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标准

《德育》课程标准
《德育》课程标准

《德育》课程标准(试行)

(适用于我校各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按照部颁《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学设施设备状况和社会对我校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对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课时进行了适应性的调整和安排。

《德育》是我校各专业的公共课。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发展为线索,围绕学生德育需求,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基本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识教育,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常识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和企业欢迎的从业者。

技工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技工学校的德育课,同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及高等职业院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其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技工学校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深入浅出,浅显易懂,重在运用。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同学校时事政策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等其他各项教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学校的素质教育任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知识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国家发展的基本品质,具有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团结友善、认真负责的基本素质,提高他们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以及就业后继续学习、创业、创新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职业、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理解和掌握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关系,尽快适应技工学校的学习生活。

(2)学会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熟悉基本道德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

(4)结合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学习经济政治常识,提高理解身边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学会收集、整理、筛选、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具有阅读、理解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6)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

2.过程和方法

(1)注重探究式学习,从不同角度探究个人、学校、企业和社会现象,学会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法律知识,结合所见所闻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内涵,逐步理解社会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从关注社会到积累社会知识,从积累社会知识到理解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认识,增强对当前社会生活的认同感,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4)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乐于与他人合作,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增强就业和创业的信心。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健全的人格,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自尊、自信、合作、诚信的心理品质。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具有国家、企业主人翁的责任感,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3)增强民主和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4)了解我国国情,热情关注和参与经济、政治生活。

(5)认同所学专业,认同即将从事职业的岗位价值,具备爱岗敬业的思想。

三、课程教学要求与内容

德育课程必修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和“哲学与人生”四部分。每个部分分设若干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由学习目标和内容目标组成。

&

一、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学生,需要有自己的梦想。就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灵魂——“发展”而言,它要体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本质属性,即引导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追求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本书着力于引燃中职学生内心深藏着的向往美好未来的火花,帮助中职学生燃起心中充满激情的烈火,引导中职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职业理想的作用

~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

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

2.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成。理解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理解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实事求是的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

)

运用: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教学内容:

1.确定发展目标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2.构建发展阶梯

(1)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

(2)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3)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3.制定发展措施

(1)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

(3)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运用: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

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教学内容:

1.正确认识就业

(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2)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2.做好就业准备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3.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

(1)创业的重要意义。

(2)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

(3)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与评价。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

运用:掌握管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认真践行发展措施,学会

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

1.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1)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2)定期检查职业规划执行实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1)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

(2)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3)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1)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2)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3)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道德与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一)习礼仪,讲文明。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礼仪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运用: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教学内容:

%

1.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1)懂得自己是人生的主人,是践行道德和遵守法律的主体,理解珍惜人格、严守规矩的意义,增强主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2)懂得珍惜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需要塑造良好的形象。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养成遵守个人礼仪的习惯。

(3)了解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交往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体会交往礼仪的亲和作用,养成遵守交往礼仪的习惯。

2.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1)了解职业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职业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遵守职业礼仪的自觉性。

(2)理解职业礼仪的作用,践行职业礼仪,展示职业风采。

(二)知荣辱,有道德。

·

教学目标:

使学生懂得道德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增强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公道、服务、奉献等职业道德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道德的特点和作用、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理解遵守道德特别是职业道德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崇尚职业道德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人格。

运用: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教学内容:

1.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1)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2)理解道德的作用,感受道德的力量,懂得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良好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2.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

(1)了解职业道德的特点,理解职业道德的作用,增强遵守职业道德的情感。

(2)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理解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理念。

(3)了解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理解诚信和公道的意义,培养诚实、守信、公道的品质。

(4)了解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本要求,懂得服务、奉献的意义,增强热情服务、无私奉献的意识;理解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性和反腐倡廉的意义,增强廉洁意识。

3.遵守行业道德规范

,

了解相关行业特有的道德要求,理解行业道德规范的作用和意义,自觉践行行业道德规范。(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4.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1)了解职业道德养成的作用,理解慎独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意义,运用内省的方法,提升职业道德境界。

(2)学习职业道德榜样,从小事做起涵养职业道德,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三)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依法治国方略,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学会用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作用,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拥护依法治国方略,增强法治意识、权利义务观念,崇尚民主、公正、平等。

运用: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尊严,履行保障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公民职责,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教学内容:

1.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2)明确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增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平等观念,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

2.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

(1)了解增强公民意识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宪法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保障人权原则,涵养爱国情感,增强权利意识、义务观念。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履行保障宪法实施的公民职责。

3.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1)理解法律程序维护公平正义的作用,增强程序正义观念。

(2)了解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基本程序,增强证据意识,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自觉依法律己,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关治安管理处罚、犯罪和刑罚等方面的法律常识,增强守法意识,提高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自觉性。

