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认识及评价

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认识及评价
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认识及评价

对幼儿表演游戏的认识与指导摘要: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它以儿童自主、独立地对作品的理解去展开游戏情节。表演游戏对幼儿认知、语言、想象力、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对于幼儿表演游戏的正确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表演游戏幼儿正确指导

一.概念与特点

(一)表演游戏的概念

对于表演游戏的概念,我国幼教界与西方幼教界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幼教界关于表演游戏的分类和概念理解受原苏联学前教育学的影响较大。原苏联学前教育学把幼儿园的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的游戏两大类。[1]表演游戏是以“通过教养员的词(故事、朗读、谈话及看插图)所获得的观念为源泉的游戏”。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表演游戏在原苏联学前教育学理论中的两个内在规定性:(1)幼儿表演游戏的想法和内容来源于故事、朗读、谈话及插图等活动;(2)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获得这些故事、朗读、谈话及插图内容的主要途径。由此我国学前教育学对表演游

戏作了进一步的概括:“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

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3] 而在西方幼教界,有几个词都与原苏联和我们所说的“表演游戏”一词相关或接近,例如Dramatic Play、Social - Dramatic

Play、Thematic-fantasyPlay 等。按字面意义可以翻译为戏剧表演游戏、社会性戏剧表演游戏、主题想像游戏等,其本质特点是“假装” 或“象征”,它包括我们所说的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从相关的概念界定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人们对于表演游戏的共识: (1)相对于幼儿的自由游戏而言,表演游戏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这种结构性既来自于“故事”为游戏提供的框架,也来自于教师的指导;(2)所谓“故事”,不仅可以指儿童文学作品,也可以是幼儿自己创编的故事以及他们经历过的事件。

综上所述,表演游戏是指儿童按照童话中的故事或情节扮演某一角色,再现文化作品的内容的一种游戏形式[4]。它以儿童自主、独立地对作品的理解去展开游戏情节。简而言之,表演游戏就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二)表演游戏的特点

①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的内容, 运用动作、表情、语言扮演角色而进行的游戏

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

②表演游戏是以幼儿自娱而进行的游戏

表演游戏与幼儿文艺表演不相同,它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的,而是幼儿自己的一种游戏,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③表演游戏是以文艺作品为依据的幼儿自创表演

表演游戏则只是大致地依据文艺作品, 表演方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创的,表演情节也可以按照幼儿的爱好增减, 所以表演游戏又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二.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歌舞表演活动被当作表演游戏

在幼儿园的活动区很少看到真正意义上的表演游戏,幼儿园教师通常所说的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在区角进行的类似于歌舞表演的活动,这与表演游戏的本来意义相去甚远。在教师所说的表演游戏区,通常有录音机、音乐磁带、舞台(表演台)等,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唱歌甚至走猫步、模仿模特儿的时装表演。

(二)表演游戏的功能狭窄调查表明,表演游戏在幼儿园集体故事教学中的运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如下三种情况[5]:

1.作为故事教学的末端环节。教师通常采用以下程序组织故事教学:(1)讲第一遍故事以后就所讲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提问;(2)以听录音、分角色复述、看图讲述等方式讲第二遍故事;

(3)以师幼分角色复述、边提问边讲述等方式讲第三遍故事;

2.作为故事教学的开端环节。运用在教学过程开端环节的表演游戏,一般由教师或由教师事先训练好的幼儿来表演给小朋友看。表演游戏承担着提高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讲述故事和帮助幼儿复述故事的功能。

3.用在提问环节。在教师讲过故事以后,教师让幼儿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角色对话和表演角色动作。表演游戏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幼儿回答

问题的兴趣,帮助幼儿记忆和模仿故事中的对话。

(三)科学与童话的对立

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充满了想像和幻想,这也是童话故事独特的魅力所在。但是,我们发现,一旦出现童话故事与人们头脑中一般认定的“科学事实”发生矛盾时,教师总是立即用科学事实武装幼儿的头脑,试图用科学知识来替换童话带给孩子们的想像与幻想。

(四)表演游戏成为教师指导下的集体活动

由于表演游戏是被作为集体教学的手段来使用的,因此教师总是采用集体活动的方式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这种用集体活动形式组织表演游戏的方式使教师不得不扮演“总指挥”或“总调度”的角色,这种做法极容易导致“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教师控制程度高,幼儿比较安静但很被动;控制稍一放松,幼儿又吵又闹,全班一片混乱。

(五)重表演、轻游戏

存在“即演即像”的要求、高控制化的指导以及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求幼儿“即演即像”三种现象。

(六)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⑴作品的年龄适宜性被忽视;⑵选择的作品承载了过多的德育成分,主题单一;⑶ 教师缺乏儿童文学素养。

三. 表演游戏的指导方式

针对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我认为在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指导方式:

(一)选择适当的童话、故事。为表演游戏选用的童话、故事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健康活泼的思想内容。应结合本班的教育任务,选择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内容活泼、并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作品。

2.表演性。童话、故事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有一定的戏剧成分,有适当的表演动作。有集中的场景,易于布置。道具要简单,可以利用现成的桌椅、积木、胶粒拼图及实物等。如《小兔乖乖》中表演的动作明显,场景中的房子可用桌椅与积木搭成,扮演大灰狼、兔妈妈和小白兔的小朋友带上相应的头饰即可。

