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地理著作(DOC)

清代地理著作(DOC)
清代地理著作(DOC)

第四章清代考据学派的地名学成就

第一节总论

清代的考据学肇源于清初,因反对明末“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空疏学风而逐渐形成,至乾隆(1736年~1795年)、嘉庆(1796年~1820年)年间达到鼎盛并占据了学术思想的主导地位,故有“乾嘉学派”之称。考据学派并非仅指乾、嘉时期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群,而是从该学派的奠基、形成、鼎盛以至衰落的全过程来衡量,包括了自清初始、一直延续到清末乃至民国初年的考据学家。

考据学派对我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总结性整理,使丰富的文化遗产赖以保存,并为后人阅读、重新整理提供了方便;他们的治学态度踏实,治学方法严谨,强调无征不信,引证务求广博,主张“无一字无出处、无一事无来历”,开近代实证学风之先河。

清儒研治地名,主要为解经、读史服务,故有关地名研究的著作主要集中在经、史二部,而子、集二部中少见。今据《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统计,仅经部有关地名的著作即有27种112卷,史部有关地名的专门著作更是多达68种872卷以上,详见下表:

表4-1:清儒地名研究著作目录

资料来源:章钰、吴士鉴、朱师辙编《清史稿·艺文志》和武作成编《清史稿艺文志补编》。

表中所列,尚未包括《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失收的徐善《春秋地名考》(14卷)、程廷祚《春秋地名辨异》(3卷)、丁寿征《春秋异地同名考》(1卷)、王士濂《周末列国有今郡县考补》(1卷)、吕调阳《郡经释地》(6卷)、

《古史释地》(3卷)、朱为弼《汉书地理志考证》(1卷)、毛昌杰《续汉书郡国志释略》(1卷)、张穆《延昌地形志》(20卷)、胡孔福《南北朝侨置州郡考》(不分卷)、吴兰修《南汉地理志》(1卷)等书在内,也未列入徐松《西域水道记》(5卷)、张穆《蒙古游牧记》(16卷)、何秋涛《朔方备乘》(85卷)、徐继畬《瀛寰志略》(10卷)、魏源《海国图志》(100卷)等历史地理名著,内含地名考证篇章的著作如顾炎武《日知录》、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钱大昕《廿二史考异》、顾栋高《春秋大事表·列国地名考异》、谢启昆《西魏书·地域考》、汪士铎《南北史补志·地理志》等也没有包括在内。所以说,清儒研究地名的专门著作在一百部以上、卷数超过一千,那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些有关地名研究的著作中,既有对传世正史《地理志》的考订,也有对正史所缺地理志的续补;既有校注、集注、补注,也有考释、释地、考实,又有志疑、考辨、疏证,还有补正、纠谬;其中“考订校补历代正史《地理志》是有清一代学者对于地理沿革学的最大贡献” 。作者队伍中,既有考据学派的汉学大师顾炎武、全祖望、阎若璩、胡渭、戴震、钱大昕、洪亮吉、杨守敬,又有像江永、焦循、高士奇、沈钦韩、汪士铎、李兆洛、刘文淇、徐松、陈澧这样的经学家和史学家,还有学识过人而以前较少为人所注意的吴卓信、施世杰.等。

至于考据学派在地名研究方面所做的单篇论文,数量到底有多少,目前尚难以有一个准确的估计。清人文集多至上千种,散藏全国各地,内含多少地名考证内容也无人作过普查。不过,1935年时,王重民先生等以428种清代学者的文集为基础编成了《清代文集篇目分类索引》一书(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当时谭其骧先生曾协助王重民先生编排了地理类的篇目。书中的“学术文之部·史部地理类”一目,曾以《清代学者地理论文目录》为题发表于《禹贡》半月刊第三卷第8、9、12期和第四卷第3、5、11、12期上。五十多年之后,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一部近三百万字学术资料集───《清人文集地理类汇编》编集完成,并于1986~1990年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分七册陆续出版。该书收录清人文集三百多部,地理类文章虽不能说已一网打尽,但主要的、重要的论文均已包括在内,因而是迄今为止收录清人地理类论文最为全面的一种资料集。

笔者根据这部学术资料集,统计出清朝学者关于地名考证的论文共有341篇,其中篇名称“考”的有223篇、称“辨”的有55篇、称“释”的有23篇、称“说”的有19篇、称“解”和“论”的各有9篇、称“证”有的3篇。这341篇地名考证论文由119位作者撰写,其中汪之昌所作最多,达26篇;其次是张澍,作23篇;以下从多到少依次的是:吴承志作21篇、王国维作14篇、王舟瑶作12篇、杨守敬作11篇、沈垚作9篇,全祖望、程瑶田、汪士铎三人各作7篇,莫与俦、庄有可、陈汉章、邹汉勋四人各作6篇,段玉裁、洪颐煊、王棻三人各作5篇。以上17位作者共作176篇,占总数341篇的51.6%。其余一百余位作者平均个人所作不到两篇。作者队伍中,少数以治舆地之学而闻名,而大多数都是经学家、史学家乃至小学家,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里所解决的地名问题,客观上组成了清代地名学成绩的一部分。

