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集合中的常用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集合中的常用数学思想
高中数学.集合中的常用数学思想

当前形势

集合在近五年北京卷(理)考查5~18分

高考 要求

内容

要求层次 具体要求

A B C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集合间基本关系 √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集合基本运算 √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能使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

北京 高考 解读

2009年 2010年(新课标) 2011年(新课标) 2012年(新课标) 2013年(新课标) 第20题13分

第1题5分 第20题13分

第1题5分

第1题5分

第1题5分

<教师备案> 可以调查一下班上学生上过暑期课的比例,以及学校当前的进度.

对于集合,学生应从内心深处把集合当作一个锻炼的工具,集合从高中开始一直渗透到高中结束,甚至在有些过程中,我们都没有意识到.

集合是数学的语言,是一个对话的平台,语言的作用是为了沟通,集合的问题不在于基本的运算什么的你不会,而是给你一道集合相关的问题你根本读不明白题意,或者当你试图表达一个条件时,你没有办法用一套很严格的数学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集合的中还渗透着很多数学思想,比如要想确定一个由描述法表示的集合,可能需要对参数进行分类讨论;理解一些集合的关系与运算需要借助韦恩图与数轴,这便是集合中的数形结合;还有些集合问题直接解决比较困难,我们选择看它的反面,正难则反.这些数学思想在以后的高中数学学习中,还会常常遇到,也会贯穿我们这一讲.

“给你一道集合相关的问题,你根本读不明白题意”这句话可以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可以用这个例子作为课堂的引入,调动学生的思维兴趣:

已知集合{}12n M a a a =,,,,121n a a a <<<≤,若对于任意1i j n ≤≤≤,i j a a ,

j

i

a a 中至少有1个在M 中,则称集合M 具有性质P .判断{}1234,,,(不具有)、{}1248,,,(具有)、{}24612,

,,(不具有)是否具有性质P .(更进一步的问题见华山论剑)

新课标剖析

集合中的常用数学思想

1.集合: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所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

素.集合一般用英文大写字母,,,A B C 表示.元素一般用英文小写字母,,,a b c 表示;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3.常见的数集的写法: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N *N 或N + Z Q R 4.元素的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5.集合的表示法 ⑴ 列举法.

⑵ 描述法(又称特征性质描述法):

形如{|()}x A p x ∈,()p x 称为集合的特征性质,x 称为集合的代表元素.A 为x 的范围,有时也写为{|()}x p x x A ∈,.

⑶ 图示法,又叫韦恩(Venn )图. ⑷ 区间表示法:用来表示连续的数集. <教师备案> ⑴ 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中最本质的属性是确定性,集合是有边界的,边界确定了,才能判断一个元素在还是不在集合中.正是因为有确定性,所以可以定义空集,因为所有元素都不在这个集合中,所以这也能构成一个集合,就是空集. ⑵ 集合的表示法:

① 列举法一定要会用,当遇到陌生集合时,要会写出其中的元素.比如要想了解集合

{|24}A x x k k ==+∈Z ,,{|42}B x x k k ==+∈Z ,的关系,可以用列举法把一个个元素写出来:{42024}A =--,,,,,,,{22610}B =-,,,,,,就知道B 是A 的真子集;

② 描述法是集合的一个重点与难点:{|()}x A p x ∈,x A ∈表达x 的外延,即x 的最大

讨论范围,以及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到底是数还是点,x 并不一定能取到A 中的所有,只是x 一定是A 中的元素,()p x 表示x 的内涵,是对x 的精确描述.

如:集合3123{()|{012}123}i S x x x x i =∈=,,,,,,,,

则3(212)S ∈,,,3(234)S ?,,. ③ Venn 图是表达集合中的各种关系与运算的;

④ 区间表示法课本上是在函数的三要素那一节出现的,我们为了方便与统一把它放到

集合中,当一个连续数集写成区间时,默认左端点是小于等于右端点的,如区间(213)a a -,,就表示213a a -<,即1a >-.这与{|213}x a x a -<<是有区别的,这个集合可以出现213a a -≥的情况,此时这个集合是空集.

知识点睛

1.1 元素与集合

1.由实数a ,a -,a 所组成的集合里,所含元素个数最多..

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解析】

C

2.下列集合中恰有2个元素的集合是( )

A. 2{0}x x -=

B. 2{|0}y y y -=

C. 2{|}x y x x =-

D. 2{|}y y x x =-

【解析】 B .

3.若{}2123A =-,,,,{}

2|B x x t t A ==∈,,则集合B 中的元素共有( ) A .3个 B .4个 C .7个 D .8个

【解析】 A

考点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1】 ⑴

已知{}1021A x =-,,,且2x A ∈,求实数x 及集合A .

已知a ∈Z ,集合{}(,)3A x y ax y =-≤,且(2,1)A ∈,(1,4)A -?,求满足条件的a 的值.

已知A 是数集,且满足:若x A ∈,则2

3A x

-∈,则当x = 时,A 中仅有1个元素.若

集合A 中有且仅有两个元素,集合A =_______.

【解析】 ⑴ 当0x =时,{}101A =-,

,;当1x =-时,{}103A =-,,. ⑵ 012,,;

⑶ 1或2;{12},.