3.起伏的情节。故事情节有起伏且节奏要快,变化明显,并按一条主线发展,重点能够突出,枝蔓不多。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并且易于表演。

4.角色的对话易于用动作来表演。在《小兔乖乖》中,兔妈妈对小白兔的交待,大灰狼和小兔的对话,都生动有趣,容易用动作

表演出来。

符合上述要求, 易于做表演游戏的童话、故事是很多的,比如《拔萝卜》、《三只羊》、《在火车上》、《送大婶回家》等都是表演游戏常用的童话、故事。

(二)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内容、情节和人物形象特点

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用不同语调表现不同角色的说话声

音,并以手势相伴,使作品中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幼儿眼前;教师通过反复向幼儿讲述故事和及时的提问,就能帮助幼儿迅速领会作品的内容

和情节,激起他们游戏的愿望。

(三)为幼儿表演游戏创设环境

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表演游戏的先决条件。日常进行的表演游戏,可以在平地上或活动室中,或用小椅子、小桌

子或大的积木围起来设置小舞台,或用标记分出“台上”和“台下”,或有一个较固定的表演区如活动室的一角即可。布景应简单方便,避免过大

过重过烦,更不能妨碍表演,布景只要能起到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就可以了。

(四)使幼儿自然、生动地表演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往往以参加表演为满足,不以有无观众为表演条件。教师应当利用这种游戏,吸引更多的幼儿参加游戏,使他们自然地、出自心愿地表演,以使自己受到锻炼。但教师要注意和幼儿一起商量分配角色。游戏的主角需要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可先让能力强的幼儿担任,以后应轮流担任主角;也可以有意让某个幼儿担任某一角色,以使他得到锻炼。但都要以商量、建议的口吻提出,不要违背幼儿的意愿。比如针对小班幼儿缺乏主见,教师可采用指定角色的办法,但也应该尊重他们的自愿选择。而对个别幼儿经常占主角的行为,教师要动员他们更换角色。

(五)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游戏

教师应对表演游戏有极大的兴趣,启发和鼓励幼儿开展游戏。小班幼儿不会做表演游戏,需要教师先做示范表演,然后教会几个幼儿表演,再教会

其他的幼儿。当幼儿学会一二个表演游戏后,可以让幼儿自己表演其它的一些故事。教师应对游戏过程予以指导和帮助。中、大班幼儿可自愿地、自由地玩表演游戏,教师要支持和关心他们的表演。必要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提醒他们,并帮助他们及时解决困难。游戏结束后,提醒或帮助幼儿收拾道具,整理场所。

四. 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一)表演游戏可以加深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养成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通过听故事、童话,不仅可以理解和记忆作品的主题,而且善于模仿作品中人们的思想、对话和动作。当他们站在角色的立场上去表演角色时,就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各个角色的特征,并把角色具有的良好行为习惯及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角色游戏进行的过程,也是幼儿进行想象的过程。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假的,他们所用的道具也是假的,但他们却要当作真的来对待。这种以假当真的活动,只有依靠想象才能进行。同时,表演中对话、动作、情节等的增减或者语词的替换,也需要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表演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突出的作用。文艺作品中生动、优美的语言,特别能吸引幼儿。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要熟记作品中的语言,掌握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读后感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读后感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已经被教师们所接受,他们知道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园的基本活动,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们还是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尤其对没有经验的教师来说,怎样把看似简单的游戏变成具有教育意义、能够推动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这是个难题。《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书可以为此提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 本书共七章,第一章论述了幼儿游戏的概念、价值、幼儿游戏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游戏与非幼儿园游戏的差异,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揭示游戏的本质与内涵,让读者真正了解什么是游戏、游戏具有哪些特征。 第二章探讨了幼儿园游戏材料的选择、配置与投放问题,也介绍了一些自制游戏材料的方法。恰当地配置、投放游戏材料是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步骤,这一章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游戏材料的配置与投放等方面的技能。 第三、四、五、六章分别介绍了在幼儿园中该如何具体组织与指导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以及规则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和规则游戏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最常见到几类游戏,作者从这几类游戏的含义、特点、构成、价值、分类、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设计、游戏内容、环境创设以及具体的指导方法和教师角色等方面全面介绍了组织与指导这几类游戏的具体方法,

以帮助教师提高自己对这几类游戏的认识,以及在实践中进行工作的能力。 作者对农村幼儿园教育实践有较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最后的第七章,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介绍了大班额如何开展游戏活动、如何引导家长认识游戏的价值以及如何利用农村开展游戏活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也出现在很多乡镇或者城市幼儿园,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有助于这类幼儿园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本书以幼儿园新手教师以及那些在游戏活动组织方面经验不足的教师为读者对象,内容贴近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具体来说,表现为如下特点: 多个角度、通过多种方式帮助读者理清了游戏的本质与概念 游戏是教育工作者都熟悉的一个词汇,游戏活动也发生在教师和孩子们的每一天中。但是,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准确说出什么是游戏、游戏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并且,很多教师也分辨不出哪些活动才是真正的游戏,哪些活动实际上并不是游戏。为此,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中详细解析了这个概念。作者从游戏的特征、游戏状态的辨别、游戏的分类、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别等角度,帮助读者多视角地看待游戏,了解游戏的主要特征。作者认为,游戏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儿童自愿参与;活动中伴有愉快的情绪。 但是,游戏又不能如此简单地被定义。在游戏中,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特征,比如幼儿的假想行为、重复性的动作、需要使

