

2.心理卫生含义:(1)“心理”包含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三大部分。(2)“卫生”是保卫生命、维护生机的意思。

3.心理卫生有两重含义:一重含义是,心理卫生是人的心理健康状态;另一重含义是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更确切地讲是以维护心理健康为目标和内容的一种工作,是心理卫生的重要功能,有时又称之为“心理辅导”。

4.基本内容:(1)对象:既包括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的人,也包括心理健康水平不良的人,除了人的部分外,”心理“自然也是心理卫生的研究和工作对象。(2)基本任务: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与精神障碍、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

5.保持心理卫生的原则:(1)自我意识良好,核心是自知和自爱;(2)社会功能良好(积极劳动实践);(3)良好的人际关系

6.心理辅导含义:是一种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增进所有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健康、福祉、职业等的发展为目的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7.基本内容:(1)对象: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包括一般的健康群体和正在受心理问题困扰的群体,(2)基本任务:帮助被辅导者解决他们心理上所面临的困难,陪伴他们成长,给予他们支持,增加他们的心理能量,(3)特征:①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助人活动,②是建立在人际交往上的工作,③是一项助人自助的活动,④是以语言为基本工作方式的助人活动

8.原则:(1)保密原则,是心理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既是心理辅导双方建立相互信任关系的前提,也是心理辅导顺利开导的基础,(2)保密例外原则,在履行该原则时,心理辅导工作者需要将该原则告知被辅导者。(3)自愿原则

(4)发展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

9.根据心理辅导对象的数量和性质,可把心理辅导分为个体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辅导、建立广泛的心理辅导网络

10.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1)区别:①心理卫生更多地是指以预防和矫治心理问题,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为目的,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的过程。强调的是过程和过程中的措施,②心理辅导可以理解为心理卫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带有专业色彩的途径和方法。③心理健康则是指一种状态,是个体在与不断交互作用中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是心理卫生的目标状态。

(2)综上所述,三个概念相互联系又有区别,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三者的区分并不严格且共同指向了人精神发展的更积极的方面,因此要用辩证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11.国外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起源与兴起

(1)源头----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体液说‘

(2)开启---菲利普.比内尔提出废止对精神病的折磨,让他们获得生而为人的尊严

(3)正式的心理运动---威廉.斯威策首次提出了心理卫生这个术语

(4)第一个卫生组织---比内斯在康涅狄格州成立

12.国内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的起源与兴起

(1)思想根基--管仲的“业内”思想,孔子的《论语。季氏》,老子的“养心”、荀子的补论就中以及“黄帝内经”

(2)建立——1917年北京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2年第一个心理学杂志《心理》

13.国外发展

1947年美国《国家心理健康法案》颁布

1948年,联合国成立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

1960年,国际心理健康年

1963年,美国《社区心理健康中心法案》,促进了精神障碍治疗机构的发展

14.国内发展

1957年,台湾师范大学,健康中心

1985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2012年,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016年10月25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北京为试点,心理辅导在特定机构被列入医保范围

15.目的:预防与矫治心理问题、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

16.意义:

(1)对个体——可以帮助患有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人解除心理上的痛苦;可以帮助普通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和预防生理上的疾病

(2)对家庭——可以通过帮助这一家庭成员来间接减轻整个家庭感到的压力;可以帮助整个家庭恢复健康的状态

(3)对社会——减少自杀人数;个体和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影响一个国家综合国力。

第二章心理健康概述

1.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10条健康标准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

(5)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

(7)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3.本书认为对心理健康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基本条件。二是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这是最本质的内涵。

(2)心理健康包括个体内部协调和外部适应两个方面。内部协调可以简单理解为“快乐原则”,外部适应可以理解为“现实原则”。

(3)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良好的心境状态。在此状态下,个体的认知、情绪、意志行动等内部反应都处于积极的状态中,具有正常、适当的调控能力,并能充分发挥其潜能。且这种状态是相对稳定地保持在一段时间内。

(4)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谱系,而不是一个绝对的标准。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综上,本书认为,心理健康是在没有心理问题困扰的基础之上,个体内部协调和适应相统一,且持续积极发展的一种良好状态。

4.病与非病的区别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2)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3)个性相对稳定性原则

5.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完整独立(5)人际关系和谐(6)情感反应适度

(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理解以上心理健康的标准时,还需要明确几点。

第一,个体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达到心理健康的各项标准。

第二,心里健康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第三,心理健康标准中的条目虽多,但所涉及的各要素之间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要素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心理健康状态的损害,引起整体功能的失调。

第四,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

6.常见精神障碍是一种综合症,其特征表现为个体的认知、情绪调节或行为方面有临床意义的功能紊乱。

(1)焦虑障碍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见的几种焦虑障碍类型包括。分离焦虑障碍,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

-一种不快和痛苦的情绪状态

-指向未来

-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符

-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性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2)强迫障碍是严重影响个体日常生活的一种精神障碍,他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

-症状反复且不自知

-非外力非自愿

-焦虑痛苦

-想抵抗而难以抵抗

(3)抑郁障碍也就是“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其心境低落与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抑郁心境、快感缺失、食欲紊乱、睡眠紊乱、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精力减退、无价值感或内疚感、思维困难、产生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4)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多起病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病程多迁延。(最严重的一种)症状:幻觉、妄想、思维言语紊乱以及明显异常的行为,丧失自知力。

(5)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组在发育阶段起病的疾病。这些障碍一般出现在发育早期,常常在学龄前,并以起个体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损害的发育缺陷为特征。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干扰了功能或发育的持续的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的模式

-孤独症(自闭症)基本特征是交互性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能力的持续损害和受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模式

-特定学习障碍是一种有生物学起源的神经发育障碍,这些生物学因素影响大脑有效而准确地察觉或处理语言或非语言信息的能力。

7.心理危机,当个体遇到无法解决的重大生活事件时,打破了内心平衡状态,使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一定的不适应情况。

