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循环单元测试题

氮的循环单元测试题
氮的循环单元测试题

氮的循环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污染的是()

A.CO

B.CO2

C.NO2

D.N2

2、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点钠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新加入的盐可能是下列中的()

A. 氯化物

B. 硫酸盐

C. 硝酸盐

D. 磷酸盐

3、N2与其他单质化合,一般需要高温,有时还需要高压条件,但金属锂在常温、常压下就与N2化合生成氮化锂,这是因为①此反应为吸热反应②此反应可能为放热反应

③此反应中可能氮分子不必先分解为原子④此反应前可能氮分子先分解为原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H2、O2、N2

B. O2、NO、NO2

C. H2、N2、NH3

D. NH3、HCl、NO2

5、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 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D. 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6、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 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a/b

B.a/2b

C.a/(a+2b)

D.a/2(a+b)

7、将1.92 g铜粉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0.05 mol。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 mol B.0.11 mol C.0.09 mol D.0.08 mol

8、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

A.1/2

B.1/3

C.2/3

D.5/6

9、在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2和O2的混和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

A. 1/4

B. 3/4

C. 1/8

D. 3/8

10、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A.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反应

11、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 H2SO3与稀HNO3反应

B. 铁和热的浓HNO3

C.碳和浓硝酸共热

D. F e(OH)3和稀HNO3

12、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 ,5%的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计算

13、在Fe、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还剩金属bg ,则()

A. a可能等于b

B. a一定等于b

C. a可能小于b

D. a一定大于b

14、将铜、锌混合物投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①Cu,②Cu(NO3)2,③HNO3,④Zn(NO3)2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15、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 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A. 3:2

B. 2:3

C. 8:3

D. 3:8

16、3.2g铜与过量硝酸(8mol/L,3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含a mol H+,则此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0.2+a)mol

B.(0.1+a)mol

C.(0.05+a)mol

D.amol

17、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分真伪的方法是()

A. 测定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18、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有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时,还原产物是()

A. NO2

B. NO

C. N2O

D. N2

19、某硝酸盐R(NO3)2 受热分解为RO、NO2和O2,将生成的气体充满已干燥烧瓶(标况),在将烧瓶倒置于水中,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8mol/L

B.1/28mol/L

C.1/14mol/L

D.1/22.4mol/L

20、下列对硝酸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浓HNO3和稀HNO3都具有氧化性

B、铜与HNO3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金属与HNO3的反应一定不产生氢气

D、在常温下,可用铁或铝制品盛装浓HNO3

21、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考虑,大量制取硝酸铜最宜采用的方法是()

A.Cu + HNO3(浓)→ Cu(NO3)2

B.Cu + HNO3(稀)→ Cu(NO3)2

C.Cu →CuO →Cu(NO3)2

D.Cu + AgNO3→Cu(NO3)2

22、为了除去镀在铝表面的铜镀层,可选用的试剂是()

A.稀硝酸B.浓硝酸C.浓盐酸D.稀硫酸

23、硝酸应避光保存是因为它具有()

A.强氧化性B.强酸性C.挥发性D.不稳定性

24、不能用于实验室中制取NH3的是()

A、加热分解氯化铵固体

B、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加热

C、在浓氨水中加固体氢氧化钠

D、在浓氨水中加生石灰

25、某溶液经分析含较多H+、Fe2+、Ba2+,下列阴离子能在其中大量存在的是()

A、Cl- B.NO3- C.SO42- D.CO32-

26、某无色溶液与铁反应只产生H2,则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SO42-、Cl-、Cu2+

B、H+、Ba2+、Cl-、NO3-

C、H+、Na+、Cl-、SO42-

D、K+、Ba2+、OH-、Cl-

27、铜跟2mol/L的硝酸反应,若NO3-的浓度下降0.4mol/L,则H+的浓度下降为()

A. 0.2mol/L

B.0.4mol/L

C.1.6mol/L

D.0.8mol/L

28、将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Na2O2,浓H2SO4的容器,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H2O

B、CO2

C、O2

D、NH3

29、木炭屑与浓HNO3共热,产生的气体等分为①和②两份,将第一份气体先导入适量蒸馏水中再导入石灰水中,将第二份气体直接导入石灰水中,则石灰水的变化可能是()

A.①不变浑浊②变乳白色B.①变乳白色②不变浑浊

C.①变乳白色②变乳白色D.①不变浑浊②变浅黄色

30、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快慢:两者相同

B.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

C.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

D.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二、填空题(40分)

31、(1)实验室制NH3的反应方程式为。

(2)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基础,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它能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写出浓硝酸与非金属单质碳的反应方程式。

32、用“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挥发性”填空:

①浓硝酸要避光保存在阴凉处,是因为浓硝酸具有

②浓硝酸可使铁、铝产生钝化现象,是因为浓硝酸具有

③打开浓硝酸的瓶盖,可见到白雾,是因为浓硝酸具有

33、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是。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快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3)待反应停止时,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是,离子方程式为。

(4)若将12.8g Cu跟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铜耗完时,共产生气体5.6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34、A、B、C、D、E可能是NH4Cl、Ba(OH)2、KCl、K2SO4、(NH4)2SO4五种无色溶液的一种,它们两两混合并加热,有下列现象:①A与B产生白色沉淀;②B与C 产生白色沉淀和无色气体;③B与E产生无色气体;④D与任一溶液混合均无明显现象。试回答:

(1)写出化学式:A ,B ,C ,D ,E 。

(2)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5、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NO、O2、NH3、CO2、HCl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室温下50mL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H2SO4,体积减少至40mL,再通过足量的NaOH 溶液,体积减小到20mL,余下的气体接触空气后立即变色。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气体,其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__。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___气体,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将红热的固体单质甲放入显黄色的溶液乙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在常温下不与空气作用,有如下变化关系:

①推导出各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

②写出甲跟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7、根据你学习的有关氨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问题。

(1)合成氨对化学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写出氨的两种重要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以略去)

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收集氨气使用方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③用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

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④如果只提供乙图装置,请设计引发喷泉的方法。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31、(1)2NH 4Cl + Ca(OH)2 2NH 3↑+ CaCl 2 +2H 2O

(2)4NH 3 + 5O 2 4NO + 6H 2O (3)C+4HNO 3CO 2↑+4NO 2↑+2H 2O

32、①不稳定性 ②氧化性 ③挥发性 33、(1)Cu + 4HNO 3(浓)═Cu(NO 3)2 +2NO 2↑+2H 2O ;剧烈反应,生成红棕色气体,溶液变蓝色;

(2)3Cu+8HNO 3 (稀) ═ 3Cu(NO 3)2 + 2NO↑ + 4H 2O

(3)加入稀硫酸后,氢离子与原溶液中硝酸根离子构成强氧化性酸,又能与过量的铜反应;

3Cu+8H ++2NO 3— ═ 3Cu 2+ + 2NO↑ + 4H 2O (4)0.65mol 34、(1)K 2SO 4、Ba(OH)2、(NH 4)2SO 4、KCl 、NH 4Cl

(2)Ba 2++ SO 42—═ BaSO 4↓; Ba 2++2OH —+ 2NH 4++ SO 42— BaSO 4↓+2NH 3↑+2H 2O ; OH —+ NH 4+ NH 3↑+H 2O

35、NH 3、CO 2、NO ;1:2:2;HCl 、O 2;理由是:NH 3会与HCl 反应生成白色固体NH 4Cl ,所以有NH 3就一定不含HCl ;NO 遇O 2会变红棕色,而混合气体无色,所以有NO 就一定无O 2。 36、 ①甲:C 、乙:浓HNO 3、丙:Cu

A :CO 2和NO 2

B :NO

C :CaCO 3

D :Cu(NO 3)2 ②C+4HNO 3CO 2↑+4NO 2↑+2H 2O 37、(1)制化肥 制硝酸(液氨作制冷剂)

(2) ①2NH 4Cl + Ca(OH)2

2NH 3↑+ CaCl 2 +2H 2O

②向下排空气法 碱石灰

③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氨气极易溶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④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氨气受

热膨胀,赶出玻璃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Cu:64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 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6分) 1.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保存FeCl3溶液时需加入少量Fe粉 B. Na可保存在煤油中 C. NaOH固体需要密封保存 D. 新制氯水需要避光保存 2.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Ag+、Cl-、CO32— B. Na+、Mg2+、Cl-、SO42— C. Fe3+、K+、SO42—、OH- D. Fe2+、H+、SO42-、NO3— 3.配制100 mL 1 mol/L的NaCl溶液时,下列做法不正确 ...的是 A. 选择容积100 mL的容量瓶 B. 在容量瓶中溶解NaCl固体 C. 转移NaCl溶液时用玻璃棒引流 D. 定容时向容量瓶中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加热除去NaHCO3固体中的Na2CO3 B. 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的SO2气体 C. 用双氧水除去Fe2(SO4)3溶液中的少量FeSO4 D. 用B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K2SO4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物质性质对应关系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Na2CO3溶液遇酚酞变红,说明Na2CO3溶液呈碱性 B. NO遇空气变为红棕色,说明NO具有还原性 C. Cl2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D. 新制的Fe(OH)2遇氧气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Fe(OH)2具有还原性 6.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H+、HCO3-、NO3- B. Mg2+、OH-、SO42-、NO3- C. K+、Fe3+、SO42-、NO3- D. Na+、H+、Cl-、OH- 7.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 均属于盐 B. 焰色反应均为黄色 C. 可以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2CO3固体中的NaHCO3杂质 D. 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2CO3产生的二氧化碳多 8.下列物质的用途或者制备中所涉及到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尤溪一中陈昌祥 一、教学设计说明 氮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能通过实验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氮是维持高等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必须元素,因此,氮的循环涉及到地球上生物圈的各个方面,人类活动也在逐渐地影响到氮的循环。所以,教材对氮气和氮的化合物的性质传授不是孤立的,而是以“氮的循环”作为载体和线索,把我们要学习的物质置于“氮的循环”这个大的背景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又有利于学生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节是“自然界中的元素”中“氮的循环”中的第一课时,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界中氮的循环,二是氮的固定,三是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N2、NO和NO2的性质。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对这一课时教学做了具体的细化,学习要求中的知识内容和认知目标分别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C);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B);一氧化氮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C)。教学建议是:采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教学情境,对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教学,进一步归纳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和基本思路;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氮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在氧气的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的定量关系不作拓展。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化学学科考试大纲》中对这一课时的要求是: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气的反应)(B);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B);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理科综合考试说明》中有关要求是:了解常见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以上不论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还是《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要求》中