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第十二章第一节幼儿园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中的游戏于园外游戏相比,在外形上有自身的特点: 一、游戏时间固定 园外游戏没有固定时间,随意性大,使游戏变成可有可无的活动。而园内游戏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被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在一定时间内,体现游戏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时间的稳定性。 二、游戏环境的教育性 托幼机构外的儿童游戏,可以随时随地开展,他们可以在家庭、游乐场、居住小区等户外场地玩游戏;游戏的内容随儿童拥有的玩具材料而定,随时会受外界的干扰而使内容发生变化。家长提供的玩具缺乏一定的教育意图,随儿童兴趣,随家长的期望或兴趣而定,不能充分发挥玩具材料在儿童游戏中的作用;儿童对自然界的沙、石头等感兴趣,但家长往往因为安全卫生等问题而加以制止。托幼机构的游戏环境都是经过教育者按教育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的,有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丰富多样的玩具和游戏材料,有根据儿童游戏特点创设、布置的游戏场地。游戏场地的布置和游戏材料的提供都符合安全、卫生的要求,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避免或减少了意外伤害事故和不安全因素的发生。教师通过游戏环境的创设,将教育意图客体化、物质化,让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三、伙伴关系的稳定性 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最大的缺憾就是缺少兄弟姐妹,在家里交往的对象全是成人,与成人玩的时间多,与儿童玩的时间少,造成儿童早熟,缺乏童趣; 在户外儿童交往的对象带有极大的偶然性,碰到谁跟谁玩,这样就使儿童缺乏形成稳固的伙伴关系的条件,伙伴往往以小型的分散的为主,无明显的群体特征。这些都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因此,幼儿园游戏中,儿童结成的伙伴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伙伴多,年龄相当,兴趣相同,相互交往的机会多,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伙伴的缺陷社会规则,促进同伴关系的发展。 四、教育者的指导性 在托幼机构以外的儿童游戏,成人也时常关注、指导儿童的游戏,但指导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片面性,受成人教育观、儿童观的影响较大,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干扰和阻碍儿童游戏的发展。而在托幼机构,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懂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具有指导游戏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 第二节角色游戏的指导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的反应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角色游戏与表演游戏中角色的区别

浅谈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浅谈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幼儿阶段“生活即教育,游戏即生活”。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性。对于幼儿来说,除了吃饭睡眠等生活活动之外,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时间就是在游戏,甚至生活也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也只有游戏,才能使儿童在其现有发展水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和生活。[1]幼儿游戏不同于成人的玩,看似平常的游戏在幼儿的生活中是一片大大的生活空间,在这片空间中他们积极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探索与求知的欲望不断发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教育心里专家们经过不断试验,表明游戏是含有许多认知成分的复杂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使自己的各种能力获得练习和发展。有人形容;主动探索和积极学习是开发人的各种能力的金钥匙,而这把金钥匙是游戏铸造出来的。维果茨基说;“儿童在游戏中的水平高于其他活动中的水平”充分肯定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既有全身运动,也有局部运动,使得幼儿的动作灵活性、手眼协调、平衡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2]同时,在进行游戏时,幼儿总是伴随着非常愉快的情绪,这种愉快的心情,又保证着孩子身体的健康,保证着机体的正常发育。可见游戏在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组织存在的问题 自我国实施《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以来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教育功能已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并努力在实践中尽可能为幼儿的游戏的开展创造条件,但当前幼儿园游戏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过于功利性 有些教师为了实现课程安排或是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一日教学活动安排中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根据游戏计划和目标层层推进,认为在这样的推动下幼儿就会得到发展,却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游戏需要以及幼儿是否喜欢自己的游戏安排和方式。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很少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是否对该游戏感兴趣。总是习惯于以成人的水平去衡量游戏的趣味性,是否能达到教育目标、去判断游戏的价值,过多的考虑游戏的教育价值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愉快情感的获得。幼儿教师应认识到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不仅对幼儿有教育功能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3]幼儿园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应以为使幼儿获得愉快情感为宗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各种社会性能力得到锻炼为原则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开展。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教师教育目标的实现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来选择游戏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开展组织幼儿游戏而不应该把过多的关注放在教育大纲安排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2.重上课轻游戏,小学化倾向严重 《纲要》中明确规定将游戏确定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及家长仍然存在重上课轻游戏的现象。有的教师觉得玩游戏太麻烦费时费力,就很少组织开

幼儿游戏特点以及种类分享

幼儿游戏特点以及种类分享 二、游戏的特点与种类 (一)游戏的特点 发展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一种非常好的活动方式。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重大作用是其他活动方式、教育方式所不可取替的,原因就在于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 第一,游戏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是对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儿童根据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愿望,将生活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创造性地反映在游戏中。例如,儿童的角色游戏“娃娃家”、“汽车”等,结构游戏“造房子”等,都是对儿童周围现实的社会生活的反映,都是以儿童在社会生活中经历过的某些事物为素材的。而且,这些游戏的规则也总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的。只不过,儿童并不总是原原本本地“复制”生活,而是有创造性地反映生活。 第二,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它不是现实生活的简单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不受真实生活中的条件和规律

