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

一、概述

xx药物合用的情况日益增加:

1.合理并用或组方疗效增强,毒副作用下降。

2.不合理并用或组方疗效下降,毒副作用增强。例:

地高辛加活心丹引起频发性室性早搏、心率失常。活心丹中的蟾酥毒、蟾酥精、蟾甙配基等成份可增强它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还可出现色视,瞻妄等症状。含蟾酥的中成药有:

救心丹、六神丸、喉症丸、喉痛消炎丸等,与地高辛不宜合用或慎用。

二、相互作用的机理

(一)药代动力学方面

1.对吸收的影响

(1)肠道酸碱度变化

抗酸中成药陈香露白露片、乌贝散、大黄苏打片等,与酸性的西药合用时产生相互作用。如:

阿斯匹林加大xxxx片:

由于后者的碱性作用,与阿斯匹林发生酸碱反应,使酸性的阿斯匹林的溶解增加,解离度、溶解速度增加,同时加速胃排空,加快药物进入肠道,因肠道吸收面积较大,肠吸收增加。

盐酸四环素xx露白露片:

由于盐酸四环素与陈香露白露片发生酸碱反应,导致四环素的溶解度下降,当胃内Ph5-6时,四环素吸收减少。

氯霉素与xx露白露片:

氯霉素与xx露白露片也可发生酸碱反应:

在PH 7以上主要是发生脱氯反应,在PH 2—7的水解为一般酸碱催化作用下的酰胺键水解。氯霉素有二个羟基,在溶液中常易被氧化,另一个芳香性硝基,在溶液中被还原后生成氨基,这些变比都能使氯霉素受到破坏,并与溶液的PH值有关。但一般认为它在Ph6左右为最稳定。

(2)胃肠蠕动、胃排空时间变化

华山参片(含莨菪碱)作用于肠道,其抗胆碱作用引至肠蠕动减慢,能使其它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

大黄、番泻叶导至肠蠕动加快,能使其它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

地高辛如果与上述药物分别合用时,则可能因为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受到影响而使它在肠道内的吸收增加或减少。

洋金花片抗胆碱作用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使药物进入肠道的速度下降,药物肠内吸收速度减慢。

(3)形成螯合物或复合物

2+2+3+2+

四环素合用:

Ca、Mg、Al、Fe;

石膏、海螵蛸、自然铜;

中成药:

防风xx、xx解毒丸;

汤剂:

白虎汤、桂甘龙牡汤。因能形成不溶解的螯合物而影响吸收。

强力霉素因有肠肝循环,即使分开服用仍会与上述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不宜同服。

2+3+

含鞣质中药(大黄、五倍子、诃子)合用:

Ca、Fe;

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制霉菌素、林可霉素,能形成鞣酸盐沉淀,影响药物吸收。

鞣质合用维生素B1,因能牢固结合而使药物失效。

山楂冲剂忌与次碳酸铋同服

腹泻,排出稀水样便,伴有胃中胀闷,不思饮食,便自行服用了上述二药,以为这样既止泻又开胃,治疗效果一定很好。其实这两种药是忌同时服用的。因为中药山楂冲剂中含有槲皮素,若与次碳酸铋同时服用,次碳酸铋中的铋离子可与槲皮素结合,形成不易被机体吸收的螯合物,其结果是二药失去了原有的功用.疾病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劝君不要私自滥用药,那怕是你认为比较了解的药物也是如此,特别是联合用药。

2.对分布的影响

(1)硼砂(碱性)可碱化尿液,能影响药物在尿液中的分布。含硼砂的中成药:

痧气散、xx、行军散,也可碱化尿液。

氨基甙类抗生素合用硼砂(主要成份是四硼酸钠)使排泄减少,血浆半衰期延长,抗菌作用增强,但耳毒性也增强。

(2)理气中药枳实能松驰胆总管括约肌,使胆道内压下降,当它合用庆大霉素时,能使胆道内庆大霉素浓度增加。

3.对代谢的影响

(1)酶的诱导

酶的诱导剂:

水合氯醛、利眠灵、保泰松、安眠酮、眠尔通、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强力霉素、导眠能、扑痫酮、灰黄霉素、尼可刹米,记忆口诀:

水利保安眠、二苯强导扑灰尼。

中药生甘草也可诱导肝细胞色素P450生成,能加快西药的代谢,如:

巴比妥类、苯妥英钠、降糖灵、胰岛素、双香豆素、华法林。

(2)酶的抑制

酶抑制剂:

阿斯匹林、双香豆素、去氢可的松、氯毒素、华法林、对氨基水扬酸、异烟肼、甲苯磺丁脲、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记忆口诀:

阿`香`去氢可`,氯`华`对氨水`,异烟`甲`单胺。

中药补肾复方(含有黑附片、生熟地、补骨脂、淫洋藿、菟丝子、山药、等),有肝药酶抑制作用。

单胺氧化酶化抑制剂优降宁、异烟肼、苯乙肼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的代谢,而麻黄及其中成药、汤剂则可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当它们合用时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危象、脑出血。

4.对肾排泄的影响

酸性中药能酸化尿液

山楂煎剂(叁两山楂冷水煎服每日3次)可酸化尿液,Ph值可达4.5-5.5之间。当它合用呋喃啶治疗肾盂肾炎,抗菌作用增强。

服用抗结核西药——利福平等药来抑制体内的结核杆菌。可是,肺结核病人也常常出现骨蒸潮热、盔汗、口干、遗稻等症状,中医称之为阴虚火旺,应服用滋阴降火之药一一六味地黄九。肺结核思者服用这两种药并没有不对症之处,但二药同服,则犯配伍禁忌。因为六味地黄丸中含有山萸肉,而山萸肉味

酸可析出大量的有机酸,若与利福平同时服用,能增加利福平在肾脏的重吸收,加重对肾脏的毒性。

这便是二药不宜同服的根本原因。

此外,还含有机酸的中药,如五味子、乌梅等,亦均不宜与利福平同服。

(二)药效学方面

1.对受体的影响

鸦片(含吗啡成分)和纳络酮合用,对阿片受体产生相互拮抗的作用。

2.在神经系统的影响

麻黄在治疗哮喘时产生中枢兴奋的副作用,可用巴比妥中枢抑制作用来对抗。

洋金花有呼吸中枢兴奋作用可对抗度冷丁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

氨基甙类抗生素可增强汉肌松的作用。留钾利尿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与富含钾的中药昆布、旱莲草、青蒿、益母草、五味子、茵陈、牛膝合用,可能引起高血钾。