如果将这341篇论文以其研究的地名所在省份来划分,则整体分布大致均匀,说明清代学者研究地名关注到了全国各地的状况,如内地十八省中除福建、广东、广西、云南之外,涉及其余14省地名的均在10篇以上,而考证伊犁将军辖区之内地名的也达到了12篇。由于作者队伍中以江南学者居多,而相当一部

分江南学者又曾在京师任过各种职位,因而研究浙江、江苏、安徽、直隶四省地名的论文最多,分别达到了30篇、20篇、19篇和19篇。详细情况参见下表:

表4-2清人地名考证论文的分省统计

清代学者有关地名考证论文的断代分布则极为不均,有时代愈往后、地名考证论文愈少的趋势。223篇“考”中,考证先秦、秦、汉地名的有145篇,占65%;78篇“辨”、“释”中,研究先秦、秦汉地名的有54篇,占到69%;其它40篇论文中,对先秦、秦、汉地名作出解、说、论、证的达33篇,更占到了82.5%。汉代以下各朝地名的研究在考据学家心目中不占主导地位。详见下表:

表4-3 清儒地名考证论文的断代分布

由此可见,清代学者考证地名所涉及的论题非常广泛,论地域则关注到了全国各地状况,论时代则偏重于先秦、秦汉,举凡郡县通名的起源、秦郡郡目、西汉郡县邑道、历代山川泽薮、五岳变迁、燕云失地,大到全国政区地名的置废分合,小到一州一县、一堡一亭,均在他们考证的范围之内。

钱大昕的族子钱坫,曾对历史地名研究的方法作过总结,他说:“论注之体,要在先核故实,并发新义,轮广之术尤为最宜。约举大纲,盖有八焉。一曰考故城:杜预注《春秋》、郦元注《水经》,每详遗迹,而注《水经》按引京相璠《列国地名》、阚骃《十三州志》,采择尤精;又《通典》、《括地志》、《史记正义》、《后汉书注》、《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等书所载故县,当备录也。二曰考水道:凡志云某水出某山、入某水,当以注《水经》条证之。或有互异、改流,必据辨也。三曰考山经:郡县每多改易,水道历有迁移,惟山则确乎不拔。然古者水无定形,山无定名。水无定形而有定名,山无定名而有定形,当以无定者证有定、有定者证无定。彼此各证,庶得其实。凡志云在某县南、某县北,必以本朝见在府厅州县核表也。四曰遵时制:县、道地址,亦以见在府厅州县核表也。五曰正字音:凡服虔、应劭、韦昭、苏林、如淳、孟康、晋灼、郑德、包恺、伏俨、蔡谟诸人音读,皆相传旧说,当具载也。六曰改刊误:凡传刻讹谬相沿、脱落,必校正补足也。七曰破谬悠:凡颜籀所妄注、妄改、妄音之处,必尽削使勿存,庶后人不疑惑也。八曰阙疑閟:凡所不知,难求他助,则阙之也。究此八义,乃无悖班氏之旨”。

在钱坫论述的这八条原则中,前四条是说要将古地名方位有根有据地落到实处,第五条是关于地名正音,第六、七两条是纠正前人在地名研究方面的失误,第八条则体现了做学问求实的精神。这八条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考据学派考证历史地名所遵循的基本方法。

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问题:人类生产活动及其空间格局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类生产活动的空间差异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而人类经济发展的地域格局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经济空间组织,是人地相互作用在空间上的反映。 一、人类文化活动的地域格局 人类文明包括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经济或者说财富属于物质的文明,但是对于经济发展目的和方式的认识,对于财富的管理和分配的认识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人口政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国际标准方面存在着差异,有许多方面来自于文化的差异。 二、人口发展的地域格局与城市化 人口规模是世界经济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人口的增长与人类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供养能力相联系,也是人地关系不断发展的产物。 人口分布遵循的是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中主要受制于社会经济规律。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是热量,水分和地形。当人口分布在克服恶劣自然条件下必须付出很高的成本(用于克服严寒的气候和干旱,用于平整土地等)的地方,人口分布稀少,反之密集。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或者地区具有很强的克服不利自然条件的能力,也会形成密集的人口。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旧大陆”的亚洲、欧洲和非洲,其中又以亚洲的人口密度最大。 人口增长有阶段性的“过渡”规律,总体来说,供养能力的提高会带来人口增长的加快,而当供养能力进一步提高,人类对人口数