(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违法行为的危害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的危害以及对犯罪的惩罚,理解守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以守法为荣、以违法为耻。

运用: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

教学内容:

1.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1)了解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认识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懂得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懂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传播淫秽音像制品、吸食注射毒品、参与赌博等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

2.避免误入犯罪歧途

(1)了解犯罪的主要特征,理解刑法打击犯罪的意义。

(2)了解导致犯罪的主观原因,自觉预防犯罪;培养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品质,与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公共利益及贪污腐败行为犯罪作斗争。

(3)懂得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可能构成犯罪,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

(五)依法从事民事经济活动,维护公平正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的、经济的法律常识,树立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和经济活动的信念,提高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经济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

|

认知:了解相关的民事、经济法律常识,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尊重法律规则,履行法律义务,崇尚公平正义。

运用:在民事和经济活动中按照法律规范做事,依法维护权益、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

1.公正处理民事关系

(1)了解民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理解民法的基本原则,明确民事主体的资格,增强依法处理民事关系的意识。

(2)了解民法通则有关保护人身权的规定,懂得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3)了解法律保护财产权的有关规定,懂得侵害财产权要承担法律责任,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尊重他人的合法财产权。

`

(4)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学会辨别合同是否有效,理解履行合同的原则,提高利用合同参与民事活动的能力。

(5)了解婚姻法规定的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理解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利和义务,增强热爱家庭的情感,承担对家庭、对家人的责任。

2.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1)学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增强劳动者权利和义务意识,提高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能力。

(2)了解设立企业的有关条件,理解企业应该合法经营、公平竞争,树立依法经营的观念,追求产品和服务的高质量。

(3)了解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法律规定,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遵守行业法律法规

了解规范相关行业的主要法律,树立遵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观念,提高依法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具体教学内容由各校根据相关行业特点自行确定。) )

注:

(一)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增强教育的时代感,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确保思想理论观点和价值取向的正确性。

(2)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

高教育的实效。

(3)坚持知、信、行相统一。淡化传统的学科体系,精选教学内容,教授必要的知识;帮助学生认同道德规范特别是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逐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引导学生践行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并且付诸实际行动。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

(4)加强实践环节。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和内化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活动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内外的德育资源,用课堂教学时间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开展实践活动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追求实效、确保安全。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对学生活动的全过程给予认真、及时的指导。要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整理学生的收获,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顶岗实习阶段,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职业道德和法律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自己的行为。

4.教学资源。

(1)教学用具。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所提供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并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尤其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2)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投影片)、音

像资料、多媒体教学资料、案例选编等文本教学资源,包括道德楷模、法律专家和德育基地等社会德育资源。

(二)评价和考核

~

1.评价目的。

通过教学评价,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反思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以便发扬成绩、找到差距、明确方向;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由此产生成就感,激励自己更好地学习、更快地进步。使教师透过教学效果反思自己的教,以便发扬成绩,改正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

2.评价原则。

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公正;激励学生进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

其中的全面评价,要求对学生从知、信、行三个维度予以评价,尤其重视评价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日常行为表现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求既评价学生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

3.评价方式。

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学生的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教,包括听取学生反映、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方式。

4.评价标准。

<

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评价、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行为表现评价。

认知评价分为“了解”、“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了解”指知道有关的知识和原理,能够再认或再现;“理解”指对有关知识和原理能较全面、较深入地把握;“运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恰当地举例说明所学的知识和原理,

运用知识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观念方面的评价,以与具体情境相适应的正确情感、态度和观念为标准,评价学生不良情感、态度和观念的变化情况,正确情感观念的体验和内化情况,以引导学生积极进步。

行为表现评价分为课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生活践行道德和法律的实际表现。以道德、学校纪律和法律为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日常行为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教”的评价,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等。

三、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

(一)透视经济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经济现象,掌握有关的经济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劳动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商品交换、消费、生产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识,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我国的分配制度。

情感态度观念:正确看待金钱,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崇尚诚信,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经济现象,理性消费,以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素质,尝试设计家庭理财方案。

教学内容

'

1.商品的交换与消费

(1)透视商品交换的现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解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透视商品价格的变化,懂得影响价格的因素,认识价格变动的影响,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

(3)透视选购商品的现象,评析常见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透视企业的不同类型,了解企业的含义和分类,理解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2)透视企业经营的状况,理解企业形象、诚实守信、名牌产品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3)透视人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理解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意义,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透视家庭收入的多元化,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意义,增强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情感,增强效率意识和公平意识。

(2)透视个人所得要依法纳税的现象,了解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自觉纳税意识。

(3)透视财富增值的不同渠道,理解存款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的异同,学会选择恰当的投资理财方式。

