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

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讲解)

考点解读

考点提示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复习建议

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区别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理解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知识清单

【一】人口的数量变化

1.人口的自然增长

(1)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决定的。人口增长总趋势:不断________。

(2)时间变化特点

A、农业革命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________。

B、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有很大增加,增长速度________。

C、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又有大的增加,人口增长速度明显___ _____。

D、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________时期。

(3)空间变化特点:

A、空间变化总特点是人口增长________。

B、发达国家增长________,一些国家人口数量会逐渐________。

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________。

2.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项指标共同构成的。

(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A、原始型: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传统型:高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和________自然增长率。

C、现代型:________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3)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均由原始型向传统型,再向________型转变。中国已基本实现向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及其分类

1〕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在国际或________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划分):

(1)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________并改变________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

(2)国内人口迁移:在__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________的现象。

3〕国际人口迁移:

(1)19世纪以后,以________、________的移民为主,客观上开发了________,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________的空间分布。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________国家流向________国家,________减少,________的人口增多。________由人口迁出地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________、土壤、水和________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政治因素:是特殊因素,政策、政治变革、________等影响较大。

4〕社会文化因素:包括________、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

5〕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影响不同。________因素曾是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影响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2)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A、对迁入地的影响:利于________开发和经济发展.B、对迁出地的影响:加强了与外界联系,缓解了当地的________。

【三】人口的合理容量

1.提出的背景:人口剧增,地球上可用空间越来越________,自然资源________。

2.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________供养的人口数量;________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3.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________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下的________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________供养的人口数量。主要制约因素有资源、________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________是首要的制约因素。

4.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________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________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_ _______的人口数量。

5.人口问题包括人口________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________化,并进一步引发的严重的________问题和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

【一】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缓慢先快后慢加快快速不平衡缓慢减少很快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高低低现代

【二】居住地本国国界住所一国移居集团性大批新大陆人种发展中发达定居移民短期流动欧洲气候矿产

经济战争文化教育自然资源人地矛盾

【三】狭小匮乏持续人口数量资源物质生活持续科技发展资源生活生活适宜过快老龄资源

考点聚焦

人口的自然增长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差异

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的不断增长,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我们可以用以以下图表表示:

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世界人口的增长,受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空间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各大洲之间。

说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有关。而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人口增长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表达了人口增长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人口增长模式比较表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是由死亡率的下降造成的。

由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是由出生率的下降造成的。

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以及社会、经济、文化及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但不具有同步性,各自有不同的特点。

人口分布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总面积

世界的人口分布

①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三处:东亚、南亚〔这里是世界古老文化中心,人类聚居的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西欧〔这里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的重要工业地带〕;美国东北部〔这里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②人烟稀少的地区是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如高山高纬寒冷地带、干旱的沙漠地区、热带雨林的湿热地区。

③世界上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十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上在亚洲〕;俄罗斯〔欧洲〕;美国〔北美洲〕;巴西〔南美洲〕;尼日利亚〔非洲〕。

我国的人口分布大致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为人口密度多,以西人口密度少。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经济社会因素等。如我国的人口之所以东密西疏主要原因是受东西部的海陆位置、地形以及气候差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交通、经济东西部也差异明显,这些都深刻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分布。必须强调的是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一个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常用人口金字塔图来表示〔如以下图〕,横坐标是各年龄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百分比,纵坐标是各年龄组的年龄,男女分别表示,一般是左男右女。

2.人口金字塔的分类

人口金字塔基本上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上图〕,即:

〔1〕年轻型——年轻人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肯尼亚、尼日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此类型。

〔2〕成年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急剧收缩。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为此类型。

〔3〕老年型——年轻人比重小,中年以上比重较大,塔形下窄上宽,此类型主要在西欧,如丹麦、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属于零增长型人口结构,德国、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为负增长型人口结构,此外还有日本等。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上述三种人口金字塔基本形态都比较稳定,大多数情况下,由于人口生育和死亡水平的变化以及迁移和战争等因素的影响,人口金字塔存在着一些变形和过渡形态,如纺锤形、葫芦型、圣诞树型等。通过人口金字塔可以看出该国家或地区人口百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未来数十年的发展趋势。

【典型例题】

例题1 在人口转变过程中,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下降初始时间与速度不同步,后者先于前者发生,因而在人口转变的前一阶段,易出现人口年轻化趋势,少年儿童快速增长,而老年人口增长缓慢,其结果是总抚养比中主要是少儿抚养比快速上升,经济增长将深受其累,这时就形成了所谓的〝人口负债〞。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图甲)与〝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示意图〞(图乙),回答下面两题。

1.在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中,人口负债最高的阶段是( )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2.关于图乙中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①目前的人口增长处于第四阶段