(1)三种类型

-病理性危机,由于某些精神障碍可能导致的,比如抑郁、焦虑、躁狂以及精神分裂

-成长性危机由于日常生活出现的变化导致和冲突所引起的,如升学、转学应试等变化而带来的厌学、人际冲突、出走甚至自杀等现象。

-境遇性危机,由各种无法控制的外部环境导致的危机,比如父母离异或亡故、意外伤害事件、自然灾害等。

(2)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危机:意外事故、暴力、性侵犯、网络成瘾、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情感挫折。

其主要表现:失败无望感,厌恶不满感,恐慌无助感,躯体性障碍,自杀意向。

8.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是一个过程,短则24~36小时,长则不超过4~6周。

第一阶段个体面临问题。为了恢复平衡,会使用以前的应对手段进行反应。

第二阶段以往的应对无效。

第三阶段各种方式都不能有效解决。

第四阶段习得性无助,怀疑人生。

9.心理危机干预

(1)也叫情绪急救,是对经历困境、遭受挫折,或将要发生危险的人提供及时、短期的支持和帮助,抵制或减少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加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重建心理平衡。(2)目的:①防止发生严重的后果如自杀、伤人、精神崩溃等②恢复心理平衡③提高个体心理素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原则:①现有危机立刻解决,不涉及当事人人格矫正等问题②干预者要采取直接、主动参与的方式帮助当事人③要兼顾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④可提供给当事人情绪上的支持,但是不要给予错误的保证和安慰⑤尽可能多地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提供相应的帮助。

10.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

-评估危机:紧急程度评估、干预对象评估、自杀危险评估、应对危机的资源评估

-保证当事人的安全

-基于支持

-提出应对方式,制定计划

-危机解决和事后评估

1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理学因素

①遗传,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否并不是有遗传决定的,但是遗传却能够影响个体心理的先天差异性。

②神经与内分泌系统,是人的身体进行内部通信的重要途径

③器质性因素,身心一体的治疗模式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④性别年龄差异,这可能与男性与女性的思维方式、情感体验、生理发展方面不同以及社会

文化背景对男女性别角色的期待差异有关。

(2)社会因素

①家庭环境,影响个性形成最初根源。父母的人格特征、父母的教养方式(民主、专制、放养、溺爱)、夫妻关系与亲子关系

②学校与社会环境

③压力事件,压力也被称为应激,是指在对挑战性或威胁性的情境做出反应时发生的生理或心理变化。应激源可以分为躯体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施加的影响来看,可分为急性压力源和慢性压力源。一般来说,如果对压力采用更可控的人在评价方式,其造成的心理问题就会较轻,个体甚至还能从中获得更积极的成长。

(3)心理因素

①人格特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②心理冲突,个体行在行为活动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排斥、矛盾的动机、欲望和趋向时,就会产生冲突和矛盾的感觉。分为双趋冲突(两个目标都有吸引力,但两者不可得兼)、双避冲突(两者都排斥,但必须选一件)、趋避冲突(一件事有利有弊难以抉择)、双重趋避冲突(两个目标各有利弊)。

③防御机制与应对方式。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说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人应付紧张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个体采用的主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合理化、升华、幽默、否认、压抑、倒行、曲解、固执、投射、转移、隔离、补偿等。

第三章学校心理辅导

1.概念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以增进学校环境中所有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健康、福祉、职业等的发展为目的的专业性助人活动,服务对象包括大中小学生,其实施途径多样。

2.发展历史

(1)西方

起步——19世纪末的美国

发展——20世纪70年代

繁荣——20世纪80年代

(2)我国

调查、呼吁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

尝试、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

探索、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末期

推进、繁荣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3.学校心理辅导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1)一致性

基本目标和任务是一致的

职能上是互相衔接的

实际操作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

(2)差异性

目标不同,前者目标具体,后者目标泛化

内容不同,前者核心问题是成长问题,后者核心问题是人生观问题

本质不同,前者讨论沟通是平等关系,后者是教导过程

工作方法不同,前者采用心理健康教育课、会谈以及沟通分析等,后者采用报告、课堂讲授、提供榜样

(3)学校心理辅导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

补偿功能:观念补偿、方法补偿、内容补偿

指导功能:前者为后者提供客观基础,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调节功能:学校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意义障碍、矫正心理问题。

4.学校心理辅导目标

(1)学校心理辅导目标的发展历史

①早期的诊疗模式倾向

②面向全体,重在预防的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学校心理辅导的新模式

(2)基本目标

①帮助学生探索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寻找自己个性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

②针对自己人格发展的特点明确自我的发展方向,确立适合自己的抱负水平及追求可能实现的理想,取得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与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③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并体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也是学校辅导的终极目标

(3)具体目标

①指导并帮助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学会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娇正不良认知。

②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自我情绪调控的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情绪反应适时、适度。

③指导和帮助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使其对自己的认识比较客观,能悦纳自己,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

④指导和帮助学生对个体生涯有一定的规划,增加职业知识,了解自我发展特点与未来发展方向,并能为生涯的发展积极做好准备。

⑤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⑥指导和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将会面临的身心变化和遇到的问题,能够采取正确的心态面对,并在遇到问题时明确该如何处理。

⑦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学会应对压力调控情绪等的技能,以提高其自我预防心理变异的能力。

5.内容

(1)认知发展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发展的规律、特点,明确自身认知发展水平及可能遇到的问题,学会对自身不

良认知进行调节。

(2)情绪调节辅导。引导学生学习体察与表达情绪,控制与管理情绪,能有效处理各种情绪困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3)个性社会性辅导。帮助学生了解个性与社会性的概念及其在个体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在个性与社