量的增长会产生控制,即控制能力的提高,此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将放慢。可以从“费用、效用”角度来加以理解。当人口的生产成本(即用于生育、居住、食物、教育、卫生、娱乐乃至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费用)低下,而他们所能产生的效益(效用,即劳动收入)高于上述费用时,人口有加快增长的要求;反之就有放慢速度的要求。从“恩格尔系数”的内涵出发,人口需求的层次应该是不断上升的,也就是人口的“费用”是不断增加的。愈是经济发达,人口消费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与总支出的比值)就愈低。因此一方面看到我国城市人口和发达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是另一方面一些贫困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却遇到很多困难的现象。这也就是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世界人口的区域增长可以分为三个类型:①高出生与高死亡并存,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②高出生但是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③低出生、低死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第一种情况是历史上全世界人口增长的共同现象,原因是人类的供养能力和克服灾害与疾病的能力低下;第二种情况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即人类的供养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也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第三种情况出现在发达国家,表明人们在控制自己的增长。 城市是人类最适宜的居住地。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可以为各国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城市在住宅、公共设施(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等)、信息传播、卫生、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优先发展可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城市居民在人际交往和避免自然灾害等方面的条件也要大大优于农村。无论是传统的工业经济

中图版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归纳整理 第一章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含义: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既可以是风景的、文物的,也可以是风俗民情的。 2.旅游资源的内涵: (1)直接用于欣赏、消遣(不包括服务设施)。(2)能被旅游业开发利用。(3)能产生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3.旅游资源的特性: (1)多样性 ①内容上:既有自然又有人文;既有景观又有文化;既有古迹又有现代;既有实物又有体验。 ②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各具地方特色。 ③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④组成上:多要素相互组合。 ⑤价值上:美学价值(形式美、朦胧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音美)、艺术欣赏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 (2)独特性 (3)变异性 (4)观赏性 4.旅游资源的两种基本类型: (1)自然旅游资源:自然赋予的,能使人们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或物象的组合。 (2)人文旅游资源:古今人类社会活动、文化、艺术和科学创造的载体和轨迹。 5.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1)世界遗产可分为三类: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 (2)中国已有37处世界遗产(截止到2008年底)。 文化遗产:除教材上长城等24处,新增了2处:开平碉楼、福建土楼(共26处) 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形地貌奇观、江西上饶三清山(7处)文化与自然遗产:泰山、黄山、峨眉—乐山大佛、武夷山(4处)

此外,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古琴 (4)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世界遗产本身都有一段漫长的历史,不仅有它的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还有它的美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5)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中国的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认识和研究它的价值十分必要,一方面可提高和深化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主动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提高旅游业管理者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对世界遗产,不能只从经济上去考虑它的旅游价值,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对它的保护。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态度,可概括为“三个负责”:(1)对历史负责,对创造人类高度价值和文明的祖先负责;(2)对当代人负责,不仅是中国人,也包括全世界人民;(3)对未来负责,要把它完整地交给子孙后代。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1)了解景观特点 旅游者应事先对所要游览的景观有所了解,尤其是了解人文景观设计者的美学构思,以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如: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的太湖石、日月同辉。 (2)精选观赏点位

中国历代重要作家及其作品

中国历代重要作家作品 一、先秦时期作家(原始社会——公元前221年) 《山海经》:古代神话,如《夸父逐日》。 《淮南子》:古代神话,如《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 《诗经》:共305篇,分“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风:十五国风,共160篇。如《关雎》《蒹葭》《木瓜》《氓》《君子于役》;雅:大雅、小雅,共105篇。如《绵》《生民》;颂:鲁颂、商颂、周颂,共40篇。如《噫嘻》《丰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曾整理《诗经》《春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作品,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共二十篇。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孟子》一书的思想核心是“仁义”,共七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 墨子:名翟,春秋时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政治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现存五十三篇,部分为墨子自著,其余出自其弟子及后学者之手,《公输》选自《墨子》。 孙子:名武,春秋时齐国人,军事家著有《孙子》十三篇,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一书共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其代表作品是《逍遥游》。《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选自《庄子》。 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老子有两个可能的身分,一是老聃,一是老莱子。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荀子:著《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年赵国人。全书32篇,如《劝学》《天论》。 韩非:著《韩非子》。韩非,战国韩人,全书共55篇,如《五蠹》《说难》,《智子疑邻》选自《说难》。 列子:列子即列御寇,《列子》共八篇,相传为战国列御寇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旨意大致归同于老庄。《愚公移山》选自《列子》。 屈原:名平,子原,战国时楚国人,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用楚地民歌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又称“骚体”)。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左传》:(叙述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27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67年的事),编年.. 体史书...,传为左丘明...所作。其著名篇目有《郑伯克段于鄢》《齐伐楚盟于昭陵》《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崤之战》《晋灵公不君》《吕相绝秦》。