备注:所有的【备选】在学生版都不出现........

,只在教师版与课件上出现,供老师选讲. 【备选】设A 是非空数集,0A ?,1A ?,且满足条件:若a A ∈,则1

1A a

∈-. 证明:⑴ 若2A ∈,则A 中必还有另外两个元素;

⑵ 集合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⑶ 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解析】 ⑴ 若2A ∈,则1

112

A =-∈-,于是

()11112A =∈--, 故集合A 中还含有1-,

1

2两个元素. ⑵ 若A 为单元素集,则11a a =-,即210a a -+=,此方程无实数解,∴1

1a a

≠-,

∴a 与1

1a

-都为集合A 的元素,则A 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暑假知识回顾

经典精讲

⑶ 由A 是非空集合知存在1111111a a A A A a a a

-∈?

∈?=∈----.

现只需证明a 、11a -、1a a

--三个数互不相等. ①若21101a a a a =

?-+=-,方程无解,∴1

1a a ≠

-; ②若2110a a a a a -=?-+=-,方程无解;∴1a

a a -≠

-; ③若211101a a a a a -=?-+=--,方程无解,∴111a a a -≠

--, 故集合A 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备注】集合离不开元素,元素是集合的核心,所以解决有关集合中的探索性问题,可以先从元素入

手,作为解题的切入点.解此题关键在于由已知a A ∈,1a ≠,得到1

1A a ∈-,

1111A a

∈--,然后逐步探索,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从而将问题加以解决.⑵中用到反证法的解题思想.下面的例3中会进一步提到正难则反的思想.

考点2:两个集合相等

<教师备案> 两个集合相等是集合的关系中出现的概念,但对于由列举法表示的集合来说,两个集合相

等就是指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完全相同,所以放在元素与集合这一板块中讲解更顺一些.下一板块的集合相等的定义主要针对更复杂更抽象的集合,通过互相包含得到相等关系.

【例2】 ⑴设a b ∈R ,,集合{1}{0}a b =,,,则b a -=_____. ⑵

若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

+=????

,,,,,则b a -=_____. ⑶由三个实数构成的集合,既可以表示为1b a a ?

????

?,,,也可表示为{}

20a a b +,,,则20132013a b +=____.

【解析】 ⑴ 1;

⑵ 2; ⑶ 1-;

点评:根据两集合的元素是相同的,可以列方程组分类讨论,但显然复杂又繁琐,这时从

特殊元素出发,如发现0这个特殊元素和b

a

中的a 不为0的隐含信息,就能得到简便解法.

考点3:集合中涉及到的数学思想

<教师备案> 本讲的例题很多都涉及到数学思想,如例1与例2都涉及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例5与例

6会涉及到数形结合的思想.例3是对集合的思想的集中体现,可以在这里对集合中常用的数学思想作一个介绍与说明.例3不同的方法对应不同的思考方式,直接解决需要分类讨论,间接解决就是考虑问题的反面.遇到至少有、至多有的问题,需要注意问题的反面的形式.

【例3】

已知集合{}

2|320A x ax x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 0a =或9

8

a ≥.

解法一(按照A 的元素个数分类讨论):

解法二(按照方程的次数分类讨论):

解法三(先考虑问题的反面):

备注:所有的【拓展】在学生版都不出现........

,只在教师版与课件上出现,供老师选讲. 【拓展】已知{}

2|0A x x x a =++≤,{}

2|210B x x x a =-+-<,{}|49C x a x a =-≤≤,且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是空集,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5|38a a a ??

≥或.

=? ≠? A 14a >

14a ≤

B

58a ≥

58

a < C

3a <

3a ≥

至少有1个不是空集,考虑方法有两种:第1种:A ≠?或B ≠?或C ≠?也就是14a ≤,5

8

a <

和3a ≥取并集.第2种,至少有1个不是空集的反面是什么?如我们班至少有1个男生反面是不到1个男生,也就是没有男生,∴“至少有1个不是空集”的反面是“全都是空集”. “全都是空集”?取A =?,B =?,C =?的公共部分也就是交集,再取个补集就行. 当遇到正面分类讨论比较多时,不妨考虑问题反面.

若改成“至少有两个是空集”,那么反面是什么?最多有1个空集.比如某富二代说“我家至少有10栋房”,那么反面是他家至多有9栋房.

1.子集:如果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 规定:?是任意集合的子集.

如果集合A 中存在着不是集合B 中的元素,那么集合A 不包含于B ,记作A B 或B A .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且存在x B ∈,但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

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B 真包含A ).

规定:?是任意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集合相等:如果A B ?,且B A ?,我们说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作A =B . 4.交集:{}|A B x x A x B =∈∈且; 5.并集:{}|A

B x x A x B =∈∈或;

6.补集: ①全集:如果所研究的集合都是某一给定集合的子集,那么称这个给定的集合为全集,常用U 表示.

②补集:A 在U 中的补集的数学表达式是{}|U A x x U x A =∈?,

且. 知识点睛

1.2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7.A B A B A A B B ??=?=.

<教师备案> 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在同步时放在同一个板块中讲解,如果班上学生进度太慢,且没有预习,

老师可以对后面的顺序进行调整,知识回顾1与例4是集合的关系,知识回顾2是集合的运算.