会性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4)生涯辅导。引导学生了解生涯的概念,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等,帮助进行生涯规划,掌握时间管理方法与生涯决策方法,学会平衡人生的多种角色。(5)学业发展辅导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增强学习效能,培养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6)青春期与性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性心理、性生理知识,帮助他们积极正确的看待青春期所出现的身心变

化和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如何保护自己,掌握应对压力的各种技能等。

(7)精神障碍防御。帮助学生对各种常见精神障碍的症状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和认识,指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提高学生自我预防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寻求心理辅导和帮助。

(8)教师心理辅导。教师也有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保有敏感,学习应对压力、预防职业倦怠、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技能。

6.学校心理辅导原则

(1)整体性原则。一是学校心理辅导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发展;二是追求学校心理辅导的各种模式、方法与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协调一致、综合运用,使心理辅导与教育目标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主体性原则:在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中要把学生作为辅导活动的主体。

(3)发展性原则

(4)个别对待与面向全体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节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一(一)、个体心理辅导:面谈、电话辅导以及网络辅导

1.开始阶段(1)建立辅导关系。(2)收集被辅导者的资料。(3)进行评估。

2.问题解决阶段(1)制定目标。(2)确定辅导方案。(3)具体指导与帮助。

3.结束阶段(1)巩固效果。(2)追踪。

(二)、个体心理辅导常用的技术

1.贯注技巧。是指辅导者用躯体语言、面部表情向被辅导者表示“你是我现在唯一关心的目标,我会精力集中于你身上。”

2.倾听技巧。是指借助言语或非言语的方法和手段,使被辅导者能详细叙述其所遇到的问题,

充分反映其所体验的情感,表达其所持有的观念,

3.沉默技巧。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被辅导者自我反省的需要。沉默技巧

的作用在于给被辅导者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反省自我,思考其个人成长的

问题。

4.宣泄技巧。是指被辅导者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者的过程。

5.探讨技巧。是指学校心里辅导工作者帮助被辅导者积极认识思考其成长中的挫折与障碍的过程。

注意:对提出的问题少做评论;启发被辅导者全面看问题;商量的口吻;辩证看待困难。

6.面质技巧。是指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运用言语反应描述被辅导者的感受、想法和行为中存在的明显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不清的信息。

7.自我表露技巧。是指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通过与被辅导者分享其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的经历来推动被辅导者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努力。

8.情感反应技巧。是指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把被辅导者用言语与非言语行为中包含的情绪、

情感加以概括、综合与整理后,再用自已的言语反馈给来访者,以加强被辅导

者情绪、情感理解,以促进沟通。

二、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过程。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阶段步骤

1.关系建立阶段:这一阶段团体成员最重要的心理需求是获得安全感。团体领导者的最主要任务是协助成员之间尽快熟悉,增进彼此了解。

2.团体工作阶段:团体心理辅导的关键时期,如同个体心理辅导一样,团体成员在这一阶段感受到变化,团体的凝聚力也变得更强。

3.团体结束阶段:这一阶段成员要面临告别团体这-问题,同时需要对自己在团体中的成长进行总结。

(二)、团体心理辅导常用技术

1.关系建立阶段常用技术(倾听、共情等建立信任感)

(1)建立关系。分为语言技术和非语言技术。

(2)建立团体契约。

2.团体工作阶段常用技术

(1)引导参与。(2)问题解决。(3)角色扮演。(4)及时介入。

3.团体结束阶段常用技术

(1)每次活动结束。总结,布置家庭作业

(2)预告团体结束。做好心理准备,处理想解决但未完成的任务

(3)团体结束。回归,离别赠言,反馈,展望未来。

三、课程辅导

(一)、概念:指学校依据课构本质的要求,从心理辅导课程的目标辅导内容、辅导活动方式这三种基本成分,来规范和设计课程。

(二)、功能

1.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3.塑造和培养全体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

(三)、设计课程

1确立单元名称:辅导课程的主题选择和单元名称命名。每一名称具体标志着特定的活动内容。

2.理论分析:主题与单元名称确立后,要对与该主题有关的理论做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3.辅导目标的制定:根据理论分析,结合辅导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辅导目标,主要包括认知目标、-行为目标。

4.选择辅导策略与方法:配合单元主题及辅导目标,结合活动内容及各种资源,选择有效的辅导策略与方法。

5.确定活动时间:详细地制定出每一单元课程所需的课时及每一活动步骤所需的时间。

6.媒体与辅导材料的准备:相关媒体与材料的收集、设计与运用技巧要在辅导前做演练。

7.实施场所的规划:活动前要布置好相应的场地。

8.设计、明确活动的内容与流程:这是单元设计中的主要部分,它规定了辅导活动的内容过程及具体步骤,-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每个流程都应有具体的说明。

9.轴导效果的评估:结合不同的单元主题选择、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法,收集相关的评估资料。(四)、常用教学方法:1.角色扮演法。2.讨论分析法。3.游戏活动法。4.讲授法。5.辩论法。

四、学校心理辅导渗透

(一)、概念:是深化和强化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渗透是指将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与学校与学校因素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去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必要性

1.学校心理辅导学科教学渗透的必要性,学校心理辅导必须与其他学科相互协调和联系相互促进谋求共同发展。

2.学校心理辅导校园环境渗透的必要性,没有全方位的涉透和校园环境的支撑,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其影响的持久性就无法得到保证。

(三)、主要途径(学科教学渗透、校园环境渗透)

1、学校心理辅导学科教学渗透

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挖掘教材资源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处理教材,把握教材中心理辅导点

第三,要注重课堂管理与课堂环境营造。

第四,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第五,提高学科任课教师的心理学素养

2、学校心理辅导校园环境渗透

第一,要依托于专业教师队伍的挖掘

第二,依托于教师培训

第三,校园心理文化建设

其余详情请加QQ1530876410备注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小学生心理辅导大纲