B、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

C、人口最多的国家是③

D、人口负债最高的国家是②

解析:此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知识。第1题,依据材料,〝人口负债〞较高的阶段,少儿抚养比较高,应为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第2题,①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处于低速增长阶段。③国的自然增长率最高,其人口负债也最高。从图中无法看出人口总数,故无法比较各国的人口数。

答案:1.B 2.A

例题2

以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 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 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A. a方案较合理

B. b方案较合理

C. c方案较合理

D. 均不合理

解析:第1题以我国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结构及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应选D。

第2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应选B。

答案:1. D 2. B

人口迁移

对一个地区来说,人口迁移和出生率、死亡率一样,是人口数量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人口增减的影响比较平稳,迁移那么因为人类的自主意识作用,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人口数量、素质及其结构发生剧烈的变化。而且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逐步下降,人口的自然增长将会减慢,未来人口增长和分布将更多地与人口迁移有关。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国际迁移及国内迁移,按迁移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农村、城市到城市的迁移。

人口迁移的分类

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案例: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现总结如下。

A、国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时间差异

全球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的时间差异主要表达在19世纪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可以用下表说明:

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典型例题】

例题1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以下各题。

1.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解析:第1题,此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主要是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务工、经商,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C对。城市环境主要表达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不如农村好,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B 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D错。

第2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劳动力迁往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A对。该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乡协调发展,B、C错。迁出的多是青壮年劳动力人口,留守的是老年人口,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D错。

答案:1. C 2. A

例题2 根据材料和以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80%的生产能力集中在沿海地区。鼓励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材料二?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指出,2019年全省外出人员达1000万左右。把人口发展纳入城乡经济、社会规划统筹考虑,利用区域规划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1〕分析图示服装加工基地转移和人口迁移的原因。

〔2〕据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安徽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解析:(1)据材料和图分析,服装工业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工业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逐渐向中部经济地带的安徽进行产业转移。而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市场、交通、政策等。安徽相对于东部沿海的突出区位优势有: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生产成本低;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交通日益完善,市场较广阔;广东等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要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据图和材料分析1978年以来人口从安徽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迁移,现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2)安徽省承接部分服装加工基地,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增加,迁出减少。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使城市化水平提高。

答案:(1)安徽与广东等省相比,原材料、劳动力、水、土地、能源等供给充足,生产成本低;(也可从广东等省生产成本高等角度分析)广东等省产业结构升级、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安徽临近沿海发达地区,对外交通日益完善,市场广阔,政策扶持力度大。与安徽相比,广东等省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也可从安徽省劳动力富余等角度分析)。

(2)安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

人口迁移是人的居住地在空间上发生变化的现象,不仅与人口迁出地有关联,与人口迁入地的关系更密切。因此分析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时,应从迁入地和迁出地两方面考虑,针对迁出地和迁入地两种空间,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这一问题,如以下图所示:

如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有效地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同时民工的劳务收入、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盲目无序的流动人口增加了城市环境的压力,如住房、交通、治安等,影响社会的安定。合理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可采取〝三三制〞分流措施:①三分之一有序地进行出国、出省、出县、出村的劳务输出;②三分之一离土不离乡,被乡镇企业就地消化吸收;③三分之一因地制宜地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和农林牧副渔的大农业,帮助农民致富。

区分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人口迁移

【典型例题】

下表为2019~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完成下题。

上表反映的人口迁移对该市的影响是〔〕

A、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B、扩大环境人口容量

C、加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

D、加快人口老龄化进程

解析:从图表及题干信息中可知,该特大城市人口以低等学历迁入为主;因此不会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A项不正确;人口迁入为主,该城市的环境人口容量压力增大,B项不正确;外来迁人人口增多,城市加工工业及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加速该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故c项正确;人口迁入以中青年为主,人口老龄化进程减缓,故D项错误。

答案:C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承载力主要指从生态学、资源或环境的角度看,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阳光、空气、淡水、土地、生物等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资源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但每种资源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一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由这个地区最短缺的资源数量决定,这正如〝木桶效应原理〞〔见图5〕。〝木桶效应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木桶能够容纳的水量的多少由组成木桶的最短木板的长度决定。因此一个地区哪种资源是那块〝最短的木板〞,这个地区的环境承载力就由这种资源决定。环境承载力多用于研究某种资源与供养人口的关系。如土地人口承载力指在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土地为居民提供的食物能健康的供养的最大的人口数。在实际计算时,为了简便,往往把某一种资源或几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作为计算环境人口容量的依据。

合理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那么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在该定义中〝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这句话中的〝其他〞指区外的资源。地

