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八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

教学难点:

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录像)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唐代诗人李白曾经写过一首《望庐山瀑布》。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再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三、自主探究,理解感悟

1、借助书上的注释,自读自悟。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播放庐山风景。)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纠正

3、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横、侧、远、近、高、底)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

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高处俯看:身沟幽壑;山下仰望:重峦叠嶂。)

师小节:诗人眼中的庐山,形状、姿态各不相同。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点拨: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同时引导联系《画杨桃》,帮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4)师问:你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举个例子说一说。

四、品读欣赏,积累诗句

播放庐山的风景,配乐朗读。

五、感悟写法

作者是怎样写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写游山所见,再谈感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处鸟瞰,就能认识庐山的全貌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七、作业

1、背诵《题西林壁》并默写。

2、了解苏轼其它的作品。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结果各不相同)

第二课时

一、引入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村一饱眼福,好吗?(板书诗题)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这首古诗。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表达的感情。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师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4)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情感因素。

(前两句讲: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足了丰盛的饭菜。品味“莫笑”“足”等词语,体会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后两句写诗人的感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前面无路时,忽然柳绿花红又出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吗?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三、品读欣赏,感悟道理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出道理。

(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对农家款待客人的丰厚和热情,历久不忘。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现在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

难的信心。)

四、感悟写法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作者先叙事,后写景,寓情于景。整首诗无一字写“游”,但我们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身影。这种影随人移,情景交融的写法使每两句都构成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而诗人的风格也如诗人描绘的对象一样朴实纯真。

五、拓展

1、苏轼和陆游这两首诗中的名句,不仅启迪着人们的思想,而且在文学作品和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请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在括号里。(ppt出示句子)

2、总结两首诗的共同点(写景中蕴含哲理)

3、你还知道哪些蕴含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六、巩固练习

1、背诵两首古诗。

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

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丽而神奇的,游完美丽的庐山和山西村,这节课老师带你们观赏一种有趣的植物。

1、课件出示:一幢老房子,外面的墙壁上爬满了爬山虎。

2、提问:认识这种植物吗?(板“爬山虎”,和学生一起写“脚”)它有什么特

点?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3、把题目补充完整,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吗?

人有脚,动物有脚,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它怎么会有脚呢?它的脚到底是怎样的?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叶圣陶爷爷来认识这种神奇的植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同桌抽查读课文情况。

2、交流:作者主要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和脚,找到相应的段落。

过渡:观察爬山虎的时候,最容易引起你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三、学习叶子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相机教多音字“铺”、“重”、“空”,注意“均匀”、“重叠”的写法。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爬山虎很美)

这一段写了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你觉得什么时候的叶子最美?(长大了的叶子)用课文的话来说,就是“长大了的叶子最引人注意。”

3、长大了的叶子是怎样的?生读句子,找出叶子的特点。

4、重点读: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理解“漾起”,用动作表示,边读边感受风吹过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读着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风吹过叶子的录像,带着感受再读。

5、这些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刚长出来的叶子又是怎样的?(感受颜色的变化)

6、作者为什么能把爬山虎的叶子写得这么美?(认真观察)

过渡: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爬满墙?这跟它的什么有关?它的叶尖为什么能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课文里有答案,让我们接着学习后面的课文,学完就能找到答案了。

四、学习脚的部分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脚的句子。

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爬山虎的脚的?

(1)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找出关键词

相机板书:位置:径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细丝)

颜色:嫩红

(3)读一读,用向大家介绍的语气

3、学完这段,相信在你的脑海中已经有爬山虎脚的位置和样子了,请把你脑海中的爬山虎画出来,注意画出它的位置和样子。(请两个学生到黑板画)

(1)展示,评价,为什么要这样画?(联系课文内容)

(2)展示图片,学生拿着实物介绍爬山虎的脚,用上第三段的句子。

4、你平时注意过爬山虎有脚吗?那么作者是怎么知道的?这一段哪一个词语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观察?(注意)

5、因为作者注意了,认真观察了,所以才能把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让人一读就清楚。齐读第三段,边读想在脑海中画画。

小结: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意,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第三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径上的卷须比作“脚”,生动形象地为我们介绍了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和颜色。爬山虎有脚,所以啊它会爬。它爬的本领可独特了,想知道它是怎么爬的吗?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学习。

五、作业

再次认真观察爬山虎,背诵课文第一、二、三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

1、背诵1、

2、3自然段。

2、结合板书重点复习第三自然段。

二、学习“爬”的部分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默读,找出写爬山虎“爬”的句子,用着重号标出动词。

(触、变、巴、拉、贴)

3、试着演示爬的过程

小组讨论,请学生表演,联系课文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爬。其它同学评价。

4、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地往上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爬山虎是不是只往上爬?你怎么知道的?

