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病理学考试大纲

兽医病理学考试大纲
兽医病理学考试大纲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家畜病理学课程代码:1042、479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家畜病理学课程是研究疾病的科学。家畜病理的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尸体剖检、活组织检查、动物实验、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病理学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以及分子病理学方法)研究疾病的原因、在病因作用下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疾病的本质,作出疾病诊断,为认识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根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1、研究动物机体患病时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从形态学的角度提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患病机体代谢、功能变化规律。

(二)基本要求:

1、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要以运动的发展的观点认识疾病。

3、要正确理解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4、要正确认识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变化的辩证关系。

5、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三、与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兽医学科中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动物病理的内容和任务决定了它必须以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微生物学等学科作为学习的必要基础,同时它又与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病学等临床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疾病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疾病的概念及疾病发生的机理及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疾病的概念及发生的原因(重点)

识记:疾病;外界致病因素;机体内部、外部的致病因素。

(二)发病学(次重点)

理解:疾病发生的一般机理;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疾病的经过和转归(次重点)

识记:疾病的经过;疾病的转归。

第二章水、钠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水肿的概念及其病理变化,掌握不同类型脱水的病理反应特点,掌握各型酸中毒的概念、原因和病理反应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概述(次重点)

识记:水肿;水肿的发生机理

理解: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发生机理;常见水肿的病理变化。

应用:水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脱水(重点)

识记:脱水的类型;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原因。

理解: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病理过程。

应用:脱水的补液原则。

(三)酸碱平衡紊乱(重点)

识记: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代谢性酸中毒及发生原因;呼吸性酸中毒及发生原因;代谢性碱中毒及发生原因;呼吸性碱中毒及发生原因。

理解: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代

偿适应反应。

应用:酸碱平衡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章贫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贫血的概念和病理变化特征。熟悉贫血的发生原因、机理和类型。了解贫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贫血(重点)

识记:贫血;贫血的类型;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理解:引起失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原因;贫血的共同病理变化。

第四章缺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缺氧的概念及类型,领会缺氧原因及特点,掌握缺氧时机体的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缺氧的类型和特点(重点)

识记:缺氧及类型;低张性缺氧;等张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理解:低张性缺氧的原因及特点;等张性缺氧的原因及特点;循环性缺氧的原因及特点;组织性缺氧的原因及特点。

(二)缺氧对机体的影响(一般)

理解:缺氧时呼吸系统的变化;缺氧时组织和细胞的变化;缺氧时循环系统的变化;缺氧时血液的变化;缺氧时神经系统的变化。

第五章休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休克的原因及分类,领会休克时细胞和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掌握休克的防治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休克的原因、分类、分期及防治原则(重点)

识记:休克原因及分类;休克的分期。

理解:休克时细胞和主要器官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应用:休克的防治原则。

第六章发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发热的概念,领会发热机体的机能、代谢的改变,掌握发热的基本机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发热概述(一般)

识记:发热。

(二)发热的原因(重点)

识记:致热原及分类;外源性致热原及种类;内生性致热原及种类。

(三)发热的发生机理(次重点)

识记:发热体温上升的三个基本环节。

理解:发热的基本机理。

(四)发热经过与热型(次重点)

识记:发热在临床上的分期;热型的种类。

理解:体温上升期、高峰期、退热期的特点。

(五)发热时机体的变化(重点)

理解:发热机体的机能改变;发热机体的代谢改变。

应用:发热的生物学意义。

第七章黄疸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黄疸的原因及分类,领会黄疸发生的机理及特点,掌握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黄疸的原因、类型及发生机理(次重点)

识记:黄疸的原因及分类。

理解:黄疸发生的机理;各型黄疸的特点。

应用:黄疸对机体的影响。

第八章免疫病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病的概念,领会变态反应的发病机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变态反应(重点)

识记:变态反应。

理解:Ⅰ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比较四种变态反应的主要特点。

(二)免疫缺陷病及自身免疫病(次重点)

识记:免疫缺陷病的种类;自身免疫反应;免疫缺陷病;免疫缺陷病的分类;常见的动物自身免疫病。

第九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的概念,领会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的原因,掌握充血、淤血、出血、血栓形成、梗死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充血(重点)

识记:充血;充血的类型;淤血。

理解:病理性充血的原因;充血的病理变化;淤血的原因及病理变化。

应用:动脉性充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出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出血(次重点)

识记:出血;出血的类型。

理解:出血的病理变化;出血的原因。

(三)血栓形成(重点)

识记:血栓形成、血栓的种类。

理解:血栓形成的条件。

应用: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四)栓塞(次重点)

识记:栓塞;栓塞的种类。

(五)梗死(重点)

识记:梗死。

理解:梗死的原因;梗死的病理变化。

应用:梗死的结果结局。

第十章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及分类,领会萎缩、变性、坏死的病理变化,掌握萎缩、变性、坏死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萎缩(次重点)

识记:萎缩及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

应用:发生萎缩时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二)变性(重点)

识记:变性及分类;细胞肿胀;脂肪变性;透明变性;淀粉样变性;黏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

理解:引起脂肪变性的原因;淀粉样变性的原因及主要发生部位;纤维素样变性的主要病变特点。

应用:脂肪变性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坏死(次重点)

识记:坏死;坏死的类型。

理解:坏死的病理变化。

应用:坏死的结局。

第十一章代偿、适应与修复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代偿、修复、适应的概念及类型,领会代偿、修复、适应的原因,掌握代偿、修复、适应的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代偿(一般)

识记:代偿;代偿的形式。

(二)适应(一般)

识记:肥大及分类;改建及分类;化生及分类。

(三)修复(次重点)

识记:修复;再生;肉芽组织;创伤愈合;骨折愈合;机化和包囊形成;

钙化。

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骨折愈合的过程;钙化的原因;钙化的病理变化及结局。

第十二章炎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炎症的概念及致炎因子的种类,领会炎症的病理变化,掌握炎症时的细胞、血管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炎症(重点)

识记:炎症;致炎因子的种类。

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二)局部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重点)

识记:变质、渗出和增生。

理解: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应用:渗出时的炎性细胞种类、形态、作用及诊断意义。

(三)炎症的分类(次重点)

识记:变质性炎;渗出性炎及种类;增生性炎及种类。

(四)炎症的结局(次重点)