氮的循环教学导案及习题设计

氮的循环教案及习题设计

————————————————————————————————作者:————————————————————————————————日期:

第二节 氮的循环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了解氮循环的基本过程,认识氮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2、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一定条件下氮气与氧气、氢气的反应,了解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颜色、状态、溶解性,一氧化氮与氧气、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课前学案【旧知回顾】 元素的游离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化合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预习 一、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1、总结自然界中氮元素的存在状态____________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 氮气 1、 氮气的电子式________,两个氮原子间通过_______个共用电子对形成稳 定结构,要破坏这种_________,需要_________,因此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氮气的化学性质 (1)氮气和氧气反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条件 2、氮的 自然 通过豆科作物的________把空 高能固氮 人工 化学固氮:反应的方程式仿生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2009—2010学年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编号:002 使用时间2009/12/1 编制人:赵慧丽 审核人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第三章第二节《氮的循环导学案》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使用说明】 1. 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把握本节内容的重点知识然后自学。 2. 课上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 分小组展示规定的展示内容,规范快速,声音洪亮。 【学习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全面了解和掌握氨的性质,铵盐的性质。会制备氨气和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检 验。 2.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培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 力。 3. 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做课堂的主人,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难点】 氨和铵盐的性质 一、自主学习 ⑴氨 ①物理性质 氨是 色 气味的 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 , 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水能溶解 体积氨气。 喷泉试验 实验现象: 实验原理: 实验结论:氨气 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使溶液显 性的物质。 ②化学性质 a.与水的的反应 氨的水溶液叫 ,氨水显 性。 氨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 NH 3·H 2O 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 和 。 b.氨与氯化氢的反应 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可生成氯化铵,该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现象为: 用途:可以用来鉴定氨气的存在 c.氨与氧气的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体现了氨气的 性 用途:工业上制硝酸的基础。 ⑵铵盐 ①铵盐受热分解 NH 4Cl 受热会分解 实验现象: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过程 。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② 铵盐与碱反应 写出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 ③氨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 (2)实验装置: (3)收集方法: (4)验满方法: (5)尾气处理: 二、合作探究 1. 氨气溶于水仅仅是简单的溶解吗?分析氨水的成分,存在哪些分子和离子? 2. 写出NH 3 与H 2SO 4 、 HNO 3的反应方程式。 3. 能否用其他的气体代替氨气做喷泉实验?举例说明。(口头展示) 4.总结铵盐的通性(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总结)(口头展示) 5. 从离子反应的角度认识铵盐与碱溶液的反应,以NH 4Cl 和NaOH 溶液反应为例,写出离子方程式。 6.如何检验溶液中的铵根离子? 7.收集氨气试管口棉花团的作用?(口头展示) 8.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其他方法?(写出1—2种即可) 9.怎样合理的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口头展示) 三、巩固练习 1.在1L1mol/L 的氨水中( ) A .含有1molNH 3 B .含NH 3和NH 4+之和为1mol C .含NH 3·H 2O1mol D .含NH 3、NH 4+、NH 3·H 2O 共1mol 2.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 和b 分别是( )