的限制。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既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又能真实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和人际关系。游戏中的想象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角色扮演——以人代人,一人多重身份(如在“医院”的游戏中,幼儿把自己装扮成“医生”或“病人”);对物品的假想——以物代物,一物多用(如在“开火车”游戏中,幼儿把长凳当“车厢”,把靠背椅当“车头”;而在“逛商店”,游戏中,幼儿就可能把长凳当“柜台”,把靠背椅当“天平秤”,);对游戏情节和行动方式的假想——取材于生活而表现形式异于生活(如在“种向日葵”的游戏中,幼儿虽没亲眼见过种向日葵的情节,但他们可以想象出如何种向日葵,包括如何挖土、下种、培土等)。 第三,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不像学习那样具有强制性和义务性,也不像劳动那样要创造财富,而是与儿童自己的兴趣相联系。儿童在游戏中相当放松和愉快,因此游戏很受儿童喜爱。由于幼儿对游戏有着强烈的直接兴趣,沉湎于游戏过程而不追求什么明确的目的,没有心理压力和负担,所耗的精力也较少,因此幼儿在游戏中总带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一定愉悦,这是游戏的原本意义,如果幼儿进行游戏并不是由于自己的直接兴趣,那么,游戏便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幼儿表演游戏精编版

表演游戏 一、表演游戏概述 1.概念 表演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游戏,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对幼儿表演游戏的正确指导,将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表演游戏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往往会把歌舞表演活动当作表演游戏的现象,是不对的。) 故事或童话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当他们听过故事或童话后,很愿意模仿故事中角色的活动,不仅一些活跃的幼儿是如此,一些性格安静的幼儿也愿意这样做。幼儿喜爱表演游戏,通过表演可以表达他们对故事或童话的感受。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扮演着角色,被角色所吸引,并富有创造性地表演故事中的情节,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幼儿在表演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欢快的。 2.表演游戏的特点 (1)表演性 幼儿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与他人游戏

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 (2)游戏性 幼儿的表演游戏与成人的戏剧表演有本质区别,成人的戏剧表演必须在导演的指导下,严格按照剧本规定的情节进行表演。而幼儿的表演游戏具有很强的游戏性。 ○1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所以,不管在什么场合,有无观众,演出效果如何,都不会影响幼儿的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表演游戏的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他们的表演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因此常发生删改作品以及只反映文艺作品中的某个侧面,渲染他们认为有趣的、重要的情节的现象。对幼儿来说,这种表演只是一种游戏。 (3)创造性 幼儿表演游戏也是幼儿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他们的表演是对文艺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在表演游戏中,同一作品、同一角色会因不同幼儿的扮演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幼儿还喜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编自演一些新节目,这也是幼儿创造性的充分体现。 表演游戏的内容应基本依据作品原意,在此前提下,幼儿在表演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观察和评价幼儿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观察和评价幼儿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特有的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十分有益。幼儿游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对游戏进行观察后进行的评价是一种间接指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角色游戏的观察和评价案例 角色游戏对幼儿了解社会、训练技能的作用非常大,其实质是一种智能游戏,因此,教师对于游戏的指导作用就至关重要,而指导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我们也可以将支与评价等同起来。角色游戏中,教师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戏进行观察和评价,不同角度的观察和评价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不同。(两种角度)1. 当教师旁观者的角度对游戏进行观察和评价时,此时观察的比较细,可以 做到旁观者清。因此在做观察记录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在评价时,可以采用情境再现法。 在游戏中,教师俨然一架摄像机,将幼儿的言行记录下来,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判断,用语言引导幼儿的观察和行动。这样,幼儿就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角色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对于这样的角色评价,可以采用回放的形式,让孩子来看游戏的过程,为孩子提供了基础;可以采用让孩子来说自己看法的形式,引发孩子认知上的冲突,并通过围绕同一话题的讨论达成共识,获得经验的积累;此时,他们俨然成为游戏的主体,孩子会主动的思考自己还可以怎么做,在满足角色行为的前提下会思考更多的内容,也就是再这样的思考中孩子快乐地游戏着,再这样的思考中前进。

1. 当教师以参与者的角度观察和评价游戏时,此时教师对于幼儿的特点和游 戏的进程可以用“感同身受”来形容,可以更直接的感受到游戏的效果。因此在观察记录时,可以采用点滴记录的方式,在评价时,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型。 在游戏中,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孩子的游戏中,同游戏的其他成员一起活动,那么在评价时,教师就可以直接让游戏中的成员来介绍游戏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大家的关注,在满足孩子对变化所产生的效果后,再提出一些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引发孩子们的讨论。此时,老师是旁观者,把空间留给了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讨论去发现问题。 总之,随着教师角色的变化,孩子们也会投入评价中,自己成为游戏的主人,此时他们的角色游戏就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而孩子们也在体会游戏的快乐中成长。 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和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关注游戏本身的过程,也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变化与成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室就做一名听众,一名幕后工作者,对幼儿在游戏中的所获、所不解作一梳理,对幼儿给予下次游戏的期许作一反思和调整,尽可能的将游戏“悄悄”地往幼儿需要的方面准备。再快的游戏中,把孩子的游戏,交还给孩子。 由于角色游戏随着幼儿的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加深而程度不同,因而在游戏的观察和评价上也不同。 总之,无论从什么角度去观察和评价幼儿,都要遵循以下六大原则: 角色扮演——幼儿选择什么角色?怎么扮演? 道具使用——幼儿选择什么道具?怎么使用? 装扮行为——幼儿所扮演主题的复杂性。