理解:炎症的结局

第十三章肿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肿瘤的概念及特征,领会肿瘤的代谢特点,掌握导致肿瘤发生的因素。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肿瘤的概念及生物学特征(次重点)

识记:肿瘤;肿瘤的特征;肿瘤的一般形态。

理解:肿瘤的组织结构;肿瘤的代谢特点。

(二)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次重点)

应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三)肿瘤的分类和命名(一般)

识记:肿瘤的命名原则。

(四)肿瘤的病因(次重点)

识记:肿瘤的致病因素

理解: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

(五)肿瘤的诊断及动物常见肿瘤(次重点)

识记:肿瘤的诊断方法;动物常见的肿瘤。

第十四章动物器官病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学会识别皮肤肿胀和肥厚、皮肤常见损害的病理变化,掌握心包炎、心肌炎、心内膜炎、上呼吸道炎症、脑炎、淋巴结炎、脾炎、肝炎、肾炎、胃肠炎的类型及其病理特征,了解上述各器官炎症的发生原因、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了解卵巢、睾丸、关节和脑的常见炎症变化有发生原因,了解肺萎陷、肺气肿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了解肝硬化的发病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了解骨骼、肌肉的常见病理变化。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皮肤病理(次重点)

识记:皮肤病理的种类;皮肤肿胀及种类;皮肤损害及种类。

理解:皮肤肿胀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特征及发病原因、机理;皮肤损害各种类型的病理变化特征及发病原因、机理;

(二)淋巴结病理(一般)

识记:淋巴结炎的类型。

理解:急性淋巴结炎的主要病理变化。

(三)心脏病理(次重点)

识记:常见心脏病理的种类;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炎的种类;心内膜炎的种类。

理解:心包炎的原因;心包炎的病理变化;实质性心肌炎、间质性心肌炎、化脓性心肌炎的病变;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心脏扩张、心脏肥大的病因。

(四)呼吸器官病理(重点)

识记:肺炎;支气管肺炎;纤维素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肺萎陷;肺气肿。

理解:支气管肺炎的病因和发生机理;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支气管肺炎的病理变化;纤维素肺炎的病理变化;肺萎陷的病因和机理;肺气肿的病因和机理。

应用:各型肺炎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肺气肿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肺萎缩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五)脾脏病理(一般)

理解:急性炎性脾肿、坏死性脾炎、化脓性脾炎、慢性脾炎的病理变化。

(六)肝脏病理(次重点)

识记:细菌性肝炎的类型;肝炎及分类;肝硬变;细菌性肝炎、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性肝炎的主要特征。

理解:引起肝炎的原因;肝硬变的病因;肝坏死的形式及病理变化;肝硬变的病理变化;肝功能不全对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

应用:肝硬变造成的肝功能障碍有哪些表现?

(七)胃肠病理(重点)

识记:胃炎;急性胃炎的类型及各型的特征;慢性胃炎的特征;急性肠炎的类型及各型的特征;慢性肠炎的特征。

理解:引起急、慢性胃炎的病因;引起急、慢性肠炎的病因;急、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

应用:肠炎对机体的影响。

(八)肾脏病理(重点)

识记:肾炎及分类;肾小球性肾炎的病因;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化脓性肾炎的病因;肾病及类型。

理解:肾小球性肾炎的病理变化;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化脓性肾炎的病理变化;肾病的病变。

(九)生殖器官病理(次重点)

识记:卵巢病变及种类;子宫内膜炎的类型;乳腺炎的病因。

理解:卵巢炎的病理变化;子宫内膜炎的病变特征;乳腺炎的病理变化;睾丸炎的病理变化。

(十)脑脊髓病理(一般)

识记:脑炎及分类;雏鸡脑软化;牛海绵状脑病;脑软化的病因。

理解:病毒性脑炎的镜检特征;雏鸡脑软化、牛海绵状脑病的病理变化。

(十一)肌肉、关节、骨胳病理(次重点)

识记:白肌病;猪肌肉坏死;PSE猪肉;佝偻病和骨软病的病因;关节炎的病因;痛风。

理解:痛风的病理变化;佝偻病和骨软病的病理变化。

第十五章动物病理诊断常用技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尸体的变化,领会主要器官剖检的主要检查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动物尸体剖检技术(次重点)

识记:尸体的变化。

理解:尸体剖检前的准备;牛、猪、禽的尸体剖检术式;

应用:尸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尸体剖检的步骤;

(二)动物病料的采取、保存、包装和运送(次重点)

理解:病理组织学检验材料、微生物学检验材料和寄生虫学检验材料的采取和保存、包装和运送及注意事项。

(三)病理组织切片制作技术(次重点)

识记:病理组织切片常用的制作方法

应用:石蜡切片的基本制作过程。

(四)兽医病理诊断分析(重点)

识记:影响病理变化的因素。

理解:病理诊断错误的原因。

应用:病变的认识和分析。

第三部分实践环节

实践项目一水肿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水肿的眼观病理变化。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皮下水肿、胃肠道水肿、肺水肿、肝水肿);

2、观察大体标本(或实体),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大体标本(或实体)、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皮下水肿的病理变化并分析发生机理。

实践项目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常见组织器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肺瘀血、出血、血栓、栓塞);

2、观察大体标本(或实体),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大体标本(或实体)、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常见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变化、分析怎样区分充血、淤血、出血的病理变化。

实践项目三炎症

一、考核的目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各种常见类型炎症的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肝肾脓肿、结核性肺炎、变质性肝炎、出血性淋巴结炎);

2、观察大体标本(或实体),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

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体标本(或实体)、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自选一种炎症,综述病理变化并分析发生机理。

实践项目四皮肤病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皮肤肿胀和皮肤损害常见病理的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皮肤脓肿、血肿、痘疹、丘疹、坏死、坏疽);

2、观察活体动物、大体标本,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活体动物(羊、猪、犬、驴、鸡等)、大体标本(或实体)、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描述皮肤眼观病理变化、分析常见皮肤病理变化的鉴别要点。

实践项目五呼吸器官病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常见肺炎、肺气肿的病理形态特征。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肺泡性肺气肿);

2、观察活体动物、大体标本,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活体动物(羊、猪、犬、驴、鸡等)、大体标本、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肺泡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及特征。

实践项目六胃肠病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常见胃肠炎的病理变化及特征。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急性卡他性胃、肠炎,慢性卡他性肠炎,纤维素性肠炎);