(二)投身经济建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实行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尊重市场规则,崇尚市场道德,爱护环境资源,勇于竞争,拥护党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运用:践行市场规则、市场道德,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认清从事职业活动所处的制度背景。

(2)懂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理解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维护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了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增强规则意识、平等意识、竞争意识。

(2)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和手段,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3.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了解投身经济建设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和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

(2)了解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解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意义,理解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

(3)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4.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理解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增强开放意识。

(2)了解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理解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原则,增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三)拥护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理解我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运用:能够进行正确的政治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选择,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

教学内容

1.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懂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理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4)理解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意义,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2.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1)理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懂得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

(2)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四)参与政治生活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的相关知识,理解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意义和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情感态度观念:认同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强国家观念和国际意识。

运用:关心国家和世界大事,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三课第二节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 三课第二节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第二节抵制不良侵袭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让学生理解网络、传媒和偶像崇拜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正确对待社会文化的影响;2、了解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自觉遵守纪律道德,杜绝违纪行为;3、能运用增强自制力的方法,主动进行自我约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如何开展拒绝沉迷网络的教育(解决办法:教师先要摆正位置,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分析危害,并给出对策,帮学生戒除网络上瘾);2、怎样看待青春期的异性交往(解决办法:首先介绍早恋的本质特征,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危害,并与不良风气加以区别,提倡正常交往,抵制社会不良风气);3、如何增强自制能力(首先列举一些不良行为,来分析自制力不强的后果,引出自制力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分析如何提高自制能力)。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案例中的双方都有哪些过错?然后简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树立是非观念,引出“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一知识点。 2、新课讲解 一、拒绝不良诱惑 1、拒绝沉迷网络世界。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明白沉迷网络世界的危害,从而正确认识网络、科学对待网络。引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和新闻报道,让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网络虽然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也带来了不少困扰; 二是青少年极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受害者,需要加强鉴别能力,科学理性地看待网络世界; 三是网络游戏可以适当娱乐,但是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舒缓减压方式,同学们应该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社会集体活动。 让学生阅读课本87页媒体聚焦,并补充参考书136页的相关资料(1)加以说明。 2、正确对待传媒影响。先让学生介绍对于自己最有影响力的传媒类型、自己喜欢看的媒体板块,然后联系当前社会上的所谓“热门”节目,启发学生思考现在的传媒信息中有哪些是正确的、积极的,哪些是不良的、消极的,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分辨,抵制暴力、色情、颓废、无聊、庸俗等不良信息。 让学生阅读课本89页案例链接,补充参考书第138页的相关资料(3),并播放关于整治低俗媒体节目的视频。 3、理性对待偶像崇拜。这个问题需要说清楚三个方面: 一是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正常的心里现象;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活动方案

小学语文科组活动方案 活动时间:10月25日 活动地点:五年级办公室 参加人员: 活动内容:新课标学习 为了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校本期开展新课程标准学习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学习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活动以《新课标(学科)标准》为具体学习内容,以推动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学习目标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让广大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详细解读并全面把握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并自觉地将学科课程标准应用于学科教学;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形成案例成果。 : 三、学习内容 1.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了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目标。 3.了解新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4.了解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 5.运用新课标来指导本学科课堂教学。 四、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 五、学习安排 (一)第一阶段:自主学习阶段(2016年10月) 每位学科教师认真研读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师要重点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三大核心部分,熟记相关章节,写3000字左右学习笔记。 (二)第二阶段:交流研讨阶段(2016年11月) 教研组组织教师交流讨论: 由组长组织专题学习、教学研讨、交流反思。 1、对比新老课标,找出新理念。新理念大集合:撰写读新课标感受,要有自己鲜明的理念(整理自己的新理念)。 2、如何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转化为具体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根据自己的新理念,结合实际课堂教学,撰写论文。

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探究

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提高的探究 本文阐述了技工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注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建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能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标签: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 一、技工学校学生自身特点 技工学校学生普遍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弱,不能有效地自我约束,意志力薄弱,加之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他们在社会上容易被人为打上“坏孩子”“差孩子”的标签,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弱势群体。 1.文化基础薄弱造成学习意识不强 技工学校学生大部分文化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习惯差,知识起点低,日常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德育知识匮乏,导致他们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很难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无形中增加了“发现式”教学法在德育课实施的难度。同时,由于文化基础薄弱,在德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导致信心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 2.逆反心理造成课堂干扰 技校学生年龄阶段正处青春期,逆反心理强,行为比较偏执,纪律意识薄弱,课堂违纪行为频繁发生。甚至个别学生以违反课堂纪律,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作为标榜自己“强大”和“成功”的标志。在德育课堂仍然不乏一些与教师出现言语冲突,甚至对峙,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现象。 二、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方法 根据技工学校学生的这些自身特点,特提出以下方法。 1.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在教学中时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责任感,把德育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2.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中职德育第四课教案