(爬山虎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往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过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会怎么样呢?

三、学习最后一段

1、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了灰色”知道脚与墙有密切的关系。)

3、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男女生分读一、五自然段。

4、学到这里,你能解答老师在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了吗?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和叶子的生长位置以及爬墙动作有关,而且没触着墙的会萎掉,只剩下触着墙的)

四、迁移运用

1、学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总结全文)

2、你觉得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爬山虎写得那么好?

(1)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进行了长期的观察。

(2)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

3、你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作者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4、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并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五、盘点本课生字词

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

把易写错的字写一写。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全文。

3、按照要求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连续观察,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位置:径上长叶柄的反面

样子:像、、、、、、像、、、、、、(细丝)

爬山虎的脚颜色:嫩红(灰色)

爬:触、变、巴、拉、贴(牢固)

《7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3、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展示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它还有个小名叫蛐蛐儿,也叫促织。

2、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不说“蟋蟀的洞穴”?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二、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2、学生试读

3、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

慎重、选择、洞穴、隧道、挖掘、倾斜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2、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3、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里可以看出?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去毫不可惜(举例说说:蜻蜓常在河边的草地上栖息,蚊子在墙角或者植物丛中休息,蝉在树干上隐蔽处休息)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一点一点挖掘)

d、蟋蟀选址的条件是什么?(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

e、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f、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四、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抄写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

1、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2、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外部: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内部: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4、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出示图片)

5、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作者又是怎样评价的呢?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三、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1、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3、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四、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1、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住宅这么多名堂,这么复杂,但是它的挖掘工具却非常简单。)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蟋蟀修建住宅的?(动工时间、挖掘、整修)

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随机板书)

2、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重点读最后一句: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

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出。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蟋蟀从入秋开始建造住宅,到冬天还在整修,说明它建造住宅非常认真,从不马虎。)

3、齐读,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认真。

五、总结全文

1、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2、练写

3、交流

4、体会写法

作者为什么能把蟋蟀的住宅写得这么生动,让我们都喜欢上蟋蟀?

(1)作者认真观察,善于思考

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例如:我一连看了几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2)作者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事物,用拟人手法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把蟋蟀写得更生动,也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找出这样的句子,体会妙处。

例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六、拓展延伸

1、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多少?

(出示资料,结合课本中的资料袋了解法布尔)

2、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七、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抄写课文中的拟人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

7 蟋蟀的住宅

选择住址:慎重

住宅特点: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内部: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修建住宅:时间:十月

挖掘:前足,扒、搬

后足,踏、推、搬

整修:长时间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有关大陆漂移的地理知识。

教学用具:课件、世界地图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是在不经意中开始的。荷兰一位看守大门的名叫列文虎克的人由于工作清闲,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阅读字很小的书。有一次,列文虎克无意中把磨好的两块放大镜放在一起,一看,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就这样,他开始了显微镜的发明。而且他用显微镜观察,又发现了一个我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微生物。英国皇家学会因此聘请他为皇家学会会员,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前去拜访他,请教他。

德国一位名叫魏格纳的年轻人有一次观察世界地图,无意中也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发现。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了解吧。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些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3、理清课文线索,拟出各部分标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出示:洁白宁静、性格豪放、静谧舒适、坐卧不安、无聊、消磨时光、不可思议、精神大振、崭新、漂移、枉费心机、轻易、浩如烟海、资料、证据、鼓舞、考证、召开、起源、假说、震动

2、按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四、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1、魏格纳在什么情况下有了什么惊人的发现?默读课文第一至五段。

(1)文中一连几次描写到世界地图上地形的吻合?把相关的语句标出来。

第一次: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第二次:果然、、、、、、都能、、、、、、又能、、、、、、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第三次:结果发现、、、、、、吻合在一起。

(观察面积越来越大,一次次“吻合”的发现也越来越惊人,越来越不可思议。)(2)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3)朗读指导: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实践,有了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当年魏格纳有了一次比一次惊人的发现,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惊呆了、精神大振、兴奋极了)我们应该怎样朗读?