2014高三鲁科版化学一轮复习精品练习10-氮的循环解读

第10讲 氮的循环 基础热身 1.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 .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 .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 .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 .电闪雷鸣的雨天,N 2与O 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2.科学家预测,氨有望取代氢能,成为重要的新一代绿色能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是4NH 3+5O 2=====催化剂 △ 4NO +6H 2O B .液氨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在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液氨泄漏 C .氨气比空气轻,标准状况下密度约为0.76 g·L -1 D .氨气与氢气相比,优点在于氨气不容易发生爆炸,使用时更安全 3.[2012·莱芜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凡是铵盐均能与苛性钠共热产生氨气 B .向铜粉中加入稀硫酸,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O 3)2 固体,铜粉溶解 C .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不能恢复原色 D .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成的,其熔点很高 4.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氯气溶于水得到氯水,下列关于新制的氨水、氯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两水”都是混合物,溶液中含有的粒子种类、数目相同 B .“两水”都有刺激性气味,都能漂白有机色素 C .“两水”中都存在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D .“两水”放置时间较久后都会因为相同的原理而变质 5.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 .NO 2通入FeSO 4溶液中 B .CO 2通入CaCl 2溶液中 C .NH 3通入AgNO 3溶液中 D .SO 2通入Ba(NO 3)2溶液中 能力提升 6.[2012·东北六校联考] 向21.6 g Fe 粉和Cu 粉的混合物中加入1 L 1 mol/L HNO 3,充分反应,放出NO 气体且金属有剩余。则反应后溶液中c (NO -3)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 A .0.45 mol/L B .0.6 mol/L C .0.75 mol/L D .0.9 mol/L

氮的循环 知识点总结

第1讲氮的循环 第二节氮的循环 (1)氮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约占其体积的78% (2)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气能与氧气、氢 气等物质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 (3)使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方法叫氮的固定,简称固氮。分为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4)氮的氧化物有六种:N2O、NO、N2O3、NO2、N2O4、N2O5 。N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NO2:______________ ; 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重要的反应有: (5)氨是没有颜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而且能快速溶解,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700体积的氨气。易液化,常作制冷剂。 (6)氨的喷泉实验要成功,需保证烧瓶和烧杯液体之间有足够大的压强差,为此需注意三方面:①氨气要收集满②氨和 烧瓶都要干燥③气密性要良好 (7)氨的化学性质: a、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显碱性。 b、与酸反应NH3+HCl==NH4Cl 将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不要接触),会有白烟产生,原因是挥发出来的HCl和NH3两气体相遇,生成了NH4Cl固体小颗粒。这也是检验氨气的方法之一。 c、与O 2反应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氨的实验室制法原理: 装置:固——固反应加热装置(与制取O2装置相同) 收集方法: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干燥方法:用碱石灰、固体NaOH等 检验方法: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②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瓶口(产生白烟) 棉花团的作用:防止NH3与空气形成对流,提高了收集NH3的纯度。 (9)铵盐都是白色晶体,都溶于水。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与碱反应都能生成氨气,离子方程式为:,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一般用这个原理来检验铵盐。 (10)纯净的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质量分数在95%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中由于挥发出硝酸蒸气会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 (11)硝酸的化学性质 酸性:稀硝酸使石蕊试液变红,浓硝酸使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高中化学《2氮的循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 “氮的循环”是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主题2 常见的无机物及应用”的内容,是高中一年级全体学生都应学习的化学知识。该内容教学可安排3 课时。本节课为第3 课时,教学重点是:硝酸的强氧化性。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HNO3 的主要化学性质的实验,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识模型。 (2)通过含氮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3)通过含氮物质及其转化认识到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深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模型。 (4)通过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安全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 2.评价目标 (1)通过对HNO3 的主要化学性质预测、分析和证明,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物质性质的水平(基于经验水平、基于概念原理水平)和认识物质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2)通过对HNO3 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设计的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3)通过对含氮物质转化关系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物质及其转化思路的认识水平(孤立水平、系统水平)。 (4)通过对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讨论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氮的循环第 3 课时》教学与评价思路示意图 三、教学流程 主题一、硝酸 II 研讨改进和实施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汇报、改进和实施实验方案 发展实验探究物质性质水平 I 复习和预习 模型认知 诊断实验探究物质性质和认识物质的水平 IV 问题解决和展示证据推理与 模型认知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真实问题解决方案设计和交流, 在线展示改进后方案并相互评价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和化学价值认 识水平 III 概括反思和提炼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讨论、汇报对含 氮物质转化关系的梳理情况发展对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思路水平

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环境水利学 形成性考核册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分校班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编制