域的开放程度影响一个地区对区外资源的获取能力。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地域开放程度、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一个地域开放程度越好,合理人口容量就会增加。原有生存环境的破坏〔如火山喷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以及对较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可以降低人口容量。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谐、协调发展可以提高合理人口容量。由于影响合理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且在不断变化,所以对合理人口容量的定量估算,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

强调点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

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

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

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

〔最正确人口〕,即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

大小

关系

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共同点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典型例题】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土地面积更广阔

B、矿产资源更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更优越

D、草场资源更丰富

2.以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此题组考查影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第1题,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选项中,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条件更优越,故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第2题,图中耕地及科技应用规模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也会越大,但结合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只有扩大科技应用领域是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

答案:1.C 2.B

地域文化与人口

外国文化与人口

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种族和民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婚俗、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①婚俗的影响

②宗教的影响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中国文化与人口

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职业选择、人口流动等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变化我们可以用以下图表示:

人口与城市高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2、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下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3—4题。 3、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 A、2019年,2066年 B、2066年,2019年 C、2001年,2019年 D、2001年,2066年 4、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 A、数量 B、职业构成 C、性别构成 D、年龄构成 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6.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方案() 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 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是世界人类大陆图 的一部分,读图回答各题。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代表欧洲 B.B代表南亚 C.C代表东亚和东南亚 D.A代表北美东部 只形成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其原因是该处 A.地处沿海,湿热多雨,人烟稀少 B.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低,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密集区 C.利用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发展水稻种植业,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D.自然条件优越,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孤岛 9.关于C形成人类大陆的自然原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B.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 C.日照充足,河湖密布 D.交通便利,工业发达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 产业转型升级 B. 食品价格大增 C. 环境质量下降 D. 交通拥堵加重 11.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2.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13.“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14.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 A.①一②一③ B.①一③一② C.③一②一① D.③一①一② 15.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 B.人口流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C.区域协调发展会增加流动人口增长 D.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

人口普查个工作总结

人口普查个工作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在成长中渡过这四个月。回首这走过的四个月,很荣幸能作为一个普查员,参加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普查调查员,我自豪,面对自己业务能力上的成长,我感到非常欣慰,接下来,请允许我就这次普查工作中的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阶段 九月下旬,我受西门口社区人普办调用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普查培训。从如何做好一名普查调查员、《普查小区图》的绘制、人普长表如何抽取;到如何开展普查摸底工作、如何正确填报各式普查调查表,我都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在课后加以复习,力求做到学习内容不留疑问。而针对普查中的实

有人口清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登记标准时间”、“登记对象”和“登记方法”的区别上,我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推敲、琢磨,以确保普查概念不混淆,填报登记不犯迷。而对于普查中在登记、编号上的一些特殊规定,我更是抄于小抄上时时记忆,用以保证日后普查实战中普查登记内容和普查汇总方式上的高质量。 我认为作为一名普查调查员,通过严格的普查培训,以达到普查业务过关、过硬,就是确保整个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必要条件,但仍然是一个非充分条件。 二、宣传阶段 普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不是某一群人的事,它是一个神圣的利国利民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因此,它需要每一个公民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在宣传阶段,我们普查小组发放、张贴了《至市民一封信》,在社区醒目处也四处悬挂人普宣传横幅

标语,种种宣传形式地相互结合,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了居民对这次工作的怀疑,帮助居民明白普查工作意义,为入户调查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摸底阶段 还在普查培训中,指导老师就反复强调了普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所以我们三里塬普查小区在开始此阶段工作时,思想上绝对是慎之又慎,高度重视。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课堂上学习的种种编制方法,如果没有被拉到现实中,用实践来检验,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1)在摸底绘图阶段是我们碰到的最大困难,经过反复核实,修改绘图,以确保我们的《普查小区图》底样图与实际相符,为人口普查中的长表抽样提供保证。 2)在制作《户主姓名底册》时,我们发现,居住于此的有较多的为流动人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2012年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九讲人口与城市 考点1:知道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1)人口自然增长的含义: 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 的。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特征 原始型高高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高低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低低低增长缓慢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死亡率的转变。 (3)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问题: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重;政策:鼓励生育,外来移民。)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高低高型) (问题:过快增长;影响: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资源环境压力大;政策:计划生育。) 世界: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中国:为现代型(低低低型) 考点2:结合实例,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人口迁移含义及其类型 含义: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符合三个条件才是人口迁移: 空间位移: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居住地变更:必须改变居住地 时间限度: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

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 (3)中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由于农业经济的脆弱、频繁的战争及自然灾害等,人民不得不 大批迁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人口迁移 (4)人口迁移的影响: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人口普查个人工作总结