第一章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第一单元 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导言 考什么?——各论比例高,功能主治。 如何讲?——突出重点,引导学习。 如何学?——抓住重点,博闻强记。 总论 中药和中药学的概念: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中药的认识和应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其品种繁多,发展至今已达12800余种。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 重点解析 《神农本草经》 《本草经集注》 《新修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拾遗》 《中华本草》 作者、药物数量、成书年代、学术贡献。 1.《神农本草经》 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 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著,南北朝,载药730种。 在《本经》基础上,补充了大量药物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诸病通用药”、“服药食忌”等。 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等。 系统、全面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内容,反映了魏晋南北朝的主要药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 达

著作的编写模式。 3.《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为隋唐时期唐代的本草代表作。书成于公元659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并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比欧洲纽伦堡药典《科德药方书》早887年。 以《本草经集注》为祖本,继承并多有创新,新增药物120种,共850种;书中除本草正文外,还增加了图谱,并附以文字说明,开创了图文对照法 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 4.《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简称《证类本草》,为宋金元时期宋代的本草代表作。唐慎微,在《嘉祐本草》、《图经本草》的基 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编写此 书。 书稿初成于公元1082年,定稿于公元1108年以前。全书共30卷,载药1746种,附方3000余首。 5.《本草纲目》 公元1578年,共五十二卷,卷首附图1100余幅,载药1892种。 自然属性,分为十六部,六十类,不分三品。 该书不仅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之大成,将本草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世界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举世 公认的卓越贡献。 思考:为何称为“纲目”。 6.《本草纲目拾遗》 简称《纲目拾遗》,为清代本草代表作。作者:赵学敏。 专为补遗、正误《本草纲目》而作,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716种; 总结了16~18世纪本草学发展的新成就,而且还保存了大量今已散佚的方药书籍的部分内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文献价值。 7.《中华本草》 当代本草代表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前30卷为中药,8980种。 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和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态、特征与布局 一、知识讲解 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城市的主要职能。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与高坡和文化区相连。低级住宅区布局在内城,与工业区相连。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分布。该区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因该区人流货流量大,所以一般布局交通通达度好的交通干线两侧、市中心、街角路口。 工业区:呈现沿着交通干线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的趋势。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降低对城市的污染,布局在交通干线的两侧,方便进出原料和产品。 二、例题分析 兰新高铁(图一)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图二)。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列关于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甲地修地下隧道,乙地修“地上隧道”②甲地修“地上隧道”,乙地修地下隧道 ③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低温④图二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强风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 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A. 物流 B. 商务 C. 工业 D. 园艺 【答案】1. C 2. B

【解析】 1.一般而言,地上隧道修建在大风区,地下隧道修建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根据图示,甲地位于山间谷地,地势平坦,但甲地两侧为山地,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大,这就需要建设地上隧道以防风。乙地需要穿过祁连山脉,地势起伏大,需要修建地下隧道。据此分析①错②对。地上隧道只需要单层就可以防风,材料中描述双层的作用是为了克服另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当地纬度较高,且离冷空气源地较近,冬季寒冷,正如我国东北等地民居双层玻璃为防寒一样,这里的双层主要目的最可能是为了防冬季的严寒,故③对④错。根据以上分析本题选C。 2.高铁客运站是以旅客集散为主,高铁站核心区域人流较多,具有交通优势,也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地价也相对较高,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商业活动,选项中,只有B项商务属于商业活动,选B。高铁以客运为主,货运量小不适合布局物流产业,A错误;工业一般布局在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不会占据地铁的核心区域;园艺业分布在市郊,也不会在地铁的核心区域。也就是说工业与园艺所需要的区位因素均与高铁核心区域无较大关联,据此分析选B。 三、跟踪训练 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1~2题。 1.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A.客货物流区B.高新技术区C.旅游度假区D.金融商业区 答案:B点拨:N地临近大学城和科研所,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 2.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答案:A点拨:大型零售企业应该选择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市场地区,①处位于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3旅游地理 [考纲原文]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4.旅游与区域发展。 高考题组一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与欣赏 1.(2013·天津文综)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0 / 1 图1图2黄山云海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1)游客怎样才能观赏到图2所示的黄山云海?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观景时,导游要求游客站在观景台上,除了方便观景,还有什么原因? 答案(1)选择合适的位置(站在高处俯视);选择合适的时机。(若回答具体时间,合理即可) (2)保障游客安全。 解析(1)黄山云海是一种远景阔景,在高处俯视才能获得好的观赏效果,另外,云海景观夏季出 现较多,要选择合适的观景时机。(2)观景台除了有较好的观景角度外,还能保证游客安全。 2.(·江苏地理)2011年6月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是杭州西湖主要景点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 / 2 (1)西湖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赏三潭印月、雷峰夕照、苏堤春晓景点的最佳做法是________。 a.置身其中,近而观之b.适当距离仰视 c.在较高位置俯视d.把握观赏时机 答案(1)数量多种类多品质高(或价值高、知名度高)组合好(任答3项)(2)d 解析(1)西湖发展旅游的优势需要调动答题基本模板:景区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景观或景点 的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旅游容量条件;旅游客源市场条件等。然后从图中获取信息进行具体的分 析。(2)三潭印月需要选择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观赏,雷峰夕照显然需要夕阳西下时观赏,苏堤 春晓需要春季观赏才行,因此三者观赏的最佳做法是把握观赏时机。 高考题组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规划 3.(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版本目录学》复习辅导