中职德育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4.1未成年人保护法、4.2治安管理处罚法、 4.3道路交通安全法 教学过程: 增强保护意识遵守公共秩序——未成年人保护 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导入新课: 【案例引入】请同学们看看P66页的案例,学校应 该承担王某的一切经济损失吗, 回答: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对学习承担的是 教育、管理、保护的责任,而非监护责任,但并不等同 于学校对学生部承担任何责任。P67 新课教学: 4.1未成年人保护法 4.1.1保护未成年人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在我国,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 二、保护未成年人应当遵循的原则 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1条明确规定:……); P68 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解答:不合 3、教育和保护相结合理。因为洪某的

4.1.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行为本身违反了一、家庭保护法律,违反法律二、学校保护的行为不受法律三、社会保护保护。 四、司法保护 4.2治安管理处罚法 4.2.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 (二)错发相当原则(重错重罚、轻错轻罚,罚过 相应) (三)公开、公正保障人权 (四)教育与处罚相结合 4.2.2治安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轻微) 二、罚款(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五、限期出境或驱逐出境(适用于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4.2.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处罚标准 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一)扰乱机关单位、公共场所、公共交通等秩序 1、包括:…… 2、处罚:一是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罚款;二是对情节 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培训方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培训方案 皋兰四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是否高效,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皋兰四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习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安延芳 副组长:王绍平、马宏、俞克勋 组员:陈雪梅、王奋斗、王燕、魏政文、魏清兰、仲乃霞、陈延相、刘平、魏惠玲、俞会兰、张玉海、王绍文、杨秀萍 三、培训内容 总体学习专家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 四、培训目标 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让广大教师明确 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通过教研组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并形成案例成果。 五、培训要求

1、各学科组要高度重视课标学习培训工作,要将课标学习培训作为学期校本培训和业务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要加强对学习培训工作的组织检查。 2、通过教研组集体学习或教师个人自学的方式分学科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保证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30课时。同时要开展讨论和交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 3、教师要将学习课标与实际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切忌搞成培训、教学“两张皮”,要认真分析课标对学科教学的指导作用,将课标理念、目标、要求有效应用于学科教学。 4、教师按时记录学习笔记(不得少于1万字),积极撰写课程标准学习培训心得体会、课标培训总结,归入教师校本培训档案。 六、时间安排: 1、6月11日学校部署培训工作。 2、6月12日——7月14日教师学习任教学科课标。记录学习笔记,并撰写心得体会一篇。 3、7月15日——9月15日教师继续学习任教学科课标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分析课标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研究课堂教学效率如 何提高并形成研究成果,撰写学习培训总结。 4、9月15日——9月30日学习总结,整理成果。教师上交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培训总结。 皋兰四中 2012年6月7日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一课第二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第二节学习改变命运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培养自己职业兴趣与理想的方法;理解学习对个人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开展学业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确看待自己的兴趣、理想和所学专业、现实岗位不一致的问题;2、明确职业教育的学习特点,教会学生“善于学习”;3、制定发展规划,把握四个步骤。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文中的小朱如何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发展目标?小朱在职业学校中是如何学习的?看了这个小故事,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同学们的前途到底掌握在谁手中? 最后一个问题,大家都会回答“自己的手中”,引出第二节的内容。 2、新课讲解 一、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1、兴趣是职业成功的动力源泉。本部分可通过具体事例使学生体会职业兴趣的作用,比如:小时候有人通过玩“家家酒”确定职业目标,但是大多数人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影响下才确定职业兴趣和理想。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如何对待自己兴趣和专业不一致的问题”,让他们阅读课本第13页的案例链接,并着重讲解。 最后,归纳说明职业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引出对职业理想的讨论。 2、理想是职业成功的精神支柱。解释职业理想对职业成功的作用:对职业选择的导向作用,对职业追求的推动作用,对职业成功的支撑作用。 在此基础上充分说明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以激发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适时培养职业兴趣,努力使其上升为职业理想;全面认识自己,树立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认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会学习才能成才 1、学会学习,强化职业技能。首先通过分析和举例来比较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异同,让学生了解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评价方式上的特点,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课本第17页的媒体聚焦,说明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工作表现是现代企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日期: 来源:作者:zj[字体:大中小] 09:55:08]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 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研究过程和实施过程中,有一些人们经常使用但又常常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的概念。这些概念直接影响着我们对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认识,因此有必要分几组对它们作一些辨析。 (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方案 1.教学计划:有两层含义:(1)通常指学校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设想和安排。一般有学年或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及一节课的教学计划等。(2)意义同课程计划,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着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这里探讨的教学计划属后者。 2.教学大纲: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学校各门学科的目标任务、教材纲目和教学要点的指导文件。它以纲要形式规定着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范围和结构,体现着国家对各科教材与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与本文两部分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选择教材的主要原则与依据、教学方法的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实际作业(实验、练习、实习)的内容与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 3.课程标准: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部分。前者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进行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规定着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和时数以及团体活动的时数等;后者根据前者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材纲要、教学要点、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1952年后,前者改 称“教学计划”,后者改称“教学大纲”,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4.课程方案:与课程总纲、教学计划、课程计划同义,国内外的有关课程文献中间或有人使用这一术语。 在以上几种概念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系由苏联引进,是从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本(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7120-68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 本(完整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范本(完整 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 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以学校工作意见为指导,“二次创业年”为引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各处室、部门的计划指引下,积极履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勇于探索、踏实工作,开创中职部新的篇章。针对学生目前现状,应围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如何塑造学校品牌”为基本点打造和提升新模式下的德育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交流会对班主任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