《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小学生心理辅导 课程英文名称:Pupil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总学分数:2 总学时数:32 其中理论学时数:18 实践(实验)学时数:14 适用对象:小教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开课学期:六 开课单位:全院 二、课程教学目的 小学生心理辅导是研究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应用理论学科。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课堂观摩等三个部分。本课程力求使学生掌握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成果,心理辅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个别心理辅导过程和、团体心理辅导等基本理念,掌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以及小学生评估的特点与一般方法。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性质、问题和辅导技术与方法有所了解,为今后成为一名合格小学教师夯实良好的心理学基础。同时,加强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适应能力。 三、先修课的要求 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理论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4课时,讲授) (一)主要内容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2课时) 第二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涵(1课时) 第三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目标 第四节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 第五节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原教材第11章中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师的职责与素质、心理辅导室的建设,共1课时) (二)教学要求 了解小学生心理辅导学习的意义、研究对象和范畴;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掌握小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

(三)重点和难点 小学开展心理辅导的意义;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第二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12课时,讲授、练习) (一)主要内容 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 第三节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 第四节理性情绪疗法 (二)教学要求 要求掌握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理性情绪疗法等几种派别的心理辅导(治疗)理论的基本观点、常用技术及其应用。 (三)重点和难点 精神分析疗法中的移情,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三章个别心理辅导(8课时,讲授、看录像、练习) (一)主要内容 第一节心理辅导关系建立技术(2课时) 第二节会谈技术(6课时) (二)教学要求 了解并掌握良好的咨询关系建立的技术和会谈技术。 (三)重点和难点 良好咨询关系建立技术及其在师生关系建立中的应用;倾听、共情、积极关注等技术的运用。 第四章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4课时) (一)主要内容 第一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概述 第二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第三节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实施与评价 (到小学观摩心理辅导活动课、参观心理辅导室1 次,共2课时) (二)教学要求 了解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内容。 掌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三)重点和难点 明确目前常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主要内容,懂得如何设计心理辅导活动课 第五章团体心理辅导(6课时) (一)主要内容 第一节团体心理辅导的概述 第二节团体阶段与领导策略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1)

第一节教师心理健康概述 一、何谓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把健康概念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并提出具体的健康标志: 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 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 7、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 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 9、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1、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 二、何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

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 (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 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 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 (二)我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 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完整和谐 7、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1.大健康观 1.1“理想人生” 1.2 幸福人生的要素 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 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 第一个“0”代表工作 第二个“0”代表家庭 “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心理负荷加重,成人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明显上升,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成人的心理问题都是从小积累起来的,所以,儿童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据调查我国有9. 5%的小学生存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如果不即时开导,教育,会影响儿童适合社会的水平,人际交往水平和学习成绩.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呢 透视一个个的心理辅导案例,就在于家长,教师缺乏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今就一则发生在我校的真实案例实行剖析,以引起我们广大教师和家长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注重和重视. 一,基本情况: 二,外在表现: 瘦小,说话慢,动作慢,胆小. 三,常见问题分类: 学校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子女教育问题. 四,表现出的问题: 经常无缘无故地躲藏起来,任凭家里人有多着急,不找到她,她绝不会自己出来.找到后,问其原因,就是不吭声.搞得父母,老师非常费解,而且替她担心. 五,分析与诊断 于彩从小体弱,常被别的孩子欺负,父母教给她的应对策略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只要看到她与别的小孩一起玩,怕她又受欺负,母亲就会赶紧把她叫走.父亲在外地打工,母亲打理一家理发店,无暇顾及于彩的生活.除在校外,她几乎是一个人独处,父母很少和她沟通,对她的关

爱也非常少.她放学回家,就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性格变得非常 内向.于彩说话慢,动作慢,她的母亲对她的表现很不满,经常当客人的面叫她"木头人",后来弄得老师和同学也叫她"木头人".于彩看见别的孩子在周末的时候,有爸妈带着玩,而自己却一个人形影相吊,再看看 自己的父母,没有一个能和她亲热的,从而让她产生孤独感,自卑感.而在学习上特别是在数学科目上,一些简单的问题,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来,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说明在性格内向的影响下反应有些迟钝,这又遭来了同学的耻笑和老师的不满.于彩非常渴望得到大家的注重,但均未实现.一次偶然,她没和家里人招呼,就和一位亲戚回去了,这使得她母亲和老师非常着急,连夜到处寻找,父亲也连夜打的士回来参与寻找.找到后,母亲早已哭成了泪人儿,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而于彩此时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满足,这是她意外的收获.此后,于彩在孤独难耐 的时候就会躲藏起来,让父母,老师寻找她. 六,心理辅导过程 (一),实施了个别辅导,减缓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于彩因为得不到家人充足的关心,心理一直处于抑郁状态,她选择了采用躲藏的方式,以引起别人的重视,从中得到心理满足.而今天,在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原理后,我们再也不能呵斥她,她首先需 要的是同情和关怀 因为性格内向的孩子都不愿,也不敢跟老师接近,老师就应主动接近她.我和班主任王老师分别找于彩实行了两次个别心理辅导,详细了解,询问了她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王老师向于彩坦诚表露了自己,说是平时还不够关心她,同时也如实分析了她这样做带来的危害.并再三启发她:有想法,有事情不要闷在心里,要告诉父母,告诉老师,学会倾诉.