《版本目录学》 一、简答与论述 1、文献学的范围与学习目的。 2、总结古代学者在目录编著方面积累的经验 古人编各类图书目录著作,其部居类次不同,内容繁简互异,著录体制有别,他们的长期实践,探索和开拓为后人积累了宝贵经验(1)区分类例以著录图书,使不同性质的典籍得以分门别类加以记录,各具学科体系,条理分明。(2)撰写提要或称解题,阐述著作宗旨,概括一书内容要点。(3)写作叙录,传录记述作者生平,说明学术授受源流。(4)著录版本,印记,题跋,以论辩版刻源流,版本真伪,典籍聚散。 3、中国古典图书分类法的演变。 答:西汉末期刘歆在刘向基础上进一步对宫廷藏书分类编目,著成《七略》,其将图书分为六大类,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西晋荀叙《中经新薄》以甲乙丙丁四部分类记录图书,其中甲部记六艺及小学,相当于后来的经部;乙部记古诸子家,近时子家,兵书,兵家,术数,相当于后来的子部;丙部记史记旧事,皇览,杂事,相当于后来的史部;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东晋李充编《晋元帝四部总目》沿袭了四部分类法,但将原乙丙两部的内容互换。唐修《隋书·经籍志》采用四部分类法著录图书,并正式以经史子集取代甲乙丙丁来命名四部。 4、刘向、刘歆在整理历史文献方面的功绩。 答:其一,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直为后人所使用和不断完善,成为如今整理文献的基本模式。其二,创造性地编撰了《别录》。它作为各类文献的叙录,是提要式的内容简介,后世的著作前的序文当是源于《别录》的。《别录》是我国书目提要之始祖。其三,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尽管它在分类上采用的标准不一,也有失当之处,但后代编辑书目的原则、体例、方法,都是在《七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为什么说《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学的编纂方法上总结发展了历代目录学家的经验,真正树立目录学的规模和体系。 答:全书结构整齐、系统连贯,其部有总序、类有小序、类后有跋语、予目下有案语,使全书结构整齐、系统连贯,并且每书都有提要。这正合乎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其次,《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编排科学,对后世影响很大。此书刊布之前,各种目录尤其是私撰目录的分类编排紊乱,《四库全书总目》则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图书四部分类法,四部之下又列类,类之中又有子目,这样的三级(有的是四级)分类法科学明晰,后人在目录分类的类目上和每目所著录的书籍的编排上,很快就以此为典范。再次,在编写提要的方式、方法上,《四库全书总目》总结并折衷了刘向以来、特别是宋代公私藏书目录编写提要的方式和方法,也汲取了清代一些校书家写题跋记的方法和形式,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既能反映图书的版本、内容、文字、著作事迹,又特别结合当时政治需要,宣传封建思想的提要形式。所以说,《四库全书总目》在编撰方法上树立了目录学的规模。 6、纸质文献在装潢形制上的变化。 7、简述“善本”的含义。 8、什么是二次文献(检索性工具书)和三次文献(参考性工具书)? 答: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并按一定方法组织编排加以报道的文献,是查找一次文献的工具,故也检索性文献,如目录、索引、文摘等。这些都是对数量庞大而分散的一次文献进行筛选、压缩和组织编排的成果,是从事情报加工与研究的重要步骤。 9、列举四部常用大型古籍丛书。 10、将下列几种目录按其编制体例的异同分成三类,并评述各类体例的特点。

葱白--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葱白(《本经》) 葱白为百合科植物葱近根部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功效发汗解表、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临床鲜用,名称葱白。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可作汤,主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 《日华子本草》:治天行时疾,头痛热狂,通大小肠,霍乱转筋,及贲豚气,脚气,心腹痛,目眩,及止心迷闷。 《开宝本草》: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精,杀百药毒。 《药性赋》:味辛,性温,无毒。升也,阳也。其用有二:散伤风阳明头痛之邪,主伤寒阳明下痢之苦。 《汤液本草》:气温,味辛,无毒。 入手太阴经,足阳明经。 《液》云:以通上下之阳也。《活人书》伤寒头痛如破,连须葱白汤主之。 《心》云:通阳气,辛而甘,气厚味薄,阳也。发散风邪。 《本草》云:葱实,主明目,补中不足。其茎白,平。可作汤,主伤寒寒热,出汗中风,面目肿。伤寒骨肉痛,喉痹不通,安胎归目,除肝邪气。安中,利五脏,益目精,杀百药毒。葱根:主伤寒头痛。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葱白之辛,以通阳气。 《本草纲目》:葱乃释家五荤之一。生辛散,熟甘温,外实中空,肺之菜也,肺病宜食之。肺主气,外应皮毛,其合阳明,故所治之症多属太阴、阳明,皆取其发散通气之功,通气故能解毒及理血病。气者,血之帅也,气通则血活矣。金疮磕损,折伤血出,疼痛不止者,《百一方》,用葱白砂糖等分研封之,痛立止,更无瘢痕也。又葱吹盐入玉茎内,治小便不通及转脬危急者极有捷效。余常用治数人得验。 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痈,利耳鸣。金疮折伤血出,用葱白连叶煨热,或锅