(4)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奇妙的想法是什么?

(5)给这部分拟小标题——偶然发现

2、有个这个发现之后,魏格纳都做了些什么?

(1)指名读第六段,思考:著名科学家柯彭的看法和建议是什么?“也曾有人提起过”说明了什么?

(2)读第七自然段,思考:在大科学家的劝阻下,魏格纳是怎样做的?哪些词语看出考证工作的艰难?(浩如烟海)

(3)最后他找到了什么证据?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中龙既见于巴西东部,也见于非洲西南部。

中龙是爬行动物,不可能飞渡重洋。

中龙当时是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的。

所以,巴西和非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4)你想对魏格纳说些什么?

(5)给这部分拟个小标题——艰难考证

3、最后,魏格纳提出了什么假说?读第八段,拟小标题——提出假说。

五、总结提升

1、结合板书回顾课文内容。

2、思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板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偶然发现——陆地海岸线惊人吻合细致观察

艰难考证——中龙同时见于巴西东部和非洲西南部

提出假说——大陆漂移假说不懈钻研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

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教学用具:课件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1)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2)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二、读读记记

1、正音。

(1)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2)按顺序齐读。

(3)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1)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2)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三、日积月累

1、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读读。

2、生朗读诗歌,同桌互听正音。

3、齐读。

4、仔细读读,你发现这几句诗有什么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1)这几句诗都是写花的;(2)是按时间顺序写的;(3)这几句诗是押韵的;(4)每句诗写得具体形象;(5)作者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十分细致周全。“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5、熟读成诵,吟唱成诵。小组比赛背诵。

四、成语故事

1、写花需要对花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

3、交流:

(1)文与可的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3)你能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3、用“胸有成竹”说一句话。

4、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1)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2)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5、说故事,要求完整流利,仪态大方得体。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我的发现

一、口语交际

1、激情导入:

有句俗话说得好,“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获得更多的乐趣。想体验一下吗?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

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

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

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的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

(1)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

(2)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

(3)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4)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说说你的观察感受。

总结观察的方法和习惯: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6、评议“独具慧眼”奖的主人。

二、我的发现

过渡:会观察的人还能写出精彩的文章,请同学们读读“我的发现”。

1、读句子、谈体会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几句话。

(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3)指两名同学读对话部分,并说一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2、找句子、学方法

(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

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1)观察了什么事物,在什么地方怎样观察的?

(2)有什么新的发现?

(3)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1)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2)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1)内容要真实,有根据。

(2)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3)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强调)

(4)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第四课时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1)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2)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3)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信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信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设计:黄荣杰王晓锋龚自远、蔡阳中学学校八年级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文中生字词。 2、了解信客的职业和优秀品格。 3、积累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4.培养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的品质。 【学习重点】 1.积累词语。 2、了解信客漂泊的一生,体会信客的为人。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自然美中所蕴涵的生活的美和情感的美。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诘问()伎俩()( ) 嫉妒()()huì()气噩耗()

bá( 跋 )涉颠pèi( )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A.克扣接济噩耗低媚顺眼(媚改为眉) B.唏嘘希罕呵斥风尘酷旅(希改为唏) C.诘问伎俩颠沛穷愁了倒(了改为 潦) D.焦灼吊唁鸡零狗粹长途跋涉(粹改为 碎) 3、词语积累,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吊唁)②不正当的手段。(伎俩) ③指亲近的人死亡的消息。(噩耗)④形容人的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文绉绉)⑤追问、责问。(诘问) 4、填空。 信客的作者,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 名、、。代表作 有、、。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你想联络一位朋友或亲人,你会采用什么方法?