4.在心脏方面

++甘草在长期大量服用时,引起低血钾,因而可增强强心甙类对的心脏毒性,这与Na-k-ATP酶抑制有关。

(三)物理或化学配伍禁忌

在12ml丹参注射液中添加细胞色素C30mg,经30分钟后,可产生丹参酚*铁螯合物,使液体混浊、色泽加深。

xx药物相互协同作用

一、抗生素类

1.青霉素加金银花注射液,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增强。

2.青霉素与紫背天葵并用,抗菌作用增强,可用于麻疹并发肺炎的患儿。

3.青霉素加用麻杏石甘汤,治疗细菌性肺炎的疗效增强。

4.氨苄青霉素加山楂煎液,因酸化尿液而使其在泌尿道感染的抗菌作用增强。

如:

山楂150克加冷水煎煮15~20分钟,煎液500ml,每天三次,可酸化尿液,使Ph4.5~5.5之间,其抗菌力是Ph 8时的10倍。

5.口服的青霉素类药或四环素引起呕吐、口渴、尿量减少,心窝部痛。五苓散通过降低渗透压、供给水份而改善症状。

6.链霉素引起麻木、头晕、耳呜、耳聋,可用骨碎补煎液或用黄精注射液防治,可能是改善内耳血液供应。链霉素对前庭损害的副作用可用甘草防治。用法:

(1)骨碎补15xx,水煎液分两次服用。

(2)骨碎补、葛根各30克,煎汁300毫升/日。

(3)甘草3xx加水煎服。

7.呋喃啶在治疗泌尿感染时,可能会引起胃肠反应,甘草(去甘草酸的)可防治之。

8.呋喃啶0.1克,每日4次,治疗肾盂肾炎,可加服山楂煎液提高疗效。

xx药物相互拮抗作用

1.硫酸新霉素与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含雄黄)同服,因硫酸的作用使雄黄分解成硫化砷,而毒性增强。

2.四环素加用牛黄解毒丸、、或桔红丸(其成份中的石膏、牛黄含钙、镁、铁离子),与之形成螯合物,因而溶解度变小,难吸收。

3.复方丹参片忌与胃舒平同服

中药复方丹参片以丹参为主药,辅以三七、冰片而制成,主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胃舒平是由氢氧化铝、三硅酸镁及颠茄浸膏等药组成,对胃酸过多、溃疡病引起的胃脘疼痛等均有良好疗效。临床有这样的病例,一冠心病患者.又得了胃病,不问医求药,便同时服用复方丹参片和胃舒平片。从二种药的主治来看,似乎都很对症;但若从同服后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来分析,却存在问题。因为复方丹参片中含有丹参酮,而胃舒平中含有铝、镁等金属离子,若二因此,这二种药物有配伍禁忌,不能同时服用。冠心病伴有胃病患者在选用药物时要特别注意。

3.四环素加用虎杖片(含白藜荒醇甙、缩合型鞣质),可反应成为不溶性沉淀物而影响疗效。

4.四环素加用石榴皮片(含水解型鞣质)一方面产生不溶性物质影响吸收,另方面加重肝损害。

5.土霉素等抗菌药可抑制保和丸中的消化酶和酵母菌,降低保和丸消食健胃的功效。

6.茵陈蒿(含茵陈色原酮)可降低氯霉素的抗菌作用。

7.红霉素可抑制穿心莲片的白细胞吞噬细菌的作用。使之消炎解的功效下降。

8.千里光片含(鞣质)可与红霉素生成不溶性沉淀物。

9.抗生素合用神曲时酶活性下降且抗菌力下降。

10.痢特灵与含酪胺的舒筋活络酒、风湿酒、国公酒、参茸酒、缬草酊合用时,可发生中毒反应。这可能是由于痢特灵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酪胺代谢,另外痢特灵还可乙醇氧化过程,使乙醛积聚,发生双硫醒样中毒反应。与乙醇合用诱发双硫醒反应的还有:

先锋霉素类、氯霉素、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甲苯磺丁脲、甲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替硝唑、酮康唑等。

11.哮喘冲剂(含麻黄碱)可促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痢特灵抑制单胺氧化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当它们合用时,可使去甲肾上腺素蓄积,引起高血压。

12.酮康唑加抗酸药(如:

陈香露白露片),因Ph升高,酮康唑溶解度下降,导致抗菌力下降。

以上所述:

中西药物相互作用也可归结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协同作用、相互拮抗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014

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等特点。喹诺酮类药物对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对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某些品种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用于敏感病原菌引起的泌尿感染、前列腺感染、淋病、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及骨、关节、软组织感染。但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不少见。 1 与其它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1 协同作用 1.1.1 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药物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β-内酰胺类药物可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胞壁缺损,从而使喹诺酮类易于发挥杀菌作用[1]。 1.1.2 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与氨基苷类药物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因这两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通过抑制脱氧核糖核酸(DNA)回旋酶并阻碍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双重作用以发挥协同作用[2]。 1.1.3 其他抗菌药物磺胺类药物合用可明显增加抗铜绿假单胞菌和金葡菌的作用。与亚胺培南或阿米卡星合用,体外证实对这两种抗生素耐药的作用增强;与阿洛西林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不动杆菌菌属细菌有协同作用;与克林霉素合用,对链球菌,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增强[3]。 1.2拮抗作用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等合用可产生拮抗作用,使其抗菌作用下降或抵消;还可拮抗两性霉素B和美帕曲星的作用;部分拮抗5-氟尿嘧啶的作用[3]。 1.3 合用使毒副作用增加(1)喹诺酮类与万古霉素合用可致毒性增加,出现肾小管上皮损害,蛋白尿等中毒症状。(2)喹诺酮类与氯霉素、红霉素合用可致效用降低,同时,对肝、肾功能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3)环丙沙星与阿霉素、呋喃妥因合用,增加了毒性并且对肾功能不全者损害更大[3]。 2 含金属离子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与镁、铝、铁、锌等金属离子形成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常见药物相互作用 多巴胺 ?与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注意心排血量的改变,比单用本品时反应不同。 ?大剂量多巴胺与α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妥拉唑林(Tolazoline)等同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可被本品的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拮抗。 ?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合用由于后者可使心肌对多巴胺异常敏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与β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β1受体作用。 ?与硝酸酯类同用,可减弱硝酸酯的抗心绞痛及多巴胺的升压效应。 ?与利尿药同用,一方面由于本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利尿作用;另一方面本品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 ?与胍乙啶同用时,可加强多巴胺的加压效应,使胍乙啶的降压作用减弱,导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 ?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延长及加强多巴胺的效应;已知本品是通过单胺氧化酶代谢,在给多巴胺前2-3周曾接受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病人,初量至少减到常用剂量的1/10。 ?与苯妥英钠同时静注可产生低血压与心动过缓。在用多巴胺时,如必须用苯妥英纳抗惊厥治疗时,则须考虑两药交替使用。 多巴酚丁胺 假如给病人使用了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盐酸多巴酚丁胺的效能就可能减弱。在这种情况下,未受到抵消的盐酸多巴酚丁胺的α激动剂作用可能就会变得明显,包括外周血管的收缩以及高血压。相反地,α肾上腺素能的阻断可能会使β1和β2的作用明显,从而导致心悸和血管舒张。 临床研究表明:盐酸多巴酚丁胺与下列药物间无明显的相互作用,这些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速尿、安体舒通、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硝普纳、硝酸异山梨醇、吗啡、阿托品、肝素、鱼精蛋白、氯化钾、叶酸及对乙酰氨基酚。 去甲肾上腺素