浅谈山水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拓扑分析

94 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09/2010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0)09-0094-03 摘 要 该文采用以GIS为平台的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分析方法,对利川市在1986年、1999年、2009年三个时间段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其周围自然山水格局所构成的图底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空间句法参数,总结发展规律。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空间句法 山水格局 利川市 Abstract Top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urban space syntax. Contrast the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in Shan-Shui situation of Lichuan in 1986, 1999 and 2009.Analyse the fi gure-ground relationship, and give a summary of urban development.Key words Urban morphology, Space syntax, Shanshui situation, Lichuan 1 山水格局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自古以来,人们在城市选址及建设中都非常重视城市与城市周边的山水格局,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口的增加,城市在不断扩张的同时不得不面对城市发展与周边自然山水地貌相互影响的问题,而物质层面上的接触与碰撞必然导致精神层面上对城市景观审美的不同感知。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山水格局下的城市发展进程就存在两方面结果:一是城市发展与自然山水环境紧密结合、相得益彰,城市建设即成为自然山水景观的有益补充,自然山水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城市风貌,对城市景观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与完善作用,两者和谐发展,提升了城市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提高了城市品位,优化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反之,如果城市发展脱离了周围自然山水的大环境,置良好的自然山水景观于不顾,甚至对城市的山水格局进行不利的改造与破坏,将对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品质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2 城市空间形态 形态(morphology)一词在不列颠百科全书(Britannica)中的定义为“生物学中研究动植物组织结构的一个分支;有机体或其任何部分的组织结构(a branch of biology that deals with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animals and plants; Chen Xin Zhang Bin 陈 鑫张 斌浅谈山水格局下的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拓扑分析 Preliminary Study on Urban Spatial Morphology Evolution in Shanshui Situation by Topological Analysis: 城乡规划?园林景观Urban Planning ? Gardens Landscape —— 以利川市为例 In Lichuan for Example 特征的交通网络构建为轴线图(Axial Map)[3],结合城市周围自然山水格局,分析其空间句法参数,总结发展规律。 4 利川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规律 本文以利川市为研究对象,选取利川市在1986年、1999年、2009年这三个时间节点上的城市空间拓扑结构进行空间句法分析。4.1 集成核(Integrator)分析 集成核是拥有相对高集成度(集成度反映城市某一街道轴线空间相对其他轴线集聚与整合运动经济流的水平,它体现了某一街道空间对其他街道所具有的相对可达性、集成性与渗透性优势)的城市空间句法轴线分布图区,可以是树状,也可能是环网状,反映城市社会活动密度,代表社会性最强的空间区域。 根据图1分析可以看出利川市在1986年与1999年两个时间段的全局集成核的最高部分(颜色最深部分)形态相似,都以东西向清江大道与南北向龙船大道为主轴,2009年全局集成核有明显扩大。 1986年的集成核为龙船大道—清江大道—丹桂园路—胜利大道构成的环。 1999年的集成核虽然和1986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但是南部清源大道的集成度已经接近集成核,而且以清江大道为轴向,城市东西两侧集 ·华中农业大学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09JC014)·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an organism or any of its parts)”。它来源于希腊语Morphe(形)和Logos(逻辑)。 城市形态(Urban Morphology)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其中城市的构成要素又分为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两种,物质要素包括建筑、街道、植物、地形、水体等;非物质要素包括风俗、文化、政治、经济等,物质要素与非物质要素之间又存在着关联性,它们在城市化过程中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城市与山水格局的结合问题往往是由物质要素构成的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周围自然山水环境的图底关系问题。所以本文将以城市空间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周围自然山水环境中的分布与构成。 3 拓扑分析方法 拓扑是遵循图论原理,将空间要素抽象为点、线、面并探讨其结构关系的现代数学分析技术[1]。自拓扑分析技术应用于城市研究中以来,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纯粹空间表态图形的传统拓扑分析,第二阶段是基于城市空间主客体双重特性的空间句法分析[2]。 本文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拓扑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以GIS为平台的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分析,将最能够体现城市空间形态变化