课程标准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关于幼儿游戏及开展与指导的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分类、影响因素、发展规律及教育价值;教育实施部分阐释幼儿游戏教育实施的基本任务、原则以及做好对幼儿游戏的教育指导及评价等诸多实践性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全书所阐述的幼儿游戏的基本原理具有抽象理论思维的特点,同时它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现代游戏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教育价值,理解在学前教育中实施游戏、实现游戏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的基本原理、原则,把握在教育中实施游戏的基本环节和任务,努力提高自身对幼儿游戏进行科学教育指导的实践能力,增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贯彻与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和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 (四)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游戏的分类部分,建议教师利用多媒体讲解,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见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见习,并要求写出见习报告。要求学生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努力掌握本学科的理论,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注意联系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实际,进行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还应注意培养各种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等。 (五)考核要求 1.考核的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考核由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具体包括课程预习(占总评成绩的10%)、课程作业(占总评成绩的10%)、课堂考勤(占总评成绩的10%)、能力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课外阅读(占总评成绩的10%)五个方面构成,符合学校关于成绩评定的规范。 2.考题设计 考题的重点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种类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多种形式,其中客观题占50%左右,主观题占50%左右。 二、本文 第一章幼儿游戏概述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立体地把握游戏的构成及游戏特征的层次组合,掌握判断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的一般指标。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游戏的多重涵义 第二节幼儿游戏的特征 第三节游戏的分类 考核要求: 一、游戏的多重涵义 1.识记:(1)作为进步的游戏;(2)作为进步的游戏;(3)作为力量的游戏;(4)作为身份认同的游戏;(5)作为想象的游戏;(6)作为自我的游戏;(7)作为无聊的游戏。 2.综合运用:理解七种涵义中游戏的差异,并能够举例。 二、幼儿游戏的特征 1.识记:(1)纽曼的“三内说”;(2)克拉思诺和佩培拉的游戏四因素论;(3)克罗伊斯对游戏特征的分析;(4)加维对游戏特征的分析;(5)鲁宾对游戏特征的分析。 2.领会:(1)我国学者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一般认识;(2)从游戏与非游戏活动的区 别与联系中归纳出的游戏特征;(3)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不同。 三、游戏的分类 1.识记:(1)从各种角度出发把幼儿游戏划分的类型;(2)感觉运动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游戏、规则游戏、联合游戏、平行游戏、合作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造性游戏、本体性游戏、工具性游戏的概念。 2.领会:(1)幼儿游戏的关键特性分类;(2)按游戏的教育作用的分类;(3)游戏按照时间的分类;(4)游戏按照复杂程度进行分类。

幼儿游戏的特点

幼儿游戏的特点 幼儿游戏是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 1.1.幼儿游戏是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它不是在外在的强制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的活动。幼儿游戏的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往往不在乎结果如何,没有外在的任务和目标,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方式。幼儿的游戏行为是由内部直接动机的驱动而产生的,玩什么、怎么玩均有幼儿自己决定,他们在没有外在压力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周围环境发生积极作用。 幼儿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2.2.幼儿游戏是愉快的活动。 游戏是以愉悦为目的、体验生活的活动,兴趣性和娱乐是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丧失了兴趣,游戏也就停止了。幼儿游戏中没有外在限制,能够身心放松、积极活动、充分表现自我,通过操作材料、物品,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游戏是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 3.3.游戏是充满幻想和想象的,是虚构与现实的统一。 游戏是以客观世界为依据,是儿童生活的写照,反映其知识经验,同时具有虚拟、“假装”的成分,通过想象对真实生活赋予自己的理解,进行象征性的自我表现,例如孩子会把椅子当作汽车,把木板当作手枪等等。通过想象创造新的情景, 幼儿游戏含有积极的约束。 4.4.幼儿游戏含有积极的约束。 幼儿游戏并不是毫无约束和限制的,在游戏中,个体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例如:在建构游戏过程中,需对自己的注意力和动作进行不断的调节和控制,才能完成搭建任务;在角色游戏中,也要主动克制自己,作出符合角色身份的行为。 幼儿游戏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5.5.幼儿游戏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 例如堆积木、玩沙、玩水都没有特定的模式,小汽车、洋娃娃等玩具也没有固定的玩法,只要成人不限制幼儿游戏的方式,在任何游戏中,幼儿都会发挥他的创造力把游戏的方式加以变化,使之多姿多彩,更有趣味性。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评价》