人口普查个人工作总结 《人口普查个人工作总结》的范文,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人口普查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在成长中渡过这四个月。回首这走过的四个月,很荣幸能作为一个普查员,参加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普查调查员,我自豪,面对自己业务能力上的成长,我感到非常欣慰,接下来,请允许我就这次普查工作中的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阶段 九月下旬,我受西门口社区人普办调用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普查培训。从如何做好一名普查调查员、《普查小区图》的绘制、人普长表如何抽取;到如何开展普查摸底工作、如何正确填报各式普查调查表,我都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在课后加以复习,力求做到学习内容不留疑问。而针对普查中的实有人口清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登记标准时间”、“登记对象”和“登记方法”的区别上,我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推敲、琢磨,以确保普查概念不混淆,填报登记不犯迷。而对于普查中在登记、编号上的一些特殊规定,我更是抄于小抄上时时记忆,用以保证日后普查实战中普查登记内容和普查汇总方式上的高质量。

我认为作为一名普查调查员,通过严格的普查培训,以达到普查业务过关、过硬,就是确保整个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必要条件,范文TOP100但仍然是一个非充分条件。 二、宣传阶段 普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不是某一群人的事,它是一个神圣的利国利民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因此,它需要每一个公民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在宣传阶段,我们普查小组发放、张贴了《至市民一封信》,在社区醒目处也四处悬挂人普宣传横幅标语,种种宣传形式地相互结合,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了居民对这次工作的怀疑,帮助居民明白普查工作意义,为入户调查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摸底阶段 还在普查培训中,指导老师就反复强调了普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所以我们三里塬普查小区在开始此阶段工作时,思想上绝对是慎之又慎,高度重视。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课堂上学习的种种编制方法,如果没有被拉到现实中,用实践来检验,永远都是纸上谈兵。 1)在摸底绘图阶段是我们碰到的最大困难,经过反复核实,修改绘图,以确保我们的《普查小区图》底样图与实际相符,为人口普查中的长表抽样提供保证。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高一地理必修2《人口与城市》专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 土地容积率是指在城市规划区的某一宗土地内,房屋的总建筑面积与宗地面积的比值。土地容积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地利用强度及其利用效益的高低,也反映了地价水平的差异。下图是高铁站点附近地区空间形态规划图。读图回答1—3题。 1.圈层1地块容积率变化幅度较大,下列有关此种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圈层1的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 B.圈层1的宗地面积最大 C.圈层1的建筑物高差较大 D.圈层1含有地标性建筑 2.图示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交通用地 B.绿化用地 C.商业用地 D.住宅用地 3.圈层3的开发强度高于圈层4的主要原因是() A.地价高 B.交通便利 C.人口密度高 D.政策支持 高速铁路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提高了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加强了交通枢纽城市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根据高铁班次统计结果,结合我国城市体系现状,将高铁体系划分为4个等级。从等级数量上来看,I等级的城市有

3个,Ⅱ等级的城市有11个,Ⅲ等级的城市有20个,Ⅳ等级的城市有123个。下图示意我国基于高铁班次的部分城市等级划分,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属于I级城市的是() 北京市 天津市 深圳市 大连市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B.Ⅳ等级城市高铁班次最多 C.Ⅲ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大 D.Ⅱ等级城市的交通最便利 职住平衡是指在某一给定的地域范围内,民居中劳动者的数量和就业岗位的数量大致相等,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近年来,针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问题,我国部分城市在规划中提出了促进职住平衡的思路。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不同区域就业岗位与居民数量之比的分布图。据此回答6—8题。

高二地理下册人口素质与环境同步达纲练习

2019学年高二地理下册人口素质与环境同 步达纲练习 地理学是在研究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不断完善理论、方法和手段。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下册人口素质与环境同步达纲练习,希望你喜欢。 1.目前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A.原始环境因素 B.次生环境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2.下列属于可致病的原生环境因素是() A.喀斯特地形 B.环境中碘缺乏 C.交通噪声 D.生物性污染物 3.被动吸烟者因烟雾致病是() A.原生环境因素影响 B.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影响 C.次生环境因素化学影响 D.次生环境因素生物影响 4.长江上游某山区,人们在砍光烧尽的森林废墟上戳洞下种,这说明()

A.次生环境因素对人体有危害 B.人口数量是影响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C.人口科学文化素质高,就不会破坏环境 D.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低会浪费资源,破坏环境 5.实现我国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是() A.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C.尽快提升国民经济实力 D.完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治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婴儿死亡率、出生时预期寿命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婴儿死亡率(%) 出生时预期寿命 发达国家 9930 1.6 73 美国 16400 1.05

75 日本 11330 0.55 77 发展中国家 660 9.0 59 印度 250 10.1 55 材料2 据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为:男71岁,女74岁。 (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婴儿死亡率和出生时预期寿命的显著差异是__________,这说明人口身体素质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2)我国到2019年前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表明__________。 (3)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影响人口素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人口普查个人总结