1.⑴ 下列各个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0?=

B .2∈Q

C .{}{}3553≠,,

D .{}{}

21|x x x ?= ⑵ 若集合{}1M x x =>-,则下列关系成立的是( )

A .0M ?

B .{}0M ?

C .M ?∈

D .{}0M ∈

⑶ 已知两个集合1M x y x ??=∈=????R ,1N y y x ?

?=∈=???

?R ,这两个集合的关系是( )

A .M N =

B .M N ∈

C .M N

D .M N ⑷ 设{}2S x x n n ==∈Z ,

,{}42P x x n n ==+∈Z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S P ? B .S P = C .S P D .S P

【解析】 ⑴ D

⑵ B ⑶ A ⑷ C

2.⑴ 设集合{}|32M m m =∈-<

N =___________.

⑵ 设集合{}|||2M x x x =<∈Z ,,{210}N =--,,,则M

N =_________.

⑶ 已知全集{12345}U =,,,,,集合2{|320}A x x x =-+=,{|2}B x x a a A ==∈,,则集

合()U 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 ⑴ {}101-,

, ⑵ {}2101--,,

, ⑶ B

考点4:集合的关系 【例4】 ⑴

设集合{}|61M x x k k ==+∈Z ,,{}|64N x x k k ==+∈Z ,,{|32}P x x k k ==-∈Z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

①M N P = ②()M N P ③M N =? ④P M N =

设集合1|24k M x x k ??==+∈????Z ,,1|42k N x x k ??

==+∈????

Z ,,则( )

A .M N =

B .M N

C .M N

D .M N =?

暑假知识回顾

经典精讲

已知集合1|6M x x m m ??==+∈????Z ,,1|23n N x x n ??

==-∈????

Z ,,

1|26p P x x p ??

==+∈????

Z ,,则M 、N 、P 满足的关系是( )

A .M N P =

B .M N P =

C .M N P

D .N

P M =

【解析】 ⑴ ③④;

⑵ B ; ⑶ B ;

考点5:集合的关系与运算

<教师备案> 例5是具体的集合的关系与运算,其中⑴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集,是有限集问题;从⑵

-⑷是连续数集问题,借助韦恩图会更容易解决.对于一般的集合问题,这里有个易错点,即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考虑子集问题先想空集!

为了避免有部分学生没有上过暑期班,所以这一节我们尽量避开了集合的区间表示法.

【例5】 ⑴已知{}{}

22240,2(1)10A x x x B x x a x a =+==+++-=,其中a ∈R ,如果A B B =,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⑵已知集合{}|25A x x =-<<,{}|121B x a x a =+-≤≤,若A B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⑶已知集合{}|40A x x x =><或,{}|10B x ax =->,若A B A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⑷设集合{}1A x x a x =-<∈R ,,{}15B x x x =<<∈R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

值范围是___________.

【解析】 ⑴ {|1a a -≤或1}a =;

⑵ {|3}a a <;

⑶ 1|4a a ?

????

?≤;

⑷ {|0a a ≤或6}a ≥;

【拓展】设集合{}|21A x a x a =+≤≤,{}|2151B x a x a =-+≤≤,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若A

B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解析】 ①{|1a a <-或01}a ≤≤;

② {|01}a a ≤≤;

<教师备案> 对于具体集合的子集问题例5已经讲得很明白,对于抽象的集合,要理解A B ?,需要从

元素角度出发:即对任意的x A ∈,有x B ∈;这在证明抽象的集合的关系时很有用,见下面的德摩根律的证明.

集合的运算满足德摩根律:①()U A B =()()U U A B ;②()U A B =()()U U A B . 对于德摩根律,可以使用两个集合相等的定义进行抽象的证明,如下: 证明:① 对任意的()U x A B ∈,则x A B ?,从而x A ?且x B ?;

因为x A ?,所以U x A ∈;因为x B ?,所以U x B ∈,从而()(

)U U

x A B ∈;

从而有

()()()U

U U A

B A B ?;

对任意的()()U U

A B x ∈,则U

x A ∈

且U x B ∈,从而x A ?,且x B ?.

故()x A B ?,即()U

x A

B ∈

,故()(

)()U U

U

A B A B ?

综上有

()U

A B =

(

)(

)U

U

A B ;

②对任意的()U

x A B ∈,则x A

B ?,从而x A ?或x B ?;

若x A ?,则U x A ∈,从而()

(

)U U

x A B ∈;若x B ?,则U x B ∈,从而(

)(

)U

U

x A B ∈;

从而有

()()

()U

U U A

B A B ?;

对任意的()

()U U

A B x ∈,则U x A ∈或U x B ∈,即x A ?或x B ?,从而()x A

B ?,

故()U x A B ∈,故()()()U U U A B A B ?. 综上有,()U A B =()()U

U

A B .

德摩根律的严格证明并不容易,学生需要时间慢慢适应高中的严格的推理有.德摩根律的正确性借助于韦恩图是很容易得到的,韦恩图在表示集合的关系与运算时非常直观.见例6.