1总结性评价:指在完成某个教育活动活某个单元性、阶段性活动之后进行的总结和评定,它是与目标的达成程度紧密相关的。 2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完成、达到的水平与在成人帮助下完成、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即是最近发展区。 3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对象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4合作活动方式:是指当幼儿专注于自己自由活动时,教师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选活动过程中,以施加教育影响,但仍然以幼儿自主掌握活动的进程。 5个体评价:指参与教育活动过程的幼儿个体所进行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活动兴趣、参与态度、学习方式、互动与社会化程度、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 6活动区活动:指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成若干活动区域,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并与材料和人(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员)互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7感知体验法:指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 7情景表演法:现场或通过录象向幼儿展示生活情景,让幼儿观察和分析情景中所涉及的教育问题的一种教育方法。由于情景表演法的主题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因而能激发幼儿的兴趣,较好地帮助幼儿认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同类问题和冲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8分科设计活动:是幼儿教育机构根据其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不同科学中选择出适合幼儿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 9个别教育活动:这是教师与幼儿个体的直接联系方式,是教师按照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 10智力技能:是指儿童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11非正式评价:指发生在教育活动过程和特定活动情景中的,不自觉地进行着的对学习者的行业言语以及教学活动现象或事件等的观察和评定。 12方案教学:是一种由一位或一群幼儿所引发,进行深入研究一个特定主题的教学方法。特征在于针对某一主题进行探讨,幼儿长时间研究一个主题,焦点在于寻找相关问题的解答。 13自选教育活动:这是幼儿与环境(物或同伴)直接联系的方式,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材料,并由自己决定活动的方式和合作伙伴等。 14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幼龄儿童在比如幼儿园等公共教育场所在老师组织或自我进行的一系列行为活动。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包括知识教育,智力、体能开发,娱乐休息等。 15档案袋评价又称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客观的综合评价的一种方式。 16观察分析法一般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的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内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因素、达到分析目的的一种活动。 17主题教学活动是将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中,围绕主题而展开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一、故事表演游戏的组织与指导 即幼儿扮演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由于表演游戏是通过表演来创造性地再现文学作品,所以也是一种创造性游戏。 故事表演游戏允许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通过角色扮演开展游戏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用旁白或串联情节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推动游戏进程,不再要求儿童记忆复述故事,重点集中在理解作品内容,体验角色心理,并用适当的语言、动作、表情再现人物形象及情节发展。因此故事表演游戏突出了游戏和活动的特点,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尊重幼儿大胆的想象和创新,尊重幼儿喜爱娱乐和活动的特点。 故事表演游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 (一)整体表演型 即要求幼儿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连贯完整地表演动作,表演的成分比较多。在表演活动时,儿童一对一地扮演角色,即故事中的人体角色由一名儿童表演,群体角色则不作严格限制,可由若干儿童同时担任。例如《拔萝卜》、《小兔乖乖》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在旁领诵故事,串联情节,扮演角色的儿童则在角色台词需要时参与对话或对白,其余儿童可随教师附诵故事。 组织指导应注意: 1、教师讲1—2遍故事后,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语言表现角色的特征,讨论需要什么道具,用什么东西来代替(充分发挥讨论在表演游戏中的作用)。 3、表演过程中,不严格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串联情节,导引故事。 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且易于操作,可以虚代实,不要装饰性过强或过实的道具。(为什么?)

①幼儿注意力集中在道具上,忽略了角色动作和情感体验。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

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 前言:“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古往今来的孩子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孩子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都令无数教育同仁们为之惊叹! 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因为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还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 现状:在坐的各位都知道,组织和开展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我们观察在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建构游戏流于形式化,没有使建构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时间上安排不够充分,玩具的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幼儿园中都建立了区角,可是真正能让孩子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非常少。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仅仅把建构游戏当作调剂品来使用。如:建构游戏的时间仅安排在家长快来接的时间段。这其中的弊端是相当大的。建构游戏安排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段内,显然是无法发挥其教育意义的,它只会让孩子学会做事半途而废。而且,建构游戏时间不充足,幼儿的创造性就无法真正发挥起来 2、玩具种类和数量不足;许多幼儿园虽然配置了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玩具,可在选择时却忽视了儿童认知的需要,比如:玩具种类、难度单一,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成长的需要,玩具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作用。一种玩具从小班玩到大班,可想而知,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有多少呢? 3、许多教师指导建构游戏不当,不知道指导游戏应当从何入手。何时指导,以什么方式指导。如:要么就忽视。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认识不够,没有充分重视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教育价值,从而错过了良好的教育契机;要么就干

幼儿园游戏的观察和评价论

幼儿园游戏的观察和评价论 组织课堂:整理秩序,检查仪表,考勤登记。 一、导入 引入新课: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成人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成人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的丰富信息: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幼儿喜欢的玩具和游戏设备,幼儿喜欢的游戏空间,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主题,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方式以及有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 讲授新课:板书课题,指出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结果的分析 二、讲授 基本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学时) 第一节观察的意义 1.真实地了解儿童; 2.便于对游戏进行有效指导; 3.便于评价儿童游戏和发展; 4.为下次游戏计划做准备。 第二节观察游戏评价量表 柏顿/皮亚杰量表 姓名观察日期 认知 功能性结构性象征性规则性 社会 独自游戏独自-功能性独自-结构性独自-象征性独自-规则性 平行游戏平行-功能性平行-结构性平行-象征性平行-规则性 群体游戏群体-功能性群体-结构性群体-象征性群体-规则性