的确,在当今社会,电信业十分发达,电话、手机遍布城乡,邮件快递安全高速,给忙碌的现代人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是,在20世纪的乡间,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信客。也许人们难以想象,其实在很长时期中,信客沉重的脚步是乡村和城市的纽带,“信客为远行者们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跟随余秋雨先生一起去认识信客,体会他们平凡的人生吧!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 检查预习的情况,学生自由展示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分小组讨论,完成下面各板块的问题) (一)认识信客 1,信客的生活是怎样的?(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苦” 2.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从文中找出体现信客“苦“的事件和句子。 工作劳苦:终年跋涉生活平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诬陷憎恨 3.信客这一职业最重一个什么字?“信“ 4.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信客的这种职业道德的重要?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在一定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与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训练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

工具。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体验转化、对比的数学思维方法。 (2)经历乘法运算定律和两步计算运算顺序的应用过程,体验迁移的学习方法。 (3)经历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发现、探究的意识。 (2)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和勤于思考、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五、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六、教具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和适当量的学具 七、课时安排小数乘法(9课时左右)(机动3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信客教学设计

10、信客 余秋雨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具体感知内容。 2、感悟作者为信客树碑立传的原因。 3、品味“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教学重点: 品味佳句,体会语言风格;从探究人物的角度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抓住文章脉络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 崇高精神。 课型:新授。 方法:自学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电信业迅速发展,手机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但提及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信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也许,我们很难想象,信客沉重的脚步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他们为远行者效力,自己却是最困苦的远行者。今天,让我们通过文章《信客》来体会一下他们苦涩的人生。 二、介绍作者: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名。 三、关于字词。 (1)注音:

唏嘘(xī xū)伎俩(jì liǎng) 诘问(jié)吊唁(yàn) (2)释义: 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连声诺诺:诺诺,答应的声音(表同意)。 潦倒:形容无路可走,非常失意。 四、整体把握: 1、我们对信客这种职业还很陌生,那就先来认识一下这种职业,请 大家快速阅读课文,看看一名信客需要做哪些工作? 明确: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到了一地,又非常繁忙,既要散发信、物,又要接收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额外工作, 要经常代读、代写书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谋生 者死了,得尽同乡情谊,匆匆赶去,代表家属料理后事, 收拾遗物。回到乡间,又要通报噩耗,帮着安慰张罗,交 送遗物,汇报处置后事的情况。"信客"挑着一副生死祸福 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 和眼泪,堆在信客身上。 做一个信客,主要负责乡村城市间的信,物的传递;他还要代读,代写书信;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时,他还要处理后事,安慰家属。 2、本文可分为几部分?请用一句话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A做信客理由B如何做信客C为什么不做信客D当教师,校长是好样的。 3、你对信客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是怎样的?能否用一个词语或一个 字来概括?(苦) 4、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工作劳苦:终年跋泼; 生活贫苦:收入微薄; 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四年级数学教案)新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新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1 —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用综 ;初步培养学生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 + 83 —157357 - 3X 59 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 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9《台阶》导学案

《台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体会人物描写方法,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预习案: 一、给加点字注音: 凹.( ) 凼.( ) 门槛.( ) 涎.水( ) 揩.( ) 嘎.( ) 唿嗒 ..() 筹.划( ) 黏.( ) 尴尬 ..( ) 撬.( ) 头颅.()半晌.()硌.() 抄写词语: 二、解释词语: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若有所失: 低眉顺眼: 三、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当代作家,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本文选自小说集,体裁是。 四、读课文两遍,回答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围绕旧台阶,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导学案: 1、预习成果展示:

教师听写字词,找四名学生板演。 2、合作探究: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4、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什么? 5、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扩展延伸: 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达标检测: 1、这篇小说中统领全篇的关键句子是() A、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B、我们家的台阶低! C、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D、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2、下列没有用比喻的句子是()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信客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10信客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在我们周围有一些人,他们生活艰难,不被人重视,却有金子一般的心,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文学翻译家杨绛的《老王》这篇文章,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齐读课文后,找出生字词,师生一起解决。 ○引导学生整体感悟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在这篇课文中,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老王的善良又表现在哪里?对课文结尾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归纳: 这篇课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老王一辈子很苦。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他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眼睛又不好,他的一生凄凉艰难。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作品写到“文化大革命”,那是荒唐的动乱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作者的善良有许多表现: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卜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作者的善良还表现在关心老王生活,三轮改成平板三轮,生意不好做,作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作者的女儿也像她一样善良,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他大瓶鱼肝油。 老王的善良也有许多表现:“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老王的善良更表现在,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感谢。 结尾一句话,应该这样理解: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