篇一:人口普查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时光流逝,转眼间我在成长中渡过这四个月。回首这走过的四个月,很荣幸能作为一个普查员,参加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普查调查员,我自豪,面对自己业务能力上的成长,我感到非常欣慰,接下来,请允许我就这次普查工作中的个人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学习阶段 九月下旬,我受西门口社区人普办调用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普查培训。从如何做好一名普查调查员、《普查小区图》的绘制、人普长表如何抽取;到如何开展普查摸底工作、如何正确填报各式普查调查表,我都能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并在课后加以复习,力求做到学习内容不留疑问。而针对普查中的实有人口清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在“登记标准时间”、“登记对象”和“登记方法”的区别上,我都会在学习过程中反复推敲、琢磨,以确保普查概念不混淆,填报登记不犯迷。而对于普查中在登记、编号上的一些特殊规定,我更是抄于小抄上时时记忆,用以保证日后普查实战中普查登记内容和普查汇总方式上的高质量。 我认为作为一名普查调查员,通过严格的普查培训,以达到普查业务过关、过硬,就是确保整个普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第一必要条件,但仍然是一个非充分条件。 二、宣传阶段 普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不是某一群人的事,它是一个神圣的利国利民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因此,它需要每一个公民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在宣传阶段,我们普查小组发放、张贴了《至市民一封信》,在社区醒目处也四处悬挂人普宣传横幅标语,种种宣传形式地相互结合,其目的都是为了消除了居民对这次工作的怀疑,帮助居民明白普查工作意义,为入户调查工作地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摸底阶段 还在普查培训中,指导老师就反复强调了普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所以我们三里塬普查小区在开始此阶段工作时,思想上绝对是慎之又慎,高度重视。但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课堂上学习的种种编制方法,如果没有被拉到现实中,用实践来检验,永远都是纸上谈兵。1)在摸底绘图阶段是我们碰到的最大困难,经过反复核实,修改绘图,以确保我们的《普查小区图》底样图与实际相符,为人口普查中的长表抽样提供保证。 2)在制作《户主姓名底册》时,我们发现,居住于此的有较多的为流动人口租住户,如仅仅基于房间内一户人家提供的居民户口本来登记“寄居人口”和“有户无人”的方法来编制户主底册的话,会很容易忽略掉大量存在于派出所居民户口底册上的人户分离的“空挂户”。因此,在制作《户主姓名底册》时,我们结合走访和派出所信息综合编制。四、入户调查阶段 我们感谢,绝大多数居民都给予积极配合。入户调查,主要采取询问互动式,保证采集的数据真实、准确。在填写表格时,注意字迹工整,按要求填写,不能漏填、漏统,并注意保持表格的完整性,不能破损。 在实有人口调查中,对于仅仅寄挂户口于此的人,填报如“配偶身份证号”“现居详址”等信息时,想得到完整准确的信息难度非常大,很多家人代访者都不甚清楚其他寄挂家庭成员的详细信息而无法准确回答。 在实有房屋调查中,租房者对房东信息不了解,在寻找房东及向房东了解房屋信息的过程中,因多为电话访问,被访者多表现出不信赖拒访态度。而遇到“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时,我们普查员都能注意礼节,笑脸对人;调查对象有疑惑时,耐心解答,晓之以理,不与居民发生冲突,努力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高一地理周测2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完成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高 下图是某三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图,据此完成3-4题。 3.推测a、c两地中青年男女比例 失调严重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①a地战争频繁 ②a地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③c地人民普遍存在重男轻女思想 ④c地近年来纺织服装工业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对b地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鼓励当地人口向经济更发达的地区迁移 B.积极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C.实施“提前退休”政策 D.对产妇实施“带薪休假”政策 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 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 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图, 完成5—6题。 5.在t1一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 因是() A.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 B.不少地区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C.农村劳动力迁入城市 D.城市老年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 6.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截止到2025年,实施该政策的影响有() A.改变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 B.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 C.降低老年人口的数量 D.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

人口普查个人总结

人口普查个人总结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OK为大家了一些人口普查个人总结,希望对你有用! 一、基本过程 (一)组建机构 6月22日前,由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和皂角街道办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共同组成试点领导机构,负责综合试点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制定方案 6月22日前,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完成《什邡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综合试点方案》,依据试点方案提出试点工作安排意见。并会同皂角街道办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进行必要的试点工作准备及相应工作安排。 (三)确定试点区域