药物相互作用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 1、关于药物制剂配伍变化的错误叙述为 A.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化学与药理学方面的变化 B.药理学方面的配伍变化又称为疗效配伍变化 C.药物配伍后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不利于治疗的变化,属于疗效配伍禁忌 D.物理配伍变化往往导致制剂出现产气现象 E.易产生物理配伍变化的药物制剂若改变制备条件可防止配伍变化的发生 【正确答案】:D 改善制备条件,可以防止与吸湿性很强的药物或者制剂配伍时放生潮解、液化等物理变化。 2、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防止物理化学配伍禁忌的处理方法 A.改变贮存条件 B.改变溶剂或添加助溶剂 C.改变药物的调配次序 D.调整溶液的pH值 E.用螺内酯可消除安定剂与杀虫剂药物的毒性 【正确答案】:E “用螺内酯可消除安定剂与杀虫剂药物的毒性”这句话本身没有问题。 但应注意一点:题目要求的是“防止物理化学配伍禁忌”。 螺内酯消除安定剂与杀虫剂的毒性,应属于药理配伍禁忌。 因此,此题答案为E 。 E属于药理的配伍变化,不是物理化学的配伍变化。教材中并没有例举这个例子,但是有物理配伍变化的概念,在教材P330. 药理的配伍变化 药理的配伍变化是指药物配伍使用后,它们的体内过程相互影响,造成药理作用的性质、强度、副作用、毒性等的变化。又称为疗效的配伍变化,或药物相互作用,这部分内容将在药理学知识中加以阐述。 3、下列不属于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研究具体方法的是 A.测定产生配伍变化溶液的pH B.测定配伍过程中有无新物质产生 C.通过药效学试验了解药效变化 D.测定配伍后制剂的粒度变化 E.测定配伍后药物的含量变化 【正确答案】:C

C属于药理的配伍变化!而不是物理化学配伍变化! 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的实验方法包括直接试验法:将临床应用的药物按临床要求配伍后观察研究其配伍变化情况。并可进一步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扫描,GC,HPLC 等方法观察有无新物质产生。此题题干关于不属于物理化学配伍变化研究具体方法。 4、药物配伍后产生浑浊与沉淀的原因不包括 A.pH改变 B.发生水解 C.复分解产生沉淀 D.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 E.药物氧化、还原 【正确答案】:E 变色:药物制剂配伍引起氧化、还原、聚合、分解等反应时,可产生有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变化。 混浊和沉淀:液体剂型配伍应用时,若配伍不当,可能发生混浊或沉淀。 (1)pH改变产生沉淀:由难溶性碱或难溶性酸制成的可溶性盐,它们的水溶液常因pH值的改变而析出沉淀,如水杨酸钠或苯巴比妥钠的水溶液遇酸或酸性药物后,会析出水杨酸或巴比妥酸。生物碱可溶性盐的水溶液遇碱或碱性药物后,则会析出难溶性碱的沉淀。 (2)水解产生沉淀:如苯巴比妥钠溶液因水解反应能产生无效的苯乙基乙酰脲沉淀。硫酸锌在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锌沉淀。故硫酸锌滴眼剂中,常加入少量硼酸使溶液呈弱酸性,以防止硫酸锌水解。 (3)生物碱盐溶液的沉淀:大多数生物碱盐的溶液,当与鞣酸、碘、碘化钾、溴化钾或乌洛托品等相遇时,能产生沉淀。黄连素和黄芩苷在溶液中能产生难溶性沉淀。 (4)复分解产生沉淀:无机药物之间可由复分解而产生沉淀。如硫酸镁溶液遇可溶性钙盐、碳酸氢钠或某些碱性较强的溶液时,均能产生沉淀。又如硝酸银遇含氯化物的水溶液时即产生沉淀。 溶解度改变:不同性质溶剂的制剂配合在一起,常因药物在混合溶液中的溶解度变小而析出沉淀。 由以上可知,此题应选E.药物分解产生有色化合物或发生颜色变化,不属于药物配伍后产生浑浊与沉淀的原因。 5、药物配伍后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氧化 B.还原 C.分解

最新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药物相互作用一览表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 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人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直播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全麻药筒箭毒碱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全麻药胺碘酮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巴比妥类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素类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抗胆碱药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乙醚单胺氧化酶抑制药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停用B(Ⅷ) 乙醚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Ⅷ)氟烷苯妥英钠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坏死(Ⅸ) 氟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妥 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可选择 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阿托品类B可减轻A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为术前用药(Ⅸ) 甲氧氟烷氨基糖甙类神经肌肉阻滞加强,可引起呼吸肌麻痹,禁忌合用(Ⅷ)甲氧氟烷四环素类加重肾损害 甲氧氟烷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