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13课时 1、古诗词三首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怀。 【教学目标】 ⒈会认“螺、谙”等2个生字,会写“亭、庭”等5个生字。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前准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游览了不少地方吧? ⒈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⒉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 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漂亮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如果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略这些美丽的风光吧!翻书读1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1.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助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注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天先学习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⒈简介作者及敬亭山。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íng ,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天的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⒉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3.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4.交流: (1)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2)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讨论。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1.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全册导学案 目录 一《新闻两则》 (1) 二芦花荡 (10) 三蜡烛 (19) 四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25) 五亲爱的爸爸妈妈 (31) 第一单元复习导学案 (37) 单元达标训练题 (38) 六阿长与《山海经》 (45) 七背影 (52) 八台阶 (60) 九老王 (66) 十信客 (74) 第二单元复习课 (81)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88) 十一中国石拱桥 (93) 十二桥之美 (98) 十三苏州园林 (104) 十六大自然的语言 (111) 十七奇妙的克隆 (118) 十八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25) 十九生物入侵者 (131) 二十落日的幻觉 (137)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44) 二一《桃花源记》 (151) 二二短文两篇 (155) 二三核舟记 (159) 二四大道之行也 (164) 二五杜甫诗三首 (168) 第五单元复习课 (174)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178) 二六三峡 (185) 二七短文两篇 (194)

二七记承天寺夜游 (200) 二八观潮 (205) 二九湖心亭看雪 (213) 三十诗四首 (221)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31) 参考答案 (240) 第一课 (240) 第二课 (242) 第三课 (246) 第四课 (249) 第五课 (250) 单元达标答案 (252) 第六课 (252) 第七课 (254) 第八课 (255) 第九课 (256) 第十课 (258)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259) 第十一课 (260) 第十二课 (260) 第十三课 (262) 第十六课 (263) 第十七课 (265) 第十八课 (267) 第十九课 (269) 第二十课 (270) 第二十一课 (273) 第二十二课 (275) 第二十三课 (276) 第二十四课 (276) 第二十五课 (278) 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279) 单元过关检测试题答案 (280) 第二十六课 (281) 第二十八课 (287) 第三十课 (291) 第六单元知识和能力检测试题 (293)

四年级音乐第八册教案

四年级音乐第八册教案

四年级音乐第八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多美好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一唱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分析: 《我们多么幸福》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金帆词郑律成曲。创作于1955年,描写了少年儿童幸福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的理想。歌曲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历程,却以它积极向上的思想与艺术精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使他们活泼健康地成长。?歌曲为C大调,3/4拍,速度稍快,二段体结构,由主歌、副歌组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并体验这首歌曲的真正内涵,珍惜今天的学习与幸福生活。 2、认识#(升)记号,了解其作用及唱法。?教学重点: 1、感受歌曲内涵,体验今天的幸福生活。 2、把握好三拍子的“强弱弱”规律。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儿童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流程:?一、谈话?师:今天我们学习《我们多么幸福》这首歌。同学们:还记得它的节奏是几拍的吗??请大家随老师边拍节奏边齐唱一遍。?生回答:这首歌是三拍子的。随琴声边拍节奏边齐唱一遍 二、聆听?1、播放歌曲听后请说说歌曲的情绪,速度,结构及演唱形式。? 2、播放歌曲第二部分。?三、体验、深化观点?1、出示节奏练习。 (1)××.×××—︱××.×︱××—︱?(2)×××︱××—︱×××︱×- -︱?2、学习二部合唱 (1)分别弹奏一、二声部旋律。?(2)播放二声部合唱录音二遍。 (3)将学生分为两个声部,教师指挥学生演唱。?四、表现 1、演唱全曲。?播放音乐旋律,指挥学生演唱。 3、跳个圆舞曲先指导学生学习三步舞。?再 2、为歌曲伴奏,教师弹奏旋律。? 播放音乐,师生共舞。 板书设计:?唱一唱《我们多么幸福》?节奏练习? (1)××.×︱××—︱××.×︱××—︱? (2)×××︱××—︱×××︱×- -︱