6月23日前,什邡市、皂角街道办人口普查办公室现场勘察试点区域,根据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和户籍人口总量等确定试点区域。承担试点任务的街道、居委会两级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四)印制试点用表 6月25日前,由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完成《什邡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综合试点普查表》(包括长表和短表)、《死亡人口调查表》等试点用表。 (五)编写培训教材 6月25日前,由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完成综合试点培训教材印制。 (六)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 6月25日前,皂角街道办按试点方案要求,完成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并填写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花名册,上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七)区域划分与绘制地图

6月28日前,完成普查区、普查小区的划分及普查小区地图绘制工作。 (八)试点物资准备 6月28日前,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制作、购置入户登记必需品等。 (九)业务培训 6月28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对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及试点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讲解综合试点的目的意义、工作安排、普查表填表说明、指标解释及综合试点工作流程等内容。 (十)、开展宣传动员 6月18日~7月18日,试点办公室利用横幅、标语等宣传形式,逐步深入开展试点区域的宣传和群众发动工作。 (十一)、户口整顿与流动人口清查和摸底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培优 第一编 专题七 人口和城市专题综合检测

专题综合检测7 人口和城市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东百校大联考)2018年1月20日,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数为1 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较2016年少出生63万人,其中一孩数量为724万人,比2016年减少了249万人。下图示意我国2013~2020年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期间我国育龄妇女( ) A.每年减少人数持续增加 B.死亡率不断增大 C.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D.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小 答案 C 解析据图计算可知,我国育龄妇女每年减少人数并非持续增加,A项错误;育龄妇女死亡率无法判断,B项错误;我国总人口上升,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故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C项正确;育龄妇女人数的变化受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较大,D项错误。 2.造成我国一孩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提前②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③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④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据图可知,育龄妇女人数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是造成一孩数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妇女初婚和初育年龄不断推迟、养育成本高、托育服务短缺、女性职业发展压力大均是影响一孩数量的因素。故B项正确。 3.我国一孩数量减少产生的不利影响是( ) A.人口老龄化速度降低 B.人口更替周期缩短 C.劳动力长期严重短缺 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 D 解析一孩数量减少,青少年所占比例降低,老龄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龄化加剧,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更替周期延长;我国劳动力人口短期内是充足的。 (2019·安徽合肥一模)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2018年户籍人口约30万。上世纪80年代起,化隆人凭借精湛的拉面手艺走向全国各地,目前常年在外的从业人员超过10万,多分布在我国东部城市。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化隆人迁往我国东部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政策因素 C.经济因素D.婚姻家庭 答案 C 解析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东部地区经济远比内地发达,吸引了大量内地人口流入,故C项正确。 5.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 ) A.化隆县的人地矛盾 B.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 C.东部城市就业压力 D.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答案 A 解析化隆人大量迁往东部城市可以缓解化隆县的人地矛盾;由于迁出人口多为青壮年劳动力,故该现象可能加重化隆县的老龄化问题;会加剧东部城市就业压力及东部城市的环境压力。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总 结 自12月我区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市普查办和区党委、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口普查工作深入贯彻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围绕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精心布置,各项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现将我区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建专班 为切实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区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开会讨论布置,成立了以区常务副区长黄璘为组长,区统计局局长曾家友为副组长主抓全区人口普查工作的人口普查领导班子。同时,严格按照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选调的标准、条件、范围、数量等要求,组织各乡镇及时组建人口普查领导机构,选聘XXX个普查指导员、1XXX名普查员;全区成立了XXX个乡镇(含新城)级人口普查工 作领导小组;全区共划分XXX个普查区,1XXX个普查小区。人口 普查期间,全区共召开各种普查会议15次;区乡两级开展人口普 查业务培训30次。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保证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得到我区群众的支持是顺利完成六次人普户口整顿和摸底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让每一个公民知晓人口普查,参与人口普查十分重要。在宣传阶段,区人口普

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人口普查办公室对各乡镇 人口普查工作积极动员,各种场合都给“两员”同志鼓劲。各乡镇人普办定制了很多标语分别悬挂在广场、村(社区),各村(社区)在各自的普查小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标语增强宣传效果,通过宣传车、短信、宣传画、村(社区)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人口普查宣传工作。通过多形式、多手段的集中宣传,整个宣传工作在10月“宣传月”形成高潮,使人口普查工作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很大程序上消除了群众的疑虑,为普查员入户登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人口普查的积极性。 三、层层培训,提高水平 根据市人普办的统一部署,9月6-10日,区人普办对沿滩区各乡镇和部门参加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指导员和普查员进行了 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人口普查的小区图绘制,入户摸底,户主姓名底册填写,长表抽样,长短表、死亡表、境外表填写,普查表审核,过录汇总,入户交谈技巧等一系列业务知识。在培训期间通过业务测试和讨论,增强了“两员”的实际操作能力。9月12日开始,各乡镇普查办陆续组织村(社区)“两员”进行人口普查业务培训,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培训了普查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区普办的业务人员全程监督并指导了各乡镇的培训。同时,各村(社区)开展普查员业务培训,乡镇普查专班具体分工一个村一个社区地到各普查单位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业务指导,根据