考点6:韦恩图 【例6】 ⑴

设A 、B 、I 均为非空集合,且A B I ??,则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A .()I A B I = B .()()I I A B I = C .()I A B =? D .()()I I I A B B = ⑵

若全集{}123456789U =,,,,,,,,,A 、B 为U 的子集,且(){}19U

A B =,,

{}2A

B =,(

)(

){}468U

U

A B =,,,求A 、B 和

U

B .

【解析】 ⑴ B ; ⑵ {}2357A =,,,,{}129B =,,,

{}345678U

B =,,,,,.

A

A∩C U B B A∩B B∩C U A

C U (A ?B )

U

U

4,6,8

1,9

2

B

3,5,7A

考点7:子集个数问题(尖子班选讲)

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

<教师备案> 这个结论可以归纳得到:当A 中有两个元素时,记为212{}A a a =,,2A 的子集有4个;

当A 中有三个元素时,记为3A ,32

3{}A A a =,2A 的四个子集仍然为3A 的子集,且这些

子集中加入元素3a 后会得到四个新的互不相同的子集,且3A 的每个子集都可以归在这两类中,从而3A 的子集个数是2A 的两倍,从而3A 有8个子集,可以归纳得到n A (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有2n 个子集.

如果利用乘法原理(奥数学介绍过,在高二会进行系统学习),会很容易得到这个结论,要得到n A 的子集,只需考虑n A 的每个元素在或不在这个子集中,对n 个元素,可以通过n 步得到,每步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故共对应2n 个子集.

【例7】 ⑴

已知A B ?,A C ?,{01234}B =,,,,,{0248}C =,,,,则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 A 的个数是( )

A .8

B .32

C .16

D .4

已知{12310}A =,,,,,{12345}B =,,,,,若C 是A 的子集,且B C ≠?,则子集C 共有_____个.

⑶若集合A 满足:对任意x A ∈,都有1

A x

∈,就称A 是“和谐”集合.则在集合

111012345632M ??

=-????

,,,,,,,,, 的所有非空子集中,“和谐”集合有_______个.

【解析】 ⑴ A

⑵ 992; ⑶ 15

(2009年北京)已知数集{}12n A a a a =,,,()1212n a a a n <<<≤,≥具有性质:P 对任

意的i j ,()1i j n ≤≤≤,i j a a 与

j i

a a 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

⑴ 分别判断数集{}134,,与{}1236,,

,是否具有性质P ,并说明理由; ⑵ 证明:11a =,且

1211

1

12n

n n

a a a a a a a ---++

+=+++. 【解析】 ⑴ 由于34?与

4

3

均不属于数集{}134,,,所以该数集不具有性质P . 由于12?,13?,16?,23?,62,63,11,22,33,6

6

都属于数集{}1236,,

,, 所以该数集具有性质P .

⑵ 因为{}12n A a a a =,,,具有性质P ,所以n n a a 与n n

a

a 中至少有一个属于A .

由于121n a a a <<<≤,所以n n n a a a >,故n n a a A ?.

从而1n n

a

A a =∈,故11a =.

因为121n a a a =<<<,所以k n n a a a >,故()23k n a a A k n ?=,

,,. 由A 具有性质P 可知

()123n

k

a A k n a ∈=,,,,. 又因为121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

所以12112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从而121121n n n n n n n n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故12111

12n

n n

a a a a a a a ---+++=+++.

【演练1】设集合{}113A =-,,,{}

224B a a =++,,{}3A

B =,则实数a =_____.

【解析】

1.

【演练2】⑴ 已知{}234567U =,

,,,,,{}3457M =,,,,{}2456N =,,,,则( ) A .{}46,M

N = B .M

N U =

C .()U N M U =

D .()

U M N N =

⑵ 已知集合{}|1M y y x ==+,(){}|23N x y y x ==+,,则集合M

N 中的子集个数为

( )

A .0

B .1

C .2

D .4

⑶ 集合{}101A =-,,

,A 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 ) A .2个 B .4个 C .6个 D .8个

【解析】 ⑴ B ;

⑵ B ; ⑶ B .

【演练3】已知集合{|25}A x x =-≤≤,{}|121B x m x m =+-≤≤,若A 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3m ≤.

【演练4】已知集合2{|210}A x ax x =∈++=R ,其中a ∈R .

⑴ 1是A 中的一个元素,用列举法表示A ;

⑵ 若A 中有且仅有一个元素,求a 的值组成的集合B ; ⑶ 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试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 ⑴ 1,13A ??

=-????

⑵ {01}B =,.

⑶ {}|10a a a =≥或.

【演练5】设A B ,是两个非空集合,定义A 与B 的差集{|A B x x A -=∈且}x B ?,

⑴已知集合{1234}A =,,,,{2345}B =,,,,求它们的差集A B -与B A -;

⑵已知{|4}A x x =>,{|6}B x x =<,求()A A B --及()B B A --,并猜测它们之间的关系;

⑶若差集A B -与B A -是同一集合,证明A B =.

【解析】 ⑴ {1}A B -=,{5}B A -=;

⑵ (){|46}A A B x x --=<<,(){|46}B B A x x --=<<,

实战演练

由此猜测()()A A B B B A --=--.

⑶ 对任意的x A ∈,若x B ?,则x A B ∈-,但x B A ?-,与已知条件矛盾, 故对任意的x A ∈,有x B ∈,从而A B ?;同理有,B A ?,故A B =.