学校心理辅导复习(1)

*学校心理辅导的任务: 基本任务: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发挥潜能 具体任务: 1、开发心智潜能; 2、促进心理健康,完善人格; 3、学会人际交往; 4、提高学习效率; 5、青春期教育; 6、适应性辅导。 第二章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原则 一般目标:(与学校教育的目标一致) (1) 学会调适_ 调节---个人内部精神生活的各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其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与适应---人与周围的关系问题,其重点是人的行为;基础目标调适性辅导 (2) 寻求发展_ 认清自己的潜能与特长, 确立目标, 过积极而有效率的生活.高级目标发展性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生活问题 (二)学习问题 (三)升学和择业问题 学校心理辅导的三大功能: 矫治、预防与发展 学校心理辅导的基础理论构成 什么是目标: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 目标的作用: 给人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使人充分了解自己每一个行为的所产生的效果 使自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有助于合理安排时间 能清晰地评估每一个行为的进展,正面检讨每一个行为的效率 能预先看到结果,稳定心情,从而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与动力 什么是一个有效果的目标 目标的SMART原则 明确的(Specific)、 可衡量的(Measurable) 可达成的(Achievable) 相适的(Relevance) 时间性(Timeliness) 只有遵循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目标才是有效的. 剥洋葱法 像剥洋葱一样,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再将每个小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目标,一直分解下去,直到知道现在该干什么 心理咨询的起源:诞生于美国。 六大来源: 实验心理学 精神病的新疗法 心理卫生运动 心理测验 人本主义影响

第一课: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课:心理健康导论 教学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2.掌握达到心理健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当事者在那种状态下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自己身心的潜能。这只是众多关于心理健康的概念之一,虽然各种概念在细节的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它们都突出了“适应”和“潜能”这2个重要的地方:人是社会的动物,心理是否健康往往是通过社会性行为表现出来的,“适应”这个社会与否就成为心理机制是否正常运行的标准。其次是“潜能”,之所以强调“潜能”是将人看成一个发展的个体,像同学们现在正接受教育,正不断的成长就是一种发展的体现。 有位同学对我说:“没有人是心理健康的,有的也只是把自己的脆弱掩盖起来而已!”其实,所谓的良好心理状态,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人能在自身和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发挥最佳心理功能状态,就能称之为心理健康。 那天,我在教室外碰到几位男生在打打闹闹,其中一个开玩笑地指着另外一位同学对我说:“老师,他的心理不正常!”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神经病”这样的口头禅,那我们现在来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在哪里?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正常人的智商在90—110之间,同学们有测过自己的智商吗?估计同学们的智力都很正常,有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呢。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2.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我。在座的同学,谁能跟大家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呢?说的不错,看来大家都能正确剖析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就代表你们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能接受自己。那么,你们对他人的优缺点又是怎么看的呢?根据可靠的消息,我们班的班长是个大好人,你们说呢?但是我还不是很了解他,能不能请哪位同学来拍拍班长的马屁说说他的优点? 恩,大家都说的很好,看来我们班还是很有前途的嘛,有这样的一位好班长。从上述大家的发言,看的出你们都能公正的评价他人和接受他人,这正是心理健康的另一个标准。 3.情绪乐观稳定,反应适当、正确。每个人都有郁闷的时候,郁闷时我们会绷着个脸,面无表情或者皱着眉头,但是你有可能把这样的表情持续一天、两天,可是,你有可能连续一个月两个月都是一张苦瓜脸吗? 还有,你们现在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在听我讲课,我突然把一位同学叫起来,劈头盖脸的把他骂一通,你们觉得,他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他会觉得神清气爽、心情愉快吗? 是啊,这时候他的心情一定是觉得非常的委屈,这就是情绪反应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教学内容

第一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1、现在开始上课。大家好!和大家一起探讨心理健康的话题。首先恭喜大家进入大学阶段 生活,经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大家对大学生活应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学生会招聘、各式各样的竞赛、征文、演讲、校园歌手大赛、街舞比赛、书画比赛等等为同学们提供了不少展示自己的舞台。另外还有相对不那么紧张的学习,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远离父母身边,与室友朝夕相处的寝室生活…… 同学们应当体会到了大学和高中的一些区别。大学不是高中。高中是为了参加高考读大学,那么读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呢? 2、“为什么读大学?”读大学和没读大学有什么不同?有的答案是为了找工作,改变命运, 长见识,为了赚钱,为了出人头地,为了考研,出国,谈恋爱……我们知道,目标决定结果,如果读大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有用”,那么许多有趣的相对无用的事情就会变得苍白,比如被某件伟大的艺术作品击中,比如感悟我们文明的洪流,比如理解生命,比如眺望永恒的星空,比如谈恋爱(除非你的谈恋爱是功利性质的)。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进入大学,这是人生中第一次放下高考的重担,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 同时,这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拥有较高的可塑性,能全心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系统的接受教育。这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期,是把“校园学习”和“进入社会”两个阶段衔接起来的重要时期,是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时期。在这个震荡过程中必定包含了那些看似无用,实则奠定了未来基础的元素。因为这些元素决定了你是谁。而你是谁决定了你要到哪里去,决定了未来做什么工作,是不是出国或者读研等等。因此,可以说,读大学就是为了成为你自己。 3、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想强调一下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性。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 泊桑曾说“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美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们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流泪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4、那么,有了清晰的目标,为了成为自己,在大学里应该学些什么呢?有人认为大学应该 学七件事:①自修之道:学会学习,不断思考、总结,培养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的自学能力,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除了记住、理解、还要有批判精神和创造力。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从各个途径吸收知识和方法。②储备知识:从心理上来看“知识就是力量”是指,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知识能使人不慌乱,是形成大智慧的基础,能提供给人稳定感和自信心。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英语。它是21世纪最重要的沟通工具。学习好英语,在现代地球村里不管是阅读文献还是对外交流都将如鱼得水。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尽量阅读原版的英文文本,练习口语和听力,持之以恒的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另外还有计算机网络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等等。有的同学会觉得这些知识和以后工作未必一致,我建议大家把这些知识看成是磨刀石,只要把刀磨快了,砍什么都不费劲儿了。③实践贯通:常言道“听到的会忘掉,看到的能记住,做过的才明白”。④培养兴趣:首先是培养专业的兴趣。乔帮主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的事业。就算是目前你不喜欢这个专业,但一个专业包含N个领域方向,你完全有可能培养起对某个领域的兴趣。其次是勇于尝试,培养多样的兴趣。其实,人对学习的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冲突区的资源,但是我们人为的附加了很多物质刺激。也就是说,我们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种本能。保护这种好奇心,并且有意识地发展它,寻找终生志趣,将会使人生变得有生气。⑤积极主动:成为你自己,首先就是要让你对你自己负责。人生是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过程,没有人能替代你的成长。 让大学生活对自己有价值是你的责任,因为大学四年将会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积极主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教与学目标: 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标准 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 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掌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涵义 二、心理健康的涵义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要把健康作为人的第一权利,作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 ——马克思 “若没有健康,就没有幸福”。 ——洛克 “一个健康的乞丐比患病的国王更幸福”。 ——叔本华 一、健康的涵义 1.神灵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生物医学模式 4.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 (一)健康概念的演变 (二)健康的定义 汉字中的“健康”:体健、心安和适应社会需要 《晋书·郭璞传》中的“健”,即肌体强壮有力; 《尚书·洪范》中的“康”,即平安、安乐。 生物学的角度——强调人生理、身体的健康 美国医学哲学家鲍斯:“什么是疾病?凡是与健康不一致的都是疾病。……健康是正常的功能活动,这里的正常状态是统计学的,功能是生物学的。” 1979年,《辞海》: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社会学的角度——强调个体参与复杂社会体系的本质 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健康可以理解为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 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8年:“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 1989年:“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四个层次: 生理健康——没有疾病,功能正常,体质健康。 心理健康——各种心理功能正常,心理活动协调,人格发展良好,能应对环境的变化。社会适应——人际关系和社会接触良好,角色符合社会要求,行为表现符合社会文化环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一章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教学教案 第一章健康“心”观念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阶段的心理发展任务,掌握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2.了解影响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识别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并能从中进行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3.了解身心一体的健康理念,意识到健心&健身的重要性,掌握健心&健身的具体方法。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 3课时 授课序号:S01-S03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 教学难点:家庭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 五、参考教材 夏翠翠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六、教学过程 (一)S01:心理健康导论 1.案例引入 张帅:男,19岁,大二,计算机专业,话剧社成员。