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地理必修二 城市与城市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1.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 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 为商业区的 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发达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的 是() A.① B.② C.③D.④ 解析:1.商业区应距离市中心最近,地价最高,故判断为③。 2.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征,故选④点。 下图是“某地区1950~1980年人口增长图”,据图回答问题。 3.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 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 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4.30年间该城市,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 B.略有提高 C. 没有变化 D. 略有下降 解析:3.观察柱状图分析,30年间乡村人口由1000万增加到2000万,人口增加了1000万,A错;总人口由1500万增加到3000万,城市人口由500万增加到1000万,城市人口增加了500万,B正确;总人口和乡村人口增加了一倍,C、D错。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应。 5.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2030年后,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B.2040年时,将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2010年时,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大致相当 D.2050年中心城区人口数量与2000年相等 解析:5.2030年后,中心城区人口比例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郊区人口比重上升,并不是城市人口比重下降,A错。逆城市化现象时,中心城区人口减少,迁往乡村,乡村人口比以前增多,2040年时,乡村人口持续减少,B

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滨河办事处人口普查工作总结 2010年10月,我办人口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在区普查办和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办人口普查工作深入贯彻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围绕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精心布置,各项工作完成得有声有色。现将我办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领导小组。 为切实做好“六普”工作,我办高度重视,迅速开会讨论布置,成立了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主抓全办人口普查工作,社区成立6个人口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选聘31个普查指导员、152个普查员;全办共划分6个普查区,141个普查小区。覆盖16000户,涉及1111人。 整个人口普查期间,办事处共召开各种会议11次;开展人口普查培训工作10次;其中9月1日到10月30日普查办成员主动放弃双休节假日照常值班。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人口普查不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事一个单位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政府行为,是一个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完成的事。因此,让每一个公民知晓人口普查,参与人口普查十分重要。在宣传阶段, 我办人普办定制了12副标语分别在广场、办事处、社

区悬挂,各社区在各自的普查小区人口密集的地方张贴标语增强宣传效果,并通过宣传车、宣传画、社区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人口普查宣传工作。截止12月底,全办共贴标语横幅16条,出动宣传车10次,发放宣传画20张,张贴小标语100张,发放《一封信》10000份,种种宣传形式的运用为普查员入户登记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高了群众参与人口普查的积极性。 三、层层培训,提高水平 根据海勃湾人普办的统一部署,9月15日,我办普查办全体业务骨干在市党校参加了市人普办组织的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指导员业务培训。培训期间大家认真学习了人口普查的小区图绘制,入户摸底,户主姓名底册填写,长表抽样,短长表、死亡表、境外表填写,普查表审核,过录汇总,入户交谈技巧等一系列业务知识。在培训期间通过做题、讨论深入了对问题的了解增强了实际操作能力。8月10日,处普查办组织村(社区)“两员”进行人口普查业务培训,根据我处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训普查工作的具体操作技能。8月11日至8月15日,各村(社区)开展普查员业务培训,处普查专班具体分工一个村一个社区地到各普查单位进行人口普查工作业务指导,根据更具体的情况做更细致深入的分析,肢解了人口普查的难度,保证了人口普查数据的真实性。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作者:————————————————————————————————日期:

必修二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1~2题。 1.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2.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3.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 读图1“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4~6题。 4. 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 A. 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B.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C. 人口素质偏低 D. 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6. ①与②相比 A. 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B.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C.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 D. 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右下图完成7~8题。 7.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8.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是由于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9.下列国家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是 A.尼日利亚B.美国C.巴基斯坦D.利比亚 10.我国大城市多分布在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不属于其主要成因的是() A.位于沿海,河流的沿岸,对外交通方便 B.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人口普查个工作总结

人口普查个工作总结 人口普查个工作总结 人口普查个工作总结 一、基本过程组建机构6月22日前,由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和皂角街道办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共同组成试点领导机构,负责综合试点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制定方案6月22日前,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完成《什邡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综合试点方案》,依据试点方案提出试点工作安排意见。并会同皂角街道办按照试点方案要求进行必要的试点工作准备及相应工作安排。 (三)确定试点区域6月23日前,什邡市、皂角街道办人口普查办公室现场勘察试点区域,根据区域人口分布状况和户籍人口总量等确定试点区域。承担试点任务的街道、居委会两级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四)印制试点用表6月25日前,由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完成《什邡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综合试点普查表》(包括长表和短表)、《死亡人口调查表》等试点用表。 (五)编写培训教材6月25日前,由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完成综合试点培训教材印制。 (六)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6月25日前,皂角街道办按试点方案要求,完成选调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作,并填写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花名册,上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