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3、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板报宣传及各种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第月一次家长听课制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系部值日、教师值班和学生会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

中职德育教案 中技

广东省技工学校文化理论课教案(首页) 共 4 页 科目德育 课题 学会和谐交往 授课 日期 第9周 第1次 课时 1 班级动画151/文秘中141 授 课方式多媒体教学、讲授 作业 题数 1 拟用 时间 40 教学目的1、知道人际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 2、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并学以致 用。 选 用 教 具 挂 图 无 重点了解一定的人际交往的方 法 难 点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教 学 回 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包括如何增强自我适应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 说 明 作业:复习本节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授课教师: 审阅签名:

第二节学会和谐交往 一、复习:坚强面对生活,包括如何增强自我适应能力、培养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 二、教学过程 案例分析:(根据书本的案例,导入课程内容) (一)人际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1、人际交往的作用 第一,促进社会整合的作用。 第二,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的作用。 第三,信息交流和互补作用。 第四,身心保健的作用。 2、人际交往的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 第二,互利原则 第三,信用原则 第四,相容原则 (二)人际交往的方法 1、掌握人际交往的 (1)展示自身魅力。要想在人际交往中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获得认同和好感,进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自身魅力是第一步。一般而言,自身魅力包括仪表魅力、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三大类。仪表魅力是由个人的长相、体形、动作、穿着、装饰等因素而引起他人关注。人格魅力是由于个人的气质、性格、爱好、意志等因素而引起他人关注。学识魅力是由于个人的智慧、能力、知识等因素而引起他人关注。 展示自身魅力,关键是要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2)学会自我克制。自我克制是搞好人际关系应有的修养和准则。 活动:谈论并完成P48活动天地的3个情景。 (3)提高沟通技巧。人际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两种。注意说话时的口头禅、注意说话时对象和场合、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注意对方的隐私和

中职德育教案

教学授课计划 授课题目:第一课职业与成功 第一节职业是人生的基石 目的要求:1、理解职业的人生功能。 2、掌握职业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 重点难点:能够分析职业的基本内涵。能够掌握职业的基本特征 培养对职业活动的积极心态。 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复习导入、讲授新课、课后总结 总结复习导入新课: 梁启超说:“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这里的“劳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职业”。 本课,我们将走进职业,了解职业的人生功能;我们将学习职业道德,了解职业成功的不二法门;我们将尝试职业规划,从此开启美好的职业人生。 教学方法: 讲授 一、职业来自社会分工 职业是指个人按照社会分工所从事的相对稳定、合法、有报酬的工作。教师、警察、会计、医生、厨师、秘书、驾驶员、保安、理发师、法官、军人、清洁工、记者、咨询师、演员、作家等,都是职业的名称,他们都

有各自的“应做之事”。 职业是社会生产活动发生分工的结果。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细化,职业的种类也越来越多。1999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现有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 资料链接 职业名称:礼仪主持人 职业定义:从事礼仪活动方案策划、程序推进、气氛营造和人际互动等工作的人员。 主要工作内容: 1.联络主、承办方,明确礼仪活动的各种要求。 2.参与方案的构思和撰写,承担细节的筹办。 3.导入、串联、收合礼仪活动各环节,推进活动程序。 4.与礼仪活动参与者进行交流互动,营造气氛。 职业概况: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礼仪活动数量激增,涉及范围也在不断加大,如社交礼仪、营销礼仪、婚庆礼仪等,这些活动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礼仪主持人。礼仪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独立策划及主持能力;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职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任何一种职业都不能独立存在的。 2、经济性。人们只要从事职业活动就能得到一定的现金或实物回报。 3、技术性。每一种职业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技术规范。 4、稳定性。一般情况下,职业都有较长的生命周期,从而吸引相当数量的 人长期从事这项工作。