药物间相互作用

药物间相互作用 例1:地塞米松加到甘露醇针中静滴,可能引起甘露醇结晶,并引起电解质紊乱导致低血钾。 例2:速尿针加入 50 %G . S中静注,可能析出呋喃苯胺酸沉淀。 例3:胃复安(或吗丁啉片)十西咪替丁片,前者可使西咪替丁吸收减少 20 %~30 %。 例4: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十硫糖铝,前者抑制胃酸分泌而使胃内 pH 值升高,而硫糖铝(或胃仙U)需在酸性环境中才能较好的发挥其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例5:培福新注射液与4%碳酸氢钠输注产生混浊。 例6:氨茶碱十红霉素 氨茶碱是治疗急慢性可逆性气道阻塞的基本药物,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氨茶碱安全范围小,在体内消除个体差异大(半衰期个体差异达 10 倍),氨茶碱 80 %由肝脏代谢;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在氨茶碱代谢转化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红霉素可抑制肝脏中的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引起氨茶碱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减慢,引起氨茶碱在体内蓄积中毒。国内曾报道了氨茶碱十红霉素两药联用 30 天,引起氨茶碱中毒死亡的病例,其主要原因是与病人肝功能不良,氨茶碱用量大(每日口服300mg ,静注 250mg )有关。 例7:地高辛十维拉帕米 维拉帕米可明显减少地高辛的肾清除率,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 60~80% ,肾清除率减少 30 %。国内已有多例因两药联用而引起地高辛中毒死亡的报道。因此,联用时地高辛的剂量应减少 50 %。 例8:大环内酯类十地高辛(或特非那丁) 可引起严重的心脏毒性。 例9:口服避孕药的相互作用 口服避孕药物与某些药物合用将发生一些相互作用,如:利福平、巴比妥酸盐、苯

妥因、卡马西平、扑米酮及灰黄霉素可通过酶的诱导作用降低有活性的激素在循环中的浓度;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四环素、红霉素和头孢菌素等抗生素可通过干扰肝肠循环,增强口服避孕药的代谢,降低避孕药效果,引起突然大出血、点状出血和意外妊娠。而VC和扑热息痛则可以通过干扰乙炔雌二醇的硫酸化作用,增强避孕效果。同时,数种药物与口服避孕联合药使用时,也会受其影响增强或降低疗效,故给正服用口服避孕药患者开处方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

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

常用抗菌药物相互作用表抗菌药物类别配伍药物相互作用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不耐酶青霉素或不耐酶头孢菌素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青霉烷 砜(三唑巴坦) 防止抗菌药物被β-内酰胺酶破坏,增强 抗菌作用 主要经肾小管排泄的β-内酰胺类丙磺舒、保泰松、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磺胺药、硫氧唑酮 通过减少β-内酰胺类药物在肾小管排 泄,使血药浓度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提高 蛋白结合率高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蛋白结合率高的非甾体抗炎 剂 通过蛋白结合竞争可使游离抗菌药物的 浓度增高 头孢噻啶 、头孢噻吩 等第一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髓袢利尿剂、多 肽抗菌药物(多粘菌素、万古霉 素、卷曲霉素、杆菌肽等) 增加肾毒性 氨基青霉素类、具甲基四氮唑的头孢菌素和拉氧头孢尿酸抑制剂(别嘌醇)、乙醇(应 用头孢菌素类后饮酒)、口服抗 凝血药、阿司匹林 增加皮疹发生率;出现戒酒硫样反应; 增加出血危险性(由于低凝血酶原血 症);防止此类头孢菌素引起的出血反应 广谱青霉素口服避孕药、雌激素、β-阻滞 剂 通过青霉素清除能阻碍避孕药失活的肠 道细菌,使避孕药失效;刺激雌激素代 谢或减少肠肝循环,降效;减少β-阻滞 剂在肠道吸收 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尤其是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两者在同一容器内滴注或注射,前者可 使后者失活;在肾功能减退、血药浓度 高、半衰期长时在人体内也可发生此现 象 氯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 磺胺类 拮抗作用 其它β-内酰胺类(亚胺培南/西司他三代头孢或广谱青霉素可出现拮抗、由于前药诱导细菌产生β- 内酰胺酶、使后药抗菌活性降低

丁)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红霉素、四环素、两性霉素B 、血管活性药(间羟胺、去甲肾上 腺素等)、苯妥英钠、盐酸羟嗪、 氯丙嗪、异丙嗪、B 族维生素、 维生素C β-内酰胺类静脉输液中加入后类药物时 将出现混浊 青霉素 能量合剂、碳酸氢钠、氨茶碱、肝素、谷氨酸、精氨酸 在同一容器内静滴有配伍禁忌(减弱抗菌药物活性或出现混浊变色) 氨苄西林 氯霉素琥珀酸钠、水解蛋白、 氯化钙、葡萄糖酸钙、右旋糖酐、氢化可的松琥珀酸盐 在同一容器内联合静脉滴注有配伍禁忌 抗菌药物类别 配伍药物 相互作用结果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尿碱化剂 后者可增强前者治疗尿路感染的效果 头孢噻吩、头孢唑林、甲氧西 林、 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两性霉素B 、甲氧氟烷 加重肾毒性 加重耳毒性 (去甲)万古霉素、利尿剂、高 剂量阿司匹林 加重耳毒性 挥发性麻醉剂、箭毒、高剂量镁盐、普鲁卡因胺 加强神经肌肉接头的阻滞作用,可出现肌肉麻痹、呼吸抑制等 维生素C 酸化尿中的氨基糖苷类,抗菌作用减弱 乘晕宁、苯海拉明 可能掩盖前药耳毒性症状,不易及时发 觉 新霉素 (口服) 口服避孕药 可能导致避孕药失败,并增加出血发生率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总分:2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5,分数:5.00) 1.酶抑制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取决于 ?A.药物血清浓度升高的程度 ?B.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的程度 ?C.药物溶解度提高的程度 ?D.药物透膜性提高的程度 ?E.药物代谢的程度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2.影响分布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A.弱酸性 ?B.弱碱性 ?C.中性 ?D.强酸性 ?E.强碱性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碱化尿液有利于下列哪种药物的排泄 ?A.弱酸性 ?B.弱碱性 ?C.中性 ?D.强酸性 ?E.强碱性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4.下列哪个为药物相互作用 ?A.drug interference ?B.drug interaction ?C.drug intervene ?D.drug coworking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酸化尿液有利于下列哪种药物的排泄 ?A.弱酸性 ?B.弱碱性 ?C.中性 ?D.强酸性 ?E.强碱性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二、B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 三、A.排泄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B.分布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C.代谢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D.吸收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题数:4,分数:2.00) 6.苯巴比妥促进华法林、保泰松、灰黄霉素等药物的代谢属于 (分数:0.50) A. B. C. √ D. 解析: 7.碳酸氢钠促进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的肾排泄属于 (分数:0.50) A. √ B. C. D. 解析: 8.水杨酸、保泰松与华法林合用出现出血倾向属于 (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 9.甲氧氯普胺加速胃排空,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速率属于 (分数:0.50) A. B. C. D. √ 解析: 四、X型题(总题数:13,分数:13.00) 10.药效动力学方面的药物相互作用可以下述哪几种方式改变其药理效应 (分数:1.00) A.受体部位进行竞争√ B.作用于不同受体√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201205