(七)区域划分与绘制地图6月28日前,完成普查区、普查小区的划分及普查小区地图绘制工作。 (八)试点物资准备6月28日前,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制作、购置入户登记必需品等。 (九)业务培训6月28日,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对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及试点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讲解综合试点的目的意义、工作安排、普查表填表说明、指标解释及综合试点工作流程等内容。、开展宣传动员6月18日~7月18日,试点办公室利用横幅、标语等宣传形式,逐步深入开展试点区域的宣传和群众发动工作。 (十一)、户口整顿与流动人口清查和摸底6月29日~7月4日,进行户口整顿和流动人口清查,以及调查登记前的摸底工作。户口整顿和流动人口清查工作由公安部门负责。 附送: 人口计生会上的讲话 人口计生会上的讲话 人口计生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这次全县人口和计生集中性优质服务活动,是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人口和计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冷静分析作出的重大决策。活动从5月**日安排部署以来,时间已经过半了,确切地说已有**天了。从人口和计生局提供的任务进度表来看,全县绝育手术任务****例,已完成***例,完成了总任务的**%;社会抚养费征收任务***万元,完成***万元,完成总任务的**%,取得了不错的效

2019高考地理练习7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7 人口与城市 夯基提能卷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 A.黄山市 B.北京市 C.成都市 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B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A错误;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B错误;计算分析可知,201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1964年呈上升趋势,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 A.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人均消费减少 C.少儿旅游业兴起 D.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B错误,D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4~6题。

【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个人工作总结及计划

【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个人工作总 结及计划 人口普查前期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___》(豫政〔xx〕59号)精神,以及洛阳市 ___的工作安排,我区积极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积极开展了“五落实” 1、成立了普查机构。为保证人口普查的组织领导,我区及时成立了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贺敏为领导小组组长,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田辰、区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任常山为副组长,统计、管委会办公室、城市检查、公安、财政、人事等10个相关部门 ___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普查办公室,各乡镇也相继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保证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组织领导。 2、落实了部分经费。区 ___共落实普查经费15万元(实际到位5万元),乡(镇)落实普查经费共28万元,由于乡财政统一控制经费,可以随用随支。 3、各级办公室工作人员已经得到落实。区、乡镇、社区办公机构共选调工作人员28人,并以到位其中区 ___普查办公室共抽调和选聘工作人员11人、乡镇普查办公室共抽调10人,社区抽调7人,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正在选聘过程中。

4、办公场地和设备已落实。区普查办配备台式电脑5台,手提电脑1台,调配普查办公室两间共34平方米。乡镇共配备台式电脑5台,手提电脑1台,乡镇普查办办公室面积分别在25平米以上。 5、实行了责任制管理。落实了层层责任管理,区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向市普查领导下组签订了责任书,乡(镇)普查机构向区普查机构签订了普查责任书。 二、落实了阶段性的普查工作 1、积极开展了工作部署。根据国家和省市 ___精神,结合高新区实际,下发《洛阳高新区管委会关于认真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___》(洛开〔xx〕124号)、《高新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 ___第六次人口普查实施方案 ___》,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人口普查工作进行了及时的工作部署。 2、进行了宣传动员。人口普查办公室组织召开宣传动员会议,组织乡镇、社区、有关部门的领导认真学习(国发〔xx〕23号)、豫政〔xx〕5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开展人口普查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意义、以及组织方式,使各级领导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社区个小区和各乡镇下发了宣传画、挂历,在高新区内外网上及时宣传人口普查的知识和开展情况。

最新城市化练习题

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A. 城市的人口规模 B. 城市的用地规模 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数量 2 . 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3 . 二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水平?过了同时期的发达国家B?发展速度比发达国家的速度慢 C. 城市人口的比重还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 D. 农村人口比重超过城市人口 4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5 . 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 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人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6 . 下列关于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城市化有利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升级 B.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C. 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 D. 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7 . 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城市化进程逐步变缓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C. 世界城市化的主流已转到发展中国家 D. 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逆城市化 8 . 城市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①城市规模无限扩大②城市人口迅猛增长③城市管理水平落后④城市设施很不完善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9 . 下列措施中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最有效办法的是 A.在市中心区建立大量停车场 B. 学校、工厂和机关安排不同的上下班时间 C.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D. 控制和减少小汽车数量,禁止大货车入城 1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环境污染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失业人口增多⑤水旱灾害频繁⑥水土流失加重⑦社会秩序混乱⑧人口老龄化加快 A.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C. ①③④⑤⑧D?①②③④⑦ 读“某国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 11?1 4 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