信客教案》

子长县秀延初级中学教案周次时间2012 年月日执教者 课题《信客》课型讲读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余秋雨,积累本课生字词; 2、了解信客职业及其品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意图; 3、培养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学方法朗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师:精心准备教案与学案 生:以学案为导引,预习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教学札记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图片 图片中的人是谁?他从事什么工作? 他是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王顺友。他从事的是信使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人们已经很少再用笔和纸来写信了,改为发电子邮件,甚至实时地通过QQ或MSN等进行沟通和信息传递。你可能想像不到,在过去,邮局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传递信件的。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余秋雨笔下的《信客》,一方面,能够了解过去的信息沟通方式,另一方面,这是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文章,我们可以从中受到诚信的教育。 明确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1、学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见导学案) 2、师生检测自主内容。 合作探究 1、学生讨论完成合作探究题。 2、合作交流,小组汇报。 3、师生明确。 明确答案: (1)重点写了两个事迹,一是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二是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后宽厚待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获得多个书评大奖,《山居笔记》更获得海外华文文学最高奖第一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2.丛书简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册之《一缕书香》中40篇文章。包含领略大师智慧、书香滋润人生、含英咀华聆海音、倾听不同的声音、读书伴我成长、经典诵读、名著推荐七部分。 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工具性主题——阅读主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达主题:1学习比喻的好处; 2.学习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会写23个,会认26个,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我国古代有关读书的名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继续培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读书的乐趣,学习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的兴趣,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

5.学习做采访笔记和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断提高实用写作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爱好与习惯。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 7 节,两周共计 14 节。

【VIP专享】重庆市涪陵十四中马鞍校区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信客导学案

10 信客导学案(无答案) 【课型】自主阅读课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 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点】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学习信客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尤其是要准确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2. 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第一课时 【自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 )( )诘问( ) 伎俩( )( )嫉妒( ) huì()气噩耗()猝然() bá()涉颠pèi()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 【自探】 1、理清文章脉络。分析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

2、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3、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自疑】 第二课时 【课型】练习课 【自测】 阅读“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 肩上。” 1.人们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 3.你怎样理解信客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4.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巩固提升】 摆渡老人 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 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 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 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 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 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 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 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会不一样。 3.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 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4.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 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 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6.了解什么叫“中位数”,并会找出“中位数”,会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7.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 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 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 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 1、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1)71-44+85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 =27+85 再加上到来的85人 =113(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2)P5/做一做1、2

信客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信客》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思想内容。 2、了解信客的职业道德和优秀品格。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品质,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余姚人,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戏剧理论史稿》、《艺术创造工程》,文学作品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山居笔记》、《秋雨散文》等,其中《文化苦旅》获得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包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这是他在研究写作之余的散文佳作。《山居笔记》多或少获海外花文文学最高奖――台湾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名。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猝()然焦灼()吊唁()昏厥()诘()问 2、根据拼音写汉字。 Xī xū ( ) jì liáng ( ) jídù ( ) diān pèi ( ) 3、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长途()涉穷困()倒低()顺眼 4、、主题文意梳理 课文共四节,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文章的行文脉络。 信客从业的缘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你能为信客写一份档案吗? 职业:信客性别: 身体状况: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主要事迹: 最敬重的人:座右铭: 三、熟读课文,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生代表展示) 1、作者为什么在写信客之前要先写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信客为什么临终留下遗言,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呢?

4、结合课文用几句话来概括信客的为人。 5、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四、品味语言。 1、、理解句子的含义。 (1、)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都市里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与这两篇文章相比,本文的语言却质朴而典雅、警辟而畅达,试从课文中举例说明。 五、拓展延伸 “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是这个职业的生命,其实更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近年来信用被利欲践踏的例子实在太多,于是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一种危机,你是如何看的,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重利益,还是重信用? 六、当堂检测 试写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资料链接】 ①墓志铭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性的文体。主要是对死者一生的评价。 欣赏名人奇趣墓志铭: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英国诗人雪莱的墓志铭是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出现在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墓碑上的:“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新版五年级上册英语第一单元教案

Unit1 What’s he like?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Main scene Part A (let’s try let’s talk)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听,说,朗读“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 2.能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与性格特征的形容词 old,young,funny,kind,strict,polite,hard-working,clever. 3.能听懂,会说,会表演Let’s talk 的内容并在真实场景中运用。 三.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表演Main scene 和let’s talk的交际内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用英语讨论人物。 四.教学难点 用英语准确询问并回答人物特征,如:“Who is …? He/She is…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 Is he/she…?Yes,he/she is. No, he/she isn’t.” 五.课前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1 Let's learn/A]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教师自制的单词卡 六、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1.Let’s look and say the names.(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卡通图片,分别展示年老,年轻,滑稽,有礼貌,工作努力,聪明,严格等外貌与性格特征,让学生认读,说一说这是谁,怎么样。) 2.Let’s listen and sing”Who’s your teacher?” Step2. Presentation 1.学习Main scene (1).出示Main scene中的部分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Who?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2).学生看图片想象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Dialogue1: Who:Wu Yifan,Amy,Oliver and a teacher.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The teacher introduces classmates to each other. Dialogue2:Who:a girl,Oliver,Zoom and Zip