已知集合{}1234A a a a a =,,,,{}

2222

1234

B a a a a =,,,,i a ∈N (1234i =,,,),其中1234a a a a <<<,且{}14A

B a a =,,1410a a +=,A

B 的所有元素之和为124,

求⑴14a a ,;⑵A .

【解析】 ∵20i a ≥()1234i =,,

,,{}14A B a a =,,

∴211a a =,则10a =或11a =.

若10a =,则410a =,又集合B 中必存在某个数的平方为10,即A 中存在10, 这与(12345)i a i ∈=N ,,,,矛盾,因此有11a =,∴49a =. 由49a =知3A ∈,于是利用A

B 的元素之和为124,分23a =或33a =进行讨论,

①若23a =,则有2

3313981124a a +++++=,解得35a =或36a =-(舍),

②若33a =,则有2

2213981124a a +++++=,解得25a =或26a =-(舍),

∵23a a <,∴2335a a ==,, 综上所述,{}1359A =,

,,.

大千世界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及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 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 记为U C A 5.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四、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1)a m ? a n = a m + n ,(2)n m n m a a a -=÷,(3)( a m ) n = a m n (4)( a b ) n = a n ? b n (5) n n n b a b a =??? ??(6)a 0 = 1 ( a ≠0)(7)n n a a 1=- (8)m n m n a a =(9)m n m n a a 1=- 2、根式的性质 (1)()n n a a =. (2)当n 为奇数时,n n a a =; 当n 为偶数时,,0 ||,0 n n a a a a a a ≥?==? -

高中数学常见思想方法总结

高中常见数学思想方法 方法一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渗透在数学的各部分内容中,一直是高考的热点、重点内容.函数的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函数特征,重在对问题的变量的动态研究,从变量的运动变化、联系和发展角度拓宽解题思路.方程的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 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助有关初等函数的性质,解有关求值、解(证)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讨论函数的有关性质,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有时,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例1】 设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n S ,已知3121312,0,0a S S =><. (1)求公差d 的取值范围; (2)指出1S 、2S 、…、12S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分析】 (1)利用公式n a 与n S 建立不等式,容易求解d 的范围;(2)利用n S 是n 的二次函数,将n S 中哪一个值最大,变成求二次函数中n 为何值时n S 取最大值的函数最值问题. 【解】(1) 由3a =12a d +=12,得到1a =12-2d , 所以12S =121a +66d =12(12-2d )+66d =144+42d >0, 13S =131a +78d =13(12-2d )+78d =156+52d <0. 解得:2437 d -<<-. (2)解法一:(函数的思想) n S =21115(1)(12)222 na n n d dn d n ++=+- =22 124124552222d d n d d ????????---- ? ????????????? 因为0d <,故212452n d ????-- ???????最小时,n S 最大.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之等价变换思想.