附件 14: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指导原则
一、引言 本指导原则旨为拟进行药物(指新药,包括生物制品)相互作用研 究的申办方提供建议。本指导原则反映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 下简称 SFDA)审评机构的当前认识:即新药的代谢应该在药物研发过程 中进行确定,该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应作为安全性和有效性评 价的一部分进行研究。本指导原则建议的研究方法是基于以下的共识, 即:是否应进行某项特定的试验取决于药物的特征及拟定的适应证。药 物相互作用除了发生在代谢过程中外,也可能发生在吸收、分布和排泄 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报告显示药物相互作用与转运体相关,因此, 它们也是新药开发过程中应该考察的因素之一。药物相互作用还可能改 变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的相互关系。 二、背景 (一)代谢 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所引起预期的和非预期的效应通常与用药 剂量或血药浓度有关,而血药浓度受到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或排泄 的影响。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消除通常通过两种途径:即代谢(常在肝 脏或肠粘膜)和排泄(常在肾和肝脏) 。此外,治疗用蛋白制剂可通过 与细胞表面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然后经由细胞内吞和细胞内的溶酶体 降解进行消除。肝脏消除主要由位于肝细胞内质网的细胞色素 P450 酶 系,但也可经由非 P450 酶系系统,如通过 N-乙酰基和葡萄糖醛酰转移
1

酶完成。许多因素可影响药物在肝脏和肠内的代谢,如疾病、合并用药 (包括中草药) 、甚至食物(如西柚汁)等。虽然这些因素中的大多数 通常可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合并用药往往会突然改变药物的代谢,因 此需要特别关注。如果药物(包括前体药物)代谢成一种或多种活性代 谢物,合并用药对药物代谢的影响就变得更为复杂。这种情况下,药物 /药物前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原形药物的暴露量,还同时 取决于其活性代谢物的暴露量,而活性代谢物的暴露量与其生成、分布 和消除相关。因此,对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应该包括药物的代谢 情况以及该代谢对整个消除过程的贡献大小。基于此,在药物代谢和相 互作用研究中,建立灵敏的、专属性强的药物及其重要代谢产物的测定 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药物相互作用 1.代谢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许多药物的代谢消除(包括大部分通过 P450 酶系的代谢) ,可因合 并用药而受到抑制、激活或诱导。因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代谢的变化会相 当大,可能导致药物或其代谢物在血液或组织中浓度水平以一个数量级 或以上的降低或升高,也可能导致毒性代谢物的生成或毒性原型药物暴 露量水平的升高。这些暴露量水平的较大变化可使一些药物和/或其活 性代谢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特征发生重要的变化。此种变化不仅对于窄 治疗窗(NTR)的药物最为明显,也最容易预期,而且对于非窄治疗窗 (non-NTR)药物有时也可能发生(例如 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 。 代谢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目的是探索新药是否有可能 对已上市的、并可能在医疗诊治中合用的药物的代谢消除产生显著影响。
2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性和争论

药物相互作用的定性和争论 张马忠王珊娟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200001) 药效学相互作用是指两种药物合用时,一种药物对另一药物的血药浓度无明显影响,但可改变后者的药理效应。包括:①改变组织或受体的敏感性:一种药物可使组织或受体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增加;②对受体以外部位的影响:这类相互作用可能与受体无关,如麻醉性镇痛药、乙醇、抗组胺药、抗忧郁药、抗惊厥药可加强催眠药的作用,利尿药、麻醉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心得安能增强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③改变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多发生在作用于心肌、神经肌肉突触传递及肾脏的药物,例如注射琥珀胆碱突然释出的钾可使合用强心甙的病人产生窦性心律失常等。 一、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意义 鉴于下列原因,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临床应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肿瘤和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组合可包括多达4~6种以上的药物。单一用药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为40%~50%,三种以上药物联用时,缓解率可增加到94%~95%;而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如在体外研究中证实药物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心力衰竭、严重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治疗亦常需要2~3种或以上的药物。 2.大部分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其初衷并非出于利用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有益之处,而是由于存在多种药物的适应症。上世纪70年代的统计表明,综合性医院的住院病人平均使用7.9种以上的药物,另外的统计发现,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同时尚收到平均13种以上的额外药物治疗,时至今日,同时使用的药物应该不会减少。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住院病人,20%(最近上升到50%)的老年人同时服用三种或以上的药物。显然以上联合用药治疗并非获得有益的药物间作用,更多情况下产生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有害的,例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与先锋类或利尿酸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可因同时使用西米替丁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可消除胍乙啶的抗高血压作用,等等不易而足。May等发现,50%使用16~20种以上药物的住院病人将会出现需要治疗的不良反应或改变治疗方案,其中的20%可能来源于药物不良的相互作用,在17%~20%的老年非住院病人使用的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然而,对此类联合用药的性质已知的研究较少。 3.在制定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方面,最常参照的是单一污染物在空气或环境中的最低浓度,实际上很少考虑多种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在产生有害物质方面的作用。然而有证据表明,如此的相互作用确实发生而且对人类和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4.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可能受生物学介质(例如生长因子、干扰素、激素、炎性介质、凝血因子等等)间相互作用的控制。这些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合成,胚胎诱导,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急性炎症,休克,免疫反应,激素释放和效应,肾脏的水钠分泌,肌肉分解代谢,气管收缩,血管扩张和血压调节。如此广泛的相互作用对生理和病理效应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发生协同相互作用时,多种因素间的协作导致最大效应,而拮抗相互作用的发生则有助于限制这些病理生理过程的效应范围,这些有益于正常生理活动的调节。 二、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定义 同时或相继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药物时,其中一个药物作用的大小、持续时间甚至性质受另一药物的影响而发生明显改变,药效发生改变的药物称为目标药(object drug),引起这种改变的药物称为相互作用药(interacting drug);药效互相影响的两个药物互为目标药和相互作用药。相互作用通常可描述为协同(synergism)和拮抗(antagonism),广义地说,协同即是共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作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全麻药 筒箭毒碱 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全麻药 胺碘酮