使用说明 本考核册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环境水利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与《环境水利学》教材(许士国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配套使用。 形成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和调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反馈学习信息,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保证。 “环境水利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工学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水利的发展过程,认识水环境干扰与变化的规律,掌握水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及其评价方法,了解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课程主要包括:环境水利基础知识;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水环境的修复与管理;水质模型与水环境容量;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了解水利工程的环境管理等内容。为从事与环境有关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紧密联系水利水电建设实际,同时由于国民环境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家建设坚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课程相关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另外,环境水利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除了水利工程技术,还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课程内容也比较多,给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开放式教育是新型的远距离教育模式。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以在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为主要培养对象,以业余学习为主要方式,旨在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本形成性考核册的编写,考虑到学员的能力和环境,贯彻以“学生自学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做到介绍学科最新知识,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以计分作业方式进行形成性考核。全部课程要求完成4次计分作业,分别对应于文字教材的1~2章、3~4章、5~6章和7~8章。学员应按照教学进度及时完成各次计分作业。每次计分作业满分为100分,由教师按照学员完成作业的情况评定分数,并按4次作业的分数计算学员的计分作业总成绩。因各次作业量不同,应按4次作业的加权平均分数计算总成绩(即形成性考核成绩),计算公式为: 形成性考核成绩 = 计分作业总成绩 = 第1次作业分数╳0.2 + 第2次作业分数╳0.3 + 第3次作业分数╳0.3 + 第4次作业分数╳0.2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课程总成绩满分为100分,60分为及格。

高中化学_第2节 氮的循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章第二节氮的循环 第2课时《氨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电脑显示图片引入德国化学家,合成氨技术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因发明氮气和氢气直接合成氨的方法,获得了1918年诺贝尔化 学奖通过不同的人对他的不同评价激发学生对氨气性质的学习兴趣。[过渡设问:引导学生阅读第76页,在常温下,1体积的水溶解700体积的氨气,说明氨气易溶于水,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设计一个什么实验来验 证氨易溶于水呢?分组讨论,积极思考,发言。引导学生提出氨易溶 于水的假说,并利用喷泉实验来证实假说。通过对氨的溶解过程的探 究,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 [板书]:一、氨的物理性质 [演示]P76【实验1】图3-2-6 氨的喷泉实验。 要点: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反应的原理,由于现象分析得出结论。通过 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的能力。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回答实验现象。 [课件展示]:实验现象: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液体呈红色。[教师活动]:氨气形成喷泉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形成喷泉的原理:氨溶解于水使得气体分子数减少,烧瓶中的压强变小,产生喷泉。 [教师活动]:为什么溶液呈红色?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氨与水形成的氨水显碱性。引出氨与水的反应。 [学生活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并回答

Ⅰ.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Ⅱ.如图:引发喷泉的操作是:打开橡胶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如果把胶头滴管去掉,如何引发喷泉? [教师活动]:点评并用课件展示 [教师板书]:二、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的反应NH 3+H 2 O NH 3 ·H 2 O NH 3 ·H 2 O NH 4 ++OH- [教师活动]: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学生活动]:思考。 [课件展示]:液氨与氨水的比较 [教师活动]:大家了解了氨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的实质,再回忆一下酸可以电离出氢离子,结合酸碱反应的实质,请大家思考氨是否可以与酸反 应? [总结板书]:2、氨与酸的反应 [演示实验]: P77【实验2】氨气与氯化氢的反应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实验中生成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浓氨水挥发出的氨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晶体。 白烟是氯化铵晶体。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讲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 [学生活动]:写化学方程式。 [总结板书]:NH 3+HCl=NH 4 Cl [教师活动]:浓氨水与浓硝酸、浓硫酸反应能否有上述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由氨分子中氮原子为-3价,预测氨的还原性。看课本P77最后一

上海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解析】(1)

上海市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含答 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了区别硝石( KNO 3 )和朴消( Na 2 SO 4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这是运用了硝石的 A. 焰色反应________ B. 氧化性________ C. 还原性________ D. 不稳定性 2. 关于氮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铵与石灰混用肥效增强________ B. 植物吸收氮肥属于氮的固定 C. 使用碳铵应深施盖土________ D. 尿素属于铵态氮肥 3. 某元素 X 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 XH 3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不可能 是 A. HXO 3 B. H 2 XO 4 C. H 3 XO 4 D. H 4 X 2 O 7 4. 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 SO 2 B. H 2 S C. HBr D. NH 3 5. 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A. 含 H + 的溶液________ B. 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 C. pH<7 的溶液 D. c(OH - )

7. 下列反应中,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改变时,不会改变生成物的是 A. 铜与硝酸反应________ B. 明矾溶液与烧碱溶液反应 C. 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________ D. 硫在氧气中燃烧 8. 下列混合物用加热的方法可分离的是() A.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________ B. 碘和氯化铵 C. 氯化铵和氯化钠________ D. 氯化铵和碳酸氢钠 9. 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 NH 4 + ,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 A. NaOH 溶液________ B. 稀硫酸________ C. 浓盐酸________ D. 红色石蕊试纸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经分析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也相同的粒子,不可能是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 C.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 NO 2 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亚硝酸酸酐 11.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合成许多硫 - 氮化合物,其中一种结构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的分子式为 SN B. 该物质熔、沸点较低 C. 该物质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稳定结构 D. 该物质与化合物 S 2 N 2 互为同素异形体 12.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下图为 N 2 (g) 和 O 2 (g) 反应生成 NO(g)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018高中化学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2节氮的循环同步练习鲁科版必修1