5、德育优质课

德育教案 城北中学王素莲 活动主题:团结合作 活动目标:1、使学生明白团结力量大,在生活中,学习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才能促使个人的健康成长。 2、增强学生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才能更好的维护集体的荣誉,办好事情。 3 、通过活动让学生真实的体验成功和失败,感受群体合作带来的乐趣,明白成功来自大家的团结协作,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合作的意识,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 活动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真实的体验成功和失败,明白成功来自于大家的协调和有力的合作,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合作的意识,增强班级团队的凝聚力。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 教师教师:上学期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25米接力赛,我们班取得了男生第二名,女生第一名的好成绩,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当时激励人心的场景,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呢?(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用,齐心协力,这就是团结,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拼搏努力,互相配合,这就是合作,今天我们的班会主题就是团结合作。(多媒体出示:团结协作) 二、活动明理 1 相声:(五官争位)(故事内容) 旁白:眉毛、眼睛、嘴巴、鼻子、耳朵五种器官,各有各的能耐,各有各的灵气,有一天,它们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互不服气。A 嘴巴对鼻子说:“人所有的食物、营养,都是通过我才被接纳的,我的功劳最显著。而你,有什么本领,位置竟然居于我的上面?” B 鼻子哼了一下,说:“这你就不清楚了吧?我能辨香味臭味,只有先经过我的辨别,才能决定什么东西可以进到嘴里,什么东西不能进到嘴里,我的作用比你大多了,位置当然也就应在你之上!”嘴巴一时语塞,不出声了。鼻子越说似乎越有道理,似乎真的是自己功劳最大,于是它不满意自己居眼睛之下,它冲着眼睛说:“你有什么本事,竟然摆在我的上头?” C 眼睛被激怒了,它瞧都不瞧鼻子一眼,说:“我能观察美丑,了望四方,人的信息有85%都通过我获得,别说什么辨别香臭、接纳食物,那都只是小事情,跟我的能耐比起来,全部不值一提!我居你们之上,是天经地义!”说完,眼睛傲慢地往上一翻,发现有眉毛在自己的上面,于是它非常生气。眼睛对眉毛说:“喂,你是什么东西?你凭什么竟然在我的上面?” D 眉毛也不示弱,得意地一扬,说:“是呀,我为什么就偏偏高居你们各位之上呢?你们想想,如果把我摆在眼睛、鼻子、嘴巴之下,那可就滑稽了,那不知道整个脸该放哪儿啦!” E没想到,耳朵终于沉不住气了,它也说:“各位刚才的争论我都听见了。要论能耐,我决不在你们之下,要说功劳,我的功劳也不小。我耳听八方,辨别动静。说起来我最委屈,你们不管高低,总还摆在脸上显眼的地位,而我却连脸都上不了,我能服气吗?”旁白:由于五官意见不能统一,所以他们决定他们每人“值班”一天,“值班”期间其他部分不能帮忙,看看谁最厉害。五天过去后,他们发现每一天人的生活都不能正常进

技工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 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 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 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 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第四课第一节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第一节提高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让学生理解社会与法律、个人与法律的关系,理解依法治国的观念,掌握个人培养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解决办法:解释清楚“法治”和法治观念的内涵);2、如何开展培养法律意识教育(解决办法:联系社会与法律、个人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说明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讲清增强法律意识的方法)。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案例,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你赞同采取怎样的措施?学校采取听证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纪律和法律的作用? 2、新课讲解 一、社会与法律 1、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这部分主要讲清两个内容:一什么是法律;二法律的社会作用。 讲解法律的内涵时,先简单介绍法律的定义,归纳法律的特点: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带有强制性、普遍约束力和处罚性。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法律和道德的异同,补充参考书第222页的相关资料(1),让学生深化对法律的理解。 对于法律的作用,结合现实案例和新闻报道加以说明。 2、我国的法律体系。简单介绍我国的法律体系,让学生明白法律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每个公民和组织。 3、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本内容是重点部分,在讲解法治和法治观念的内涵时,需要把握两点:一是要从“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说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二是重点强调和说明如何培养依法治国的观念。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110页的资料卡片,并补充参考书第223页的相关资料(2)。 二、个人与法律 1、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对法律意识的含义只需作简单说明,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12页的活动天地来感受具备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重点要讲清如何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突出强调三个途径的逻辑关系:学习法律是三个途径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了解法律,才会内化为行动遵守法律,也才可能参与法律实践。 结合参考书第220页进行讲解,补充第225-226页的教学活动(4)和相关资料(5)。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正式版