2、大体标本,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大体标本、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要求: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眼观和镜检病理变化。

实践项目七肌肉骨骼病理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并能识别肌肉骨骼常见病理的病变特点。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相关理论知识(佝偻病、白肌病、关节炎);

2、观察活体动物、大体标本,识别器官类别及眼观病理变化;

3、通过投影仪等仪器及课件或幻灯片,观察并识别器官组织类别及病理组织学变化;

4、通过显微镜观察病理组织切片,辨识组织细部病理变化;

5、现场清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活体动物(羊、猪、犬、驴、鸡等)、大体标本、显微镜、病理组织切片、计算机投影仪或幻灯机、课件或幻灯片、图片或挂图。

2、考核方式:提交实践报告,结合实例叙述佝偻病、关节炎的眼观特点、描述白肌病的镜检变化特点。

实践项目八尸体剖检诊断技术

一、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践,了解动物尸体剖检方法,掌握常见动物的解剖术式,熟悉病理材料的采集和保存方法,掌握病理剖检记录和剖检报告的书写要求,提高综合分析病理变化的能力。

二、考核的内容

1、讲解剖检的一般程序及操作要领;讲解并示范(猪、羊、兔、鸡)的解剖术式;讲解记录与报告的完成方法。

2、剖检准备:选择场地、了解发病情况、准备器械及药品;

3、按照动物类型选择解剖术式,分组讨论并确定操作方案;

4、实施剖检:外部检查、内部检查;

5、完成剖检记录;

6、现场清理(含无害化处理)。

三、考核方式与环境要求

1、考核环境:

(1)动物材料:病死动物(猪、羊、兔、禽类);

(2)器械:解剖刀、剥皮刀、肠剪、骨钳、弓锯、镊子、手术刀、手术剪、卷尺、注射器、针头、磁盘、防护服、手套、记录用品;

(3)药品:0.1%新洁尔灭溶液、3%来苏儿溶液、3%碘酊、70-95%酒精、

10%福尔马林溶液、药棉、纱布、肥皂。

2、考核方式:完成剖检报告。

第四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的表述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各能力层次为递进等级关系,后者必须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其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系学过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指定教材

《动物病理》,周铁忠,陆桂平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版。

三、自学方法指导

1、在开始阅读指定教材某一章之前,先翻阅大纲中有关这一章的考核知识点及对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和考核目标,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2、阅读教材时,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对基本理论必须彻底弄清,对基本方法必须牢固掌握。

3、在自学过程中,既要思考问题,也要做好阅读笔记,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加以整理,这可从中加深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记忆,以利

4、完成书后作业和适当的辅导练习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做练习之前,应认真阅读教材,按考核目标所要求的不同层次,掌握教材内容,在练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回顾与发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题时应注意培

养逻辑性,针对问题围绕相关知识点进行层次(步骤)分明的论述或推导,明确各层次(步骤)间的逻辑关系。

1、应熟知考试大纲对课程提出的总要求和各章的知识点。

2、应掌握各知识点要求达到的能力层次,并深刻理解对各知识点的考核目标。

3、辅导时,应以考试大纲为依据,指定的教材为基础,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以免与大纲脱节。

4、辅导时,应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宜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争取帮助,依靠自己学通"的方法。

5、辅导时,要注意突出重点,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不要有问即答,要积极启发引导。

6、注意对应考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引导考生逐步学会独立学习,在自学过程中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要使考生了解试题的难易与能力层次高低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个能力层次中会存在着不同难度的试题。

8、建议助学学时:本课程共4学分,建议助学学时72学时,实践环节1分学,建议助学学时18学时,助学课时分配如下:

章次内容学时

一疾病概论 3

二水、钠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 5

三贫血 4

四缺氧 3

五休克 4

六发热 5

七黄疸 3

八免疫病理 3

九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5

十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4

十一代偿、适应和修复 4

十二炎症 5

十三肿瘤 5

十四动物器官病理16

十五动物病理诊断技术 3

合计72

实践一水肿 2

实践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

实践三炎症 2

实践四皮肤病理 2

实践五呼吸器官病理 2

实践六胃肠病理 2

实践七肌肉骨骼病理 2

实践八尸体剖检诊断技术 3

实验实习18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若干规定

1、本大纲各章所提到的内容和考核目标都是考试内容。试题覆盖到章,适当突出重点。

2、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0%、“理解”为40%、“应用”为30%。

3、试题难易程度应合理:易、较易、较难、难比例为2:3:3:2。

4、每份试卷中,各类考核点所占比例约为:重点占65%,次重点占25%,一般占10%。

5、试题类型一般分为: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6、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采用百分制评分,60分合格。

六、题型示例(样题)

●填空题:低张性缺氧又称呼吸性缺氧,是指血流中血氧分压

和血氧含量均低于正常。

●单项选择题:()是一种最常见的轻微的细胞变性,常是其他病变的最初病变。

①颗粒变性②水泡变性③脂肪变性④纤维素样变性

●多项选择题:创伤愈合的类型有()()()()()。

①直接愈合②间接愈合③痂下愈合④改建愈合⑤再生愈合

●判断改正题:因红细胞破坏过多引起的贫血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名词解释:代偿

●简答题:简述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

●论述题:试述肝硬变造成的肝功能障碍表现。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名词解释 1. 槟榔肝 答案:a慢性肝淤血;b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性;c肝切面呈槟榔状花纹。 2. 心衰细胞 答案:a左心衰竭;b肺泡腔内;c含有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3. 血栓形成 答案:a活体的心脏活血管腔内;b血液成分凝固;c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4. 混合血栓 答案:a延续性血栓的体部;b由血小板小梁、纤维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组成;c呈褐色与灰白色条纹状。 5. 透明血栓 答案:a循环血管腔内;b由纤维蛋白构成;c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6. 栓塞 答案:a循环血液中;b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c阻塞血管腔的过程。 7. 梗死 局部组织或器官动脉血流中断,又无有效侧支循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二、判断题 1. 引起贫血性梗死的原因是动、静脉同时受阻。 答案:错误 2. 透明血栓是由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构成的。 答案:错误