第2节氮的循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有1或2个正确答案) 1. 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后无现象,当加入一点钠盐后,铜粉质量减少,新加入的盐可能是下列中的() A. 氯化物 B. 硫酸盐 C. 硝酸盐 D. 磷酸盐 2. 通常状况下能共存,且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一组气体是() A. H2、O2、N2 B. O2、NO、NO2 C. H2、N2、NH3 D. NH3、HCl、NO2 3. 下列关于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稀硝酸是弱酸,浓硝酸是强酸 B. 铜与浓硝酸和稀硝酸都能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C. 浓硝酸和稀硝酸都是强氧化剂 D. 稀硝酸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而浓硝酸则使金属钝化 4. NH4HCO3在试管中加热,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的干燥管,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最后得到的气体是() A. NH3 B. O2 C. H2O D. CO2 5. 在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 和 O2的混和气体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槽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总体积的() A. 1/4 B. 3/4 C. 1/8 D. 3/8 6. 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的是() A. H2SO3与稀HNO3反应 B. 铁和热的浓HNO3 C. Ag 和稀硝酸共热 D. F e(O H)3和稀HNO3 7. 在Fe、Cu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NO3并微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a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并加热,充分振荡后还剩金属bg ,则() A. a 可能等于b B. a 一定等于b C. a 可能小于b D. a 一定大于b 8. 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NO和n体积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内,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 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A. 3:2 B. 2:3 C. 8:3 D. 3:8 9. 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有发生。下列不易区分真伪的方法是() A. 测定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10.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有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时,还原产物是() A. NO2 B. NO C. N2O D. N2 二、填空题 11. 有一瓶无色混和气体,是由HCl、O2、NH3、NO、CO2、N2中的某些气体组成。①把混和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气体体积明显减小;②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后,气体体积又明显减小; ③最后,剩余气体接触空气时,立即变为红棕色。由此可见,原混和气体中,一定含有

氮的循环教案

氮的循环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NO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质,氮的固定) (酸雨、光化学烟雾、富营养化)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五、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归纳。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3.《氮的循环()》教案 鲁科版必修1

实用文档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3.2《氮的循环(2)》教案 鲁科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氮及其化合物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教材通过闪电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思考自然界中的含氮物质,通过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引出氮循环中的重要物质—氮气、NO 、NO 2、氨、铵盐、硝酸等,然后通过观察思考、实验探究认识这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用途。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框架 (氮气的性(氨的性质, (硝酸的性质) (酸雨、光化学烟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出发,重点介绍重要代表物的性质与用途,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氮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通过了解生物固氮和人工固氮形式,认识N2、NO 、NO2的性质; 3、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NH3、铵盐的性质及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 4、通过观察思考活动,认识 HNO3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 2、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合成氨发展的艰辛历程,体会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生产的过程,渗透化学与技术关系的教育; 2、通过介绍酸雨,光化学烟雾和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实用文档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重点:氮气、氨、铵盐和硝酸的性质。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分析物质性质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体会物质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产物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实验中变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氮的循环 2、查找氮循环的资料,小组合作画出氮循环图示,写出短文。重点说明氮循环中涉及到哪些含氮元素的物质,它们是如何转化的? (二)教师准备 1、教学媒体、课件; 2、补充实验。 实用文档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的练习题

高中化学氮的循环的练习题 1.下列气体能造成空气中光化学污染的是 A.CO B.CO2 C.NO2 D.N2 2.N2余其他单质化合,一般需要高温,有时还需要高压条件,但金属锂在常温下常压下就与N2化和生成氮化锂,这是因为①此反应为吸热反应②此反应可能为放热反应③次反应中可能氮分子不必先分解为原子④次反应前可能氮分子先分解为原子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在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a mol NO 和b mol O2,反应后容器内氮原子和氧原子数之比为 A.a/b B.a/2b C.a/(a+2b) D.a/2(a+b) 4.盛满等体积NO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反应完毕后液面上升的高度是试管的 A.1/2 B.1/3 C.2/3 D.5/6 5.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A.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反应 6.已知25%的氨水的密度为0.91 g/cm3 ,5%的氨水的密度为0.98 g/cm3 。若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等于15% B.大于15% C.小于15% D.无法计算 7.将铜、锌混合物投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锌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使①Cu,②Cu(NO3)2,③HNO3,④Zn(NO3)2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8.3.2g铜与过量硝酸(8mol/L,30ml)充分反应后,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 ,反应后溶液中含a mol H+ ,则此溶液中所含NO3-的物质的量为