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 巴比妥类 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 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素类 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 抗胆碱药 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乙醚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停用B(Ⅷ)

乙醚 β-阻滞药 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Ⅷ) 氟烷 苯妥英钠 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坏死(Ⅸ) 氟烷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可选择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 阿托品类

临床药理学--第13章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教案首页 第 3 次课授课时间2007 教案完成时间:2007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年级 2004 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 葛金芳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 第13章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临床药理学(第3版)徐叔云主编 基础与临床药理学姚明辉主编

药物不良相互作用手册P.格里芬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了解配伍禁忌的定义及分类 了解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 熟悉药物效应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对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的预防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10分钟 药代动力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25分钟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15分钟 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与药物10分钟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及防治10分钟 总结10分钟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节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在患者用药之前(即药物尚未进入机体以前),药物相互间发生化学或物理性相互作用,使药性发生变化。即一般所称化学配伍禁忌或物理配伍禁忌,故有称之为物理化学性相互作用。 本类相互作用多发生于液体制剂,如在静脉输液中或注射器内即可发生。向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措施。不是任何药物都可以随意加人任何静脉输液中。在静脉输液中加入药物,必需重视可能由于药物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沉淀反应、变色和浑浊,特别是形成的沉淀不明显,易为人们所忽视,注入血管内就能引起意外,这可看作为药物中毒的特殊例子,应力求避免发生。 此外,可发生其中一种药物使另一种药物失效现象,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1.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广义: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外所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在体内由这些变化造成的药理作用改变。(药物体外变化+机体内药理作用变化。) 狭义:是指在体内药物之间所产生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从而使药物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出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药物在机体内药理作用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系指一种药物因受联合应用的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的影响,其原来效应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即包括效应强度的变化(增强或减弱),也可能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无效或中毒)从而影响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 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需长期应用药物维持治疗的病人; 多脏器功能障碍者; (2)药物相互作用可能的三种作用方式 药剂学相互作用——药物配伍变化(物理化学性变化,多在体外) 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效学相互作用 一、药物配伍变化 (一)研究注射剂配伍变化的目的 (二)配伍变化分类: (1)可见配伍变化:溶液混浊、沉淀、结晶及变色。 (2)不可见配伍变化:水解反应、效价下降、聚合变化等 配伍禁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 1)物理配伍禁忌 2)化学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往往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 (三)注射剂配伍变化发生原因 1.沉淀 1)注射液溶媒组成改变:某些注射剂内含非水溶剂,目的是使药物溶解或制剂稳定,若把这类药物加入水溶液中,由于溶媒性质的改变而析出药物产生沉淀: 安定、氯霉素、复方丹参、西地兰、氢化可的松等易出现沉淀、结晶。 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析出氯霉素沉淀。 氢化可的松(乙醇-水等容混合液),必须在稀释时加以注意。 尼莫地平(25%乙醇17%聚乙二醇),应缓慢加入充足输液中,室温不能太低,与乙醇不相溶药物不能配伍,配好后仔细检查有无沉淀析出。 2)电解质的盐析作用:主要是对亲水胶体或蛋白质药物自液体中被脱水或因电解质的影响而凝集析出。 两性霉素B、乳糖酸红霉素、胰岛素、血浆蛋白等与强电解质注射液如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钙剂可析出沉淀。 氟罗沙星、培氯沙星、依诺沙星等,遇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会发生同离子效应析出沉淀,因而禁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 3)pH改变:注射液pH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下,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如5%硫喷妥钠1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由于pH下降产生沉淀。青霉素稳

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人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直播相互作用;Ⅲ竞争血浆蛋白;Ⅳ酶抑作用;Ⅴ酶促作用;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Ⅶ竞争排泌Ⅷ协同或相加;Ⅸ拮抗。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苯妥英钠单胺氧化酶抑制 药 B对其它酶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使A的代谢减慢,作用增强,也可能造成中毒(Ⅳ) 苯妥英钠磺胺药A代谢可为B所阻抑(Ⅳ),B还可使A的游离血浓度升高(Ⅲ),可致中毒 苯妥英钠茶碱(氨茶碱)B代谢加速,半t{1/2}缩短,清除率加快,用药剂量应为原量的1.5~2倍,注意监测(Ⅴ)苯妥英钠乙醇(嗜酒者)A代谢加速(Ⅴ),若因嗜酒而致肝功能受损,A代谢则减缓,注意监测 苯妥英钠叶酸A有抗叶酸作用,可致叶酸缺乏症(Ⅸ),长期用A,应配合用B和维生素B{12} 吩噻嗪类抗组胺(H1)药中枢抑制增强(Ⅷ) 吩噻嗪类乙醇加强中枢抑制(Ⅷ),并抑制B的代谢而延长其作用(Ⅳ) 吩噻嗪类解热止痛药B的作用加强,有体温急剧下降的弊病 氯丙嗪普萘洛尔B代谢受阻,加剧对心血管的抑制,可致严重低血压(Ⅳ) 麻黄碱氨茶碱一般认为有协同的止喘效用,但中药麻黄可使茶碱的体液浓度降低,两药联用毒性增大,此配伍的合理性特定 β-阻滞药强心甙B可减轻A对心的抑制,但并用也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应慎用 β-阻滞药胰岛素、口服降糖 药 非选择型β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阻抑肝糖的代偿性分解,而延长B类药物引起的低血 糖过程,并可掩盖心搏加快和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有相当的危险性。心脏选择型β-阻 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的前一作用不明显,但也掩盖低血糖症状 普萘洛尔氨茶碱糖降低作用,但A有诱发哮喘的可能 普萘洛尔, 美托洛尔 利多卡因B的清除减慢,血浓度上升、加重对心脏的抑制 普萘洛尔维拉帕米两者均有钙通道阻滞作用,均对心脏抑制。并用时,此种效应加强,可引起心脏骤停。普萘洛尔的效应持续期长,在用A后的两周内不可用B 普萘洛尔硝苯地平联合应用可加强降压效果,但要警惕血压过低和心力衰竭(Ⅷ) 普萘洛尔氢氧化铝A的血药峰浓度和AUC均降低,应分开服用 胺碘酮β-阻滞药加重心脏抑制,可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引起心跳骤停(Ⅷ) 胺碘酮地高辛B的血浓度可因A抑制甲状腺活动减慢肝代谢而显著提高,可出现毒性反应(Ⅳ)