3. 混合血栓又称为层状血栓。 答案:正确 4.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答案:错误 5. 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血小板构成。 答案:错误 三、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心衰细胞见于 A. 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 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C. 肺水肿时肺泡腔内 D. 肝淤血时肝脏内 E. 脾淤血时脾脏内 答案:A 2. 静脉性充血时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A. 增多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多和减少交替进行 E. 减少,同时伴有左心衰竭 答案:B 3. 右心衰竭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 肺、肝及胃肠道 B. 肺、脑及胃肠道 C. 肝、脾及胃肠道 D. 肾、肺及胃肠道 E. 脾、肺及胃肠道 答案:C 4. 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B. 肺泡上皮细胞

兽医病理学

单项选择题 1. (B)右心衰竭患畜可引起: A.肺瘀血 B.肝瘀血 C.炎性充轿 D.减压后充血 2.(C)心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是 A.凝血功能障碍 B.出血 C.白色血栓 D.梗死 3. (A)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凝血功能障碍 B.出血 C.白色血栓 D.梗死 4.( A )做病理实验时,从免耳缘静脉注入空气,其栓塞主要部位是 A.右心、肺动脉及其分支 B.脾动脉 C.肝内门静脉分支 D.左心 5. (D)脑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 6. (A)脾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 7. (C) 肺梗死时 A.梗死灶灰白色,呈锥体形 B.梗死灶呈地图状 C.梗死灶紫红色,呈锥体形 D.梗死灶发生软化、液化8.(C)微循环小血管内的微血栓是 A.白色血栓B混合血栓 C.透明血栓 D.红色血栓 9. (C)颈静脉破裂可引起 A.氮气栓塞 B.血栓栓塞 C.空气栓塞 D.脂肪栓塞 10. (A)静脉血栓形成,侧支循环建立不足可引起 A.瘀血 B.梗死 C. 动脉性充血 D.肺动脉栓塞

11.(D)脑动脉充血时可能引起的最严重后果是 A.颅内压升高 B.脑水肿 C.头痛头晕 D.脑血管破裂出血 12.(B)左心衰竭时发生瘀血的器官是 A.肝 B.肺 C.肾 D.脑 13.(C)心力衰竭细胞是指心力衰竭时出现的 A.含脂褐索的心肌细胞 B.尘细胞 C.胞浆内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D.吞噬脂质的巨噬细胞 14. (D)槟榔肝是指: A.肝脂肪变性B.肝细胞肿胀C.肝细胞萎缩D.肝慢性瘀血 15.(B)构成血栓头部的主要成分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中性粒细胞 D.纤维蛋白 16. (C)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项对机体有利: A.阻塞血管 B.瘀血 C.止血 D.栓塞 17. (C)血栓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 A.溶解 B.吸收 C.机化 D.再通 18.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形成的血栓是 A.红色血栓 B.白色血栓 C.混合血栓 D.微血栓 19. (A)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作用是 A.抗凝作用 B. 促凝血作用 C.缩血管作用 D.舒血管作用 20. (C)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溶血性贫血 B.纤溶过程亢进 C.凝血功能障碍 D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21. (B)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 A.气体栓塞 B.血栓栓塞 C.羊水栓塞 D.脂肪栓塞 22. (C)来自门静脉的栓子随血流运行,首先栓塞于: A.脑 B.肺 C.肝 D.肾

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兽医病理学全真模拟题 来源:来自互联网编辑:兽药招商网发布时间:2010-6-25 12:19:43阅读数:1116 《兽医病理学》(分值:20%) 1.病理学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胚胎形成 B.病理变化 C.病因学 D.发病学 E.临床转归 2.家畜、家禽等动物疾病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 A.机械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化学性因素 D.生物性因素 E.营养因素 3.胞浆脂肪滴增多是 A.颗粒变性 B.水泡变性 C.脂肪变性 D.脂肪浸润 E.透明滴状变 4.发生于深在的开放性创伤(如阉割、战伤等)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时,易出现 A.干性坏疽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 5.体嘌呤代障碍,血液中尿酸增高,并伴有尿酸盐(钠)结晶沉着在体一些 器官组织而引起的疾病是 A.钙化 B.结石形成 C.黄疸 D.糖原沉积 E.痛风 6.下列不能发生钙化的是 A.血栓 B.坏死灶 C.息肉

D.异物 E.死亡的寄生虫 7.左心衰竭和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时,发生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8.在皮肤、黏膜、浆膜,以及肝、肾等器官表面出现针尖大至高梁米粒大散在或弥漫性分布的病变是 A.血肿 B.瘀点 C.瘀斑 D.出血性浸润 E.出血性素质 9.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血液发生凝固,或某些有形成分析出而形成固体物质称为 A.血栓 B.死后血凝块 C.动脉石 D.静脉石 E.脂肪性栓子 10.血栓形成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是 A.心血管膜损伤 B.血流缓慢 C.血流加快 D.血液凝固性增高 E.血液凝固性降低 11.下列病灶不能被机化的是 A.血栓 B.坏死灶 C.息肉 D.异物 E.纤维素性渗出物 12.在微循环小静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形成的,主要由纤维蛋白凝集而成的 血栓是 A.白色血栓 B.混合血栓 C.红色血栓 D.微血栓 E.组织性栓子 13.后肢发生骨折,骨髓腔中的脂肪滴进入血液所形成的脂肪性栓子,栓塞的部位主要是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4.最容易发生红色梗死的器官是 A.心 B.肝 C.脑 D.肺 E.肾 15.休克过程中,受影响最早的器官是