等价转化思想方法 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甚至模式法、简单的问题。历年高考,等价转化思想无处不见,我们要不断培养和训练自觉的转化意识,将有利于强化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变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技能、技巧。 转化有等价转化与非等价转化。等价转化要求转化过程中前因后果是充分必要的,才保证转化后的结果仍为原问题的结果。非等价转化其过程是充分或必要的,要对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如无理方程化有理方程要求验根),它能给人带来思维的闪光点,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在应用时一定要注意转化的等价性与非等价性的不同要求,实施等价转化时确保其等价性,保证逻辑上的正确。 著名的数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C.A.雅洁卡娅曾在一次向数学奥林匹克参赛者发表《什么叫解题》的演讲时提出:“解题就是把要解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的解题过程,就是从未知向已知、从复杂到简单的化归转换过程。 等价转化思想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应用等价转化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进行。它可以在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之间进行转换;它可以在宏观上进行等价转化,如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普通语言向数学语言的翻译;它可以在符号系统内部实施转换,即所说的恒等变形。消去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求值求范围问题等等,都体现了等价转化思想,我们更是经常在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进行等价转化。可以说,等价转化是将恒等变形在代数式方面的形变上升到保持命题的真假不变。由于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我们要合理地设计好转化的途径和方法,避免死搬硬套题型。 在数学操作中实施等价转化时,我们要遵循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标准化的原则,即把我们遇到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我们比较熟悉的问题来处理;或者将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变成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从超越式到代数式、从无理式到有理式、从分式到整式…等;或者比较难以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以便准确把握问题的求解过程,比如数形结合法;或者从非标准型向标准型进行转化。按照这些原则进行数学操作,转化过程省时省力,有如顺水推舟,经常渗透等价转化思想,可以提高解题的水平和能力。 Ⅰ、再现性题组: 1. f(x是R上的奇函数,f(x+2=f(x,当0≤x≤1时,f(x=x,则f(7.5等 于_____。 A. 0.5 B. -0.5 C. 1.5 D. -1.5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高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大全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 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 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大全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 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 归纳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 归)思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一、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配方法使用的最基本的配方依据是二项完全平方公式(a+b) 2 =a 2 +2ab+b 2 ,将这个公式灵活运用,可得到各种基本配方形式,如: a 2 +b 2 =(a+b) 2 -2ab=(a-b) 2 +2ab; a 2 +ab+b 2 =(a+b) 2 -ab=(a-b) 2 +3ab=(a+ b 2) 2 +( 3 2b) 2 ; a 2 +b 2 +c 2 +ab+bc+ca= 1 2[(a+b) 2 +(b+c) 2 +(c+a) 2 ] a 2 +b 2 +c 2 =(a+b+c) 2 -2(ab+bc+ca)=(a+b-c) 2 -2(ab-bc-ca)=… 结合其它数学知识和性质,相应有另外的一些配方形式,如: 1+sin2α=1+2sinαcosα=(sinα+cosα) 2 ; x 2 + 1 2 x=(x+ 1 x) 2 -2=(x- 1 x) 2 +2 ;……等等。 Ⅰ、再现性题组: 1. 在正项等比数列{a n}中,a1?a5+2a3?a5+a3?a7=25,则 a3+a5=_______。 2. 方程x 2 +y 2 -4kx-2y+5k=0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_____。 A. 1 41 C. k∈R D. k= 1 4或k=1 3. 已知sin 4 α+cos 4 α=1,则sinα+cosα的值为______。 A. 1 B. -1 C. 1或-1 D. 0 4. 函数y=log1 2 (-2x 2 +5x+3)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 A. (-∞, 5 4] B. [ 5 4,+∞) C. (- 1 2, 5 4] D. [ 5 4,3) 5. 已知方程x 2 +(a-2)x+a-1=0的两根x1、x2,则点P(x1,x2)在圆x 2 +y 2 =4上,则实数a=_____。 【简解】 1小题:利用等比数列性质a m p -a m p +=a m 2 ,将已知等式左边后配方(a3+a5) 2 易求。答案是:5。 2小题:配方成圆的标准方程形式(x-a) 2 +(y-b) 2 =r 2 ,解r 2 >0即可,选B。 3小题:已知等式经配方成(sin 2 α+cos 2 α) 2 -2sin 2 αcos 2 α=1,求出sinαcosα,然后求出所求式的平方值,再开方求解。选C。 4小题:配方后得到对称轴,结合定义域和对数函数及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求解。选D。 5小题:答案3-11。 Ⅱ、示范性题组: 例1.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11,其12条棱的长度之和为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为_____。 A. 23 B. 14 C. 5 D. 6 【分析】先转换为数学表达式:设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x,y,z,则211 424 () () xy yz xz x y z ++= ++= ? ? ? ,而欲求对角线长x y z 222 ++,将其配凑成两已知式的组合形式可得。

高中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讲解

高中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讲解 第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1)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其他内容时,起着重要作用 (2)方程思想是解决各类计算问题的基本思想,是运算能力的基础 高考把函数与方程思想作为七种重要思想方法重点来考查 第二:数形结合思想: (1)数学研究的对象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即数与形两个方面 (2)在一维空间,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在二维空间,实数对与坐标平面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 数形结合中,选择、填空侧重突出考查数到形的转化,在解答题中,考虑推理论证严密性,突出形到数的转化 第三:分类与整合思想 (1)分类是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逻辑方法 (2)从具体出发,选取适当的分类标准 (3)划分只是手段,分类研究才是目的 (4)有分有合,先分后合,是分类整合思想的本质属性 (5)含字母参数数学问题进行分类与整合的研究,重点考查学生思维严谨性与周密性 第四:化归与转化思想 (1)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将较难问题化为较易问题,将未解决问题化归为已解决问题

(2)灵活性、多样性,无统一模式,利用动态思维,去寻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变换途径与方法 (3)高考重视常用变换方法:一般与特殊的转化、繁与简的转化、构造转化、命题的等价转化 第五:特殊与一般思想 (1)通过对个例认识与研究,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2)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由实践到理论 (3)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反复认识过程 (4)构造特殊函数、特殊数列,寻找特殊点、确立特殊位置,利用特殊值、特殊方程 (5)高考以新增内容为素材,突出考查特殊与一般思想必成为命题改革方向 第六:有限与无限的思想: (1)把对无限的研究转化为对有限的研究,是解决无限问题的必经之路 (2)积累的解决无限问题的经验,将有限问题转化为无限问题来解决是解决的方向 (3)立体几何中求球的表面积与体积,采用分割的方法来解决,实际上是先进行有限次分割,再求和求极限,是典型的有限与无限数学思想的应用 (4)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对新增内容考查深入,必将加强对有限与无限的考查 第七:或然与必然的思想: (1)随机现象两个最基本的特征,一是结果的随机性,二是频率的稳定性 (2)偶然中找必然,再用必然规律解决偶然 (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独立重复试验、随机事件的分布列、数学期望是考查的重点 第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1)函数思想是对函数内容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概括与提炼,在研究方程、不等式、数列、