Making a comprehensive plan from the target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 and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to complete a certain item, are the guarantee of smooth implementation.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正 式版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计划资料适用于对某个事项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目的为完成某事项而进行的活动而制定,是能否顺利和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和依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以学校工作意见为指导,“二次创业年”为引导,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各处室、部门的计划指引下,积极履行管理的职责和任务,勇于探索、踏实工作,开创中职部新的篇章。针对学生目前现状,应围绕“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如何塑造学校品牌”为基本点打造和提升新模式下的德育管理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利用每月一次班主任交流会对班主任队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 3、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板报宣传及各种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第月一次家长听课制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教案

中职德育第一册教案教 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一、教学内容(按章、节):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第一节加强道德修养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道德的作用,掌握“八荣八耻”的基本内容; 2、增强自省、自律的主动意识; 3、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要求; 4、理解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于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道德对社会文明的重要作用(解决办法:主要分析道德的基本内涵,和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意义);2、如何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解决办法:主要讲解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建设,说明“八荣八耻”的现实意义,联系时代解释“八荣八耻”的内涵);3、如何正确理解热爱祖国的道德要求(解决办法:讲清爱国是公民最起码的道德,和爱国的主要表现)。 四、教具、学具:教材,多媒体工具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通过大量新闻报道、传记故事、统计数据,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对德育课产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进程安排:(含板书设计) 1、课程引入 先让同学们阅读本节开头的小故事,并补充参考书121页的相关资料(1),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为什么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志愿者?志愿者要不要拿报酬?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是否有收获? 2、新课讲解 一、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这部分内容需要讲清楚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道德有利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社会而言,弘扬高尚的道德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增进社会文明,推动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给学生简单介绍我国社会的道德现状,引出“八荣八耻”提出的背景,补充参考书第148页的补充资料。 2、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课本内容,和参考书第114页,着重介绍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的背景和对道德建设的推动作用,举例子反映“八荣八耻”在当前社会中的表现。 二、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在说理方面注意讲清: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使用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联系社会和学生中有关爱国的不正确行为进行剖析,增强现实感。 让学生阅读课本66页的活动天地,补充参考书123-124页的相关资料(4)、(5),和第162页的爱国小故事。 2、明礼诚信。这部分应该从三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是说明文明礼让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人的文明程度要求越来越高。文明礼让成为维护人际交往中友好和睦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使人适应日趋复杂的社会公共生活。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活动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培训活动方案 为了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王远芬工作室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此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习活动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具体学习内容,以推动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师素质为目标,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深化教育改革,使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局面。 二、学习目标 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让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课标的思路,准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通过教研组集中学习讨论,详细解读并全面把握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并自觉地将学科课程标准应用于学科教学。 三、学习内容 1.掌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了解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的原则、目标。 3.了解新课标与原课标发生了哪些变化。 4.了解怎样把握新课标的新精神、新变化、新要求。 5.运用新课标来指导本学科课堂教学。 四、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陈邦强(工作室顾问) 副组长:陈安学 组员: 卢睿(工作室助理)黄菁(工作室成员)王远芬(工作室主持人)谢明盆袁兴惠王倩梁红黄琳兰丽婷

胡园冈李琳黄荣王林张锐赵有忠柳涛张福才杨平刚孙文慧尚兴海 五、学习安排 (一)第一阶段 活动时间:3月22日活动地点:六(2)班教室 参加人员:花梨镇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及王远芬工作室成员 活动内容:新课标学习【第一学段(1—2年级)】 主讲人:黄琳 (二)第二阶段 活动时间:4月12日活动地点:六(2)班教室 参加人员:花梨镇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及王远芬工作室成员 活动内容:新课标学习【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主讲人:黄琳 六、学习要求 1、加强领导。由语文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相关人员全程参与每阶段的活动。 2、确保实效。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本活动的重要性,严肃认真地参与每次活动,在培训时认真做好学习记录,保证学习效果。 王远芬工作室 花梨镇中心小学语文组 2018年3月13日