畜牧兽医专业自考病理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兽医病理学》题库 一、判断题(请在正确的括号内划√,不正确的划×) 1、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始终。(Y ) 2、结核病导致的干酪样坏死属于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类型。( X) 3、凡是使动脉血流中断、血管阻塞的因素都可造成梗死。( Y) 4、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X) 5、发生炎性水肿时,有大量的白细胞渗出。( )Y 6、良性肿瘤组织学特点,分化良好,无明显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相。(x) 7、体温升高就是发热。( X) 8、肺气肿是指肺组织含量异常减少而致体积过度膨大。( X) 9、休克是生命重要器官循环灌流量危急性锐减,使机体发生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细胞损害的病理过程。( Y) 10、急性肾小球性肾炎通常以增生为主。眼观肾体积肿大,被膜紧张,易剥离。表面与切面光滑潮红,俗称“大红肾”。y 11、蜡样坏死是特指心肌的坏死。( x) 12、动脉性充血是指组织或器官因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淤积,使局部组织血量增多。(x ) 13、营养不良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y14、脓细胞是从血液中渗出的中性粒细胞。( x) 15、肿瘤的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它决定肿瘤的性质。y 16、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机体内固定酸生成过多或NaHCO3 原发性减少,致血液pH 值趋向低于正常。( y) 17、心脏在缺氧时出现的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和输出量增加提高全身供氧量,对急性缺氧有一定代偿意义。( y) 18、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性假膜,例如猪瘟。( x) 19、疣性心内膜炎时,其疣状物是由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构成。(y ) 20、慢性出血性贫血时间久了,可引起缺铁性贫血,血液中有核RBC和小RBC增多。( y) 2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是有一定的潜伏期。( y) 22、栓塞仅指血栓随着血流运行堵塞血管的过程(x )。 23、转移性钙化是指钙盐沉着在变性、坏死组织或病理性产物中的过程。(x) 24、发热、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机能亢进和细胞增生、实质器官的病变可见于炎症的全身反应。y 25、良性肿瘤生长方式多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常无包膜。(x) 26、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或湿度过大,使机体散热障碍而导致的体温升高称为发热。(x ) 27、当大量溶血所形成的未结合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为直接反应阳性。(x ) 28、血液中白细胞从轴流进入边流,靠边的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称为白细胞附壁。( y) 29、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眼观变化呈现多色彩景象。( y) 30、浮膜性纤维素性肠炎时,肠粘膜表面形成凝固的纤维素假膜,例如猪瘟。( x) 31、防御机能包括屏障机能、吞噬杀菌作用、解毒机能、排毒机能。(y ) 32、血栓与血管壁黏着,死后血凝块易与血管壁分离(y ) 33、增生是细胞体积增大,而肥大是细胞数量增多。( x ) 34、白细胞朝着化学刺激物作定向移动的现象称为趋化作用。( y) 35、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以通过血浆缓冲、呼吸和肾脏进行代偿调节的。( y) 36、发热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以抗损伤为主的防御适应反应。因此,发热对机体是 有利无害的。(x ) 37、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动物皮肤、巩膜等组织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 y) 38、“虎斑心”属于实质性心肌炎,心肌有灰黄或灰白色斑状纹,外观形似老虎皮。(y ) 39、慢性肠炎,肠壁结缔组织增生和单核细胞浸润,进一步发展肠腺萎缩。( y) 40、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性和食盐中毒性脑炎的组织学病变有其各自的特点。( y)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 <<兽医病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所招收的与兽医相关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而实施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要求掌握兽医病理学总论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及病理形态学变化,各论中各器官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特征、基本规律及病理形态学变化。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兽医病理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内容 1.绪论及疾病概论 考试内容 1)兽医病理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地位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研究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疾病概念、发生的原因。 3)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能分析疾病发生的过程。 考试要求 1)掌握兽医病理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地位以及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研究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掌握疾病概念、发生的原因。 3)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根据该规律能分析疾病发生的过程 2.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 考试内容 1)水肿,脱水的概念,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呼吸性、代谢性酸碱平衡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和发生机理和对机体所产生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水肿,脱水的概念,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呼吸性、代谢性酸碱平衡基本概念、发生原因和发生机理和对机体

所产生的影响。 3.缺氧 考试内容 1)低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2)等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血液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考试要求 1)掌握低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等张性缺氧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3)掌握血液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掌握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概念、类型、原因、发生机理及对机体的影响。 4.发热 考试内容 1)发热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 2)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热型。 3)发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考试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原因、发生机理。 2)掌握发热的临床经过与热型。 3)了解发热时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

兽医病理学(华中农业大学)文本教案

第一章绪论 (Introducation) 一、概念: 家畜病理学(animal pathology)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内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二、家畜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总论:各种基本病理过程包括炎症、发热、休克、变性、坏死等 各论:各器官系统的疾病病理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等。 三、家畜病理学在兽医学科中的地位 本门课程是兽医科学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桥梁。 以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等基础学科为基础; 为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等临床学科的学习作基础; 兽医病理学是: 桥梁 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 目的:诊断、研究 四、动物病理学的分支 1、动物病理解剖学:从患病动物的形态、结构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动物病理生理学:从患病动物的机能、代谢入手,研究探讨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动物卫生病理学:研究屠宰动物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及疾病的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形态学变化、鉴别诊断和卫生评价与处理的学科。 4、化学病理学:是指把组织或细胞的染色技术与化学反应相结合,以揭示细胞内各种物质的特殊性的病理学分支,现已广为普及和应用。 5、免疫病理学:是指将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入病理学,借以阐述许多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病理学分支。它多采用免疫荧光法、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放射免疫标记自显影法和免疫电镜法等研究疾病,从而揭示出一批未曾被人们认识的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如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发展的全过程中,连续研究患病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和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遗传病理学:是指研究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所引起疾病的一个病理学分支。遗传性疾病按涉及的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即由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而引起的染色体病;病理性状由两对以上不同突变基 因所决定(每对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之分)的多基因遗传病和由某一个(对)

兽医病理学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患病机体所呈现的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基本规律,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 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的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和出血等变化。充血是机体的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代谢、机能和抗病能力增强。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的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和器官中血流量增多。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 4.胸腔和肺脏的疾病 病理变化:淤血的组织和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的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的局部温度降低 镜检:淤血的组织内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的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和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 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 结局和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的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淤血的组织和器官机能和代谢都发生障碍。长期淤血的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和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是淤血的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 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又称局部贫血 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

兽医病理学重点

兽医病理学重点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病理性充血又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如:瘤胃鼓气后放气)。 充血的病理变化:体积稍微肿大,颜色潮红,代谢旺盛,温热。 (二)静脉性淤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 (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膜及肺脏疾病 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槟榔肝:指慢性肝淤血的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 二、出血: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1.原因和类型: (1)破裂性出血 (2)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 2.病理变化(1)内出血 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 瘀点: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不超1mm。 瘀斑: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为1~10mm。 出血性素质:指全身性渗出性出血的倾向。 (2)外出血:咳血、吐血等。 三、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1、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1)血管内膜的损伤: 暴露其内的结缔组织→激活凝血因子 凝血 释放组织因子血小板粘集 (2)血流状态的改变:a、血轴流向血管壁靠拢;

兽医病理学重要复习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 名词解释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 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 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称内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 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兽医病理学》病理总结