A.(0.2+a)mol B.(0.1+a)mol C.(0.05+a)mol D.amol 9.向100 mL 12mol/L 的浓硝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0.3mol B.0.6mol C.小于0.6mol D.介于0.3mol 和0.6mol 之间 10.某硝酸盐R(NO3)2 受热分解为RO、NO2 和O2,将生成的气体充满已干燥烧瓶(标况),在将烧瓶倒置于水中,当液面不再上升时,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8mol/L B.1/28mol/L C.1/14mol/L D.1/22.4mol/L 二、填空题 11.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由NO、O2、NH3、CO2、HCl中的两种或几种组成。室温下50mL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浓H2SO4,体积减少至40mL,再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体积减小到20mL,余下的气体接触空气后立即变色。则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气体,其同温同压下的体积比为______。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______气体,其理由是__ ____ 。 12.将红热的固体单质甲放入显黄色的溶液乙中剧烈反应产生混合气体A,A 在常温下不与空气作用,有如下变化关系: ①推导出各物质的化学式甲____乙____丙____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②写出甲跟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以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2)收集氨气使用方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做干燥剂。 (3)用甲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

第二节 氮的循环(第2课时)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二节氮的循环(第2课时) 姓名学号 【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铵盐、硝酸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 灵活运用守恒法进行计算。 【预习导学】 一、铵盐: 1、结构:含有键,键。 2、物理性质:均溶于水。 3、化学性质(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碱反应:稀溶液:NH4+ +OH——— ________;加热条件:NH4+ +OH——— ____ ③受热分解:NH4HCO3——NH4Cl—— 4、检验铵盐固体中含有NH4+的方法: 【思考】:1. 铵态氮肥能否与碱性物质草木灰等混合使用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 2. NH4Cl溶液加入石蕊试液,现象原因,加入Mg粉现象 原因(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 练习1.下列关于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都是离子化合物 B . 都易溶于水 C.受热都能分解放出氨气 D. 都可以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二、硝酸: 1、物理性质:纯硝酸是色_味易液体。浓度为95%以上的硝酸称 为。 2、化学性质:硝酸为强酸。除具有外,还具有以下特性: (1)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方程式:,硝酸的浓度越大,越分解。实验室保存硝酸时应。 (2)强氧化性: a. 与金属反应:能与除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一般都不放出氢气;常温下浓硝酸 可使钝化。 b. 与非金属反应C + HNO3(浓)—— c. 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反应,如FeSO4 ,写出其离子方程式 3. 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稀硝酸和浓硝酸,立即用蘸有________溶液的棉花

氮的循环课堂练习

氮的循环(上) 班级组别姓名_____等级【课题】氮的循环(上) 【目标要求】1、掌握氮气、氮氧化物和氨气的主要性质及应用和它们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3、以高度的热情全力以赴,体验学习的快乐 【使用说明】利用一节课完成学案,下课收齐。下节课修改15分钟,针对存在问题重点讨论10分钟,师生探究、学生展示15分钟,巩固落实5分钟 【基础知识复习】 一、氮气及氮的固定 1、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氮 气能与________ 、_______等物质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氮的固定是指的方法,氮的固定主要有自然固氮和人工固氮 自然固氮的途径主要有两种:和, 人工固氮包括和 练习1、起氮的固定作用的化学反应是() A .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B .NO与O2反应生成NO2 C .N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 D. NH3与NO2作用生成N2 二、氮的氧化物 1、NO是色气体,溶于水,毒,常温下NO可与氧气反应 2、NO2是色有气味的气体,溶于水,毒,可与水反应, 3、列举含N的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列三点) 练习2、为什么说“下一次雷雨相当于施一次肥”?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将盛有24mLNO2、3mL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扣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 气体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_ 三、氨气 1、物理性质: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且能

快速溶解,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体积氨气。 喷泉实验装置见右图 (1)引发喷泉的操作: ⑵用集满氨气的烧瓶做喷泉实验(盛有水的烧杯里事先滴入少量酚酞溶液), 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4、在进行喷泉实验时,烧瓶中充满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会看到烧瓶中的液体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整个烧瓶。则a和b不可能是() 2、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NH3+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和氨水中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共六种微粒,存在的平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3种。 (2)与酸反应:NH3+HCl (现象是)NH3+H2SO4(有无白烟产生?______) (3)还原性:NH3 + O2(用于制备生产硝酸所需要的NO) (4)过量氨水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氨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取装置:固固加热型制气装置(如下图),与制相同。 ③收集氨气的方法是 收集满氨气后,取下试管,应在导管口堵一团蘸有稀硫酸的棉花,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干燥:常用干燥氨气,能否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干燥氨气? _____ ⑤检验氨气的方法是: (2)工业制法: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氮的循环》第三课时教案