技工学校德育考试试卷

技工学校试卷 1、心理健康: 2、犯罪: 3、职业教育: 4、诚信: 5、自然人: 二、填空题:(1′×25=25′) 1、物权的核心是。 2、人际吸引包括、和三大类。 3、是区分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的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于年日实施。 5、现代职业的发展呈现出、、复合型和创新型的趋势。 6、是衡量和评价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最根本的标准。 7、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行为包括、方式。 8、偷窃是引发犯罪的万恶之源。 9、合同的订立要经过和两个阶段。 10、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不再处罚。 11、诚信的最大敌人。 1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和。 13、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 14、所有权是指所有权人依法对自已的财产享有、、 和的权利。 三、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内,多选或少选均不给分 1 1、自然人(公民)的民事权利包括 ( ) A、物权 B、债权 C、知识产权 D、人身权 2、学会学习要做到 ( )。 A、学与思相结合 B、学与问相结合 C、学与习相结合 D、学与行相结合 3、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 ( )。 A、警告 B、罚款 C、罚金 D、拘留 4、诉讼分为哪( )种。 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刑事诉讼 D、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5、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 ( )。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C、行为人不违背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D、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形式要符合法律的规定 6、人生价值的实质就在于 ( )。 A、人的自我价值 B、人的现实价值 C、人的物质价值 D、人的社会价值 7、“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一说法体现的道理( )。 A、矛盾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B、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 C、只要解决问题,不必考虑什么 D、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8、“做事坚决、有胆有识、行为果断并敢于承担行为产生的后果”这主要反映了 心理品质的 ( )。 A、敢为性 B、坚韧性 C、合作性 D、适应性 9、“学一行,精一行,做一行,爱一行”所体现出的道德品质是 ( )。 A、文明礼让 B、敬业奉献 C、团结友善 D、爱国守法 10、有期徒刑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最高可判 ( )。 A、10年 B、15年 C、25年 D、20年 四、判断题:(对打√,错打×,将答案填在下表内,1′× 10=10′) 班级 学号 姓名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实施方案 忻州市第十三中学小学教务处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教师学科教学活动的指导蓝本。学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掌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目标的确立、方法的选择,也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是否高效,最终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学习尤为重要。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要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新课程标准,将新课标的目标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有效推进新课改的进程,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确保新课程标准学习顺利开展,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实施方案如下: 一、培训目标 1、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让广大教师明确学习课标的重要性; 2、通过学校集中培训,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并应用于学科教学; 3、通过学习课标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研究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的指导意义。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下发的VCD光盘中各科课程标准及山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国培课程中专家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详细解读任教学科课程标准。

三、培训要求 1、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新课标培训工作,要将新标培训作为假期业务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要求全体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2、根据市教育局安排,要开好三个会:动员会、交流会、总结会。 3、以学校为单位集体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课程标准在学科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同时要开展学科讨论和交流,并将交流成果形成文稿汇报。 4、培训结束要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课标学习考试,考试成绩在中心校的网校公布。 四、时间安排 8月21日全体教师在会议室开新课程标准学习动员会,部署培训工作; 8月22日 -8月30日教研组集中学习(8月30日以学校为单位开展新课标学习讨论、交流会) 8月31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学习考核,开课标学习的总结会。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方案

技工学校德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学生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发展,加强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着力培养我国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总体工作目标 1、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着力点,坚持育人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衔接、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相贯通,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的原则,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体系;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逐步完善以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就业创业教育、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珍爱生命教育为重点的分层递进的德育体系; 3、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着力解决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加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培训培养机制,逐步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品德优良、爱岗敬业、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三、德育工作主要内容 1、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开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开展哲学与人生教育、经济政治与社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为重点,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改革精神

中职德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知:了解实现就业的途径;懂得正确签订劳动合同;知道劳动合同中常见的侵权行为;了解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懂得通过正当途径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权益。 情感态度观念:增强正确维护劳动权益的意识,在求职、劳动的过程中,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 运用:能识破求职过程中的陷阱,识别不规范的劳动合同,选择最经济、最有利的方式解决可能出现的劳动争议,避免自身劳动权益受侵害。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劳动合同的签订。 难点:识别和防范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各种侵权行为。 三、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四、教学资源 人教社《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P142,P147;《教师教学用书》P174,185;《学习指导》P61,P81;视频;PPT课件。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相关案例和材料;事先布置学生做职校生就业方式的调查;学生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印发职校生签订的劳动合同的复印件。学生:预习课文;调查职校生的就业方式;收集与就业有关的资料。六、板书设计维护劳动权益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1.教学内容 播放视频,引入本课学习的内容。 2.教师活动 探究活动一:小刘的求职遭遇。 (1)播放视频“轻信,遭遇求职陷阱”。引导学生熟悉视频内容,思考回答用PPT出示的问题:小刘为什么会被骗,小刘的遭遇给了你什么启示, (2)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点评、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用PPT出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从正确的求职开始。 (3)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维护劳动权益。 3.学生活动 探究活动一:小刘的求职遭遇。 (1)观看视频,按教师要求展开讨论,积极回答问题。 (2)认真聆听教师的归纳和总结,对求职就业形成感性认识,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