病理总结 1、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静脉端血液流出量正常动脉端血液流入量增多,从而使得动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 2、静脉性充血:局部组织器官内动脉端血液流入量正常,静脉端血液流出受阻,使静脉血蓄积的病理现象。又叫被动充血,简称淤血。 3、肺脏褐色硬化:肺长期淤血时,可引起肺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常伴有大量含铁血黄素在肺泡腔和肺间质内沉积,使肺组织呈棕褐色,使肺脏发生褐色硬化。 4、槟榔肝:肝淤血时,切面肝小叶中心淤血呈紫红色,周围常因脂变呈黄褐色,有红黄相间的结构 6、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凝结成块或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 7、栓塞:血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随血液运行至其它血管,而阻塞其它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管腔的物质称为“栓子”。 10、变性:变性是机体受到不同病因的损伤,引起实质细胞或间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或间质出现了正常时见不到的异常物质,称为变性。 11、细胞肿胀:指细胞内水分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内出现微细颗粒或大小不等的水泡,多发生于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也可见于皮肤和粘膜的被覆上皮细胞,是一种常见的细胞变性。 12、脂肪变性:脂肪变性是指在变性的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小滴为特征的一种变性。 13、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在心外膜下和心室乳头肌及肉柱的静脉血管周围,可见灰黄色的条纹或斑点分布在色彩正常的心肌之间,外观上呈黄红相间的虎皮状斑纹,这就叫虎斑心。 15、凝固性坏死:组织细胞坏死后,其蛋白质在凝固酶的作用下发生凝集,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呈黄色或灰黄色,稍突出于脏器表面,质地干燥、坚实、无光泽与周围组织之间有一圈充血的炎性反应带。 16、干酪样坏死:是一种凝固性坏死。除凝固的蛋白质外,坏死组织还富含脂类物质,呈松软、乳黄色,似豆腐渣或干酪。 17、蜡样坏死:肌肉发生凝固性坏死后,肌纤维浑浊呈黄灰虲或灰白色,干燥而坚实,如石蜡一样。。 20、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并伴有功能增高称为肥大。 21、增生: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22、化生:化生是机体内一种成熟的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下完全改变其机能和形态特征而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23、机化: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增生,取代体内的坏死组织,炎性产物,血栓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 24、肉芽组织: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25、炎症:是动物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其所引起的损伤产生的防御性反应。 26、变质:物质代谢障碍基础上发生的局部组织的变性和坏死。 27、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28、蜂窝织炎:当皮下组织、肌膜或肌肉内发生化脓性炎时,脓汁沿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地扩散,形成广泛性的脓性浸润。 29、脓肿:当局部组织器官化脓时,由于中心坏死称为脓肿。 30、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动物的生产力降低。 31、完全痊愈:病因消除后,疾病的所有症状消失,机体由病理性调节转化为生理性调节,受损器官的形态结构、机能活动、物质代谢恢复,动物的生产力恢复。 32、不完全痊愈:病因消除后,疾病的主要症状虽然消失,但受损器官的形态结构、物质代谢、机能活动还没有完全恢复,还遗留有疾病的目些残疾或永久性病变。 33、死亡:生命活动终止,完整机体解体。也即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作用过强,机体的调节作用破坏,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适应力耗尽,呼吸和心跳等生命活动停止。 34、临床死亡(相对死亡):呼吸和心跳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抑制,但大脑神经细胞还没有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是一种可逆性死亡。 35、生物学死亡(真死):脑组织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不能复活。尸体逐渐出现尸僵、尸冷、尸腐、尸斑等死后变化。 36、应激:机体在应激原的作用下,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借此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37、反应性:指机体对各种刺激物(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能以比较恒定的样式发生反应的特性。

兽医病理学资料

家畜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得原因、发病机理与患病机体所呈现得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得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得发生,发展与转归得基本规律,为疾病得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章 动脉性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简称充血。 充血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充血一般为暂时性得血管反应,病因消除后充血消散。如果病因持续作用,有充血可以转化为淤血,甚至引起水肿与出血等变化。充血就是机体得一种防御适应性反应,通过充血能使局部组织或器官得代谢、机能与抗病能力增强。但充血也有不利影响,充血发生在脑组织或脑膜可使颅内压升高而引起神经症状;已发生硬化得小动脉充血常导致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 静脉性充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与器官中血流量增多。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病因:1、静脉受压迫(管腔狭窄或闭塞) 2、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内血栓,栓塞或静脉血管壁增厚时,使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发生淤血。) 3、心力衰竭 4、胸腔与肺脏得疾病 病理变化:淤血得组织与器官肿胀,重量增加,因血液得含氧量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呈暗红色或蓝紫色;活体淤血得局部温度降低 镜检:淤血得组织内小静脉与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液,时间较长得淤血伴有组织器官水肿、出血、萎缩与变性等。 肺淤血: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 肝淤血:右心衰竭时,因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常引起肝淤血 结局与对机体得主要影响:决取于淤血得范围、程度、发生器管、发生速度、持续时间及侧支循环建立状况。淤血得组织与器官机能与代谢都发生障碍。长期淤血得器官实质细胞萎缩、变性与坏死,其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就是淤血得组织器官变硬,即发生淤血性硬变,如淤血性硬变。轻度:淤血性水肿;重度:淤血性出血,淤血性坏死 缺血:由于动脉管腔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局部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不足或完全断绝。又称局部贫血 病因:1、动脉痉挛2、动脉管腔阻塞或动脉受压迫 对机体得主要影响:短暂轻度得缺血,病因消除后可迅速恢复组织得机能;长期严重得缺血引

兽医病理学复习知识梳理超级完整版(含所有知识点)