2020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概念公式大全 一、 三角函数 1、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 sin α= 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2=+αα, αα22sec 1=+tg ,αα22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如: =-)23sin(απαcos -,)215(απ -ctg =αtg , =-)3(απtg αtg -。 4、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 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率是π ω 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2 Z k k x ∈+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 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2222πππ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ctgx y =的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Z k ∈。 6、=±)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os(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μ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μ1 7、二倍角公式是:sin2α=ααcos sin 2? cos2α=αα2 2 sin cos -=1cos 22 -α=α2 sin 21- tg2α= α α 212tg tg -。 8、三倍角公式是:sin3α=αα3 sin 4sin 3- cos3α=ααcos 3cos 43 - 9、半角公式是:sin 2α=2cos 1α-± cos 2α=2 cos 1α +± tg 2α=α αcos 1cos 1+-±=ααsin cos 1-=ααcos 1sin +。

最新高中数学思想方法(附经典例题及详解)

最新高中数学思想 方法 经典例题

经典解析

目录 前言 (2) 第一章高中数学解题基本方法 (3) 一、配方法 (3) 二、换元法 (7) 三、待定系数法 (14) 四、定义法 (19) 五、数学归纳法 (23) 六、参数法 (28) 七、反证法 (32) 八、消去法……………………………………… 九、分析与综合法……………………………… 十、特殊与一般法……………………………… 十一、类比与归纳法………………………… 十二、观察与实验法………………………… 第二章高中数学常用的数学思想 (35) 一、数形结合思想 (35) 二、分类讨论思想 (41) 三、函数与方程思想 (47) 四、转化(化归)思想 (54) 第三章高考热点问题和解题策略 (59) 一、应用问题 (59) 二、探索性问题 (65) 三、选择题解答策略 (71) 四、填空题解答策略 (77) 附录……………………………………………………… 一、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二、两套高考模拟试卷………………………… 三、参考答案……………………………………

前言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要善于解题。而当我们解题时遇到一个新问题,总想用熟悉的题型去“套”,这只是满足于解出来,只有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理解透彻及融会贯通时,才能提出新看法、巧解法。高考试题十分重视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特别是突出考查能力的试题,其解答过程都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要有意识地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数学素质,使自己具有数学头脑和眼光。 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考查: ①常用数学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等; ②数学逻辑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③数学思维方法: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 和演绎等; ④常用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 想等。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基础知识相比较,它有较高的地位和层次。数学知识是数学内容,可以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力的减退,将来可能忘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一种数学意识,只能够领会和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是受用一阵子,而是受用一辈子,即使数学知识忘记了,数学思想方法也还是对你起作用。 数学思想方法中,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体现,是数学的行为,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它与数学基本方法常常在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 可以说,“知识”是基础,“方法”是手段,“思想”是深化,提高数学素质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和运用,数学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本书先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再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化归)思想。最后谈谈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在每节的内容中,先是对方法或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叙述,再以三种题组的形式出现。再现性题组是一组简单的选择填空题进行方法的再现,示范性题组进行详细的解答和分析,对方法和问题进行示范。巩固性题组旨在检查学习的效果,起到巩固的作用。每个题组中习题的选取,又尽量综合到代数、三角、几何几个部分重要章节的数学知识。

(完整版)高中数学四大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四大思想方法 ————读《什么是数学》笔记 《什么是数学》这本书是一本数学经典名著,它收集了许多闪光的数学珍品。它的目标之一是反击这样的思想:"数学不是别的东西,而只是从定义和公理推导出来的一组结论,而这些定义和命题除了必须不矛盾外,可以由数学家根据他们的意志随意创造。"简言之,这本书想把真实的意义放回数学中去。但这是与物质现实非常不同的那种意义。数学对象的意义说的是"数学上'不加定义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所遵循的运算法则"。数学对象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这样,数学就艰难地徘徊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它的意义不存在于形式的抽象中,也不存在于具体的实物中。对喜欢梳理概念的哲学家,这可能是个问题,但却是数学的巨大力量所在--我们称它为,所谓的"非现实的现实性"。数学联结了心灵感知的抽象世界和完全没有生命的真实的物质世界。我根据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兴趣,基于已有的数学背景知识,选取一部分和高中有关的内容进行舒心愉快的阅读。重新总结了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四大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中的条件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不等式、或方程与不等式的混合组),然后通过解方程(组)或不等式(组)来使问题获解。有时,还实现函数与方程的互相转化、接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笛卡尔的方程思想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宇宙世界,充斥着等式和不等式。我们知道,哪里有等式,哪里就有方程;哪里有公式,哪里就有方程;求值问题是通过解方程来实现的……等等;不等式问题也与方程是近亲,密切相关。而函数和多元方程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函数y=f(x),就可以看作关于x、y的二元方程f(x)-y=0。可以说,函数的研究离不开方程。列方程、解方程和研究方程的特性,都是应用方程思想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函数思想通过提出问题的数学特征,建立函数关系型的数学模型,从而进行研究。它体现了“联系和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一般地,函数思想是构造函数从而利用函数的性质解题,经常利用的性质是:f(x)、f (x)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图像变换等,要求我们熟练掌握的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的具体特性。在解题中,善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构造出函数解析式和妙用函数的性质,是应用函数思想的关键。对所给的问题观察、分析、判断比较深入、充分、全面时,才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系,构造出函数原型。另外,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和某些代数问题也可以转化为与其相关的函数问题,即用函数思想解答非函数问题。函数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面广,在概念性、应用性、理解性都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是高考中考查的重点。我们应用函数思想的几种常见题型是:遇到变量,构造函数关系解题;有关的不等式、方程、最小值和最大值之类的问题,利用函数观点加以分析;含有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选定合适的主变量,从而揭示其中的函数关系;实际应用问题,翻译成数学语言,建立数学模型和函数关系式,应用函数性质或不等式等知识解答;等差、等比数列中,通项公式、前n项和的公式,都可以看成n的函数,数列问题也可以用函数方法解决。 等价转化等价转化是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不断的转化,把不熟悉、不规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熟悉、规范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3、 我们规定:

高中数学专题练习:分类讨论思想

高中数学专题练习:分类讨论思想 [思想方法解读]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其基本思路是将一个较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问题的思想策略. 1.中学数学中可能引起分类讨论的因素: (1)由数学概念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绝对值的定义、不等式的定义、二次函数的定义、直线的倾斜角等. (2)由数学运算要求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零,偶次方根为非负数,对数运算中真数与底数的要求,指数运算中底数的要求,不等式中两边同乘以一个正数、负数,三角函数的定义域,等比数列{a n}的前n项和公式等. (3)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函数的单调性、基本不等式等. (4)由图形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图象、指数函数图象、对数函数图象等. (5)由参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分类讨论:如某些含有参数的问题,由于参数的取值不同会导致所得的结果不同,或者由于对不同的参数值要运用不同的求解或证明方法等. 2.进行分类讨论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重不漏”. 3.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重不漏、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常考题型精析 题型一由概念、公式、法则、计算性质引起的分类讨论 例1设集合A={x∈R|x2+4x=0},B={x∈R|x2+2(a+1)x+a2-1=0,a∈R},若B?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高中数学学考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学考常用公式及结论 必修1: 一、集合 1、含义与表示:(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2、集合间的关系: 子集:对任意x A ∈,都有 x B ∈,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 真子集:若A 是B 的子集,且在B 中至少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 ?B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的运算:并集:由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并集,记为 A B U 交集:由集合A 和集合B 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交集,记为A B I 补集:在全集U 中,由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补集,记为U C A 5.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6.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二、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二、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同增异减 三、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高中数学解题四大思想方法(数学)

思想方法一、函数与方程思想 方法1 构造函数关系,利用函数性质解题 根据题设条件把所求的问题转化为对某一函数性质的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称为构造函数解题。通过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题,在解方程和证明不等式中最为广泛,解题思路简洁明快。 例1 (10安徽)设232555322(),(),(),555 a b c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 a c b B a b c C c a b D b c a >>>>>>>> 例2 已知函数21()(1)ln , 1.2 f x x ax a x a =-+-> (1) 讨论函数()f x 的单调性; (2) 证明:若5,a <则对任意12121212 ()(),(0,),, 1.f x f x x x x x x x -∈+∞≠>--有 方法2 选择主从变量,揭示函数关系 含有多个变量的数学问题中,对变量的理解要选择更加合适的角度,先选定合适的主变量,从而揭示其中的函数关系,再利用函数性质解题。 例3 对于满足04p ≤≤的实数p ,使243x px x p +>+-恒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方法3 变函数为方程,求解函数性质 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宇宙世界,充斥着等式和不等式,我们知道,哪里有等式,哪里就有方程;哪里有公式,哪里就有方程;求值问题一般是通过方程来实现的……函数与方程是密切相关的。列方程、解方程和研究方程的特性,都是应用方程思想时需要重点考虑的。 例4 函数()2)f x x π=≤≤的值域是( ) 11111122.,.,.,.,44332233A B C D ????????----?????????? ??????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

龙正中学05级高中数学公式总结 一、 函数 1、 若集合A 中有n )(N 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n 2,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22-n 。 二次函数c bx ax y ++=2 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a b x 2-=,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b 4422,。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 c bx ax x f ++=2 )(,(零点式))()()(21x x x x a x f -?-=和n m x a x f +-=2)()( (顶点式)。 二、 三角函数 1、 以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α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y x P ,点P 到原点的距离记为r ,则sin α=r y ,cos α=r x ,tg α=x y ,ctg α=y x ,sec α=x r ,csc α=y r 。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 平方关系是:1cos sin 2 2=+αα,αα2 2 sec 1=+tg ,αα2 2 csc 1=+ctg ; 倒数关系是:1=?ααctg tg ,1csc sin =?αα,1sec cos =?αα; 相除关系是:αααcos sin = tg ,α α αsin cos =ctg 。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 函数B x A y ++=)sin(?ω),(其中00>>ωA 的最大值是B A +,最小值是A B -,周期是ω π 2= T ,频率是 πω2= f ,相位是?ω+x ,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2 Z k k x ∈+=+π π?ω,凡是该图象与直线B y =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 5、 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 x y sin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2 2πππ πk k ,)(Z k ∈,递减区间是?????? ++23222ππππk k ,)(Z k ∈;x y cos =的递增区间是[]πππk k 22, -)(Z k ∈,递减区间是[]πππ+k k 22,)(Z k ∈,tgx y =的递增区间是?? ? ? ? + -22 πππ πk k ,)(Z k ∈ 6、和角、差角公式:=±)sin(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 =±)cos( βαβαβαsin sin cos cos = ±)(βαtg β αβ αtg tg tg tg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