佳琪:女,18岁,大一,中文专业,正应聘话剧社社员。佳琪上大学以前是个超级学霸,一心只知道用功读书。 上了大学后,佳琪听师兄师姐们说以后进入社会只凭学习好是不行的,要踊跃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思来想去,她选择了一个自己想尝试的社团——话剧社。 佳琪和张帅在面试中第一次相遇。佳琪长相清秀,性格开朗。在面试中,张帅向佳琪提了很多问题,她毫不紧张,对答如流,最终进了话剧社。自从佳琪进了话剧社之后,张帅就对她格外关注,逐渐产生好感,十分想在佳琪面前好好表现,但是话剧排演的时候,只要佳琪在他就经常忘词。有一次张帅明明晚上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到排练的时候又搞错了,惹得台上的人一阵爆笑。张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帅纳闷——我英俊潇洒、出口成章,怎么见到佳琪就变得愚钝了呢,面对几百人的演讲我都不紧张,怎么在佳琪面前就词不达意呢?张帅开始觉得自己不正常了。 张帅一紧张就词不达意,这还算好的,张帅的同学小刚,每当心情不好或者紧张的时候,他就会买东西,宿舍里堆满了他买的电子产品和衣服等,这些东西足够宿舍几个人用4年的了。同是话剧社的小美,一紧张就想吃东西。有一次,在话剧社的大型表演前,小美很紧张,拉张帅去吃东西,好家伙,一顿吃了2碗面条、3个烧饼,比张帅胃口还大。 小刚和小美都是张帅眼中的奇人,张帅觉得他们不正常,但又说不上怎么不正常。 教师通过以上案例引入:什么是正常、不正常,进而为心理健康的概念做铺垫。 2.什么是心理健康 (1)心理健康概述 健康:““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1989)健康不仅包括强健的体魄,还应包括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仅指没有患上心理疾病,更可视为一种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可以应付正常的生活压力,有效地从事工作,并能够对社会做出贡献。”(世界卫生组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22 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6〕77 号))“。 健康新理念: ①心理健康是人的一种相对的状态,而不是指“十全十美”; ②心理健康是人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异常心理或行为的偶尔出现以及轻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2

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3. 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们对他了解不够全面,关注不多,久而久之,让他便逐渐产生失落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完成课外作业,得不到老师适时的表扬和鼓励,甚至是另眼相待,因而否定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自卑感慢慢占了上风。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家境较好,乖巧可爱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宋会军这种状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过多的自我否定产生了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他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总是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他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小强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宋会军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宋会军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小强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他提供更多表现自己

心理辅导记录

时间:2015年9月7日 地点:心理咨询室 背景及内容: 小女生甲在教室的角落里偷偷的哭泣.当我们走过去问才知道他的书被同桌给撕掉了.通过与该生的谈话,我们知道同桌会经常的欺负他.因为同桌很顽皮又比自己高大一些,而且自己也比较胆小,所以受了委屈也不敢和同学讲,和老师说. 这样的情况在小学生之间是经常会有的,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的去面对,并很好的解决它.首先教师应多多了解他们,多多关心他们,告诉他们要团结友爱,关爱他人,不能欺负别人,欺负别人是不对的.其次要帮学生树立自信心,要勇敢.最后,老师要协调好学生之间的关系,使他们能健康快了的成长. 谈话内容: 老师:怎么了,怎么一个人在这哭啊? 学生甲:(开始不说,后来才慢慢地说)他把我的书撕了. 老师:为什么要撕他的书啊? 学生乙(坐在那什么也不说) ……