牡丹皮--历代本草书籍汇编

牡丹皮(《本经》)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多系栽培。主产于山东、河南、安徽、河北、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原植物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耐旱、怕涝、怕高温、忌强光。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或粉砂壤土最宜生长。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牡丹皮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牡丹皮炭功效凉血止血。临床用名有牡丹皮、牡丹皮炭。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寒。主治寒热,中风,契从,痉,惊痫,邪气,除徵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治痈疮。 《名医别录》:味苦,微寒,无毒。主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药性论》:能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日华子本草》:除邪气,悦色,通关膝血脉,排脓,通月经,消扑损瘀血,续筋骨,除风痹,落胎,下胞,产后一切女人冷热血气。 《开宝本草》: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劳气,头腰痛,风噤,癫疾。 《药类法象》: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之要药。犀角地黄汤中之一味也。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辛苦微寒,无毒。 手厥阴经,足少阴经。 《象》云: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 《珍》云:惊骨蒸。 《本草》云: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除时气头痛,客热,五劳之气,腰痛,风噤,癫疾。 易老云: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故仲景八味丸用之。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花为阴,成实;丹为赤,即火,故能泻阴中之火。牡丹皮;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地骨皮,足少阴,手少阳,治有汗骨蒸也。 《本草衍义补遗》:苦辛,阴中寒阳,厥阴足少阴之药,治肠胃积血,及衄

城市服务行业分布格局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

城市服务行业分布格局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 李善同/李华香 【专题名称】区域与城市经济 【专题号】F107 【复印期号】2015年01期 【原文出处】《产业经济研究》(南京)2014年5期第1~10页 【英文标题】A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Evolution Trend of Urban Service Industries 【作者简介】李善同(1944-),女,北京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城市经济及产业发展,北京100010;李华香(1982-),女,山东滨州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城市化和产业发展,北京100084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服务行业空间分布的特点和演变趋势,通过分析服务行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集中率等指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 市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不断追求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2)公共服务 业的均等化趋势体现了城市发展的包容性。(3)中国城市服务行业集聚性或均 等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生产性服务业最具规模化和集聚化特征,集聚水平 最高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生活性服务业的集聚度略低,且追随人口而布 局。公共服务业呈现更加均等化趋势。(4)中国城市服务行业有明确的集聚方 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集 聚区。(5)中国城市服务行业发展的比较优势突出,已经形成了服务业的专业 化分工格局。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trend of service indust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ocation quotient, concentration ratio, Gini coefficient and so on,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Service industry, especially the producer service pursue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agglomeration effects.(2)The trend of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reflects the inclusive development of cities.(3)Service industri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gglomeration or equal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roducer services present the most significant agglomeration and trend, consumer services mainly chase the market or pop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whose concentration is lower than the producer service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ublic services are the most dispersed, showing relative equalization.(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agglomeration of service industries in cities have clear directions.(5)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producer and consumer services is outstanding, has formed a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labor. 【日期】2014-07-08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集聚/均等化producer services/consumer services/public services/agglomeration/equalization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目录学

目录学 一、目录学简介 1、什么是目录学 2、目录学的分类 3、目录学的作用 目录的两大要素:分类;编目 1、什么是目录学 我国古代传统目录学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录一词,据现存文献,首见于班固《汉书·叙传》:“刘向司籍,九流以别。爰著目录,略序洪烈”。 此“目录”实指“目”和“录”。“目”的含义是篇目,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把叙录,即对一书的内容、作者生平事迹,对书的评价,校勘经过等,作扼要的介绍的文字,二者合起来称为目录,或曰书目。 图书目录,可以说是随着书籍的出现而产生的。《七略》称“《尚书》有青丝编目录”,是指《尚书》还处在简策阶段时的目录。《周易》“十翼”中的《序卦传》就是《周易》一书的目录,《诗经》的“小序”,《吕氏春秋》的“序意”,《淮南子》的“要略”, 也都是各书的目录。可见目录就是把一本书的篇名和说明编次、汇集在一起,它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 各个历史时期关于目录的称谓有所不同。有的称“录”,如西汉刘向的《别录》;有的称“略”,如刘向子刘歆的《七略》;有的称“志”,如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唐魏征等编的《隋书·经籍志》,宋晁公武之《郡斋读书志》;有的称“簿”,如晋荀勖之《晋中经簿》; 有的称“书目”,如晋李充之《晋元帝四部书目》;有的称“书录”,如唐毋煚(jiong)的《古今书录》;有的称“解题”,如宋陈振孙所编《直斋书录解题》;有的称“考”,如元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清朱彝尊《经义考》;有的称之为“记”,如明末清初钱曾《读书敏求记》;有的称为“提要”,如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 目录学的界义,古今有数说: 一,目录学者,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也。主要是便于寻检。----目录家之目录 二,目录学者,辨章学术,剖析源流之学也。 如书不传,后人可览其目录,知其学之属于何家,书属于何派。即古今学术的隆替,作者的得失,也不难考索。-----史家之目录 三,目录学者,鉴别旧刊雠校异同之学。---藏书家之目录 四,目录学者,提要钩玄、治学涉径之学。----读书家之目录 在《目录学》中,黄永年先生开宗明义,对目录学划分为三种:一种是图书馆系讲授的怎样编制图书馆用的卡片目录和书本目录以及机读目录的学问,一种是讲我国目录学史的目录学,第三种是讲古人的著作流传至今有多少名目品种,以及这些书