豪伊斯同伴游戏观察量表 种类幼儿独自游戏互不注意 的平行游 戏 相互注意 的平行游 戏 简单社会 游戏 互补社 会性游 戏 互补互惠 社会性游 戏 非游戏活 动 无所事事 活动转换 教师参与使用的材 料与玩具 1 2 斯米兰斯基社会角色游戏观察 姓名角色扮演想象的转换社会互动语言沟通持续性 材料动作情境元交际沟通 1 2 3 第三节幼儿园游戏观察的方法 1、时间取样法:根据一定的分类系统制定儿童游戏观察表,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观察。 2、定点法:观察着固定在游戏中的某个地点对此游戏区的幼儿进行观察。 3、个案追踪法:确定某个观察对象,观察其在游戏中的活动情况。 第四节游戏观察结果分析 分析的基本要求: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对行为表现进行分析。 观察结果分析的角度: 1.游戏空间 2.游戏时间 3.游戏材料 4.游戏主题 5.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6.游戏情节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演示教学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 点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对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行为。当我们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并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思想,用符合游戏活动本质特点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时,表演游戏就呈现出不同于“戏剧表演”的面貌。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在这样的活动中,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凸现出来而有别于“戏剧表演”,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而且幼儿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因此,应当把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如果缺乏“游戏性”,表演游戏就将失去其作为游戏活动的实质。 (二)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三)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要求幼儿以自身为媒介,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再现的过程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关于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

幼儿园游戏与指导读后感

《幼儿园角色游戏》读后感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孩子一日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平时在本园或者外出观摩班级的角色游戏,让我对角色游戏进行了深入的想法和反思。在幼儿玩角色游戏中,我们要学会细致地观察,随时发现孩子的需要,必要的时候“扶”孩子一把,引导孩子把生活中的各种经验迁移到自己的游戏中,再通过分享和同伴沟通,在相互模仿中互相习得,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发展和自身交流水平的提升。 首先我觉得每个区域活动里面都需要一个重要的角色人物来引导客人玩游戏,那就是接待员,接待员起到一个导游的作用,装扮要一致也要特别一些,能带领客人来了解你们这个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这样比较能有利于角色活动的有序进行。就比如彩虹社区的接待员,他会介绍客人怎么去做看病或者美发,首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这样每位客人就能有序地活动起来。 其次,每个区域的活动设置还要注重游戏和游戏之间的串连。每个角色游戏活动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形式,需要营造出宽松、自然的活动氛围。只有让幼儿在各个不同的环境中和教师、同伴愉快地交往,才能获得一些社会性的认知,形成典型的行为方式。比如在这次本部的游戏中,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可以去超市给娃娃购买生活用品,然后带娃娃去理发或者去医院检查身体;有的家庭里来了老师客人,缺少水果,幼儿会协商安排留妈妈在家招待客人,让爸爸去超市购买水果,把客人招待的好好的,孩子自己内心在获得了当爸爸妈妈的满足感的同时,也懂得游戏中的相互协商和沟通的重要性,还学会怎么尊重老师和招待客人。 再次我从观摩角色游戏中还发现了以下几点小问题: 一、材料的准备和添置,我观察到孩子一般玩了一段时间的角色游戏后,如果没有新的东西投入就会对这个游戏失去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及时更新游戏的内容和材料,让孩子们对游戏充满兴趣,“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说过的一句话。不言而喻,只有对所玩的游戏有兴趣,才会有去玩的激情。 二、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整理和收拾玩具。我们要从小就要培养孩子收拾物品的习惯。一个人的很多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养成有责任收拾自己玩具的好习惯,一个好习惯能让孩子将来受益终身。 三、游戏活动中要引导孩子多动手操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玩玩做做,这样智力才能得到了开发,动手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游戏活动中,活动纪律不容忽视。比如表演区一般都很热闹,这个区域要考虑到布局的合理性,不能影响到其他区角活动的进行,另外在游戏活动情境中交流时,要让孩子们学会轻声说话。对于有些孩子我们也要注重其心理情况,比如有的孩子当天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不想多说话,这也会影响到他们在角色游戏中的情绪。老师也要适当理解孩子的心情,不能勉强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对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行为。当我们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并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思想,用符合游戏活动本质特点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时,表演游戏就呈现出不同于“戏剧表演”的面貌。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表演游戏与戏剧表演的根本区别在于: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促使幼儿持续活动的原因正是“好玩的”游戏活动本身,而不是来自外部的要求或奖赏。在这样的活动中,表演游戏的“游戏性”凸现出来而有别于“戏剧表演”,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而且幼儿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了游戏的愉悦感。 因此,应当把幼儿园的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如果缺乏“游戏性”,表演游戏就将失去其作为游戏活动的实质。 (二)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三)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要求幼儿以自身为媒介,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再现的过程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的过程。关于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但是,幼儿自身并不能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积极作用