药物相互作用一览1

说明 1.本表列举了一些常见药物的相互作用 2.联合用药栏中分A、B两个小栏,即A药与B药合并给予(包括同时或先后,通过相同途径或不同途径给予A、B两种或两类药)。 3.相互作用栏包括合用后药物作用(包括疗效和副人用)所起的变化。本栏说明后附有括号,其中的数字记号系表示所发生的相互作用的类型: Ⅰ促进胃肠蠕动而引起的相互作用; Ⅱ减弱胃肠蠕动而引直播相互作用; Ⅲ竞争血浆蛋白; Ⅳ酶抑作用; Ⅴ酶促作用; Ⅵ尿液pH改变而引起药物重吸收的变化 Ⅶ竞争排泌 Ⅷ协同或相加; Ⅸ拮抗。 此外,尚有一些不属于上面九类或作用机制不够明确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栏亦包括对相互作用提出处理意见的内容。 联合用药 相互作用 A B 吸入性全麻 药 筒箭毒碱吸入性全麻药(除氧化亚氮外)均能增强B的肌松作用 吸入性全麻 药 胺碘酮可致低血压和房室阻滞 乙醚巴比妥类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应减少A的用量(Ⅷ) 乙醚氨基糖甙类或多粘菌素类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加强,有引起呼吸麻痹的危险,避免并用(Ⅷ) 乙醚抗胆碱药B可克服A引起的呼吸道分泌增多、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 乙醚单胺氧化酶抑制药B可能加强A的作用,引起呼吸抑制,应在术前两周内停用B(Ⅷ) 乙醚β-阻滞药心脏抑制加重,心博量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应避免合用(Ⅷ) 氟烷苯妥英钠A有强力的酶抑作用,并用肝毒性增强,甚至可引起肝坏死(Ⅸ) 氟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妥 A使心肌对B的反应性增强,易诱发心律失常(如需用升压药, 可选择用甲氧明、美芬丁胺) 氟烷阿托品类B可减轻A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因此常用为术前用药(Ⅸ)甲氧氟烷氨基糖甙类神经肌肉阻滞加强,可引起呼吸肌麻痹,禁忌合用(Ⅷ)甲氧氟烷四环素类加重肾损害

浅析药物的相互作用

浅析药物的相互作用 吕晓莉 张文锐 [摘要] 临床应用药物时,除应了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用途外,还有必要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掌握药物使用的规律,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避免引起不良反应。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医疗经验,阐述了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的意义、分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药物;相互作用;意义;分类;原则 药物应用后在体内产生的作用(效应)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例如药物的剂量、制剂、给药途径、联合应用、病人的生理 因素、病理状态等,都可影响药物的作用,不仅影响药物作用的强 度,有时还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另外,两种或多种药物,不论 通过什么途径给予(相同或不同的途径,同时或先后),只要在体 内起联合的效应,那就是产生了药物相互作用。当多种药物联合 应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 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可出现一些奇特的不 良反应,危害用药者。因此,必须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问题。 药物相互作用,即药物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药 物改变了同时服用的另一种药物的效应。其结果是一种药物的效 应加强或削弱,也可能导致两种药物的效应同时加强或削弱。 药物相互作用很常见,有的病人服药后病情更加恶化,有些 人服了一些药后,出现了不良的反应,都有可能是药物之间的相 互作用引起的。非处方药中的复方制剂,都是选择作用彼此增强、 相互抵销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原则配伍组成。现代治疗很少使用 单一药物、几乎都是少则2~3种,多则6~7种同时应用,难免发生 药物相互作用。如近几年来,许多抗过敏药如特非那定、阿司咪唑 等,与咪唑类抗真菌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并用后发 生严重的心脏毒性,少数人甚至致死。 因此,研究药物的相互作用、科学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1 合理用药的意义 1.1 临床应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肿瘤和 严重感染时,联合用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组合可包括多 达4~6种以上的药物。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如在体外研究中证实 药物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大大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心力衰竭、严重 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治疗亦常需要2~3种或以上的药物。 1.2 大部分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其初衷并非出于利用 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有益之处,而是由于存在多种药物的适应证。 统计表明,综合性医院的住院病人平均使用7.9种以上的药物。另 外的统计发现,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同时尚收到平均13种 以上的额外药物治疗。显然联合用药治疗并非获得有益的药物间 作用,更多情况下产生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有害的。例如氨基甙类 抗生素与先锋类或利尿酸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三环类抗 抑郁药可消除胍乙啶的抗高血压作用。然而,对此类联合用药的 性质已知的研究较少[1]。 1.3 在制定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方面,最常参照的是单一 污染物在空气或环境中的最低浓度,实际上很少考虑多种污染物 之间相互作用在产生有害物质方面的作用。 1.4 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可能受生物学介质(例如生长因 子、干扰素、激素、炎性介质、凝血因子等等)间相互作用的控制。 这些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和合成,胚胎诱导,血小板激活和血 栓形成,急性炎症,休克,免疫反应,激素释放和效应,血管扩张和 血压调节。如此广泛的相互作用对生理和病理效应具有相当重要 的意义,发生协同相互作用时,多种因素间的协作导致最大效应, 而拮抗相互作用的发生则有助于限制这些病理生理过程的效应 范围,这些有益于正常生理活动的调节。 2 药物的相互作用 2.1 具体地说,药物的相互作用,有以下3类。 2.1.1 药剂学的相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制剂可以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反应, 可以产生沉淀。例如2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pH约为9.5~11)与 10%的葡萄糖注射液(pH约为3.2~5.5)混合后,pH值改变,可使 磺胺嘧啶结晶析出,进入微血管后可引起栓塞,导致周围循环衰 竭。 2.1.2 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 2.1.2.1 影响药物的吸收 口服地高辛以后,部分药物可 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无强心作用的双氢地高辛和双氢地 高辛甙元,但口服红霉素等药物后可抑制肠道里这些细菌的转化 作用,使地高辛的转化减少,在肠道里的吸收增加,血浓度升高, 可引起中毒。 2.1.2.2 影响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不同的药物与血浆蛋白 的结合力不同。当两种药物合用时,结合力强的药物可把结合力 弱的药物置换出来,使后者游离型的药物浓度增加,引起不良反 应。例如磺胺类、水杨酸类药物保泰松、可以置换甲苯磺丁脲等口 服降血糖药,引起低血糖反应等。 2.1.2.3 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 不少药物在反复应用时可 使微粒体酶的活性增加,使其它药物的代谢加速,药效减弱。也有 些药物能抑制微粒体酶的活性,使其它药物的代谢减慢,导致血 浓度升高,引起不良反应,使如胺碘酮可使奎尼丁、普鲁卡因的血 浓度升高等。 2.1.2.4 影响肾脏的排泄 肾小管的分泌是一个主动转运 过程,要通过特殊的转运载体,包括酸性药物载体和碱性药物载 体。当两种酸性药物(或碱性药物)合用时,可相互竞争酸性(或碱 性)载体,竞争力弱的由肾小管分泌途径排出的就少,可以引起一 些不良反应,例如痛风病人合用丙磺舒和消炎痛,后者的不良反 应发生率可明显增加[2]。 作者单位: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医院药剂科 (吕晓莉)130000 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 (张文锐)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1.32.103