《信客》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信客》教案 知识目标:1、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教育目标: 1、从信客的风雨生涯中,感悟人生。 2、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1、感受本文的语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2、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揣摩品味语言 3、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4、继续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方式。。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最向往那种职业? 学生回答:律师,医生,外交官等 教师:看来大家都有着远大的志向,我们的社会也的确需要伟大的职业和职业人,但是单单有这些职业咱们的社会无法运转,社会还需要一些普通的职业者,他们又是什么职业人呢? 学生:送奶工人,公交车司机,农贸市场的卖菜的叔叔阿姨等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普通劳动者的事迹,他的名字叫信客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余秋雨的《信客》 二、1、简介作者:余秋雨(投影出示)。 2、检查预习: 唏嘘xīxū嫉妒jí噩耗è猝然cù诺诺nuò呵斥hē诘问jié包扎文绉绉焦灼zhuó伎俩jì吊唁yàn跋涉báshè颠沛pèi直扎 三、整体感知 1、大家快速浏览一下课文,你对信客这份工作是做什么的?信客的工作留给你最大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苦 2、这种\\\"苦\\\"从哪里体现出来? (1)总结: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 (2)信客收入微薄,生活贫穷。老信客干了一辈子,家里破烂灰暗,值钱的东西一无所有。沿途投宿,拣便宜的旅馆住,吃饭尽找那种\\\"可以光买米饭不买菜\\\"的小店。终年奔波,胃病和风湿病成了职业病。他们是最困苦的旅行者。 (3)信客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这条路布满凶险,实在是件苦差事。 4)、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阅历又

外研社新标准英语第八册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教案

外研社新标准英语第八册 第一模块第一单元教案 Book 8 Module 1 Unit 1 I want a hot dog,please. 一、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英语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初步运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教材中出现的主人公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熟知的人物,这样让学生感到教材的连续性,地点选择在学生喜欢的美式快餐店,这对学生感知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都是很有利的。 二、教材分析 Book 8 Module 1 Unit 1 I want a hot dog,please。主要内容是Daming、Simon及Simon的爸爸在快餐店中点餐过程;语言功能是在快餐店点餐及结账时常用表达;学习任务为:学习目标语句“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 hot dog, please. How much is it? It’s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运用目标为能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点餐。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听懂会说单词hamburger cola hot dog dollar cent enjoy。 2. 能够听懂、会说目标语句: 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 hot dog, please. How much is it? It’s thirteen dollars and twenty-five cents.并能运用以上语句进行点餐应用。 (二)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在创设的情景中熟练表达自己喜好的食物,并进行点餐。 2.能够熟练与售货员进行交流,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购物。 (三)情感目标: 体验感受和理解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了解一些西方食物的来由及历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句型What do you want? I want…,please;How much is it? It’s… 难点:新句型的综合运用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and preview 1.Revise Spoken English T: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How are you ? Ss: I’m fine ,thank you.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音版)

四年级音乐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人音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三岔小学音乐学科电子备课稿 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第八册第一单元:手挽手 课题 手挽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材分析(含教学重难点) 歌曲《拍手拍手》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反应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简洁而有力,富有形象的表现了孩子们项链的掌声和兴高采烈的神态。《祝你快乐》为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乐、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重音记号,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操。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拍手拍手》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曲谱,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2、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3、在聆听《祝你快乐》乐曲的感悟中,分别编创集体舞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什么场合会出现掌声?掌声能表达什么情感? 二、学习歌曲《拍手拍手》 、听范唱,了解歌曲的基本音调。 2、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再听一次范唱。思考:歌曲是由几部分组成?(两部分:齐唱部分与合唱部分) 三、学唱歌曲《拍手拍手》 、听第一部分曲调。 (1)问:这部分曲调有什么规律?有咩有基本相同的曲调?(每句的开始都是附点八分音符:第一、第三句基本相同) (2)学唱第一部分曲调: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给予是适当的指导和纠正,注意八度大跳的音准。 (3)齐唱第一部分曲调,在间奏处加入拍手(**) 2、学唱第二部分: (1)听第二部分曲调。 (2)教师指导学生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