幼儿园表演性游戏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姓名:周心灵学号:1203642078 [摘要] 学前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人的社会化的一个准备阶段,幼儿的各种行为、习惯和性格等正在逐步形成,因此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社会化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爱心、责任感、自控力、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等社会化人格品质的发展。而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社会化发展的极为重要的途径。本文从近年来幼儿园较流行的表演游戏活动入手,对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社会化表现进行论述,结合相关的研究文献,尝试从社会化、幼儿社会化、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社会化表现等角度,探讨表演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化品质的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化;幼儿社会化;表演游戏 一、幼儿表演性游戏的概念及特点 表演性游戏是指幼儿通过扮演某一文艺作品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技巧(言语,动作,手势,表情)再现该文艺作品的内容(或某一片断)的一种游戏形式。 表演性游戏具备着以下的特点: (1)幼儿园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对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直接决定着我们组织幼儿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教师对表演游戏的指导行为。当我们把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性质定位于“游戏”而不是“表演”,并以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作为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指导思想,用符合游戏活动本质特点的方法来组织幼儿的表演游戏时,表演游戏就呈现出不同于“戏剧表演”的面貌。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目的在于自身”并“专注于自身”是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 (2)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 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以“故事”为依据的特点决定了表演游戏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故事情节、人物联系起来,故事作为“脚本”规范着幼儿的行为,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故事或作品的“再现”要求构成了表演游戏“表演性”的基础,而且也正是这种“表演性”构成了表演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表演游戏如果缺乏“表演性”,也就缺乏了它自身作为一种游戏类型独立存在的依据。因此,“表演性”之于表演游戏来说,也是它不可或缺的特性。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正是表演游戏不同于其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3)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要求幼儿以自身为媒介,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再现的过程本身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各种有益的学

4、【作业表单】【幼儿园】游戏观察与评价

蛟河市学前“红叶”名师工作坊 要求:按研修年龄段进行体育游戏的观察与评价。排版用小四号宋体字,可根据需要附加一页内容,正反面打印,上交纸质版和电子版。

赏赏和厅宝都选择了这个游戏进行尝试。厅宝想试试同伴们 猜测后推荐的纸来做实验,便拿来一张A4纸开始裁剪。赏赏站在 旁边,看了看厅宝,自言自语地说:“你剪纸,我先试试。”赏赏 把回形针投入水中,回形针沉下去了。“回形针果然是会沉下去。” 赏赏一边把水中的回形针捞出来,一边抬起头试探着问老师“我 可以用手呀,手能不能帮它浮起来呢?”“那你来试一试吧。”老 师鼓励道。赏赏开始尝试,他伸开手指,努力展开掌心并将回形 针放在手掌心进行尝试。老师问:“你是怎么想到用手掌的?”“我 觉得手掌平平的,可以像他们用的纸一样。”赏赏自信地回答。两 次尝试失败后,赏赏说:“手掌很难放平,我试试手指头。” 赏赏又开始尝试,他用右手的手掌轻轻托着回形针,放到水 面上托住,过了两秒钟他又轻轻地把手指挪开,回形针沉下去了。 “不对,刚才差点就要浮起来了。”赏赏嘀咕道。老师也在一旁鼓 励他再来试试。这一次,赏赏更加小心翼翼了,他轻轻地拿、轻 轻地放,十分小心地用右手中指和无名指托住并轻轻拿开,“啊, 回形针浮起来啦!老师,你看,它真的浮起来啦!”赏赏惊喜地呼 叫起来。

一旁的厅宝看着瞪大了眼睛,“哇,赏赏你好厉害吖!我也来试试。”厅宝放下手中的剪刀和纸,开始尝试。赏赏笑眯眯地说:“我来教你吧!”厅宝在赏赏的帮助下尝试了一次,没有成功。赏赏安慰道:“没关系,我刚才也是试了很多次。你再来一次吧。”厅宝愉快地进入第二次、第三次尝试,终于成功了。 这时,老师拿出大号的回形针给他们看并问道:“我还有大号回形针,你们想挑战一下吗?”两人愉快地答应了,并各自开始尝试。赏赏连续两次用刚才的办法尝试,虽然他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操作但一次也没有成功。他把大号回形针从水中捞出来,皱着眉头对老师说:“这个好像太重了,怎么也浮不起来。”老师安慰他:“不急,不急,那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试一试呢?”赏赏若有所思地皱了一下眉头,露出灿烂的笑脸:“我们可以用纸来试一试。”于是,两人找来一张铅画纸进行尝试,赏赏迫不及待地把整张纸放入水盆中,“啊,太大了,要剪小一点。”于是,他利索地拿出剪刀把纸剪开,选择了细长条的一张,小心翼翼地试了两次没有成功。“可能纸太小了,厅宝你来剪一张稍微大一点的。”厅宝很快剪出一张近正方形的纸给赏赏,赏赏笑眯眯地说:“谢谢哦。”第三次、第四次,还是没有成功,厅宝失望地离开了。这时,土豆凑过来看赏赏,赏赏对土豆说:“小回形针我已经成功了,我在挑战大号回形针呐!我还要再试一试。”这一次,赏赏先把纸轻轻地放在水面上,随即把回形针放到纸上,一开始他放在纸的右侧,停顿了一下:“还是放中间比较好。”过了五秒钟以后,他低下头,凑近水面侧着看了看,回头对老师说:“好像快浮起来了,纸快要沉下去了。”于是,赏赏屏气凝神,用双手的中指轻轻地按住纸的两侧轻轻地往下压,回形针浮起来了,赏赏按捺住心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