时间:2015年9月9日 地点:心理咨询室 背景及内容: 下午活动课.同学们都在老师带领下学习诗歌和动作,有一个小朋友一直埋头做自己的事,没有跟同学们一起朗读也不做动作.安安静静的也不跟同学们交谈.课后,老师来到小朋友身边. 谈话内容: 老师:小朋友,你在做什么啊 学生:我在画画 老师:那能给老师看看你画的什么吗?(小朋友把手上的本子拿给老师看) 老师;画得很好,挺漂亮的.你很喜欢画画吗? 学生:我最喜欢画画了 老师:老师也很喜欢画画,你有不会的就来找老师教你画吧 学生:好啊 老师:不过你要答应老师一个要求,以后上课不能画画,要听老师讲课,下课后再画画 学生:好的 通过谈话可知,小朋友不是不听话,只是有自己的爱好,如果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他的兴趣,他就会做自己更喜欢做的事.小朋友们有自己的爱好是很好的,如果老师因为他们上课不认真而阻止他们做自己喜欢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介绍 一、教学对象 全院各专业大一学生 二、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及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协调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考试考查 成绩=期末考试60%+平时40% 五、相关课程 《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学应用与素质拓展》 内容与课时分配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6学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2学时)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2学时)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2学时) 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6学时)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2学时)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4学时)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20学时)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2学时)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2学时) (三)大学生情绪管理(4学时)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4学时)

(五)大学生性心理及恋爱心理(2学时) (六)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4学时) (七)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2学时)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8学时)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节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实质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称为独立科学的标志。 一、认识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任何心理活动都产生于脑,即心理活动是脑的高级机能的表现;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所有心理活动的内容都来源于外界环境;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心理活动会进一步影响到身体技能。 脑是心理的器官,其他器官不是。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从野生儿(狼孩、猪孩)的研究发现,狼孩虽是人脑,但由于在狼的环境中长大后,其心理活动基本是狼的心理,说明: 心理是外界事物在脑中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不仅反映当前所看到、所听到的事物,也反映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留下的记忆痕迹。 主观性是指同一事物对不同人来说,由于经历不同,信念、认识不同,反映也不同。 能动性指对事物不是全都反映而是有选择地进行的反映。

小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基本情况介绍: 后建龙,男,六 (1)班学生,性格外向,好动。 主要问题概述: 上课常任意下位、踢前面同学的凳子,下课乱丢纸屑,追打同学,踢同学的肚子事件屡屡发生,经常违反行为规范,班上同学很是反感。 背景资料: 后建龙自入学以来,任意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踢同学的肚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严重违反了学校行为规范。在家里主要由爷爷、奶奶带,但不听他们的话。爷爷较溺爱他,奶奶对孩子的管教却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我还了解到万一鸣特别喜欢看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初步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后建龙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他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辅导策略和实施: 1、家长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经过和后建龙奶奶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他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我劝导他奶奶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用温情和孩子沟通。劝导他母亲不能将孩子全交给爷爷、奶奶管,平时多和孩子相处,多与他谈心,注意文明习惯的培养。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奶奶打他的事了。后建龙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2、教师教育 我积极地与后建龙进行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可以不再干! 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后建龙,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在班上公开表扬,参加国旗下的讲话表演活动,当学习小组长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不断进步。 几个月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万**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 学生心理辅导记录 学生姓名: 赵胜龙班级: 二(1)时间 20016.6.10 性别: 男年龄: 9 辅导缘由: 该生性格偏激,好动易怒,在家里受的气总会在同学面前发泄,谁坐在他周围谁倒霉,谁得罪他谁遭殃。成因分析: 一、研究对象: 赵胜龙,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二、家庭情况: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电子教案

第一章心理健康导论 第一节心理和心理健康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咨询 第三节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及心理异常 教学目的:认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常见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异常。 教学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常见的心理困扰与心理异常。 教学难点:对心理相关知识的理解 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班级:14级高职护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自我介绍、课堂制度 导入语: 有时,我们以来青春的身体形成自我神话,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有时,我们会忘记了身体的存在而过度依赖青春精神力量,像大家经历了高考,考前挑灯夜战,考后通宵上网、唱歌、肆意喝酒,放纵自己;有时,我们又会在挫折面前失去自我,看不清自己。这就是青春的特征,青春的激情,但是激情过后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心理能驱使行为朝着成功的方向?什么样的心理能够引导我们不管财富、身份、经历如何都能感受幸福?毫无疑问——健康的心理。 一、心理概述 1、心理概念 心理是指一种客观存在于自然界、人世间和每一个人身上的特殊现象——心理现象。 在个体身上,是什么在主导我们的心理活动呢?是我们的神经系统及其主管脑。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神经系统对一切刺激的反映、加工的结果。 简单来说,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现象异常复杂,一般我们把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等过程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等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心理活动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状态——注意、灵感、激情、信息、犹豫等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公元前三、四百年前提出,认为每个个体含有四种不同液体,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液体形成了个体的不同性质。 气质类型 胆汁质主要特点: 胆汁质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有股火爆的脾气。这种人的情绪爆发快,“一点就着”,但难持久,如同一阵狂风、一场雷阵雨,来去匆匆。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 代表人物:李逵、猪八戒脾气暴躁,力气过人,为人耿直,忠义烈性、思想简单、行为冒失。多血质主要特点: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形考1——3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形考1——3答案 形考一 1.两种常见的影响决策的效应是(框架效应)和损失规避 2.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是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 4.睡眠周期的第五个阶段称之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5.影响能力的因素有很多,(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影响能力 6.自我具有(社会性),文化的不同导致了自我意识的差异 7.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8.思维的构成成分包括(表象)和概念 9.常用的人格测评有一下几种类型:测验法、投射法和(情境测验) 10.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形考二 1.心理学分为两大领域,下列属于基础理论领域的是(普通心理学) 2.韦伯定律说明了(差别感觉阀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3.思维的高度发展与(语言)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 4.德国心理学家杜克设计的墙壁蜡烛试验表明了(功能固着)