药物相互作用定性和争

药物相互作用定性和争 一、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意义 鉴于下列原因,研究药物相互作用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临床应用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一药物。肿瘤和严重感染时, 联合用药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常用组合可包括多达4~6种以上的药物。单一用药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缓解率为40%~50%,三种以上药物联用时,缓解率可增加到94%~95%;而抗生素联合应用时,如在体外研 究中证实药物间具有协同作用,能大大提升患者的治愈率;心力衰竭、 严重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的治疗亦常需要2~3种或以上的药物。 2.绝大多数患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其初衷并非出于利用药物间相互 作用的有益之处,而是因为存有多种药物的适合症。上世纪70年代的 统计表明,综合性医院的住院病人平均使用7.9种以上的药物,另外的 统计发现,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同时尚收到平均13种以上的额外 药物治疗,时至今日,同时使用的药物应该不会减少。这种现象不但局 限于住院病人,20%(最近上升到50%)的老年人同时服用三种或以上的药物。显然以上联合用药治疗并非获得有益的药物间作用,更多情况下产 生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有害的,例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与先锋类或利尿酸合用,肾毒性和耳毒性增加,华法令的抗凝效果可因同时使用西米替丁增加,三环类抗抑郁药可消除胍乙啶的抗高血压作用,等等不易而足。May 等发现,50%使用16~20种以上药物的住院病人将会出现需要治疗的不 良反应或改变治疗方案,其中的20%可能来源于药物不良的相互作用,在17%~20%的老年非住院病人使用的药物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不过,对此 类联合用药的性质已知的研究较少。 3.在制定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方面,最常参照的是单一污染物在空气 或环境中的最低浓度,实际上很少考虑多种污染物之间相互作用在产生 有害物质方面的作用。不过有证据表明,如此的相互作用确实发生而且 对人类和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1.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 广义: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外所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在体内由这些变化造成的药理作用改变。(药物体外变化+机体内药理作用变化。) 狭义:是指在体内药物之间所产生的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的改变,从而使药物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出现增强或减弱的现象。(药物在机体内药理作用变化。) 药物相互作用:系指一种药物因受联合应用的其他药物、食物或饮料的影响,其原来效应发生的变化。这种变化即包括效应强度的变化(增强或减弱),也可能发生作用性质的变化(无效或中毒)从而影响药物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药物相互作用的高风险人群 患各种慢性疾病的老年人; 需长期应用药物维持治疗的病人; 多脏器功能障碍者; (2)药物相互作用可能的三种作用方式 药剂学相互作用——药物配伍变化(物理化学性变化,多在体外)

药动学相互作用 药效学相互作用 一、药物配伍变化 (一)研究注射剂配伍变化的目的 (二)配伍变化分类: (1)可见配伍变化:溶液混浊、沉淀、结晶及变色。 (2)不可见配伍变化:水解反应、效价下降、聚合变化等 配伍禁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不利于生产、应用和治疗的配伍变化。 1)物理配伍禁忌 2)化学配伍禁忌 配伍禁忌往往是物理与化学的因素的相互影响而造成的。 (三)注射剂配伍变化发生原因 1.沉淀 1)注射液溶媒组成改变:某些注射剂内含非水溶剂,目的是使药物溶解或制剂稳定,若把这类药物加入水溶液中,由于溶媒性质的改变而析出药物产生沉淀: 安定、氯霉素、复方丹参、西地兰、氢化可

的松等易出现沉淀、结晶。 氯霉素注射液(含乙醇、甘油等)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析出氯霉素沉淀。 氢化可的松(乙醇-水等容混合液),必须在稀释时加以注意。 尼莫地平(25%乙醇17%聚乙二醇),应缓慢加入充足输液中,室温不能太低,与乙醇不相溶药物不能配伍,配好后仔细检查有无沉淀析出。 2)电解质的盐析作用:主要是对亲水胶体或蛋白质药物自液体中被脱水或因电解质的影响而凝集析出。 两性霉素B、乳糖酸红霉素、胰岛素、血浆蛋白等与强电解质注射液如氯化钠、氯化钾、乳酸钠、钙剂可析出沉淀。 氟罗沙星、培氯沙星、依诺沙星等,遇强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钾会发生同离子效应析出沉淀,因而禁与含氯离子的溶液配伍。 3)pH改变:注射液pH值是一个重要因素,在不适当的pH下,有些药物会产生沉淀或加速分解:如5%硫喷妥钠10ml加入5%葡萄糖500ml 中,由于pH下降产生沉淀。青霉素稳定的PH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