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政治二模试卷

2019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政治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

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比

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增速与去年12月份持平。如果你是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你会这样概括这些数据()

A. 国内需求稳中有升

B.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C. 经济新动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D. 积极财政政策带动民生短板领域投资

2.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创历史新高。该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①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2%,

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和对民生保障改善

③新增动动力超过1500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

④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长,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超过600万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土地托管”是继“土地流转”后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指部分不愿耕种或无能

力耕种者把土地委托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组织,由其代为耕种管理,并先向其交纳一定的管理费用,丰收后粮食等实物归农户,也可按照约定将粮食产量折算成现金付给农户。“土地托管”的积极意义是()

①鼓励公平竞争,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调整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

③消除农业经营风险,稳定农民收入来源

④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4.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消除绝对贫困问题,离不上开政府

的服务管理。如图启示我们,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需要()

A.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因人因户施策

C.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意愿

D.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高度关注民生

5.2019年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呼图壁县政协副主席、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杰委员发言的题目是“我是教民,更是公民”。下列可能属于该发言内容的是()

①是否做教民,个人有选择的自由,但绝对不存在不是公民的教民

②是中国公民,就要遵守中国的宪法法律,搞清楚国法与教规的关系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政府要依法保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加大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力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如果主动挑战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中美关系就会落入

“修昔底德陷阱”,战争就会不可避免;如果主动示弱,中美关系就会落入“金德尔伯格陷阱”,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驳斥西方学者对中国崛起的这种担忧,最有力的证据是()

A.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人民呼唤和平期盼发展

B. 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天下事由各国商量着办

C.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能承担与自身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D.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各国外交政策要服务于本国的国家利益

7.习近平同志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

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

①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②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

④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是否合理,主要看第三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产业

结构就越合理,这是“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但在后工业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不能盲目发展第三产业,否则就会陷入误区。这表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A. 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是错误的

B. 有其适用范围,不能盲目套用

C. 是主观臆造的,没有事实依据

D. 没有普遍性,只对特定地区有意义

9.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社会

对具备创新能力劳动者的需要将教育推向个性化发展道路,即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化要素,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与社会人才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其中体见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决定,学生发展方向关键看社会需求

②学生成长所遇到的不同矛盾,会将他与别人的人生区分开来

③予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个性浬念蕴含在通识教育之中

④坚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

A. ①②

B. ①③

C. ④②

D. ③④

10.当社会发展将人们卷入追逐物质享受和技术体验的浪潮后,人们津津乐道于其中,

但是,越来越多人的却发现自己的生命与心灵和自然渐行渐远。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

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人们的这种思想意识的变化()

①取决于人的认识的发展程度

②是在人与社会互动的实践中形成的

③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④是好是坏并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A. ④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1.广彩、广绣、粤剧……一条老街,一间间老店铺,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面卷。习近

平总书记在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考察时强调,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人们记住乡愁,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其原因在于()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②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

④城市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6.0分)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全市经济由工业主导逐步转变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978年的2.54:1缩小到2017年的1.85:1;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对外经济合作成果丰硕,利用外资保持良好势头,新设境外投资企业机构732家。

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措施对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所起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党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请简要说明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的企业登记制度正式实施,市场主体大幅增加。出台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天津八条”,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五年累计新增市场主体49.8万户

请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说明我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合理性。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南郴州多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因酒驾被处分,河南伊川“双开”5名醉驾党员干部,黑龙江对13名处级领导干部酒驾醉驾行为追究责任……近期,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曝光了一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典型问题,有因醉驾犯危险驾驶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也有因酒后驾驶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警告等处分。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的处分这么严?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每到清明,父辈扛着锄头、提着竹篮,带家人

上坟祭扫,这是保持与传承中华礼俗的重要实践。进入21世纪,清明祭扫传统在不断变化:

变化一从家庭传承走向校园传承。近年来,一些大学民俗学专业的师生组织了高校清明文化联盟,致力于推动校园清明文化传承,经常组织学生在清明时节以集体祭拜的方式,致敬先贤。

变化二从家庭祭扫扩大到先烈纪念,今年清明节,各地广泛开展”慎终追远,缅怀先烈”主题活动,人们祭扫英烈墓、演讲红色故事……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

变化三互联网时代,远离故乡,即便对海外华侨华人来说,也能通过手机直播的方式体验家乡的祭扫活动、参与中华先贤祭祀大典,共享清明节日文化。

清明祭扫传统的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行为,治理不文明行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并于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请为该条例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2019年天津市红桥区高考政治二模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 A

2. C

3. B

4. B

5. A

6. B

7. D

8. B9. C10. D11. B

12. (1)

①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②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有利于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享发展。

③加大科技经费投入,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④发展对外经济合作,有利于解决内外联动发展的问题,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3)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通过简政放权,推动上层建筑的变革,可以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13. 14.

13. ①酒驾、醉驾违反国家法律,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应在遵纪守法等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酒驾醉驾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

②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都要求严明党纪国法,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严格管理,表

明了对此类问题“零容忍”、严肃查处的鲜明态度,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

③严管就是厚爱。对于酒驾醉驾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不单是为了让违纪违法党员干部“亮丑”,更重要的是提醒所有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以此为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相关规定。

14. (1)

①传统文化有相对稳定性,即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这种变化,借助教育和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2)

①人人都是文明使者,事事关系美的形象;

②弘扬传统美德,争创文明城市。15.