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5.智力的三元理论包括三个部分,为(成分、情境和经验) 6.亲和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 7.单纯的熟悉也能增加人们对特定对象的喜欢,称之为(曝光效应) 8.下面的亲社会行为中属于助人行为的是(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 9.正是由于(应激)的存在,人们的身体才开始处于活动状态,能够面对各种挑战。 10.马斯洛根据需要层次的不同,将动机分为(匮乏动机与成长动机) 11.按照能力的倾向性,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2.能力结构的二因素说是由(斯皮尔曼)提出的 13.“舌尖现象”发生在记忆的哪一个过程中?(提取) 14.从青春期到成年时自我意识走向成熟,形成心理自我的阶段,这段时期又称为(主观化时期) 1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 16.下列哪一个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学派(构造心理学) 17.情绪在各个维度上的变化具有(两极性),说明情绪在每个维度上都存在两种对立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教案-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第一章软实力VS硬实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阶段的发展任务,掌握如何适应新的大学生活。 2.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能够识别如何受到这些因素影响,并能从中进行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 3.了解身心一体的健康理念,意识到健心&健身的重要性,掌握健心&健身的具体方法。 二、课时和授课序号 3课时 授课序号:S01-S03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保健。 教学难点: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 五、参考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S01:心理健康导论 1.案例引入 张帅:男,19岁,大二,计算机专业,话剧社成员。 佳琪:女,18岁,大一,中文专业,正应聘话剧社社员。佳琪上大学以前是个超级学霸,一心只知道用功读书。 上了大学后,佳琪听师兄师姐们说以后进入社会只凭学习好是不行的,要踊跃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思来想去,她选择了一个自己想尝试的社团——话剧社。 佳琪和张帅在面试中第一次相遇。佳琪长相清秀,性格开朗。在面试中,张帅向佳琪提了很多问题,她毫不紧张,对答如流,最终进了话剧社。自从佳琪进了话剧社之后,张帅就对她格外关注,逐渐产生好感,十分想在佳琪面前好好表现,但是话剧排演的时候,只要佳琪在他就经常忘词。有一次张帅明明晚上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到排练的时候又搞错了,惹得台上的人一阵爆笑。张帅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张帅纳闷——我英俊潇洒、出口成章,怎么见到佳琪就变得愚钝了呢,面对几百人的演讲我都不紧张,怎么在佳琪面前就词不达意呢?张帅开始觉得自己不正常了。 张帅一紧张就词不达意,这还算好的,张帅的同学小刚,每当心情不好或者紧张的时候,他就会买东西,宿舍里堆满了他买的电子产品和衣服等,这些东西足够宿舍几个人用4年的了。同是话剧社的小美,一紧张就想吃东西。有一次,在话剧社的大型表演前,小美很紧张,拉张帅去吃东西,好家伙,一顿吃了2碗面条、3个烧饼,比张帅胃口还大。 小刚和小美都是张帅眼中的奇人,张帅觉得他们不正常,但又说不上怎么不正常。 教师通过以上案例引入:什么是正常、不正常,进而为心理健康的概念做铺垫。 2.什么是心理健康

第一章 心理健康概述上课讲义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天师大版) 第一章心理健康概述 导学:历经十几年的学业打拼,终于跨入大学校门,此刻你会发现:一个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开启了另一段新的人生里程。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再次启程,努力打拼,积极进取的动力来自哪里?是什么支撑你应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 适应和发展是大学期间成长的两大主题。初入大学,面临的第一个问题首先是适应。这是今后开启任何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任务、初次与原生家庭分离……生活几乎进入全新的模式,需要在很长时间内,耗费一些精力让自己尽快了解和接受方方面面的变化,尝试新的方法,有效应对各种新问题。良好适应之后才能尽快进入发展期。发展意味着能与所处环境相融合,良性互动;找到适合自身、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成长方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充实自己,塑造自己,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在应对挑战中不断增长经验,成就理想的人生。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本章的学习目标。 认识大健康观,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幸福人生的必要因素。 从生物—医学、心理—行为、社会—文化三大视角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成长的因素,全面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健康。 学会使用心理健康的标准,评估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自觉维护心理健康,主动提升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 1.大健康观 1.1“理想人生” 1.2 幸福人生的要素 幸福感可以理解为,能使健康状态得到改善,以及生活满意度得到提高的行为模式采纳过程。 汇总很多人对“幸福人生”的解读,抽取出三个基要因素:健康(身心)、工作(或事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用一组数字表示: 1 0 0。 第一个“0”代表工作 第二个“0”代表家庭 “1”代表的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假如工作和家庭都达到了理想的状态,但若没有前边的“1”,人生不仅谈不上圆满,你上交的这份“幸福人生”的答卷也只能是“0”分。没有了健康,后边的两个零将失去意义。 1.2人类认识健康的轨迹 人类对于健康的认识历经了漫长的过程。从关注单一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到认识到多因素交互的作用,从消除疾病、延长寿命到全面提升生命质量,从身心分离、重生理轻心理到形成整合的大健康观,期间经历了五个阶段。 1.精神病学者麦灵格(K.Menninger)从临床医学的角度 解释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人们与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效率,也不只是要能有满意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2.理学者英格里士(H.B.English)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 健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是一种积极的、丰富的状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 3.社会学者波孟(W.W.Boehm)从社会适应的角度解释健 康心理的特征:“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水平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 4.《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心理健康描述为:“个体心理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角度,心理卫生学者阿可夫(Abe Arkoff)提出心理健康是指具备“有价值心质”,包括9项内容: (1)幸福感,一种内在的主观感受; (2)和谐,内在情绪平衡,欲望与环境之间协调; (3)自尊感,自我了解、自我认同、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