氮的循环第3课时 一、硝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为-42o C,沸点83 o C,密度为1.5g/cm3,通常用的浓硝酸的质量分数为68%~70%,质量分数在98%以上的浓硝酸通常叫发烟硝酸。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思考1] 1. 酸性:(通性) ①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②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与活泼金属反应。 2. 不稳定性: [思考2]: (1)无色试剂瓶中的硝酸(浓)久置而发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说明硝酸具有什么性质? 析:浓硝酸见光或遇热易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呈黄色。 说明硝酸具有不稳定性。 (2)浓硝酸分解的产物还有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硝酸应如何保存? 析:保存在棕色试剂瓶里,放置在阴凉处。 (4)要消除浓硝酸溶液的黄色,可行的办法是(C) A.煮沸 B.加入足量水(过量) C.通入空气 D.加入NaOH溶液 3. 强氧化性: [思考3]: (1)从NO3-中N元素的价态看,硝酸应具有什么性质? 析:+5价。硝酸应具有强氧化性。 (2)硝酸是否可以氧化Cu和C? [实验2]:

观察现象: 加浓硝酸的试管?(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变为绿色。) 加稀硝酸的试管?(放出无色气体,遇空气,气体变为红棕色,溶液变为蓝色。)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Cu+ 4HNO3(浓) ===Cu(NO3)2+4NO2↑+2H2O 3Cu+8HNO3(浓) ===3Cu(NO3)2+2NO↑+4H2O [思考4]: (1)硝酸是否与盐酸那样与活泼金属反应放出H2?为什么? 析:不能,硝酸具有强氧化性。 (2)常温下能否用铁或铝槽车装浓硝酸?为什么? 析:可以,发生钝化。 写出浓硝酸与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4HNO3(浓)+C===2H2O+4NO2↑+CO2↑ [思考5]:浓硝酸具有腐蚀性,不慎粘到皮肤上,应如何处理? 析: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水或肥皂洗涤。 三、硝酸的用途: (1)化工原料; (2)化学试剂。 [思考6]:取2支试管,分别注入浓稀硝酸各1~2mL,再分别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各有什么现象?微热,石蕊试液在浓硝酸或稀硝酸中的颜色是不是相同?为什么? 析:变红。加热后,浓硝酸中变为无色;稀硝酸还是红色。

海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科试卷试题含参考包括答案.docx

海南省 2019 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化学 注重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共 6 页,满分100 分,考试时 间60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本人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粘贴条形 码。 2.选择题的答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所选项方框填黑,如果修改答案,应使用橡皮将错选项的方框涂 点擦干净,并将改选项的方框涂黑。 3.非选择题的答题,使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指定区域书写答案,在题号指定的答题区域以 外及草稿纸、试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O 16 第Ⅰ卷选择题( 80 分)本卷共有35 题, 1-25 题,每题 2 分, 26-35 题,每题 3 分,共 80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报道,“青蒿素抗药性”研究获得新进展,与该研究项目有关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B.屠呦呦C.侯德榜D.凯库勒 2.在汽油罐车上所贴的化学危险品标志是 A B C D 3.下列药物能中和过多胃酸、缓解胃部不适的是 A.氯霉素B.青霉素C.胃舒平D.阿司匹林 4.雾可产生丁达尔效应。故在分散系中属于 A.悬浊液B.乳浊液C.溶液D.胶体 5.放射性同位素6027Co可应用于蔬菜保鲜,6027Co的质子数为 A. 27B.33C.60D.87

6.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 A. CaO B.H2 SO4C. Ba(OH)2D. AgNO3 7.味精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 A.防腐剂B.着色剂C.调味剂D.营养强化剂8.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水和酒精B.水和食盐C.水和泥沙D.水和花生油9.下列仪器与名称不对应的是 A.分液漏斗B.圆底烧瓶C.量筒D.烧杯 10.利用焰色反应原理可制成五彩缤纷的烟花,灼烧钠的化合物,火焰呈 A.红色B.绿色C.紫色D.黄色11.下列有关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受热分解 B .水溶液显酸性 C .俗名小苏打 D .可做发酵粉12.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则 0.5mol氯化钠中含有Na+的数目为 A. 0.5N A B.N C. 2N D.4N A A A 13.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硫能在空气中燃烧B.浓硫酸可做干燥剂 C.二氧化硫无毒无害D.石膏可做建筑材料 14.活泼的金属常用电解法冶炼,下列金属使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A.钠B.铁C.铜D.金15.向FeCl 3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颜色变为 A.无色B.红色C.蓝色D.绿色16.某同学设计了探究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两组实验,探究的因素是 A.浓度B 第一组 .压强C.温度 第二组 D.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