病理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从而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疾病: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而流入局部组织和器官中的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里,引起局部组织中的静脉血含量增多的现象,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力衰竭细胞:当左心衰竭引起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中出现了吞噬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的巨噬细胞。 槟榔肝:由于淤血的肝组织伴发脂肪变性,故在肝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与土黄色脂变肝细胞区相间,眼观似槟榔状花纹,故称为“槟榔肝”。血栓: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脏,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各种病理产物的过程。 12、发绀:瘀血发生在可视粘膜或无毛的皮肤时,瘀血部位呈蓝紫色,此变化称为发绀。 梗死: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组织或器官缺血而发生坏死,称为梗死。。 栓塞:血液循环中出现不溶性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管腔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出血:血液流出血管或心脏之外,称为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血液流入组织间隙或体腔称出血。 瘀点:漏出性出血时,在皮肤、粘膜、浆膜和实质器官呈点状出血,称为血点或瘀点。 瘀斑:严重时,呈斑块状出血,称为血斑或瘀斑。 休克: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伊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器官微循环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为特征,并由此而导致的各种重要器官代障碍和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变性:在细胞或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过多的变化称为变性。 4、脂肪变性:在变性的细胞的胞浆中出现大小不等的游离脂肪滴的病理变化过程。 5、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或透明化,是指在间质或细胞出现一种光镜下呈均质、无结构、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的现象。 6、淀粉样变性:也称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物质在某些器官的网状纤维、血管壁或组织间沉着的一种病理过程。 坏死:活体局部组织或细胞的病理性死亡,称为坏死。 8、干酪样坏死:是一种凝固型坏死,其特征为坏死组织崩解彻底,变成松软易碎、灰白色或灰黄色、似干酪或豆腐渣样物质。如乳房结核、肺结核、肝脏干酪样坏死等。 9、坏疽:当组织发生坏死后,受外界环境影响和不同程度的腐败杆菌感染而形成的黑褐色或黑色的坏死灶的特殊的病理变化,称为坏疽。西米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白髓,切面上皮小体如高粱米大小,灰白色,半透明,与煮过的西米相似。 火腿脾:淀粉样物质沉积于红髓,切面上红褐色的脾组织与黄色的淀粉样物质相间混杂,似火腿样花纹。 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机体对于外环境持续性的有害刺激所做出的应答反应,这种反应一般是非损伤的。 萎缩:由于物质代障碍,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发生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过程称为萎缩。 24、再生:体细胞或组织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组织细胞分裂增殖来修补的过程。再生可分为生理型再生和病理性再生。 18、弥散性血管凝血(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引起的以血液凝固性增高,微循环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包炎时,心脏表面覆盖有易于剥落的黄白色薄层纤维素。病程稍长的病例,这种纤维素因心跳动而摩擦牵引、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化生:是指已经分化成熟的组织在环境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在形态上和功能上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肥大: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并伴有功能的增强,称为肥大。 包囊形成:肉芽组织包囊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栓子等病理产物的过程。 修复:机体对死亡细胞、组织的修补性生长过程及对病理产物的改造过程。 肉芽组织:是由毛细管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 虎斑心:发生脂肪变性的黄色心肌纤维和正常的红色心肌纤维间隔排列,在心腔表面和切面见到虎斑样的花纹。 渗出: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的过程。 炎症:机体在致炎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防御意义的应答反应。 炎症介质:在致炎因素的作用下,由细胞或血浆产生的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活性物质。 脱水:机体水分因摄入不足或丧失过多,所造成水的负平衡,称为脱水。 低渗性脱水:动物脱水时失钠多于失水,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均降低,称低渗性脱水。 高渗性脱水:动物体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容量减少,渗透压升高,称高渗性脱水。 酸碱平衡紊乱:因酸碱负荷过度,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度稳定性失衡的病理过程。 代性酸中毒:是指由于体固定酸增多或碱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NaHCO3 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水肿: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CO2 排出障碍或CO2 吸入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代性碱中毒:是指由于体碱性物质摄入过多或酸性物质丧失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NaHCO3 浓度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由于CO2 排出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降低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兽医病理学名词解释

家畜病理学:就是一门通过研究疾病得原因、发病机理与患病机体所呈现得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得变化,来阐明动物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得基本规律得学科。 疾病:就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得一个损伤与抗损伤得斗争过程。√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使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得血量增多,称为动脉性充血、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淤血: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发绀:在可视黏膜与皮肤发生淤血时,由于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增多,使得淤血部位呈蓝紫色得一种表现。 心力衰竭细胞:在肺淤血时,可吞噬肺泡腔中得红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为含铁血黄素得一种巨噬细胞。 肺褐色硬化:长期得左心衰竭与慢性肺淤血使肺间质结蹄组织增生,肺组织被结蹄组织取代而硬化,加上大量含铁血黄素得沉积使硬化得肺组织呈棕褐色,故称肺褐色硬化。 槟榔肝:慢性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与窦状隙淤血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区肝细胞因淤血性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呈现灰黄色,所以在肝脏切面形成暗红淤血区与灰黄色脂变区相间得纹理,眼观形似槟榔花纹,故称“槟榔肝”。 破裂性出血:就是指因心脏或血管壁破裂引起得出血。 渗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就是指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内皮细胞间隙与损伤得血管基底膜漏出到血管外。 出血性浸润:就是指漏出性出血时,在组织器官出现得弥漫性出血。 血栓形成:就是指在活体得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黏集形成固体质块得过程。 血栓:就是指活体得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或血液中某些成分析出凝固成得固体质块。 血栓得机化:就是指血栓形成后1~2d,开始从血管壁向血栓内长入由内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组成得肉芽组织,并逐渐取代血栓得过程。 血栓得钙化:就是指血栓形成后,如没有被溶解吸收或完全机化,在其中可发生钙盐沉积使血栓变为坚硬得钙化团块得过程。 栓塞:就是指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得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并阻塞血管腔得过程。 栓子:就是指阻塞血管得异常物质。

兽医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临床病理学复习资料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贫血性充血)】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常见的栓子种类:1、血栓2、组织碎片和细胞3、细菌团块、寄生虫如:肺、肾小球、淋巴结的细菌栓塞。 4、气体、脂肪】【栓塞类型:血栓性栓塞、脂肪性栓塞、空气性栓塞、其他栓塞】【栓塞的部位和途径:1、来自肺静脉、左心室和大循环系统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可在全身各器官的动脉分支处发生栓塞。2、来自大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可在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栓塞。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此外,在房室隔或室间隔缺损时,心脏内的栓子可有压力高的一侧经缺损部进入另一侧心腔,再随血流引起相应动脉分支的栓塞。】出血:指血流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即在血管或心脏之外可见到红细胞渗出性出血:指由于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地渗出血管外。常有示病性。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聚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瘀点:指约针头大小或更小的渗出性出血(一般直径部超过1mm。。瘀斑:指范围较大的渗出性出血(直径由数毫米至1cm)【瘀点和瘀斑:是渗出性出血的表现形式。】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官腔内。见于各种浆膜腔和体腔。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如脑溢血。出血性浸润:指由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红细胞弥漫性浸润于组织间隙,使出血的局部组织呈大片暗红色。出血性素质:指机体全身性渗出性出血倾