初级中药师题-历代本草代表著作简介

初级中药师题-历代本草代表著作简介 1、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理论基础的本草著作是 A.《新修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本草纲目》 D.《本草经集注》 E.《证类本草》 2、古代载药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E.《证类本草》 3、《本草纲目拾遗》新增的药物数是 A.730种 B.850种 C.921种 D.716种 E.365种

4、新增药物最多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纲目拾遗》 B.《证类本草》 C.《中华本草》 D.《本草纲目》 E.《新修本草》 5、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本草经集注》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纲目》 E.《本草拾遗》 6、赵学敏所著的是 A.《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拾遗》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经集注》

7、苏敬等人编撰的是 A.《本草纲目》 B.《本草纲目拾遗》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经集注》 8、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编写模式的是 A.《新修本草》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神农本草经》 9、李时珍所著的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10、陶弘景所著的是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11、唐慎微所著的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拾遗》 12、开创图文对照法编写的药典性本草著作是 A.《证类本草》 B.《本草纲目》 C.《神农本草经》 D.《本草经集注》 E.《新修本草》 13、成书于宋代,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的是 A.《新修本草》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怎样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怎样进行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典题示例 典例.下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1)~(2)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2)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解法指导] 提:①组团式城市布局分散了城市功能区,且穿插布局绿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②由等高线分布判断图示区域河流总体由东向西流;③风向玫瑰图→该地盛行东北风。 调:①物流园区要靠近交通便利的高速公路出入口;②化工园区要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和城区河流的下游河段,以便减少对城区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答案:(1)B (2)A

思:判断城市功能分区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点:分析风向、分析河流流向、分析位置和交通通达度。 [考法指导] 二、方法讲解 (1)选择城市的布局形式 城市布局有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 (2)进行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在协调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便利的交通。 ②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应遵循以下几个布局原则: a.从风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的工矿企业(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如果当地只有一个主导风向,应布局在下风向;如果当地为季风区,则应布局在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b.从河流流向角度考虑工矿企业的合理布局: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如印染厂、造纸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c.从环境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居民区的合理布局:居民区可以和无污染、规模小但劳动力需求多的工厂企业(如电子装配厂、家具制造厂等)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矿企业应当与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严重污染的工矿企业应远离居民区,并有卫生防护带加以隔离。 (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进行城市道路合理规划,修建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通过汽车尾气的达标排放和加强绿化,减轻交通污染。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一方面针对城市污染源,加大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力度;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综上,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图文说明如下: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整理

选修 3 旅游地理整理 ——第四章和第五章 一、旅游设计 (一)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 1 .旅游景区的基本组成要素: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原则: (1 )突出景观特色 (2 )自然美和人工美的统一 (3 )维护生态平衡 (4 )最佳综合效益 3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 (1 )景点设计:突出景观特色 (2 )旅游交通设计:连接主要景点,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便捷、经济、安全。 (3 )景区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 1 )要与交通线连接,注重交通的便利、快捷。 ( 2 )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 二)旅游活动的设计 旅游动机 了解旅游者的出游愿望和能力 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闲暇时间 旅游资源的特色 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 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 旅行费用等 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 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 路 选择与居住地环境差异较大的旅游地 选择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影响安全的因素:交通 旅游地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状 况:社会治安、政治形势、当地 对旅游者的政策和 态度 旅游硬件设施 二、旅游环境保护 (一)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 1 .环境问题: 保证旅游安全 影响、制约其开发利用

自然环境环境污染 对动植物资源的危害 生态破坏开发建设和游人对地表环境、自然资源的破坏。比如:水土流 失、滑坡、雪崩,损害天然洞穴、海岸、河岸、湖岸等。对视觉效果的破 坏 对传统社区文化的破坏。 社会环境对文物古迹的破坏过度城市化造成的城市问题,如城市景观破坏、建筑物过于密集、交通拥挤等 2.措施:合理控制游客的流量,与旅游环境容量相协调编制旅游开发规划中相关政策、法规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计划、施工中的破坏旅游环境的各种工程提倡绿色的旅游六要素 普及旅游环境保护教育 二)旅游者的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1 .环境问题环境破坏破坏动植物资源 损坏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2.措施:做个生态旅游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