【解析】

1. A符合题意,材料中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说明我国国内投资需求增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增速与去年12月份持平,说明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两组数据共同表明我国国内需求稳中有升;

B不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经济结构优化;

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经济新动能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D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积极的财政政策。

故选:A。

本题考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 ①符合题意,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题目中强调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创历史新高,这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2%有关;

②说法错误,应该是经济发展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提供了支撑;

③不合题意,“新增动动力超过1500万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新高”不是就业增长的原因;

④符合题意,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题目中强调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创历史新高,这与经济发展新动能持续增长、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超过600万户有关。

故选:C。

本题考查:劳动与就业

(1)劳动:

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就业:

①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②方针政策:党和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

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本题考查劳动与就业,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3. 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④符合题意,由材料可知,“土地托管”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这有利于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③说法错误,“土地托管”不能消除农业经营风险。

故选:B。

本题考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①集体经济是指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②现阶段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

③通过改革,有利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

4. A不合题意,漫画中揭示针对庄稼的不同长势,采取不同的浇水灌注的方法,做到精准灌注,同样政府在扶贫工作中也需要做到精准扶贫,因人因户施策,而不是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B正确,漫画主旨揭示的是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需要做到精准扶贫,针对不同的贫困户及其状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扶贫,因此,政府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因人因户施策;

CD不合题意,漫画主旨强调的是政府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不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具体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漫画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漫画题解题的关键是,漫画一般都带有讽刺意味或启发精神,一定要细品其标题,把标题与画中的文字、行为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5. ①②符合题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政协副主席、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杰委员发言的题目是“我是教民,更是公民”。下列可能属于该发言内容的是否做教民,个人有选择的自由,但绝对不存在不是公民的教民;作为中国公民,就要遵守中国的宪法法律,搞清楚国法与教规的关系;

③④不合题意,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政府要依法保护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加大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力度,说法正确,但与题意

无关。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的基本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由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由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这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表现。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这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政策的宗教活动,直至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并不是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政策和国家利益相一致。

本题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6. A不合题意,该选项强调的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不能有力驳斥西方学者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B符合题意,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天下事由各国商量着办,中国的崛起不会去争夺全球霸主地位,不会是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

C不合题意,该选项强调的是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实力不足,并不能有力驳斥西方学者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D不合题意,该选项强调的是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并不能有力驳斥西方学者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②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政策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7. 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②表述错误,真正的哲学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

③表述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各项具体工作都有指导意义”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原因在于真正的哲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

认识成果。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的关系,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准确审准题目,理解题意主旨,然后,利用排除法,排除错误的选项,最终正确作答。

8. A说法错误,未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不一定是错误的。

B符合题意,在后工业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某个地区,应立足自身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不能盲目发展第三产业,否则就会陷入误区,这表明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有其适用范围,不能盲目套用。

C说法错误,实践决定认识,不是主观臆造的。

D说法错误,“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具有普遍性。

故选:B。

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也可运用排除发法作答。

9. ①错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再者学生发展方向关键看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将教育推向个性化发展道路,即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化要素,结合国家教育方针与社会人才需求,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坚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学生成长所遇到的不同矛盾,会将他与别人的人生区分开来;

③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通识教育蕴含在个性理念之中;

故选:C。

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①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首先在于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矛盾,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

(2)其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正确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解决矛盾,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本题用“教育推向个性化发展”为案例,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总结出体现的哲学道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答有效信息。

10. ①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认识的发展程度不能决定意识。

②③符合题意,当社会发展将人们卷入追逐物质享受和技术体验的浪潮后,越来越多人的却发现自己的生命与心灵和自然渐行渐远,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这

种思想意识的变化是在人与社会互动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④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为没有评价标准的观点是错误的。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影响认识的因素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能够成为检验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2、影响认识的因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受客观因素制约。受到客观事物本身,实践水平能力的制约。最根本的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都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11. ①说法错误,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

②说法错误,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并不是与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是一致的;

③④符合题意,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人们记住乡愁,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其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根基,因为城市文明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故选:B。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

1、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

传统文化的特点:

①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的认同感。

2、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

题目难度适中,旨在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以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正确把握题干的主旨,围绕主旨选择选项,不符合题意和说法错误的均可以排除。

12~14. (1)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措施对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所起的作用。根据材料信息“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全市经济由工业主导逐步转变为二三产业双轮驱动”说明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说明有利于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

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享发展;“不断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力度,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始终位居全国前列”说明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对外经济合作成果丰硕,利用外资保持良好势头,新设境外投资企业机构732家”说明有利于解决内外联动发展的问题,提高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2)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简要说明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本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学生可根据基础知识直接回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是实现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

(3)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学生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说明我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的合理性。本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学生可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1)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2)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原因”类设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的角度,常用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

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的。二是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三是联系主体分析原因。

(3)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实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材料信息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13. 本题要求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的处分这么严,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知识。本题知识限定不明确,可以通过审读设问践行知识定位。根据“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的处分这么严”的关键语句,其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要素查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问题,是因为在遵纪守法等方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酒驾醉驾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从党和国家的性质来看,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严格管理,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对于酒驾醉驾典型问题进行通报曝光,是为了提醒所有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以此为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相关规定。

解答原因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知识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14~15. (1)本题有两小问。

第一小问要求回答清明祭扫传统的变化体现了传统文化有什么样的特点,清明节祭扫活动即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其具体的内涵又能因时而变,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第二小问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不明确,学生需要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根据材料“经常组织学生在清明时节以集体祭拜的方式,致敬先贤。”“通过手机直播的方式体验家乡的祭扫活动”可从这种变化,借助教育和科技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革

故鼎新”,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从家庭传承走向校园传承”“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共享清明节日文化”可从彰显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综合国力。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拟定的标语跟“文明”有关,并且主题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1)本题有两小问。

第一小问问题属于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第二小问该题属于认识类试题,该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阐释事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考查,解答认识类试题,需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思维方向思考,然后组织解答。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探究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