兽医病理学重点上课讲义

兽医病理学重点

兽医病理学重点 第一章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一)动脉性充血:指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组织或器官中的血量增多。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动脉性充血可分为生理性充血和病理性充血两种。病理性充血又可以分为炎性充血、侧枝性充血、贫血后充血(如:瘤胃鼓气后放气)。 充血的病理变化:体积稍微肿大,颜色潮红,代谢旺盛,温热。 (二)静脉性淤血:指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引起局部器官或组织中的血量增多,简称“淤血”。 1.淤血的类型和原因有: (1)全身性淤血:由于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增高。如:心衰,心肌炎,心包炎、胸 膜及肺脏疾病等。 左心衰竭导致肺淤血,右心衰竭导致大循环淤血。 (2)局部性淤血:由于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2.淤血的病理变化:颜色暗红色,稍微肿大,微冷。 槟榔肝:指慢性肝淤血的同时有脂肪变性时,淤血的中央静脉及邻近的肝窦区域呈暗红色,肝小叶周边的肝细胞因脂肪变性呈黄色,使切面形成暗红色淤血区与土黄色脂肪变性区相间,状似槟榔花纹。 二、出血:指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 1.原因和类型: (1)破裂性出血 (2)渗出性出血:由于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红细胞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到血管外。 2.病理变化(1)内出血 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积聚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 瘀点: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不超1mm。 瘀斑:指渗出性出血时,出血点直径一般为1~10mm。 出血性素质:指全身性渗出性出血的倾向。 (2)外出血:咳血、吐血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三、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粘集形成固体物质的过程。 1、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 (1)血管内膜的损伤: 暴露其内的结缔组织→激活凝血因子 凝血 释放组织因子血小板粘集 (2)血流状态的改变:a、血轴流向血管壁靠拢; b、血流缓慢形成旋涡,使凝血因子堆积。 (3)血液性质的改变:即血小板与凝血因子质和量都发生改变,是血栓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2、血栓形成的过程 (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 (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 (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的一个以血液凝固性障碍,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1、机理:(1)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 (2)组织严重损伤,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2、主要变化:微血栓形成和器官功能障碍、出血、休克和贫血。 五、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梗死按颜色分可分为红色梗死和白色梗死两类。 1、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 常见于血管吻合支少、组织结构较致密的组织。如肾、心等。 2、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 常见于血管吻合支较多、组织结构较疏松的器官。如肺、肠等。 六、休克:微循环血液灌流不足导致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根据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休克可分为低动力型(低排高阻型)和高动力型(高排低阻型)两类。 发生共同环节:微循环灌流压降低、微循环血流阻力增加、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改变。 分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衰竭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兽医临床病理学复习资料

兽医临床病理学复习资料 槟榔肝:是指肝脏由于慢性淤血发生脂肪变性时,淤血处明显成暗红色,而变性处为黄色,肝脏表面和切面形成红黄相间的眼观类似槟榔切面的纹理,故称之为槟榔肝。 虎斑心:心脏发生脂肪变性时,在心外内膜下和心肌切面可见灰黄色条纹斑点,与正常红色的心肌相间,呈虎斑纹,故称为虎斑心 绒毛心:因心搏动而摩擦牵引,使沉积于心外膜的纤维素呈绒毛状,故称为绒毛心。 西米脾:局灶型的淀粉样变,淀粉样物质沉着于白髓部位的中央动脉壁与淋巴滤泡的网状纤维上,此时脾脏的切面出现半透明灰白色颗粒状病灶,外观如煮熟的西米,俗称西米脾。火腿脾:眼观脾脏切面出现不规则的灰白色区,与残留的固有暗红色脾髓互相交织呈火腿样花纹,故称火腿脾。 充血:由于小动脉扩张,而流入局部器官或组织动脉血量增多的现象,称为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分为生理性充血病理性充血(分为神经性充血、侧枝性充血和贫血性充血)】 淤血:指小静脉和静脉毛细血管扩张、血流缓慢,使局部组织含静脉血量增多的现象,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为淤血【分为全身性淤血和局部性淤血】 全身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和胸内压升高。常见于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气胸、胸水等。 局部性淤血:主要原因是局部静脉受压和静脉管腔阻塞 梗死:指由于动脉血流断绝,局部缺血而引起的坏死 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少而呈灰白色,又称为白色梗死 出血性梗死:梗死灶含血量多而呈暗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 血栓形成: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份析出并凝集成固体物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固体物质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三个条:1、心血管内膜损伤2、血流状态的改变3、血液性质的改变】 【血栓形成的三个阶段及其形态1、血小板粘集和白色血栓形成(头部)2、血液旋涡和形成混合血栓(体部)3、血液凝固和形成红色血栓(尾部)】 栓塞:指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运行,并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常见的栓子种类:1、血栓2、组织碎片和细胞3、细菌团块、寄生虫如:肺、肾小球、淋巴结的细菌栓塞。4、气体、脂肪】 【栓塞类型:血栓性栓塞、脂肪性栓塞、空气性栓塞、其他栓塞】 【栓塞的部位和途径:1、来自肺静脉、左心室和大循环系统的栓子,随动脉血流运行,可在全身各器官的动脉分支处发生栓塞。2、来自大循环静脉系统和右心的栓子,可在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栓塞。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引起肝内门静脉分支的栓塞。此外,在房室隔或室间隔缺损时,心脏内的栓子可有压力高的一侧经缺损部进入另一侧心腔,再随血流引起相应动脉分支的栓塞。】 出血:指血流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即在血管或心脏之外可见到红细胞 渗出性出血:指由于小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地渗出血管外。常有示病性。 血肿:指小血管破裂时,流出的血液聚积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挤压周围组织。瘀点:指约针头大小或更小的渗出性出血(一般直径部超过1mm。 瘀斑:指范围较大的渗出性出血(直径由数毫米至1cm)。【瘀点和瘀斑:是渗出性出血的表现形式。】 积血:指由血管流出的血液进入体腔或官腔内。见于各种浆膜腔和体腔。 溢血:指伴有组织破坏的出血,如脑溢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